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0-19 11:29:05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1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inforcement and maintenance scheme for small bridge and culvert of Xinjiang highwa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at different maintenanc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way re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recover the function of bridge and culvert.

关键词: 桥涵;加固;维修;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Key words: bridge and culvert;reinforcement;maintenance;upper structure;substructure;techn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U4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08-02

0 引言

在新疆公路改造项目过程中,桥涵在公路构造物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开展针对新疆国省干线公路小桥涵加固、维修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总结出根据小桥涵工程技术状况的不同,提出相对应的养护对策,满足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要求,以恢复桥涵使用功能,提高承载力,增强安全性和耐久性。

1 公路桥涵外业勘测内容

1.1 需收集的资料、检查(测)如下资料:原桥涵竣工图纸;历年来桥涵改造资料;历年来桥涵养护及评价资料;项目区域路网调查资料;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调查资料;桥梁(涵洞)区域地形、地貌、气象、地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1.2 主要调查、检查的内容及要求如下:按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桥面系分别检查、评定。

①结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对其强度、裂缝、蜂窝(麻面)、剥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空洞、梁板铰缝、结构变位、桥头跳车等详细检查、记录并拍照;同时,应针对水分、冰冻、污染物和盐等对结构的腐蚀及影响提出调查意见。②对桥梁支座技术状况包括缺陷、变质、开裂、串动、脱空检查、记录。③对桥面铺装层技术状况包括破损、变形、裂缝、坑洞、错台、铺装层强度和厚度等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应针对水分、冰冻、污染物和盐等对铺装层的腐蚀及影响提出调查意见。④对桥梁伸缩缝技术状况包括平整、破损、松动、失效等应逐一检查、记录。⑤对桥梁基础及河底铺砌的缺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基础冲刷、掏空,沉降、滑移和倾斜、裂缝、剥落、露筋等,必要时需检测埋置深度、地基土质及承载力。⑥对桥下河床及调治构造物的缺损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河床堵塞、变迁、冲刷和调治构造物损坏、冲刷、变形;对铺砌及进出水口冲刷、剥落、冲蚀、沉降、位移等逐一检查。

根据桥梁病害调查和初步拟定的方案,进行相关测量,包括桥位平面、纵断面(路线纵坡)、桥面高程(横坡),板厚、桥长、桥跨、结构尺寸、河床高程、进出口及导流防护位置、高程等;若需设置便道,则需进行便道布设和平纵横勘测。及筑路材料调查,包括材料料场位置、运距、品质、储量、价格等并进行相关检验。

2 桥涵技术状况评定分析

2.1 桥涵技术状况评定 桥梁实际承载能力和抗洪能力的调(检)查、评定依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对涵洞的技术状况评定依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等。对不同技术状况类别的桥梁,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一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梁需进行中修,酌情进行交通管制;四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改造,及时进行交通管制;五类桥梁应及时进行改建或重建,关闭交通。涵洞的技术状况评定分为五级(好、较好、较差、差、危险),据此提出加固维修、改建等建议。

2.2 公路桥涵加固、维修设计原则和依据 公路桥涵加固、维修设计按照“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原则,依据外业勘测资料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公路养

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等对公路桥涵加固、维修设计。

3 桥涵加固维修养护对策

3.1 桥涵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3.1.1 桥及盖板明涵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①对上部结构梁及盖板技术评定:承载能力、挠度检测和结构验算,对于达不到现行规范要求及梁板底面结构性裂缝多、缝宽超过规范限值的,其部件的技术状况评定为四类、五类者,应采取拆除换板方案。②对于上部结构梁使用状况不满足规范要求、其部件技术状况评定为三类及以上者(涵洞三级及以上者)通过加固可达到要求的,可采取以下加固维修方案。1)对于单板受力(承载力尚满足荷载要求者)可采取加强铰缝处理、加强铺装层设计等措施。2)小桥涵板面混凝土铺装层破损等,板自身承载能力可以满足要求的,视板底铰缝处是否存在碱蚀、渗水等情况,及病害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凿除重做铰缝混凝土,重新设计并浇筑铰缝及铺装层钢筋混凝土。梁板底面裂缝尚不影响结构使用安全,处治方法如下:裂缝宽度值在允许范围内时,宽度

3.1.2 盖板暗涵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①盖板承载能力经检测及验算不符合规范要求、其部件技术状况评定为四级及以下时,应拆除全部盖板,更换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的盖板。②盖板使用状况不满足规范要求、其部件技术状况评定为三类及以上者(涵洞三级及以上者),通过加固可达到要求的,可参考小桥及明盖板涵处理措施。

3.2 桥涵下部结构加固维修方案

3.2.1 基础 ①对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开裂严重已影响或将影响结构安全者,应拆除重建。②对于基础外露及基底局部掏空、尚未造成基础严重沉陷变形者,需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视具体情况采取加大基础埋深(护坦)、加大基础断面、设置桥涵底铺砌防护等方案。③对于桥(涵)底防护不足的,可采取以下措施:1)局部基础被掏空时,应将掏空部分清理后,支模浇筑流动性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必要时植筋,设置桥涵底铺砌防护及淤坝等。2)基础埋置较浅、冲刷较深时,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可采用设置淤坝、跌水、消力坎(池)和设置桥涵底铺砌防护等措施。

3.2.2 台身 ①台身产生不均匀沉降、倾斜或开裂者,应视其严重程度和产生的原因处理。1)对于病害已严重危及结构安全者,应拆除重建。2)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墩台自下而上的裂缝时,若可加固处理,应先加固基础,再加固台身;加固维修时,可采用植筋、加大墩台断面、灌缝、设钢筋混凝土带、黏贴钢板箍等方法加固。②台身表面发生侵蚀剥落、蜂窝麻面、裂缝等病害时,建议采用聚合物混凝土(砂浆)等修补。

3.2.3 桥涵进出口及铺砌 ①八字墙(一字墙、直墙、L墙)倾斜变形及裂缝:应区分病害产生的原因和病害的程度;对于结构性损坏应拆除重建;加固维修时,可参照台身方案处理。②导流坝、锥形护坡破损:应分析原导流防护工程设置的合理性,若不合适应重新设置;若导流防护位置合适、但破损严重,应恢复或重建。③进出水口铺砌掏蚀、破损:垂裙埋深不够时需加深、加大垂裙埋深及断面尺寸;垂裙埋深满足要求时,需视冲刷作用,采取铅丝(钢筋)石笼、抛填片(卵石)或淤坝等防冲刷措施。

4 结束语

公路桥涵加固、维修项目及内容应明确对交通组织管理的影响和要求,需调查项目区路网现状、交通组成和交通量,提出施工期社会车辆交通组织方案;如施工中是否需中断交通或分幅或间歇中断交通以及中断交通的季节和时间等。交通组织应满足加固维修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社会车辆安全顺畅通行和施工人员、设备等安全,并减少其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JTG/T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

[2]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2

关键词:解放水库;放水涵管;除险加固;PE管;灌浆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3-0058-03

一、基本情况

解放水库位于绍兴县兰亭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供水的小型水库,放水涵管为无压砌石方涵,宽0.8m,高0.6m,涵管长46.5m,启闭门为Φ500mm插板门。

二、处理方案选择

水库涵管除险加固处理一般有以下几个方案,各方案优缺点见表1:

综上所述,从投资、工期、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方案(d),即在原涵管内套PE管,新旧管之间空隙采用灌浆充填作防漏处理。

三、处理方法

(一)内套PE管直径及管壁厚的确定

内套PE管采用直径主要取决于原涵管的尺寸,但新PE管管壁厚度需经计算确定,两者选择时应考虑设计过水流量和施工方便等因素。而且一般宜使新套PE管与原涵管之间最小有30~40mm的间隙。同时该管壁厚度除了满足强度的安全要求外,还应满足稳定性的要求。解放水库原条石涵管尺寸为0.8m×0.6m,原启闭门为Φ500mm插板门,目前由于水库下游一半面积已变成工业开发区,灌溉面积减少了一半,所以此次设计采用内套De500mm的PE管,完全能够满足下游灌溉水量的需要,经过几年实践证明完全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根据生产厂家产品样本查得De500mmPE管的壁厚为23.9mm,承压0.6MPa。

(二)PE管物理力学指标

PE管物理性能优良:柔性好,耐扭曲,抗强震,耐磨损,耐冲击,耐低温性能好,低温脆化温度可达-70℃。化学稳定性好,耐各种酸、碱、盐腐蚀;韧性好、耐扭曲、抗地震等。PE管全称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具有密度低、强度与质量比高、脆给温度化低、韧性好、耐腐蚀绝缘性能好。PE管密度为0.95g/cm,导热系数为0.48w/mk,热膨胀系数0.22mm/m℃,弹性模量600MPa,抗拉强度25 MPa,硬度70R,软化温度126℃,脆化温度-70℃,熔点131℃,泊松比0.45,吸水率

管材特性:(1)结构独特,强度高,抗压耐冲击;(2)内壁平滑,摩阻低,过流量大;(3)耐腐蚀,无毒无污染,环保性突出;(4)连接方便,接头密封好,无渗漏;(5)重量轻,施工快捷,降低费用;(6)埋地使用寿命达五十年以上。

(三)PE管的焊接及安装

PE管加工和安装所有接口均采用现场热熔焊接,施焊时应注意防止产生过大的受热变形。PE管在运输、装卸和在涵管内安装过程中,为了防止产生意外变形,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

本工程采用PE80级SDR21系列给水管材,规格为De500×23.9mm,每根长4.5m,承压0.6Mpa。采用现场热熔焊接,将热熔对接焊机设在底涵进口,第一根PE管的前端装上木制圆锥管头,圆锥管头下部设置特制的小型滑轮车以减小PE管在原条石涵管内行进的阻力,利用推力和涵管自身向下有一定的坡度将PE管分节推入原条石涵管内。将2根PE管管头固定在焊机架上,加热板加热到设定温度,然后将加热板放在对好的两管中间,PE管加热一定时间后,抽掉加热板,将焊接的PE管两端在一定压力下迅速对接在一起,直到接口冷却下来,形成强度高于管体强度的接口。这样逐根焊接,由上游向下游推引进入涵洞内。PE管衬装就位后,用砼封堵PE管与原条石涵管接头及底涵出口,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回填灌浆,充填PE管与原涵洞之间的空隙,使PE管与原圬工涵洞形成整体。

由于新旧涵管之间的空隙需要灌浆充填,因此在PE管制作安装时应预留灌浆孔、其具体要求应按灌浆设计决定。

(四)新套PE管与旧涵管之间充填灌浆

灌浆孔要求在出水口布置一个断面为4个孔,其中底部2个,顶部2个;灌浆孔要求在进水口布置一个断面为顶部2个孔。涵管出水口,提前两天在条石涵管与PE管之间浇好砼堵头。涵管进水口,灌浆前,先在条石涵管与PE管之间安放Φ50mm镀锌管共2支,长度23米以上,Φ50mm镀锌管出口段2米长范围内用Φ6.5@200沿周边布置花眼,有利于灌浆。另外在涵管出水口顶部布置Φ25mm排气孔和Φ25mm排水孔各一个,并在涵管出水口底部布置长度在10米以内的Φ50mm镀锌管共2支。灌浆时应首先在上游进水口处进行,逐步向下游出水口灌注,先灌上游顶部孔,最后灌下游底部孔。具体涵管进口和出口灌浆布孔如下图:

灌浆采用孔口封闭式循环灌浆法。每孔要求复灌3次,每次间歇时间不少于3d。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灌浆的压力要求为0.1MPa、0.15MPa和0.2MPa,当每次灌浆达到设计压力后开动回浆阀,并保持其设计压力,当每分钟吸浆量小于1L/分时再继续灌注30分钟才停止该孔灌浆。

第1次灌注时采用水泥砂浆,细粉砂掺入量为干料量的20%,第2次和第3次灌注时采用纯水泥浆。浆液的配比一般采用3∶1、2∶1、1.5∶1、1∶1等四级。第1次灌注时采用较浓的浆液,第2次和第3次则采用较稀的浆液。灌浆后一般可以用锤击敲管,通过听响声来判别灌浆的密实程度,如发现有脱空较大部位,要重新开孔进行补灌,以确保新旧管的整体结合。

(五)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对方案的投资与工期进行比较,具体详见表2:

综上所述,方案(d)投资省,工期短,效益好。

该水库底涵于2003年3月完工后即通水,目前运行正常,由于底涵衬管后,进行回填灌浆,不仅填充了PE管与原涵洞之间的空隙,稳固了PE管,而且灌入涵洞的水泥砂浆渗入原圬工涵洞砌缝和底板岩石缝隙内,加固了原圬工涵洞。同时,由于采用PE管衬管灌浆后,使无压圬工涵洞变成了有压涵管,由于原启闭门为Φ500mm插板门,设计采用了De500mm的PE管,且PE管材内壁光滑,因此过水能力不受影响,能满足下游灌溉和供水要求。兰亭镇解放水库涵管采用在原条石涵管内套PE管和灌浆进行除险加固处理,经多年运用检验证明效果良好,水库能安全正常运行,工程效益十分显著。

四、几点体会

1.一般小型水库放水涵管除险加固处理要求工期短,采用内套PE管和灌浆处理比较合适,只要施工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素质高的施工队伍,精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使整个施工能够按计划紧凑有序进行,一般用20d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施工时间要选定在年末枯水期进行,为了减少筑围堰的工程量,可以选定在春耕放水基本完毕,水库水位降低后,根据天气预报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安排在3月下旬进行,工程一定要确保在汛期前完成。因此,汛末随着水库水位下降,就要及时到施工现场布署核实设计有关数据。

3.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时要采取措施确保涵管内的通风和用电安全。同时在涵管套PE管前一定要将原涵管青苔污垢等清洗干净,以使新旧涵管之间灌浆结合紧密。另外PE管由厂家到现场安装,确保焊接质量,采用手动卷扬机,将PE管边焊边拉入洞内,焊一节拉入一节。

4.水库放水涵管的漏水损失,不但直接影响水库的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还将会危及土坝的安全和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此要因地制宜抓紧时机对众多的病险水库放水涵管开展检查并及时进行除险加固,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国家标准(GB/T13663-2000)[S].

[2]山东阳谷恒泰实业有限公司.PE管物理力学指标[S].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3

关键词 箱涵;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37-01

1 施工放样

用全站仪测设箱涵的纵、横轴线,精确定位,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进行施工放样。

2 基坑的开挖

据附近的地质情况,在箱涵基础的开挖过程中无地下水,可以不设排水设施。为了防止下雨时积水,在基坑附近挖积水坑,并在坑底的边缘挖排水沟通入积水坑,并由专人负责及时把积水坑中的水排干。

3 箱涵的施工一般要求

3.1 模板施工

模板中的金属拉杆或锚杆,设置在距离砼表面50 mm处,以便取出时不致损坏砼;当砼中间需设拉杆时,可以先埋设小塑料管,供穿拉杆使用,拆模后管中填注相同标号的砂浆。

模板在安装和浇注过程中应保持规定的线形,直至砼充分硬化,重复使用的模板应始终保持其线形、强度、不透水性和表面光滑,在浇注前模板内必须清理干净,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模板油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可以接受的模板油。

模板接缝:模板接缝应该保持线形的美观。对于接缝不严密的模板,在中间夹一层海绵后,再对其固定,并且模板的水平缝和垂直缝应贯穿整个结构物。

3.2 浇筑

混凝土浇筑作业应连续进行,如发生中断,立即报告工程师,混凝土捣实。

振捣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φ50振动棒(直径d=51 mm,有效振动半径为直径的8~9倍),且工地配有足够数量良好状态的振捣器,以使发生损坏时备用。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或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入前一层混凝土里,但进入底层深度不得超过50 mm。

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得超过60 cm(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处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注意严禁过振或欠振。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尽可能避免与钢筋、预埋件相触。在浇注底板和顶板时,最后一层使用平板振动器振实。

4 涵背回填

洞身在回填时应在相对两侧或者四周进行同时回填,其标高应基本相等且同处在一个水平面上,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与路堤结合部分挖成台阶,以便新老基层相互咬合。回填材料分层摊铺,每层压实后厚度不超过150 mm,压实度达95%。

5 雨期施工措施

5.1 雨期施工的准备工作

由于雨期施工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大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具有突然性,因此应认真编制好雨期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雨期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5.2 雨期施工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根据雨期施工的特点,将不宜在雨期施工的工程提早或延后安排,对必须在雨期施工的工程制定有效的措施,睛天抓紧室外作业,雨天安排室内工作,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防汛准备。

2)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排水总平面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确保施工工地排水畅通。

应严格按防汛要求,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沟。各种固定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配电箱,必须搭设防雨棚,移动设备、配电箱必须用雨具覆盖。现场临时设施必须定期安全检查,如有情况及时处理。易锈蚀的建筑材料及怕雨的建筑材料必须做好防雨措施。

基坑施工时,设排水沟和集水井,项目部配备足量水泵及相应的排水管,及时排除积水和土层的渗水,把水位控制在垫层表面以下30 cm。设专人负责明沟排水的疏通和维修,保证施工道路不积水,注意收集气象预报资料,现场要有晴雨表,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防台风防汛的应急材料。

6 地下管线及地上设施的防护措施

根据业主及监理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邻近的地下管线采取加固保护措施。对于横穿或斜穿沟槽的公用管线,我们将采用托吊的施工方法加以保护加固。在路基施工中,离路基近的电线杆,我们具体的保护加固措施,对周边建筑物的加固及各种公用管线具体加固细则如下:

1)明确项目的保护管线工作的责任人和专职管线保护监督员,熟悉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并且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坚持按照业主关于管线保护的“三卡、一单、双监护”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和对管线的监护,办理“绿卡”和现场交底监护工作。

2)施工前,根据业主和管线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采用物探手段对施工范围的地下管线进行确认,并且开挖样洞,并以书面资料上报业主和监理。对需进行加固保护的管线,召开管线协调会,拟定加固方案。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确定的管线加固方案进行实施。并有管线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专职管线监护员进行双监护。出现问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

3)进行信息化施工,加强对因施工而影响范围的地下管线动态变化的监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道路与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施工中发现管线有异常现象或管位有差异,可能对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维修产生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与相关管线单位联系,落实保护管线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4)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向一线直接操作人员作好保护地下管线的交底工作,如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当而造成管线事故的有关人员,将进行严格处理,以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若发现地下管线损坏事故,应立即通知管线单位,保护现场,做好记录,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坚持“抢修在前处理在后”的原则。

7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7.1 确立安全检查制度

由注册建造师组织,各职能部门、作业队组管理人员参加,对施工现场每月进行一次联合安全大检查,安全员及作业队组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每班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并填写《安全检查日志》,技术负责人及安全技术人员对设备工艺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施工员在下达生产任务时,必须向施工作业队进行书面安全交底。

7.2 加强安全教育

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必须接受进场安全教育。作业人员交换工种前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坚持全员安全教育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自保与互保意识,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各作业班组责任到人。

7.3 完善安全保护设施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临时房屋建筑集中布局,布置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条例的规定及要求,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统一的安全标志。

7.4 严格控制方案审批程序和落实情况

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必须作出针对性强、内容详尽的施工方案和方案落实执行措施(模板、支架、支撑等结构必须经过结构计算和验算),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方案审批后,及时下达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周兴府,杨毅.箱涵结构设计的几点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8,06.

[2]郭炳成,李鑫.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2.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4

关键词:广西;土石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一、概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底,广西已建并在水利系统注册登记的水库共有4351座,其中小型水库4145座,占全区水库总数95.3%,坝型以土石坝居多,也有少数其他坝型。

这些水库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当时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水平限制,多为“三边”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留下一些安全隐患,加上使用年代久远,水库未得到及时、彻底的维修加固,致使许多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险问题。截至2010年8月,广西共有1725座水库经安全鉴定确定为三类病险水库,其中包括小型水库1683座。2010年是我国启动新一轮《全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第一年,广西共有559座病险水库被列入本规划,占全区水库总数的13%,比例排在全国第一位;获中央资金支持20.3亿元,列全国第二位。

二、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小型病险水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坝顶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2)大坝填筑土料质量差,坝体渗水;(3)大坝清基不彻底,存在坝体、坝基及绕坝渗漏的现象;(4)小(2)型水库大多面貌形象差,冲刷严重,无护坡;(5)大多小型水库放水系统为穿坝涵管,涵管老化漏水,容易在管壁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长期作用严重影响大坝安全;(6)溢洪道一般采用开敞溢流式,溢洪道表面混凝土不同程度的破损、剥蚀,堰面不平整,溢洪道泄流能力不满足要求。(7)水库大坝多年来未进行系统的维修和加固,枢纽建筑由管理单位或者受益村民集资维护,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8)工程基本未设置大坝安全监测及水情测报系统,水库的防洪调度多靠人工目测预报,其精度和可靠性低,大坝多在山区,上坝公路较窄、坡度陡、路面质量差,水库的防洪调度难度大。

三、小型除险加固设计

(一)提高大坝防洪标准

根据目前防洪标准(GB50201 -94)有关规定, 各水库防洪标准都偏低。提高大坝防洪标准的主要措施有:

1.新建防浪墙。防浪墙可以防止风浪对坝顶的冲刷,墙顶应高于坝顶1.0~1.2m。一般采用浆砌石和钢筋砼形式。

2.“戴帽”加高坝顶。就是从坝顶上直接加高。加高部分,迎水面可以利用防浪墙直立加高;背水面上部坡度加陡一些,与下游坡面相接。限于坝坡稳定的要求,不能加高过大,影响坝坡稳定。一般加高1~2 m ,最大不宜超过3 m。

3.从大坝背水坡培厚加高。这一措施,较比“戴帽”加高工程量大。但采取这一措施却可满足大坝坝坡稳定的要求,以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洪标准。

(二)土石坝防渗处理

广西小型病险水库大坝渗透形式主要有坝基(包括坝肩)、坝基接触带、坝体渗透等。

土坝坝基接触带和坝体防渗较常用的方法冲(挖)槽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充填灌浆、劈裂灌浆、静压水泥灌浆等。单纯的坝基渗透处理一般通过常规水泥帷幕灌浆可以解决。广西区内大多数病险水库都同时存在坝基、坝体、坝基接触带渗透和坝肩渗透中的两种以上渗透形式,这就要采取综合处理方案才能进行彻底处理。对于小型水库来说,土工膜+基础水泥帷幕灌浆的联合防渗方案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案。

各种防渗方案均有利有弊,每座水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防渗方案。高压喷射灌浆需要有能把灌浆设备运到现场的进库道路,而且现场附近需要有可供高压喷射灌浆施工使用的三相电源等,同时,处理的费用相对较高。劈裂灌浆对灌浆技术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等要求较高,需要施工队伍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施工经验,另外浆施工和灌浆质量检查历时较长。土工膜+坝基帷幕灌浆防渗方案施工相对简单,处理费用相对较低,但水库水位降落时膜后排水问题不好解决,水库水位骤降时,对上游坝坡稳定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坝高越高、水库水位骤降幅度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其次为了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土工膜需要与上游坝坡的坡脚及与岸坡交接处衔接成整体,需要彻底放空水库或修建围堰,施工导流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土工膜+坝基水泥帷幕灌浆的联合防渗方案宜用于水库大坝高度较小(比如15m以下)、水库水位骤降幅度较小、有放空条件或施工导流条件较好的小水库。

(三)坝坡稳定

广西小型病险水库坝坡稳定问题大多原因有坝体单薄、坝体渗漏产生渗透破坏、坡脚排水棱体失效,坝体浸润线抬高等。处理时应根据每座水库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可靠的方案进行处理。

1.由于坝顶单薄造成的坝坡稳定问题,一般采取培厚措施。但是由于上游坝坡培厚加固需要彻底放空水库,施工比较麻烦,质量难保证。因此,条件许可时,建议优先采取上游坝坡削坡方式将上游坝坡削成稳定边坡,再在下游坝坡考虑培厚加固的方案。

2.由于坝体渗漏产生破坏、排水棱体失效以及坝体浸润线抬高等造成的坝坡稳定问题,首先必须对坝体渗漏进行防渗处理。排水棱体失效或者无排水棱体的必须新建或翻修排水棱体,增强下游坝坡的排水能力,降低浸润线。

(四)坝内涵管渗漏处理

广西病险小型水库的放水设施绝大多数都采用坝下埋管方式,由于原来施工质量差,加上运行多年结构老化破坏等原因,导致坝内涵管都不同程度存在渗漏现象,长期渗漏使坝内涵管外壁周边土体不断带走,形成渗漏通道,严重威胁大坝安全。因此,坝内涵管渗漏处理是广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处理的重点之一。

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对于坝内涵管渗漏严重、有条件打隧洞的水库应优先采用打放水隧洞替代原坝内放水涵管方案,封堵原坝内涵管。

2.对于坝内涵管渗漏严重、没有条件打隧洞的水库,宜在原放水涵管附近,采用明挖施工方法,破坝拆除旧放水涵管,新建置于岩基(或原状地基) 上的新放水涵管方案。广西已实施的小型除险加固处理水库,也有不少采用此方案;

3.对于原涵管断面尺寸较大,布置顺直,有条件在原涵管内增设加固结构(如在原涵管内增设衬砌结构或套内衬钢管等) 进行加固处理的坝内涵管时,也可以采用在原涵管内增设加固结构的处理方案。

(五)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1.主要存在的问题。广西小型病险水库溢洪道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有:衬砌边墙低矮, 岩质边坡稳定性差,边墙挡土安全不达标,底板质量差或未衬砌,岩质边坡崩塌严重, 出口消能设施未完善, 泄洪时直接冲击下游。

2.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小型病险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一般包含底板衬砌、新建或加高两侧边墙、新建消能防冲设施及修复出口海曼段等。底板衬砌一般采用砼结构,泄槽及消力池段必须做好底部排水处理。溢洪道两侧边墙高度不应小于计算所得水面线高度加安全超高。两侧边墙一般采用浆砌石结构,也有部分采用砼结构。

消能防冲设施需根据每个水库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消能方式,目前加固设计最常用的消能防冲方式包括底流消能和挑流消能,采用钢筋砼结构。出口海曼一般不需做两侧边墙,可采用浆砌石结构。

四、结语

1.防洪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以及建筑物老化失效是目前小型土石坝病险水库的主要问题;

2.广西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紧迫且必要的工程,工程目的是在保证工程原设计规模、效益不减少的前提下,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规模大小、资金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程运行过程中已暴露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节约型校园;制约因素

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成因

1.资产使用单位监管乏力,责任意识不明确。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在一定程度上也因为是国家财政拨款,就使得部分人们淡薄核算经费使用,并对国有资产管理上并无珍惜、节约使用等概念。因而也造成对资产管理的松懈,认为管理国有资产无关紧要,这个观点必然是错误的。高校教职员工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来看待高校财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意志和合法权益,一起做好资产的节约型管理,才能切实有效的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片面追求高配置,造成部分资产使用率低下。有些仪器设备使用单位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购置资产缺少有效制约机制和计划性,设备实用性、重复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的情况下,互相攀比、盲目购置。结果购进的设备或是质量差,或是不实用,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重复购置状况到处可见。

3.对已坏资产处置不规范,未及时办理报损报废手续。使用单位配置固定资产以后,单位领导对资产使用情况和已坏仪器设备下落不闻不问,以致于一些资产已不存在,单位领导却一无所知。再者资产管理人员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按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就擅自随意处置,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出现较大的资产浪费现象。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强资产管理对策

1.提高认识,科学的管理,避免浪费。节约型校园建设涵义之一:相对于浪费而言的节约。即要求师生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减少对资源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预期效果。提高认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管理意识,是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赖于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赖于资产管理人员提高认识,以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广泛宣传、树立国有资产全民管理意识,对高校财产的管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工,要做到人人关心、人人负责。

2.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科学配置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涵义之二:构建节约型管理运行机制,即要求在高校运行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各种办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也在日益增加,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公用软件等。我们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同类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办公设备的重复配置。为了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建议各使用单位统一购置的综合性能好、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强的办公设备,利用局域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各种设备的使用效率。对使用率较低的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等,可分配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根据需要进行统一调配使用。

3.注重法规政策宣传、营造校园节约氛围。节约型校园建设涵义之三:构建节约文化,即培养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为社会培养具有节约品行的高素质的人才。高校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产权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学习。并在校园内营造建设节约的人文环境,使政策法规和节约意识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来推动校园内节俭的理念,使全校教职工和学生都有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杜绝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而侵害高校利益的情况。在全校师生中树立以爱惜国有资产为荣、以损害国有资产为耻的观念。只有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才能深入人心。

4.严把资产采购和报损报废关,把好资产头尾“两道门”。在资产采购环节,传统方式一般是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设备采购单,后由资产采购部门根据清单进行招投标。但是,由于使用单位追求高配置、高性能,往往忽略设备具体实用性,如办公室常规使用的电脑常常与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电脑一样要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而。在采购环节上。可由资产采购部门根据每年实际情况。统一列出常规设备的配置,由各单位参考,有其他需要增加部分进行额外采购;如无需要。可按规定配置进行采购。这样,一方面杜绝高配置出现的浪费;另一方面。批量进行招投标,可降低采购成本金额。综上所述,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建设节约型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观念,在校园内形成一个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上下努力,全员参与,该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安全.挖掘高校资产管理的潜在效益引领节约型校园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3(1).

[2]邹世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6

关键词:浅埋暗挖法下穿南二环立交环河盖板暗涵

1工程概况

在闹市地区修建地铁隧道,往往不可避免遇到下穿既有地面或地下构筑物,对既有构筑物使用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场~小寨区间为西安地铁二号线难点工程之一,本区间线路长894.148m,主要敷设在长安中路以下,长安中路为西安市南北向城市主干道,车流量很大。根据沿线的线路条件及地面交通情况,经各种工法比选后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本文重点研究隧道下穿南二环立交及环河盖板暗涵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

工程地质情况:自地表往下的地层顺序为: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其下为上更新统风积(Q3eol)新黄土及残积(Q31el)古土壤;第一层古土壤下部在黄土梁区为中更新统风积(Q2eol)老黄土、残积(Q2el)古土壤及冲积(Q2al)粉质黏土、砂土等,在洼地区为上更新统冲积(Q3al)粉质黏土、砂土及中更新统冲积(Q2al)粉质黏土、砂土等地层。

南二环立交桥桥面总宽51.5m(包括护栏),其中两幅机动车道各宽12m,两幅非机动车道各宽6m,两侧人行道(包括护栏)各宽为5.25m,中央分割带宽2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割带各宽1.5m。桥下净空:机动车道最小净高4.5m,非机动车道最小净高3.5m,桥梁跨径:上交四跨简支先张预应力空心板桥,跨径为10.2+13.5+13.,5+10.2(m),基础为扩大基础,下采用1.5m厚片石混凝土处理,隧道开挖拱顶距桥梁主跨基础底面为7.21m。隧道结构与南二环桥梁及环河盖板暗涵的相对关系图详见图1。

环河盖板暗涵为3m×8m(高×宽)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600mm厚钢筋混凝土底板,其下采用1.5m厚三七灰土换填。隧道开挖拱顶距桥梁主跨基础底面为9.2m。

图1南二环立交桥、盖板暗涵与隧道纵剖面关系图

2南二环桥及环河盖板暗涵的沉降控制标准

经过大量调查资料及多次专家的审查意见,并取得其的产权单位的同意,对于过南二环立交及环河盖板暗涵,其监控量测基准值如下:

1)地表沉降宜控制在30mm内。

2)桥墩、梁板的沉降,以及建(构)筑倾斜应保证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

承台竖向沉降控制值不大于20mm,承台水平位移控制值:3.75mm;横桥向同一盖梁两个承台不均匀沉降位移差控制值小于5mm。(满足于桥面不返修)。

3)盖板暗涵沉降允许值一般要求应不大于15mm。不均匀沉降位移差控制值小于±5mm。

3隧道下穿技术施工措施

区间隧道左右线下穿南二环立交及盖板暗涵有80m长,该段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均进行了加强。根据已收集到南二环立交桥的竣工资料,基底承载力为140kPa。立交基础为扩大基础,并且距离隧道有一定距离,因此主要立足于洞内解决,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暗挖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以及减小地面沉降槽宽度,以保护立交桥使用的安全。

3.1洞内处理措施

为保证隧道开挖顺利通过立交桥,尽可能的减少对桥梁基础的影响,控制地表下沉。在过立交桥段的隧道的暗挖施工中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来确保桥梁及暗涵的安全。

(1)加强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围岩

在施工该区段隧道时,除按一般区间隧道台阶法施工外,分别在此范围内对隧道周围土体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拱部为仰角1°~2°的大管棚超前预加固形成拱棚。开挖掘进时,用Ф42超前小导管注浆补充加固和止漏。隧道结构侧墙部位均设置超前小导管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0.3m,通过注浆加固桥基周围地层,减小隧道开挖的侧向变形。

(2)缩短开挖进尺,加强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管理,尽早封闭断面,及时形成封闭结构。

(3)加强初期支护

开挖时上半断面留核心土并设临时仰拱;隧道拱腰布置锁脚锚管;为防止掌子面涌塌,在开挖过程中,需短进尺施工,台阶法保留核心土,每开挖进尺0.5m,立即挂网喷射混凝土对掌子面进行封闭。

(4)及时进行初支及二衬背后的回填注浆处理,保证初衬与围岩、二衬与初衬的密贴,减少地层变形危及地面建筑物安全。

(5)根据测量监控数据,及时进行补充注浆;

3.2洞外措施

除洞内加强措施外,施工时加强监测,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设计,及时进行地面双液浆注浆等措施加固桥基。

双液注浆加固桥基土体,其施工为人工用重锤将φ60mm钢管敲击插入土层中然后对基底地基层进行定点注浆,从而达到对基层加固保护桥基的目的。双液注浆保护注浆孔距50cm,桥基础两侧布置,钢管长度约7~8m,孔径φ=60mm成孔采用φ60mm厚壁无缝钢管人工锤击将钢管慢慢插入地层中。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注浆最大压力P=1Mpa。

3.3盖板河内保护措施

在区间通过的盖板河槽内60m范围内实施2.0mm厚ECB防水板+过水帆布+围堰PE管,形成渡槽和渡管结合,小水导流,大水泄流,确保枯汛期施工全过程防止漏水渗水的防护措施。采用跟进式注浆对暗涵周边的土层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该注浆方式作用效果明显,便于控制。目的在于防止因暗涵漏水对地层的掏蚀、软化作用。另外在施工中应密切配合降水施工,随时监测降水效果,重视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质,对抽出水的含砂率常作检测,既争取确保在无水条件下施工,又注意防止抽水产生大的地层损失。

图2盖板河内防护措施图

3.4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大管棚预加固后正线区间隧道施工完成后地面最大沉降计算值为14.5mm,南二环立交基础的最大沉降为11.5mm,盖板暗涵基础最大沉降为14.1mm,具体详见图3与图4。与不施做大管棚相比, 地表的最大沉降值可降低51% ,拱顶的最大沉降可降低53%左右,同时,洞周围岩塑性区的面积大大减小。沉降计算表明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要求。

图2三维有限元模型图图3既有构筑物变形图

4结束语

本段区间隧道左右线于2008年3月~2009年4月间先后下穿通过南二环立交及环河盖板暗涵,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所提出的方案及要求进行。据施工监测的信息可知,南二环桥及盖板暗涵的变形均在沉降控制标准范围内,暗涵亦未发生渗漏水事故。在本工程提到的隧道加固措施为以后西安地铁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7

(一)成本的多维性态

成本本身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不同学科基于自身视野有不同的理解。如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萨谬尔森将成本概念等同于机会成本,认为“生产产品X所费成本,就是为了生产出该产品而放弃(或牺牲)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Y产品的生产。简言之,生产出X产品所费成本即是它的机会成本”;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科斯将成本视为交易费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则认为成本的经济内涵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耗费的个别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的价值补偿。即便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以对外公开为目的的财务会计和以对内分析为目的的管理会计,其成本界定与内涵亦存在差别。为此,著名会计学者杨纪琬指出,“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成本”。

(二)教育成本概念的分歧

与成本概念的多样性相比,教育成本的概念界定争议更大。约翰•维泽1958年首次提出了教育成本这一概念,他将教育成本等同于教育经费。此后,学术界对教育成本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但是仍难以形成共识。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者布鲁斯•约翰斯通将教育成本分为“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学生机会成本”等三项。以色列的艾德里安•齐得曼对此并不认同,他在约翰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成本。萨卡罗普洛斯和伍德豪指出,“各种划分教育成本的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试图将教育成本的定义和方法规范化,但还是未能成功”。

(三)相关领域专业准则的构建

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经济活动中,各类经济主体成本构成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甚至试图抹平这种差异是不理性也不现实的。如何在认可差异的前提下形成广为接受的成本计量属性呢?这有赖于“公认会计准则”的构建。也就是说,尽管各类市场主体所处行业、自身规模、产权结构千差万别,但是通过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可以消弭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巨大差异,使其选用广为认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并基于统一的会计假设和信息公开框架,对外充分公开其成本费用方面的信息。这一信息公开制度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石。就教育领域而言,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倾向的加深,政府、产业界、受教育者、投资方等利益相关者充分知悉高校成本效益方面信息的意愿日渐迫切,对教育成本进行确认、计量与公开的必要性亦随之凸显。从方法论上看,借用经济领域市场主体一贯的思路来构建统一的公认准则与信息公开框架存在很大困难,其缘由在于理论预设的不足以及高校特殊的组织属性。从理论预设看,迁移自市场领域的方法论不够适切: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企业,其投入、产出均可以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确认并进行配比,进而生成一系列成本利润指标来评价组织绩效,并使其具备相关、可比的质量属性;高校是从事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的非营利组织,其产出相对模糊,所培养的人才不是物化的产品,基于文化传承所塑造的学术声誉也很难用经济价值予以估计,这与依据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来确认教育成本并进行投入产出配比,存在很大冲突,背离了高校的文化属性。为此,构建符合高校组织属性的公认准则及信息公开框架,关键在于方法论的修正与创新。

二、理论进展与实务推进

(一)理论进展

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成本具体应由哪些项目构成分歧极大,可谓众说纷纭。如:王耕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11个项目,分别是: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助学金、公务费、修膳费、业务费、差额补助费、折旧费、其他费用;肖玉秀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3个项目,分别是:直接费用、辅助费用、管理费用;王善迈亦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3个项目,分别是: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袁连生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5个项目,分别是: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膳费、折旧费;柴效武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9个项目,分别是: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学生奖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折旧费、修膳费、其他费用;范先佐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6个项目,分别是:工资、行政事业费、教学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于人才教育培养的科研费、与学生有关的费用;郭化林亦认为教育成本应涵盖6个项目,分别是: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折旧费、其他费用。再从计量的方法论上看,袁连生提出了统计调查法和会计调整法,范先佐则归纳了匡算法与实算法,郭化林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由于理论层面远未形成被广为接受的共识,所以实践层面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亦缺乏公认准则的规范指导。

(二)实务推进

从实践层面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要求对教育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并对外公开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近年来中央相关部委围绕这一主题颁布了数个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在核算原则及具体方法方面差异极大。

1.《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监审办法》)《监审办法》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颁布,该办法界定了“生均培养成本”这一概念,规定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等四部分构成。按《监审办法》所核定的培养成本,是对省区内选定高校依据专业大类进行的,这不是对各高校自身实际成本的核算,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各界公布一个基准成本以确定学费收取标准,从而为受教育者按一定比例分担教育成本提供依据。这种核算方法口径非常粗糙,没有体现区域内不同高校及具体专业之间培养成本的实际差异,因而这一成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际成本,而是物价管理部门为确定学费标准向社会公开的基准定价依据。

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标准培养成本计算办法(初稿)》(以下简称《计算办法》)《计算办法》由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该办法界定了“学生标准培养成本”这一概念,规定培养成本由“标准教职工人员成本、标准学生资助成本、标准日常教学维持成本、标准土地和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等四部分构成,与《监审办法》的界定相比,虽然两者对成本概念的表述基本相近,且成本构成项目均规定为四项,但是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则完全不同。该成本虽然带有具体高校的实际成本属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高估自身培养成本、凸显财政困难的倾向。如上例对安徽师范大学的成本核算中,“标准教职工人员成本”中并没有剔除离退休人员费用等与学生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的开支。另外,其“标准土地和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项目下的“土地成本”、“仪器设备成本”等明细,是经一次性购置后逐年计提折旧予以确认的,正常使用后并不需要每年再支付现金成本,所以其研究结论得出的年度资金缺口为1.2亿元并不是真实的现金流量缺口。概言之,其标准培养成本并不“标准”,一定程度上有失客观公允。

3.《关于报送有关调查数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由教育部于2008年印发,与前述《监审办法》和《计算办法》的成本核算均采用四个成本项目正向相加的方法不同,《通知》没有具体规定成本的构成项目,而是采用倒算法进行匡算。即依据学校上报的财务报表决算数据,分学科大类在支出总额扣除科研、创收等无关费用后,得出学生培养成本总额。问题在于《通知》仅是针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这类高校财政基础远比一般地方院校要好,依据财务决算支出数据扣除科研、创收等项目费用倒推得出的培养成本与地方院校相比会高出不少,所以这一成本核算方法不具备普遍性。此外,由于不是依据成本项目正向相加而进行的准确计量,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大致的匡算,所以其成本信息在客观性、公允性及可比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三、制度建设现状与不足

在制度建设方面,目前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以及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但是,这一原则性规定,并未在稍后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中得到切实体现。

(一)会计要素的划分不适应成本核算的需要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在其第5条规定,“高等学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5项。与企业相比较,《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利润”等6项。成本核算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并和收入进行配比的对象化过程。《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5项会计要素的划分,仅是笼统地规定了“支出”这一要素,并没有清楚厘定支出与成本、费用的概念边界,更无法与产出进行相应配比,因而无法适应成本核算的需要。

(二)没有设置具体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13)》虽然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等5个一级会计科目,从而更清晰地反映了支出类别,但由于没有设置具体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亦没有就教育成本的具体构成项目予以明确,所以无法真正开展教育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如新引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由于未就折旧与摊销设置对应的成本费用类科目,这样计提的折旧与摊销,实际上是“虚提”,其作用只是更公允地反映长期资产的净值,但未能充分考虑核算教育成本与费用的现实需要。

(三)未能对我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积极回应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亟待得到回应并形成共识。如:同一地区斥巨资购买土地建设新校区的高校与仅仅依托原有校区办学的高校,前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及基建的支出在资本化以后,后续逐年计提累计折旧的过程会对教育成本的确认与计量产生重大影响,这必然导致同一地区不同高校成本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巨大偏差,且对学费议价产生极大影响,如何调整至可比?某一年度为应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或申报博士点的巨额专项支出,扭曲了当年的成本信息,如何遵循一贯性原则?较长时期就业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就业率明显偏离均值的高校,表明产出了大量不被社会认可的“次品”,能否比照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作类似处理,以体现谨慎性原则?高校为广大贫困生群体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所提供的风险补偿金是一项或有支出,如有学生还贷违约会面临风险补偿金被罚没的情形,这样的或有支出如何按概率及比例确认并计入成本?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构建公认的专业准则并在统一的公开框架下公允公开,以避免各行其是。

四、结语

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并公开,于政府、社会及受教育者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认识的分歧以及方法论的欠缺,目前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不仅理论层面的研究缺乏解释力及说服力,而且实务层面的推进离社会公众的期许亦存在很大距离。今后的方向,应是通过方法论的创新与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准则及信息公开框架,以有效规范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与公开,从而使各利益相关方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实现改进教育公共政策、合理分担教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等目的。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篇8

关键词: 小型水库 ; 安全问题;对策

引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县兴建了一大批小型水库。这些工程的兴建,在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确保了我县的粮食安全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这些工程设施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施工采用大兵团作战方式修建,工程设计标准低,有的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工程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工程质量差。加之经过多年的运行,工程设施普遍老化和损坏,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或均质粘土坝。建设时,一些小型水库工程只进行过规划,没有设计就进行了施工,或者虽然进行过设计,也因施工原因,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坝体高度或坝顶宽度不够,坝坡过陡,坝体单薄,有的无反滤体,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甚至有些水库在坝坡上修建了上坝公路,增加了坝体荷载,降低了坝的稳定安全系数,存在局部失稳现象。

2)上坝土料控制不严,填土质量较差,碾压不密实。其次是有些水库心墙单薄,心墙土料和坝壳土料没有严格区分,加之碾压不密实,以及有些水库在加高过程中,结合层面没有处理,从而引起坝体渗漏,出现了散浸漏水和浸润线出逸点过高现象。如如某库正常库容210.3万m3,施工采取人海战术,从10多个村抽调劳力,上阵1000多人,高峰时达2000人;施工过程中,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工程质量检测、控制手段落后,对心墙填筑土料没有进行严格选分,就地选材,土料质量不一,造成心墙土料质量差、局部存在砾石、碎石与块石集中现象,土体碾压采用的是人工夯压,存在漏压区段,造成心墙内存在局部松散块、段,同时由于大坝加高时,对结合面未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由此导致库水沿坝体中的结合面产生坝体渗漏。

3)坝基清基不彻底,坝体与基础及两岸山坡无截水齿槽,又没有进行基础加固处理,存在坝体与基础接触漏水,坝基础和绕坝渗漏。

4)坝的上游坡面无块石或砼块护坡,或块石护坡质量差,风化破损严重,受水库风浪影响,上游坝坡冲刷严重,下游坝坡无草皮护坡和排水沟,受降水的影响,冲蚀严重。特别是坝体与两岸山坡交接处,没有排水沟,山坡集水冲刷坝体。

5)有些水库坝体受到白蚁危害,引起坝体渗漏。

2、溢洪道:我县小型水库均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一般在原山坡上开挖而成。有的没有进行衬砌,也没有消能设施,底板冲刷破坏严重;有的虽然进行了衬砌,但大多数为三合泥砌石或干砌石,已破损。另外,溢洪道宽度和导墙高度不够,堰顶高程与坝顶高程偏小,不能满足设计洪水过流要求。遇到特大暴雨时,水库最高水位几乎接近坝顶,甚至个别的超过坝顶,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

3、放水涵卧管和启闭设施:涵管一般为坝下方形浆砌体结构,且大多数为三合泥砌石涵,个别的为三合泥瓦涵,极个别的为树木做成的木涵。断面尺寸均较小,一般在0.4×0.6m以下,圆涵直径为0.2m左右。管基一般座落在山脚处,有的甚至座落在坝体填土上,且多数未做截水环。由于清基不彻底,在坝体填土的作用下,涵管变形断裂漏水,三合泥砌石涵或三合泥瓦涵,由于年久运行,三合泥开裂剥落泥化,木涵腐朽,均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涵管周围的坝体土,造成坝体空洞,形成坝体塌陷。没有做截水环的涵管出现了沿涵管周边渗漏水现象。有些水库在运行过程中,虽然新建了隧洞,但原放水涵管因封堵不严而漏水,新建设的隧洞衬砌后,没有进行回填固结灌浆而漏水。

卧管一般为浆砌石结构,但大多数为三合泥砌石,由石塞或木塞控制分级取水,也存在漏水。

有些水库取水虽然安装了金属闸门和启闭设备,但大多数没有安装通气管,加上闸门在启闭过程中不当的运用,使得涵管遭到破坏而漏水。同时存在闸门磨损,止水老化漏水,钢丝绳包锈蚀和启闭力不够而引起闸门不能正常运用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认真做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对每一座病险水库均要认真搞好安全论证或安全认定工作,找准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的症结所在。针对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搞好其除险加固设计工作。

2、要加大投入, 解决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通过水库的租赁,承包方式获得的资金较少,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小型水库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显著,这是公认的,但近年来,其养殖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固工程资金以公共(国家)投放为主的观念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也要改变,要改变到以私营投入为主的方向上去,这样或许能够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我县近几年采取水库经营权拍卖的方式,将数座水库成功地竞标拍卖出去了,筹集了充足的加固资金,对几个水库进行了全面整治加固处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3、除险加固的工程措施

1)、做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地勘工作。

在工程建设前期,主管部门一般都会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情人员座谈水库的有关事项情况。这对水库的加固设计有脾益的,但要作出一个完好的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的探查,为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对不满足洪水标准的水库,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的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按消能防冲洪水标准,确定消能方式及其断面尺寸。如坝高不够的,采取加高或建防浪墙处理;对溢洪道宽度和导墙高度不满足要求,拓宽其宽度和加高导墙;对无消能设施或不满足要求的,要新建或改造加固消能设施;对溢洪道堵塞的,要疏通,以确保大坝安全。

3)对不满足结构稳定要求的水库,要通过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确定坝体断面尺寸。如坝顶宽度不够,坝坡过陡,要通过坝体整修加固,加宽坝顶,培厚坝体,使坝坡达到规范要求;对坝内坡进行块石或砼块护砌,坝外坡进行草皮护坡和建排水沟。对溢洪道不满足结构稳定要求的,如没有衬砌或衬砌破坏的,要进行衬砌或加固。溢洪道衬砌,一般可采取水泥浆砌块石导墙,砼或钢筋砼底板,但必须注意分缝止水和排水。

4)对不满足渗流稳定要求的水库,要进行防渗处理和新建或改造反滤体。可通过帷幕灌浆、高喷、接触灌浆、基础固结灌浆等解决坝基、接触漏水和浇坝渗漏问题;通过坝体冲抓套井回填、铺设防渗膜、高喷和建塑性墙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结合解决坝体渗漏问题;通过新建或改造反滤体解决坝体浸洞浅出选点过高的问题。

5)对涵管(或放水隧洞)漏水和启闭设备存在问题的水库,要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加固。涵管(或隧洞)断面尺寸较大、可进人的,可采取回填固结灌浆,增设防渗截水环,解决渗漏问题。对涵管断面过小或断裂漏水严重的,在坝高15米以下的,可采取开挖重建或对原涵管封堵,新建虹吸式放水设施。当坝高大于15米时,应对原涵进行封堵,新建输水隧洞。对取水卧管漏水的,可采取拆除重建或加固处理。对闸门磨损严重漏水的,要更换闸门;对止水老化的更换止水橡胶;对钢丝绳锈蚀严重的要更换钢丝绳,无通气管或通气管断面不满足要求的,要新建通气管;对启闭力不满足要求或不能使用的启闭机的,要更换启闭机。

6)对存在白蚁危害的水库,要对坝体白蚁危害程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普查,通过开挖蚁穴,药物处理等方式解决白蚁危害问题。

三,结束语:

上一篇: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范文 下一篇: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