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范文

时间:2023-12-02 14:17:46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1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可以依法转让。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转让其使用权,二是转让其所有权。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即无形资产出租,而无形资产所有权的转让主要表现为出售无形资产,此外,也包括用无形资产抵偿债务、用无形资产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等。用不同方式转让无形资产,其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不同。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营业税税目注释》规定: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纳营业税额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税率为5%。由于不同方式转让无形资产的会计账务处理不同,相应地转让无形资产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也不相同。

(一)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仅仅是将部分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出让方仍保留对该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因而仍拥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受让方只能取得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而无权转让。在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情况下,由于转让企业仍拥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因此不注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让取得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发生与转让有关的各种费用支出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应交的营业税属于与转让有关的支出,因而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例如:A公司与H企业于2002年底达成协议,A公司允许H企业2003年使用其某一商标,H企业于2003年每月月初向A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50000元。则A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为:

每月月初收到商标使用费时: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50000

同时计算出应缴纳的营业税(50000×5%),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其他业务支出2500

贷:应交税金——交营业税2500

(二)出售无形资产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出售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的主要形式,出售人不再保留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因而不再拥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在出售无形资产的情况下,由于出售企业不再拥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应当注销所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即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与相应的己计提减值准备),出售无形资产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与该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应交的营业税,则作为相应营业外收入的减少或营业外支出的增加。

例如:B公司于2003年7月18日将拥有的一项专利权出售,取得收入300000元,应交的营业税为15000元。该专利权的账面余额230000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0000元,则B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30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00

贷:无形资产230000

营业外收入65000

应交税金——交营业税15000

(三)用无形资产抵偿债务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用无形资产抵偿债务是企业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这里所转让的是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应当注销用以抵偿债务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据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按照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债务,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小于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例如C公司欠K企业购货款500000元,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短期内无法支付货款。经协商,2003年8月15日达成协议,K企业同意C公司立即以一项专利权清偿债务。该专利权的账面余额425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这项专利权转让应交营业税25000元(即500000×5%),则C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500000

贷:无形资产425000

应交税金——交营业税25000

资本公积50000

(四)用无形资产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用无形资产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属于非货币易。这里所转让的是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应当注销所换出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据非货币易的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的企业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企业,应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如:D公司以其一项专利权与M企业的一台设备(该设备无需安装)交换。D公司的该项专利权账面余额450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00元,公允价值为400000元。M企业的该台设备账面原价为500000元,已计提折旧100000,公允价值为400000元。D公司换入的设备作为自用固定资产。这里,专利权与设备交换的这项交易,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也不涉及补价,因此属于非货币易。D公司换出专利权应交营业税20000元(即400000×5%)换入的设备应按换出专利权的账面价值350000元(即450000-100000)加上应交营业税20000元作为入账价值。则D公司相关的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37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000

贷:无形资产450000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2

(一)营改增试点前后销项税额的确定及账务处理 当期销售额包括增值税纳税人当期销售货物、应税劳务从购买方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这里的销售额指的是不含税销售额,可以通过含税销售额除以1加上相关税率获得,销项税额就等于不含税销售额乘以税率。

[例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2年11月10日对外提供设计服务,取得含增值税收入212万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万元,增值税额12万元。

营改增之前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2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12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0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2120000×5%) 106000

营改增之后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2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0000

营改增前后账务处理发生了改变: (1)营改增之前主营业务收入是含税的,营改增之后是不含税的,从账面上看收入是下降的;(2)营改增之前,106000元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从利润中扣除,对利润表的编制有影响;营改增之后2000000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中不含税,因此不能再扣除120000元的销项税,对利润表的编制没有影响。

(二)营改增试点前后进项税额的确定及账务处理 进项税额的确定分为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三种情况,税法中都有具体规定,本文不再赘述,重点分析营改增前后进项税额的不同处理,举例分析如下:

[例2]天津市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2年12月20日接受A公司提供的技术咨询服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55万元,增值税额3.3万元。

营改增之前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583000

贷:应付账款 583000

营改增之后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5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3000

贷:应付账款 583000

(三)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营改增试点对于差额征税应按照过渡政策进行处理,首先要区分是支付给试点纳税人的还是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的,这是营改增差额征税最关键的一步。具体处理方法如表1:

要注意区分试点纳税人和非试点纳税人。非试点纳税人的范围包括铁路运输部门、非试点地区的运输公司和国际运费(国际运费作为一种特殊情况暂时先不考虑)。从理论上来讲,前两个属于非试点纳税人,但是不同地区的执行标准有差异,在国家没有进一步明确政策之前,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要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做充分的沟通,如果当地税务机关要求按7%抵扣进项税额的就抵进项税,如果当地税务机关要求差额纳税的就按差额纳税。

下面以交通运输业为例来分析营改增试点差额纳税的账务处理: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账务处理分为支付给试点纳税人和非试点纳税人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论述。

(1)支付给试点纳税人。一般情况下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如果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差额计税。

[例3]天津市A运输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取联运运费100万元,将其中的77.7万元(含增值税)支付给天津市B运输公司,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如果B运输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11%抵扣进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7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

77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777000

如果B运输公司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是3%,但是本题进项税应按7%抵扣,不能按专业发票中的3%抵扣。

借:主营业务成本 7226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77000×7%)

5439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777000

(2)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试点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时,根据财会[2012]13号文件的规定应按差额征税,这就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由此“应交增值税”由原来的九大专栏变成了现在的十大专栏。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款项时,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借贷双方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在这里要注意,计算销项税额首先要确定其销售额,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差额征税营业税时,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

[例4]某运输公司收取联运运费222万,将其中的111万支付给河南地区的某运输公司,取得运费结算单据。河南地区的运输公司属于非试点纳税人,但因各地规定不同,假设本题按差额征税。

运输公司收取联运运费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22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 220000

河南运输公司属于非试点纳税人,支付给河南运输公司款项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11%) 11000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110000

实际支付的销项税:220000-110000=110000(元)

[例5]A运输公司收取联运运费222万,将其中的111万支付给天津市B运输公司,取得运费结算单据。

天津市B运输公司是试点纳税人,应该给A运输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本题中开具的是运费结算单据,开具的发票不符合规定,因此本题既不能抵进项税额,也不能差额纳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111000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110000

(四)营改增试点中销售使用过固定资产的处理 营改增试点中对于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1)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核算;(2)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应开具普通发票,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即按简易办法征税,通过“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核算。

实务处理中究竟是按适用税率征税还是按简易办法征税,应考虑各地营改增试点实施的时间。例如,北京市是2012年9月1日开始营改增的,对于北京来讲,征税办法的选择取决于2012年9月1日这个时间点,如果固定资产是在2012年9月1日之前购入的,销售时按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如果固定资产是在2012年9月1日(含)之后购入的,销售时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其他试点地区也应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处理。

[例6]北京市某运输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2月5日销售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取得8000元收入,该桌椅是2012年12月10日购入的,购入该设备时企业为一般纳税人。

分析:购入该设备时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入时间是2012年12月10日,北京市作为营改增试点是在2012年9月1日开始的,也就是说购入桌椅时已经实行了营改增,说明本例属于销售使用过的已抵扣进项税的固定资产,应按适用税率征税增值税。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837.6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1162.39

[例7]安微省某运输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月10日销售使用过的车辆取得收入80000元,该车辆是2009年1月30日购入的。

分析:安微省是从2012年10月1日开始施行营改增的,2009年1月30日购入车辆时交的是营业税,也就是说购入时是不得抵扣也未抵扣进行税额的,应按简易办法征税。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8461.54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4%×■%)

1538.46

二、营改增试点中小规模纳税人差额征税的处理

根据财会[2012]13号文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具体账务处理与一般纳税人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按小规模纳税人核算时,“应交增值税”下不设专栏,差额征税时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按一般纳税人核算时,“应交增值税”下设十个专栏,差额征税时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2)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税率抵减,而一般纳税人根据不同行业可分别按照17%、11%和6%的税率抵减,二者抵减的税额不同。

[例8]天津市某货运公司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为200万元。2014年1月承接了一项国际货运业务并于当月完成了该项业务,收到20.6万元的款项(含税),同时支付给境外机构14.42万元,收到境外机构签收的单据。该货运公司应税服务年销售额200万元,低于500万元,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应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确认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0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

应收税费――应交增值税(■×3%) 6000

对外支付款项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 4200

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

贷:银行存款 144200

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6000-4200=1800(元)

参考文献: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3

会计原则与税收法规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总体要求,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等,而税法的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相关性,合理性原则等。

新会计准则在历史成本计价的基础上,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资产价值进行持续确认,适度引入公允价值,主要表现在会计上根据资产定义和谨慎性原则对各项资产价值进行持续确认。对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确认,对应收款项,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进行确认,但新所得税法规定资产取得后期间一般不再调整其计税基础。

一、对债务重组业务的处理

(一)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与税法均将重组损益分成了债务重组损益或资产转让损益,在确认损益时均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着一些差异。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情况下,现金的计税成本和账面成本是一致的,资产处置时的处置收益是一致的,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会计处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债务重组损失必须经税务机关批准才能税前扣除;如果未经批准,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资产转让损益的确认金额由于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成本不同而存在差异,企业应当在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成本确认资产转让损益。

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视为一种非货币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符合按公允价值计价时,采用新会计准则账面价值法,企业一律不确认交易损益。

(二)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

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债务重组业务交易价格的变化,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债务人将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处置以确定转让收益,其次再以处置所得(公允价值)偿付债务,同时据以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这表明债务重组交易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交易价格。

(三)资产减值准备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应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施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而税法规定,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税法规定以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以对于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以及处置时冲销的减值准备在年底汇算清缴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三、非货币性交易

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的计价方法是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入账,而不是以公允价值计价入账,由于非货币性交易将实质性的商品交易变成非货币性交易,减少了国家税收。但税法对此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因这种交换而取得的收入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收入。

税务会计需要采用特别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在一般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对象是商品或劳务时,应视同销售行为,于换出货物或交付货品时,一方面按市价开立统一发票,交付对方收执,另一方面,应向对方索取换入物的统一发票,作为收入入账的凭证。但以物易物的对象并非都是商品,企业有时因特定的经营目的,与其他企业或单位做资产交换有需另行纳税的。如房地产的交换转移需纳土地增值税,也有不需另行纳税的,如机器设备等,这一类物物交换虽与货物买卖的性质不同,但是因为涉及当期交换价值差异和今后折旧对应所得税的计算有所影响,必须于交换之时,分别给予统一发票和取得统一发票。

以物易物的账项处理和价值确定,要视交换的物品是否与销售业务相关而定,如交换物与双方销售业务无关,由于实际没有变现过程,可以按账面余额开具统一发票,因交换产生的价值差额作营业外损益处理。若以货物折价抵充劳务报酬进行交换,一方以货物抵付费用支出,另一方则以营业收入换取商品,与以物易物有所不同,如以原材料换取一定比例的产成品,其减价应该充作制造费用,即加工费,应构成产成品成本,而对方则应将此差价作为加工收入,不可混同于一般物物交换。税法只有充分关注非货币性交易,才能夯实税基,堵塞税收流失的漏洞。

四、投资性房地产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对投资性房地产没有特殊规定,其会计处理与固定资产的处理没有区别,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计提折旧,对投资性房地产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不予确认,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按照公允价值模式入账的损益应在年底纳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如果是净收益,可以调减纳税所得;如果是净损失,可以调增纳税所得。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4

【关键词】债务重组 所得税 差异

我国2007年开始执行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中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有所调整,同以往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旧会计准则下,由于会计和税法处理方法的不同导致债务重组问题处理产生较大的所得税差异,本文将围绕所得税差异,思考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进行债务重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新准则的国际趋同

1、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革新之处

我国有关所得税的第18号新会计准则,在内容和会计处理上同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 No.12)趋同,规定只能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问题,而取消了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负债法;对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计入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在概念上取消时间性差异。新准则也同1992年12月的美国会计准则第109号《所得税》(FAS No.109)内容基本相近。由于应付税款法处理方法简便,易于理解,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对复杂,这就需要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水平。

2、新债务重组准则的革新之处

我国关于债务重组的第12号新会计准则也实现了国际趋同,对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损益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用非现金资产或股权偿还债务时,采用公允价值替换原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修改债务条件时,应计算未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旧准则无此处理方法。新旧准则对债权人的处理方法的最大差异也是采用公允价值入账和未来应收金额的现值。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单独的债务重组具体准则,但在第36号――《金融工具》中涉及债务重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损益等相关规定,相比之下,我国准则更具体且更具可操作性。

二、债务重组在所得税问题上对会计和税法的影响

1、债务重组问题在旧会计准则和税法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根据国税总局2003年执行的第6号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或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将来应付金额(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时)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旧会计准则则是将其计入资本公积。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这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应当确认有关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或损失,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旧会计准则则是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并将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税法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旧会计准则按账面价值计量,并将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对于债权人的处理,差异也在于税法规定按公允价值计量,而旧会计准则按账面价值计量。

2、旧所得税会计处理会计和税法间差异的主要做法

旧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可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由于应付税款法的处理十分简便,其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但该方法不能体现税务和会计处理之间的差异,也就谈不上对差异的处理。关于纳税影响会计法,其对税法和会计的差异则是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对于时间性差异,会计上计入递延税款,随着今后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内转回。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的区别出现在税率变动上,采用递延法是将由税率变动产生的差异在变动后递延处理,损益表债务法则是将由税率变动产生的差异在变动当期进行处理。

三、新所得税会计和新债务重组准则下处理差异的问题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处理方法上确定仅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旧准则所规定采用的方法。取消了应付税款法,在面对债务重组问题的会计处理时,将面临对差异的处理;而取消了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将对会计和税法的差异重新分类,取消时间性差异替之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从资产和负债看,是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随时间推移将会消除。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其范围包括时间性差异。另外,在处理债务重组税法和会计之间的差异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其对资产的影响和对负债的影响分别确认分别递延税款资产和递延税款负债,不像其他纳税影响会计法将其合并计入递延税款。以下分析如何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处理债务重组问题。

1、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

新准则将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影响损益,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同时根据国税2003年6号文规定,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计算所得税,因此该处理税法和会计处理上达成一致,不会再出现按旧准则处理所产生的永久性差异。对于债权人,新旧会计准则都将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除符合坏帐确认条件的可以税前扣除外,其余不得扣除,这将可能产生永久性差异,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理是保持一致的。

2、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

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将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旧准则确认为是将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债务成本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税法将非现金资产债务重组处理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这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可见,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对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都采用公允价值为核算基础,则不产生纳税差异。但是若该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含有会计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清偿时应当将该准备转回,由于税法上不承认减值准备,则产生差异,该差异根据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为原隶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应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债权人,新会计准则将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同时转销债权的账面价值,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该处理方法同税务处理相似,不产生差异。

3、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此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已趋于一致,将无差异产生。而对于债权人,新准则同税务处理都将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作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此处新准则和税法规定已趋于一致。

4、债务人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

新会计准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将债务人未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作为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公允价值,其与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确认为当期损益。税务处理上,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所得。税务和会计处理将产生差异,而根据日后偿还债务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大于重组债务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重组日会计多计的收益又会于日后偿还债务时以财务费用的形式冲减偿债期的利润,因此,税务和会计之间的差异属于时间上的差异,所得税会计准则将其归为原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由于债务重组时,会计上清偿债务所按的公允价值小于税务上的债务成本,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将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待偿还债务时,再将递延所得税负债转销。

对于债权人,新会计准则同样按照未来应收债权的现值为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税务上债权人应当将债权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的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两者处理的差异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待收回债权时转回。

综上所述,在新债务重组准则下,税务和会计的处理已趋于一致,对债权人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引入公允价值作为在非现金资产偿债和债务转资本偿债的方式下的计量基础。因此,税务和会计处理间的差异在减少。根据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采取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处理债务重组问题上,新准则同税务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原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可通过判断性质分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

四、结论与展望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5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资产所有权权属;两税会计处理

视同销售是税法的提法,体现在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时虽然没有现金流和明确销售额也要计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时在账务处理上会计要确定是否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一、两税关于视同销售的内容不同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的八种情况

增值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①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②销售代销货物;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⑦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 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九种情况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基础是资产,而且是所有权属发生改变的资产处置才视为视同销售.

二、两税计税依据有所不同

增值税的最终计税依据是增值额,在流通环节以不含税售价计算销项税额,再采用抵扣进项税额原理计算应缴税额。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如果没有销售额,按规定顺序确定最终确定市场公允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按规定视同销售时,如果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由此可见:对于外购资产所有权属发生变化时,两税计税基础不同,增值税视同销售计税基础是售价,所得税是购入价格作为计税基础。

三、两税会计处理不同

总体来看:增值税的帐务处理全部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来计算,所得税税的账务处理却没有直接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来计算,而是分两种情况:即是否直接计入营业收入相关账户,并是否同时通过营业成本相关账户结转资产成本。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视同销售即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相关帐户核算,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视同销售则不通过上述账户核算,而直接通过其他损益账户和结转资产成本核算。

两税会计处理具体体现在每一个视同销售行为上。

(一)增值税八项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第1.2项委托代销和代销、第5项之个人消费、第7项利润分配、第8项无偿赠送他人这几种情况都改变了资产所有权权属,则会计和税法要一同视同销售实现,即确认营业收入并同时结转成本。即要贷:主营业务收入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并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等贷:库存商品等。

其他第3项异地移送、第4项用于非应税项目、第5项之集体福利这几种情况都没有改变资产所有权属于内部资产转换,会计上不确认销售收入,只在税法上确认销售实现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即账务处理不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账户核算,直接结转资产账户,比如贷:库存商品等。

第6项对外投资账务处理按照制度理解则要具体分两种情况:如果被投资单位和投资单位属于同一集团控制单位,则此次投资没有改变资产所有权 权属,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反之如果被投资单位和投资单位不属于同一集团控制单位,则此次投资改变了资产所有权 权属,会计上也要视同销售收入,这要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举例如下:

(1)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移送方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等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收货方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2)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借:在建工程等

贷:库存商品等(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1)非同一控制集团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贷:库存商品等科目

(2)同一控制集团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等

贷;库存商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如果涉及是购进途径发生权属变化应以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二)所得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这9种核算原理同样以资产所有权权属改变来确定是否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来处理。

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对特殊,如果货物用于非货币资产交换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具有商业实质的,那么会计上视同销售,即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反之,如果该交换公允价值都不能可靠计量不具备商业实质,则会计上不能确认销售实现,而只是按照货物账面成本转账了。

综上所述,两税在会计处理上虽有不同,但在会计上是否确认销售收入实现的标准是相同的,即视同销售行为是否产生资产所有权权属的变化。是权属发生变化的,会计上确认收入实现,反之,不确认收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2] 《“视同销售”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崔刚

作者简介: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6

对增值税检查时,查处的调增或调减增值税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进行核算。该账户专门核算在增值税检查中查出的以前各期应补、应退的增值税税额,借方登记检查调减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贷方登记检查调增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减的进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转出及检查调增的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税额,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期末应对其余额按如下办法进行处理:

若余额在借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小规模企业为应交增值税,下同)账户余额也在借方,则期末将“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借方余额直接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

若余额在借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余额在贷方,应比较两者大小分别处理: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应在缴纳了未交增值税贷方余额后,将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未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应先将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借方余额转到未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然后按两者差额缴纳增值税税款。

若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余额也在贷方,则期末应将“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贷方余额直接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并按两者之和缴纳增值税税款。

著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余额在借方,也应比较两者的大小分别处理: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应将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余额转到未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并按两者的差额缴纳增值税税款;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只能按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贷方余额,直接缴纳增值税税款。

二、增值税纳税检查账务调整的方法

第一,年终结账前查补进项税方面的账务调整。(1)扣税凭证取得不合法。如果取得的进项凭证不合法而企业抵扣了该进项税,检查发现后应做如下账务调整: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2)抵扣范围擅自扩大。企业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货物不应抵扣进项税额,如果企业进行了抵扣,检查发现后应做如下账务处理: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等,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3)非正常损失的货物进项税应转出而未转出。如外购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的非正常损失,企业应负担的进项税应从进项税额中转出,经检查发现未做转出处理的,应做如下账务处理: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4)少抵扣进项税额。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如果企业少抵扣了进项税额,依照规定在计算出少抵扣的税额后,做如下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等(红字),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红字)。

第二,年终结账前查补销项税方面的账务调整。(1)价外费用未计销项税额。如果企业价外向购货方收取代收款项等符合税法规定的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未计提销项税额的,应按新售货物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应补的增值税后,做如下账务处理:借记其他应付款(代收、代垫款项)、本年利润(价外费用款项),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2)视同销售业务未计销项税额。如果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发放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无偿赠与他人等发生的视同销售业务未计提销项税额的,应按当期同类货物的价格或按组成的计税价格计算销售额后计提销项税额,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记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利润(应计入损益的部分),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3)适用税率有误。企业因税率使用错误造成少计销项税的,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如果发生多计,则用红字做上述分录。

[例1]M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7%,20×8年6月份销项税额为30万元,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为35万元,“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借方余额为5万元。20×8年7月10日,税务机关对其检查时发现以下业务会计处理有误:6月4日,用自产的甲产品一批用于对外投资,成本价98万元,无同类产品售价,成本利润率为10%,企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980000

贷:库存商品

980000

6月22日,购进用于发放非货币性薪酬的商品52万元,企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

444444.4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5555.56

贷:银行存款

520000

对上述问题,应做如下查补税的分录:企业将自产的甲产品用于对外投资,应视同销售业务,在无同类产品售价的情况下,按组成的计税价格计算出销项增值税183260元[980000×(1+10%)×17%),调账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等

183260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183260

企业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货物,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调账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75555.56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75555.56

结转“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余额: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258815.56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58815.56

计算补交税款=258815.56-50000=208815.56(元),做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8815.56

贷:银行存款

208815.56

第三,年终结账后对以往年度增值税查补的调整。对以前年度增值税进行检查补税,如果涉及损益科目,应将查增、查减相抵后应补的增值税,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如果涉及非损益科目,按结账前的有关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调整。

[例2]N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25%的所得税税率。20×9年7月3日税务机关对该公司上年交纳增值税情况进行稽查,发现该企业20×5月业务会计处理有误:将边角料出售,取得收入价款123000元,企业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23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23000

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的固定资产(折旧期5年,无残值),支付价款3400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290598.2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9401.71

贷:银行存款

340000

经税务机关计算查补的增值税额为:出售边角料应补交增值税17871.79元[123000÷(1+17%)×17%],购进固定资产不得抵扣进项税额49401.71元,两项合计67273.50元。企业应按照会计差错准则的要求进行账务调整。

如果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49401.71

其他业务收入

17871.79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67273.50

20×8年6月至×9年6月,应补提固定资产折旧10703.70元(49401.70÷5÷12×13)。

借:管理费用

10703.70

贷:累计折旧

10703.70

如果属于重大会计差错,账务处理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7871.79

固定资产49401.71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67273.50

补提折旧:20×8年度5763.53元(49401.70÷5.12×7),20×9年度4940.17元(49401.70÷5÷12×6)。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763.53

管理费用

4940.17

贷:累计折旧

10703.70

20×8年度多交企业所得税5908.83元[(17871.79+5763.53)×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908.8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908.83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726.49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7726.49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7

关键词:债务重组 纳税调整 会计处理

债务人以现金偿还债务对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以现金偿债务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和债务人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若在债务重组前,债权计提了减值准备,先用减值准备冲减差额,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差额的部分确认为债权人的重组损失。以现金清偿债务,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人的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相同,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债权人在计提坏账准备和核销应收账款的当期,由于在坏账准备事项上税法和会计准侧的不一致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分别调增或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刘荣,2011)。

非现金资产偿债债权、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构成其损益的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所得,都会影响债务人当期的利润总额。作为重组债权的债权人按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其公允价值和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若债权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先用减值准备冲减差额。与以现金抵偿债务不同之处是,若债权人取得的是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或者存货等非现金资产,且对方开具了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发票,则该进项税额也可以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本文以世创公司(债权人)和凯丰公司(债务人)2009年的建筑材料销售业务为例,详细阐述债权、债务人的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案例1:2009年1月3日,世创公司销售给凯丰公司一批钢材,不含税价格为15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后因凯丰公司财务发生困难,无法偿还债务。双方协商,世创公司同意凯丰公司以产品偿还债务。该产品不含税市价为100000元,成本为80000元。凯丰公司为该产品计提了2000元存货跌价准备,世创公司对债权计提了1500元坏账准备(吴彩凤, 2007)。

(一)债务人账务处理

债务重组利得=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转让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150000×(1+17%)-100000×(1+17%)=58500元

资产转让所得=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准备后账面余额=100000-(80000-2000)=22000元

债务重组所得=58500+22000=

80500元

债务人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17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58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8000

存货跌价准备2000

贷:库存商品80000

本案例中,债务人凯丰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应比照债权人世创公司的计提坏账准备的税务处理的方法。概括的讲就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存货发出时,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和调减。债务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其它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其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方法与上述相同。以下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存货发出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000×2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00

(二)债权人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坏账准备15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57000

贷:应收账款1755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7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375(1500×25%)

“债转股”债权、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

“债转股”是债务重组中债务转为资本的简称。债转股的特点是债务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仍然没有能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债权人不得已在利益上作出了让步,目的希望以短期的利益损失换取长期有可能的潜在收益,被迫将短期借贷转化为长期的投资行为。就债务人而言,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债务重组损益为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且前者一定小于后者。股权的公允价值与作为实收资本的股权份额或者作为股本的股份面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可能发生的相关税费,一般情况下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股权的投资成本和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权人的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2010年4月《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对符合条件的债权转股权的重组业务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债转股”,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所得和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均暂不确认,债权人取得的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原债权的计税基础确定(赵新贵,2010)。

案例2:2010年6月1日,世创公司“应收账款—凯丰公司”的账面余额为8万元,凯丰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力偿还债务。双方协商,以债权转股权的方法进行债务重组,世创公司得到凯丰公司3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市价为1.8元。

(一)债务人账务处理

在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下,税法和会计准则不存在差异,无需进行纳税调整,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世创公司80000

贷:股本3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4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6000

如果该项债务重组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认定条件,则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有关所得或者损失暂时不予确认。在此情况下,因计入会计损益的“营业外收入”属于免税项目,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减所得额26000元。在此项免税政策的执行期内,形成的应纳税所得额小于利润总额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不需要在会计分录上体现出来。

(二)债权人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54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26000

贷:应收账款—凯丰公司80000

一般性债务重组中,“营业外支出”反映的债务重组损失26000元既影响利润总额,也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致。若此项重组符合特殊性债务重组的认定条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按原债权确认为80000元,与账面价值54000元,存在的26000元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处置或者转让此项股权扣除投资成本时,税法允许扣除80000元,会计上允许扣除5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调增26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500(26000×2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500

修改其它债务条件重组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

修改其它债务条件主要是指在延长偿还期限的同时,减少债务本金,或者降低利率水平,而“以资产偿付债务”通常是立即偿付,不具备延长偿还期限的特点,这应是二种债务重组方法的最大区别。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重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以资产偿付债务”的方法相似。本文重点阐述修改后的债务如涉及“或者有应付金额”、“或者有应收金额”的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概括的讲就是债务人将“或者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债务重组利得扣除预计负债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若涉及“或者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予确认,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李萍, 2010)。

案例3:2009年12月31日,世创公司“应收票据—凯丰公司”的账面余额为104000元,其中4000元为累计未付的利息,票面年利率为8%。凯丰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力偿还已到期的应付票据。经双方协商,进行债务重组,世创公司同意将付款期延长一年,至2010年12月31日,同时免除应付未付利息4000元,本金减至80000元,利率降为实际利率5%,但有一项附加条件,若2011年凯丰公司未取得盈利,利率方可降为5%,若2011年凯丰公司取得盈利,利率仍维持8%。

(一)债务人账务处理

借:应付票据—世创公司104000

贷:应付账款—世创公司80000

预计负债2400[80000×(8%-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1600

税法依照确实性原则,只承认实际发生的费用及损失,计算2009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于“预计负债”,应做调增处理。

若2010年度凯丰公司出现盈利,按8%的利率支付利息6400(80000×8%)元,本金80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财务费用4000

预计负债2400

应付账款-世创公司80000

贷:银行存款86400

“预计负债”实际发生时,税法允许其据实扣除,所以计算2010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于“预计负债”,应做调减处理。

若2010年度凯丰公司未出现盈利,按5%的利率支付利息4000(80000×5%)元,本金80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财务费用4000

应付账款-世创公司80000

贷:银行存款84000

借:预计负债2400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2400

“预计负债”未实际发生,会计上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因税法上已做过纳税调增处理,为避免重复计税,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00元。

(二)债权人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凯丰公司8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24000

贷:应收票据-凯丰公司104000

“营业外支出”反映的 24000元应计入损益,因为利率可能出现变化而造成的“或者有应收金额”,会计上不予确认,税法的做法和会计相同。若2010年度凯丰公司出现盈利,按8%的利率收取利息6400(80000×8%)元,本金80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86400

贷:应收账款-凯丰公司80000

财务费用6400

若2010年度凯丰公司未出现盈利,金达公司按5%的利率收取利息4000(80000×5%)元,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84000

贷:应收账款-凯丰公司80000

财务费用4000

本例对债权人而言,无论利率高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损益的确认标准是一致的,无需进行纳税调整。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不同债务重组的方法,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角度出发,应用实例分析了债务重组中会计业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不同。就新准则而言,业务处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各公司企业所出具的会计报表更具可比性和统一性,以实现国内企业更好地与跨国企业会计核算准则接轨,加快国内企业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就税务处理而言,主要以国家税收法律为标准进行处理,遵循着统一的规则。

参考文献:

1.刘荣.债务重组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J].天津经济,2011(5)

2.吴彩凤.新准则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比较[J].财会研究,2007(10)

3.李萍.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非税收入的账务处理篇8

税法与会计有关收入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企业所得税法有关收入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销售货物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同时,第二十五条规定了企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情形。而国税函[2008]875号《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人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对收入的税务确认进行了补充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1)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二)会计有关收入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条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4)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的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由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税收法规规定的四项条件与会计准则规定的五项条件中的四项重合,而“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会计判断收入确认的特有条件。会计在相关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的情况下,不确认收入;而在税务上不需要关注相关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只要同时满足了四项条件时,应当确认收入,从而出现了税收与会计的差异。

二、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具体辨析

视同销售行为,全称“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意为其不同于一般销售,是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只是在税收的角度为了计税的需要将其“视同销售”。视同销售是计税时的一个专用语,我国最早是在《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做出了规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但所得税视同销售的规定与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有很大区别。

(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视同销售应该是视同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和转让财产三类情况的总称。对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其他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从企业处置资产的角度,对相关视同销售业务的主体范围和业务范围作了进一步规定。根据国税函(2008)828号文的规定,企业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及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在上述情形下,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公允价值确定销售收入。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明确,以下情况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改变资产用途(如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这些规定的核心是强调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即采用法人所得税模式,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类的经济组织不再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对其相互之间的符合规定的资产处置、劳务提供、财产转移不视同销售,而只有向法人实体以外的主体转移资产、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才视同销售。新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的模式。因而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不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为此,国税函828号文件明确了六项不视同销售的情况,即,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改变资产用途;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企业发生上述情形的处置资产,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从有关所得税的法规的具体规定上,可以看出,是否属于视同销售,关键是看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发生了改变,没发生改变就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发生了改变就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属于视同销售。

三、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中对视同销售行为并未明确进行界定。笔者试图将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确认、计量分为属于会计销售的视同销售行为和不属于会计销售的视同销售行为两大类别。

(一)属于会计销售的视同销售行为对于属于会计销售的视同销售业务,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应确认销售收入,将其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收入类账户,并将应收取的增值税计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产品成本,计人销售成本;年末无需进行纳税调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有关收入确认条件及相关具体规定,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中属于会计销售业务的包括将货物用于以下用途:

(1)偿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相关规定,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并与债务重组当期予以确认。资产转让损益

是指抵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作为销售处理,应按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按存货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按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按存货的公允价值和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合计数与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同时按存货的账面价值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此时,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规定一致,不存在特别的纳税调整事项。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按相关资产处置处理。根据债务重组准则相关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并于债务重组当期予以确认。抵债的非现金资产涉及的应交流转税金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

(2)以自产的产品发放职工福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相关规定,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的,应当按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即按货物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按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按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合计数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同时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此时,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收法规一致,不存在特别的纳税调整事项。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项确认条件的,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4)集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相关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5)利润分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相关规定,对企业将货物用于利润分配进行判断时,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五项条件。因此应按货物的公允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借记“应付股利”,按货物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按应交流转税金贷记“应交税费”,并同时将货物的账面价值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等。

(二)不属于会计销售的视同销售行为对于不属于会计销售的应税销售,是指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应确认收入,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又不符合会计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会计上不能作销售处理,需要按成本进行结转。按有关增值税税法规定,对于这一类视同销售行为仍然需要按货物的成本或双方确认的价值、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组成计税价格等乘以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计算,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照有关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这一类事项,应在年末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笔者认为,不属于会计销售的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应该包括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以下用途:

(1)捐赠或赞助。将货物等用于对外捐赠、赞助的,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但因其不符合收入确认有关条件规定,并没有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因此不确认收入,按货物的账面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借记“营业外支出”,按货物的账面价值贷记“库存商品”等,按应交流转税金贷记“应交税费”。

(2)广告、样品。将货物等用于对外广告、样品的,与将货物等用于捐赠或赞助用途相同,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应按货物的账面价值和应交流转税金的合计借记“营业外支出”,按货物的账面价值贷记“库存商品”等,按应交流转税金贷记“应交税费”。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人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人资产成本,不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即,如果存货用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资产交换时,不确认收入,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贷记“库存商品”等账户,按应交流转税金贷记“应交税费”。

(4)以外购的产品发放职工福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相关规定,企业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人成本费用,该外购商品的公允价值按照该商品的购入价格确定。以外购产品发放职工福利,不属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应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将购入时支付的增值税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5)集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相关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以转让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即如果在该种方式下,以货物等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不确认收入,按照货物的账而价值贷记“库存商品”等账户,按应交流转税金贷记“应交税费”。

对于上述不属于会计销售的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在日常会计处理中不确认收入,因此在会计年末需进行以下纳税调整:(1)计人当期销售利润的调整。对于不属于会计销售的应税销售,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需遵循有关会计规范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即不作销售处理,而是按转移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结转。对于这一类视同销售行为,年末在计算应交所得税金额时,需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中,分别计算视同销售收入以及视同销售成本金额,填入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收入明细表》、《成本费用明细表》中。(2)有关税前可扣除金额的调整。由于《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条款对企业的对外捐赠、赞助、广告、样品、交际应酬、利润分配等的税前扣除作出了相关规定,为此,当企业发生上述经济业务时,年末还应分别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一是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公益性捐赠而会计记入营业外收入的,在当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非公益性捐赠、赞助而会计记入营业外支出的,不得税前扣除,应全额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二是企业将货物用于广告、样品而会计记入销售费用的,符合条件的可以作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三是企业将货物用于交际应酬而会计记入管理费用的,按照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超出部分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四是企业将货物用于利润分配而会计记入应付股利的,属于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不得税前扣除;但由于会计处理体现的是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程序而并未记入任何成本费用类项目,未涉及损益,因此不存在纳税调整专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年》,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4号,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

[4]《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

[5]《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

[6]《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上一篇:支部作风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干部作风建设研讨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