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8 05:18:58

非税收入管理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政;非税收入;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看重。财政非税收入在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管理范围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大量的财政非税收入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政职能,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必须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只有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分配国民收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财政非税收入就是指财政收入中除了国税、地税、农税等征收机构征收的各项税款之外,有预算外资金管理部门组织征缴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财政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财政非税收入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征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财政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使得财政费收入有利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从而影响到资金的合理使用。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财政非税收入的合理征收,才能更好地分配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财政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费行为不规范

就目前来看,我国财政非税收入的征收权大多是集中在发改委和物价局,而征收工作大多是有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早知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现象,从而引起财政非税收入征收的不规范。

(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财政费收收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各环节紧密相扣,但是就目前来看,财政非税收入在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环节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对财政非税收入的征收监督约束力不强,从而使得财政非税收入的管理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由于相关体制不完善,各项工作找不到依据,容易造成财政非税收入征管的随意性,从而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的策略

(一)加大财政非税收入的宣传

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非税收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要想规范、有效地征收财政非税收入,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宣传,利用各种途径,如网络、广播、电视等途径来宣传财政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群众的自觉性,促使群众支持加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二)严格控制非税收入规模

就目前来看,我国财政非税收入总额持续增长,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然而财政非税收入比重的增加必然会给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必须对非税收入进行合理分析,不断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强政府的空管调控能力,合理控制非税收入规模。首先,要全面分析我国非税收入来源,取消一些冗杂的行为,通过增强政府职能来进行调节和管理,从而减轻社会负担;其次,将现有收费中的某些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并按市场价格征缴纳税,从而更好地进行非税收入管理。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只有健全的工作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针对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就必须结合我国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现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政非税收入征缴机制,增强财政对政府资金的管理力度,对财政非税收入进行严格控制;其次,要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继续推行和完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收罚缴分离制度;再者,要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对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使监督工作与财政Y金运行同步化,从而提高财政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合理选择非税收入征收方式

由于财政非税收入具有项目多、差异大、范围广的特点,使得财政非税收入征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难度。为了更好地开展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就必须改革财政非税收入征收方式,对征收程序较为清晰、对缴款义务人能够形成约束的可以采取直接缴款的方式征收,而对于比较零散的收费项目可以采取集中汇缴的方式征收。

(五)合理控制票据

票据控制作为财政非税收入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票据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票据控制工作,要结合我国当前财政非税收入健全票据控制相关体制,全面实行 “凭证购领、限量供应、验旧领新”制度,并督促单位及时、足额地将资金缴入财政专户。另外,要根据相关规章要求,严格做好财政资金管理,全面了解非税收入情况,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真正达到以票管钱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非税收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对于 财政非税收入而言,有着项目多、范围大等特点,使得财政非税收入管理具有一定过得难度,而要想提高财政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就必须立足我国现阶段的财政非税收入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合理的选择征收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非税收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给的作用。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非税收入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及影响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一定规则采取收费、基金等非税方式,由中央和地方分别筹集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存在着大量的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在政府全部的公共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具有重大影响。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财政部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非税收入分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对于我国当前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建国以来,随着地方财权、财力不断扩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也日益增大,单靠预算内收入已经无法满足改革和建设的需要,这就迫使政府增设收费项目,允许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创收”,造成我国非税收入数额不断增长,且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非税收入由1978年的960.0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523亿元,26年增长了10.95倍。非税收入占财政性资金的比重在1985年为42%,1990年达到50%,2004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所占比例仍高达28.5%。

二是宏观税负较重,管理较为混乱。我国的非税收入规模一直很大,而且增长迅猛。因此,虽然我国宏观税负比重不高,企业和居民的实际负担的税费却很重。非税收入的收费主体多元化,收费项目过多,管理上则职权分散、多头管理,秩序混乱,如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弹性大、随意性强;有的收费项目已经明令取消,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坚持征收等。

非税收入作用的发挥是有一定限制条件和范围的,一旦非税收入规模过度膨胀,缺乏监管,必然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当前主要表现为:

1.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增长。现行的收费却远远超越了正常交易的范围,企业所要承担的税、费负担较重。据估计,在我国企业的负担中,税、利息、费各占三分之一,更严重的是一些乱收费等不合理负担的存在,这些收费大都是硬性摊派,强行征缴。

2.收费挤占纳税,影响税收功能。对于政府而言,从整个经济中所获取的资源或收入是有一定限度的。政府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构成,二者之间存在着税费挤兑效应,非税收入规模过高必然影响到税收收入的规模,容易对税基产生侵蚀,使“税源”转化为“费源”,客观上产生“费挤税”问题。费税规模倒挂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将危及国家政权根基,影响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稳定、调节等功能作用的发挥。

3.分散国家财力,削弱政府调控。我国现行的非税收入中,除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纳入了预算管理外,其他大部分都在预算外管理,是构成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巨额预算外资金长期分散于各地区和各部门,游离于预算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分散了国家财力。财力的分散,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收费集中在财政部门以外的部门和单位手中,降低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则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造成分配秩序混乱,不利于政府统筹使用财力。

4.加剧分配不公,滋生消极腐败。非税收入收费管理的部门化和征收主体多元化导致了政府收费政出多门,资金管理混乱,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管理混乱还会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收费制度的框架设计使收费所得与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相联系,造成人们致力于谋求权力和扩大利益,容易产生腐败问题。

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探索

为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中央和地方进行了多种探索。由于人们对非税收入认识的局限性和非税收入自身的特点和方式,导致我国目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多样化。目前这些探索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同时又存在一定问题。

1.现行模式。近年来,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进一步加强,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统管代收”,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银行开票、银行代收、财政主管”;二是“职能分工”,其基本操作程序是遵循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各自分工,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三是“分散征收”,其特点是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征收,资金不经征收单位过渡户直达地方金库和财政专户,一般性收费由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收费项目则在中心设立征收点,由征收点代收银行代收;四是“集中汇缴账户”和“收入过渡户”模式。

2.成效和不足。上述几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是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一种探索,正确认识了政府非税收入,理顺了财政职能,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征收透明度,实现非税收入的收与支的分离,加强了对非税收入使用的管理。但依然存在如下不足,如:缺乏一个统一的全国模式和全国统一性法规;没有彻底解决好激励与约束问题;对政府非税收入的使用范围还没有形成共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涉及到非税收入使用问题,对政府非税收入的使用范围、标准及资金拨付问题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办法,非税收入使用单位的资金使用监督还不够。

3.改革非税收入的具体举措。

(1)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构建地方财政收入体系。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财政体制未能理顺是导致非税收入膨胀的一个根本原因,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和规范必须伴随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及规范化管理同步进行,并不断完善。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和非税收体系,调整税、费结构,特别是地方财政中的非税收入结构,把非税收入通过“费改税”从体制上调整税费结构,壮大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同时,应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在科学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既要确保中央政府统揽全局的宏观调控能力,也要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2)重新界定审批管理权限,建立完善的政府收入体系。建立完善的政府收入体系,就是要在政府收入中划清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界限,建立以税为主、以非税为辅的分配格局,明确各自规模、比例和作用。为此,需要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非税收入项目重新进行审视,实施分类改革。

一是要取消非法和不合理的非税收入项目,如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管理职能而对管理对象征收的行政性收费、制度外收费;二是实行费改税,加大税务部门的执法力度 ,完善现有的税收体系,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将税收收入水平提到政府收入的主体地位。三是保留、规范需要的非税收入项目,大力发展有前景的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发行收入、特许使用费收入等。

(3)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用体系。①改革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将一切履行政府职能的收支全部采用财政预算的方式,经法律程序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改变原来财政预算统收统支的方式,取消预算外范畴及其管理办法,将所有的政府收入完全归于财政税务部门管理,将收费使用权和收费所有权相分离。

②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统一政府预算管理体系,要求政府预算必须包括全部财政收支,全面完整反映政府活动。一是在收入方面,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全部缴入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二是支出管理方面,通过部门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所有资金的收支状况,由财政部门根据其职能和业务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按标准供给经费。

③建立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银行代收和相关应用软件的不断完善,实现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目标,控制执收单位的收入项目、标准、账户设置、票据使用等,规范执收行为,有效防止乱收费等问题的发生。通过信息系统,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来源、结构、规模等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管和分析,以切实提高监管能力。

(4)其他配套措施。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非税收入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事权没有足够的财力保证,仍然需要通过收费等非税收入来支撑。因此,从政府的角度讲,应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要求,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不再从事经营性产业和竞争性行业的投资,重点保证社会公共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②加强制度规范和法制建设,将非税收入纳入法制化轨道。当前,关于非税收入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一些分散的决定、办法和通知,法律层次低,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可以遵循。具体表现为,政府非税收入界定不清晰,对于哪些收入应当列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收入管理上难以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在支出管理上未能真正做到收支脱钩、统筹安排;对违反非税收入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处罚或惩治的制度规范。因此,建议研究起草专门的法规、条例,就非税收入的性质、范围、分类、征收管理以及支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支出管理、票据管理以及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之外的下列财政收入: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政府性基金;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通过出租、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益;

(四)按规定应当上缴国库的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以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益以及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经营收益;

(五)国有的土地、海域、矿区、场地和其他公共资源的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通过招标、拍卖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入;

(六)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构成比例筹集的公益金;

(七)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时取得的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所形成的罚没收入;

(八)以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已指定具体捐赠对象和项目的定向捐赠收入除外);

(九)主管部门通过提取管理费、收入分成、下级上解资金或者其他方式集中的所属事业单位的收入;

(十)纳入非税收入账户体系的各类账户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含税收利息收入);

(十一)其他依法设定的非税收入。

前款规定的收入属应纳税的,依法纳税后上缴非税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非税收入管理应当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非税收入项目的设定、收支管理和监督应当依法进行。

非税收入按照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实行科学、有效的分类规范管理。

第五条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实施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省有关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监督机制,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第七条市财政部门主管本市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并具体负责市本级非税收入年度预算(计划)的编制草案和组织执行等工作。区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法定职权,做好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征收管理

第八条向缴款义务人征收或者收取(以下统称征收)非税收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为执收单位。

法律、法规、规章和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的文件已规定执收单位的,由规定的执收单位征收;法律、法规、规章和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的文件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

执收单位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可委托其他单位非税收入。委托应当签订委托协议书。受托单位不得再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非税收入。

第九条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本单位负责征收的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限、程序,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二)编制本单位非税收入年度预算(计划)草案,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三)依法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收非税收入;

(四)记录、汇总、核对并向同级财政部门定期报送非税收入征缴情况;

(五)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严格依法征收非税收入,确保应收尽收,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缓征,不得隐瞒、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存私放、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非税收入款项。

任何部门、单位不得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和征收非税收入。

第十一条依法应当缴纳非税收入款项的单位或者个人为缴款义务人。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标准、方式、途径缴纳非税收入款项,不得逃避缴纳义务。

第十二条缴款义务人符合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条件的,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由财政部门批准;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批准部门应当明确申请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依据、范围、条件、时限、程序,并向社会公布。

前款规定的缓征、减征、免征事项,只适用于本级管理的非税收入。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负责组织非税收入的征收和依照公开、公平原则确定非税收入的代收银行,并可在代收银行设立用于归集、记录和划解非税收入款项的汇缴账户。财政部门根据双方约定,按银行代收非税收入的业务量或者收缴金额向代收银行支付手续费。

执收单位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开设只收不支的非税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归集本单位现场征收的或者零散的非税收入并按规定上缴财政。

第十四条缴纳非税收入采取直接缴款或者集中汇缴方式。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当场收款或者纳入非税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的非税收入采取集中汇缴方式外,均应采取直接缴款方式。

采取直接缴款方式的,缴款义务人凭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开具的缴款凭证,到代收银行的营业网点或者通过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缴款途径,将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或者财政部门设立的汇缴账户。

采取集中汇缴方式的,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向缴款义务人收款并开具财政票据或者发票后,在同级财政部门规定期限内,汇总填制缴款凭证,并将非税收入按收款项目编码缴入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或者财政部门设立的汇缴账户。

第三章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负责设立和管理本级的非税收入账户体系,包括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资金收支活动的国库单一账户,在银行开设用于记录、核算、反映未纳入预算内管理的非税收入及其支出活动的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以及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非税收入的汇缴、集中支付和特殊专项支出等活动的其他账户。

第十六条根据分级财政管理体制,为国家代收的非税收入,全部缴入中央国库;涉及市与国家、省分成的非税收入,分成比例应当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涉及市与区分成的非税收入,分成比例由市政府或者市财政部门规定。

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财政部门定期划解、结算,不得拖延、滞压、隐瞒、截留。

第十七条非税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后,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办理退库:

(一)多缴款、重复缴款、错缴款的;

(二)由于调整非税收入征收标准,需要退还款项的;

(三)财政部门规定应当办理退库手续的其他情形。

非税收入的退库,应当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办理,其他账户不得办理。

第十八条办理非税收入退库,需退还缴款义务人的,由缴款义务人向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核实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需退还执收单位及其委托单位或者代收银行的,由请求退款的执收单位或者代收银行书面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发现需要向缴款义务人退款的情形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经批准后主动向缴款义务人退款。

财政部门接到资料齐全的退库申请后,属于本级管理权限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审批并退款;涉及上级财政部门管理的非税收入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上级财政部门批准。

第四章支出管理

第十九条非税收入应当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的原则,纳入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安排。

除有规定用途或者弥补征收成本性支出外,非税收入应当与执收单位的支出分离。

具有专项用途的非税收入,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安排,专款专用,结余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二十条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纳入部门预算。

执收单位的基本支出,按照其职能、定员和部门预算核定的支出标准统筹安排;项目支出由同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核定。

执收单位委托其他单位征收非税收入的费用,通过部门预算安排。取得国有资产或者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所必需的征收成本,由财政部门按规定核定。

第二十一条各部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二十二条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资金由财政部门核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具体办法按市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财政票据管理

第二十三条财政票据是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代收银行在征收非税收入时向缴款义务人开具的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款凭证,是财务收支的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征收非税收入时应当开具财政票据,执收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代收银行不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向缴款义务人开具财政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并向财政部门投诉。

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及其财政票据监管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购领、保管和发放财政票据,并对财政票据的使用进行稽查和核销。

第二十五条执收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和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购领、开具、保管、核销财政票据,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财政票据安全和合法使用。

第二十六条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转借、串用、代开、伪造、变造、私自印制和销毁财政票据;禁止利用财政票据乱收费乱罚款或者超出规定范围和标准征收非税收入;禁止使用非法财政票据。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收、入库、支出和财政票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审计、物价等部门应当依法对非税收入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出处理。

监督检查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依法移送。受移送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告知移送部门。

第二十八条各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或者其委托单位的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接受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阻挠、拖延,并应严格执行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的检查处理决定。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监督检查部门检举违反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的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有联络方式的检举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负责受理和查处的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不得将检举人姓名及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的单位和个人。

对举报违法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或者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该条例规定予以处罚或者处分。

第三十一条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审计部门责令改正,追缴应收、应缴的非税收入,退还违法多收的资金,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对执收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征收、代收非税收入的;

(二)违法多征、少征非税收入的;

(三)违反收缴分离规定的;

(四)转移、私分或者变相私分非税收入的;

(五)不按规定办理非税收入退库的;

(六)不按规定购领、开具、保管、销毁财政票据,利用财政票据乱收费乱罚款或者使用非法财政票据的;

(七)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职责的。

第三十二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审计部门责令改正,追缴应收的非税收入,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作为缴款义务人逃避缴纳非税收入义务的;

(二)不按规定执行部门预算的;

(三)违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

(四)不履行内部监督义务或者拒绝接受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市财政部门应当依据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部门预算、综合财政、分类管理、收支分离、监督检查等实施办法。

税务部门实施本办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由市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县级市非税收入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非税收入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入手,探讨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一些现存问题,并指出了加强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政府非税收入与“准社会公共需要”相对应,和税收收入一样,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所必不可少。认真研究和探索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途径对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职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税收入的内涵

(一)非税收入概念。非税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团体、企业主管部门(集团)、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委托机构(简称部门和单位)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以及凭借国有资产(资源)、政府信誉、国家投入而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以外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非税收入就资金性质而言,与税收相同,都是财政性资金,并与税收共同构成政府收入。

(二)非税收入的种类和范围。按照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非税收入可分为纳入国库管理的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和制度外管理非税收入。其中的前两项合并起来,就是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按照来源的不同,非税收入又可以分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和罚没收入、公益金和发行费、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纳入财政管理。

1.预算内管理的非税收入。预算内管理的非税收入是非税收入管理中较为规范的部分。其项目的确定均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标准核定也均通过法定程序,收入全额纳入国库,支出由财政部门核拨。这部分非税收入政策调整权限基本由中央财政控制,而且对地方而言比较透明。

2.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这部分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程度明显低于预算内管理部分,但原则上仍是有轨可循的。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基于特定的背景,国家对预算外管理非税收入的范围做出过数次界定。尽管在不同时期,这部分非税收入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在现实工作中,这部分非税收入实质上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时的财力补充。

3.制度外非税收入。在我国的政府收入体系中,制度外非税收入最具机动性和波动性,而且历史较短,透明度最低,是转轨过程中逐步扩张的收入。制度外非税收入不纳入财政管理范畴,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直接支配,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于经济建设,而且还用于事业发展、政权建设、社会保障和公职人员津贴等。

二、非税收入的理论依据

政府取得收入是为了实现自身的职能,政府职能规定了政府收入的合理性以及形式和数量。非税收入一方面由政府的经济职能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补偿方式所决定。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总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政府的经济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化,发生了相当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守夜人”;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论”,从此政府开始步入经济领域,正式实施对经济的干预,从而使政府的经济职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里,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并行,世界上先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模式以及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在种种模式之间,一个重要的主线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过一个世纪的长期探索之后,人们得出了某些共同认识:

1.市场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率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消除自然垄断、提供充分信息、实现公平分配和消除经济波动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2.一个有效的政府对于提供商品和服务以及规则和机构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商品和服务可以使市场繁荣,人民过上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3.有效的政府包括哪些内容,这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与其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府经济职能模式,不如针对本国的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有重点地定位本国政府在某个阶段中的主要经济职能,并随着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以修正。正确的思想是:凡是市场能做的,应该放手让市场去做。引进政府是为了使市场失灵的范围和程度缩小,使市场机制能够承担更多的配置功能,而不是为了用政府来代替市场。

4.政府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是至关重要的,有五项基础性任务处于每一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五项任务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弱的阶层;保护环境。

5.法制和民主是政府取得日益扩大经济职能的合法性的前提。一旦政府权力失去制衡,不但无从保证政府会自愿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以利于市场的发育和成熟,而且极易导致政府的腐败和滥用权力,最终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补偿。现代经济理论把社会产品分为三大类: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混合产品。按照政府和市场的分工,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部分混合产品。

1.纯公共产品的资金补偿。因为纯公共产品是被共同消费的,具有非排他性,理性个人将不会在使用公共产品时自动按价格付费,而是变成“免费搭车者”。因此政府职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和方式来筹集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资金,税收正是这种强制性筹集资金的手段。但税收不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资金补偿的唯一方式,虽然所有个人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产出,但他们从同等产出中获得的总收益和边际收益通常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方式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当政府向特定对象提供特定服务时,是不能用税收弥补其成本的,而应采取非税的方式弥补政府所提供服务的成本。

2.混合产品的资金补偿。纯粹的公共产品是不多的,仅有国防、政府行政、外交、司法、公安以及基础教育等。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政府在提供混合产品时,向使用者收取一定标准的使用费,既可全部或部分的补偿其成本费用支出,避免公共服务的过度供给;又可以做到谁收益谁付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搭车”现象,有利于有效抑制消费者对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过度需求。因此政府在提供混合产品时,运用收费方式实现资金补偿比征税方式更为合理。收费体现了“谁收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原则,易被缴费者接受。

三、目前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税收入管理职责分散。目前参与管理的部门较多,造成了非税收入管理职责的分散,肢解和弱化了财政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非财政部门参与非税收入政策的制定,肢解了财政职能。按现行制度规定,非税收入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权利并未统一在政府财政部门。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由财政与物价部门联合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被纳入价格管理范畴。这使得财政部门在实践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二是征收管理分散,财政部门征管职能弱化。按现行制度,非税收入征收工作不像税收统一到税务部门管理,而是分散在各职能部门。各部门非税收入征收计划的拟定和对征收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部门经费保障情况。同时,反观财政内部,对非税收入未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缺少责任主体。

(二)征收成本核定流于形式。征收成本核定是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关键,是财政部门管理非税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政系统内部熟悉非税收入政策和项目特点的处室不能负责此项工作,导致财政对各执收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除了按一定比例统一安排之外,其余部门仍然由执收部门安排。这种做法存在三个弊端:一是财政统管能力不强,政府集中调剂资金过小。二是消费性支出比重较大,非税收入的经济贡献率下降。三是部门预算核定不科学、不公平,部门间苦乐不均现象不能彻底解决。

(三)部门利益固化。目前,部门小团体利益的旧观念仍然制约着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工作,一些部门将非税收入视为部门所有,无视非税收入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关规定,收入拒不上缴财政而截留挪用,有的甚至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即时将资金上缴财政专户,也是立即要求办理划拨手续,资金管理没有摆脱粗放模式,也没有真正实现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所提出的经费支出按进度、专项支出按计划的管理目标。

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非税收入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严格计划审核,鼓励合理增收,硬化预算约束,强化支出统筹,增加政府可调剂财力,为经济转轨时期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一)加快非税收入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从长远看,非税收入的取得必须以法制为基础。从近期看,国家应抓紧研究出台非税收入管理法规,通过政府法规的形式明确非税收入概念、范围,明确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界定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之间委托和被委托关系,并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和“收支脱钩”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二)加强征收管理

1.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机构,理顺和强化财政职能。各级财政部门要组建非税收入管理的专门机构,整合财政内部非税收入管理职能,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建立完整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

2.科学核定非税收入计划,强化收入预算刚性。要综合项目特点、当年政策变化和上年实际收入等因素进行逐项逐户核算,并合理确定审定程序,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

3.加强专户管理,建立完整的非税收入核算体系。要随着改革的逐步到位,彻底取消各执收单位设立的过渡账户,部门所有收入均要统一纳入财政非税收入专户,提高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收单位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杜绝违纪资金通过财政缴拨合法化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部分非税收入要实行增收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执收单位积极性,促进非税收入总量做大,弥补一般预算资金不足,实现既鼓励执收部门自觉增收,又增加政府可调剂财力的双赢目的。

(四)硬化支出预算约束。要把非税收入摆到和税收收入同样的地位上,一并作为部门预算的资金来源,按照建立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公共财政体系要求,进一步深化非税支出管理改革,统一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①张丽娟.对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建议.山西财税,2005年第11期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税收入;管理;监督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已逐步转变为非税收入的管理,但是非税收入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文就非税收入的管理与监督,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非税收入管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基础上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还缺乏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目前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非税收入管理与监督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部门、单位甚至领导同志往往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与监督没有足够的认识,把预算外资金视为单位自有资金,似乎非税收入不是正规的财政收入,政府不必调控,财政无须管理,割裂了管理与监督的必然联系。从财政部门来说,重分配轻监督、重收入轻支出,忽视了对整个非税收入资金流程过程的监督,从而使得我国对非税收入财政监督体系的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要求。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范围不到位

1.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非税收入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1996年以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管理形势的发展变化,县级财政部门都相继成立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对加强和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这些机构大部分承担着非税收入的管理职能。但随着近年来地方机构改革的实施,原有的这些机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就目前机构设置的情况看,有的继续保留了原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公室,有的改为非税收入管理办公室,还有的撤消了原有机构,将其职能并入到国库支付中心或分解到其他有关机构,使得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形成多头管理格局,分散了征管力量,造成管理脱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二是尚未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非税收入收支管理运行机制。在非税收入征收政策制定、财务管理、预算编制与执行、会计核算、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职责交叉不清,管理政策不明,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征收管理机制、科学的支出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2.管理范围不到位。从掌握的资料看,管理范围基本上还延续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范围,仅局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等方面。象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应上缴的税后利润,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国有股权分红(分利、出售、转让)收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让、转让)收入,以及其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没有明确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管理实际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非税收入管理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

目前,非税收入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尚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财政部门缺乏对非税收入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的法律依据,造成政府非税收入的安全与完整受到威胁,甚至会流失;另一方面由于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能真正归位,目前仍由各个执收执罚单位分散征收,给政府非税收入监管工作带来困难,扩大了监管成本,监管检查的成果难于巩固,影响监管整体效能的发挥。

(四)收费行为不规范,监管分工不明确

目前,凡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部门和单位,一般都有收费项目或罚没收入,一些部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立收费项目,有的甚至还搭车收费,而承担政府非税收入监管任务的部门则较多,包括审计监督、财政检查、纪检监察等。由于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明确分工,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缺乏制度化的界定与配合,造成了监管上“缺位”与“越位”现象十分普遍。

(五)收支管理约束“软”

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实行“票款分离”的管理方式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管理效果不理想。由于一些部门、单位推行部门预算不彻底,使得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和支出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强有力的法规约束。如在非税收入征收环节上,先由资金使用单位征收后再缴入财政专户,在这种征管模式下,财政无法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为随意减免、巧立项目、坐收坐支以及私设小金库等行为提供了条件;在使用上,“谁收谁支”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综合预算、部门预算没有彻底落实,即使纳入预算,也不完整,从而导致各部门存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的现象,加之支出安排没有真正落实到项目,使预算约束和监管流于形式。二、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与监督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增强监管意识,加强监督管理。这是财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财政监督管理创新与改革的需要,确切地讲,是维护财政秩序,优化经济环境,确保财政经济正常运转的迫切要求。非税收入的监管,是解决非税收入活动的合理性、合规性,实现财政收入有效配置的需要,也是解决非税收入按时征收、资金合理使用,及时防止浪费和不良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非税收入管理的新理念,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共识上来。进一步明确非税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部门和单位的自有收入,必须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二)建立健全法制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系统的法律规章制度,是建立—个有效的非税收入监督体系的基础。在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一套专门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形成一个管理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的新局面,形成一个以政府财政为主体,执收单位和物价部门相互配合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对违法违纪责任人的追究制度,坚持把处理事与处理人结合起来,财政部门要与其他监督部门、执法部门密切配合,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要比照税收征管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非税收入“征、管、查”制度,实行非税收入征、管、查相分离,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征管,规范运作。

(三)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由于非税收入的监管各部门组成的运行机制各有不同,因而各自相对独立地发挥着非税收入监管作用。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属性来看,非税收入的征管主体只能是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的监督部门主要有:立法机关、财政稽查与监督、审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司法监督等。各监督部门的主要作用是:立法机关主要对非税收入活动进行监督,应以收入立项审查批准为主要内容;财政稽查主要负责对非税收入征收与使用的监督;审计机关主要是对政府非税收入活动的监督,是独立的专门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则受托参与对非税收入缴纳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司法监督主要是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处罚;社会团体和新闻监督主要是对非税收入活动中违规行为进行道德监督,为其他监督机构履行其职责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纳入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

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体系,这是健全非税收入监督系统的核心。非税收入的规模越来越大,只有将其纳入预算管理,才能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使监督工作与财政资金运行同步化、程序化;才能增强政府预算的刚性。同时要完善预算管理与监督相结合的预算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财政内部监督的经常化、规范化;并对各用款单位的资金支出和使用过程实施控制,强化监督力度,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五)完善“综合预算”,变“收支挂钩”为“统筹安排”

各级财政部门要彻底改变对非税收入按一定比例返还、收支挂钩的管理模式。除有特定用途的非税收入或个别非税收入需补偿征收成本支出外,非税收入原则上由政府统一安排使用,不与有关部门的支出挂钩,不再实行结转部门下年使用的办法。对非税收入按资金性质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各种具有专项用途的专项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实行预算编制与统筹调剂相结合的办法。二是用于执收单位人员支出和公共支出的收费,实行收支脱钩。三是社会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等所取得的收入,除安排必要的成本性支出外,其余由政府统筹安排,体现非税收入是政府性财政资金的属性。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费化的问题和部门之间在收入再分配中苦乐不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栾福茂,林天义.构建非税收入管理新模式[J].政府与改革,2002.

[2]王存,李少锋.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2.

[3]易继光.非税收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时代财会,2003.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对策与建议

2009年,全国非税收入规模为8996.71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1%。可见,非税收入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税收收入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从总量上看,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非税收入管理现状与原因

1.非税收入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存在混乱

非税收入在财政部门管理过程中,仍然除以一个规范化的过程中。目前,基本明确收费的批准权限是地方政府,有财政和物价部门来管理项目审批和制定收费标准。整个过程缺乏以有效立法形式确认的正规程序。这造成实际工作中仅有一部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中,大部分非税收入财政管理的视野之外。

2.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弱

票据是资金运动的会计表现形式,各项收入对应着相应的票据,各项支出也是对应相应的票据。如果票据管理规范,如票据领购、发放、使用、保管、清算以及销毁等程序明了,各种挤占、挪用、截留、坐支行为就会从根本上杜绝。现在政府部门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主要加盖财政部门印章。由于缺乏监督部门,非税收入票据与税收票据相比较而言,管理上缺乏规范性与统一性。另一方面,非税收入票据种类繁多,多达百种,给管理上造成不变。

3.乱收费现象严重

一般将乱收费称之为第三次收费,因为这些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征得相关部门正式批准,凭借其行政权力和垄断优势而取得的收入。这些收入既没有纳入预算内,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目前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严重干扰,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紊乱。这不仅加重了企业和公民的负担,而且也对政府的声誉产生影响,削弱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4.监管乏力

虽然纪检、审计、财政等在各自的职能范围行使监督权,但配合不力,单兵作战,有些无复检查,使被检查单位疲于应付;有些又成监管死角,监管不到。就是财政内部也协调不力,非税征收管理机关管征收,业务科(股)室负责对归口财务管理单位的财政专户资金支出的审批,国库科(股)室负责拨款。三者之间容易脱节,执收单位从非税征收机关领取票据进行收费,但不向非税征收机关报送收入进度报表,要直到执收单位来缴销票据时,非税管理机关才能知道执收单位收了多少费,是不是及时缴存财政专户,也不得而知,除非时常去执收单位检查;国库科(股)只是按执收单位缴来的资金记账,也不知道执收单位收了多少费,是否坐支、挪用,也监控不到,负责支出审批的科(股)就更不会监管执收单位收缴情况了。

二、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分析

非税收入的管理存在问题颇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观念不改,认识不到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单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归部门所有,把预算外资金视为单位自有资金,不是财政收入,政府不必调控,财政无须管理。目前,仍然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在资金使用上,仍然是谁收谁用,无须编预算,无须审批,就是财政部门对这部分资金使用进行审批也流于形式。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已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了一般预算管理,不与单位支出挂勾,一些执收执罚单位就消极怠工,该依法执收执罚的也不执收执罚了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观念没有改变,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

2.相关法制不健全

政府规范性文件是非税收入管理规章制度。从目前整个非税收入管理来看,从立项、定标、征收到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还没有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因此,非税收入征管和使用随意性较大,项目合规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并且存在“自收自支、多收多用”现象。

3.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目前非税收入存在着多头管理的情况,其中税费管理权限贵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两个部门的管理重点又各有侧重。如立项权贵财政部门,但收费标准归物价部门。看似分工合理,但问题颇多。由于,财政部门无定价权,因此无法体现出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4.激励机制缺失

非税收入金额小,征收对象复杂,所涉及部门数量繁多,收入项目与环节又比较多,相应管理水平滞后。更重要的事,激励机制缺失。从目前现实情况中,可以发现,部分收取非税收入单位缺乏主动性,对一些非税收入的流失,缺少主动干预,主动核实的动力。这可能是非税收入与本单位收入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丧失了收取非税收入的主动性。

三、对策与建议

1.在核算手段上,要实现复式预算

非税收入必须纳入预算管理,这就要求规范一般预算收入项目。例如,公益金收入和部分在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必须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单独编制相应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反过来,可以利用这些非税收入来帮助国有企业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2.票据管理要严格

首先,票据权限必须明确,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统一管理。财政部门应该学习税收部门统一非税收入的票据,从格式到内容,建立起专用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体系,除特殊情况,应要求下属部门尽可能使用通用票据。经过一个过渡时间段后,要求下属部门必须使用通用票据。其次,落实票据管理职责。政府行政职能包括票据管理,相应管理机构应该履行好自身职责,消除票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商业化行为,从票据源头控制非税收入的流失。最后,强化票据管理监督职能。票据管理部门应该对下属部门领取票据使用情况进行核实,确认票据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些纰漏,如,遗失票据,票据造假。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落实责任,严惩不贷。

3.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要到位,注意部门之间协调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拥有了解非税收入管理的权力,各级人民政府应主动接受他们的审查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委托审计部门对非税收入进行必要审计,并经审计情况报人大常委和纪检部门,这就要求这些部门之间协调一致,避免多头管理出现,为非税收入管理水平提高提供足够支撑。其中财政部门要财政部门要当好非税收入监管的主角。

4.在技术手段上实现管理信息化

非税收入,游离于体制之外,与非税收入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是密切相关的。这要求在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时,必须提高技术手段,譬如,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从管理信息系统入手,结合非税收入本身特点,开发非税收入主用系统,实现财政与银行、执收执罚单位、财政部门上下级之间的联网,方便主管部门全面监控非税收入的收缴使用情况。

四、结束语

非税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非税收入管理弱的局面无疑会降低非税收入的作用,因此,应该明确在非税收入上的权力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实权划分,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贯彻落实转移支付制度。同时,政府应该在非税收入管理同时,用好非税收入,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利用效率,这反过来会促进非税收入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亚男,崔光莲. 新疆非税收入运行状况分析[J].新疆财经,2010,(4).

[2]管永昊.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现状及其规范管理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7,(6).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非税收入 监管 提高 水平

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建立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各方面认识不足,加之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不够明确,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政府非税收入还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

(一)非税收入总体规模仍然偏大,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应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与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地方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偏高。前几年,个别地方非税收入甚至超过税收收入,税费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二)非税收入征管机制不完善,非税收入征管随意性较大

目前,非税收入收费主体多元化,由各个执收执罚单位分散征收,肢解了非税收入管理职能,政策不一、管理较乱。有的超范围、超标准收费,甚至擅立收费项目,加重社会负担。有的该收不收、该罚不罚、随意减免非税收入。例如,土地出让方面,一些地方以招商引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理由,在收入上缴财政前直接进行抵顶减免,或者以先征后返、为用地单位缴纳出让金以及降低地价出让等方式变相减免出让金,影响了国家土地调控政策效果。

(三)财政票据监管不严,票据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财政票据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源头,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加强和完善。第一,部分单位不按要求建立票据台账,没有明确专人管理票据,票据丢失、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财政票据使用不规范,相互混用现象突出。为了避税,税务发票和财政票据相互混用;为了逃避财政监督,非税收入票据和往来结算票据相互混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部门和单位利益在作祟。第三,在票据核销环节,财政部门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管理手段落后,核销人员很难做到对每份票据的金额、标准做到准确、及时无误核销,使票据核销流于形式。第四,票据开具不规范,票据要素填写不全,不填写收费标准和计量单位;字迹潦草含糊,辨认不清;作废票据联次不全等。

(四)部门预算改革不彻底,预算编制不科学

对于非税收入虽然纳入了综合财政预算的编制,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预算内外两张皮的现象。对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也主要是采取“比例统筹”或“全额返还”等管理方式,并未真正实现财政统筹安排。单位贫富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财政调控能力较弱,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信息系统并未完全建立起来

近年来,虽然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运用到非税收入征管中,但是统一、安全、高效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信息系统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通过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缴存、延缓非税收入及时入库的现象。

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

(一)正税清费,进一步清理取消收费基金,把非税收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额度内

对非税收入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整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清理并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审批,控制收费基金规模,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对一些收费标准过高、涉及面比较广、企业和社会反响比较大的收费项目,要降低收费标准。对能交由市场来管理的收费项目,要转为经营性收费。对取消收费项目后的部门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需的经费,要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防止继续收费现象的发生。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乱收费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达到减轻负担、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严格非税收入征管,逐步扩大财政直接征收范围

与完善的税收征管相比,非税收入在征管体系、征管手段、征管措施等方面都有可供借鉴之处,可仿照税收征管建立非税收入欠款公告制度、非税收入违法举报奖励制度,不断将税收征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嫁接到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以完善非税收入的征管。目前,多数非税收入实行委托征收,由于监管不力,执收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减免缓问题突出,出现不少人情收费、弹性收费等现象,影响了非税收入征缴率。在广泛推行财政开票、集中收费征管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征收大厅模式,扩大财政直接征收范围。对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适合直接征收的非税收入项目,可由财政部门在征收大厅设立窗口直接征收。

(三)把好源头控制关,建立“凭证领购,分次限量,定期核销”的票据领购制度

各单位要建立票据专管员制度,设置票据购销台账。对收费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对财政票据填开不全,使用不规范的,代收银行有权拒收。要进一步精简压缩财政票据种类,逐步建立以非税收入缴款书为主,少量专用票据为辅的新型财政票据管理体系。加快票据的电子化管理改革,对票据的印制、发放、使用、缴销实行全过程、系统化管理,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对财政票据的电子自动核销,切实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

(四)实施全面彻底的财政综合预算,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力度,将非税收入纳入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收入全额上解、支出统筹安排,彻底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问题,提高非税收入财政调控能力。编制部门预算时,基本支出按照统一的分类分档定额标准合理安排,项目支出根据单位性质和职能需要,按照轻重缓急和综合预算原则统筹安排。对有专门用途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专款专用,对没有规定专门用途的政府非税收入,政府统筹安排合理调剂。

(五)不断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提高非税收入征收水平

对所有的收费和基金项目编码后进入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系统管理,由缴费人直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代收银行缴纳收费款项,收费资金由代收银行通过非税收入征缴系统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取消由执收部门按月汇缴收费资金的做法。严格账户管理,取消各执收部门开设的各类收入过渡户。在全面推行票款分离制度的基础上,改变票款分离系统手工开票和手工记账做法,通过联网实现自动对账和资金自动划转。积极探索使用POS机刷卡这种电子化方式缴纳非税收入,为缴款人随时随地就近缴款提供方便,同时减轻了银行柜台压力,减少了代收差错,提高了资金安全性和征管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建新.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J].财政研究,2014 (10):24-27.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管理制度

非税收入是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财政收入,它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税收收入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近年来,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全面实施改革。

一、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2005年,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曾进行过改革,在改革初期有效提高了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的积极性,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征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此时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机制下,不利于财政管理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按照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管理技术,建立非税收入收缴系统,提高收缴管理水平,非税收入收缴工作中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收缴信息系统不统一,不利于有效监管

根本问题在于很多部门的收入信息没有统一的收缴模式,缺乏统一的信息架构,这是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入系统统一的机制,从而使财政部门无法做到对非税收入的有效监管。

(二)项目库管理不统一 ,不利于源头监管和防止乱收费

由于部门和单位的非税收入的项目各不相同,财政部门无法对其来源实行有效的监控,从而造成执收单位截留、坐支、挪用应缴财政收入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三)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没有形成工作链条,不利于“收支两条线”的彻底实施

在原有收缴方式下,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与上缴过程均由主管部门和单位自行完成,弊端较多。收入能否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全靠执收单位的自觉性,收入在单位过渡性存款账户上滞留几个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还容易出现许多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严重败坏了党风。财政又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无法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管,只能依靠财政专员办进行事后的抽查或专项检查,收效不太显著。

(四)非税收入数据不统一,不利于提高分析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非税收入的数据不统一,对非税收入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困难,很难提取口径统一的收入数据,加大分析难度及工作量。

(五)多头设立收入过渡性账户,不利于收缴的及时管理

传统的收缴方式主要还是采取通过征收机关层层设立收入过渡性账户来实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对保证财政收入的收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其根本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有效的执行机制,致使很多良好的政策无法得到切实地落实。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真正有效的规范管理。

二、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情况

(一)改革工作简要回顾

1.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近期,根据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为基础,可以通过直接缴库方式和集中汇缴方式,应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以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对非税收入收缴进行了规范。

首先,制定实施方案,采集部门基础信息。为了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工作,规范执收单位执收行为,方便缴款人缴款,使非税收入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严格采集各部门基础信息,做好前期筹备工作。

其次,选择银行,设立新的收缴银行账户。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取消了执收单位收入过渡性账户,重新开设财政局非税收入汇缴结算专户,实行零余额管理,收缴的资金及时上缴到国库。

再次,组织执收单位及相关人员培训,规范收缴程序。收入收缴改革采取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方式,规范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行为。通过聘请市局及软件开发系统的工程师,对执收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收入收缴的整个流程,方便实际操作执行。

最后,搭建收缴系统环境,应用新的执收票据统一征收。建立现代化的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领用统一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把编号录入系统当中,制定了严格规范的使用程序,根据收缴改革的推进及时开通启用,适应了现代信息管理需要。

2.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展情况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地方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地方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具有多种模式,有的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实施改革,有的自行进行探索,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改革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2012年底,我区将本级的预算部门一并纳入改革范围,至此,具有政府非税收入的部门全部纳入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范围。

三、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成效

改革后,逐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机制,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财政部门加强了对非税收入收缴的事前事中控制,规范了单位的执收行为,加快了资金入库速度,提高了财政监管水平。

(一)建立了新的收缴管理机制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改变了过去政府非税收入由执收单位自行收缴入库、自行管理的做法,实施了系统化的收入项目管理、规范化的银行账户管理、科学化的收缴流程管理、电子化的执收票据管理,促进了缴款人依法缴款、执收单位依法执收、财政部门依法实施监管。随着改革的开展,新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机制已逐步确立,成为了财政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二)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入库

改革后,取消了执收单位设立的收入过渡性账户,保证了开票所收款项100%上缴财政,无论直接缴库还是集中汇缴,资金均能及时到达国库专户,改变了过去政府非税收入资金长期滞留在部门自有账户、资金入库速度慢、坐支挪用等问题,显著提高了资金入库速度和入库频率,大大提高了财政的资金调度能力。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对于挖掘财政收入潜力,做大财政蛋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多种收缴方式并存必然造成管理脱节,统一规范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保证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实现财政收入。

(三)提高了财政监管水平

改革后,在收缴管理方式上取得了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在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以事后监督为主改变为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强化财政国库管理职能。收缴改革前,财政部门基本上是被动接受资金缴库的结果,通过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有利于发挥财政国库对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的监管作用,健全和完善财政国库管理职能。

一是财政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对单位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控制,防止了乱设收费项目、擅自调整收费标准等问题,有效杜绝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随意性。

二是通过信息系统,财政部门采集每一张《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原始缴款信息,根据缴款书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核查与纠正。

三是通过信息系统,财政部门全面、及时掌握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来源、结构、规模及变动等情况,提高了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执行分析水平,为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宏观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参考依据,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财政收支信息的明细程度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收入收缴改革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及时、全面、准确、详细的收入信息,有利于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四)注重服务与效率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9篇

为了进一步强化契税、耕地占用税(以下简称“两税”)和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区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渝府发〔2006〕145号)等有关精神,给合我县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两税”和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征收管理

(一)“两税”征收管理

1、征收机关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规、政策,严格执行征收范围、标准,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征收机关的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耕地的界定,土地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到现场签字确认。契税的计税基数,要严格执行县政府确定的基数。

2、严格实行纳税申报和“先税后证”制度。纳税人应按有关规定程序向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土地房屋管理部门凭纳税收据和相关文件资料,方可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

3、征收机关收到的税款必须按规定及时缴入金库。

4、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减免,因特殊原因确需减免的,按照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范围,由纳税人向县征收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县征收机关审核后报县政府批准方可执行。

(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县财政非税征收管理局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关,直接负责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1、非税收入执收部门的各项政策性收费必须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并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发放的专用票据或经县财政局审查同意的专用票据。

2、非税收入执收部门要严格按照《**县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县人民政府第1号令)执行,各执收单位的所有收费项目必须统一纳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糸统管理,所有收入资金必须及时缴入县财政统一在银行设立的非税收入专户,不得截留、坐支。绝不允许执收单位以单位名义或个人名义擅自开设收入过渡银行帐户,不准私设“小金库”。

3、执收部门收到的财物、赃物、暂扣、暂押财物,必须使用财政部门规定的票据,并建立台帐,做到账账、账实相符。罚没财物及赃物为国家所有,其变价处理由执收单位报非税管理机关核实后按规定程序处理,严禁任何执收单位挪用、调换、私分和擅自处理。

4、非税收入执收部门应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应收尽收,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减免缓。因特殊原因确需减免的,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先征收入库。其程序是由缴款人向执收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执收单位汇同非税收入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执收单位和财政部门按照县政府批准意见执行。

5、各执收部门在征收非税收入过程中的具体业务,要严格按照**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县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足财综〔2006〕68号)文件执行。

二、使用管理

(一)“两税”使用管理

按县政府确定的财政体制结算。

(二)非税收入使用管理

属乡镇职能征收的非税收入,属预算内收入的,按财政体制规定比例分配;属预算外收入的,全额归乡镇级按规定使用。属县级部门职能征收的非税收入,由县财政按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统筹安排。

(三)征收工作经费

1、契税、耕地占用税按规定提取。

2、对执收单位,根据各单位征收难度和工作计划,在部门预算时适当安排征收业务费。

3、对非税征收管理机关,按照非税收入征收总额的2%安排征收经费,主要用于非税收入系统建设及维护、非税收入票据支出、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加强指导和规范镇乡级非税收入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业务费。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票据管理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关及相关主管部门和执收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财政票据的发放、领用、核销、稽查等制度,坚持核旧领新、票款同行。

(一)任何执收部门必须凭《**县财政票据领购销账簿》到财政票据管理机关领购销财政票据。

(二)财政票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范围使用。

(三)财政票据的核销,必须票款同行。核销票据时,执收部门必须按所收资金管理方式汇总财政票据所收金额,委派会计、代帐会计认真复核收入金额并在核销表上签名负责,票据管理机关凭缴入县财政局金库、非税收入专户的缴款书和委派会计、代帐会计签的情况进行核销,必要时票据管理机关抽查收入金额;进入财政专户的凭委派会计和代帐会计签的情况进行核销。

四、保障措施

(一)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两税”和非税收入的完成情况纳入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级各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经县政府批准减免的,凭文件和书面减免通知书,作为完成数纳入年终征收任务考核,但该部分不给工作经费。对未完成计划数的预算部门调减单位预算支出,对超收的预算部门可按超收数的一定比例安排超收工作经费。

(二)明确监管部门间的职责与关系。财政、物价、审计、监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新闻等部门要按各部门职责加强对“两税”和非税收入收费缴存情况的全方位监督检查,要将非税收入收支行为作为重要监察内容,严肃纪律,严厉查办违纪违规案件,督促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为管好“两税”税款和非税收入资金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三)建立稽查制度。县财政要建立健全稽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各征收、执收、执法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违反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281号令)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2004〕427号令)及《重庆市财政票据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49号)等国家有关财政法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税收入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非税收入 问题 措施

非税收入是各级政府资金管理中的盲区,也是问题较多的地方。尽管近几年来非税收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非税收入改革的力度,使非税收入管理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众多,数额偏大

广义的非税收入是指作为一类收入其与税收收入相对称。具体包括政府的经营和财产收入、规费和使用费收入、罚没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私人部门的捐赠收入、通货膨胀税收入、公债收入等多种具体的收入形式。非税收入主要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和罚没收入,公共资产、资源收入,其他非税收入组成。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的40%-50%,非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

(二)非税收入管理混乱,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在预算外资金的概念逐渐淡出的今天,可以说,从上至下,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机构来管理非税收入,造成上下衔接和配合不畅,管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以至效率低下。所以,研究和规范非税收入的管理机构问题,是摆在上级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要有机构,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管理才能到位,效率才能提高。

(三)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建设滞后

从预算外资金管理到非税收入管理的改革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转换概念,而是财政体制中的一次大的改革,无论在概念、范围、管理形式、手段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内涵,现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已不适应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目前,针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文件仅有财政部财综,但是这个文件是宏观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由于财政部的文件刚出台,目前自治区和南宁市尚未能结合本地的实际,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造成在监管非税收入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也难以做到依法征收管理。

(四)收费行为不够规范,违规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在现行条件下,政府非税收入还是依靠各部门、各单位执收执罚,财政部门只是起到监督作用。一般或多或少存在收费项目或罚没收入,在同一个单位既有行政性收费,又有事业性收费,还有经营服务性收费;在现有收费项目中,除了按合法程序设立的中央和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外,还有省以下政府和部门越权批准或擅自出台的收费项目,包括带有强制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等,以至于收费项目多,单位多,收费不够规范。

(五)重支出,轻管理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非税收入支出管理,虽然编制了支出预算,实行了综合财政预算,但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业务部门审批拨付非税收入后,非税收入的使用情况如何,很少有人跟踪过问。同时,非税收入被占用、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税收入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非税收入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非税收入的认识

由于非税收入的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社会上对非税收入所包含的内容知之甚少,人们对非税收入一般把它视为预算外资金,这主要是从财政预算内、预算外支出管理的角度提出来的,包括的范围较窄,不能涵盖非税收入的全部内容,因而既不利于非税收入的征收,也不利于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

(二)成立专门的管理结构,明确责任

非税收入由专门的征收机构集中收缴财政,有利于强化财政部门组织收入、监督、分配职能,有利于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和推行部门预算管理。通过成立专门机构,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实行集中征管,做到“统一征收机构、统一征收政策、统一征收票据、统一征管办法”,从而强化非税收入的管理职能。

(三)统筹安排非税收入,实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近几年,财政部门不断扩大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支出逐步走上规范科学的轨道,在这种背景下,实行非税收入收支脱钩管理,有利于平衡各部门的利益分配,解决收入多的单位和收入少的单位,在经费使用存在苦乐不均,从体制上解决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规范收费,加大对违规收费的处罚力度

查处乱收费方面,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要站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高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现象。加大对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对财政返回的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确保按规定使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非税收入法制建设

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把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体系中,为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其他财政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比照税收征管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实行非税收入征、管相分离,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征管,规范运作。

三、结束语

近几年,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体制的建设,逐步实现非税收入体制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树琪,杨萧菡.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秩序治理与模式选择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

[2]崔传斌.基层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于志才.关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中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的探讨[J].长春:吉林大学,2005

[4]林翰文.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0(5)

上一篇:档案管理培训范文 下一篇:经济管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