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09 06:26:14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1

摘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统计了典型B2B上市公司2008-2013年报以及网站数据,从纵向、横向及企业层面研究主要B2B平台盈利模式的演进及发展趋势及会员在电子商务投入、态度和粘性三个方面的关联关系,基于三个维度的创新细分框架,从行业、价值链及产业链视角分析了未来B2B模式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 :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模式

同B2C模式相比,企业间的交易过程更复杂,交易链条更长,据统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其中B2B达8.2万亿元,随着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B2B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体,研究B2B模式的发展规律及演进策略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然而,相对电子商务的不断创新,B2B发展缓慢,平台模式单一,相关研究更显匮乏。本研究的贡献有二,其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纵向、横向及企业微观层面全面分析主要B2B平台模式的演进趋势,其二,建立了B2B的三维创新框架,从行业、价值链、产业链三个维度探索B2B模式的发展路径,为平台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1、B2B电子商务模式的演进及研究回顾

B2B是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完成企业价值链和组织方式整合的商务活动方式,它不仅包括产品服务的交易活动及信息交换,还包括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渠道及支付等环节,具有更长的商业链条。按照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者已经归纳出不同的B2B分类,例如综合网站、垂直网站等。

从功能区分,B2B有三类:匹配功能、聚集功能以及协同功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企业的“聚集”产生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国内B2B起步于政府推动的商务应用,经历了初级电子商务、交易社区到合作贸易阶段,从服务能力视角,B2B经历基本服务模式、专业服务模式和再整合服务模式三个阶段,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整合化、平台化、系统化及个性化。

B2B的主要盈利模式从广告费、会员费、交易费到增值服务等,由于网络外部性和需求互补性,B2B具有明显的双边市场特性,其价值受双边用户规模的影响,单纯的注册费模式并非最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收费模式,不同环境因素下,B2B平台定价应采取不同的策略组合。

同B2C、C2C模式相比,B2B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缓慢,模式单一,根本原因在于B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首先,B2B平台的价值随着参与者的加入呈现几何级数关系,其次,B2B需要专业知识,具备更高的进入门槛,最后,除了成本的降低,B2B企业更看重交易伙伴关系、信用及安全,因此转移成本更高。未来,B2B的发展重点在于模式创新,细分行业及价值链深度融的互动平台成为趋势。

2、基于典型上市公司的B2B平台演变及盈利模式分析

2.1 中国制造网模式及发展分析

中国制造网是典型的综合性B2B平台,本质上,中国制造网是一个帮助全球采购商精准、快速寻找诚信供应商的外贸信息平台。

中国制造网会员服务包括免费会员和收费会员,会员费及增值服务费是其主要收入,因此会员的数量是收入的关键,表1是中国制造网历年注册会员情况,可以看出英文版会员经历2010年前的大幅增长后,处于基本均衡状态,中文版会员则大幅减少,表2是中国制造网历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2012年后,虽然总体收入仍小幅增长,营业利润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表2 中国制造网历年营收 单位:万元表3则进一步分析了营业收入的具体组成,会员费及认证费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服务及咨询收入基本没有增长,认证供应商服务费收入在逐年增加,说明深度服务的需求,另外网络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在逐年提高,商品销售有了较大增长,但是比重仍太小,其他业务目前大多处于投资期,盈利模式不清,仍有待观察。

中国制造网是典型的综合B2B信息平台代表,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后,此类平台遇到瓶颈,新会员增速放缓,老会员流失,尽管采取了措施,包括增加服务提高单个会员的ARPU值,开发招聘、保险、物流及金融服务,拓展配套市场,但是业务增长缓慢,利润波动。预期未来在外贸方面将趋于稳定,但是在内贸市场,将会遇到新生工业品B2B平台的有力竞争。

2.2 上海钢联模式及发展分析

上海钢联是垂直行业类的代表,专业提供专业的钢铁资讯交互平台、一站式钢铁电子商务服务,以钢铁行业为切入点,逐步覆盖煤炭等大宗交易。

表4是上海钢联历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营业收入经过稳定增长期后,2012开始大幅增长,主要是新的业务模式变化。

表5则进一步分析了营业收入的具体组成,上海钢联以商业信息服务为基础,围绕会员客户不断拓展网页链接、会务培训、咨询研究服务等其他业务,主营业务整体平稳增长,其中,信息服务稳定增长,自2011年起,新业务“钢材交易服务费”成为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通过收取交易服务费这种第二代B2B电子商务模式必定带来新的潮流。

和综合B2B平台相比,垂直类B2B的发展较快,尤其在深耕价值链方面,上海钢联立足交易模式转型,在增值服务、数据服务方面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值得期待,但是也会面对更多的竞争压力。

2.3 生意宝模式及发展分析

生意宝是国内最大的垂直专业网站开发运营商,行业细分垂直网站在经历一定规模的发展后增长趋缓,生意宝独创了“小门户+联盟”的电子商务新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航标。

表6是生意宝历年营收,可以看出生意宝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营收波动很大,反映新模式的艰难。

表7是营业收入的细分,信息服务收入是生意宝的主要来源,整体趋于上升状态,但增长的并不是太多,网络基础服务收入占比也较大,基本处于上升状态,但化工贸易服务发展很不稳定。行业细分网站必须摆脱单一信息模式,生意宝在联盟网站、展会服务、信息支持及互联网金融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业务还是太散,还需要聚焦。

2.4 主要B2B公司横向比较

2013年是B2B的转型之年,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B2B平台的营收增长进入瓶颈期,尤其是外贸,前几大B2B公司2013年数据见表8。2013年,各大B2B喜忧参半,外贸B2B市场增长压力较大,环球资源更是出现负增长。内贸方面,各平台营收均出现增长,但增长成因却有较大差异,内部各项业务的营收构成也出现重大变化。

单纯的信息匹配模式受到挑战,业务增长缓慢,各B2B平台都开始寻求模式的创新,开拓新的营收增长点,主要来自增值和交易,例如生意宝申请支付及担保公司牌照,向移动端和国际化的迁移,这些成为生意宝新的增长点,拉长服务链,在纵向上从“交易前”向后延伸,有助于增强平台竞争力。

慧聪网的增长尤其是一大亮点,反映其营收结构较为稳定,企业“专注内贸,行业垂直,交易+媒体服务”三大战略落实良好,其收入结构中,互联网服务从75%上升到83%,O2O战略——产业带项目将互联网服务与会议及其他服务紧密地连接起来,从而为整合销售、整体营销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上海钢联的数据仍然呈现收入增长、利润下滑的态势,这是其业务结构的必然结果,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后期更将和钢铁B2B领域的其他玩家产生较为激烈的争夺。以中国制造网为代表的传统B2B平台遇到挑战,如果不能在新模式方面有所开拓,短期内看不到转机。

3、基于会员层面的B2B平台模式分析

3.1 数据采集分别在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慧聪网各随机选取100个会员,在生意宝网站随机选取50个会员,一共得到350个会员信息,分别统计这些会员在各大B2B平台上的会员信息,统计信息详见表9变量说明,除此以外,还统计了抽样企业在马可波罗、中国供应商及世界工厂的注册情况作为参考。

其中R、D、T为汇总变量,R表示抽样企业总计是几个网站的注册会员,D表示会员企业在4个主要网站的认证方式得分总和,T表示会员企业在4家主要网站的最长注册年份,详见表9变量说明。

以随机抽取的350个会员为母本,分析了7个网站的市场覆盖率,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得知,阿里巴巴的覆盖率最高,其次是慧聪网,显而易见,由于阿里巴巴的品牌效应,93%的抽样企业选择在阿里巴巴网站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抽样的方式,本研究中抽取的会员都是位于各

关键词 或者小类首页,其特点是在近期内较活跃或为VIP会员,这类企业往往推广力度较大,因此,统计数据并不是实际的市场占有率。

R表示抽样企业总计是几个网站的注册会员,会员在网站注册会员越多,说明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积极性越高,一般这类企业也倾向于投入更多。因此,假设:

H1: 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D)和开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R)成正相关关系;

电子商务需要长期的投入,企业的投入能否实现还和其他的因素有关,当企业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网络推广,如果效果未必如愿,企业是否还能保持积极性?因此,假设:

H2: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持久性(T)和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态度(R)成正相关关系;

网络推广需要耐心和持续投入,才能看到成果,越是持久的投入,则越是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持久性也意味着企业早期接受新事物,这类企业更容易接受电子商务的模式并乐意投入,因此,假设:

H3: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持久性(T)和电子商务的投入(D)成正相关关系;

3.2 数据分析

表9的统计变量中,R代表企业对待电子商务的态度,积极性意味着倾向在各个网站注册企业信息,D代表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投入,企业投入越多,越是倾向成为认证会员及进行各种推广,T代表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持久性,即企业注册年限。

表10是利用spss的得到的相关性分析,R和D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0,因此H1成立,即越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更倾向在B2B进行各种推广;R和T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7,相关性不显著,因此H2不成立,即有些企业虽然倾向在B2B进行各种推广,但是未必会有持续性;T和D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9,因此H3成立,即企业投入越多,越是倾向持久投入,或者越是早期接受B2B这种事物的,越是倾向持久投入。

3.3 本章结论

从上面的数据中,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使用B2B网站来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已经是一种趋势,大约一半用户倾向于在多个平台推广,这个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热情,另一方面说明目前B2B平台无法满足企业的深层需要,给平台垂直细分、深入发展留下了机会。

2.研究发现,R和T相关性不强,这说明老会员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试探之后,会放弃效果不佳的网站,越来越倾向于在一个主要的网站上进行推广。

3.研究发现,D和T具有强相关性,即越是持久的投入,则越是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深入挖掘老会员的价值,满足深度需要是B2B平台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4、B2B模式创新的三维框架及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深度发展,现有的B2B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整合化、平台化、系统化及个性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在模式的分类方式上,需要更加多维度和深层次的划分,才能为B2B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框架。综上研究,本文提出了B2B模式三维创新框架,从行业、价值链及产业链的维度展开,通过三个维度的有机关联及深度融合,提供差异化、纵深化服务,促使B2B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其一,基于行业维度,从提供服务宽度视角展开,趋势是细分行业、深化服务。其二,基于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维度,从提供服务深度视角展开,趋势是拉长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不同供应链之间的交叉融合,实现超越传统平台信息聚合的价值。其三,基于价值链的维度,从提供服务高度视角展开,包括生产、营销、研发、物流及金融,实现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一体化,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融合实体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创造更多关联和价值。B2B创新的三维模式框架意义在于:首先,从理论上指引了未来B2B模式创新的路径,即从三个维度形成的不同组合,形成更多的细分市场机会,未来B2B的发展将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其次,大而全的模式已经不可能,即使是综合类B2B,也要在服务的深度上创新,单纯的企业聚合不能带来更多的价值,只有关联才能产生价值。

未来,B2B将呈现五大趋势:

趋势一:B2B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行业化趋势增强,新的模式将会出现。工业品B2B平台在细分领域继续发力,在提供的服务深度和高度上形成竞争优势。

趋势二,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尤其在细分领域,移动商务已经成为主流商务,桌面与移动平台联合发展,B2B平台社交化成为企业商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大数据代表的新盈利模式进入市场。

趋势三,基于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角度,未来B2B将会从单纯的信息平台走上行业解决方案及产业链融合模式,而不是单纯的卖家集聚的平台,深耕电商,成为电子商务大产业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从行业横向发展来看,通过一体化整合可以实现不同供应链之间的对接,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从纵向看,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这样形成以平台为中心,连接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圈。

趋势四,基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企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及全球价值链与通过B2B平台有机融合,借助新技术如O2O,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实体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无缝联结,通过平台上企业的关联,产生二次集聚效应。通过技术进步和平台服务,企业可以便利的享受以前大型企业的一些服务,例如金融、物流的融合,带动中小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趋势五,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会员信息盈利模式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未来按效果付费、会员免费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出现,“基础会员+收费增值服务”模式将成为新常态,随着服务深度的提高,增值服务例如数据搜集、云存储、社会化营销及金融服务为代表的新盈利模式进入市场。

5、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从纵向、横向及企业层面研究了主要B2B平台盈利模式的演进,从行业、价值链及产业链三个维度构造了B2B平台的创新细分框架,研究表明,B2B正在转型,未来,细分产业的B2B将有很大机会,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聚合企业、产生深度关联,将带来更多价值,深耕产业链以及网络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模式创新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

[2014-3-18] 100ec.cn/zt/2013ndbg.

[2] 陆雄文,楼天阳,阎俊.论B2B电子市场的模式、价值诉求与战略途径[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20(06):23-29.

[3] Croom S R.The impact of web-basedprocur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operating resources supply[J]. The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0,36(1):4-13.

[4] 曹俊浩, 陈宏民, 孙武军.多平台接入对B2B平台竞争策略的影响——基于双边市场视角[J].财经研究,2010,36(9):91-99.

作者简介: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模式;组织变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2-0061-04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来源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然后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的变化诱导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发生变动。在各个不同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不同、主导战略不同,组织模式也就相应不同。商业银行组织核心层面变革需要组织战略、组织技术、组织信息、组织领导、组织人员、组织任务和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来支撑商业银行组织变革。我国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中转变而来,有着和西方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演进动因。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演进过程和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分析,既是有利于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脉络的把握,也是有利于对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方向做出清楚的说明,找到可供我国商业银行在外部条件急剧变化条件下的变革的理论和方法。

一、商业银行组织演进的影响因素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组织,许多因素都能促成组织变革,包括外部环境、组织自身规模、组织自身资源、技术等。这些因素总起来说即外因和内因,是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动力所在。

一是外部环境变化要求组织的结构和运行过程实行新变化来满足这一趋势,这是影响组织演进的主导因素。达夫特(2001)考察组织模式与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快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基于外界环境影响组织的基础之上,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变动情况做出分析。他认为外部环境变化越快,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越高,组织也就越是需要利用对自身各种组成要素进行整合,组织的柔性化趋势和扁平化趋势也就明显。Yaner和Bar-Yam(2002)在达夫特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组织变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做出分析,他认为组织在个体、团队、企业和行业四个层面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依照复杂程度的高低组织可以划分为家庭作坊型、层级组织型、混合组织型和网络组织型四种组织形式。这四种模式的演进路径中明显的趋势是组织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外部信息交流能力、自身运营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演进过程中,组织所包含的要素逐步增加,组织所面对的任务数量上升,同时,完成任务对组织的要求也是逐渐提高。环境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力量。任何组织都处于不同的环境中,环境的差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越大,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越大。组织对环境可以做出选择,但环境又对组织独立发生作用(彭纯,2003)。

二是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促使其变化。Tichy(1983)在研究组织内部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解释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出发,提出了TPC(technical,po-litical,cultural)模型。他认为组织基本上是由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组织人员和组织任务构成,同时,他金融理论与实践提出技术、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是组织变革的决定因素。技术系统以信息和数据为基础;政治系统意味着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协商行为,这是因为组织中的权力分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和权力变化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文化系统是指存在于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和标准,共同价值观和标准是基于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交往关系。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原有组织及其绩效和功能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的要求,组织内部的各种要素就必须进行整合。组织结构由原来的直线职能制转变为适应多变和复杂环境的扁平型组织结构和网络型组织结构。

二、商业银行组织演进的机制

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复杂的组织形式来适应,而多变性又要求商业银行能及时对自身组织进行调整,从而跟上外部环境变化的步伐。商业银行组织由核心层面和支撑层面组成,核心层面就是商业银行面对顾客所需要完成的不同任务部门和相关工作流程,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流程三要素。支撑层面是为了保证核心层面工作能够得到及时优质的完成而提供相应基础性工作的部门和工作流程,包括战略、技术、信息、领导、人员、任务和协调等。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目标在于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变革需要通过核心层面的三个基本要素来实现,而支撑层面的要素也随着核心层面的变革而相应改变。对商业银行流程进行分析是实施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首要条件,其主要业务流程包括直接面对顾客的前台业务和对前台业务提供支持的后台业务。前台业务流程依据目前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信贷业务流程、零售业务流程、国际业务流程、资金业务流程、结算业务流程等。而后台业务流程可根据各项管理活动分为综合管理流程、计划财务流程、产品开发流程、资金清算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信息管理流程、后勤服务流程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对工作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根据有利于创造价值的原则,依据不同的客户类别将原有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设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要从价值链分析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形成价值的核心业务流程。在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时候,就要把一些非重点业务而且能够从外部获得的业务进行外包,如后勤、员工一般培训等等。商业银行的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核心业务,对核心业务流程重建,最大化商业银行的价值链。

当商业银行流程发生根本性变化后,原有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就不能适应新型的组织流程,甚至会对新流程产生负面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必将发生变革,来适应新流程。此时,组织表现出一种能力降低,组织无序化的状态。于是组织需要实现变革来提高自身的绩效和能力。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能直观表现组织联系方式、聚集状态、空间位置和要素流动形式,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和合理程度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和能力。组织结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纵向组织层级和横向组织部门的数目,纵向层级代表控制等级和权力等级,而横向部门则是代表了协调合作的要求。于是,新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就将会出现,来适应新的流程。商业银行文化存在于商业银行整体之中,只有当商业银行各个子系统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文化才在整个银行组织中发挥自己的特有功能。商业银行文化扮演的隐对商业银行中的组织信息交流和组织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商业银行文化就是商业银行组织在实现其预期目标的过程中,由各种组织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被组织成员所接受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理念。

可见,商业银行组织演进是外部环境变化和组

织内部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以外部环境为主要诱因,遵循“外界环境――组织战略――组织变革”这一基本逻辑。外界环境的变动首先影响到组织战略调整,战略调整会要求组织核心层面做出相应调整,核心层各个方面的变动又需要支撑层各种要素的变动,从而使商业银行组织产生全面变革,形成新的组织能力和组织绩效。

三、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演进历程

在各个不同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不同、主导战略不同,组织模式也就相应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变革的历程和西方商业银行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演进过程和变化趋势做出分析,既有利于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脉络的把握,也有利于对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方向做出清楚的说明,找到可供我国商业银行在外部条件急剧变化、风险丛生条件下变革的理论和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演进的路径基本上是“单一银行――专业化银行――商业银行”的过程。

阶段1:执行融资战略的单一银行。在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而资金的匮乏就成为经济建设的“瓶颈”。为了解决资金对经济建设的制约,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使用有限资金,融资成为我国银行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在这一时期,我国银行的外部环境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系,银行只是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我国的银行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的单一的组织结构,即所有的银行成为一个银行一中国人民银行,整个中国也就只有这一个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结合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相应的组建组织机构,形成“总行――区行――分行――支行――分理处”的基本结构。这一时期的银行组织的特点是:组织单一,银行组织呈现出高度的简单性和同一性;组织以纵向层级为主;银行组织目标是执行计划。这一时期的银行文化的特点就是严格服从命令式的行政化管理,下级执行上级的命令,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阶段2:融资任务和利润导向的专业化银行。随着银行基本业务逐渐放开,我国银行逐渐开始认识到银行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利润,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但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各家国有银行的业务经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分,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四大国有银行”在转变为专业银行的过程中,受到原有组织结构惯性的影响,依然采用“总分行”的组织模式。在这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组织表现出以下特点:正式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出现;国有商业银行受到原有经济机制影响较大,组织结构采用行政区划作为组织设计标准仍然存在;组织设计依然是纵向控制为主,职能部门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银行组织横向沟通不足。这一时期的商业银行文化有所变化,行政命令式的组织文化逐渐降低,员工之间的协调沟通开始得到重视,对于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阶段3:利润战略的初期商业银行。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促使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这一时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成立时期,现代银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原有的长期金融管制得到放松,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扩大。四大专业银行打破传统的专业分工和业务范围,实行业务交叉和相互竞争,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上市,原有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经营领域限制逐渐放松,各个区域性的商业银行纷纷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区域性的商业银行转变为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由于较长时间的严格的金融管制,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和业务远远小于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的战略就是低成本扩大规模和销售标准化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商业银行面对这种情况,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利润,利润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这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组织表现出以下特点:商业银行组织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呈现出“扁平化”的趋势;组织纵向管理层级降低;银行法人制度不断完善,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不同银行组织呈现出差异化趋势;组织规模扩大,职能部门受到重视;银行组织横向沟通不足仍然存在;组织纵向层级降低;组织设计以产品为主线。此时的商业银行组织文化逐步开始形成,重视员工之间合作协调关系的建立,工作流程中的人性化管理,基于共同发展的组织理念逐渐形成。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发展趋势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在原有演进途径上研究将来的变化趋势,就需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现实环境做出清晰的判断。当外界环境变化比以往更为剧烈和迅速,我国商业银行原先被金融体制障碍所掩盖的挑战就纷纷浮出水面。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业务开放和金融管制放松。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全球化的商业银行具备了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全球化促使了商业银行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商业银行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的商业银行会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竞争威胁。在金融业务自由化浪潮的基础上,各国为了提高银行竞争力,普遍放松对商业银行的各项管制。中国对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领域进行严格细分和严厉的市场准入制,严格的业务管制和市场进入管制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较小,放松管制已经成为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力。欧美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基本都是从放松利率管制开始的,随后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和经营业务领域管制,再后才放松其他方面。中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放松管制基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放宽国内银行市场对国外商业银行和其他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另一方面是消除现存的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领域的限制,消除原有的体制,实现商业银行相关经营领域主体多元化。

2 国际金融业竞争激烈。全球化的世界经济需要全球化的商业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跨国公司在地区间的扩张和集中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界限,资金流动速度和流动规模大大超过以往。各国经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程度日趋加深。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全球化需要金融机构全球化、经营业务全球化和货币汇率国际化。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也需要扩大规模,来应对全球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全球化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 客户需求对商业银行产品敏感性增强。客户需求敏感性增强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利率敏感性上升。中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国民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多样化。作为投资者的国民需要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做出选择,促使商业银行在资金方面形成强烈竞争局面,对单个商业银行而言,流失客户的风险就大为增加。一旦各个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利率,商业银行竞争将会非常残酷,商业银行竞争的风险性就不言而喻。商业银行客户的流失和存款户的减少将会是未来中国商业银行最为激烈的领域。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3

对企业来讲,既要善于观察新的市场动向,更要善于抓住新的行业趋势,如果企业对新的市场趋势视而不见,或者麻木不仁,企业在竞争中就往往步人后尘。成功的企业,往往在于能够敏锐地洞察趋势,把握先机。当行业的外部环境与竞争条件发生变化,既有的产业格局发生战略性调整,都会出现新的商业趋势,也就意味着一种新的战略机会的来临。一种新的战略机会必将孕育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对企业来讲,正确地识别新的战略机会是企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的重要一步。

研究表明,新兴经济体内消费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转移将构成全球总的宏观经济趋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中国市场的转移,特别是中国市场多元消费现象的出现以及新兴消费群的大量涌现,中国成了全球企业的战略梦工场。相关媒体的调查显示,2009-2010年度,仅奢侈品一项就在中国“卷走”了1556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数额就来自于中国的二、三级消费市场。

总有一些人醉心于推算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而乐此不疲。如今,面对通胀的巨大压力,但愿那些GDP迷恋者们认清中国经济的本质,多一点人均GDP的理性,明白贸易大国不等于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明白二八定律在中国的特殊含义是:20%的人控制着社会80%的财富。当今,随着以知识和创新为特征的信息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将越来越短,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中国宏观经济与产业格局必将进入深度的调整期,这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契机。当中国制造必须以追求质量来推动产业升级,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之时,企业的营销思想和营销模式切不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面对消费的多元崛起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造就的宏观市场趋势,中国企业不仅面临营销战略的转型,也面临着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模式创新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甚至通过战略并购来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对战略机会的把握上,我们既要避免经验主义,也要避免先验论。如果从战略营销的视野来识别战略机会,企业不仅要站在今天去把握明天的机会,还要站在明天来选择今天的机会。因此,企业的战略机会应是面对现实、构想未来的机会,是立足今天、谋划明天的机会。面对新的市场趋势与战略机会,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更需要专业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否则,你要么把握不住新的战略机会,要么可能抓住了今天而抓不住明天。当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使产业环境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企业除对外部环境作出积极主动的应对之外,还要具有破旧立新的变革意识,要敢于抓住机会强壮自己,要敢于改变行业游戏规则,还要善于从新的市场趋势中打破竞争边界,开创新行业、新产品、新服务,开创新的商业及营销模式。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组织形态演进

1电子商务组织形态

从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主要经历了家庭手工劳动作坊、工厂作坊、简单的工厂制度、合股公司、企业集团、虚拟企业等多个阶段。自从电子商务产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带来了企业组织形态的巨大变革,使得传统的实体企业为适应竞争的需要不得不向电子商务组织演变,电子商务组织形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和自我完善。至今,电子商务组织形态有三种: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和虚拟企业。

1.1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是一种介于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之间,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平台,将传统的生产、营销等数字化、网络化的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要素包括活动、资源、制度以及目标。企业电子商务的活动要素指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它具有虚拟性、实时性、公平性、全球性、低成本性及高效率性。资源要素始终占据着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或知识资源。在传统的实体企业中,物质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在企业电子商务中,信息资源特别是知识资源已独占鳌头,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因此,企业电子商务要想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必须有效地开发、组织与利用信息资源。制度要素是管理体制的反映,也是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正常运转、实现电子商务目标、完成电子商务计划的重要保障,由于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虚拟性和组织的分散性,使得制度规范显得更加重要。目标是企业电子商务存在并继续发挥价值的动因,企业电子商务的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因此又称为任务型目标,长期目标是企业战略计划的反映,因此又可称为战略型目标。

1.2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企业是提供公共交易信息服务、公共交易平台服务和公共应用系统服务的带有中介性质的组织。电子商务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交易服务费、广告费、社区会员费、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费、应用系统运行平台租赁费、应用系统租赁费、应用系统实施咨询费等。电子商务企业的模式主要有:经纪模式(brokeragemodel)、广告模式(advertisingmodel)、信息媒介模式(infomediarymodel)、销售商模式(merchantmodel)、制造商模式(manufacturermodel)、合作模式(affiliatemodel)、社区模式(communitymodel)、订阅模式(subscriptionmodel)、效用模式(utilitymodel)。从这九种模式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特征有:中介特征、虚拟特征、公平特征、有偿服务特征、知识性和情报性等。

1.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一些企业、顾客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以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组合各方的核心资源和技术,以实现优势互补、利润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网络化组织,又称为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虚拟性。虚拟企业没有正式的企业名称,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没有固定的生产厂房、没有正式的企业员工,其成员企业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和联系,以合同或契约规范日常的经济行为;②实时反应性。虚拟企业超越了时间的限制,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商机为中心,迅速成立动态合作组织,并且其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从而可以对环境做出快速响应;③并行作业。虚拟企业超越了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产链条的约束,并联作业,实现了最高形式的专业化分工;④“明星组合”。虚拟企业的各成员企业都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只提供自己最专长的功能,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的统一体,实现了强大的“明星组合”;⑤组织结构扁平化。虚拟企业的成员是平等互补的,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因而其组织机构是高度扁平化的,呈现出“橄榄型”或“哑铃型”,所以虚拟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能迅速调整战略和战术决策,从而其适应能力很强;⑥合作不持久。虚拟企业是一种动态的联盟关系,是基于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或服务组合而成的,因而项目结束也标志着合作关系的停止,这也使得虚拟企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

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是:实体企业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企业。本文是从形成时间和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来加以分析论证的。

2.1从形成时间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它通过传递标准的数据流,可以避免人为的失误、大大缩短交易的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EDI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全球范围“无纸贸易”的热潮,企业某些传统的经营活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如采购、营销等。企业电子商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当然这只是企业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由于技术、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限制,还不能实现企业所有商务活动都电子化,和现在的企业电子商务有很大的距离,其实我国现在广大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也基本上处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电子商务的初级形式上。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业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也大大下降。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了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交易主体在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时,由于选择范围很广而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在交易主体之间按商品类别建立网上“公共交易社区”或“网上超市”有效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从而衍生出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为交易双方提供公共的交易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服务。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这个过程只需要较短的时间。现在电子商务企业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出现了很多形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如ASP、ICP、ISP等。虚拟企业即动态联盟,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里海大学牵头,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关于美国制造业21世纪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报告中首次被提出的,显然它的产生时间晚于电子商务企业。所以,从产生时间来看,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是:实体企业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企业。

2.2从发展趋势

企业电子商务一般是由传统的大型实体企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等行业中的企业转化而来,这类企业由于其资金雄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拥有强大的科研队伍等使得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同行其他企业,再加上实施电子商务战略,企业的管理、科研、生产、营销等成本大幅度下降。但有两个问题使大型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①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其灵活性不断地减弱,并且规模越大,其灵活性就越差,而当今市场环境变化迅速,使得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战略战术决策,这使得企业受到很大的压力;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越来越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同时,产品的寿命周期日益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使企业只有采取小批量、多样化的经营方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原有规模经济的大批量的成本优势被产品的单一所弱化,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两大问题是企业电子商务自身所无法克服的,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电子商务逐渐失去优势而被市场淘汰,但这需要很长的过程。

电子商务企业是为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以中介人的身份出现的,只不过这种中介人是虚拟的,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公共交易信息服务、交易平台服务和公共应用系统服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介人所提供的服务是有偿性的,其报酬来源是以牺牲企业和消费者的利润为代价的,从而增加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本质上也就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按照科斯的观点,如果的费用超过了企业与消费者或企业与企业直接交易的费用,中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的上下游将更多的直接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中介人,这也是B2B、B2C、C2C、B2G等的本质。因此中介人的作用将越来越小,以至消失。当然,从目前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来看,中介人正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并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电子商务企业被市场淘汰需要很长的阶段。

自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提出后,世界范围内各行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正如当今已很难再找到像马克思、富兰克林等类型的全才,只有像比尔·盖茨等类型的专才一样,尽管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是多元化的,但其已不可能在每一种产品的经营上都是最强的,至多只有一项,甚至许多产品需要多个大型企业合作生产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虚拟企业就是在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快速变化,而传统实体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很难应对的形势下产生的,它超越了时间、空间和生产链的限制,并联的作业;它的灵活性极强,能很好地响应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它是最好的“明星组合”,成员企业只提供自己最专长的功能,从而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目标;它有强大的学习机制,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系统,成员企业能学习各方最擅长的优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总之,虚拟企业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和适应能力,代表着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最高形式也必定是虚拟企业。所以,从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是:实体企业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企业。

3结语

本文从产生时间和发展趋势两个角度论证了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是:实体企业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虚拟企业。然而由于许多原因,目前这三种组织形态并存在社会经济形态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并且这种状况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同时也应看到,虚拟企业作为当今一种重要的电子商务组织形态,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已很难应对强大的国际竞争,但“船小好掉头”,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的实力较弱,但灵活性很强,采用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和其他企业合作,改“小而全”为“小而精”、“小而专”,同样可以和大型企业同台竞争,争夺市场份额,以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学东.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何军香.虚拟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理论探讨,2006(1)

4解树江,吴君杨.虚拟企业刍论[J].理论前沿,2001(9)

5宋昱雯,高长元.基于网络经济的高技术虚拟企业规模经济分析[J].学术交流,2005(12)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5

关键词:微电影;微时代;广告

1绪论

(1)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的国内发展现状。随着“限娱令”“限广令”等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内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乐视、优酷等视频网站收到了广告投放的青睐,网站收入大幅增加,大有与传统播出机构并行之势。在如此背景下,微电影版权销售在其中将大有可为,而这对网络微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发展契机。综合来看,微电影更为贴合品牌传播需求。据专家估计,我国微电影长夜价值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100亿元以上。

(2)何谓微电影。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推动力来自网络视频平台。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微电影的分类

(1)广告式微电影。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被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2010年末,微电影的《一触即发》非常成功。这是一部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投资过亿,充满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短片。《66号公路》、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

(2)作者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有着强烈的作者个人色彩。主要是毕业作品,这些短片成本极低,基本也不带商业性质,但制作精良,含义深刻,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电视或电影等媒介上播放,从而投入到网络上传播;二是网友们的原创搞笑视频,代表作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孩系列MT、《看你妹之网瘾战争》等,这些网友一时兴起制作的短片,影响较大但时效性短。某些优秀的作品时效性也很长,比如当年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伍仕贤的《车四十四》、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绿草地》,都引发了许多共鸣。

(3)电影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与传统意义的电影短片最为类似。2010年下半年,优酷开始推出自筹自拍自推的10部电影短片《11度青春系列电影》,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良好的结合。加盟的11位年轻导演围绕“80后的青春”这一主题,各自创作一部短片。其中,以《老男孩》、《泡芙小姐》为主打的微电影系列反响热烈。

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也可以说是加长版的广告。微电影以电影与广告植入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电影里硬性的广告植入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且更为生动,情节更为丰富,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盛大首部原创者定制微电影《星辰变―昨天》创作的主题曲《昨天》也是一大卖点,成功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如此可见,微电影成为了更为成熟的商业定制营销手段。

3对于微电影发展的建议

(1)政府部门应严格审查机制,控制影片质量。虽然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忧心忡忡。不难看出,微电影创作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微电影的拍摄播出基于网络平台,不需要审查。与此同时,很多无法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内容,都有可能通过微电影在网络各大平台展示,久而久之,数量和质量都将无法控制。因此,面临当下监管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新管理制度对此进行监管。

(2)网络平台应合理收费,保证潜力导演的利益。网络平台是微电影创作的最大舞台,然而现时这种免费的浏览模式,让很多有兴趣的草根导演在时间与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制作权。有多少有能力的草根导演被埋没,商家又错失了多少商机,这些都不得而知。综合考虑网络平台的盈利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网络平台应改变现在的免费模式,大力发展培养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商业模式,除了贴片、植入广告模式外,用户付费模式应当大力开展。这一模式的正式开展,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的成熟发展指日可待。

(3)创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鉴于现时对于草根导演来说,微电影投资高而收成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倘若想在影视媒体行业能有所成就,草根导演的创作应多考虑广告植入,与商家合作模式来开展。首先,个人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都应着重加以提高,底子好了产品深度也就有了。同时,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市场尺度的拿捏更要把握好,对同行更是要取精华去糟粕,做到精益求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观众应用心建议,诚信发帖。网络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将言论自由这一权利发挥得最为淋淋尽致的广阔平台。在网络这个交流虚拟的平台,网民说话不用负责的意识可谓潜移默化,同时也带了越来越多的虚假点击率,刷记录、刷信誉、刷帖子等作假行为层出不穷,我们的只字片语无一不体现我们个人的素质涵养,而对艺术的鉴赏更需要这一份真诚。人人赋予一份真诚,用心欣赏每一个作品,用心评论每一个观赏的作品。观众的支持与肯定,观众的建议与批评,才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源泉。

4结论

通过对中国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探索,我对微电影创作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整个研究探索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坚定微电影创作发展定向,对将来的创作准备工作立下基石。到目前为止,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而作为创作者,第一步即冲入创作市场。而面对当下强劲的竞争市场,冲入市场的首要的必须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努力大胆推陈出新,以专业以创意打造自我完善自我。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探索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迎合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树立自己创作理念,打造个人乃至企业品牌。硬件软件并驱,必能在微电影创作市场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微影:大荧幕时代里的草根游戏能玩多欢[N].中国青年报,20118.

[2] 百度百科.微电影百科名片.

[3] 陈春花.没钱没平台创作微电影不容易[N].南方日报(广州),20129.

[4] 龙良贤.定制微电影国际名牌营销利剑争相“出鞘”[N].经理日报,20117.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6

关键词:开发区 管理体制 模式 变革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区域迅速向外扩张,成立较早、距离城市较近的开发区逐步演变为城市的一部分。一些开发区也突破原有功能布局的限制,转变为承担更多城市功能的新区。开发区的功能也由原来简单的招商引资,培育产业,转变为吸纳城市新增人口,满足城市扩展的需求;进而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加速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处于不同城市功能发育阶段的开发区,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区原有的管理体制面临各种力量的冲击。开发区管理体制能否不断创新,能否适应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成为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深圳蛇口工业区,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开发区,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深圳市区的一部分,开始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蛇口工业区管理体制的变迁值得关注和思考。

蛇口工业区管理体制演进历程

创立于1979年的蛇口工业区,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开发区,它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工业区开发模式,即政府赋予较大的自,由一个企业自筹资金,独立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在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上进行全方位配套改革,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蛇口模式”。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不是由政府职能机构来承担,而是由一个企业——招商局集团负责,这就决定了招商局集团同时具备双重职能,即政府职能和公司职能,蛇口工业区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一)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阶段(1979~1982年)

1978年,招商局与广东省商谈在广东沿海邻近香港边境筹建工业区问题,之后招商局成立考察组到宝安县深圳镇的蛇口、沙头角、盐田公社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3个地方实地考察的情况,招商局正式向广东省提出选择在蛇口兴建工业区。1979年,广东省、深圳市和招商局达成协议,规定蛇口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由招商局全权负责。1979年,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成立,指挥部设立7个科编制25人,全面负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劳动力招聘和后期保障等事宜。

在这个阶段,建设指挥部承担了工业区建设与开发的所有功能。建设指挥部管理模式是集政府、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投资者于一身的高度集权管理模式。在工业区建设开发的初期,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提高了蛇口工业区的建设速度。

(二)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阶段(1983~1986年)

随着蛇口工业区所承担的城市功能的迅速增加,高度集权的建设指挥部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工业区发展的需要。1983年,蛇口工业区的管理体制由建设指挥部改革为管理委员会。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依然是由招商局集团直接领导,深圳市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工业区的事务。

在这一阶段,蛇口工业区的主要功能也转变为招商引资、园区规划、产业培育和园区服务管理,随着蛇口工业区所承担的功能的变化,工业区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集中表现为,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规划建设室,承担整个园区的城市规划职能,享有园区的规划权。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制在促进园区第二阶段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壮大,管理委员会在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和公用事业方面所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开始膨胀,人员迅速增加,效率有所下降。

(三)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阶段(1987年至今)

1987年1月12日,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召开干部扩大会议,对工业区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讨论,拟成立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将工业区的管理体制由管理委员会变革为有限公司。1987年招商局集团正式将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改革为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其决策机构是公司董事会,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于1998年完成了法律意义上的规范化。同时,深圳市政府在《关于蛇口、南头并区管理体制的批复》中指出,根据“政企分开、照顾历史”的原则,“在市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多给蛇口工业区一些企业自”,继续授权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行使若干政府职能。

在这一阶段,整个园区的城市功能迅速发育起来,由原来的工业区的功能转变为集居住、商务、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在管理体制上,也由原来的高度集权管理模式转变为建设开发与行政管理分权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人口开始迅速在这一区域积聚,居住功能越来越重要。与居住相联系的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迅速发育起来。此时,集权式的管理委员会体制已经不能完成兼顾政府与企业的双重职能,分权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开发区管理体制演进的特征分析

我国的开发区建设经过30多年的功能培育与发展,管理体制大致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大部分开发区已经或正在经历着管理体制演变的过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演变的过程中,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由集权到分权

蛇口工业区经历了建设指挥部、管理委员会和有限公司三个阶段。管理体制的变革带来的是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第一阶段,建设指挥部承担了工业区的一切功能与权力,形成开发初期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第二阶段,蛇口工业区的职能迅速增多,承担的城市功能也迅速增加,工业区管理体制转变为高度集权的管理委员管理模式。此时,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已经影响到了开发区的管理效率。第三个阶段,开发区开始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转变为开发建设与行政管理分权的管理模式。因此,从蛇口工业区管理体制演变的过程来看,由集权到分权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建设初期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模式,而随着开发区城市功能的完善,逐步采取分权的管理模式。

(二)由政企合一到政企逐步分开

从蛇口工业区以及其他开发区的建设历程来看,在建设指挥部和管理委员会阶段,大部分采用的是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最大优点是可以控制园区的建设布局、品质和整体性。所以,大部分开发区在建设初期往往采取政企合一的开发管理模式,迅速推进园区的建设。但是,随着开发区所承担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多,政府管理职能逐渐成为开发区最重要的职能。在这个过程中,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与职权的划分,管理体制逐步由政企合一逐步转向政企分开。从蛇口工业区管理体制演进的历程来看,政企分开是开发区管理体制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

(三)管理体制与园区功能动态匹配

开发区的功能布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从蛇口工业区的功能变化来看,从初期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逐步转变为集居住、生产、商务、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从蛇口工业区管理体制演进阶段性来看,管理体制始终要适应城市功能布局的要求,才能推动园区建设与发展。因此,开发区管理体制演进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管理体制与园区功能动态匹配。

开发区管理体制演进的动力因素分析

从上述三个特征来看,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演进的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动力因素与外部动力因素。

(一)内部动力因素

首先,开发区自身的成长是促进管理体制变革的重要的内部动力因素。传统的开发区成长的主要优势在于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内部成长的动力缺失,需要在内部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因此,开发区持续成长推动管理体制不断变革。其次,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发育的推动体制变革。成立较早的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育,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并且承担更多的城市新区的功能。原有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功能多元化发展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开发区城市功能的增加推动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变革。

(二)外部动力因素

开发区体制改革的外在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促进开发区通过管理体制变革确立竞争优势。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优惠政策竞争逐步转向为制度竞争。目前,各地开发区的免税政策已经大同小异,有些地区减免税已经达到8~10年,甚至实行零地价,增加政策优惠的空间不大。因此,近年来开发区之间吸引投资的竞争已经变成制度创新、政府效率、服务体系的竞争。第二,外部城市化进程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变革。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城市周边的开发区被纳入到城市的发展区域中。而城市区域的迅速扩展也成为开发区管理体制变革的外部动力因素。第三, 国际环境与规则的压力。进入WTO之后,开发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规则的制约。WTO规则对于开发区在补贴、税收、公平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开发区管理体制要随着园区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开发区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城市功能发育阶段也不同,而不同的功能发育阶段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开发区的持续成长。

由集权到分权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演进趋势。开发区在建设初期,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通常会促进开发区的建设。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开发区功能布局的变化与城市功能的完善,集权化的管理体制通常不能适应变化的发展环境,由集权到分权成为开发区管理体制演进的必然趋势。

专业化分工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演进趋势。经过长期的发展,开发区逐渐承担起城市新区的功能,而城市功能的完善,需要管理体制不断的进行专业化分工。行政管理与开发建设分开,政府与企业分开成为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演进趋势。

开发区管理体制要适应城市化的进程。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开发区逐步被纳入城市的发展区域,开发区管理体制需要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二)启示

明确开发区的发展进程与功能发育阶段,适时变革开发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开发区数量众多,发展阶段参差不齐,处于不同发展进程与功能发育的阶段的开发区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模式。

将管理体制创新作为开发区成长的新动力源。目前,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基础设施、优惠政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而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开发区成长的关键因素。开发区可以通过在管理体制上的创新,树立新的竞争优势,形成新的成长动力源。

创建具有前瞻性,与国际规则接轨管理体制。开发区的发展需要与国际规则接轨,适应国际化的竞争,这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体制,而管理体制的变革也将成为开发区下一轮成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晓平,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果演进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2003,23

2.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子肌理及空间效应[J].规划研究,2003,27

3.鲍克.中国开发区体制国际接轨的涵义[J].科学学研究,2003,21

4.孙国华.我国开发区的行政体制模式研究[J].上海企业,2005(9)

5.桑东辉.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刍议[J].理论观察,2005(4)

6.邓春玉.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趋势探悉—兼论广东湛江开发区东海岛新区管理体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

7.郑彦松.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制度的再创新[J].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6(2)

8.王秀娥.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9.潘波.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J].行政法学研究,2006(1)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7

请谈一下PON设备的不同标准的演进趋势,未来会不会出现EPON和GPON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马润斌:从国际相关标准组织来看,EPON演进的目标是10GEPON,目前该标准IEEE802.3AV草案已,计划在2009年正式版本,业界已有相关芯片和样机;GPON演进的目标是LR-PON,即ITUG.984标准的扩展。

中兴通讯对两个标准及演进均是积极跟进和参与研究,在实际的FTTx宽带网络建设中,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不同的技术均有自己最适合的应用场景,目前在国内我们认为最适合的技术就是EPON。

PON规模使用是否会牵扯到城域汇聚的重新设计?中兴PON产品是否考虑到了这一问题,除此之外,PON规模使用还带了哪些网络深层问题?

马润斌:首先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和规模应用均会对现有网路产生影响,但要看影响的层次和大小。PON技术作为接入的一种新技术,其对网络的影响主要应该是在接入层,而且对网络产生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用户模型、流量模型和业务开展模型的变化,从目前来看这些均是主要对接入网络的影响,而对城域汇聚网络来讲影响不大。另外在具体实施中PON技术的规模应用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相关的,比如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就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从近期来看PON技术的规模应用不会对城域汇聚网络带来冲击,长期是否存在冲击,还要看今后用户模型、流量模型和业务模型的发展及变化情况来定。

中兴通讯在下一代标准上做了哪些前瞻性研究?目前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马润斌:中兴通讯在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了从OLT到ONU的全系列高性能、高质量的PON产品,在国内、国际均已有商用;其次在标准方面,我们积极跟进和参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如信产部的标准《宽带光接入网总貌》、《接入网技术E/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要求》等,中兴均是牵头单位或合作单位;在国际标准方面,我们也正在积极跟进和参与10GEPON、LR-PON等下一代PON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另外在专利方面,我们目前在EPON上已经申请了超过110项专利,完全拥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市场方面我们表现得也非常好,根据国际第三方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对国内市场的调查、统计,我们的EPON市场占有率已经在50%以上。在EPON领域,可以非常自信的说,我们是国内目前最具技术与实践优势的厂家,这来源于我们早期对市场的调查与判断。

目前,中国电信、网通已经基本确定的FTTH长期演进计划,这是否可以看做是运营商FTTH建设的一次理性规划?这个策略对PON市场和系统提供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马润斌:目前中国电信、网通已基本确定的FTTH长期演进计划,我们认为就是运营商的理性规划FTTx的体现。这种策略符合“光进铜退”宽带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一种探寻“理性FTTx建设”的思路,是基于对中国宽带产业链良性发展负责任的策略。我们认为这种策略对PON市场及产业链的成熟有很大好处,不会影响系统提供商的发展,反而会促进系统提供商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篇8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company's value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from the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perspectiv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of the business model is to create value for customers, the goal of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s to pay attention to "new mod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old model". On the ba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and comes to this: customer's consumption concept is the precondition, grasp the customer value segmentation, innovation, relocation, and value experience is power, goal i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for customer. This paper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business model practi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关键词: 演进;商业模式;顾客价值

Key words: evolution;business model;customer value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006-03

1 提出问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90年代,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加上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例如,埃森哲(Accenture)在就“公司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对40家美国公司70位高管进行访谈时发现,他们都提到了商业模式(Linder和Cantrell,2000)。即使在传统产业,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如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间的竞争而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Hamel则把商业模式表述为“企业做生意的方式”或。从根本上说,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运行。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回答彼得·德鲁克常问的三个问题:业务的本质是什么?谁是顾客?顾客珍视什么?它也能解决每个经营管理者都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如何通过经营管理来盈利。

商业模式作为一种运营机制,企业通过运用它来持续达到主要目标。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商业模式运行。Thomas的观点是,商业模式是一项构造,该构造可以通过一项可盈利的业务将企业运营中涉及的客户、供应商、资源等联系起来。起初,商业模式强调收益模式,但是企业仅仅追求收益,忽视了销售链中对顾客价值的重视。真正地剖析收益来源,发现企业创业者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才真正创造了价值。因此,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必须以顾客价值实现为中心,通过不断挖掘用户价值发展商业模式,赢得商业机会和企业发展。

2 现有文献中从价值创造角度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比较

商业模式最早的定义之一是Paul Timmers(1998)的观点: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成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系统。其后,Weill和Vitale(2001)在Paul Timmers研究的基础上,在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地位后,提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供应商、顾客、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的角色的描述。Amit和Zott(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效率与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为自身、供应商及客户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在国内相关领域中,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商业模式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通过完善运营机制来不断获利;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中调整自身的战略以实现持续盈利。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系统,该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关联互动,体现在企业既为顾客提供价值,同时自身也实现价值获得收益。

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的商业模式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创造出优于现有方法的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客户解决问题。Mitchell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客户满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Magretta则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不断实现客户价值。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战略观点,成功企业包括三种:专注、差异化和低成本化发展。在山寨经济肆虐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差异化竞争的商业模式发展难度很大;随着东南亚市场的开拓,低成本优势也在消失;因此只有专注才是目前中国企业的最大的契机,发展专注于自己顾客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因此,经营者对于商业模式认知正由经营运作向战略层次转变,由最初的企业关注自身、利润等向顾客价值、战略目标等转变。但是企业运用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必须面临调整随着时间的推进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由以自身利益为主导转向以顾客利益为主导发展。

3 理论框架分析

从顾客价值角度看,就要形成对“顾客份额”的追求,将顾客看成不同的个体,尊重其个性化需求,并从顾客的行为特征来看问题,通过对消费者行为追踪,设计满足其消费行为的多类商品项目的组合。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价格都比较敏感,偏向于较低的价格或折扣,这一点往往成为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口。目标客户更重视产品价格却忽视产品装饰,新的商业模式挖掘顾客需求这方面的特性可以形成成本优势,从而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利润。

由于新商业模式有较大的低成本优势,其带来的大额利润可以支持其进一步扩张。因为商业模式创新易被模仿,新入侵者出现,模仿改进原有模式,进一步侵占更多客户市场。由于旧模式隐含的高成本以及提供许多超出现有客户需求的服务,使用旧商业模式的公司很难在成本价格上与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持平。因此,旧商业模式公司大都采用重新定位目标市场客户的做法,转移公司注意力,发展高端市场,但仍不能排除新商业模式低价对客户的影响,旧模式不断被影响,日益艰难。新商业模式继续发展,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增加产品附属价值,赢得更大市场空间,进一步压迫旧模式。旧模式逐渐消亡后,市场渐转为新商业模式间针对效率、差异化、客户、供应商等的竞争,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由此开始。虽然以上阐述的是新商业模式逐步替代旧商业模式的过程,但对于每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说也都是一样的,企业的商业模式随着市场不断被拓展,顾客需求不断被满足,终有过时的一天,企业要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持续运作就必须不断根据顾客的新需求,以自己原有的商业模式为竞争对手,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维持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4 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演进案例探讨

4.1 顾客的消费观念是影响商业模式演进的前提 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领着商业模式的变化与演进。以电信业为例,要赢得顾客份额,实现企业价值,就必须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完善修改。电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相关,随着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也不断提升,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传统的语音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3G市场的日趋成熟,用户的需求将会发生井喷式的爆发,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电信必须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来满足用户需求。

4.2 把握顾客价值的细分、创新、重定位及价值体验是推动商业模式不断演进的核心

4.2.1 顾客价值细分 例如,随着人们的旅游悠闲意识的提高使中国旅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人们对待旅行需求的差异是很大,其所要求的突破常规体现自我的旅行方式对旅行社的产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许多南方沿海经济发达旅游中介纷纷推出“点菜式”自助旅游,挖掘顾客的细分要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实施顾客价值细分的商业模式,外部市场需具备;客户间差异性增加;客户更加成熟。当客户期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时便推动企业演进商业模式开发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4.2.2 顾客价值重定位 这种重新定位可以通过改变目标市场实现,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重新定位顾客价值,引导顾客价值到一个新的领域,如世界著名奢侈品Prada,在20世纪70年代时,时尚环境变化,公司一度濒临破产边缘,Miuccia Prada接管家族企业,将公司传统品牌理念和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结合,引领顾客审美向简约发展,吸引到一批奢侈品爱好者,企业化险为夷,获得了高额利润。每个企业都可能遇到发展瓶颈,类似情况下,企业就应重新定位客户价值,抓住契机开创另一个辉煌。

4.2.3 顾客价值体验,改进产品质量以及提出个性化服务,在本质上都是为顾客创造良好的价值体验 同为电商的PPG和凡客,凡客在经营时借鉴PPG商业模式在顾客价值方面的缺失。凡客老总因为看到顾客在网抱怨关于物流速度太慢的抱怨后,立即意识到客户在网上购物后的迫切心理。于是,凡客于08年4月建立了“如风达”物流公司,在各大一线城市中,公司拥有自己的仓库,一天两次接货,大大提高了送货的速度。凡客优化服务流程,开放网上评论、及时对失败服务补救,从源头上留住了顾客。逐渐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其商业模式的演进针对顾客对自身商业模式做出的改进,最终适应顾客的动态需求。

4.3 最适合顾客的模式是商业模式演变过程中新旧模式替代的目标 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建灵感源于对外经贸部的网站建设,其初始目标是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对外出口销售产品的贸易平台。他们的首先不是为赢利,而是为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让风投能为大众信服。为此,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利用低价方式吸引中小企业成为“中国供应商”,在公司业务形成一定规模后,顺理成章地向中小企业加收服务费。阿里巴巴从客户角度出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网上交易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时间空间的限制,适应了现代社会需要,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随企业规模的扩大,阿里巴巴也致力于追求做大做全,更多地希望把直接消费者培养成忠诚用户。因此,阿里巴巴做出了在淘宝上投资20个亿的决定,改进消费模式,事实证明这一举措确实明智。阿里巴巴推行的培养忠诚客户的商业模式,在吸引新客户的成本远高于保住老客户的今天十分成功,而抓住顾客的要领就是不断调整商业模式适应顾客的需要。

5 研究结论

商业模式演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因素较多,因素间关系又彼此错综复杂。本文在分析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及其演进过程中顾客价值的重要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顾客价值出发的商业模式的演进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产业形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并且可以将相关理论应用与于实践中。

在实践中也可以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江苏中小企业,随着网络的发展,顾客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提高,电子商务公司也从传统会展中得到启发,发现商机,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展网络会展,从传统会展中争取客户,在不断探讨尝试商品网络交易会,拓展客户领域,发展新的会员。同时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区域性网络在线销售平台,促进网络在线交易,不断以客户为导向改进商业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面临的是新的经济形势与新的市场需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将表现为三个阶段:商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世界金融文化不断融合,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不同于以往的速度迅速的变化着。消费者的需求由以往的单一、简单向个性化、高端化不断发展,顾客逐渐更加重视产品的精神化部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挑战,企业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与体验是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的是专注与创新,同时兼顾效率,专注于企业的优势部分,面对不同年龄层、职业、文化的顾客创新不同的营销战略以及相切合的商业模式,通过创新来提升顾客满意度。归结到最后,不管是营销变革还是渠道变革,实质上都是抓住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1]Christoph Zott,Raphale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2):181-199.

[2]Raphael Amit,Christoph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493-520.

[3]王波,彭亚丽.再造商业模式[J].IT经理世界,2002,(07):88-89.

[4]孙晓静.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变革[D].山东大学,2006.

上一篇:消防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下一篇:建筑行业的智能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