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市场调研范文

时间:2023-09-21 23:32:12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1

关键词: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监管机制;建议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创新研究”(编号:SK2017A0825)的阶段性成果

中药是国之瑰宝,中医药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粹。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的传承,有赖于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长久发展的基石。通过对我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认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应适用政企共管模式并进行具体的机制构建,以期能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健康运行发展提供参考。

一、本次调查的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QQ群、微信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人员和药商。本次调查持续2个月共发出650份调查问卷,收回606份。去除20份无效问卷(答案填写残缺不全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5%。本次调查问卷从发出到结果统计全程均实行无纸化,以网络方式完成。被调查者能够方便快捷的答卷,调查者能够及时高效的操作完成。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6个方面,分别是调查人的基本情况、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沟通渠道、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等。其中,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主要涵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部门,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开会周期,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全体药商都参加的和药商代表参加的开会周期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主要涵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督部门,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市场巡查的周期,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场巡查的周期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主要涵盖:行业专家和药商代表参与管理决策的邀请比例,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次数,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通过率,被调查者所在部门集体决策被本单位采纳率,被调查者认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主要涵w:信息沟通渠道的方式,问题的答复率,意见的采纳率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主要涵盖: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的满意度,被调查者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的满意度等。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权数分别为0.3、0.4、0.3。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极少数形成了专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理念缺乏

在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中显示,由当地政府设立具体机构进行具体管理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88.23% ,由企业进行具体管理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11.77% 。召开会议(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7天的有0家,15天的有2家,1个月的有2家,3个月的有6家,6个月以上的有7家;召开会议(当地政府设立具体市场管理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个月的有2家,3个月的有2家,6个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5家;召开会议(中药材专业市场内全体药商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年以下的有0家,1年的有2家,2年的有4家,3年以上的有11家;召开会议(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药商代表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个月的有1家,3个月的有2家,6个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6家。

(二)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普遍缺乏系统的监督模式,监督队伍薄弱,监督形式单一

在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中显示,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具体监督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41.18% ,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具体监督的有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47.06% ,由当地政府设立具体联合执法机构进行具体监督的占被调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11.76% 。进行市场巡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全体人员都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周的有1家,半个月的有2家,1个月的有3家,3个月的有9家,6个月的有2家;进行市场巡查(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平均周期在1天的有2家,1周的有6家,半个月的有8家,1个月的有1家。

(三)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决策队伍人员单一,个人决策依然存在,集体决策采纳率不高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调研显示,邀请行业专家和药商代表参与管理决策方面,邀请比例在100%的有0家,邀请比例在99%-50%的有2家,邀请比例在49%-1%的有3家,邀请比例在0%的有10家;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1次有10家,2次的有5家,3次的有2家;被调查者所在部门平均每周集体决策的通过率为100%有0家,70%有5家,50%有8家,30%有3家,15%有1家;被调查者所在部门集体决策平均每年被本单位采纳率为100%有0家,70%有2家,50%有4家,30%有2家,15%有8家,5 %有1家。被调查者认为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是工作职称的占30%;认为是工作职务的占40%;认为是工作经验的占16%,认为是工作才能的占14%。

(四)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渠道方式单一,信息沟通效率不高,群众问题答复率和建议采纳率不高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信息沟通渠道调研显示,信息沟通渠道的方式为1种的占30%,2种的占40%,3种的占20%,3种以上的占10%;问题的答复率为100%的有0家,为99%-70%的有2家,为69%-30%的有10家,为29%-0%的有5家;建议的采纳率为100%的有0家,为99%-70%的有1家,为69%-30%的有7家,为29%-0%的有9家。

(五)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监督决策满意度:群众对管理监督队伍认可度不高,整体管理监督决策满意度普遍偏低

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满意度调研显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5%,表示不满意的占54%;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9%,表示不满意的占50%;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决策方式表示非常满意的占0%,表示一般的占41%,表示不满意的占59%。

三、完善建议

以上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及得出的相关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于此应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政企共管模式,并建立相应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政企共管市场模式,制定相应惩罚激励机制

所谓政企共管市场模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体系,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管理,政府监督”, 企业对市场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政府负责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企业对市场进行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内药商的药品质量责任制度,进入市场药商的统一准入制度,药商信息搜集及公开制度、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制度及对市场内药商的相应惩罚激励机制。企业的实力雄厚,加之相应制度健全完备,才能极大地发挥市场内药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法律宣传,质量监督。企业和政府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秩序,更好地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二)构建政府监督创新机制,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发展

形成专业的监督模式,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应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立具体监督机构,应分别从药监部门、质监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税务公安机关中调选业务骨干组成。不仅建立了统一监督体制,也提升了市场监督办事效率。构建政府监督创新机制,一要建立市场内药商信息制度。一户一档,全方位记录药商的信息,包括药商的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药品质量信息、评审级别等。二要建立药商奖惩机制。首先,对违法销售中药材的药商,严惩不贷,列入“黑名单”公示。对于多次的药商强制退出市场,用不准进入。其次,定期进行诚信经营评比,进行典范宣传,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三要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在定期巡查的基础上,要进行突击性检查,经常进行全面性排查。另外,应推行网络监督,设置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实现市场外市场的中药材质量监督。

(三)加强管理决策队伍建设,强化民主管理决策机制

民主管理决策方式有利于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管理决策队伍建设,一要主动邀请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参加会议的讨论,进行民主的决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定期召开会议,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的比重不能低于参会人员的一半,集思广益,才能真正强化管理决策队伍。二要定期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管理理论知识和监督执法能力。

(四)拓宽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实现双向良好有效沟通

管理信息的良好沟通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优化沟通机制,鼓励行业专家、药商代表、普通群众反映问题和提出意见。信息沟通反馈渠道不能再仅停留在热线电话、广播、电视等方式上,应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借助网络方式(网站、QQ 群、微信、微博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沟通反馈平台,打破反馈渠道的时空限制。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能仅停留于表面,应提高群众问题答复率,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必须给予答复,告知群众问题的解决方案。若无法解决应告知其理由。提高群众建议采纳率,才能彰显民主决策理念,和群众真正实现互动,增强群众主人翁的精神,提升群众的进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进行调查问卷,不断从市场调研中发现市场管理问题,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管机制和理念。

参考文献:

[1]韩培,胡运权.中药监管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7(11):81.

[2]孙丽华.中药材市场管理困境和出路[J].经营管理,2011(15):175.

[3]黄青森.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质量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04):34.

[4]谴夯.从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看我国药材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8(03):178.

[5]吴东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之我见[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01):34.

[6]程书年,任大伟.试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现状地位和发展方向[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9):806.

[7]赵贤.从中医药文化产业化角度看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文化功能建设[J].中国药业,2015(08):2.

[8]王舒悦,朱昌蕙.创新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监管模式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06):65.

作者简介:

张蓓蓓(1983- ),女,安徽省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医药法规;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2

,现将**保监局的做法予以编发,供各保监局结合实际积极参考借鉴。开展试点工作的单位,请及时报送有关情况。

驻点监管是保监局在现阶段无法延伸机构的背景下,选拔部分人员组成工作组,长期派驻基层,并履行特定监管职能的一种工作方式。驻点监管对完善区域监管体系,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进一步规范基层保险市场具有积极意义。**保监局自2007年8月开始,在**地区正式派驻监管组,开创了监管端口前移、监管重心下移和全时全程全面监管的驻点监管方式。

一、实施驻点监管的主要原因

(一)驻点监管是探索区域分类监管的有益尝试。**地区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保费规模达到190亿元,占全省38%。该地区市场主体多,竞争激烈,同时问题也比较突出,投诉数量占保监局全部量的40%,是监管的重点地区。**地区经济基础好,保险市场增长快,在行业规范经营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保监局选择**地区开展驻点监管工作,既有利于针对当地特点采取更加灵活的监管措施,也能够为全省开展相关工作积累经验。

(二)驻点监管有助于改进保监局工作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管重心下沉。通过把监管人员派到基层,更加及时地掌握了解基层市场的运行情况和苗头性问题,提高监管反应的灵敏度。二是监管端口前移。通过在派驻地区开展经常性的现场检查和市场巡查,有效扩大保险监管覆盖面,强化事前监管,提高监管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增强监管威慑力。缩小监管人员与市场主体的距离,有效遏止基层保险机构的违规侥幸心理,确保监管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三)驻点监管有利于提高监管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和监管事业的不断发展,保监局工作人员增加较快,总体素质相对较高,但大多缺乏监管工作经验和实践磨炼。驻点监管为监管干部提供了一个走近市场、深入公司和熟悉业务的实践平台。通过长期在基层保险市场开展检查,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从而迅速提高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锻炼一支合格的监管干部队伍,提高保监局的整体工作水平。

二、**保险监管组的派驻模式和工作职责

2007年8月30日,**保监局**保险监管组正式设立并派驻。**监管组第一期成员共有3人,分别来自产险处、寿险处和中介处,都是有一定监管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监管组设组长1名,由产险处处长助理担任。**保险监管组工作人员派驻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办公地点设在苏州,管辖范围为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保监局专门制定了《**保险监管组管理办法(试行)》、《**保险监管组工作规程(试行)》和《**保险监管组工作协调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明确监管组的人员、财务和业务管理,明确保监局各部门与监管组的关系和业务协调流程,明确监管组的主要工作方式,从制度上保证驻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在工作定位上,**保险监管组不是保监局的正式派出机构,而是临时性的工作小组。监管组不对外挂牌,不承担保险机构的行政许可申请,不负责当地保险业发展涉及的各种协调工作,不直接受理保险投诉事项。

在人员管理上,监管组工作人员从各业务处室抽调组成,工作人员的干部编制和工作关系保留在原处室。保监局指定由统计研究处负责监管组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联系。监管组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由统计研究处会同相关处室共同开展。监管组中党员超过3人(含3人)时,可以成立临时党小组。

三、**保险监管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一)实施现场检查。检查是发现市场违规行为和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整顿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和驻点监管工作目标,**监管组按照四个层次来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一是指定检查。即根据保监局的指令,对特定保险机构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完成后向保监局提交检查事实。如针对**地区的一部分检查、专项检查等。

二是市场巡查。即围绕保监局工作重点,对**地区保险机构的合规经营情况、监管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与指定检查不同,市场巡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事前性,是立足于防止问题发生或扩大而作的预防性检查。二是全面性,巡查内容可以涉及保险公司规范经营的所有领域。三是经常性,是驻点监管工作组的主要工作方式。四是不确定性,巡查工作计划对外保密,通过这种不确定性来形成

监管高压,督促基层保险机构更加自觉地遵守各项监管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监管组已对所有地市级保险公司和部分专业中介公司进行了巡查,累计达到59家。各保险机构明显感受到了日常监管的压力。

三是随机暗访。围绕交强险、商业车险、银保产品和短期意外险产品销售等重点整治领域,加强销售过程监管。目前,**监管组暗访的银行分支机构、汽车站等兼业单位以及车管所等数量累计已经达到75家,暗访保险公司产品说明会3次。发现问题后,监管组均在当日或次日立即约见保险机构负责人谈话,要求其及时组织整改,杜绝纠纷隐患。

四是开展必要复查。即对前期巡查过的保险公司和专业中介公司随机进行

复查。一旦发现未做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将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强制改正。

(二)开展追踪调研。对重点地区、重要业务领域的运行情况开展分类追踪调研,及时准确地反馈市场信息。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重大保险损失情况和保险业应对举措,如雪灾赔付等;二是外部环境变化对保险业务发展造成的潜在影响,包括央行加息对寿险产品销售的影响,无锡和昆山市政府出台意外险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三是行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地区产险公司综合费用数据真实性调研、苏州保险市场基本状况调研、大型商业保险纯风险费率表执行情况、寿险公司规范使用新单回访标准用语等;四是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新动向,如安邦保险管理体制改革、保险公司驻村代表制度等。

(三)进行教育警示。经验表明,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提前进行教育警示,开展过程监管,防患于未然,效果好于事后的处罚纠正。**监管组分事前、事中广泛开展教育警示工作,为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是事前教育,通过集中走访、会议交流、公司内部高管培训、协会刊物、监管手机短信等途径大力宣传合规意识,帮助各保险机构时刻意识到监管红线的存在,及时查补管理漏洞,重视合规经营。

二是事中警示,即立即干预已经出现并且可能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要求保险机构对照监管要求立即改正。目前,**监管组全方位地对当地网站、报纸和广播电台等10余家媒体以及大型商业保险招标、收取手机短信、保险公司晨会、日常培训和产品说明会、户外广告、宣传折页等其他信息途径保持高度关注,一旦发现存在保险业违规经营的线索,立即实施快速干预。

(四)尝试制度创新。在**监管组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切实有效地履行好驻点监管职责,就必须恰当借助其他渠道资源放大监管能量,靠多管齐下、形成监管合力实现监管目标。对此,**监管组尝试建立了四个创新工作制度。

一是内部信息员制度。监管组除主动收集市场信息外,在各保险公司内部也指定1名基层工作人员作为监管信息员,要求其不定期提供公司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真实情况的汇报,达到及时、准确掌控市场和公司动态的目的。

二是巡查结果集体反馈制度。对某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巡查后,对该机构以及本公司的其他分支机构负责人集体反馈巡查结果和整改要求,统一保险机构贯彻监管要求的执行标准,扩展监管效果。

三是通过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制度。督促少数未加入当地协会的保险机构尽快入会,接受自律约束。指导当地协会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协议,参与自律协议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自律处罚决定的落实情况等。

四是对外沟通协调制度。**监管组先后与苏州市地税局和国税局稽查局等税务管理机关开展工作沟通交流,在减少对保险机构的税务处罚和共同打击非法车商等方面,取得税务管理机关的赞同和支持,为保险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驻点监管工作的初步成效

**驻点监管工作实施后,经过不断探索,助推**保险业坚持走**特点发展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保险监管工作在方式、效果上也得到了有效改进。主要体现在:

(一)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市场秩序是驻点监管的核心。经过阶段性驻点监管工作,**地区正在收获市场逐步规范的成果。一是合规意识普遍提高。通过走访、会议、检查等多种方式的宣导,**地区各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思路得到修正,在合规中加快发展的科学理念已经在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脑海中扎根。二是突出问题得到遏制。目前,撕单、埋单、鸳鸯单、虚假批单引起的保费收入数据不真实、私印寿险产品宣传材料、营销员无证上岗等严重违规行为在**地区基本杜绝。虚假列支费用和其他销售误导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苗头性问题得以迅速控制。通过及时掌握信息、快速反应干预,投标过程中的恶性价格竞争、营销员招聘过程中的误导宣传等许多苗头性问题得到了迅速控制化解。

(二)监管权威大大巩固。监管权威只有以基层为落脚点,落实在公平公正的监管工作中才能真正树立和巩固起来。开展一线驻点监管工作,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起到巩固监管权威的作用。一是提高监管政策的制定水平。驻点监管使保监局出台的监管政策,更加符合市场实际状况和保险机构规范市场的共同诉求。二是提高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度。通过开展公平公正、不带偏见的巡查、暗访等基础工作,推动了保险机构自发学习、执行监管政策行为习惯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监管政令的执行效力和效果。三是提高监管机关的向心力。**监管组通过加强与当地税务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维护行业正当利益,进一步增强了监管机关对保险机构的向心力,为深入开展后续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干部素质全面提升。通过组织、参加驻点监管工作,监管干部的大局意识、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专业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增强,监管干部的成长周期进一步缩短。

保监局专门制定了《**保险监管组管理办法(试行)》、《**保险监管组工作规程(试行)》和《**保险监管组工作协调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明确监管组的人员、财务和业务管理,明确保监局各部门与监管组的关系和业务协调流程,明确监管组的主要工作方式,从制度上保证驻点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在工作定位上,**保险监管组不是保监局的正式派出机构,而是临时性的工作小组。监管组不对外挂牌,不承担保险机构的行政许可申请,不负责当地保险业发展涉及的各种协调工作,不直接受理保险投诉事项。

在人员管理上,监管组工作人员从各业务处室抽调组成,工作人员的干部编制和工作关系保留在原处室。保监局指定由统计研究处负责监管组的业务指导和协调联系。监管组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由统计研究处会同相关处室共同开展。监管组中党员超过3人(含3人)时,可以成立临时党小组。

况,定期、及时反馈当地市场存在问题或风险点,提出相应监管建议;3、掌握当地保险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及时跟踪了解行业热点问题或重大事项等。

三、**保险监管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一)实施现场检查。检查是发现市场违规行为和经营管理薄弱环节、整顿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和驻点监管工作目标,**监管组按照四个层次来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一是指定检查。即根据保监局的指令,对特定保险机构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完成后向保监局提交检查事实。如针对**地区的一部分检查、专项检查等。

二是市场巡查。即围绕保监局工作重点,对**地区保险机构的合规经营情况、监管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与指定检查不同,市场巡查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事前性,是立足于防止问题发生或扩大而作的预防性检查。二是全面性,巡查内容可以涉及保险公司规范经营的所有领域。三是经常性,是驻点监管工作组的主要工作方式。四是不确定性,巡查工作计划对外保密,通过这种不确定性来形成监管高压,督促基层保险机构更加自觉地遵守各项监管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监管组已对所有地市级保险公司和部分专业中介公司进行了巡查,累计达到59家。各保险机构明显感受到了日常监管的压力。

三是随机暗访。围绕交强险、商业车险、银保产品和短期意外险产品销售等重点整治领域,加强销售过程监管。目前,**监管组暗访的银行分支机构、汽车站等兼业单位以及车管所等数量累计已经达到75家,暗访保险公司产品说明会3次。发现问题后,监管组均在当日或次日立即约见保险机构负责人谈话,要求其及时组织整改,杜绝纠纷隐患。

四是开展必要复查。即对前期巡查过的保险公司和专业中介公司随机进行复查。一旦发现未做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将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强制改正。

(二)开展追踪调研。对重点地区、重要业务领域的运行情况开展分类追踪调研,及时准确地反馈市场信息。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重大保险损失情况和保险业应对举措,如雪灾赔付等;二是外部环境变化对保险业务发展造成的潜在影响,包括央行加息对寿险产品销售的影响,无锡和昆山市政府出台意外险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三是行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地区产险公司综合费用数据真实性调研、苏州保险市场基本状况调研、大型商业保险纯风险费率表执行情况、寿险公司规范使用新单回访标准用语等;四是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新动向,如安邦保险管理体制改革、保险公司驻村代表制度等。

(三)进行教育警示。经验表明,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提前进行教育警示,开展过程监管,防患于未然,效果好于事后的处罚纠正。**监管组分事前、事中广泛开展教育警示工作,为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是事前教育,通过集中走访、会议交流、公司内部高管培训、协会刊物、监管手机短信等途径大力宣传合规意识,帮助各保险机构时刻意识到监管红线的存在,及时查补管理漏洞,重视合规经营。

二是事中警示,即立即干预已经出现并且可能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要求保险机构对照监管要求立即改正。目前,**监管组全方位地对当地网站、报纸和广播电台等10余家媒体以及大型商业保险招标、收取手机短信、保险公司晨会、日常培训和产品说明会、户外广告、宣传折页等其他信息途径保持高度关注,一旦发现存在保险业违规经营的线索,立即实施快速干预。

(四)尝试制度创新。在**监管组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切实有效地履行好驻点监管职责,就必须恰当借助其他渠道资源放大监管能量,靠多管齐下、形成监管合力实现监管目标。对此,**监管组尝试建立了四个创新工作制度。

一是内部信息员制度。监管组除主动收集市场信息外,在各保险公司内部也指定1名基层工作人员作为监管信息员,要求其不定期提供公司经营管理和市场状况真实情况的汇报,达到及时、准确掌控市场和公司动态的目的。

二是巡查结果集体反馈制度。对某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巡查后,对该机构以及本公司的其他分支机构负责人集体反馈巡查结果和整改要求,统一保险机构贯彻监管要求的执行标准,扩展监管效果。

三是通过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制度。督促少数未加入当地协会的保险机构尽快入会,接受自律约束。指导当地协会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协议,参与自律协议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自律处罚决定的落实情况等。

四是对外沟通协调制度。**监管组先后与苏州市地税局和国税局稽查局等税务管理机关开展工作沟通交流,在减少对保险机构的税务处罚和共同打击非法车商等方面,取得税务管理机关的赞同和支持,为保险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驻点监管工作的初步成效

**驻点监管工作实施后,经过不断探索,助推**保险业坚持走**特点发展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保险监管工作在方式、效果上也得到了有效改进。主要体现在:

(一)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市场秩序是驻点监管的核心。经过阶段性驻点监管工作,**地区正在收获市场逐步规范的成果。一是合规意识普遍提高。通过走访、会议、检查等多种方式的宣导,**地区各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思路得到修正,在合规中加快发展的科学理念已经在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脑海中扎根。二是突出问题得到遏制。目前,撕单、埋单、鸳鸯单、虚假批单引起的保费收入数据不真实、私印寿险产品宣传材料、营销员无证上岗等严重违规行为在**地区基本杜绝。虚假列支费用和其他销售误导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苗头性问题得以迅速控制。通过及时掌握信息、快速反应干预,投标过程中的恶性价格竞争、营销员招聘过程中的误导宣传等许多苗头性问题得到了迅速控制化解。

(二)监管权威大大巩固。监管权威只有以基层为落脚点,落实在公平公正的监管工作中才能真正树立和巩固起来。开展一线驻点监管工作,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起到巩固监管权威的作用。一是提高监管政策的制定水平。驻点监

管使保监局出台的监管政策,更加符合市场实际状况和保险机构规范市场的共同诉求。二是提高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度。通过开展公平公正、不带偏见的巡查、暗访等基础工作,推动了保险机构自发学习、执行监管政策行为习惯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监管政令的执行效力和效果。三是提高监管机关的向心力。**监管组通过加强与当地税务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维护行业正当利益,进一步增强了监管机关对保险机构的向心力,为深入开展后续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3

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原意主要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对某些特定产业或企业的进入与退出、经营行为、产品价格、投资决策、危害社会环境与安全等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规制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产业革命的发生给布阿克尔贝、亚当・斯密等所倡导的自由放任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也给市场提出严峻挑战: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发明与推广。需要大量投资。而当时的自由竞争市场难以迅速聚集所需资金,这引起了对自由放任经济有效性的质疑和反思。1848年,穆勒等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自然垄断和经济规制问题,认为政府应对微观经济领域进行经济规制,其观点逐渐被大家接受。英美等国政府先后成立了规制部门,负责对其铁路建设及其运输进行规制。促进了铁路的发展。市场本身的缺陷也给政府规制提供了分析论证的实例: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等国家经济急剧衰退,市场机制对这种衰退已无能为力,市场经济国家开始认真思考与反省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现实需要新的理论与政策来引导经济走出危机。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应运而生并被重视。美国从1933年开始实施的以凯恩斯主义和制度学派观点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如一剂良药,给陷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带来了复苏的希望。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用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控和规制,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并且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理论。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爆发的金融海啸,使市场规制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市场规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共识和研究的重点。

我国市场规制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主要是从1980年末开始的,当时学术界开始翻译介绍国外的政府规制理论、著作和相关政策及做法和经验。1990年中后期,学术界逐步应用从国外引进的政府规制理论研究中国垄断产业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民航、铁路、电信、电力、邮政等部门的政府规制政策。从本世纪初开始,鉴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市场规制理论受到关注和重视,理论界学术界对政府规制理论研究的领域逐渐扩大,层次逐渐深远,成果也日益增多。在市场准入及退出、市场行为矫正、知识产权保护、消费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市场规制是国家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及其工作部门对市场进行直接的、具体的监督管理:是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得以贯彻落实的手段和机制。它与宏观调控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规制制度。在对资改造、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倒把、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政府市场规制的重要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市场准入及退出、市场行为矫正、知识产权保护、消费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市场主体、经营业态、营业方式、高科技手段、国际化程度等日趋创新和发展,给我们市场规制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审时度势。经过认真研究,郑重提出了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现代市场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给我们加强和改进市场规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对于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市场规制:对于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的繁荣和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透过两次金融危机及市场规制原理,笔者认为在努力实现“四个转变”过程中,要重视与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自己的路。十七大明确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别人的方法和经验不一定先进科学;也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经济社会是运动发展的。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具体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机制: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与时俱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日益强盛,应对、化解经济危机的措施、能力和经验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现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重视,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学习与借鉴的榜样。工商行政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规制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工商行政管理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思考,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谋划,放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来实施,走自己的路。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根据市场规制的宗旨、原理、作用、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来确定和实施工商行政管理,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不断健全完善我国的市场规制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重视和加强战略与理论研究,增强工商行政管理的软实力。陈云同志说过,我们需要“头戴瓜皮帽,手拿

水烟袋,时常踱方步”的人,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要有长远的整体观念,要有全面的战略思维。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是科学实践的重要保证,实现“四个转变”需要理论来支撑和指导。周伯华局长指出:要认真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商行政管理理论。指导推动实践工作。恢宏严谨的发展战略和先进科学的系统理论,是工商部门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部门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战略与理论研究,把工商部门的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大局中来审视和考量,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要提倡学理论、钻理论、讲理论,运用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理论氛围。要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采取引进人才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既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聘请专家学者来挂职,又注重从基层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文字功底扎实、爱钻研的业务骨干,总局应该成立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术委员会。培养出我们自己的理论家和法律权威:要体现和突出工商的部门特色和行业特点,要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在理论界和决策层听到我们的声音和建议,能够从体制和机制上保障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使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状态,使工商行政管理实践始终在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运行。省工商局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工商局应该设立研究室,与工商学会合署办公,搜集整理国内外市场规制的经验方法,分析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工商行政管理战略和理论研究,探讨市场监管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为改进工商行政管理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支持。逐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设立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员、教授等职称,将研究成果与工薪晋级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勤于钻研、善于钻研的理论研究队伍,切实促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3、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是市场规制的根本原则。市场规制是国家及其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保护的首先是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透过“罗斯福新政”、美国和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执法、相关国家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金融海啸的处理,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规制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经济安全,国家利益,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在经济安全运行和国家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经济不能安全运行。国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便无从谈起。只有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得到保证,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有保障: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是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对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大的、最基本的保护。市场规制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市场规制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市场准入,经营行为、竞争行为、交易行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职能。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是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下,这项职责凸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国务院办公厅新三定方案中,规定了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但没有明确规定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职责。基于市场规制的宗旨、原理、作用,鉴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笔者建议在职能定位方面,工商部门的三定方案中应该明确增加保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职责。

4、强化对经营行为的精细监管。市场行为主要包括经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是由经营行为引发的,其直接原因是大批放贷机构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再生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由于监管措施和机制滞后,市场贪婪的本性迅速膨胀,在金融创新的旗号下,过度投机行为犹如脱缰之马,金融证券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衍生品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后将传导到实体经济,引发经济危机。因此对经营行为实行精细、理性、科学的监管,是市场规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同时要保证国家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贯彻落实,要规范和维护经济复苏中的市场秩序,要防范和化解跨国公司的垄断和掠夺等,也都需要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新三定方案中,规定了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行为监督管理的职责。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的一部分;同时他们的经营行为也不足以构成垄断,不足以危害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工商机关作为反垄断执法部门和市场规制部门,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应该是全方位的。建议三定方案中应该明确对所有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实施监管的职责。《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现在已废止:规制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目前无法可依,建议尽快出台《市场监督管理条例》。同时我们在对经营行为实施监管过程中,要逐步转变监管的方法和模式,不但要矫正和规制经营行为。还要分析研究经营行为的特点、结构、后果、走向等,提交市场经营行为运行报告,增强市场规制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引导和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可调控可规制的状态下健康运行。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4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房地产业正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群体,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房地产项目作为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对任何一个国家及企业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地产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它是伴随社会建设和管理大型项目的需要而产生,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房地产企业整体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已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房地产开发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房地产需求的增加,房地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增大,国外企业对我国投资幅度加大,促进了酒店业、写字楼、住宅业的发展,带动整个房地产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在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中国将成为国际建设市场最大的热点之一,强劲的国外竞争对手,新增加的市场需求及原有的市场份额有被国外同行抢占的可能,对国内同行来说,竞争压力陡然增加,当前,国际惯例的项目管理知识对我国业主、工程咨询业和施工企业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从产业生存的高度认识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迫切性,切实而深入的了解国际惯例的项目管理机制与运作,由此分析我国项目管理的症结及我国施工企业功能的匮乏,进而再造我国投资与建设全新的项目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对房地产企业项目运行管理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近年来虽已取得重要的进展,但是基本上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经验管理阶段。存在质量事故多发、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不能全面系统地采用先进方法,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等。这些都是中国目前房地产项目管理比较粗放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些房地产企业投资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的关键所在。

1.可行性研究缺乏

(1)项目目标和工程任务分解不足

在项目启动之初,作为项目所有者的房地产企业由于缺乏大型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没有很好的对整个项目进行细致研究分析,并提出项目的总体目标,也没有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加以落实分配,这导致项目出现以下问题:

①项目在初期无法向下进行;

②项目预期经济目标不能实现;

③项目延期交房;

④部分功能配套不全。

(2)市场定位不准、缺乏创新能力

在项目开始前,房地产企业往往忽视了市场作用,没有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不做设计研究,只是根据周边项目户型、楼型照猫画虎,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从而使项目销售不畅、价格不高、回款缓慢、效益不好。主要体现在:

①市场定位工作主体发生偏差;

②运用差异化战略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

③偏离市场定位的理论和原则,片面强调概念式定位;

④目标客户群不明确或目标市场需求判断错误。

2.设计监理缺失

由于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无法跟上,造成在项目的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很多,有些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发生了设计变更,变更图纸比原设计图纸还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合理的设计招标程序

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规范,未形成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造成了设计招标往往流于形式。

(2)忽视设计对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性

未认识到设计对项目整个运作过程的重要影响,公司对项目设计普遍存在一种“轻设计控制,重施工控制”的思想。

(3)设计监理缺失

对于设计监理工作,由于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加上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部分设计人员素质较差导致设计图纸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达到一流的施工质量,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文档资料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尚未制定有关工程文档资料、工程竣工资料等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项目档案管理管理混乱,尤其是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方面,未能实现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二、加强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要加强项目前期开发管理,项目前期研究分析工作一般包括:投资机会寻找与筛选、市场调研、市场定位、项目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及投资决策分析。其中,关键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决策。

1.进行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对所筛选的项目进行客观分析,验证项目定位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开发决策提供技术依据,从根本上避免决策中的随机性而强调科学性。项目经理应按照一定的市场调研程序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调研:

(1)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调研

充分调查投资地区各类地产商品供给量及需求量、价格水平、地区分布、投资地区房地产开发能力及技术水平,也就是要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作为商品必然依据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确定是否投资,投资什么项目,这是房地产投资决定性因素,也是调研的根本点。项目经理应从专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2)要进行环境调研

主要指项目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社会购买力、文化环境、社会治安、社会职业分布、文化教育、社会风气、习俗等,使得对项目从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取社会效益及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

(3)要进行开发场地调研

场地是产品定位前期调研极其重要的内容,要充分认识到一块位置优越的土地会给开发带来巨大的效益。这其中,开发土地所处区域位置、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开发场地使用现状、大小形状、地质等都要引起重视,项目管理队伍应参与土地选择与分析,参加有关的洽谈,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初步建议方案并评价综述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项目产品定位提出初步设想方案。

2.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与预算

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资金一般都需几亿元人民币以上,若没有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和融资还贷方案,也就谈不上立项。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对项目进行投资分析和融资决策是项目经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1)重视投资分析

项目经理在对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环境、市场可接受的楼盘价格水平、投资成本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回收及相应措施进行详细的计划和控制,是投资分析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投资分析对项目整体运作的计划性和目标性进行有效控制,是房地产开发建设成效的关键,投资分析是今后项目管理运作的工作指南。

(2)重视融资决策

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长,一般要几年时间,融资的财务费用可能高达总固定费用的5%—25%以上。因而,融资决策主要是确定融资方案的合理性,它对建设总费用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请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制订。首先需根据投资总额及自有资金、预计预售收入,测算出需融资额度,然后确定该项款项的还款方案,并根据开发过程中可筹集、回收的资金及需支出的资金进行分析,确保项目的资金流量有盈余,从而保证项目开发的顺利实施。

3.加强项目控制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是按合同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并协调有关各方(监理、设计、承包商、供应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定期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该阶段的项目管理可描述为:在项目实施阶段,业主的项目组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根据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其他合同及合同性文件,调动各方面的综合资源,对项目从开工至竣工的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及其他方向的目标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过程,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的控制管理。

(1)加强项目进度控制管理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持续时间及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等进行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一旦发现有偏差出现,应在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障碍或调整、修改原进度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至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的过程。

(2)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指项目能够满足业主或客户需求的特性与指标,一个项目的实现过程就是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项目实施阶段开发商的项目组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概括地说有审查确认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以及对监理工程师日常监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文群: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4.

[2]张华:实行项目化管理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开发天地,2004(10):50-54.

[3]黄有亮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综述.江苏建筑,2003(92):100-104.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监理;软件产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9日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先进科学的代名词,互联网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企业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软件技术,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并不断地向着前方进步。现如今,很多企业都看到了发展软件行业的美好前景,争相挤入软件生产的行列。也正是因为软件所带来的利益对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才造成了如今市场中的软件生产企业良莠不齐,所出产的软件质量也未必都能够达到应有的标准,虽然软件的生产速度逐渐加快,然而,却未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些企业生产软件所聘用的人才并不具备应有的强硬的知识和能力,或者对软件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了软件的开发、生产不规范,而这些软件进入市场,被用户所使用,就为用户造成了一些不便,甚至是损失。因此,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依靠软件工程监理的作用,才能保证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符合用户要求、质量达标的软件。

一、软件产业市场结构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

所谓的市场结构,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产品的质量优劣以及成本高低而造成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市场行情的影响,市场结构对于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有着根本的决定作用。市场结构不但直接决定了产业内的市场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包括了市场集中度、市场中产品的经济效益和规模以及产品的质量和类型等多个方面。软件工程建立工作对于软件产业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意味着,对于市场结构中的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一)软件产业市场集中度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既与企业的生产有关,又与用户的需求不可分割,从市场的整体状况来看,依旧是供应决定需求。而由于我国的软件产业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但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软件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许多用户也不知道该如何从市场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就导致了我国软件产业市场的集中度分布不合理。一方面我国的软件产业市场较为分散,基本上只存在于一些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的确,软件的应用也只是运用在一些高端设备中,并且一些较为常用的软件都是由几家大的软件企业所开发出来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软件开发技术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相比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当引进相同类型的国外软件时,一些国产软件在市场中就会失去竞争力。这些都是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下的原因。而通过软件工程监理工作来对软件的开发和市场销售进行监管和调控,就会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二)软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规模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我国的软件开发企业还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规模,市场上所出现的软件大多数都由一些中小型企业研究开发出来。企业规模不够大,在这个竞争力极强的市场中难以站稳脚步,一旦市场出现动荡,最先遇到风险的就将会是这些中小型企业。且由于我国的软件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其开发出来的软件并非十全十美,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如果软件工程监理不能发挥其足够的影响力,那么软件的开发研究就达不到国际化的水准。如此以来,这些国产的软件必然会受到一些国外软件的冲击,不但企业难以进步,发展壮大为更大的规模,取得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用户对于软件的使用也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生产规模,使其开发研究走向标准化,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其开发研究的软件能过得到用户的认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软件产业产品的质量和类型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一个软件企业能否开发研究出高质量的软件,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软件开发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软件工程监理对于软件开发的质量也有着掌控把关的作用。另外,企业所开发研究出的软件类型是否普遍适用于大多数用户,也会受到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些软件开发企业所生产出来的软件,技术含量不足,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对于用户的服务质量也难以达到用户的期望程度。再加上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对于软件的使用需求不同,企业在开发软件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开发研究出高质量、合适类型的软件。而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就是要洞悉这些情况,并向企业管理者反映,从而决定软件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软件产业市场行为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

软件企业会根据自身的软件开发特点、软件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做出相应的活跃行为。而软件产业的市场行为又与市场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软件工程监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软件企业的市场行为。

(一)企业软件生产创新能力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一个软件开发企业是否能够不断地发展,不但受到其自身说具备的人才、管理、经费等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软件行业,其接触的都是社会中最为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日新月异的软件市场所抛弃。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开始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发研究中不断地提高其创新能力。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能够平衡企业对于软件开发方面所投入的资金、所聘用的专业人才等各种事项,使企业增大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发研究出更为先进的软件。这样,该软件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业软件生产的标准及规范度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软件企业要想能够使自身所开发研究出来的软件能够符合用户的要求,并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力,那么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生产标准。企业在研究开发软件的过程中,需要极强的技术含量,更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开发研究过程。软件工程监理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对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标准、开发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进行把关,使企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能够发挥到更大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中软件开发中的成本。现在的软件市场情况极为复杂,不但是企业开始逐渐重视软件开发的标准和规范,国家政府部门也开始参与对于软件开发的调控。为了加快我国的软件开发,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工程监理开始集合企业与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为软件的开发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的标准,保障软件开发能够与国际接轨。

三、软件企业产业的绩效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

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强大,难以形成能与国外软件行业竞争的力量,软件开发技术与国际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要想扩大软件产业的规模,加快软件研究的技术进步,就必须依赖软件工程监理工作的强大影响力。

(一)软件企业产业规模经济性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众多软件开发企业规模较小,且未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没能站在统一战线上进行软件的研究开发,如此一来,依靠单个的软件企业难以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与一些国外企业抗衡。软件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也难以令人满意。软件工程监理工作,就是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和调节。一方面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能够推动软件企业将服务的方向由单一的软件开发向多种服务并重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能够加大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提高其在市场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另外,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能够通过对软件质量和开发方向的监管,使企业开发出更符合用户和市场需求的软件,增强软件产业的规模经济性。

(二)软件企业技术进步受软件工程监理的影响。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一些较为先进的软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软件,其技术含量还未能完全达到市场的需求。而我国的软件开发要想具备较强的技术,就要依靠软件工程监理来对其进行管理。软件工程监理工作能够督促软件开发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整个软件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快软件开发的技术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红.论中国软件产业的质量保证体系[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01.5.

[2]陶长琪.试论信息产业结构和组织的演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 信息时代 监管

一.引言

我国通信监管的不完善不仅给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不合理的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解决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手段,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对于稳定通信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通信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威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和规则监管不力

通信监管机构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下发展而来,与移动通信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被移动通信企业俘虏。一是通信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二是网间结算监管存在瓶颈;三是缺乏对通信企业的诚信监督;四是竞争规则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监管者要有独立性,要对所有被监督者一视同仁,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通信管理局还受政企合一体制的惯性影响,而且移动通信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在资源调控和分配上,政府的作用大过了市场,移动通信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利益诱惑拉拢政府监管人员。

2.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

由于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使通信管理局的监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缺乏充分的资金;二是缺乏充分的物力资源;三是缺乏监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从监管技术上看,在对移动通信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充分的数据作支撑,但是由于监管机构获取得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调查,使得监管结果失真;从监管结构来看,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通信管理局,虽然都与移动通信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依然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来看,政府获取监管对象信息的渠道单一,并且都是经过信息提供者加工过的,政府始终无法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及用户需求。

3.具体监管措施不到位

第一,市场准入监管不严,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通信管理局关于通信市场准入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化,准入审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准入监管缺乏程序化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没有严格运用法律进行处罚。

第二,资费监管形同虚设。当前通信监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反垄断法》和《行政许可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对通信资费有所规定,但是只要求按照成本确定资费,并没有规定根据成本核算资费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因企业而异,政府监管目标对资费的引导作用不大。

第三,缺乏促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电信条例》中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导致许多规定都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第四,互联互通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一是政府监管部门难以抵挡来自移动通信企业的阻力。移动通信企业是通信市场中的主角,是阻碍政府互联互通监管的强劲力量。二是互联互通矛盾难以解决。移动通信企业之间要达成互联互通协议,就必须通过协商或谈判,但在协商或谈判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健全、地位不平等等现象。三是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太少。目前,《电信条例》中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只有一条,而且规定范围不详细,内容模糊不清[2]。

三.完善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工信部与通信管理局二级联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培训,着力提高通信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一是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二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移动通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调研能力。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四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协调国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纠纷;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依法组建独立的信监会,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信监会的原则、权力范围和职责、经费来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信监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重塑政府通信监管理念,制定移动通信监管制度

政府通信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监管体制的条条框框,从监管体制改革、通信体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思考政府监管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通信监管的全局,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3]。政府通信监管还需要多项监管制度做保障。成本分析制度,分析和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监管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民参与制度,公民参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利用群众的监管智慧和技能来弥补监管机构的不足。决策跟踪和反馈制度,跟踪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监管人员实施奖惩,提高监管人员的权责统一意识。

3.建立政企互动机制,健全政府通信协调机制

政企互动就是通信监管机构与移动通信企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通信市场秩序与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管者要站在移动通信企业的角度制定监管政策和方案,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业务的开展,提高服务能力[4]。政府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靠协同手段和号召力将多种监管力量粘合在一起,增强监管合力。移动通信企业要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市场份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利用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谋求长久发展之道。

四.结束语

从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依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特点,调整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移动通信行业运营的监管,必须实现"提供优质服务,逐渐迈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企业"的奋斗目标,历练企业卓越的品质,努力完成信息化高地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聚日腾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苏少林.通信监管的探索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宋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监管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电信运营企业的影响分析[J].移动通信,2004(11):27-30.

[3] 王伟.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网络转型下的监管转型[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7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管理暨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工作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省厅召开的建筑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布置建筑管理暨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工作。刚才,市建管处、工程质监局、定额站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建筑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和造价等作了工作报告,认真回顾“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了2010年工作情况,布置了2011年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会议还对2010年度建筑行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代表市住房城乡建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建设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就切实做好全市建筑管理暨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理清加快建筑行业发展的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行业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建筑业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264.1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3倍。201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89.98亿元,房建施工面积833.54万㎡,建筑业增加值为29.69亿元,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建筑业企业实力得到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增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9家,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建筑总承包企业95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5家、二级企业36家,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5倍和4.1倍,建筑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施工能力明显增强。

(三)工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精品意识明显增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动性、自觉性提高,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十一五”期间,共创“黄山杯”工程16项,省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8项,省用户满意住宅工程16项,“颍州杯”工程46项,市“精品工程”146项,市结构精品工程178项;获省级工法3项,市级工法10项。2010年,共创省级“黄山杯”工程3项,省“结构精品”工程1项,市“颍州杯”工程13项,市“精品工程”25项,市“结构精品”工程65项。

(四)工程质量监管手段不断创新。“十一五”期间,通过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方案,创新监督模式,加强了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被动性检查向主动检查转变,从监管资源平均分配向突出重点、差异化管理转变,从以工程实体为检点,向检查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以及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转变。通过强化层级监管,实施质量约谈,完善动态考核,大大促进了质量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有效开展工程质量通病的专项治理,严格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强化校舍工程、市政基础工程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质量的监管。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实施办法》、《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质量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措施,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工程造价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深化了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改革,实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初步建立了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制定了《市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市工程造价指标制度》和《控制价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创新了工程造价纠纷解决的新模式,与市仲裁委共同设立了造价仲裁工作站。突出以工程经济签证、工程结算、工程合同等“三备案”为抓手,加大工程造价的监督力度,有效遏制了虚假签证、虚假变更、造价结算时大幅度反弹的现象,维护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经济秩序。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造价员700多人,注册造价师76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0家,其中甲级1家,乙级9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业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发展较快,但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建设发展的需求。二是建筑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不择手段的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三是建设工程质量通病的根治工作亟待加强。建筑砌体、现浇板开裂等问题已成为投诉的热点、难点,引发集体上访的情况时有发生。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以及工程勘察质量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建筑管理机制与行业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一些施工和监理企业项目管理的技术力量明显不足,各级建设监管部门也存在人员不足和人才匮乏的问题。五是建筑行业企业动态监管工作亟待加强。重准入、轻监管、少清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企业鱼目混珠,扰乱建筑市场。

二、突出重点,明确加快建筑行业发展的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省、市“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立足当前,科学编制建筑行业发展规划。2011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强力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建筑业整体实力。要以推动建筑业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培育扶持建筑业龙头企业,支持建筑业企业联合、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总承包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带动全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引导建筑劳务企业规范发展,加强建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要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协作机制,大力拓展境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着力加强对加快建筑业发展的研究。当前,我市建筑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加强建筑业发展研究,深化对建筑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了解建筑业发展的需求,找准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症结,完善建筑业发展政策法规,积极探索现阶段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三是切实加强部门协调合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103号),在切实加强建设系统内部各部门合作的同时,积极加强与金融、经信、国资、科技、工商、税务等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把扶持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好,加强对建筑企业结构调整、管理创新、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汇集部门管理优势,齐心协力,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

(二)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通过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深化“市场”与“现场”联动,将工程质量与招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健全诚信奖惩机制,通过公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并接受社会监督。推行优质精品工程在招投标加分措施,鼓励工程参建各方开展创优的积极性,营造创优质精品工程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关系民生的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抓好住宅工程质量,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专项治理,研究制定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重点要加大墙体、现浇板开裂和渗漏的防治。切实把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走过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市民对工程质量的投诉。三是加强大型公建和市政工程质量。随着城市大建设、大发展步伐的加快,今后一个时期,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认识和思想准备。切实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要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实体质量抽查、抽测,督促施工、监理企业认真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四是抓好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建筑节能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建设、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监管、节能技术产品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有了长足进步,施工质量逐年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采取更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并形成设计、审图、施工、监理、验收、监督闭合监管机制。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四个专项制度”(专项设计、专项审图、专项方案、专项验收)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做好迎接住房城乡建设部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的准备工作。五是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检测数据是判断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市工程质监局和各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检测工作的管理,强化检测飞行检查、对比试验工作,想方设法,坚决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超资质范围检测的行为,切实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三)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诚实守信、规范经营,促进咨询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建立“绿、黄、红”三色通道管理制度,对咨询企业实行差别化监督管理,即以支持发展为主(绿色通道)、以帮扶和监管并重(黄色通道)和以重点防范为主(红色通道)的管理。二是加强工程建设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住房城乡建委下发的《关于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提供竣工结算确认书的通知》(阜建管〔2010〕233号)和《市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管理办法》(阜建管〔2010〕241号),重点加大对政府投资的工程和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监督管理力度,做好工程合同、经济签证、竣工结算“三备案”工作,及时在网上公示备案信息,切实把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认真贯彻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按省厅的统一部署,切实做好新计价依据和相关的配套措施的宣贯和培训,以及实际操作应用的推广工作。四是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研究,做好造价信息服务工作。深化、细化建筑市场建材价格的调研,最大限度地让的价格信息,贴近或符合市场价格。认真做好《工程造价》编辑发行工作,为工程实施提供较好的价格信息服务。

三、强化措施,务求在加快建筑行业发展上取得实效

(一)切实提高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建筑业接纳了近1/3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承担着转移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使命,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它的发展会带来劳动者报酬的增长,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建筑业,对这样的农业大市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质量安全是建设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障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开展企业资质、招投标和定额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我们要坚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质量安全优先”的原则,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工程的生命、是建设者诚信体现”的理念,让质量第一的理念在企业生根、在项目部生根、在作业人员心中生根。

(二)加快建筑业企业结构调整转型步伐。一是积极培育组建一批资本雄厚、技术密集、管理一流的总承包企业,引导小而全、小而散的企业向“专、精、特、大、高、难”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做好经营结构调整。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思路,进一步深化“经营建筑”的理念,加强“建筑业和房地产互动发展”,加快促使企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原始积累,开展资本运作,抢先涉足水利、道路(铁路)交通、环保等今后国家投资热点和发展热点的领域。三是做好专业结构调整。按照“稳土建、壮市政、强装饰、兴公路、拓水利”的专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拓展地基基础、市政路桥、设备安装、装饰装潢、钢结构等专业施工领域,走出多层次、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四是全面提升勘察设计、咨询和工程监理企业的服务能力。在积极培养自身人员的同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努力提高企业资质等级,拓展业务领域的范围,重点是市政道路、桥梁、风景园林、供排水等专业,适应新形势下对勘察设计、咨询和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三)拓展市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市场空间决定着企业发展空间,建筑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要以市场开拓为主题,着力提高企业在外的市场占有率。立足做大做强国内市场,依托巩固已有的老基地,通过加大提升劳务输出能力,抓好辐射延伸,开拓新市场,力求在一些地区取得新的突破。

(四)加强建筑、质量安全、造价管理制度建设。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建立培植诚实可信的信用体系,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市场平台。要加强建筑、造价等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强行业内部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逐步建立符合行业规律和特点的自律约束机制。

(五)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吸纳技术人才,调整充实人员,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一是转变重管理轻服务观念。监管是手段,服务是路径,发展是目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注重提供优质服务,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行业发展。二是围绕如何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不断深化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管理方式,及时为建筑企业在资质资格升级、招标投标、建筑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企业开拓市场牵线搭桥。三是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加快制订扶持政策、机制和措施,要从维护建筑业的利益出发,协助企业做好各方面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加快建筑业发展的不懈动力,真正做建筑业发展的服务者、支持者和推动者。

工程监理市场调研篇8

健全退市机制列入工作重点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会上明确了2010年证监会的七项工作重点,“创新”和“制度”将是证监会今年工作重点的两大主题。

除融资融券试点和股指期货外,2010年证监会还将致力于推进一系列分解工作:“推动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体上市”、“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支持并购融资方式创新”、“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具体方案”、“支持具备条件的证券经营机构开展跨境业务”、“稳步推出大宗商品期货新品种”、“稳步推进期货公司业务创新推动期货行业市场化整合”、“配合做好《证券投资基金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这两年首次公开出现在证监会年度重点工作之列。

至于备受市场关注的国际板何时推出问题,会议表述为,“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制度安排。”对此,证监会内部人士说,“事实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是工作重点,国际板是‘一般性问题’,何时推出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融资融券先试点再完善业务规则

证监会内部人士透露,证监会强调,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后要注意社会影响,平稳过渡,稳妥推进市场创新,注意防范和妥善化解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从证监会年度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看,在加速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同时,证监会力求‘稳妥’。”

据了解,证监会目前已着手对证券公司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并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实施方案的准备情况进行考量,以最终确定首批试点名单。按照会议精神,2010年在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试点后,会根据试点情况及时完善业务规则,逐步扩大试点。

至于股指期货,会议指出,2010年将“实施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等参与股指期货的政策规定,强化对证券公司从事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的规范和监管,健全跨市场监管制度,保障股指期货平稳顺利上市交易”。另悉,证监会将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推出商业银行从事存管结算业务的管理办法。眼下业内的共识是,融资融券试点将先于股指期货推出。

2010年证券工作看点

柜台交易市场(OTC)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具体方案,并尽快付诸实施。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制度。明确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管理体制框架。研究拟订场外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统筹研究各层次市场间的转板制度。

“捕鼠”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健全对股价异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办力度,重点打击内幕交易、“老鼠仓”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好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试点工作,创新行政处罚委工作机制,探索引入外部委员。

维稳强化舆论引导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出台《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和《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加大对网络非法不良证券期货信息的处置力度。完善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督预警,防止非法证券活动扩散蔓延。

退市积极推进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创业板退市机制。落实现行退市制度,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督,防范和打击通过操纵利润等手段规避退市的行为,不断完善综合维稳工作机制,增强退市程序各环节的有机衔接。

发行改革在总结去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新股发行改革后续措施,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完善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修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优化发行条件和程序,提高市场融资效率。出台《保荐业务内控指引》,督促保荐机构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

并购稳步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化制度安排,支持并购融资方式创新。

创业板准确把握创业板的功能定位,尽快出台创业板发行保荐工作指导性文件,引导保荐机构推荐符合创业板定位要求的企业,从源头上保障创业板企业质量。完善创业板发行监督规则,研究制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办法。完善发行审核标准,严格审核流程,提高创业板发行审核效率。加强与主板的发行审核协调,防止监督套利。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积极扩大创业板市场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

国际板证监会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准备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持续监管等制度和配套规则。各单位各部门被要求认真落实分工任务,做好研究论证、分析评估、制度设计,建立相应的跨境监管与合作安排,确保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基金修订基金运作、销售等管理规定,落实基金分类审核制度,拓宽基金销售和支付渠道。

上一篇: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高标准农田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