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10

工程类网络教育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1.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主要是研究如何运用工程化的方法来构建与维护高质量、实用性软件的一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涉及到了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系统平台、程序设计语言等多个方面,它的主要教学思想是将软件当成是一种工程产品来进行研究,对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各项难题进行探讨与分析。软件工程是逐渐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对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方便了用户更加快捷高效地使用网络,使得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开始不断提高。

2.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可行性

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首先需要以网络教育为基础,设计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网络教育资源类属于一种计算机软件,它也适用于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与设计方法。因此,基于软件工程基础来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计算机软件在具体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来进行。所以,我们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需要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与思想去组织。高校在具体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需要将软件工程开发方法与教学设计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核心,就是需要按照教学设计方法来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进行控制。我们在具体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时,需要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有效利用软件工程开发思想与开发技术来提升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网络教育资源的实际质量。

3.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流程

3.1需求分析高校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首先是建立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的基础之上。工程设计开发的起点便是需求分析,这也是软件工程开发与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教师在实施软件工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在开发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有效把握住用户的心理,能够通过市场分析来把握市场的需求,从而才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网络教育资源的配置,避免产生重复建设的现象。需求分析的实际结果,通常会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资源在设计阶段对各类媒体的选择、教学情景的设置、教学策略的制定上面。因此,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只有在充分把握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类型与开发主题,从而根据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提纲来实现对资源的整体规划,进而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与最优化。

3.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使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更加具体化与科学化,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与软件市场的发展现状来调整相关教学策略,根据网络教育资源的结构体系与资源类型来优化教学策略。同时选择合适的媒体展现方式,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在具体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开发应用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教学过程控制策略,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3.3设计结构功能设计结构功能主要是为了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各个单元模块的基本框架,同时对各类教学素材进行细化,使得开发出的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具有清晰、明确的层次结构,符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也能够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方式。因为网络教育资源通常是以模块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教育资源的应用控制在学生能够理解与记忆的范围内,从而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进行优化组合。

3.4资源的编辑入库资源在编辑制作阶段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这可以方便资源的入库与维护。高校在将制作好的资源进行入库时,需要标注好相关资源类型,采取模块化的组织形式来构建媒体素材库,从而方便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查找与应用网络教育资源。

4.结语

对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让教师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教学任务,有效根据软件市场变化与用户实际需求来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为软件产业提供更多综合型实践人才。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义环境;网络教育;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53-03 我国的网络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高校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员,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信息技术平台、网络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师生提供课件、在线答疑、布置和提交作业等网络教育资源服务。然而,从对本科类和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使用调查情况看,许多精品课程资源制作质量较低,使用烦琐,互动效果不佳,以致网络教育资源实际利用率较低,有的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为此,借鉴语义Web理论和技术,对分布、异构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和资源本体的构建,在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建立语义关联,实现资源交互和推送服务,有效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瓶颈问题。

一、语义Web的内涵及特点

语义Web是对现有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将网络资源以层次化结构加以定义和描述,解决分布、异构网络资源之间互操作问题。语义Web包括基础设施层、元数据层、本体层、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组成语义Web的资源的存储、访问方式和语法表达。基础设施层的Unicode使用国际通用的字符集处理网络资源的统一编码。URI(统一资源标识符)用于标识网络资源名称及其属性。元数据层提供网络资源类型、属性及其关系的规范性描述。元数据层的XML+NS(命名空间)+XML Schema以结构化语法描述网络资源数据内容和结构信息。RDF和RDF Schema提供描述网络资源及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语义模型。本体层在元数据层基础上定义网络资源概念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本体层的Ontology(本体)描述网络资源及资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人机之间形成同一概念语义上的一致。层表达语义Web的安全和信任机制。层的Logic提供基于本体层的公理和推理规则,进行基于语义的搜索和服务。Proof为执行Logic的推理规则提供认证机制。Trust采用加密和安全机制,确保网络资源的可信任度和资源交互的安全性。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RDF(资源描述框架)、Ontology作为资源表示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1],它们定义了计算机可理解的类及属性等,并用唯一的资源标识符进行资源标注,为在更高层次进行异构系统交互、资源互联和共享、提升网络资源发现、传递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2]。基于XML和RDF/RDF Schema,语义Web提供本体和逻辑推理规则,实现网络资源的语义标注和推理,将网络资源有效地分类、继承、协作和组织,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应用集成。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描述

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分散、松散耦合、表现形式多样、动态性强的特点。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和共享,必须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语义描述。目前,网络教育资源语义描述通常采用资源元数据和资源本体。

(一)元数据

元数据提供网络教育资源数据的规范化描述。元数据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所有数据元素。元素是资源的内容、格式及属性的描述符,如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集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标题、创建者、关键词等属性。

XML和RDF是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采用的方式[3]。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定义网络教育资源的结构。XML支持NameSpace(命名空间),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定义为特定的URI,较好地支持分布资源描述和多重语义集成。

资源描述框架RDF提供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模型。RDF三元组(主体、属性和客体)对应于资源名称、资源属性和属性值。在RDF基础上制订的RDF Schema规范化表示资源的抽象层次和概念结构,支持构建资源本体。

(二)本体

本体是对应用领域中的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性说明[4]。本体通过定义共享的、通用的应用领域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应用领域概念的语义,为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提供通用的规范,解决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资源描述框架RDF对网络教育资源概念描述上产生的歧义。

本体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互联的关键。通过本体提供语义Web标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元数据,使网络教育资源表达一定的语义信息,支持搜索引擎、智能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对本体的解析、本体自身的推理能力理解网络教育资源语义信息,提供基于语义信息理解的智能服务。本体描述语言OWL通过定义良好的语法和语义,支持有效推理表达能力,较好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表达和语义推理[5]。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准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主要有DC(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标准,为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国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以LOM规范为核心,定义了教育资源元数据的具体结构,包括必须数据元素(LOM核心集),通用可选数据元素,与某类资源属性相关的分类扩展数据元素[6]。对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框架

按照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结合语义Web层次架构,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进行语义描述和网络教育资源本体构建,建立网络教育资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网络教育资源知识库,利用SiLRi推理引擎等工具提供的智能服务,如智能检索、分类查询、智能等,最终实现对分布、异构的网络教育资源的交互、共享和重用。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语义标注

教育资源库中存储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课件类资源(如PPT、Flash文件)、文档类资源(如Word、Excel、PDF 文件)、媒体类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架构首先对资源进行必要的格式化预处理(关键词提取),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将网络教育资源的标题(Title)、作者(author)、关键词(Keywords)、资源类型(Type)、资源描述(Description)、资源大小(Size)、日期(Date)等作为必须数据元素,定义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实例结构,形成资源元数据库。

其次,利用本体在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之间形成的自动映射机制,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对象、属性及资源对象之间的复杂语义关联关系,构建网络教育资源知识结构的本体概念模型。通过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基于语义的抽象、描述和标注,将不同类型、领域知识的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成知识网络。

最后,将经过预处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获得的语义信息存入资源知识库,利用搜索引擎开展语义内容重构,形成学科领域知识网络,实现知识资源语义层面组织。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本体管理

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管理包括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建、一致性检验、本体解析、本体存储等。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资源进行语义标注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标注xml文档,存储在资源本体库。从资源本体库可以获取资源语义信息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经过语义标注的资源语义信息作为资源本体中各类资源的实例,这样就在资源元数据和资源本体中的实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

对几种代表性的本体构建方法,如TOVE(Toronto Virtual Enterprise)企业建模法、骨架法(Skeletal法)、METHONTOLOGY法、KACTUS工程法、SENSUS法、IDEF-5法、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按软件开发周期各流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成熟度较高[7]。所以网络教育资源本体的构建采用知识工程法(七步法),将资源元数据和本体构建过程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8]。

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构建本体的步骤为:(1)以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网络教育资源元数据方案确定本体领域和范围;(2)考虑复用已有的资源本体库,与现有资源本体库建立映射关系;(3)从资源元数据中提取资源数据元素和分类信息,列出资源本体中的重要概念;(4)根据资源元数据的分类,定义相应的类和类的层次体系,如文本类、媒体类等;(5)定义类的属性(对象属性、数据属性和注释属性);(6)对资源数据元素属性进行约束,如类型、值域范围等;(7)构建资源本体中类的实例和属性关系。

按照知识工程法(七步法),采用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进行本体概念类、关系、属性和实例构建教育资源本体,使用支持本体描述语言OWL的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集成的HermiT推理机对资源本体进行一致性检验,没有出现本体语义冲突等情况,经过推理得到资源本体概念类的实例。

本体信息通过本体解析以OWL(Web本体语言)文件存储在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库,本体解析工具Jean提供了操作RDF/RDFS和OWL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及基于规则的推理引擎编程环境[9]。本体解析通过读取网络教育资源本体,使计算机理解资源本体结构,资源本体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本体概念的属性和属性的取值范围。

本体的存储方式有基于OWL文件的存储、基于XML数据库的存储和基于RDF数据库的存储三种。本体编辑系统Protégé4.3生成OWL文件存储本体信息,并支持RDF数据库存储。本体解析工具Jean提供数据库存储本体的接口,导入OWL本体,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库访问本体数据。

(三)网络教育资源的推送服务

网络教育资源推送服务是将存储在资源知识库中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关系以语义图的方式呈现给资源使用者,包括语义分析、语义匹配、推理引擎、服务接口等模块。

资源使用者输入资源查询信息后,资源服务接口提供目录检索和智能推送两种方式。目录检索是资源使用者通过资源目录(或知识地图)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资源;智能推送是结合资源使用者使用行为日志(语义词搜索、页面浏览等),依据网络教育资源本体,使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10],为资源使用者主动推送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方式。

语义分析将资源使用者输入或从资源目录提取的关键词按照资源本体术语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前驱、后继、相关、平行等方式进行语义扩展,实现知识资源的推送,提供资源使用者更丰富、高度相关的资源内容。

语义匹配采用基于本体的匹配器进行匹配操作[11]。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将资源内容列表和使用需求分开描述,为资源内容列表和使用需求定义一定的匹配规则,确保匹配结果的完整和准确。资源提供者根据查询请求,将网络教育资源提交给匹配器,匹配器接收资源使用者提交的请求后,利用匹配规则识别与使用需求相符的资源描述,查找相关的资源,并进行排序,返回资源使用者。

推理引擎采用SiLRi[12],SiLRi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采用RDF元数据推理的轻线程推理数据库,允许在资源检索式中合并事实查询和资源本体概念,是较为理想的推理机制。

五、总结

通过引入语义Web理论和技术,依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利用元数据和本体进行网络教育资源语义标注。采用知识工程法(七步法)构建网络教育资源本体,将分布存储、松散耦合、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资源相互关联,结合资源本体解析、资源语义分析、资源语义匹配和推理,实现符合使用需求的资源推送。对于解决网络教育资源多种异构、多重语义等引发的资源匮乏和有效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Tim Finin,Anupam Joshi,Li Ding.Position paper

for the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26-27 October 2006, Philadelphia PA.

[2]Gruber C T R.A translation approach to portable

ontologies,Knowledge Acquisition,1993,(2).

[3]曹乐静.基于本体的e-Learning个性化学习和资源共

享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5.

[4]Studer R,Benjamins V R,Fensel D.Knowledge engi-

neering,principles and methods[J].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1998,(1-2).

[5]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1:27.

[6]史元春.GB/T21365-2008,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学

习对象元数据[S].北京: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

员会,2002.

[7]陆建江,张亚非,苗壮等.语义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106-115.

[8]郭广军,王剑波,游新娥等.基于本体和语义网的网络教

育资源检索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

[9]Jena-A Semantic Web Framework for Java [EB/OL].

http:///.

[10]马宏伟,张光卫,.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述[J].小

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7).

[11]Tangmunarunkit H,Decker S,Kesselman C.Ontology

-based resource matching in the grid-the grid

meets the semantic web/Fensel D, Sycara K,Myl-

opoulos J.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

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 in 2003.Berlin

Springer,2003:706-721.

[12]S.Secker,D.Brickley,J.Saarela,and J.Angele,A

Query and Inference Service for RDF.In Procee-

ding of the W3C Query Language Workshop(QL-98),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发展;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联网电脑间信息传递的日益普遍,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我们正经历一场自人类发现火以来最深刻的技术变革。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文中描绘了这种深刻变革:“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毫无疑问,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构筑学习型社会提供宽阔而便捷的平台。为应对信息化浪潮与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抢占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许多国家对网络教育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开放性远程学习是20世纪教育领域一项重要创新,21世纪我们所而临的艰巨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开放性远程学习的潜能与优势,从而达到使人类最终获得宣称已久的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目标。

一、网络教育成为全球热点

近年来,网络教育万兴未艾。据统计,2002年全球有超过1.2亿人次通过互联网来接受教育,网上学习正逐渐成为全球性教育和培训的潮流趋势。网络教育是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所谓网络教育就是超越时空、淡化教而突出学的网络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通过INTERNET,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获得学习指导和信息资源,并采用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远程高等教育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当数字革命如火如荼时,预言家说:大学在21世纪必将彻底改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教授在1997年预言:“从现在起的30年,大型的大学校园将成为历史的遗物”。虽然预测仅仅是预测,但它揭示了21世纪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的机遇。网络远程高等教育正以独特的魅力冲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冲击传统大学的樊篱,受到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公众的青睐。

我国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随着Internet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发生根本性变革,发展迅猛。丁兴富博士曾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加速发展及其一系列重大突破的主要标志归纳为:网络教育主体实现突破;网络教育认识实现突破;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国内信息产业界投资网络教育实现突破;中外合资开发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实现突破;网络教育的政策法规实现突破。

二、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及问题

由于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兴起是一项崭新改革,实践经验的不丰富与理论准备的不充分造成处于试点阶段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在思想理念、教育模式、网上资源建设、网络技术、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服务体系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然从首批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到今天,网络教育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探索与实践阶段(2002年-2003年)

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我国68所高校成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从这一刻开始,各高校努力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利用国际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潜心研究,厚积薄发,逐步形成一批最早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高校。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克服条件艰苦、人员不足、经费紧张等不利条件,内部积极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资源建设,学生学籍管理以及远程教育网,多媒体教育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作,外部积极联系省内相关学校,建立校外学习中心。

(二)发展与治理阶段(2004年-2005年)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夯实内部建设,不断加大网络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基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外部建设中,积极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突破四川省的招生范围,开始面向全国设立网络教育校学习中心,开展招生工作。

各试点高校将人员、资金、设备在管理上纳入统一规划,由网络教育学院具体实施,其他职能部门和教学学院相配合,共同开拓继续教育事业,不允许其他教学学院独自对外签署联合办协议、设立校外学习中心,各个学院之间不会产生因各自利益之争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也有利于校外学习中心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地维护试点高校的声誉。

(三)规范和稳定发展(2006年至今)

由于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教育部关于网络教育政策的不断变化,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软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网络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问题。由于高校对校外学习中心监管方面的疏漏,个别学习中心出现了不规范招生的行为。高校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扩大招生规模并不是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合理的招生规模下,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才是学校网络教育今后发展的秘由之路。试点高校对网络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改进和改革,并根据网络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修订了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就校外学习中心的招生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建立起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的监督保障体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部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部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结语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洪岩,唐卉,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2]杨进中,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4).

[3]王涛,李青.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教学活动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07).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滞后性;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15-02

1 网络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

1.1 网上课件没有配套的下载资料 网络教学不应仅仅是把教材内容变成课件到网络上,而应该在具备网上课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与之配套的重点、难点辅导资料,并提供下载功能,让学员通过学习网上课件后,能够方便的下载相应的辅导答疑资料、复习题等,以便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记忆、巩固。然而目前各院校的网络教育教学支持功能参差不齐,有些院校的网络课程内容贫乏,只是简单的把原来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挪移到网上,并没有真正起到知识点的渗透延伸作用,也不具备支持下载的功能。那么有多少成人学员在网上听过课件后就能够消化、记住,就是普通学历教育院校的学生恐怕也难以做到。

因此,要想让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更好的对所学课件内容进一步消化、吸收,就必须建立健全与课件配套的可以下载的重点、难点分析,主要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资料。

1.2 网上课件内容与作业、试卷脱节 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某些院校的网上课件内容是一回事,而该课程的网上作业或考试试卷又是另一回事,几乎完全不搭界。经过考察分析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负责网上作业或考试试卷命题的教师严重缺乏责任心,信手拿来,根本没有认真的按照网络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课件只是简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制,出题时更是随心所欲。记得在一次网络专科学员某一课程的考试时,题出的非常难,学员都不会做,即便是平时认真听课的学员也无从下手。考试结束后,有个学员从网上搜索了考试题目,结果意外发现这套考试题是某一次研究生班的考试试卷,而且全部照搬,未做任何修改!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网络学院管理职能存在缺陷所致。在学习中心反映以上问题时,有的大学网络学院的管理工作者表现出十分无奈,据他们解释,他们根本无法控制出题教师的工作完成情况,因为出题教师不归他们管理。遇到类似问题也只能向大学里的某专业学院反映一下,由于网络学院与大学里的专业学院是同一级别的两个单位,所以反映的问题根本不受重视。

鉴于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开设网络教育的大学不妨进行管理职能的改进与调整,要么将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纳入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归属网络教育学院管理,要么单独把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教师组合到一起,成立一个单独的成人教育教学院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1.3 实践内容与生产实际偏差较大 有些院校的网络实践课程对内容要求过死,而这些内容与学员生产实际可能不一致,一方面由于学员没有接触过不会做,同时学员认为将来在工作中用不上所以也不太感兴趣。因此,各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一定不能把成人教育与在校教育混为一谈,成人教育应该本着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目的办学。当然,网络教育的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目前个别院校的网络教育已经开始探索试行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践课教学模式了。

1.4 使用教材的刻板化与滞后性 目前网络教育中使用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和普通学历教育使用教材雷同,没有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不能适应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基础课使用的教材有《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这些教材缺乏针对性。成人学员一般很少用到日常英语,他们需要的是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因此建议各网络教育学院组织编写适合成人网络教育使用的教材,比方说《大学英语工程类》、《大学英语工商类》等等,在普通大学英语知识中穿插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这样的教材学员学习后能够真正用到,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对学员今后的工作也会起到良好的帮助。

再就是网络教育中使用的专业教材,往往多年一成不变,一种教材可以使用几年甚至十年以上,教材中的内容远远滞后于生产实际,根本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认为网络教育的专业性教材,起码每隔三年更新一次,以保证专业知识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

1.5 教学资源没有建立很好的共享机制 网络教学资源不应该仅仅面向本校网络学生,而应该面向全国乃至全社会需要学习、提高者,可以是免费无偿提供服务,也可以采用收费制,起码可以给需求者提供一个学习的有效平台。美国有的大学早在十年前就投资建立了开放式网络课件工程,旨在把所有课程资料公布于网上,为教育工作者或学习者提供免费使用,国内从事网络教育的大学不妨以此作为借鉴。

1.6 教师与学员存在明显的情感交流空缺 网络教育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者能够合理利用自己有效的时间完成学习,促进了成人教育的空前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网络教育由于空间上的远离和时间上的自由选择,会造成师生间、学员间的心里距离拉大,不利于情感交流和教学内容的把控或知识的理解消化,久而久之容易使人变得孤立、偏执,丧失人格的内在魅力,这种状况是违背教育根本目标的。建议各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开设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板块,最好同时具备文字交流及视频交流功能,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精神与情感的提升渠道,使网络教育学员能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前提下,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2 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功能上的不足及建议

2.1 网络拥堵问题 近些年随着网络教育规模的发展壮大,教育网络使用频率急剧增加。凡是从事过网络教育的工作者或者参加过网络教育的学习者都知道,在办理网络教育管理工作中,或进行网上学习、下载资料、考试等一系列事情的过程中,都会因网络拥堵问题而无法正常完成工作或学习,这种现象是制约网络教育做大、做强的重要瓶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断扩大教育网站的容量。但是扩充容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很多网络教育学院基本上都是本着凑合着能用的态度行事。那么究竟有没有其它方法既能解决网络拥堵问题,又不用投入大量的资金呢?通过几年来在网络教育工作中实际发生网络拥堵问题的时段、拥堵程度等状况的分析、判断,我认为还是有办法解决的。首先,我发现网络拥堵最多的时段为周一到周五的早上8:00至11:00,下午2:00至5:00。这是因为多数网络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在上班时段完成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及支持服务等网上操作,所以建议大家错开这两个时间段,牺牲一部分休息时间,利用晚上或周六、周日完成部分工作,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进行网上操作,速度快,省时省力。其次,最容易拥堵或者说拥堵最明显的时段是需要集中完成数据输入、资料上传的阶段。例如:报名资料网上输入阶段,毕业生资料上传阶段,学生完成网上作业、学习资料上传阶段等。造成这种拥堵的原因主要是各网络教育学院人为规定完成时间的限制。解决这种问题需要网络教育学院的工作者,在安排任务时进行分类、细化,一方面可以拉长完成任务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学习中心的地理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块,安排任务时规定每个区块在某一时间段内完成网络上传任务,实现分片儿操作,分时段运行,即把同一个任务分成若干个时间段来完成,可以有效的避免拥堵现象的出现。当然这样的做法会给网络教育学院工作安排者带来比一次性安排任务大得多的工作量。另外,分时段完成任务的做法也要有个度,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划分时段的个数、每个时段的天数,从而得出分几个时间段好,每个时间段几天最合适等,既不能把一个任务完成时间拉得过长,也不能不考虑完成时间段的有效性。比如说学生完成网上作业项目的时间段就不宜战线拉得过长,因为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绝对不能把作业完成时间定在学期初始的时间段,否则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2.2 平台操作功能设置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人性化操作 部分院校的网络教育平台操作功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操作工程中不能根据项目中的子项目进行分别操作,一旦实施该项目操作,则其中的子项目整体发生改变。例如:在操作实践课程资料上传时,同一个项目下包括三个资料上传端口,端口1为施工组织设计资料上传,端口2为认识实习资料上传,端口3为毕业论文资料上传。上传时如果由于操作失误将其中一项不应上传的资料误传到平台上,此时就需要首先删除这一项错误资料,然后重新上传正确的资料。但是在删除该错误资料的操作完成后,你会发现原来已经上传过的其中一项正确的资料也被同时删除掉了!于是乎又要重新上传所有的三个资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平台功能建设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分项操作功能,要想改进必须进行平台系统升级。

总之,鉴于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各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酌情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适时适量地加大网络平台硬件设施的投入,再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任务分配模式来分流网络占用时间,从软指标上提升网络操作的可运行性。

参考文献:

[1]连翔.成年障碍者社区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2]杨志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D].扬州大学,2011.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6篇

(一)学习行为自主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及所学内容。网络教育直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征,满足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终身教育的需求联合网络教学为高职高专提供了不同的专业,满足不同的需求。网络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生源开放,高职高专毕业生随时都可以报读,可以选择在家学习或就近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好很的解决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的矛盾。

(二)教学管理自动化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具备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进行咨询、报名、缴费、选课、查询、考试等等,为学生节省了很大的时间,方便快捷。

(三)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网络教育不会为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使学生持轻松的心态学习,很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网络教育中的多媒体技术为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以学生为中心网络教育中,教师的地位削弱,同时控制方法也进一步科学化,教师在网络教育中是起到帮助、引导的作用。学生在网络教育中是主导地位,师生之间利用网络交流,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教学。

(五)资源共享各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学校的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向更为广泛的范围扩散,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与教育资源的优势。网络教育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二、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目前对于网络教育的研究工作发展已经十分的集中,也很活跃,研究领域和热点相对集中。网络教育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例如,开放教育、教育技术等都是网络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领域,以这些内容所展开的教学质量、资源整合、教学设计等也都是网络教育中较为深层次的内容,由此可见,网络教育研究已经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教育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不再受到地区和国家的限制,为建立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课堂,可以为我国的学生提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引入国外的教学理念,可以开展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

(三)提高网络技术网络教育是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组成的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不同媒体实施编辑、传输的技能,使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虚拟实验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网络教育原理、课程、教学等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研究也应该得到重视。

(四)网络教育工程向现代化齐步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资源相对较为缺少,对于教育资金方面也是有限的。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战略加快了走向现代化的脚步。网络教育应该实现产业化运作,自主经营,从而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三、结语

高职高专毕业生是我国应用型人才的生力军,其文化水平关乎着我国发展的脚步。网络教育是一种不局限于时间、空间的新型教育模式,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教育方式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其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各级种类学校的重要教育方法,只有正确把握网络教育的研究领域和动态方向,才能够为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性指导,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课程;班级管理;建立沟通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59-01

我国的成人网络教育工程始于1998年国务院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该《行动计划》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振兴教育的“六大工程”之一。由此,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成为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也是充分利用有限、优秀的教育资源,办好大教育大知识环境下重要的战略措施。远程网络教育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的信息化,为各行业、个领域从业人员不脱产开展学习、提升自身工作业务水平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是在网络教育的课堂教育中,大部分是在业成人,如何做好远程网络教育的班集体管理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成人远程网络教育班级管理现状

开展网络虚拟课堂教育,不可避免会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因为参与网络教育的学生存在“不在校、分布广、数量大”等特点,使得其学生的管理比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更具难度,而且网络教育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其学生管理与传统教育有很大区别,可以借鉴的内容不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总结。参加网络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分散在社会的各行各业的成人,大部分年龄差距大、学习基础较差、思想成熟。成人网络教育班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不在统一的学校,都是在虚拟班级里面,缺乏校园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学生。成人网络教育的学生不在学校学习,多数在家对着电脑电视学习,学习环境相对自闭,极大地减少了与人群的直接接触,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当然不可能有校园文化的熏陶。二是成人网络教育目前还不太规范,所以专门针对网路教育中学生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我国,教育部门将网络教育划分为高等教育范畴之列,因此,成人网络教育的学生管理大多套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尝试建立了关于高校远程教育的一些规章和条例,规章和条例中专门针对学生管理部分由相关条文论述。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也顺应时代潮流,逐渐趋于多元化改革,这些政策和规章制度对规范远程教育的学生管理存在一定程度地滞后,不能有效指导和调解成人网络教育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网络教育中的法制建设显得相对薄弱一些,许多方面不完善。三是成人网络教育由部分网络教育学院开展,其教学和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大致是一种网络学院―服务中心―学生的层级管理结构模式,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权力集中于网络学院,学生、服务中心缺乏横向联系,不能满足班级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如何开展好网络教育环境下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增强班级学生的法律意识,鼓励学生自觉维护自己的虚拟网络教学中的各项权利。我国当前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为此,在成人网络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证管理制度的正确性、规范性,让网络在校学生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引导网络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网络学院班级管理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形成成人网络教育学生自与学生权益维护之间在法律上的平衡。同时,网络班级在建立本班规定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制定,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使成人网络教育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2、网络班级体要主动建立高质量的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服务交流系统和平台。网络成人教育的学生经常面临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进程中学术、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困难,同时还面临着因异地学习而造成的缺少交流和情感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保障高质量的网络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班集体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交流系统和平台是必不可少的。

3、充分为网络班级中学生积极创造参与管理的平台和机会。其实,网络教育教学中,成人学生是很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如果在网络班级管理中,将大部分学生的切身利益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也会很高。如此,便需要网络远程教育管理者或者网络班级教室大胆转变方式方法,给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赋予学生自主管理权限。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死板的指令性的教学管理,降低成人教育班级管理成本。

总之,成人网络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网络课堂管理者不仅要按科学的理论做好这项工作,而且要结合成人学生这个群体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网络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蔺九章 董已辰.关于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J].邯郸学院学报,2013(12):104-106

[2] 黄长久.成人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浅析[J].空中教学教室,2012(5):30-31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8篇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

网络教育又称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虚拟教育等,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因特网、计算机为基础,课程教师在授课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课件、课程资料等,由学习者自行登陆网站在线或者下载学习的教育模式。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可以说占学习的主导地位,课程教师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进行辅助,一般学习者与课程教师通过留言板、提问栏、论坛以及E-mail进行交流。

(二)网络教育的优势

1.学习方式灵活,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并且连通因特网,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学员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课程从任何章节着手学习,并随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互动,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具有灵活性。此外,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

2.根据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学习。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状况,对某一章节进行反复学习,对于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留言板、E-mail等方式联系课程教师;或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对前面的知识进行重新复习,加深学习印象,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节约学习费用。网络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必路途遥远的赶往学校来回学习,不仅节约了路途来回的时间,还有效保证了学习者精力充沛。另一方面,还节约了一般学校里的学杂费、班费、路途交通费等。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育就可以通过网络使农村的学生充分享受到城市里优秀的教师教学,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这也可以运用到西部教育中。

5.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个体化学习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个性,逐步形成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这种方式还允许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通过资源解决问题,其学习进度是由参与合作的学习者共同决定的。

(三)网络教育的劣势

1.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直接交流,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语言、神态、心理交流是现代网络教育无法替代的。

2.网络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信息污染和信息噪声的环境下,面对多姿多彩的现代网络社会,很可能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信息迷航现象或者说认知超载现象对低龄儿童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3.把学生日常学生生活的社会交往变成人与机器的交往,降低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甚至缺失情感交流,面对冷冰冰的计算机会使人容易变得孤僻、冷漠、内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则有突出优点,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与人交往的社会能力,有丰富的情感交流、知识以外的精神充实。

4.网络教育中,大多数字运算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学生的大部分表达都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这会降低学生的运算和语言表达能力。既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文本的书写训练。

二、国内网络教育现状

网络教育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就十分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2003年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六个工程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其一。2000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院校设立网络教育设点,并宣布31所高校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目前我国已在7万余所中小学安装了80余万台计算机,并向网络化、多媒体发展。至今为止教育部已经批准了67所高校进行网络教育试点。全国网络教育学生人数达120万之多,开设了九大门类七十多个专业六千多门课程。开发课件总数为6828门,90%以上的课程都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虽然网络教育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但就目前的形式和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三、我国网络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经济和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等。总体而言,计算机普及率不高,一些偏远地区互联网难以达到,或者宽带网速较慢的现象较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很希望通过网络教育进行学习,达到教育资源共享:但是却因为经济落后制约了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发展,从而也限制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造成令人担忧的文化差距。

(二)人们对网络教育的意识较低

中国几千年文化课堂式教育传统,对教育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两天能改变过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好学校、好老师,而家长更觉得让学生进到好学校才能学习好,自己才能放心。对于网络教育,我国普遍意识低,不了解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对网络教育缺乏信心,有时宁愿花费比网络课堂高两三倍的费用报名课堂式的培训班,也不考虑网络课堂式学习。这从人的主观上限制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三)网络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我们常常在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但是几乎没有见到过关于网络教育的宣传广告,所以,暂且不说人们是否打破传统对网络教育接受,可能有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有网络教育这回事。网络教育的宣传力度弱,使人们对网络教育的利与弊不了解,因此,也不敢轻易在生活学习中尝试,因为学习成果的与否很多时候直接关乎学习者的前途命运。网络教育通过媒体传播却缺乏媒体宣传,使本身不受传统意识认可的网络教育更加举步维艰。

(四)缺乏教学质量监管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还要进行学习成果检验,就如同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元测验、月考、段考之类的。网络教育往往只注重教学的内容,而忽略了教学成果的检验即教学质量监管。并不知道学生通过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不会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错误。学生在没有教学质量监管的压力下,由于自主性能力的有限,也不会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及错误,很难达到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争取政府支持

英国高等教育的网络教育在世界上十分有名,与英国政府对网络教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网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并且根据本国教育发展国情进行改善。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大部分人需要受教育却受不了教育,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特别扶持。制定政策对于偏远、有教育困难的地区实行网络教育的政策。并投入资金增加网络教育所需要的设备条件,如果由于资金限制不能把硬件设备建设一步到位。可先在西部建设多个具有同一平台标准的局域网分校,再将总校制作好的教学光盘送到这些分校局部运行。待资金到位后扩大网校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高信息时代带来的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可以缩小东西部教育文化水平差异。

(二)增加教学软件开发和网站质量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要突出重点,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要注意教育学和心理学,设计上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增强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型的设计。课件类型上可分为大众教学类型课件,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具体型课件。教学软件方面要开发素材库与素材库管理软件,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件时的素材制作负担。网站针对具体学科的网络课件开发模板和向导工具和一系列的课件制作辅助工具,并且有其名就有其内容,而不是徒有其名,而且需要内容充实。

(三)加大网络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网络教育认识度

政府或者网站投资人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网络教育媒体宣传,如加大电视广告宣传,在一些热门的电视卫视黄金时间段进行广告,广告着重在让人们更多了解网络教育优势所在,或者增加网络教育的电视采访,通过新闻采访形式深入人们生活。开展免费试听课程,或者是有礼回馈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网络教育。在学校加强宣传,特别是高校,无论最后是否达到报名人数,至少能让人们对网络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四)制定网络教育教师政策,提高师资力量

制定网络教育教师规范政策,教师需要经过地方教育局通过后才能授课,实行网络教育教师上岗证,网络教师上岗证要与传统教师资格证相区别,网络教师需要掌握网络课件制作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网络学习学生心里有一定掌握。制定网络教师晋升制度,网络教师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师。

(五)制定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和网络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制定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制。同时,建立相应的网络技术标准、质量监控和专业评价机构,为保证网络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与国际网络教育技术接轨。研究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具体教育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的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形成一支信息化教育标准研究队伍。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质量认证,引进除教师和学生外的第三方监控组织。加大教育质量监控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马晓梅,朱西儒.网络教育概念的商讨[J].科学教育,2006,1.

[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73-03

网络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局限,为众多的求学者特别是成人继续教育提供了进名校,聆听名师教诲的机会,是新型的高等学历教育形式。网络教育使原来处于封闭状态的高校教育资源为社会共享,教育不再受校园的限制。从1999年迄今,已有68所高校开展了网络教育,学生达数百万。高校网络教育开发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方式的探讨、网络技术的实现备受国内大多数学者青睐,而对教学管理模式关注较少[1-2]。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在给每位学习者提供全新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新问题,教学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普通的教学管理相比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如何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等新问题亟需解决。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教师、网络教育媒体、学生等诸因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管理是这个整体的核心部件[3],为全面持续地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探索和构建了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一、化学网络教学管理基本思路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我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没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各类自成体系,独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按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按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给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自选班长,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制度管人。

2.责任到人。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

3.监控有人。学院成立的“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各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定期与不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如增加了对作业批改和论文指导的中间检查次数,做到在网络学院检查日期前,提前2天进行院内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各类教学事故的产生,教学事故率为零。

化学网络教育的管理与其它学科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需要针对各功能模块,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林娜.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219-221.

[2]尚元东,张宝歌.从美国网络教育看我国高师院校网络教育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8(4):54-56.

[3]徐薇薇,荣方.高校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简介[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6-67.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10篇

(一)中国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通过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建立开放性、标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学习平台,共享开放的网络教育资源,实现终身学习。但是社会共享机制的建立,其起点就是要首先建立起院校间的共享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乃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一个紧要课题。中国加人W不【O后,允诺教育实现“有限”开放。这“有限”开放的,很可能就是远程教育。实现对国际远程教育的有限开放,必然带来国际远程教育资源的涌人。及早建立起优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积累一定的国内资源共享经验,可以为共享国外的优质资源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在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链中,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即使是国内重中之重的大学,光靠一家之力,也不能保证每个专业、学科课程都是优质的,何况在一流大学与一流网络教育资源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无疑,普通高校共享优质资源有利于普遍提高质量和效益。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而言,共享优质资源更为实现规范办学铺垫了必要的基础。此外,资源建设和使用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问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往往投资较大,如果一所学校独立建设、独家使用,相对成本较高、效益较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办大教育”的穷国来说,资源建设和使用的重复与浪费是不能容忍的。

(三)我国高校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已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年报年检的统计数据表明,67所网络学院开发的教育资源计有:电子图书273981册、录像带420001盘、光盘724032张、网上视频点播课件近490万学时。这当中许多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社会上都获得了好评,并且得到了至少是本校网络学院教学的应用,维持了网络教育的正常教学(有的在校内网络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就显得更为紧迫。

1.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重开发而轻应用的倾向。各院校都相当重视资源开发和开发研究,投人的资金也比较多;但开发出来了,对资源使用情况却很少有人研究。例如有的资源拿到了很高的奖项,但却苦于无人使用。许多拿到名次的优秀资源,往往是昙花一现,其应用情况如何无人跟踪。

2.在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上,重资源的自我开发和校本资源的使用,轻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院校都存在着乐于开发自己的资源和使用自己资源的现象,把这作为树立学校形象、打出品牌的重要途径;然而,片面或过分强调“自己的东西”,势必会影响资源的共建共享。

3.在网络资源的评价上重专家评奖、轻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设计和制作技术专家站在专业研究、课程设计、制作技术和美学等角度对网络教育资源优劣程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现在制定的网络课程标准,包括一些评奖标准却与网络学习者的需求有不少差异。事实上,资源评价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

4.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仍很严重。各单位的资源开发立项少有查新,既没有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应资源建设和使用的情况,也没有经过必要的论证、教学设计和人员培训便匆匆上马,加上制作时不遵循也不了解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更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包括国家投人巨资立项建设的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如果立项时能经过必要的调研、查新、论证,制作时能进行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并遵循相应的国家和部颁标准,加上能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些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要研究和建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必须调研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使用的基本情况。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我们讨论的只能是几个典型。

(一)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典型举隅

美国是世界上网络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高校和民间组织都为网络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投人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政府组织建设的网络资源多为部级的大型资源信息中心,其中有代表性的有:ERIC,即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教育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其资源建设计划周密,功能齐全,文献资料异常丰富,配有易用的搜索引擎、Emall问答系统和专家咨询等,可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资料;FREE,即联邦优质教育资源,由50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网站为全美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免费网络课程与课外学习资料;OhioLINK,即俄亥俄图书馆和信息网络,由俄亥俄州组建,覆盖全州的大型图书文献信息网络,连接全州83所大学、学院和俄州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系统;cERES,即教育资源中心项目,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提供资助,蒙大纳州立大学和来自全美的任课教师开发,包括一个资源丰富的在线图书馆和基础教育天文学课程教学的交互式教育资源。在美国,学校之间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也非常普遍,如已引起世界众多国家和大学关注的麻省理工学院(Mlrr)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委员会设计、开发与管理,它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把MIT几乎全部的、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总共2000多门课程的资料制作成网络课件分批放在国际互联网上,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OCW提供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资源,大多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OCW不向学习者提供学分和学位,其目标是向全世界的教师学生提供免费的可搜寻到链接MIT的课程材料及创造有效的基于标准的模式,以供其他大学效仿并出版他们自己的课程材料。MIT的ocw属于高等学校主动提供自己教育资源供其他学校和社会共享的模式,在美国还有院校联合起来共享资源的形式,作为远程教育典范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正属于这一类型。国家技术大学是一所没有教师的学校,它的所有课程由全美53所知名高等学校提供,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闻名的高校,NTu提供工程硕士教育。国家技术大学为保证自己的课程是同类课程中最好的,每个学期末都会向所有学生、各地协调人和教师发出评价表。评价表返回后由一名独立的顾问将问卷调查结果制表交给国家技术大学。国家技术大学将根据评价结果课程计划,并评出本年度的优秀教师。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2002年加拿大政府发起了edusource项目,其目标是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对象库网络,开发的教育资源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即使是残疾人也能从中获益。澳大利亚是一个土地广裹,人烟稀少的国家,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澳大利亚政府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把优质的教育送到每个澳大利亚的家庭中。从1995年开始,澳大利亚就开始了EdNA,即澳大利亚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EdNA是教育和培训的社区网络,它包括公立和非公立的学校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人和社区教育、高等教育;既是信息服务系统又是交流平台。另外,在澳大利亚也有类似于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的院校间联合资源共享项目。澳大利亚开放学习(OPenLearningAustralia)是澳大利亚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非官方机构,成立于1993年。其成员大学包括昆士兰理工大学、南十字星大学、查理斯•斯图亚特大学等,职业技术学院(TAFE)甚至还有一些由工程师、科学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协会。

(二)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典型举隅

随着远程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政府和各院校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目前,我国远程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大概有以下四种形式:

1.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型教育数据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建设工程项目,其中有些资源库类似于美国的ERIC和OhioLINK项目,如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前者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多个源数据库及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期刊“世纪光盘”工程项目等多个知识仓库。后者于1998年由国家立项,联合全国35家加盟图书馆的力量开展多种类型资源数字化的工作,旨在建设大型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高速网络提供服务。国家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包括300多门基础性、示范性网络课程、案例库、试题库和课程平台。

2.国家建设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其系统内部资源的共享应是一个典范。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决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特有的资源共享机制。到目前其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年开学到1996年黄山会议,一直由中央电大统设统建主要的远程教育资源,全国各级电大无偿共享;第二个阶段,1996年黄山会议决定,在中央电大统设统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课程共建的尝试,课程经过招投标后决定主建单位,同时给予资金上的补助,从此全国电大进人了共享统建与共建资源的时期;第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中央电大与TCL公司合作建设远程教育资源,成立了“电大在线”公司,公司推出的平台和资源开始实行“有偿”资源共享。

3.同类型或同地区院校在项目或政府的推动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在共同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的推动下,联合研究、开发远程教育的若干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结合的远程教育支持系统,提出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规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实现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共管。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推动下,华南师范大学已与同处广州石牌地区的另外5所高校开展资源共享的探索多年,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4.院校主动提供资源和(或)主动争取与其它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教育部推介和经考察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必要的技术和教学改建后,正努力进行有偿使用其他院校优秀网络资源的探索。

(三)国外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分析

1.组织主体多元化。

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如ERIC是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国家教育图书馆这三家政府机构牵头而建成的,FREE主要是由30多个联邦政府机构联合组建的。以高校或高校联合为主体。如在CERES项目中,蒙大纳州立大学起着组织和主导的作用,MITocw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建设,NTU的课程来自50多所大学组成的大学联盟,OLA则是由澳大利亚7所大学共同参与联合组建而成,其课程由32所大学提供。以专业协会为主体。“澳大利亚教育网(EdNA)”是由澳大利亚教育信息和传播技术委员会、FLAG灵活学习小组、学校MCEETYA信息与传播技术工作组这三家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领域的专业协会联合组建的。

2.经费来源以政府为主

在网络资源共建和共享的经费来源上,以上调研的国外项目绝大多数是以政府资助为主,如edusource项目的2.5千万美元基金是由加拿大工业部资助,CERES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资助,ohioLINK的运作的资金是由州政府立法机构批准拨款,而FREE是由50家联邦机构和组织与广大中小学老师共建的项目,其经费来源还是联邦政府机构。这里MITOcw网络课件开放工程的经费表面上来自于MIT本身,但实际上MIT的经费依然是以州政府的行政拨款为主,因此,MIT网络课件开放工程的经费归根结底仍是政府提供资助。由于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不是一个单位事情,而是涉及整个行业、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一件大事,因此,国外类似工程的建设费用由政府部分承担的经验值得借鉴。

3.技术支持以公司为主

以上国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在技术支持方面,多数依赖技术性公司。美国的国家技术大学尤为典型:NTu的远程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后盾有著名IBM、Motorola和H而lel一t一Paclcard公司,而NTu的教育和培训的客户之一就是这些技术性公司中的员工。此外澳大利亚的“EdNA在线”的开发、管理和维护是由edllcation.an有限公司负责;OhioLINK统一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是由InnovatiVeInterfaee公司提供的。由于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机制相对灵活,因此在资源共建共享中,鼓励和吸引公司参与,不仅对于解决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为共建共享下程提供可靠、稳定、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了保证共建共享工程的质量,在寻找技术方面的合作伙伴时,应充分考虑公司的背景、技术力量、资金和管理和信誉度等等参数。

4.共享分免费型和付费型两种形式

国外大多数网络资源是对使用者免费和开放的,如FREE网站提供的网络课程和主题活动资源,全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免费使用;CERES提供的航空航天类的网络课件,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免费使用;“EdNA在线”则对它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特别是残疾人,另外它由一个非盈利性公司负责管理;MITOCW完全是一项开放和免费共享MIT课程材料的工程,全世界的所有浏览者可以免费学习和改编引用MIT提供的所有网络课程与素材。当然,也有一些共建共享的项目是收费的,如NTU的硕士学位教育和非学历的职业发展教育,OLA提供的教育也是收费的,ERlc的部分资源的共享也要收取一定费用。概括而言,无偿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一般由权威机构进行编制,以保障其优质性,而且提供无偿共享网络资源的机构,一般都不会向学习者颁发毕业和结业证书。因此在国外,无偿共享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习者终身学习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教师在组织教学和培训时获取素材和资料的重要源泉。MITOCW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性。而国外各院校之间走有偿共享网络资源之路,既可保证优质资源制作有经费保障,又在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校付费的过程中,织成了紧密的约束网,有偿则必须提供真正的优质资源,确保资源制作实现精益求精。多校参与的有偿资源共享,还必须确定优质资源具体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才能让各校站在公平竞争的舞台上,从根本上保证教学和服务的质量。

5.NTu等认真听取学生意见进行资源评价的方式值得借鉴

专家和学生的综合意见对于正确评价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二

(四)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经验分析

1.政府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政府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cNKI工程被国家科技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5部委确立为“部级重要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部级火炬计划项目;电大系统由国家政策支持建设,西安交大等三校联合由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支持;教育部投资建设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并正在努力策划网络学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质资源的部级认证。

2.合作成员呈现多元化,高校、专业协会、图书馆、公司、电视台和出版社都积极参与到资源共建的行列中。以高校为主体的有三校联合项目,以图书馆为主体的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以公司为主体的有CNKI项目(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多方参与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资源的整合上更趋完善化和优质化。

3.技术支持方面,有技术公司参与的形式,也有高校自行研发的形式。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力量非常雄厚,在技术支持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部分高校在技术上研究队伍强大,把关键技术首先作为一个攻关项目来研究,不仅节省了参与共享高校的经费,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技术的发展。但是,高校如果时时注重自己的技术研究力量,有可能会拖延资源共享的进度,反而不利于共建共享的发展。

4.学历教育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系统内部共享型、同类型或同地区共享型、院校自主共享型等。各种资源共享类型各有特色。但我国尚缺乏像美国国家技术大学那样能联合全美53所高校的力量的多院校或全国性的资源共享项目,缺乏像麻省理工学院那样自愿无偿提供共享资源的一流高等学校。

5.在我国院校之间有偿提供的共享网络资源,多数是用作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内容的。这里强调的“有偿”,是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将对学习者、院校的责任以有偿的形式缔结合约。而“有偿”和约则要求高校必须保证资源的质量,其前提条件是需要明确优质资源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源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有待改革完善。

三、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分析与思路

(一)观念、共识、规则和机制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四个必要因素

1.资源共建共享的难点在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许多学校都以为本校品牌的网络教育为什么要用外校的课程、外校的教师。似乎一所名校的某些课程聘外校教师来讲授,或者选用外校课件会有损于本校的形象。实际上,谁都知道任何一所名牌大学不是个个专业、门门课程、每位教师都是最优秀的。如果考虑到网络课程对教学法、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和研究评价的特殊要求,则往往是教育技术学学科优势强的大学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改变观念,首先要改变过去认为共享外校资源会削弱竞争能力,甚至丧失品牌的老观念;

2.转变观念,达成推动建立共享机制这一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强学校和整个中国教育实力的共识。毋庸置疑,这一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校的确会失去什么,但得到的将是中国远程教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新的繁荣。

3.在转变观念,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关规则,形成和构建相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在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和统一,在这一基础上制作出内容、要求适用面宽的资源,从教学内容和要求上保证共享。

(二)建立共享机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1.建立共享机制需铺垫共享的基础:一是政策基础,即国家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上应提供政策上的保障,特别是制定学分互认的政策,协调学分互认的关系,并确定院校共享优质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比例范围。从政策上既鼓励推动共享,又保持各院校自身的特色。二是技术基础,各院校的资源建设应执行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执行相应标准,才能实现平台的互操作,建设的资源在院校间不同平台上才能顺利运行,才能从技术层面保证实现资源的共享。三是教学基础,即教学。

2.在优质资源的评价上,专家、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意见都应尊重,各占一定的比例,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网络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和社会(如用人单位)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建设真正的优质资源,听取多方的意见,尤其是学生和社会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3.恰如其分地利用共享优质资源和校本资源,处理好规范办学行为、共享优质资源和各校保持特色和竞争力的关系。建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并非让全国院校“大统一”,相反要求各院校在共享的过程中,争取做出可供共享的优质资源,增强竞争力,并且无论利用共享资源,还是本校资源都要注意突出自身的特点,办出有特色的教育。

4.建立和形成共享的机制,实现有偿共享,须制定有关的规则,签署有关的协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三)资源共建共享要努力实现标准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1.标准化。这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也是政策、技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没有标准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将无从做起,因此应从共享的需求出发,尽快整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标准,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

2.市场化。有偿共享须建立资源可交换的平台和市场、形成资源交换的市场机制,按照“有限”市场法则进行资源共享。

3.产业化。教育是产业,远程教育有可能在教育产业领域中率先实现产业化。远程教育产业化,网络教育资源产业化是基础,实际上网络教育优质资源的产业化又有望先行一步。教育资源的产业化反过来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四)推进共建共享,建立共享机制的程序和步骤

1.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力量:政府、学校、专家、协会和企业。政府应承担起政策制定、标准制定、资金支持和宏观指导四方面的工作,并帮助学校协调其他三方的行动;专家组要提供咨询,进行认证和评价;学校是共建共享的主体,应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资源建设和实施共享这些最重要、最具体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协会作为民间机构,可以处在中立的位置上制定规则,制定同行之间的约束条例,监督共享共建过程当中的一些违规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其运作机制也可能为共建共享注人活力。

2.资源的共建共享从程序上来说应该是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第一步应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或同时以院校自主行为的形式,主动为外校提供共享资源和(或)主动争取共享外校资源;第二步可以整合同地区或同类型学校的资源,实现本地区和同类型学校的资源共享;第三步,将第二步行动与国家、部委及省的项目挂钩,使之成为国家和部委或省的项目,作为新时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实施;第四步,全国化和社区化,联合全国高校的力量,使共享成为全国高校的共同行动,并为社区共享资源服务;第五步,国际化和社会化,实现国际范围的资源共享,同时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服务。

四、教师网联—资源共建共享的个案研究

2003年9月8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在北京正式启动。教师网联计划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实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属于上述建立共享机制程序的第三步。由于“教师网联”具有“先行、探索和示范”的作用,有必要以其作为个案进行讨论。

1.方案论证了教师教育培训中的教学改革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优质资源必须体现以下几点:承认在职教师的教学经验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适应贯彻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培养和教育中的应用。

2.研究了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和比例,特别是处理好规范、共享和各校保待特色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3.研究了优质资源认定的办法。综合考虑专家评价、网络教育学院(教师)评价与用户(学生)评价三方的意见。为保证优质资源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门课程的优质资源不是唯一的。评出的优质资源要进人教师网联优质资源库。

4.酝酿了共享的规则、程序和办法。规定必须互认一定的学分,共享一定比例的优质资源;各校可先从校本资源中无特色和优势的课程和选修课人手,优先选取教师网联优质资源库的课程实现共享;不仅学校,学生也要有选择优质资源的权利。

(一)教师网络教育具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需求推动,在教育部领导下,网联成员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1.重点师范大学具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网络教育支撑和基础学科优势,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网络教育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工程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资源标准化等方面,都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和实力,应当为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包括标准推广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整体改革和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贡献。

2.面临教师教育培训的国家任务和社会需求,推行优质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3.将国家一流师范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培训质量,提高远程教育效益。

4.“网联”应首先在资源的共建共享上联合行动,成为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

上一篇:网络工程知识点范文 下一篇:骨科相关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