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3 16:46:59

工程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1篇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非常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2篇

一、 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 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 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 ,、石方5.01万 、混泥土方1.16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 。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四、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 ,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五、实结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地质体分析选择与布置收集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前期和基础工作,通过勘察、测试,分析公路走廊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静力学的角度提供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着重解决保证基础对路基和其上构造物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有关问题及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时空预测与分析评估。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流程标准来规范其行为。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见图1) 共分以下7 个步骤: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体分析、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归纳工程地质结论与建议。

准备阶段理论运用及初步抽象阶段理论结合实践与感性化阶段

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化阶段实践回到理论寻求指导阶段

概略工程地质测绘

实践与理论反馈过程 总结实践成果用理论表达阶段

外业的操作实施

图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

1 收集资料

收集路线通过地区既有的有关资料,是前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的一种主要方法。资料是否齐全对以后的勘察效果和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料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拟建公路资料,包括公路等级、路线通行方案、专家意见等。②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岩土、地质构造、筑路材料等。③地形地貌资料,主要为地形图,地形与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发展过程。④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表水流水文资料,地下水类型、分带及分布情况,埋藏情况、变化规律。⑤各种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特征。⑥地震资料,如沿线及附近地区地震历史、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及与地质构造、地貌的关系。⑦其他资料,如区内代表性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与经验、室内试验成果、气象、人文工程活动等。

2 综合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初步掌握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和特点,如地层层序、厚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大致厚度;土石类别、工程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当地岩土与水文地质等条件,各地质单元形成原因和条件;从岩石的矿物组成、显微特征、岩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等诸方面可研究与评价路线的工程横向分带性,系统研究各分带的工程地质特征能及早针对各带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同时也会提出诸如以下的问题:地形是否复杂、地貌单元是否单一、岩土结构是否简单、有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与否、基岩顶面起伏状况、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下水对工程有无不良影响、路线走廊带是否稳定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问题。总之可以预见性地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工程经验的消化、吸收,减少今后工作的盲目性,对评价和合理选取岩体参数以及指导工程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系统论证建在其上的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工程措施和安全运行也具有重大意义,有一定的后果前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

地球在漫长的内力地质作用下构架了现有宏观地质体,形成了大量规模不等的地质结构体、结构面,同时也造就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可建立一个路线走廊带的地质体宏观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由地形地质图和纵断面图相互叠加的立体。按地质体与重大工程的多尺度结构及其赋存环境多源信息综合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处理,并对地质结构面及其多尺度关联、地质体的差异特性和分类及相似性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模型。在其上可概略性地总结地形与地貌特征、岩土性质(如软质岩和硬质岩) 及散体状岩土体的分布与发育规律、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然后按地貌、岩土组构与构造活动性进行初步横向分带与分段,并根据各模型段所体现的规律特征抽象成一个全线工程地质分段一览表,编制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分段说明。在地质体模型上摆放路线就可充分认识到地质体与工程体接触界面分形形貌和力学机理,通过对多因素藕合的地质体与工程体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可选出拟用的工程大概施工方案及安全监控措施,总结各分形地质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路线与构造物的影响。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是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步骤,自此后大部分勘察工作都在计划之内,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图2 地质体宏观模型示意图

4 工程地质体分析

地质体宏观模型上摆放路线和主要构造物后就有具体的微地貌及小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的问题,也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单个工程地质体的问题,这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此步必须在野外踏勘,进行概略性工程地质测绘(踏勘) 后方有深层次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小尺度单个工程地质体的快速建模与表征方法,总结其基本模式与识别标志,并结合采用分形与随机扰动叠加的方法,用小尺度地质体基本模式,利用地质类比法重构中尺度地质体,综合分

析工程体与地质岩土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合理的原则性勘察指导思想。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包括:土的成因、物理化学性质、工程分类及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主导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对路线、路基的影响;地质构造如断裂、褶皱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对构造物的影响;地表水水位、流量、冲刷、洪水位与淹没情况;地下水类型、分布、循环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殊地质、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对工程地质体的分析是动态的,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体的属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路基、陡坡路堤、深路堑、高路堤、特殊路基、桥位、隧道、构造物、筑路材料等。

4.1 一般路基:其勘察重点是基底土的液塑限类型、颗粒组成类别、密实程度及含水情况;松散可压缩岩土层、可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和成因类型、位置与厚度;水位高低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4.2 陡坡路堤:其勘察重点是上边坡松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下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护工程类型及稳定性、整个山坡在应力改变后的稳定性,调查、评价对堆积体运动有较大影响的与坡面方向垂直的结构面,确定最佳路堑与路堤坡比,同时考虑绕避或路线高度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

4.3 (深) 路堑:其勘察重点是上覆土层特征及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横向坡度与稳定情况;岩石软硬及破碎程度等基本性状、风化带划分及其厚度,主导性优势软弱夹层和软弱结构面的性质及其与路线的相对关系;原有人工边坡的边坡值及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特征;路堑边坡的上、下防护问题,并应确定路堑边坡比、土石工程分类及相关工程措施;对路堑开挖后果应作进一步考虑,是否有激化深层次的山体和边坡滑移或坡面失稳的潜在可能;同时利用弃方作路基填料应作相关分析评价。

4.4 (高) 路堤:其勘察重点是确定基底一定深度内各地层的厚度和物质成分特征,覆盖层与其下基岩接触面的形态和坡度,以及硬壳层、软弱土层的尺度和物理力学性质,明确有关不良现象及环境水对路堤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同时评价堆积体是否存在垂直下陷与水平侧向位移以及路堤堆积体的防护问题,必要时还应对填料作出说明。

4.5 特殊路基: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阶段均为重点,该类病害影响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布设与构造物设计,应查明病害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绕越依据或处理措施。

4.6 桥位:其勘察重点首先是要能发现深、大断裂破碎带等直接影响桥位稳定的宏观大前提,然后才是具体的桥位与墩台工程地质条件,注重岩土结构层的空间分布与岩土特征及其间的软弱层、断层面、基岩面等优势结构面,应提出合理的持力层与基础形式,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水的影响。

4.7 隧道:应详细调查岩体裂隙的几何特征,如隙宽、粗糙度、充填情况、连通性等,及岩体裂隙剪切力学特性与地下水渗流关系;同时应评价开挖应变局部化过程及结构功能蜕化过程的时变可靠性,并提出衬砌方案及全深度、多断面、多测点的长期连续、智能化监测建议。

4.8 构造物:其勘察重点是整体稳定前提下的具体岩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应提出各种工程方案与力学参数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措施。

4.9 天然筑路材料:勘察重点包括筑路材料的储量、位置、品质与性质、采运条件及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能性、实用性。

5 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

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勘察方法,应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其要求是应编制具体工程勘察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必须包括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及人员、设备的组织和施工期限。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地质调查为主,在路线重要控制点处可布置钻孔与物探。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

此阶段必须对该公路工程有结论性意见,给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详细阶段的勘察方法,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主要针对具体路段、桥位及构造物基础位置、形式、埋深而进行,主要是以在方案基础上的各种参数提供为主。

6 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

此阶段的任务是具体运用前述理论成果进行勘探,要求必须按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进行施工,各种勘察方案与勘探点的勘察必须到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同时该过程也是个与理论互动反馈过程,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若发现异常及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状况,在必要时可增加勘探手段和增加工作量。

7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是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总结,必须以定性的方式下结论。首先是路线方面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控制点、高路堤、深路堑边坡、特殊路基、比选方案及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做出总体科学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评价,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定性评价。其次是对单个工程地质体必须作定性和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 、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宏观力学特征和微观颗粒组构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类比法和专家意见,提出具体的处治方案与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同时在建议方面应指出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可能危害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及下一阶段勘察建议。

8 结语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及在工作中的具体灵活运用,能很快抓住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掌握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工程地质特征等关键因素,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最合理与最优化的工程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重点

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设计与施工开展前的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很多工程质量通病都与建设初期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没做好有关,其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勘查工作人员往往存在着某些工作误区或主次不分之嫌,给我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数据不准、不详等弊病,因此,对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和难点探究是本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本专业技术人员急需掌握的内容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研究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难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地质勘察概况

地面以下土层的状况,包括分布、松密程度、压缩性状况、强度的大小等,地下水的深度与水质情况等地质状况,都直接关系着拟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拟建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前,需要对其所建地区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查,取得工程地质的详尽准确资料后,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工程地质勘查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结合的工作原则,勘察工作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利用勘查取得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好地质条件评价工作,与此同时,运用各种勘测技术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的重要依据。

2、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通常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分析了工程地质勘查三阶段的重点和难点。

2.1 选址勘察阶段

选址勘察阶段是工程地质勘查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要通过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和预判。本阶段是勘查初始阶段,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资料不符合要求,然而其它方面条件又较好且意向选取的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二是,选择场址时,要对场址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且要避开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一般情况下,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地基土性质不良地段、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威胁的地段、地下采空区上的不稳定地段等都视为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

2.2 初步勘察阶段

初步勘察阶段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第二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对所选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条件资料。本阶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对于场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段,要进行地质测绘和调查;二是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建筑场地,还要评价判定场地地基的地震效应;三是本阶段在选址勘查阶段的基础上,要进行工程勘探、测试和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

2.3 详细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阶段是工程地质勘查的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为工程设计所需地质条件提供各项技术参数,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地质灾害的防治等提出具体方案或结论,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做好:

一是探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等,计算并评价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二是对需要进行基础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出所需计算参数,并预判建筑物的沉降度;三是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及大于7度的场地,还要预测地震效应,分析流砂与地震液化的可能性,且对相应现象做出评估;四是探明地下水水位深度及埋藏情况,预判地下水对建筑物钢筋锈蚀的影响程度;五是尚需提供为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稳定计算所需的技术参数,并分析和预判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和环境的影响等。此阶段是地质勘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提供数据资料和技术参数的主要阶段,做好本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对整个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搞好本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工作,突破难点,力争做到最好,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圆满完成做好铺垫。

2.4 施工勘查工作

除了上述三阶段外,施工中仍然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那就是施工勘查工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需要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进行验槽,探明人工填土的分布情况和均匀性等;二是在深基坑设计与施工中,应进行地基监测工作;三是在地基处理与加固时,还要进行加固设计与校验工作;四是当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时,应进行及时观测和跟踪处理。

3、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对策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设计与施工地质数据获取的直接途径,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实际勘查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或态度问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不尽如人意,给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严重者还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总结分析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因为工作人员态度问题出现质量弊病,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严格落实工作规范程序和要求;二是参与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人员要全方位的实地调查,强化学习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要求,强化基本功,统一目标和计划,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和实施方案;三是大力宣传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意识,对参与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质量达标教育、文明勘查施工教育,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情况,做到从严施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四是加强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获取相关单位的信息反馈和所求,为下一步工作做出计划和指导,同时也为前期工作做出评价;五是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制度,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六是做好各类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到资料真实、详尽、规范、完整,为以后工作做经验性的指导或警示作用等。

4、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纷繁复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既要做到工作互联,更要做到抓住重点与难点迎刃而解,强化管理,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详实、科学、完整的资料,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本文从工程地质勘查概况入手,分析研究了工程地质勘查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选址勘察、初步勘查、详细勘查等阶段,继而探寻了提高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的对策和措施,由于篇幅有限,还不甚全面,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为研究本课题的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贤荣.浅论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8).

[2]成程.关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研究[J].建筑向导.2012,(09).

[3]李维,黄子君.探讨地质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质勘察.2011,(11).

作者简介:

赵文莲(1979-),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方向研究。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 思考 辩证关系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16-01

1、引言

19世纪中叶,国外的地质工作者开始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1]。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与环境,研究工程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产生的有关问题的科学[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运动和发展,其实质就是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是工程地质学的主旋律,构成了其的基本的矛盾运动,并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

2、工程地质问题的回顾

2.1.1 学科性质

传统工程地质的核心任务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作出相关的工程地质评价[2];从工程学角度来看,工程地质学科必须深化到工程中去,将查明条件、评价评判再往前延伸,开展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地质。因此,从工程地质学科特性来说应是地质学与工程的交叉结合,它和基础地质学不同,具有理学和工学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永恒的主题。

2.1.2 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与工程建设及人类工程活动相伴生,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工程建设的需求和发展。经过40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步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从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开始,经过50年成千上万项工程的多方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积累大量经验,获得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等的兴建,标志着中国工程地质实践的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反映了中国工程地质发展的历程及与其相匹配的工程地质水平。

工程地质人员通过对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解决,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概括。因此,思维方式的发展反映了工程地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工程地质思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地质演化思维、地质结构思维、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思维、环境工程地质思维、工程地质系统思维[3]。这些思维的发展体现着工程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同时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过程。

从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认识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到拓展,逐步完善使得地质工程发展更加趋向于完美。

3、工程地质问题的发展

3.1.1 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知识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和研究前沿等,并由此构成一门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在研究事物的某一层面时,对象的内核与外延的界定必然涉及相应学科的知识领域,并使学科功能得到一定的体现。

一个现象或问题的产生可能有多个原因,各自依赖于一定的学科知识,因此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滑坡为例,滑坡的破坏可能是由于斜坡岩土体强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河流冲刷坡脚使斜坡形状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由于斜坡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致。相应地,对这些滑坡的研究需要运用滑坡动力学、地震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及岩体力学等学科知识,并因此提出不同的抗滑减灾措施,使各个学科的研究目标得以实现

3.1.2 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体现学科的发展

工程地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生命特征,有其产生演化特性因此工程地质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的思维而不是定势思维。传统工程地质学中,工程地质条件通常包括区域构造地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动力地质现象等方面,显然无法包容制约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因素,工程地质环境代替工程地质条件,可理解为地质环境与工程环境的迭加与复合,是当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工程地质不仅要研究工程活动中地质环境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而且要研究工程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地质环境,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是工程地质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在不断变化的工程中总结的规律也是宝贵的经验。

基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活性化思想提出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3]。由于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界定就必然反映出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水库运用管理、库坝联合运用以及加高淤积水库大坝的勘察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提出了研究水库淤积问题的主要工程地质任务,并总结出“蓄清排混”的运用规律。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界定反映出在水库工程地质工作中考虑水库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化的思想。

4、结束语

工程地质问题是地质学科和工程学科的交叉点,工程地质学通过这一交叉点不断和边缘以外的学科结合、交织和渗透,从而改进内涵、扩大外延,促进学科发展,并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源动力。具有环境化、活性化思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基于本学科的知识领域,因此,对这类工程地质问题以工程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特征,表明工程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5 ,(4) : 34-38

[2]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6篇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rious investigation,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are summarized to promot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logy investigation by the "qualitative"to"quantitative computing" dire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remote sensing(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3S technology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main application, designed to geological survey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methods are reasonably choosn to provide useful experience.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勘测技术;3S技术;勘探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survey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TV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223-01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从深度、广度及精度上对工程地质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勘探深度的加大、对勘探分辨率要求的提高,许多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及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需要。近年来,由于地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此,分析总结各种工程地质勘测方法的应用及其最新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对工程地质勘测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

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是地质勘察中最先进行的综合性基础工作,主要方法有:路线测绘法、地质点测法、实测剖面图法等。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工程区,首先应研究并弄清楚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震活动状况,然后充分利用已有的勘测手段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测绘,并开展其它专项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工作。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3S技术的应用,体现了目前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的发展情况。

23S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

2.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在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内主要用来确定观测点位的三维坐标。相对于普通测量手段而言,它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可全天候观测等优点,可将其采集和储存的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工作中,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2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与其他勘察手段配合,有利于大面积地质测绘,提高填图质量和选线、选址的质量,减少野外地质调查的盲目性,减少外业工作量,进而提高了勘察效率。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工程地质勘测手段,近年来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总体来说其用途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与制图,岩溶调查,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输水隧洞、渠道等跨区域、长距离等线状大型工程地质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复杂特殊地区的工程地质调查,节省了费用,缩短了工期。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够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逐年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我国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设备是当时或至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3.1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

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

3.2 钻孔彩色电视系统

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工程地质勘测方法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重新认识和审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勘测手段及其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各种勘测方法的发展及其综合应用,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对加快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5-57.

[2]沈春勇.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处理新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8,36(9):70-73.

[3]曾凡卿.三峡工程建基岩体物探检测方法应用[J].2005,36(11):43-44.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7篇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其中,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总结为十六个字,应用于社会人的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目的在于规范社会人在职业工作中的行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严谨、认真,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多时候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一种重要保障。在工程队地质勘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身,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对地质条件进行认真勘察并详细记录总结是工作中体现职业道德的体现。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职业道德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以研究影响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为动因的工作。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即与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例如:地壳的成分和构造、土壤的形质、水文特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等。以上诸多方面是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对象。工程地质条件的性质和特征在工程预测、项目开发、工程建筑等研究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对人身安全、工程安全、财物安全的有力保证。

一、 工程地质勘察的的基本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是勘察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的地质研究勘察工作。工程地质工程所要勘察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物理地质现象等方面。在对工程地质条件认真有序地勘察后,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建筑设计的结构和建造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因素作用的方式、特质和影响范围等等,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应该施与何样的防护措施、如何正常使用提供依据。职业道德体现在工程勘察的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二十多年的勘探工作经历中,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显露出的若干问题也成为丰富职业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地质工作是服务于全社会的基础性的工作,在全社会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规范职业操守,构建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并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认真履行职业守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今天工作中要秉承的理念,并要贯穿于整个工作的过程中。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有关工作

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质,地质主要指地球岩层、地貌的性质和特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即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工程地质条件即指的是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勘查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主要集中于对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评估,包括地质测绘、勘探、进行室内烦人相关模拟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为建筑建设、工程规划提供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提供必要建议意见和建筑的依据及参数。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流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研究人员搜集区域地质已有资料以及区域已有的勘察报告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

第二,根据已有材料,凭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

第三,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第四,依据勘察结果,对区域地质进行重点的岩土测试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实验等相关的工作,研究区域地质条件;

第五,以上的过程中要详细进行记录,并在工作最后进行资料整理工作,撰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流程通常按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分阶段分步进行,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各区域各有其特点。因此,不同类别的工程,有不同的阶段划分方法。对于地质地貌条件简单的工程和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对勘察阶段进行适当的合并。工程勘察工作流程主要根据工程类别与规模、勘察阶段、场地工程地质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状况、工程经验、建筑物等级及其结构特点、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六个方面而定。

(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第一,工程地质测绘。

指的是对区域的地质进行调查研究,其对象是和工程建筑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工程地质条件,将其勘查结果绘制成按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依据地质图分析在工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作用,并分析研究地质条件会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为接下来的的勘探。研究、实验、测试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先行工作,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区域地质的测绘范围以及比例尺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即决定于建筑设计的质地、地貌,要依据先前勘测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已有的测绘资料。不同的建筑设计类型、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设计阶段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在测绘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依据地貌使用不同的地质测绘方法。现代的工程地质测绘技术不断的发展,精确程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掌握了采用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陆地摄像的相关技术,勘探人员可以在室内通过卫星传输的影像绘制成草图,到达勘测现场之后就可以依据前有的卫星图像进行有目的地复查,同时也要认真地进行下一步的反复验证,以求在精益求精的测绘要求下做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这样的工作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地面地质勘测的工作量。

第二,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

②钻探和坑探。为工程建筑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以求查明的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包括岩层的完整性和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测良好的持力层和查明影响建筑物稳定性有岩体结构,测查地下水的动态结构;测试的岩土试样;为现场的勘探测试和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③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

通过实验测试取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从而进行定量评测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在设计建筑物规模小或大型建筑物早期设计阶段,鉴于具体情况,建议使用实验室试验。在为重要建筑物的初步设计提供参数时,必须对现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进行反复测试。

④长期观测

长期观测指用观测仪器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或对工程建筑中有重要影响的地质条件作用,进行长时期的反复测量工作。观测的主要对象是:岩、范围、速度、方向;长期观测主要是在施工建设的详细勘察阶段施行。将长期观测取得的资料整理分析,可以用于工程地质勘测的评价,检验地质预测的准确程度,对不良地质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依据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可以发现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有若干问题。工程地质勘查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各方面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①设备的老化和失修。勘察队必须配备合格的设备仪器,需要年检的仪器必须提供年检合格证书。国内的钻探设备基本上实现了私有化,但是设备仪器的配置和检修意识令人十分担忧。为了盈利的目的对一些本该淘汰的和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仍在继续使用,不安全隐患存在。

②现场作业。仅凭绘图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项精确的工作应该认真反复测量,争取提高工作的精确度。常见的问题有:有偏差而没有记录、不使用规定的取样器取样、不试验而编造数据、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工作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检查验收,确认工点、各段勘探工作量的完成,进而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总结。要根据勘察设计书的要求,综合勘察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有关问题,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勘察报告准确无误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不合格的报告会给设计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三、 工程地质勘察的职业道德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意义。当前地质工作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在工作中要十分重视的方面。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着认真的理念,工作讲求实效,反复测试验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要做到将安全意识深深植根心中,工程勘探工作中的安全因素是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测量和图纸测绘,其深层的后续工作都要以前面总结的地质条件参数作为基础依据,在勘探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的认真态度相关联,同时影响着整个工程建筑的安全和进程。因此,作为工程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就是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度。

其次,明确勘查任务,认真做好勘测工作。加强矿产的勘查工作,矿产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明确勘查任务,做到有人物依据,有职业准则规范。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责任意识,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感和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地质勘查的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建筑物的设计以及安全程度已经颇受关注,作为工程地质勘探人员,测绘图纸、进行试验、撰写报告、提供参数这些仅仅是工作的一个方面,更多的应该利用自身专业所学,认真依据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提出可行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使得建筑的设计与区域的地质条件相互适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减少破坏程度,保障国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再次,完善工程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对工作的规划,良好而具有流动性的管理机制能够给予工作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很好地控制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勘探任务应该统一部署,做好区域的联合工作,不能仅限于区域的地质勘查,而应该将眼光放置长远,统筹安排工作。充分发挥勘探单位的设备优势和人才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勘探,保证勘探工作的精度,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管理体制可以保证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8篇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地质》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永杰(1981-),男,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教学与研究,(E-mail)。

摘要: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调研结果,从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校外实践教学场地偏少与实践教学师生比例过低等4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课时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实际工程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相关课程讲授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4104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如何在有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内增强学生对众多地质名词和工程地质现象的理解与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通过课堂、室内试验与校外实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各种真实的地质现象与工程地质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由室内实验与校外实习两部分组成,近年有学者提出应从课堂教学、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三方面进行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本文对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并总结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相关经验,旨在促进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参与性以及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一、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长沙理工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计划为32个校内讲授课时(含4个室内实验课时)与1周校外实习;中南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为32个校内教学学时和1周校外实习学时,其中校内32个学时安排了2个学时的矿物岩石标本观察描述、2个学时的电视录像教学和2个学时的地质图阅读作业讲评;湖南大学工程地质课程仅设置32个讲授课时,其中包含4个室内实验课时,但从2013年开始增加16个课时的班级讨论,未设置校外实习课时。通过上述比较可知,3所学校工程地质课程的总学分相同,但安排有所侧重,湖南大学缺少校外实习课时,而长沙理工大学与中南大学则缺少讨论课时,应进行相应调整。

(二)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受学校办学经费限制,实践教学环节经费相对不足。目前校外实习经费标准最高是每人每周100元,对于两个教学班60~70名学生而言,上述费用仅够1周校外实习的包车费和现场讲解协调费,且实习场地只能位于长沙附近,便于当天往返;若到距离较远的场地,即便老师与学生自己解决住宿、饮食,交通费也会远远超出预算费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能带领学生在长沙市附近的几个固定实习点进行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实习,与公路、水利、隧道等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仅根据具体建设情况临时安排。实习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习的有效开展。

(三)校外实践教学场地偏少

实习场地是工程地质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根据场地或工程建设的时效性,实习场地可分为2类:一类是固定的实习场地,其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出现较大地形、地貌或地质情况变化,一般位于公园、旅游景区或废弃矿区内,适合工程地质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如长沙的岳麓山、石燕湖等,但该类场地较分散,实习费力耗时,并且实践内容有限;另一类是临时性实习场地,实践内容随工程建设进度而发生变化,如湘江综合枢纽工程、长湘高速公路、南湖路越江隧道等,适合工程性实践教学,但其时效性较强,并非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具有这一实习条件。

(四)实践教学师生比例过低

工程地质课程每个教学班一般包含2~3个行政班,由1名老师授课,校外实践教学时往往由该老师带队,此时师生比达到1∶60~1∶90,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负责联系车辆、实习场地和安全等后勤管理工作,又要指导学生实践并进行相关讲解,工作量与责任大,实践教学难度较大,实践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若按照行政班单独进行实践教学则费用太高,且学校现有师资力量难以满足要求。

二、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为培养非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工程地质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教学质量,针对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总结相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教学经历,从教学课时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实际工程讨论教学、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方法等5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教学课时安排调整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张永杰,等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经验,并参考中南大学与湖南大学的课程安排,对校内32个学时的讲授内容与时间进行调整。课堂讲授安排20个学时,重点讲解工程地质基础理论,如岩石、地质构造、风化与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以及岩体结构与稳定性分析;课程内容讨论安排10个学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对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与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和工程地质勘探等相关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矿物岩石标本观察安排2个学时,通过讲解与观察了解矿物与岩石相关特性。与之前相比,减少了理论讲授,增加了针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课堂讨论。这样调整课时有利于教师将部分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知识讲授得更清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二)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

在讲解工程地质名词时多配置图片,特别是实际工程图片,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便于记忆,因为图片给人的印象远大于文字。对基本原理或机理的阐述也应多采用动画与简短视频,并结合典型图片,加深印象,增强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上述方法既可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际进行生动讲解,又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三)实际工程讨论式教学方法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往届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工程地质实习计划安排,选取典型工程进行讨论式教学。典型工程的选择应能体现教学的关键知识点,讨论内容尽量不与校外实习内容重复;应提早确定各工程实例的讨论主题、要求与考核计分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一般10人一组,并提前1周将实物照片、视频以及相关地质勘察、设计与施工等资料分发给各组学生,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各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对相关图纸、方法与原理进行讲解。各组之间相互评分,同时注意区别各组内不同学生分数的层次性,一般分为3个等级,以此作为学生平时考核成绩。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找出答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3]。

(四)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

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的室内试验主要是进行岩石矿物标本观察。如何在仅有的2个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增强观察印象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应合理安排试验时间,可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即安排学生实验,这样可加深印象,提高实习效果[4];另一方面,应合理划分实验的时间段,将90分钟的实验时间划分为20分钟、30分钟与40分钟3个阶段。前20分钟由学生自由观察各类标本、模型,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各样本有个总体认识;中间30分钟由教师结合学生提问,对典型、常见的样本进行详细讲解;最后40分钟用PPT播放讲解与样本对应的工程实例照片,并要求学生完成部分样本特征的描述,以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五)校外实践教学方法

工程地质课程重在实践,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关键是组织好校外工程地质实习。具体可从实习场地选择、实习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选择实习场地

根据工程地质课程内容和实习要求,将实习场地分为固定基地与工程性临时基地两类。固定基地应尽量包含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地层出露齐全,构造形迹丰富,工程地质现象集中,河谷地貌明显,周边工程能体现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特征。如长沙理工大学近年来将岳麓山、南郊公园湘江岸坡、丁字湾采石场、石燕湖地质公园、跳马石灰岩采石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确定为工程地质实习固定基地,它们基本涵盖了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且与课堂工程讨论教学内容也不重复。

工程性临时基地应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周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选择,以体现相应专业的工程特性与针对性。如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可选择长沙周边施工的三环线高速公路、长湘高速公路以及市政道路等;岩土隧道工程专业可选择长沙市正在施工的地铁项目与基坑工程等;水利工程专业可选择正在施工的湘江综合枢纽工程等。

2调整实习方式

实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对于岩层产状、断层类型、褶皱类型以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内容,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进行相应量测,指导老师仅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做总结分析,避免每到一个实习场地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

对于每一天的实习内容,应在结束前安排0.5~1个小时的讨论环节。由部分同学对当天实习内容作简单实结,指导老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现场讨论解答,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

在工程性实习场地,指导老师还可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工程项目的概况、设计、施工情况和地质条件,以及他们对现场地质与工程关系的认知和项目开展中的经验教训,然后再组织学生参观工程现场。

此外,应争取做到20~30个学生配备1名实习指导老师,确保教学实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3完善考核方法

校外工程地质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应从出勤情况、现场表现、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与实习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重在考核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对未参加实习或实习报告大部分内容雷同等不同情况的学生要给予准确评定,体现成绩的层次性[5]。总之,考核方法应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笔者根据相关调研结果,对提高工程地质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如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的调整,课堂讲解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提高实习过程中师生的比例,在实践教学中精心组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学生到课率在95%以上,学习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讨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当然,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叶斌,陈永贵. 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0-64.

[2]王哲,陈东瑞,张勇.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25-127.

[3]程建军,王海娟. 水利类本科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98-100.

[4]肖武权.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2-93.

[5]陈永贵,王桂尧,黄生文等.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104-107.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geology course for nongeolog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ZHANG Yongjie, WANG Guiyao, LIU Longwu, CHEN Jieji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P. R. 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engineering geological theori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urse was investigated for nongeolog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of three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 Then four problems were present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urse, including shortage of practical teaching class time, lack of outside practical teaching funds, shortage of outside practical teaching place and low ratio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ve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were suggested, which were arranging reasonable teaching time, combining teaching contents with the practice, adopt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discussion in teaching, combining experiments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using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工作,关系到工程方案决策和工程的顺利建设。由地质问题所引发的事故频发,轻则会延误工期,重则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是非常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从实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具有很多的特点,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性与特殊性。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专业,其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加复杂。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工程的规模大、范围广、投资多;工期长,建筑结构复杂,特别是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表现更加明显;施工场地的自然地质的复杂性也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技术难度。其特殊性表现在水利水电建筑结构的特殊性。与传统的房屋、桥梁的建设不同,水利水电工程都有特殊的结构要求,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制约,即使是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建筑,也不可能找到完全结构相同的两个。这种特殊性是唯一的,也是不能够恢复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是重大的问题。

2、长期性和隐伏性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工程具有长期性和隐伏性,有些地质的隐患甚至是不能够预测的。从很多实践例子我们能够知道,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隐患可能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全过程都不会有丝毫的迹象。比如,葛州坝水利工程因坝基软夹层问题而导致停工,必须重新勘探,并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重新修整。目前来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体中残留的隐患导致的工程事故实在是很多。这些长期潜伏的地质隐患一旦发生,轻则要修改工程设计方案,重则整个工程报废,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

3、经验性与实践性。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不是理论研究,更不能纸上谈兵,它是建立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任何一种新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方案的优劣,都必须经过大量的试验与实践,即在不同的设计阶段都分别要在枢纽区或料场取岩石样或土样经行试验,有的坝型的砌筑料还要取大样进行碾压试验。

三、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成为最重要学科的根本原因,是一大批成功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比如葛洲坝、三峡、小浪底、二滩、龙滩等众多著名的大型甚至是巨型的工程。这些工程在开始施工之前,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地质勘测工作,并且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正是因为前期的地质工作充分,使得工程的建设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总数相比,这些大型的工程只是一小部分。根据我国水利部的数据统计显示,1949 年全国只有6座大型水库,17座中型水库,到了2006年,水库数量升至85874座,总库容达到5974亿m3。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相继修建了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在建设前期的勘察工作组织不好,存在着对地质情况了解不清楚,甚至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许多病险水库的产生。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共有病险水库37000座,占水库总量的43%,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水库。病险库的类型多以中小型土石坝为主,坝体病害和坝基病害是主要病险类型,造成这种原因除了跟施工质量有关,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不到位,或者是盲目施工所造成的。

无数实践证明,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充分重视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开始之前,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勘察工作,对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只有这样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了如指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如果不重视地质工作,在对地质条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施工,则会产生严重后果,轻则造成工期的延误,修改设计,增加了工程成本;重则建筑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甚至工程报废。

四、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使用不当,手段落后;

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

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对地质条件的界定不准确或者没有充分数据做支撑,存在问题遗漏甚至是结论性错误的情况;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还有的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这是极不严肃的行为。这类问题的产生会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造成开发时机的延误;或者即使通过了审查,还是给工程留下了隐患,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当需要申报项目的时候,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或者是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上述两种情况多出现在地方性工程中,在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由于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会导致投资的失控,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在勘测设计过程中,有的工程地质勘察存在“重枢纽,轻渠系”的问题。主要存在问题有:只对枢纽进行钻探、平硐、坑槽探等地质勘探工作,不对渠系及渠系建筑物进行钻探,甚至坑、槽探等轻型勘探都不做,这种情况在地方性工程中有出现过。由于渠系工程对地质条件勘察不到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导致投资不足,甚至停工等待处理方案;由于投资不足导致工程粗制滥造,留下工程隐患,可能在后期运行中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或安全事故。

五、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水利水电工程活动日益频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病险水库37000座,占全国水库总量的43%。从实际情况来看,出现病险的库主要是中小型土石坝,坝体与坝基病害是最为主要的病险类型。究其原因,除施工质量外,主要是由于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断开放,水电开发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他们节省时间和资金,往往缩短前期勘察工作的周期。许多建设单位在还没搞清具体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就匆忙签下了施工合同,由于没有做足地质勘察工作,结果不是施工一半再回头重新设计,就是发生了严重的工程事故,整个工程也随之报废。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因此,只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思想重视,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质量的保障。管理体系能够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地质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我们知道,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地质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进程,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要求纳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重点抓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从而真正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六、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是行业中涉及范围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难、最具权威的龙头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性。这也充分说明了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它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建设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地质问题引发的事故是经常发生的,轻则延误了工期,重则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慧,浅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J]湖南水利水电,2010

[2]罗正强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存在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

工程地质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081-01

1高层建筑物施工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建筑物场地的稳定性问题。高层建筑物地基变形的影响范围包括地表的松软土及土体下基岩风化带,其影响的深度较大,建筑地基的持力层和下卧层对地基土体的稳定性影响都很大。下卧层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其岩性、土体的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各土层的抗震性能、场地距主断裂和活动断裂的最小距离等。所以应在完成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区划的基础上来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并通过勘探进一步查明建筑场地地质结构和条件,以便最终选择理想的高层建筑建造场地。

(2)基础类型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高层建筑基础的主要形式有箱基、桩基及其复合基础这三种。箱形基础具有基底面积大、抗弯刚度大、整体性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软弱而不均匀的地基,可利用基础中空部分作为地下室,能有效减少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桩基包括灌注桩、预制桩、钢管和墩基等,其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沉降速度慢、抵抗外力强等特点,适用于上覆较厚软土层的地基或膨胀性等土层,桩基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施工条件选择;复合基础即是采用箱基下加桩基的复合基础类型,以应对单独采用前面两种基础类型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承载力或变形要求等的情况,复合地基部分土体被置换成增强体,可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这种地基竣工验收应进行压板载荷试验,其施工复杂,造价较高,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要求来进行选用。

2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阶段的划分

(1)区域规划阶段。结合已有地质资料以及建筑经验,对区域的总体稳定性进行定性,对区域一般性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阐述。

(2)总体规划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明规划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便于规划区内建筑特性的分带和建筑功能的分区。其主要工作是结合地貌、水文地质和地质结构条件进行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其勘测的范围应大于实际的建筑面积。此外,还需要做实验室研究、部分勘探及长期观测工作。

(3)详细规划阶段。此阶段的工作目的是详细查明活动层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便于选择各主要建筑物的场地和配置各种建筑物。该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实验研究、勘探、野外试验、测绘和长期观测工作等内容。

(4)个别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以便于确定建筑物的型式、建筑物基础的砌置深度、施工时间及概算费用等。此阶段需要查明勘探点间距、勘探坑深度等所有的地质条件,本阶段需要独立地选择场地,应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测绘工作,其勘探工作量比较大。

(5)个别建筑物施工图设计阶段。此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便于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加固处理、防治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建筑物地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该阶段的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包括布置勘探坑孔并确定其深度,查明活动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必要时还应进行抽水和载荷试验。

3做好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对策

(1)确立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在进行正式的勘查工作之前,应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工作的要求,及其所负责工程的结构形式、用途、载荷大小,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勘察规范和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合理安排内业资料整理、土工试验、外业施工等环节,规定取样及试验、原位测试、钻探施工等技术要求,明确勘测过程中与规范和制度相冲突时应作出的技术调整要求。

(2)做好勘查现场的监督工作,保证勘查技术质量。开工前,工程地质勘查人员须结合建设方提供的各类报告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与核实;要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和长度予以核对,确保其各部分技术参数符合勘测和施工的要求;岩土勘测工作中的各项原位测试项目,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和制度的要求;合理选择钻进方式,在对岩层进行钻进时,应根据岩层强度合理确定钻进速度,在钻进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软弱土层时,须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法,并严格限制钻进速度;做好取样管理,取样时,应严格控制钻杆尺寸,不得通过切取岩芯管的方式取原状土样,对取好的样应及时贴好标签,并妥善保管;对于高程和水位的测量,高程的测量应首先选择黄海高程,若条件不允许而须采用假定高程,最好是将基准点埋设在不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统一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工程师要及时对外业资料进行核对和验收,确保原位测试数量和主要持力层的取样数量满足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持力层的起伏情况的控制工作,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点进行小规模钻探,探明具体情况。

(3)做好对勘查数据的提炼,提高地质勘查报告质量。做完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勘查数据之后,还应结合项目自身及周边环境特点来做好勘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提炼,以确保土层划分的科学性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对于差异较大的参数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使得设计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情况。

(4)加强回访,总结成果。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应及时核对土层层位情况,查看现场是否存在防空洞和暗涌等可能导致不良地质作用的情况;为确保地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还应采取措施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检测;此外,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师应定期回访已经完成的项目部分,尤其是要记录好施工过程中与勘查报告不符的情况,并认真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日后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

4结语

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查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认真地做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确保地质勘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才能保证基础处理及结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最终保证建筑施工过程的顺利及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祥东.工程地质在土建工程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8(2).

上一篇:新能源种类范文 下一篇:生态景观绿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