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3-10-06 13:55:42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1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有关精神,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7〕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17〕1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同时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17〕3号,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制度》和《通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财政部出台《管理制度》的有关背景。

答:自2012年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特别是2017年财政部牵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在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的改革任务和要求,2017年以来,财政部对我国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根据《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了解内控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基础性评价、课题研究、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管理制度》,以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促进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问:《管理制度》和《通知》起草的过程如何?

答:《管理制度》和《通知》从起草到,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是启动阶段。2017年初,财政部会计司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体系研究课题组,启动了《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2017年上半年,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初步明确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总体要求、报告机制及形式等内容。

二是调研阶段。通过向各地区、各部门发函,全面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有关经验做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工作建议意见等,为研究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是测试阶段。2017年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对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摸底测试,帮助各单位查找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为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是研讨阶段。2017年下半年,财政部课题组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专家研讨会,邀请了部分中央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单位、《规范》实施财政部联系单位以及内部控制理论界专家、代表,针对《管理制度》以及单位如何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重点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及模板进行了讨论和完善。

在研讨过程中,各方面专家、代表一致认为在我国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应尽可能避免给各部门及单位增加额外工作量。为此,课题组针对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和要求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以标准化表格的填报形式代替文字性描述、以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客观性指标代替主观性描述,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位编报内部控制报告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也提高了各地区、各部门汇总内部控制报告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五是征求意见阶段。在课题报告、调研测试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2017年12月,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了《管理制度》和《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向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审计署等部门征求了意见,并同时向财政部部内10多个司局征求了意见。反馈意见总体上对《管理制度》和《通知》表示赞同,有关各方也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六是完善和阶段。2017年1月,在充分吸收借鉴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财政部会计司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相关条款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个别未直接吸收的意见建议也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沟通解释,取得共识,最终形成了《管理制度》和《通知》并正式印发。

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管理制度》共八章,二十九条。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内部控制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报告编制的原则、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开展方式等内容。

2.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主要明确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分别组织实施全国、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及主要职责。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包括各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审批过程及报送要求等内容。

4.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规定各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

5.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主要规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和下级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工作要求、依据,以及报送本地区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等内容。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主要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内部控制报告的分析及分析结果使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工作方式、考核的落实、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处分等内容。

8.附则。主要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以及《管理制度》的生效日期等内容。

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如何开展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1.地方财政部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收到《管理制度》和《通知》后,应当立即全面启动本地区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本地区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及时汇总形成2017年度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5月20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其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地区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各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于2017年5月20日前直接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2.各部门。各部门应当研究制定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所属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并及时汇总形成2017年度本部门内部控制报告。

各中央部门应当于2017年4月20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其他各级部门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3.行政事业单位。各单位应当以《管理制度》和《通知》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完成本单位2017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并按时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问:财政部对《管理制度》和《通知》的贯彻实施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是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和《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并按照《通知》及其附件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是强化分析,推动整改。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加强对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应抽取一定比例的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做好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宣传,交流经验。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宣传报道。同时,探索建立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制度,选取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作为本地区(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内部控制工作情况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与其他单位分享经验和成果,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本地区(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

财会[2017]1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7〕24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财政部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2

关键词:企业 业务转型 财务管理

一、公司基本情况及战略规划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为偏光片的生产和销售。偏光片作为平板显示的上游产品,是平板显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偏光片产业有助于完善深圳市液晶显示产业链,将有力配合深圳市打造亚洲平板显示重镇。

(二)战略规划

公司战略规划的愿景与使命和发展战略为: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TFT-LCD用偏光片制造商。作为深圳投控“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核心企业,公司通过偏光片及其相关产业的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具备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的实力,在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起到先导性、示范性作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财务部组织架构欠清晰、岗位职责分工欠均衡

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的财务部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分工皆存在此问题,表现在公司本部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控较弱,财务人员的直接汇报对象都是所在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一方面造成财务负责人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自身的岗位职能,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协助;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涉及财务的多个领域,比如:同一个人即负责会计核算又负责税务及资金事项。这种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分工不利于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全面提升。

(二)公司本部的财务集中管理职能不突出

公司本部财务部承接集团财务管控的职责,集团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公司本部和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财务管理团队对整个集团的财务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以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整体战略。

但目前公司本部财务部对下属公司财务部在管理上主动性不强,表现在业务指导方面做得不够,管理监控方面采取的措施也不多。

(三)对委派至下属公司财务经理管理力度不够

公司本部为加强对重要子公司财务管理,采取了外派财务负责人的方式。

但是在对这些外派财务人员在管理力度上不够,对其工作支持力度也存在不足,时间长久之后,管理和监控力度会有所减弱。

(四)资金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随着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事项完成,公司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偏光片业务的急剧扩张,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往来款项将快速增长,资金管理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点,这不仅因为募集资金有法定规范管理的要求,偏光片业务的营运现金流也需要密切关注,同时由于偏光片的主要原料从国外进口,而偏光片销售采用境外交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加强公司外汇管理,降低外汇风险和损失。

目前公司在资金方面已经初步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但在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方面还不完善,资金和外汇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员,网上银行付款节点不全,资金经营意识不足,资金分析工作不够深入。

(五)预算管理工作需要提升

预算管理可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运作,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经济效益,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保证年度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有效推进。

目前公司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统一规范的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预算表格用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即缺乏工具支撑;预算执行监控较为薄弱,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超预算费用支出追加预算审批手续执行不力;无专门的预算分析报告,预算分析和反馈工作不够深入。

(六)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强化

在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下,需要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所有重要的业务处理环节有足够的财务控制措施,以避免财务管理失控的风险。

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要求已经建立健全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目前需要结合各业务重要环节财务相关工作的特点,明确关键控制点,在资金管理、在公司对外重大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等方面设置有效的财务控制环节。

三、改进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设想方案

(一)在公司本部建立财务管理中心,加强财务集中管控职能

公司本部应该建立财务管理中心,由财务管理中心对整个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包括公司本部和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与业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各方面财务职能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将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组管理,可以考虑在财务管理中心设置会计组、资金组和税务组三个职能组,每个职能组设一名主管,各职能组的主管向财务管理中心的财务经理汇报工作。每个组不仅要负责公司总部相应财务职能的具体工作,更主要的是要负责整个公司(包括下属各公司)相应财务职能的统筹和管理工作。目前的财务人员按照公司总部各职能组和各子公司的财务工作量以及各自的财务专长进行岗位调整和工作重新分配。为了确保财务管理中心各职能组与各子公司有效沟通,要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如ERP和网银等)作为有效沟通工具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完善下属企业财务经理委派管理体系

原则上对于所有子公司都应当实行财务经理委派制。

目前公司已经制定有《外派财务人员管理制度》,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下属企业财务经理委派管理体系:

1.公司本部财务部要为委派财务经理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效支持

由于公司本部财务部会计组、资金组和税务组三个职能组具体负责整个集团相应财务工作的统筹和管理,因此除了完成前面提到的财务集中管理职能外,三个职能组还应专门为委派财务经理提供专业方面的支持。

委派财务经理在日常工作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与集团财务部各职能组主管或集团财务经理沟通。

2.要建立委派财务经理工作报告制度

建立委派财务经理工作月报制度,设计工作月报模板,要求委派财务经理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以及公司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等方面编制工作月报,按时提交公司本部财务经理。

3.要建立委派财务经理工作会议制度

公司本部财务部要定期(如按季度)召开委派财务经理工作会议,对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最新要求、进展情况和委派财务经理遇到的问题进行当面讨论,这也可以增加委派财务经理与集团财务部之间的感情联络。

(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集中统一资金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中心资金组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资金组要对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充实和完善,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逐步建成公司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由公司统一对外选择合作银行、进行银行授信、对外融资和进行外汇管理,以实现规模优势,争取银行优惠,降低资金成本。

为了确保募集资金的合规使用,并将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资金组应与投资部门完善项目投资预算控制制度,并制定相应控制流程。

资金组应建立资金定期报告制度,按周和月编制资金报表。

资金组应探索各业务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尤其是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的偏光片业务,合理控制应收款的账期和存货的库存,推动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延长应付款的账期,同时应与银行沟通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力争在控制费用的情况下满足营运资金的需求。

资金组应建立服务银行的甄选制度,根据各银行对公司提供的支持条件,如授信额度的大小、贷款利率的高低、买汇结汇汇率的高低以及各项手续费优惠程度等,选择两到三家战略合作银行。

资金组应建立外汇管理制度,以应对公司面临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的汇率变动风险,从而有效减低汇率风险。

(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为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建议会计组在内部设立专职预算会计岗位,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反馈和分析工作。

根据公司业务特点、主管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历年预算编制经验,以及与公司各部门协商共同制定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预算编制表格和方法。

健全公司内部预算信息系统,借助E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功能或通过Excel建立预算信息系统。

加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超预算支出严格执行追加预算审批手续后才可列支。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充分运用内部管理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等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公司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报告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公司预算目标的影响,并提出消除差异的建议措施。

(五)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预防和消除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中心应根据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对公司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结合各业务重要环节财务相关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确实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在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进行资本扩张、资产规模剧增的情况下,尤其要关注资金风险。另外在公司对外重大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要设置有效的财务控制环节等。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3

一、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是政府解决税源税收问题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财政税收管理中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税源查实难、资源产品产量掌握难、计税价格计算难、税费政策理顺难、财税举措创新难等“五难”问题和税收征管中的漏统、漏登、漏征“三漏”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政府相关经济工作部门协调互动不力,配合不到位,税源管理出现部分空档。二是税源监控措施不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失真、失控。三是税源管理制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缺少科学有效的监控机制,无法建立全履盖的税源评估和分析体系。四是社会监督机制薄弱,还不能形成全社会协力抓税源管理的软环境。由于税源家底不清,监控管理不力,造成对税收局势的总体把握判断不准,在安排落实年度财政收入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程度不同地制约着我市财税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造成了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也损害了党和政府自身形象,必须狠下气力加强税源监控管理。

(二)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新要求

税源是税收管理的核心和首要环节,是财税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税源的流动性、隐蔽性增强,税源监控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应当清醒地看到靠原有的税收管理措施和模式已不适应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的要求,必须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布署,科学分析和把握经济税收形势,理清思路、开拓创新,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强化税源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收入。解决税源税收难题,关键是要建立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核心是各级政府要全面监控掌握区域经济税源数据,把税源监控的成果转化到税收上来,确保经济财政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二、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加强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奋斗目标和“两基地一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税源建设,夯实税源基础,狠抓税源监控管理,确保国家税收依法应收尽收。

(二)基本原则

1、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并重的原则。经济税源是税收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必经摒弃单纯依靠税务部门管理税源的陈旧观念,把政府对税源的管理纳入到整个经济工作总体布局中,致力于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优势,全方位发展财源,掌控税源,努力实现经济、税源、税收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2、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原则。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必须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既要强化服务意识,为纳税人创造公平、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又要适应税收发展变化的环境,狠抓管理,提高组织收入的水平。

3、服从服务于经济大跨越、财政收入上台阶的原则。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要大力支持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依法交换和共享相关税源信息,严厉打击税源税收管理中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和发展健康有序的税收环境。

(三)目标任务

1、调整完善税源监控管理方式和管理关系,推动涉税信息资源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建立税源监控管理网络应用平台体系,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要实现经济发展、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社会增富的目标,提高税收效率。

3.努力建设政府宏观掌握税源,税务机关依法管理税源,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依法治税的新格局。

三、建立完善“四位一体”税源监控管理机制和体系

深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税源经济规律的认识,努力建立与现行财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的、现代的税源监控网络,形成“四位一体”的税源监控管理机制和体系,即:税源监控管理的技术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税源监控管理的信息平台体系。

(一)税源监控技术管理机制

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经济数据的搜集掌握,其基础前提必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在会计核算、科技创新、信息传送、纳税评估和组织管理机制等层面建立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

1、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全面控制会计基础信息。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必须依法记账、算账、报账。为建立和完善税源监控网络体系,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强会计基础信息管理:一是对煤炭、焦炭、化工、电力等企业未建账核算的,必须全部推开建账核算;二是对未实行建账核算的小规模商业流通、服务企业也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设定期限,逐步推行建账核算。对不按规定建账核算的企业,在工商税收上同建账企业应有所区别,建账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照顾,非建账企业不得优惠减免;三是加强会计基础数据管理,煤炭生产企业要逐日、逐月登记坑口生产数量,按月编制生产数量报表,向财税部门报送,并作为会计原始凭证加以保存归档。四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2009年1月起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月度和年度会计报表。重点能源化工企业要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即期财会分析报告。

2、创新管理,依靠科技手段监控税源。全面建立煤矿坑口电子计量监控系统,原有煤矿要在整合中尽快完成电子监控设备的安装,新建煤矿在电子监控设备未安装前,相关部门不得批准进行生产。强化加油站等税控设施监管,在大中型商场全面推行税控机管理,逐步在商业零售、批发、物流和餐饮企业推开税控机管理。税务部门要制定全市税控电子管理发展规划,先行在一定规模、层次企业中试行税控管理。

3、建立经常性的税源税收调查、监控信息报送制度。一是实行税源调查制度,加强税源信息的收集、调查、整理、录入、归档,建立纳税人动态管理系统。二是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税源动态监管系统,加大投入,提升税源监管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对煤炭生产、运销,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企业要进行月度、季度、年度基础经济数据普查汇总分析工作,及时提供政府掌握。三是加强对非重点税源范围内的小经济体的监控管理力度。要针对这些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经营灵活、偷漏税空间大、不易监控的特点,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分级、分类、分片负责,建立税源监控责任区,注意使监控对象涵盖实际税源的各个层面,特别要加大对市场税源和采用现金结算交易的监控调查管理。四是建立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详细造册登记纳税户,采集税源基本信息。

4、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建立纳税评估体系,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评估税源总体情况、平均税负率等指标,认真对比企业经济指标之间、企业申报纳税情况与经济增加值、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差异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要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运用实用的科学方法和评估模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全方位掌控税源信息,增强监控的效果。要扩大纳税评估面,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的纳税评估。要从财政、税务、审计、工商、银行等部门选拔一批懂经营管理、懂财会知识的专业人员组建纳税评估人才库,每年抽调一定数量人员组成评估组,集中开展纳税评估。

5、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向税源监控重点对象派驻财务监事或会计核算员。财政部门要选拔一批懂财务管理的中青年骨干派驻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履行财务监管职责,掌控税源变化动态,有效管理税源并及时反馈。试行政府向重点企业派驻会计核算员,每年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由政府委派到企业担任会计,实行定期轮换,职责是搞好会计管理,向财税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中介组织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委托记账,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

(二)税源监控信息共享机制

1、建立税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制度。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别监管”的原则,税源监控管理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及时提供所掌握的税源信息,实现税源信息充分共享,形成全面、及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实现对税源全方位的控管。加快财税库银网络建设,尽快实现财税库银之间的横向联网。

2、改进和加强财税银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税源监控信息的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及时通报和反馈涉及税收征管的各种情况,保证信息资源使用合理化、最大化,争取区域内税源监控变化情况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将税源监控管理作为财税部门内部的共同责任加以落实,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切实做好税源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管理。

3、财税部门要与各有关部门商定提供涉税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方式、时限要求及双方责任、义务等,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涉税信息传递渠道,更好地掌控税源,加强征管,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和财政收入的安排搞好基础性工作。

4、实现税源信息的横向、纵向共享。要打破区域、部门、条块界限,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税源信息联络和快速传递,逐级汇总到政府终端平台,形成最终税源监控信息,提供政府决策。

(三)税源监控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之间要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经常性的数据交换,建立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长效机制。财税部门要结合“金财工程”、“金税工程”、“秦税工程”建设,尽快实现联网,搭建网络平台,实现财税库银之间的横向联网和经常性的信息比对和数据共享;通过国税、地税部门与工商管理、国土资源、房管、统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建立起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税收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近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的税源税收分析机制;通过国税、地税部门与工商管理、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利用企业登记、银行资信备案资料比对信息,核查漏管户,摸清税源底数;通过国税、地税部门与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加大对倒买、倒卖发票等涉税案件的打击力度,整顿税收秩序。

(四)税源监控执法监督惩治机制

发挥公检法、财政、税务、监察、审计等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作用,建立经常性的专项执法互动机制,定期采取集中式的联合执法行动,开展涉税执法监督检查,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公检法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建立打击税源税收管理中的失职渎职惩治机制,协助税务部门整顿规范税收执法环境。

(五)搭建政府税源监控信息汇总终端平台

各级政府必须提高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利用多渠道、多层次监控掌握的税源信息搭建政府终端税源监控信息平台,汇总整理并分析运用税源监控信息,服务于政府决策,综合平衡统筹安排财税收入任务。

1、建立政府税源监控管理终端平台,纳入“数字”管理。分级、分部门建立税源监控管理应用网络子平台,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涉税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总体税源情况判断,具体数据信息的集中汇总工作由财政、税务、工商和其它经济管理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别收集汇总,统一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归纳整理,提交各级政府决策。

2、财税部门要强化责任,建立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指定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按月、按季、按年分析税源、税收变化情况动态,及时沟通情况,做出相应工作安排。

3、政府税源监控信息终端平台数据,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税源监控机构具体管理,每年年终形成上年总体税源分布、构成、实际税收完成情况等主要经济指标执行结果报告,对下年度财税收入任务提出详细预案分析,提供各级政府作为安排财税工作的主要依据。

四、进一步加强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领导

要统一思想认识,将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对经济区域内税源监控管理的运行机制作为财税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强政府对税源监控管理建设的领导,深化对税源经济规律的认识,建立和完善与现行财税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现代的税源监控网络体系,改进和提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并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推进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改进政府对税源、税收总量的把握,努力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和驾驭财税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税源税收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建立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思维方式,宏观把握财税工作全局。要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形成千方百计引进税源、深化改革激活税源、搞好服务留住税源、创造环境培植税源、加强监管掌控税源的区域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二)建立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加强税源监控管理,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和解决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负责税源监控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分析和总结汇报。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好本县区税源监控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创新管理工作方式。税源监控管理要重心下移,实现对区域经济税源的全面监控。税源监控原则上对所有纳税人都要进行,但从目前税源管理的基础、税源监控的能力考虑,重点是对行业、面上的监控管理,应不断扩大监控范围,尽快实现由重点税源监控向全面税源监控的转变。市、县区两级税务机关要实施分级监控,关注本区域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情况,及时采集税源管理数据,有针对性地搞好宏观判断,对重要税源变化情况要随时报告政府。

(四)加大税收宣传和社会监控力度。要加强税法宣传,减少税源监管和税收征管中的矛盾和阻力,运用多种形式整顿税收秩序,扩大税法知晓面和渗透力。要充分运用社会监督,发挥舆论宣传作用,打击偷逃税活动,该公告的公告,该曝光的曝光,鼓励举报涉税行为。要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税源管理的社会监控网络,提高税源监控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五)建立税源监控管理考核奖励机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税源监控管理作为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强化考核,确保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考核对象由各级税源监控管理机构公布。

考核对象:所有向税源监控管理体系信息平台提供涉税信息的部门、单位和县区。

考核的内容:税源监控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部门信息互动、税源管理状况、网络化进程、应用分析程度、税源监管的社会环境等情况。

考核的程序:每年上半年对税源监控管理的情况进行一次评比考核,由市税源监控管理领导小组进行评比表彰。

奖惩:对税源监控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当,没有落实专职负责,不向财税部门提供涉税信息资料,或内容失真、时间严重滞后,影响政府财税工作任务安排的,领导小组将予以通报批评。

(六)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税源监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全市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建设由市财政局牵头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别开展工作。

财政部门承担税源监控综合组织协调职责,具体负责组织税源监控信息网络的建立工作,负责筹集资金加快现代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制定相关措施办法,组织力量搭建政府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信息平台体系,搞好数据归纳汇总分析工作,为政府宏观把握财税工作全局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国税部门承担国税税源的监控管理职责,建立自下而上的国税税源监控系统,逐级汇总到“金税工程”终端平台,然后逐月汇入政府税源监控终端平台。具体负责增值税等国税税源的信息搜集汇总整理工作,宏观把握资源产品价格走势,提供制定合理的计税价格准确依据,并随经济走势即时调整核定。

地税部门承担地方税种的税源监控管理职责,建立地方税种税源监控管理系统,纳入“秦税工程”管理,并逐月将地方税源监控信息提交政府终端平台。具体掌握地方税种的监控、征缴状况,分析税源税收形势,确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税收定额标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政府。

煤炭、石化、工业等经济主管部门承担各自系统的税源信息搜集汇总职责,搞好本系统经济运行分析,并将相关数据情况提交财税部门。

各经济综合职能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要按各自职能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坚决打击税源税收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全市税源监控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开和顺利实施。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要根据上述意见精神,制定具体的税源监控管理实施办法,确保我市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早日形成。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4

关键词:监督力量;反腐倡廉;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反腐倡廉工作渗透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综合性任务。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企业的廉政工作关系着干群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企业中起着领导模范作用,因此,若领导干部不能洁身自律,企业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风尚。企业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企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整合监督力量,加强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

一、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特点、新方向,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企业内部的监督力量必须加强合作和联系,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各自掌握的经济案件线索、追赃情况及案件进展,以此及时发现串案、勾结作案等情况,当发现与金融系统有关联的案件时,应当恰当的与金融系统有关部门沟通,并积极配合协作,严厉打击金融职务犯罪行为。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主要有内审、纪检监察、工会、组织人事等部门参加,主要负责研究防控案件的措施,协调解决有关法律问题,分析挪用公款、贪污等经济案件。其次,要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研究犯罪特点和规律,增强监督制约机制。此外,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公判大会,认真探析典型案例,结合现身说法,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研究和传达有关反腐倡廉、党风建设、打击犯罪的文件和精神,组织干部和职工参加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培训。

三、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汇报制度

机关处室负责人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因此,要定期向中支党委汇报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在这段时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各个部门在汇报时要确保汇报人必须是第一责任人,汇报内容必须反映真实工作情况,汇报范围要面向全体人员。企业纪委部门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依据党风廉政建设的需求和形势,制定详细的党风建设任务和实施措施,并分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实施,实施责任制,深入纠察企业内部的不良风气,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四、开展廉政风险排查

企业廉政建设应始终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原则,根据具体岗位和职务安排相应的监督任务,不仅要做到“自上而下”,还应坚持“自下而上”,廉政监察要逐层深入,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做好防控措施,制定相应的纠察制度,防止事态的恶化。企业若要加大基层监督管理力度就要采取协调监督机制。组织行政管理、事务管理、公文管理等部门构成协调监督系统。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社交工具、互联网等多种传输渠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电子公告和工作提醒,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面向全体干部和职工信息,创立一体化、系统化廉政监察机制,增强监督的时效性和集中性。让企业干部和职工在这种廉政建设氛围中,增强警觉性,自觉学习廉政建设知识,加强自我反省,预防企业内部的违法犯罪。

此外,在企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中,还要具有重点性,将内部监控的重点放在财务资产、工程建设、干部人事、营销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事务管理子系统的监察,对于这些部门的重要事项和岗位进行定期通报,促进信息透明化。这些部门关系着企业廉政建设的发展根基,起着标榜作用,加大对这些重点部门的监督可以有效遏制企业的不正之风,形成良性发展氛围。

五、增强网络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还必须虚心听取网民意见,加强网络监督,最大限度的团结民众反腐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方针,网络舆论、网络检举等监督手段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若要有效推进企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就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反腐倡廉的政策、方针和精神,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企业内部各部门都要认真接受网民监督。此外,也要注意加强引导网络的反腐舆论走向,主动参与反腐倡廉的网络交流,深入进行民意调查,及时解答网民关于企业廉政工作的疑问,创造宽松的网络舆论环境。

总之,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力量,加强内部信息交流,增强廉政工作的系统性和全局性,提高廉政建设的效率。企业若要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全面发力,就必须加强各种制度建设,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深入改革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着力建设风险防控系统,完善企业权力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惠芳,褚雯.智慧的凝聚 崭新的起点――全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综述 [J] 中国监察,2011

[2]宫莉莉.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国电力教育,2013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5

税务风险的分析

在实施有效的税务管理前,我们先要了解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公司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公司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公司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遵从风险――纳什么税的风险;准确核算风险――纳多少税的风险;税收筹划风险――纳最少税的风险;业务交易风险――何时何地怎么纳税,这是最难控制的一种风险。

如何进行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

了解了税务风险后,那么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

设立有效的税务管理架构及岗位职责。进行有效的税务管理,企业内部税务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以集团公司为例,集团总部、二级公司和基层单位都需要参与税务内控管理。从集团税务管理架构来看,集团总部可设立税务处,然后层层下设税务经理、税务会计等职位负责税务管理。从税务管理职能来看,集团税务处可承担建立税务管理制度,重大税务事项的沟通解决等职责;二级公司可承担监督税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税务事项的上传下达等职责;基层单位可负责落实具体的税务管理制度及具体的税务风险控制措施等。

对于涉税岗位,有3层含义:第一,对于许多企业,单独设置税务部门可能是并不现实的,但是,合理的涉税岗位安排是必不可或缺的;第二,无论是单独设置税务部还是仅设置专业的税务专员,涉税岗位是最基本的元素;第三,涉税岗位不仅仅是指税务部的人或者财务部的人,还包括公司与税收联系紧密的其他人员。

建立统一的内部税务管理标准。内部税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即建立“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以完善各环节涉税链条,加强税务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企业税务价值的最大化。内部税务管理标准既包括分税种日常税务申报、缴纳管理流程,分税种常见风险控制流程等税务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也包括奖惩制度、绩效考评等税务指标标准化考核管理。通过建立涉税事务管理标准,完善企业各环节涉税链条,加强税务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企业税务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操作上可通过编写内部税务管理手册、制定涉税事项的流程处理标准、建立内部培训机制以及税务业绩考评制度等方式进行。

公司可以根据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各种涉税业务流程,包括管理层面与业务层面。管理层面包括税务、税务计划的制定,纳税申报的流程标准等;业务层面包括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的涉税事项处理流程。

完善内部风险汇报及测评体系。风险汇报,包括汇报制度与汇报标准两个方面,主要作用是明确各级涉税人员的责任,提高公司对涉税风险的反应速度。汇报制度以公司管理的高度,明确重大涉税事项必须要进行汇报,哪些属于重大事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很难一概而论,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税务检查、税收筹划、重大涉税合同、重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等属于必须汇报的事项。汇报标准解决公司各级涉税人员如何进行汇报,是一个流程标准的问题,便于汇报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签字流转中的统一理解。比如,税务专员在工作中发现公司存在重大不合规处理,可能存在较大税务风险,他应该向他的税务总监及时汇报,并以标准化的内部文本进行签字流转,税务总监可能与其他部门的总监进行沟通,并向主管副总经理汇报。

对任何大企业而言,风险的防控永远优于应对。因此,建立税务风险测评制度对国有企业也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设定风险预警指标,评估涉税风险的高低程度、影响面及发生的几率,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控制机制,如预防性控制机制、偶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外部税务专家协助机制及重大事件的处理机制等。同时,还需要把税务风险纳入企业整体管控机制的体系内,真正让税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税务内控,作为税务风险防控较为有效的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或新建适合自身的税务内控体系。但是,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流程,知易行难是它的特点。税务内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不要盲目行动,应该在理清基本思路以后,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这项工作。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6

一、目前海外工程项目内部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业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时间还不够长。企业内部适应海外工程项目的会计人才储备不足。先进的国际管理理念并没有为我所用。企业执行仍然是比较片面、狭隘的财务管理理念,可能会导致会计控制的不得力造成成本核算、验工计价、资金流等企业运行的关键要素的失控,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1.2 目前我国高校没有培养海外工程项目会计专业设置。进行海外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学习的理论知识仅限于国内工程的会计核算。对于海外这个特殊的环境背景,没有现成的会计处理经验。只是充当一般的记账员、出纳等职能,并没有起到会计的控制职能。同时由于海外项目管理层对于会计管理职能的不重视造成了会计工作的简单化,并没有参与到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去,没有实现会计的管理功能。

1.3 我国的海外工程会计监管非常困难,会计风险意识非常薄弱。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由于不可预知的因素多、高风险、难以掌控的特点,同时受所在国政局、国际货币汇率的影响以及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在企业内部存在体制不健全、管理混乱、管理成本高、权责不明等现象影响海外企业会计工作。

1.4 规范海外项目运作的法规相对匮乏。由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会计法规不尽相同、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样,如何在既遵守项目所在国法律法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企业特点又适应国外项目要求的财经制度,成为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难题。要找到这三方面的结合点并且从法规上来规定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我国会计工作对于海外工程财务管理的工作。

二、如何提高我国海外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研究

2.1 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作用。财务管理体制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二者为核心、全面处理企业财务纵向各层次之间财权关系的体系,也称为企业财务组织体制。集权与分权的管理应该既具有灵活性同时兼顾统一性,因而是企业纵向财务结构设计的重大问题。

为了为充分发挥境外财务组的整体优势,切实履行集中管理境外财务工作的职能,结合境外业务实际情况,可以对财务组进行相应岗位设置,并且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如下图1。首先财务经理岗位应该是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的决策机制,是实现会计控制的核心,它应该由具有海外会计管理经验的人来担当。同时依据海外项目的具体来设置境外的财务组,具体分工应该由成本核算、收入核算、经费报销、纳税会计、出纳、会计信息化这六大会计岗位设置。每个岗位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

这种岗位设置使得财务控制权集中在财务经理岗位上,下属的各会计职能岗位分工明确,便于进行会计控制管理。

2.2 推行全面预算控制。对海外项目除了进行发展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外,更应着重进行财务控制,其核心就是财务集中管理,而财务集中的核心又是资金的集中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财务集中控制系统,借助统一集团企业内部ERP系统和国际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等工具,实行合理有效的权限控制制度。从资金的预算上来说,目前海外工程会计的预算上报流程已经在ERP中实现了,通过国际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工具对海外资金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是通过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与所在国的具体会计制度相结合,通过统一的会计软件,实现集中核算,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对账务进行集约化处理。

三是强化海外项目的预算管理,将海外人员的绩效管理与项目的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确保预算得到真正落实。通过对预算调整的审批,国内企业能及时掌握海外项目的各种动态,对发生的财务状况及时作出反应。

四是强化资金管理作用,根据海外项目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际银行高效的电子银行系统,实施统收统支或现金集合库等方式,以达到资金聚而不死、风险最小的理想状态,资金的管理应该包括境外的账户管理、资金管理和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 境外账户的管理,首先应该在所在国签约一家银行作为境外机构的结算账户,作为工程的日常施工结算使用。同时在会计权限设置上对于资金结算账户应该由项目经理和海外财务负责人共同管理,相互监督。境外资金管理应该境外账户资金管理实行“超限额资金上存”。中国银行上存资金管理规定为增强总行对全系统资金集中统一调度的能力,同时,提高分行资金调度的灵活性,特制定如下规定: 上存资金的限额与期限档次分行上存总行资金,上存金额为1000万元的整倍数。对上存资金实行期限管理,分为活期、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五种期限。上存资金的条件和手续上存资金的期限由分行根据自身资金状况、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要自行选择确定。

五是海外工程资金内部控制。境外财务组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资金支付流程设计如下:

1. 业务经办人员准备付款原始单据和付款申请单;

2. 项目经理审核付款原始单据和付款申请单并签字确认;

3. 中方财务经理审核付款原始单据和付款申请单并签字确认;

4. 项目部负责人审核付款原始单据和付款申请单并签字确认;

5. 出纳人员根据已审核付款原始单据和付款申请单填写支票完毕后,并在付款申请单签名;

6. 支票领取人在支票根和记账凭证相关栏目签字后取得支票,出纳人员拷贝支票并作为记账凭证附件。

2.3 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对于海外项目工程控制来说,做好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应该从国内会计人员的选派、任用,规范任用会计人员,对于工程地的外方会计人员完全按照属地的制度进行管理。

(一) 中方财务人员的集中化管理

1. 实行海外工程项目人员统一委派制度。作为海外工程项目的国内主管单位应该做好统一的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对派出的人员实行统一的管理。没有特殊情况,项目工程部不能自行聘用国内会计人员进驻海外。如果确实有需要增加人员,也应该报主管单位批准。对于统一委派的海外人员应该对主管单位负责,起到核算和监督海外工程项目的作用。同时应该对受派项目的主要领导负责,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2. 对于统一委派到海外机构的财务人员实行述职制度。应该在每年年终的三个月内向海外工程的管理机构进行述职,详细报告海外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年内工作情况。管理机构通过对其述职的考核,决定是否继续聘用,海外会计人员只有办理了续聘手续才能继续工作。并且述职的内容作为奖惩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境外财务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作为国内委派到国外的财务会计人员。由于长期处在国外远离亲人,并且供作强度大。思想压力是比较大的,出于人性化的管理思想。主管单位应该随时了解这部分人的思想心力变化情况。可以让他们与国内的会计人员进行适当的轮岗,这样就可以让他们身在海外也不至于因为担忧家人情况而影响工作。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财务人员国际化。

4. 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选择,应该实行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的机制来加强国际性的会计队伍的建设。对于内部人员的培训应该从国际化的会计法规,海外会计经验入手培训自己的国际化会计队伍。对于外聘人员,要实行公开招标,需要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懂外语。最好是打造自己的国际化会计队伍,拓宽选聘范围,进行全球化选聘。

5. 外方财务人员的管理。海外项目的财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的会计人员。财务管理的本土化,是跨国经营,规避政策风险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聘用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宗教、民族思想意识的差别。

2.4 加强海外项目的风险管理。海外项目的特殊性使得风险管理在其会计控制中非常重要。对于海外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应该高度关注。没有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使得应收账款成为海外工程项目会计管理的一大难题。其中有些是因为相关领导由于害怕影响合作关系人为地对于应收账款的不顾。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海外工程管理人员更替时,企业管理者为了使其账面好看,故意留存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害怕应收账款变为坏账而不去催还。这样就造成海外应收账款的坏账率的居高不下。另外由于外汇波动的影响,对于海外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风险隐患。并且有逐渐扩大的可能。所以海外工程会计人员应该高度关注两国的汇率变动情况。汇率风险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外汇交易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外汇交易风险,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交割、清算对外债权债务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折算风险(Conversion Risk)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是指企业把外币余额折算为本国货币时,由于汇率变动导致会计帐簿上的有关项目发生变动的风险。

经济风险(economic exposure),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损失程度。

我们不能采取保守的陈旧外汇管理方式,漠视汇率风险,应该采取强有力的主动措施加强外汇管理风险。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7

一、坚持优质服务和监管并重,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坚持优质服务,促进外汇资金有序流出

1、认真做好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进出口核销业务一方面是外汇局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任何时候我们都首先保证该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随着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和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们适当安排力量坚持优质服务,根据分类监管的原则,为运作规范的A类出口单位放宽审核标准,进一步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对A类以下的出口单位或“关注企业”严格审核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考虑到各涉外部门之间政策不协调的实际情况,我支局在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受涉外企业的好评。

今年我支局向企业发50887单份,同比增长26.36%,共办理核销业务40344笔,同比增长29%,核销金额110227万美元,同比增长42%,核销率为99.8%。进口付汇825笔,金额1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3%,到货核销825笔,金额8408万美元,到货核销率为75%。

2、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沟通,促进投资便利化。今年“促流出”是我支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我支局把境外投资和进口业务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积极主动向政府、企业解释境外投资项目和进口业务的外汇管理政策,防止走弯路,减少无效工作。今年我支局审核办理4家境外投资企业,投资额达1954万美元,同比增加了1944万美元;办理进口付汇11237万美元,同比增长143%。今年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利用外资250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453万美元。此外,加强与外经贸局的联系,在市中心支局的支持下,做好通领科技集团、凤凰科技有限公司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

(二)强化监管手段,控制外汇资金流入。

1、严格外汇流入管理,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根据上级局的统一部署,我支局于今年5月份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情况的检查工作,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下设检查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开展了检查,将外资流入作为阶段性管理重点,并在业务回访时把居民个人结汇情况和政策反馈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关注。结合国际收支、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台账,导出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第一阶段的“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汇总表”和“违规明细表”。第二阶段我支局对违规情况进行深入的跟踪检查,针对非现场检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重点地开展现场检查,发现有2个企业的资本金结汇存在违规问题,针对违规问题,我支局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立案查处。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对企业的调查。该项目得到了省外管局巡视员的高度好评。

2、切实贯彻执行外汇管理改革,规范个人外汇管理。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我支局一是及时传达政策,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日报》以信息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新政策的调整内容。及时转发相关文件,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政策传达,要求全面理解、贯彻执行。二是举办业务培训,落实政策到位。我支局开展以会代训形式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政策传达、解释,强调新政策实施后日常业务操作的难点及风险点。三是召开个人外汇业务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工行温州市分行、农行温州市中山支行海坦分理处违规办理结汇情况,部署开展外汇指定银行个人业务自查自纠工作。

3、改进贸易外汇收支与结汇管理,便利企业正常资金使用。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贸易外汇收汇与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6〕49号)精神,实行分类管理。给绝大部分正常收汇的企业给予充分便利,加强对“关注企业”管理,按月上报《辖内企业贸易项下收结汇情况和“关注企业”数量统计表》及《多收汇排名前五位“关注企业”情况表》,关注“关注企业”的变化情况。

二、健全监管手段,加强外汇管理监督

(一)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

今年我支局把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提高数据申报质量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与银行工作人员点对点的沟通联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抓好非现场核查工作。及时对上报的电子数据进行非现场核查。今年我支局共进行非现场核查234次,发现错误信息509条,及时反馈给银行进行修改。三是坚持季度考核通报制度。及时分析各行在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核查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紧抓国际收支统计工作不放松,引起各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四是做好现场核查,进行跟踪监督。根据全年检查计划,今年对建行**市支行、工行**市支行的国际收支申报进行现场核查。从现场检查的结果反映申报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申报数据基本完整、准确、及时,但也发现了凭证要素不全、漏盖印章、漏申报、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意见书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今年上报市中心支局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业务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无差错。

(二)加强业务培训和部门沟通,顺利完成外商投资联合年检工作。

我支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精心部署,落实专人做好外汇年检各方面工作,主要是:1、落实专人负责对企业网上上报数据进行初审,对有错误的及时反馈,保证上网数据的准确性;2、加强与相关涉外主管部门相互合作,召开联合年检工作会议,确定年检工作协作方法及自身的重点,通报年检工作进展情况及碰到的问题;3、对网上公布的未参检企业逐个通知,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参检。通过多方面努力,年检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截止6月底,全市已有131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年检,全部通过,应检未检的有1家,主要原因是外方资金未到位,窃取中方的技术,现中方已向外方,把“年检未通过”作为1项索赔的条件,而不愿参检。参检率达99%,比上年增加7.5个百分点。

(三)切实履行检查职责,提高银行协同监管水平。

今年4月份,根据我支行的统一部署,对辖内的商业银行柳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我支局派遣了两位业务骨干累计投入8个工作日参加了外汇业务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支行能够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配备相应的业务人员,制定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执行外汇管理政策基本合规。今年7-9月份,对辖内的工商银行**市支行开展综合业务大检查,我支局非常重视该项工作,这是对我支局外汇业务人员的一次检验和外汇检查水平、政策把握能力提高的机会,累计投入了30个工作日,对其违规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并进行了处罚收缴罚,没款16万元人民币。同时,多次约见其行长和分管行长进行沟通,并找其分管行长和外汇部门负责人进行居民诫勉谈话。对新批准开办资本金结汇业务、结售汇业务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5家机构实施业务回访,及时了解外汇管理新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执行中出现的困难,提高管理实效。

三、完善内部管理,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一)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内部管理。

在切实做好日常外汇管理工作的同时,支局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和时间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管理方式继续朝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前进,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一是安排业务骨干对业务操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外汇管理业务权限管理规定等内容进行修改整理,做到岗位动态管理,力求今后以更规范的制度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汇业务操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月度程序性督察、季度的专项监督检查和半年度的全面检查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为。对照市中心支局行政许可操作规程,对支局部分行政许可操作程序进行完善,特别是对业务受理过程进行规范,避免因工作不到位而遗留隐患。

(二)认真开展内控制度全面检查,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

今年第二季度,为加强和规范我支局内控检查工作,推进外汇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防范和化解管理风险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市支局外汇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1次外汇管理业务的全面监督检查,制定了详细的《内控监督检查方案》,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抽调专职内审、老外管人员和我支局业务骨干共7人组成的检查小组,检查人员认真对照《方案》的分工进行检查,检查后制作《内控监督检查报告》报告局领导,并反馈外管股。外管股认真对照存在的问题,召开股室会议,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研究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的方法和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认真做好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并向检查组提交《内控监督现场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跟踪检查的情况反映,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认真落实计算机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措施。配置国际收支申报、进口核销业务备用服务器,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登记簿,定期制作备份,定期更换各业务系统的操作密码,认真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计算机安全。积极参加安全分析会,分析存在的隐患,提出解决的方案,逐步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方法。

四、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和政策宣传力度

(一)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究,建立辖内外汇收支形势季度分析制度,并将外汇收支形势纳入人民银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体系中,实行本外币联动分析,更好地反映辖内经济金融运行态势。

(二)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目的,把握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管理对策和建议,准确反映当地外汇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上级提供决策参考。建立工作制度,安排工作计划,确定重点调研课题,切实加强调研信息工作,并在外汇收支分析上狠下功夫,坚持人人参与,努力提高调研水平和工作实效。今年我支局撰写的《新版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外币代兑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造船业出口现状和发展对策》和《出口退赔外汇业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等5篇调研文章被上级局录用。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日趋旺盛,直接刺激了我市造船产业的迅速发展,预收货款大量流入,对我市国际收支平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于是我支局年初就把对**市造船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列入重点调研课题。我支局非常重视该项课题,在平时工作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发出调查问卷,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汇率风险、融资困难、核销不及时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了《**市造船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调研文章,被《温州金融》第35期调研版和《温州外管》第26期录用。

(三)加强对外汇政策法规宣传。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的用汇需求,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我支局组织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学习外汇管理新政策,讲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演示了新政策的基本操作流程,解决执行政策和完善服务的矛盾。做好**年《中国外汇》及外汇法规的征订工作,共征订了330份。同时充分利用《**日报》——资讯·金融与理财平台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加强与银行联系,了解客户反映,保证新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联合外经贸局、外汇指定银行,举办一次外汇形势与政策通报会。深入分析当前外汇运行形势,宣传落实新形势下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下阶段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措施。会议邀请了分管外经贸副市长、涉外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外汇指定银行主要负责人、企业代表的主要负责人及部门经理共80余人参加。对拓宽境外投资渠道,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五)加强外汇业务培训,缓解核销业务压力。针对当前涉外企业增长快,企业核销员紧缺的情况下,组织一期出口核销业务知识讲座,有120多位企业的核销员参加了听讲。讲座主要讲解出口核销业务基础知识、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答以及网上核销业务等,随后解答企业核销员的有关提问,整个会场秩序井然,企业核销员听讲认真,提问积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还举办了3期网上核销业务培训班,有84家企业的核销员参加了培训,大大减轻出口核销柜面核销工作量。

五、以人为本,加强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员工开展思政教育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廉政教育内容,不断增强自我监督、风险防范的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力争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群众满意的外汇管理队伍。积极参加上级局的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上级局下发的各种新政策精神和《内部外汇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内控督导和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素质,推动外汇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组织员工系统学习不够,有时紧时松现象;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的实际效果不佳;金融机构监管手段创新不够;工作上向上级局的汇报、沟通不够等。

2008年,我支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局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对外汇流入和结汇的管理力度,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通过贸易收汇、结汇新政策的落实,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分类监管力度,加强对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管理;通过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个人外汇管理,提高对个人外汇流入和结汇监管效率;充分利用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有利时机,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简化手续,放宽限制,提升审核效率等方式进一步疏导资本流出,从而促进资金跨境的双向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2、坚持优质服务和监管并重,在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防范违规资金流动。不断优化进出口核销服务,继续在创新方面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改进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外资管理,加强短期外汇资金流动监测,防范外汇热钱和洗钱的冲击,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衍生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现场监管,防范短期异常外汇资金流入。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内部数据核对表》和《非现场监管报表》,梳理出非现场监管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加大各信息监管系统数据整合力度,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密切关注“关注企业”的变化情况。

4、继续加大外汇检查工作力度,争取大要案突破。结合**辖区的特点,继续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贸易收结汇、个人收结汇、资本金收结汇、外资房地产等外汇管理新政策的执行情况,检验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效果。继续密切关注异常资金和违规资金流入,密切联系公安部门,集中检查力量,积极查找违法违规线索,争取在大要案的查处上作突破。

5、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提高申报质量。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指导和培训,狠抓国际收支非现场核查不放松。加强考核和现场核查力度,确保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收支新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为外汇检查和形势分析工作服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调研分析报告的质量。

6、深入实际,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信息调研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信息调研管理岗作用,调动外汇管理人员信息调研积极性,建立季度专题调研机制,每季度针对若干热点内容开展专题调研,提高形势分析与调研报告质量。针对热点问题、围绕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效果等多方面开展调研活动,争取拿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在系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调研信息报告。

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篇8

一、汇丰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框架

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管理框架,其主要由三个核心部门构成,即信贷部门(相当于国内银行的信审部)、审计部门以及合规部门,三个部门与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对业务进行监控,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共同建了汇丰坚固的风险管理基础,为汇丰银行的有效内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信贷部门的风险管理

信贷部门与国内银行的信贷部的含义不同,汇丰银行的信贷部主要职责是对全行的信贷风险进行集中管理与时时监测,并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与工作程序规程。汇丰在内部主要采取的是信贷审批的报告模式,从其集团总部到各家分支机构都相应地设有信贷部门,审批权限依次递增,超越本级权限的信贷业务需要逐级上报。相对于国内银行的集体决策机制,汇丰银行将决策权明确到个人,同时也向管理层明确决策的责任也明确到个人,这种机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人员风险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汇丰银行的评分卡机制其风险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个人信贷及信用卡业务,汇丰银行在以往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信贷部门开发及维护评分卡系统、时时更新系统以保证其有效性。信贷部门在各个分支机构也设有机构网点,负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分支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测。

(二)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

审计部门是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核心部门之一,为保证审计质量,汇丰银行设置了强大的审计功能,共聘有一千余名职业会计师进行审计,对于银行内部重大审计事项进行决策时,会请具有独立审计资质的独立董事参与决策。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情况由其负责人直接向汇丰银行集团主席汇报。为了最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效率,汇丰实行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持续性的审计模式。

为实现这一模式,汇丰银行建立了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审计人员运用管理系统对每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两项,一是内在风险性,根据大小程度不同,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二是风险管理水平,根据其管理水平不同,分为良好、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审计人员随后依据综合风险评分决定其审计频度及强度,风险程度越高,审计频度和强度也加大。这种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持续性审计模式,使资源有效使用,并能保证审计有效性,是汇丰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

(三)合规部门的风险管理

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就是合规部,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标准,以确保业务部门的各项操作合乎监管法规、银行规章以及市场纪律的要求。汇丰银行非常重视银行声誉的维护,也向来以稳健作为其经营的第一原则,而严格遵守我国的监管法规,全行上下努力贯彻合法合规操作的理念。汇丰银行将合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集团管理层合规,适用于汇丰集团的所有机构,是原则性的规定,其次是各个业务项目或功能板块合规,最后是各地分支机构合规,地方合规是要求各个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监管法规以及市场环境制定各机构的操作标准。汇丰银行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合规培训,要求所有员工理解各项犯规并且严格遵守,汇丰银行认为任何违反合规标准的行为都是可能会影响损害汇丰银行声誉的严重事件,违反合规标准的相关责任人也将受到银行严厉的处罚。

二、汇丰银行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通过研究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得出如下启示:

(一)建立以监控为本的银行操作环境

对银行操作环境的监控是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基础,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其具体业务在其内部建立一整套风险管理机制,其内容主要包括:银行操作的每项业务应有高一级管理层负责掌握操作风险、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记录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事项,并且向管理层定期进行汇报、对于银行操作风险应进行定期评估,对于前期银行 可能导致的对未来产生的风险应进行报告。银行也应主要收集容易引起银行操作风险的事项进行提前防范。银行内部应设有专门的信贷审计部门对于信贷操作的风险进行严格监控,保证建立以监控为本的银行操作系统。

(二)完善信用风险等级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完善重要措施就是完善信用风险等级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要独立于信贷和审批部门,肩负着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信用记录进行时时监控等。银行需要大量搜集客户信用方面信息,并且进行数据整合,由此银行信用风险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用评价系统将对客户的各项业务进行合理评价和监控,保证银行在决策是否可以对客户授信的重要依据之一,信用评价系统在授信后定期向银行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做出的信用监控报告,由此银行可以准确衡量客户信用风险指标,对信用违规事件防患于未然。

(三)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上一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