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1 09:02:11

内控管理方案

内控管理方案篇1

        1、疾控档案目录信息管理

        1.1无论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档案,无论是手工管理还是采用计算机实行自动化管理,整理、分类和编目始终都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档案目录是各级各类疾控档案馆(室)提供疾控档案服务利用的基础信息,也是实现疾控档案检索和提供疾控档案利用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疾控档案利用者,疾控档案馆(室)必须对已有馆藏和以后归档的所有疾控档案的目录信息进行整合,按来源原则或信息分类方式分别进行整理、分类与合并处理,形成能够覆盖各类疾控档案资源的目录信息,并采用疾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疾控档案目录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实现目录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统筹管理。

        1.2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的关联管理,即尽可能将卷内文件目录也实行计算机化管理,并与其对应的案卷目录进行关联。当检索到案卷目录,就可以方便地浏览其卷内文件目录,提高检索的准确度;当检索到卷内文件目录时,也能够很快地定位到它所对应的案卷目录及其所在的库房存址,以方便调卷。

        2、疾控档案全文管理

        2.1疾控档案全文一方面是指馆藏疾控档案内容的数字化信息,如缩微胶片、照片以及纸质疾控档案数字化形成的静态图像文件,磁带、录像带等经过模数转化后形成的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文件;另一方面是指各机构使用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数字化疾控档案信息。这些全文信息是疾控档案的内容实体,与疾控档案目录信息相比较,疾控档案全文能够提供更详细、更完整和更准确的内容和信息。然而,很多疾控档案馆在接收电子文件或进行数字化加工后,没有将这些原文信息很好地管理起来,而是将这些数字化全文和图像存储在光盘、磁盘或网络存储器上,与保管纸质疾控档案一样,把他们放在库房中,甚至没有进行分类、编目,根本无法进行系统化管理或提供利用。这完全违背了馆藏数字化和接收电子文件进馆的根本宗旨。 

        2.2实行目录全文一体化管理是信息化管理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在疾控档案目录中进行检索,缩小范围,然后再检索全文,以便准确定位查档目标。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将疾控档案目录信息采取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将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和新接收的电子文件。疾控档案以文档对象或文件形式存储在文件服务器或者内容服务器上,并通过一定的访问规则将疾控档案目录信息与这些文件对象进行关联。在检索到疾控档案目录信息时,就可以浏览和检索全文。如果在信息系统中,还需要按照系统设定的用户对目录和全文的浏览、检索权限进行处理。

       2.3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法是将电子信息分门别类,整理成方便检索的目录信息,并将电子原文与电子目录进行关联挂接,即将电子信息的目录与全文进行捆绑。具体实现思路就是把目录信息与电子全文信息分开存放,将电子信息进行分类、编目,形成疾控档案目录信息,将目录信息存放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将电子全文存放在文件服务器或数据库的二进制存储对象中。因此,在实现电子信息归档时,必须做好分类编目、原文整理以及梳理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与之相配套,需要建立“电子信息背景应用环境”自动下载中心,以确保电子文件/疾控档案的可读性。

        2.4给出电子信息网络化归档的示范流程。文件中心可以是一个将所有欲归档的信息集中到的一个逻辑管理中心,其物理位置可能是分布式存放在每一个业务系统内部,也可能是存放在疾控档案馆的一个专门的服务器上,网络的使用已经模糊了电子信息的物理位置,只需要按照要求使工作人员方便管理、方便访问就达到目的。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法采取提供“电子信息背景应用环境”自动下载并提示装载的手段,以满足对那些想查看数字疾控档案信息,但其客户机上没有安装运行环境的网络用户的要求。

        3、结论 

        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法要求疾控档案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从疾控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出发,分析疾控档案被利用的范围和特点,遵循疾控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标准,对部门形成的数字化疾控档案实行即时归档,即将“目录全文关联归档”的思想贯穿于电子疾控档案形成的全过程。疾控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开展指导、鉴定、归档与管理工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分析疾控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开发疾控档案资源的编研与开发、监控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将工作模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挑选”,将真正有价值的、值得保存的电子文件转化为未来社会需要参考和利用的疾控档案资源。疾控档案信息的“目录全文关联归档”方案,充分体现了疾控档案工作者在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采取的“主动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全新理念,也保证了归档以后的电子信息能够获得科学有序的管理和提供利用。这种方案已经被很多疾控档案馆所采用,并且推广应用于馆藏疾控档案数字化处理后的目录信息与电子图像信息的管理中,这是目前我国疾控档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值得借鉴和采纳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内控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环节质控;病案内涵质量;关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44-01

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书写质量,其重点是内涵质量,即突出病案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及时性【1】。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病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病案作为合法的法律文件,其书写质量关系到患者和医生双方利益,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因此,病案内涵质量的管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和实践提高病案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病历内涵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少入院后3天连续记录及48小时上级医生查房记录。

1.2 个别临床医生只注重治疗效果及病历书写项目的齐全,没有个性化分析,盲目拷贝,缺乏思考。

1.3 病史记录不严谨,不规范,如主要症状不突出或语言不精练,描述不准确,主诉和现病史不相符,诊断依据不充分,主次诊断排序不当。

1.4 上级医生查房内容空洞,缺乏内涵分析。个别病历上级医生查房未提示某某医师查房字样。

1.5 病程记录前后内容不一致,如有手术史,查体无手术疤痕;手术名称与术前小结名称不相符。

1.6 病历记录日期与入院日期不相或无记录日期。

1.7 对各种检查结果不分析,反映不出其对诊断的价值与帮助,和对治疗结果的评价。

1.8 治疗计划过于简单,或有调整诊疗方案时,没有调整的理由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内容过于简单。

1.9 危重病例讨论与该病人病情不符且无上级医生讨论意见。

2加强环节质控,提升病案内涵质量

2.1 重视环节质控,质控重心前移。加强电子病历网络环节质控质控和反馈系统, 使质量控制的重点从终末前移到具体的诊疗环节中,从完善病历的源头和过程着手,狠抓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医疗文书的及时性、书写内容的准确性及书写的规范性。实时监测病历运行情况,对存在的个性问题迅速通过网络反馈系统督促临床医生及时纠正,充分发挥事前提醒预防、事中跟踪监督控制。及时发现缺陷、及时解决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2.2 建立健全病案质控网络体系

2.2.1 建立质控员队伍,加强病案质量控制。为进一步提高病案内涵质量管理,医院从每个临床科室抽调一名具有副高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兼职院级病历质控员,建立健全质控科-院级质控员-科室三级病案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病案的层级管理。

2.2.2 充分发挥科室病历质控作用。科主任是病历质控小组的第一负责人,要将病历内涵质量作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各专业的上级医师要把好下级医师各类文书的书写质量,做到及时检查指导,及时修改,及时审核签字。科内质控人员要认真把好患者出院前和病历出科前的病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3 采取有效的环节质控方法

各科室每天由专人负责科内运行病历质控。院级质控由质控科按计划统一安排质控科室,质控员按内外科系列每季度交叉轮换所查科室。质控科随时抽查各位质控员质控过的病历。这样行了一个有效的层级质控的管理网络模式。

2.4 信息反馈及效果评价

2.4.1 各质控员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运行病历进行逐份质控,发现缺陷及时通过网络质控程序反馈给主管医师,要求及时改正,并将缺陷记录在登记本上,每月汇总后报质控科,质控科根据缺陷结果,给相关职能部门下持续改进通知书,由相应职能部门督促缺陷科室认真整改、落实,并将持续整改反馈至质量管理科,以便进行追踪检查。

2.4.2 质控科每月将质控情况分析汇总后,在科主任护士长会议上或者个别科室医生会议上进行反馈,并在网上公示。

3 完善病案质控奖惩制度

3.1 医院对质控过的合格病历(合格率为95%以上),每份奖励质控员10元。质控科抽检后若病历合格率低于95%,每超过1%,扣质控员30元。

3.2 质控员质控出的缺陷病历,按照缺陷的轻、中、重、严重四级进行处罚主管医师,同时还处罚科室主任和上级医生。

3.3 医院督查组抽查质控科病历质控工作,如质控科质控医师未抽检出的缺陷,被医院督查组督查出来,将按照院级质控员扣罚标准进行处罚。

4 结语

病历内涵质量是医院基础医疗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管理的全面体现,应该成为各级质控人员监控和管理的重点。实时动态监控是加强现代病案内涵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通过各级质控人员对运行病历的层层质控,切实提高病历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阳,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5):280―281.

内控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医院 病人出院 表格和记录管理

1.出院病历及时归档的重要性

病案管理是一个流程化的工作,只要其中一个环节 “卡壳”,就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工作。

出院病历提交(按规定出院病历3日内、死亡病历7日内需提交病案室,由我科工作人员电脑归档与交样本登记签收。手写病历资料,严格核对 “病历资料签交表”以保证资料完整性。

三年前,清远市中医院院领导组织的按医疗核心制度开展每月常规查房中,已经暴露出了“出院病历未及时归档而导致的医院出院病案管理混乱、不规范”的问题:如打印、装订的病历大量积压在病案室,抽查到的病历无医生亲笔签名;住院号抽取一、二个月前的出院病历,有的还滞留在病区,有的还在质控环节。院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出院病历管理的重要性。2009年4月清远市中医院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主管副院长召集了信息科、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及病案管理委员会各委员,讨论通过了加强出院病历归档管理的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要求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信息科病案统计室做好出院病历归档的工作。病案统计室也有必要完善出院病历的缺陷,需二次以上再质控。

2.出院病历无法及时归档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病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出院病历无法及时归档。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某些科室人均住院时间短,病床周转快,如我院的儿科、产科、妇科、眼科,平均住院日仅5~7日,病床周转63.5次。以儿科为例:病床周转月达I1.90次,平均住院日仅428,临床医生工作量大,不能按期完成病案记录。

2.2病案资料不完整,如病理和各种培养,因其检查的特殊性,无法在患者出院前出报告单。

2.3签字环节太多,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份病历常需主任、主治和住院医师三级签名,碰到某位医生下夜班、手术或外出无法及时签名。

2.4各级领导不够重视,或管理意识不强,或医务、教学任务繁重,没敦促医生及时提交出院病历。

2.5医生重视度不够,责任心不强,没意识到病案及时归档的重要性,认为能把患者治好就是好医生。”病案”实施前,我科工作人员回收病历最常听到的就是 “工作太忙,没时间整理病历”,出院病历一拖就是2、3周甚至 更长时间才能提交,

3.我院对出院病历管理的改进措施及取得效果

按院领导的要求,我科设计了“出院病历归档统计表”,包括 “出院病历3日内提交”、“7日内答复质控表”、“5日内签名归档”、“二次以上终末质控”、“二次以上终末质控”、“出院病历归档完整性”等项目每月汇总一次,结合 “临床工作评价细则”为各科室提侁奖金分配依据,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以下就 “方案”实施前后效果作具体说明。

3.1“方案”实施前,终末质检病历时间滞后约一个月,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编码滞后5~7日,统计与病案分离,重复输入资料,造成大量人力浪费;“方案”实施后,统计与病案室合并,共用一个软件,绝大部分出院病历在3日内及时提交终末质检病历时间滞后5~7日,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编码滞后控制在3日内,统计报表及时完成。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3.2答复质控表(按规定7日内答复质控表):质控表直接在“方案”实施前,超时答复质控表率达 1O ,有一份病历因主管医生外出学习拖延了162日才答复质控表。“方案”实施后超时答复质控表率2 ,单份质控表最长拖延15日。

3.3签名归档(按规定5日内完成亲笔签名):“方案”实施前,一批次待签名病历最长2个月才能全部完成、回收;“方案”实施后全部准时完成签名、回收、上病历架。

3.4二次以上终末质控(按规定不允许出现):指未按质控表要求一次性完善出院病历的缺陷,需二次以上再质控。“方案”实施前,二次质控率为5 ,最多的一份病历发8张质控表(即重复质控8次);“方案”实施后二次质控率2 ,最多重复质控4次。

3.5出院病历归档完整性(按规定需完整归档):指患者住院期间已发出的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没及时整理、粘贴在手写病历资料上,在病历提交后再送来病案室。“方案”实施前,月均10余张报告单;“方案”实施后月均不超过5张。并有专人根据病历排列顺序进行核查,如有缺失,及时告之弥补。

4.结论

清远市中医院通过对出院病历档案加强管理的系列措施,三年三大步,使出院病历归档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真写好出院病历,按时上交出院病历归档,己经形成所有科室领导、医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和职责行为。这充分证明:“加大管理力度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加强临床科室与病案室的紧密配合”,是保证出院病历及时归档、病案管理各个工作流程顺利进行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者简介:

内控管理方案篇4

《萨班斯法案》是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改革的重要法律。《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成立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加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加强公司的财务披露义务;加重对公司管理层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增加经费拨款,强化SEC的监管职能;要求美国审计总署加强调查研究。而其中最难操作、最复杂、成本最高的则是该法案中对企业要求的完善内部控制,即404条款。

404条款--公司管理层及外部审计师对于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责任:《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公司管理层和公共审计师,每年在年报中就公司产生财务报告的内控系统分别作出评价和报告,还要求外部公共审计师对于公司管理层评估过程以及内控系统结论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出具正式意见。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进行评价的内部控制包括针对与会计报表中所有重要科目和信息披露相关的所有会计认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包括:

主要交易是如何启动、记录、处理和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用以防范或找出与重要账户、交易种类和披露相关的错误或舞弊的内部控制措施;

其它重要内控措施所依赖的内部控制,包括一般性控制,例如信息系统控制;

非经常性、非系统交易或财务估计的内控措施;

财务报表关账和汇总过程中的内控措施;

资产保护的控制措施;

公司层面的控制措施。

2 《萨班斯法案》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主要强调的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此条款规定,公司的年报中必须包括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该报告要明确指出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保持一套完整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所负有的责任,并要求管理层在财务年度期末,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作出有效性的评估;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师需要对管理层所作的有效性评估发表意见。404条款的制定是为了使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企业对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有更加明晰的监管。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萨班斯法案》确实有助于公司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

2.1《萨班斯法案》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所带来的影响

作为《萨班斯法案》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404条款明确规定了管理层应承担设立和维持一个应有的内部控制结构的职责。因此对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电信运营商来说,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内部控制,改善企业管理结构。

2.1.1促进中国电信运营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追溯我国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历史,基本是以追求量的扩张为主要方式。在实际运营活动中,依靠经验、拍脑袋式的粗放型投资管理模式在某些地区、某些运营商中还是存在的。《萨班斯法案》的颁布,要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必须严格地精细化,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在公司可控的范围内,这将直接对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产生挑战。因此对运营商而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迫在眉睫。

电信运营商现有的内控体系与《萨班斯法案》要求还相差甚远。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管理方法,更多的是基于KPI驱动的管理方法。集团公司通过考核指标的设计和每年对考核重点的变动,实现对公司整体的驱动。省级公司对地市公司的管理也是如此。基层人员日常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考核指标,但在完成指标的方法上并没有太大的限制。这也就造成了公司的实际运营工作被分成了若干个点,而在这些点上能否真正评估和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整体并没有非常好的方法。而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公司必须对运营的风险有充分的把握,并做好预案。所以,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真正解决内部控制的问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运营商现阶段的首要工作。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调整内部管控体系的工作,将财务管理由单一的内部核算型向综合管理服务型的方向转变。以中国移动为例,在2006年内在各省级公司全面推广《萨班斯法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项目,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涵盖了公司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内控体系建设项目组,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涉及涵盖企业经营、IT系统控制、投融资管理、财务监控、法律法规监督等13个大类、38个细项,引发了企业整体控管流程的重组,人员岗位职责的改变等方面的变革。这对于企业内部流程梳理、加强财务投资监管、协调内部资源分配、提高管理透明度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1.2《萨班斯法案》的执行将增加企业的成本

404条款被认为是《萨班斯法案》所有条款中最严厉、最昂贵的条款。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该条款要求将公司任何一个岗位的职务、职责描述得一目了然,而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材料和文件支持。这将增加上市公司的公司内部审计成本。

为了达到404条款的要求,上市公司要保证在对交易进行财务记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产品销售的条件、记录付款的时间和人员等)。此外,还要指出内部控制的缺陷所在。显然,这些工作异常繁杂且工作量很大。巨大压力迫使公司高层在公司内控机制和财务控制方面,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建立起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可监控体系,以实现内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这将增加企业的IT投入。同时还要增添很多安全软件,以保障系统安全。

由于电信行业自身的特点,我国的四大运营商除了集团公司之外,在每个省区市都有分公司,下面还分别设有市分公司和县公司,所以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出分散而庞大的特征。这就注定了这些公司内部控制点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数量更多,管理成本更大。

此外,还要增加外部聘请咨询顾问的费用,以及由于增加了内部工作流程而带来的每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的费用。

2.1.3进一步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完善诚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和内控建设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作用在于:保证企业为编制和记录财务信息而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从而改善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创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为此,公司必须实时而系统地向管理当局提供业绩信息,甚至要自行检举违规违法行为,以满足企业员工、股东和政府的要求。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合法地运营。要进一步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完善诚信制度,对照萨班斯法案,强化依法治企,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和内控建设。同时,作为仍然处于转型期的电信企业,应在守法经营的基础上壮大自己,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2.2 《萨班斯法案》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风险与效率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管理者总是在寻求较小的风险与较高的效率的交会点,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这一交会点的最佳体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涵盖非常广泛,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给内部控制下了一个权威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组成结构及该组织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办法和措施”。可见,内部控制包括了从企业治理结构到具体的经营、管理、财务、技术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首先,从公司治理层面来说,内部控制包含了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诉求《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对公众公司设置、评价和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强制性规定,作为在美国上市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必须遵循该法案针对内部控制设立的相关规定。其次,从内部管理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从制度上确保经营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从制度上规避企业和经营者个人法律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企业而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2.1机遇与挑战并存

《萨班斯法案》的执行,对正在不断追求快速成长的运营商来说,既是一次严厉的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与竞争实力,中国电信运营商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与世界一流电信运营商比肩的企业。

《萨班斯法案》给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也为运营商综合素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以及公司的可信度和价值的提高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迎接挑战,超越自我,以《萨班斯法案》的执行为契机,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以更快地实现做世界一流电信运营商的目标。

2.2.2利用契机建立和加强内控体系,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我国的电信运营商需要端正心态,利用这个契机建立和加强内控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投资者对公司及公司股票的信心。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应深刻认识到满足《萨班斯法案》的要求,是在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做世界一流通信运营商的宏观背景下,增强自身素质、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不断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

3 中国电信运营商遵照执行《萨班斯法案》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的实现,中国移动采用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架构,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控等五个方面记录和评价内部控制。

3.1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和矩阵

为遵循404条款:首先,公司应制定内部控制详细目录,确定内部控制是否足够;其次,公司被要求记录控制措施评估方式,以及未来将被用于弥补控制缺陷的政策和流程;公司必须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确保控制措施和补救手段起到预期作用;管理层必须将前述三个阶段的各项活动情况整理成为一份正式的报告。

3.2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

3.2.1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流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授权,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制度和自由的辩证统一、风险和效率的辩证统一。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

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堵塞各项业务运行的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经营效果;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通信行业行政法规的遵循,保证公司内部制度的贯彻执行。

3.2.2公司的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内部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约束公司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涵盖公司内部各项经济业务、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时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公司内部单位、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单位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中国电信企业遵从《萨班斯法案》的展望

遵循《萨班斯法案》是为了推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企业执行力,创造公司的成本优势,提高整体效益并降低经营风险,从而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规范的目标控制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企业预期经营业绩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1为了更好地利用执行《萨班斯法案》这一契机,电信运营商所应作出的努力

4.1.1寻找合适的IT解决方案,以信息化的方式固化法案要求在公司的落实

信息化的好处就是促使企业将好的管理做法固化为信息化中的规则与流程,并进而形成公司的管理习惯,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而针对《萨班斯法案》的各类复杂要求,国外先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开发出了很多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公司不折不扣地执行监管机构的要求。所以,主动寻找适合自身企业特色的管理软件,并实现与自身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的融合,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将内控机制常态化的一个好办法。

4.1.2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加强内部管控体系的工作

努力做到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严格精细化,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在公司可控的范围内,同时将财务管理由单一的内部核算型向综合管理服务型的方向转变。利用执行《萨班斯法案》这一契机,实现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提升。

4.2 内部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在《萨班斯法案》执行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内部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1)当公司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蓄意营私舞弊时,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2)当公司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时,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就会失去作用;(3)当公司内部行使控制职能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时,内部控制的功能就无法正常发挥;(4)当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时,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同时也会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5)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当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时,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临时控制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本公司将对内部控制的上述局限性保持持续、充分的关注,避免其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及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3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段完善的过程,尤其是随着业务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投资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

总之,我国的电信运营商遵循《萨班斯法案》的同时也为提升其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执行《萨班斯法案》,寻找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和掩盖的管理问题,发现企业存在的内部风险和控制薄弱点加以解决,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了实现做世界一流电信运营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赛珍.解析404条款:萨班斯法案最大的挑战.会计师,2005(5)

〔2〕肖卓,张萍.萨班斯来了.人民邮电报,2005(11)

〔3〕何霞,萨班斯法案引发的思考,通信企业管理,2005(6)

〔4〕 朱力,萨班斯法案7月大考,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集体焦虑,中国经营报,2006(4)

〔5〕 陈晓林,萨班斯法案是结果更是过程,通信产业报,2006(7)

内控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档案保护;档案安全;全过程管理;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指标;隐患

档案安全是对档案实体和信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破坏,减少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损坏,使档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不发生档案丢失和损毁,以及信息泄密事件。明确档案安全职责,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档案管理全过程的安全,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和第一要求,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档案全过程管理及其安全风险隐患

1.1档案全过程管理

实施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新的理念,其目标在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以及迁移等工作状态,采取标准化的过程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业态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档案全过程管理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档案的前端管理;二是档案的库房保管;三是档案的后程监管.档案全过程管理,与过去通常的档案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1)档案工作环境的扩展。档案安全保护的工作视野不仅关注于档案在库房内的安全,同时也密切关注档案在库外活动,特别是脱离了档案适宜环境,即库外运行状态及其影响破坏作用。(2)档案工作业态的延伸。档案安全管理活动是全方位地覆盖档案的各个工作业态,对档案的“收、管、用”环节中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编研、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展览陈列、移交转移等,都给予高度关注,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3)档案工作目标的提升。档案的绝对安全,不仅要确保档案在工作活动中不出现档案的损坏、损毁和丢失等事故或事件,同时还要求消除档案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化解档案工作层面的风险隐患和不利因素,使档案始终处在一种安全的、无害的适宜环境中。

1.2档案全过程管理中的隐患和风险

档案全过程管理活动涉及的工作环节多,制约因素多,可能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变化也多,这些制约因素和影响情况,会弱化档案管理工作,降低档案安全保障的效率。档案全过程管理中易出现的档案风险和事故隐患,潜伏在档案利用、档案保管及档案日常管理的多个方面,这些管理隐患和风险因子主要有:(1)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中,未能依据档案标准与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档案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造成工作的失误和疏忽,从而造成档案的破坏和损坏。(2)档案处在不适宜保管条件下,使得档案的自然老化加剧,特别是不适宜的温湿度、光、空气污染物及害虫、霉菌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档案出现纸张的变黄发脆、字迹变色褪色、胶片霉烂、磁带粘连变质,以及光盘的腐蚀等现象。(3)档案利用过程是一个多样的复杂过程,这个阶段的破坏程度差异很大,有时会出现档案的缺页和破裂,有时会出现档案字迹的褪变和信息的失真,有时会出现档案秩序的错乱,甚至于出现档案的丢失和彻底损毁。(4)档案管理疏忽,工作人员大意马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也会造成档案安全漏洞很多,档案破坏和损失的安全隐患不少,如档案人员私自有偿向国外研究人员提供档案数据。(5)备份修复时出会现不当的损害,有的档案已经破损,有的出现生虫、发霉情况且未得到及时修复;以及修复过程中的方法与措施不妥当、不合适、不安全,也会对档案安全造成威胁;有的对电子文件既无备份,也无过硬的保护、保密措施。

2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方式与途径

档案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指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以及迁移等管理过程中不发生破坏性事件或事故,化解和消除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使保管和利用的档案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有档案馆和档案室两种形式,其全过程管理表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工作状态:一种是库房内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保管条件适宜,档案受损、破坏的概率比较低;另一种是处在动态的库外工作状态,环境条件不稳定,在动态过程中(一些过程变化还比较频繁)容易受到不利因素或有害因子的破坏,如图2所示。在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环境和工作状态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

2.1档案前端控制的安全管理

2.1.1档案接收时的安全保护

接收的档案需要加强管理与保护,以利于后期档案的利用与保存。一是制定档案接收进馆质量标准和检查验收制度,保证接收进馆的档案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档案部门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档案检查和验收,对新接收的档案,一般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做到先消毒、后入库。三是检查合格后,连同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和检索工具,一并接收入馆。

2.1.2档案征集时的安全保护

档案收集是档案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确保收集的档案完好无损是档案安全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档案征集的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征集档案进馆前,要严密包装,妥善运输,专人护送,保证档案安全。三是征集来的档案要及时归档,有关部门应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2.1.3整理档案时的安全保护

一是应当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填写规范、装订整齐、格式统一。档案的目录、内容、填写要求等,符合规范,利于长久安全保存。二是档案整理归档时,应当按照档案安全要求逐卷逐件进行,慎重处理档案原件。三是加强档案整理中的保护,清除有破坏作用的文件装订物、添加物等;对有些档案进行舒展平整、表面去污和修裱等保护性处理;规范档案装入盒的操作;单独对有潜在危害的档案立卷。四是防范人为灾害、突发事件,以及不当操作造成档案的丢失、破坏或损毁。档案文件在整理完毕后,应当及时归档。

2.2档案库房保管的安全管理

档案库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档案库房的安全工作来实施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

2.2.1配备档案安全的设备设施

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条件,是具备必要和必需的档案安全设备设施。主要包括:安装库房的安全监控系统,配备库房的消防设备,配置档案的保护与管理维护设备,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信息安全设施。

2.2.2加强库房保管中的安全措施

强化档案保管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库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注重保管中的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2.3库外后程监管的安全管理

2.3.1档案利用中的安全管理

注重利用中的档案安全,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档案信息不失密泄密。一是做好档案利用登记,限定用户利用范围,严格审批手续。严格控制档案原件的利用,对档案复制件的使用,也应履行相关手续。建立完整的登记、借用、归还等手续。二是使用单位对摘录、复制的档案要严格登记,妥善保管,不得散存在个人手中,不得扩散和转让。严禁擅自摘抄、复制档案,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按查阅档案审批权限经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或拍摄)。三是在档案利用场所安装摄像监视器,严防利用者在档案上涂改、圈画、抽取、折叠、裁剪、撤换。用户利用档案时,必须爱惜档案,不准向无关人员泄露档案内容。四是收回档案时,仔细翻阅检查被利用的案卷和摘抄的内容。

2.3.2档案编研时的安全保护

一是应当依据档案法规,遵循档案保护的标准与技术规范,遵守档案利用与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二是规范管理,避免使用不当或过度造成损伤及损毁。三是从保护档案、方便利用的原则出发,更多采取档案的数字形式、复制件形式,尽量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利用损伤。

2.3.3档案展览中的安全管理

档案展览活动范围广、接触对象多、档案展览形式多样,增加了档案受损和破坏的概率。一是档案展览场所应配备安全设施和保护设备,防止档案被盗、被损坏、被破坏情况发生。二是监管展览中的档案安全,防止档案展览过程中人为损伤、展览环境变化、用户不当操作等因素对档案的破坏。三是制订档案展览中灾害防护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确保档案安全。

2.3.4档案外借(转递)中的安全管理

档案馆(室)要检查与控制借出的档案,履行手续,规范操作,保证安全。一是出借给单位或个人的档案复制件、摘抄材料,必须加盖档案馆(室)公章。二是利用单位或个人借用的档案,要严格登记,妥为保管,不得扩散和转让。三是不允许利用单位或个人长期保存,用毕一律退回。此外,转递档案时,应当依据安全保密要求,履行审批手续,依章规范操作,防止出现档案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2.3.5档案移交的安全管理

档案室应依法定期将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一是做好交接前的准备工作,对所有保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物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一时归还不了的要问明原因,整理好档案借阅查询登记簿,并在档案借阅查询登记簿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移交清单,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附于清单后。

2.3.6档案转移运输中的安全管理

一是档案转移运输时,使用牢固、干燥的包装材料和装载形式对被送档案进行包装,并进行档案安全检查,防止转运过程中档案的损失。二是档案转运中包装箱应符合档案安全要求,全程注意档案的完好与完整,避免发生档案损坏、被盗、丢失事件。三是档案远距离运输转移,应考虑天气变化,防范暴雨、冰雪或大风等恶劣天气,以及突发事件可能对档案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3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及其实施方式

3.1风险控制方式

确保档案安全,需要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化解安全风险。全过程管理中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作为常态化的风险控制,是档案安全重要性和长期性的体现,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指标是一种对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和发展能够作出基本判别的评估指标。借助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能区分档案安全风险隐患,确定事故的破坏程度,预判危害的发展态势,达到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3.2风险控制指标的制定与作用

设计全过程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指标,需要依据国家档案安全战略、本单位所属系统的发展需求、面临的安全工作形势和现实情况,从降低档案安全风险的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制定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考核成绩及否决条款等内容。全过程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指标可以设定成三级指标,其内容涉及档案的安全防护与风险控制,针对档案的实体管理与信息安全。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主要涉及全过程管理中安全防护、隐患消除、风险控制,以及数字信息安全等内容。档案安全风险控制指标的主要内容与工作目标详见表1。档案馆(室)风险控制指标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指标包括档案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的工作环节、人员和场所。控制风险的范围包括库房基础设施、配置的设备设施,也包括档案前端与后端管理,以及档案减灾处突和档案抢救修复等内容。设计风险控制指标需要以档案总体安全为目标,从时间周期、保护措施、控制风险效果等方面,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并通过档案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分析档案安全态势及发展状况,调整与评估档案风险控制指标的实施效果。风险控制指标的作用,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监督档案馆(室)开展档案安全工作的依据,成为衡量各级单位档案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估标准;也是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进行档案安全工作自查、实施自我监督的工作标准。

3.3方案实施与结果评定

(1)选用档案安全的风险控制指标,实施档案安全的监管,需要有专业化的评价组织。通过有效的组织领导,明确风险指标评价主体、客体,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使风险指标的作用与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2)严格风险控制指标的实施过程,在评价实施准备阶段、风险识别阶段、风险分析阶段及风险处置阶段中,规范档案安全风险控制的操作规程。(3)通过量化分析与结果,以及信息反馈与改进完善,对档案安全风险及事故隐患的基本情况,有一个认识和总体评价。了解该评价指标的主要特点,形成相关的用户评测报告。(4)对整个风险控制指标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注重质量,依重专业论证;专家评定与指标评估;获得行业认同;示范与推广应用;得到员工支持和理解,并用于实践;获得社会接受,有经济与社会效益。确保档案安全,明确档案安全职责;加强档案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注重档案全过程管理中的档案安全工作,做好灾害防范工作。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和化解档案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隐患,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

内控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 ISO; 病案管理;终末质控;质量

【中图分类号】R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16-01

ISO9004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 广泛地应用于服务行业,责权利分明,体现了当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

我院从1999年4月采用ISO9004管理标准建立了医院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5月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了病案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三年来的努力,病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病历内涵质量得到了进步,既维护了医院效益,又保证了医疗安全。

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病人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情况的客观记录,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保险理赔的重要原始资料, 也是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的客观依据, 还是处理、仲裁和判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真实反映患者的病情,为此病案质量的优劣, 不仅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也反映出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1]。

1 病案质量控制体系

病案内容质量控制主要是对病案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监控。我院建立了三(四)级质控体系。一级病案质控(各临床科室住院医师),主要负责个人病历的书写及自查整改等;二级病案质控(科室医疗质控小组),负责出科前病历质控工作,即病历环节质控;三级病案质控(病案科质控医师及整理人员),主要负责病案的书写质量与完整性检查工作。四级病案质控(医务处或病案管理委员会),负责抽查病案质量。

病案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我院依据 IS09004质量管理标准要求, 建立健全病案质量管理体系, 成立了个人、科室、医院四级病案质控管理模式, 共同监控医院病案质量。

1.1 一级质控负责病案的形成质量, 通过自查、科内互检的方式, 争取将不合格病历消灭在萌芽状态。

1.2 二级质控负责病案的环节质量, 每个科室由科主任、责任主治医师、质控医师、护士长、质控护士组成。病历完成后, 通过第一级质控合格后交与病区责任主治医师。每月由科主任召集病区质控小组召开科室医疗质量讨论会一次, 讨论病历质量问题, 对不合格病案责令责任人去病案科学习并进行修改。

1.3 三级质控负责终末质量, 由病案室质控医师具体负责出院病案的终末质量审核工作。合格病案归档上架, 不合格病案通知责任科室, 相关责任人到病案科了解问题后在符合规范要求条件下进行整改。

1.4 四级质控由分管副院长、医务处主任、病案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随机不定期的抽查病案质量,并对病案科的工作予以监督。

2 明确各级医务人员职责

ISO9004标准中第五章写的“ 职责、 权限及沟通”,病案科依据 ISO9000 族标准及《 病历书写规范》 制定了医务人员病案管理的职责及权限,从制度上落实,规范病案书写质量。

2.1 新毕业大学生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前, 无权书写病案首页、 出院小结、入院记录、各种讨论记录、死亡记录等。书写的病程记录需经上级带教医师审核签字后方可归入病历。

2.2 各级医师对自己的病历实行自查,把病历质量作为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的一项必查内容。上级医师查下级医师的病历书写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从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三方面对病案质量时时监控。在病案内涵质量的控制上,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是最基础的环节,科主任发挥着较为关键性的作用[2]。

2.3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三级查房是医疗活动, 也是医院的核心制度。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三级医师查房水平,是提高住院病案质量的途径之一。

3 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工作

病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岗位能力,根据病案科各岗位工作、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要求,对病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日常考核, 能胜任后方可上岗工作。

3.1 新毕业医学生或外调入的医生首先到病案室学习1-3个月,内容包括病案书写规范、ICD- 10 疾病分类等, 切身体验病案管理工作,期满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参加临床工作。

3.2 病案质控医师定期下科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病历书写要求,在统计数据、疾病分类与手术编码、质量缺陷等方面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3 组织病案质控人员定期学习。病案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质控人员的素质及实施检查的质量。

4 畅通内部沟通渠道

ISO9000 族标准第五章中写了“内部沟通”、“顾客反馈”、“改进建议”等, 沟通反馈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质控方法,形式不一, 方法各异,对病案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4.1 即时沟通:病案质控医师针对每周终末病历存在的个性问题直接与相关医师进行电话交流和探讨, 对较为严重的问题予以及时修正。此形式简便快捷, 立竿见影,也被住院医生所接受。

4.2 全方位沟通:病案质控医师针对某个科室病案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 与科主任交流, 取得一致意见后, 由病案室组织相关人员上门到科室进行现场指导与交流,以达到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提高书写质量的目的。

5 合理设计病案质量评定流程

病案质控工作不能依赖检查, 缺陷病案的返修使病案缺乏真实性,质量评定很重要, 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流程[3]。

5.1 设计病案质控表, 提炼质控点。依照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编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的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 我院将其中的28项单项否决项制作了卡片下发给每个医生,作为病案质控的关键点。

5.2 重视环节质量, 严抓终末质量。临床医师和科室质控小组对环节质量担负着主要责任, 应将环节质控与终末质控紧密地联系起来, 才是保证终末质量的有效措施, 只注重终末检查, 放松环节质量管理, 很难达到提高病案内涵质量的目的[4]。

5.3 讲究检查艺术, 处理好多方关系。病案质量检查要突出重点, 讲求艺术;既要完善检查, 又不能过于繁琐;质量检查针对的是问题, 实际上遇到的是关系[5]。艺术性体现在一丝不苟挑毛病、实事求是查问题、遵循事实改问题、追根溯源等方面。

5.4 执行PDCA循环, 提高质控效果。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 以“PDCA”循环的方法不断持续改进,并对质量体系进行自我“诊断”,及时发现不足并修正。P(计划)D(执行)C(检查)A(提高)的循环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病案质控效果,使病历质量处于不断循环上升的动态过程。

6 评价质控结果, 实行病案质量月通报制度

每月汇总质量检查结果,形成通报将质控情况通报全院,对存在缺陷的乙级病历,给予离岗学习、延缓晋升职称等处罚。通过运行 IS09004病案质量管理体系三年来, 我院病案质量有大幅度提高,发生了质的飞跃, 甲级病案率达 98%以上,无丙级病案, 病案内涵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2] 李凤轩.引入标准提高病案质量管理.中国病案.2005.6(6):11-12

[3] 伍姗姗.抓环节和终末管理提高病案质量.中国病案.2004.5(5): 207

[4] 孙蓉蓉.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的措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1.2l(6):45- 46

[5] 黄影萍,邓海莲,罗伟羿.引入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病案管理. 中国医药导报.2008.8(22):113-114

内控管理方案篇7

(一)抓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工作目标。**州市各级农村信用社按照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把案件防控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农村信用社成立了案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案件防控办公室职责,落实了工作任务,并指定了承办部室;为了把案件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全市农村信用社层层签订了《案件防控责任书》。通过这些工作措施,有效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案件防控工作体系。同时结合上级监管要求,制定了《案防信息专项报送制度》、《案防协调联系制度》、《案件防控评价试行办法》等制度,深化了与各级农村信用社、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实现系统内案防资源互联、信息互享、执行互动,充分发挥领导管理机关的“牵引机”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州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以“五抓”(抓分类治理、抓高发部位、抓跟踪整改、抓内部控制、抓案件问责)、“五结合”(整治与教育相结合、案件查纠与防范相结合、制度完善与制度执行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控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为工作方法,开展“两项检查”突出“八个领域”,全面实现“三个目标”(继续降低案件发生率,提高案件成功赌截率,严惩犯罪分子、重处违规行为”)。

(二)抓活动开展,积极开展“案防成效巩固年”。为巩固案防成效,确保实现“无新发大要案件”目标,案件防控工作已成为促进本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州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延续了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继**年成功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后,**年又被确定为“案防成效巩固年”。**州市各级农村信用社认真按照监管部门下发的方案并结合本行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活动。主要开展了内控制度“大学习”,操作风险“大讨论”,三德“大教育”,典型案例“大警示”,科技信息系统风险、重点机构风险、重岗人员风险、金库管理和现金守押(包含现金押运外包给专业押运公司的)风险等四个大排查。

(三)抓协调联动,形成案防合力。**州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一是完善了案件防控会商机制,搭建好案件防控会商平台,实现案件防控办公室与各职能部室的有效沟通,形成案件防控的信息互通、举措互联。案件防控办公室除在现场检查中向农村信用社发出检查意见书外,还向对口部室发出了意见反馈书,力求形成监管督导合力。二是完善案件防控经验交流机制,按季(月)召开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形势分析会议,分析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及时进行风险警示。三是完善与公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做好保额系统安全评与检查工作。

(四)抓重点领域检查,明确风险管控。**州市各级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部门采取随机随时检查的方式,会同安保、稽核(内审)部门,对金库值守、账户管理、对账、大额支付、人员排查轮岗强制休假、风险提示、票据业务、sc**操作系统等内控关键领域进行调查,实地查看各营业网点案防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二、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州市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态势得以持续优化。

(一)促进各级农村信用社高管案防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外部监管部门对各级农村信用社的巡查督导和内部案件防控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将发现问题与高管人员的任职考核挂钩,各级管理人员案防意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得以持续改进就是有力的佐证。

(二)促进各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强对各项业务的风险管控。通过对账户管理、对账、大额支付、人员排查轮岗强制休假、风险提示、票据业务、sc**操作系统等反复检查,各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梳理了业务流程,加强了易发风险业务的管控。

(三)促进各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级农村信用社除不断改进流程,修复风险漏洞外,还进一步加大了制度回检力度,努力做到业务全覆盖,风险全覆盖。

(四)促进各级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全市农村信用社以开展“案件成效巩固年”为契机,强化职工行为排查,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大力构建“合规”文化,坚持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同时大力增强职工归属感,努力形成稳定的“大后方”。

三、存在的不足

案件防控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农村信用社持续改进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其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较为充分的发挥。但存在以下不足:

(一)稳定性不足。案件防控的人力资源体系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一是案件防控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监管规制掌握不一。二是案件防控工作人员的监管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够。案件防控人员往往只能以会代学和从实际操作中学,业务技能不系统。三是对案件防控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监管业务技能培训,存在一定的“瞎子摸象”现象。四是案件防控工作人员身兼多职,这种案件防控职能由部室兼业的做法容易造成案件防控工作开展不细以致深度不够。

(二)案件防控工作内容不系统。一是由于营业网点点多面宽与案件防控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难以解决,以致案件防控检查内容不全面,可能存在风险隐患遗漏的情况。二是时效性和有效性不相容,由于检查网点时间短,以致对检查内容的风险发现不足。三是案件防控检查内容与其他专项检查、稽核内审和安全检查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

(三)案件防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案件防控独立性不充分,相关监管法规和行业规章没有明确对案件防控工作的独立性作出明确的规定,其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法规支撑。二是案件防控职能与业务监管的某些职能形成了模糊交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成本,形成监管资源浪费。三是由于案件防控检查内容覆盖的全面性,案件防控机构有形成监管机构外的监管机构的趋势。

(四)案件防控效果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对案件防控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力度不够,以致有些案件防控检查发现问题屡查屡犯。二是被检查机构对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不够。

四、改进途径

(一)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正名分。一是应将案防办作为一重要的内部监管机构,有人有编制,杜绝“以工代工”现象。二是加强案件防控人员教育,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建立有效“谁检查,谁负责”的机制,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充分履行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案件防控业务技能培训,不止只要学习监管法规,还要学习和了解新业务,掌握新技能,熟悉各项业务的风险要点和流程,努力确保案件防控检查的有效性。

(二)强化部门职能建设,明职责。一是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案件防控检查内容,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薄弱领域和风险隐患状况,选准检点机构、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业务,持续开展易发风险检查;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案件防控职能,突出随机性;第三将纵深风险隐患排查职能分离,交予职能部室或稽核内审部门进行,将重点放在易发风险业务和环节,努力避免监管资源的浪费。二是加强案件防控独立性建设,相关内部规章应明确案件防控检查与相关检查的同等地位,重视案件防控部门的作用。三是加强案件防控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办公案件防控检查、考核、督办工作、工作人员问责、案件防控日报等规章制度,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内控管理方案篇8

一、案件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

案件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提高对案件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把案件防控放在监管工作和银行业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预防为主,各司其职、双线问责的原则,切实改变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发展轻案件防控、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重处理办事人员轻处理领导人员,以及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等现象,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寿阳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

二、案件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内控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工作体制、经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业务和和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形成治理结构合理、内控严密,经营合规,操作规范,依法履职,监督有力的业务运营体系,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和商业贿赂治理有效开展,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继续保持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零发案率”的良好势头,使辖区银行业实现“三无”即,无各类案件、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无“黄、赌、毒、黑”等不良行为。

三、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案件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职责分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负责寿阳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本辖区案件防控工作负总责。各行(社)均要成立案件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各行行长、联社理事长担任,成员由会计、信贷、业务拓展、科技等业务职能部门和基层信用社主任参加。

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行(社)案件防控工作的开展,负责制定并上报案件防控工作措施、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案件防控工作情况。建立反映迅速、协调运作、有序高效的案件防控工作机制。各行社每月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自查;每季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每半年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并向领导组报告对本行、社案件排查情况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

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负责对寿阳辖区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对各行、社案件防控情况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和监管意见。准确上报分局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情况,初步提出对案件处置意见并上报分局党委;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的重点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动态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或建议。

寿阳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对本行、社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实施,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的重点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并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对发生的案件情况进行初步处置,根据案件情况提出对案件有关责任人员的初步处置意见并上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

四、案件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与责任追究

为了使案件防控工作取得实效,现阶段,主要采取“五双”管理,即:

一是“双向包点”,就是寿阳监管办事处的监管人员和各行、社的负责人均要分别对所属机构网点进行分片包点,将每个机构网点落实到每个领导人头上,对内控管理薄弱,案件隐患较大的,“一把手”要亲自包,并定期不定期对所包的机构网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对其存在的问题监督整改。各行、社负责人包点名单要在7个工作日内上报寿阳监管办事处备案。

二是 “双重管控”就是既要管好业务,更要管好人。二者要同时管好,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案件防控,关键在人,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和监督关,就等于牵住了案件防控的牛鼻子。各行、社要根据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13条规定和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亲属回避和强制休假“四项制度”。“四项制度”要求,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按照“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有效、运作有序”的原则,规范业务流程,加大对其决策系统和权力运用中的制约和检查监督,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各行、社每月要对所属分支机构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计算机授权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每季组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漏洞,及时加以纠正。同时,要根据排查结果和存在的风险点,监督有关机构抓好整改,并及时将每次检查查情况报寿阳监管办事处备案。

各行、社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严格把好”三关”即进人关、用人关和监督关。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高管人员可能发生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实施动态监管。密切关注从业人员的异常行为动态,要严格对要害岗位人员的岗前审查,对发现有违规违纪,以及涉黄、赌、毒、黑等不良行为的,一律不得任用,防止“带病上岗”,已经任用的,要立即调离。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每年要组织一次或两次对辖区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重点人员的不良行为全面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或建议。

三是“双向排查”,就是内部自查自纠与外部现场检查相结合。根据省局提示的“十二项重大安全隐患”,组织开展了对重点资产负债业务如大额存取款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要建立动态监测台帐,并及时开展银企对账;要求基层信用社主任按旬对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计算机授权管理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严密防范操作风险。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本单位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采取有效的整改的措施。尤其是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业务和和重点人员要下大功夫,检查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

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予以整改;寿阳监管办事处将及时向分局和省局报告排查情况。要经常性地组织力量对内控执行情况和前期现场检查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建立整改评价机制,提出监管意见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或整改不力的,要严肃处理。并内控管理情况列入高管人员业绩考核范围并与任职资格审查相结合。不定期开展对高级管理人员、重点人员商业贿赂行为动态排查工作,

从2009年4月开始,按照山西省银监局和晋中银监分局的统一部署,在辖区集中开展“案件风险排查”活动,农信社和农业银行确定为今年案件防控的重点。因此,农信社、农行系统排查面要达到100%,排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间要求按照省市银监局的统一部署开展。此项工作至6月底结束。要将排查情况和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情况上报办事处。同时,要对高级管理人员及重点人员不良行为情况进行排查,排查结束后,认真填报《高级管理人员及重点人员不良行为排查情况表》,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思想作风。

四是“双向监督”。就是要内部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各行、社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尽快充实稽查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的持续性、有效性。稽查审计部门每季要对所属网点的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每季度要对计算机授权管理、内部授权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漏洞,及时加以纠正。

各行、社要根据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事信贷、会计、出纳、计算机操作等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轮调。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规定,并确保纳入人事管理,防止因一个人长期主管或从事一项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各行、社基层营业网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面每年要达到20%以上。寿阳监管办事处将出台《寿阳县银行业案件防控举报奖励办法》,下半年,办事处将组织力量对各行、社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不力的,要严肃处理。

同时,要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以及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聘请一批责任心强,敢于反映情况和揭露问题的《案件防控监督员》,首批监督员初步确定为20名左右,主要职责全方位收集、掌握有关案件防控和风险防范,以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动态情况,搭建起全方位监督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构建预防案件的群防群控监督网络,认真做好案件防控和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

五是“双线问责”,就是建立案件防控和防范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行谁监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案件防控和案件查处,做到“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真正把案件防控和防范风险工作落到实处。办事处和各行、社分别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案件防控工作规划〉,与所属分支机构和网点负责人层层签订《案件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责任制。2009年度案件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于3月24日在寿阳监管办事处举行。

各行、社要每季向办事处汇报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案件的,要实行“双线”问责,即:既要做到及时处置,及时化解,又要分别追究高管人员和监管人员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及时。各行、社凡对案件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存在问题隐瞒不报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不如实上报或隐瞒不报的或不及时进行处理的,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理事长、主任、行长和有关分管领导的责任。在处理标准上,实行经济处罚与处理人员并举。

上一篇:企业网络监管范文 下一篇:档案信息化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