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5 01:21:34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1

在诺兰模型中,一个组织单位在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会经历从单独业务系统建设转入集成建设阶段。初始、普及和控制阶段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渐向好的发展过程,集成阶段完成了业务电子化,向信息化管理阶段迈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在系统集成阶段常常遇到由于标准不统一和规划不全面产生的“信息孤岛”和系统间互联、互操作性差问题。举一个常见的、简单的例子。某机构的人员管理系统按照员工档案构建数据库,员工李某在人员管理系统中的编号是1234。该机构的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组织机构构建数据库,李某的在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编号是2020。综合管理系统要获得李某在人员管理系统中的的组织机构和职位,需要做接口程序将2020转换成1234才能正确地检索;反之,人员管理系统要获得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需要做接口程序将1234转换成2020。这样,2个业务系统交互数据最少要2个接口程序。如果再加上办公系统和综合服务系统,4个业务系统交互数据,最少也要12个接口程序。假如有20个相互独立的业务系统交数据,则最少要380个接口。如此多的接口程序是做不完的,即使做完这380个接口程序,业务系统运行起来也会效率低,并极其脆弱。所以,企图通过做接口实现系统集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在初始、普及和控制阶段,产生了很多独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这些业务应用系统分别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发建设,自成体系,运行方式、使用方式、接口和编码格式等都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致使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互联性和互操作性差。

2借助标准促进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所谓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既能规范信息化建设过程,又能促使一个组织单元内部的相关系统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软件开发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全面的支撑作用。软件项目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软件开发标准能够详细定义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任务、实施步骤、实施要求、完成标志及交付文件,提高软件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发过程;并且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统一的分类编码、统一的交换格式、统一的术语、统一的文件格式和统一的质量指标体系,实现软件资源的充分共享。2)行业、企业标准是实现系统集成的有效途径。一般认为诺兰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要一个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统一规划根本无法实现,所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是解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有效方法。各个领域的管理部门协同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本领域信息化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建立主题数据库,对信息数据进行统一定义并分类,规范其用途,确保行业内部做到标准统一。同时,要加强相关领域的联系沟通,研究制定跨领域系统对接规范和接口标准,避免形成跨领域信息孤岛。3)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信息分类就是在某个确定的范围内,为达到某个目的,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综合实用性等原则,按照数据的内容、性质及管理者使用要求等,将各类数据按照一定的体系分门别类的管理起来。信息编码以分类为基础,将某个领域的各类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赋予一定符号,以便于管理和使用。在信息数据较少的情况下,有无编码也许无足轻重,但在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大时,对信息数据分类编码管理就尤为重要了。此时,对原始信息数据的操作较为频繁,而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分类编码管理,能使各部门提高效率,提高各类资料传递速度、促进沟通协调。所以,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搞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帮助组织单位打好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互操作的基础,消除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壁垒,为数据应用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3各方协调,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各行业各部门应各尽其职,有效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1)提高组织内部各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的认识,这是确保组织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能仅仅从具体的技术、具体的项目上着眼。关键是使各级领导了解制约组织信息化的问题、标准化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完善企业信息化标准化机制的措施等。2)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来源于具体业务流程,各组织单位可根据行业标准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建立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使业务和信息化能够更有效互动。3)结合实际情况,在行业标准总体框架下,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形成企业标准,有效地指导组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4)在贯彻信息化标准时,应首先明确一个组织当前处于诺兰模型的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信息化标准贯彻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处于诺兰模型前三个阶段的组织应尽量将新标准、新规范贯彻落实到信息化建设中;对于信息化建设处于诺兰模型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组织应分析既有信息系统的标准现状,将不符合行业信息化标准的编码、协议、接口等划分为两类,凡与系统间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有关的数据,纳入必须依据行业标准进行改造的范围;另一类相对独立、局限系统内部的数据,则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改造。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2

令人欣喜的是,信息化建设正日益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借鉴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及其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借助最新的网络技术,将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提升到信息化管理的高度。笔者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专业优势,试图就中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标准设计做一些分析研究工作,并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信息标准

笔者认为信息标准建设是院校数字校园项目的基础,也是保障数字校园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还是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必要组成部分。一套完整、合理的信息交换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能够为全校范围内的数据库设计提供参考,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

要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科学、合理的设计信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度统一的信息标准之下调度各类资源,能使信息交换更加顺畅有序,使信息资源实现最大限度地共享,从而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实际上,院校信息标准是各类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的统一规范,也是实现院校信息资源共享和各个信息应用系统之间协同处理数据的基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信息标准,给出信息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形成一整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办法,能够被绝大多数网络技术(如:XML、WEB Service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所支持,建立统一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规范,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如果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标准,那么就尽量采用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如《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网络教育技术规范等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二,对于已颁布的中高职院校部分管理信息标准,在设计自己院校的信息标准时应尽量与已颁布的标准保持一致。

第三,尽量采用学校已经颁布执行的信息管理标准。

第四,在参照相关信息标准的基础上,要切实保证能够满足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学校实际需求的不予参照。

第五,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教育部、行业、学校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需要,不断完善、补充,形成院校所特有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第六,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标准集”颁布执行后,信息化系统必须符合和兼容该信息标准体系,同时将新的标准纳入到该标准集中进行管理和应用。

二、数据标准

院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设计的数据标准必须包括元数据、数据代码集、数据集、数据交换标准等内容。通过对学校整体业务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对信息标准的建设分别进行整理:对人、财、物(学生、教师、资产、财务)等主题对象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按照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信息服务等业务流程来进行数据分析整理。

元数据管理是数据交换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整的元数据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从而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元数据组成

(1)基准元数据:是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标准元数据系统,用于标识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标准形式描述整个数字化校园各个层面的实体,为各种网络信息应用系统、信息挖掘工具提供数字化信息。

(2)元数据字典:是用于各种元数据体系到系统基准元数据系统相互转换的对照表,它描述了各种元数据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各种元数据与基准元数据系统的对应关系,其基本作用是为系统的转换模块提供转换依据。

(3)数据属性集:是指数字化校园存储数据的属性总和,元数据管理系统可通过数据属性集将数字化校园的数据结构和基准元数据相对照,保障它们之间的可互换性。

(4)数字化信息资源集:它描述的对象是信息源,数字化校园可以通过信息源特征集来确定各信息源所采用的元数据体系,将用基准元数据表达的查询式转换成各个信息源所采用的元数据表达式,从而决定各个信息源的检索方法并解释检索结构。

(5)转换模块:提供了实现各种元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翻译的方法。

(6)维护模块:可以对各种对照表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动态管理,保证元数据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元数据层次结构

数据标准集(包含数据子集、标准代码集),按业务流程将各个数据子集划分成数据类,部分数据类还要划分数据子类。一组相关数据项集合构成数据类,规范描述的数据元素属性称为数据项,又称之为标准化元数据,数据属性包含了编号、数据项名、中文简称、类型、长度、可选性、取值范围等。数据标准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3.元数据设计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也称为数据元素的属性描述。元数据结构的设计是信息标准的基础,它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标准的质量。笔者在标准中采用了9个属性来描述每个数据元。下面(见下表)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数据项属性的描述(学生管理数据子集——学生基本数据类)。

三、数据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原则

一是标准的唯一性,一个编码对象用唯一一个代码表示;

二是标准的可扩性,代码结构能适应增加新的编码对象,即扩展的需要,预留充裕的备用代码,适应新的扩充;

三是标准的简单性,即尽量简单的代码结构,尽量短的长度,能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出错率;

四是标准的规范性,即必须统一代码的书写格式、代码的类型和代码的结构;

五是标准的适用性,即代码要尽可能的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分类对象的特征能够充分反映出来;

六是标准的全面性,信息标准应当包含国家、部级教育机构、其他相关机构和学校本身的各类标准集,用以实现学校业务优化和数据资产盘活。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在企业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会计工作更有效开展,其也是国家建设标准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财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指导意见,为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平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更多角度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领域中的会计工作。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其理论基础依托于会计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手段,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将更有针对性的会计模型构建起来,从而达到将会计信息共享出去的目的。

而所谓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则主要指的是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重复性事物,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来实现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储存等活动,建设信息技术的相关标准的根本目的,是将全行业的活动统一起来,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准则。建设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该标准体系中,主要包括应用环境、综合控制、有效评价等方面,其主要目的便是将会计信息化中的相关标准具体化,这些要素的完善程度能够体现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1]。在建设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第一,需要具有整体性,这一原则主要是将不同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并建立起要素之间的联系,产生制约效应,是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达到“1+1>2”的效果。第二,要具有结构性,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以一定的规律为基础,可以是时间序列,也可以是空间序列,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分布,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接下来的处理工作。第三,要遵循分类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以会计信息的相似度为基础,运用基础、技术等分类标准,对会计信息进行划分。

二、框架建设与限制因素

(一)框架建设

想要构建起健全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首要工作便是将体系的框架结构确定下来,根据框架结构,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构建原则,从而建立起相关模型[2]。现阶段,该体系框架结构的建设主要分为前导、规范、结构以及解析等四个层次。在建设框架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整个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定位,找到其与其他信息化标准之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目标,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构建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提升相关领域的会计管理效率,进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所以,需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建设,着重进行相关的分析工作与总结工作,并整合出有效的总结经验,用以完善与规范会计信息化标准,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二)限制因素

现阶段,我国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关体系不完善。这是限制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会计信息在分类标准方面出现的差异,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对标准体系的构建造成阻碍[3]。而科学合理的体系能够提升信息效能,帮助相关决策人员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从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于会计领域来说,会计信息标准化是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其中不仅涉及到会计学,还涉及到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可以提升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但现阶段我国对该体系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多企业也没有树立起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这也是限制该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次,会计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也并不平衡,而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因此,想要构建起统一的标准体系存在一定难度。

最后,相关专业人才少。会计信息化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从我国当前发展和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的相关专业人才比较欠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都不能运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

三、建设标准体系的思路

从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想要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人才建设

相关专业人才过少,是限制标准体系构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我国需要着重对会计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将专业人才的队伍壮大起来,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与当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相符合[4]。通过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达到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的目的,完善标准体系的构建。

(二)健全内部机制

在构建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完善内部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达到以下两方面要求:其一,构建公平的奖惩制度,通过工资与奖金的发放来控制会计审核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二,构建科学的人才标准,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职权等信息进一步标准化。

(三)制定技术标准

构建标准体系,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与资源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主要用于对相关信息技术的规范,该标准需要以专业人才为依托进行构建,要求在进行会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有一套完善的信息交换标准,并构建起系统集成以及数据结构等一系列标准,将会计信息相关资源统一起来。

(四)明确根本功能

在构建标准体系时,相关企业需要以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准确定位,改变传统的会计工作思路,将信息化技术与会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5]。想要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首要工作便是将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明确下来,之后以目标为基础,深刻剖析相关会计管理案例,形成工作经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有利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来说,构建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促进企业发展与行业进步的主要手段,在产业结构转型的条件下,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中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面对当前存在的限制因素,我国需要运用强化人才建设、健全内部机制、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根本功能等方式,以促进标准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切实助力会计改革与发展――《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五[J].财务与会计,2012,02:10―15.

[2]王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J].财务与会计,2012,06:4―13.

[3]吴沁红.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会计信息化:使命、挑战、展望――第十一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2,10:91―94.

[4]王军.深入学习贯彻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促进会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会计研究,2011,02:3―8.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

200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信息工程监理方面的标准《信息化监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颁布实施了,但是信息工程监理收费国家一直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建设工程行业于1992年就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监理服务收费标准,即1992年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制定的《关于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1992年9月18日国家物价局建设部以价费字第479号文),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及相关服务收费行为,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时隔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制定了《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2007年5月1日起执行。国家对建设工程监理服务费用进行重新制定,其意义重大。国家对信息工程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想必不会太远了。

1.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

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中,监理收费是这样计算的:

施工监理服务收费=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1+浮动幅度值);

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准价=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高程调整系数。

建设工程监理中,根据工程类型不同,设置了从0.9~1.2之间的专业调整系数;对建设工程施工中监理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设置了三个不同等级的程度系数,工程复杂程度分为一般(Ⅰ级)、较复杂(Ⅱ级)和复杂(Ⅲ级)三个等级;根据海拔高度,设有相关的系数。

2.建设工程监理费用比较

为了比较方便,根据施工监理服务收费基价表将监理费用转换成监理取费百分比。

表1:以建设工程15年的监理费用变化进行比较

序号

计费额(万元)

07年监理取费%

92年监理取费%

增长量

增长率%

1

500

3.300%

2.50%

0.800%

32.00%

2

1000

3.010%

2.00%

1.010%

50.50%

3

5000

2.416%

1.40%

1.016%

72.57%

4

10000

2.186%

1.20%

0.986%

82.17%

5

50000

1.710%

0.80%

0.910%

113.75%

6

100000

1.507%

0.60%

0.907%

151.17%

从表1中的增长率可以看出,计费额越大,监理费用增加的越多。对于计费额500万元工程,07年和92年的监理收费增长了32%,也就是说07年的监理费用是92年的1.32倍。对于计费额100000万元的工程,07年和92年的监理收费增长了151.17%,也就是说07年的监理费用是92年的2.5倍多。

通过对建设工程行业的监理收费标准的分析,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找出可值得借鉴的地方,来更好地制定信息工程监理服务收费的管理办法。

3.信息工程监理取费标准

与建设工程监理相比,信息工程监理要难得多,因此信息工程监理的收费标准也要比建设工程监理收费要高。

对于信息工程监理的收费标准,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内部分省市或者相关的信息工程协会从维护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些行业内的取费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市信息化协会于2004年2月制定了《关于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试行)》,这些文件"对外作为行业指导价格,供用户通过招评标,选择监理单位时参照,起到市场导向的作用;对内约束监理企业,避免在价格上出现恶性竞争,维护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92年建设工程行业的监理收费标准作为参考,北京市信息化协会在2004年制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下表为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取费标准(试行):

工程概(预)算M(万元)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费率a(%)

1

M≤200

a≥7

2

200<M≤500

a≥5.5

3

500<M≤1000

a≥4.5

4

1000<M≤2000

a≥3.7

5

2000<M≤5000

a≥3.0

6

5000<M≤10000

a≥2.5

7

M>10000

a≥2.0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工作难度显著地高于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难度,聘用的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需要监理的工程阶段也比建设工程多,再加上在监理过程中同时会包含一些咨询性的工作,高于建设工程监理收费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在建设工程监理收费标准中,根据专业、工程复杂程度、海拔高度还设置了不同的调整系数,信息工程监理也应该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设置一些相关的调整系数,目前现有的信息工程监理标准包括: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化工程安全等5个监理标准,对于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监理、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的监理应该容易些,而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化工程安全对于监理相对要复杂些,通过设置不同的难易系数,工程费相同,但收取的监理费用应不同。还有许多大量细化的工作,在制定信息工程监理取费标准时应仔细研究。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5

[P键词]会计信息化;问题分析;标准构建;实践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7.10.278

1 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指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获取、传输和加工会计信息,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应用。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让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最大作用,就需要克服传统会计模式的种种弊端,广泛利用和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个性化、动态化、开放性和智能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系统。当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1 企业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受自身管理理念、战略眼光的影响,并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会计部门安于现状,对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不熟悉、不了解,尚未及时更新观念,其发展仍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化,即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工艺,而没有运用信息化来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化和企业制度的创新,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阻碍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就需要通过变革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手段,对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1.2 现代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相关人才,即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企业现有的人才趋势来看,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精通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知识相对贫乏,这样就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精通会计知识而对现代信息技术相对缺乏,不能处理在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会计发展停留在电算化阶段,因此,企业就需要引进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效运作。

1.3 我国尚未建立成熟完备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标准的问世,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这些标准的形成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社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这些标准只能规范信息化领域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并未建立具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方案,综合来说,现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还处于瓶颈期,研究目标不够合理、研究内容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研究重点过于聚焦和集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科学建立,因此,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促进全面合理、科学完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形成。

2 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的构建研究

2.1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准急需建立

(1)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助推力。2009年6月26日,我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拟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和面向国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作为该工程的子工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备受关注。2008年,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成立,旨在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和智力支持,为制定、完善、推广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随后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助推力。

(2)主要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的制订和实施,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由会计电算化阶段向会计信息化阶段的过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主要标准的制订有利于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企业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自然发展、全面渗透、爆炸式增长等无序发展阶段,而会计信息化自身却始终处于停滞状态,这对整个社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是极大的限制。而企业信息化标准则能够作为一个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增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发,实现会计资源的共享共同,促进高端跨级人才的培养,从而有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

2.2 构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准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因此其主要标准可以分为两个纬度,即顶层设计和分层标准的建立。顶层设计是标准建立的核心和基石,即依据主线抽取、阶段划分和活动识别的结果,完成分层标准的规划。主要用于设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标准,描述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建设中各子体系之间的层次关系,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局性的基础事项、管理事项、技术事项和工作事项的标准。

分层标准的建立主要涵盖如下几项: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①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是指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规范和培养专业化会计人员的标准。主要从职业道德标准、职业道德审定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会计信息化岗位标准等方面进行标准构建;②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是指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安全有关的基础事项、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的标准。主要从会计信息平台物理安全标准、网络和数据库安全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用户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标准构建;③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是指规范会计信息资源本身的标准。主要从会计信息化资源的初始状态到完成状态中会计信息化资源元素标准、元素关系标准的构建;④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是指用于规范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应用所直接涉及的技术事项、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的标准。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成、审计、交换、交换、挖掘和应用等标准的建立。

2.3 构建会计信息化建设主要标准的实践策略

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其一,要重视培养熟悉计算机的财务人才。对业务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制订激励措施鼓励员工配合会计信息化建设标准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会计人才质量。其二,完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的开发。通过开发和完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丰富和完善信息技术发展的功能与服务。其三,还应明确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在线定制服务能力的开发研究,使单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变化随时调整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与服务。其四,政府要鼓励企业建立企业财务信息化指标认证体系,以利于引导和评价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 烟草 安全 标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株洲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结合株洲烟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应用》项目研发成果,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面规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方法、途径和标准,为全行业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撑。而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是改善烟草企业安全设施和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制订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建设方案,探索了一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富有本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基层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进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应用;二是有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五是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预防安全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根据株洲烟草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总体思路。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一本手册+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一本手册”就是通过建立一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来指导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管理达标定级的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使文本格式化、内容规范化、操作简便化、记录标准化、查询方便化。“一个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来管理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用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在基础管理子系统中实现查阅、录入、统计、审批等功能;标准化评价系统包括基础管理规范、通用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烟草商业企业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要求等三项内容,具有自评、复评、外评等三个功能。

(二)遵循设计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与维护的方便性,使用的操作平台类型,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遵循了通用性和开放性,减少了后续功能增加和修改的难度,提高了后续服务的方便。二是先进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ASP开发,sql server2000作为网站后台数据库,IIS5作为Application Server。这个组合在测试权威e-Week的测试中显示具有最优性能。三是实用性。该系统以株洲烟草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量身定做,并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和使用中的维护投入,提供前端网页开发的无逢连接。四是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容灾、备份、恢复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管理责任到人。五是规范性。完全按照ISO9001的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设计图采用uml进行描述,开发的网站符合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要求。

(三)采用正确的方法。

《操作手册》采用的编制方法:一是搜集整理资料;二是分析资料的实用价值;三是设计《操作手册》的框架及目录;四是编辑手册内容;五是聘请安全高级评价师进行审核;六是在全市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七是召开安委会进行评审;八是在全市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一是在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系统框架。具体如下图:

二是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安全信息系统;三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手段;四是分阶段实施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九个阶段,即需求确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分项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开发计划制订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集成阶段、测试阶段、鉴定验收阶段和系统投入使用和系统维护阶段。

(四)解决好关键问题。

《操作手册》主要解决好7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做到统一、规范、适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对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未建立或者是与标准化规范有出入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满足标准化规范的全部要求;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设置。应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台帐,满足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需要,并符合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格式和保存方式;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动车辆、卷烟仓储、卷烟配送、专卖执法、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等七个方面,要突出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做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六是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的细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39项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结合标准化规范基础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全面、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表;七是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搜集和完善。对烟草商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进行搜集和完善,形成一套覆盖烟草商业企业各重点环节的体系文件。

《信息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等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功能设置、实用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信息数据统计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保密和分级授权查阅以及防止网络入侵,保护信息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在系统内实现卷烟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动评分功能,实现企业自评和外部评审等两级考核评分功能以及在企业自评过程中,能自动显示本企业与标准化规范的差距,实现安全隐患整改跟踪反馈功能等等。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株洲烟草通过近一年来的的实践,其效果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等两个方面。从经济效益上看:一是控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二是节约了安全生产管理成本;三是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四是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从管理效益上看:一是推进了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二是推动了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提高了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了机构设置、安全制度、管理台帐、安全记录、应急预案等“五个标准”;四是改善了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至少能全面掌握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能全面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定级状况,能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演练情况。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

[DOI]10.13939/ki.zgsc.2016.35.153

科学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和事业主管部门领导,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组织。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科学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和控制,以保证科技管理工作、科研经营活动和科学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的一种管理过程。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是科学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是提高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沟通的有效保障,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风险控制、战略决策的水平。

1 实施背景

信息化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之一,信息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度结合,是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1.1 会计信息标准化的最新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近年来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加快,财政部于2006年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企业会计信息标准化有了国家标准,为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财政部2010年制定和了我国电子财务报告的国家标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于2011年组织了15家大型企业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的首批实施工作。通用分类标准作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对于规范企业电子财务报告编制、统一电子化报送环境下的数据标准和口径、提升财务报告信息数据质量和监管效能、减少企业重复报送和降低报告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我国企业未来电子财务报告数据标准的发展方向。

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财务报告自成一体,与企业财务报告有很大的区别。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每年都有更新和调整,将信息化引入日常核算和财务报告尚没有国家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的工作会计信息标准化有待完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将有助于规范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编制,提升财务报告信息数据质量和监管职能,将广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

1.2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基于对信息技术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重要性的认识,科学事业单位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纷纷加大对信息化地投入,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领域也面临不少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以下方面。

1.2.1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标准有待统一

由于我国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往往通过不同的软件公司完成各自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以至于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资金规模大、管理经费比较充足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完成得比较好,而资金规模小的科学事业单位基于人才和成本的考虑,财务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或只是完成了局部的信息化建设。

1.2.2 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应用相对落后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长期以来重核算,轻管理,以至于财务人员长期充当的只是“账房先生”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应用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对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多注重于核算业务的需要,缺乏对大量财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应用层次较低。

1.2.3 复合型的财务人员缺乏

当前,有的财务人员的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和记账模式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有的财务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比较高,但是相关的财务知识不够扎实。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需要财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会计、财务知识,还要熟悉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以及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充分了解。

2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探索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标准化的步伐也应进一步加快。

2.1 尽快我国科学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国家标准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政务公开、财务收支公开透明。科学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尤其是基础性研究为主的科研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基本上是依靠国家公共财政拨款,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收,科学事业单位的收支也应接受公众的监督。目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尚没有国家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影响着科学事业单位对外财务报告的统一,也影响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国际的接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以及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科研、行政管理等管理职能的沟通与融合。

2.2 专项经费支持,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

随着国家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一个单位一本预算也成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本年度的部门预算从上年开始编制,经过“二上”“二下”,最后核定形成了科学事业单位本年度预算。

科学事业单位信息标准化建设离不开专项经费的支持,硬件、软件的购买,及人员的培训经费等,这些都是加快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的必要开支。在加快科学事业单位信息标准化建设中,要设立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支持科学事业单位信息标准化建设。

2.3 搭建平台,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示范应用

标准化财务数据的价值在于广泛应用,在完成科学事业单位信息标准化建设后,相关监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单位领导要加强标准化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广泛应用。以规范化的财务信息系统,从财务角度发现和防范风险、提升监管职能。

总之,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其特殊作用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已日益凸显。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和监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标准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更可以使财务集约化、精细化、效益化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篇8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道路,推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会计信息的标准化、知识化、智能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我国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希望可以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思路

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为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在煤炭行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化标准发展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笔者对我国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不足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不足。煤炭行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范围,而且煤炭行业的生产系统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链条、管理方式比较复杂。而且当前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较弱,信息管理与会计系统未能实现无缝对接,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会计管理水平较低,会计管理信息化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导致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弱。会计信息化发展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导致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不能从需要角度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共享,更难以建立比较明确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与经营管理信息化不协调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目前许多煤炭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已经研发了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生产计划管理、销售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国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但是企业煤炭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较慢,其与煤炭行业精英管理信息化不对称,影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第一,推动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合法性。我们在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必须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信息化标准体系,这样可以法律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执行。

第二,推动会计信息数据安全性。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密工作,会计工作内容保护了商业机密。在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时,我们需要根据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商业机密。

第三,财务管理工作先进性。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我们打造一种高层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体化,从而提高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思路

(一)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从而建立可以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实际关系,从而处理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标准化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案。它成为近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会计信息标准化是指为在会计信息化范围内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并由管理机构批准,从而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相关的会计活动准则。推动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指导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会计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我们科学评价现有的会计信息化体系,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准则,为未来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1 )前导层。会计管理的前导层负责构建目标和体系定位,它要求我们详细了解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定位,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性质及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模型。(2)规范层。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规范性,规范会计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标准体系,缩短财务管理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3)结果层。结果层要求我们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化框架,确定标准明细表,从而规范我国框架结构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它对我国修订计划和制定会计发展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推动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理论研究

在推动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时,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企业发展规划纲要,并且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等文件的要求,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部门协调,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同一企业部门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企业部门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指定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准则,指定系统完善的参考标准,推动该标准在会计财务管理行业的发展。同时,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丰富信息技术实践授课经验,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吸引人才,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培养会计信息专业化人才,为企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会计信息管理队伍,通过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的建设,提高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水平。同时,我们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契机,科学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改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挖掘社会会计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会[2012]4号.关于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EB], 2012.2.28.

[2]孙凡.从会计信息化的一些基本特征看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J].财会月刊,2010.4; 33-35.

[3]李占国,陈玉梅.谈会计信息标准化与有效利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10:71-78.

上一篇:毕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 下一篇: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