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1 03:32:19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3D打印技术;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97-02

3D打印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开始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逐步从工业向民用发展,在众多应用领域和行业中,教育教学对于3D打印的应用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希望在3D打印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希望由此迎来全新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格局。

一、《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特点分析。《机械设计》是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表现为:设计性(结果不唯一)、实用性(联系实际)和繁杂性。其繁杂性特点又表现为“五多”,即关系多、门类多、要求多、公式多和图表多。关系多指涉及诸多先修课程:如机原、公差、制图、金工、力学等等;门类多指典型零部件多、且类型多,而设计方法各有所不同;要求多指设计同一机器或零件,应同时满足性能、工艺性、经济性等多个要求;公式多指设计计算公式;图表多指设计中需要查图表地方很多。总之,课程牵涉到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当前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主导,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运用;实践操作环节比重较低,教学灌输式倾向严重;教材与教学严重不协调,与学生素质与课时等不匹配、不同步,教学知识点处于彼此孤立的状态。总之,当前课程教法落后,效果不佳,手段单一,急需进行创新、调整和改善。

二、《机械设计》应用3D打印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应用3D打印案例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3D打印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丰富教学方法手段,推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由此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即工程表达能力、工程计算能力和良好工程习惯,并注重学生多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下面对3D打印案例式教学模式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很多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接触机械制图的时候,因为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难以实现平面投影视图与零件图像之间的转化,常依托影射规则来实现三维零件图形的感知,这种认识过程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投影视图不能全面形象地展现出零件三维图形,也就难以保证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深刻理解。此时,无论是依靠实体教学模型,还是依靠零件模型来帮助教学,都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以及很多的资源去设计,不仅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很好,毕竟学生没有切身的参与进去。但是应用3D打印的案例教学模式就可以打破这样的格局。无论处于何种课程情境中,教师都可以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很容易打印出对应的立体模型,并且依照实际课程案例需求,实现对应的切割和改变,由此可以得到更加具体的三维零件模型,甚至实现设计结果的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切实的参与进去,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也能够准确的找到案例教学法的切入点,这对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三、《机械设计》应用3D打印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基于3D打印的案例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是当前该课程教学的普遍共识,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设计要点、方法和步骤,可以融合贯穿课程知识点,但是一直以来难以找到比较好的契机去推动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开展。3D打印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之后,展现出其辅助教学的效能,我们意识到《机械设计》应用3D打印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时机已经到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其一,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课程教学格局,使得其展现出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的特点来;其二,促进课内讲授时间的缩短与课时匹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钻研能力的培养,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其三,妥善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得课内与课外的比重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其四,有利于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在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比之下,对于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考量,由此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3D打印的案例式教学的实现路径选择。从目前教学经验来看,《机械设计》应用3D打印案例式教学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整体案例式教学。即将课程设计任务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以课程整体教学案例的视角去开展课程设计,使课设内容和知识点得到优化组合。这种教法一般都是以建立3D打印案例模型的方式,使得课程设计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在使用整体案例式教学法的时候,要注重案例的合理选择,必须要具有代表性,其涵盖的课程知识点应该与课设题目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由此可以保证课设任务的合理分解和安排,这才能够保证整体案例式教学法效果的实现。②任务法教学。教学案例设计要与课设题目关联,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其合理的分组安排,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对应的知识,进而实现课设题目相关任务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探究习惯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的主要环节在于:以3D打印为基础,实现不同任务情境的塑造,由此才能够保证任务法教学效益和效率的实现。在此教法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任务情境设置要保证与学生的知识系统相关,与学生的平时生活相关,与学生的兴趣点相关,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关,这是保证学生切实融入到对应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③实物教学法。就是倡导在3D打印的帮助下,尽可能的塑造更多的零件模型和机械模型,使得原本空洞的讲述过程变为眼睛可以看到的实际物品,由此实现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在实物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找到学生工程表达能力培养的难点和重点,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对应实物的塑造,保证学生在参与3D打印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的去了解实物的构造,以提升实际的理解效益;其二,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开展模型的改进和设计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去探究,由此实现学生多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这也是本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之一。④实习法教学。为了实现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融合,为了促进不同课程之间的联动,常会采用的教学策略为:以动手操作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探究问题。例如制图课中的减速箱测绘,二维CAD绘图,三维CAD,机设课轴系零件拆装实验,都可以以实习教学方式来贯穿进行,不断加深学生实际感性认知,并引导激发对原理理论的探究。实习法贯彻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实习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在他们自己探讨的基础上,给予对应的引导,由此才能够发挥对应的效益。⑤竞赛法教学。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在各章节知识(按常用零件)教学过程中,加重对平时表现的评价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将课程设计成绩与课程成绩联动,采用竞赛法择优3D打印学生的设计成果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3D打印可以为竞赛法的执行营造良好的操作环境,学生可以在3D打印的引导下,保证以更加真实的姿态参与到竞争中去,并且以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呈现竞赛取得的结果,这对于实际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氛围营造来讲,是很有必要的举措。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应用3D打印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其的确能够引导课程教学质量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对于课程专业教师而言,应该树立教学创新理念,正确认识3D技术在机械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找到全新课程教学策略,由此保证《机械设计》的教学格局得到全面改善和调整。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学校要积极参与到3D打印技术引入的工作中去,正确认识3D打印对于《机械设计》课程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由此保证建立健全对应的3D打印案例式教学体系,保证具备良好的3D打印技术环境和氛围;其二,对于课程应用3D打印技术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在此方面进行探索,在形成成熟的教学案例之后将其推广,由此发挥3D打印技术在促进专业教学效益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晓怡.机械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03):73-76+126.

[2]刘扬,银金光.“机械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64-65.

[3]龚晓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89-90.

[4]崔建昆,钱炜.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工程案例和模块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43-45.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2

汽车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后续课程,能够在汽车构造、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上提供理论、技术的辅助支持,更是学生未来从事汽车设计必须要学习的课程。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表现汽车设计类人才培养依靠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汽车设计课程在我国汽车专业发展与制造领域充当着重要角色,是一项选修科目,是建立在汽车构造学习、汽车理论学习、机械设计、汽车电器学习基础之上的一个科目。通过学习汽车设计学生能够提高对系统结构的认知,增强对汽车性能的掌握,并明确各项设计参数与方案间的关系,掌握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为以后的汽车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运用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将不同节点的知识连接起来,并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

一、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部分汽车专业类学习的调查发现,即使学生认为汽车设计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但是课堂上的学习依然非常重要,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相关经验成果的关键。但是,在课程具体实施上,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

(一)学生对课程设计缺少足够的认知与了解

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充当着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对相关知识的看法与理解缺少见解,更缺少对课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只注重听讲,实践的重要性被忽视了,不能做好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随波逐流,盲目模仿较为常见。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很难培养,专业能力的获得存在阻碍。

(二)课程设计完成的质量较低

在汽车设计课程当中,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也较多,既要明确汽车传动系统的各个组成、计算方法,还要了解驱动桥的绘制方法,在掌握了各个知识要点以后,还要将设计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1]。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规范完成设计作业,说明书的编写也不是非常规范、准确,甚至有学生存在设计与说明不符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三)学生的主修基础较差

学生在学习选修科目之前,要先学习好主修科目,打好理论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测量技术、工程力学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特别是在机械制图方面基础更为薄弱,非常不利于后期汽车设计课程的学习。主要表现在:设计图纸当中的视图位置摆放不明,很多装配图当中的零部件拆卸、装入较为困难,标准件的尺寸确定随意、剖面中心线、标题栏编写的不够具体、规范,缺少技术支持,存在乱写情况。

(四)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手工绘图,方案更改较难

大部分学生在汽车设计上都会选择手工绘图,一旦发现了问题进行了更改,图纸的质量将大大降低,影响了整个方案设计效率;因为绘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占用的时间较多,致使大部分学生都将时间花在了制图上,将设计技能训练忽视了[2]。此外,应用手绘能够呈现出三视图效果,但是直观性非常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较难。

二、案例法教学法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将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按照展示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提炼—演练习题的步骤达到教学目标,进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体系。案例教学法存在诸多特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案例特征对个性进行说明,从而表现出一般性特征。具体方法就是从实际的案例入手,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解决问题,这种案例提出、分析、解决的方法能够将学生、教师的力量融为一体,共同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水平。而汽车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设计课程存在较大区别,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能够对汽车的构造有深入认识,这样才能结合汽车的特点提高设计水平,汽车设计课程就是针对汽车结构的特点,重点介绍了汽车的整体结构,汽车底盘的组成,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离合器、变速器、转动轴、驱动桥、宣桥、制动装置等,所有这些部件或者是系统都应该符合设计需求、结构方案,并要对汽车运行参数、零部件负荷、强度的计算方法、结构元件认知分析[3]。这其中,学生需要掌握知识与知识的运用。鉴于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光靠教师讲授、被动听讲起不到非常好的效果。将案例教学方法融入到汽车设计课程中来,针对汽车的特点进行引导,则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汽车设计课程在开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学到非常多汽车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非常多汽车相关知识,因为,对课程教材的依赖将不是非常大,只需要借助具体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取到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够积极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4]。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创设案例情境下,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现场,将案例情境展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用与应用

按照汽车设计课程的实际特点,要想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发挥作用,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就要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当中的案例。案例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体现出案例的合理化、综合化、形象化,更要体现出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一个适合的教学案例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具体做到在实际生活中选择案例,选择具有先进代表性的案例;要使案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具有典型性非常必要。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案例教学法”当中,教师对案例的了解非常多,并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案例的学习,并且教师对案例情境的了解也非常多,能够依据案例变换出不同的教学情境。由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灵活的教学案例,获取的案例数据、资源越多越好。具体方法如下:

(一)收集资料

如果是汽车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先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动态,尽量收集较多的汽车动态信息与实用案例,针对收集到的案例数据、资源编写出教学教案。

(二)编写方案

在教案的具体编写过程中,要将汽车的总体结构、布局当成教学主线,将汽车的总成作为教学分支,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车型作为研究与设计的对象,给学生提供一个技术参数,并要做到及时讲解、及时结合案例分析、计算。比如,在对机械式变速器设计过程中,要先让学生了解变速器的具体结构,并结合变速器的当前转动机构的两轴式、三轴式、五轴式等不同档式特点进行讲解,在讲解到两轴式与三轴式的变速器时,要先让学生将元件拆装下来,并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并将分析结果总结出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探讨,主要分析两档的变速效果与受力情况,再对设计方法进行讲解,这样以点带面,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设计课程内容[5]。学生在完成了基本的分析方法以后,再结合动力学参数,让学生进行计算与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结构具体的设计方案将方案图设计出来,最后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比起传统的书面传授更为直观、具体。

(三)创设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时,不仅要做好资料收集、教学方案的编写工作,还要做好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创设出积极、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能更为自由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教师能够从学生那里获知到更多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味的批判,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学习的反思,在这种没有压力、没有批判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更好。

(四)对案例进行总结

在完成了案例资料收集、编写、学习以后,最后就要对案例进行总结,并将计算报告、分析结果编写出来,教师可以对具有创新理念的设计内容进行鼓励,可以对错误的设计思路进行纠正,进而总结出一个具有结构层次、分析层次的最新设计方法。

(五)汽车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内容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教学思路,更是一个教学指导程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平台、学习载体,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在案例选择上要更加新颖,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要不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充实,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案例中,教学案例的展示、课堂上的归纳与总结都要配合使用具体物体、图片、场景等教学手段进行。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模式还要配合教师生动、简明的讲解,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六)加强实践环节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当中,案例教学法有诸多应用特征和应用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毕竟是在课堂中开设的,学生的实践训练次数会大大减少,即使在案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有接触实践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非常少。为此,汽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案例教学中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实践技能就要强加实践环节的学习。汽车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综合性演练非常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实践环节分为两大种类,一类是针对教材设置的,一类是针对汽车参数实测设置的,还有汽车的主要系统的设计对比分析等;为此,在课程设计当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讨汽车部件设计实践,比如,方程式汽车大赛、卡思杯汽车大赛,一部分是常规汽车部件设计,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在案例教学法中,对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了改革,转变了课程设计方法,能够在课程设计中尝试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尝试,将创新大赛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并将课堂作业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最后,配合教师的指导,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李新燕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梅,蔡颖君.艺术设计类课程课题式教学研究———以汽车设计语义研究课题为例[J].中国美术教育,2010(6):59-61.

[2]罗阳,陈祝林,陈书锋等.CAD/CAE/CAM技术(Unigraphics等)在中国职业教育(汽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3):353-356.

[3]我校NissanDefflo概念车获2012年中国汽车设计大赛评委会特别奖积分第二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2):62-62.

[4]康文达.从司法鉴定的角度看汽车设计的待改进之处--半挂车车轴螺扣应当设计成“左反右正”[C].//2011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11:634-636.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工程造价管理;组织实施;保障措施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实践能力,改善课堂教学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但是,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选择的不合理、课堂讨论组织不到位、原创案例开发滞后等原因,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低于预期。另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及课程的案例教学目标、案例选择、组织形式、考核方法等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研究,改进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工程造价管理旨在培养学生在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造价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因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宜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验收等每个阶段均设置一个或多个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案例的质量。工程造价管理案例进行选择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一致,能够覆盖当前需要讨论的主要知识点,重点突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第二,选择的案例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案例选择时,应根据工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一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尽量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案例。第三,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案例选择时,既要考虑经典案例的成熟性和代表性,也要注意工程造价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规定、新方法、新趋势,对案例进行更新,确保案例的时效性。根据以上几个原则,本文以工程造价管理设计阶段案例教学为例,来讨论案例选择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设计阶段中,拟将针对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展开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改变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观念。根据选择案例的原则,拟选择四个典型工程实例,兼顾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四个典型工程实例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可以选择悉尼歌剧院及国家体育场这两个工程实例,另一方面要考虑案例的时效性及地域性,结合学生获取资料的便利性,选择学生身边的工程实例,可以选择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及学校周边高校园区某工程项目。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

根据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特点,本文将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分为层层递进法和小组分析法两类。层层递进法是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素材及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由浅及深地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的不断深入最终找出案例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问题。学生的思维可以尽可能开放、发散,但是教师要随时用巧妙的提问保证学生思考的方向不偏离教学目标,以适时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观点中的偏颇,弥补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漏洞。层层递进法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掌控整个案例课程的内容和节奏,有计划地完成预定任务;缺点在于参与案例课堂的人数不能太多,对教师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水平、课堂的驾驭能力及现场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小组分析法是指将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形式分别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各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并相互提问。各小组可分成正反两方,各抒己见,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小组可以讨论不同的案例,也可以讨论相同的案例,以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小组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参与案例教学的人数可以较多,教师能够更加容易地组织课堂;缺点在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不平均,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表达自己思想及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而案例教学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知识在教师与学生间双向传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首先应制定案例讨论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并保持中立;然后,确定案例讨论的问题及时间,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同时,控制案例讨论的内容和进度,避免讨论偏离教学目标;最后,对整个案例讨论进行客观的总结点评,帮助学生提炼观点,构建更加合理的思维框架,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学生应将自己定位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首先应改变被动受教育的心理惯性,积极参与课堂案例的讨论,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应注重培养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进行观点的交汇和融合,激发灵感的火花,促进认知结构和思维的创新。

三、案例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案例库的开发

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根据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库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建设项目决策阶段案例,主要包括投资估算和建设项目经济分析;(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案例,主要包括造价管理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评价、限额设计和设计概算;(3)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案例,主要包括工程招标、投标和评标;(4)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案例,主要包括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施工组织的策划、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和工程价款结算;(5)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案例,主要包括全过程造价管理和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相关案例。案例库的开发,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案例库的素材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国内外典型工程造价管理的案例素材,也可以通过向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工程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咨询的方式获取案例素材,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获取第一手案例材料。其次,案例库的开发要做到实时的扩充和更新,建立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案例库,从而提高案例库的容量和增强案例选择的时效性。最后,要科学地整理案例素材,针对课程内容、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及相关结论,对案例素材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增强案例选择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对教师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是保障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对教师教学的考核体系还很不健全,对于采用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激励机制更不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使用不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与个人收入也不挂钩,教师在这方面明显动力不足。因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案例的编写、审核、考评、使用、推广及奖励等制度,将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纳入职称评定的条件,鼓励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投入,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晓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外资,2014,(2).

[2]王凯.工程项目管理指标的提取与确定[J].生产力研究,2012,(2).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4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学生是教学过程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在任何教学环节中同时担当“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而案例教学法中则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有效地把握课堂讨论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2.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案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中主动参与,在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这样从中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3.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寓原理于操作中。

教师通常针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定的思考题,通过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思考、参与、分析和设计,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了程序设计基础,掌握了解析法、穷举法、查找法、排序法设计程序的技巧。

2.从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看递归算法。

著名的斐波那契提出了一个“兔子问题”:假定小兔子一个月就可以长成大兔子,而大兔子每个月都会生出一对小兔子。如果年初养了一对小兔子,问到年底时将有多少对兔子?

(1)分析问题:仔细观察一下表1,不难发现第一月是最初的一对小兔子,第二月仍是最初的一对小兔子,但是已经长成大兔子,到第三月除了最初的兔子外又新生一对兔子,因此共有2对兔子,继续推下去,第12个月时最终共有144对兔子。

(2)讨论:让学生讨论每一个月份的大兔数、小兔数与上一个月的数字有什么联系?

(3)设计算法:“兔子问题”很容易列出一条递推式而得到解决。假设第N个月的兔子数目是F(N),我们有:当N=1、2时,F(N)=1;当N≥3时,F(N)=F(N-1)+F(N-2)。这是因为每月的大兔子数目一定等于上月的兔子总数,而每个月的小兔子数目一定等于上月的大兔子数目。由上述的递推式我们可以设计出递归程序。递归程序的特点是独立写出一个函数(或子过程),而这个函数只对极简单的几种情况直接给出解答,而其余情况下通过反复的调用自身而把问题归结到最简单的情况而得到解答。自定义函数的定义格式:

Function([参数列表])[as类型]

局部常量、变量定义

语句组

函数名称=返回值

End Function

自定义函数的调用 变量=函数名称(参数)

(4)编写程序:根据递推式可以写出递归程序如下:

Pubilc Function Fib(N As Integer)As Long

If(n=1)or(n=2)ThenFib=1 Else Fib=Fib(N-1)+Fib(N-2)End if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N=Val(Text1.Text)

Text2.Text=“第”& N &“月的兔子数目是:”& Fib(N)

End Sub

3.归纳。

通过分析演算过程,引导学生总结递归法的概念: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的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复杂的问题,把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前类同的子问题,继续下去直到子问题简单到能够直接求解,也就是说找到递推的出口,这样原问题就由递推得解。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选用典型事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所举事例比较形象,不但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有兴趣去观察、研究案例,并且去努力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别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不要把运行出正确结果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技能的提高。

2.学生应该有效参与,而不是无效参与。

所谓有效参与是能够从案例中作出有意义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观点与解决办法,确定案例所包含的合理假设;无效参与是指学生能够提出不切实际的假定,没有依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办法或提出不当的问题影响讨论。

3.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法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在提倡一种教学法时,我们不能排斥另一种教学法。传统的讲练法仍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前提下,教师才可以从容地将案例教学法得以充分运用。

教学实践表明,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这样才能达到创新素质教学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做合一;讲学练合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就业的需求,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给各类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是培养软件人才重要的必修课程,这让许多原本一直沿袭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也都开始大力拓展这类课程的教改思路。近年来,面向对象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这门课作为大一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作为新教学改革的重点试点课程,经过几轮的探索和实践,这门课程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或教学效果上都给其他基础类课程的后续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下面就这门课程的改革思路进行介绍。

1 当前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当前,大多数院校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上都采用单个老师授课的方式,并采用理论加实践的形式,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教学资源单一或教学思路或角度有局限。虽然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和增强动手能力,但由于老师教学资源和精力有限,这种学习的形式会让学生感到疲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大多沿用了一般的知识点的顺序讲解形式,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划分上有欠缺,在学生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上也有欠缺。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教师的灌输并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传统的教转变为学生体验式的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参与进来才是改革的重点。

因此,无论从教师教还是学生学的角度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都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解决教与学角色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学校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2 课程改革新探索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OOP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能,掌握3层的程序架构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应用技能,为其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针对软件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灵活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合理分工、团队协作的工作态度。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按以下教学改革思路按进行了实践。

2.1 改革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团队力量

我们首次尝试团队教学法,实行“大班授课、小班实训”的方式。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和实训教师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定期交流教学和学习情况。其中,主讲教师负责理论课堂的大班授课;实训教师负责小班的实训指导、作业批改和反馈等,其余环节都由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有利于课程建设规范,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得到更好的学习补充。

2.2 采用“主题划分,案例贯穿”的教学设计

将传统的零散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和划分。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划分为4大主题:主题1-面向对象基础;主题2-继承多态;主题3-泛型集合;主题4-3层架构的项目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基础案例一主题案例一项目案例3级案例,讲授4大主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基础案例。包括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对各主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讲、学、练合一”;每个主题内包含多个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

2)主题案例。每个主题结束时,通过主题案例让学生整合本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性设计和训练。每个主题内包含1个主题案例。

3)项目案例。课程结束时,通过项目案例实训,使学生能够融合整门课程的内容,进行3层架构项目的设计和实现,项目案例设计和实现贯穿每主题。在每主题中逐步实现项目的主体部分,在期末将它们整合起来,成为完整规范的项目。整门课程包含1个项目案例。

通过“4大主题,3级案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高职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理念:“教、学、做合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教授知识,也能通过各级案例,锻炼学生利用知识实现案例任务的技能。

“4大主题,3级案例”的关系如图1所示。

我们按照这4大主题划分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也分为这4个阶段。以第2主题讲解为例,我们将继承和多态的主题知识点融汇到课堂的基础案例中讲解,基础案例划分为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例如,在主题2的第一次授课上,我们引入教学案例“人和教师、学生”之间的继承关系来讲授最基本的继承概念,并实例化具体的某个学生来说明类与对象的关系。随后引入练习案例“员工和销售员工、采购员工”的关系来让学生自己练习理解继承概念,教师总结纠正。最后,让学生将自行设计和描述“生物和动物、植物,动物和猫、狮子,植物和玫瑰、松树”之间的3层继承关系作为课后练习,并进行拓展。随后的每次课堂授课都会引入恰当的基础案例。当主题2的知识点讲授完后,我们会专门引入一个主题案例“小孩画图(长方形、圆、三角形等)”来对本主题的继承和多态等知识点进行串联,综合应用本主题。在主题案例结束后,我们会导入项目案例“学生选课管理系统”3层架构中的第2层数据访问层类设计,包括学生类、教师类、课程类等的设计。通过这3层案例的贯穿,完成主题2的完整实施。接下来就是其他各主题的类似实施。最后,通过主题4的主题讲解、训练,将前面各主题实施阶段中的项目案例各层串联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3层架构的“学生选课系统”,实现整门课程的实践项目。

2.3 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参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以项目组团队方式主体参与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应用技能,为其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大班教学。各主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都组织在基础案例的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中,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知识点学习、教学案例实现来讲解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然后,学生项目组马上通过练习案例进行练习、实践,在课堂上做到“教、学、做”一体,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6

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综合素质。案例教学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如精品案例少、课时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改进会计专业案例教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专业案例库,并及时更新;保障案例教学所需课时;健全案例教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加强考核,防范“搭便车”。

关键词:

会计专业;案例教学;评价机制

会计学科是一门集政策性、技术性、应用性、时效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言其具有政策性、时效性,是指该学科中的会计、税法等专业课程受到政策的影响很大。如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内容随之改动,2015年起实施“营改增”,税法、纳税筹划、税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内容亦随之调整。鉴于会计的专业特点,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更应注重学生宽厚的知识基础的奠定,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恰如美国会计学会教育委员会所持的观点:“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单纯依靠传统的“粉笔+黑板”、“粉笔+PPT”的教学模式,恐怕远远不够。为此,我们在会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尝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案例教学活动,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其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例题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一定的学习情景,使学习者从特定的情况中体验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其独特的综合的工作能力乃至团队精神。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案例通常有引入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案例设计等方式。引入式案例往往短小精要,用于章节的开始部分,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是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兴趣或关注。讨论式案例通常由教师收集、提供资料,由学生针对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案例设计,其难度要高于前面两种。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程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提交报告。由于案例设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它成为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一块“试金石“。案例教学尤其是后两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教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能驾驭案例,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能够进行深入的启发与总结。学生则要在知识储备、学习时间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例题教学相对来说就简单得多,常常是由教师举出例子并予以讲解,用以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是方法、公式的理解。例题相对来说有固定答案可循,而案例其答案多是不固定的,开放性的,思维是发散的。只要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提出的观点合法合理,论述充分,论据确凿,推理正确,教师便不能完全否定它。从难度上来看,例题教学相当于引入式案例或是讨论式案例的难度。

二、案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案例来源受限,经典案例、精品案例偏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这样的问题:搜寻一个贴切的案例不容易,特别是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典型、精品案例更少。很多广大教师因工作范围、资源所限,不可能深入企业、公司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往往是从公开媒体、刊物等渠道收集所需信息,进行加工编辑,或是直接引用某些数据库或是公开媒体上的案例。企业出于商业保密的原因,也不愿意披露更多的细节信息。某些网站虽有相关案例提供,但却是付费服务。案例资源的有限与数据资料的缺乏,使得应用者对案例的分析挖掘深度不够,仅是浅谈辙止。

(二)案例教学课时有限

开展讨论式案例或案例设计的教学需要的课时往往较多,而会计专业课程的课时设置又有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是每一个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巧妙协调的问题。因为倘若理论教学时间过少,则可能造成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后续的案例教学缺乏兴趣或分析不透彻、不全面,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倘若用于理论教学的时间过多,则又造成案例教学时间不足,在课内无法完整、透彻地开展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两者的协调与搭配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平衡教学课时的分配。

(三)案例教学评价机制不足

一般来讲,本科院校都有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如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制度等。这些制度有其积极的意义和较为科学的一面,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案例教学的评价。就以本校为例,学生评教有规范的设定指标,评教时学生只要进入系统,给出各项指标的分值,完成提交即可。而这些指标多为描述性语言,无法有效地表达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真实感受或建议。再说督导评教制度,督导听课多是随机的,不一定恰逢被听课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况且案例课不像一个理论知识点的讲授,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即可完成。如果督导不能完整地观摩一个案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又如何做出公正充分的评价?

(四)分组讨论中易发生学生“搭便车”现象

有些案例资料内容较多,工作量较大,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预定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总会有个别学生在小组中仅仅是挂名、凑数而已,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充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其他的同组组员虽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也有一些学生纯粹是为了拿学分、敷衍教师而参与其中,没有真正考虑要自己从中学习些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巧技能。对于这类学生该如何激励、考核,激发其学习兴趣,值得教育者思考。

三、改进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建议

(一)构建专业案例库,并及时更新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会计专业案例的选择、编写应讲究“新、精、巧”。新,时间要新,内容要新,要紧跟政策、社会热点的变更,挑选时效性强的案例。精,选择的案例要精炼、典型,过长的案例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其关注案例中的重要信息,降低其参与兴趣。巧,指的是案例内容要与教学的知识点巧妙地结合,力争以实践印证理论,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理解、掌握与应用。选择和编用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应重视和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组织相关能力培训,鼓励教师编写、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吸纳企业界、实务界专业人员参与案例资源的开发工作。提倡校际间的案例资源共享及经验交流,节约成本。

(二)课时的保障与协调

如何保障案例教学所需课时,协调案例教学与总课时之间的矛盾?本课题组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调整解决。其一,实施课内案例教学中,尽可能地提前布置任务,并将资料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减少课堂上无谓的时间浪费。其二,结合专周实习实验,开展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例如审计专周实训中,由教师提供某一具体审计案例资料,要求学生3-5人为一组,模拟注册会计师角色,提出审计意见,提交审计报告。这样的教学要求若是放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会占用过多的课时,且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以专周实践的形式开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能更好地达到案例教学的既定目标,收到成效。其三,通过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会计、审计专业人员,进行专场讲座,讲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例,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心得体会。这类讲座中所用案例通常是报告人的亲身经历,特别形象、具体、生动。学生从讲座报告中也深受教育,普遍反响较好。

(三)健全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多只重视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参与的主体,更多时候教师是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演员”,双方的互动合作、默契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评价机制应尽可能形式多样化,评价信息的来源尽可能多元化。通过多年的办学积累,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学生信息员反馈、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机制。本课题组在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也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教师说课、集体听课、学生专题座谈会、问卷调查、课程教学进度检查等方式是对案例教学评价机制的有益补充。

(四)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考核,防范“搭便车”

学生是案例教学关键的参与者,是能动主体之一。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要改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消极行为,一方面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时效性、实践性强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主观上消除学生“搭便车”的不良动机。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综合学生提问、分析、讨论、发言、报告等环节的表现,设计合理的考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判断、决策、沟通、协作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当评价。

四、结束语

教学的最佳效果,无疑是使学生牢记教材与实务之间的关联性,当他们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曾经的思维训练能帮助他们快速进行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初衷及其目的所在,它是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的一座桥梁。常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案例教学正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施琰茹,唐虎兵.中美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2(9):145-146.

[2]张继英,杨洵.大学本科会计、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问卷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5):149-152.

[3]欧亿容.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适用性及其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6):69-71.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全案例教学法;合同法;案例教学法

在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已在理论界形成共识[1],亦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区分不同课程的性质而有所修正和变化。下文笔者以法学专业本科选修课程合同法教学为例,探讨一种区别于传统案例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即全案例教学法。

一、全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及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合同法课程与债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衔接

在以往的合同法课程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在传统合同法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或实务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具体知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来看,合同法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与其它选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它选修课程所讲授的核心知识点,在必修课程中仅作为非重点内容讲解,或不予讲解。[2]以法学专业选修课程“人格权法”为例,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必修课程“民法总论”中虽然或有提及,但授课教师能够用于该部分讲解的授课时间一般不会超过总课时数的十六分之一。而合同之债作为债法定的发生原因之一,历来是民法必修课程“债法”(或有高校在“民法分论”课程中讲授债法)讲授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是合同法“总论”还是“分论”均会有所涉及;也就是说合同法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实际上也是债法课程中的主要授课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传统的理论讲授,辅以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合同法”课程个性化课程设置的要求,也难免陷入到与必修课程“债法”授课内容重复的尴尬境地之中。

(二)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的主要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案例教学法在前述问题面前不仅束手无策,反而束缚了授课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无论采取学习导入的方式,还是分析知识点的方式,传统案例教学法在知识点讲授中的主要作用都是辅的。这种授课模式在学生初次接受所涉知识点时,确实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但由于前文所述的授课内容重复问题,学生在第二次接受该知识点时,如果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授课模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传统案例教学法在辅助讲解单一知识点中的作用较为明显,但不利于对合同法课程中各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运用。3.传统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一般较为容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不利于满足学生对于复杂或难度较高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的实际需求。

(三)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基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在合同法课程应用中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债法”、“合同法”等课程中的实际教学经验,尝试设计一种以案例作为授课主要导向的授课方法,即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授课中采用全案例教学法至少有下述意义与价值:1.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全案例教学法以相对较为复杂的案例分析作为授课主要导向,不按照教科书中列明的授课顺序讲授知识点,以期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内容重复的不良学习体验。2.全案例教学法所选用的案例不仅涉及合同法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而且会兼顾其他民法部门法乃至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全案例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较为复杂,且具备一定的理论难度;既能够检验学生在债法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也能够满足学生对相对复杂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的学习要求。案例分析结束,多数参与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具体设计

(一)基本理念

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一种以案例作为主要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通过案例的讲解与延伸,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于,使学生的思维在案例和知识点中来回穿梭,反复求索,引导其自主思考、分析问题。[3]学生解决案例的过程,不仅要运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回归法律的具体规定,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学生法律检索能力的一种训练过程。

(二)案例的设计与修改

既然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的核心内容,那么对案例的设计、选择和甄别就将成为合同法课程准备的重要环节。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不宜采取司法实务中的实际案例,而应以授课教师自编案例为主,当然不排斥授课教师对司法实务中的案例进行重新改编。其理由在于,合同法课程教学仍围绕教学计划要求的核心知识点展开,而实务案例往往偏重与诉讼过程与证据运用,与实体法的授课理念相悖。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应具备复杂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案例篇幅和所涉知识点两个方面。从案例篇幅的角度上来讲,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篇幅一般较长,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着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展开。从所涉知识点的角度上来讲,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并且可以适当结合其它部门法中的知识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案例设计完成后,应按照教学计划中设计的核心知识点讲授顺序对教学案例进行排序,确定讲解顺序和授课时间。在实际授课之前,授课教师应对拟选取的案例进一步进行审核和校对。

(三)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

以案例作为授课导向的教学方式,均不能脱离学生对教学环节的实际参与,全案例教学方法更加明显的体现出上述特征。授课教师在采取全案例教学方法的同时,应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来;通过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可尝试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1.课前引导。在实际授课之前向学生提供拟讲授案例,指导学生在授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尝试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并在实际授课时由学生代表汇报研究成果。2.问题设计。在设计教学案例的同时,围绕案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思考题目。既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讨论案例的作用,也可以为学生主动探索案例提供学习动机。3.课程考核。授课教师应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如实记载,并作为课程考核与评定成绩的依据。在采取全案例教学方法时,建议摒弃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而以学生分析、研讨案例的成果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四)课后思考题目的设计

为巩固课程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在案例分析完毕后,布置适量的思考题目,可以考虑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完成。思考题目的设计应尽量围绕课程中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可以考虑通过继续延伸和拓展案例的形式来展现。

三、全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程中应用的实例及讨论

(一)案例设计实例:

张三为某工厂职工,拥有小车一辆,2000年,张三和李四两人结为夫妻,张三父亲老张拥有住房两套,其中一套自住,一套于2001年1月1日出租给自己的老友老王,两人签订了住房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四年,由老王和儿子王五共同居住。2002年老张去世,张三继承了房产但未变更登记。2003年老王去世,由王五继续居住,但未重新签订租赁合同。2004年张三与李四两人夫妻关系紧张,张三个人决定将出租的房产出卖,并先后与麻六、童七两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麻六于2004年3月1日交付房款40万以后,张三将钥匙交给麻六。3月1日,麻六拿到房屋钥匙当日即前往看房,与此同时王五得知房子被出卖,王五主张:自己是承租人,理应享有优先购买权,张三侵害了自己的优先购买权,王五主张张三与麻六签订的合同无效。童七于2004年4月2日交付房款40万后,张三将房屋过户登记给了童七。2004年5月1日,张三与李四两人诉讼离婚,在处理财产的过程中,李四得知房子已经被出卖,遂以张三无权处分为由,主张张三与麻六和童七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2004年6月2日,房屋所在地突然遭受强烈地震,房屋全部毁损。王五以无法继续居住为由要求返还租金,麻六和童七因无法得到房子,以张三一房二卖为由,要求撤销合同,且要求张三分别偿还各自房款40万,并赔偿各自损失39.9万元。

(二)思考问题设计问题一:

出租房屋是否归张三所有?为什么?问题二:王五是否为房屋的承租人?为什么?问题三:钥匙交付给麻六后,王五是否能够继续承租?王五主张合同无效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问题四:张三与麻六、童七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如何?即李四的主张是否能够得到支持?为什么?问题五:现房屋所有权归谁?该所有权是基于什么制度获得问题六:房屋因地震损毁由谁承担?为什么?问题七:麻六和童七为什么分别要求赔偿损失39.9万元?该请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问题八:因房屋毁损导致王五在租赁合同期限内无法继续居住的损失由谁如何承担?为什么?

(三)案例扩展

张三个人决定将车子以30万元的价格卖给孙八,双方约定:孙八分30个月支付价款,在孙八支付完全部价款之前,由张三保留对汽车的所有权。交付方式为运输公司将车子运输到孙八所在城市北京,具体交付地点等车子运送到北京后再做决定,运输公司在运输的过程中遭遇泥石流,汽车的尾部毁损,孙八花费维修费10万元,此后孙八一直要求张三偿还10万元维修费,未果,孙八从支付价款的第21个月(包括第21月)开始拒绝支付价款,到了第27个月时,孙八已连续六个月未支付到期价款。

(四)讨论

前例展现的案例系笔者在合同法课程讲授中自行设计的案例之一,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物权归属的确认、以继承方式获得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判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及救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及救济、善意取得制度、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归责、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等。延展的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归责和分期付款合同。上述知识点围绕合同法展开,同时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等相关课程的知识,通过问题串联起来,集中体现在一个案例中,系全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模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用全案例教学方法,也不能脱离民法学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及逻辑思维方法。[4].

参与式教学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认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前者主要讨论贸易的起因、利益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后者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过学习国际经济学,能够掌握关于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把握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这对于应对全球化竞争,培养应用性、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

国际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庞大,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教学中只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易形成老师为主、学生被动的局面。学生主体地位、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得不到肯定,最终其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不能形成独立分析并解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引进多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即是其中之一。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主要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1870年首创,较早主要在法学、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而后扩展运用于其他学科。作为一种力图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生主体性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案例教学很好的符合了这一理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主动查阅有关教材和文献,相互讨论交流,拟定各种解决方案,使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真实或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情境的鲜活、生动以及知识理论、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并在情境压力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参与、探究,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三)互动性

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注重知识的既定封闭式单向流动不同,案例教学充满了开放的多层面互动交流。首先,学习者不断与案例及其所处情境进行交互,在主动的探求中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逐步的理解、把握事物所处环境特点及规律,获得不限于课堂的,更加感性的实践知识与经验,形成自己意识与心智结构。其次,学习者之间在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交流、互动,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各有不同,认识、看法也各有差异,在竞争、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争辩、讨论,将促进更加丰富、深刻的知识与经验形成。第三,学习者在案例教学中可与教师进行沟通,甚至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从专业人士处寻求帮助,获得引导并及时反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形成双向流动的交互学习。

(四)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实践性要求,对实践中提取的鲜活事例进行分析是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究,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是教学的导向,促进学生发挥能动性,构建知识及培养实践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二、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模式运用的问题

案例教学模式与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要求有很强的一致性。首先,现时和历史中存在众多案例与书本中所阐述的理论契合,运用案例能让学生重临经济学巨匠们曾处的情境,掌握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运用案例也能激励学生检验、运用所学理论,探求现时经济现象的真相。其次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经常出现严格条件下的抽象假设及模型。这些经济学工具,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关联及数学推理,在理解方面确有难度,学生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内容,而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问题导向下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的实际意义。

尽管前述的一致性为案例教学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给我们带来困惑及障碍,以下三类是我们常见的。

(一)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的平衡问题

课堂讲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同时脱胎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对传统知识传递性教学的依赖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案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及接受能力,因此必须要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间有所平衡。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合理地分配在课堂讲授、讲解与案例教学实施所需的讨论、辩论、交流上,将两者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案例的设计问题

设计出合适的案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好的案例应当有现实的背景,能够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描绘、反映相关的经济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存在背景和解决方案。同时它们难易度要适当又能凝练教学主题,过于简单则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过于复杂,则工作量大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同时无法及时完成。对于教师而言,案例的编排并非易事。

(三)案例教学的过程掌控及教学评价问题

作为一种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学生的讨论、辨析及群体合作,而教师若过度偏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学生的自主行为可能让教学偏离方向,失去重点,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过度偏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则又有可能干扰学生的连贯性思维,约束其积极性及创造性思维。

此外,案例教学多以小组方式组织工作,教师不可能贴身观察每个学生,因此了解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有难度。同时,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案例分析后学生的认识可能是多元化的,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是多样的,没有统一标准,甚至可能超出教师的预期及知识积累。这些都给教学评价造成困难。

三、开展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策略、措施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主持人、参与者、仲裁者,其自身知识积累、学术水平、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在我国还属比较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具有相当挑战性,特别是不少年轻教师,自身积累的实际问题、案例不足,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在设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陷入误区,如设计案例时照搬原始材料;把案例教学理解成举例子,只将案例介绍给学生,简单分析总结即算完成;自我定位不准,忽视了学生的平等地位,甚至专断限制学生思维等。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有充分的事业心、责任心,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

此外,学校方面也应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帮助。首先,案例教学探索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教师而言,会有个逐渐摸索前进的过程。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组织教师到案例教学具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学习;对于教师编写案例给予经费支持等,激发、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安排上对于案例教学探索可有所倾斜,如以实践环节的形式增加一定的课时,如此教师能够更好的兼顾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对于邀请专业人士进入课堂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等等。

(二)把握案例教学本质、特点,精心准备,灵活运用

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其能创设情境,充分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并在互动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不意味着教学各环节模式的单一化,特别应避免为案例教学而教学,不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模式运用失衡。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设计、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案例,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的融合起来。例如,描述型案例主要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提出问题或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可在课堂讲授中穿插运用,案例的选择应简约而易于理解,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只组织简单的讨论;而解释型案例则较适用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知识、理论有一定基础的情况,其选择、设计应有代表性和理论深度,尽量融合知识重点,教学时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多采用启发式与研究式教学;探索型案例适用于学生已掌握相当理论知识情况,设计要贴近现实,其所涉及知识可不仅限于课堂教材,教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适时把自己视为学生一份子,共同探索。

如前所述,案例教学的过程掌控有一定难度,灵活把握更显得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监控,及时获知反馈。当发现预期之外情况时,可采取鼓励、纠正、引导等多种手段干预。如笔者在关于稀土贸易的探索型案例教学中,当部分学生认为WTO条款不公,应置之不顾时,就及时进行纠正,指明我国作为负责人大国参与国际贸易应当遵守承诺;当学生试图了解国外对我国稀土问题看法时,则给予引导,提供查阅资料线索;当学生力图审视我国国内机制对稀土贸易产生所造成影响时,虽然部分知识(如国内规制体系效能)超越国际经济学范畴,我们仍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过程的监控、交流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课堂倾听、课后访谈、网络平台、在线交流工具等,尽量做到多渠道,即时、充分的交流沟通。

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管理、督促是一方面,而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管理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组是案例教学中常用手段,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竞争性、对抗性环节则对于学生团队积极性提升有很好的效果,团队内部将形成更强的责任感,自我管理将促进其分工、合作,即使在课外也能有较好的表现。再如,案例设计也可有适当的学生参与,学生的求知欲将促使其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的努力。

(三)重视案例教学总结、逐渐积累、不断进步

经验来自于不断的积累,案例教学的总结、反思对于提升教学效果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讨论做出总结,如对学生工作的过程、结论、成果进行适当点评、建议等。其次,较大型案例分析后应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书面总结,如通过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无失误,是否存疑,是否满意等。通过分析学生的总结,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预期是否达到形成认识,有助于改进工作。最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书面总结。从案例的设计、实施过程、在教学中自身的表现、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思路。教师书面总结可作为教学档案保存,即利于积累经验,又有助于教师间的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2]黄家骅.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应用问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40-43.

[3]武斐婕,周新生.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41-49.

课题名称:江西理工大学质量工程项目(重点课程建设)“国际经济学”(编号:XZG-11-0324)。

上一篇:仓储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