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8:00:19

参与式教学论文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授课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往往以典型性为先,希望以典型性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笔者认为在案例选取中,应该兼顾趣味性和典型性,其中以趣味性更为重要。当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是充满趣味性的时候,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案例的思考中去,在欢笑声中主动思考。这种全情投入的状态,对于学生们的主动思考和学习是至关重要和难能可贵的。上课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即使授课教师自己卖力地讲述案例,声情并茂,竭力启发学生们思考,然而台下的学生们却神情呆滞,或是低头看教材、玩手机,又或者是窃窃私语,完全没有融入授课教师想要营造的学习氛围,没有进入到教师想要引入的问题的思考中去。因此授课教师应该重视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们利用课下充分沟通,了解其生活、所思、所想,兴趣和爱好,在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的选取,那么学生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为案例所吸引,从而深深地把知识记到脑海里。

2掌握课堂节奏,让学生们在兴奋和紧张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

授课教师要掌握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既有轻松愉快的案例讨论,学生投入参与,又有教师较为严肃的理论讲解。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一直对该次的课堂教学保持较高的精神投入和较高的兴奋度,而不是抱着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一节课有45分钟,学生们很难一直保持精神的集中,那么这个时候,授课教师就需要考虑调整课堂的节奏,帮助学生们集中精神。提问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思考的方式。每当教师说要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总会不由自主地绷紧神经,凝神地听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时候的学生也是专注度很高的。结合课堂正在讲授的内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生活,说一些好玩有趣的内容,就能够提起学生们的兴趣,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来。在课堂上,有时是因为兴趣,有时是因为紧张,学生们可以很好地集中精神。因此,授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们的反应,如果学生们的精神不是很集中,有点松懈的话,那么适时提出问题,提问学生,造成适度的紧张,或是结合课堂内容,说一些轻松好玩的事情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上课的效果会更好。

3以兴趣为导向,抓住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展开参与式教学

《品牌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出问题,让学生们围绕案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们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能够充分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而不是一味接受信息的信息接收器,更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之前,可以先提出理论框架,进行相关问题的限定,让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在理论课程学习的范围内展开讨论,让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同时,教师应掌握问题讨论的深入性和广泛性,对学生们加强引导,避免问题过分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是过度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科的关键点和精髓。参与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

4通过播放内容丰富多彩的视频材料,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

《品牌管理》课程涉及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艺术设计和美学等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多彩,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通过一个学期的授课,让学生们掌握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及框架,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爱上一门课程,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中基于兴趣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和探索,那是更为重要和更为难以做到的。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典型性案例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们观看,以此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宝贵,不可能在课堂上播放太多视频材料,因此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进行,供学生们自愿观看,以不影响学生们课间休息为原则。在视频材料的选取上,可以选择成功的广告视频,也可以选择典型的失败广告视频,可以选择艺术性强的材料,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收获和提升。通过播放内容丰富的视频材料,点燃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而反过来,随着学生们视野的逐渐开阔,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更为浓厚,甚至主动探索,分享自己收集的材料,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们通过一个学期的熏陶和学习,能够有很大的收获。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素质教育已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重新对教学活动加以总结,以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的身份出现,科学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胜,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而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一位有良好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教师绝不能只为教好某一堂课,而是要充分地、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教师启发、学生参与、实操练习等教学方法,教师要将获得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启发他们的聪明潜质,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创新胜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师生共同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前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中职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燕里论依据是建立在心理学中的内在与外在激励的相互关系的论断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心理学的论述,我们的需求分为外在和内在胜需求。其中内在胜需求的动力是激励和满足我们自身所从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可通过学习或工作,从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一些因素而获得i茜足。而外在胜需求则是指诱激物或目标,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从而受到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胜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

参与式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学生内在激励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胜和自觉性。同时因为内在激励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提升兴趣。在参与式教学法中,通过教师的褒奖和鼓励,也使相应的外在激励增强。在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均得到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均会得到显著提高。弗洛姆期望理论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行为方案的决策者,我们通过对各种供选行为方案进行选择,以选择对我们自身最为有利的行为方案。当然,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智力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选择有利性和自己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行为方案。因此可以说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设计,依照自身的兴趣拓展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J患考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同样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学生积极参与是重要学习环节和主要学习过程,教学目的在于大范围提升教学效果。促成和引导教学的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最终主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教学设计了一套科学的学习与实践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形成相应技能。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参与式教学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鳄朔刁立用基础》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也就是刻币在参与式教学z前,首先必须清楚中等职业学校计鳄朔几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学生自醒自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侧获甲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计鳄朔几应用基础》教学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鳄朔刁立用基础矢口识,提高学生计鳄朔几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鳄朔几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剥才罕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务夔和团队协作意识。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翰正、知识、智力水平和先前经验等来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相关基础知识薄弱,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着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的宗旨,制定相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参与式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物质条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拥有目前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机房,能实现网络同传和医学机能学、医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确保了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物质条件。

4参与式教学过程:要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技能,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的途径来实现。在教师指导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做出统一而明确操作指示,一方面教学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会使学生觉得这样的参与学习很麻烦,也很枯燥,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操作练习上的多样性,也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不必详细罗列所有的操作细节。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教学方法。例如:我在讲授。玉ce办公系统中的PPT演示文稿软件时,先用多样化的示例展示给学生。紧接着讲授如何利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输人、排版、动作、特效等处理。在讲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首先按照示例进行模拟化操作,然后逐步进行个性化处理,从而让学生迅速掌握有关演示文稿应用技巧。这种教学方式比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很多。接着按照学校教学机房设备条件,我校机房是60台计算机,学生人数在55至60人z间。将学生随机分组进行实践练习,一般8至10人为一组,指定每组负责的同学,以确保课堂秩序和对每组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选取学习、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如班级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演示文稿不仅可以在投影仪或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同时还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如上传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流。这些丰富的实际效果展示,必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学习的积极胜。在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操作练习后,由每组负责的同学将本组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最后分类进行解答和纠正。

四、中职参与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50人为宜,便于分组。在进行教学分组时应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情之兄,在分组时应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尽量使每组学生水平保持基本一致,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隋之兄。

2由于参与式教学以实践胜教学为主,并且需要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分析,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教学相关问题必须切实合理,具是科学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根据参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及时答疑解惑。当然课堂时间极为有限,很难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讲解和纠正,因此更要注重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

3传统讲授法与参与式教学法有很多不同,这就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对学生参与教学中的行为进行适时的监控,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应能及时进行协调和疏导,不能简单地否定,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胜。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在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优化了课堂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J胜,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计算机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前景是广阔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现状

当前,世界数学教育呈现出“三个转变”的趋势,即从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知识的单纯积累向探求知识的方法转变,从强调单科教学向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转变。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重“学会”教育,轻“会学”教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出现了“应付考试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的教育结果。这显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背离。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方面,体现这种“背离”。

2.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己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初中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物质基础。

3.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4.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4.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2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分析探究――猜疑假设――论证评价”,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4.3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就是把班内学生,根据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并随时加以调控,引导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实施小组论文“改错课”、“自学课”、“竞赛课”等,引导学生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特别是把掌握知识的评价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注重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集体开展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9-02

自1981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条例》,要求各高校把“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情报教育课以来,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教学已有30年的历史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知识载体的日新月异,文献检索教学也在不断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然而,在搜索引擎等被人们广泛使用的今天,文献检索课的设立也遇到了不少质疑,甚至面临边缘化的危险,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也就“既然网络搜索引擎如此普及,信息检索已是全民行为,高校还有必要专门开设课程吗?”此类的言论进行了探讨[1]。为了解我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的发展现状,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刊登的文检教学研究类论文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了解其特点及不足,并对检索教学研究进行反思,从而促使文检教学相关人员深化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材料与方法

数据库采用了中国知识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时间限定为2000~2010年,选用检索词“文献检索课”、“文检课”、“文检教学”、“文献检索教学”、“文献课”,在主题字段进行精确检索。首先在全部期刊中进行检索,结果为2981篇;再限定在核心期刊中进行检索,结果为563篇;我们进一步将检索范围限定在《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类共19种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结果为453篇文献,显示文献检索教学方面的文章主要刊登在图书情报类期刊上。考虑到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总体水平好于非核心期刊,为消除部分学术质量较低的论文对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情况产生干扰,我们仅对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对检索得到的453篇文献,首先去除增刊上刊登的31篇文献,再经阅读题目及摘要,去除通知、目录、传记等与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无关的内容,最终获得有效论文356篇。

二、检索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一)年代分布:核心期刊文献量下降趋势明显

全部356篇文献中,2000年有30篇,2001年发表41篇,2002年46篇,2003年44篇,2004年42篇,2005年27篇,2006年31篇,2007年31篇,2008年22篇,2009年17篇,2010年22篇。可以看出2004年之前,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类论文较多,显示检索教学研究的热点出现在2004年之前,这与张静[2]的研究结果相同,但2005年之后,文献量持续下降,在较低的数量上徘徊;而在全部期刊中得到的2000年到2010年发表文献的篇数比较平均,在230篇至296篇之间,变化并不明显,其中2005年最少,有230篇,2006年后发表的文献量均多于2005年,说明总体而言对于检索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并未下降,但核心期刊对此类文章的接受度下降。

(二)研究主题:广泛但不够深入

通过对论文标题、关键词及摘要的分析,我们发现356篇文献主题较为分散,涉及的研究内容较多,按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14类,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改革48篇,占13.5%;教学方法研究36篇,占10.1%;调查分析34篇,占9.6%;教学技术33篇,占9.3%;教学实践30篇,占8.4%;教学模式30篇,占8.4%,说明在文检课教学研究中,各方面的研究比较平均,热点并不集中,相对而言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多,反映了文检课教学人员也在积极开展教学方面的探索。

对这些论文的摘要进行研读,发现尽管研究内容广泛,但大多缺乏深入的挖掘。例如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尽管不少院校都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而且检索到的论文涉及问题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课程法、案例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个方面,但大多是泛泛而谈,仅对某种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方法进行介绍,并对该教学法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基于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探讨的论文并不多,使不少学校在教学方面开展的一些有益的尝试得不到推广,无法更好地体现其研究的价值。

(三)研究方法:相关理论的应用不足

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分,定量研究大量依靠数字、数据和统计分析,如描述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主要依赖文字数据和主观分析[3]。与定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能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教学的发展,这是定量研究所无法达到的。在全部的356篇论文中,定量研究包括调查分析及部分教学评价类文章共41篇,占11.5%,而其余多为描述性和实践总结类的论文,而仅有少数论文涉及质性研究,其研究的方法以主观分析为主,质性研究的方法应用较少。此外,除教学评估的定量分析、教学论文的统计等文章外,大多定量研究中涉及问卷调查,与心理学等领域研究中的经典量表不同,文检教学研究中的问卷多为研究者自行设计,其效度、信度没有明确交代,也没有为避免对调查结果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影响因素而进行必要的调控。在描述性和实践总结论文中,不少都是一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研究,但大多缺乏事实数据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四)期刊的分布:教学类期刊较少

当前,各类期刊仍是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相对而言,核心期刊上刊载的论文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要大于一般期刊。从统计数据看,在2000年至2010年检出的全部文献中,核心期刊论文仅563篇,而限定在图书情报类期刊则有453篇,教育类核心期刊仅36篇,反映了文献检索教学类的文章在其他核心刊物上,特别是教学类核心刊物上刊载较少,与其他领域教学研究人员交流较少。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中,《图书馆学研究》最多,有58篇,占16.3%;《图书馆论坛》47篇,占13.2%;《情报杂志》37篇,占10.4%;《情报科学》35篇,占9.8%;《大学图书馆学报》28篇,占7.9%;《图书馆杂志》24篇,占6.7%;《图书情报工作》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均为23篇,占6.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2篇,占6.2%;其余大多仅有几篇文献检索教学论文刊载,《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和《国家图书馆学刊》未刊载此类文献。尽管存在作者投稿的方向选择以及期刊在栏目设置中的研究导向因素,但各刊在选稿中存在一定的倾向,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统计数据看,在对教学论文的选择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存在一定的喜好。

三、对文检课教学研究的反思

目前,我国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多数人员不属于教师编制,除上课外还兼有其他的工作,其时间和精力受到制约,而且由于大部分教学和研究人员都是图书馆或情报学专业毕业,缺乏教育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方面较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此外,在院校中,图书馆及其教学任务历来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教学研究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及激励机制。为提高文检课教学研究的水平,需要在外部环境、人员素质以及出版环境等几个方面加以改变。

(一)校内教学研究环境的构建

文献检索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人员的配置等方面,与校内的教学研究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文献检索课程面临学时减少、学分减少、学生不重视等窘境,并受到了“计算机基础”等其他通识平台课程的冲击[4]。不少高校逐渐将文献检索课由必修课转变为选修课,教学部门、学生等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5]。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文检课教学研究队伍稳定性,以及教学研究主题的选择和开展。通过提升文献检索课的地位,可以使研究人员通过校内外合作,更好地与专业教师、科研人员沟通或联合开展研究,使研究的范围、内容更适应本校及本课程的发展需求。而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则意味着在人员、经费方面能得到良好的保障,研究能得到相关部门更好地配合。教学研究人员结构的改善可以使研究主题和类型的选择,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使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二)外部教学研究环境的支持

文献检索教学作为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与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关系密切,还对图书馆服务和信息资源更好的利用至关重要。我们从统计中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检课教学研究论文有减少的趋势;而教学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量也并不多。建议高校图书馆学会及相关机构,能采取一定措施,例如教学研讨会、联合专业期刊开展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等形式,鼓励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达到支持教学,发展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

文献检索教学作为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学和研究人员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基础。因此,为提高文献检索教学研究水平,一方面应开展对研究人员的培训,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思维和视野;通过定量和质性研究、统计分析及问卷设计等方法的学习,使研究技能得到提高,研究更加深入;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给予研究人员良好的研究环境、较宽松的时间等,也有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稳定的文检课教师和研究团队。

总之,文献检索课作为当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目前在研究主题及研究的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期待能通过内、外部教学环境、师资培训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的改善,进一步发展教学工作,拓宽文检课教学研究的范围,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促进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图书馆工作更深一层楼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吉久明,任福兵.2010年全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46.

[2]张静.从1984-2003年论文统计看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80-82.

[3]殷晓丽,郭立,门寒隽,王通.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基于5本主要医学教育学术刊物2007年刊载论文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9(1):87-91.

[4]黄筱玲.基于通识教育视角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61-63.

[5]陈丽.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5):45-46,60.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等奖

董 影 《“教学工厂模式”给技工学校的启示》

许小颖 《携手构筑青少年网络道德防火墙》

谌绍贞 《浅谈网络信息化形势下技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林颖童 《校企合作的创新运行模式》

赖海萍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静怡 《浅谈如何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胡韵琴 《微课助力课程改革》(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黄丽辉 陈 宇 林艳娇 《浅谈电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策略》

林 鑫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

二等奖

吴里熹 《校企合作中职业道德课程实训教学调查》

黄雅琳 《基于就业视角下〈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卢 欣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庄蕙菱 《试探在微课支持下技校语文的教学获得》

安梦华 《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能力综合化》

陈荷盈 《利用中英文绕口令充实航空服务高级工专业课程教学》

薛世升 《寻求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新途径》

蔡雄彬 《技工院校园林工程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探讨》

黄丽娥 《利用微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

黄志元 《汲取木偶造型艺术培养学生动画原创设计能力》

林圣侠 《技工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民业培训的困难与建议》

张文模 《SSCC法则在汽车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解 欢 《浅析职业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伯晨 《在技校机械CAD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三等奖

巫吉顺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市场教学法探析》

杨 龙 《CAXA电子图板在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郑晓燕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OA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罗志成 《〈AutoCAD〉参与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方 婧 《技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傅仙玉 《浅谈中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林明江 《梳理利害寻得失,因症开方促提升》

纪港盛 《分模块开展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陈 宇 《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林流芳 《扎根技能才会枝繁叶茂》

陈霜霞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茅飞珠 《寻找心灵的阳光》

翁锦华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吴婷婷 《技工院校纯女生班管理之我见》

郑丽香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陈发凤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课程改革》

邓正雄 《浅谈“串联型可调稳压电源”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洪丽颖 《一体化模式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 莉 《中职学校〈财经法规〉教学方法革新》

温 慧 《浅谈技校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金奕 《技工院校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探讨》

张德权 《提升写作能力,把握工作机遇》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2.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有关。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动作要点与练习方法的讲解、观察分析技术与纠正错误动作、保护与帮助、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特别是如何通过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增进学生的健康等,都是与体育教师自身运动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果体育教师不掌握教学所需要的运动技能,那么他的教学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因此,教师培训机构有必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有选择性地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常用运动技能的培训学习,强化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和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真正达到为体育教学训练服务的目的。

3.裁判知识、技能培训

体育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得好坏更直接与体育教师的组织、编排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编排、管理及临场裁判等工作能力。教师培训机构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球类、田径等最新竞赛规则、临场执裁技能的培训学习和解读,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竞赛规程、秩序册的编写,比赛场次的编排和运动会管理等方法的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裁判知识、技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4.体育科研能力培训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此,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安排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体育科研的主要形式、基本程序、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等科研方法的培训,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方法,以及向体育类报刊杂志投稿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科研领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能更好地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服务。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上网捕捉信息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术。运用计算机还可以制定教学文件、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沟通联络等等。因此,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参加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办公软件的培训学习,使其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该重视的一项体育教师培训内容。

第三步:集中培训,交流学习

集中培训为教师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是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映,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看似容易模仿,但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听后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难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此,应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专业理念全新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环节主体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乐于参加培训的效果。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存入我的阅览室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1.专业理念全新化

专业引领培训是体育基础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机制保障,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有时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解释,而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理论知识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向、业务知识的传授、教学技能的辅导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体育教研员进行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请教科所的领导作科研指导;请名优骨干教师作体育课堂教学点评;请少体校的教练作业余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辅导;请体育局的资深裁判讲授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知识。通过各类专家的引领,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专业发展。

2.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培训还采用“会议式”的培训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因此要采用集中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练、追踪指导观摩、经验互动PK、专题交流研讨、实践总结反思、成果展示汇报等形式,运用模块课程、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等方式,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学习、研究、培训一体化;学研结合,以研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实践指导相结合,加强教育实践培训,让教师主动参与、相互学习,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有效化。还要实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制,这样既发挥了理论专家的理论引领作用,又发挥了一线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训环节主体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从组织学习活动到最后的考核和总结),培训师始终处于引导、辅助角色,而学员始终扮演主体的角色,即老师说得少、学员说得多、做得多。授课的专家、教授则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参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主体化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这种互学互促,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形式,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第四步:跟踪指导,理论提升

集中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们在短期内能接触到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技巧,但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很难将这些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又会陷入新的困惑中,使集中培训仍然成为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知识理论来自于经验,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以形成新的经验。为了切实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实效,加强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尤为重要。

跟踪指导阶段由教师培训机构组建中小学体育专家团队,对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解决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需求。途径有两种:

一是亲临学员所在的基层学校,走进学员课堂。由于学员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传授,指导学员掌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体育课本内容;规范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课堂常规;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进行教案、公开课、论文的评比等。为参训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积累素材。

二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研论坛、组建网络教研团队、班级QQ流等方式。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逐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模式。要求学员在体育教研活动前事先将策划方案或公开课教案公布在论坛上,让全体学员参与讨论,为该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形成集体策划、集体备课的教研合作氛围。教研活动后由该教师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反思撰写主帖,各学员以跟帖的方式参与网络教研,做到参与必议,听课必评。再是要求各学员在教研论坛上转帖优秀的体育教学论文、案例和理论文章,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推荐理由。这么做既有利于自己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网络业务学习。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来,学员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借助这些平台,学员可以求解疑难问题的答案;阐释自己独到的观点;讲述生动鲜活的案例;畅谈实践中的体会;展示教学中的亮点。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交流指导,对其教学及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信息反馈保持交流与沟通。

在跟踪指导阶段,既注重了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了实践指导,真正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贯彻到教学实践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步:规范考核,实效反馈

为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培训考核全员、全程、全面的原则,把培训考核贯穿于培训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对每位学员的信息采取追踪记载,为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袋。如集中培训阶段理论课程的考勤、考查考试成绩、研讨发言情况、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作业等,一并归档保存,装入学员的业务档案,作为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跟踪指导阶段,采取阶段性考核与评价,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员自己、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同行、学生、专家对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赛事组织、网络交流情况等进行总体考核和评定。终端考核以理论考试结业论文为主,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下面的内容进行考核:1.体育教学说课一节(15分钟左右)。2.自我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一篇。3.体育教学论文一篇。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发给教育局验印的培训合格证书。

为了进一步了解培训的实效,总结与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为后续的培训活动提供建议,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考核结束后,成立培训反馈评价小组,设计培训反馈评价表,又一次通过电话回访和深入学校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训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归纳各校反馈的意见与需求,准确定位今后培训方向与目标,为教师培训机构有效、科学地设置今后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全方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师“五步培训法”的主要特点为:一是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互动性强。增加了互动环节和网络交流,提升参训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用结合。注重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并以撰写反思报告、教学论文和说课为主要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综上所述,“五步培训法”正是体育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

参考文献:

[1]江良军,廖云法.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无忧.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3]韩素兰.饱尝久渴逢甘露之甜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4]汪文华.“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8).

[5]周玉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6]吴卫东.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7]刘再贵.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类培训.网易微博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重点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中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笔者从事中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中职教育文件,中职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学习中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校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建筑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中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课程是中职校工程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中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平衡条件、内力,是强度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于不同的计算结构简图,表现形式又不相同,初学时很容易迷惑。因此在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而中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5、抓好课程考核环节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丰富多样,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6、加强师生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中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晓玲 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06

[2] 张立柱 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2005(1)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获取网络信息资料,充实探究式教学内容。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可以挖掘互联网上资源,对每个探究式教学专题建立资料库,一些资料供课堂探究式教学使用,一些资料让学员课外自主学习。同时从国外网页寻找下载信息资源,设计成探究式讨论题目,减少与国内教材内容重合;还可以把网上国外学生大学物理相关课题研究发表的优秀论文推荐给学生。许多物理类网页上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现有教材的补充。例如,在相对论教学中,可以从数字化期刊中获取最新研究动态,提出探究式问题,丰富学生对相对论的理解,而且相对论知识在生活里的实际应用也成为相对论理论正确性的有力支撑。同时,老师可以提供网址,要求学生课外提前阅读有关的资料,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素材。下载物理教学软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国内外的物理老师已经在物理教学软件开发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他们很乐意与同行分享成果。网上有免费下载的物理教学软件,其形象生动的揭示物理过程、引人人胜的动态画面,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场景。借助这些软件可动态揭示物理过程,反映微观现象,加深学生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应用这些教学软件,丰富探究式教学手段。

网上互动,延伸物理教学研讨时空。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加物理学习电子论坛、阅览物理学发展动态方面的论文、参加研讨活动,引导他们进入虚拟的物理教学课堂,开展网上交流,研讨问题,拓展视野,提高知识运用探索未知物质世界的能力。跨国思想交流,促进物理探究研究。网络世界很精彩,老师可以阅读或下载国外教学研究期刊、参加跨国物理教学研究讨论小组,缩短与国外物理老师在时空上的距离,紧密跟踪国际物理教学发展最新动向,学习和研究新的探究式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了解国外在互联网、计算机方面用于物理教学的情况。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物理老师积极地参与网上物理教学研究的交流讨论,有的老师在网上物理教育电子论坛撰文发表物理教学改革的工作,介绍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体会文章,极大地促进了老师物理教学的国际交流。

2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技巧。学生对上网和计算机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主要还是定位于娱乐方面的。作为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一般在一二年级开设,学生还不完全能熟练地使用互联网开展学术性工作,很有必要指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技术,例如: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研讨的物理专题需要的信息等。一旦掌握了检索方面的技术,学生们就能自由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了。推荐、介绍恰当的物理学习网站。面对网上如大海般浩瀚的信息资源,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选择。老师的推荐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上网学习效率,但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推荐有切合现实的网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可以先将部分精彩物理网站内容,在课堂教学上展示出来。当同学们感觉兴趣盎然之时戛然而止,再告诉他们在哪些网站可以找到。好奇心和兴趣会使他们主动去获得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寻找到的精彩大学物理学习网站,提升他们更好地获取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熟悉网上图书馆。国外著名大学老师常常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和研究课题,牵引学生在网上图书馆自己查阅收集资料,做学习和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你知道的,另一种是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的。”后一种由于学生能享有的学习条件有限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现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和大规模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有效解决办法。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相对论研究报告,由于不同学生的关注点不同,那么作业的结果会精彩纷呈。有的可能会写相对论的发展史,有的可能会写相对论时空观及在现代航天领域的应用,有的则可能阐述目前人们关于相对论不同观点的争鸣。利用网络世界强大的交互性,凸显学生物理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性。互联网是一个知识的综合体,网上有各类学术专题讨论区的论坛,各个论坛涉及的主题和专业方向范围各有侧重。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理领域主题论坛,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在思想交锋过程中激发灵感,进行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交流,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了有利环境。

3强化老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支开展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教师队伍

3.1更新观念,创建探究式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无所不能的权威,这个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在网络世界面前不可能继续维持。所以,老师们要敢于放弃虚幻的自我,把自己从聚光灯下移开,把教学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上来。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体,学生做得越多他就学得越多,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与老师接触的条件,老师由学术权威变成学生探索物理知识历程求知路上的同行者,通过这个纽带,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更加和谐。

3.2提高老师信息素质,满足互联网时代探索式教学新需求

通过国际互联网,老师也有更多自我充电机会来提高自身素养。互联网上有许多各类物理学术专题讨论区的电子论坛,物理专业研究人员的博客中也有许多物理学术思想和学术著作的相关信息可供借鉴。RSS是RichSiteSummary(丰富站点汇聚)或ReallySimpleSyndication(简洁信息聚合)的简称,通过老师定制由网站直接把信息推送到计算机桌面的技术,是传递信息、互动交流领域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学习物理时,学生可以通过RSS阅读器订阅相关感兴趣的物理专题内容,网站内容更新时,只要打开计算机,就能实时看到新信息的标题和摘要,并可以有侧重点的选择阅读全文。可以选择代表性期刊或领域关键词、研究主题等方式来订阅自己关注的信息,每天一打开RSS阅读器,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最新信息动态,可以大大节省查询检索时间,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

网上分布着许多老师物理学研究领域涉猎的专业网站,其中不乏有物理学科排名靠前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的专业特色鲜明的优秀站点。许多从事物理科学研究的学会和协会也建有自己的网站,经常物理学科的研究新领域和研究新成果,并公布一些最新的学术动态、会议信息等。对于指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而言,专利文献是获得新技术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是将一学科领域内有关的研究机构、同行专家、信息资源、专业会议和参考工具等聚合在一起。物理类学科信息门户是为物理教师提供高质量网络信息获取服务的一个有效入口。学科信息门户的构建是基于学科分类体系,提供主题浏览和层级浏览结构,并提供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检索。

3.3合理配置教学梯队,构建一支有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队伍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创建有利条件,为教学团队成员提供学习机会,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外出送学、进修培训、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知识深度宽度。邀请国内教学研究专家、教学名师来院传授经验,进行现场指导交流,开拓团队教师视野和教学法运用技巧。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动向,促使教师队伍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素质。

(2)建立定期的议教、研教和学术交流制度,精选研究讨论课题,认真开展研讨,研究解决教学队伍教学及科研中存在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实现教学经验共享、知识结构互补,营造百家争鸣、尊重创新、积极上进、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氛围。建立新老教员“传、帮、带”制度,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青年教员快速成长。建立探究式教学教授“示范课”、副教授“观摩课”和青年教师“竞赛课”制度,定期举行探究式教学观摩活动,活跃教学气氛,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鼓励教师成员勇于承担探究式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题,构建探究式教学资源库,多写探究式教学论文、多出成果,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以学术促进教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为探究式教学发展献计献策,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鼓励成员参加全国和全军性的物理教育交流研讨和相关学术会议。

4结语

微课慕课的发展、教育部国家精品课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使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校园网的开通,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习,快速地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满足到了学生不同智力结构和知识架构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开展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接口。同时,网上物理研讨专区给了青年学生一个发展自我个性、完善自我品格的良好空间。在网络的世界里,没有社会上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每个人都是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自由表达内心世界,说出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想问自己最想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网络让人们发现了真实的自我,对自己的特色、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有了真实的感受。只要我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网络上不断更新的有效信息必将以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和非凡进程推动物理探究式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新课程改革促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世上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学习是提高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为了发扬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之风,我校建立了学习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必须订业务杂志,购买、阅读并点评名著,读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语文教研组组织语文教师多次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讨论语文新教材,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级培训就有200多人次。有的参加了国家计划远程学习培训,有的参加进修学校的集中学习培训和学校校本培训,写了不少学习心得,部分语文教师曾前往市级重点以上的名校参观学习。听过魏书生、王方鸣、王世群等教育专家、名师的讲座、授课。学习使语文教师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使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促使语文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要充发尊重学生、教师的个性特征,尤其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已有了专业发展之魂,专业成长之基石,专业前进之动力。具有时代性质的正确理念犹如导航的明灯和指针,指导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学校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次,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课堂形式方面,把过去的“讲堂”改变为现在的“学堂”;把“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结构方面,也绝不只是以前的“组、复、巩、布”了;在教学媒体方面,能够经常运用除粉笔、黑板以外的多媒体。电脑、展示台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滋有味,生动具体形象。最后,新课程改革充实发展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行为。以前评价学生基本上是单一的,看考试、看分数、看升学率,现在评价学生是全面评价,多元评价。除评价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外,还评价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三、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教研教改。

实施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就是我市不少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我校规定,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每个教研组必须人人上公开课,学校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这样一来,学校形成了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的良好风气。教师们大胆探究、摸索课改新路,积累了不少经验。或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或杨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等。在研究方面,我校就提倡“科研兴校”,要求人人参与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校已形成校长带头、全员参与的“自主育德”科研的良好氛围。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国家、市、区、校级的都有,参研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几乎所有教师都写有教学论文。

四、新课程改革丰富了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

教材方面,有国家教材、有地方教材、有校本教材;学科方面,大多有相互的跨越,重叠交错。语文还有以前没有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新增了不少教学技能,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在的语文教师由于经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大多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上网浏览、查找各自所需的教学辅导资料,及时下载有用的素材。课堂上,能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学习资源,从而使教师、学生、计算机之间形成交互协作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学习中。

五、新课程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师的课堂德育能力。

新课程改革研究证明,教师要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引导者必须具备课堂德育能力,新课程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师课堂德育能力。首先养成教师的德育责任意识。众多语文教师把自己当做“教育者”,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基本意识。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主动发现并利用德育时机,完成德育。其次,培养教师较强的德育移情能力。大多数语文老师能在与学生相互信任基础上,以自己较成熟的移情能力,把教学内容中呈现的德育内容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共鸣。

参与式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想不想(敢不敢)创新的问题,即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即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全方位、多途径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理论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发育学和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注重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发表不同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问题学习。例如我们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讲授流感病毒时,摒弃原来的讲授流行情况、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等常规,开篇就提出六大问题:甲型H1N1为什么最初叫做猪流感病毒?与猪有什么关系? H1N1中H、N分别代表什么? 2009年流行的为什么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流感不过是一种感冒为何全球如此紧张?是否过度紧张?传染方式有何特别?吃八角是否能有效对付流感?让学生们头脑里充满问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们建立问题意识提供思路。

(二)帮助学生形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理论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知识观也就是知识的相对论。汪氏等认为传统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把知识看成绝对的、凝固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所以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显然,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讲到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就是引入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最好时机。

同时,我们还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发掘课程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注重讲理论、概念被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我们补充讲干扰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干扰素的副作用,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人类面对病毒的困惑,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抗菌素耐药性的形成等等,讲病毒的发现源于“一种疾病”、“两个关键技术”、“5个关键先生”、“一个旧理论被打破”,通过这些讲述,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创新的规律,了解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难题。

(三)以“正面教导”的方式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讲历史上发明创造的成功案例,为学生树立一个创新发展的榜样,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并为学生组织“学习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该学习演讲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30%。例如,我们指导学生完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大鼠肝癌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学生在学习了化学结构改造这部分内容后,有了合成”虫草素钌﹙Ⅱ﹚配合物”的想法,把中药成分进行结构改造,这是这个课题最具创意的地方,与学生分享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欲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布置各类开放性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例如我们布置的作业包括“读伤寒玛丽故事的感想”(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给方舟子的一段话挑毛病”(批判性思维)等。

二课外教学

(一)通过布置撰写小论文的任务,讲解相关书写要求、批阅、点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寻求答案

我们在医学免疫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主题写出文献综述或调查报告,并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述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论文形式的书写要求、作用和意义,针对学生们参加大学生论文大赛中常见的论文书写的错误,指出常见错误和误区,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后再作详细点评。同时,推荐质量高的论文正式发表,让学生“完成任务有动力,任务完成有喜悦”,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该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二)开放实验室,指导大学生论文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课题

参考许多高等院校的做法并结合我院实际,我们教师所在科研实验平台、项目组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开放,形成实验室里有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这样的工作团体,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利用晚上、寒暑假积极主动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论文大赛和课外科技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近3年我们共7位老师指导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多项校级创新项目的完成。

另外,通过老师担任学校大学生论文大赛评委,担任大学生论文大赛点评嘉宾、基础知识擂台赛评委等形式为学生创作的科技论文“把脉”指导。

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答辩,在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为学生社团开办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系列讲座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提高本科生科研课题的创新性,近年我们先后为大学生社团和二级单位开办学术讲座,围绕科研论文的书写、进入实验室注意事项、科研思路的来源、科研课题的实施、介绍几本好杂志、经络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内经及针灸原理的应用及研究、课题设计零距离、为医之道、尽善尽美等议题举办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促进和引导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尤其是部级科研课题项目组,接受科学素养的熏陶

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近年来在吸收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近5年累计约117人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尤其我们通过主动报名加面试方式,遴选了部分学生进入学院部级科研课题项目组科研团队,学习查阅文献、阅读文献、综合分析文献,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为学生们辅导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DME、统计学等科学研究的主要课程,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获得创新的能力。

统计表明,在近年来进入科研团队学习的学生中,能获得部级、省级课题“挑战杯”大奖的学生均来自进入承担部级课题的科研团队的学生群体,充分说明部级科研团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

如果说理论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课教学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培养平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多个班种中实施基于团队学习模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采用发放学习资料、学生自组学习小组(5-6人)、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引入自身的加入和体验,围绕任务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遴选科学意义大、创新意识强、可行性大的实验方案,(对于科学意义不大、设计不合理的项目,予以淘汰),学生完成实验方案形成实验报告,最后进行论文答辩和教师点评。该教学改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合理学习兴趣与爱好,增强了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入了合作和竞争的理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发放144份问卷调查显示:70%学生表示对该实验感兴趣,81.5%表示对实验流程满意,73.1%表示有必要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40%认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恰当。

四教学成果

经过5年来的实践,我们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奖4项,其中获得部级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校学生学术论文大赛获奖和指导本科生校级创新实验项目19项;指导本科生在核心期刊8篇,发表相关教学论文19篇。

五问题与不足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由于学生学分压力、传统考试压力仍很大,能用于创新实践能力锻炼的时间不够充裕。另外,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学习,认清目前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勇于改革和实践。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学的艺术性,让我们教学活动更新颖和更富于变化。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闫福嫚,等.浅谈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17(3):536-537.

上一篇:交际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医药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