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30 00:05:39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莱芜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促进了莱芜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有利于生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跨国企业相继进入我国,进入山东,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莱芜中小企业置身于激烈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紧迫的压力。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传统制造业、雕塑业、医药业和新技术企业等行业竞争激烈。涉讼企业希望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合法地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案件的诉讼标的越来越大,一些案件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小处着手,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为例,综合分析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得出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现状。近年来,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薄弱,还存在知识产权量少质低,职务发明专利占比低、专利实施转化率低、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等问题,公众意识、管理水平、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深为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而言之,莱芜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还不相适应。

莱芜中小企业在2002~2009年8年间平均每3.5项获奖科技成果才申请1件专利;平均发表5.5篇论文才申请1件专利。这种“两多一少”的结构,反映了目前莱芜中小企业依然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而忽视专利申请,也反映了莱芜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水平较低、专利意识不强、专利质量低下、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莱芜中小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状况和知识产权现状并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众多问题,以下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莱芜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很多创新成果不能在第一时间产权化,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意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

(1)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不强。由此导致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并造成了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流失。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科研体制的影响,该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热衷于通过鉴定、评审等程序获得奖励或者鉴定证书,然后将技术成果束之高阁,而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表现得十分冷淡,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以至于有些已有技术被别人抢先注册了专利技术,使自己被冠以仿冒者的罪名,譬如柔性管端模具。

(2)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思想和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举例来说,莱钢锻压股份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总体上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如申请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获权项目管理、基本法律事务处理等,远远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层次,而且此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上存在误区,即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同于企业技术生产管理或法律事务的管理,根本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它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实施当成一项额外的“成本支出”,如申请费、维护费、调查费、专家费、保护费用等,没有建立独立的知识资本制度,没有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专门的经费,致使其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

2、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的莱芜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存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重开发引进而轻吸收引进等方面的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失,管理制度匮乏。根据莱芜知识产权局2009年《莱芜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100家中小企业中,制定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36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定规章的企业31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3家,占33%。近2/3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这是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IBM公司专利工程师有500多人,微软公司全球25,000名员工近1/5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索尼和日立公司均有300多人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而莱芜地区80%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乎是空白。

(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莱芜中小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举例来说,2000~2009年的9年间,莱芜中小企业研发平均经费内部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2.13%,最高年份也仅为4.32%,没有达到5%。

(4)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莱芜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的有效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从事技术以及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使得企业缺乏竞争的后劲。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章程规定,对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员工一次性给予500元奖励。此规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很多员工取得技术突破后申领奖金,却以成绩不够突出为由被企业拒绝,严重打压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即便是申领到奖金的员工,也因为奖励力度不够而积极性低落。

(5)重开发引进,轻消化吸收。在技术方面,大多数莱芜中小企业只注重技术开发引进而轻视消化吸收,缺乏技术开发引进的后期跟进工作,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明显匮乏。以莱钢锻压有限公司为例,虽然该企业每年在技术开发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其中技术改造经费占经费总额的54.36%、技术引进经费占35.71%、消化吸收经费占6.02%、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占3.91%。(图1)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企业在引进技术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而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改善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增强企业的产权意识首先应当树立起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意识,其次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二)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产权管理体系。为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各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健全机构、规范制度、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形成责权明晰、规范统一、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产权管理机构。各中小企业应当设立比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市场调研、知识产权信息搜集、专利申请、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等等诸多知识产权事宜。其职责除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培训、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处理企业内外知识产权业务等方面外,还包括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对本企业技术、产品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跟踪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从技术开发、产品营销方面提供支持,及时对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预防本企业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等。在实际操作方面,中小企业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莱钢、泰钢等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2、建立健全产权规章制度。在宏观层面应确立企业知识产权的基本政策、指导方针;在微观层面应针对不同领域、产品、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如与企业员工,特别是接触和掌握企业重要知识产权的员工签订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包括商业秘密保密协议、职务技术成果归属、竞业禁止协议等。还应建立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进行业务交流时的商业秘密保密制度、技术合作的产权处理制度等。无论属于何种层面,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确权和保护、利用、监管等运营方面的规定必不可少。以确权而论,企业应当建立及时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的制度,如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而产生的技术成果的相应专利申请制度和技术秘密保护制度,对企业商标在国内外的及时申请注册制度和对企业著作权的及时登记制度;以监管而论,需要建立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的机制,以保障整个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营依法进行,并及时发现侵害本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确保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3、培养产权管理专门人才。要促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健康较快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强化抓知识产权就是抓企业发展的理念,建立一支创新团队,培养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明白人。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院校优秀毕业生的加入,并定期组织对相关人员的职业培训;还可以聘请相关知识产权专家担当顾问,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予以指点、监督。

4、建立健全产权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规范企业与科技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奖惩制度,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包括知识产权要素参与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专项奖励基金),并创建体现科技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等,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质量作为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和提升工资的标准,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提高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率。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本来就比较薄弱,所以更应当做好知识产权的实施转化率。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的效用监督、考核体系,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引进后的效能评比工作,加大知识产权消化资金的投入,实现知识产权效用的最大化,变相地节约成本,如固德化工有限公司2007~2009年间专利消化资金投入增加了20%,结果知识产权效能增加了80%。

(四)拓宽途径,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在资金方面处于劣势的众多莱芜中小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拓宽途径,增加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

1、关注政府政策。目前,莱芜市人民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获取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和资助奖励措施,如设立了专利发展专项资金,仅2010年一年莱芜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就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70万元,主要用于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管理及专利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助。各中小企业取得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经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有关部门审核认定后,还可以按照评估的实有资产价值作为质押申请银行贷款。作为莱芜地区的中小企业,要充分解读并利用好本地区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的创建。

2、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节约开发成本。仅靠资金未必就能确保开发出成功的产品。一些公司之所以超过竞争对手,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研发上花费更多,而是因为它们的开支更明智。比如,甲骨文公司2008财政年度的研发开支占收入的12%,而软件类企业的总体比例为13.6%,但2009财年甲骨文的利润增幅达到29%,且该公司目前还在增长。这说明了企业应当追求研发资金效用的最大化。

对于莱芜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更应当合理有效地配置研发资金以实现资金效用的最大化。由于内部人员信息上的不足,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事务时,可以求助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处理。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拥有合理的人员构成,长期从事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与实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省时省力的一条捷径。可以很好地提升企业研发资本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本效用最优化,节约开发成本,变相增加企业知识产权的投入量。

三、结论

莱芜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的地市,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建立,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众多的莱芜中小企业,既要主动参与、遵守国际游戏规则,也要尽量利用机制,扬长避短,并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争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丹.山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J].山东科技,2006.2.

[2]Kumar Nagesh.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Market Orientation and Location of Overseas R&Q Activities b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World Development,2006.4.

[3]王立诚.莱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8.7.

[4]朱雪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7.

[5]冯晓.山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山东: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2

关键词: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现状;任务;对策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60%~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但总体来说,江苏中小企业无论其规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高,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还很少,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了解,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被动地位,很少从长远发展战略高度来规范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很难适应我国入世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民营科技企业应如何构建知识产权战略,如何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增加中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

1.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之实践。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二十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江苏和全国一样,特别在“十五”以来,知识产权事业步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06年底,江苏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已达214 873件和106 062件,均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注册商标累计达14.75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省“著名商标”817件,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各类作品自愿登记量累计达47 740件,位居全国第二位。江苏具有较好的科技优势和经济基础,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不断增长,截止2005年底,申请和授权量累计分别52 052件和32 525件,居全国第三位。“十五”期间,江苏企业申请专利达38 259件,为前十五年专利申请量的2倍多。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5年至2006年的22年来,在全省企业申请的71 830件专利中,中小企业约申请了约43 000件。

就专利而言,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有如下特点:(1)专利拥有和分布上,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集中拥有专利的大户,民营科技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于全省平均知识产权拥有量。(2)机构建设上,中小企业与规模以上企业有相当差距,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较少,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分管领导,配备专职人员的企业所占比例也很低。有近五成的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未能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其中,年销售3 000万以上的大中企业建章立制较好,年销售3 000万以下的小企业未能足够重视。机械、电子行业知识产权制度相对其他行业建制较好。(3)纠纷发生与解决上,企业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是专利、商标的问题较多,有限责任公司、中型企业、机械、电子行业是知识产权纠纷多发企业。发现被别人仿造后,82%企业选择以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制止,18%的企业表示没有办法。被他人警告或起诉后,多数企业选择积极应诉,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要据理力争,这表明企业在面临知识产权纠纷具有一定维权意识。大多选择以法律途径加以解决,选择了一条成本较高、收益较大同时也是风险较大的途径。对于研发成功的技术成果,三分之二的企业采用申请专利加以保护;三分之一的企业选择作为商业秘密或其他保护方式加以保护,多数企业认为通过法律手段防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为有效,比如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仍是民营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的首选。(4)知识产权的运用上,企业规模小的、私营等其他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明显不足,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能力比较弱。对专利信息的应用上,约半数直接使用过专利信息,有部分企业间接使用过专利信息,而有些企业从未使用过专利信息。

2.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存在之困惑。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仍存在较大问题:(1)成果多专利偏少,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企业领导意识缺位,不懂得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和市场,导致知识产权拥有量不多,特别是专利申请量较少。许多中小企业专利意识淡薄,对发明创造不愿申请专利。不少研发人员有了发明创造,首先想到的是发表文章、成果鉴定、申请评奖,误认为这样做就可最先拥有发明创造的所有权,造成了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上还处于知识产权意识启蒙阶段,对知识产权制度意义认识不足。(2)专利结构不合理,信息的运用能力差。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少,和全省企业总体水平比,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发明专利量少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发前期都没有作相关的专利搜索。专利信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3)工作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差别悬殊。拥有专利的企业极不平衡。前十强企业申请总量为3 524件,占58.3%。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为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国外专利申请明显滞后。经济发达县(市、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较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较为薄弱。(4)专利获权维权难,企业缺乏专门人才。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权而得不到及时保护,成为广大民营企业集中反映的焦点。专利行政执法力量不够,遇到跨省侵权等就更显得无能为力。通过法院维权,一个案件往往要几年,有时一案未结多案又发,即使赢了,也是赢了官司赔了钱,久而久之,企业由于 被侵权而得不到及时保护,影响了积极性,许多企业干脆放弃了维权要求,有的企业只能靠不断推出新产品,产品被人仿制了就淘汰的办法来对付侵权行为。企业维权步履艰难。企业普遍缺乏既懂技术又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找适合企业需要,能胜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人才十分困难。(5)内部管理制度缺乏,专利难以有效运营。企业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方面有相当差距。这说明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仍不健全,没有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奖酬政策只在一部分企业得到落实,大部分企业没有全部兑现和没有兑现奖酬政策。企业这种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不健全及奖酬激励机制严重缺位的状况,已经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之迫切任务

1.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树立“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的观点,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关键是企业领导。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激励创新和人才辈出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坚持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

2.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因地制宜,更多的情况下主要是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企业必须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应逐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系统。

3. 努力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规模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知识产权)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是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中小企业应努力寻求实现本企业成果商品化、规模化的道路。规范本企业成果许可转让,同时吸收和引进他人知识产权成果。

4.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当将知识产权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针对本企业的产品定位、生产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形式、市场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增强企业的实力,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科学规范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以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重造企业技术创新流程。

5. 建章立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要做好各种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的检查、落实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档案,明确专人负责知识产权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办理各种知识产权维持手续,防止权利丧失。要积极应对企业有关知识产权方面法律纠纷或争端,注意搜集保存有关知识产权研发过程、投入、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数据,以备作为主张权利或应诉时的证据材料。在本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及时主张有关权利。在强调保护好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应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 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之对策

1. 宏观指导层面上,加强领导,加大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和指导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与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知识产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区别情况、分类提供指导服务。一是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二是加强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三是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各区域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采取不同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点面结合、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在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好一批“知识产权优势民营企业”,选择重点行业的骨干民营企业进行试点示范,以此辐射带动行业内的企业。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协作分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

2. 中观措施层面,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政策措施。知识产权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协助。强化政府角色,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为企业搭好知识产权政策的平台。好的政策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就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来看,需要明确有力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加快制定《江苏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施办法》,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推荐实施办法》。加强鼓励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用好现有的支持政策,落实必要的管理规定和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3. 微观技术层面,加速建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开设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渠道。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中介市场管理和指导,并逐渐放开。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化运作,促进知识产权中介市场的完善。以省知识产权局为依托,建立专利信息利用综合数据库和技术创新专利信息服务支撑平台,加强专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持。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网站,开展信息发布、检索查询、专利技术转让、法律咨询等多项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需求,重点支持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组建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创新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4. 社会层面,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提供政府财政支持。应逐步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扶持资金的投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应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领域。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高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虽建立较晚,但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各方面的工作正在运行和发展之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五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加快知识产权保护,认真履行国际承诺,受到世人注目。

江苏省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充满活力,占全省经济总量和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但总体来说,江苏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还很少,所以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严酷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提高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总量、提高原创性知识产权质量,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涛.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3,(6):18-22.

2.范德成,贾爱梅.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商业研究,2004,(5):74-76.

3.张涛,胡耀辉.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企业活力,2006,(8):14-15.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3

1知识产权的内涵及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

(1)阐明知识产权的内涵。知识产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知识产权,即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比如专利技术、作品等。二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本身,即对来自智力活动所享有的知识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报告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法权,是人们依法对其创造的科学技术、智力成果所拥有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知识产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财产权;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产权是一种独占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手段。而知识产权战略则是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以及知识产权情报信息等,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经营和贸易等手段,有效的进行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等活动,为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2)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要素,并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内在关系。报告认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的存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而是存在一种耦合互动的关系。二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一种合力和协同效应,共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分析

(1)从司法保护的视角分析了广东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的趋势和特征。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旺盛,在全国收案总数的比重由原来的五分之一迅速增加到四分之一,近两年年均增长率维持在60%以上。②对核心技术和知名商标的争夺日趋激烈,不少知名企业之间开始围绕那些已进入实施转化环节、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核心技术展开诉讼。③诉讼争议权利界定的平衡具有挑战性,诉讼中争议权利的边界模糊性特点突出,利益平衡的司法原则适用、对司法政策的正确掌握在案件定性中尤为重要。④网络商业模式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势更为严峻,互联网已成为知识产权纠纷高发区。(2)分析了广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现状。当前,知识产权工作得到重视。调研发现,90%以上的受访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路径以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获取为辅;对拥有的知识产权以自行产业化为主,64%的受访企业专利的转化率达到了30%以上;有75%的受访企业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86%的企业完善了企业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93%的受访企业参加或举办过有关专利方面的培训工作,79%的企业以设立专项奖金为主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和申请专利。但是广东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总体上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①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偏低,投入不足,成果质量不高。调查中有57%的企业每年的投入是在50万以下,14%的企业投入50~100万,100万以上的仅为21%。②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高,成果效益不强。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保护经费投入、竞争对手模仿等原因不愿意维护,致使专利存活期较短,极少企业通过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产业化等手段获得更多收益。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涉外维权意识薄弱。调查发现,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中,有50%因为维权成本太高和取证太难发生了被他人侵权而未采取措施的情况,有59%的企业未建立涉外知识产权跟踪、预警与监控机制。④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欠缺,专利化水平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业的人员。⑤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滞后,综合职能不强。(3)剖析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从企业外部原因分析,法规政策环境不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工作效率不高,社会尚未形成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外因。从企业内部原因分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导致集权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只顾短期利益,忽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长远规划,企业缺乏海外专利运作战略规划,面对海外诉讼只能选择放弃或巨额赔偿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

3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以美日欧为代表,详细介绍和比较了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最新政策、主要经验和做法,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宏观研究、中介服务体系、技术创新模式、管理体系等提出了相关借鉴启示。具体包括:从政府层面,要加强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研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产学研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企业层面,要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逐步重视专利的质量问题,不同技术创新模式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模仿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是引进当前先进的、有较大价值空间的技术,要准确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脉搏;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是知识产权创造的经费投入、成果归属、利益分配、违约的责任以及后续成果的分享等问题;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是强化知识产权的开发,形成技术壁垒而不只是用法律保护,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4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发展对策

在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知识产权的现状及问题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分别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以及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内部知识产权培训计划,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起知识产权工作例会制度、成果登记制度、知识产权申请审查制度、技术合同签订制度、技术信息定期录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技术权益传承制度以及技术保密制度等。改善企业知识产权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可以采取配备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隶属于企业研发部或法律部门的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知识产权管理需求的变化,逐步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直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通过从企业外部引进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从企业内部培养等方式,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加强对知识产权专业数据库、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平台等的利用,积极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2)构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聚类分析模型,构建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型,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价值,提出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方案。第一类企业:小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价值高的专利,可选择进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强有力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开拓和占领市场。第二类企业:大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虽然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缺乏核心专利和技术,专利质量不高,可以选择绕过障碍专利战略、申请对手取消专利、将技术公开等战略避开不利因素,阻止竞争对手的进攻,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优势,获得高价值的专利,从而向第一类企业发展。第三类企业:部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但拥有较高价值的专利技术,可以选择专利网战略、专利与产品结合战略等充分发挥专利的价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利交叉许可战略获得相关企业专利使用权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向第一类企业发展。第四类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弱,其专利价值也不高,这类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公开或充分利用失效专利等防御型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结合运用,不断向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发展。(3)强化政府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共享知识产权数据库。规范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知识产权培训深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执法水平。(4)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单位工作机制和服务水平。以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例,提出了知识产权事业单位如何围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问题来完善业务工作机制的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维权宣传力度,提高知识产权培训质量,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

5三个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分析

依据中小企业性质、规模大小、行业分类、知识产权运作环节以及官司诉讼角色及结果等因素,通过仔细筛选,选取了深圳燕加隆、深圳朗科、通领科技以及“信远斋”等具有典型代表的知识产权相关案例,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案情,总结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采取维权行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重视知识产权应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执法水平等经验启示,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提供借鉴。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策略

浙江省是一个中小企业大省,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有260多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全国总数的8%左右。浙江省中小企业的产值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分别占全省的80%、90%以上;制造业税收贡献率和外贸出口贡献率分别达到85%和82%。

其在扩大就业、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科技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关键武器,中小企业具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弱、经营规模小等弱势。如何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知识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把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中小企业克服其弱势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便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

一、浙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的现状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到中小企业如何采取措施进行自主创新、打造自身品牌、如何推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根据课题组对浙江135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浙江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重视依然不够,将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范畴的企业并不多。

(一)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少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大小,而浙江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相当少。以商标为例,浙江不管是注册商标总量还是国际商标注册量都是全国第一,根据浙江省工商局2010年的《浙江省商标品牌发展报告》显示,截止目前,浙江累计注册商标41.64万件,占全国注册商标总量的十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②]而浙江各类中小企业就有260多万家,平均1家企业才拥有0.16个注册商标,何况很多大企业一个企业就拥有几千个商标,如吉利集团,一个企业就拥有1800件国际注册商标。一些知名企业如娃哈哈为了保护企业权益,全类注册自己的商标。可见,尽管浙江注册商标排名全国第一,但浙江中小企业对注册商标的拥有量是非常少的。就中小企业对专利的拥有量而言,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2009年浙江省共取得授权专利79945件,其中发明专利4818件,仅占专利总数的6%,实用新型专利25295件,占专利总数的31.6%,外观设计专利49832件,占专利总数的62.3%,在这些专利中,企业作为专利权主体的只有20474件,占全部专利的25.6%,而且大部分为大企业所拥有。这组数据说明,浙江中小企业专利拥有量少,而且技术含量不高,94%都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程度低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是指权利人将其依法拥有的知识产权成果实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或规模化应用,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管知识产权成果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也不管其自身价值有多大,必须将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得以体现。但是当前浙江省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总体情况还很不乐观,其产业化水平明显偏低,产业化环境亟待改善。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专利转化率只有25%,专利推广率在10%~15%上下浮动,根据浙江省科协公布的《2009年浙江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浙江省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仅为0.9件,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用于生产项目数为13.4%,低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③]与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80%的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成果转化率低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大大挫伤开发者的积极性。

(三)知识产权纠纷呈急剧上升趋势,中小企业未能积极应对

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计,从2003年开始至2008年,浙江知识产权案大致是以每年25%的速度在增加。而2009年急剧增长,全省共新收和审结的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分别为2838件和2598件,与2008年相比,其对应增长的比率为73.68%和53.36%。[④]案件主要是假冒商标或盗版方面,其被告本身大都是小打小闹型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也低。同时,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到2008年,全省法院共受理464件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008年受理一审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07件,比2007年的119件增加了74%。其中大部分都是浙江民企与国际知名公司之间的纠纷,特别是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公司。在这些涉外案件中,7件涉外案件,只有1件浙江民企是原告,其他都是作为被告的。而且这些企业一旦遇到纠纷大多不能积极应对,国外公司胜诉率在95%以上,2008年甚至达到99.07%。[⑤]侵权与被侵权现象的增加,严重影响到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转。

二、浙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相对比较薄弱,通过市场融资的途径有限,目前直接融资的途径主要有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但由于国家证监会对中小企业上市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发行债券成本又很高,直接融资难度相当大。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也往往因无相应的财产做抵押担保而难以如愿。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往往只能凭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来从事经营活动,这无疑限制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即使研究出了新技术,也往往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将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开发的投资回报。有些小企业甚至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时也会考虑自己的资金状况,因为申请专利或商标保护都要交申请费,一项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后,逐年要交高额的专利维护费,尤其是在国外申请专利或商标的费用更高,一般中小企业很难下决心申请专利或商标的国际保护,这样使本来属于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成为了别人的成果,使自己反过来成为了侵权主体。而一旦遇到侵权纠纷,由于维权成本高,大多中小企业常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使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得以丧失。因此,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少、转化程度低的现实原因。

(二)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加快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将智力创造性成果和经营性标志等知识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利用其为企业获利,但是知识产权一般要通过实施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知识产权的实施有多种方式,可以是企业自己将知识产权商品化,如将商标注册后用于自己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商品上,或将获得专利的技术投入生产。在企业自己没有条件实施时,企业可以出售的方式直接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收取转让费,也可以通过签订许可合同的形式将其许可给别人使用,从中收取使用费或者通过交叉许可的形式换取别人的专利技术,或者以知识产权做抵押向银行或其他单位筹集资金,或者以知识产品入股参与其他企业的经营等。如何使自己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每个企业在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后重点要考虑的经营策略,当经营不当时,知识产权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相反还会把企业拖垮,如一个企业申请了几项专利,自己没条件实施,又不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或以其他方式实施,企业不仅要缴纳一大笔申请费,还要每年缴纳逐年递增的专利维持费,这样企业申请专利就失去了申请的初衷。因此,中小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后,必须立即研究实施方案,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至于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实施,得依企业自身的条件才能确定。

(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预防和积极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1、企业内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由于知识产权本身是跨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一种综合性的法权和无形财产[⑨],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具有复合性和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由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组成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将其置于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内,全面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工作,具体来说包括收集、分析各种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负责本企业商标、专利的及时申请以及商业秘密等其他知识产权的取得;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的实施方案,使知识产权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及时缴纳专利年费和申请商标续展注册,维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性;积极预防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5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21102

1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自主创新步伐缓慢,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较低

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大都处于起步和积累阶段,不但内源性资金拥有量有限,而且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很多企业难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加上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研发人才短缺,因此,造成企业缺少足够的知识产权创新意愿,不注重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体系,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创新层次低,知识产权大都局限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创造型和发明型专利相对较少,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1.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较差

只有通过流动和转化,实现其商业化利用,才能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知识产权的运用,离不开资金、人力、物力条件和外部合作机制以及专业服务体系的推动。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先天弱点,使其难以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条件来应对高昂的转化成本,再加上“重专利申请,轻成果转化”的观念影响和产学研合作困难及缺少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服务支撑平台,造成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已申请到了专利权,但对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能力不高,科技成果无法顺利与市场需求对接,专利技术往往不能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利用,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无果,专利技术只能以一纸空文的形式存在,实用性不强,甚至失去价值。

1.3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专门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缺失。除了少数科技型小微企业单独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外,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都是与研发等部门混杂在一起,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大多为部门兼职。二是知识产权管理层次较低。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局限于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日常维护为主,缺少从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层次较低,较少涉及知识产权布局、专利情报分析、知识产权维权等深层次管理。三是管理制度不严。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处于粗放状态,管理漏洞较多,导致出现大量知识产权流失现象。

1.4侵权现象普遍,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较弱

实践中,我国数量繁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的绝大部分比例都发生在中小微企业身上。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不强,有些企业虽然开发出了新发明、新技术,但并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或版权,形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有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被侵权之后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身的利益,或者畏惧精力和资金的拖累而自动放弃维权。还有不少科技型小微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或缺少相关法律常识,有的企业在设计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的使用问题上,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不认为对别人的技术采取“拿来主义”是错误,经常发生有意无意的侵权。

2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2.1积极营造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政策环境

针对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的社会氛围。一是各级政府应增强依法行政理念,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产权和发展权,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在制定实施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过程中,应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赋予“国民待遇”。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干预,保障科技型小微企业产业技术的自我选择权,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产业链底层和低端技术向高端产业和前沿技术迈进。

2.2大力增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大力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尊重程度。一是引导其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知识产权问题,促使其将已有的新发明和新技术及时形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二是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职管理,并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三是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研发过程、市场营销等其他管理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和互动融合,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四是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合理规划专利布局,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并通过股权分配或奖励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勇于创新,积极挖掘新产品、新技术的可专利点,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层次和质量。

2.3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

根据国际经验,健全和有效的法律体系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增强知识产权能力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虽然已出台一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但当前知识产权侵权的不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在于,总体而言,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特别是直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保障还很欠缺,为此,应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一是从融资、担保等方面加强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从法律上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上市融资、民间融资、债券融资等提供便利条件和法律支持。二是加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的法律援助,减轻科技型小微企业涉及知识产权维权需要承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负担,帮助其低成本、高效率地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克服法律维权的困难和顾虑,增强其通过法律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透明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侵权成本,使靠剽窃、仿制等不法行为而侥幸发展起来的企业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真正维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切身利益,促进企业的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

2.4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体系

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造一个社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和支持平台。一是应建立健全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知识辅导、技术交流、价值评估、专利、专利托管等服务机构,引导服务机构逐步提高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易平台和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和创新交易方式和交易途径,促进产学研协作和知识产权同盟的建立,推动知识产权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商业化价值和产业化利用。三是推动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加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提高其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辉龙.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13,(3).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 保护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也逐渐地参与并融入了世界经济交往之中。企业开始意识到国际化、全球化的战略发展已成为其生存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的灵活性和发展的巨大潜力,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但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缺乏对企业精神产品即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必要手段,中小企业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无形中也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

一、知识产权的含义

知识产权是人们的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的结晶而依法对其享有的民事权利。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其特点有三点: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地域性,即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内有效;时效性,即只在规定期限保护。

二、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在国外,企业早已对知识产权进行千方百计的保护了。然而,我国不少中小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变得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忽视了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大数企业在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去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是进行成果鉴定,,公开成果,造成申请专利权利的丧失。

2.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科技人员的流动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导致知识产权流失。此外,以往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被批评的中国内地企业,现在却不得不因为自己的知识产权频频被海外企业和个人恶意侵犯感到头疼。据报道,近几年中国内地著名商标在海外被侵犯或恶意抢注的至少在300件以上。

3.知识产权管理弱化

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而我国中小企业老板一般都是和一线工程师通过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才闯出来一片天地,在他们看来,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事,更谈不上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灵活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了。

4.不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限制决定了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自身的知识产权被侵犯后,不能及时采取维权成本较高的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5.企业没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轻视了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健全;是知识产权的运用主体,但因为其实力弱、发展规模小,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很不够,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许可贸易。知识产权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

三、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加深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的认识

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富越来越显示其威力,诸如抢注商标、抢注互联网域名等侵权事件也大量出现,无论抢注者的真实动机如何,从某个角度来看,足以证明国人已逐渐对知识产权认识和重视。我们要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作为规划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贯穿于创新发展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明确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的归属政策,依法规范科技人员在从事知识、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扭转重论文、重鉴定,轻专利、轻转化的倾向,在进行成果鉴定或验收之前,应当要求科技成果完成者提交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对创新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2.提高中小企业自我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的研发机构。其次,要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应考虑多种方式或途径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根据保护客体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再次,我国中小企业应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文献档案,配备专职的专利管理人员,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3.要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企业在注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有些企业在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前,通常关心的是它们的市场前景,或者果断放弃,或者与对方协议有偿取得该技术的使用许可,由于公开的申请还没有取得授权,只是处于一种临时保护的法律状态,其许可费通常要比授权后的许可费低,或者向专利局提供有关资料,尽量使其不能通过实审。

4.熟悉国际知识产权法律规则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我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不熟悉国际规则,就将举步维艰。中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熟悉国际规则,在国际市场上寻求自身发展的合理空间。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化、保护标准的国际化、保护水平的高程化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应认清形势,尽快转换角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5.完善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

目前,我国已先后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其实施细则,修订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修改了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基本上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尤其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完善职务发明制度,进一步提高商标审查效率、缩短审查周期,健全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机制,制定专门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等,从而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 韩学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3,(3).

[3] 张军.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行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7

知识产权计划,就是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所处市场领域特点,根据企业本身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特点。在考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对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有计划的分阶段区分企业对知识产权所采用的具体管理投入,依此更有针对性的利用企业的有限资源管理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同时又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高新知识产权的发展计划必须跟定企业的具体现状而定。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整体发展目标

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是企业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以及各方面的企业发展规划以后制定出来的。因此,在考虑企业知识产权计划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许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明确了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始终贯彻的企业文化。如佳能的“我们将以领先技术创造出最优秀的产品,我们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以及柯达的“人人都会用”等美好的企业愿景和企?I文化。由此可见,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就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次,根据这类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企业文化特点,为企业的高新技术制定相应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发展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以及坚持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尽量的抓住每一个知识产权的发展时机,将知识产权计划作为企业的整体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制定和落实。

(二)寻找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机会

对于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他们的知识产权发展机会都比较多。因为高新企业的立足之本就是产品中的高科技含量。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做好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的相关规划。同时积极进行高新技术科研的创新研发工作,对于科研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依此逐渐调整企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发展模式,使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都有其一定的目标和备选方案。而对于具体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的选择,要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方向以及外部的企业整体发展趋势等,选择更为适合企业整体发展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因此,客观详细的分析企业的内部知识产权发展条件和外部的知识产权发展需求,对企业正确的进行知识产权的发展规划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全面评估知识产权计划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给出了知识产权计划的几种选择情况,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对着几个知识产权发展备选方案进行评估。首先成立专家小组,利用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或者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理论意义上的综合评估。在组成专家小组人员的选择上,可以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行一些企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科研部门等多个部门优秀人才,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企业其他运作模式的培训以及对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的一些培训。然后组成专家小组对备案进行企业各个领域不同专业角度的详细评估。主要的评估形式首先采用无记名投票式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发展备选方案的初步选择,然后把这些投票结果进行集体汇总。对投票汇总出来的各个备选方案的评估结果再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之后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最后剩下一个最为合适的知识产权发展方案。同时在知识产权发展计划选择问题上,企业领导阶层的远见卓识同样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我国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是由一些有着独到见解的企业家进行大胆的尝试创新而大获成功的。然而这种类似于冒险尝试态度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本身的收益和商业风险是成正比的。

二、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大多数的高新技术产业,都有专门的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知识产权部门。而这类部门可以根据其具体机构构成进行分类:首先是总部集中管理的知识产权分部;其次是知识产权部与技术部结合进行管理;最后是法律部门的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而实际中,由于知识产权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大部分的企业都采取总部集中管理的管理方法。例如国外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都属于总公司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经理进行统一管辖。这类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整个企业的管理机构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技术部和经营部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发展运行核心。而同时与生产部和财政部一起组成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核心。

(一)IBM知识产权的管理

IBM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就是第一种情况。企业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总机构。而在管理总部之下还设立有专门的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主要负责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事务,而专利部主要负责与企业知识产权有关的专利类管理事务。企业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采取的是中央集中式管理制度。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总部统一进行企业内部所有知识产权的管理事务。如在企业内部出现的总公司或分公司员工完成的发明、著作以及其他成果的知识产权都应该归企业总部所有,牵涉的这类情况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都有企业总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处理。而保障这种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合法性的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签署的关于类似情况处理规范合同“有关信息、发明及著作物同意书”。同时IBM各个子企业也要同企业总部签订“综合技术协助契约”。通过这两种协议的共同制约,详细而规范的规定了协议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以这样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进行企业内部的所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统一管理和调配。而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企业内部所有知识产权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管理效率,减少企业的知识产权类无形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

(二)华为知识产权的管理

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形式主要是第二种情况。在华为公司的内部,主要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公司内部大小知识产权的专业专职机构“知识产权总部”。而且华为公司对该部门的资源倾斜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非常的明显。在知识产权总部中,有专门的从公司管理高层挑选出来的适合指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在这个部门领导之下,还细分为多个不同功用的科室。

三、对于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管理

(一)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管理

企业中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研发经过都是,有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人才进行了夜以继日的工作付出换来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固然重要,但作为这类知识产权的研发者们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如,我国的华为公司,管理部门中的知识产权总部就要负责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人员的管理工作。如负责为这类知识产权人才的选拔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人才科研方向,和企业内部的高新技术顶尖的专门人才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通过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研发人员素质的严格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效率。

(二)对企业内部普通人员的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单单靠专职的高新技术研发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发展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始终都离不开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也应该对企业内部普通工作人员进行一些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措施。比如说,对企业内部的普通工作人员的企业高新技术贡献,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依此来调动企业的普通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四、结论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篇8

一、文献综述

(一)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研究 知识产权融资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人通过运用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来获得资金的行为,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质押和证券化融资等具体方式。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表明,对于科技型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起源于日本。Robert和Bruce(2002)指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进行负债融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投资报酬率的难以确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传统质押品的缺乏。Kumar和Jayant(2006)定性研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将知识产权预期带来的收益作为融资担保物的相关问题。

在1995年,我国颁布的《担保法》指出,可以将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即未来现金流作为质押物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国内许多学者也展开相关研究,张平(2007)主要是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陆志明(2004)指出,金融机构需要改变其传统的经营理念,才能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得到良好的发展,此外,他还指出知识产权的质押价值更多的是基于相应的知识产权的预期的现金流入。席东升(2008)研究了制约这一新型融资方式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对策。

(二)知识产权估价相关研究 对知识产权的准确估价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许多国外学者对此作了一系列相关研究。Gene,David等(2005)指出制定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估价模型是知识产权评估的关键,并介绍了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Sheng-hsing Chen(2008)探讨了实物期权法、风险调整净现值法等知识产权估价的新理论及模型,并提出将内含报酬率法、现金流量法、敏感度分析相结合,进而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

我国针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制度以保证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许多学者对价值评估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杨松堂(2007)主要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重要性、价值评估方法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李万县和万威武(2006)以索洛生产函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构建出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模型。

(三)知识产权融资风险相关研究 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一般信贷风险、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经营风险和处置风险等,要顺利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散和控制。对于风险的研究,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控制、管理融资体系带来的风险的研究,Lynnette(2008)以宏观的国家的融资体系对企业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他指出就经营方式类似的企业来说,以银行为导向的融资系统的国家比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信用风险要小。Jarunee(2007)认为知识产权融资对于中小银行具有很大挑战性,从而站在银行的角度进一步提出风险资本管理模型。宋伟和胡海洋(2009)通过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机制都或多或少存有缺陷,应建立具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制度,同时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分散。张伯友(2009)指出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企业经营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并建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用以引导中小型企业将经营风险与知识产权风险分解开来。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知识产权融资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已逐步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整体看来,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

(1)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有充足的知识产权资源。通常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诸如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其最基本的资产,如果能够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下,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进而实现企业融资,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进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使得科技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范围以及相应的保护技术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渐趋成熟,使得知识产权的数量逐渐增加,并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从知识产权供给的充足性这个角度来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备最基本的条件,是可以进行的。

(2)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具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条件,即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但相对大型企业来说在经营管理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使得其风险相对较高,并且由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限制,无法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其他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本不可能满足其融资需求。然而此时己经具备相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础,可以利用企业自身优势资产即知识产权,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知识产权质押方式来进行融资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成长特点,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实现其自身价值,进而满足其融资需求。

(3)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为了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施,我们国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国发〔2008〕1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2010年8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联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这对于完善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体系,顺利发展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宏观方面来说能够积极推动产权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的难点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基本可行的,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仍比较缓慢,究其原因可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此主要分析以下方面:

(1)法律、政策环境。我国采用政府主导型的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使得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必须得到法律保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虽然目前我国已提出系列的政策法规,但相关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质押的规定大多是原则性的,过于笼统。这导致融资实践起来非常困难。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银监发[2009]3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全国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这两项政策的实现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才有根本性的转变,但要达到完善程度还是有较大差距,因此,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在我国的流通范围仍然不广。

(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信度。知识产权的独特性在于要通过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先决条件,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具有公信力,将会影响知识产权的实际融资能力,从而导致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难以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具体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准则。尤其是对于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商标及版权等常见的各类知识产权缺少相对较为具体的评估准则。另外,专门的评估人才缺乏、权威评估机构不多、评估市场混乱等都使得价值评估很难顺利的进行。因此,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

(3)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因素。目前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质押融资缺乏相关的成功经验,往往只能以未来预期收益作为担保,由于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的流动性比较差,变现受许多因素制约,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以及由于自身较高的经营风险、较差的抵御风险能力、知识产权质押的各种风险等消极因素使得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融资风险。另外,现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如“三鹿”品牌价值的突然消失,风险问题若得不到有效治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难以持续。

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立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知识产权质押的特殊性,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现若按照传统的动产抵押融资的方法,实施结果未必理想,这最终使知识产权融资的某些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制度并加以落实,同时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制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具体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明确知识产权质押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范围,以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二)完善科学评估知识产权工作,保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进行 知识产权价值的科学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知识产权的价值的确定,是决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顺利进行的关键,结合目前我国评估的环境,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专业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数据平台,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信息及数据上的支持;加强评估质量管理,规范从业人员的性质、标准和职业道德,提高评估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顺利进行。

(三)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更新理念,开发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服务方式等,积极探索股权、商标、专利权等为质押品的质押贷款方式,建立适合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点的融资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注重自身建设 首先,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只有通过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企业管理,设置知识产权研发与管理机构,加大研究力度,维护企业形象,同时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企业应建立起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适应现代市场发展需要的企业制度;最后,资金对于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必须合理进行投融资管理,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资金使用,努力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竞争力,以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

四、结论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离不开企业自身的管理运作机制与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宏观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其次金融机构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创新融资方式;再次,相关的价值评估体系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最后,企业自身要有规范的治理方式,合理的资本结构,同时应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参考文献:

[1]David Goldheim,Gene Slowinski,Joseph Daniele,Edward Hummel,John Tao.Extracting Value From Intellectual Asset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5.02,p41-48.

[2]Jarunee Wonglimpi yarat.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A challenge for commercial bank[J].Technovation,2007.12,p721-731.

[3]Kumar,Jayant,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How Far Possible and Effectiv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06.03,p98-102.

[4]Lynnette D.Purda.Risk perception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07,p1178-1196.

[5]Robert E.Carpenter,Bruce C.Petersen: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High-Tech Investment,and New Equity Financing[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p54-72.

[6]Sheng-hsing Chen.The Collateral-Based Financ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A Study on Bank’s Valuation System[J]. Master’s Thesi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p27-120.

[7]陆志明:《创业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6期。

[8]李万县、万威武:《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经济增长模型》,《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9]刘叔恒:《知识产权质押问题刍议》,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0]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知识产权》2009年第4期。

[11]席东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对策与研究》,《太原科技》2008年第11期。

[12]苑泽明:《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供给与实现路径》,《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

[13]杨松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资产评估》,《中国金融》2007年第5期。

[14]张伯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解与分步控制》,《知识产权》2009年第2期。

上一篇:社会治理的价值范文 下一篇:健康教育活动目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