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2 12:24:40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1

关键词:老年病;全科医学;疾病管理

自美国Nascher医生1909年提出老年病学的概念及1914年第一部老年病学专著《老年病学》出版一个世纪以来,欧美部分国家老年医学专家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使老年病学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目前在老年病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了长足进展,近些年我们结合相关理论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老年病管理的实践活动,对一些具体问题结合国情实际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迄今已经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和收获,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究。

1 老年病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处在老龄人口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60岁人群占总人口的13.6%,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48亿[1]。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6%~89%,明显高于中青年(23.7%);60%~70%的老年人患有2~3种慢性病,患慢性病的老人中,46%有运动功能障碍,17%生活不能自理[2],且≥60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致残率是总人口的3.2倍和3.6 倍[3]。国家将就其投入大量的卫生资源。而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对老年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已成为各个医院及政府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的今天,我国老年病学尽管起步较晚,但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仅在院校教学内容及形式上已经历了飞跃,在医院的管理实践中也要与时俱进,笔者结合近些年来的老年病管理经验,对将全科医学理念引入老年病管理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探究。

2 老年病管理的复杂及特殊性

2.1老年病疾病谱复杂 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导致疾病谱复杂:多种疾病集于一身或同一脏器有不同性质的多种病变,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患者体质差,反复住院,药物敏感性降低,临床上广泛应用侵袭性的诊治手段,易诱发医院内感染;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及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25%患者常常合并精神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2.2老年病管理涉及预防、医疗、康复的全程 机体的老化及退行性变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疾病状态就是老年病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老年病的管理不仅是治疗疾病,更多涉及到预防保健,以及适时的进行疾病风险预测;对各种急性病的治疗及急性期后的康复;对各种慢性病的管理等不同的具体工作。最终的目的是力求做到“老而不病、病而不残”和“残而不废”[5]。

2.3老年病管理涉及生物、社会、心理各个方面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健康是躯体功能、精神心理、社会行为和环境的完美组合。由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精神心理调节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而不能及时适应比较剧烈的环境变化[6],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因素都可导致老年人发生疾病。因此在处理老年疾病时必须要将其置身于生物、社会、心理的各个层面综合考虑。

3 将全科医学理念引入老年病管理实践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入全科医学概念,1999年卫生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全面启动,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全科医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7],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社区、保健融为一体,通过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对人的身、心、灵进行全面照护。而这种医疗模式、医学理念可以更好的适应老年病的特殊性。所以在近些年的老年病管理中我们依据全科医学模式不断渗透整体管理理念。

3.1重视整体医学诊疗思维 在老年病的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全科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包括六大要素,具体理解就是关心患者的疾病和不舒服的感受,同时深入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就治疗计划寻找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立场,在诊疗过程中渗透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的观念,注重加强医患关系,最终为患者提供实际可行的治疗[8]。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为例,在管理中要区分不同的时机和场合让患者及相关管理人员逐渐明白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等问题的相关内容。最终达到以人群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中心,使得社区医生从症状学及健康管理角度学会如何筛查老年高血压,主管医生要把握老年高血压不同于年轻人的临床特点,能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合并症,有无合并精神心理问题,进一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与患者及家人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提供患者能够承担并长期服用的适合病情及经济收入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高血压造成靶器官损害脑卒中等疾病,在急性期治疗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恢复,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不断传授给患者及家人正确的生活方式及保健常识。真正使参与管理者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对疾病的认识达到分子学的深度、对患者的认识达到社会学的广度、对诊疗方案的抉择充分考虑患者的背景,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

3.2对老年人实施疾病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健康管理 老年病学是老年学和医学的分支,研究范围是与老年人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社会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目的是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维持不治之症和残疾患者的最大自主独立性,使其能够回归社会和家庭、全面关怀和支持临终患者。所以,要求老年病学管理者在对老年人实行疾病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是以某种老年病为基础,协调医疗、保健、康复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包含患病高危人群的识别、基于循证医学的医疗指导、患者管理、过程和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通过老年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有组织地、主动地、多种途径和方法地为老年人群中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但这只能是“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要做到“老而不病”还需要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对老年人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可以通过老年病管理者走出病房,走向社区的医疗活动,通过健康讲座、社区调查、疾病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来实现。

3.3全面理解临终关怀 全科医学理念体现为对人提供全程的医疗服务,包括“平安出生,快乐成长,健康生活,舒适离去”[9]。后两项是老年病所涉及的领域。通过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力争老年人达到“健康生活”,但是所有人都不能回避死亡,对老年人更是如此。老年病学其中目的之一就是更好的支持临终患者。临终关怀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由于我们国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临终关怀在老年病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可结合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安养院、安宁缓和病房的患者生活、医疗照护情况,传授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达到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质量目的,帮助老年患者正视并接受死亡,"舒适离去"。

参考文献:

[1]成蓓.老年病学[M].2版.科学出版社,2009.

[2]SpaldingMC,SebestaSC.老年病筛查与预防[J].中华全科医学,2009,12(1B):117-118.

[3]谢秀梅,李别非,余国龙.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57-58.

[4]宋岳涛,杨颖娜.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0):86-88.

[5]陈峥.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4.

[6]Schultz D,Keyser D,Pincus HA.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s in aging:learning from the RAND/Hartford Building Geriatric Health Care Research Centers initiative[J].Acad Med,2011,86(10):1318-1324.

[7]Khan F,Amatya B,Hoffman K.Systematic review of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Br J Surg,2012,99 Suppl 1:88-96.

[8]杜娟,郭爱民,路孝琴,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3):13-16.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2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护理干预

1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概念

1939年,Wemer根据临床观察,发现50岁以上的部分男性出现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即随着老年男子年龄的增长,部分老年男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易怒、抑郁、低下、功能障碍、记忆力和认识功能降低等一系列与老龄化相随的症状,首次提出男性更年期(make climacteric)的概念。自从这一概念问世以来,对于这个名词及其含义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的关键问题是:男性是否如同女性那样存在更年期,以及随着年龄老化所引发的雄激素缺乏是否对男性有不良影响。引起争论的原因是男性的生殖功能不象女性那样有一个明确的终止界限;雄激素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其历史上曾出现过如男子绝经期(male menopause)、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低下(androgen decline in the aging male, ADAM)、中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水平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 PADAM)等概念。但临床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年男性都会具有临床意义上的功能减退,雄激素降低与临床症状的因果关系受到广泛质疑[1-2]。因此,争论半个多世纪以后,学者们普遍接受了男性更年期这一概念,并于1998年2月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老年男科学的会议上进一步确认[3]。

有学者[4]认为,从生物学和临床角度讲,用"

男性绝经期"或"男性更年期"来描述男性生命过程中的这个特殊阶段所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不够正确的,或说不恰当的。这种命名法把男性这一时期问题与女性绝经期的变化对等看待,易引起概念上的误解。因此为了简明、直观和科学起见,推荐使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cteric syndrome, andropause)作为专业名词来表述,认为它完好地覆盖了中老年男性在这个特殊的生命旅程中所发生的全部事件。这一观点得到了国际男性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Study of the Aging Male, ISSAM)的认可和推荐。认为在"男性更年期"的概念中增加"综合征"这3个字,可以更为准确地概括中老年男性这一时期的病因多样化,以及症状与体征的繁杂化。

2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多病因、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其中病因研究比较深入的是雄激素(包括雄激素水平和雄激素作用)的部分缺乏,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中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水平缺乏综合征"(PADAM)。普遍认为[5],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雄激素部分缺乏是由于老龄化以及同时伴发的多种疾病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龄化与疾病既有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分别或共同导致了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导致雄激素水平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老龄化的影响、局部和全身性疾病及药物的影响、过度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在当前老龄化社会及工业化社会的双重作用下体现得尤为明显。中老年男性体内环境、性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导致众多症状的出现以及某些相关疾病的发生。其症状主要包括肌力减退、精力减退、减弱、精神情绪障碍、记忆力及智力衰减、骨质疏松等[6]。

调查显示[7],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多以躯干相关症状为多见,如关节痛,肌肉松软,以及自汗、面部潮热、睡眠障碍、心悸、全身乏力等,且绝大多数症状都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

此外,相关症状也相当突出,包括降低、功能障碍及感觉消失等。前列腺可由栗子样大小致鸡蛋大小或鹅蛋大小,可使尿道部分或全部阻塞。因此有学者认为,前列腺的变化是男性更年期的标志[5]。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时期患者的心理及相关特征也较为明显。如自我感觉心理负担过重、情绪低落、伤感、沉闷、敏感多疑、抑郁、恐惧、记忆力下降等[8]。

3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在以往的更年期综合征的诊疗中,包括男女性更年期,均过于单纯地强调了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其治疗上也均以药物的干预措施为主。目前研究证实[4,9],这一时期的综合变化与精神健康因素密切相关,而其发病率的增高,一方面与对本病的认识深入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心理因素引起。当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生物因素只是本病发生的生理基础,而个性心理和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既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同时又是其恢复的主要障碍。因此,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通诸如饮食、起居、保健运动、基础护理等一般护理之外,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护理干预。

3.1 认知干预 男性中老年在其生命的旅途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特定的生命阶段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属于一种身心健康问题,并可能严重地影响部分中老年男子的生活质量,以及诱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男性没有女性"绝经期"这一明显标志,以及医学知识普及不足,加之患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等原因,本病在我国公众中仍然存在许多错误观念和认识,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忽视或放任。据中国中老年健康研究会等2001年[7]对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4个地区的2570名40~70岁中老年男性更年期情况的知识(K)、态度(A)和实践能力(P)的综合调查,结果颇为让人忧心。可预知的是,对那些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则更不容乐观。如果护理人员向患者宣教男性更年期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诱因、病因、预防及治疗,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引起患者的重视,可很好地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对其恢复的良好促进作用。

3.2 心理干预 更年期期间,人的身心常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而调查显示,男性自杀以50岁为主的中高年层居多,是同年龄女性的三倍以上[10]。因此心理干预对男性更年期患者尤为更重。心理护理是实现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明显改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障碍,而患者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转归。心理干预,如耐心分析解释病情,让患者理解更年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鼓励患者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善于自我宽解,科学调理,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从而达到最优的配合疗效。同时使用暗示疗法,暗示患者症状即将或已经逐渐减轻,业已成为本病康复不可忽视的一环[11]。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病症偏重、家庭境遇的不同及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如敏感多疑、悲观失望、抑郁消沉等采取不同的心理支持方法。

3.3 家庭干预 家庭干预是指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或由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训练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以往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护理中,我们已证实了家庭干预的重要性[12]。家庭干预对象主要为患者有行为能力家属。内容为:①认知干预:患者家属对本疾病的认知同样重要,它可帮助患者加强对本疾病的认知,并有效改进患者的生活环境。②情感干预:重点讲解和谐的家庭环境,如亲人的理解、关爱与重视,对于本病恢复的异常重要性。③行为干预:嘱咐家属督促和监督患者多参加适宜运动。参加运动可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层和丘脑包括下丘脑部位兴奋性提高,从而调节心脏活动、内分泌活动、体温、饮食和情绪等,产生良好、愉快的情绪,促进机体的康复[13]。

4 结语

当前男科学发展从单纯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树立男性生殖健康的整体现,全面关注界性的身心健康问题[14]。以往,无论是医疗、宣传媒体或男性本身对本征的关注都是不够的[7,15]。我国正迅速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对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政策制定者等各方面的重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由身体的显著的激素水平及诸多因素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的身心变化,临床中药物治疗之外,包括护理干预在内的多种措施均越来越体现出其巨大的作用及可能性的优势。从上可见,通过护理干预,在提高认知的基础上,同时通过生活方式和心态的调整以及对自己身体的珍爱,尤其是加强心理与家庭干预,来避免衰老过程的人为加快,防止或减少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产生,并且可以使已经患有该病的患者,尤其是具有明显更年期症状以及种种疾病状态下合并更年期症状男性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好的加强,使其安全度过这一时期,安享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Morales A, Heaton JP. Carson CC 3 rd. Andropause a misnomer for a true clinical entity[J].J U rol, 2000.163:705-712.

[2]Morley JF. Perry HM 3 rd. Andropause an old concept in new clothing[J].Clin Geriatr Med,2003,19:507-528.

[3]李宏军,李汉忠,郭应禄.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再认识[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01-1802.

[4]郭应禄,李宏军.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8):563-566.

[5]李宏军.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6):1-4.

[6]崔吉俊.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及雄激素的增龄性变化[J].中国性科学,2005,14(11):20-23.

[7]陆曙民,唐文娟.中老年男性更年期KAP调查报告[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2,16(4):321-324.

[8]熊野,宏昭.从心身医学角度理解男性更年期--特别是从与抑郁症、抑郁状态关系的角度[J].日本医学介绍,2003,24(11):499-500.

[9]崔妫.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状的心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02-704.

[10]李小微,迟凌.关注男性更年期障碍[J].日本医学介绍,2001,22(3):114.

[11]庄田畋.耳穴贴压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93例[J].陕西中医,2006,27(7):859-861.

[12]俞海虹,罗艳琼.1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3):744-745.

[13]丁涛.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55-57.

[14]黄宇烽,吕年青,钱绍祯.与时俱进的21世纪男科学[J].中华男科学,2003,9(2):79-81.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3

在我们周围,寿命达到百岁的人少之又少。人不但要长寿,而且还要有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这样才有意义。

您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疾病在困扰着您?您是否在寻找有一条适合您的健康路径……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药物学家唐民科博士多年潜心研究寻找打开百岁之门的方法,众所周知,蜂蜜既是食品,又是滋补的天然药品;蜂胶是一种天然广谱抗菌剂、天然免疫增强剂、天然抗氧化剂和血管清道夫,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唐民科博士在此基础提出新概念组合套装。

新概念组合套装选用蜂王浆和蜂胶为最主要的两大原料,在此基础上再精选银杏叶提取物、苦瓜提取物、橄榄油及吡啶甲酸铬强强联手而制成,当这六大原料组合在一起时,就组成了健康绿色新品――新概念组合套装。

第一大主要原料所选用的是――蜂王浆冻干粉。

由卫生部编辑出版的《中华本草》中这样说到:蜂王浆有益寿延年、调节免疫、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护肤养颜等作用,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炎、胃病等患者和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首选的珍贵天然食物。1954年罗马教皇皮奥十二世80岁,患病不起,最后陷入昏迷状态,连其主治医生也认为无药可医而放弃治疗。有人试着给他食用蜂王浆,最后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蜂王浆这一神奇功效轰动了全世界科学家的研究热潮,发现蜂王浆中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10-羟基-2-癸烯酸(10-HDA),俗称“王浆酸”,是任何食品中不含有的,通过任何高科技手段也无法人工合成。王浆酸具有杀菌、抗辐射、抵制和杀伤癌细胞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蜂王浆对血压、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也是很多物质所不具备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有病才治,更关心的是无病防病,经过大量实验和实践证明,蜂王浆具有预防、治疗、康复的综合功能。因为蜂王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使多种疾病逐步好转或治愈,收到“多病同治”的功效。在疾病防治中,西药治疗往往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难以治本。蜂王浆却不然,由于它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促进造血功能,促进组织再生,抗菌抗毒抗肿瘤、抗衰老、调节血压、防动脉硬化、促进生长发育、健脑益智、保护肝脏、催眠、增强新陈代谢等多种功能,从而收到“治病治本”的效果。由于这奇特的疗效,人们誉蜂王浆为“自有青霉素以来的宝药”。它既有多种药用功能又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等营养素,使治病、滋补同时进行,病愈体既壮。蜂王浆用于治疗保健,不仅效果好,而且无毒副作用,非常安全。

该组合所选用的是蜂王浆冻干制剂。冻干是蜂王浆最佳的保鲜方法。阳光、温度、空气、细菌、存储的容器、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等等都会影响它的活性,所以一般流体的蜂王浆,严格来说不能称为鲜王浆。新概念组合套装中的蜂王浆冻干胶囊选用经国家卫生部标准检验合格的优质鲜王浆为原料,在零下18度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加工而成。完整保留了纯蜂王浆的全部营养成分,胶囊充装,无需冷藏,在常温下可保存数年之久,是最为理想的食疗保健珍品。

第二大原料被国际医学界称赞为“紫色黄金”――蜂胶。

科学家研究发现,高加索地区的老人非常长寿,探究原因发现他们大多是养蜂人,经常食用蜂群内的残渣,这些残渣中含有很多的花粉和蜂胶,使他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和超常的寿命,令世人惊叹!

高血脂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蜂胶能调节体内脂肪代谢,能很好清除人体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被人们称为“血管清道夫”。蜂胶中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具有促进外源性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蜂胶能活化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病损的胰岛细胞和组织;同时还能显著地提高机体内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因此,蜂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抗氧化剂,是人类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物质。1997年,刘富海副研究员报道:蜂胶制剂用于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能有效调节内分泌,促进糖代谢,刺激胰岛素分泌,有效调节血糖,缓解症状。

第三大原料苦瓜提取物――“植物胰岛素”。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苦瓜“味苦,性寒凉,无毒,具有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

苦瓜中的高效成分苦瓜甙能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和阻碍血流中葡萄糖的形成,该功能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科学家还发现苦瓜中含的苦瓜蛋白,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据国内外最新报道这种苦瓜蛋白类物质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药。

第四大原料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叶提取物。

在日本广岛,原子弹投放后,其他树木毁于一旦,只有银杏保留了下来。银杏的这些奇特,正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重视。药物学家对银杏叶的研究中惊喜发现到,一片小小的银杏叶中所含成分之多,药理活性之强大出人们意料。

银杏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现已被大量试验所证实。主要是因为银杏叶中的银杏萜内酯可选择性的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是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的隐形杀手,危险性很高,它的克星就是银杏萜内酯,同时银杏黄酮甙还能有效地对抗和清除自由基。

近期来自国外的信息,认为银杏叶可用于预防和医治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尤对帮助恢复和改善记忆力作用明显。银杏黄酮甙和萜内酯两者有协同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在缺氧情况下保护脑和心肌细胞。

地中海甘露――橄榄油。

橄榄油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即我们经常听说的DHA,它不仅能降低“坏”胆固醇的浓度,而且最为独特的是它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反而有提升作用,这一点是目前世界上其它食物油都无法做到的奇迹。橄榄油对胃炎、胃溃疡等有很好的辅助疗效;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在所有的植物油中,橄榄油是对心脏最有益处的;能降低肿瘤发病率;也是糖尿病人最好的营养品;因富含多种维生素而具有神奇美容功效。

最后一种原料――吡啶甲酸铬。

铬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参与糖代谢过程,是胰岛素不可缺少的辅助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铬的含量会悄悄的下降。所以,人过中年之后,若不能及时补铬,则容易出现血糖增高、血管硬化等情况。

新概念组合套装由这六大原料精心配比而成,完美体现了新概念清、养、补、调的养生观念。

新概念组合套装已经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质量认证和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4

为何我们要倡导健康城市而非专注养老建筑或医院呢?对此,曾经参与创作深圳滨海医院、和睦家医院、滨江医院等知名医院建筑项目的王恺解释道:“城市规模单极化‘摊大饼’、城际壁垒、规划失控、污染严重、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等,‘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变成了一种奢望。希望能通过医养健康新产业模式的推广,构建出中国真正的健康城市。”

倡导:“以健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

“设计医疗建筑能变相帮助人们解决对健康的需求,意在造福于人。”基于此,王恺在比利时深造时选择了攻读医疗建筑设计专业,同时,他也逐渐对健康产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成后的王恺先后在美国几家大的建筑设计公司任要职,回国后继续为医疗建筑事业而努力。但是无论是做医疗建筑师还是管理者,这仅仅是他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始……

在20多年的医疗建筑设计实践中,王恺深深感悟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患者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进入了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初期,这促进了“中国新医疗服务模式”的产生――从“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逐渐转型为“以健康为中心”。

“正是这一趋势变化决定了医疗服务产业对医院设施、医技设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医疗建筑师,可以通过设计高效绿色的建筑,帮助医院改善环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但这只是医养健康产业中一个很小的环节。设计医院是我的专长,但我更希望人们身体健康,根本不用去医院。我们为何不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何不构筑一座‘健康城市’,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呢?”建设一所优秀的医院建筑尚且不易,何况是一座“健康城市”。看似难以实现的大胆想法并没有阻扰王恺的行动。带着“一切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他开始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走,成都智慧医学城、西安秦汉新城医疗健康区……王恺正将“健康城市”的规划理念,一步步实践于各地城市的建设中。

发现:缺乏健康理念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构建“健康城市”的想法是否经得住考验呢?然而王恺并没有空谈梦想。他研究了健康本源学理念,希望在医疗、环境、生活行为方式方面构建完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力”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包括生活方式选择、预防性治疗、整体诊断、健康幸福、药物应用、健身应用、饮食应用、养生保健应用,细致而又完善。

“现在大家关注的已经不仅停留于是否得病,而是希望把此概念提升,更多的关注健康。”王恺提出,我们应该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建筑中。“坦白说,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目前还是不够健康。老百姓看病的庞大开销对国家而言就是医疗资源的大量消耗。医院建得好是件好事,但确保人们少进医院不失为一件更好的事情。”王恺认为,如果把握好“健康”这一关,就可减少人们就医次数,从而减少医院床位。这种理念的转变不仅能帮助医疗建筑进行整体结构调整,还能在医疗设施建设方面节约巨大资源。

针对养老设施在中国的大兴建设,王恺认为只有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出发,构建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以健康社区建设为载体,以医养健康服务为核心,采用宜居宜老的家居设计和绿色健康的规划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医养配套服务,才能真正符合中国养老地产的开发趋势。因此对目前“养老社区”的称谓,王恺有着不同的想法:“其实称为‘健康社区’更合适,老人应与家人一起生活,社区内提供全套的医疗服务,并与生活密切结合,真正从医疗观念转变为健康观念,最终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活模式。”

现今,王恺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对健康生活、健康社区、健康城市的研究中,为促进中国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不断努力。他提出希望通过联盟的形式,为医养健康产业提供三大服务平台。一是创新平台,立足于对中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为项目量身打造可持续、高回报的创新型医养健康发展模式与产品;二是服务平台,凭借资深业内经验,并利用自身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提供集项目决策、项目建设管理、项目招商、项目运营等全方位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服务;三是资源平台,利用集投资、医疗、养老等国际顶尖业内资源,为医养健康产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他已然成为中国医养健康新产业模式的“创领者”。

行动: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的力量

“欧洲以干净卫生为重点的健康城市,历经30年发展达到真正以民生为基础,以健康设施、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中国虽然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概念完全不同。”王恺继续强调,从医疗建筑到医养建筑,再到医养健康综合体的发展,其最终目标应是“健康城市”。这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政府出台指导政策,企业依据政策进行建造,个人参与其中,才能共同为我们的健康城市做出贡献,创造社会价值。”

在采访中,王恺认为,医疗建筑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孤立的医院建筑上,它其实需要考虑社区、康复、教学等多种功能的产业链,以便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转效率。比如设计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最后一些项目成为了运转缓慢、效率低下的建筑,其重要根源在于没有“一体化”的管理,没有前期的长远考虑,导致在医院施工完成后,最重要的运营环节与实际需求脱节。可见,健康城市不是政府、企业或个人单方面能够完成的,只有凝聚各方力量,甚至号召全球,才能共同实现健康城市的目标。

王恺继续总结道,如果将“医院单体”密集型建设时期称为中国健康产业的“1.0时代”,那么我国正在发展以社区医疗为中心的“社区型医养健康综合体”则可称为中国健康产业的“2.0时代”。目前,我们正努力朝着以“家庭医生”为中心、远程医疗网络为辅助的中国健康产业“3.0时代”跨步前进,相信在不久之后,国内的医疗水平和国民的健康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采访结束时,王恺忽然感慨道,“有了健康城市,当人们年老时,在良性循环的健康社会环境中,每个人必将得到相应的健康回报,最终完成从健康城市到健康社会的终极目标。”此刻,王恺的脑海里似乎正展现出一幅美妙和谐画面,眼神中闪烁着些许欣慰。建筑师的梦想原来也可以海纳“民生”。“健康城市不是谁的城市,而是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单独的养老地产有其弊端,我们应该在健康社区中设置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健康服务,这样的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造福社会。”王恺感慨道。

补白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5

一、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1.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疾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占优势的情况[1]。我国现有残疾人约6 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60岁以上人数到1999年10月的资料统计已达1.26亿,并以3%的速度增长[2]。同时,慢性病也成了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家庭与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逐步地发展起来了。2002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紧康复医学的发展。

2.康复医学教育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关键

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康复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要使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康复医学教育。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1992年8月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下发的《康复医学教育草案》中已明确规定了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与康复医学教育的方案,从而使康复医学教育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需加快发展步伐。

3. 康复医学的授课对象大都是临床医学生,以后要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而康复医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现代康复”的概念,对康复的概念及内涵较为模糊,容易将康复与恢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混淆不清。因此,深化学生的康复理念是该门课教学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目的。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和能力的提高和恢复,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特别强调残疾以及功能障碍的预防、评价和改善、能力的恢复,而不是针对伤、病本身的治疗。同时,又要强调从事临床医疗的医务人员在治疗伤病的过程中,应具有康复医学的观念,即在治疗伤、病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功能障碍以至残疾的发生,有可能的话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二、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快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的步伐

尽管国家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做过明确的规定,但康复医学教育仍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省、市的康复医学教育是个空白。为此,各职能部门领导应尽快改变观念,建立康复意识,重视康复医学教育,严格落实国家对康复医学教育的相关规定,促进康复事业的发展。

2.壮大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师数量相当贫乏。许多医学院校从事康复教学工作的教师是来自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他们当中部分人只是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进修而已,缺乏对康复知识的全面系统地掌握,这样会严重影响康复教学质量。所以,应尽快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培训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康复专业的学术交流,从中学习新的康复理论与康复治疗技术。另外,尽快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生中吸收一些高素质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便于全面开展康复医学教育。

3.加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由于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各类康复人才不足千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仅有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更少[3]。因此,必须加紧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均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师)或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士(师),而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则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开设康复医学课,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建立康复意识,为毕业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4.加紧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医护人员康复意识

目前仍有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康复医学科。即使有也只是挂个牌子而已,只能开展部分传统的康复治疗项目,针对颈肩腰腿痛等病症进行治疗,而不能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中风、脊髓损伤、脑瘫以及骨关节病等进行康复治疗。这样,就难以承担康复教学实习任务。卫生部在1996年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中早就明确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其任务是为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因此,各级医院领导应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康复实习基地建设;同时,由于临床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6

前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纲要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全面分析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优势。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层面,因此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发展全民健康教育,改善当前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对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全民普及“中医治未病”健康理念的背景分析

1.中国居民的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由于缺乏正确的健康指导,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少体力活动,抽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城镇、工业、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国正在面临着各种健康影响因素与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的复杂局面。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2.国家政策引导与支持

人民健康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的健康领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日益健全,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在持续提高。但是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变,这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在纲要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全面分析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优势。

3.“中医治未病”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工程的意义

习主席一再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中医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核心,体现了中医药预防保健的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切实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更好地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事业。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

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依据

1.“中医治未病”的渊源与涵义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明的大夫善于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将病因祛除,如果等到症状严重了再去治疗,这样做就像是口渴了再去挖井,快要打仗了才去铸造武器,不是已经晚了吗?这段话明确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愈后防复。它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学的防治实践。

2.中医历代医学典籍中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2.1.《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论》云“圣人不治以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指出了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注重养生,做到“未病先防”。《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强调要预防为主,有病早治。如何疾病一旦发生,其变化可能是迅速而复杂的,因此必须抓住时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初期阶段。

2.2《金?T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所涉及的范围有“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五个方面。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为在生理上,肝脏和脾脏同属“宣泄”和“运化”的器官,具有免疫和排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理特点。肝脏发病必然累及脾脏,因此遏制肝病的恶化,必须“当先实脾”。其中实施“实脾”的措施,就是阻止肝病恶化的治未病手段。

3.“中医治未病”的三个层面

3.1未病先防: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充沛与否密切相关,正气充沛则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强健,机体抗病能力强。正如《素问?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2既病防变:指在疾病初期,正气未衰之时,就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进行及早的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与传变。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容易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病邪由表及里,侵犯脏腑,使病情愈来愈严重复杂,治疗也就愈加困难。所以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3愈后防复:指的是病愈康复的人群,要做好疾病后期的调养,帮助机体恢复正气。防止疾病再一次的复发。

三、“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应用

1.在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起“未病先防”的意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医疗开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将“治未病”理念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指导、定期宣教、出院随访等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防治各种疾病。

2.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确保建档内容填写客观真实、统一规范,科学有效。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联系,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围产期保健体检、儿童保健体检、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健康知识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老百姓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使之防患于未然,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3.在院校开展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校园普及中医药文化,大力推广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干预,以阻止“未病”发展成“已病”的情况。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

大学生群体是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在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健康教育中导入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而且对推广中医传统文化理念也有重要意义。成立大学生健康服务志愿者,大学生健康宣讲团等有意义的社团组织,进班级和各个社区进行健康宣讲。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四、结语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7

自从我国在20年前引进现代康复医学以来,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新建的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不断开放。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复治疗专门人才严重短缺。

2005年我国康复治疗师需求量约为4万人,至2010年约为6万人。我国现有人口13亿,按照国际标准,应有康复治疗师(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30万人。而目前我国从事工伤康复的专业康复治疗师只有5640人,平均每10万人仅“分摊”0.4名康复师,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2005年11月24日,“内地与香港工伤康复发展交流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工伤康复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内外60多位知名工伤康复专家与会,他们透露的上述数字令人关注。

康复医学是一门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将“康复”与“保健”、“预防”、“治疗”并列,作为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包括对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和处理,目的是使伤病员和残疾人尽量恢复生理、心理、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或能力,促进他们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在医疗上的实践要靠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来实施,其中康复治疗师负责执行具体的康复治疗任务,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康复治疗人才培养亟待提速

专家强调,由于康复医疗的特点,在整个康复医疗团队中,康复治疗师占有中坚、基础的地位。康复治疗的基本手段是各种非药物、非手术性质的功能训练,因此可以说没有康复治疗师,就没有康复治疗,没有康复治疗,就不可能有患者快速而充分的康复。

专家指出,康复治疗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人才供不应求,还有专业教育的“起点低”、“不规范”、“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而正规的康复治疗本科教育才刚刚起步,人才培养落后西方数十年。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设立学系或专科培养康复治疗师。经数十年发展,此项教育已普及至世界各国,培养的学生一般为4年制大学本科毕业,授予理学士学位。许多国家要求学生毕业后经过全国性的专业学会注册登记后,才能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近年来,欧美开始提倡物理治疗专业开展6年制本硕连读,学生毕业后可获硕士学位。

我国直到1989以后才出现大学专科和中专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2003年以后才出现本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设置条件以及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等。如今,全国已有21所大专院校成立了康复医学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正在酝酿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加大培养力度。

康复师的主要职责

康复治疗是涵盖青少年保健、“亚健康”人群康复和中老年康复保健的综合性行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今后的医学发展方向,不仅要求医生会治病,而且要求让病人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简单说就是要提高病人临床痊愈以后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专业人才标准有以下特点:强调技术操作能力,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既要有熟练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正确的认识和态度;首先能满足日常康复治疗技术工作的要求,日后能力的培养(如科研、教学、管理)可在上岗后通过继续教育加以提高;一专多能,技术应当多能,既会物理治疗,又会作业治疗,也能做部分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同时应有一专,一般来说应专在物理治疗上,也可以专在作业治疗上,有的根据需要进行定向培养;独立与协作,要求有独立工作能力,也要求有团队精神,善于与其他专业人员协作,以及善于利用社会上的可用的资源,帮助病人全面康复。

专家指出,康复师的分工将越来越细,如康复保健、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和老年人服务、听力语言康复、儿童康复训练师、艺术康复、感觉统合训练、自闭症康复训练等,内容十分广泛。康复师的工作是让病人理解“健康”的整体性概念,使其接受治疗及指导之后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不再需要经常看医师。康复师的工作不仅是暂时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必须尽可能让病人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诊所治病。许多病人仍然把痊愈的责任交给医师,自己却不想改变饮食或生活方式以得到真正的健康,康复师的责任就是要让病人了解健康的真相及其全貌,给病人传输“健康根源在于一个身心灵健全的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得到健康”的概念。任何一家想不断发展、壮大的医院都将需要大批的康复医疗人员,所以康复专业是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只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就业一般没有问题,而且出路较多,毕业生可以当一名教员或一名康复专业护理人员,也可以独自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前途不会比任何临床专业的学生差。

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标准

国外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大多数为大学本科(4年)学制,毕业授予理学士学位,少数仍为大学专科(3年)学制,我国卫生部编订的康复治疗师准入标准定位为大专以上学历。

对康复治疗师的岗位来说,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并不算高。因为康复治疗师的主要职责是综合康复治疗,为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包括身体运动和各种物理因子(电、光、热、冷、水、磁、力等)手段、神经肌肉和骨关节运动功能的评估与训练训练、手工艺、认知训练等,治疗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运用需要有大专以上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好好掌握,而且康复治疗这项专业工作社会性很强,要求治疗人员在个性上、心理上比较成熟,社会生活要稍有阅历,不能太嫩或幼稚。如果只有中专学历,势必无法胜任工作。

康复治疗师属于医学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专科以上(含大专)毕业,取得相应的高等教育毕业文凭,,学历应为高中毕业后经过大学本专业的专科(三年制)学历教育;大学本科学历应为高中毕业后经过大学本科本专业(四年制)学历教育,取得理学士学位。不过,准入标准不同于职称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每年一次,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专业的中专、大专、本科(要求工作一年)均可报考,具体办法见国家和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篇8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医院建筑,正经历着经济体制改革,医学模式与技术革命的三大变革的阵痛。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医疗服务从供给型转向经营型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学。大大扩展了医学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技术革命使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医院智能化及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将极大突破医疗的地域与时空界限。这三大革命对医院的价值观念,功能结构,空间型念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也为当代建筑师如何建设现代化的医疗建筑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一、工程概况

灌云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年8月,是全县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灌云县人民医迁建工程规模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计924张床位,其中含传染病床40床),占地80.03亩,总建筑面积83960平方米。

二、设计理念

理念是指导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价值观和信念,有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作品,通过灌云县人民医迁建工程设计,记者认为“以健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应包括“精神平和”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

1、“需要”的概念:为精神平和而设计

医院是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恢复劳动机能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疾病抗争的重要阵地。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几乎都是从医院呱呱坠地,最后又都是从医院驾鹤西逸。古往今来医院里不知出现了多少悲欢离合,直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仍怀着一颗安危莫测的心,希望在医院里寻现精神的庇护与病痛的解除。过去的医院建筑为什么多数不合理,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精神平和”的角度去考虑设计,是“医疗的机器”而不是“医疗的建筑”。因此,医院建筑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更应从心理和社会学的层面来支持。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既是“健康”的需要,也即是建筑师的责任。

2、“限制”的概念-为身体健康而设计

医院的硬体环境对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所产生的影响和安全问题,在近些年来重新受到了医学界和设计界的广泛重视。不可否认,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科室繁多,在种种有关医患安全的设计理念中,也许最重要莫过于创造一种明晰和一致的建筑组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平面布置;合理的流线组织(医患流线、人车流线);合理的洁污分流。

三、医院各空间设计

1、总体布局

在灌云县人民医迁建工程设计中根据医院基地周围环境情况及功能要求,将医院分为三个功能区:医疗区;行政办公、院内生活区;后勤服务区。医疗区建筑群以简洁的直线构成,采用分散式布置。通过医疗主街、庭院组合空间,为病人创造一个和谐自然的医疗环境。建筑采光充足,空气流畅,同时便于管理。建筑层数以低层、多层为主(病房楼为高层)。病人足不出户就可到达医院各个科室,同时内部医务人员和外来人员联系方便,供应路线便捷。

2、科室设置

合理的科室布置,不仅能缩短流线,而且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四、交通组织便捷,动静分区明确

动态交通宏观上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微观上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探视车流,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就医,探视三类。现在很多老的医院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车流人流交叉重复,交通环境恶化,难于组织,各股人流部能迅速到达目的地。

院内以医疗区西侧南北向干道(7m)和流畅的环状道路(4.5m)系统将医院出入口,广场,绿化联系起来,又将各功能区自然的分区,使医院形成有机的整体。在医院内的交通组织上做到动静分区,所有机动车(除必须进入内部的救护车,院内服务车外)在入口附近的停车场内就近停车。后勤服务车辆由住院部入口出入。最终获得人流在内车流在外的人车分流的设计目的。

五、环境设计

设计中着重景观空间与建筑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景观系统,创造优美、安静、舒适的环境和公共休闲空间。水面与绿地相映成趣,树林与草坪相间其中,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给病人的疗养康复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六、感悟

上一篇: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文 下一篇:农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