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9-25 05:56:20

物流工程的应用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1

关键词:PBL;《物流系统工程》;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13-02

一、引言

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对航运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具有国际通用性的航海类专业而言,这种要求更为迫切。我国目前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形成的,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但是对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强化培养我国航海类人才,使之适应全球航运经济和航运人才市场需求是我们航海类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广州航海学院作为华南地区的唯一一所海事院校,人才培养具有职业性、技能性的特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PBL教学模式正是适应了这种培养需求,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大,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师生互动、问题教学,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满堂灌”,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教师和课本所讲述的内容全盘接受,没有质疑,不善于思考,更不要提实践和创新了。这样的教学状况,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二、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传统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创新。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通过让学生面对一个与实际相关而结构不良(ill-structured)的问题,把学生置于问题解决者的地位,训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与技能。(2)情境式学习。PBL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给他们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力,同时也让他们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3)主动式学习。PBL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4)发现式学习。PBL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持续工作,直到他们能找到答案为止。学习时经常分析和处理信息,因此学生在PBL学习中,学到独立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技能。(5)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PBL教学模式在《物流系统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在发达国家,PBL教学法已广泛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在我国,在航运类专业主干课程中引入PBL法还需要大力推广和尝试。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经验总结、运作管理方法具有普遍使用性,因此,可以使众多学生、教师、专业受益。

PBL教学思路的设计:授课教师提出主要学习问题和提交参考书目―学生查阅资料―学生写作解决方案―讨论和指导―形成作品。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属于航海运输管理类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系统工程与物流有机结合起来,包括物流投资决策分析、物流中心规划到物流运作的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各个具体环节中可能涉及的系统工程的定量分析方法,因此PBL教学方法应用于《物流系统工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思考问题入手,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系统分析研究问题,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得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PBL教学模式在《物流系统工程》课程中应用后还有很多其他的受益面分析:(1)除港口与航运管理系的所有本科生将受益于PBL法,其他专业同样可以受益于该项目的成果。通过积极参与这种基于问题的师生互动、同学合作、开放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分析视野、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升。(2)在全校性的x修课程中,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通过PBL法学习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有关知识,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3)在实施PBL过程中组织研讨会、交流观摩活动,邀请其他专业、系别的教师参与、讨论,共同提高。(4)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提高,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流程、标准、管理评估方法,理论与运作的普遍性原则措施将可以对其他专业引入PBL法提供借鉴。

四、PBL教学模式预期达到的目标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2

[关键词]物流工程;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CDIO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79

1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我校全面修订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物流工程专业结合CDIO理念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就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一些探讨。

2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进行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校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本专业对我校四届毕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仓储、运输、采购、物流金融、供应链、业务处理及大客户管理以及信息等多个领域。一方面学生就业面宽泛,与专业的相关程度较高,达60%;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主要是要增加企业实践。具体如图1所示。

3支撑条件建设

3.1校企联合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资源。目前我们已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协议,校企共同承担专业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的项目开发,共同研讨软硬件环境的搭建,为我校物流工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本专业已按照四大核心能力的要求搭建了软硬件环境,并尝试开展模块化实验教学。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积累,我校物流工程专业较好地利用了校友平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10余家,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些条件的建立为我校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平台。

3.3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行业、企业精通物流运作管理、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发挥他们懂技术、知工艺、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另一方面采取合作研发、企业实践等多种措施,让教师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将自身的学科知识融入到企业的实际运作当中,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4结论

本文的研究内容已陆续在物流工程专业开始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成形,结合CDIO理念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自己,积累了经验,而且为学生的进一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提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卫华,王成林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9,28(3).

[2]孙慧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0(1).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3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业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600万人。物流人力资源的稀缺,从市场需求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物流人才、咨询和规划物流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和科研教学物流人才;从需求层次来看主要分布在物流实际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和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工程学科是一门融合多学科和技术交叉的新兴学科,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更多地依赖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因此,我国对实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尤其对既懂工程技术,又有物流管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所谓应用型物流人才,是指掌握物流专业知识、能操作各种物流设备、懂得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的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是目前物流业需求量最大,也是需求最迫切的人才。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当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基地、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进入工作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矛盾。受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层次结构、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培养人才的适用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强大需求还无法得到满足。因此,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物流专业人才已被我国列入12类紧缺人才之一,应用型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共识。因此,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物流企业需要,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对比

发达国家开展物流高等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教育层次比较多元化,涵盖了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国外的物流业发展成熟,其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物流设施、实验室等已经健全,给物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发达国家如美国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已经全面开展了物流在职教育,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教育形式方面,国外的教育机构除了采用课堂授课之外,还经常举办特邀讲座和报告。作报告的人士既可以是大学教授,也可以是来自于企业的物流人士。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个行业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和行业最先进的应用技术,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充大有裨益,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里面还会定期地举行研讨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实际的物流运作过程、物流操作设备和设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物流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成立于上海,该委员会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开展高等学校本科物流类专业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的学术性专家组织。目前,该组织对物流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还在研究中,各校只是根据自身特点,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性地进行专业建设。

由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教育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中,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物流实践经验匮乏、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等问题较为普遍。同时,对于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些问题,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健康发展,是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东北林业大学是黑龙江省设立物流工程专业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全国范围内设立物流工程专业较早的高校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物流工程专业已经建设成一支能够适应物流工程领域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掌握了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动态,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层次齐全,对外联系广泛、梯队合理、教学和科研力量强的学术队伍。已经形成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包装材料与设备、林业物流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管理学科和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对物流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参考和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对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物流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一套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3.1明确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本身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应当具有层次性。目前,我国所开设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大多是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课程设置上没能突出专业自身的特色,在专业方向上设置得过细,也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够全面。基于国内外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现状的统计分析,依托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呈现多元化,同时也要结合地方经济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适时调整。

3.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围绕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宽基础、强能力的原则,同时突出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在课程设置的时候,既要强调工科课程的学习,又要重视课程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要结合地缘优势和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了解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行业现状,做到放眼看世界、耳闻天下事。因此,要增加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适当减少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针对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教材系统性不强、在某领域的书籍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现象,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体系完善、结构内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使出版的教材具有理论扎实、案例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3.3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既要在理论上能够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着重培养年轻教师,通过各种资助项目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具有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进修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学团队教师及核心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根据需要聘请一些在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讲解生产实践中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

3.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解决物流工程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侧重实践教学。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目前,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已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和价值4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具有物流工程实验室、物料运输机械实验室、系统仿真与优化实验室、包装材料与机械实验室、林业物流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物流工程专业已与省内外多家企业达成了实习合作协议,包括黑龙江省建恒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路明集团、大连锦程物流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松山物流园区等4个稳定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基地,已经为物流工程专业各年级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物流工程专业将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基础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搞好社会实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完善综合实践,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备受诟病,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针对物流工程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设计等,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推行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会思考、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课堂教授过程中,还要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效果。另外,也可以不定期地聘请校外知名学者和企业成功人士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导各类物流大赛等。

3.6物流职业培训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为尽快解决物流行业应用型人才紧缺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物流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目前,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具备物流师、全国外贸物流师、企业资源计划(ERP)工程师等培训及考试点资质。本着锻炼学生、服务社会的原则,本专业将继续推进这些资格考试,为学生步入社会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物流协会、国际贸易协会等行业机构实现物流人才的培养规划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及各层次课外科技作品与创业设计大赛(如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其他模拟训练活动等(如ERP沙盘模拟训练)。

4结束语

本文以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规律、物流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要求,依据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物流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一套具有工科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应用型高素质物流人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4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涵盖工、管、文、理、法、经、艺等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托学校首批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增设物流方面的课程,2005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方向模块,2008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交通与物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同年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物流委员会授予《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并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正式成为培养应用型物流工程本科人才的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成为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单位,目前分为物流设施设备使用与维护和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2014年,首届24位毕业生已经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物流工程专业依托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系,经过4年的发展,现有物流工程教研室1个,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室1个,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室1个,交通运输实务模拟实验室1个,物流仓储与分拣实验室1个,物流管理商场实验室1个,实验室总面积约为300m2,具有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输送分拣系统、AGV小车、搬运机器人、电动及手动叉车、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流利式货架、补货货架、高频RFID系统、条码打印机、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商场收银模拟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eM-Plant、Flexsim等专业物流仿真软件,设备总值400余万元,设备功能先进,基本能够满足本学科教学任务需要及未来10年的设备发展趋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与岗位:物流企业或设备研发企业,从事物流设施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选型与管理,物流自动化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等工作;各类企业物流部门和第三方物流部门,从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及使用维护,物流设施设备检测维修,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采购与供应链设计,库存管理等工作;政府和行业管理、咨询部门,从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或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公共物流节点、货运通道规划)、城市或地区物流信息平台设计、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物流方案设计咨询等工作。

二、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工程专业是一门新设置的专业,黑龙江工程学院秉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根据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以及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办学条件,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建设的需求和方向,培养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从我院实际出发,以服务于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背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格为: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及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一定创新精神,毕业后适合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物流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工作,从事物流工程领域内的管理、规划、指挥、决策和相应的技术管理与物流设备维护,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物流工程领域中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物流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面向物流行业基层和生产一线,主要从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划、运营管理以及物流设备的检测、维修及售后服务和管理,满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应用型工程师。本标准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当达到了后备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后,可以获得后备工程师技术资格。专业培养标准为:(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能够用于解决物流工程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经济及管理等知识;(3)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企业运作的基本模式,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4)掌握基本的物流系统组织、决策、管理及运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够综合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精神;(5)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物流管理、物流装备运用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6)具有系统的物流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应用物流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7)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前瞻性,在解决物流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时,能够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政策、法津及法规。

四、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在分析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各种能力要求转化成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进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识教育内容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2)自然科学;3)经济管理;4)工具;5)体育;6)通识教育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专业教育内容包括:1)物流工程专业基础;2)物流工程专业方向;3)专业教育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综合教育内容包括:1)素质拓展;2)科技创新教育等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包括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及知识点三个层次。在每个知识体系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领域,每个知识领域有核心(必修)知识单元和一般(选修)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核心知识单元是物流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单元,一般知识单元是指未包含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根据黑龙江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结合区域社会经济人才需求,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及相关能力课程关系如图1所示。本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物流等行业,立足黑龙江及东北区域、辐射全国。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规定,依据学校所处地理及办学传统优势,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本专业总学分190学分(综合教育学分至少10学分),其中理论课学分为129.5,实践课学分为50.5,综合教育学分为10。理论课设置为2136学时,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设置为6门,共872学时,通识教育选修课8门,共192学时,专业基础课(必修10门,两个方向模块,每个模块选修各3门),共672学时,专业必须课(两个方向模块,每个模块各6门),共208学时,专业选修课6门,共192学时。实践课设置为52教学周+80学时,其中通识教育实践为10周,专业教育实践为42周,大学物理实验、大学数学实验及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共计80学时。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运筹学、物流工程、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液压传动、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物流机械结构与维修、物流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集装箱与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与货运、物流企业管理等。

五、结束语

物流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培养物流工程人才是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应用性、专业性很强的物流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如何更好地发展该专业还需要各院校结合行业的发展和本校自身条件不断进行教学上的研究与改革。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须依据学校自身现有学科的特点,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大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定位,制订以市场为导向、各具特色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5

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准备和实施流程分析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无论是在硬件、软件方面,还是工作流程方面,都存在着创新和变革。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根据自身物流信息管理实际需求,仔细落实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要求,以确保系统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即以国内某公司为例,就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流程进行了分析[1]。

1.1 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实施准备分析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正常工作运行的基础保障。因此,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需严格遵照相关系统建设要求,完成相应的网络架设和硬件购置工作,具体内容如下:一,系统硬件应根据系统布置要求,合理布置在办公楼对应的位置,位置要求精确,以确保硬件设备实际效用的有效发挥。光缆网络应同时连接物资设备部各办公室、公司计算站和物资设备库,以满足系统运行的整体要求;二,中心服务器应设置在物资设备部对应的计算机机房内,同时与系统内所有的计算机主机和物资设备库相连;三,完成系统硬件、软件的安装之后,企业应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单位对系统网络性能进行测试,以确认系统整体功能完整、有效。至此,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整个的安装环节结束。

1.2 人员培训准备分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引入,使得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流程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物流信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应通过加强内部员工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水平,保障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充分应用的同时,避免系统操作问题的发生[2]。

1.3 数据资料初始化准备分析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需通过数据资料初始化,将原有的物流信息资料输入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从而形成全新的电子物流信息档案,用于物流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应用。数据初始化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重点控制信息类别的严格区分,为后续系统的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1.4 业务过渡衔接准备分析

现代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无论是数据资料的初始化处理,还是新旧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的交替,都需要一个过渡期来适应和磨合。在业务过渡衔接阶段,企业应随时根据物流管理业务要求,进行计算机补录入工作,不断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并逐步完成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替换,直至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实现[3]。

2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和应用,对于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入的,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物流信息管理认识,并在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总的来说,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数据传递、信息处理和资料查询方面,表现出传统物流信息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也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具体内容如下:一,系统缺陷。上述公司采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系统自有的缺陷,如财务报表之外的报表总会发生本月累计数问题等,与厂家联系也未能得到良好地解决;二,系统提供的会计记账凭证种类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三,客观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如系统遭遇病毒破坏,系统的数据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瘫痪等严重的问题;四,停电风险。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大量的人工操作被系统替代,解放人工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依赖,如遭遇停电等事故,就可能导致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瘫痪等问题[4]。

3 结束语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6

1.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对于物流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英国。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的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二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企业物流是指对企业的供销、运输、存储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2.物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比重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材料供应物流的特点及重要地位工程建设项目是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的的投资建设过程。工程建设项目消耗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水泥、混凝土、木料、砖瓦沙石等。这些材料体积大、质量重,需要大型物流设施,并占用较多的场地。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个异性、时间性和一次性的特点,产品的形成属单件生产方式,因此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的物流服务也具有特殊性,如服务量的不稳定、服务地点的变动性、服务方式的灵活性。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受影响的因素多而复杂,特别是受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预料,因而对材料消耗计划很难做到准确,这就要求强化施工过程中对材料供应的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是投资数亿元以上或者更大。一般来说,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成本占工程项目造价的60%~70%,而物流费用占材料成本的17%左右(以钢材和水泥测算,钢材与水泥比为1∶3)。即是说,物流费用约占工程项目造价的11%。不仅物流费用在工程项目的造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而且物流效率的高低还会影响材料占用资金的数量和施工效率。低效率的物流活动,或者使材料库存过大,浪费资金;或者库存不足造成停工待料。这些都会增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甚至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因此,加强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材料供应管理,通过降低材料消耗、节约材料供应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对于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至关重要。

3.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

目前传统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即当企业有物流需 要时人工传达指令找人来运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经过对浙江湖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几个工程项目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① 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没有电子商务的理念;

② 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恶性竞争多于合作;

③ 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

④ 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门、技术部门、施工部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⑤ 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⑥ 项目部各自为政,在价格竞争下,材料的质量难于保证。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对比,提出一些的建议和想法,用来给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建立其自己的物流机制的一些思路,以达到生产过程中节省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不仅对建筑企业有利,也能帮助物流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4.建筑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4.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

物流概念引入我国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物流概念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而 且最近几年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物流开始迅速发展,被称之为企业发展的第三 利润源泉,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相应运用了物流管理思想对 物资及生产进行管理,以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有着自身的特 点,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相对于商业物流其物资具有期货性的特点,价格变动频繁,由于造价信息发布有一定的滞后,特别是钢材受国际原料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从而影响成本;物资需求时间严格,必须准时送达;物资品种、规格繁多,且要求 严格;所需物资大多需求数量大、重量大,运输困难;其物资一般成本很高,占 用资金多,资金周转较困难等。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在 发展过程中步履艰难,出现了很多问题,出现了虽运用了先进管理技术,但企业 利润出现下滑的局面。

4.2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注重供应、疏于管理: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在其整个建设中的建设工期一般都都在2、3年,因此施工中对各种材料的需求都有时间要求,集中供应在时间相对较短,给供应部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筑材料往往种类多、数量大、重量大,要想及时完成任务只有加快供应速度,因此供应部门为及时供应,只能加强计划预算,按商品、按质量、按期限的齐备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在一味的重视时间的时候,却忽略了对供应的管理,其间没有充分考虑到物资的安排,车辆的选择,路线的优化。这种供应方式,虽然满足了生产所需,但是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益。

②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物流作为施工主要成本组成部分,缺乏有效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我国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的成本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了没有明确的物流成本明细科目,只是简单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作为物流成本项目,使得物流成本费用不明确,致使管理人员无法在物流管理中作出正确的决策。另外,施工企业物流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通常只有材料成本差异一个考核指标,没有对物流活动中的其它环节做全面的考评。单单依靠材料成本差异根本不能完全反映物流责任部门的绩效,并且针对性也不强。这一指标往往会给上级带来错误的判断,只要是材料成本降下来了,上级部门就会认为企业物流有了相应改进。这样严重阻碍了企业物流的改进发展。再之,物流科学是近年才提倡的管理理论,施工企业对物流成本并没有单独计算,也没有建立历史数据库。所以无法对现在物流成本的高低进行比较,无法给物流成本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

③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建筑施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信息沟通,特别是在异地施工时更加突出。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目前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只有少数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了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人工登记、人工传递的方式。信息系统不健全,造成了企业内部信息脱节,使仓库、生产部门以及管理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实施的信息传递,直接影响了建设效率,增加了作业成本。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建筑施工企业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难以进行相关的合作及有关物资的调配。尤其是在于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建筑项目的短期性,较难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关系。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筑企业之间关系经常是短期的、不固定的,合作关系随着一次的采购结束而中断,工程完工而联系结束。下次采购又要重新选择供应商,从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建设企业施工过程中经常受到业主、设计、监理、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进程变更,因此物资需求的变动较频繁,依靠传统方式供应商根本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仍然按计划供应,造成了物资的堆积、浪费。

④物流活动主要是自我服务为主,建筑施工企业原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虽然近年来通过改制等形式民营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在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以自我服务为主,没有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建筑施工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自己的仓库,乃至自己拥有原材料生产基地。这种局面产生了项目中原材料库存过大,周转速度慢,资金占用多,仓储和运输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施工企业没有形成特种材料保证储备,普通材料随用随供的物流管理特色。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模式是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攀升的重要原因。

5.建立和健全建筑企业物流制度

由上所述,关于物流和建筑企业物流问题状态各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物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对如何建立和健全物流体系是十分重要而且很有必要。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现代生产物流管理思想,把施工企业现有的材料管理体系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通过树立和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正确地应用社会化物流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以及注重企业内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会有效解决现有建筑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控制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1合理物流机制建立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从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要建立合理的物流管理机制,把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组织构架、物资采购、加工整理、联合配送等系统,将单纯的采购、供应业务,全方位转化为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的综合服务功能上来。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 使用效能。

5.2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仓储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管理新模式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创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订货模型,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和仓库现有存量,签发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采购批次、减少进货批量,实行库存物资限额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的物资购置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应急成本。满足现场工程施工的需要同时,清理各种二级管理或基层单位的小仓库,以快捷、准确的服务,杜绝库存物资在公司内部大仓库向小仓库转移的现象,彻底根除小仓库存在的条件,根据各个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物资供应途径,设计合理的物流网络图,建立健全公司外部统一调动、内部统一配送的物流模式最终,实现施工物资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应,减少中间商和各仓库之问的流转过渡,努力加快库存物资的周转,形成具有施工企业特点的物 资管理模式。

5.3建筑施工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较大,所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要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不再需要双方询价、报价的反复协商,减少了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5.4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应用物资理管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6.体会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物流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探讨,希望建立好一个合理的物流机制,从而在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减少周转环节,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中心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提高自身施工技术水平,优质高效地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更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降低施工成本。但企业在原材料节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来降低成本,都已竭尽所能,有可能进一步改善的就是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装卸、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是指施工企业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到施工产品建成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与施工现场之间,施工现场与施工现场之间的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及有关管理活动,它贯穿了整个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独有的行业特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等难以控制的特点。因此,改变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实施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1 对物流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物流管理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正在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目前仍有一部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甚至物流管理差距很大,损失浪费严重,企业处于半停产的边缘。究其原因施工企业对科学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存在模糊认识。

1.2 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偏低

尽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但其物资供应部门仅仅完成了供应物资的职责,没有发挥本部门优势,把传统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本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施工企业的物资、信息、资金的来源与使用不对称,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库存调控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特点。

1.3 建筑施工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组成及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的成本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物流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预算中没有单独的项目。另外,施工企业物流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通常只有“材料成本差异”一个考核指标。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物流责任单位的绩效,并且针对性也不强。

1.4 建筑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

在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过程要花费供需双方许多时间和精力。在交易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从众多供应商中选择出最佳的供应商,采用保密的措施以防供应商知悉后提高材料的价格,而供应商为得到卖单也往往虚张自己的供货能力和效率以及产品性能,这种供需博弈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建筑材料成本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

2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

2.1 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业务流程,建立物流中心

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引入现代物流思想,把物流定位并发展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部门,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的物流中心。由物流中心直接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提供物资采购供应配送等服务工作。努力降低企业的物资购置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应急成本,满足现场工程施工的需要同时,清理各二级施工单位的小仓库,以快捷、准确的服务,杜绝库存物资在公司内部大仓库向小仓库转移的现象。根据各个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物资供应途径,设计合理的物流网络图,建立健全公司外部统一调动、内部统一配送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JIT物资供应模式。

2.2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现代物流系统

在现代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信息化是系统的核心,是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统一”和有效运作的关键,它使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可以及时集成并快速信息反馈,提高建筑施工生产效率。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正广泛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可以借助BIM信息平台,建立适应施工项目的“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并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物料需求计划(MRP)、配送需求计划(D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制生产(JIT)、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先进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其模式如图1。

2.3 建立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机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建筑产品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却相对较大,所以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机制和标准,落实好供应商“事前评价、事中考核、事后公布”的管理制度,健全合格供应商等级档案,实行不定期的淘汰政策。并根据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和其竞争力,把供应商分为重要合作伙伴和一般合作伙伴关系。对那些质量好、信誉高、合作愉快的合作供应商确定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可以通过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相互之间的信息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电子自动定货系统(EOS)、计算机辅助定货系统(CAO)和完善数据库信息挖掘技术(DW),实现现场物流信息化和供应商的无缝对接,这样做可以减少双方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物流社会成本;并为施工现场的“零库存”管理,甚至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减少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注重物流资源外取,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也由此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企业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自身企业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和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等核心业务上,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目前市场上已经慢慢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施工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从而可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凭着其专业化的技术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都有良好的保证。

2.5 重视人才的培养 (下转第5页)

物流人才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最根本最首要的条件之一。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包括物资采购员、仓储管理人员、设备物资调度员、系统设计工程师、信息工程师、行政及协调人员等类专业人员。建筑施工企业要解决物资供应管理高投入、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必须保证有一支训练有素、稳定的职业化队伍。而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薄弱,应该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采取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培训班培训现有人员,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结 论

物流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对物流环节的改善,将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改善和加强物流的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 高铁总承包模式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J]. 综合运输,2010(5):46-48.

[2] 强俊秀. 论建筑施工企业转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1):26-27.

[3] 王红春,何佰洲. 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J]. 建筑经济,2008(6):90-92.

[4] 焦萍,焦霖. 试论如何更好地对建筑企业实行物流管理[J]. 物流科技,2007(5):123-125.

[5] 邹小武,杨晓鸥,黄柯. 物流价值工程与物流成本优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4-75.

[6] 张智文. 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J]. 铁道货运,2004(1):4-7.

[7] 张泓. 浅谈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库存管理[J]. 甘肃科技,2005(10):12-13.

[8] 吴来伟,赵俊. 建筑施工中的物流管理[J]. 建筑科技,2004(16):5-6.

[9] 黄舒,李桂芳. 建筑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的研究[J]. 安装,2004(1):21-22.

[10] 顾松林.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提高方案浅析[J]. 物流技术,2001(1):30-31.

[11] 祁神军,陈峰,丁烈云. 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J]. 价值工程,2006(7):120-122.

[12] 江伟,赵振宇,朱莹玮. 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 建筑经济,2003(5):23-25.

物流工程的应用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 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92-01

一、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二、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三、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1.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

2.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实施的关键

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

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供应渠道的选择。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线性规划模型: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四、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洪良,袁伟良. 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J]. 民营科技,2009,09:144.

[2]刘栩. 建筑企业精准物流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6:51.

[3]张振刚.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物流管理[J]. 现代企业,2011,11:26-27.

上一篇:环境问题的差异性范文 下一篇:集体经济的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