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9 18:30:37

建筑设计总结

建筑设计总结篇1

一、实习阶段的认识与学习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从事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有幸成为*集团建筑设计院的一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院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钢结构设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钢结构设计手册》、《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钢结构设计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这几个月学了提工程量,工程量报价,门式刚架的设计,通过做这些工作,对钢结构轻型房屋设计的认识逐步提高,各构件的连接与设计更加全面、经济合理。在此期间,通过办理资质升级文件,整理简单的资料,锻炼了耐性,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与集团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心,本着*集团“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的企业口号,积极响应、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为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近几个月的实习,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投入,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工作经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专业素质,争取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这几个月以来,本人能敬业爱岗、不怕吃苦、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刚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经验不足,特别是设计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设计规范;

第二,有些时候工作中比较懒散,不够认真积极,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第三,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

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责任心,为设计院的快速发展,为公司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我想我应努力做到:

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多向领导及同事等有经验的人请教。加强对钢结构设计的发展脉络、走向的了解,加强周围环境、同行业发展的了解、学习,对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拖拉;

第三,遵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利益,积极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力争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

本着万斯达集团“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遗余力”的企业口号,积遵循、倡导“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企业信誉精神,不辜负公司各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以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提高完善自己,为集团的发展多做贡献。

建筑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影响因素

0.引言

虽然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讲了一小部分相关结构抗震的知识,但是近些年来地震频发,抗震设计也逐渐显示出其在结构安全以及正常使用的重要性。

1.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

①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②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③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1.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②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③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

④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1.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①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

②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③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④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2.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

2.1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首先取决于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不仅仅是取决于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还要严格的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国家根据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震害的严重性确定各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这是各地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主要代表地面加速度的大小。对具体房屋,需要结合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即确定设计烈度和抗震等级。对一般建筑,设计烈度就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愈高,抗震能力愈强,但建筑造价也愈高。

2.2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合理的抗震设计密切相关抗震设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合理的抗震措施,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抗震性能相对较好。因此,无论板式住宅还是点式住宅,只要设计合理,都可满足抗震要求。多层住宅大部分采用砖混结构,目前多采用现浇楼板,并采取设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措施,或者采用框架结构,大大增强了抗震能力。

2.3房屋抗震性能还与施工质量等其它因素有关

在建筑房屋是还应加强施工质量监督、规范,对建筑的使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抗震措施

保障多层建筑的抗震措施,是多层建筑“大震不倒”和不作“二阶段设计”的关键。多层建筑的抗震措施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3.1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

对横墙较多的多层建筑,应设置构造柱;对横墙或横墙很少的多层建筑,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或二层后的层数,设置构造柱。门洞宽不小于2m和窗洞不小于2.3m;“大房间”可界定为:层高3.6m或长度大于7.2m。对横墙共同承重的装配式钢筋砼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多层建筑,应设置圈梁;对于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构造柱的多层建筑,应沿设有构造柱的横墙及内、外纵墙在每层楼盖和屋盖处均设置闭合的圈梁。

3.2构造门的连接措施

多层建筑各构件间的抗震构造连接是多层建筑抗震的关键。抗震构造连接的部位较多,重要部位的连接措施有下列几项:

a.构造柱与楼、屋盖连接。当为装配式楼、屋盖时,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多层建筑宜每层设圈梁);当为现浇楼、屋盖时,在楼、屋盖处设240mmX120mm拉梁与构造柱连接。

b.构造柱与砖墙连接。构造柱与砖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搓,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刚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

c.墙与墙的连接。7度时层高超过3.6m或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当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

d.屋顶间连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等,构造柱应从下一层伸到屋顶间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屋顶间的构造柱与墙以及墙与砖墙的连接,可按上述抗震措施采取。

3.3后砌体的连接

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与承重墙连接,每边介入墙内不小于0.5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墙顶,应与楼、屋面板或梁连接。

3.4栏板的连接

砖砌栏板应配水平钢筋,且压顶卧梁应与砼立柱相接,压顶卧梁宜锚入房屋的主体构造柱。

3.5构造柱底端连接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承重构造柱除外),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室外地面不小于300mm的地圈梁。

3.6悬臂构件的连接

a.女儿墙的稳定措施:6-8度时,240mm厚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高度不宜超过0.5m,当超过时,女儿墙的计算高度可从屋盖的圈梁顶面算起,当屋面板周边与女儿墙有钢筋拉结时,计算高度可从板面算起。

b.悬挑构件:悬臂阳台挑梁的最大外挑长度不宜大于1.8m,不应大于2m。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

4.结语

随着未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修建高层建筑会成为作为提供人类居住环境的主流趋势,而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结构的抗震设计将会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然而在抗震设计中也存在着能用于实例研究的样本少等问题,故有关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理论仍将有赖于每一个工程师的努力研究与不断探索。 [科]

【参考文献】

[1]刘大海,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2,1,1.

建筑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民用建筑;体型;立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体型组合的规律。

建筑是运用大量的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建造起来的。材料对建筑体型和立面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清水墙、石墙和玻璃幕墙等形成不同的外形,给人不同的感受。 建筑立面造型设不同于其他类建筑设计,一般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外在观赏价值在进行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一般要遵循结构整体性、人性化和生态性等原则,共同协调促进完善立面设计思想.。如下对这几点原则进行简单介绍:

1整体性原则

建筑物立面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建筑物会建设在城市当中,因而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环境能够相互融合,同时能够与城市空间环境以及交通体系做到良好的衔接。在建筑立面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住这个城市地域的文化特点以及自然因素等方面,根据城市固有的特点,设计出具有一定性格特征、功能组织的建筑产物。

2建筑功能性原则

不同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及内部空间组合特征。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体型和立面设计时,应该注意建筑类型的个性特征。例如学校建筑单的教学楼,由于室内开间大,人流出入多,采光要求较高,立面上常形成高大明快、成组排列的窗户和宽敞的入口,综合办公楼必须满足现代办公智能化功能的需求,体型高低错落,风格简洁明快。商业建筑其内部功能是为了满足购物、交通,面采用太空间组合,其外部形象便表现为大片的玻璃幕墙,较高的层高,重复排列重点处理的橱窗,缤纷的外装饰等,体现商业建筑热闹繁华的特征。影剧院建筑由于内部需要有舞台和观众厅等太空间的不同组合,其外部特征就反映出舞台和宽大观众厅体型的高低变化。

3.人性化原则

建筑立面设计要具有一定人文内涵,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根据人浅层和深层的不同需求设计出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筑产物。通过运用墙面标志物和广告牌匾以及墙面装饰物,实现建筑结构的立面特性

4.生态性原则

经济是维持建筑现实运转的命脉,建筑经营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在建筑外部造型设计时,也必须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外部造型在建筑中有重要的位置,并没有直接给该建筑带来人气和利润,但它又直接影响利润,因此引起了经营者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欧美的小少大型建筑外观简洁,其装修材料也很朴实,但是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良,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反观我国的同类建筑,在外部造型的设计上充斥着好大喜功、追求气派的不良心态,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

二、建筑立面设计的方法

2.1立面的比例与尺度运用。

(1)比例比例是指建筑物长、宽、高3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觉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产生美感.。

抽象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容易获得良好的比例而易于被人们接受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具有肯定的外形而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黄金分割的比例要比其它的长方形好;大小不同相似形的对角线相互平行或垂直由于比例相同面关系谐调。

(2)尺度尺度感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①自然的尺度以人体大小来度量建筑物的实际大小感觉上的大小与建筑物的真实大小一致;②是夸张的尺度运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超过真实大小的尺度感以表现庄严、雄伟的气分;③亲切的尺度以较小的尺度处理获得小于真实大小的尺度感从而给人以亲切宜人的感觉常用来塑造亲切、舒适的气氛。

比例包括构件的自身比例和细部与总体之间的比例。其既存在于立面各组成部分之间,也存在于构件之间。例如,一幢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和出檐大小有一定比例,梁柱的高跨也有相应的比例,这些比例上的要求首先要符合结构和构造的合理性,同时也要符合立面构图的美观要求。立面单门窗的高度、柱径和柱高等构件本身也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考虑内部分割的比例时,应当先抓住主要的关系。建筑物几大部分的比例关系对整体效果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即使整体比例很好,也无济于事。再进一步就是在大分割内进行再分割。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无论是碑头、碑座或碑身,都必须再划分为若十个小的段落。这些小的段落之间,都应当有良好的比例关系。只有从整体到每一个细部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整个建筑才能够获得统一和谐的效果。尺度和比例都涉及建筑要素之间的度量关系,所不同的是比例是讨论各要素之间相对度量关系,而尺度讨论的则是各要素之间的绝对的度量关系。

2.2均衡与稳定

(1)均衡 均衡是指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在建筑构图中均衡与力学的杠杆原理相似以支点表示均衡中心根据均衡中心的位置不同又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加图1所示

①对称均衡对称的均衡是以中轴线为均衡中心并加以强调两侧容易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始人庄重、严肃、雄伟的感觉,常用于纪念性或有庄严、隆重要求的建筑;②不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是将均衡中心(通常是比较突出的主要出入口)到建筑一侧,利用不同的体量、质感色彩、虚实等的变化达到均衡的目的与对称的均衡相比显得比较轻巧、活泼。

(2稳定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来说在人的思维意识中上面轻,下面重;上面小,T面大的处理手法容易获得稳定感。

4.1统一与变化

统一即相同性,变化即不同性,只有统一而缺乏变化就显得单调、呆板;只有变化而缺乏统一就会显得凌乱、繁杂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根本规律。

一幢建筑物本身客观上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各因素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它们的大小、高低、形状、构造等均有一定差异,这必然反映在外观形象上形成多样性。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各房间在开间、进探、层高、结构、材料、门窗处理和室内装修等方面尽可能协调一致,形成相同性。在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相同和不同因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与变化完美结合,最终取得整齐、简洁、完美、丰富的建筑外观形象。

(1)以简单的几何体求统一。任何简单明确的几何体加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等都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性,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将简单的几何体用于建筑上可以给人肯定、明确和统一的感觉。(2)主从分明求统一。体量复杂的建筑通常包括主要部分和附局部分加果不加以区分对待,都竞相突出自己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则建筑必然会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和表现力。在建筑外形设计中经常运用轴线处理,以低衬高及体型变化等手法来处理从而取得主次分明、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3)利用形象变化突出主体。一般来说,弯曲的部分要比平直的部分更引入注目,更易于激发人们的兴趣。在建筑造型上运用圆形、折线形或比较复杂的轮廓线都可以取得突出主体、控制全局的效果。

结束语

建筑的立面一般分为内里面和外立面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建筑整体风格和建筑与外界交流以及建筑产物的观赏都有一定的影响。当今的民用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依照几何形态对建筑立面进行相关艺术体现。建筑立面设计能够实现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能够充分放映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依靠立面造型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体现出建筑的功能性、展示型以及交流性。即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物质功能的要求,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荆子洋,张伟,李文.当代建筑立面设计的肌理视觉特征[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郑悦.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探讨[J].单华建设,2011(7).

建筑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election of high-rise fire hydrant water supply mode

Bai Jian

(Shenzhen New Land Tool Planning &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Shenzhen518172,China)

Abstract:The indoor fire hydrant water supply system partition principle and several common indoor hydrant system in high-rise building, briefly 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and some problems met in the design process are summarized, for the colleague reference reference.

Keywords:High-rise building;Indoor fire hydra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111-1111(2013)04-1111-11

0引言

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名片”及旅游景点,其高度亦间接代表着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沿海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并有向内陆城市蔓延的趋势。据高力国际的《2012中国摩天城市报告》[本报告仅统计152米(500英尺)以上非住宅类摩天大楼 ]显示:目前在广州、深圳地区建成、在建及规划中的摩天大楼已达250多栋。建筑的高度越高,则火灾的隐患越大,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也就愈发重要。

1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方式的选择

1.1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分区原则及其他有可能影响系统供水方式选择的因素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7.4.6.5条提出:“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此规定便可作为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区的依据之一。

室内消火栓系统中采用的管材及管件的工作压力等级可作为系统竖向分区的另一依据。例如,当系统采用的管材为热镀锌无缝钢管时,其承受的最大压力可以达到2.50MPa。因此,建议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压力不应大于2.40MPa(留有一定的安全余地)。

其他有可能影响系统供水方式选择的因素: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甲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筑中是否有避难层和设备层,水泵房、管井、屋顶的平面布局及面积是否受到限制,物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等等。

1.2常见的室内消火栓系统供水方式及其优缺点

并联消防给水泵分区给水系统:是指消防给水管网竖向分区时,每个区分别有各自的专用消防水泵并集中于消防泵房内。

并联消防给水泵分区给水系统的优点:a、消防水泵一般集中设于地下室消防泵房内,日后的管理和维护较为方便;b、避免了在超高层建筑中设置消防水泵等机械设备产生噪音和振动,造成对上下邻层的影响,为业主提供了安静舒适的环境;c、当超高层住宅中未设避难层和设备层时,可采用此系统。其缺点有:a、系统管网的工作压力受限于系统中所采用设备、器材、管材管件、阀门和配件等组件的承压能力,当建筑物高度超出180m时一般无法使用;b、竖向立管较多导致所需的管井面积较大,特别是在核心筒面积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紧凑的布置、减小立管之间的尺寸来放下所有的立管,会增加施工及检修的难度;c、当火灾发生在竖向分区的交界处时,因火灾的蔓延会导致不同分区的消防水泵同时启动,造成消防用电负荷较大。

减压阀减压分区给水系统:是指整个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均由设于地下室消防泵房内的消防泵组统一供水,其中低区和中区通过比例式减压阀或可调式减压阀将压力减至规范所要求的系统压力限值后供给消火栓。

减压阀减压分区给水系统与并联消防给水泵分区给水系统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系统的消防水泵启动控制简单可靠,消防用电负荷小,水泵房、管井的面积小,但是其对竖向分区的减压设备性能要求较高,必须经常巡检减压阀工作状态,否则可能造成减压阀后供水系统长期处于超压,从而带来系统安全隐患。不过随着减压阀产品越来越成熟,其工作的可靠性越来越好,以及物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压阀减压分区给水系统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当建筑物高度在150米左右时基本都可以使用。

串连消防给水泵分区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管网竖向分区时,每个区由消防水泵或串连消防水泵分级向上供水,串连消防水泵设置在设备层或避难层。串连分区又可分为直接串连和转输串连两种。

当建筑物高度超出180m时,若仍采用并联消防给水泵分区给水系统或减压阀减压分区给水系统,则系统的压力会超过2.40MPa,不仅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还增加了安全隐患和接口部位漏水的可能性,所以此时应采用串连消防给水泵分区给水系统。本系统的缺点有: a、系统管网相对复杂,多次转输降低了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发生火灾时系统反应慢; b、转输水箱及消防设备占用较多建筑空间;c、当消防水泵直接串联时,上下级消防水泵联锁启动的时间间隔不应大于20s,且应先启动下部消防水泵,电气控制相对繁琐;d、如果设计不当或上级水泵出口的倒流防止器失效时,还有可能引起压力回传。

重力水箱消防给水系统,是在建筑物的最高处或适当的位置(如避难层等)设置满足消防水量和压力的重力水箱,并由重力水箱向各竖向消防给水分区供水。

建筑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龙光台广场 建筑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总结

一、 地理位置与文化历史分析

腾冲县位于云南西部,与缅甸接壤,被誉为中国"极边第一城",是部级对外开放口岸,是走向南亚、东南亚战略的重要"桥头堡"。旅游资源丰富。有四山(高黎贡山、云峰山、火山、来凤山)、三海(热海、北海、青海)、两侨(和顺、绮罗)、二居(艾思奇故居、李根源故居)、一城(腾冲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园(国殇墓园)、一瀑(城市火山瀑布)等,形成了以火山热海为依托的火山地热旅游资源,以高黎贡山、来凤山为依托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旅游资源,以和顺、绮罗、滇西抗战史、云峰宗教名山等为依托的人文文化旅游资源,以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等为依托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等,为腾冲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就位于叠水河瀑布两岸。自然环境极佳。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腾冲形成了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南诏文化、侨乡文化相互融合而逐渐定型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腾越文化传统,构成了当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腾冲进行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建筑表现手法的演绎,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注重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营造与弘扬。因此,设计初确立了着重地域文化的体现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从细节入手进行建筑环境的塑造,通过建筑设计使人们在项目中能获得愉悦的环境体验。

二、 总平面布置

龙光台广场,基地南面为叠水河、叠水河瀑布、龙光台风景区、生态林摩崖石刻观赏区。项目所在地周边交通状况较好,对外交通便捷,自然环境极佳。

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合理利用地块周边自然景观(叠水河、叠水河瀑布、龙光台风景区、生态林摩崖石刻观赏区),商铺东西向布置,强调商铺间形成的南北向街道,每条商业街都能分享叠水河风景区的环境。

总平面布置充分突出区内历史文化建筑(毗卢寺)。既能体现地域地域文化又能体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东西轴线以毗卢寺为中心控制点,强调建筑群和毗卢寺的轴线关系,形成自由流畅的东西景观轴。

总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地块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走向。将建筑群依山而建,形成重台叠阶,错落有致的街道空间。游客置身其中时步移景变,使之留恋往返。

三、 建筑功能空间与风格

龙光台广场人行流线主要有3条,第一条为在主入口广场下车后步行进入商业街区的游客,至下而上进入商业街区。第二条为毗卢寺前广场大巴车停靠点下车的旅客,至上而下,进入商业街区。第三条为松园路上进入商业街区的游客。

建筑设计强调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扰动尽量减少对原有山体的变动。以地势规划建筑空间。空间布置上,强调街道和建筑对人流导向性。通过建筑细部、地面铺砖,景观小品,吸引游客进入商业区内。

强调东西向借景毗卢寺,形成富有特色的庙会文化商业街。南北向充分利用叠水河景区良好的景观,使得街区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景观和清新的空间感受;整个建筑群体层层相扣,互为呼应。从松园路上看,建筑群依山而卧,重台叠阶,错落有致。建筑的造型丰富和意境深远。

建筑风格定位:一方面,要满足现代功能设计及建造方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气息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表达。设计中吸取众家之长,认真研究腾越文化,努力吸取本地建筑语言符号的精髓,提炼、升华,应用到建筑细部设计中,形成地方特色浓郁的建筑群。恰当地保留了历史风貌与民俗,避免了过度的商业化痕迹。

四、建筑立面与细部设计

龙光台广场建筑群立面设计采用腾冲地方特色的传统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组合,建筑群与周围环境融洽,既体现了腾冲的地方性特色,又表现出当代的精神面貌。设计中充分体现节材、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将生态节能列为重点,进行系统化综合考虑。针对项目特征和造型需要,合理利用建筑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轻质墙材、节能玻璃等现代材料和当地特有的石材。

立面采用现代手法,提取传统元素,设计出富有特色造型。按功能将建筑分为若干个相互呼应的、雕塑感强的体块,形成了风格简洁、富有内涵的建筑立面。同时,通过形体的虚实、材料色彩质感的对比手法,给人以轻新的建筑感受。建筑群立面体量丰富,主次分明,虚实对比强烈;有独特的街道景观,建筑群富有特色,别具风情,将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

五、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基地四面环山、沿江临水的自然景观特色。

密切结合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形成南北向、东西向景观主轴线。着重强调商业区街道和基地周边风景区、文物建筑互相借景。从而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意景。

建筑群退让毗卢寺中轴线,形成基地内的主景观广场,广场上以水系为主线,泉水从月牙泉潺潺流出,穿过景观广场,流入到基地东边的水池中。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对人流有很强的引导性。

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街道旁设置绿化带,沿街景观丰富,步移景变,充满动感,步步高升。

注重人文关怀,从细节入手进行建筑环境的重塑,借自然之景为我所用,将人工建造的建筑群与自然融为一体。水、植物、天然石材等元素的运用加强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传统符号与现代材料和谐统一,人处与其中有强烈的自然归属感和超乎想象的体验。

六、设计总结

建筑设计总结篇6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注意问题;改进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大家也越来越关注建筑业,也更加关心建筑的前提基础建筑结构设计。下面将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物发挥使用功能的基础。功能要求、美观要求、经济要求和环保要求是建筑建构设计需要遵守的四项基本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包括四个部分: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施工图。 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才会有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的五个原则不仅仅是是完美建筑需要遵循的,也是设计人员努力的目标。

1.建筑结构设计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1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1.1抗震问题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1年的云南盈江地震造成的损失足以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很差,未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对工作负责,让自己设计出来的作品体现人本意识,这样不仅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1.1.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问题

一部分建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节省开支,不重视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偷工减料,不顾人们的安全,使用不合规定的材料,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公司以及设计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有忧患意识,在做事情前考虑好基础问题,防止悲剧的发生。

1.1.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问题

建筑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1建筑结构设计者知识和经验欠缺2,安全意识薄弱,不顾建筑质量只追求外形美观。3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公司的设计形式不合规定也不主动提出异议,但这样的情况还极少数的。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设计出既符合安全标准又美观的建筑。

1.2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1.2.1楼板设计问题

板在建筑工程中担当重要角色,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因此设计楼板时需要考虑周围设计到的构件安全。整个设计考虑越周到,安全系数也就越高。希望设计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更加细心,更加有责任心。

1.2.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如果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1.2.3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必须加附加筋。

2.建筑建构设计改进提高的几点建议

2.1未来建筑结构设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新方式

2.1.1让概念设计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避免无必要的繁琐计算,概念设计应运而生。根据抗震设计的复杂性,难以精确计算而提出来的一种从宏观上实现合理抗震,同时为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更加便捷,结果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

2.1.2应用先进的计算理论。

采用最优化设计 ,方案优化等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1.3采用主动设计

未来的设计除考虑质量安全问题还应考虑降低作用效应,从而降低成本,节约国家投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安全意识

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本功,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和章程的含义,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3鼓励创新设计,开展科研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为了展示独特的建筑,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鼓励创新技术,发扬创新精神,将会在建筑业中展现出更优秀的作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是显然的,这对于任何行业都适用。想要有优秀的建筑不仅需要设计创新,也需要科研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开发高精度软件,开发新项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专业人员合作去完成软件开发,推新创新,不安于现状,勇于承担起这个任务。

2.4提高材料利用率,提倡节约

国家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越利用率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有不少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用钢量,已超过国外同等高度钢结构的用钢量,其不合理可见一斑。节约钢材也同样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重要职责。到达钢材利用率的最大化用尽量少的材料完成建筑物的各种功能。使用轻质、高强的建材,将使建筑结构设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经济发达的国家工程师同样追求节约材料。美国《商业周刊》在1998年曾经登载由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举办的最佳建筑设计竞赛,“节省材料”是该次竞赛的主题之一。又如香港中国银行(贝聿铭设计)因其结构方案布置得当,比同样高度的其他结构大量节约钢材,所以若干个杂志上都发表文章加以表扬。可想而知提倡节约在结构设计中多么重要!当然这些节约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的。

2.5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规定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修改。建筑设计人员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发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为及时提出异议以及解决方案,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多的为人们考虑周全。

3.总结

建筑设计总结篇7

本工程位于山东淄博,地下一层车库,地上一二层营业、办公,三至十八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平板式筏形基础。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设计方案原为剪力墙结构,并已通过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考虑到下部楼层为营业和办公,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探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可行性和优点,配合设计单位对结构方案进行了调整,由剪力墙结构改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并合理的而布置剪力墙和框架柱,优化了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多次的设计计算、分析比较、合理调整来满足规范规程的而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结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多次与结构设计人员交流沟通,统一了设计的做法和上机计算数据,事先控制保证了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沿着安全、合理、经济的思路进行,使最终的结构施工图成果文件差错少、质量优、经济性好。

施工图绘制完成后,对结构设计的成果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配合设计方对施工图审查咨询中心的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对部分审查意见与审查专家进行了沟通说明,修改后的施工图交付建设单位。

设计咨询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结构设计保证了结构设计的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达到了使营业、办公空间布置的方便合理,地下车位的增加,合理的混凝土用量,较低的用钢量等多方面效益。通过结构设计的咨询优化,给投资方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使投资方非常满意。

建筑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 建筑;总平面;设计;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社会建设总量的快速增加。结果,一方面为建设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新一代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形态也发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而多元化,给当代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

一、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概念

总平面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局或城、镇规划建设局批准的用地范围内,根据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把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各种场地、绿化设施等,在平面图上进行合理、协调地规划、设计与布置,使一个工程的各个项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设计,称为总平面设计。从实际工作上讲,总平面设计是个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开始,也是整个工程设计的终结。

二、建筑总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今天的社会建设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工业化,建筑设计活动也不断向集约型、大规模化发展 ,与城市问题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继而设计活动要解决的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而具体,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所涉及的领域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资源、环境、技术、心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及,建筑学逐渐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的建筑学科被不断细分,原来的学科理论和体系已不适应这种分化的需求,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场地设计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化独立出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强化建筑师的法律和社会责任,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需求,与国际社会接轨,我国实行了注册建筑师制度。在注册建筑师考试科目中 ,场地设计被单独划分出来 ,与建筑设计、结构、设备、经济管理并列,突现了场地设计的重要性。有建筑哲学观点认为我国建筑界重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 轻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研究。在这种理论研究指导下, 难免出现城市建筑无特色、建筑与环境不协调的设计。基于现实中的问题, 笔者从平面设计价值观、平面设计功能、平面设计手法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应对之道。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平面设计图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场地内的落实后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衍接阶段,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总平面化的成果,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落实:

3.1 平面设计应立足本体论, 重塑价值观。

所谓建筑哲学本体论, 是从物质存在的角度, 对建筑哲学总的问题以及基础科学层次, 如居住环境、建筑文化等层次的哲学反思。建筑环境是由平面来规划设计的, 我们把握建筑哲学本体论的真谛, 就是要正确认识平面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平面是建筑的灵魂。平面包括建筑单体室内平面和群体总平面, 外部的平面同内部的平面一样需要相互统一、相互联系, 面与面的围合又构成空间实体即环境。平面设计表达了建筑师对人、对生活、对建筑的理解, 当建筑拥有一个把人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平面时, 他便拥有了一个功能适用的空间, 创造了一种把空间与时间连接起来的动态, 是运动的统一。如果设计者没有对功能进行归纳组合, 没有一个按适用功能来规划设计的平面, 而是任意模仿抄袭古典建筑, 盲目追求立面造型效果, 那么, 这种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或外部环境只会让人有一种身处异地、无所适从之感。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艺术中的主要部分, 它不仅仅是对功能的组合, 更重要的是要与外部现实交流。许多著名建筑师的建筑作品都体现出了平面的重要性。平面更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构思意念和内在的逻辑性,没有一个好的平面就没有了一切, 因为建筑艺术最终要走向生活, 华丽的外表掩盖不了贫乏的现实。

3.2平面设计应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多方面功能需求。

平面设计的作用是真实地反映人在其中的感受, 满足人的多方面功能需求。作为人类生活场所的演进, 建筑传统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存在性。这是第一性。任何营造活动都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结果。建筑的发展是主客体互动的审美关系。现代建筑的最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人与空间密不可分, 人对空间的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作为建筑的平面, 它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建筑创作应该真实反映这种特点,反映人在其中的活动和感受, 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 而不是单纯沉溺于平面组合的游戏, 平面的设计应实实在在地为建筑中的人服务, 创造出良好的空间体验。然而, 当今也有许多设计人员盲目仿效手法主义。他们的平面设计不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 而是采用虚伪的手法, 把业主引入平面的幻觉。在今天这个商品化社会中, 这种作品有时能够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 但是,这种行为却阻碍了建筑发展进程。当然, 我们在重视功能的同时, 同样要给形式以高度的重视, 但故意玩弄玄虚的平面组合游戏是背离建筑设计规律的, 我们应在充分考虑人的前提下去完善平面, 避免虚荣和浪费。

3.3运用适当的手法造就更完美的平面,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平面是由许许多多的墙面来界定的, 如果除去墙的意义, 那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就构成了平面的一个肌理。在建筑平面中, 肌理是对空间组织结构的陈述, 它是把握平面结构的参照系。由此来看, 在建筑平面的设计中适当地引入手法主义不容置疑地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在某些方面表达设计人员的意图, 同时又可以给人感官上的愉悦,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我们可以对建筑单体按照原先的整体构思进行深化设计,这时候总图的设计工作就由先行者慢慢转向总结者了。 我们要把所有完成设计的建构筑物都如实反映在总平面上。总平面设计需要兼顾城市规划要求、建设方利益、使用者需求、环境效益等,我们要在满足各项需求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出“以人为本”并和谐统一的理想空间。

结束语

总的说来,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定性环节。忽视它的作用必然会造成一些盲目抄袭、生搬硬套, 使城市建筑与环境失去地域性和特色。因此, 我们要摆正平面设计的地位, 从平面入手,研究它的生成过程和规律, 重视本体论和价值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创造人性化空间, 满足人的功能需求, 结合生态环境, 运用适当手法, 完善平面, 取得建筑与环境共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3]《建筑学场地设计》闫寒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4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规划•建筑•景观.

[4] 罗仙佳. 中国传统建筑语汇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J] . 南方建筑, 2004, ( 1) .

上一篇:程序设计的结构范文 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