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范文

时间:2023-12-10 00:25:41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1

【关键词】精致农业;农民增收;传统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劳不足以稳定发展,基础不丰不足以带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人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人们不在停留于解决温饱,而是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物质的档次、精神的享受以及亲临的感觉。传统农业走入市场经济,虽然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但是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于是精致农业应时而出。

1.精致农业的定义

精致农业是综合性、有特色、商品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新模式的运营管理模式,凭借新市场发展需求,以生产高品质、高标准、高科技、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为依托,向加工、包装、销售等领域横向发展或旅游、观光、采摘、种植等领域纵向发展的现代农业形式。精致农业不仅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效益,扩大发展空间,优化生产要素,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农产品的附加值,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2.发展精致农业的必要性

(1)随着农业耕地的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由于过度依赖化学药品、种植技术不科学对土地、水文、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污染。有的长期耕作使得原本适宜务农的地区不再适合,需要改变原有作物种植的方向。粗放式的农业经营模式限制了农民经济的收入,拉大了城乡差距,大量青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务农劳动者的新生力量出现断层,一系列的三农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市场经济的竞争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不能仅依靠简单的、传统的劳动耕作作为农业发展的出路。

(2)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农民或是农业工作者、投资者将农业与科技联系起来,不仅省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节约了人力资源,还将农业资金集中运用,结合高科技,从农业生产过程入手增加农产品以及农业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断被曝光,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味与食品安全,绿色无污染、有机的农产品出现了较大的购买市场。于是,促进农产品良性循环,保障环境生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卫生标准,绿色食品开发的精致农业则成为必经之路。

(4)农产品供给大于市场需求、加工产品与原料农产品价格的收入差额,促使减少丰产滞销,高附加价值的农业加工品出现了广阔的天地。

(5)精致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仅为农村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促进人才能力的发挥。走精致农业道路可以留住务农年轻人,让他们专心推动家乡经济发展,活化乡村农业经济,还可以带动人潮流动,促进消费,同时还能保留乡村中的传统工艺,将我国的精神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因此新时代农民必须走新型农业道路,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生存与发展。

3.发展精致农业的措施

3.1旅游休闲农业

精致农业中的旅游休闲农业是将农业发展成为集果品采摘、花季欣赏、乡间情趣、民俗度假、渔场垂钓、农村文化体验于一身的观光、考察、采摘、体验、休闲、疗养、餐饮、娱乐的旅游休闲农业。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不仅是体现优势、规模种植、合理布局、优化品种、产销一体、生态环保的生产经营模式,而且还是使农业转身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极具特色的服务旅游项目。

3.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就是依靠管理与品牌,建立品牌开发方便、卫生、快捷的食品加工等相关业务,依托安全种植,推行不用化肥、不施农药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品牌农业带动农业升级、延伸精致农业与品牌农业的产业链条。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如分子层级基因选种,机能性益生菌与活化抑菌素、生物性农药与肥料开发、疫苗开发与筛检技术;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无毒有机农业的宣传,推动农业专区扩展群聚效益、加强农产品认验证管理。推进现代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小地主大佃农扩大规模效益。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管理制度,建构产学研合作环境及配套措施。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盘点分析与专利布局。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利用农场及大面积休耕地建立专区,成立物流中心系统。通过产品理货、配销、提升经营效率,建立品牌。拓展安全农产品行销通路,运用资通技术推动远端服务行销,辅导农夫市集,企业认购及电子商务、便利市场、建构多元化销售通道,开发特定人群市场。在研发过程中注重非化学性防治技术、资财及肥料放入研究,开发环控调节、绿能及高效率生产体系导入自动化、遥控技术及技能等系统。

4.发展精致农业的意义

发展精致农业不仅可以促使农民职业专业化发展,把农民变成一项职业,而且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拉动我国第二、三产业经济的增长。精致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农业产业多元化,减少了农民老龄化以及新农民培养断层等现象,解决了农业安全和农民收益的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精致农业还可以增加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节能减碳、发展绿色能源、保护生态。根据不同的客源需求,开发多元主题的精致农业,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还增加一个修身养性、愉悦身心、沟通感情、体验学习、享受美食、缓解压力的休闲度假场所。

【参考文献】

[1]刘晓.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1).

[2]于艳红,赵淑华.如何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J].科技致富向导,2012,(2).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2

据了解,在本届农交会上,来自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的33个展团,近7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16个国家的展团和企业参加了展示,参展企业达到2000多家,国内和境外20个国家的1万多家采购商参加了交易和洽谈,参观人数达到30多万人。丰富精美的展品,生动活泼的形式,卓有成效的交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好评。据展商和观众反映,本届农交会工作更细致、产品更精美、交易更活跃、活动更丰富、成果更突出,是一届反响空前、档次空前、规模空前、交易空前的农交会,真正体现了国家展会的形象。

张玉香总经济师在会上做总结发言时说:本届农交会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为主题,继续坚持“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宗旨和“精品、开放、务实”的办展原则,通过科学安排展品布局,落实到招展招商,精心设计装修布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交流活动,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了“十一五”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推动下和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情况下,我国农业经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展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通过系统展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特别是各地优秀涉农企业的新形象和精美产品,为推动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交流与经济合作做出了新的贡献。

本届农交会成效显著,贸易成交金额560亿元,比上届增加33%,增长幅度比上届提高23个百分点,是举办农交会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届。

与往届相比本次农交会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室内展出面积大展示面积达到了6.5万平方米,是国内农业类展会中规模最大的;

二是展示内容丰富设立了综合展区,增设了行业十强企业展区和创意农业展区,扩大了农机展区,展示的产品种类超过了3000种;

三是参展企业数量多,档次高展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7个代表行业的的十强企业,重点宣传“十一五”农业产业化最新成果,为推动优质农产品贸易创造良机;

四是参展产品质量提高,设计精美集中参展的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受到了各方面的青睐,也为展示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展出形式更新颖、更全面通过展、销、商、会、网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六是科技含量高,推广价值大本次展会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深加工产品和技术、现代农业装备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本届农交会以鲜明突出的主题、丰富精美的产品、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卓有成效的交流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和好评。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3

一、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是繁荣__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导力量和带动力量,农产品加工业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独特的历史性社会责任。

1、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载体。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企业与基地农民对接,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结起来,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由工业引入农业,由城镇引入农村。__是农业大县,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是实现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__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有效途径。

2、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带动农户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农产品加工业植根在农业,发展在农村,动力在农民,与农村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在带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农产品加工业大有作为,正在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4、新农村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各级政府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将更加直接,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高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都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局面。这必将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投资机遇、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

二、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__的基础和支柱产业,近年来,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拉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1、主导产业不断壮大。__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蚕茧、畜禽、粮油、食品、饲料等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从初级低附加值向精细高附加值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__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17家。今年前三季度6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0.5亿元,销售59.7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额的24.2%和28.3%。

2、带动能力不断增强。__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全县蚕桑、畜禽、粮油、蔬菜、海淡水产品等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的经济优势和产品优势,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互动,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目前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7万户,建立生产基地62.5万亩,其中种植基地60万亩,水面面积2.5万亩,让利返利给农民1940万元,带动农民工就业9435人,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收。

3、名牌效应逐步显现。__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目前已有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13个。其中食品饲料行业获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鑫缘集团是南通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名牌的企业,“鑫缘”牌白厂丝和真丝绸产品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海波牌紫菜通过美国有机食品协会质量认证,成为__第一个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的产品。

__农产品加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了一些比较好的产品,但是对照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仍不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__是农业大县,这仅仅是指农产品生产的总量。如果从农业总产值、特别是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等指标来看,与其它地区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以单体企业规模来比较,周边地区都有年销售5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__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鑫缘茧丝绸集团20__年销售收入刚突破10亿元。

二是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高。目前__粮食、蔬菜、水果、水产、肉畜等加工仍停留在冷冻、冷藏等初级加工模式上,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差,产品档次较低。

三是副产品的加工增值少。目前,__秸秆、米糠、玉米芯、稻壳等农业资源绝大多数被废弃,有的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副产品转化成饲料或高附加值产品,从玉米芯、果皮、果籽和果渣中提取膳食纤维、香精油、色素等。在副产品加工方面,__几乎是空白。

三、推进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茧丝绸加工产业:以鑫缘茧丝绸集团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向深、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向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大力拓展市场份额,形成品牌巨舰,走向世界。综合开发利用蚕蛹、下脚茧丝等循环项目,实现桑蚕丝精品化、品种开发多样化、染整加工精细化,推出科技与健康并举的丝绸新产品。

饲料加工产业:以天成饲料、海辰生物科技、正通保健品公司为龙头,以发展畜禽饲料为基础,积极开发特种动物饲料,使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促进饲料业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依靠粮食向依靠各类农副产品转变,全面增强__饲料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由饲料大县向饲料强县的转变。畜禽加工产业:以康德生物、天恩食品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畜禽肉类深加工制品,引导鲜肉制品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系列化、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方向发展;蛋制品重点解决传统的食用方法,向分级包装、蛋清蛋黄分离提取、加工蛋黄(白)粉、生产各类具有蛋类营养的食品方向发展。

粮油加工产业:以家惠油脂、里下河大米销售中心为龙头,以粮油精深加工为重点,配套进行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稻米加工以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为主,重点开发富硒、免淘、精洁、方便米等新产品,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低档产品;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和畜禽饲料业为基础,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大豆、菜籽重点开展精深加工,开发脱皮冷榨天然油新产品。

食品加工产业:以百味食品公司、奇佳食品公司、宏远食品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及加工制品。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大力推行净菜上市,重点发展和研制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净配菜、调味蔬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发展果品加工,重点发展果品的分级包装、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水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以名优水产品为重点的保鲜保活运输业,拓展紫菜、鳗鱼、牡蛎等系列保健食品的精深加工,培植河豚等海洋生物药材药源,发展海洋制药业。

(二)__农产品加工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1、产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发展基地,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种养基地,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鑫缘茧丝绸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__建成万亩标准化蚕茧生产基地2个,千亩蚕桑生产丰产方30个,桑园面积稳定在16万亩,基本形成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蚕桑生产格局。

2、合作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镇、村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企业可以与镇、村合作建立种养殖基地,也可以采取转移厂房到农村、分解车间到村居、搬迁机器到农户的形式,创办加工基地,使农民就近就业。家惠油脂公司计划与相关乡镇合作建设200亩“双低”油菜基地,每亩补贴农民300元,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减轻了政府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压力。

3、直接参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同时鼓励企业家兼任镇、村干部,直接为镇、村里服务,出钱、出人、出物资,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农民办实事。鑫源茧丝绸集团公司南莫镇砖桥村结成帮户对子,集团指定了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帮扶工作,帮助该村制定三年振兴计划,并将于20__年在该村建设150亩标准化示范桑园,每亩补助农民80元。

4、公益捐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公益捐助,直接为镇村捐钱捐物,兴办公益事业,如建造公益学校,改善基础设施,长期扶助。兰波公司近年来捐资20多万元用于老坝港镇的道路、敬老院和教育等公益事业。

5、帮助自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招收农民工,提供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或者技术农民。农民有一技之长,或自主创业,或在企业就业,能够自立。

(三)推进__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1、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增加投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坚持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推进产品深度开发,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注重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加强现代经营管理和科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人才。

2、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拓展能力。

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中,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__具备出口条件的农产品加工创汇企业仅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农产品出口。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发展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外企业合作、合资,参与到国际化的分工体系中去。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创办企业,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资本和市场,拓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经营渠道。积极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目前__仅鑫缘茧丝绸集团公司一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公司。

3、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

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联结模式,创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发展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4、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能力。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是品牌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长远之计,关键之举。针对__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度不高的状况,__农产品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要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打响“特色品牌”、“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改组、改造,跨地区、跨行业经济联合和兼并,实现品牌扩展,解决__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的问题。除了鑫缘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外,__还有一些知名农产品,如天成饲料、德心食品、兰波紫菜、品王酒、里下河大米等,这些产品都需要通过不断发展,提高知名度,同时也需要通过品牌的运作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

5、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帮扶经济薄弱村活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推广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很好的发展了我国的农业之后,才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也由传统的作业方式发展到了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发展能够很好的提升效率,降低农业成本,现阶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广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浅析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必要性

(一)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许多劳动力都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中去,使得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多是年龄较大的,在面对繁重的农活时,他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从而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而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加入则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不需要较大的劳动力便可以完成农活。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使得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就能够管理较大面积的耕地,便于吸引人才献身于我国的农业。

(二)为我国提供高质量的农业产品。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从传统的糊口发展到现阶段的追求高品质与高产量。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引入能够很好的达到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所处的从传统温饱向高品质生活的转变。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也需要面对十分激烈的竞争,而我国的农民也希望能够通过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来提升自身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生产出来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水平较低。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的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发展的过渡阶段,整体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应用程度较低。比如,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多数还处于使用收割机的大型机械来帮助农业生产,而对于像GPS、传感器等精准的控制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仍然很少,还无法实现对农业生产全程的精准测控,这也是造成现阶段我国精准化农业水平发展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发展速度较慢。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而言,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产品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产品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整体的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停留在仿制发达国家产品的情况。另外,一些生产商在仿制的过程中,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一定的修改,而修改多集中在增加零件。通过这样的操作之后,虽然能够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零件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整体产品的繁杂度,提升了产品的成本与维护修理的价格,不利于产品的有效推广。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研发投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成本低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

三、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的策略分析

(一)加快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尚不稳定,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别,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快精准农业的发展。比如,现阶段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对节肥与节水的技术进行研究,而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是通过精准农业来完成的。这一理念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很好的保证农作物对水价与肥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够很好的节约资源。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科学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快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农业智能化与农业机器人方面,尽快缩小与发这国家间的差距,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以科学的方式大力促进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升。

(二)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政府部门应当在农村地区推行一系列的补助政策,来帮助农民购买相关设备,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有效推广。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研发企业的奖励,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来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式,提升对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快产品的推广速度与应用。而对于相关的企业来讲,需要借助政府政策的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制造水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制造企业一定的努力提升制造工艺与制造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产品的使用寿命,保障其能够在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正常的工作,减少因为机械故障所造成的问题。同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也应当同时兼顾到大型设备与小型设备,从而更好的促进产品的推广速度。

四、总结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就现阶段我国在该项上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当在加快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以及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产品的制造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努力,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黄毕能.探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及其应用[J].中国机械,2014,(19):147-147.

[2]赵松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04-204.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5

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一、京郊农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是绿色、生态、高效,京郊农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是从生态农业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开发、订单农业的创新、打造品牌化、精品化的农产品等方面入手实施的。

(一)生态农业的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引入生态经济效率的理念,以资源耗费最省、污染物排放最少的路径,谋求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循环经济的理念,以山地资源为基础,大范围的集约经营,增加种植层次,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立体种养,互相促进转化,达到生物资源多次利用;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生态涵养与发展并重,用良好的生态聚拢产业,聚集人气,实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和本地地理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市民集中展示环保、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进而引导资本、信息与产业向郊区聚集;四是要优化产业,健全郊区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

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一大具体形态,京郊各区县纷纷以本地资源为主题构建的特色农业休闲园与大城市公园相比,其特点是兼具农业内涵与园林特征,以观光采摘、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获得收益,带动了生态餐厅、农副产品售卖的发展,建成了集观光体验、民俗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科普教育、名优果品展示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其优势是京郊农村资源价值提升了,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土地、农副产品等资源的全面升值;农副产品直接出售给度假村和游客,实现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直接转化,农村各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快速提升;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乡村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了人与人的交流,改善了乡村的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城乡互动、城乡互补的一种好形式,乡村旅游有力地提升了地方经济。一方面促进了特色农业产品的挖掘,既发展了第一产业――乡村土特产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业等,成就了京郊农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供销社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大型商场、超市、综合市场、专业商店、连锁店、社区经销点等。另一方面又推动了第三产业――建筑建材、货客运输以及住宿、餐饮等行业,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吸引了一批有见识、有头脑、有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来。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又规范了生态建设。要保护环境,要想保持好山、好水、好风光,就必须降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损耗,创造生态农业。

(三)订单农业的创新

所谓“订单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之前,农民与企业或者企业组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协议,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农民根据合同组织生产,企业或中介组织按照合同收购农民生产的产品。

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是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农民拿到了订单,农民的生产行为就有了保障,就可以实行规模化的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促进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四)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化、精品化和产业化

品牌化――京郊农村都瞄准市党代会提出的“都市型郊区经济”的战略目标,跳出传统农业模式,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的多种功能和发展空间,组织专人帮农民解决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采取多项措施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二是采取定点专供、超市专柜等方式开展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活动;三是利用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再次提升品牌形象,策划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市场知名度。

精品化――在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中,继续把发展精品农业作为主旋律,重视农副产品的生产、良种苗木的培育和产品的包装。京郊各区县都大力扶持和宣传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农业,如顺义区培植的“京育3号”优质甜瓜,大兴区种植的老宋西瓜,昌平科技园区的精品苹果等,每年都供不应求。

产业化――为摸清资源禀赋、市场需要和农民意愿,各郊区县组织调研小组进行调研,确定农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相继建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和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区,并规划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建设农业产业群。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合作联结等,从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上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连接,实现了农户和生产基地环节分享加工增值和市场扩张成果的目标。

二、制约京郊农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京郊农村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北京各郊区都在以区(县)、乡、村为单位积极探索、挖掘、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环境因素,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二是自身原因,思想观念保守、依赖性强,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三是政府组织因素,乡政府或村委会缺乏内聚力,没有能力、精力或意识主动组织全乡、村的所有农民一起致富,只是被动地应付上级交给的任务,树立县、乡、村级的特色农业典型,创建品牌效应,忽略了部分农民的致富愿望。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不优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进行,出现了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一系列问题。优良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订单农业发展的范围不广,宣传力度不够

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为农民和农村服务的意识淡薄,对订单农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关心不多,支持不够,相当数量的农民对订单农业缺乏了解,看不到其发展前景,缺乏合作的基础,看不到其巨大的市场作用。二是对农村中介组织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力。三是站在农民立场上的带头人――村委会大多文化层次较低、农技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签订合同时不能为农民争取到利益最大化。四是有的地方片面强调结构调整、整齐划一,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等等,这些都不利于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研究

(一)以人为本是京郊农村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的价值选择

过去,京郊农业和农村支持了首都城市的发展;现在应该实行城市支持农村。一方面,要把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满足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资源,接纳农民进城,城市居民与京郊农民平等的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弥合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加速都市型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体现。

(二)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需要立足农业资源条件,发挥科技支撑优势,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形成与本地资源和功能相适应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农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推进标准化工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具体措施一是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要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要依靠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大市场,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三是要校企联合,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创优品牌化、精品化的农产品。

(三)大力普及订单农业,规范中介组织,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发展订单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订单农业的内涵,是一种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农企关系。只有调整利益分配机制,让合同双方获得整个产业的合理利润,实行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公司+农户”体现的利益联结关系才能更加紧密,才能出现农企双赢的结局。

首先,重点是要做好订单农业的宣传普及工作。和企业、农民面对面的交谈,宣传政策、法规,及时了解企业和农民对订单农业合同的想法、建议,宣传合同法规和在推行订单农业时工商部门履行合同监管的职能作用,依法履行合同的重要性及违约责任,使双方都清楚订单农业是一项双方互惠互利的事情。其次,要规范中介组织。政府应制订长远的总体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和监督制度,在财务管理、经营核算、红利分配等方面进行法律约束。对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在积极发展规范中介组织的同时,还需完善和发展农村层组织,提升村委会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6

一、着力推进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史,无论采取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都把推进农业规模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点,紧紧抓住不放。一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按劳均经营100亩耕地计算,全省种植业只需要200多万劳动力,农村还有300多万劳动力的转移潜力。要通过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搞好转移对接服务,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进城务工就业,为发展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二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发育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引导农民争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绝不能搞强迫命令,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快培育现代规模经营主体。要重点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作物探索建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倾斜。重点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使更多的农民带地入社,发展连片规模经营。

二、着力推进农产品原料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

我省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大多产品适于加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把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全过程,尽快做大做强。一是建设标准化绿色食品基地。在实现全面积无公害化生产基础上,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提升绿色食品种植大省地位。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生猪、乳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各个产业都有几个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创新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吃干榨净出精品。三是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农产品品牌整合步伐,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叫响我省农产品生态、有机、安全牌,创出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将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

三、着力推进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千方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一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力度,逐步培育出品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玉米、水稻等主栽作物优良品种。加大农业技术攻关力度,加强推广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水利、农机、农田建设这三个重点。加强“两江一湖”灌区工程、尼尔基配套扩建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西部旱区节水灌溉和东部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稻发展上取得突破。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农机大户,加快全省农机化步伐。要以推进1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科学轮作和土壤耕作制度,改善和恢复耕地自然产出能力。三是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增加农产品供给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大中城市郊区要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快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土地资源优势吸引城市资本进入农业,以特色蔬菜、经济作物为栽培重点,提高效益,满足多样化需求,增加收入。

四、着力推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农民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输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低文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日趋严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一是明确认定标准。要从农业行业领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等方面,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研究制定认定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和管理办法。二是创新培养方式。整合教育培训力量,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和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要创新培训内容,突出现代农业生产、先进设施装备使用、市场营销等重点,实现“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要在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五、着力推进依赖耕地资源开发向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转变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7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也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化,形成了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及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制度的变迁极大的激发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积极性,但是市场机制下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增加使制度变迁的边际收益处于递减状态。

农产品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变化,当前农产品流通体制构架的形成正是宏观制度环境与微观主体行为相结合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倾斜战略”,以及包括价格、财政、金融和科学技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主要通过农产品的统购制度和“剪刀差”为工业发展强行提供原始资金积累,使农业、农村、农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农产品供大于求和供需平衡的局面逐渐取代供不应求,经济发展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产品市场的买方特征日益明显,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上种植名、特、优、新产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到90年代后期,一般性农产品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农产品流通领域制度“瓶颈”的约束日趋明显。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典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其目标是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原有制度。对潜在利润的追求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但是制度变迁能否发生、如何发生却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路径依赖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农产品流通体制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计划与市场取向之间的反复,也证明了体制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问题的存在。

中国数字农村网构建农产

品大流通格局是必然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贸易增长最快、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5年。同时,也是外贸规模实现新跨越,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的5年。

中国数字农村网倡导“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适应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既顺应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现货集中交易场所,对于平衡供求、形成价格、指导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经营的对象是商品交易活动提供服务,包括有形和无形商品的服务,并通过对商品交易活动的服务取得利益。农批市场以大批量交易为主要特征,其交易额越大,所发挥的辐射范围就越广,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因此,中国数字农村网以以下方式构建“大市场、大流通”新格局:

一、降低买卖双方的市场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流通经营风险的化解

中国数字农村网网上交易平台实行集中公开交易方式,供求双方汇集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寻找潜在交易对象的搜索成本,减少了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提高了市场运行效率,也有效规避了产品滞压的风险。

二、促进农产品基础价格的形成

中国数字农村网是一个大规模的网上批发交易市场,市场的竞争是相对充分的,单个交易主体无法左右市场价格,从而有利于形成农产品的基础价格。

三、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数字农村网批发市场集散功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汇集了大量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有效依据。

四、促进农产品社会化大流通的发展

中国数字农村网网上批发市场销售外省的蔬菜约占成交量的50%以上,外销地区达30多个省、直辖市。这种全国范围的大流通格局,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集中性和农产品消费普遍性、分散性的矛盾。

五、为政府调控农产品流通提供最佳切入点

中国数字农村网大规模、批量化的农产品集散,为政府进行调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政府调控的最佳切入点。

精细化管理让农批市场日臻完善

中国数字农村网以组建和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线,着眼于大市场与大流通的“大而专”的经营目标,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很多企业在快速的扩展步伐背后,在日益庞大的网络体系下,跟随的多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这在市场启动期尤为显见。启动时期面临的激烈竞争,让市场无暇顾及管理,不仅针对内部员工,还包括广大的外部客户。

而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成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的代表。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中国数字农村网做大做强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外部的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因此,中国数字农村网在做强、做大批发市场的同时,立足于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精品农业的发展方式篇8

一、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背量环境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理解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必要性。200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高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这一论断寓意深刻。而后,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快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他把自主创新能力视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视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总理也强调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为了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做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比较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步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较早,农产品加工产业初始于18世纪40年代。二次大战前的40多年间,世界加工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走向综合利用、经化学改性生产一系列衍生物,工艺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50年代以后到现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技术产品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已经完全建成了现代的加工业体系。

近些年,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阶段,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各项产业特别是农产品主产区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使农产品精深加工骤然高幅增长,并且在创新中得到了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启动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重点围绕大宗粮食、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开展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在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构建我国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的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开发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十五”攻关,全面缩小了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部分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条件

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初步形成,凸现地方特色,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物质条件支撑。一是粮食优势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以玉米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占全国1/50的幅员、1/25的耕地,为国家提供了1/1O的商品粮。二是畜产品优势明显。吉林省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粮食相对过剩以后,“十五”期间不失时机地充分发挥玉米资源优势,广泛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法技术,采用各种强力措施,大大推进了畜牧大产业的形成,全省畜牧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生态资源优势独特。吉林省地处世界瞩目的长白山。有5个市、州环山而坐,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长白山天然生态食品储量极为丰厚,品种十分繁多,品质独具特色,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现代农业“七大体系”初步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科技条件。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文件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建设完善农业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七大体系”,其目的是着眼于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着力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动植物重大疫病和虫害防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能力。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吉林省,“七大体系”不仅是在整体上提高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强力措施,同时也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继续发展创新提供了保障。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涌现,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载体。发展创新体现在每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个环节,但对龙头企业尤为重要。因为龙头企业走上了自主创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能长时期地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而且还能为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可观的收入。近年来,吉林省启动了“213”工程(即扶持好已建成的2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抓好10个在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新建改建扩建3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硬件保证。

名牌产品批量增加,生态产品全面扩张,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竞争条件。品牌是一个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既反映了产品的形象和外表,更折射了产业的灵魂和内涵,而主宰品牌的核心动力就是自主创新。2000年以来,吉林省不断树立品牌意识,通过评选、展会、整合等形式,从低、粗、平的大路货尴尬局面走出来,打出了特色、绿色、优势三张“牌”,培育了泉阳泉牌矿泉水、长白山牌中国山葡萄酒、梅河牌大米等27种高、精、尖名牌产品。其中,泉阳泉矿泉水、通化葡萄酒和长白山葡萄酒分别被国家“名推委”评为“中国名牌”,结束了吉林省长白山生态食品没有国内名牌的历史,同时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三、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对策建议

建立政府创新体系,鼓励产、研、学共同把握核心技术,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早已溢出了农副产品范畴自身,经济效应关乎食品、饲料、轻化、医药等行业,社会效应涉及城乡统筹发展、“三农”问题解决,具有驻足一方、造福全民的公益性质,打造政府参与的创新体系已刻不容缓。首先,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产业要以先进的、庞大研发体系为基础,需要大量的专门科技人才,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靠自身完成。这就要求政府拿出一部分财力,对农产品加工产业中的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技术开发性研究这些公用性领域予以扶持,使这些研究成果畅通地注入相关的企业,尽快地转化成为新

产品。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企业始终保持在多途径获得新技术、新设备的基础上抓紧商业性的开发,谋求实际性的应用,使精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产品应运而生,源源不断。

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产品质量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部决定从2006年起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旨在扩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范围,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这对吉林省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吉林省应当继续实施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要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销等方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制定国家尚未出台或不能出台的省级标准,使全省所有农产品加工产品都有章可循;要增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改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使大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明显提高,实现由初级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为主的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省农产品的综合加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开展关键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和培植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提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深层次加工水平,力争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产品质量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效发展中小型民营经济,实行板块式集群、链条式集群、异地式集群、借代式集群等多种模式,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自主创新多方式、多渠道发展。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情况上看,整体实力增长势头迅猛,牢固奠定了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集群的前提基础;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快速崛起,初步显现了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集群的自身特色;各地工业经济园区或集中区的建立,充分发挥了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大大提升了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集群的标尺水平;政府的扶持、培育和服务,不断改善了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确保他们成为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主体力量。农产品加工作为一个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吉林省在贯彻落实《纲要》中,一方面要完成中央提出的到2010年要实现的三个方面具体目标,即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另一方面,也应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使农民多多收益,成为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创新的主体力量。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范文 下一篇: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