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08 17:17:12

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改革 建设 精品课程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求分析

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两个方面,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并继续发展个人的能力。目前,仍有一些影响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因此,高职教育的各门课程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建立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精品课程,并不断丰富它的具体内容,形成与之配套的教学工作规范。

高职学校的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究领域,多元文化课程群,为学生提供能够产生丰富感受和体验并具有多元解读方式的真实事件、活动和经验,开放的探究性课程(即精品课程),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态度。这种多元文化课程群和开放的探究课程是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进行的研究。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友爱的协商、自由的建构,在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环境下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世界图景,

二、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分析

“课程”一词,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而言。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它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或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精品课程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上寻求质量,寻求改革,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建设问题,解决好如何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问题,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将精品课程的建设分为六个方面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验内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综合系统工程的关键在于把综合系统工程科学的分解为若干便于施工的子工程。

三、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是在教授上了讲台之后,如何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选择好专业和课程,对专业和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

(2)在合适的专业中选择必要的重点课程后,进行课程设计,即编制课程计划、分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等一系列的工作。

(3)“课程标准”的制定,即进行培养目标、课程门类,各门类标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学校应以新的教育理念建设精品课程。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课程实施”,即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经和过程。

“课程评价”,依据实施情况,研究课程实施价值,判断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学校应建设课程施教规范和评价标准,以学生评价为准。学校有必要制定科学而符合教学规律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条件。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及思考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兼容性,要反应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职业教育的专业化倾向特别强,各科知识越来越系统,专业内容的分化越来越细致,以往的课程,过分偏重“具有客观性、普遍适用性”而又逻辑严谨的知识,同一专业内部,由于课程艰深、晦涩,实际应用型的课程又非常少,所以学生很少能产生真正的研究兴趣。在精品课程的内容选择上,要把一些假设、猜测以及它们中存在的疑问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而不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概念、符号、原理的规范表述。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内容中既要呈现目前公认的,暂时是“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暂时是最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也要呈现给学生各种已被“证伪”的观点和已被淘汰的方法技术以及各种流派之间的争论,使学生懂得任何“正确”的观念、“最优化”的方法技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可能被进一步的创造活动“证伪”和淘汰,而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新的“正确”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明者。这就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真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意识到没有惟一正确的知识,应该尊重多元化,鼓励多元文化共同繁荣。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是相互应的。建立由多钟学习资料组成的教材系统,改变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习惯做法,除了选用一本高校教材外,还可以自编讲义,印发相关的国家标准等技术文件。共同作为学习资料。教材的逻辑结构是学科型的,选择教材主要考虑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提供系统、科学、准确的知识。按照这个标准选用深广度与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基本相吻合的高水平的高校教材,并注意要涵盖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加注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模块整合,满足学生发展特长和基础较差双方的不同需求。

3、队伍建设:

加大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并不是意味着职教师资整体理论素养或学历层次的高低,而在于纠编,因此,提高教师学历是优化职教师资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之路。聘请企事业单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既可以降低办学成本,又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中的最新技术并提高在未来工作中“对症下药”的能力。

4、机制建设:

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应用型教学体系”下的精品课程,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当的先进性,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环节,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

5、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实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既关系到教育的宗旨、教学的目标又影响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实行任务式“课业”为主的考核方法。“课业”是一种新的考核方式,“课业”的课题是有真实应用背景的实际任务。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则根据学生提供的证据对学生的能力作出评价,学生完成“课业”不仅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能力,继续学习和实践。

6、实验内容建设

每一堂课施教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具、挂图、课件、教室、实验设备、实训演练设备、实训教学场所等都是实验内容建设的方面。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注重理论课讲授与实践课操作的密切结合,注重产学结合,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做到内容、时间上的紧密衔接。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课程建设;精品课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DF 42304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每门课程的教学状况。课程建设搞得好,教学质量就有保障。笔者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西南政法大学从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工作,80年代中期起担任诉讼法学科学术带头人。2004年度笔者负责的“刑事诉讼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初步成绩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谨将粗略情况介绍如下,以就教于同仁。

一、秉承优良教学传统,注重优良作风传承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是我国最早开设的法学课程之一,自老一辈教学集体起,就很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教学作风。早在1980年,我校就编写了全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教材及相关案例集、习题集。当时的任课教师教学都非常认真,一个主讲教师至少有三至五个辅助教师协助其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当时就已经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任课教师每年都要亲自带领学生到法庭观摩审判,不少教师还亲自担任辩护人,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增强学生对刑事庭审的感性认识。教师每年还通过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义务法律咨询,亲自组织、导演模拟法庭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编教材、认真施教、注重实践”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作风一直为本课程的教学集体所传承,成为推动本课程建设不断发展最为宝贵的原动力。经过几代教学集体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探索,本课程才形成了一套具有西南政法大学特色、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学模式,并为某些法律院校借鉴和推广。如1998年5月,参加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师资讲习班”的全国26个法律院校45名专家学者就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代表了一种改革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读书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辨、演讲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成为“精品”,与几代教学集体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及时总结教师们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并且无保留地相互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取长补短,从而推动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

还就本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展开研究,其基本方式包括召开专题研讨会、撰写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题论文,及时就教学中需要调整、改革的问题向教务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此外,对于教学中一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我们还采取自立课题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组成专门的课题组进行攻关。例如,1989年,本课程自主进行的重点研究课题《观摩、模拟、案例教学法》对法学本科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法庭观摩、组织模拟法庭、开展案例教学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最终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本课程建设中我们针对研究生教育中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进行的专题研究《诉讼法专业研究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获得了四川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自1995年起,本课程建设中我们设立了《刑事诉讼法学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在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心得的基础上,通过编写一套新的教材,为本课程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法。《刑事诉讼法学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于2001年12月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6月获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据该课题研究成果而编写的教材《刑事诉讼法学》(上、下)先后被国内数十所大学采用,受到法学界普通好评,被誉为“新中国第三代教材的首创之作”,先后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对教学研究的一贯重视,使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及时找到解决的对策,而且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流师资队伍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检验一个学科、一门课程建设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是无法创精品、出精品的。本课程建设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梯队建设,着力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为此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长期以来,本课程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教师的进修、求学尽量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教师队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大多数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一半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多数教师曾经到欧美、日本等国家进修或攻读学位。在学术领域,教师队伍除专攻刑事诉讼法外,不少人还对古代诉讼制度史、律师学、检察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等学科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使得整体知识结构更为合理。在年龄结构上,本课程教师队伍一直保持了老、中、青合理搭配的良好态势,在不同年龄段均培养了骨干力量,承前启后,相得益彰。

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引导学生走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古板,教学水平落后低下,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本课程建设中我们一直强调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革新,教学水平不能踯躅不前,为此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如本课程近几年来一直推行的“学生选老师”的“选课制”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基本运作方式是: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学生可以自由选听任一教师的“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然后,根据自己听课的情况,在教务部门的组织下,按照一定的程序,挑选自己喜欢的教师,选定后即在该教师授课时听课。学生选课的情况则与教师的自身利益挂钩。如果选该教师授课的学生人数超过基数的一定比例,则在计算教师课时报酬时其报酬相应提高;如果选听该教师的课的学生达不到规定人数,则该教师在本学期不能开课,当然也就没有课时报酬。“选课制”打破了以前教学上“计划分配”的体制,实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双赢”:对学生而言,通过选课,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教师授课,从而更加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选课的压力迫使其必须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吸引学生来听课。有的教师还“发明”了“师生互评”的新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完一段课程后,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或者课程的某些章节由学生来进行讲授,教师对其讲授情况进行点评。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受到了有关媒体的关注。本课程通过“选课制”等一系列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使一些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教学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

四、教学科研立足前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科研的前瞻性,强调教学科研必须立足前沿,力争在国内外同领域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做到及时把握时代脉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教学方面,本课程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教学科研。例如,本课程抽选了一些优秀青年教师进行攻关,专门制作了配套的教学课件,每一章节不仅有文字说明,还附有结构图等辅助材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授课时播放,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再如,本课程建设中我们利用部分中青年教师曾经到国外进修,外语基础好的优势,在讲授“外国刑事诉讼法学”时推行用中英文授课的“双语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本课程建设中我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并筹建了专门的刑事诉讼法教学网站,教师将自己的授课教案、教学要求、教学案例等信息到网上,使学生知悉并征求学生意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交流。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渠道在网上授课和辅导,网上答疑解惑,极大地拓展了本课程的教学空间。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和资源库的建设,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职学校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来探索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需要,以能力为本位,对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为课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理论够用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打破原有教材中章节上的平铺顺序,以电子小产品的制作为主线,以单元电路为基础,以实施理论一体化教学为中心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技能实训渗透于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

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中,以直流稳压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无线遥控插座和温度指示器四个小产品制作为主线,组织单元电路的教学,设计18个教学活动。通过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识图、原理分析、组装元器件、功能调试等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育教学活动更直观、形象、灵活,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态度,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校本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序化,打破理实脱节、学科本位的教材体系,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开发理念。在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校本教材的编写中,以安装实用的电子小产品为载体,以产品驱动、项目引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融合的方式进行编写。

五、建设共享教学资源

在抓好教材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制件与教材配套的PPT、图片、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真实开发环境下的教学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模拟仿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将教学大纲、学习指南、习题与解答、综合测试、教学课件等资源上网共享,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团队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中职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可促进教师团队教学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精品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及参与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建设,推广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专业特点建设不同特色的精品课程,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学校的教师团队建设,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精品课程

国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遴选出一大批代表教学工作高水准的优秀课程,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激励高校搞好自身的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中,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设水平以及对学校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是实现教育部“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搞好精品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从高校自身的办学规律和需要上讲,精品课程建设决不是暂时的短期行为。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始终受到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标志作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两项基本任务。课程既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体。从概念和内涵上讲,对精品课程的要求更高于一般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在课程负责人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诸方面,更突出建设水准的标志性、开展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取得教学成果的全面性。对一所高校来讲,其精品课程的数量、质量、级别层次及其结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准。

对其他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精品课程在建设方向、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等方面能够成为学校其他课程学习的榜样,会对其他课程教学工作的进步起到积极、有力的影响、促进作用。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适宜的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是基础较好的课程经过课程组成员的集体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参照评估指标,与已有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相比,其他课程容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高校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课程。

对重要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为了保证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面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高校一般都把影响面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主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特色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主干课程作为建设的重点。建立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遴选和检查工作,为这些重要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保持提供了稳定而有效的约束与控制机制。精心制订建设规划、设立建设项目、明确建设任务、提出工作要求,采取多种措施遴选并强化建设一批具有相对较高水准的精品课程,会对相关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坚持不懈,持续搞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启动质量工程建设以来,许多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有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为精品而突击打造精品”,教学改革力度弱,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评选留于形式,经费投入大而效益差等问题。这不仅背离了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而且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害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师、学生中的形象和信誉。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任重道远,决不能一蹴而就。

精心制订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完善并实施系统、高效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精品课程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体现着各自的特色。高校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和学科布局,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课程建设长期规划,把课程建设规划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形成一般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立体化多头并进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格局。对教学建设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既进行立项强化管理,又提倡、鼓励广大课程组教师自发、自主地进行日常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稳步提升总体课程教学水平。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管理的研究和对课程建设实际状况的分析,制订科学、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突出“协议”式责任管理,建立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体系。

明确科学合理,操作性、指导性强的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标准。精品课程一方面应该具有多种良好、完善的教学保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分体系中,每一层次的精品课程都是相对意义上的高水平。正是考虑到这种“精品”概念的相对性,教育部在制订部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时,绝大部分都采用描述性的弹性评价指标。高校在制订校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时,应根据本校当前的实际办学水平,在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框架的基础上,对各评估项目进行适当地具体细化,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同时,也可就现时状态下课程教师实际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情况、教学效果实证材料等对考评项目进行扩充。要使评估项目和指标能在课程建设任务的明确与落实、精品课程评选与跟踪检查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简单地套用国家的软性评估指标,会在校级精品课程的管理过程中,较难引导课程建设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努力的方向,在课程建设项目验收和精品课程评选时也很难确立较为具体、客观、统一的参照标准。

提高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对教学团队的组织、领导能力。课程项目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对课程负责人的个人素质要求体现为“四高”,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管理水平高、职业道德品质高。作为开展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头人,对外来讲,课程负责人对该门课程在教学和建设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往往代表着课程教学团队的最高水平;对内来讲,课程负责人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对所在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课程组全体教师付出共同努力,需要有方案、有目标、有计划、有思路、有重点、有措施地进行;需要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对课程团队全体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感染作用。特别是他的组织、协调、激励、领导等管理能力,决定了课程教学团队的集体凝聚力和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活力。实践表明,能够系统、全面地取得较大建设成效的课程,都与课程负责人的全面素质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注重强化课程负责人的集体协作意识

和合作精神,提高其对课程教学团队的组织领导能力。

充分利用精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内涵发展。作为“质量工程”四个重点项目之一的精品课程建设,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为背景推开的。自2003年以来,国家、省级财政以及各高校投入巨资用于精品课程建设,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六年的共同努力,已遴选、积累出了大量的优质课程网上教学资源。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共有共享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大效益,主要是从全国高校对形成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中体现出来。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更好地发挥部级、省级乃至高校校级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最大程度地实现“质量工程”建设的预期目的,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各高校要普遍关注、思考并付诸努力的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精品课程的遴选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大的导向、激励作用,而在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推广、利用方面,高校的内涵发展意识和对搞好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自觉性就成为工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高校对“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申报评选方面,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⑤在“质量工程”建设的后期阶段,高校要特别注重如何充分利用网上优质资源促进本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要创造条件和氛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全校教师、学生广泛了解、深入分析各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借鉴价值,将其优势渗透到具体课程教学工作中。高校应踏踏实实地关注、专注于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内涵发展,力争使学校成为精品课程共享资源的最大受益者。(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

注释

①仉志余,王建军:“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8期,第22页。

②张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3页。

③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期,第91页。

④冯婉玲,段远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第117页。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重要性定位课程建设网站建设

2005年到2008年我参与并主讲了四门省级精品课程,下面我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树立和宣传优势院校、优势专业、优势学科的强势地位和成功经验,带动和促进院校的自身发展,同时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成果共享,从而带动全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主要体现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把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条件、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等方面。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的特色:理念和模式。

该课程应该是有自己特色与理念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出来的课程模式。

2.课程本身在课程体系中要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3.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

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等。

4.课程师资要突出双师素质,体现团队意识。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与本科院校不同,应突出“双师型素质”、“企业工作经历”等特点。对于精品课程建设,师资是关键,所以精品课程的开发团队专兼结构达到1∶1以上,且企业教师在专业团队中实质性兼职。专职教师是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5.实践条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高职学院的课程应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精品课程的实践条件非常重要。

6.多元化的立体教材和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的支撑。

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积累长期使用的教学资源(课件、授课计划、大纲等)。

四、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

课程最终效果要表现在网站上,下面是我在网站设计方面的一些感想。

1.从要求和指标体系中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

高职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从指标体系中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我们从2008年的指标体系中就可以设计出以下层次分明的导航。

2.网站内容必须齐备。

仅有一般教案和授课电子教案,没有实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就谈不上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大概可分为: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型CAI课件、资源库及相关专业网站链接等几种类型。

3.网站运行速度快,网页设计简洁大方。

网页设计方便专家浏览,网站设计应简洁明朗,不宜太过花哨,必须保持畅通,速度要快,尤其是视频内容,最好能够拖动播放,因为专家未必有耐心从头到尾地看完一段录像,很可能是跳着看。

4.网站首页最好能看出课程的特色之处。

网站的设计应该本着方便评审专家和学生浏览的原则。

5.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应有专人长期负责。

专业教师不擅长网站的设计,而负责网站建设的人员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专业教师的设计意图。因此,双方必须相互配合,将网站的建设更新与维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做。

6.一些小技巧和注意问题。

(1)在申报表填写时,必须认真填写,凸显课程特色。

(2)说课、教学录像精心设计,精心摄制。

(3)网站要有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作用。

(4)可以把电子文档转换为SWF文件,最大限度防止无限制下载。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应是建设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内容,一流的网站,一流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得到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颜洽茂,金娟琴,谢桂红.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4,(8):6-7.

[2]王洪成,张佑林,王琳.《工程图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VOL 26,(5).

[3]徐洪祥,郑桂昌,吴跃飞.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之我见.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我军军事战略转型的深入,对士官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士官教育的教学质量,打造一批一流的优秀课程,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培养出优秀的士官人才,以适应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士官院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1 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特点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一种新型的、互动的、科学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士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士官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它能有效地提高士官学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一步深化士官教学改革,促进现代军事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士官院校要想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明确精品课程的特点:一是一流性。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员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二是发展性。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适应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阶段课程建设有不同的要求,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反映学科的动态前沿。三是示范性。精品课程具有示范性,希望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四是先进性。精品课程建设反映的是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五是开放性。精品课程是通过军网向使用者开放、打破传统的闭关自守的局面,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

2 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申报课程过于形式化。目前,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精品课程重心偏离,只注重申报形式,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为了申报成功,有些士官院校只按照全军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强化,把申报精品课当成是一项任务来完成,其结果是精品课程建设看似完整,实则毫无内涵。

二是教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建设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而当前,在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员中,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比例不当。有些专家教授虽然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意识;有些青年教员虽然经验不足,但能够跟上时代的前沿,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观点。许多院校在精品课的建设中,不能很好地将老教员和新教员搭配起来,从而阻碍了精品课程建设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三是课程内容不更新。目前,许多士官院校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不给予更新,更不使用,或者内容更新较慢,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较少,绝大多数精品课程负责人不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与交流反馈对课程资源及时更新。

四是教材建设不全面。教材是培养人才最直接、最全面、最关键的要素。近年来,士官院校为打造精品课程,虽然不断编写新教材,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由于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许多教材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各专业学科的需求,具有前瞻性、实践性的教材缺乏。其次,教材的编写没有跟上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步伐,缺乏新颖性。再者,教材编写不完善,实验指导书缺少以及辅教材建设不够。

五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关键和切入点。目前,许多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即使做了网络课件、电子书、视频等,也只是书本知识的搬家。而且,课程更注重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不配套,致使学员不能真正体会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目的,使精品课程成为一种摆设,从而失去了推行精品课程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

六是管理机制不科学。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许多士官院校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不足,在政策导向、课程评价、技术保证等方面没有有效地保障机制。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七是资源共享性差。大多数士官院校都很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但往往忽视了它的推广和应用。精品课程本应放到军网上让大家分享与学习的,可是使用时发现很多课程要么打不开,要么有访问权限,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也达不到为教员、学员服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3 士官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士官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必须深刻理解精品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精品课程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时,不应只注重形式、看重荣誉、追求数量,更多的应考虑课程的内涵,使精品课程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任何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并持续发挥成效,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所有教员群策群力,既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又要有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员。学院对于高水平的专家教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调动他们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对于青年教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他们严格要求,给他们压担子。总之,每个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员都要足够重视这一任务,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课程最新的教学情况,相互之间加强意见交流,并根据士官发展的现实状况,修订大纲、制定方案、编写教材,形成课程的完整体系,将课程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课程。

三是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既要注重技术教育,又要注重人文教育;既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课程的独特作用,又要加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精品课程内容必须常建常新,跟上时展的脚步,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建设和广泛应用。

四是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员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士官院校要特别重视教材的选用和教材的编写,要选用高质量、高层次并且适合士官教育特色的教材。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够启发学员的思维,反映课程的特色;教材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要求,并引入本课程领域中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要及时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修订教材和参考资料,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士官院校在精品课建设中,要重视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教学过程应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而且,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学员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使学员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真正收获精品课程所带来的知识。

六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士官院校应精心组织、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还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以调动教员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例如对荣获军队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应按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对待,院级精品课程应按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对待;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可申报院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建设还应与职称评定、授课学时数等考核指标挂钩。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教学评估小组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全程监控,建立评估机制,并将教员自我评估、学员评估和专家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七是实现资源共享。士官院校应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实行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相关内容放上军网并免费对其他军队院校开放。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化管理,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学习,一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炳.部级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伦理问题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3):81-84

[2]唐全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9,8:47-49.

[3]杨德成,高校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28-29.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卫校 精品课程 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69-03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推出的一项重大举策。目前,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应借鉴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优秀、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课程。如何开展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品牌课程?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正确把握精品课程的内涵

(一)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

对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教育部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是,教育部未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有明确的规定。2011年8月8日,同济大学职教中心专家蔡跃教授在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培训班上曾提到: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六个一流”,即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实践教学,一流教学管理。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所谓的“精”就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所谓的“品”就是要有特色、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简言之,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中职学校由于在办学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点方面与高等院校有较大的差别,若脱离了现实的客观条件,完全照搬高等院校的做法,则极有可能使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脱离初衷。因此,中职学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真正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技能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现代的卫生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课程设计,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卫生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因此,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卫生职业特色,对学生的就业与生涯有重要价值、培养出能服务基层医护工作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示范性优秀课程。

(三)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分级

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分为校级、省级和部级等三个级别。而中职学校的精品课程分级与高等院校不同,分为校级、市级、省级和部级等四个级别。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才能成功地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有:

(一)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差异。无优秀教师的团队,精品课程建设是不会成功的。中职卫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首先应制定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除教师的学历、职称配置合理外,还应建设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梯队,使这支队伍成为精品课程和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一流的教师队伍。

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从培养机制、措施上充分保证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是每年派选3~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部级或省级名师培训班。二是每年指定医、护临床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和无课时间到学校附属医院和当地医院参加临床医护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了解并掌握临床医护工作中的“三新”,三年内要取得“双证”资格。三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才、七年成名”为时间段的培养措施。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的力量,按专业学科的需要和学生比例充分配备实训带教老师,确保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二)一流教学内容的建设

教学内容的建设和课程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中职卫生教育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要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应正确到位,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和前后课程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恰当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保持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还应及时将本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等内容补充。实践课教学内容还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但学科教材上还没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出具有中职卫生教育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

(三)一流教学方法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在中职卫生教育中,最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BPL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当然,在中职卫校的教学中,各学科的课程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某种教学方法在何时使用效果最佳,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精湛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因此,还应充分配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这样,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机地结合,将知识通过多渠道传授到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易理解、易记忆、易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掌握度和主动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四)一流教材的建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中职卫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还跟不上医护领域的发展或者不够完善和实用,这一点在中职卫校某些专业的教学中体现较为明显,我们要敢于打破历来“固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传统做法。一方面应抓好教材的选用,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中职卫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编写出既适合本校教学,又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一是编写理论课教材时,各学科应围绕专业培养的课程目标编写,充分体现出中职卫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二是编写实训课教材时,应将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的、内容新颖的但目前统编教材上还没有的内容编入。三是邀请学校附院、市内各医院的兼职教师和医护专家参编校本教材,力求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临床的一线医护工作。这样,编写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不仅可对统编教材产生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可为精品课程的成功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一流实践教学的建设

“一流实践教学”是与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一个显著的不同点。中职卫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还要把实践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实践教学这一特点,突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在现有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前提下,还须再加大力度投入实践教学的建设。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第一,在3~5年内再增建3~5个实训室和一个中心实验室,增添或补充更先进的、功能更齐全的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操作技能练习的需要。第二,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亲临实训室带教,实验指导教师应全力配合带教,争取每个实训小组的师生比例达到1∶12,确保每个实训小组的学生都有教师带教和指导。第三,增加实训课的课时比重,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教学时间学习和练习。第四,有组织地安排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保证实训室开放时间内有实训指导教师在场指导。第五,除教学大纲中的实训项目要100%完成外,还应完成自编实训教材上增设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对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六,改革并完善实训操作考评指标体系,严格把关,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不达标者,必须重做,直到达标为止。通过以上的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有序性,切实加强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达到一流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六)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管理问题。为了确保该工程建设能有序进行,学校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建立以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首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另一名副组长由教务科长担任,该办公室设在教务科,其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验收工作。小组成员有教务科副科长、教学督导组人员、各教研室主任等。教务科和教学督导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各教研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制定和审查本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规划的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阶段总结等工作。

2.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技术小组。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团队技术小组包括课程教师组、影视制作组、美术设计组、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等。第一,课程教师组 由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主任或申报人负责,其职责是负责该课程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资源设计、课程特色设计、试题库建设等。还包括以上内容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的整理等。第二,影视制作组由学校一些具有影视技术特长的教师及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精品课程建设中所有的影视录像的拍摄、制作以及编辑、字幕等工作,并对各课程组上交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进一步整理和提炼。第三,美术设计组由公共、美容教研室中的一些有美术设计特长的教师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对每一门课程进行美术设计,包括课程主界面、二级界面,甚至多级界面的设计。并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色,设计出风格独特的界面。第四,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网络教学的网站建立、网站检查、网站维护、保证网络畅通等管理工作。

3.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第一,制定严格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学校要明确规定申报条件,严把精品课程入口关。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一律不予认定,并按照程序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公示。第二,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参照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评估指标,结合中职卫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的各项评估指标,让有课程建设的教研室按评估指标上的要求,有方向地开展自己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并建立校内专家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三,制定完善的督导机制。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课程,学校应定期组织专家督导组对该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听课检查,并督促和指导,还应开展对该课程建设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对未达到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第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有力措施。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和教师应适当倾斜。例如:一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和人员应适当提供津贴补助;二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在年度的评先方面应优先考虑;三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人员每学期的工作量考核时应适当减少;四是每年度、每学年度的个人评先、评优、评星级教师以及职称晋升时应给予优先考虑。这样,能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去。

三、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精品课程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七大专业共200多门课程,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哪一门课程可以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就要看它是否具备或者基本具备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六个一流”。如果每门课程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那就失去了“精”和“品”的意义了,因此精品课程应“宁少勿多,宁缺毋滥”。

其二,并非每名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申报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申报条件,并非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其三,上好一次优质公开课,不等于这次课是精品课程。学校内每年举行的说课比赛、公开课比赛的参赛教师和参赛的课程,可以说是优质的,但这只说明是该教师在该门课程中某章节的优质课,并不能代表这门课是精品课程,因为参赛的公开课只是代表一节优质课(或一次优质课),而精品课程是整体的优质课。

其四,不要片面强调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业绩。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整个教学团队及有关人员也为这门课程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涉及的问题都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任何单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如果把荣誉和功劳归于课程负责人,忽视了整个集体所做的贡献,必然会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功后的荣誉和功劳应归于整个集体,而不是单独归于课程负责人一个人。

总之,中职卫校应该按照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六个一流”标准,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采用“成熟一门课程,推出一门课程,带动一批课程”的策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争取在2~3年内建设成功2~3门校级精品课程,3~4年内建设成功1~2门市级或省级精品课程,5年内建设成功1门部级精品课程。使学校形成校级、市级、省级和部级的四级精品课程体系并推动学校各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培养出一批结构合理、教学本领过硬、整体素质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出一套优质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稳步地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玲芬.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2]穆士华.试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研究,2009(2)

[3]田为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4]张兰青.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5]娄道凯.关于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18)

[6]谢峰.中等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7]柯和平.精品课程高效开发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8(7)

[8]汤英汉.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17-02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以及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步骤。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定位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并且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能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具体来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集中于主干课程。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作出版几本高质量的教材,而不同时考虑教师培养和提高师资素质,不考虑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就难以形成。

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它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而是意味着我们在突出某一重点领域时,不能忘记和忽视作为全面领域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的重视,可以成为重点建设和中心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评估办法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精品课程应该有相应层次和类型上的统一标准。评估精品课程可以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来考虑,如表1所示。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创建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传递。

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教材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打破学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改变一本教材统治学校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智慧。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迁就现有水平。精品课程宁少勿多、宁缺勿滥。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组织一些相关人员简单地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另外,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溶入课程体系,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带入课程教学。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学校课程的发展,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考虑就业市场导向。从课程发展的角度看就业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培养各种高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技师学院,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不可忽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当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即使是国家有关部门最新颁布的各种职业标准,在各地区、各行业的不同背景下,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问题。但至少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考虑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为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技能,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培训、鉴定考试等方面都会由此产生一系列改革,帮助学校从学院式、学术性道路走向职业性、应用性轨道。

联合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学会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在国际高级职业人才的素质导向中,强调六种核心能力,即表达、演算、信息与处理、与人合作、自我提高与更新、解决问题。这六种核心能力被认为是未来从事一切职业必备的通用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我们也应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另外,在课程设置中,如果能够通过教材、教学、授课来解决上述能力的培养问题,我们就应该采纳,甚至有些课程可直接考虑与国外大学接轨。学生通过全部课程后可以达到高技能型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必要的语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掌握国际上流行的、通用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技师学院自身也可在这种接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师资,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发展应注意社会化的问题。课程必须与社会进步、时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保持沟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技师学院课程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要为不同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适用课程。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的需要,以及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客观实际,使课程目标具有了多元化倾向。从课程目标类型来看,既要有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行为目标,也要有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展开性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思维、创造能力的表现性目标等。尽管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操作有难度,却有利于避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避免采用讲授、灌输方式,忽视交流、合作、主体参与、探究的方式;有利于避免重视知识,忽视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的种种弊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军,董奇志.谈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3]李萍.把握教育创新 实行立体化研发——高教社正式启动“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J].出版参考,2002,(24).

作者简介: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9篇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提出的被称之为改革之魂的“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和重大举措,也是确立高等院校教育信誉的窗口和门面。因此,各高校非常重视,不惜重金悬赏, 以激励精品课程建设。本文将结合武汉警官职业学院(以下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简称“我院”)首个申报成功的湖北省精品课程“逻辑学”的建设经验,谈谈笔者之管见,抛砖引玉,以期带给大家些许启示。

一、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和宣传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步伐不大,风气平淡,与学院重视不够是相关联的。“精品课程是我负责申报成功的,你应该感谢我”,持有这种自私和狭隘的想法,是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伤害。所以,加强领导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 同时,我院优质学科、优秀教师很多,所谓人才辈出,但对精品课程建设他们或者不了解,或者不愿做。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教学质量,应该加大对“质量工程”“品牌意识”的宣传力度,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舆论保障。

二、建立精品课程建设的投资和激励长效机制

精品课程建设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作为载体才能完成和实现的,没有科学技术这个背景是无法进行的, “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实现。因此,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保证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激励机制。应该看到, 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积极性是竞争成败的关键。精品课程是教师辛勤的劳动成果,是教师的心血结晶,不是动动嘴皮子、挥挥手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心甘情愿全身心地投入和创造。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精品课程建设,归根结底是教师来承担和完成的。建设一支专业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在校教师以 “访问工程师” 的形式到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进行技能培养,有计划地让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二是聘请本行业的知名专家、技术能手上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受生产岗位的实践技能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懂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会做什么”。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兼职教师三者组成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构成上的另一个特点。

四、打造科学的、可操作的新型司法逻辑理论应用体系

新型司法逻辑理论应用体系将以分析司法实践“思考路径”为主轴,其具体构成包含如下几个微观方面:

(1)或然逻辑。作为司法思维活动发生阶段的或然逻辑, 远不是传统逻辑中模态判断和模态推理的狭窄范围,它还应包括归纳推理、类比

推理,更包含演绎推理中只能推出或然性结论等复杂内容。或然逻辑的直接目标就是要临摹出错综复杂案情较清晰的司法思维图形,它是司法思维的发生阶段,也是还原案情真相必需的阶段。

(2)实然逻辑。实然逻辑应该把重点放在传统逻辑关于概念、判断、推理与司法实践的关系性研究上。传统逻辑就是研究实然逻辑,所以新型司法逻辑理论应用体系要把突然逻辑的重点放在司法实践课的设计上, 使司法逻辑由或然逻辑向必然逻辑顺利过渡。

(3)必然逻辑。必然逻辑当然主要是指传统演绎推理, 必然归纳逻辑着重研究演绎推理复杂形式,尤其是各种演绎推理的综合性推理模式。毫无疑义,必然逻辑的目标在于生动刻画司法思维实践蓝图,真正还原案情真实,避免司法实践中的冤假错案;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展现逻辑的无穷魅力。

(4)逻辑方法。方法逻辑主要包括证明和反驳,其目的是培养说理家、雄辩家、演讲家,它在预审、法庭辩论、教育改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各种方法论和可操作。

精品课程建设范文第10篇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教学逐渐成为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有着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能把真实的课堂带到用户面前,让其感受知识的魅力。网络视频课程以其多样性、直观性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成为开放课程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线教育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上教育方式,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提供的一个综合的教育平台。在线教育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这将有利于选拔人才和开展因材施教,大大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成才率。同时,由于在线教育成本很低,能够使优质教育资源远远超越大学校园,传遍全国的每个角落,使每个人都有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和途径,这将为根本解决我国优质资源不足这一突出问题提供新的突破口,推动我国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跨越。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精品课程在教学设计、内容呈现、人性化、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国内精品课程建设的主流形式和发展趋势,探索适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模式。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重点梳理了国家精品课程网、高校精品课程网、国家开放大学公开课、中国慕课网站、国内知名公开课程网,以及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的组织形式、内容建设等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以梳理国家精品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十余家网站,对网站中开放精品课程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是采用实地考察的形式对部分在京高校的精品课程制作流程、管理模式进行了解。

三、研究结果

(一)网站精品课程研究

本研究分别从国家精品课程网、高校公开精品课程网、第三方网络课程资源集成平台这三个层次着手调查了国内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现状。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精品课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参考教材、教学视频、课程答疑等内容。当前的网络课程可分为网络精品课程和网络公开课。通过研究梳理这些课程可以看出网络精品课程是通过特定网络平台集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测试等课程资源;网络公开课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视频集成了名师授课、PPT、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然后通过特定网络平台课程。但对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具体制作流程、以及制作管理等内容的了解,需开展实地考察。

(二)高校精品课程研究

本研究选取北京的部分高校,实地考察网络精品课程制作流程、制作内容、管理办法等内容,其中选取的学校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

通过考察发现,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的制作的模式是:一是确定制作课程选题;二组建专业教师团队;三是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四是准备课程教案(一般是PPT)及相关资料;五是真实教学环境或者演播室录制视频;六是完成视频后期制作;七是通过网络技术集成课程资源,完成课程制作。

四、研究总结及建议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以视频为主,中央农广校制作的网络视频课程符合国内网络在线教育主流形式。但从研究分析结果中反映出中央农广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今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精品课程技术平台建设

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都是“内容资源+技术平台”,中央农广校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而对集成课程资源的技术平台设计与研究不足。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技术平台的设计与研发,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高度集成,以提高精品课程质量。

(二)强化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当前中央农广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不均衡,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等资源建设相对较好,而教学大纲、习题、测试等教学资源建设相对较差,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强化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均衡实现,以提高精品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

(三)完善精品课程评审方式

在评审体系的建设上,应丰富现有评审手段,使专家不仅仅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件资料进行评审,从而保证精品课程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保持课程建设的动力。

上一篇:质量文化宣传范文 下一篇:小学阅读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