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4:05

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篇1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008-02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给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自1999年开始,经过几年连续扩招,几乎所有高校都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甚至几番。学校规模有了很大发展,规模效益有了很大提高,面对如此庞大的求学队伍,原有的学科和专业已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多数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出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想方设法增加学科门类和专业数量,这种办学思路是可行的。而对于课程建设,不少教师和领导认为,学校办学经费有限,抓课程建设,制定的规划实现不了,没多大意义;而部分新办专业领导认为,目前主要解决的是稳定学生,在教学上能开出所有课程就不错了,搞好课程建设是以后的事情。上述看法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短视行为。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办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到具体的每一门课程上。经济的全球化使我们面临全方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资源和人才质量的竞争。只有高质量的人才才具有竞争实力。因此各高校在增加学科门类和专业数量的同时,应遵循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这才是真正的发展观,健康的、成熟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就要求经过高校加工出来的应是优质的或者说是合格的“产品”。这种优质或者说合格产品的输出实际上主要是以在校学习的一系列课程为保障的,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质量出发,课程建设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它对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如此背景之下,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大多遵循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把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于精品课程建设。如今,一个包含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面,惠及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共享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建设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六个方面内容,是一项系统的质量工程,在建设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设计要适当,不应盲目追求课程建设的数量。各门课程都建成精品课程的目标固然不切实际,即使按照开设课程总数人为地设定一个比例也未见得合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门课程从体系建立、逐渐完善、教学实践的不断调整到日趋成熟,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建设周期也会有所差别,人为设定的建设周期未必与教学规律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强求一律就难免出现“揠苗助长”的“催熟”问题,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没有多大益处。精品课程建设重在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比简单设置数量指标要科学、合理得多。

第二,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正确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益,改进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上的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整合师资队伍等,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课程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质量工程”很显著的一个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为此,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重视教学课件制作质量和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只是手段,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对技术的强调和应用必须以教学规律为基础。基于网络的教学课件在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起的作用是独特的,但它再完善、再精致,都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网络环境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有限的课堂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但体验思想的力量、思维的逻辑性、把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非知识因素并非技术的特长,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不能忽视。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组织者,对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与弱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技术的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人和技术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

第三,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素质的常态性工作,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气创造一个适合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品课程建设环境。在组织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有规划、制度、配套措施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及服务教师、有益学生的原则,通过实实在在的,而非追求轰动效应的具体工作,谋求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教学管理的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主要靠教师。精品课程建设也不例外。管理就是创造环境与提供服务,没有一个符合教学规律、宽松有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的环境,任何改革都不会取得切实的效果。

第四,精品课程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特色课程就是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上独具特点的自主课程,它与学校特色紧密相关。精品课程首先应是特色课程,特色是基础,精品是提升。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上要把现有的特色课程去粗取精,将特色做强做大做深,做成精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精品课程建设篇2

【关键词】精品课程的内涵 指导思想 建设原则与基本思路 目标 意义 建设思路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27-02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所下的定义是: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二、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要坚持以教育创新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建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结构,研究和探索教学的方式。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原则与基本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分为校级、市级、部级三层架构的体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过程意识、发展意识指导整个课程建设过程。

四、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所有课程变为精品。

五、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意义

(1)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中存在应付差事和浮躁现象。教育部启动的质量工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对高校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在高校,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可以很好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营造一种以教学质量为课程建设目标、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良好氛围。

六、目前我国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1)不顾师资队伍的质量,或人数不足,或教学经验不足,但出于浮躁心理,硬凑队伍,盲目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对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并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仅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当成一种奖励来看,其后果是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为评审而造假。并且申报成功就不在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获批准的精品课程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辐射效应。

(3)当前教育机制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目前,课程建设不属于科研课题,算不上科研成果,也算不上教学成果,只是一项建设项目,评不了奖,经费少,精力投入并不小,教师对申报课程建设兴趣不大,从而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4)现有的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均衡。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存在着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从教育部公布的学科分布情况,理工类占50.2%,而文学、史学、哲学、两课和文化素质类的总数仅占14.6%,这一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是说明了国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上存在误区,还是说明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类教育存在着质量问题呢?

七、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建设思路

建设精品课程、优秀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必须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及教学管理等多方面下功夫。

(一)师资队伍建设。月涵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师才,是指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诲生不倦的良好师德和从严执教、勤奋思考、奋进创新的教学作风。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师资队伍也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评定的重要标准。因而,以下谈谈加强队伍建设的思路:

(1)优化课程教学团队结构,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强化技能训练环节的指导工作。

(2)注重培养年轻教师,鼓励青年教师深造。

(3)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

(二)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规律。

重点建设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定,除了关注自身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要注重学生后续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全方位发展。以下谈谈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的思路:

(1)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

(2)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教、学、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学方法的建设应依附并服从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各课程在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上,进行多种探索和试点,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生存的根本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门科学,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以下谈谈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的思路:

(1)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花费心思去设计每堂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

(2)在教学中融进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和“问题意识”,结合网络与课件,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以满足教学需要。网络畅通与网络资源的丰富,能迅速更新充实教学案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实践选题库,自测系统、在线互动等网络资源栏目内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四)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要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水平及世界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并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现状。

在教材的选择上,需打破高校教学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要将大量的指导阅读书结合起来。避免导致学生知识知识面过窄的被动状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应鼓励教师编写适合学生特点与地域特色的教材。

(五)教学管理建设。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既包括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教学的安排、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教学环节的管理,还包括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教学保证条件的建设等。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的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为其提供制度保证。有效的教学管理,对精品课程建设能实施有效监控,能对精品课程、优秀课程进行全方位建设。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交流与共享。

八、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学校推进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应该是:广播种、精选苗、细培育、炼精品。建设是基础,提高是目标,优选重过程,精品靠打造。

(一)建立科学的评审标准。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申报和评审程序,学院应组成专家组对所报项目严格评审,然后向全院公布,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2)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建立评估制度关键在于如何客观准确地纳入和体现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专家组依据标准,严格评审验收严。

(二)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动态监控和管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严格申请、评审程序,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2)定期开展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年度和中期检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办学主体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发展特征和世界教育趋势、课程改革方向和教育政策等,对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实现监管过程和验收指标的双重动态管理,确保课程的创新性、科学性、整体性、适用性及示范性。

(三)加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一个好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因而建设一门优秀课程是有成本的。目前教师都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理由,不愿将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建设课程,如果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本中设“知识产权费”成本项目,择优选购知识产权,投入课程建设,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九、结语

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是一项科研成果的结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也代表着学校的教学综合实力,所以要真正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建设成为五个一流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裴向伟.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2]邵景玲. 准确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要素

[3]郝秀凯.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4]龚莉.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把握哪些重点

[5]谢蓉.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当避免哪些误区

[6]杨昌山.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积累

[7]裴向伟. 创新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8]高飞.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存在的困难

精品课程建设篇3

关键词:ASP网站设计;数据库;C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22-0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产生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受应用软件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管理。在基于Internet环境下,为方便学校对信息的与管理,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资源。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起到示范的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在于教师为学习者 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开放性的资源,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网络学习,以达到使内地院校与农牧学院对学习C这门课的资源共享,借鉴其先进的学习方法。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对大学学生学习C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C精品课网站设计的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使教学更加方便,方便学生在家或寝室自己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节省学生、老师的时间。本网站操作方便、更新及时、易于维护和管理,其功能分为:动态新闻、网上答疑、课程教学等。学生进入后可根据系统功能对该课程进行信息浏览,查看课件,查看动态新闻,提出、查看问题及学习等;教师进入后也可对课程的一些信息进行浏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据此,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的功能:为使用户操作方便,要求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学生查看新闻,下载课件,网上提问等。教师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1.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本系统主要划分学生操作、教师操作2个大模块。其中学生操作模块包括查看动态新闻,在此模块中学生可以及时的查看C这门课的一些最新动态等;课程教学,该模块包括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大纲、考试大纲、电子课件、单元实践、单元测试、网上提问,此模块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当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提出来,老师浏览并回复后,学生可以及时的查看回复;查看基本信息,该模块主要包括该课程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网络课程,参考文献),教学效果(企业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政策支持等等这几个小模块。教师操作包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网上答复、查看新闻、浏览课程信息等模块。通过上述各模块的介绍,确定了系统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本网站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3 数据库的设计

3.1 系统E-R图

回复信息实体:id(自动编号),q_id(提问编号),name(姓名),email(邮箱),body(内容),subdate(回复时间)。

3.2 数据表的结构

该系统中共创建了四张表,依次是:answer表:记录别人提出的问题信息。dayi表:记录老师回复学生提问的信息。new表:记录新闻动态的信息。zliao表:记录资料信息。

3.3 数据库连接

系统中的有些功能实现需要连接数据库,这里把连接数据库的代码写在conn.asp,然后在需要连接数据库的里面用把其包含进来即可。连接数据库的代码如下:

4 结论

本网站使用ASP、CSS技术,以MS SQL Server2000为数据库存储资源,通过本网站,能够实现在线查阅有关课程的最新信息、下载课程的课件、观看课程讲座,并可以进行在线答疑等功能。通过此次网站建设,大大方便学生、老师、家长间的信息交互,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开放性资源,并能及时地将对这门课程的建议,这门课程的不足之处等信息反馈到学校相关部门,老师通过交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正确地回答,让学生更能全面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兆瑞,张璇.网页设计师完全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夏邦贵,郭胜等.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入门与范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怡丹科技工作室.Dreamweaver 8网页设计[M].北京: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2008.

[4]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精品课程建设篇4

关 键 词:包装设计 精品课程 实践 特色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再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示范性建设中的重点专业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的核心课程“包装设计”课程,于2002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2002年成为部级高职高专试点专业商业美术设计中的主干课程建设,2004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2005年获得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实践证明,加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对培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因此,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以高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面对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职业岗位群,该课程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知识则强调专业技能,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包装设计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进行包装设计实际项目,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具备对商品包装设计中进行包装容器、结构、材料、印刷加工等设计制作的能力。

二、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又要知识结构合理,注意高职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教学的构建就是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优化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为: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将原“包装设计概述”“包装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重组成为包装设计基础课程,对涉及到包装容器、结构、原理、材料和印刷工艺等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优化,使该课程包含了包装设计的工艺制作全过程的知识。二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商品包装开发实际相联系,与企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整合包装容器结构的内容,把较难的容器计算等方面知识适当放到实训中,增加了市场常用的纸质包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瞄准地方特色商品包装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课程的授课。让同学们进行实际包装设计与制作,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操作体验。三是加大纸质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动手制作纸盒造型训练课程,感受体验纸质包装设计结构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然后让学生到超市货架上去分析对比,反复修改调整。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评定后,让学生到制作公司按实际尺寸制作出来。要坚持有目标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与包装行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比如,2005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黎镜昭、石建峰等同学设计的《古韵——普洱茶系列包装》作品,获得200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铜奖,还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银奖。在课程设计上,应及时把包装设计最新理念和设计制作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包装设计原则、市场动态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体现两个“学”,五个“用”的方法。两个“学”指的是学习内容适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五个“用”指的是学生学了以后“会用、够用、管用、能用、好用”,逐步完善学习和实训一体化。除此,还应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计算机、制作机、打样机、装裱机、压型机和包装实物作品为一体的教学设施,还建有包装设计陈列室。根据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建立了校外包装设计实训基地,以创意设计、制作出片、制版打样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设备,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逐步开发了包装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使精品课程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学习指导、试卷、视频录像、网上答题等教育资源网络一体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己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大平台。同时,也为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

四、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构造双师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主讲教师队伍的结构,按照教育部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要求,我们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中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依托,采用了“三个坚持”的具体措施。

1.坚持引进和学院培养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建设方针,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安排到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中来。《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由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高级平面艺术设计师、高级商业美术设计师和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组成,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配备了公司设计总监、辅导教师、技师等,构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梯队。教师团队成员思想活跃,在全国级、省级立项获得教改课题3项,发表高质量教改教研论文十多篇。指导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奖160项。

2.坚持实施教师团队继续教育的优惠政策

学院制定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条例》,并设精品课程专门建设经费,其中一项是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鼓励专业教师攻读硕士及在职研究生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高级培训班,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每年安排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或专业实训基地参加设计创意项目的实践、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合理安排中青教师培养计划,不断适应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3.坚持实行导师制和岗前培训制度

学院相继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导师管理法》和《导师任职条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由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组织教学文件或相互听课、评课的办法,并组织青年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青年老师申报科研课题,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下企业一起开发品牌设计项目,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地培养了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梯队形,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了高水平的定位,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的标准。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明确艺术设计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一系列地改革,有效地实现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设计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加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五、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训环节

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训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都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训与实习,搞好生产性实习,并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广东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设计中心、广州沸点设计公司、番禺日报印务中心、广州番禺新龙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保障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正常实训教学运转,提高了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一是重视实训,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后,就到校外实训基地,在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技术工人交流,主讲教师到现场配合指导,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到包装印刷各个生产环节学习,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开发地方特色包装。创意设计地方特色包装,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比如,2007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到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进行茶叶包装的开发设计。在实习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土特产品包装进行创意设计,学生在参加实践项目中,感受到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考核与考查,认真抓好每一项实训课程的环节,及时对校内外实训成绩进行评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设计的《番禺三宝》《普洱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作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三是加强生产性实训考核,安排学生到香港艺宝制品公司实习,直接参加公司的包装设计开发、制作、打样等工艺流程。

六、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编写指导教材

为了配合精品课程建设,学院组织教师、设计师共同编写了《包装设计》新世纪高职高专教学成果教材,以及教育部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在全国同类院校反响很好,至今已经是第11次印刷。根据授课老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建议,包装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也参与编写,加上近几年的专业调研与教改成果进行修订,增加职业岗位和专业技能知识,2008年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修订(第二版)出版,这就丰富了包装设计教材的内容,更加适应了职业岗位的需求,提升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能力。

配合《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增加包装设计职业岗位知识和技术,把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内容增多,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包装造型案例。并与包装设计专家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指导书,按照企业管理工艺程序与步骤来编写,方便学生自学。编制包装设计电子课件,其中除了编写包装艺术设计外,还编写了包装设计欣赏、最新包装设计和中国之星获奖作品、世界之星国外作品选等参考资料。除此之外,还按类别编辑,如商品包装、食品包装、酒类包装、工艺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玩具包装等多种包装设计作品,为同学们提供生动的包装设计参考图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还将图书馆、艺术设计资料室1000多种的包装设计出版物目录挂在网上,整理全国30多个包装设计及相关的网站链接,既为教师提供授课参考资料又为学生自学包装设计提供学习资源,同时也为社会包装从业人员继续学习提供了一条自学途径。

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立成为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了包装设计课程优质教学资源。为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我们将继续对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以更好地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编.国家精品课程——2004[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3]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侯治富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5]柳礼泉等.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6]胡宝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钟启泉.论“教学的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02(7-8).

精品课程建设篇5

关键词:精品课程 稳步发展 内容改革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开放和共享”的精神,旨在建设一批集合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精品课程的特点是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其中示范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精品课程分为部级精品课程,省、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这无疑会推动高校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务规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2003年以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建设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已经颇具规模,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精品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它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更不是短、平、快的一次性工程,因此为保证我国精品课程稳步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

认真研究课程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课程体系的衔接,实现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科学性,很好地处理经典与现代、新与旧的关系;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践动态,更新并充实应用案例的内容;注重将科研引进课程建设,大力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开发和组织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

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各精品课程负责人要带领自己的教学团队认真学习、调研,根据课程性质精心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满足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二、建设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课程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

要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服务或到企业脱产实习,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培训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重视师资培养力度,让一线教师和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人员更多地参加各种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出台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转贴于

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要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注重“双语教学”的应用;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四、教学条件上,应重点考察实训大纲、教材、学生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及实训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要符合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专业群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需要。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要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和不断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营造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完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运行激励机制

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各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各高等学校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目前许多学校都制定了诸如经费配套补贴、教师业绩评定依据、教学改革立项支持、评优评奖优先考虑等激励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尚停留在激励精品课程申报层面,而对保证精品课程持续发展、提高课程可用性和有用性层面的激励不足。可采取如下措施:1、专门设立精品课程运行基金,保证精品课程持续稳定运行;2、适当发放工作量补贴,鼓励教师开展课程网站推广、网上答疑反馈等工作。

六、教学效果上,应考察理论和实践环节

考核方法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应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应科学、适用、灵活、多样;考核的重点,除了“三基”内容外要着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真实反映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

建设精品课程本身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以实践所取得的理论来推动其前进。总之,我们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依托,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老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步伐,争取有更多的优质课程加入精品课程的行列,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本科整体教学水平的促进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2]施晓秋 薛伟 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3]柳礼泉 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精品课程建设篇6

关键词: 操作系统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

引言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其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如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和软件资源(如程序和数据文件等)的机制,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经过近20年蓬勃的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产品。到今天,操作系统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制造技术和用户需求,特别是网络应用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相继出现,例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网络的快速链接与传输问题及大容量硬盘等层出不穷的新硬件的管理问题等,因而操作系统的理论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了该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难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领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学好“操作系统”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诸多影响。为此,本文从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环节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对操作系统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全力营造精品课程。

一、优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

类似于其他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也经历了系统结构与实现技术的变更与发展。早期的操作系统由于受硬件、程序设计语言及软件设计技术的限制,一些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相比于现代操作系统来讲已经是过时或不合理了。因此,在确定操作系统原理授课内容时,我们积极跟踪国外最新的操作系统原理教材,摒弃了传统操作系统原理中那些过时的知识,取而代之现代操作系统中普遍采用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譬如,我们摒弃了传统操作系统中的作业及作业管理的概念,强化了进程及线程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课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操作系统原理与技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操作系统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操作系统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特点: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统结构概括为知识结构、知识体和知识点三个方面。知识结构概要性地总结为: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知识体概括为两句话:“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和“操作系统有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这两句话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知识点是操作系统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随着计算机应用向纵深方向的进一步拓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早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操作系统,往往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一些典型算法的实践。那时候,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了解、实践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实现技术。当前,开放源代码软件日益深入人心,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软件,已成为大学生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研究计算机基础支撑软件的首选。这为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实验平台,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使其更加符合高等学校课程的专业性、探究性和前沿性的特征;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专业知识,通过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结合学科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将学生引向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长期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这种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围绕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开展了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强调个性化教学、开放式课堂,将师生的交流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网络、电子邮件、实验室、机房,注重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安排超过二分之一的课时组织讨论班,由学生自由组成项目组,自主选择项目,自主设计、开发,并在讨论班上交流研发成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形式,只要有利于教学目的,全部可以充分利用。目前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Internet、电子邮件、原版英文教材、双语教学、网上作业、网上答疑、BBS论坛、操作系统资源网站等。另外,学生利用自备电脑查资料、做实验,吸收学生参加操作系统研发项目,引荐学生去公司实习等,都正在采用。网络教学环境方面,提供课程资料、Linux内核代码阅读工具、操作系统学习资料下载、通知等服务。通过网络教学这一先进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营造了教师与学生的良好的沟通氛围。

2.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研结合。

主讲教师带领所有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操作系统理论,深入学习,分析Linux内核源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相应的,考核内容既有操作系统原理,又有Linux实验。学生除了完成操作系统实验外,被积极吸引,参与到计算机学院教师的相关的嵌入式系统方向、应用服务器、集群计算、网络系统等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这些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的操作系统学习创造了难得的机会,而且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研发能力方面的竞争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围绕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与方法,设计了基于Linux的7个主题实验,这些主题涵盖了linux的内核重建与shell、系统调用、进程同步、进程调度、虚拟存储、设备驱动及文件系统,其中2个是必做题,其余5个主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至少3个主题进行实验,或至少选择其中的2个主题,然后自行确定1个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主题。实验时,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实验后要求学生按组提交实验报告及相应的代码,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安排部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经验交流。这些实验由浅入深,既有Linux使用环境与使用技能方面的培养,又重点围绕着深入了解Linux内核的实现机制展开。通过这些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Linux的兴趣和主动性,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强化实践,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分析实验,并开设了专门的实验课程。目前,本科生操作系统原理与实验已单独开课,课程名称分别为“操作系统原理”和“操作系统分析与实验”,均为专业必修课,分别为3学分和2学分,很好地贯彻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教学思想。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障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两个方面,在两个方面均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表述是否清晰、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维持秩序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操作系统精品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善平等.操作系统学习指导和考试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尧学,史美林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3]黄廷辉,陈智勇,许倩霞.《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改革初探.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2,(2):2002.

精品课程建设篇7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55-02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工程流体力学》是机械、热能动力工程、土建等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007年本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在4年多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取得了建设成果,更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是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重要基础。从学院到研究所,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定应切实采取措施,加大课程体系优化和课程整合的力度,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抓紧课程教学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队伍。

二、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法

1.改革教学内容。《工程流体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以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为核心,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能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旧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自身”的完整和独立,这种体系的特点是强调系统性、整体性,重视数学推导;部分内容起点低,简单重复;忽视课程的基础作用,片面强调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为专业服务,不适应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的人才培养模式。鉴于以上问题,删除一些和热力学、普通物理学等课程简单重复的内容,引进一些反映当代最新研究水平的内容,如紊流理论、非定常理论和新的测量技术、计算流体力学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课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2.加强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必须配备一流的教材,建材建设一直是我校在国内同行中影响较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由我校编写的流体力学方面的教材5部,分别获得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现正在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其中由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流体力学》曾获得过高等学校水利电力类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在教材建设上,一直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并从工科本科生学习课程的实际出发,“填平补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适当加强理论基础。例如,用系统与控制体的输运公式导出流体力学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进而导出其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又如,对实验的理论基础——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也给予必要的重视等。这样,便适当提高了理论起点,加强了系统性,避免了重复,而且物理概念清楚,学生易于接受。

3.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是精品课程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精品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了多种方式:(1)翻译了美国某出版社的流体教学影片,该片内容丰富生动,被国内许多高校采用,在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2)建设了精品课教学网站,将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进度、教学内容、典型例题、实验教学、流体力学发展简史、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以外,在业余时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复习,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该网站设有在线答疑功能,学生可通过网络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网上答疑。实践表明,教学网站的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3)购置、自行制作了工程流体力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流体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工程流体力学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抽象,而且由于流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在讲解时常需要借助一些图形表示流场的存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可减少教师在黑板上的画图时间,同时动画、视频、图片等可使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有效提高讲课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采取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实验教学建设。实验教学是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校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将流体力学的各部分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根据购置的实验设备自行编写了实验指导书,明确了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了实验教学的多样化,自行编制了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演示软件,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自行研制了多功能空气动力学实验台,可进行平板边界层、圆柱体绕流、弯管压力分布、紊流射流等多项实验;合作研制了小型烟风洞,可演示飞机模型(包括机翼)、汽车模型(轿车、卡车)、圆柱体等流场,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

5.改革考试形式。工程流体力学中公式特别多,而死记硬背这些公式及其推导意义不大。对以往的闭卷考试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闭卷考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考试中客观题占的比重较大。客观题就有标准答案,这使得课程教学成为趋同性教学,即希望学生的认识都统一到这一标准之下;(2)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而记忆性的知识可以通过短期突击学习获得迅速提高,这使得许多同学平时不学,临近考试“加班加点”以应付考试。另外记忆性学习较适应女生,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女生优势”现象;(3)一次考试定成绩。教师往往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的总评成绩,很少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就导致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期末搞突击的现象;(4)由于采用闭卷考试,计算题往往比较简单,无须建立数学模型即可求解,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半开卷(即考试时学生只带一张A4纸,上面可以随意记录内容)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内容上,减少了客观题,加大主观题,注重内容的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能兼顾一般学生的合格水平,又能突出优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他们能力的发挥。

三、结束语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本文深入分析精品课程的建设,以期交流经验,提高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工程流体力学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允豪.以教材、教学内容建设为核心创建部级精品课程“热学”[J].物理,2006,(07).

精品课程建设篇8

关键词:精品课程;房屋建筑学;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起到示范性和推广作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反应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创新性、适用性等等。

1 精品课程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教育理念的先进性。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育观念等应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前提,以课程服务对象为目标。要明确理解各专业系列课程的内涵,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职业方向,还有课程建设与专业以及未来就业市场的联系等。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化完善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贯穿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一切以积极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体现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2)课程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精品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应具有学科的科学性、先进性、新技术技能的应用性。将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不断改进教学经验。在教材的选择上与时俱进,教材要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为此采用本学科、本专业的新出版的教材,在教学环节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充实课堂信息。

(3)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精品课程的实施要根据学校已具备的现实客观条件,利用已有的资源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增加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等环节,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4)课程师资的先进性。课程改革要求专任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另外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业务水平以及技术业务能力。除此之外,也要重视师德,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讲解的内容富有实际应用性,力求深入浅出,富有一定的启发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采用理论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实践技术操作示范、练习等各种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2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就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生产一线。要求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及组织管理生产实践环节。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房屋建筑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的基本识图和绘图能力。我们力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构造知识,培养基本的房屋建筑设计能力,达到能独立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能正确的理解建筑设计意图,并能在施工现场中提供熟练的技术指导。另外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些方面,文章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如下:

(1)教学内容的建设。在对本课程建设准备期,曾多次进行行业调研并召开分析讨论会。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服务目标,真正落实在课程建设的源头。为此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中,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上做了整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基本构造以及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基本构造以及建筑设计四个知识模块。把握教学重难点,在学时分配上紧扣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另外学时分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2)教学过程的建设。

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课程的需求不同、教学内容等情况不一样,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课前明示章节重点、难点知识及学习要求,设计的内容多联系工程实例,吸引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时结束时增加开放性思考题,将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分析思考工程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知识学习的实践应用性。

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迪激发学生创新设计、开拓思路。

③增加练习。理论知识的讲解有侧重点,在讲解中要以重点培养实际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为目的。另外在讲解完后布置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需及时进行作业批改和必要的讲评。

④重视实践环节。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以方便学生更好地同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消化理论知识;我们利用本课程向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教学平台,例如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图画,安排合适的内容进行讨论,设计绘图。另外我院已具备规模的建筑模型实验室,以及校园里面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在理论课结束后,可以就近安排现场教学和观摩,增加感性认识。在课后,组织建筑调研,查找规范,建筑设计环境体验。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⑤采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授课,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另外可以安排赏析经典建筑作品,以帮助学生对设计原理的理解,拓宽视野。教学效果良好。

(3)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为保证课程教学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在对课程建设的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安排组织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三个环节,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及时的调整教学环节设计,提升了课程建设的效果。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中,注重考试的科学性,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试,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构建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的两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各个角度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

(4)师资队伍的建设。我院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人才是一方面,另外我院加强了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所带课程的相似性,形成教学团队。发挥各自的特长,实行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另外在学院内部,通过互相听课、参加教研室活动、完成科研、课堂讲课比赛和制作教学课件竟赛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技术业务水平,我院要求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与时具进。另外我院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定工作。

上一篇:综合素质培训范文 下一篇:信息化课程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