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范文

时间:2023-02-22 05:15:0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范文第1篇

一是严把课件选题关。二是严把课件制作关。三是严把课件评审关。

山东省兖州市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科学规划课件选题,精心搞好课件开发,专题进行课件评价,严把“三关”,精心打造精品课件,促进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严把课件选题关。为准确把握农村群众需求,增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兖州市委组织部每季度开展一次远程教育教学资源需求调研,组织农业局、科技局、文化局等成员单位深入各镇村,深入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中,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深入调查了解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和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在调查整理、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课件选题,切实做到“群众急需什么知识,就制作什么课件”。

二是严把课件制作关。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中,以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为龙头,充分整合全市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积极服务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做到了“开发什么类型的课件,就组织什么领域的专家;需要什么设施设备,就协调调度什么部门单位”,形成了远程教育中心牵头、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全员共建的教学资源开发机制。同时,在课件开发中,严格按照有关课件资源开发的规范,组织行业专家编写课件脚本,业务骨干承担拍摄任务,行家里手实施合成制作,并在课件资源开发的全过程规范运作,精心把关,精益求精,确保精品。

三是严把课件评审关。采取专家评审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制作的乡土教材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成立了农业、科技、广电等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课件评审专家组,对照远程教育课件制作标准规范和本地实际,对每个课件都进行内容审核和技术指导,严把专业技术关。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件,组织种养大户、村党组织书记等对课件集中评价,根据农民实践经验进行完善提高,严把实际操作关,努力实现课件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使课件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指导作用,又贴近农业生产实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精品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策划;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根据课件用途不同,精品课程课件可分为几种,其中一种是常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的助教型课件,主要由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亲自制作。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课件开发的专门训练,所以对多媒体技术中人机交互功能和特点缺乏了解,对全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缺乏研究,设计出来的作品也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目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使用中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课件开发所涉及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运用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的正确和充分利用等问题,已成为此热点中的关键,本人从教学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这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精品课程课件在开发设计和教学中的应用。

1精品课程课件的常用形式

精品课程课件常用形式,通常可分为“助教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验练习课件、仿真模拟课件、测试课件、教学参考课件等,每一种精品课程课件,随着其教学性质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1)“助教型”的教学课件

“助教型”教学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师课堂讲授用的。这种课件重在知识的传授,强调先把教材内容提供给学生,然后依照学生的学习速度教给学生各种概念和技巧,并利用节省的时间通过实例解释概念。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教学课件一般采用分支型设计方法,即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使用这种课件一般是采用启发性提问来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制作“助教型”的教学课件首先要求开发工具具备完整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人机交互能力,避免把教学式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或“课本翻版”。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的不固定,大多数第一线的教师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这种课件上,所以我们把这种教学课件也称作电子教案。

(2) 实验练习课件

实验课件是用于代替或部分代替现场实验的,是为某个知识点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或者在教学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后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决定下一阶段学习的手段。

实验练习课件往往用于复习某种规律性的知识。它在学生需要补充练习而教师又不可能个别辅导时,显得特别有用。实验练习课件也可渗透到其他的课件中去,用来巩固新授知识或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的进度和内容。

实验练习课件的教学效果取决于人机交互作用的程度,当不正确的回答出现时,需要提供一些正确的反馈,实验练习课件要求事先建立题库,以便储存练习题。

(3) 仿真模拟课件

仿真模拟课件是用于模拟实验活动或自然现象等的教学演示课件。仿真模拟课件是在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能实现的情境下,用计算机摹仿实际状况,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到实际现象。模拟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操作模拟:通过模拟样本化的操作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② 状况模拟: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模拟某些现象的变化步骤。

③ 信息模拟:形象地表现某些现象或系统的原理或规则。

由上可知,开发操作模拟或状况模拟课件时要求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动画制作能力;还有就是使用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各种模拟动画,然后由支持这些动画文件的多媒体开发工具进行链接。对于某些现实状况不能如实模拟的情况,则可采取加快或减慢、放大或缩小的方式模拟。

(4) 测试课件

测试课件是用于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试的教学考核软件。测试课件是在学习进入到某一阶段,需要进行评价时设计的软件。

在制作这种课件时可以参考其他形式来设计课件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学生,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制作这类课件必须建立试题库,通过多媒体工具,根据知识的难、中、易来进行测试,比传统考试省时、高效,灵活性强,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 教学参考课件

教学参考课件是作为课外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用以扩大所学课程知识面的课件。

(6) 自学自测课件

自学自测课件是用来帮助学生自学自测用的“助学型”教学课件。

2精品课程课件的设计

2.1设计原理

(1) 教学对象的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特别是我们这一类的成人院校,在设计和制作精品课程课件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以培养和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因此,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为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提供依据。在课件的设计活动中,应该做到对学习者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学习风格、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进行调查,并建立学习者的档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掌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以便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因材施教与扩大教育规模统一起来。

(2) 教学目标的制定

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也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多媒体课件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同时,不一定要完全受教材的限制。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文字教材和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更重要的是内化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是对人才培养要求这一总目标的具体表现,又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信息技术的整合,给学习者创建了一个资源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因此,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课件的设计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编写,要以明显的方式呈现,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的可以节省60%的时间。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对于课程目标应呈现在课件的首页,让学习者对该课程的目的一目了然;单元目标应呈现在单元学习内容之前;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则应该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呈现。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差异性,让每个参加学习的人都能够得到提高的可能。

(3) 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就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较多的教学策略,才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对类型众多、范围广泛、性质和形式各异的教学目标做到系统地考虑诸多因素,设计出在总体上的择优的教学策略,这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精品课程课件的重要特点是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结构。因此必须将内容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应当有它明确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内容。精品课程课件是面向学生的,是个性化的课件。因此,只能靠丰富而精炼的内容、方便有效的表现形式、生动悦目的画面去吸引学生。

2.2设计原则

精品课程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要想设计一个优秀的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应该掌握它的设计原则。

(1) 结构清晰、操作灵活方便

一个好的精品课程课件应该清晰和有条理,包括封页、主页、子页、结束页。其中主页又包括复习、新课引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等环节。这样既一目了然、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同时课件的设计要特别注意导航策略的设计,以便使学习者方便地实现相关页面之间的跳转。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精品课程课件的设计应强调课程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庞大信息量,为网络学习者创设一个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3) 通用性

通用性是考察精品课程课件效率和效益最重要的标准。许多老师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肯定是要花时间的,问题是时间必须花得值,人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制作的课件应该通用性很强,不仅制作它的老师能用,甚至全校、全国同学科的老师都能用。

另外,既要适用于单机运行,又要满足局域网中文件服务方式下的本地运行要求。所配备的安装文件应允许用户指定安装路径。

(4) 科学性

精品课程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

(5) 容错性

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确的错误提示,不可出现“死机”现象。

(6)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必须配有精品课程课件的内容简介、使用说明、作者联系信息、版权声明及提供帮助等,功能键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要明确专一,杜绝二义性。

精品课程课件的设计,必须以教学要求为基础,因为课件最终是服务于教学的,不能只考虑某一方面,否则设计和制作出的课件不会是优秀的课件。

3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

3.1课件制作工具

在制作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课件制作工具主要有:

(1) 音频编辑工具:是指录制、编辑、播放声音或音乐媒体的工具软件。常见的音频工具软件有:Wavestudio (录音大师)、SoundEdit(音频转换,音频文件转换成数十种不同的格式文件)、Cakewalk9.0(音序器软件,用它组合各种音色,编辑各种MIDI信号)、Midisoft(用来作曲、编辑MIDI音乐及由键盘来输入作曲)等。

(2) 图形图象编辑工具:指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常用的工具软件有:CorelDraw(矢量图形处理的霸主)、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Acdsee(数字图像处理)等。

(3) 动画制作工具:动画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可以实现平面上的一些简单造型、位块移动、颜色变化等。常用的工具软件有:Animator Studio(全彩绘图与音效、动态影像的结合)等。三维动画可以实现三维造型、各种具有三维真实感物体的模拟等,常用的工具软件有:3D Studio MAX(最广泛的专业3D建模,动画和图像制作软件)等。

(4) 视频编辑工具:视频信息的产生,要经过视频采集卡从录像机或电视等视频源捕获,然后再输入到视频编辑软件中进行编辑或处理。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有:Premiere(适用于专业视频制作的实时编辑)、超级解霸(音视频格式的播放编辑)、Animator Studio等。

(5) 多媒体集成工具:以页式或卡片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PowerPoint、ToolBook(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工具)等;以图标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Authorware(可视化媒体创作工具,制作网页和在线学习应用软件)、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具有强大的集成和交互能力)等;以时间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Director、Action等;以程序语言为基础的有:Visual Basic、Visual C++等。

3.2制作方法

制作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等,如果用文字制作,可以用PowerPoint。如果做的课件主要是图标说明,可以用Authorware。Authorware是一个功能强大、使用较多的多媒体制作软件,而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软件为我们制作字幕、加工图形提供了很大方便。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让我们制作出交互性强、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课件。

下面简要介绍课件的制作方法:

(1) 面向对象的交互功能

交互功能是多媒体课件必不可少的功能,多媒体制作工具都能提供较强的交互功能。设计者只要移动图标,就可以设计专业水准的交互界面。Authorware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制作环境,它提供十几种图标,只要打开文件便可以建立一个课件的一部分并形成流线图,选择不同图标,并把它置于流程线中便形成复杂的分支结构,再向结构中添加多媒体信息内容,就可形成一个具有交互能力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包括多种交互响应功能,如:按钮响应、敲击对象响应、下拉菜单响应、输入文字响应、条件响应、时间限制响应等,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 文本制作功能

文字是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一是通过书写器输入文本;二是从其他软件中读取文本。如从:IBM Viavoice(语音中心)、Paint Shop Pro(与Photoshop媲美的绘图软件,支持超过三十个文件格式)、CoreIDraw等设计软件中,将制作美术字读取过来,作为文本使用。

(3) 图形、图像的制作功能

图形、图像具有直观特性,人们容易接受。一幅图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大量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提供的多种绘图工具绘制图形,也可以使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将图形、图像数字化,获得高质量的静止图像。

(4) 动画制作

在教学中,往往利用动画模拟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说明科学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利用计算机动画表现事物甚至比录像的效果更好。多媒体制作工具都配有较完善的动画制作功能模块,也可以直接调用其他软件制作动画。

计算机动画生动、逼真,动画“动”的方式大致分为移动和原地变形两种,因此计算机动画的制作,只需设定多个关键帧的特性(如物体颜色、质感、位置、角度与焦距)和中间间隔,计算机可自动运算完成其有各种特性的变化过程,填补关键帧之间的中间帧,生成连续的动画。

(5) 视频处理

视频影像是通过视频卡捕捉的视频画面,如电视、电影画面等。视频处理是把它们以一定格式储存在硬盘、光盘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工具,在同一屏幕中,把视频与文字、图形及动画连接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

(6) 音频输入外设

音频是多媒体制作中另一种常用媒体,我们可以从Windows系统下的录音机录制音频,建立音频文件。然后使用Wavestudio和SoundEdit等音频编辑工具。

在形成课件之前,分析教学内容及目的,合理选择文本、动画、图像、视频、声音等,并对它们合理组合,形成有层次、优化的教学结构。

4制作精品课程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其本质作用是服务于教学。所以有别于一般的多媒体作品设计。这里应该强调教学为本,理念先行。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课件所依托的教学理念、课件的实践使用等更多地被专家和教师们所关注。以下是我们在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 课件要为教学服务,课件要结合课程、切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成了大家的共识。计算机和网络像粉笔、黑板一样,只是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不要过分地强调课件制作得是否精美,这种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因为教材不是艺术品,关键要看内容,看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2) 在进行教学时,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精品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模式,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工具、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以新的视野来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模拟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加深,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利用精品课程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就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维空间。精品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4) 还有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存在“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课件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是形象生动的,但制作时应注意课件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不可以用模拟代替真实过程。

(5) 精品课程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精品课程课件的设计、策划和制作,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技术上体现以学为中心。以上是本人一些拙见,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以共同推进精品课程课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 国发[2002]16号文件.

精品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精品课件 制作与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建设的基本条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基础课,在原先的计算机原理、输入法训练、计算机辅助工具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与多媒体应用等新技能,实用性更强。在改革理论知识传授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的技能,这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而且成为其他专业的素质教育基础课。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辅更强,甚至成为各专业首选的必修基础课。

2.教师是精品课件制作的主力

教师既承担理论课教学,又承担实验课教学。他们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并且了解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是精品课制作的主力和具体使用者。

3.教学手段的改革重在精品课件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入门课,陈旧老化的黑板式教学,简单演示式的电子教案,已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工作要求。高新技术应用软件模块的引入及多方位与相关学科的链接,进一步地要求精品课件建设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二、精品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几点体会

1.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系统化制作

精品课件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组建了课件制作小组,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章节、模块分配给有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每一个课件量精确到每节课的45分钟,再将各位教师制作的课件集中起来。课件制作小组进行各课件的“串接”,然后按教学计划,课件随机由代课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课后征求学生们和教师们的意见,经过后期改进,最后形成系统化的精品课件教学工具。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推出,课件制作小组在原精品件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改进,使精品课件始终与先进技术接轨。

2.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专业化链接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对其他专业的辅助作用增强,成为其他专业首选的必修基础课,这就要求精品课件必须加强与相关专业的链接,因此课件制作小组特别增加了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比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教学的课件时,结合机加工专业的万向轴专业课教学,将万向轴的工作原理通过幻灯片制作并展示出来。再比如我们在制作“EXCEL电子表格”一节课件时,将财会专业的“数据统计”课程中的专业术语、计算化公式、统计报表结合赶来,深受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欢迎。这样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特点。

3.加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互动性

应用精品课件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而精品课件不但是教师教学的平台,也是学生运用的学习工具。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精品课件的使用,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精品课件放到了校园网上,以便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下载。同时,我们向学生们公布了课件制作小组的邮箱并开通BBS,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师生论坛供大家讨论交流。师生们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整体水平,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精品课件的更新与改进。

4.大胆尝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新的考试方法

引进了考试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期按精品课件的章节及教学进度进行阶段化、模块化考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每一节精品课件所讲解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成题库。在每一个精品课件中,划定一定比例的学分,按总学分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打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三、验证教学应用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件的制作与应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在精品课件的推广和教育改革尝试中,做到了“理论讲解有载体、技能实训有实体”,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其他专业学科教师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个别班级的通过率达100%,教学效果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四、结论

精品课件范文第4篇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界面的视觉要素、交互及功能模块、反馈信息和安全性(容错性)设计等方面对国家精品课程部分文理科教学课件界面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界面设计的特点及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深入发展。

【关键词】 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1―0087―05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组合展示教学内容,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总能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界面设计的优 劣。[1]金燕所做调查表明,课件制作内容、表现形式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极高的正相关。课件所采用的外观形式如字形搭配、色彩搭配、图像搭配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国家精品课程被定位为“五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流的教学课件来表现。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界面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后续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界面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笔者通过“课程中心”按条件进行搜索,检索时间为2011年6月,其中搜索条件为:教育层次“本科”,课程级别“部级精品课程”,起止年份为2007-2010年,共搜索到1697门课,这些部级精品课程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13个学科类别。本研究确定样本时,按照搜索页面的排列顺序逐一链接课程并下载其中的教学课件,限于网络速度及响应时间的影响,共下载了220门课程328个教学课件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文科类的课件128个,约占总数的39%;理科类的课件200个,约占61%。研究样本的学科类别及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课件界面设计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笔者通过大量阅读课件界面设计的相关文献,总结界面设计的各个因素并制定用于分析的类目表,包括界面的视觉要素、交互及功能模块、反馈信息设计和安全性(容错性)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中运用了哪些视觉要素,视觉要素的设计和运用情况如何,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在交互及功能模块设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交互形式,主要功能模块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在反馈信息设计和安全性设计方面如何等。

三、研究资料统计与分析

(一)授课课件类型概况

制作多媒体课件常用软件有PowerPoint、Flash、Dreamweaver、Frontpage、Authorware等。PowerPoint是一种专门用于制作演示用的多媒体投影片/幻灯片的工具,它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将制作好的页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课件。其制作简单,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适用于制作教师自行演示的课件。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等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制作软件,可制作出具备较强交互性能的教学课件,但较难熟练掌握并使用。

在本文所采用的328个多媒体教学课件研究样本中,PPT格式的样本约占68.6%,PDF格式的样本约占18.9%,而且这些PDF格式的样本本质上是由PPT格式转换而来的,因此本质上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样本占总数的87.5%,而Flash、Authorware、网页格式的课件则分别为9.5%、1.2%和1.8%,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这表明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多数选择PowerPoint作为制作软件,只有少数课件的制作采用了专业性较强的制作软件。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PowerPoint为多数授课教师所掌握并运用,且是最为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二)视觉要素统计情况与分析

不论采用何种工具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视觉效果都应该遵循让用户感觉舒适、生机与活力的原则。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增加对用户的亲和力,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心理特征。下面分别从文字设计、图片/图表/视频动画使用、界面总体色调、背景及过渡效果设计等4个方面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视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1. 文字设计方面

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其一大优势。但在进行多媒体文本的设计时,应该用尽量少的文字来表明事实的含义。[3]文本的设计包括了文字的字体、字体的颜色、字体背景颜色、每页文字表达的概念以及每页文字的内容多少等。根据这几个方面对328个研究样本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有研究认为,界面设计的用色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故在调查字体颜色数时以字体颜色数大于3为界进行统计。[4]人机工程学研究表明,字符的最小可视高度=视距/250,据此算一个页面的文字不宜超过12行,否则文字的字间距、行距会影响文字内容的可读性,并易使学习者产生视觉疲劳。[5]认知心理学家Miller(1956)已经证实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只有7±2个组块,在如此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下,如果同时进行几种认知活动的话,就会出现资源分配的问题。[6]故为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一个页面中所表达的概念不宜超过7个。王优等(2009)研究表明,字体是影响汉字辨认的因素之一,倾斜或过于艺术化的字体影响汉字的辨认。[7]而从统计中发现,在被调查对象中,字体颜色数大于3的教学课件比例高达11.3%,字体的背景颜色数大于3的也达到了9.1%。约1.5%的教学课件每页的概念数大于7个,约8.8%的教学课件每页正文超过了12行,约4.6%的教学课件使用了斜体字或艺术字。

2. 图片/图表/视频动画使用方面

图片/图表具有迅速传达信息、直接专注重点、更突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信息表达更加鲜明生动的作用。视频、动画具有从属性,能再现和补充文字语言所表达的视觉形象,使学习者更易理解所传达内容的思想内涵,而且还具有独立性,能够突出页面形式之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认知理论的多重表征原则和接近性原则指出,如果词和相应的图同时呈现,学习者就容易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即整合信息,这就提高了有意义学习。如果动画和叙述在时间上是协调的,学习者就更可能同时把相应的视觉和语言表征保持在工作记忆中。[4]

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发现,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中图表的应用相当广泛,其中概念图表和数字图表的使用分别达到了80.2%和85.1%。使用图片的样本有31个,约占总数的9.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还表明视频、动画的使用率偏低,有30个样本使用了视频动画,占9.1%。

3. 界面总体色调设计方面

主色调指的是教学课件中使用得最多的色调。人们会因心理作用而对色彩产生寒冷或温暖的感觉,红、橙、黄使人联想到旭日和火焰,有温暖感;蓝青色使人联想到大海、阴影,因此有寒冷感。带红、橙、黄的色调都带暖感,带蓝、青的色调都带冷 感。[5]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也有关,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属于中性。[6]教学课件应该有一个主色调,并且拥有一个整体的布局风格,这对于保持学习者稳定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样本界面总体色调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采用冷色系和中性色系的课件占总数的84.4%。这表明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采用的主色调多数是冷色调或中间色调。这两种色调给人稳定、规范、简洁明晰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因此多数课件采用了冷色系和中性色系作为课件的主色调。

4. 背景及过渡效果设计方面

恰当使用课件背景可以起到渲染和营造出主体信息呈现所需要的环境、气氛的作用,同时可以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信息上,实现主体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背景的设计应按照一定的整体风格,并依据主题信息的呈现要求,给主体信息提供一个特定场景。界面转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过渡到下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

研究样本使用的背景的类型包括动画背景、颜色背景和图案背景。使用图案背景的课件是指其在课件框架或背景中加入了底图,教学内容呈现在底图上。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颜色背景占56.7%,图案背景占42.1%,这两种背景是当前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背景设计采用的主要形式。研究样本统计还显示,背景不一致的课件达到了10.4%,背景颜色数大于3的课件达到了6.4%。

在过渡效果设计方面,统计结果显示,设置了画面过渡与图片文字缓出的教学课件占总数的84.1%,共276个课件,这表明多数教学课件在设计时考虑了学习者注意力的自然过渡,但也有15.9%的课件并没有处理画面过渡与图片文字的缓出。如图3所示。

(三)交互设计及功能模块统计情况与分析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媒体课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在进行课件界面设计时,一个完整的课件应该包括各种交互功能,良好的交互功能有利于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合理地使用菜单、按钮、热字、热区、动画、切换、链接等功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研究样本统计结果表明,热字是精品课程课件中采用最多的交互形式,约65.85%的样本采用;其次是按钮形式和菜单形式,分别为13.41%和7.93%;使用图形图片作为交互的占7.01%,而使用热区交互的样本只有3个,占0.91%。还有16个样本仅提供了结束的交互功能,占4.88%,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常见的多媒体课件分为四大模块:教学内容、导航(目录)、课程说明、思考练习。一般教育性的课件都应该包含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每个多媒体课件的核心。灵活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或者更加方便地转入任一章节的学习,或者在任何地点都能回到总目录或退出整个课件等。课程说明可以为有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信息,例如这个课件的学习需要哪些知识基础、适合哪些人群、学习课件的方法提示等。思考练习环节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从表6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大多数的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功能模块并不完善,具有导航(目录)功能的样本很少,只占5.5%;具有课程说明功能的样本和思考练习功能的样本所占比例偏低,分别占10.1%和25.9%。

这一现象与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以演示型课件为主有关。例如调查显示,仅有44个样本设计了按钮交互功能,其中约一半的按钮只是用于上下翻页,约三分之一的按钮用于退出,其余6个样本的按钮用于提供帮助。

(四)反馈信息设计和安全性(容错性)设计统计情况与分析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反馈信息的设计,以便于学习者操作使用。例如对于学习者的回答,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形式可设计成文字(正确或错误)、声音(“答错了,别灰心”或“答对了,请继续”或欢呼声、掌声等)、图片(笑脸/哭脸),还可插入一段动画,这样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而安全性主要是指课件的容错性。即在进行课件界面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控制出错几率,并尽量在出现错误时给出补救措施。如设置询问,告诉使用者这样的操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确认是否进行该操作等询问,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做出正确反应等。

研究样本统计显示,仅有3个样本涉及安全性方面的设计,仅占0.9%。而反馈信息设计方面同样仅有3个样本具备反馈信息,占0.9%,其中1个样本采用了文字作为反馈信息,2个样本采用了图片声音作为反馈信息,约99.1%的教学课件没有此方面设计。具体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可见,绝大多数教学课件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课件的反馈信息设计及容错性设计。

四、研究结论与评价

教学课件界面是直接面向学习者的人机交互信息传递和导航中介,优秀的界面设计是教学课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分析,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界面在文字图表设计、背景设计、交互设计以及反馈与容错设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一)教学课件制作工具单一,工具运用水平有待提高

样本研究表明,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工具以PowerPoint为主,可见PowerPoint是广大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的首选工具。调查发现,87.5%的教学课件是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且这些课件多数是演示型课件,缺乏交互。即使是课堂使用的演示型课件,也需要交互功能。例如,制作单项选择题或者是非判断题,然后根据学习者的选择在课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类交互其实都可以通过PowerPoint的控件快速制作完成,但统计显示具备这些功能的课件非常少。这反映出多数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对一些深层次功能的掌握则相对欠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今后的培训方面,不仅要让教师熟练掌握工具的基本功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其开发应用能力。

(二)文字设计仍存在色彩繁复、信息过量的问题;图表运用广泛,但视频、动画使用率偏低

调查表明,教学信息设计方面,部分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存在使用过多的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在颜色的使用方面未做到协调统一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的本意是要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课件设计得繁复叠套,眼花缭乱,颜色太过于丰富多彩,反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在文字设计方面,少数课件把相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导致信息过多,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视频和动画可以对现实中不易接触到或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视频动画模拟,有利于学习者了解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7]图表在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视频和动画使用率偏低。视频动画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播放时需特定的播放软件,专门的视频和动画不容易获得,独立制作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这些都是导致视频和动画使用率偏低的原因。

(三)课件主色调设计以冷色调为主,存在背景设计前后不一致、背景色彩过多的现象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主色调多采用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目的在于稳定学习者的学习情绪。但也应适当运用暖色调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强调和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对具有相似功能的内容设计的模块、提示框和按钮,应使用同一种颜色或相近的颜色,保持整体风格和色彩前后运用的一致性,给学习者稳定、规范、简洁明晰的感觉和视觉效果。调查发现,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背景设计以颜色背景和图案背景为主。但是使用图案背景时,课件底图的颜色较深或底图画面较为突出,喧宾夺主,致使学习者阅读困难。部分课件的设计忽视了背景设计的整体风格,繁杂的颜色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影响主体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课件缺乏完善的交互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不完整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多采用适于单向授课的演示型课件,仍然以教为中心,教学内容与流程相对固定,课件的交互功能较弱。此外,这些教学课件多是授课教师课堂使用的堂件,普遍没有设计完整的功能模块,尤其是导航的缺乏易致使学习者产生迷航,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国家精品课程应具备一流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课件功能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在设计上并未以学习者为中心,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习者的学。

反馈与容错设计欠缺,说明设计者并未考虑教学课件的共享以及学习者课后的自学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教学课件不仅仅是原授课教师的课堂演示课件,也是各地教师的教学资源、各地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反馈信息设计和容错性设计有助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结束语

教学课件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形式呆板的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难以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件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统筹安排,制作具有和谐统―外观的课件,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精品课件范文第5篇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核心组成要素,所以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件在网上能够查找到一些,但数量并不多,而且这门课所使用的教材很多,课件很少有能够直接参考、利用的,因此,教师实际使用的每个教学课件都需要亲自制作。因此,能够实际利用的课件资源的匮乏大大制约了这门课在多媒体教学上的深入开展。

其次,从课件的质量上来看,目前很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多数属于备课笔记数字化型的,从网上查找的很多课件大部分也是这种类型的。还有很多课件实际上是用一页页幻灯片式的屏幕放映代替原来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的板书,屏幕上没有可以用来交互的按钮,从第一页开始一路放映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转和交互,大多数课件还缺少一个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和能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解析性的演示动画,而这两者恰恰是一个好的课件应该具有的的核心和灵魂。缺少了这两个核心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根本发挥不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这样的教学课件也就很难实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很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这个手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感悟的认知飞跃,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好不了。

再次,主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和应用的教师不多。多媒体课件教学从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又是公开课、又是课件评比。但课件制作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和个人兴趣,主要集中在少数教师身上,很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不感兴趣,积极性并不高,用的不多,更别说亲自去作了。这些人里也不乏有很多青年老师。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或是为了职称评定中多加一个砝码才偶尔使用多媒体课件,平时上课使用的还是很少的。

当然以上列举的只是众多不尽人意中的一部分,可能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那么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研究的精品课”这个课题组的组织和负责的领导教师决定带领我们这些计算机教师开发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校本教材课程的配套课件。为保证该课件的质量以及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在制作之前对我们进行了课件制作的培训工作。并且本着课件制作培训不要搞形式,要抓实效;不要搞突击,要抓长效的原则去进行。通过课件制作开发的过程,使我们熟练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的有效方法,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终于圆满的完成了课件制作与开发工作。

我们在制作课件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备课笔记数字化”这种低质量课件情况的出现,规定了统一的课件制作的标准:首先,每个课件要以一次课(80分钟)的内容来制作;第二,要以任务驱动这种形式去设计一次课的课件,并且这个任务一般都会以职场经常出现或发生的事例为课程的导入,充分的提高了学生对职场工作的了解及所知识的用处有所了解,激励其努力学习;第三,课件内容要包含一次课的各个环节(一般包含教学要求、教学回顾、工作任务、任务实现、上机实战、技能提升及小结作业等几个部分),即内容要完整;第四,要以交互的形式来制作,以往的课件类似于幻灯片一样,从第一张播放到最后一张,豪无交互性,要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形式的课件。于是我们在幻灯片中主要采用按钮交互及图形交互等方式,使课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第五,课件要生动形象,更多的使用多媒体元素。要让单调的课件动起来,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尤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如果使用多媒体元素来表现的话,可以起到很好的启发、帮助理解的作用。使之生动、形象的表现课堂教学内容,能够突出重点与难点,并且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重点和难点。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课件的美工要精细。比如母版要美观大方,符合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幻灯片中所使用的全部对象要符合相应的本色方案,产生良好的视觉美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以上介绍的就是课件大体的制作标准和特点。

课件制作完成后,我们已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一段时间,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生动、丰富、即时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按照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容,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反复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几点我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体会到的它的优点和好处: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能呈现形象的视听觉刺激,以起到突出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生动活泼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多媒体课件还能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使学生很自然的抓住重点、难点。而且大多数同学认为,自从运用这套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来,老师上课生动了许多,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而且丰富的画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听课效率提高了许多。

2. 清晰呈现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的知识等,过去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今天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除了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及较刻板的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外,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让学生从课件模拟演示中,自己分析,教师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获取了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之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课堂知识更加有兴趣,并且能够主动地配合老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在剩余时间中去探索更高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不权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含量与技能,也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中的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也培养出了本学科较为优秀的学生。他们参加了各种省级、市级以及校级的计算机比赛、竞争赛等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励。

精品课件范文第6篇

一、我国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自从2007年教育部开始启动远程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活动起,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的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2007年教育部决定加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并选择了一批高校作为精品课程建设试点院校,选择了3000多门课程实施重点改革和建设。在教育部评审产生的国家精品课程体系中,远程教育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为了全面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育部的主导下,我国众多院校积极推进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一大批数字化资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及障碍梳理文/林爱芳源中心和数字化学习中心,创新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全面开放,为大批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免费享用的优质精品课程资源,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标准不断完善

在教育部的主导下,我国一些高校制定网络课程的建设发展战略,对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和流程进行了明确,强调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与运行机制,一些高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资源建设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资源建设标准,并根据标准为不同学科的资源建设提供参考范例和模板。一些高校资源建设过程中,注重行业联合,整合利用本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经验上的优势,认真研究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和性质,制定了多种媒体资源的一体化资源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引入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制,确保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

(三)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渠道不断拓宽

建设优质远程教学资源、汇聚优秀教学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当今远程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一些高校多举措促进课程资源建设渠道的拓宽,通过组织名师开发优势教学资源的同时,借助网络资讯库、专业网站等途径多方收集网上教学资源;同时加大与行业内高校的战略联盟,实现数据库对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二、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障碍分析

(一)发展目标不明确,激励考评机制滞后

当前,由于一些高校过份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学理念陈旧,很多高校质量意识淡薄,对学生在远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充分认识。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对于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未能深入调查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迫切需求,针对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缺乏一套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一些高校在远程教学资源的配套基础设施方面较为缺乏,也未能引入市场化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筹资机制,导致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受资金限制,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表现形式单一,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较多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少,但在课件的开发上,缺乏协同意识,往往只依靠本校教师队伍,且只用于本校教学过程,在精品课程课件制作的模式上,一般多限于录像、文字和PPT等单调的模式,表现形式过于单一,长此以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目前很多高校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总量较大,但在课件中较少体现教学实践过程,同时对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收集也较少,很多课件反映的内容严重脱离了时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或者充满说教,表现形式过于死板,学生通过课件学习,无法实现与教师的互动,教师也未能通过课件给予学生以必要的释疑和教学指导。一些精品课程课件未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网络导航功能,也未与其他教学网站实现链接,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采集范围,不利于学生成长。

(三)教师资源建设思路保守,缺乏精品教育资源建设的主动性

近年来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导致许多高校教师少学生多,师生比例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师资力量主要用于传统教学,无瑕顾及远程教学及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一些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学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既定的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安排,对学习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缺乏深入的把握,部分教师对远程教育与课程资源建的融合缺乏必要的经验,对如何拓宽资源建设缺乏了解,未能结合精品课程资源的特点学习和掌握一些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从而无法借助现代媒体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三、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规范的策略建议

(一)制定资源建设发展目标,健全完善资源考评监督机制

全力推进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机制建设,要以《2007年度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依据,结合各高校自身的教育经验和学科优势,进一步规范已有的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对于正在建设中的课程资源要制订发展目标及实施细则,努力探索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健全精品课程资源评价机制建设,对于资源建设来说,高校的政策支持能够鼓励和支持教师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参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高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成立专门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机构,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狠抓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到教师职业评价体系中,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引入市场化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机制,成立由相关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专家和精品课程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及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规划与监督,并定期对所开发、升级的精品教育课件进行评估和指导。建立良好的精品课程资源运作机制和课程开发管理模式,积极引入国内国际先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理论,鼓励教师就精品教育资源建设申报研究立项,对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采用项目竞标方式招标,全力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其中,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广和使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成果。

(二)整合各种设计方法,优化精品课程资源内容

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不断优化精品课程资源内容,在教学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融入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与个性化的需求,强调以学生为本,选择最能展现课程特色的媒体形式,创新学习课件的制作理念,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要充分把握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结合可实现网络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特点,采取了多种课程设计策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策略,要通过层层落实的组织管措施将其体现于具体设计过程中。远程教育过程中,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对象,而网络课件是目前网络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远程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网络课件保持动态性和互动性显得尤为必要,课件要承担传统教学的授课、释疑等复杂功能,要在系统化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同时,体现出较强的互动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在对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在设计过程中要争取建设一体化设计和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课件,落实资源导航清晰度规范,强化链接深度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媒体与技术运用的相关标准。针对课件的页面布局、文字表述、图画、色彩和信息量都要进行统筹规划,确保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三)顺应远程教育需求,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教师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和重要核心,要以提升教师队伍资源建设能力为目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要聘请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丰富远程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远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负责人,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技能,选树一批具有丰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能力的教师,在学校范围内加大其优秀课件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氛围;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精品课程机构进修,尽力为教师创造与校内外相关专家合作的机会;定期开展相关精品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围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开展学术攻关,定期举办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会议;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培训力度,并加强培训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跟踪。要积极鼓励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将其提炼成精品课程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争取建立起一支具备较强精品课程资源设计能力的教师队伍,技术等人员的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团队。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提高远程教育资源质量为核心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理念已成为远程教育者的共识。

精品课件范文第7篇

健全督导评估机构,制定精品课打造规划

健全督导评估机构和制定精品课打造规划,是保障精品课打造的实施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我校2009年以前的教师业务提高工作,主要是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但这种方式明显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我校从2010年初开始,采取“抽查评估+打造精品课评估”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方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计划用五年时间将各主要学科的主要课程都循序渐进地打造成精品课程,整体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1.建立督导评估机构,规范督导评估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的规定,我校于2009年2月16日正式健全了教育督导机构,聘请了专职督学,专门负责学校的教学督导评估工作,并安排教务处主任协助督学一起侧重开展教学督导评估工作。明确规定每月对全体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两次听课督导评估,每次听课评估后都要面对面地向教师反馈意见,并由督学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集中督导评估通报。学校领导坚持每月专门听取一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将课堂教学评估结果存档备案,与教师评先、评优和课时费发放挂钩,有力地督促和激发了全体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2.制定精品课评估规划,有计划地打造精品课

我校对精品课的督导评估工作从2010年初开始,将每月评估每名教师两节抽查课中的一节改为评估每名任课教师自荐的精品课。由督导人员指导每名任课教师每月有计划地打造一节包括精品课教案和精品课课件在内的精品课,每年打造10节精品课、精品课教案和精品课课件,计划五年内每人各打造出50节精品课、精品课教案和精品课课件,进而将各主要学科的主要课程都打造成包括精品课教案和精品课件在内的精品课程,循序渐进地整体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3.突出职教特色,紧密结合职教学生实际打造精品课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成功意识不强等共性特点,我们在进行精品课督导评估时,打破了一般性的常规教学督导评估方法,紧密联系职教实际进行督导,突出了对教书育人、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实效性和对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了教学督导评估具体规定,实行百分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评估,并将“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的教学要求写进了课堂督导评估标准。引导教师每节课都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多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激励,要实行教学做结合避免满堂灌,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学困生,要让学生当堂消化所学重点知识,逐步使98%的学生在随堂检测中都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并使20%以上学生达到优秀水平。我校还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须带有符合规定的教案,有图文并茂的课件,有必要的演示教具,进一步形成和突出了精品课打造中的职教督导评估特色。

通过健全督导评估机构和制定精品课打造规划,确保了我校精品课打造的顺利实施,循序渐进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制定督导评估标准,系统打造精品课程

科学制定督导评估标准,是系统打造精品课程和循序渐进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我校打造精品课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主要内容包括精品课的讲授、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主要内涵包括教学准备(设计精品教案、制作精美课件、准备教具)、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随堂练习、随堂检测、小结作业)、板书设计(包括书写标题、主板书和副板书)、教学方法(包括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课后反思等。

1.制定精品课评估标准

精品课评估标准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五方面内容。二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适当、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教学准备、时间合理、条理清晰、环节完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精讲多练、使用教具;兴趣高涨、能力提高、当堂消化;语言流畅、仪表端庄、板书规范、使用教具等23项具体指标。实行百分制,每项指标分值为3~5分不等,具体评分时可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优秀为满分,较好减1分,一般减2分,所缺项为0分,用以规范精品课的打造。

2.制定精品课件评估标准

精品课件评估标准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简介、服务教学、界面设计、艺术效果、技术含量五方面内容。二级指标包括课题醒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构完整、科学无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文字清楚、文图搭配、页面规范;色调协调、条理清晰、新颖精致、导航简洁;媒体应用、动画演示、声音和谐、运行流畅等18项具体指标。实行百分制,每项指标分值为5分和6分不等,具体评分时可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优秀为满分,较好减1分,一般减2分,所缺项为0分,用以规范精品课件的打造。

3.制定精品教案评估标准

精品教案评估标准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首页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设计三方面内容。二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时间合理、板书科学、教学反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书育人、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当堂消化等17项具体指标。实行百分制,每项指标分值为5分或6分不等。具体评分时可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优秀为满分,较好减1分,一般减2分,所缺项为0分,用以规范精品课教案的打造。

从以上三个精品课评估标准可以看出,此评估办法既简单又实用,而且内涵全面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特别是教书育人、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等教学方法的实施,既突出了职教特色,又体现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标准中独到的创新性,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便于同类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借鉴。

制定奖励政策,激励教师打造精品课程

为了激励教师有计划地打造精品课、精品课件和精品教案,切实达到循序渐进整体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我校相继制定了三方面的激励政策,用以保证精品课程打造工程的实施。

1.精品课评估分值与讲课费挂钩,鼓励教师打造好每节精品课

实行了每月的教学评估成绩与讲课费发放挂钩。按督导评估分值分为四档兑现课时费,进一步增强了教师打造精品课的自觉性,提高了每节精品课的打造水平。

2.精品课打造水平与参赛奖励挂钩,激励教师提升精品课质量

实行了精品课奖励与参赛等级挂钩。即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教研经费补助,不仅激发了教师打造精品课的积极性,而且拓宽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整体精品课的打造水平。

3.实行精品课优秀成果校园共享,对全体教师进行传帮带

每月推荐督导评估90分以上教师做示范课,每学年开展教案和课件展示评比活动,供全体教师参考和学习借鉴,进一步整体提升了全体教师的课件制作和教案设计水平。

精品课件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 课件 开放存取 共享

[分类号]G250.73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网络课程与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经科研立项的精品课程和老师自发建设的网络课程,一般具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测试和师生交互等内容。教学课件是指教学使用的由一系列知识点组成的实施相对完整的辅助教学软件,是学习者获取网上教育资源的媒介之一。课件因为不需要像网络课程那样具有完整的教学内容,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即可,因此更是不计其数,为广大师生和自学者提供了便利。

1 网络课程与课件开放存取的现实需求

虽然用户可以在网上搜索并获取大量的网络课程和课件,但是由于网络中的课程和课件来源广泛,包括机构网站、个人主页和博客等多种方式,总体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用户在搜索时多数习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获得,而不像查找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类型时,主要借助成熟运作的文献数据库,因而缺乏对网络课程和课件总体情况的把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课程和课件质量进行评价鉴别的困难。另外,很多网络课程和课件并不开放源文件,用户在使用时难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工、修改或扩展,导致了课程课件资源共享效率的降低。

从网络课程和课件开发制作者方面来说,网络课程课件资源的共享主要存在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其一,目前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分类缺乏统一标准,开发中各自为政,开发人员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定义,导致不同网络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网络课程自成体系,在制作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手段方法不同,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的存在状态各异,使用方式不同,应用软件和界面多样,质量和类型也各不相同;其二,一些课程课件开发制作者担心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到网络上后,知识产权可能得不到尊重,利益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出于版权、保密等方面的考虑,提供公众共享的积极性不高,很多课程课件设置了浏览使用的权限,致使优质网络课程课件资源相对不充裕。上述问题一方面限制了使用者的获取利用;另一方面也导致课程课件制作者不能顺利地获得同行的优质课程课件以作参考,影响了课程课件的有效交流共享。

如上所述,在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共享上,制作者和使用者两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显示了网络课程课件广泛共享的现实需求,课程课件的开放存取应运而生。

2 网络课程与课件开放存取的已有实例

开放存取是一种科研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在开放存取的实际运作层面,开放存取期刊和仓储(包括机构库和学科库)两种主要的模式已相对成熟。对于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开放存取来说,建立相应的开放存取仓储是较易操作实行的一种模式,主要表现为由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建设的开放性课件库和精品课程网站。

2.1 国外课程课件的开放存取

国外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创造了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率先实施了开放课件项目。开放课件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是公开的正规课程原始资料,而并非电子学习课程;不需要任何注册登记,任何人都可以合法获取;不授予学位和证书,没有任何学习记录;不提供负责该课程的教师信息,不提供指导和答疑。2001年MIT投入全校资源,采用知识共享协议中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一相同方式共享”许可证,建立MIT OCW(Open-CourseWare)网站,将课程教材及录影开放给全世界,目前已经了约1 800门课程的课件,包括课程大纲、阅读材料、课堂笔记、作业、学习资料等,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并且在保持同样协议的前提下创作衍生作品,包括将其翻译成其他文字。在MIT项目的影响下,全球约有20个国家的一些大学加入开放课件这一行列,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塔夫茨大学等,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东京理工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等,中国的大学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开放课程计划。

2.2 国内课程课件的开放存取

2.2.1 部级精品课程网站 国内方面,目前我国实际上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网络课程课件资源的开放存取,以精品课程网站为主要表现形式。2003年教育部明确制定计划,要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向公众开放所有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目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部级精品课程网站包括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CORE)建设的CORE网站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负责运营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其中,CORE网站免费提供国内外优秀的开放课程资源,包括国外开放课程及部分汉化课程、中国精品课程及部分英译课程。截至2008年底,已有420门OCW的中文版在CORE网站,其中包括406门MIT OCW。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则展示了4 000多门部级精品课程和2 400门国外OpenCourseWare课程,也提供教学资源、教材、教育软件等内容。截止2010年1月25日,该网站总计收录各级精品课程15 505门,本科资源、高职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共计超过50万条,教师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是一个覆盖学科专业完整、课程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2.2.2 国内区域性课程课件资源网站 部级的精品课程网站和开放课件项目集中地向广大师生提供了国内外的优秀教育资源,下一个层次则是区域课程课件资源,主要包括省市级和学校级的精品课程网站。目前部分省市已建有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或评审平台,如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评审平台、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网、河北省精品课程网等,主要展示各省历年的精品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评审、公示等信息。学校级的精品课程课件网站则非常多,从重点院校至一般院校、从本科至高职高专、从全日制至网络教育皆有。

3 完善网络课程与课件开放存取的建议

虽然目前我国已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开放存取,但仍处于建设的初步阶段,不可避免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用户的获取使用会造成一些不便,有待于逐步完善。

3.1 宣传网络课程和课件开放存取的理念

网络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通常是由教学团队研发,集中体现了教学团队中多名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教学智慧和研究成果。通过开放存取的方式可以更广泛地被广大师生了解和使用,最大程度地体现其价值。然而,由于开放存取于20世纪90年代末才兴起,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则更晚一些,所以国内对开放存取并不是非常了解,特别是对于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他们非常需要优质课程课件资源,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和研究分离、专注于专业研究但不精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研究等原因,导致他们对这一新型资源共享模式缺乏了解或了解不深,无法自如运用这一模式,在宣传推广自己的课程课件时方式单一,可能只是在本校网站上,在参考借鉴同行优秀课程课件时也只习惯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不知道或不习惯使用汇集很多优秀课程的开放存取网站,遗漏了开放存取这一渠道。因此,有必要在教育界介绍宣传开放存取的理念,加强教育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网站的认识,逐步扩大用户群体,让他们乐于提交、惯于使用,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享受课程课件开放存取带来的便利。

3.2 改善开放课程网站的检索功能

目前,我国已有精品课程网站的检索功能仍不够强大。CORE是我国精品课程开放存取网站的代表,以CORE为例,网站将国内精品课程分为部级、省市级、学校级和英文精品课程,支持按字母、学科和学校查找,但学科分类不细、浏览不便,也不能按课程或按课程负责人等其他方式查找。CORE只设一级学科,分为法学类、工学类、管理类、教育类、经济类、理学类、农学类、文史类、信息科学类、医学类、艺术及其他、两课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科类下直接排列课程,大致按年份排列,但并不严格,用户只能按网站排列好的顺序经浏览方式选看某门课程,而不同学校、不同年份的同门课程分散于不同的位置,浏览起来比较费时,也不便于用户查找特定的课程。比如说工学类下有1 000多门课程,如果要在这么长的课程列表中将同一门课程全部找出来很是困难。按字母和学校查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他省市级和学校级的课程网站检索功能则更弱一些,一般只是简单的课程汇总列表。检索功能较强的网站是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提供精确搜索,可搜索课程名称和课程负责人,提供多种限制条件设置。总体上看,开放存取课程网站的检索功能还比较弱,检索途径不够多,不能满足用户从需要的多种角度进行查找的需求,是需要加以改善的一个方面。

3.3 改善开放课程网站的服务功能

目前国内开放存取课程网站的服务功能也还需改善。CORE对1100门国家精品课程做了整理、标题翻译、链接和搜索功能,但仅是做了资源链接,课程的内容都还保存在学校,也就是说实际的控制权还在学校,如果学校的网络出现问题,资源就无法打开,用户就无法访问。作为一个教育资源机构,不提供学历、学位;目前只有团体会员,没有个人会员;个人只能注册为用户,注册后才可以发表评论、推荐优秀资源、申请课程翻译等。为此,CORE表示今后会增加个人会员的申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可能会举办各个学科的培训并颁发培训证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则初步具备了资源收藏、整理、检索、服务和评论功能,在个人空间里可上传、下载和推荐资源,进行收藏、评论等。但更多的省市级和学校级的精品课程网站功能较单一,往往只有课程列表或学校列表,重展示、轻交流,多数情况下用户只能浏览,主动参与的空间不大,网站和资源与用户的交互功能不强。

3.4 拓展开放课程的内容

从国际开放课程和课件提供的内容模式上看,一般能提供课程主页、教学大纲、教学日程、参考读物、讲义、作业、项目、讨论小组等内容,一些课程还可以提供课程录像和课程下载等,所有资源全部免费、向所有人公开,用户只要可以上网就可以登录网站学习这些课程,无需注册。在国内课程课件网站上,通常也都会有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教案、习题、试卷及参考答案、实验、教材与参考文献、教学录像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符合开放课程的惯例,但是不同网站的内容多少并无标准,有些详细有些则较简单。考虑到我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喜欢更详细的内容或具体课例及部分章节的示例,如果有完整的则更好。因此,提倡提交较详细和丰富的内容和课件并拓展至教学需要的各种素材和课例资源。

3.5 强化省市级开放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

省市级精品课程网站作为区域性教学资源网站,一方面,可以对本区域内的资源作更详尽的收录,如部级资源中心没有涵盖的不同层次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优秀网络课程和课件,弥补部级资源中心有质量保证但无法收录所有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性资源进行深层次梳理和挖掘,包括省内或区域内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课程课件资源以及用于远程教育的教学网站和网络课程,对已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有效提升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从整体上把握区域课程课件资源,实现区域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共享,体现出区域性课程课件资源中心的优势。

3.6 建立开放课程资源的统一规范

国内的精品课程是从全国各高校送上来的课程中评选出来的,所以风格多样、布局不同,开发流程也不一样,不但不同高校的课程差别极大,就是同一高校的课程也不尽相同,因而影响开发和共享的效率。J―es认为机构资源库应该适时预见多格式知识资源给长期保存带来的风险,因为机构资源库中资源的长期保存是长期开放的基础。目前课程资源库中包含大量不同格式的资源,给其长期保存增加不稳定性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对课程技术结构进行统一规范是一个必备的条件,这样可以降低网络课程和课件开发制作成本,以便长期保存、全面推广和共享。麻省理工大学在其OCw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内容和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考虑采用类似方法,提高公众对国家精品课程的认知度,便于精品课程的推广,同时也降低课程开发的技术门槛,使教师用户能够轻松参与课程课件的制作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

3.7 促进实现真正开放存取

精品课件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航海职业教育;多媒体课件;网络应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将社会优势教育资源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缩短地域间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在航海职业教育中,精品课程建设凸现出自身的巨大价值。但是,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际应用过程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内容更新脱节、网络利用率较低和师资培养方面力度不足等。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践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之道。

一、精品课程应用于航海教育的背景

中国是全球海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与世界海运业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海员的数量,尤其是高级船员的数量,依然存在缺口,提高中国海员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海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运业发展对人力因素的必然诉求。而航海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极具行业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的确立,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自1988年实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海员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各类海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航海类院校,大多有完善的培训教学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设施、设备和教师素质及授课内容符合国际海员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但受学校管理体制的制约,缺乏灵活性;二是社会培习“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此类培训机构“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较严重;三是航运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主要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培训。这三类培训机构是我国航海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提升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我国海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分布和发展还不平衡。从整体上看,中国航海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落后于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培养的航海人才素质距离国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如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和改革,我国航海教育不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航运业的发展需求,而且不能及时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海运劳务市场。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出台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刚好迎合了发展航海教育的现实需求,为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经过5年的开发与实践,精品课程在航海职业教育这片土地上已经收获颇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对策

由于航海职业教育实践性极强且航海类专业具有高投人性质,经费投人不足势必影响航海教育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各航海教育机构的实验实习设备,除个别国家重点投人的院校外,状况普遍令人担忧。为改善航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解决体制和效益的间题。教育体制改革早已在航海教育界开始,共建、合建、合并等已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主要手段。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墩而就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为在短期内弥补实际的不足,精品课程建设可大显身手。

现行我国航海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仍停留在教师在课堂以纯书本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也主要依赖于书本。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升航海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遇。通过大力建设各专业课程,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由于航海职业教育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都需要联系实景,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利用黑板难以表现,给学生理解带来很大障碍。有些问题只能等到学生毕业后到实际工作岗位上,通过实践才能慢慢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若通过教学期间上船实习,在实际环境中教学,效果当然最好。但是,这样教学成本过高,也不符合我国现实国情。

因此,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正迎合了这个需要,而且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也在于此,优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优质多媒体课件绝不是仅仅简单地将书本文字变成电子文档或幻灯片,而是要在融会贯通整体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内容升华,然后再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其演变成以各种形式的动画、图形、图像等为要素的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

但是,问题在于即使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业务水平达到前者要求,可是要想实现后者绝非易事。因为现实中多数教师对于各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都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仅凭各专业教师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而且,往往功能越强大的软件,自学掌握的周期就越长,即使能够勉强会用,制作出的课件完美度也不高。所以解决方法只能统筹规划,将所要建设的精品课程模块化,具体分工,由专业教师编写最新符合职业要求的实用教材,经验丰富的教授编写具体教案。通过集体备课集中间题,并讨论出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然后联合专业软件制作商合作研发一套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合作开发培养一些课件开发能手,在以后的课件升级更新中发挥作用,并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研发课件的水平。虽然,表面上学校将为此付出一笔费用,可其投资回报必将是巨大的。而且,实际上对于航海职业教育整体投人而言,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且能较好地解决教学投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三、精品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精品课程经过国家评定之后,更新率往往不符合要求。多数情况是对精品课程开发目的的误解,以为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一劳永逸,完成之后可以用很长时间,而不用更新内容。教育部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认识,特于2004年又发文规定更新问题。其中第一条规定:“每门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年度更新(或新增)比例不得低于10%”。

根据笔者教学实践总结和横向对比分析,更新率较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机构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发文倡导建设精品课程至今,各高校基本上都是以学科为单位,教研室内部讨论闭门造车。这种情况下,很难建设出真正精品的课程。管理层必须对该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学院自身发展结合起来。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通过教学改革,力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学院的全面发展。

第二,经费投人不足是制约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瓶颈。如前分析,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难度绝不是仅凭教师自己的力量所能解决的。必须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联合开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经费必须得到保障,不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精品课程建设者对建设目的的误解,是阻碍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直接因素。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特别是核心建设者不能把精品课程建设看做是完成上级任务,也不能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事。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相当长的周期,不同课程其难度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在立项初期,建设者就必须清楚建设的难度,做好统筹规划。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并将任务模块化,做好长期建设目标。

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开发的高质量。

通过上述几点分析可知,精品课程的更新实质上是与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全盘规划和资金支持,就没有精品课程,也就更谈不上更新问题了。

四、计算机网络利用率较低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海运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先进的科技都集中到现代化的船舶上,对于第七代、第八代集装箱船舶而言更是如此。船舶驾驶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速度加快,对海员电子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计算机应用教育还处于基础阶段,与实际需求相差很远。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航海类院校的精品课程缺乏这方面的功能,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材内容的电子化、课堂板书的简洁化上,而在精品课程网络化和网络的实际应用上明显不足。致使精品课程建设的直接结果变成方便老师上课、不便学生学习,更谈不上学生可以提高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了。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对于航海类院校,要把各种资源网络化,搭建出一个教学模拟平台,将各种资源上网,强化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力度。让学生学习、演练实操都能实现在网上完成,大力发展模拟器建设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锻炼,实现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共同提高。

五、加大航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否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师资队伍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现阶段航海职业教育的现状是除了办学比较早的院校能够保证教师的学历和水平,大部分航海大专、中专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学历仍以本科为主,职称为讲师和助教居多,无法保证航海教学质量。应当借助精品课程建设,加快年轻教师培养进程,让他们担任某一部分课件的制作,充分发挥其特长,加快技师的成长步伐。笔者曾担任航海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少量工作,对此深有体会。

另外,在航海相关基础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关键一个环节就是实践图片、图像的积累和教学动画的制作,这个环节可称之为课程资料库的建设。笔者认为这也是精品课程特别是航海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难点。因为大量的图片图像需要到远洋船舶上实地拍摄,单凭某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所以,各教育教学机构应花大力气组织相关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上船顶岗实习,安排他们承担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收集到大量有用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锻炼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结语

精品课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精品课程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14-0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类别多、跨度大。郑州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于2001年,至今十年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努力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是主力,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依靠教师进行实施,教学团队的组建能有效的把教师队伍有机的组合起来,取长补短。根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点,我们把本专业的所有教师分成四个教学团队,测量教学团队、地理学教学团队、计算机教学团队、3S技术教学团队。每个教师在一个教学团队中,定时进行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青年教师导师制、集体制作课件、集体出试卷和改卷等。通过团队建设把分散的教师队伍形成合力,集思广益,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团队在几年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获得建设的精品课程有五门,其中《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成功申请为郑州大学精品课程,《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为学院精品课程,并积极争取把校级精品课程申请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相关课程之间有重复现象,我们要求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上课过程中把重复内容在一门课程中讲解,进而避免了内容上的冗余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每门课程之间的连续和衔接更好,在教学中更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二、教材的选择和编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重要环节,现在教材品种多样,“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地理信息教学委员会推荐教材等,但要找一本完全适合我校本专业和本学科的教材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力求是精品中的精品,有时选择一本教材后,还要指定若干本其他教材作为补充。为了更好的把握授课内容能与我们专业方向相一致,反映地理信息在水利与环境中的特点,我们编著的一批教材,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等六本专业教材,这些教材不但能反映科学性和先进性,还把教师的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教材中,使科研和教学相长。在出版教材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在查询大量的资料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以及内容的取舍都有很好的心得体会,课程的讲解更加游刃有余。所以,教材的选择和编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学生参与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是必要条件,而要想把精品课程建设好,学生必须全方位的参与。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每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把学生的参与作为建设精品课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在每门精品课程的课件完成后,通过对学生的讲授来检验,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对课件进行修改和补充。其次,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把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召集起来,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使课件的制作更符合学生的需求。第三,把学生的创新作品和大赛作品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例如,我们从每年学生参加的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大赛和创新大赛,把比较好的和获奖作品纳入到精品课程中,一方面,使获奖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另一方面,为下一届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提供范例,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参加大赛的兴趣。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由于学生的参与,讲课的效果更好,学生更乐意接受。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组织教学资料,为学生创建网上自主学习平台,并将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教学案例、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等有关课程教学信息上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教与学的效果的要求,实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通过网络将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学识风范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自主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实现教师与学生由面对面的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网络上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料和参考书,努力营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使优良的课程资源能吸引更多的学习者,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玉华.对深化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的思考[J].济宁学院学报,2009(3)

2王志蔚等.近年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

上一篇:经济效益指标范文 下一篇:规模效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