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9 16:31:39

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篇1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方案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重点应为始终贯穿培养学生方案设计及方案综合分析的能力。传统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一般为: 首先进行方案构思; 其次手绘方案设计草图; 然后运用二维 AUTO-CAD 绘制设计方案; 最后运用 3DMAX 等软件对方案进行渲染,制作效果图。这样的设计过程,很容易导致将精力花费在软件的复杂操作上。从而导致学生将建筑设计课程变成效果图或模型制作课,而弱化或忽视了方案设计过程的反复修改与推敲,从而偏离建筑方案设计课程真正的目标,即培养方案设计及方案综合分析能力。

二、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综述

1 理解并掌握任务书

(一)任务书的理解

对于任务书的理解是最终掌握的重要前提条件,工作人员应对任务书整体有初步印象。首先,要明确任务书的设计概念与设计目标,其中包括项目规模、地理条件等内容,并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找和了解,形成问题后再以此为依据,完成资料的整理与罗列。其次,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全面和仔细,同时将任务书中的特殊要求、项目的特殊功能等内容进行记录,以免遗漏。

(二)任务书的掌握

想要真正做到对任务书的全面掌握,关键是要避免设计方向与思路在重点内容上出现偏差,例如在设计高校图书馆时,工作人员应紧密围绕“高校”这一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核心。相对于公共、专业与少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布局特点、平面功能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设计时应结合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与阅读方式构建图书馆的内部空间。所以,想要做到对任务书的全面掌握,就必须把握好设计要点,才能最终形成与项目要求相符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的起步

从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一般流程来看,大体都要依次经过环境、群体、个体、细部设计四个环节,所以在设计之初,工作人员应从环境设计开始,全面、科学地完成总体平面规划,以便为个体设计提供借鉴和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注意外部因素,还要兼顾建筑的内部结构条件对总体平面规划的制约。建筑方案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建筑形象的创作,而建筑则处于某种特定客观环境当中,所以,建筑所处环境也应被纳入考虑的范围。

另外,在对任务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应有地段、条件的空间概念,以此来判断所形成的总平面图设计成果是否合理。

总的来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并在各个设计阶段抓住设计的矛盾即中心点。由于某一阶段的设计成果需要接受进一步检验,所以整个设计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建筑方案设计成果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理想、更加符合项目的使用需求。

3.设计方案的形成

设计方案的形成实际上是不断产生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的设计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讨论,不过这些阶段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下面主要围绕形成过程中的同步思维展开讨论。

(一)环境与单体设计的同步

环境设计是全部建筑设计工作的入手点,但是它与单体设计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作人员在考虑环境设计问题时,必须要兼顾外部条件所产生的限制与由此造成的影响。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的引导下,才能使单体建筑设计具有创新点和与众不同的特色。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同步思维作为设计工作的主导。

(二)各层平面设计的同步

某些设计因素需要将若干层结合在一起考虑,例如结构类型的选择、卫生系统的设置、垂直交通体系的设定等。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兼顾建筑室内的空间效果。这样一来,在对某一层面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同时考虑上下若干层的面积、平面形式等问题,只有做到相互调整、同步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

(三)建筑设计与选型的同步

部分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方案设计工作时,往往会以房间面积为依据进行组合设计,导致空间大小的混乱,所以务必要树立有关结构的概念。在初步确定大致的功能布局后,首先要为这个平面框架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网,让建筑的结构与平面能够有效结合到一起。不过,并不是将已经建立的平面布局再一次打乱,而是要将不同房间的平面形态整合到更为合理的结构系统,最终形成更有秩序、更符合逻辑的平面布局。

4.设计方案的推敲

在建筑方案的设计初期,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任务书的逻辑分析,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任务书的相关内容。在开展设计工作时,也不应将形成平面方案作为第一位,而是要同时兼顾项目的功能分析与平面布局两项内容。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将设计人员头脑,模糊的、不稳定的设计意向通过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其成为可以被有效感知的具体图形,随着设计工作的进行和思考深度的增加,最初的草图会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实践经验表明,该方法有利于设计人员始终保持创作的激情,创作灵感也会得到有效激发。另外,应考虑的设计问题在思维活跃期都基本得到了分析,后续的设计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和高效,设计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和提升。总的来说,在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前期,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的构思和创建时,要尽可能采用上面所介绍的“图习、思维”方式进行,通过手稿对灵感的捕捉来实现构思的深入与深化。

5.设计方案的表达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涉及面较)、一的工作,它往往包括以下儿方面特点

(1)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建筑并不等同于纯粹的艺术,它需要形象与抽象思维的整合,即不仅要有符合逻辑的理论,也要有大胆的设计创新。

(2)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使用功能、项目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

(3)建筑方案设计的思维会受到社会审美、流行风格等因素的引导。

(4)建筑设计的成果不仅要有新意,而且这种新意要被人们所接受。在平面设计中,功能的合理化与分区是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空间的构成还是变化,都应做到简洁、流畅;立面与造型设计则需要兼顾整体的协调性,在对建筑风格进行融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做好细节的处理。设计方案的表达实际上是对运用设计语言能力的考查,这里所说的表达并不仅仅指能够被外行人轻易掌握的图片资料,而是指未加修饰的、更为原始和更为接近设计师原本意图的表达。这既是设计师汗水的结晶,也是其学识与艺术修养的最好体现。表达能力是建筑设计师职业活动的基础,受教育程度、艺术沉淀、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构思的表达方式种类较多,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扎实的技术功底、丰富的功能分析与结构选型知识、对制图规范的全面掌握、素描速写能力、色彩运用水平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只有做到思想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处理建筑方案设计问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设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正是因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研究,促使建筑设计的大发展,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光黎志涛的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及启示浙江建筑2010-06-25期刊

[2]薛晨玺论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山西建筑2010-12-10期刊

[3]陈跃; 胡凯 潘国明;建筑方案设计方法探析 低温建筑技术2012-02-28期刊

[4]喻伟 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重庆大学2011-11-01博士

[5]黄茜 节能建筑模块化体系设计与评价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2-03-01博士

[6]姜剑峰 BIM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青岛理工大学2012-06-01硕士

建筑设计方法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的风格艺术;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方法;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国内的建筑在艺术形态和规模和建筑难度上都有巨大的变化,建筑设计方法越来越倾向于西方化国际化,这种建筑设计方法理念正在冲击着我国国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建筑师过于追求与国际接轨而导致建筑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使得建筑缺乏内在的设计理念灵魂。有些建筑师在对建筑设计时缺乏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过多模仿国外的设计方法,不能将我国固有的历史人文特色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这些问题都是建筑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建筑设计在吸收引进外来设计理念方法的同时应当有自己的创新,将时展的特色我国的文化历史元素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建筑审美观,不应当认为外来的设计模式就是好的,不能全盘接受。对于国内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应当“走出去还能走回来”即了解吸收国外设计理念,在充分肯定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能够清楚认识到我国建筑设计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发扬优势弥补缺陷,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取得进步和发展。

建筑设计方法的探讨

1.1建筑设计

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要素,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担着人们对建筑功能最基本的需要,而且还能反映出当地的人文特色、民风习俗。建筑作为城市的主体,同时有作为建筑的载体,建筑设计方法是一个地域或者一定时期特定的历史产物,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建筑设计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近带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一体化逐渐加深,建筑设计方法更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建筑设计理念不断涌现,并且涌现出一批建筑设计方法和特色分明的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它既可以使城市富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产生有理有条的美感,也可以使城市建筑缺乏文化特色使城市整体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城市建筑在增加了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使得市内绿化地带减少,城市交通道路紧缺导致交通受堵,由于建筑功能变多变复杂也使得城市对能源的消耗变大,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大。而建筑设计可以最大可能的解决建筑占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改善建筑自身居住工作环境的特点更加接近自然和健康。建筑设计方法是一个时代固有的特色,包含有最新的科技、最时尚的艺术形态、最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最贴近时代历史人文特色的内涵等等。

1.2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建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他为人们提高了必要的居住场所和办公生产场所,它能够提供给人们所需的水、电、能源、声音、光线等等生活所需要素,这就是建筑的功能所在。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和更高层次的需要。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进步使得人们在追求功能之余更多的提高建筑精神层面的需求,即使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能反映出建筑的品味和建筑的特色。标志性建筑往往是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地位或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最好定位方式。例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英国伦敦的惠灵顿凯旋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埃及的金字塔等等都是一个地区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建筑,这些建筑多包涵当时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历史很好的保留下来。这就是建筑设计方法对建筑赋予的时代特色。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

1.3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

在建筑的发展史上建筑设计方法是与当下科技和建筑技术相适应而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法既是一个时代人文历史的体现,也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如建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正式那个时代钢铁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在对建筑进行评价时,要从建筑内在和外在的设计方法上来看,一个建筑的设计形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出一个设计师在建筑中所暗含的个人色彩和设计艺术形态倾向。不管怎样的设计风格和个人感彩,建筑设计始终要做到能够满足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尤其是建筑机构的设计不应当脱离现有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当严格遵照建筑设计师的职业规范和建筑所在地区或者国家的规范,应当满足以人为本的特点。现代建筑在对设计方法上有了新的要求,将环保生态理念和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求。这是建筑设计方法时展的结构。并且建筑设计方法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着这样的原则。建筑设计方法和理念不仅要从设计者出发还要从建筑的开发方和建筑的使用者三个角度共同出发,以便实现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当代建筑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艺术规范发展较快,并逐渐达到统一默认的设计状态,但是字20实际中叶开始,建筑设计方法和艺术形态逐渐多样化,不同流派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其相应的建筑使得人们对现代建筑有着不断的认识,同时这些流派艺术形态也在推动这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当前最为时尚的建筑设计方法往往是打破了传统规则建筑形态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不规则曲线设计形态,这种复杂的建筑结构形态使得设计过程更加复杂。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复杂的建筑设计更加便捷,并且能够全程模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系数和技术难度系数。这种建筑设计方法和艺术形态是当下时期统领建筑设计的风向标。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现代人们对艺术美学的重新认识更多的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含有这些建筑艺术手法的建筑的问世使得人们更加的认可了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但是如何在建筑流派和建筑风格多样化的时代保持自身建筑优秀特色也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叶燕华,刘琳,孙伟民.美国砌体结构规范中强度设计规定及设计方法[A].砌体结构与墙体材料——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2005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聂建国,王宇航,樊健生.翼板完全断开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方法研究[A].2010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祝介旺,柏松,张路青,杨志法,伍法权.预应力锚梁的设计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本报记者 李武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 创新奋进 硕果累累[N].建筑时报.2009年.

建筑设计方法篇3

为了维持室内舒适的光环境和热湿环境,建筑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于照明、采暖和空调。据统计,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很大,约40%,中国目前的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3%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提高到35%左右。建筑工业中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因此能效建筑规划设计(Energy Efficient StrategicDeSignH)常重要,它将是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

所谓能效建筑规划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更多的是侧重于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忽视建筑的能效性,即忽略了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进行建筑能效规划设计的优化方案选择。根据调查分析,能效设计概念难以在实践中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能为建筑设计师所接受和使用的,在建筑设计初始阶段进行的能效设计规划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本文介绍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马丁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开发的一种为建筑师规划设计所提供的照明及热能计算方法(LT方法,Lighting and Thermal),该方法在英国建筑能效规划设计中运用广泛,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特别适用于能效建筑规划设计。

二.能效建筑规划设计原理

1.被动式建筑概念(PaSSiVe BLlikling)具体地讲,被动式建筑就是通过建筑设计,使建筑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取暖,尽量减少通过围护结构及通风渗透而造成的热损失;夏季尽量减少因太阳辐射及室内人员、设备散热造成的得热量。从被动式建筑设计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将整个建筑划分成被动区和非被动区(PassiveZone and Non―passive Zone)。被动区受室外气候参数及周围建筑环境的直接影响,如太阳辐射,照明,自然通风、周围建筑的遮挡等,被动区进深一般为建筑层高的2倍。而非被动区可以认为不受外霁气候参数的影响,它只受室内人员设备散热的影响,该区白天也需要照明。LT方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对各区建立能量方程,计算为维持室内要求的光、热、湿环境要求所消耗的能量。关于该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不在此文讨论,本文侧重于该方法的应用。

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建筑热模拟工具不同之处在于,LT方法简化数学模型,抓住建筑设计中主要矛盾展开研究,因而所需输入的数据限制在极小范围(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详细建筑信息也无法获得),这样便于方案比较,使用灵活简便。当然,在建筑设计完成后,要对建筑作进一步细致的热过程分析及设备选择等工程设计时,该方法的功能受到限制。

2.建筑设计参数能效建筑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建筑参数的优化设计,达到既节能又满足室内热环境的目的。建筑设计参数包括4):

(1)建筑参数地点:建筑地点的输入是为了确定其气象数据。逐小时的气温、太阳辐射值已集成在软件中,随着地点的确定,气象数据即自动输入到程序中;建筑尺寸:该参数可直接从屏幕中图象输入;建筑方位:在屏幕中图象输入的同时方位即被确定;建筑结构类型:该项参数分为三类,即重型、中型、轻型;建筑功能:建筑功能分为学校、办公室、住宅等,一旦建筑功能确定,作息时间即确定,这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之一。

(2)设备参数供热效率:指锅炉的热效率;制冷效率:指制冷设备效率;室内散热:包括人体和设备散热;冬季换气次数:为健康要求所需的最低新鲜空气需求量;夏季通风方法:大风量自然通风/小风量自然通风/夜间通风。

(3)照明参数设计照度: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输入设计数据。

(4)围护结构参数屋顶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地面传热系数、窗户传热系数:按设计的要求输入数据。

(5)热工参数冬季采暖设置温度、夏季空调设置温度:按设计的要求输入数据;夏季过热温度设置:根据当地气候,建筑功能设置。

热能方程及照度计算所要求的其它一些参数,根据设计规范要求集成在计算软件中,大大简化了软件的使用过程。设计人员可对主要设计参数加以改变,分析由此而引起的建筑能耗的改变,计算机可对所设计的不同参数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年能耗比较,建筑师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优化出最佳方案。

3.应用举例为了便于解释,我们举一案例加以说明。所计算的建筑为位于英国南部地区的办公楼建筑,建筑使用时间为上午9:00到下午6:00,建筑结构为中型,锅炉的效率系数为O.85,制冷效率为2.5,室内人员及计算机设备散热为15W/m2,冬季换气次数为每小时1次,室内照度要求为300 lux,屋顶、外墙、地面及窗户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25W/m2.K、O.45W/m2•K、O.45W/m2.K、2.9W/m2•K。冬季采暖设置温度为19℃,夏季空调设置温度21℃,夏季过热设置温度为23℃。

(1)窗墙比(Glazing Ratio)窗墙比定义为窗户面积与该护结构面积之比。LT计算软件可根据所输入的建筑信息运行生成不同方位的被动区窗墙比与能耗的关系曲线。注意,这里的能耗是指原能,又称基本能量(Primary Energy),包括能源在生产及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为该案例各朝向单位面积终端能量消耗量与窗墙比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照明所消耗的能量(黑虚线)会因增大窗墙比而减小,当窗墙比面积小于35%时,这种变化非常显著,即增大窗户面积有利于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能耗,但窗墙比大于40%时,天然采光对减少照明用电能耗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供热所消耗的能量(黑色细线)除北向外,随着窗墙比的增加,采暖能耗稍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充分地利用了太阳辐射热。

而对于北区,由于增大窗户面积而增加了导热传热,又没有太阳辐射热补偿,因此采暖能耗会因窗户面积增加而增加。对于空调能耗来说,则相反,由于增大窗墙比,南面及东西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调能耗(灰线)会急剧增加。相比之下,北面空调能耗增加幅度小一些。图中黑粗线为照明、采暖及空调的总能量曲线,表示了这一案例条件下,各朝向的最佳窗墙比。

可以看出,南向最佳窗墙比约30%左右,东西向25%~30%,北向30%~40%左右。

(2)建筑保温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及窗户的保温性能,可通过U值反应出来,U值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通过改变U值,可以比较各能量分配中的变化。

为不同的U值对单位面积建筑能耗的影响。本文列举了U值分别为0.45(英国标准),0.82(中国新标准)及1.7(中国原规定)值进行了对比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会大大减少建筑总能耗。

(3)通风自然通风及夜间通风是一种排除室内散热,降低室内温度,提高热舒适性的有效方法。对于所设计的建筑方案是否采用自然通风作为降温方法,也可以通过方案比较,作出选择。为该案例舒适温度设置为23℃时,通风方案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

这里引用了“过热天数”指标,如果一天中有连续2小时超过所设舒适温度,则称该天为过热天。图中灰条线为小风量通风方案,白条线为大风量通风方案,黑条线为夜间通风方案,它们分别表示了各方案夏季“过热天数”(0Verheating Days),建筑师可以应用这一指标,在规划设计时对自然通风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和决策。

影响能效建筑设计优劣的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如增大窗户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用电照明的能耗,冬季南向窗户有利于接收太阳辐射热以减少采暖负荷,但过多增大窗户面积,也会造成夏季不利的太阳辐射热,进而增加空调负荷。

在照明能耗,供热能耗与空调能耗的之间存在着平衡点,如何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使建筑设计达到能效的目的,这就需要对建筑设计的不同方案从能效角度进行方案比较。本文介绍的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方法――LT方法就是根据这一要求而发展的能效建筑规划设计辅助工具,它已编制成用户界面,使用灵活方便。多种方案的全年能耗运行结果以图像形式呈现在屏幕上,便于比较和决策之用。

三,能效建筑区域规划建筑能耗不仅受单体建筑自身参数,如建筑布局、方位、位置等的影响,而且受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勖。例如,对于一个建筑,街对面的建筑(又称遮挡物建筑Ob―Struction Bunding)高度,与该建筑的距离及其建筑材料会影响此建筑的照明、采暖和空调能耗。因此,能效建筑规划设计应该既考虑单体建筑的能效设计又综合考虑总体建筑规划。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采用城市高度角(U HA)及遮挡建筑视角(OSV),这两个概念见图5所示。室内的自然采光及太阳辐射量,受这两个参数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照明、采暖和空调能耗。因此,如何实现合理的城市布局及总体规划,对建筑节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方法结合LT方法对整个城市或小区进行建筑能耗设计规划,剑桥大学马丁建筑研究中心开发了LT―urban程序,它是根据城市建筑群布局,采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获取LT能量计算所需要的朝向、方位、城市高度角等参数,再将LT所计算的建筑能耗(照明、采暖空调能耗)反应在建筑规划图中。建筑师不必掌握Matlab图像处理技术,仅需在CAD软件中用不同颜色对不同高度的建筑加以区别,并以JPG文件格式输出。LT―urban将自动把建筑群图形转换成黑白灰度数字高度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该模型在Matlab上运行,可产生能量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如被动区、非被动区、朝向、城市高度角等,并能计算出对应参数的城市建筑规划能量图,为建筑师进行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应用举例本文以马丁建筑研究中心受欧盟资助的项目“温室气体零排放城市发展――能量、建筑、人及微气候”为例,说明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城市数字高度模型(DEM)建筑区域规划图经CAD赋色处理后以JPG形式输出,Matlab程序则自动将此图形转化成能分辨出建筑高度的平面图,即城市数字高度模型。为英国伦敦、法国的图卢兹、德国的柏林的市区400×400的城市数字高度模型图。该图形为下一步的建筑方位,城市高度角、障碍物视角、被动区与非被动区等参数的计算提供基本参数。

(2)城市建筑参数图城市数字高度模型图输入Matlab程序后,计算机自动生成所要求的各建筑参数图。图7为伦敦6m高处建筑参数图,它们分别表示被动区、非被动区;朝向、视角;UHA和0SV。

(3)城市建筑能量分布图Matlab程序确认所需建筑参数后,计算机自动生成该区域全年能耗图。为英国伦敦的城市全年总能耗分布图。

对新建小区,建筑师可对不同的建筑布局进行能量比较,直观的区域建筑能量规划图像显示便于帮助建筑师对整个区域的能效建筑设计作出合理规划。

四.结语

建筑设计方法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要素;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建筑物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身为一名建筑师,应该培养自己善于结合实际情况而选择设计风格的意识,从而融入到设计理念中,逐渐成为自己的设计风格与建筑观念。

1 建筑设计中的构成要素

1) 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将建筑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主要是指此项建筑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实现更多的用途。2) 建筑的形象也不能忽视,这是建造房屋的又一目的之一,其中包含了建筑群体与单体的造型、内外部在空间上的结合、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加之光影变化等,在一定的作用之下出现新的综合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3) 加强成本意识,符合经济效益。建筑设计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尤其在选择材料方面,应该注重对钢材、木材、水泥的节约,尽量实现就地取材,在充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减成本。

2 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要以建筑物使用功能为出发点,并借助建筑设计的各种方式方法,依照设计思维与思想,构建出一件能符合相关标准的建筑作品。笔者认为研究建筑设计方法,是针对建筑思想与思维进行分析,从而体现设计者的理念,并符合建筑要求,更能促进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建筑设计方法的产生可以说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中,对建筑更好的符合人们生活要求的追求中,人们思想、思维与生活的综合体,更是追求中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充分使用,可以让我们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设计。直观来讲,建筑设计是一个由简化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化的基本过程,所以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并且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1) 结构设计法。结构法是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本质意义是利用建筑结构的形式来对建筑设计进行表达与渲染。建筑结构与建筑空间两者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可以对结构设计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对建筑物的性质与形式进行诠释。

2) 平面功能设计法。关于大部分建筑功能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主要方法就是平面功能设计法。一般针对建筑物功能进行实际的分析过程中需要重视平面具体分析,由于平面处理效果的好坏与建筑物功能能否真正实现有密切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功能能不能充分实现,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因此,关于平面功能设计方法,笔者认为应该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来制定设计方法,以实现建筑物功能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初步分析用地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建筑使用的主要性质,将使用功能与平面设计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还需要重视建筑物空间设计这些方面。

3) 符号象征设计法。符号象征法是设计人员将约定俗成的符号使用在建筑物的表面或者内部的装饰部位上,或者通过符号来对建筑的片面与空间体量进行诠释与演绎。将目前大部分建筑物设计风格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依然普遍存在“照搬照套”的现象,什么风格流行,无论什么地方都在进行盲目的模仿。这里必须明白特定的符号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将建筑文化与风格体现出来。而且这类方法通常是运用到具有特殊要求的设计之中,如: 企业建筑物设计中,企业符号代表了企业的精神与形象,融入到企业建筑设计中,必能有更好的体现。

4) 构图设计法。在使用构图法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大前提是: 搞清楚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建筑设计是通过构图的几个重要因素来对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从中可以得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对比、均衡、韵律、主从等形式美的具体规律。

3 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方向

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与精神享受,因此,建筑设计为了实现这些理想的环境,就必须要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习惯、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并形成的一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专业性科学。

1) 回归自然化。时代不断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越来越注重绿色生态系统的构建。希望能通过灵活使用自然材料来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例如: 著名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由此兴起,而这个流派对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住宅中将田园风光融入,能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充分利用自然色彩与天然材料,合理的将民间艺术手法与风格进行应用。基于这个基础,建筑设计师开始转向“回归自然”这个领域,打造新的肌理效果,充分发挥具象的抽象设计作用促进人们联系自然。

2) 整体艺术化。最近几十年,人们在物质追求上比较满足,面对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又开始想要从物质的领域中解脱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都具有整体的美感。室内环境设计属于整体艺术,它应该是对形体、色彩、空间以及虚实之间关系的把握,对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以及意境创造的把握,从而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协调。大部分优秀的建筑物都非常重视“整体统一”这个设计理念。

3) 高度现代化。时代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被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为设计的内容、理念都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建筑设计中将现代化技术运用进去,可以实现声、光、色、形的完美结合,并且得到更多创新的效果。从而打造出理想的让人们生活舒适的、高效率的、高功能的空间环境。

4) 高技术情感化。高技术情感化主要是科技与情感的结合。目前,国际上工艺先进的国家建筑设计正逐步转向高情感、高技术这些领域,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充分体现两者的地位,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科技与情感的综合体现。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多样化,创新手法,更多的设计理论被推出来,整个建筑设计中呈现五彩缤纷的局面。

5) 服务方便化。大型城市存在人口高度集中的普遍问题,为了实现高效、快捷、方便,建筑设计中现代化服务设施一定不能缺少。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在交通系统中自动解答、查询、向导系统的使用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带来服务方便的生活环境,从而建筑设计更加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广大用户体会到方便是无处不在的。

4结语

建筑与人是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的。人类生活及意识形态决定了建筑的意义。建筑设计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形态。建筑方案的设计是按照具体的环境来进行设计的,是应用于图示的思维去解决设计中存在矛盾的一个过程,是有针对性地对空间的环境来进行合理建构的过程,其实它的本质就是生活设计。建筑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说,人性化的、不断完善的、优秀的建筑设计将直接作用于人民生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建筑设计方法篇5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二、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原则

(一)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

1.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指所建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

2.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它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设备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各项技术保障。

3.建筑艺术形象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型、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光影变化等综合因素所创造的综合艺术效果。

4.经济合理。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应考虑经济合理,在选用材料上应就地取材,注意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造价。

(二)建筑设计原则

1.整体性设计原则: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2.综合性设计原则: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出发,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去与整体进行比较,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3.联系性设计原则: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因此,系统与环境是互塑共生的。

4.动态性设计原则: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5.有序性设计原则: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包的结构关系。而且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更加稳定,由此可见,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系统,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甚至会瘫痪。因此,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6.结构性设计原则: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是性能的载体,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结构决定性能,性能表现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赖以结合者,要素运动的稳定与否、发展方向将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否和方向。关系是将要素连接起来的作用,是构成系统的纽带,关系质和量决定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因此,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7.最优化设计原则: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能够整合在一起,它们之间必定有同一性,相互需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建筑设计的程序与组织

建筑设计的程序包括: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首先应重新熟悉设计任务书、踏勘现场,进一步收集在设计中会有用的资料。切实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和当地的一些有关的地方性法规。

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和设计文件,要求建筑专业的图纸标明建筑的定位轴线和轴线尺寸、总尺寸、建筑标高、总高度以及与技术工种有关的一些定位尺寸,在设计说明中则应标明主要的建筑用料和构造做法;结构专业的图纸需要提供房屋结构的布置方案图和初步计算说明以及结构构件的断面基本尺寸;各设备专业也应提供相应的设备图纸、设备估算数量及说明书。

在完成了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后,设计单位应当经由建设单位向有关的监督和管理部门提交全部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等候审批。

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细化处理,达到可以按图施工的深度,并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和设计文件,应提供所有构配件的详细定位尺寸及必要的型号、数量等资料,还应绘制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建筑细部详图。其它各专业则亦应提交相关的详细的设计文件及其设计依据,并且协同调整各专业的设计以达到完全一致。

在施工图文件完成后,设计单位应当将其经由建设单位报送有关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内容的。

四、设计思维的创造性与个性化

建筑的个性,不仅来自于其形式,而且要在满足其使用功能需要的基础上,符合使用的个性和审美要求,通过把人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客观化,创造一个具有文化意味的人性化的空间,使建筑以及和建筑相关的一切都带有人格的力量。个性化设计内涵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性关怀的一个表现。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出版社,1996.

[2]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

[3]汪坦,陈志华主编,《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4]李大夏,《路易·康》,中国建工出版社,1993.

[5]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论文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构成要素设计程序

建筑设计方法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科学发展;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建筑的科学内涵

专业的建筑人员很久之前就已经对绿色建筑的实质做出了一个很明确的说明:建筑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发展必须要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小实际的环境以及资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正常舒适以及安全健康作一个最大的保障,最终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人类与建筑、资源以及环境几部分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国家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里所给的定义明确明白,绿色建筑要做到各方面的统一必须考虑到人、建筑、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为之做出努力,在绿色建筑节约资源方面应该使用可再生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资源,这样便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在绿色建筑构造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其各部分的构成要素,对症下药,明确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这些原则与目标对绿色建筑的整体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的分析和把握其设计原则,要以生态要素为主要操作对象,对设计原则进行扼要的阐述。

1 环境与整体优化原则

建筑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个体,其所开发的体系都应该与其所属的人文或自然环境形成统一,这样使建筑设计在基于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最佳结合。因此,在建筑物形成的同时。应该学会尊重和爱护我们的社会生态环境。建筑设计依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核心原则,结合当地所拥有的人文历史景观,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开发,不但保留文化古迹,也发扬而来传统文化。当然这需要配套设施的同步和材料的合理利用。

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节省对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等,利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提高建筑的包容性,为扩建和建造提供机会并且可利用智能化设计,充分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做好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角度去增强与自然地对话,但也需要绿色建筑在该环境中的适应。为了能让人们在健康舒适的建筑里生活和工作,需要工程队伍为其创造好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提高采光技术,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音环境,提高立体绿化系统和净化环境的能力等等。

三、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整体环境的设计

在整体设计的领域中,并不是指某一建筑物,而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建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在场地的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等方面都需要分析其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对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分析和整体设计。因此在整体环境中设计的方法有:

(1)运用绿色建筑理论。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这些因素都是需要与城市开发建设相适应的,在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利用创新思维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在一种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区域划分,空架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也让城市的历史和地理特征得以流传。

(2)加强环?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袒孀派缁岬牟欢戏⒄梗嗣窃嚼丛街厥勇袒谏钪械淖饔茫獠唤雒阑嘶肪常苍谝欢ǔ潭壬细纳屏松罨肪场n颐强梢匝裼玫孛媛袒哺牵蛭值恼舴⒆饔们苛遥话隳芄恍纬闪顾媸实幕肪常欢遥种睬悄灸芄恍纬杀冉洗蠓段у氖饕瘢佣跎俾访娴奈攘浚贾率髂九懦龅难跗芄痪换掌钪沾锏窖鹾康奶岣摺w芏灾颐窃谏杓谱≌北匦胍浞挚悸堑街鼙呋肪车穆袒杓疲欢ㄒ崖袒康谋曜家胂喙氐纳杓乒娣兜敝小>湍壳岸裕肪陈袒饕治嚼啵焕嗍切∏芪щ肪陈袒焕嗑褪墙ㄖ⑻迓

袒?

①小区的周围环境的绿化要求的是尽可能的减少硬质铺地以加大草坪的面。尽可能的种植高的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往往高于同面积的草坪好几倍。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身边的大多数住宅小区为了节省建设成本,依旧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并不利于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应该将眼光放远,铺设具有渗透性的绿化铺地,实现生态化与可持续化。

②立体绿化。采用“土地空间化”的概念,这里面包括了墙面、屋顶和阳台绿化。这三个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空间的散热功能,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墙上设计由柱子金额圈梁组成的构架然后在其中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增强了墙面在散热上的性能并且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和阳台绿化基本上是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花草树木。

(3)注重整体协调性,例如靠近城市河道的住宅区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水资源来设置亲水点;毗邻历史文化古迹的建筑应该尊重历史,是设计的风格融入历史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保护区的开发和建设创造更多社会和经济价值。

2 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1)建筑的热工性能与建筑的体型系数密不可分。相对于曲面建筑,因为收受热分布不均匀,从而使热量消耗大于曲面建筑的热量消耗,所以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应该尽量在外墙和控制层方面采用平面模式尽量减少建筑体型复杂的模式。

(2)学会使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例如光和风的使用,在建筑外墙设计时尽量使建筑物自然采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消耗,采用热稳定的物理知识合理分布外墙内环境对光等其他自然资源的运用。

(3)硬性的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要求,因此使用相应的弹性设计方法更有利于建筑在外在条件不断改变情况下依然能够对自身进行调配。如给管道预留空间以及为水电、通讯留下发展空间等等之类的设计。

(4)建筑节能设计。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需要我们积极开发,相反应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等,材料选择方面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和再生材料,做到无污染和无辐射。

(5)建筑智能设计。因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广泛应用,智能化建筑应之诞生,在智能化的发展下,使绿色建筑朝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状态下持续发展。

结语

21世纪新时代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这已经成为建筑界的趋势,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更加使我们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为绿色建筑发展做出贡献,而在绿色建筑中设计也是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应该坚定信念,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创造出新的建筑环境和形态,使我国建筑事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曹丽新.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建筑设计方法篇7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其中结构方案阶段的内容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裂度,建筑的高度和楼层的层数以及建筑场地的类别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在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需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要求和特点来布置结构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1 建筑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前,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的问题。当建筑工地处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对于砌体结构来讲,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那么就应该可以不用再软件中建模,直接设计即可。但是要注意局部受压的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1]。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建议输入建模较好,有一个便利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载荷导算。此外,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必须输入软件建模进行计算。

1.2建筑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梁板式及折板式。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反之,则适用折板式。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mm 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建议采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应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1.3 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前提是建筑详图的准确无误;也可以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地使结构受力合理和施工方便[2]。在标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专业协调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关系要搞清楚,该减的减,不该减的就不能减。

1.4 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

1.5 基础

基础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因软件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予准确定位。

2 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2.2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以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2.3 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 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广泛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3]。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2.4 关于纵筋搭接问题

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 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作用,还削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2.5 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作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3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郝建.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细节问题[J].信息与电脑,2009(9),15.

[2]涂冬冬.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J].建筑技术,2010(4),181.

建筑设计方法篇8

1、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其核心含义是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出发,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建造、使用和拆除)中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同时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并给人类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环境质量及服务效果。建筑节能,内含是指“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当今社会面临的能源供需矛盾以及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为绿色节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标准

2.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 1.1环境整体优化

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绿化,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 .1.2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是设计最经济的建筑。经济是绿色建筑设计一直追求的本质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既是节能、节水建筑,又是对环境破坏最小的建筑,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并行工程技术,加大智能化设计,最大的满足经济合适性,使其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3体现舒适健康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建筑的适用性和使用者的健康,增强人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2.2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

2.2.1绿色建筑法规体系,遵守《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并遵照执行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制度、竣工验收阶段的绿色建筑专项验收制度等;

2.2.2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2.3绿色建筑要满足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同时,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追求绿色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是设计的完美境界 。

引人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内外环境协调。例如:骞奇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点;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点资源的住区,应考虑设计景点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点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点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3.2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

(1)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因此,在人居环境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人设计规范。一、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二、立体绿化。引人“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2)自然通风。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在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宅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日照、遮阳与采光。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人们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曲面建筑的热耗小于直面建筑,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具体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

(4)护结构布置。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4、追求高效是建筑设计核心内容。所谓高效,是指最大限度地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

1.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主要是木材),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包括无放射、低挥发、低活性材料;另外,对油漆、胶水、粘合剂、地板砖、地毯、木板和绝缘物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性能优良外,还开始强调没有毒性物质的释放。

2.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不仅具有色彩丰富、重量轻、体积小、保温、隔热、隔音等多项优良性能,节省土地资源,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3.绿色建筑主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辅助热源,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用热水。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来支持日常生活用电。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 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

上一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下一篇:物资供应管理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