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大讲堂范文

时间:2023-10-31 11:30:29

数字教育大讲堂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1

关键词 数字教育;教育传播; 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30-03

Analyse Potential of Digital Education in Viewpoint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Yang Jilin, Xie Xiaoqin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review found that under this new term digital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digital education is still not formed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not yet specifically explored its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background environment and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we will analyze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dia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雪莱写过一句悖论式的警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急切多变的时代,人类要学会变化着看世界,去适应世界,去改造世界。否则,将会错失与时俱进的良机。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一句有些拉风的话:“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如今已进入一个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时代[1]。数字化时代下要求学习者去适应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能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与教师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互动,及时有效地习得科学文化知识。在数字化时代下,同样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革新自身管理与课堂教学方式,挖掘新时代下“数字教育”的潜力,以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 “数字教育”缘起与内涵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顺应世界潮流,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国家提出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政策,即中国的教育不再是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在课堂教室里,现在可以移动到互联网平台上,甚至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来进行。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很大的触动,对这一新时期下的教育模式给出一个“数字教育”的名称。然而,大部分人还不清楚“数字教育”的内涵有哪些,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它。就像有些人因为数字代表的是考试分数,就错误地认为“数字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也有些人因为“数字”与“素质”谐音,就错误地认为“数字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这些凭主观意识来的认识完全误解了“数字教育”的内涵。笔者通过分析文献,阐述“数字教育”的内涵。

1)定义。“数字教育”是国家极力打造的“均衡教育、平安教育、数字教育、内涵教育、幸福教育”五个教育之一,它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联通着教师与学生间知识的传播。

2)特征。数字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资源是技术和智力资本,数字化时代充分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生产力,以知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对学习者把握适应变化与创新这一生命线及学会学习并不断对环境的挑战做出创新性应答提出了要求;更对教师与学习者提出协作这一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数字教育”这一名称目前大多在商业界流行,一批商家看到了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就在网上开设了很多网校,这些网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通过终端设备登入平台,支付学费获取权限,即可享受“数字教育”的魅力。

3)模式。“数字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教育。在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都是“数字化教育”的具体模式。三种模式都是以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CNKI、超星电子图书等)为依托,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的实时与非实时的教与学活动。

2 从教育传播学角度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对教育传播的要求不仅限于课堂内的辅教学,也不止于办开放大学普及大专教育,而是社会建设、国家发展的每一方面,都需要教育传播来帮助[2]。教育传播是教育信息的传递活动,是运用各种教育媒体,以求得最优化效果的信息传播。安德逊博士认为:“教育传播学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的,即传播过程每一部分都可以进行研究,信息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进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数据的传播,最重要、唯一的目标是促使特定的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情景中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双向的,教学双方同是主动者和反应者,并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构成了这一过程中的四个主要要素。下面将从这个四个要素来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2.1 基于教师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各种类型的部级教师培训与省、市级教师培训项目进展得有条不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中东部地区的城乡教师都已具备基本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西部地区正处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学习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师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会有意识地运用网络平台来解决一些教学问题。

2)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受众。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受众仅仅是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结构单一。当今“数字化教育”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教学实录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做现场直播教学。这时教师的受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龄结构复杂的个体或群体学习者。与传统的很小范围的教师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更愿意进行网络形式的教学活动。

【案例】(此事例由Nick De Santis报道,转引自e起来网站:http://)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为了扩大自己课程的受众,宣布放弃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职(仅保留非终身研究职位),加入一个开发在线课堂的创业公司Udacity。特伦教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数字生活设计”(Digital-Life-Design)大会上解释了自己离开斯坦福的原因。他介绍说,当他在斯坦福讲授一门人工智能的课程时,他的课程录像被放到网上,虽然录像效果不佳,但吸引了超过1600名学生观看,而来现场上课的学生则从200人减少到了30人。特伦教授的课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这让他意识到如果用更先进的页面互动工具来设计自己的课程,将可以创造出模拟的一对一辅导环境,让课程传播更有效果。

特伦教授认为,自从大学诞生以来,演讲授课就作为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流传下来。但之后世界经历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大众媒介,发明了各种新技术,但授课方式却没有任何变革,相比于时代的进步,教学实践的进化实在是太缓慢了。受此触动,特伦教授认为自己无法继续在传统的教职上继续待下去,因此决定离开斯坦福大学。

Udacity公司第一批上线的课程包括一门7周的名为“如何建立搜索引擎”的课程,由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戴维·埃文斯(David Evans)和一位Udacity的搭档讲授。特伦教授介绍说,这门课程是为没有编程经验的学生设计,预计将会吸引超过500 000名学生。“斯坦福的经历让我见识了‘数字教育’的潜力,我现在就像手握两片药丸,既可以吃下蓝色的药丸,回到课堂继续向我的20个学生讲课,也可以吃下红色的药丸,把课堂搬到网络上面向全世界的学生。我选择了红色的,并且感觉很美妙。”特伦教授说道。

2.2 基于学生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局限于教室这个很小的室内,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数字化教育”时代,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高新的计算机与手机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丰富的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探究、自主、协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表现与学习过程都不尽相同。例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希望的只是资源性的辅助支援,想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中小学生自学能力还不成熟,他们需要系统性的课程支援,透彻易懂的图、文、声、像的教材学习。从传播的手段来讲,网络将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学习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2.3 基于教学媒体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从媒体角度来看,数字化时代下的教学媒体不再是黑板和投影的叠加,而是网络这种受众极广的媒体。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设计出新思路、创造出新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反过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成就了网络的应用。网络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交互式网络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联系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师生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教学媒体的传播及其应用过程之间等。通过强大的交互性,网络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师生之间的交互更为自由、有效。网络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将课堂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变为讨论、交互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符合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必将对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基于教学内容的视角分析“数字教育”的潜力

从教学载体角度来看,网络连接了摄、录设备,教师能够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学习者不再是仅仅面对纸质教材这样的课堂了。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其中之一。这个平台旨在建设数字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数字网络商店等资源服务天地。学习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建设实名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依照教育传播学理论,从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上看,基于网络的传播比基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更有效率。基于网络传播的教学应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及其客观要素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和直观;二是对教学内容及其编排方式的革新。

3 总结

南国农教授指出:在学校教学传播中,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的学习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也不排斥与他人开展协作交流,应该把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3]。笔者认为在“数字教育”的教学传播中,多媒化教学资源和双向化传播途径为学习者形成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提供了很大帮助。

南国农老先生也说:“‘世界是平的’和‘教育是开放的’是引领当今世界潮流的两大观点。”这两大观点阐释到,在地球上,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资源是全球化共享的。“数字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两大观点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文化变革[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6.

[2]宣伟伯,余也鲁.传媒·教育·现代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02.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2

【关键词】数字电子;教学模式;设计;示教仪

一、引言

如今是一个需要人才的时代。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一批能将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的人才已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要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操作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也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其自身的体系建设。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它是高等院校电子、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通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这样一门具有工程特点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训练,特别是技能培养对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应用它应该是所有任课教师长久不懈研究的课题。

经过对各地高等院校的考察,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解难,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各院校基本都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的模式,学完之后多数都增设了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非常重要,本院在学完数字电子技术后也设置了四周的电子电路综合实践,中间还举办了各种电子设计及制作大赛,给了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时间。但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好,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大多数学生实验时敷衍了事,实践时抄袭、照搬现象严重。

三、问题分析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交流发现主要有两点:

一是课堂理论学习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降低。这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都有关系。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的是数字电路,数字电路处理是数字信号,在采用二进制的数字电路中信号只有“0”和“1”两种状态,数字电路不仅能完成数值运算,还能进行逻辑运算。分析电路和设计电路都采用了逻辑代数的方法,逻辑电路一般都采用符号图,虽然有讲解内部电路,但因为学习的重点在外部特性和应用上,在理论课上大多时间都在讲“0”和“1”两种状态信号和集成芯片外部功能,怎么将其用与实际电路联系,如何用实际电路实现逻辑功能就只能通过例题讲解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理解,但效果并不好。

二是学生自己的惰性和自制力的缺乏。大部分学生上课听完后不管听没听懂,课下很少看书,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在实验课时,上课学的理论已忘得差不多了,本来是实践加深的环节就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平时虽然实验室是开放的但也少有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在电子综合实践中也因为前面学习的问题造成了不会分析和设计,对这些学生来说,这些本来连贯的的环节实际却已经脱节了。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总是滞后技术的发展,本来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了基本理论和具备了基本能力后还要具备学习新技术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可就目前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基本能力都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各用人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欠缺。企业很头疼,学校也在不断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更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在这几年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学生的惰性和学习能力很难改变,那就只能改变教师授课的方式,尝试过在实验室上课,老师站在讲台讲解时,因为有实验台的遮挡,有些学生就开始动实验台而忽略了听课,加上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如果几个班同时上课,不可能都进实验室,通过实践该方法效果不好。如果讲完理论立刻就有能随身携带又能实现各种功能的示教仪搭接实际电路就好了,可目前没有厂家在做此类产品,所以做了初步尝试,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简单的能测试基本功能和构成简单趣味数字电路的示教仪,用双电源供电,可当堂演示,在数字电子技术课上进行了实践,讲完理论后立刻用它验证各集成数字电路的功能和搭接实现某种功能的实际电路,通过声光反应结果,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反映很好,原来理解不了的现在却变得很容易了,而且因为在课上已经验证了各集成芯片的功能,在实验中就不用再做验证性实验,有了充分的时间多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能力提高不少。经过一学期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院的学生,只是台数不够,只能老师演示,学生反应要是能跟着老师一起做效果可能更好,在学生电子电路综合实践中制作了二十个示教仪,在原有示教仪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老师加以指导,将数字电子示教仪加以完善,在有限的箱体上最大可能的实现数字集成电路的验证功能,动手制作成成品,很好得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在下一届学生本《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使用,两人一组配一个示教仪,讲完理论立刻与学生一起用示教仪搭接实际电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在一些章节教学中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老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下去查阅资料并将其在示教仪上实现,在课堂上讲解各自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最后讨论、总结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在一学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通过自主创新制作的数字电子示教仪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互补,,使教学形式更趋于直观、形象,缩短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时间周期,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要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操作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也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在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其自身的体系建设。将这种示教仪用在数字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院的学生,该示教仪体积小,价格便宜,应用灵活,适合教学,有推广的价值,可向同类学校进行推荐。

参考文献:

[1] 朱勤.《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Jixie Zhiye Jiaoyu》, 2010, 06期(06):46-47.

[2] 宋东亚,褚新建.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电子测试,2013, (24).

[3] 张妤.基于CDIO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z2).

[4] 张爱雪,宋晓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科技信息, 2011, 34期(34):40-40.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3

一、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我直接或间接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的难度大,过于抽象,理论性强,数理要求高。由于西方经济学个章节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学生在某些章节没有听懂后,后面的课程根本听不懂,甚至根本不听课。那些能听懂课、看懂书的学生也反映本课程和实际生活似乎有些脱节,对课程得出某些结论、规律持怀疑态度。总之,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原因分析

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效果,当然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但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还是要加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也是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培养能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生产一线服务,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部分教师不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完备性,对许多定理、理论进行大幅详细的数学推导,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没有任何丝毫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满堂灌”。由于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很多教师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填鸭式”灌输,从课程开始到结束,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很少有讨论和提问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少,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老师心里没有底,这样就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予以调整,因而也就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数学基础差、缺乏社会经验,理解相关原理困难。由于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较低,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数同学的数学知识较差。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十分困难。

4、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能安排的理论课时极为有限,最多不过60学时左右。相对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就显得比较紧张。为了讲完教学大纲或教材上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学生对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后面的课就听不懂,学习效果难免就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1、调整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内容博大而精深,通过几十节课的教学介绍其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特点和要体现高职教育理论课时的“必需”和“够用”原则。所以,在确定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时要以微观经济学为主。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以能正确作出微观决策。

2、完善教学手段。高职教育的理论课时较为有限,而西方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老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现场画,不仅准确度难以把握,而且费时费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而且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三化”教学法,即“具体化”、“形象化”和“数字化”。所谓“具体化”就是针对西方经济学许多概念、定理、规律过于抽象的特点,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表述。他心里后悔莫及,逢人就说,“如果早知道吃半块饼干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六块饼干呢?”这个故事夸张地反映了我们平时对增量比对总量更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边际也就是增量的概念。

“形象化”就是在教学中对那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定理用具体形象的现实对应物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上述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例如,如图1,在讲解生产者均衡中,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产量最大,单独通过图形讲解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生产者无法实现的,等产量曲线Q1与等成本曲线AB交于R和s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低于等产量曲线Q2,所以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Q2的切点,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这种讲解的方法,大部分高职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其中意义。同理,在s点是工人太多,而机械设备太少,那么,有许多工人无事可干,同样不能达到最大产量,所以,只有在E点,工人和机械设备到达最佳的比例,才能生产出最大的产量。通过这种形象的讲解,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生产者均衡,对这种抽象的图形也能理解。

在西方经济学中,许多规律是通过数学推导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信、微博、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课……“微”字大行其道,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悄然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微”对教育的影响也来势凶猛,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也给教育带来了彻底的变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教育步入学校,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也已悄然地走进了学校师生,走进了语文课堂。几天的培训学习,更加让我感受到微时代中的教育变革的急速与迫切。我们的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更喜欢技术,更依赖网络,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这些必将深刻影响着教与学的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那就是,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微时代的教育,以创新思维迎接微时代的教学。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育方式

当教育遇上信息时就注定会擦出教育形式变革的火花,以往我们认为的信息化就是将配备的设备、媒体,一味地叠加于课堂,这样真的是信息化课堂吗?我们数字校园的建设是否就是实现了网络校校通、班班通?当然不是,就如黄立新教授所讲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由众多条件构成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

现在,教育所提倡的信息化教学、建立数字校园是我们创造一个新型的学习和教育环境的基础,但当信息化设备引入教育教学之后,在解放教师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上课时没有了自由,只能站在三尺讲台上播放课件;学生也不坦然,因为他们无法从快速闪过的幻灯片中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家长在校讯通的“捆绑”下成了催促孩子写作业的机器。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信息化吗?在几位教授的启迪下,我获得了新的认识,真正的信息化教育应该是便于操作的、能被教师、学生和家长接受的、能看到实效的、为课堂服务的一种工具性质的变革,是一种顺应时代的新型的教育形式。

二、优化整合,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认为手机、平板电脑对教学没有用甚至是禁止带入课堂的,现在,手机、平板走进课堂,成为解放教师的工具,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让自己从三尺讲台解放出来回到自由的课堂。而与此同时,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讲授人,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设置学习环境,老师只需采用信息化手段去组织和引导他们如何学习。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课堂,是一个建立在信息化环境与师生角色转换下的新型课堂。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

信息技术时代改变了教育理念与思想,也改善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我们教育教学资源,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已逐渐深入了教学过程,成为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到教学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也是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的集中表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最终宗旨是优化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新课程理念需要高质量教育资源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什么是教学资源?概括起来讲,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是指教材、课例、课件、视频、图片等,还可以包括信息技术、教具、教师资源、基础设施等内容。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投影、多媒体课件、数字化音频和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

二、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教师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概念和公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使学生可以应对高考。这种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启发,重习题训练、轻方法渗透,评价时重分数高低、轻能力考核,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需要,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W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投影、课件、音频和视频、网上教学资源和支持教学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功能,制作各种的小课件、设计出各种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一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比较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运用新知去解决问题,应用的活,迁移的快,提高课堂实用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对接

(一)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物理实验的对接

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它可以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多功能的测量系统,还能够与传统的仪器结合起来进行实验,通过传感器传感器多通道的快速、高精度地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使计算机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分析并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生成为数字编码,把力、热、光、电、声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用于传输与分析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将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特定的手段以图像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数据的处理上更加严谨规范。以真实实验为载体,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使得物理实验延续传统的同时并超越传统。

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途径。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而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验探究平台,这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数据读取记录,数据处理和图线描绘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全方面的探究。数字化实验是传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并实现了与传统实验的完美对接,从而能够服务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和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发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精编教案、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以前的物理教案无非是学生预习、课堂讲解、课堂示例、课后巩固,使得课堂平淡乏味,但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最新的科技资料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了解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网上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为优化教案、教学提供了依据。

在现代化教育实施的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已成为主流,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网上备课和教研都为我们更好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片段,下载现成的课件,选择合适部分应用到备课中来,为精编教案、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四、结束语

所以,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数字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也为我们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如何驾驭新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这个手段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总结。

作者简介:张欣,女,民族:汉,籍贯:皖,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全日制本科,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2]詹向阳.网络资源库的可用性指标设定及其评价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6

【关键词】同课异构;学讲方式;数字化学习

2015年4月,徐州市西苑中学和张家港市一中进行了一次“聚焦课堂・同课异构・追求卓越”数字化主题活动,我有幸代表西苑中学语文学科参加了这一活动,开设了一堂“学讲”模式下的课内现代文的阅读赏析课。“学讲”模式即“学进去讲出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力求改变教学中满堂灌、被动听的弊端,让学生能拥有动脑、动口、动手的热情,感受到课堂是积极高效的心智活动的领土。

张家港一中的语文老师利用Pad和网络学习平台开设了一节现代化阅读写作指导课。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教育行业,数字化的教育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这次活动是一堂“学讲”模式的阅读赏析课与一堂数字化学习模式的阅读写作指导课的碰撞与研讨。同课异构,南北交流,开阔了视野,坚定了探索前行的信念和信心。

语文课使用的文本为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选题相同,结构、方法、风格、教学策略各有不同,各具风采,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无论是“学讲计划”还是“数字化学习”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都能改善师生关系,努力使课堂成为让学生心驰神往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真理、放飞梦想、欢呼雀跃的殿堂。

西苑中学的这节“学讲”模式的阅读赏析课,从学情看,七年级学生上八年级的课文,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上课的班级平日课堂举手人数不多;借班上课,师生不熟悉,更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如何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自主先学环节是个考验。使用预习导学案,不是把上课探究的题目直接交给学生,而是布置了解作者作品、文章内容、结构层次等基础知识,,设计应切实有效,易于完成。事实证明,学生完成此项自主先学的任务后,组内的交流非常愉快,为下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赏析作品的语言特色,重点的突破由学生组内合作探究解决。学生出示了自主学习环节中了解到的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朴素而有味,穿插白话亲切自然,古汉语的点缀增添典雅之美,一两个字就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有方言体现,有淡淡的幽默。”本环节的主问题是:“自由朗读2-3节,找出描写鸭蛋特点的句子,赏析汪曾祺语言的风格。”因为小组合作的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很快就顺利展开了探究,不时有精彩的灵光闪现。举例如下:

生:“‘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一句中的‘哦’字有两种读音。我们组认为应该读第四声,语调下降,表示恍然大悟,表现高邮咸鸭蛋的名气大。仅一个字和一个标点就有无限的味道。”

生:“我们组品析了这一句:‘……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高文端公是一品大员,最爱吃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高邮咸鸭蛋,可见鸭蛋味美。而且是席间先敬客之菜,看来高邮咸蛋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待客的上品。简单的一句引用凸显了高邮咸蛋的特色。”

生:“‘朱砂豆腐’这个菜名,写出蛋黄是通红的,有很多油,还很细腻,形色味都有了。我们组认为这一句语言朴素而有味。”

……

类似的精彩发言层出不穷,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了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了思维的碰撞,培养了合作的意识,激发了主观能动性。本来比较沉闷的班级课堂也呈现出来热情与激情。所借班级的老师也认为学生的表达热情远胜过平日的课堂。

张家港一中的秦老师开展的数字化阅读写作课也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巧妙设计的一堂充满教育现代化的阅读写作课,文本是教学的抓手和依据,网络平台是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发挥数字化的优势,资源及时共享,为阅读写作课带来了生机。

课堂的导入是交流学生对于话题“我最喜爱的美食”的跟帖。学生纷纷留言谈论食物的味道,以及味道背后的故事,自然而然引入对“端午的鸭蛋”的阅读。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短时间内能大量浏览跟帖,信息量之丰富是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这一节课的重点和亮点是秦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并当堂利用网络平台集体修改小练笔《知味――记我记忆中的美食》。此环节包括三个任务:

1.你最喜欢哪一种食物?

2.用一段文字描写你最喜欢的一种食物。

3.概述与这种食物有关的一件往事。

网络平台展现出了优势,这种交互式学习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浏览很多篇文字,非常方便地在网络上进行跟帖评论。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来自教师方面的指导,还能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主动的信息交流,及时整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交流的兴奋程度、参与的普及程度、随堂习作巩固程度以及互批互改的便捷程度都是传统的写作指导课无法媲美的。

“学讲方式”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成就的乐园;网络教学技术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优化了教学资源,扩大了知识领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当“学讲方式”碰上“数字化学习”,思维绽放,异彩纷呈,让我们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投身于新的改革,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7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平台;翻转课堂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管理和组织模式,构建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明确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

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传统教学“破坏式创新”的“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探求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了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模式。这也正好迎合了我国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过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根据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国内外推出的各类模型,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将翻转课堂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教师开发课程,学生学习先行。教师先确定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对课程进行顶端设计,列出各章节的知识图谱,合理设计各知识的进阶练习,制作学生的课前自学微课程,将有关的预习内容以课前任务单的形式上传至E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前根据任务单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将反馈情况上传到平台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平台上与学生实时沟通,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根据反馈情况制订课堂教学活动。

课中,老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交流学习成果,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最后,教师适当配以练习巩固,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巩固知识。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加深,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内化知识。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评价

为了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在实施翻转课堂的班级中以问卷调查形式随机抽取51名学生发放了51份调查问卷,共收取有效问卷50份。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翻转课堂喜爱程度及其原因的分析

调查发现,其中表示喜欢的占44%,不喜欢的占16%。在喜欢的学生中,因为课堂中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习的热情占77%,因为课前的预习更轻松,资料更有吸引力占50%,因为课后有足够的拓展资源进行学习占41%,因为课堂中能够及时完成作业,减轻课后学习的负担占36%。

而不喜欢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课后视频的制作要求过高,增加了学习负担占75%,课前预习效率不高占50%,课堂习题讲解不够占37.5%。分析原因,首先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安排的课前视频任务在完成时间上预估不够;学生对这种完成任务的预习方式不熟悉;预习任务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不够,导致预习效率不高;对课堂上小组探究活动时间安排过多,导致后面的在线练习和讲解时间不够。

2.对前置学习环节的满意度分析

调查发现,有78%的学生认为课前学习阶段的学习难度适中,12%的学生认为难度较大,8%的学生认为难度太大,表明课前要求学习的内容,学生基本有能力通过观看微课程掌握。对于课前提供的自学资源,52%的学生认为容量适中,26%的学生认为较多,10%的学生认为太多,有12%的学生感觉资源不够。表明课前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基本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提供的资源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其中有48%的学生希望增加动画、视频资源,32%的学生希望增加PPT演示,16%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文字资源。

3.对翻转课堂的认可度分析

调查发现,32%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较高,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完成老师的任务,36%的学生认为能按时完成任务,有8%的学生不知如何参与课堂,没能完成任务。另外,4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68%的学生认为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6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5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根据调查,66%的学生愿意继续进行翻转课堂,8%的学生无所谓,26%的学生不愿意继续进行翻转课堂,这表明翻转课堂还是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与其他模翻转课堂型相比,具有它自身的优势。首先,它充分发挥了网络学习平台的数字化功能。课前教师将自学资料上传至平台,学生在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节奏,对于困惑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反复观看微课程。微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感受,对于一些简单的概念学生完全可以在预习中掌握,课上教师就可以侧重于解决学生在前置学习中的问题,让课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同时,学生在平台上可以在线完成练习,平台根据预设答案进行自动批改,针对错题学生可以看解析,也可以在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寻求帮助,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教师和学生在每个环节中活动任务都明确列出,提高了翻转课堂的效率。再次,课后的“评价反馈”环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对学习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练习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训练提升能力。

课前学习资源在学生“先学”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学习资源还很有限,特别是微课程的内容还很不足,这需要教师不断去完善和补充。要实现数字化教学平台走进课堂,对网络速度的要求相对较高,而目前校园的网络速度还不足以实现所有学生都能同时在线参与学习。另外,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有明显的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前的小组活动中参与度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要真正实现这种模式还需要教师们进一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使这种模式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段玲玲,杨成.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74-76.

[2]邹景平.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J].中小学新兴技术教育,2012(03):15.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5]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157-159.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8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63-03

一、引言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逐步被广泛接受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员与学员平等参与,从而使每个有着不同学习背景、不同个性倾向、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员都能有效地学习[1~7]。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师生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共同讨论课程中感兴趣的问题,不仅可推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可推动教师摆脱对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的高度依赖,激发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提高教学专业素养[8][9]。

《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雷达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数字化相关技术迅猛发展,其理论地位及应用价值愈来愈凸显。但是,作为一门以处理算法为重点的理论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且整门课程以算法的讲解和推导证明为主,如Z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学生很难建立数学函数与真实波形的形象联系,觉得枯燥无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这样一门抽象课程的教学中贯穿参与式教学理念,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在图形化展示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直观地展示和验证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结果,为本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实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手段。

二、参与式教学及实施方法

“参与”是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因为这不仅取决于学员的知识水平、人格因素,还会因学习文化不同而不同。例如,有的教员就倾向于将座位安排为如下形式:教学氛围和座位安排应当正式,教员授课应不受打扰,授课结束后才可提问。但这样的教室安排也有限制,固定座次会影响小组讨论;而有的教员就倾向于轻松随意的座次安排和交流氛围,上课过程中可随意打断提问。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到课堂任务中才能进行深度学习。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以教员讲授和学员聆听为主,由于倾听是被动行为,但很多人并不是有效的听觉型学员,对这类学员来说,通过聆听来学习并不是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保持并提高学员的积极参与程度,将极大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参与式教学主要有两种互动方式,即教员和学员互动,以及在教员辅助下的学员和学员互动。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员要积极鼓励学员达到课堂目标,学员通过交流、测试和探索来理解和记忆概念,一般采用探讨、辩论和对话等方式进行。学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来提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随着学员观点和经历的逐步调整和相互碰撞,会形成新的观点。

在参与式教学课堂中,教员可以通过如下多种方式鼓励学员参与课堂活动:①围绕课堂授课中出现的某个特定问题举行小组分组讨论;②在授课过程中稍作停顿,让每个学员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或布置一些任务,如方程式或一些小问题,让学员快速解决;③学员围绕一节课的核心点进行讨论――可以采用思考―配对―分享的策略;④预言或预测(通常用于一个概念或知识点的开头),大胆说出针对某知识点的猜测,在授课结束后加以验证;⑤分配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个任务/做一个演讲报告,通常具有明确的针对性;⑥学员们个人或分组解决某个问题,之后相互评价各自的工作;⑦角色扮演、个案研究、情景仿真;⑧提出一个“思考”问题,参与式教学活动结束后即回答。

参与式学习使用策略取决于学习者思想是否成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还取决于学员的知识、学习技巧和学习态度。如果学员善于学习,那么教员就可以通过简单指引来让他们进行探索式学习;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员来说,可以允许其参与课堂教学,也可帮助教员减轻教学负担;但如果他们缺乏自信或学习能力,则更有结构性的指导方法效果会更好。

三、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及应用实例

“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10~12]是基于NI公司的LabVIEW平台开发,其核心技术是虚拟仪器技术,即用软件替代硬件和实验进行模拟。结合数字信号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实现信号产生、采样、峰值、有效值、互相关/自相关分析、卷积、混叠、窗函数分析、栅栏效应、IIR滤波器、FIRV波器、栅栏效应、倒谱等从基础到高级的信号处理知识点的实验演示,使学员能获得直观形象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

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各种分析算法和分析理论的演示模块设计成单独的子模块,根据需要在系统的主框架中动态调用,既方便实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保证良好的通用性,又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动态添加或删减系统功能,并允许用户自定义,可很好地支持感兴趣的学员自行开发。系统功能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下文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时域抽样定理[13]为例说明。时域抽样定理指出,要想采样后能够不失真地还原出原信号,则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两倍原信号频谱的最高截止频率。在《数字信号处理教程》[13]中,信号采样与恢复均是以数学公式推导的形式给出的,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难以直观观察,显得枯燥无味。因此,这里采用“预言或预测”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和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课前设计好某种截至频率的余弦信号(其对应的谱为冲激形状),如截止频率设置为6Hz等。

第二步,在讲解时域采样定理之前,首先让学员大胆设想信号如何才能有效地采集(数字化)、如何才能既保留原始信号又不浪费存储空间?鼓励大胆发言,随意想象,教员负责引导不偏题,并在黑板上一一记录学员想法,但不做评价。

第三步,让学员5分钟内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频率(如6Hz、16Hz)去采信号,具体做法是学员在纸版打印的余弦信号上描点(即手动采样),观察在不同采样率条件下采到的信号与原信号是否相同,在此基础上由教员牵引思路提出问题,进一步促进学员思考如何采样才能恢复原信号。

第四步,鉴于在纸上描点难以反映出不同采样条件下的采样信号动态变化过程,5分钟后由教员利用“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演示不同采样条件下的结果,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不断地调整采样率,观察采样结果,引导学员进行总结,得到时域抽样定理的具体内容。

第五步,根据抽样定理的内容,让学员重新考虑在第二步中提出的大胆设想,此时学员已能比较透彻地理解时域抽样定理了,对先前的设想已有评价,此时教员不需再做评论,仅鼓励学员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即可,同时对图2中“频率表示”图中展示的不同采样率条件下谱的位置提出思考问题:不满足时域抽样定理,采样就一定不能恢复原信号吗?为后续其他课程内容讲解埋下伏笔。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员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知识的获取难以转化为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室以其图形化直观展示的特点,在数字信号处理课堂的参与式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基于此给出了教学参考实例――时域抽样定理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实际授课中,需根据各知识点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参与方式设计,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相方莉.“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 8-10.

[2]曹云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大学教育,2012(11):111-113.

[3]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韩燕娟,张宝辉,胡立如.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1(2):36-43.

[5]赵德成,杜屏,杜育红.参与式教学培训效果:基于四层次评估模式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6):47-52.

[6]钟有为,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120-124.

[7]陈时见,于波,李秀双等.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学报,2014,1(4):108-111.

[8]闫骄阳.高师院校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9]马文川.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11]严正国,吴洋洋.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8(10):23-24.

[12]全晓莉,周南权,李双,余永辉.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处理虚拟实验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82-84.

[13]齐永锋,火元莲,张万鹏.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8,36(2):60-61.

上一篇:工地安全标准范文 下一篇: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