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7 22:56:37

数字医学教育

数字医学教育篇1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中专卫校教师 继续教育

1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又称网络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1.1 数字化学习必须具备3个条件(1)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即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包括学校信息网络平台设施、多媒体计算机终端机、通讯工具等。(2)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包括视频和音频、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3)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员之间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不断充实自我,并通过利用共享资源,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1.2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1)主动性强:学员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2)形式多样:学习过程即是学员之间或学员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学习,交流的形式多样。(3)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是随时随地甚至终身的进行的。

2 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中等医学教育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骨干教师状况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专业课教师的现状是。(1)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临床教师严重馈乏。以我校为例,常年在校生5000左右人,专业课教师总共不到80人,教师周学时都在16学时以上,有些科目教师周学时达到30学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可能脱产进行继续教育。(2)专业课教师脱离临床, 知识陈旧,对临床上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知之甚少,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教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水平有待提高。(3)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乏责任心和上劲心,客观上说明专业课教师迫切需要继续教育。(4)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率低、进修渠少,教师教学任务重,抽不出时间脱产学习,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3 中专卫校教师数字化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实施

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中专卫校教师实施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学校应该提供如下帮助:

3.1 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要加强学校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教师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科的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教师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

3.2加强专业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

3.3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管理 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搭建由教育部免费开放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互联网上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及本校资深教师研究开发的精品课程组成的学习平台。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学员之间的交流的桥梁。

4 小结

(1)数字化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时空限制,对于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机会脱产学习的中专卫校教师继续教育,比较合适;(2)数字化学习的继续教育要以年轻教师为培养的重点,教师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择性的进行学习;(3)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学科进行数字化学习,扩大继续教育接受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4)加强数字化继续教育的管理,使年轻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和规范化。(5)学校要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数字医学教育篇2

关键词:元代;吏业教育;司天台;太史院;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79-02

我国的元代疆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为适应统治需要,元代统治者积极推动了各类专业的教习,带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元朝语言、文字、天文、医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成为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大特色。元朝集贤院、国子监、儒学提举司等机构实行多层次管理,儒学、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等多种学科并存,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教政策。元代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学校设置了多种专科教育,注重教育的实用性。

元代的教育体系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为官学,有汉人、蒙古、回回三所国子学,外加司天台和太史院两所专科学校。地方分官学和私学,官学中包括诸路、州、县的儒学,小学(蒙学),诸路的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农村地区创立社学;私学中有书院,不过元代的书院逐渐官学化,还有私塾、义塾等形式。

注重实用的吏业教育

中国历史上的官与吏继承了封建时代的士庶之分,官多出身于中上阶层家庭,吏即办事人员,多来自基层百姓。法制上对吏甚为歧视,一入吏途,终身无品秩之望,因而士人多视吏职为异途,宁可老死丘壑,也不肯屈身为吏。元代的特殊情况在于汉族官员不完全通识蒙古语言文字,而蒙古及色目官员又往往不通汉语,导致了不同民族间官员的沟通障碍,影响了正常的行政效率。于是元代在大多数官府中增设了译史和通事,这些吏的来源“杂而多端”,可以由本地“耆老上户”推举,也可以出身于学校,也有被征用的隐士,甚至有赖捕盗叙功。元朝之官吏不是泾渭有别,吏是可以升迁补官的。吏虽然不具品级,但在考满之后不仅可以做官,而且可以高达五、六品。元代用人最重“根脚”,所谓“根脚”即家庭背景,与皇室渊源愈深,则家族根脚愈大,政府中的高级职位几乎为数十个家族所垄断,虽然由刀笔吏晋升为高官显爵极为困难,但是吏在一般官员中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很多中下层官僚都出身于吏。因此,想当官往往先设法补用为吏,然后升迁为官,再由下品升到上品。

从窝阔台时期开始,起用的士人就偏重实用功能,有亡金高官、名士、遗老、下级官吏,还有普通士人。儒士并非以其具备的传统社会功能辅治天下,而仅仅被看做能管理簿书、书写文案的专业人才,以往处于社会支配地位的士大夫集团由此衰落。蒙古国子学、蒙古字学及回回国子学的设置,旨在培养语文及通译人才,教育内容出现了多样化和功用化倾向,吏学教育、医学教育、蒙古字学教育等谋生教育比以前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职能在之前通常是由儒士所鄙视的阶层完成的。蒙元时期以儒任吏,最根本的原因固然是由于蒙古以异族统治中原,需要将统治权紧紧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仅仅需要一些从事辅事务的刀笔吏。另外,由于蒙古灭金后,中原地区政务繁多,也需要干练之才而非空谈义理的儒生处理庶事。由于大部分士失去了做官的机会,或去富豪大户的家塾执教,或受聘于民间社学、义塾、书院以求温饱,因此,处于元朝社会中下层的儒士成为元朝基层启蒙教育的主要力量。这种情况不仅使元代教育对象的数量和范围扩大,也使元代儒学教育更加广泛地深入基层社会,促进了传统精英文化向基层社会的扩散。因此,元代的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子学的授业也体现了实用功能,表现为匠艺兼授。《钦定国子监志》引《通谕受学弟子员》诏说:“习汉人文书之外,兼谙匠艺事,及药材所用,彩色所出,地理州郡所纪,下至酒醴、曲蘖、水银之造,饮食烹饪之制,皆欲周览旁通。”在汉人传统价值观中,匠艺乃属末流,不能成为精英教育的一部分。蒙古国子学的传授匠艺,反映出蒙古人对匠艺重视并推崇的实用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书院的科目设置上也颇具特色,比如历山学院设有医科,博山学院设有数学、书学,鄱江书院设有蒙古字学,皆体现出注重实用的时代特色。

地方上力图培养儒、吏兼通的官员,加强了吏学的渗入,建立了岁贡制度。每年秋季按察司官员和学官一同对新生进行考试,选择“学业有成,名近上者”为“系籍儒生”,次年由司、路官员会同本校学官再次对其进行考核,选拔“行义修明,文书优赡,深通经史,晓达事务,可以从政者”贡解,或命为学官,或录为六部令史。元贞年间还通过国子学的积分法考核江南学子,也强调上贡儒人要“洞达经史,通晓吏事”,甚至有元人所籍的《习吏幼学指南》一书大为流传。吏业教育的发展,促使学风转而务实化、功用化。

各类专科学校的设置

中央的专科学校为司天台和太史院。中统元年(1260年)设司天台,“掌凡历象之事”,分天文、三式、测验、算历、漏刻等科,设教授、提学、学正各二人,天文生员75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太史院“掌天文历数之事”,内有教授、学正各一人,星历生44人。司天台和太史院皆掌管研习国家天文历算,但两者分工明确,“颁历之政归院,学校之事隶台”,司天台侧重于教育一职。

元代的地方官学设有具专业划分及民族特色的蒙古字学和医学、阴阳学。诸路蒙古字学创设于至元六年(1269年),招收诸路府州官员子弟及民间子弟,普及八思巴所创的“蒙古新字”。至元十九年(1282年),将蒙古字学推广到州县,各置教授,以蒙古文《通鉴节要》、《蒙古字百家姓》、《蒙古字韵》等为教学内容。生员不限种族,数额上规定上路官员子弟2人,民间子弟30人,下路官员子弟2人,民间子弟20人;府州的数额在大德四年(1300年)规定为散府20人,上中州15人,下州10人。生员成年后可以通过考试担任学官和译史,以示对其的重视和鼓励。命有司割地充作学田,为学官、生员提取俸禄和察给。生员学成后若通过翰林考试,可授“学官译史”。诸路蒙古字学和蒙古国子学都是“国字”教学,都以蒙文译写的《通鉴节要》为教材,二者的学生来源大致相同,蒙古人、色目人、汉官子弟和民间子弟都有前来学习的。该校的设置虽有普及蒙古文之意,同时也有培养译史的作用。元代与西域诸国交通频繁,除了蒙古字外,还提倡亦思替非即波斯文的学习,设有专门的亦思替非文字博士。

诸路医学创始于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直属太医院,建有医户制度,享有免除“差役”的权利。在诸路设置医学,置教授一人,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将医学推广到州县,制定了“医学格例”,正式规定路医设教授、学正各一人,州医设学正一人,县医设教谕一人。学习内容以《本草》、《素问》、《难经》和仲景、叔和脉诀之类的医经文字为主,研习十三科(大方脉、小方脉、杂医科、风科、产科、眼科、咽喉科、口齿科、针灸科、正骨科、金疮肿科、祝由科、禁科),但也必须通“四书”,不通“四书”者不得行医。医学教官在医学创立之初采取“保举制”,即由各地保举名医,经地方守官任命后成为医官,享有免除部分杂役的优惠待遇,以便于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医教人员,从而保证医学的顺利发展。为了督促学生成才,世祖皇帝还注意考核医生的平日成绩,方法是当医学生员学有所成时,每月考察各类疑难杂症,以答对成绩的优劣作为奖罚依据。同时又命各道按察司检察医学生员,每年出十三科题目,让医学生员每月研习医义医道,年终考查优劣。太医院也制定了考试医学生的方法,由中书省议行,颁行医学官罚体条例,规定凡有医学生员不“坐斋肄业”和“有名无实”者,对教授、学正、学录罚其俸禄,以正学风。元朝对医学教师的管理制度日渐完善,至元九年(1272年),正式在太医院下设立医学提举司,行省和诸路设官医提举司,设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掌考较诸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训诲太医子弟,校勘名医撰述文字,办验药材”,专门负责考较各地医学生和教官,成为全国医学事务的专管机构。

由于征战的需要和迷信的传统,元人十分重视天文、占卜、历数等阴阳知识,通晓阴阳之士往往随军出战,推测天气,占卜吉凶,因而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诸路阴阳学创设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隶属司天台,是培养训练关于天文、历算方面人才的专门学校。按照儒学、医学的教学方法,每路都设有教授掌管教学,“其有数术精通者,每岁录呈省府赴都试验”。学习内容有天文、术数、测验、漏刻、阴阳、司辰等科,学有成就者可在司天台就职。延佑初年,又按照儒、医的学例在府州各设教授一人,阴阳教授由公众推选,再从三元经书内出题考核,经廉访司复核后呈集贤院定夺。学生来源则为阴阳户及其子弟,元贞元年(1295年),将学习内容定制为占算、三命、五星、周易、数学、入宅通真论等。阴阳学的创设对后世影响深远,并为明代所继承。

元代之所以要在地方诸路普设蒙古字学、医学和阴阳学,既是军事、对外贸易和农业上的需要,也是统治者本身利益之所在。非儒学学校的兴盛表明了元代统治者的草原本位政策及其对知识精英的态度,儒学在元代务实少文的风俗习尚和多民族融合的统治形势下并无太大实用价值,自然不能取得以往朝代中独尊的地位,早期设立学校的诏令多是因许衡等大儒的号召,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储备人才,儒学内涵并非核心。然而,国家诏令毕竟在客观上为知识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亦为沦落的精英提供了安身之所,对于理学的推广、知识的普及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民间办学的兴起使一般民众获得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而士人亦在维持生计的同时部分地实现了“教以化之”的传统职能。元代各类职业教育百花齐放的现象充分反映出兼容实用的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时鉴.元朝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2]程方平.辽金元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慧芬.中国教育简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大元圣政国朝典章[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7]陶愚川.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8]郭万金.元代文化生态平议[J].民族文学研究,2008(1).

作者简介:

数字医学教育篇3

关键词:大数据;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5-0188-005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医患矛盾凸显、医患关系恶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在2001年颁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高质量医学生的培育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医学院校作为医学专业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品德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素质全面的医护人员是促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如何顺应大数据带来的教育变革成为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言的一种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素质和修养。[1]”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奉献精神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

目前,医患冲突、医疗回扣、过度医疗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欠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向社会培养和塑造医学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现实中,许多高校过于重视医学专业课的开展,大力投入医学教学与科研,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注力度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致使很多学生只重视专业医学知识的汲取,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医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至关重要,是推进我国卫生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医学的内在人文属性决定必须进行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中华医学文化把医术看作为仁术,提倡医德至上。从古至今,医学本质所蕴含的人文属性一直受到重视。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提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名著《千金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注重对医德的强调。清朝著名学者陈梦雷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强调“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认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以上均强调“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突出了医学的人文本质,认为医者必须品德高尚,关爱和尊重生命,始终具有较强的爱心和责任心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一心为患者服务的意识。这种素养应贯穿整个医疗过程,是职业行医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人文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发展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G.L.Engel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并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同。指出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自身的疾病与健康状况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把医疗工作看作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系统工作。医学从纯自然科学回归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技术与人文关怀变得同等重要,人们更加注重医患交流与沟通。[2]这种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医学的学科性质,即医学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相融合的学科。医学需要兼具科学精神、人文价值、人文关怀的理念与精神。[3]现代医学模式对当今医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把医学原则与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思考问题,为医学实践提供精神支撑,帮助人们真正走出身心困境。医学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三)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必须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医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是对病患生命和健康权利的尊重和关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医学生人文素养是医学生的内在品格和学识修养,是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为对患者生命的敬畏和终级关怀。[4]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要体现人文精神,关爱生命,注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学会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医学,正确认识医学的内涵,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关爱病患,珍爱生命,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患沟通,和谐相处,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大众,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传授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塑造,使人文素养教育满足学生思想、态度和情感的多维度需求,帮助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医学精英。

(四)医学行业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要求必须加强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医患纠纷不断涌现并呈现递增态势,这已成为当今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正之风正蔓延整个医疗界。有些医生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乱收费,过度诊疗,拿商业回扣,收受甚至索要病人红包,使医生救死扶伤的仁术演变成了充满经济利益的商品,医患信任缺失,医疗机构公益性及福利性光环日渐消失。部分医者的行为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导致医患矛盾加剧,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医患冲突的社会现实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其掌握相关人文学科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能妥善应对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与病患的沟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医疗机构形象,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大数据时代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全新变革。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5]”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大数据开启了时代的重大转型,给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极大限度地拓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对教育理念的革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重新构建教育的评价方式,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并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6] 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也不例外。

(一)大数据的大量化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更具针对性

大量化指的是海量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完整性。它绝非小数据时代随机抽样的某个片面数据而是全体数据的集合,具有与某个事物相关数据的完整性。信息网络的数据时刻都在不断地生成更新,数据的不断积累使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可以提供所有与医学生人文素养相关的完整数据。大数据体量的无限性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在海量的数据中,应更具针对性。教师应把握学习素材和学习者的对象性,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体化教育。此外,教师应建构和运用更具感染力、引导力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看待个人、社会和世界,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视野,使学生在人格修养、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精神层面上得以相应提升,切实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大数据的多样化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更具直观性

大数据的种类繁多,具有多样性。随着电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学生手机和网络等自媒体普及率越来越高。如今高等院校医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除了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者。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使图片、声音、视频等数据猛增。大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直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和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多样化要求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更加直观和具体,具有感受性。 面对大数据的多样性,教育者应依靠数字信息技术,开展更为直观、接受性更强的人文素养培育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如社会人文问题热点视频,加强与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交流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化学习氛围,加强人文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所搜集与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建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三)大数据的快速化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更具时效性

快速化指的是数据的快速流转。大数据产生的速度十分迅捷,微博、微信等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实时性需求。 医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介如微博、微信的热衷使用者,大数据的快速化特点能使他们运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快速实时分享身边的人和事,即时传播交流思想和情感,信息资料产生与传播往往与事件同步,事件传播的周期大为缩短。教育者应及时因势利导,通过收集分析相关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发现数据的内在关联和规律,总结医学生思想状况,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思想动态,及时跟踪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规范如医疗公益性活动要及时积极宣传和引导,使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得到自然熏陶,传递社会正能量,而对不良虚假的网络信息及不良思想及时发现处理,果断加以制止,提高预测危机事件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分析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大数据的大价值要求人文素养培育者具备更高的数据素养

大价值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巨大价值,要实现这种价值离不开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在数据采集、组织和管理、处理、分析、共享与协同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数据生产、管理和过程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 [7]。网络等媒介生产的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而时常会产生大量冗余信息。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微博、微信、QQ群、学生网上论坛等社交平台以及学校办公网络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真实可靠信息和教育数据,这些数据潜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人文素养培育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这要求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数据素养,善于从大量分散的数据和信息中总结规律,通过精准的筛选和分析,对其充分发掘和利用,分析医学生具体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及情感态度走向,剖析影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数据保障。

三、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中医学生

人文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数据意识,革新英语教学理念,树立人文教育取向

“人文学科论赞同者认为:外语不仅是工具,而且在语言的载体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性,应该是一门人文科学,一门社会科学。语言一旦用于交流或交际就必然承载信息、思想或情感等诸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从各方面体现了人文性、人文学科的特征”。[8]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课程,更应该是学生在认识世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应从单一的工具型教学模式逐步向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人文型教育模式转变,在英语教学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底蕴,突出人文素质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富有人文素养,适应当今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现代人才。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强化数据意识,认识到大数据对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注重数据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研究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学生的思想、心态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为人文素养培育的开展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二)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培育人文底蕴

随着大数据时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高效利用高新技术、充分整合教育信息资源,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把人文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主体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课本内容蕴含的人文意义,对人生和医学事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人文修养。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材充分考虑到时展和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科学性强,主题多样,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富含人文教育价值。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融入人文素养培育,深刻剖析课文背后的深意,借助文本蕴含的人文魅力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师在讲解时可收集相关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结合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受拜金主义等影响,正确看待成功,保持心态平衡,如何在自身利益和病人利益中取舍,发扬医学职业道德,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资源优势,搜集查询相关素材作为课外补充,对所学人文知识深入领悟,跟踪思考,利用QQ,微信等信息平台相互交流探讨,直至升华。

(三)运用数字信息媒介,建立多元化课堂体系,进行人文教育渗透

与传统教学相比,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学习更具生动性和实时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高新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体系,在课堂上进行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实践,对比不同文化,大力拓宽学生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口头报告、短剧表演或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片、热点视频及电子阅览平台查询医学论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以课堂报告的形式讲解AIDS的症状、传播途径、社会危害,并在电子交流平台展示,同时发起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同性恋者的态度辩论,收集学生跟帖评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充分理解发掘文本中蕴含的医学人文内涵。

除了在课堂上融入人文素养培育外,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体系还应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比如开展以医学为主题的英文短剧比赛、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同时,鼓励把学生的人文思考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收集数据以寻找解决医疗回扣等现实问题的途径,经常与学生通过QQ群等新型传播媒介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自身修养的深刻反思,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生,大数据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他们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医学院校应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进修及学习交流的平台。拓宽传统的培训渠道,利用网络开展人文素养远程教育课程并提供指导和咨询,让教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束缚,积累人文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学校应对教师的师风师德修养高标准严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师人文素养考核机制,运用全面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手段,对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进行全面和个性化分析。作为医学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医学素养,同时适当储备医学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能结合医学文化的特点,把人文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因此,外语教师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还应通过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讨论,运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人文素养培育中遇到的困惑和成功经验,实现数字信息共享,共同成长。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生活和教学中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用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传递人文素养的正能量。

四、结 语

人文素养培育是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人文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也是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大数据赋予当今教育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与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育,引导和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拓展认知视野,培养人文精神,使之对医生职业重新认识与解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医生职业道德与使命感,是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专业技能扎实、人文素养丰厚、综合素质全面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林艳芝,王碧艳.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意义的再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2):118-121.

[2]刘伶俐.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11):43-44.

[3]王一方.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6.

[4]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04):188-192.

[5]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科学,2013,(04):29-32.

[6]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2010,(01):2-10.

[7]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05):3-8.

数字医学教育篇4

[关键词]大数据;整合医学;医学教育;教学方法;个性化教育

一、前言

“大数据(bigdata)”概念源于依靠大容量数据集的学科,如天文学,基因组学及气象学。[1]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技术。[2]大数据有4大特征:第一,数据容量大(Volume),其单位至少是“太字节”PB(240个字节,计算机上储存一个英文字母是1字节),目前最大到“尧字节”YB(280个字节)。第二,数据类型多(Variety),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信息等等,物联网出现后,数据类型更加多样化,“凡存在,皆联网,凡联网,皆数据”。第三,价值密度低(Value),信息采集装置随处可见,信息量无限放大,信息的价值密度降低。所以如何更迅速的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第四,处理速度快,时效性(Velocity)要求高。数据已经无所不在,许多过去难以量化的信息都已被悄然转化为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从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反观目前的医学高教,还存在许多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高等医教的现状

我国高等医教模式来自50年代初的苏联,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该模式已明显滞后,制约了高等医教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其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课程体系沿用苏联“三段式”结构(普通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虽然后来增加了继续医学教育,但流于形式)。课时数多,部分课程份量过重,内容重复、过专、过深,学习负担太大;同时,部分社会亟需的课程,如医学信息学、预防医学、人文医学、老年医学等比重过轻。有医学生发表文章指出“课程陈旧使得学生厌学”,“必须大胆砍掉无用的课程,同时增加与时代联系更紧、实用性更强的课程”。[3]

(二)教学方法封闭、师生关系单一

由于医学信息量的庞杂,长期以来医学教学多以灌输为主,填鸭式教学依然大行其道。强调记忆、背诵,最有活力的学生被最枯燥的教科书束缚在最封闭的课堂,机械记忆挤占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学习兴趣,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扼杀了创造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当前医学教育片面强调授业,忽视解惑和传道。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要消极接受、服从和背诵,就能得高分,无权选择课程、选择老师,只能接受高温定型和批量生产。学生没有时间疑惑、没有兴趣问道。这种“知识型”、“专业型”、“高分低能型”的人才培养,容易造成人才自我封闭,再次扼杀了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三)考核制度局限

目前,高校考察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仍以现场的理论考试为主,考试内容基本是死记硬背的试题,不重视沟通能力、综合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

三、大数据时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应对策略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大数据时代,发达国家已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投入巨资,在教育领域研究和应用也已取得一定成果。我们迫切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发挥后进优势,争取实现教育大数据研究及应用的跨越式发展。[4]

(一)课程设计,从“资料获取”到“深入挖掘”

大数据时代,资料获取手段已经改变:从道听途说,到查阅纸质参考书,到电子期刊检索,到百度一下,再到移动终端,到不远的普适计算时代———“不见计算机,无处不计算”。从书籍传播发展到全球网络直播,通用知识的获取周期缩减到0.01秒。资料分析方法改变:从传统的抽样调查到大数据时代的“全数据”,直接分析研究对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仅仅分析少量的数据样本;从复杂的统计学分析到直观便捷的“样本=总体”。随着卫生保健和生物医学数据的增长和多样化应将大数据应用到生物医学和卫生信息学教育课程中。[5]应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习如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6]课程设置方面,应进一步突出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甄别信息、应用信息的学科,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信息学”等。不仅如此,还需要及时更新整合教学数据,精简落伍的学科,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冲突。医学教材中不同科目在讨论同一问题时,常有不一致的数据;甚至在同一本教材的不同章节,对同一问题的表述也有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正如樊代明院士所说,教材非常厚,自说自己话,互相不关联,你想找联系,翻都翻不到。这种每个专业盲人摸象般的教育模式,势必被“整合医学教材”所取代。不仅如此,大数据时代,呼唤将“古今中外和未来”的医学重要信息予以“整合”。[7-8]

(二)调整教师作用,从“知识讲授者”到“学习组织者”

过去认为,教学效果主要依赖教师的努力与水平;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推动“演员型”向“导演型”教师转型,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使“经验式”转变为“数据服务”教育模式,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根据数据关注每个学生的微观表现,依据数据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触手可及,学生对老师的期望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是以有趣并且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讲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热情。传统的照本宣科将被唾弃,而数据可视化将成为趋势。人的创造力不仅取决于逻辑思维,还取决于形象思维。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形象,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吸引、帮助学生洞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比如尽可能用图、表、动画和视频来取代大段文字描述;再比如用“3D打印”技术开发新教具、开发3D仿真解剖软件。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美国一些医学院已逐步改变教学策略,如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小组学习、团队合作,要求学生互相讲授。而医学实验也发生了变化,除了采用传统的动物和尸体外,仿真实验、虚拟医疗开始推广。[9]

(四)大数据助力,提升教学管理

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以下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选课、上课前

利用网络教师介绍、教学内容和参考资料,供学生预习和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对课程的兴趣,便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前准备问题供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和深入讨论。

2.上课时

利用手机实时互动和考勤;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英文课,全球有近10万人与校内100人同步参加同一位教授的课程,并且在线提交作业。在临床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医学模拟教育和标准化病人(SP)教学的优势,即利用仿真模型和智能化的医学模拟技术,参照教学内容,模仿疾病的表现以及诊疗过程,模拟病人、病房、手术室乃至医院,以实现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教学方式,[10-11]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真实地体验包括常规检查、抢救、手术等医疗技术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

3.课后

学生用手机或其他媒体在网上填写满意度调查、进行重点知识掌握度检测,对其薄弱环节进行记录、补救;及时获取学生对课程结构改进的建议。将课程视频及时在网络上,供学生复习时点击播放,同时也是对授课老师的督促。考试中以全程录像替代人工监考,不仅节省人力成本,更有助于学生行为模式的分析。

(五)鼓励个性化人才培养

个性化培养的定义是“按照个体化的目标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管理策略和知识管理技术,并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限制,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12]在大数据时代,普适计算大行其道,各种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无处不在,所有的机械或电子设备都可以留下数据痕迹,这些痕迹忠实记录了学习和生活的状况。如课程选择、在线学习、互动和反馈、网络社交行为、图书馆借阅行为、校园卡使用等等,这些数据经过整合分析,能够详细揭示学生的行为模式,由于个体特征显著,有人称之为“行为指纹”。如华东师范大学通过校园卡记录开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系统”,就是将大数据思维运用于个性化教育的尝试和实践。[13]信息时代,教育革命应解放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天分。最严重的问题是因循守旧的教师还在落后的模式里“勤奋地工作”。苏伽特反问:“你教的东西,20年后还管用吗?”苏伽特认为,阅读、搜索和辨别真伪是三种在大数据时代用得到而且必须学的东西。[14]因此,大数据时代,更加强调独立思考,重视启迪,而非灌输;大数据时代,问题不是买不到鱼,而是如何捞到鱼,所以更重视授渔,而非授鱼;大数据时代,难题不是捞不到鱼,而是如何捞到最适合的鱼,所以更加重视对信息的甄别提取。大数据时代,池塘里鱼很多,问题是如何培育出更好的鱼,所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设计更多的个性化的选修课,更多的兴趣小组,更多的微论坛。大数据时代的医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与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一样,在此关键时刻,如果医学高等教育能够顺应潮流,锐意创新,就有可能实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EllawayR.eMedicalTeacher.ScholarshipinanAgeofBigDa-ta[J].MedTeach,2013,(7):613-615.

[2]张燕南,胡继岳.关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1):5-7.

[3]冯超,张桢,石贵文,等.加入WTO对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3,(2):27-28.

[4]徐鹏,王以宁,刘艳华,等.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电大教学,2013,(6):11-17.

[6]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科学,2013,(4):29-32.

[7]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J].医学争鸣,2012,(2):3-12.

[8]樊代明.整合医学: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J].中国社区医师,2014,(6):10.

[10]郭璐,钟春玖,王莉英.趋近于临床实训效果的模拟教学———浅谈高校模拟医学教学的效果最大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66-67.

[11]陈玉清,裴慧慧,姚书忠.模拟结合问题式教学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J].高教探索,2014,(3):116-118.

[12]赵桂秋,李翠,车成业.医学研究生的个性化教育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3,(1):96-97.

[13]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5.

[14]魏忠.教育革命的真正原因就是大数据[J].上海教育,2013,(17):34-35.

数字医学教育篇5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人体解剖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04-01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与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各行业与领域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医学领域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医学教育中,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医学教育改革进程,促进医学教育的良好发展。在解剖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比较生动、形象与直观的虚拟人体,使得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更多、更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1]。

一、数字化虚人体技术

所谓的数字化虚人体技术即为在充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人体结构给予数字化处理,从而建造出一个三维模式化的人体立体结构图。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制作出的人体的解剖光盘,同时创建完善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从而在教学中融于一些生动形象的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这样就能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人体的正、侧视图。如用鼠标点触人体中的某一部分,就可以通过电脑为学生展示出此部位的横截面三维立体图,使得学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某一部位的结构[2]。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能利用此项技术任意地切割以及解剖虚拟人体,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观看以及观察人体的各部分结构。

二、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辅助人体挂图以及标本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尸体解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学习课堂内容。尸体解剖操作会为学生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解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各大医学院校都存在着教学尸体紧缺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教学示教的标本以及学生解剖所用的尸体匮乏,从而对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产生不良的影响[3]。而且教学中所应用的标本以及尸体通常都是经过甲醛处理的,具有比较刺鼻的气味,且可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学生对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降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数字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为学生展示的人体影像不够立体,不够生动形象,而数字化虚拟人体可以有效地整合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结构的数据,将系列精密以及连续的人体三维解剖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利用数字化三维技术可创建出比较立体的、生动的虚拟解剖模型,学生能够凭借个人意愿对虚拟人体的任何部位以及角度进行切割,从而更加细致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4]。教师可以借助于数字化虚拟人体软件以及与课程配套的数据库,更加深入、直观地进行案例教学,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对人体结构从整体上以及局部上都有比较深入与准确的掌握,同时能有效缓解当前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标本无法重复使用以及尸体标本紧缺的现象,有效节约教学成本,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数字化虚拟技术可以将大量、丰富多彩的研究资料要提供到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临床医学知识,并实现对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巩固[4]。例如在讲解《消化系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计算机房进行授课,借助于数字化虚拟人体软件,从虚拟的人体中把消化系统划分开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细致地观察人体的口腔、胃、小肠以及大肠等影像图。学生能够利用鼠标任意地点击各个器官组织,每点到一个器官时,影像图上就会自动显示出对此部位的具体介绍。除此以外,还能任意地解剖以及切割虚拟人体,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消化系统,从局部上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与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剖能力。

四、数字化技术在标本处理中的应用

在通常情况下,人体解剖学的实验室往往都会保存一些比较珍贵的尸体,而这些尸体往往都是通过经过甲醛或者福尔马林等溶液浸泡过的,然后被当成人体解剖时所使用到的教学标本。然而,学生亲自进行解剖操作以及标本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都是有限制的,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解剖实践。而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实现对人体标本的数字化处理,将其制作成许多图片,然后上传到交流网站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浏览与学习。如在讲解《人体骨骼的构造》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骨骼标本的内部解剖图的正侧面图通过数字化技术制作成图片,也可以将解剖骨骼的实验过程制作成视频,然后将这些图片以及视频上传到交流平台中,这样学生就可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随意地浏览以及学习这些资料。这样不但有效节省了课堂讲解时间,并且可以将人体骨骼的结构以及骨骼的整个解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骨骼与骨骼解剖的相关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解剖学的与教学质量[5]。

总而言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促使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能有效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任银祥,王德贵,宋焱峰,等. 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2, 18(31):162-163.

[2]王曼娜,贾新云,杨燕平,等. 数字医学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2012, 7(12):6-8.

[3]任银祥,宋焱峰,王德贵,等. 解剖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尸源匮乏的问题[J]. 当代医学,2014,01(09):90-92.

[4]李一帆,杨茂有,尚云龙,等. 三维虚拟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 解剖学研究,2012, 5(6):74-75.

数字医学教育篇6

【关键词】数字化医疗;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97-02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临床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医疗的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定义:数字化医疗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是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数字医疗设备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医学信息的内涵和容量。从一维信息的可视化,如心电(ECG)和脑电(EEG)等重要的电生理信息;到二维信息,如CT、MRI、彩超、数字X线机(DR)等医学影像信息;进而三维可视化,甚至可以获得四维信息,如实时动态显示的三维心脏。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医生的诊断技术,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

1 数字化医疗的基本特点及对临床教学的影响[1]

1.1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医疗的数字化,首先是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这是数字化医疗的基础。所谓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即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过程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下工作的医疗设备,已逐渐取代常规设备成为临床设备的主流。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及传送。 纸质病例将成为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依靠纸质教材和病例进行临床学习的方式受到挑战,合理应用数字化的设备成为临床医生的必修课。

1.2 医疗设备的网络化:数字化医疗可以实现医院内部设备资源的共享,实现影像及文档资料的传输,缩短病人挂号、交费、取药、看病的时间以及电子开单、电子处方,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在远程医疗方面,数字化医疗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及电视会议、远程会诊及手术、网上查询及求助以及网上挂号、预约,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单机版的传统数字化资源由于存储空间限制,更新不及时及信息覆盖面积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日益进展的临床教学需求,因此设备的网络化,将用户终端互联互通才是解决需求的办法。

1.3 医疗服务的个性化: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预约、挂号;人们不再需要在检查部门等候检查结果,各种诊疗影像和数据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主治医生的面前,医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诊治。基于互联网、有线电视等私人医疗保健服务和公众医疗咨询服务,将随时提醒大众进行身体检查、预测某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向病人推荐新的治疗方法,使病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个人医生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也对临床教学提出了个性化教学和倡导服务为先的概念,培训早期就应认识到将来临床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

2 数字化医疗条件下临床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2]

临床医学发展非常迅速,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新问题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因此,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采用,新旧知识的证分析等成为临床教学中的一个突出课题,需要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反馈体系来实现。医学理论与日益复杂的临床现象联系庞杂,丰富而复杂的临床诊疗信息进入临床教学实践,而如何提高临床信息的利用率和资源共享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构建一个有效、可控性好的临床教学平台刻不容缓。

比较理想的临床医学教学平台具备丰富、有序的教学资料,有着互动的学习模式,而且与临床工作保持密切的联系,切合实际,并能够适应医学教学改革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与科研相关,并能实现相互转化。

由于目前临床上逐步开始推广医院数字化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和影像存取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势必改变以往的借阅影像资料,查询纸质病案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讨论、屏幕联网读片(软读片),诊疗信息集成化、强调归纳整合和发散型思维能力、要求长期、高效、规范的教学工作,以及海量的临床资料来源和共享等趋势。

3 数字化医疗手段对临床医学教学的意义

在国外已经采用数字化医疗进行临床教学的机构,通过分析传统模式和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区别发现:PACS可节省75%的影像医学教学准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40%左右[3];HIS可减轻实习医师25%的临床记录书写负担,实现记录标准化与传统型医疗机构相比,相同训练要求条件下,采用PACS的医疗机构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周期可缩短3-6个月,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分值高7-16%[4]

3.1 有助于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很少有大学能够理清本校教学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状态。通过学校立项建设的大量教学资源也都散落在各院校、教研室或个人手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为实现分散在各院系或个人手中的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提供技术基础,由此提高学校内已有资源的组织性、共享性和利用率。

3.2 整合校外优质资源,提供一站式资源查询服务,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定制与推送服务。在提高校内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的特点,有效整合校外资源,拓展师生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空间。虽然互联网上的各类教学资源日益增多,但还是存在应用上的瓶颈,如:资源缺乏分类、不能准确检索、教师自行查找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等,因此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能够统一资源门户,围绕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整理各种来源的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各类资源的一站式查询,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应用。进一步还可分析用户教学资源使用的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送与定制服务。

3.3 可以对教学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内容支持。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支持,教师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取数字化教学材料的空间,为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资源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利用资源中心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扩大其知识的涉猎面,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4 确保查询速度,解决收费难题。国内高校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园网内的速度都非常快,但出校园网的速度则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不同网络之间(如教育科研网和电信网等)在调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时显得非常慢,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另外很多学校在出校园网时都作了收费的设置。因此建立基于校园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可以确保教师和学生查询教学资源的速度,并解决收费难题。

4 如何实现数字化医疗与临床医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4.1 提高对数字医疗的认识是提高现代临床医学教学的基础

数字化医疗在医院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表现在医院管理者认识不够,没有把医疗数字化建设纳入到医院发展的思路上去。医院管理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深对数字化医疗的了解,数字化的早日实现才能成为可能。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目的和诉求。

4.2 加大对数字医疗建设的投入和标准化工作力度对临床教学的培养方向提出新要求 由于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知识密集性的高科技工程,因此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目前,在数字影像的采集、显示,远程医疗等方面我国尚没有相应的标准,因而数字化医疗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应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数字化医疗应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电子病历、医学图像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医院标准化的建设。标准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的权威性,规范医用软件市场,加强医用软件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开发商、医院、医疗设备厂商之间的相互配合写作,并逐步以现有的国际标准化替代非规范性标准。

加强数字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医院工作人员的只是结构和水平不容忽视。因为软件的实现和维护,不断更新数字化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专业性要求都较高,所以需要有一批技术精、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培训技能。这也对临床教学提出的新的课题和方向。

4.3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存储模式是提高资源量和利用率的主要方法

出于教学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和应用效率的考虑,资源分布式存储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资源共享方式。将高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描述信息进行集中存储为用户提供资源检索的统一门户,能够减少资源查找的时间,同时资源分布式存储能够有效维护资源版权者的权益并能有效解决资源的动态维护问题。

4.4 资源评价可以保证临床教学的动态建设

一般说来,“只有系统中所有资源得到正常、合理、高效的利用才能真正体现资源的价值,资源库的建设才能体现出意义”。因此,必须对资源做好跟踪、统计分析、优化和评价,这是保证资源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资源中心系统中设计对整个系统中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自动记录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时间范围内、不同资源属性范围内的资源使用状况,结合用户对每一项资源个人评价的统计结果,得到最受关注的资源、受到用户评价最高的资源,从而提出最受欢迎的资源,向用户进行推荐。同时也可以得出每个用户浏览/下载的统计信息以及兴趣点,从而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推荐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对教师/学校上载资源的总体情况(包括上载个数和最近更新时间)以及该教师所有上载资源的被评价情况的统计,可以衡量教师/学校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贡献大小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促进资源中心的动态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5 总结

数字化医疗对临床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但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更高要求,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是建立一个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及合理应用,资源的有机整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葛丽萍.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辽宁师专学报,2006,(3)

[2] 孙立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7,(7)

[3] De Backer Ai, et al. JBR-BTR. 2004,87(5):241-6

[4] Viau MA. Radiol Manage. 2004,26(3):36-40

[5] Bedel V, et al. Radiol Manage. 2004,26(5):24-9

数字医学教育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生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37-01

1 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微型计算机正带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个性化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邮件、office等办公软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CT、彩超等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及软件帮助医生提供高清的可视化环境,为患者提高医疗质量;远程授课、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人们不断地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生活中的地位已无法取代。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分析

2.1 办公领域

在办公领域,经常提到的就是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又称OA(Office Automation Systerm)平台,是指办公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实现自动化处理以及信息自动化处理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它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衍生物。OA系统平台的主流技术逐步向.NET、Java迁移,主流软件公司已经大规模采用Java技术作为根本技术路线,使OA平台的功能更强大,更完善。OA平台改变了过去流程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提高企业部门的管理效率。

算机软件技术帮助办公领域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文字、图形、表格数据处理能力。日常办公中常常使用到的Word、WPS都是用来处理文字、图形以及图画的应用办公软件,它能够对文字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对图形进行裁剪、处理等,对版面的格式进行选择调整,还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查找、替换等操作,主要用于文字文件的起草、打印等工作;Excel、Access等表格数据软件主要变现在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对数据进行统计、对繁重的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分析等,一般用于企业公司的财务、数据存储等方面;PowerPoint(简称PPT)主要用来制作演示文稿、幻灯片、投影片等图像制作,对文字、表格、图像都有相应的编辑操作,主要用于会议演讲的演示等类似工作。计算机软件技术被应用到办公领域,真正地使办公中的需求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联系起来,让办公逐渐趋向高效化、便捷化。

2.2 医疗领域

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使其在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医疗领域迈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从CT、彩超等大型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到自动化的挂号、预约、收费等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的不断推广,都在说明计算机软件技术将给医疗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医疗领域将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信息化改造,带来创新性理念,改变传统方式,提高医疗领域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是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医疗设备技术主要是指强大的医学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输出高清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医学影像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常见的有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核磁共振(MRT),彩超。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指在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下,保障医疗信息系统在医疗过程中通讯的及时性、信息的共享性等。从患者的挂号、预约医生、缴费,到医生的诊治过程中临床信息系统,再到医院的管理系统对患者和医生的监督等,均与计算机软件技术联系融合起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医疗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领域的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2.3 教育教学领域

计算机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其渗透入教育教学的这个领域中,教育教学领域早已迈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是教育教学领域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CAI是指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辅助下,进行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前学校里常见的多媒体教室是其应用做成熟的代表。CAI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堂使我们高中生最常见的课堂,也是我们日常课堂中使用最广泛,受益最多的学习课堂。多媒体技术其实就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融合应用,通过结合各种视觉、听觉软件,能够使学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通过视觉软件,主要接触图形、动画、图像、文字等媒体,通过听觉软件,主要接触到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介质。学生和老师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教师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建立起逻辑联系,使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呈现一个栩栩如生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巨大进步。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必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快捷,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的对象将越来越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同时,也将促进医疗领域、办公领域、教育教学领域等方方面面的进一步发展,带动整个文明社会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吴泉源.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3):1-5.

[2]王艳敏.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113-114.

数字医学教育篇8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信息化

0 前言

继续教育广义上来讲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工作,使专业技术人员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造就一支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1]。卫生部于1996 年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要求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一定的医学教育内容,以保证卫生技术人员能跟上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医学技术水平[2]。我国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 试行) 》中明确指出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且应根据各类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等短期业余学习形式,建立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方式,培养道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现代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但是如何开展好医学继续教育,是摆在医院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大部分医疗工作者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并且缺乏主动性。认为继续教育只是拿个学分,完成指标就行。其次,医院在继续教育管理上不规范,在继续教育项目开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效果监督检查与评估,学分授予标准不一。然后工作和继续教育的时间经常冲突,无法脱产学习,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我院针对上述难题,提出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医院继续教育管理流程,所有学分管理都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我院开发了医院继续教育系统,极大提高了继续的效率,使得继续教育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信息化。普通医疗人员更加清楚了解自己的学分获取情况,科教管理部门提高了审核效率。

1 系统设计

继续教育系统主要包括学分登记模块和学分审核模块。登录系统后选择继教方式。继教方式包括继教班、科室业务学习、综述、外出进修四类,如图1。

登录继教班模块,首先选择学习类别,包括听课和讲课,然后选择继教级别,有部级,省级,市级。其中部级,省级学分属于一类学分,市级属于二类学分。然后必须填写起止日期,学习班名称,项目编号,学分和主办单位。一年内继教班一类学分最多给予10分,二类学分最多5分。

登录科室业务学习模块,需要选择学习类别,听课或者讲课。听课一次得0.2分,讲课一次得1分,一个年度科室业务学习分满分为5分,需要科室护士长登录学分审核模块审核。

登录综述模块,必须填写综述题目,字数等信息。规定2千字为2分,大于1万字为5分,满分为5分。同样护士长需要审核。

登录外出进修模块,需要选择进修时间,进修单位等信息。规定进修不得少于6个月。获得学分证后,对于一类学分给予5个学分,二类学分给予20学分。

学分规定,每年一类学分需要5-10学分,二类学分需要达到15-20学分,总分须要达到25学分。三个条件需要全部满足才能合格,缺一不可。学分不可跨年。

根据以上设计流程,我们开发的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

2 总结

本医院采用继教学分管理系统后,2015年通过系统提交的审批数量达到15402条,通过系统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人数达2913人。通过本系统,本院的继续教育工作更好的得到开展。

【参考文献】

[1]林建清.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2,12(7):121-122.

上一篇: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古诗教学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