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3 05:32:35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地下室;施工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住宅小区功能的提高、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国家对住宅小区各项政策的要求,目前,一般的住宅小区内都布置了地下室(包括人防地下室)。为了满足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小区总体规划对地下室布置的要求,地下室往往布置在拟建建筑物下面或之间,且与邻近建筑物距离很近。根据地下室布置的特点及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地下室及其邻近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和质量,本文从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二方面进行阐述。一、施工准备工作

(一)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做好地下室施工图纸的设计交底、施工图会审工作,认真熟悉、把握设计意图。对于设计交底及设计图纸中明确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认真分折、把握,以此为依据,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切实编制好地下室施工专项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对施工进行指导。

(二)地下室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

地下室施工中尤其土方开挖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最大,应该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包括地下室支护设计方案)作为地下室施工方案的重点。因此,地下室施工方案编制应该着重包括地下室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两个内容。但地下室支护结构设计方案一般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设计,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主要是地下室施工方案的组织设计。

(三)地下室支护结构设计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

一般地下室具有基坑深度深、面积较大的特点。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因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基坑坍塌情况的发生。《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了深基坑的含义,并明确规定:①基坑开挖深度h≥4M的工程;②深度虽未超过4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支护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同时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土方开挖方案进行论证。这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准备工作,同时也是地下室施工专项方案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很多发生坍塌事故的地下室中有部份是由于未进行支护设计专家评审及施工方案论证的原因,也有部分是由于不按施工专项方案要求及专家论证意见实施的原因。因此,为了确保地下室施工的安全,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评审及施工方案的论证,对于专家评审、论证的意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做好材料、构配件的准备和施工机械的合理配置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尤其在土方开挖施工中讲究的就是一个“速度”,对地下室各道工序的控制要求又很严格,受各种制约的因素又很多。材料、构配件的充分准备和及时供应以及施工机械的合理配置能够确保地下室各道工序的流水施工、合理搭接,尽可能不出现停工待料的局面。如基础块石、水泥、砂、石等材料或商品砼供应准备不充分、供应不及,或者施工机械不按施工平面图要求合理布置等,土方开挖后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或延长施工进度,使基坑土体长期暴露,这些都有可能构成对地下室支护结构不利因素。

(五)做好施工班组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做好对施工班组的交底工作是地下室土方开挖施工的前提工作之一。通过交底,使班组操作人员对各道工序施工特点、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打一场有准备之仗。二、地下室工程施工

(一)地下室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对周边建筑的质量安全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土方开挖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在编制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中,土方开挖的起点及流向尤为重要,合理的开挖起点及流向是施工进度、支护结构安全及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保障。常见挖土顺序为:①设有水平内支撑的基坑应按各层支撑标高分层开挖,先挖至第一层支撑底部标高,做好支撑,待支撑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向下挖下层土;②若现场环境许可,有多条土方运输路线的,可采用由中间向两边流向,这样,不仅利于土体应力的均匀释放,同时也对支护结构起到保护。

对桩基工程的保护,一般是在开挖前事先确认桩位,做好标识,同时对开挖人员作好全面交底,挖土机械严禁碰撞工程桩,对支护结构支撑和支撑立柱,采取铺设塘碴及路基板等保护措施。

(二)其它措施

地下室施工时对周边的建筑结构产生较多不良影响(如土移、周边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基桩断裂等),对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

1.一般在离地下室较近的建筑物处施工,应对桩基工程(如管桩)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①在管桩施工前,将最上一节管桩由普通的PTC桩改为厚壁的PC管桩;②在基础施工前,在管桩内采取加灌砼和加钢筋笼等方法,有利于增强管桩的抗剪能力和刚性,开挖过程中不致由于土移原因造成管桩剪切断裂。

2.应合理布置土方运输道路,临时道路的布置应尽量远离周边建筑物,与周边建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由于支护桩是支护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应严格按支护结构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要求控制支护桩的质量。支护桩大多采用沉管灌注桩或钻孔灌注桩形式。由于支护桩布置处于一字型排列,并且间距很小,因此,在支护桩施工时应采用“跳打法”保证桩身质量,同时还应按有关规范要求控制桩身砼质量及桩身完整性。

4.根据现场地质及施工期雨水情况,对支护桩的止水、防止漏土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适时、合理的技术措施;还应采取措施减少支护桩的“踢脚”现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在支护桩边铺设块石并浇砼;在支护结构支撑拆除前,应在支护桩与底板之间部份浇筑毛石砼,减少支护桩由于土体挤压造成桩身位移。

5.施工过程中根据支护结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一般采取的检测措施有:①在地下室周边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深层土移检测孔;②在支护结构的围梁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及位移观测点;③在邻近建筑物的基础上设置沉降观测点等。检测次数根据工序的重要程度决定,一般在土方开挖时,检测的次数应该每天一次,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毕后,检测的次数可以每天一次,也可以每三天一次,甚至每周一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有利于在出现危险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监理;监控要点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14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设计的需要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基础埋置深度较深,导致了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这就要求监理单位加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管力度,监督管理施工方法、施工过程和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工期以及支护结构安全等方面。

根据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附件二,深基坑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本文以深圳地区常用的桩锚基坑支护结构为例,论述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控制要点。

1 设计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专家评审、论证

1.1 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

建设单位在工程报建之前应根据国家和深圳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规定组织对深基坑专项设计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工作,并要求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及时进行设计修改、补充,直至满足专家评审意见的

要求。

1.2 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专家论证

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单位应审查该方案的基本内容是否齐全,是否由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单位技术与安全部门共同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施工单位公司一级公章;深基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向深圳建筑业协会总工程师委员会申请方案论证,深圳建筑业协会总工程师委员会组织论证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组对方案审查后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专家组审查报告的要求进行方案的完善,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实施。

2 施工方案的审查管理

2.1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审查

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包括项目工程概况是否交代清楚,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设计方案是否完整,工程质量措施能否得到保证。(2)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点是否交代清楚,地下水控制标准及施工工艺是否描述清楚。(3)是否具有完整的基坑监测方案内容。

2.2 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的审查

深基坑工程应对土方开挖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考虑专项施工方案能否满足设计、气候、工期等方面的要求。专项施工方案应说明土方开挖需要的机械设备、出土口的位置、配合支护结构施工的分层分段状态;出口坡道处的处理措施;深浅基坑高低跨处的处理方法等。

3 施工过程中的监控要点

3.1 设备仪器仪表审查

千斤顶、压力表等设备仪器仪表的进场实行报审批制度;监理工作人员核实设备仪器仪表的标定书是否真实有效,并核对标定书上的编号(码)与现场设备仪器是否一致。这是确保施工质量、数据真实有效的基础工作。

3.2 排桩施工

桩位的定位控制: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将桩位轴线点放样,自检无误后,向监理组提交《施工放样报审单》,再经监理检查无误后方面进行下道工序,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排桩的成桩顺序:支护桩采用跳挖隔桩施工。

施工偏差的控制: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桩径大小、垂直度及桩位的偏差。

成孔桩底沉渣厚度的控制:作为临时支护结构的支护桩桩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超过200mm。

其他方面还应监控钢筋笼的制安方法和吊装方案;排桩桩顶的钢筋锚固长度及混凝土超灌高度的控制。

3.3 旋喷桩(或摆喷桩)止水帷幕施工

3.3.1 旋喷桩(或摆喷桩)的成桩工艺试验。旋喷桩(或摆喷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由设计、监理等单位根据工程地质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成桩工艺试验,施工单位按设计选用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参数、操作等要求在已选定的位置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监理进行全程的监督、记录,开挖后达到设计效果则全面展开正式施工,否则,由设计单位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各项技术参数要求,直至达到设计效果要求。

3.3.2 施工过程的监控。旋喷桩(或摆喷桩)在相邻支护桩成桩7天后才允许喷浆成桩。

施工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

要求钻机安放保持水平,钻杆保持垂直,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0.5%(设计要求)。

按照成桩试验成功的各项技术参数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成桩质量。

喷射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电等故障后恢复生产时要求注浆管低于原位置大于100mm)。

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3.4 锚索施工

3.4.1 锚索的基本试验。锚索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基本试验,由设计、监理等各方选定基本试验的位置,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基本试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3.4.2 锚索施工过程的监控。

(1)成孔。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按设计要求控制孔位垂直方向允许偏差、水平方向允许偏差和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钻孔深度超过锚索设计长度0.5~1.0m,终孔后应认真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钻孔不宜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困难时,应采取套管跟进。

(2)组装及插放。锚索自由端要求抹一层黄油,并套塑料波纹软管,并扎牢。安装就位前,要求认真清除钢绞线表面的污物。

(3)注浆。注浆所用的水泥按设计要求采用。搅拌、注浆采用专用搅拌桶和注浆泵。浆液为水泥净浆,水灰比按设计要求控制。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第一次常压注浆,注浆压力约为0.8MPa(设计要求),待第一次注浆初凝后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2.5MPa(设计要求)。

(4)张拉与锁定。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张拉(张拉前以浆体试块送检报告为准);同时腰梁(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以免破坏腰梁,影响支护结构。

张拉过程应计量位移(ΔL=P×L/E×A),最小、最大位移均不能超限。锚索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索相互影响。锚索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65倍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宜进行超过锚索设计预应力值1.05~1.10倍的超张拉,预应力保留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张拉过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设计反映并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3.5 土方开挖

必须遵循分层、分段、均衡、适时、及时加撑、先撑后挖的原则。

支护体系混凝土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

下挖。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或安置其他重型施工设备器材。

当基坑开挖至距坑底200~300mm仍有土层时,必须人工挖除避免超挖。

基坑开挖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做好坡面的防护工作及浇注垫层封闭基坑;做好排水、集水措施,确保排水通畅。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基坑施工方案,做好降水措施。

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复测。

4 支护结构的验收

4.1 锚索的验收

设计、监理、建设等各方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按照总数的5%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检测对象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抗拔力检验;按每30根作一组试块进行浆体强度检验。根据检验结论和其他质保资料进行验收。

4.2 排桩的验收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支护桩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5%,低应变检测桩身有缺陷时采用抽芯法复检。对于排桩的验收,监理需要以下验收资料:监理对主控项目有包括桩位、孔深、桩体质量检验和混凝土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一般项目则应按相关标准规范验收。

5 基坑监测

开始进行基坑开挖一直到地下室建设回填结束,都需要进行基坑监测。基坑检测主要是为了确保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和周边环境在基坑开挖过程的稳定性。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基坑监测:(1)巡检,基坑开始开挖之后一直到支护结构拆除回填之前要对基坑进行随时巡检,在巡检过程中应注意观测,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第三方监测,在进行巡检的同时,应委托合格的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基坑监测系统的布设在土方开挖前完成,并完成初始值的观测记录;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期间密切对基坑和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设置监测点,严格按设计监测频率要求掌握数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沟通处理出现的问题。

6 实例分析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综合大楼项目概况。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综合大楼位于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是一幢22层高的内科综合大楼,设地下3层,地下室基坑周长294m,深度为10.4~14m,场地原始地貌为残丘坡地,地层从上至下为砾质黏性土,全-微风化花岗岩,坑壁涂层主要为砾质黏性土。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南侧是6层的市第二人民医院D座大楼,北侧为9层的市急救医疗中心大楼,西侧为7层住宅楼,东侧是25层外科住院大楼。

根据内科综合大楼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基坑设计为旋挖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结构,桩间设三重管旋喷桩与灌注桩形成止水帷幕,此方案设计基本合理。工程项目专家评审意见:建议施工前对周边建筑物现状特别是裂缝情况进行调查;补充周边管线及建筑物基础形式调查资料;建议锚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补充监测平面布置图及要求。

7 结语

基坑开挖过程是支护结构和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深基坑工程属于地下结构力学,与永久性结构相比,属于临时结构的基坑支护结构风险性较大。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应高度重视深基坑支护的质量安全以及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建设质量和加强施工监理工作,从而保证深基坑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程文华,吴浩.谈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J].福建建筑,2001,(2).

[2] 黄荣华.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要点[J].建筑科技,2011,(5):56-58.

[3] 梁尚朝.试论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监理[J].科学之友,2011,(5):91-92.

[4] 农加响.浅谈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监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7(8):52-154.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防护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某项目由两栋主楼(A座、B座)、裙楼和地下室组成,占地面积6236.39m2,建筑总面积72895.53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16241.70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55372.83m2。地下室为2层整体现浇结构,平面尺寸为68.46m×118.86m。

1.2地质概况: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8.3m,基坑底标高1824.40,基坑类别为二级基坑。高程1832.3~1829.5段为①层人工填土;1829.5~1824.6段为②1层、②2层粉质粘土;1824.6~1812.1段为③1层、③2层、③3层泥岩。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1.0m~3.9m范围,标高在1832.3~1828.4。

1.3基坑周边概况:基坑南面为15层(含3层裙楼)大酒店,主楼部分基础为桩基础,裙楼为浅基础;北面和西面为7层楼学校,基础为浅基,紧邻基坑开挖线有2个下埋式废弃水池。

1.4支护方案概况:基坑支护方案为φ400 L=7.5m @0.4m高压旋喷止水桩+φ800 L=12m @1.6m人工挖孔灌注桩+φ48 L=8m @1.7m钢管锚杆,外加边坡面挂φ8@200×200双向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细石砼防护。

二、深基坑主要破坏形式

目前在我国深基坑主要破坏形式有:①支撑围护结构破坏。②纵坡失稳、基底滑动破坏。③渗漏、涌砂导致水土流失。④承压水顶破土层破坏。⑤坑底隆起导致基坑倾覆破坏。⑥坑壁整体失稳破坏。

三、深基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基坑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深入了解地质特性与周边环境。详细的地质资料是深基坑设计、施工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支护方案,地质条件不同,方案的安全度也不同。在深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深入了解建筑场地与周边环境,地表至基坑底面下一定范围内地质结构、岩土性状及渗透系数等地质参数。特别是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实际开挖所揭露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所参考的地质资料有异,应及时向设计反映,必要时采取补强措施。

3.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的安全。本案例基坑支护结构为:高压旋喷止水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锚杆+双向钢筋网片喷射细石砼防护,是否按设计要求、规范、标准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及每道工序的检验,是支护结构施工的关键,支护结构必须按要求控制每个细节,确保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不沉、不渗漏、不发生重大变形。

3.3深基坑支护中降水措施

降水是深基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降水可以改善土方开挖,边坡修整的施工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土体抗剪强度。降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深基坑变形的大小。

3.4基坑开挖控制措施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以缩短开挖时间,减少变形为控制目标。防止基坑土体纵向滑移,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水措施。②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③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

3.5基坑工程检测管理

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和检测相结合是指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正确途径。对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

四、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1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本案例深基坑除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外,还应组织专家论证。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方案能否正确指导施工,是施工安全的有效保证。专项方案编制、审核程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 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修改方案 方案交底 组织实施。专项方案编制内容: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工艺参数,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4.2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这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状及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项目部各级人员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落实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4.3施工队的选择,工人进场前培训、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4.3.1施工队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这一点很重要。合同双方按签订的合同、书面承诺、图纸及现行规范进行施工,按完成验收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支付工程进度款,并不是现在市场上存在的无论多低都可以干,工程接下了就不断的要钱,拖工期,诚信缺失。所以,施工队应选择在市场上知名度高、口碑好、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企业。

4.3.2对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都应进行进场前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对企业文化、劳动纪律、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对特殊工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4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监督管理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日常的施工安全检查和监督中,严格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深基坑而言,必须做好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定期、不定期观察周围建筑是否产生裂缝、周围地面是否发生异常情况,而且要使用必要的仪器、工具观察支护结构的位移,周边的沉降度,并建立一套相关的数据库,分析其数据的规律,突变原因等。

4.5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深基坑施工专业性强,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属于风险高发项目,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等较大事故。针对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种、工序,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做到有所防备,有所准备。

五、结束语

深基坑防护技术发展很快,但相应的安全技术发展缓慢,安全管理作为深基坑支护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后会逐步得到加强,完善和规范。虽然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但只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制度的建设,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范,规程和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参考文献:

[1]邱雄伟.浅谈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2]方先和.建筑施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实例分析;建筑工程;监理工作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view procedure of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special construction programmer, and summers up the control content and main points of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pit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Key words: case analysi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work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监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建筑基坑安全管理的各种法律、 法规、办法和通知,作为监理执业中的依据。这是保证监理工程师的安全指令、安全通知、安全处罚等手段有法可依,体现监理力度,树立监理机构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保障。监理人员在基坑安全监理中,还应熟悉设计图纸,熟悉有关建筑基坑工程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提高监理人员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化;入行能正身,令能止邪;不犯失职错误。熟练掌握建筑基坑施工管理程序,保证在基坑支护施工监理工作中程序化、法律化、规范化;提升监理人员的执业能力;按程序申报、按程序审批;有效地发挥监理工作的监管作用,确保基坑安全目标实现。

1 建筑基坑基本概念

1.1 定义:

建筑基坑:在工程项目施工开始时期,为进行建筑物(包括地下构筑物)基础、地下室、地下管网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的施工工作空间,称建筑基坑。

基坑壁:构成基坑空间的侧壁,在没有支护之前称土体(或岩体)裸壁,支护之后称基坑的某一侧壁。

基坑周围环境:是指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和基坑使用期间(基坑没回填完成之前),可能受基坑影响的周边既有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网(水、电、气等管线)、道路、料场、货栈、陡坡、水域(河流、水库)等统称为基坑周边环境。大致范围是基坑深度的1.5~2.0倍范围。排桩、悬臂桩:采用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土钉墙:采用土钉锚固在钢筋网片上,再喷射细石混凝土形成一定厚度的面层,加固保护基坑侧壁土体的稳定结构。

冠梁:设置在排桩(悬臂桩或其他结构)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

腰梁:设置在支护结构顶部以下,能传递支护结构与锚杆支撑点的钢筋混凝土连梁或钢梁(也称围檩)

1.2 支护结构:为保证建筑项目地面以下的施工安全和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网的安全,对基坑裸壁采取的支护、支挡、锚固等保护结构称支护结构(也称围护结构)。

1.3 支(围)护结构类型:目前支护(围护)结构类型有土钉墙、排桩、锚杆、锚杆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地下格栅墙、锚杆框架梁、水平支撑梁(也称内支撑,在超深基坑和软土基坑中广泛采用)等结构类型。 实际工程中结合场地条件、地层条件、施工环境、周边环境、工程重要等级、土体的工程性质、降水方式、主动土压力组合大小等选用; 这些支护结构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组合采用,视工程实际条件而选用。

1.4 预警值:基坑支护结构在安全使用状态下,允许发生的最大水平位移值,也称基坑壁变形报警值。

2 基坑支护目的和支护施工管理

2.1 基坑支护目的:

基坑支护目的:建设部文件指出:建筑基坑施工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基坑支护规程的总则中又规定:在建设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的安全。

2.2 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2.2.1 基坑支护施工管理程序:同建筑工程管理程序一样,必须坚持先设计、后论证、再施工的程序,这也是建筑基坑安全监理的原则。 是项目总监应尊守的法律准则,不能忽视。

2.2.2 基坑支护设计:属岩土工程方案设计,应由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其执业人员必须是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设计图纸上应加盖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和设计单位印章。

3 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审查

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3.1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纸:支护结构设计图纸和设计计算书,由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出图,图纸上加盖设计单位印章和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印章。

3.2 支护施工专项方案(即施工组织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包施工;其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由支护施工承包单位编制,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审批签字,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由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

请论证。

3.3 专家论证会程序:

在确定基坑支护专家论证会召开地点和时间后,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带专家到建筑工地进行论证。

3.3.1 参加论证会的单位和人员:

a.市专家库专家;b.建设单位主管安全的领导或项目负责人;c.施工单位(包括总包方 )主管安全的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方案编制人员;d.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工程师;e.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

3.3.2 上述人员在规定的统一格式表中签到;本项目各方参建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会。

3.3.3 专家论证步骤:

a.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审查;b.审查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和设计依据;c.审查支护结构设计选型,方案内容是否安全、齐全、符合规范要求,可行;d.审查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施工工艺、安全组织、安全保证措施、应急预案、基坑变形监测、质量保证措施、防排水措施、劳动力计划、施工资质、特殊工种上岗证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能保证安全施工;e.审查方案编审、签审、印章等是否齐全有效;f.审查降水方案选择、降水设计参数采用,动静水位测控,井点布置等是否合理可行;g. 最终形成××项目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报告。

4 基坑支护专项方案实施

经专家论证审查通过后的专项方案,施工单位按照专家论证报告上的建议进行完善、补充、修改后;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三方签字盖章后,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并组织实施。

5 基坑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基坑安全监理过程是一个系统目标实现过程,在有了一个科学的能保证基坑安全的支护施工方案后,还必须保证按照专项方案施工和管理好基坑的使用期。这一重要而关键过程要靠监理人员的辛勤工作来实现。监理人员在基坑的安全监理中责任重大,工作辛苦。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基坑安全监理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5.1 基坑降水和基坑土方开挖前,应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基坑周边有关建筑物单位代表(或个人房主代表), 对基坑周边相邻已有建筑物的状况进行仔细全面的测量检查记录(重点是危房和基坑变形涉及到的房屋或构筑物)。

5.2 严格按支护方案中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当施工中遇到地层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等情况应通过设计方变更解决。 按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实施监理工作。

5.3 土方开挖中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开挖顺序;严禁超挖、制止一铲到底挖到坑底标高后再支护的不良施工行为。

5.4 坚持放坡、修坡工序;禁止直立开挖或反坡向挖土,造成隐患。

5.5 检查支护结构中,各工序质量、各节点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6 验收好各工序质量、隐蔽质量并形成记录。

5.7 观测记录各降水井点的动 、 静水位和变化值,同设计降深值比较。每天观测、记录降水中的浊度、颜色、是否含有粉土颗粒等。

5.8 随时掌握各变形观测点的位移值、沉降量的发展速率等;当接近预警值时,开四方会议分析原因,讨论对策。

5.9 经常观察坑壁是否有水冲刷、湿润、返潮、渗水等现象;经常观察坑口地表排水沟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纹等;基坑周边地下管网是否出现破损、堵塞、渗漏现象等,一旦出现这些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5.10 在使用冷冻法施工中,应昼夜检查并记录制冷机的工作状态;检查施工工作面上是否有返潮、湿润或隆起等现象,如发现应立即停工进行处理。

5.11 在基坑支护完成的使用期间,施工单位应设专人管理基坑,负责检查基坑的降水、坑口排水、周边建筑物、地表变形等是否正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处理。

5.12 检查坑口雨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等是否存在向坑内和坑壁排放与渗漏,如有应立即消除。

6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节省建筑用地和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城市建筑向空中和地下深入发展很快,由此产生出的建筑基坑安全问题倍受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从建筑基坑的施工管理和监理实践中谈几点建筑基坑的安全监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杨文奇.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FCD;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

1FCD施工概况

该工程基础筏板长约19.5m、宽约13m、板厚1.4m。钢筋绑扎耗时22天通过综合隐蔽验收,FCD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耗时近18小时,混凝土浇筑量约444m3。保温养护从混凝土初凝后开始铺设保温膜和棉被,并搭设保温棚。整个施工过程进展顺利,混凝土供料及时,浇筑连贯,各项工作开展有序,施工安全、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基础筏板空间变换较多,斜坡高差4m,斜面底部宽1.4m,顶部斜面宽近3m,该部位的施工是控制的难点。为了保障FCD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针对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先后组织了两次方案评审,重点解决了FCD工序安排(原方案考虑一次浇筑地下二层与地下一层混凝土底板。但模板支设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难点。将方案再次进行优化。将负二层与负一层分开浇筑)、保温保湿养护方式(从铺设麻袋保温到改为两次塑料膜、一层棉被,且增加防雨棚,在保温和防雨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模板支撑(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专家评审意见,坚持要求施工方在砖胎膜背后加设支撑模板,保障支撑体系的稳定、可靠)、混凝土浇筑设备汽车泵的平面站位(现场进行路面硬化、修整浇筑设备站位平台两个)等。整个方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模板支设稳定性问题,止水钢板的留设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保温措施、混凝土浇筑设备的站位问题等成为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其过程经历了反复的讨论、修改、验证,问题的解决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反映了施工准备及技术力量的薄弱,管理及重视力度的不足。需进一步强化管理力度及问题落实的执行力度。对此,做好方案的选择与制定需要重视以下工作的开展。①技术管理与施工管理的接口与配合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注重深化施工组织的管理及工序的安排,合理、有序地推进现场工作的开展。②加强图纸的消化吸收,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策划和工序的组织,避免对图纸缺乏足够认识,对施工质量、进度造成影响。③时间、效率、质量。方案编制的质量与投入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人员工作的安排,需要保障基本时间,做好方案的细化和深化工作。对于复杂、难度较大的施工方案,尽早开展方案评审工作,通过方案的完善来进一步保证方案编制的质量。④方案编制及报审时间偏长,需要工程各方在方案形成过程中加强沟通与讨论。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后,要及时对方案进行升版。⑤方案的严肃性,对已制定的方案要严格执行。真正做到方案指导施工,施工作业不背离方案,方案和现场施工有机地结合起来。

3施工准备及先决条件的落实

该工程现场施工作业的开展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复、施工图纸、施工场地条件、天气等因素制约较明显。为解决这些不利影响因素,重在夯实施工准备工作,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保障顺利完成玻璃固化工程FCD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

3.1施工组织与方案策划

现场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施工组织要求,重点开展工艺区地下结构的施工,为保证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合理性,重在方案的策划与编制。完成并编制了施工组织总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筏板基础施工方案、质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计划等,对重要方案组织专项评审或专家评审,组织施工方对方案进行完善。夯实技术施工方案,有力指导现场施工作业的开展。

3.2编制FCD

专项施工计划编制FCD专项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以FCD专项进度计划为标尺。及时对现场材料准备、技术准备、机械设备的准备、人员的准备情况进行核查、纠偏和落实,有条不紊地推进现场工作的开展。

3.3施工场地平面管理

现场施工场地狭小局促,施工作业空间受限,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集中,道路通行坡度大,运输通行受限,场区硬化了两条通道,解决运输问题,为解决混凝土浇筑问题,在道路底部及中部,利用现有的地形,通过开凿休整,浇筑两个平台来停放混凝土泵车,使在狭小的坡道上具备浇筑混凝土的功能。浇筑前对泵车进行实际操练预演,做到有备无患。

3.4混凝土的供应及保障

组织参建各方到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混凝土厂商的生产能力、规章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原材料的备料情况、运输保障等,并同混凝土供应商进行沟通,就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控制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等提出要求。通过评估,认为商混站能满足现场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4组织实施及过程控制

4.1组织管理

施工单位专门成立了FCD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现场值班表。总包、监理、业主都制定了FCD管理人员值班表,形成了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工程建设各方的职能,使各部门、各人员能有效的合作,便于问题的解决及施工作业的开展。

4.2项目管理协调

管理协调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月度高层会及周例会,协调解决施工问题,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推进现场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月度高层会,非常有利于对现场工作的促进。

4.3过程控制

总包单位组织召开了FCD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题协调会,各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参加,协调解决项目施工准备的相应问题,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综合的统筹,合理布置、有序推进。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落实和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实行了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在商混站、总包、监理、施工单位对开罐混凝土进行见证,并安排专职人员对商混站进行旁站。加强了商混站混凝土制作的管理。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基本都控制在200mm以内。入模板温度的测量出现测量数据不准的情况,需要对购置的测温设备进行标定,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混凝土浇筑的方向基本上在宽度方向全部展开,在长度方向上逐步推进,浇筑到控制标高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不仅是浇筑部位的混凝土振捣,还要注意流到其它部位的混凝土振捣。浇筑过程监管过程中,也在不断督促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不仅要安排足够的人力,还应考虑一个振捣工工作范围,当混凝土工作面展开后,从实际操作来看,人员作业幅度应控制在1.5~2m的作业宽度内。混凝土收面。夏季,温度较高,混凝土硬化较快。本次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存在收面时间迟后现象,不利于混凝土表面抗裂,需要在人员的配置上给予调配。保温棚的搭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温、防雨的作用。避免了6月28日的大雨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由于人员疲劳,防护棚的搭设没有连贯进行。需要考虑劳务人员的安排与调整,搭设工作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完成。

5总结

本次FCD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为后续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很好的施工经验。其中FCD施工专项协调会、制定FCD施工专项组织机构、参建各方制定专项的管理人员值班表、应急保障措施、运输通行、保温养护措施、过程控制方法等都是很好的管理手段,应得到加强和应用。通过本次FCD施工,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劳务单位的技术交底及人员素质、施工组织的细化及作业开展的有序性,交接班的管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测温设备的标定、混凝土浇筑振捣控制、参建方的沟通协调等,需要在管理和过程控制上进行细化和加强。以正确和严谨的态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吸收经验教训,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本社.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6

关键字:应用型人才;监理;项目教学

本文基于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THZLGC004)土木工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并侧重工程建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1、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不同类型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的不同要求:研究型大学(985、211学校)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设计、施工、管理,具有良好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并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知识需要系统和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涉及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是长期的、具体可行的、连续的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是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应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机制性、具体和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覆盖面广、学生有较好的收益等方面。[2]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确立了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以工程为本,为土木工程行业一线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我们国家从1 9 8 8年开始试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1 9 9 6年在全国全面推广,目前这种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成就,行业上也肯定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许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 ,现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在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实施了许多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制度及发展模式的变化,对工程监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3、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改革探讨

工程建设监理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手段,以工程管理及协调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定位。[3]监理相关联的课程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在授课时,注意相关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例如:招投标时,应从不同的角色分别讲解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不仅讲解监理单位的任务和职责[4],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也进行复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并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

利用学校在建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实践课时的安排应该在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仅靠课堂理论讲解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场的案例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5]

项目加学分教学。在完成必修的学分的基础上必须完成若干项目。需要建立若干项目群,如结构设计项目、施工方案设计项目、施工管理项目等等。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可以形成以监理知识为核心的项目群。如作为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方案设计(本专业其他学生已完成的施工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审查施工图预算(造价专业学生已完成项目);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已完成项目),经过审查形成审查报告。项目教学不仅结合本专业的各科知识,还使得项目在不同专业形成的连贯。这样可以使得有足够的项目可以满足教学。增加了项目加学分教学的可行性。

4、 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课程的改革,通过结合相关课程知识、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对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改革。其中项目教学可使得学生将所学其他课程知识灵活使用,使得学生更接近工程实践项目,使得用人企业满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于俊荣.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新体制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1(3)

[3]尹明干.工程监理概论教学改革探讨[J].华章,2011(29)

[4]周国恩、肖湘,工程建设监理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5.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7

收稿日期:2012-07-10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与特点,归纳与总结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研究结果应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繁多且章节跨度大,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另外,传统的“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的教学结构体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与组织、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分析了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系统识别与阐述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以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强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契合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技术过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及特色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 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

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

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

(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

(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 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 2007(3):46-49.

[2]倪国栋,鄢晓非,宁德春.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Abstract: The task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ficiency in teaching was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Suggestions on the training plan, the teaching plan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were presented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be promoted.

土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篇8

一、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国土分局、区国土资源整理储备中心(以下简称区国土储备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统筹组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国土分局,由区国土分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区国土储备中心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日常事务。各有关部门及复垦项目区所在镇按照以下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复垦工作顺利实施。

具体负责项目入库报批、监督承担单位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的验收、复垦指标和收益的管理并对复垦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区国土分局是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行政管理部门。

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及拨付,区国土储备中心是全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承担单位。开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专户,确保复垦经费专款专用;负责审核复垦对象、勘测设计、编制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入库备案与项目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和竣工资料报送工作。

协助项目验收,区农业部门负责复垦项目复垦质量管理。指导项目后期管护及利用。

区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资金及指标收益等监管工作。

区审计部门负责复垦资金及复垦指标收益使用的审计监督等工作。

区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复垦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及收益使用等工作。

负责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宣传发动、清理登记、与农户签订复垦协议、协助申报项目入库备案、落实“镇政府监督员”农民代表监理”制度,各有关镇人民政府在承担单位指导下具体负责复垦项目的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后的管护利用等工作。

区目标办、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情况纳入相关区级部门及镇街年度耕地保护工作专项考核和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二、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政策规定。

对依法取得的利用效率不高或废(放)弃的农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及特殊用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开垦为耕地或可转换为耕地的园地及其它农用地的行为。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范围内和农村建设用地区域选址实施复垦项目。

一)项目选址申报条件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选址申报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与周边农用地连为一体,2.复垦项目的地块必须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确认的建设用地地类。权属清楚合法,无纠纷且证书齐备。

复垦片块与周边农用地连为一体,3.单个复垦项目实施片块原则上不超过20个。有利于复垦后的生产经营管理,且具备后期管护利用条件,适宜农业耕作。

原则上安排在同一村社或同一镇范围内。4.实施区域相对集中。

实施期限与项目实施方案同步,5.复垦片块能确保实施。最长年限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二)项目实施程序

应当书面征求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是否愿意自行复垦的意见。农户放弃自行复垦的应当出具书面意见并签名;区国土储备中心应当将此书面意见装入档案备案。农户愿意参与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复垦项目中工程施工的工程施工费应首先支付给参与复垦的农户。对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区国土储备中心在规划实施复垦项目时。应首先书面征求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是否愿意参与该复垦工程建设的意见。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严格按以下程序实施:

1.各镇人民政府在城市(镇)规划区以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进行宣传发动。

经项目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区国土储备中心审查。2.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权利人提出复垦申请。

核实项目范围、权属、地类、面积、土地权利人意愿和周边土地利用情况。3.区国土储备中心会同区国土分局组织项目踏勘。

张榜公示后与农户签订复垦协议。4.区国土储备中心组织各项目镇政府开展复垦片块土地丈量。

将项目实施方案报市级专家组评审,5.区国土储备中心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集现状、实施测绘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督促设计单位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报区国土分局审查。6.区国土储备中心将修改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及附图、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协议、房地产权利人申请书、复垦片块房地产权证(复印件)或房地产权属证明材料、项目所在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镇村建设规划图、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和土地统计台账、项目实地现状照片(按单个区块提供具有明显参照物的远、近景照片各1张)项目承担单位申报书、提供资料真实性的承诺书等资料按项目分类整理成册。

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年度复垦项目入库备案,7.区国土分局出具项目审查意见。并办理项目入库手续。

委托项目镇人民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专业队伍,8.区国土储备中心按照审批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工程施工或委托宅基地使用权人按照技术规范自行复垦,完成项目自查验收。

并报市国土房管局验收确认。9.区国土分局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10.各项目镇人民政府将验收确认的耕地交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安排耕种并做好后期管护和利用工作。

三)项目工程监管

经区人民政府批准,1.项目区农民群众有意愿承担复垦项目工程施工且有实施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的工程施工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应组织或委托镇政府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实施。除此之外的复垦项目工程施工,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公开招投标。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质量、数量、进度和安全总负责,镇政府、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委托协议和复垦协议的约定承担责任。

2.区国土分局应做好复垦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组织验收工作。

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监理,3.完善项目监理制度。按规定选择具有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颁发的乙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严格控制项目工期、质量和投资;同时,实行“镇政府监督员”农民代表监理”制度,由镇、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别推荐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代表,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的监督。要明确农民代表监理的权利和责任:一是加强项目区农民群众与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沟通交流,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实行工程监管问责制,农民代表监理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权益,代表农民群众利益,并对工程质和量负监管责任;三是通过参与项目工程监管,承担工程质量、数量、进度和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责任;四是施工期间,业主单位应从业主管理费中列支按实际工作天数给予农民代表监理误工补助。

不得随意擅自变更工程内容、数量、布局和投资。确需变更的应按程序上报市国土房管局申报变更。凡擅自对项目实施方案和投资进行变更或变更程序不合规的区国土分局将不受理其验收确认申请。4.要严格按照项目入库备案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工程建设。

三、确保群众利益,加强经费管理。

一)复垦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

按1.5万元/亩核算。工程施工费按1.2万元/亩进行核算(根据复垦项目实际发生情况据实支付)前期工作经费、竣工验收费、工程监理费、安全配套费按0.3万元/亩核算。以上费用以市国土房管局最终验收确认面积予以结算,1.复垦项目工程成本。复垦项目工程成本包括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经费、竣工验收费、工程监理费、安全配套费。包干使用。

其中各项目镇管理成本为5000元/亩,2.复垦项目管理成本。区级管理成本按1万元/亩核算。区国土储备中心管理成本为4000元/亩,区国土分局管理成本为1000元/亩,以上费用以市国土房管局最终验收确认面积予以结算,包干使用。包干使用。3.复垦项目融资成本。复垦项目融资成本按1.1万元/亩结算。

二)复垦项目补偿费用

应严格按照现行政策兑现补助。未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一户多宅”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无条件退出并自行复垦,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自愿退出“一户一宅”或通过继承、赠予和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有偿流转等合法途径取得的一户多宅”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或自愿申请区国土储备中心代为组织复垦。复垦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补偿费用:

按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面积给退地复垦权利人进行预付价款,1.复垦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以房地产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为合规性证明。待复垦验收合格并上市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价款,费用按市返还的地票交易价款扣除复垦成本后按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85:15比例分配,即农户为12万元/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2.1万元/亩,并按渝国土房管发〔2011〕1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直拨至有关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剩余价款全部归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直拨至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复垦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及经公示确认无具体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用地的地票平均价款扣除复垦项目成本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价款不低于2.1万元/亩并直拨至有关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复垦乡镇企业用地的地票平均价款扣除复垦项目成本和给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得价款后(该价款由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协商处置)剩余价款全部归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价款主要引导用于以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新农村建设。

三)切实规范复垦资金管理使用

专项用于复垦项目。1.复垦资金来源及管理。全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资金由区国土储备中心筹集并设立专户管理。

2.复垦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复垦项目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复垦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成本、复垦补偿费及融资成本等。

将剩余价款直接拨付到原宅基地使用权人账户。以上各项补助支出应先由区国土储备中心负责造册汇总,3.复垦补偿费及复垦工程费用拨付。复垦项目经市国土房管局入库备案且房屋已拆除后按每亩6万元复垦补偿费预付直拨到原宅基地(其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账户;复垦项目经验收确认并上市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价款。项目区所在地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予以支付。复垦工程费用按照合同,经监理单位审定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后,按工程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支付。

四、严格项目管理,分类规范操作。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用于地票交易。测绘、签订协议、项目初验等环节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姓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基本信息,复垦项目区为地票类时。记载每个权利人对应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和附属设施用地)面积、对应增加的农用地面积、耕地面积及对应的房地产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证号、明确待复垦验收合格并交易后按实测面积结算地票价款等信息。并应在村务公开栏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相对集中的明显位置张贴公告并留存影像备查,确保每一权利人均知悉,有关结果要与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权利人签字确认。地票来源于农户建新拆旧节余面积的应核定每户新房占用及分摊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的耕地占用面积,并在复垦项目验收发证时以原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占用的耕地面积,以扣减后的面积作为地票和价款结算的依据。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的去向和用途。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复垦项目区为增减挂钩类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立项实施。挂钩指标使用的价格不应低于市地票交易返还的平均价款。

区国土储备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在签订协议、入库备案时均应标注复垦形成指标的去向和用途。整村推进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实施。整村推进中的居民新村选址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复垦项目区为整村推进类时。不能违背群众意愿“被高楼”整村推进中产生的复垦指标扣除居民新村占地后可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及产业发展用地使用。整村推进项目中群众的补偿方案由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确保取得实效,严格工作考核。

上一篇:中小学生数字安全教育范文 下一篇:数字医学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