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9 10:05:36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1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时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今后发展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教学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成为网络上可以被描述和访问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单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而且还包括结构性较强的案例、试题、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堂教案、讲授型教材等资源,甚至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成为可能。近年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共享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为列,就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的图书馆协作活动。目前,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wwW.133229.cOM已显现成效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7alis)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与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比,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具有应用推广相对顺畅、工作开展更易统一、计划实施更易协调、经费投人更易落实等特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广东省启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文献的联合采购和数据加工工作。2001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广东省电子图书馆,后改名为广东省网络图书馆。该系统采取以财政投人为主,各加盟院校图书馆付费为辅的方式,开展了部分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及组织协调等因素,系统发展不太理想。2005年,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使得广东省网络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停止运作。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由省财政投人9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采取以学科为龙头,以6个省属院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建立了6个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医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工学资源中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农学和生命科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外国语言学资源中心”和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高等职业技术资源中心”。其目的在于针对全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技术较先进、学科较齐全、资源较丰富、内容较全面的实时交互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对分散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使其更有利于统一管理、搜寻、共享、评价,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弥补和改善全省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2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设的发展

自批准立项以来,广东省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各分中心搭建了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引进了一些专科数据库资源,自建了一些特色数据库,并将项目前期已确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从最初的医学、农学、生命科学、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高等职业技术资源等9个学科进一步扩展,增加了中医学与中医药等学科。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分中心的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尚未实现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缺少面向各学科中心的统一服务门户;<2)有待统一各中心用于开发资源的平台软件或开放接口;(3)尚未制订统一的元数据标准;(4)尚未开展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5)缺乏有效的资源评价机制;(6)有待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共享方案,以推进项目的快速开展。

3对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参与其中的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统一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图书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参与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稳步健康发展,切实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1在强化项目管理中心职能的同时,注重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因此,系统采取的管理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机构上要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在为各分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服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建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期召开进展汇报会的方式,加强各分中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2)在技术上要建立一个统一服务平台,可根据各分中心的教育资源分类建立不同的栏目,提供导航式服务;(3)对各分中心存储在各个资源站点需要共享的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并明确用户访问的级别与权限;(4)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使用权限。

3.2借鉴国外联合建设数字资源的经验,注重构建“透明式”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服务门户

所谓“透明式”统一服务门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上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并且只要通过一次检索便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不需要知道资源的位置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信息集散的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应具有界面友好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和管理智能性等优点。统一门户将由各分中心的资源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组成。其中建库系统应由项目管理中心向各分中心统一推荐,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统一门户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实现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对象数据的分布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从而确保建设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

3.3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标准。注重制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长期以来,虽然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里存放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在教学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资源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开发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难以交流和共享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资源集成和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必须尽早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采集、加工和标引统一规范,确保在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基础上,实现管理中心、各分中心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4针对资源中心教学服务的重要功能,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资源中心的可用性与实用性

建设教学资源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全面、快速、方便、有效地检索、利用、组织和交流信息。因此,资源中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要充分地考虑教与学的双向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地为教与学创造一个现代化、网络化的知识环境,提高师生合理使用资源中心的积极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脱节,资源中心还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因而无法确保其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5制定考核激励指标,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各学科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

对积极参与各学科中心资源建设的图书馆采取考核激励政策,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保证资源中心建设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保证共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考核内容包括共享资源利用率、服务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等。其中,共享资源利用率应该作为主要的核定指标。建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对参建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予以经费补贴,按各参建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据量和用户实际使用量进行补贴。

3.6各分中心要注重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动态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源服务的时效性

当前,由于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制造者和提供者—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他们往往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获取方面较为孤立,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指导,导致资源无序排列、低水平重复建设、内部缺少祸合性的现象较为突出。各学科中心作为资源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不仅要参与内容的规划、标准的确立、评价指标的编制、技术培训和指导的提供等,而且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技术手段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在资源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3.7注重解决资源建设和利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力度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媒体;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8-04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三要素之一,在数字化学习中处于关键位置,在教学中是否恰当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众多数字化学习评价体系中,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是一个重要指标。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新的学习方式。[1]数字化学习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以电子数据形式把各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半导体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计算机以及终端等设备传输和呈现出来的学习资源。[2]它能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与人合作、创造性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效果彰显。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形图像、数字化网站软件、数字影像资料、微课程、电子邮件、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教学数据库等。[3]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前提,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市场购买、教师创作、师生共同开发等方式获取。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获取便捷性、形式多样性、可操纵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虚拟仿真、协作化、及时化、研究化等特点。

二、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便捷性

互联网中存在海量的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内容,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工具(如元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借助于一定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高效准确的获取所要的学习资源。目前各高校均已建立了校园网络,因此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受时空和传递呈现方式的限制,方便地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诸如教育部组织高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和名家讲坛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如网易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等)获得与课程相关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学习内容的组织、传递、接收、储存和共享。

2.课程学习内容探究的多层次性

和表现形式单一的传统学习资源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来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4]因而把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学习内容,教师以及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的主题,借助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资源收集和整理学习内容,并加以探究。

3.课程学习内容的时效性

传统的资源更新速度慢、周期长,如一本教材从构思到出版,动辄几年,呈现的信息很可能已经是“过去式”了,而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课程内容,借助于互联网传输的实时性,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外最新教学信息作为学习资源,这种以多维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利用,将有助于学生及时更新知识,促进知识新的迁移,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4.课程学习内容的可控性

在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内容比较容易获得、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被及时评价,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被修改和重新制作。它允许师生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它进行有效使用和改动,操作简便。

5.课程学习内容的可扩展性

数字化处理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够以不同的符号形态呈现学习内容,其呈现的形式多样性能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解码的要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因而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交互,学习者不再是被“填鸭”信息,而是积极主动、互动式地使用信息,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再创造,产出的新的学习成果又可为他人所用,拓展和完整了学习内容。[5]因此,学生既是数字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课程学习内容的可生成性和扩充性,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也为学习者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6]

三、国内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现状分析

1.国外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概述

国外,与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相关成果中,被大家所认同的主要集中在如下的五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它们分别是:由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英国Wales-Bangor大学的Oleg Liber和Sandy Britain共同完成的《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 Board公司对互联网远程学习联合的《Quality On The Line》(在线学习质量)、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对网上课件和多媒体课件认证主持开发的《E-Learning Courseware Certification》(数字学习课件认证)、《A framework for e-learning》(数字学习框架)。此外, MELOT(Multimedia Education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Online Teaching)制定的多媒体课件评估标准、EduTech的网络课程平台评价模型Academic ADL(Advanced Digital Learning)的网上教学设计和评估指南(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还有一些文献中,虽然没有提供明确评价标准,但也提供了某些数字化学习的案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纵观目前国外对数字化学习的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研究,数字化学了要符合一般传统学习的基本要求, 还必须具有与数字化(尤其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特点:学习资源的技术性、交互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重视学习环境的评价,重视教学管理与支持。[7]

2.国内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概述

从1999年1月教育部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始,到2011年的国家视频公开课的征集,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数字化学习,各地掀起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以及评价标准的研究也一直在升温。国内学者非常关注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被介绍到国内。此外,很多网络教育机构、高等院校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践和探索,以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认证方面的相关信息,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标准。评价的方法也众多,成熟的有如试验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总体分析法等。有些研究者还利用矩阵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评价,让人耳目一新。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由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等教育技术研究者共同研究完成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评价体系。该研究借鉴了Parasurama对用户评估服务质量模式研究成果之一,即概念性的框架(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和服务质量评估体系(SERVQUAL),提出基于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网络教育服务过程模型,弥补了国内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标准(CELTS-24)空白,设计出了评估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七个层面,即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学习资源的有效、关怀性、有形性、交互性。[8]这一模型将这七个层面分解成41个项目,构成对用户期望和感受进行具体测评的指标体系,使得原本模糊抽象的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概念化为“看得见的质量”。该标准的提出,有效地监控和评测进而敦促和改进了网络教育结构的服务质量,保障了学习者享受优质网络教育服务的权益。

四、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评价

1.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特点

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作业和练习、评价方式)以外,还具备如下特点:

(1)多媒化。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呈现出数字媒体的多媒体综合运用、信息的结构化和数据库功能、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实时性强、受众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等特征,特别是多媒体综合运用促进了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交互性。无论是师生间,还是生生间,交互是数字化学习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具有交互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能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更能够在交流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每一环节实际上都与交互分不开,如果少了交互这一环节,反馈不及时,那么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迁移等诸多学习环节实现比较困难。

(3)情境性。数字化学习也需要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要能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支架,在这个环境下,应该有各种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工具(如通信学习工具、信息共享工具、创作学习工具)和大量的学习资源(如电子书籍、电子百科、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站等)。真实复杂的情景,能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越重视对虚拟环境的情景设计就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9]数字化学习资源要符合学习过程一般情境要求,要有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与课程有关练习和作业、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等。既要有面向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任务,也要有面向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情境性教学中,要强化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的实施。

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比重大。教学管理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调控者,始终贯穿于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学习整个环节,支持着学习各环节有条不紊的工作。学习管理与支持包括:课程计划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习者的学籍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答疑管理、学习者学习成绩与学分管理等。

所以,上述的特点,基本列出了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支持要求,所需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中包含:系统结构(技术支持)、学习者支持系统和教师支持系统。

2.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纵观国内外数字化资源的一些评价情况,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现状,笔者认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应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贝塔朗菲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因此,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时要从系统论角度整体出发,考察课程组成的各个部分它们的关联情况和课程的整个综合性能,不可以只仅仅考虑某一模块或以偏概全。有些模块,确实对学习者影响的程度有所差异,如果要体现其的重要性,可以设置合理的权重。完整的评价标准要从不同用户(如学习者、教师、管理员)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数字化学习资源通信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的带宽、传输质量和效率、网络响应时间以及信息反馈机制。

2)数字化学习系统: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机制、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支持不同类型学习的各种策略。

3)交互系统:包括教师与学习者间的交互、学习者间的交互、课堂内的交互、学校内的交互、学校间的交互、非正式学习时间教师与学习者间的同步/异步交互。

4)教师/学习者支持系统:教师在线答疑、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如数据库、教育网站、虚拟软件裤、虚拟图书馆、多媒体课件、素材、电子教案、电子文献资料和信息化学习支持工具)、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以及课程使用指南等。

5)学习评价系统:电子档案袋完整性的评价、课程练习评价、作业以及考试的评价、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时间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率的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体系的评价。

6)教学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学习者学籍管理、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管理、答疑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学习者的成绩与学分管理等。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过程包含:分解目标;归类合并;建立评价标准;标准的描述;指标的权重。

(2)客观性原则。

对事实的判断应该是要对事情的量或者质进行记述,通过客观描述事物的状态、属性以及规律就能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原来面貌,对事实判断要建立在的客观性基础上。因此,客观性是评价最基本的原则,要从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数字化学习课程对学习资源的要求,以及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以数字化资源的成效为落脚点,协调不同评价者之间的价值观念,以形成与事物客观基本一致的评价。

设计评价指标时,要符合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相关内容具有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指标的可比性;可接受性。

(3)学与教并重原则。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基于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一直盛行,网络教育在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由网络教育所体现的数字化学习具有其他教学媒体和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传统教育中人文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主导作用(比如正确的启发引导、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也是数字化学习无法替代的。因此,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优势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称之为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10]与这种教育思想接轨,数字化学习资源也要相应地由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转变为“教学并重”。在对数字化资源进行评价时,要以能否促进有效学习为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与学习紧密相关,要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向学习者传递知识,要能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小组的协作学习。不相干的资源以及干扰性学习活动要在评价标准中加以否定。另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一定要以适合学习和教学为前提,高品质的学习材料固然重要,但因为过于追求而导致网络传输效率降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流程

(1)根据需求设计出数字化资源的总的评价方案;(2)明确评价的具体目的,确定具体评价的对象;(3)确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标准,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4)确定搜集信息的内容和信息搜集的渠道;(5)选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实施评价;(6)处理评价数据并得出结论。评价流程如图所示。

4.基于数字媒体环境的高校数字化资源的评价过程处理

评价过程的处理要注重以下环节:(1)在准备阶段,要确定评价目标、评价对象,选择来源于专家和用户的信息以及处理方法,生成调查问卷、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2)实施中,围绕学习效果这一中心,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综合使用评价量规,不惟标准,也不脱离标准,结合使用各种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工具进行。(3)在数据处理阶段,根据评价体系的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统计信息,综合判断形成评价的等级,诊断问题并提出建议。

五、结束语

普通高校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上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差异性比较大。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上,应该本着满足学习者“适需使用,适时使用、适量使用”的原则,并体现出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具备自和针对性的特点;在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上,高校使用内容更广泛、形式更丰富,故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必须考虑实际情况。[11]因此,我们要借鉴各种数字化资源的评价优势,既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要以此为鉴,建构适合高校特色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的“事实就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王娟,杨改学,王妍,莉孔亮.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2]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瑶华.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3]路秋丽,魏顺平.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及标准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4]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下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5]刁永锋.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6]李彦忠,孙少坤,肖新华,赵大有.泛在学习数字化资源技术标准的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7]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

[8]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9]罗晓娥.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10]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9).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3

一、数字教材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架构设想

数字教材在资源的组织与呈现上,不仅仅是传统教材资源的多媒体化,还应该做到对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作为教材资源,这种补充和拓展不是无序发散的,而是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法和目标的要求下,以传统教材资源为基础和示范,以满足多样多元的实际教学需求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层、有序地有机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

1.面向优质资源有机整合而设计的数字教材的资源组织结构

数字教材的研发是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需要以教育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高度统一其涉及的跨领域设计、呈现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包括:①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勾勒课标体系和教材思想,如:数字教材的基础模块化设计和多功能集成模型;②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高效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以传统教材为蓝本,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围观概念的多媒体、立体化呈现;③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按照教学目标与教法补充和拓展必要的多样化的资源,并进行有机有序的组织和呈现,如:在数字教材基础模块下,提供完成此教学活动必要的补充资料、活动工具、评测内容等;④以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以课标和教材为核心的开放、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和整合机制。因此,数字教材的内容开发和建设应考虑创建一种科学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资源体系。针对基础教育数字教材,面向数字教育的内容整合与开发框架构想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数字教育的内容整合与开发框架构想

由此我们可以说,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方法与目标的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多媒体呈现构成了数字教材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基本支持了课程教材教法的示范性作用,示范性教材是多样化教材的一种,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较严的规范性。示范性教材本身也可以搞层次化、系列化、多样化。进而在开放性整合多元化多系统优质教学资源中起到纲要性引领作用。

数字教材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开放型整合研发建设,以数字教材的结构为模块,以教材示范性多媒体资源为示范引导,以课程标准的教法和目标要求为依据,以网络数字信息化运行机制为手段,引入各地各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与数字教材和课标进行结构化有机整合。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模式的需要,使数字教材从标准化走向多元化开放化,从支持示范性教学走向支持多样化个性教学应用,还使各地多系统优质教学资源系统与课标教材接轨整合应用,并进一步在统一的内容体系和标准下带动开发本地优质资源,为科学高效整合开发优秀的三级课程资源而提供开放的教育内容建设体系。

2.面向各级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而设计数字教材的运行机制

数字教材的内容构建不但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课标和传统教材体系框架内,还需考虑与我国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类型和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模式匹配和适应,结合国家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工程所提出的教育资源与服务“三通两平台”建设机制。在这个体系内,从最终用户角度,有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需求;从生产者角度,有教育教材出版社、各地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软件公司;从管理者角度,有教育机构厅或电教馆等主持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以及他们管理和连通的校园网。由此构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管理者到管理渠道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它们在这个生态链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责任,完成了教学资源生产和应用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的循环、科学化有序发展体系,对教育教学从标准化示范引领到开放型多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各级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应用的框架描述如图2所示。

图2 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开发应用框架描述

二、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运行设想

在这个教育教学资源生态中,从课程核心纲领性引导,到教材示范性作用,再到开放性共建共享资源体系,学习者和教育者、出版社和资源生产者,管理者和引导者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各自肩负着教材和资源的建设和发展的职责。这个体系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纲,以主流教材内容体系模块为框架和基础,发展国家课程教材知识体系下的地方、校本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和课程资源,同时,在这一建设和发展实践过程中影响教、学方法的变革,加速信息化教育进程,推进课程改革,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化的教育出版内容建设和组织运行机制。这种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运行设想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化的教育出版内容建设组织

目前,各地教学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与国家课程体系和使用教材体系的有机整合。新课标改革提倡 “一标多本”不是简单指开发多种教材,而是指课程标准指导下建设一个多层次、适合多样应用的教材资源体系,使教与学有更丰富、更有弹性和自由的选择空间。如果“课程标准”与“一课之本”的教科书没有被充分解读和有效应用,就无从谈起“一标多本”。因此,课程改革中发展和建设教材内容资源的基础,需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教材示范性。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教材出版需构建“示范标版”的基础数字教材内容框架

(1)建设系统的教材资源体系,包括课程标准下各学科教材内容模块搭建、示范性教材资源入库,制定开放性资源入库的标准;

(2)建立开放性整合资源入库运行机制中,不断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建设。

2.教材的数字出版需要与各级地方合作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建设“一标多本”的多元个性化数字教材做准备

以上基础帮助了各地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管理与开发机构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思想,使教材潜藏的课程理念和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深度的挖掘和发展。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体系和教学指导,利用平台模块化设计指引、示范和预设资源建设的规格,引导各地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在以上基础上,根据本地具体需求整合资源入库,建设本地化教育资源和电子书包资源入库与开发的标准与审核机制;激励开发新型优质资源;

(2)建立开放性资源建设、使用和管理的运行机制。

3.在数字教材的使用实践中获得个性化延伸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教师应根据本地、本校的情况,对资源进行再度重组开发。数字教材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多媒体编辑工具和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满足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的创造。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体系模块和开放的“资源开发平台”工具,补充更适合本地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资源。同时,教材资源也会在这个开放互动体系中不断优化,为更好地实现课改理念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实施环境。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实现教材资源的教师、学生实践应用、反馈和再开发的运作模式;

(2)在各级多方实践评价中不断优化资源,为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内容资源保障。

这一发展实践过程,将无疑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变革,推进课程改革,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对教育出版,尤其是教材数字出版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持。

三、在实践中根据需求开发多层次的数字教材

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鉴于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多元化特点,数字教材的研发要有的放矢地针对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与各地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系统和资源相结合,这是在实践探索中协同发展的过程。其开发的规划既要有行业领域前瞻性,又要服务于教育实际需要。因此,数字教材的开发在内容资源和功能上都应该分阶段、多层级的开发,支持与不同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用。按其资源与功能开发、应用以及可支持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设想将数字教材划分成以下三个层级。

1.具有富媒体表现的数字教材的开发,服务于示范性教学应用

富媒体的数字教材是一个具有教材结构模块化,并提供了基础教学示范性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数字教材;在内容资源上提供传统教材内容权威示范型的富媒体化资源;在应用上服务于基本的电脑办公和多媒体教室条件下可作本地使用的基础备、授课资源使用。

2.围绕数字教材,提供资源与应用管理系统,服务于个性化教学应用

在以上基础模块和示范资源基础上,可形成多样化资源补充和拓展,支持教、学个性化教材的实现;在内容资源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工具软件和评价反馈资源与机制,并提供与本地化资源库链接、传载和储存的接口;在应用上提供模块化组织各类教学资源链接、上传和下载的库平台,用户在平台网络中进行个性化管理,可在校园网和局域网络(班班通、校校通)环境下的备、授课和资源管理使用。

3.围绕数字教材,提供动态与开放网络化服务体系,实现云教学应用服务

在具备前述两类数字教材的功能外,在内容建设管理、资源运行应用、教学评测跟踪等方面实现开放的网络化支持。提供课标、教材体系下的开放的资源建设系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具备模块化网络交互功能。动态的资源库与数据库系统支持,它是在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础上,进而实现人人通的三级网络应用和运行模式。从个人本地应用拓展到局域网络多样化个人应用,再到互联网实现备课、教学、学习、评价、资源管理与协作机制,建设多系统开放性融合的“教育云”服务体系。

四、数字教材开发与电子书包资源整合应用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围绕课标和教材整合和开发的组织资源,并作为数字教材资源支持一线教学,需要有科学严谨的开发、建设体系和标准的指导与支持。

1.完善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的标准体系

按照数字教材的层级发展要求,其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标准也需分层级和类型建立。

(1)完善基础内容和课件资源的开发标准

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类资源,可采用国际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教育信息标准。元数据大大规范和推动了数字化信息资源框架和数位学习的建设进程,为集成开发更高级集成的智能化数字资源提供了可靠原料。

(2)整合课程与教材应用体系标准的建设

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属性、目标属性、评测属性等进行相应的开发管理和制标;按照教材内容结构、教法与目标等属性建设应用管理和整合标准体系。

(3)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标准的建设

按照教学应用可分为教学示范、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研备课等标准;按照学习应用可分为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评测等标准。

2.开发符合信息化教育应用发展的新型资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前期受技术支持与应用等因素局限性影响,经调查,目前所开发出的教育资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资源的系统性、针对性较差,与课标、教材不配套、结构松散。②多为简单“呈现”式表现,支持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匮乏。③交互性差,包括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④开放性差,从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角度上没有营造共建共享、激发创新的发展环境。⑤教学资源形式与功能与现代多样的信息终端、智能系统不匹配,表现力与操控性差。

国家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另外,目前在国内外广泛推广的电子书包的研发实践中也表现出,对数字虚拟教具类的高智能化优质资源的开发需求尤显突出。

电子书包以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运行服务体系和智能终端为学生创造了高效的学习环境,而这都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下有机整合,科学发展。以课程标准为框架,以数字教材为示范引导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开放、多元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是电子书包科学研发和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4

纵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飞速提高与社会声誉的与日俱增,我们发现这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相关,更是与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密不可分。现将学校实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应用情况归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1.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建设、丰富和拓展数字图书馆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部环境。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就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已步入了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提高其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丰富和拓展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图书馆都发挥着德育、智育、个性发展等多种教育功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学习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内外数字图书馆技术建设的现状

(1)国外现状

当下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潮,各种软件平台不断推出,文献数字化产品日益丰富,国际上主要的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会议文献、专利文献以及工具类、检索类书刊都已陆续实现数字化,全文电子书刊资料品种不断增加,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与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外许多中小学都把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普遍课前在图书馆自行准备资料,课后进行研究,连小学生都会检索资料,写小论文,养成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习惯。

(2)国内现状

我国的教育通信网络发展很快,而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其应用却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学习途径单一、知识面窄、知识量少、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乃至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个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图书馆数字资源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而真正促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明确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传输具有交互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都可互动交流,这是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具有的存储虚拟化、传递网络化、存取自由化等特点,实现强大的检索功能。与此同时,还可以让中小学师生共享图书资源,解决目前由于购书资金、场地等因素所造成的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强学科资源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三、探索中小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加大投入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数字资源内容建设的构成要素。

第二阶段:学校本着权威、科学、实用、易用的原则进行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筹建数字图书馆。

1.加强硬件投入,建成数字图书馆场地300余平方米,投入60余万元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学校图书馆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建成数字化多功能学习室1间,面积150平方米,配有服务器1台、微机63台、一体机10台、液晶投影设备1套、电子管理系统1套、管理软件1套,师生可以利用学校数字资源信息,结合学习研究的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在研讨中查找资料,利用获得的信息展开讨论活动,进一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自主学习讨论室2间,各25平方米,安装环形白板,为师生开展讨论活动提供了场所和可利用的资源平台;休息室1间,50平方米,备有沙发、茶几,放置绿色植物,环境温馨、优雅、舒适,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在紧张学习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学生社团工作室2间,各30平方米,学生社团(如中文报、英文报、心蕊期刊社、驿都先锋等)活动需要大量信息资料,图书馆数字资源可以为社团编辑提供大量的信息来源,学校特别开辟了2间活动编辑室,以供学生社团使用(如图1所示)。

2.加强数字图书馆软件建设,以应用为目标规划构建校园网,实施建网、建库、建制、建队伍工程

(1)建网(如图2所示)

(2)建库(如图3所示)

数字图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收录中小学各学科使用的参考工具书(如各种字典、辞典、手册指南等);各种课外读物(有关智力竞赛、游戏活动、名著等);各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音像资料、实物文献(音乐磁带、实物模型等);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教育教学参考资料文献、试卷、论文等类图书资源。

(3)建制―现教管理制度的建设(如图4所示)

(4)建队伍―在应用中锻炼和提升教师队伍

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交流及研究,同时通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质。在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应用中,我校教师的教育手段和观念发生着根本变化,学科教研组大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上,我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探索实践,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誉。

四、规范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

制定《龙泉一中图书馆“三精”管理细则》,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达到了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工作要求。

2.管理规范有序,提高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和图书借阅率、流通率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熟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图书均按《中图法》整理分类、排架,书目定期公布,方便师生借阅。图书借阅率达40%以上,图书流通率达50%以上,日均流动量达到在校生人数的三十分之一以上人次。

3.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校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管理软件来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全面实现了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如:师生借书采用触摸式查询系统,开架借书,简化了手续,方便了读者,节省了时间,将“以藏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用为主”的服务方式,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

4.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

随着学校的发展,师生人数的增多,周末不回家的住校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满足师生需求,图书馆增加开放时间,服务效率、质量不断提升。如:实行全天候开放和借阅制度,中午、晚上和周末全部向师生和社区开放服务。

5.开展图书情报教育

定期对学生进行图书情报教育,介绍图书馆基本知识,使其了解、热爱图书馆进而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介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重点是图书馆的流通制度,如:开放时间、借书册数、借书期限、借书手续、赔偿制度等,并进行爱护书籍、遵守规章制度的教育;介绍图书馆各种书刊资料、资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介绍图书的分类及藏书排架的知识,图书馆目录的种类及用途,以利于学生自行检索图书。

五、强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阶段: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

(1)对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制作专题资料包、专刊、教学专辑等。(2)及时更新数字资源信息。

第二阶段: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成立信息中心,建立数字资源库,并将之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以及在线考试等活动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获取学科前沿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得力工具,并可以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交流、个性化学习。

1.数字资源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运用数字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普法知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2.数字资源在教师教研科研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结构的优化、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有教育政策、基本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及教学参考和课例等丰富信息资源,可以满足教师科研、教研、课堂教学的需要。

3.数字资源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1)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资料、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掌握图书情报知识、获取各种信息,培养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开展语文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各年级各班在图书馆增开一节语文课阅读教学,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速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的提升。

(3)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

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自由选择学习途径、方式,将学习的课堂延伸到了课余的时空领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数字资源平台进行学科竞赛、辅导训练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在线考试、学科竞赛、踩线生的辅导与培训等工作。

六、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效显著,形成自身教学特色

1.图书馆数字资源硬件建设的成效

校长亲自抓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由学校的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具体实施,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数字图书馆。

(1)在线考试与评价

依托志鸿教育集团海量“试题库”(10万精选试题、900套高考原卷、1 000余套模拟试卷),拥有上百万道试题、近百个题库,涵盖高中全学科,集组卷管理、在线考试、智能评价、查漏补缺、学习辅导等功能于一体。

教师参考“试题库”,完成组卷后,可以把试卷发送到“考试中心”,进行“在线考试”或“同步练习”,供学生在线测试或练习,教师也可以自己命题,进行在线考试、竞赛等。

考试结束系统自动判卷,自动生成评价报告。通过分析评价,教师可以查看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排名情况、知识点的测试情况等,也可以查看某个学生、某个班级历次考试的分析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可以迅速、准确地知道自己教学的效果,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2)在线学习与专题辅导

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优质辅导资料,分同步辅导资料和专题辅导资料。学生可以利用系统进行学习,也可以随时查看资料进行补充性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设备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专题辅导。

(3)教师利用数字资源轻松备课

系统能提供高一到高三Word版教案,帮助教师轻松备课,教师根据各种需求灵活选择练习题,布置作业(系统可提供十年高考Word试卷,特别是2000年以来完整的试卷信息;提供三年各地名校学科及文综、理综Word版模拟试卷等试题),大量经典试题可直接使用,试题均有详细解析,帮助教师快速批改作业和试卷。

(4)教师利用系统实现智能组卷

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十年高考真题和大量高考复习试题、模拟试题进行组卷,组卷方式灵活,可提供手工组卷、电脑组卷两种方式,可设定题型、知识点、年份、难易、使用次数等条件进行组卷,可选择、增加、删减试题,快速生成所需试卷。

(5)学生在线阅读和查找资料

(6)10台一体机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各种信息

2.图书馆数字资源软件建设的成效

信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校园网与计算机的建设与维护,图书馆负责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使用。

(1)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

(2)数字图书馆资源软件建设

学校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如数字图书资源包、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基础馆藏包、数字化高中教师备考系统等),其作用如下:

①“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知识应用的平台。以新大纲新教材为中心,紧密围绕教学重点,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供教师和学生所需的系统性精品教学资源。运用声音、音乐、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表达手段,同时辅以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使学校管理者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学校管理、教育动态信息;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备课资源,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则不用再拘泥于书本、课堂,通过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即可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②“中小学数学图书馆”成为知识管理的平台。通过一台中心服务器对系统平台和数字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并向整个局域网络,为网络中的所有终端提供数字图书查阅、检索、图书分类、个性化图书馆等服务。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适用面广、兼容性强(可支持CEB,PDF,HTML,Word等多种文本格式)。

③“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教学服务的窗口。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不断地为中小学校师生提供最新图书更新、系统升级、功能完善和使用培训等持续服务,确保“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真正发挥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的作用。

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技术应用的平台。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产品技术平台采用当今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Java网络平台,可跨越多种平台(平台无关),能够运行于Windows,Unix等多种网络服务器之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移植与可扩展性及强大的可升级能力;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以及B/S为架构的瘦身系统保证了产品平滑升级的能力。

(3)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

图书馆馆员对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熟悉,掌握系统的检索知识,整合数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①制作专题资料包。为让学校管理者尽快了解教育教学管理的最新经验、最新动态、难点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最新精神,可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量大、检索快捷的优点,按专题下载一些资料,做成资料包以供利用。例如:编辑“教育评价”“分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德育”“网络安全”等专题的资料提供给学校各主管部门使用。

②制作专刊。利用数字图书馆内电子期刊设置“整刊导航”的功能,将学校管理者重点阅读的期刊(如《中小学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按名称、年份下载,编辑成资料,提供给相关人员使用。

③编辑制作教学专辑。利用数字图书馆下载、阅读方便的优势,下载教学资料,按学科编成专辑,挂在校园网上并刻成光盘,提供给教师使用。

④及时更新信息。数字图书馆的版本要不断更新,当数字图书馆出了新的版本,图书馆工作人员予以及时。

3.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1)数字资源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各班团支部,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校园活动(如朗诵会、文艺会、故事会、辩论会等),利用数字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新闻纪录片、爱国主义影片、法制教育片等,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普法知识的教育。

(2)数字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教科室利用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基础馆藏包资源,加强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基本技能,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相关知识、课例与课件资料、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数字资源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提供的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满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资料、信息的需求,其开放式、自主式的应用方式,对研究性学习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数字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每周开设一节语文和英语阅读课,教师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小说、名人传记、名篇名著等。学生大量阅读,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写校本教材《文献检索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课,用于指导全校师生掌握文献检索知识,让师生走进更加宽阔的学习领域。

七、结束语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经验以及电教资源,配合校园互联网的建设,数字教学资源体系也迅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建设发展的重点。在信息化环境下,山东行政学院也开始建设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思想教育的战略需要

教育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思想教育,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而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构建可随时更新的数字资源体系就非常必要。网络中有很多新闻内容和思想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调取、筛选,也可以融合到校内的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中。

1.2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学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学习者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更高的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而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实现常态化的建设和完善之后,数字教学资源能够得以长效应用。

1.3结合时展的需要

当前,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学资源的主要拓展方向,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习者正在逐渐养成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习惯。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书籍以及专门制作的数字教学资料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构建教学数字资源体系也同样必要。

2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山东行政学院是以公务员干部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学院,办学形式有长期研究生教育、中期培训班以及短期专题班3种,也就是说,学校中有一部分学习者是以半脱产和业余函授的形式在学习的,而且这些学生的流动性较强,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学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因而山东行政学院构建数字资源体系迫在眉睫。

2.1建设现状

2.1.1以培训提升为基础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山东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已经比较成熟,其在数字资源收集和整理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各科目均有完整的电子教学课件。与此同时,校内所进行的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也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资料。为了促进学习者能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自主学习,学院正在建设以培训提升为目的的数字资源体系,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2.1.2以学校管理为目标构建数字资源体系由于山东行政学院内部学习者的构成比一般的高校要复杂一些,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统招生和在职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成教学习者的管理办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辅助学院管理,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类目也有一定的区分,学习者需按照自身权限来进行数字资源的获取。2.1.3以图书馆为中心构建数字资源体系以图书馆为中心进行数字资源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长期不间断的建设,图书馆是校内师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让学习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查阅资料,当前,山东行政学院已经实现了部分期刊杂志的电子资源采购,但是还未形成全面的数字资源库。

2.2存在问题

2.2.1校内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要求山东行政学院中各专业虽然已经开始构建数字资源体系,但是大多是将数字资源建设的任务安排在教师身上,比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进行电子课件的设计,而且教师需要定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电子资源进行学习,学院还会安排部分视频精品课、微课的录制,以丰富教学数字资源。最终将教师收集、制作的教学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但是学院还未对校内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给出统一的要求,使得现有的教学数字资源在规格、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2.2.2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内容不够完善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面向全国、全世界,并非仅仅在学校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就山东行政学院中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来看,校外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大,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内容不够完善,对于学习者来说,想要获取一些额外的数字学习资源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经济管理学院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相比公务员培训的建设要丰富一些。2.2.3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实际效益不高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大多都还停留在重视教材及其他学习参考书籍资源的层面,没有养成高效利用数字资源的习惯,加上校内的一些现有数学数字资源并不十分充分,使得这些数字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实际效益。2.2.4数字资源体系有限共享和完全共享的问题在现有的数字资源体系中存在着有限共享和完全共享的问题,也就是资源权限的问题,一方面,各专业学院之间的数字资源并不能进行完全共享;另一方面,非学校师生并不能查阅和使用校内数字资源,而且学生毕业后其登录名和密码就会失效。

3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着其建设的进程。

3.1资源建设经费的制约

山东行政学院属于事业单位,其自身建设经费大部分由学院自己负担,少部分由政府部门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山东行政学院近几年来在校园建设、设备更新、师资引进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虽然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也在进行中,但是投资有限,发展速度较慢。例如很多现有的国内外数字期刊资源库都必须付费才能使用,想要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更需要进行投资,这对教师进行科研和学习者进行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3.2网络基础设施的制约

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山东行政学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早,可以保障基本的网络通信条件,但是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能够满足大量师生同时在线进行资源的查询和下载,对于服务器和网速的要求比较高,学院对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展开。

3.3信息技术及人才的制约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除了需要教师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之外,还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当前校园MOOC系统的建设实际上就是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其中承担着很大的资源组织和共享的功用。而且针对半脱产学习的公务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来说,资源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就山东行政学院当前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3.4硬件及软件系统的制约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还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软件包括必要的文字处理、电子课件制作、电子书加工、数据库制作、数据检索等,硬件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数字化加工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设备等。当前,山东行政学院在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中硬件和软件的配置都没有十分全面,会影响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效率。

3.5全国性数字资源内容的制约

我国教育教学方面数字资源体系的构建整体也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教育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大多学校开始构建数字教学资源,但是存在着区域性、局限性,很多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形成全国共享,而导致一些资源被重复制作,也无法在经过对比后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这也使得山东行政学院内已有的教学数字资源存在内容上的制约。

4山东行政学院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策略

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学校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有重点、有特色的建设,山东行政学院想要在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先人一步,并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克服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勇于探索和创新。

4.1尝试各种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经费问题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解决的:(1)通过项目申请获得经费支持,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对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支持的,想要获取这部分建设经费就必须对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形成具体的项目规划,并明确指出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目标,以获得经费的批准。(2)通过学院对教学数字资源的经营来获取后续的发展资金,关键是让数字资源体系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作用,获得相应的收益。比如利用数字资源体系进行在线学习付费站点的建设,或者是帮助函授生更加便捷的完成学习任务,让经济管理培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

4.2升级校内网络基础设施

学院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配置必须要提高到符合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档次才可以,而且要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构建网络化的资源整合平台,让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网络服务器、交换器、存储设备的效用更好,而资源的集成环境也就越好,资源上传、筛选以及下载的速度都会提高。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服务还可以构建其校内及校外两个类别的服务管理层,针对校内网络用户,访问的级别层次更高,而针对校园网络用户,可以设置一定的安全级别,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避免黑客入侵。

4.3引进信息技术相关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对于数字资源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学院在引进教学人才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相关人才进行特殊招聘,或者是要求部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形成高素质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团队,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对校内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加以提升和完善。

4.4构建完善的数字资源应用系统

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是数字资源体系中面向用户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包括前台界面、资源服务器以及后台操作系统三个部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电子化,并且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应用系统来进行相互的学习和借鉴,如果是共同备课的话,还可以共享资源,运用同一教学课件。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数字资源应用系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集合在一起,微课、电子课件、图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等都可以从该系统中进行查阅,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有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5形成自主数字资源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有很多数字资源是可以从网上查到的,但是网络中数字资源杂乱无章,质量堪忧,除了数字图书、期刊资源库以及一些相关的科研资料之外,大多不能直接拿来应用,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并且保证数字资源的与时俱进,学院有必要形成自主数字资源建设。首先是归类整理学院内部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资源,将这部分资源数字化;其次是将学院内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例如以公务员培训为目标,查找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资源整合;最后是对学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的资源转型和扩建,最终形成校内教学数字资源体系的一站式使用和管理。

5总结

综上所述,山东行政学院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教学多元化的转型和发展,学生群体存在着复杂性的特点,为了能够让各类学习者都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学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学院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处在初期,但是只要把握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数字化发展,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将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徐义东,李育泽,张全标,吴姜.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面向教学的数字资源分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1(02):67-70.

[2]周红春.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6):5-11+28.

[3]郑旭东,杨现民,岳婷燕.智慧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4):27-32.

[4]储流杰,吴斌,孙腊梅.域党校系统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以安徽省党校系统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01):58-6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校园网;软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36-04

引言

结合二十几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笔者认为, 智慧校园应以互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突显校园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传输,智能化处理与控制,智能化显示与推送。使全校各部门、各子系统信息融合、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校园管理中的信息更新滞后、人力资源不足、信息孤岛和重复投入造成的设备冗余等问题,达到了校园管理中绿色节能、科学决策、及时管控、服务便捷的管理目标。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心中普遍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愿景――“智慧的地球”,伴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等发展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而这些美好愿望实现的基础,离不开教育,因此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力量,便成为教育领域一个新的追求,“数字化校园”便是这一追求的具体体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物质层面上看是网络及设施的建设,但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而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而较少从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来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所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2.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投入大,收效小。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效率不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者信息素质的相对缺乏。其次,各种硬件设施完善,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资源则显得相对贫乏,存在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情况。在软件的建设方面,许多教学软件相对缺乏,在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的支撑,学校对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3.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忽视校外的资源利用

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现在各种网络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好各种网络的资源,应该是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所关注的。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这就使得教师或学生在资源的查找中,要多花很多气力,多走许多弯路。

从目前国外应用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全国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如1998年2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模式初探暨整体实施目标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实施目标是实现校园的事务处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绩效考核数字化、知识文档有序稳定并安全存储。校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校务管理的对象包含了党务、行政、人事、财务、科研、教务、教学、学生事务、资产、后勤等方面,如果不能有效地f调这些职能活动,将会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建立统一的校务管理系统,实施校务信息化,使校园内所有的人、财、物的信息处理融为一体,将极大地推进数字校园的进程,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同时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网站系统来达到学校内外的信息互联互通,真正达到智能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未来现代化校园的标准。智慧校园示意如图所示。

1.智慧校园以校园信息智能化为核心目标,围绕信息采集智能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全面展开

信息采集智能化是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是有别于数字校园的显著特征,智慧校园中的信息采集智能化设备具有自组网、自诊断、自修复、不间断运行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特点,能够进行校园中的信息自动采集,减少信息采集中的人力投入,提高采集的准确信和可靠性。

信息处理智能化依靠云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利用计算机、平板、手机等多种平台,实现跨平台、多途径,将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到需要的信息管理者手中,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

2.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1)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2)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3)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4)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5)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3.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可以从概念、空间、功能三个层次进行探讨。

概念模式的通常描述是:数字化校园包含理念层、信息层、应用层和物理层四个层次。物理层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层是指运行在物理层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知识库、信息库等等。信息层主要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学习。其中,信息技能是指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技能。信息意识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正确认识、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信息学习是指对信息的归纳、抽象,将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为有序的知识,独立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理念层是指教育理念重构。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生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等观念,以及规则、方法和行为的总和。物理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和保证。应用层构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中“人”的状态。人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如何来使用和操纵物理层和应用层,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物理层和应用层的效果、内容、形式和运行方法,决定了资源的组织利用,推动理念层的形成。理念层代表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重构,决定了其下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内容。

空间模式包括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四个空间层次,体现“数字化空间提升”、“教育空间虚拟”的特点。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现实校园中实际存在的实体部分,如: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网络空间是通过网络建立的交互和连接空间,它可以非常广阔,但仍是有限的、可见的空间。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方式等的数字化。它代表着实际的信息和资源,也反映人对信息的处理、意识、学习、利用等智力活动,因此它是半可见的,介于虚和实之间。虚拟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数字信息空间升华出的无限的、不可见的教育空间,是完全的“虚”的空间。它体现数字化校园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辐射和影响。

功能模式主要是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功能,分为网络、应用、信息服务三大功能层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宏观模式。网络层功能很单一,主要是指是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等,是数字信息流动的平台和渠道。应用层的功能很丰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软件支撑环境所提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功能;二是所建立的各种应用功能,包括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层的功能是将条理化的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三、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校园网是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它是由计算机、网路设备和软件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是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顺利接受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大转变。他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底只校园网超越了传统多媒体校园网功能,不但拥有双向电视教学、多媒体课件点播、视音频点播、Internet浏览、示范教学等功能,而且解决了网络进教室、计算机进教室、多媒体校园网图像显示质量、网络服务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1.数字化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网除了具备Internet的所有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功能:

(1)应具备闭路电视双向教学功能

即在教室内可操作主控室内各种播放设备如VCD、DVD、录像机等;显示播放各种课件、软件、点播VOD服务器中的视音频信息、点播教师自己机器内的课件;登录互联网和远程教学网,并在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教师可将课堂内容实时录像,刻成光盘或数字硬盘存贮,以便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估,也可以供学生进行课外复习使用。教室内可以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录像节目,也可以对校内其他班级的会议、校长讲话、文室中控制主控室的放音设备,如卡座、碟机、放像机等,也可以点播MP3,wav,midi等数字形式的文件。主控中心可以控制各智能中心的电视机、投影机的开关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和主控中心、校长和各教学点相关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双向对讲。

(2)应具备教学评估、观摩听课的功能

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在主控室可以选择任意班级听课,并进行数字录像,纪录某班的课堂内容,通过评估软件进行综合打分。校长室可以控制听课班级的摄像机,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距离及场景进行教学观摩。院领导在校长室的讲话可以进行电视直播、转播。校长室还可以与教室进行双向对讲。

(3)应具备智能定向广播功能

校园网的主控系统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和对象群体进行编组,实现广播节目的数字化、定向分组、定时自动播放;具有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广播功能,即可将广播素材如听力教材按照预定的节目表进行智能化自动播放。

(4)应具备网络管理功能

可以进行网络管理、检测、调度以及教师终端状态的检查;保留有线电视接口,便于节目选取及电节目转播;预留远程教学接口及控制接口,方便以后远程教学系统的接入与连接;可以实现对任意教室的双向通话,进行设备调度或辅导设备使用;建立设备维护资料数据库及远程维护工作站,便于进行远程维护;设有电子考场,对所有考试考场都可进行实时监看,并可以进行数字录像。

2.建立适应自己学校特色的知识资源库

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从记忆知识向如何发现知识和处理知识以及合作的方向转变。知识资源库的建立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和资源贫乏的校园网络,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为此建立具有院校特色的资源库,是营造信息化校园的重要项目。首先,资源库显现出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网站的建设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潮流。浏览时能让学生和老师深感亲切,登上我们的网站,有一种回到母校的感觉。其次,网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人员构建本校的网站和网页;建立本工作部门的网页和网站;也可以调动学生制作自己本班的网站和网页。组成以网页和网站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及时更新网页和充实资源库,要有一批专业的专职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对网页进行更新,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才能留住网民,同时只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库,才能吸引人上网浏览和查寻。关于校园网软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1)软件管理平台各种功能需求的探讨和研究。

主要是根据拥有较完善硬件环境的校园网,却缺乏相应完善软管理系统的需求,展开调查和研究,探索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开发和实现一个具有高实用性、安全性、健壮性和扩充性为一体的学校信息管理集成系统。

(2)根据前面的功能需求,使用NET平台+sqlserver2000数据库来实现一个管理平台。

以网络应用平台的模式管理校园网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和决策管理。促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的深化发展和完善。实现基于“集中控制,分散管理”的通告管理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实现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等各种子功能系统。在校园网内依靠该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网络无纸化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

(3)软管理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各种特性。

1)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能有效的管理各种校园网的硬件资源,同时能确实有效的为信息资源管理、教学信息传递和教学管理提供各种服务。一个具有强实用性的管理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管理软件能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的前提条件。

2)易用性

就是校园网用户能够简单快速地掌握整个软管理平台的使用,从而具体的发挥它的各种设计功能。校园网软管理平台的多个子功能系统集成于一个总管理系统中,实现一个统一入口,统一操作,使得校园网用户操作的简单化,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3)可持续性

实现子功能系统自由添加和不断完善。校园网的软管理平台作为一个软件系统,软件的长期维护升级和根据需求不断完善功能是必需的。

数字化校园是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备现代型教育的必要条件。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挑战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中小学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化校园,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获取及时、准确的各类信息,达到完全的资源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手段,才能满足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总之,数字化校园应该包括了硬环境、软管理环境、软信息资源三个主要的环境条件,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化。实现一个适合中小学校园网的软管理平台,优化各种硬件资源,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存储、管理、共享和传递平台,为实现数字化校园铺设一个健壮、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软管理平台。这就要发动师生积极收集与教学任务有关知识信息充实校园网,使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党齐民.数字化校园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2]铁军.Web数据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梁维娜.网络技术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 数字化 教育资源 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从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处理技术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使用过程智能化和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的特点来看,数字化教育资源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何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是一个对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量非常大的群体,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了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1 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界定。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资源是指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互联网或电脑上运行的多媒体数据。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搜寻和处理信息,从而使得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CD(DVD)-ROM、电子邮件、网站、计算机模拟、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讨论、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网络下载、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看成是教育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在互联网或电脑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与数字化资源一样存在多种形式。

“机制”一词起源于机械构造理论,后来用以说明事物各有关部分在一定功能与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活动方式,以及事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因此,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即为校际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和过程。它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与理念、规范与标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

2 建立共享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中华学习网首席执行官黄波在资源建设与共享——国内外经验与实践的案例分析中提到:“很多院校都在建自己的资源库和技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大多各自为阵,缺乏共享机制,让各院校尽快的用大家共享的资源,尽快实现全民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共享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组织——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digitiz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DERSAU),借鉴CORE,联盟中的每个高校都是其成员。本组织为非盈利机构,是区域性大学的联盟。以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一个组织,想要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联盟的成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相关制度,如果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体制和资金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阵,很难使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持续发展。所以联盟应该建立相关的部门,对联盟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成立资源部,进行资源的收集与管理;成立网站部,进行联盟网络平台的开发与维护等等。

联盟的经费可以是政府或学校赞助;申报项目资金;联盟成员会费;培训服务及其他收入。联盟须展示联盟成员的资源和成果;可以优先、免费使用联盟的资源,并能得到技术支持;参加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有监督权、选举权。联盟成员必须遵守联盟章程;在使用联盟推荐的资源时,须遵守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法规;按时交纳会费。

在DERSAU建立的基础上,我们从理念共享、技术共享、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共赢机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来讨论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若干问题。

2.1 共享相关的理念与技术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统一联盟中各成员的理念。联盟管理理念、教育资源数字化理念等等。应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着不少旧的理念。比如一些成员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兴趣浓厚,但对于教育资源共建就不那么积极了。但是,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资源共享。因此,需要所有的联盟成员都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投身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组织网络中去。

在共享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理念的共享,不断更新观念。当然理念的共享必须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一些奖罚策略来推进联盟成员的理念共享,能在共享的过程中得到碰撞,从而推进联盟管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不断创新。

一个理想的资源共享体系应类似当前的Web服务,为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环境。对用户来说,它把众多同构、异构的资源整合成了同构的虚拟环境。因此,实现基于网格技术的虚拟资源共享体系,我们应该共享技术。一个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架构,需要运用的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以技术的共享,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后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目前,资源数字化标准包括:资源编码相关标准(字符编码标准、静态图像资源编码标准、音频资源编码标准、视频资源编码标准);资源组织标准(SGM、HTML、XML)、资源描述框架RDF)、资源描述标准(机读目录MAR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元数据)。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规范更多。可见,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标准、规范混乱、多元,对资源数字化时依据的不同标准导致资源应用方式的五花八门,给学习者带来了不便,也给资源的管理、整合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它制约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只有遵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相互操作和交换,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这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保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蒋颖、彭绪庶主持的院重大课题(B类)“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对资源数字化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我国数字化资源标准混乱、多元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DERSAU应该在联盟内部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3 设立共赢的机制与活动

DERSAU对联盟成员的有效管理和组织,节约了项目开发的时间并且避免了数字化资源的重复开发,达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益都明显提高。

这是非常好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可以达到共赢的共享机制,联盟成员会有更大的收获:作为合作伙伴,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相关的活动,可以在活动中以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评论,这是起码的利益;联盟成员可以参加联盟举办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可以有与联盟成员直接交流的机会,可以在联盟网站上找到联盟每一个成员的贡献;能提出和实施一系列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关的合作计划和项目,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DERSAU)将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它把投资者、项目计划者等利益相关方联系到一起。

2.4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法律体系相当不完善。由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形成和立法过程也应随之加快,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在资源数字化建设之前,对已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需要协调各个方面,避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教学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版权,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仅仅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加强网站的安全维护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网站的安全性。目前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术实施来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加密技术与软件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CA),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和数字指纹,移动 Agent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等。

2.5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要高效、持续地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联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可行而且有效的,并且适合联盟的机制,该机制的动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和长期坚持;同时结合考核制度,它可以激发联盟成员竞争意识,从而产生勤奋工作的驱动力,充分发挥联盟成员的潜在能力。最后,机制的制定要体现科学性,即要达到工作细化的目的、联盟系统必须全面分析收集和激励的相关信息,全面了解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工作质量是好还是坏,不断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DERSAU通过建立评估中心,制定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各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单位的数字化建设状况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例如以高校参与联盟活动的资源“共享量”作为主要考核机制(共享量指参与资源共享的受益人数与时间的乘积),并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一定的形式(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金等奖励方式)给予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优秀高校以奖励,从而刺激其它高校、单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采取目标激励的方式来刺激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使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体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绪庶,蒋颖.资源数字化标准问题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3.

[2] 申慧.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其体制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06.5.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篇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teaching,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enjoys popular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ifelong education of learners. At presen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career lifelo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play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y to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through tim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fully integrate and share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共享;国家精品课程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234-03

0 引言

随着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理念,使得学习的主体从各级各层面的学生扩展到社会公众,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改变要求教育者要提供和创造丰富的、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汇集精品资源和特色资源,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促进自主型学习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具有提升作用。

1 国内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1 国内建设现状

在部级层面上,我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2003年开始建设。其中,影响更广泛的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2003年以来,我国首先在高等院校中开始启动部级精品课程遴选与建设工作,形成的课程资源集成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截至2011年6月共建成部级精品课程3835门,其中本科院校2583门、高职高专院校1043门。从2012年国家实施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升的项目,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验收合格第一批2686门课程。

1.1.2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六个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于2007年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标准、技术与平台,整合国家和高等学校等部门已投入建设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并使用相关支持工具,建设相关系统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网上开放与共享。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公共系统建设项目之一。

虽然部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属于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但资源中心涵盖了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适合学历教育,还涉及非学历教育和专题教育。其中学历教育涵盖了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广播电视大学、到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

1.1.3 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2007年11月,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的推动下,启动了共享型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确定了首批建设的6个专业和召集院校。到2015年底确已在园林技术等122个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1.1.4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该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社会公众,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网络视频课程和学术讲座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1.2 国外建设现状

1.2.1 大学公开课程

国外知名高校利用网络免费提供公共课,使高校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向世界科学爱好者开放已开展近10年。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莱斯大学和英国公开大学是主要的代表院校。

国外大学公开课程的课程网站使用便捷,不需要用户注册登记,对所有人都公开和免费,由于公开课程不是远程教育项目,也不是大学的网络课程系统,因此不提供学习者入学途径、不提供呈现或替代实际教室环境中的交互、不提供与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授予任何证书和学位。

1.2.2 政府支持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世界各发达国家政府均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影响较大的教学资源平台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ttp://)、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网址:http://eric.ed.gov/)、澳大利亚教育网络(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网址:http://edna.edu.au/)、加拿大学习对象库(Edusource Canada网址:http://edusource.ca/)、英国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National Digital Resource Bank网址:http://.uk/)。这些网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其特点是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通过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把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一起,为美国乃至全球的教师、学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

1.2.3 专业公司制作课程

专业教育公司制作由顶级教授讲授的课程并发行出版物,以The Teaching Company和The Modern Scholar最具代表性。The Teaching Company,称TTC,是一家制造全美国顶级教授演讲录音及录影的公司,由它推出的课程简称为TTC course。因注重课程的学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与终身学习的观念相符合,在业界享有盛誉。TTC course主要面向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虽然课程等级属于大学本科层次,但课程内容并不过于专业,此外也有专供高中生的系列课程。公司官网站是课程教学资源的运行平台,为方便学习者的使用,平台上的每一门课程都印有大纲、参考书目、教授简介、思考问题的补充小册子,还提供全文的文本、MP3下载。

2 国内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比较

2.1 国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国外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普遍特点是通过政府立项,由政府或基金提供建设资金,建成的资源则免费共享。具体如表1所示。

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教师习惯在学校内部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空间。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德国马格德堡大学(Otto-von-Guericke-Universitat Magdeburg)等院校均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公开的课程资源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课程空间,接受学习任务、接受教师指导、并利用网络提交学习成果。

2.2 国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办学模式保障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中开发,应该看到,我国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资源的同时,在线教育资源在部级共享平台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可以无限制范围的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在线免费学习(http://),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课程。再有就是限定范围使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包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资源库项目。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搭建与完善。在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功能都齐备后,则需要慎重考虑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设想出一些策略,具体如下:

3.1 构建策略

使信息的采集、交换和流通有序化是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库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分配合理、开发高效、效益共享。我们可以编织出一种分布式结构,即一个区域性的教育信息数字化教育资源结构模式分区分层。这一式结构,可以改变传统教育资源分散的局面,开创全新的具有整合性质的综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频率,进而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共享、交流和开发。

3.2 应用策略

职业教育一直推崇的就是学以致用,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肯定也离不开这个方向。基于“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应用策略应为从总体进行设计规划、以科研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课堂为焦点,做到重点突出、管理有序、各具特色。即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时要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内加强培训,对外加强实践。

具体来说,首先,尝试引入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基于CIS理念,可以加强信息教育的文化底蕴,体现不同教育的文化及内涵;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应用环境的信息化平台。二是完善学校办学机制,根据办学宗旨及目标,制定总的的发展规划,不断更新和完善基于信息化应用的管理制度,从而能实现科学化管理。三是开展全方位的受众者培训,因为资源使用者的整体素质是整合应用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进行适当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四是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效果。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这个中心,聚焦课堂,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程度,来判定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程度,用来检验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五是打造数字化云平台模式。利用事前设想时候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学习的科研模式和先预习后展开,在展开中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利用数字化云平台或互动平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使数字化教育资源成为以应用的主的平台,并可加入“主题探究”模式、“人机对话”模式、“网络互动”模式和“同伴互助”模式作为新的教育模式。

3.3 内容策略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J2EE可视化组件技术、并基于P2P平台,搭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从而达到统一登录,管理分层化,查询、统计智能化,实现“建设、管理、评价、应用”的一体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分为资源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题库、课件、文献、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等方面,系统管理系统应包括计费、安全、维修、检测等方面。该系统能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提供资源检索、权限管理、资源审核、资源及费用计算等多个方面的服务。

3.4 评价策略

教育Y源信息只有经过评价并得到相应地反馈,才能使应用者掌握适合自己的资料。所以,建立适当的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有益于使用者筛选学习信息及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基于传统的测评方法,我们可以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对数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即从客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量化,按照量化的分数或者指标来定义资源的利用率即好坏;定性评价即被测试主题从主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判断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评价,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接受程度及偏好,偏好越高,越受到欢迎,从而会带了更大地访问量,也会相应的激励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维护。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在职者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的职业数字化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职业性学习资源,作为学习的辅助。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群的发展趋势,紧跟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复杂多变、多样等未来工作任务的特点,在职业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不仅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见的操作行为,更要提炼分析相应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特别是包括判断、推理和决策在内的认知技能。除了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以外,还要将内涵延伸到带有“经验积累”、“主观认识”等特点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及习得,并掌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使得学习者一方面通过资源学习,帮助其顺利完成某一项操作或某一个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锻炼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军,章建新.基于能力开发系统的高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成人教育,2013(12).

[2]曹军.构建适合终生教育体系的职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04).

上一篇: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范文 下一篇:公司营运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