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01 07:55:43

数字媒体教育

数字媒体教育篇1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地球进入“地球村”信息时代,新媒体、数字技术层出不穷。新媒体(New Media)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是相对于旧媒体而存在的时间纬度上的概念。进入21世纪,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而诞生的新型媒体,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互联网、手机媒体、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群组、Web2.0、Web3.0技术等等。

长期以来,加拿大的数字化建设一直是领先的。加拿大是一个数字化程度相当高的国家,在高速宽带连接、电子出版、远程教育和学习、用户网上即时通讯、数字艺术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2010年,加拿大政府曾就“全国数字经济战略”展开各政府部门与公民参与的大磋商,就“加拿大成为数字经济战略方面的全球领先者”这一定位广泛征询全国的意见,包括使用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建设世界级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创建加拿大数字内容优势,以及为未来发展数字技能等内容。

如今,加拿大新媒体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和帮助公民和学生快速有效地教学和学习。通过新媒体数字技术,把每一个人结合在一起。

一、大型图书馆数字库计划

加拿大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建设庞大的公众文化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系统,以及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数字库。

加拿大著名大学西蒙菲沙大学图书馆参与的数字化项目,包括无数个虚拟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和历史资源等,涉及加拿大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科技等各个方面。这一庞大的数字计划,汇集了西蒙菲沙大学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卡尔加里大学、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温哥华公共图书馆等数十个部门的合作,涵盖加拿大的信息包括:影像加拿大、加拿大虚拟博物馆、加拿大宗谱中心、我们的根、日本裔加拿大人遗产项目、加拿大移民杂志、1930年前加拿大的包容与碰撞、全球聚集地加拿大的多样性、加拿大档案馆;安大略知识、魁北克国家档案馆数字收藏、阿尔伯塔多元文化、曼尼托巴、加拿大大西洋虚拟档案馆、北方历史、西蒙菲沙考古和人种博物馆、不列颠哥伦比亚档案馆、不列颠哥伦比亚宗谱社团;不列颠哥伦比亚汉语普通话历史详目、拉布拉多因鲁特人、多伦多韩语报纸、萨斯卡切印度人报、第一国家语言档案、因鲁特人文化组织、1850-1950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中国人经历等知识。

通过新媒体数字战略,加拿大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数据库等几乎所有公共资源的共享,形成包容万象的公共数据空间,为全民的自我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新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实施K—12项目,即专门针对小学生、中学生、教师等,直接把虚拟数字化成果以及国家民族历史和人类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原住民知识、文化和社会发展知识等,通过数字化成果传递给中小学生参观者,并专门为教师提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媒体将文化遗产直接带入到国家的义务教育中。

同时,许多大学、民间机构也主动加入到数字战略计划中来。北美众多知名高校参与的数字加拿大项目,北美青年数字网络(Digital Youth Network)等,都力图创新传播模式,主动采用新媒体的传播方法,利用新媒体信息,开设网上课程,引进新媒体资深人士讲解新媒体技术,设置大量在线工具和资源等新媒体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研究,完成自己的作品,来确定新媒体能力的重点和核心。

三、网络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余全毅副教授和西蒙菲沙大学、社会组织合作开发了《金山寻踪》(Gold Mountain Quest)这款网游,虚拟1910年华裔来到加拿大的早期生活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网游体验当年生活,更通过游戏任务和情节,让学生了解真实历史人物故事和文物等,重现并了解加拿大华裔早年的历史。该项目得到“加拿大社区历史认知计划CHRP”的支持,并于2012年3月完成后以中、英、法三种语言向全加拿大小学推荐。

通过交互式网络游戏,形成交互式的虚拟空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新知识,获得价值观。

四、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自我教育

在加拿大教育中,社交媒体的运用非常普遍。在教育过程中运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媒体中的社交媒体,学生和教师相互分享大量资源,学习和研究更优化的学习策略,而不局限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播。学生和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社交媒体共享、搜索所需的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当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结识自己所学领域更多的人群。

五、智能虚拟学校与社区教育项目,培养新媒体运用能力

在加拿大,虚拟学校、虚拟课堂的数目在逐年大幅度增长,在部分中小学校,还直接开设有数字媒体与学习策略这方面的课程,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虚拟学校、虚拟课堂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加入社会学习。学校一般采取“提问—搜索—实施计划—解决问题—使用新工具”等方式来引导。

加拿大的社区也会统筹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公园、博物馆、艺术中心、公共图书馆等单位,负责公众教育和学生的课外教育。该教育体系全都通过虚拟社区和网页公布。

智能社区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新媒体运用能力,一系列的社区教育项目环绕在社区、学校和家庭周围,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这种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

加拿大温哥华Richmond的艺术中心,专设有媒体部门。每年5月举行温哥华新亚洲电影节和“梦想项目”。“梦想项目”由加拿大艺术委员会资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实际经验。不同年龄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制作影片,在公共场所或在线媒体上展播。加拿大通过这种方式,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新媒体能力,教会学生从小就学会新媒体数字技术的运用,通过新媒体展示自我的能力、观点和想法,同时教会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数字媒体教育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 动画 韩国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韩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比较研究(立项编号:15JGY27)

中国和韩国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中国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庞大市场空间以及尚未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保护机制形成的绝对动画市场规模促使我们要对动画教育进行变革。

一、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发展

数字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数字媒体的发展冲击着各个行业,已然成为全产业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能量,在此大环境下,动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响。

早在1926年中国动画就开始发展,至今整整经历81载。中国是全亚洲最早制作动画的国家,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等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早期国产动画凭借明显的中国水墨动画的特色风格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但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已经淡然匿迹。反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日韩动画屡屡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多年来,韩国的网络动画与日本的电视动画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相对于日本动画,韩国动画因其与中国相似的背景文化,其发展经验与教育模式更值得我们探讨学习。仅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其动画业在发展历史上比中国起步晚,但其今日的动画产出量是中国的20倍。韩国动画构思独特,用色鲜明大胆,整体和谐统一,层次丰富,韩国动画片《五岁庵》、《倒霉熊》、《流氓兔》、《pororo》、《中国娃娃》等多次在全球创下名列前茅的点击率。

关于动画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与韩国政府进行了多次交流,多次在两国举办中韩动画合作工作联席会议,促进企业交流、院校交流以及企业与院校的交流。在我国政府出台关于动画产业的政策后,此项措施推动国产动画的快速发展,在近几年里,国产动画多角度迅速发展,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又重新燃起了我国动画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国产动画的复兴指日可待。

二、中、韩两国的本科动画教学比较

高校每年为动画业输出大量人才,如何做好高校的动画教学才是我国动画复兴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环节。中国与韩国高校的教学模式相差较大,特别是动画这门创意性与实践性并行的学科,以下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研究中韩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中、韩高校动画教学的课程设置

韩国高校将多样化分散式课程与深入式纵向课程相结合,给学生更广泛更先进的知识体系。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画能力,同时亦注重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同时在纵向上进行深入教学,采取目标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韩国动画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动画导演、素描、速写、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动漫设计与创作、动画色彩、动画配音、动画短片拍摄、动画表演、试验动画技术、布局和背景设计、数字化色彩和着色、特殊效果制作、音效设计、数字化合成、三维电脑动画等。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公共课和必修课的学习,进行基本的学科了解,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多样化的专业课学习,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制作与公演以及毕业实习。

我国普通高校的动画专业相对来说在动画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上,主要包括影视制作、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视听语言、动画导演、动画素描、动画色彩、速写、造型设计、动漫角色创作、动画配音、动画短片拍摄、动画表演、原画设计、布局和背景设计、数字化色彩和着色、特殊效果制作、音效设计、数字化合成、二维动画、三维电脑动画等。

对两国大学进行对比后发现,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差距不是很大,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韩国的课群更全面,特别是影视声音、动画配音、音效设计等声音类课群的设置。声音类课程的设置对动画学科来说非常重要,关乎成品动画的质量好坏,能够更好地表现动画剧情,帮助观众更好地体会动画索要传达的情绪,对整个作品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二)中、韩高校动画教学的教学方式

通过研究发现韩国高校的教学方式相对于国内来说差异较大。动画专业因其特殊性,需要更多的创意空间与完成时间,以下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时间安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韩国高校的动画专业中普遍采用研讨会式教学法。课程开始前教师会列出相应课程所需要学习的必读书目,学生依据书单进行课前与课下学习,课上由任课老师主持,对学生分组进行相应课题的讨论与发言,课后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提交课题报告或课题作品。研讨会式教学方法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大家了解彼此的想法,分享更前沿的专业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正因为这种教学方法,韩国高校的大小图书馆里经常座无虚席,挤满了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学生。而在中国高校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法,多数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W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低。

因韩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全面,课程内容充实,韩国的教学时间安排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教学时间非常紧凑。在韩国每年有四个学期,包含寒假和暑假两个小学期;课程安排也是全天式教学,午休时间和晚自习时间段也有相应的课程可供学生选修;所有的实验室、教室都是全天段开放。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能够给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在白天学习动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晚间可以选修技能性课程,寒暑假小学期里可以选择更多相关课程。这样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艺术修养以及学科前沿知识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在国内,大学校园里时常见到到处溜达的大学生,动画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之后无事可做,更有大批学生浑浑噩噩地过完大学之后继而面临失业的窘态。

在国内,动画专业多次被列为红牌专业,动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并不是社会不需要动画,而是我们的学生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不过关。社会需要更多更精尖的动画人才,而我们的学生在现有的课程安排时间里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矛盾性造就了现阶段的就业困难。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动画专业教学模式变革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政策导向,在数字媒体的大环境下,动画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变革。促使我国动画能够制作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动画作品。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一)课程设置方面,增加配音课程以及人文类课程。动画作品的影响力非常大,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声情并茂,声音作为视听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动画中对内容的诠释作用非常重要。高校动画教学上应该适当加入声音类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并基本协调声画关系。动画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其传达的内容与思想必然包含了制作者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学修养,文艺作品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国高校动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制作出的作品才能够传达积极健康的思想。

数字媒体教育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动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69-02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 Graphic,简称CG)也在各种应用领域蓬勃发展起来。至90年代末,CG的应用已席卷三大领域:一是其在绝大多数设计行业和科学仿真中的运用,促进了无纸化设计流程的形成以及低成本的试验效果;二是其在游戏与影视娱乐业中的大规模运用,这一点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三是CG与互联网媒体的深入融合,人们由此习惯了数字化生活。2007年,乔布斯在Mac World上了第一代iPhone,将多点触摸的移动媒体终端引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至今的这些年,计算机图形学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数字媒体艺术这一相对统一综合的专业名称也在这几年中逐渐确定下来。

数字媒体艺术是跟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一方面,人们逐步将其应用到绘画、设计、雕塑等传统艺术和设计领域;另一方面,也将各种技术与其相结合,运用到科学仿真、媒体交互等领域。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是这一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和前提条件,其中计算机图形学又是最为重要的,其与图形的不解之缘,使其在传统视觉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应用上最为广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以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手段,将多样的媒体互动方式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新型交叉性学科。

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教育的特点

(一)专业交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构成。当今国内多数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对于技术的重视是比较少的,缺乏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深层次交叉结合。作为艺术生被招收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在进行一些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工作,比如脚本编程、三维动画绑定时,往往力不从心,此时如果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协同合作,对双方都大有益处。笔者认为,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置于同一学院或系科下,是一种不错的办学方式。

(二)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服务的方向和行业也不断地扩展。因此,本专业形成了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的特点。这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就目前各个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来看,大体可分为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影像制作、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网络媒体交互设计等几个大类教学内容,而每个大类又可划分出若干分支,比如数字影像制作可以分为三维动画、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影视合成剪辑等,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可分为科学仿真模拟、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博物馆、展览馆等)、游戏娱乐设计等。在本科教育的四年时间里,学生要全面学习所有这些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些分支,其实每一个方向都具有自身的系统体系,需要学生专注地花费两三年去认真钻研学习。

(三)专业知识更新空前频繁,师资要求高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依托的,所以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这对教授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以三维动画为例,其本身复杂的制作流程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专业方向,要胜任这个专业的教学任务,需要在每个流程环节上都培养专业的教师,因为每个流程环节都包含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专业的知识,如果不是潜心研究,就很难精通,更别说达到授业解惑的程度。并且,这些知识的更新极为频繁,从相关的商用软件的更新频率来看,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比如Autodesk公司的所有动画软件,更新周期基本是一年,每个版本会新增很多内容,这些新内容要完全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业者不需要急于掌握新功能,但对于专业教师来讲,不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接受的,是缺乏专业水准的。类似这样的现实情况,普遍存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中。

三、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专业细分的必要性

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这些特点,关于专业方向是否需要进行细分的争论在高校中由来已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细分专业方向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变窄,更偏向于技能的培养,不符合高校的育人精神。在反复的争论中,笔者也曾一度几乎要认可这样的偏见,然而,通过大量的分析思索,以及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细分依然是必须的。以下为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

前面分析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跨度大、专业方向多的特点。这其中,每一个专业方向都自成体系。比如三维动画,从其流程来说,就有剧本写作、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故事板脚本、三维建模、纹理与材质、灯光设置、绑定装配、动画调节、特效制作、渲染输出、合成剪辑等众多环节;从其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来说,需要学生掌握运动规律、镜头语言、影视编导、表演等。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多人团队协作的体系,团队的每个成员不仅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学习经历,还需要分工学习。

然而,我国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在这方面不容乐观。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初期,由于对专业的总体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宏观的规划,各大院校在本专业的设置上普遍都犯了大而全,却缺乏深度、缺乏特色的错误。绝大多数学生都抱怨,在校四年,除去基础课程和毕业设计,在两三年时间里要学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专业课程,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很难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多数成了眼高手低的人,毕业后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相当严重。如果说一个高校专业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一些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师资专业水准的提高也要求专业细分

在专业发展初期,教师在专业广度上要有尽可能大的拓展热情;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和稳定时,其对教师的要求显然跟之前是不一样的。前面已经阐述过,每一个专业分支中包含着若干流程步骤,都需要有专业人才掌控。与之匹配的,自然需要教师在专业的深度上挖掘得更深。如果不做专业细分,教师就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也不可能做合理的分工,很可能还会不得已地兼任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很难想象有教师能在这样大而全的专业体系下把教学真正往纵深做详翔的钻研,如此做法对高校育人的宗旨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三)专业细分并不限制学生视野

回到之前争论的焦点,专业细分是否真的会限制学生视野?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学生视野的宽广并不能靠大而全和缺乏深度的专业设置来培养,而更多地在于学生是否能在课余按照自己个人的兴趣特点,从其他各个专业更广泛地吸取营养。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必然使学生课业过于繁重,没有能够自主支配的业余时间,这对拓宽视野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同理,如果进行合理的专业细分,让学生从繁杂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既有利于其对自身专业的深入研究,又有助于其涉猎自身专业之外的知识。孰优孰劣,不用赘述了吧。

四、专业细分的建议

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专业方向细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学校原有专业实力,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避免大而全,突出特色

有的学校有较强的设计学教育底蕴,那么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时候,就应该以数字图像处理、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网络媒体交互设计为主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专业在新专业发展中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让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与原有专业相结合。有的学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就可以把科学仿真模拟、游戏娱乐设计、虚拟现实等方向作为重点,这样可以最大化体现其数字媒体的研发能力。还有些院校有电影学和动画专业的传承,开设本专业时就可以把重点放在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方向上。

(二)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方向的细分

面对内容如此庞大的专业,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细分,在教学上是充满隐患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大一阶段必须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工作;在进入大二后,应该对学生做一个更细的专业方向划分,以便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专业、更有目的性,也使得他们在专业上能够真正做到精通;进入大三下半学期,可以考虑多设置本专业中不同专业方向的交叉课程,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展现出来,通过专题形式,提倡多专业协作进行创新型的课题研究,拓展学生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整体宏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善于跟其他人才沟通协作,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道格拉斯.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2]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贾秀清.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美学本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数字媒体教育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一、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现状

1.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教育得到社会大众的更多关注

在我国,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及重视较少。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咨询了解幼儿教育的人增多,对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J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教育体制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被社会大众重视,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体制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主题,也使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2.幼儿教育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开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能够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幼儿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从感官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完善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措施

1.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善幼儿教育体制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幼儿的成长教育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媒体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使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幼儿课堂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实用性。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途径也变得非常丰富,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给幼儿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幼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学习到的知识更多。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学习带来了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能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所学知识,从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认识社会,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解放幼儿的学习天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幼儿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

3.幼儿教师从数字媒体技术角度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环境应当有全新的认识,也应当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创新,从幼儿的实际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创新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及研究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教育资料,并且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家长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师,从多个角度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媒体资源带给自己的优秀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必要的改革,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体制之中也应当得到重视,使幼儿教育体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幼儿教育的完善作出贡献,使幼儿从小就接触网络技术,并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培.浅谈多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6):176.

数字媒体教育篇5

一.动漫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在欧美日韩动漫数媒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产能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背景下,国内的动漫数媒产业被视为2l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我国的艺术专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艺术专业教育和体系,特别是诸如动漫设计、数码媒体等新兴专业并不是在自身的艺术传统的推动下产生的,而是拿来了19世纪末欧洲的学院模式和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后,在脱离了自身艺术传统的背景下产生的。他“先天”的不足导致了中国艺术教育的自身理念比较缺乏。

就近年来动漫数媒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培养和就业情况而言,众多高校为拓展自身的学科门类,相继增设了动画、数字媒体等传媒艺术类专业。由于此类专业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传统艺术美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对硬件设施投入和办学积淀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该类专业的设置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有资料显示,1999年,全国开办动画数媒专业的院校仅有两家。然而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447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在校生46万人次,每年培养毕业生10万人,出现了人才数量过剩的局面。而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表现为过分强调统一完整而清晰的教学体系和标准,实践教学的途径比较单一,忽视宽泛的教学方式对培养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学科交叉性复合人才的作用,从而也扼杀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就业方面,社会需求已不再是教学质量的缺乏,而是对教学质量的看重。从应聘条件来看,更多是集中在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观察、创造、联想、分析和学习能力。可见,动漫数媒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与市场挂钩,与企业挂钩,而不能使学生封闭于狭小的教室内空谈理论,模仿设计,必须把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设计方案、设计项目、设计作品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专业工作室这样一个开放的实践操作平台。

二.建立开放式专业工作室,形成动漫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国内清华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美院等艺术专业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也都相继采用了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工作室体现了导师的责任、研究方向与特点,而学生学习具有将自主兴趣学习与企业或导师项目结合,深化提升设计能力与任务驱动匹配的特点。专业工作室的构建,首先必须建章立制,明确工作室的职能。包豪斯学院开放式教育的实质就是提倡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而工作室正是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得到平衡发展的一个契合点。专业工作室的职能就是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和校企合作为核心,从而为学生的自由创造奠定基础。其次是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案的确定。明确提出学科带头人即导师教授主持工作室的教学和科研,宏观把握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实践,不仅在该工作室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实施上要进行高水平的整合构建,对于负责该工作室的教授导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工作室所辖的师资群和学科体系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实践上对设计项目和案例能系统设计。最后,要完善工作室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加强过程监控措施。教学评估工作,既能反映教学过程的本质,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科发展角度讲,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系统的动漫数媒类专业教学体系,但是也正因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自主性,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都提出了新的难题。目前国内各高校大都是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教学评估活动。这些指标体系在对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中应遵循科学性、有效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不管是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是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都应该是研究的重点。特别将课程组织、行为管理、学生成绩评定、师生关系等四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

(二)工作室的运行和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学习任务一方面来自导师教授的课题,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订单。师生共同为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项目本身以生产一件产品或“作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而学生在大一入校时,就根据兴趣、特长,自愿和竞争结合的方式双向选择进入各自工作室进行学习和实践。工作室导师以虚拟公司老板的身份参与管理指导,而学生也以作为一个设计师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制作的生产过程,定期轮岗,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在实际课题教学中,工作室在接到一个项目或订单后,由导师将任务分解,分派给工作室下属的不同学生小组来独立实施完成。学生小组按照市场调研、设计管理、设计实施、工程督导、综合评价五大类进行细致分工,并且也按照企业部门建制由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项目组织实施。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全权负责,使学生真正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并在围绕大系统运行的前提下,注重对自身个体“业绩”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三)构建依托工作室制的创新型人才评估模式

动漫数媒专业工作室以任务驱使的方式引入,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的介入,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成为鲜活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到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实现与行业的零距离。依托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艺术类学生创新型人才评价模式,此环节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新时期人才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

对于工作室内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评估,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主要包括1.阶段项目作业考核(占50%):每次项目结束之后,都要进行单元课程的总结汇报,将相关任务的教学资源及学生完成的任务的作品集中展示出来,也可以借此评价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2.专业能力考核(占20%):开发实题库,考核时让每个学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独立完成,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分。建立课程网站后,将题库和评分标准挂在课程网站上,平时对照标准进行开放式训练,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3.中期方案答辩(占20%):在实用设计阶段进行,一般在毕业设计时启用,完成一个项目方案中期进行预答辩,对项目的选题、完成的进度、数量、质量以及预期效果做一个总体评价,请校外企业专家一起参加;4.国家职业技术资格鉴定考试(占10%):推行双证制,“以证代考”。推荐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国家职业技术资格鉴定考试,获取毕业证的同时,得到职业技术上岗证。

数字媒体教育篇6

关键词: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1数字媒介素养的内涵

数字媒介就是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数字媒介素养是指在各类数字媒介环境下,对数字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解读能力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2010年美国阿斯彭研究所联合奈特基金会共同《数字媒介素养行动计划》定义数字媒介素养为全面参与媒介发达、信息化社会必需的综合能力,包括应用、分析与评价、创造、反映、行动五个方面的能力。

2当代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与问题

2.1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现状展开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使用的数字媒介种类,接触数字媒介信息的方式与使用情况,使用数字媒介的目的、对数字媒介的依赖程度,对数字媒介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1)使用种类

大学生使用的数字媒介有手机、电脑、电视、电子报刊、数字图书馆、广播等,其中手机使用率最高100%,其次是电脑使用率96.5%,然后是电视使用率34.1%

(2)接触方式

大学生接触数字媒介的主要方式有公众微信平台、微信、QQ、微视频、支付宝、淘宝、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微博、百度搜索引擎等,其中微信、QQ使用率最高,达100%,其次是淘宝、支付宝使用率达75.3%,百度搜索引擎使用率达89.3%,微博相对使用率较低3.1%。

(3)使用目的

大学生使用数字媒介的主要目的有娱乐、交友、购物、了解朋友动态、浏览网络资讯、学习、表达个的观点等,其中出于娱乐目的的学生最高达92.1%,网络购物的学生也达75.3%,交友、了解朋友动态的占84.5%,而基于学习需求使用数字媒介的学生只有30.2%,可见,绝大部分学生使用数字媒介的目的是休闲娱乐、丰富课余生活。

(4)依赖程度

非常严重,尤其是高职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平均达14小时/天,走在校园随处可见“低头族”,也就是说除了睡觉,他们的手机基本不离手。

(5)数字媒介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大学生对数字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其中对数字媒介基础知识,如各类数字媒介的发展历程了解的只有4.3%、对数字信息的采编与方式了解的只有5.3%,常用工具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情况相对较好50.2%,图片处理软件、网页编辑软件掌握情况不理想不到6%。

2.2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1)数字媒介知识有待加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数字媒介知识整体有待加强。数字媒介知识是大学生正确运用数字媒介的基础,不熟悉数字信息的建构过程,影响学生对某些网络现象的理解和对数字信息内容的鉴别。调查发现,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只有《计算机应用》,主要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而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视频编辑与处理、信息化办公软件、微信、QQ、专业检索工具等数字媒体的编辑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情况很不理想,数字技术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影响学生对数字内容的传递、创建与运用效果。

(2)使用数字媒介的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

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提升完善自我,成为社会正确舆论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有用人才,因此运用数字媒介的主要目的应是获取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远超成年人,但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聊天、交友等,运用网络学习的时间不到其上网时间的十分之一,数字媒介不但没有帮助其学习,反而影响其学习,这是目前学生运用数字媒介素养最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监督与引导。

(3)信息检索与提炼能力有待提高

数字时代如何在海量的数字资源中利用恰当的方法,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将信息合理分类、管理并提炼出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是当代大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亟须培养,普遍只会用百度、Google大众搜索引擎,基本不会用知网、万方学术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学院的电子图书基本不阅读,专业论坛以基本不上,不会通过专业检索工具和学术数据库查阅专业学习资源。另外,检索信息的关键词表达方式不专业、不精准,导致难以检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更别说通过查阅到资源后精准的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资源,而且大学部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常常会偏离初衷,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最终上网的时间都花在休闲娱乐上,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甚至误入歧途。

(4)数字媒介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时代数字资源丰富了,但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而且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大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不足导致对网络问题的认知不全,对问题的思考停留在表面,缺乏对信息真伪性的探究,缺少理性与批判性思维。大学生作为数字媒介的使用生力军,如果缺少对一些数字资源和网络舆论批判性的态度和思维,导致不能有效地解读数字信息,辨清其中所暗含的某些因素,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和舆论牵制。大学生良好的数字媒介道德意识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也是营造健康数字媒介氛围的重要条件,所以应强化大学生的数字媒介道德观念的教育与引导,提升其数字媒介信息的鉴别能力。

3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策略

发达国家已形成比较全面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例如美国2010年制定了《数字媒介素养行动计划》,推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该计划建议从学校教育、社区数字媒介素养培养建设、数字媒介培养的学习资源、家长和利益相关者组织参与数字媒介素养培养活动等四个方面建设全面覆盖的数字媒介素养培养体系。我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正在兴起阶段,培养体系还待完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计划,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大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入手开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环境,加强大学生数字媒介使用情况的监督与指导,使大学生在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下,做一个高素质的数字媒介资源的使用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1)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培养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

高校应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好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平台,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具体的实施方面:首先,搭建好数字媒介运用与传播的硬件平台,其次,建设MOOC、微课等数字媒介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知识与技能,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数字媒介来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各种社会现象要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跟风。课程开设方面可以专门开设《数字媒介素养》公共课,也可以把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等公共必修课,就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开展媒体教学。比如,2018年的“长春疫苗事件”“空姐滴滴遇害案”“夏大女研究生亲日辱华事件”等网络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讨论,进行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媒体的基本知识、产业属性,理解媒体的作用,培养数字媒介思维能力,避免被虚假的信息所误导,学会利用数字媒介工具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再创造、再传播。

(2)社会层面,多方联动,建设数字媒介素养培养的环境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应仅局限于校园的教育环境,应发挥政府部门与社会的作用,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搭建有利平台。首先,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自上而下的观念认知与普及,推进社会不同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例如,公益讲座、媒体知识竞赛,媒体制作技能竞赛等。其次,加强技术监管,保障各媒介监管法规的执行。控制数字媒介平台上散播谣言、违法销售等不良行为。再次,作为主要传播作用的公众传媒应立足责任本位,减少对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染和对偏激行为的报道,用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引领大众,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数字媒介环境。

(3)个人层面,自我教育,自主提升数字媒介素养

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能仅靠教师教育,更主要是学生要自主培养。第一在数字媒介素养知识与技能提升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及学校学习资源,主动学习,提升数字信息的使用、创建与传播技能。第二在数字信息获取方面,首先要鉴别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合法,不要盲目跟从被人利用,其次在表达个人观点时要谨言慎行,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三在使用情况自我约束方面,在使用数字媒介获取资源过程中,要重视行为与目标的契合度,如在检索信息时,所浏览的信息是否为了完成检索目的,不要让自己陷入浏览无关信息的漩涡当中。同时,审视自己的使用行为,思考使用行为对自己有何帮助,分析其中的利与弊,养成健康使用数字媒介的习惯。

4总结

数字媒体教育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1 交叉学科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顺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它借助于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和全面支持表现出独有的特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教学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学上还存在培养理念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师资力量、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利于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严格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思路,通过修订原有教学计划,实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以集成创新促进教学水准提高。互联网时代,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刊物、网络广告、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技术得到了支持。

数字媒体的视觉表现手段多样,形式自由,创新力强,想象力可以得到极大发挥,因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媒体产业应运而生。我国现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教师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紧缺,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一学科需要逐渐成熟和完善,教师知识和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教师应该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由于交叉学科的特殊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可能存在过度强调数字技术本身,技术训练占学科规划较大部分的问题,教学中没有长远眼界和精准教学定位。这就导致学生仅仅掌握软件等相关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没有掌握自身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明确表达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内容,需求得不到满足。

2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通常根据学科划分不同的院系,形成以学院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各学院存在各种沟通障碍,学科之间缺乏学术联系与合作。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交叉新学科,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工学领域开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或者在艺术学领域开设动画、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这会造成数字媒体艺术学生计算机技能方面的欠缺,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则缺乏艺术修养的熏陶。这势必造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不平衡发展。数字媒体领域的知识应是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教师不但应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素养,而且应该熟练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操作。我们需要加大学科交叉、校企互补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框架清晰、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师资力量。要以培养中青年新生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采取开放、创新、精英、高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从外界引进人才,建立师资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精英多、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复合型教师队伍。定期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数字媒体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进修学习,或者到企业中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对现有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短期培训,资助教师进行数字媒体方面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知识更新。可以兼职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讲座。这样有利于解决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应以实验室为基地,产学研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我们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以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特色,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改革软件与艺术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加大专业实践课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与探索的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活动,体现出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在交叉学科实践操作当中,可以采用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先要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实践能学到什么基本知识,学生能不能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化,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创作中有什么意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性注定其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目前教育中比较欠缺的就是这种实践课程。对于一般学科来说,实践课或许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即可,但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专业要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展开大量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创作,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时俱进。运用最先进科技成果,掌握核心技术领域知识构架,有利于课程达到创新效果。部分高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教学,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师生主动联系相关企业,让学生走入企业,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以及学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现阶段学校基本设施资源完善度不够,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协作。这些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扩展丰富的专业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较长,企业成为一个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情况,熟悉工作岗位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一定程度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概率。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及创新思维,通过这些交流和学习,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必将会开创一个新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将其应用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有机结合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验基地,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强化基础,重视基础对创造的支撑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际课题项目为推手,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游士兵,惠源,崔娅雯.高校协同创新中交叉学科发展路径探索[J].教育研究,2014(04).

数字媒体教育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校企合作 机制 实施路径

20世纪末有学者提出“数字化生存”的口号,数字化成为时代的显著标志。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不但成为当代前卫艺术的新宠,也是未来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媒体的诞生波及并推动了艺术发展,使人类的审美活动,于艺术创作接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字媒体形成了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即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是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对创作意念进行描述与实现,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各类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传播媒介将作品向欣赏者群体。高校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校企合作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艺术类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依据

1.社会发展需要

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学科型人才,不是“学”出来的,是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练”出来的。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艺术类高校。目前艺术类高校现有设备的数量及规格、场地条件都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职业教育需要。若学校直接投资建设培养技能人才需要的设备,需要巨额资金;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院校需要与企业校企合作,从而实现利用率最大化。

2.国外可借鉴经验

我国艺术类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差距较大。国外的优秀案例值得借鉴。如:美国多元化“合作教育”模式,为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保障学校、企业双方有效参与的机制。

3.现有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第十条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鼓励高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是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院校与数字媒体艺术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和目标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组织系统。

1.建立政府主导机制,营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

教育同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完全相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而企业是为社会提供合格、适销对路的数字技术艺术产品。政府的引导、支持是动力机制的关键。政府要大力统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校教育与企业两种资源,发挥组织、调控资源优势,引导协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出台鼓励措施,如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制定评价标准,并且跟踪考核、全面的评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参与校企合作)纳入其考核体系。树立参与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保护和激发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2.建立利益平衡机制,保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1.互相尊重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因此,必需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调研、洽谈,在此过程中合作各方必需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构建情感机制,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按市场运作的方式洽谈制定规则、明确责任与权利,保证协调、有序。

2.利益平衡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运行原则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中,由于院校要履行教育职能,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其价值功能。表面看二者的目标与功能不同,但实质是息息相关的,院校是(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者,企业是技能人才的聘用(应用)者。生产者(学院)输出的产品(学生)不合格,使用者(企业)就没办法正常使用(聘用),学生只有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才能“练”成更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不但是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也是合作企业获得高素质员工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实施的路径

1.制定合作法规

教育部、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校企合作”的法规,确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些关于“校企合作”的措施及法规,推动了校企合作向深层发展,从制度上有效地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2.转变合作观念

目前高校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从自己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企业被动参与。欲实现深层校企合作,首先必需转变合作观念,学校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该立足双方的共同发展,注意合作各方利益平衡,实现双赢。

3.搭建合作平台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平台――职教集团,实现以点连线、以线构面的合作模式才是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上一篇:人工智能带来的思考范文 下一篇: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