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学习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26 20:27:09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1

关键词:媒体艺术 教学

引言:

近年来,各大院校纷纷成立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专业,意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直是讨论的重点,而作为具体实现培养目标的各个课程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的关注并不多。如作为基础课的《色彩》在教学方法上直接沿用传统美术院校绘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色彩静物写生和色彩风景写生等,以此训练学生扎实的绘画功底。这种利用大量课时强调熟练绘画技法的教学方式实际并不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在基础课程上学到的绘画技法难对继续在其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发挥作用,造成基础课程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断层。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该如何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使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将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用于实践工作,是每个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每个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制定的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下文仅根据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并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讨论一下《色彩》课程在基础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强调技术的新型艺术专业,这里的“技术”与传统的艺术专业所要求的“技术”已经大相径庭。传统的艺术专业尤其是绘画专业设置色彩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技法,强调学生对颜料色彩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画家。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要培养有艺术修养的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以后能够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在这样的专业大目标下,色彩教学的目的理应是通过数字工具这类媒介来训练学生对数字色彩的运用能力,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进行色彩创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这种新方式进行色彩艺术的表达。基于这一点,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运用“数字色彩”创作的技术,而不是过去过分侧重的“颜料色彩”的表现技术(技法)。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阐明以计算机色彩为主线的基本原理和创作要求,讲述数字色彩在数字绘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数字色彩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扫描仪等工具进行色彩创作。

2.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内容的思考

前文已经提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色彩课程需要通过数字工具来达到教学目的,但这不并代表课程的教学要完全围绕计算机软件展开,具体的内容设置反倒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软件而存在,而是应该把艺术色彩的原理融合在数字化色彩创作之中。色彩教学内容的调整方式其一是删除原有的与新教学需求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其二是增加优化课程的训练课题,把色彩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基础相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的色彩把握能力,为设计色彩和影视后期调色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建立起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践的衔接与过渡。

色彩课共64课时,以往的安排大致是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材料绘画占据四分之三的课时量,将最后仅剩的四分之一课时量安排学生进行自由的色彩创作。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学生艺术高考前掌握的绘画基本功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再添加材料绘画项目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最后安排创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同意以往大多数人习惯认同的“练习到足够量才能进行创作”的说法。以往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才被要求进行创作训练,大一进行的全都是教师具体指定的练习,学生的想法力难以发挥,在基础课阶段没有养成独立创作的意识。所以在有限的64课时里,我将创作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色彩课程之中。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材料体会。这一阶段的学习安排16课时量,要求学生以收集材料和肌理的方式来体会材料自身的材质美和色泽美,并学习如何运用各种材料肌理灵活地创作综合绘画。如此安排并不仅仅为了让学生学会制作肌理画,而是给学生提供多一种角度的思考。即绘画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那么设计同样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设计逻辑。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使学生快速摆脱高考模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创作。

(2)命题色彩创作。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16课时量,场所仍然在画室,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绘画创作,使用的材料不限,可以是材料结合颜料色彩,也可以只用颜料色彩,在作画材料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选择。具体要求是学生针对每一个命题需要准备多个方案,方案以草图的形式呈现,最终定稿由教师提供建议。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要根据命题将自己的想法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是一个将抽象想法落实可视图像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用以培养学生清晰的图像表达能力。另外,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以这种方式提倡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CG绘画创作。这一阶段的训练安排32课时,场所迁至计算机教室。要求学生自由创作CG绘画。从这一阶段开始学生创作的形式变了,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过渡到现代数码绘画,开始学习如何将在前两个阶段中巩固和拓展的艺术色彩的原理逐步融合到数字化色彩创作中。使用数字工具进行绘画,学生在创作绘画的同时必须逐步熟练操作绘图软件,所以当学生能够深入完成一幅CG图时,他也同时学会了软件操作技术。这阶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创作中学习计算机软件、扫描仪等工具的操作技术,技术同时促成创作想法可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字色彩艺术的表现能力,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色彩应用打下基础。

3.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色彩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整个色彩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持开放的态度,以引导的方式进行各阶段的教学,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强调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通过搜索及时补充并拓展课程相关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社会项目,如组织学生参加征稿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堂训练更具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多引领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了解当下潮流趋势,加深学生对色彩实用价值的理解,达到开阔眼界、丰富思维、提高色彩艺术修养的目的;结课后举办作业汇报展,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同时使学生重视课程作业,提高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2

图像处理 图像分析 艺术化 数字媒体技术

一、前言

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设计、制作、处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精通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数字媒体综合开发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电影厂、广告公司、游戏制作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制作、兼通艺术和技术的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是一门在对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开设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讲述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强调生成不同艺术效果的处理方法。

本文首先对传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必要性;然后就“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讨论;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我们的经验与不足。

二、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必要性

从教学内容上,近年来《数字图像处理》已经形成以数字图像基础、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彩色图像处理、图像编码、形态学处理、图像分割和对象表示与描述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一门信息类专业课程。而且,随着新技术在图像处理中的广泛使用,诸如小波变换、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新内容不断增加到课程体系中。但涉及艺术化处理的内容较少,目前,讲述图像艺术化处理的教材或者参考书基本都是讲述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制作的,而基本没有讲述对图像进行艺术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对旨在培养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学习对图像进行艺术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开设这门课程是否可行呢?虽然目前还没有一本数字图形艺术和处理的教材,但针对数字图像进行艺术化处理,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图像学领域,艺术绘制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艺术化绘制的图形学原理与方法》一书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归纳总结。图形学艺术花绘制的结果基本都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从教学内容取材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课程的总体设计

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8讲:

第1讲为数字图像基本概念和图像编程,主要介绍图像概念、图像感知、获取、采样、量化,图像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文件格式,以及对BMP文件的读写和DIB类介绍。

第2讲为图像信号处理基本理论,讲述几种常用变换及其应用,包括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和雷登变换。

第3讲是图像特征提取,主要讲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的描述、提取及分析。

第4讲为图像处理基本操作,讲述空域和变换域图像增强,二值图像和灰度图像的形态学处理。

第5讲为图像的分割、恢复与合成,讲述基于像素、区域和辩解的分割及所属;图像降质的数学模型,以及滤波法、代数法、非线性法等恢复方法;图像的合成算法。

第6讲为彩色图像处理,讲述彩色基础、彩色模型及相互转换、伪彩色变换、颜色转移。

第7讲为数字图像的艺术化处理,讲述基于像素级运算的艺术化效果生成,基于笔画绘制的艺术技法模拟,直接借鉴参考图像中的色彩搭配和纹理效果的艺术化绘制,基于绘图样例的艺术化绘制模拟。

第8讲为图像特征降维及其应用,讲述线性和非线性降维的方法和应用。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具有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较深澳、内容不断丰富等特点。对这样一门涉及技术与艺术,既强调处理方法的理论性,又强调实践结果的艺术性的课程。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以足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利用所学理论,进行设计开发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在设计图像处理实践环节时,一方面,要保留有代表性的经典内容,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彩色图像已得到广泛应用,增加彩色图像处理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图像的艺术化处理,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的直观艺术效果中能有效弥补理论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实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基本型、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基本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对基本理论进行实现,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简单应用;创新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教师提示,大脑风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不要求实验结果的完美性,关键在于创新和创意。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完成运用多种图像分析处理理论和方法,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而且这门课程需要进行实践的内容较多,为了解决实验内容多与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我校在设计该课程的实践环节时,采用实践作业、课内上机实验、大作业和课程设计四种实践形式。考虑到学生后续学习工作的实用性和实验的效率,在实验环境和开发工具的选择上,我校采用C++和Matlab作为主要实践教学语言,在实验类型、实践形式和开发环境之间的具体操作如下:

基本型实验,安排一次课内实验,主要是如何利用C++进行数字图像的读写及直方图统计,以便学生熟悉BMP图像的格式,掌握BMP图像文件的读写,并进行像素数据的处理,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另外,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作业的形式,学习使用Matlab进行图像读取等基本操作。其他基本型实验主要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进行,建议学生使用Matlab完成。

设计型实验,主要使用C++作为开发语言,安排三次课内实验,分别是图像增强、图像的特效显示、图像的艺术化处理。图像增强选择空域图像增强、变换域图像增强;图像的特效显示可以实现图像的渐隐、图像的伪彩色处理等;图像的艺术化效果可以完成Laplican素描、马赛克效果艺术化绘制。

创新型实验,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可以从参考题目中选择之一进行,也可以自己确定所作内容。如在线图像艺术化处理系统、图像艺术化显示系统等。

综合型实验,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图像处理系统,或者图像应用系统,但必须包含图像分析、艺术化处理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的特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的所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常规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还采用了下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操作和理论相结合。由于学过艺术类的课程,如《色彩构成》、《绘画基础》、《平面形态设计》等;并对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的使用较熟悉。所以在讲述色彩相关的内容时,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简单带过;对于图像处理分析的多数理论,Photoshop中都有对应的操作,可以将理论和操作相结合。

2.先修后续课程间广泛结合。由于“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涉及计算机、艺术、信号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网络媒体、生物医学、工业、国防等多个方面,先修和后续课程较多。同时,增加了课程的难度,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先修和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实践环节的综合。我们在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可视化编程中,以图像处理为例子进行讲述,有了图像的编程基础,在“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中,实验课就更容易开展。在于后续课程衔接方面,在讲到图像特征提取时,利用“数字摄影”课程的照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课中的全景漫游图片的拼接进行讲解,不但把这些课程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3.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这门课,内容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可时少。在讲授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节省板书时间;利用视频,展示处理过程和效果,更直观;利用网络交互式图像分析处理平台,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便于老师和学生就实践环节进行沟通。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教材,目前还没有完全合适的教材可供选用,所以只能使用自编讲义。其次,传统的图像处理理论多针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如何把图像处理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彩色图像的处理中。第三,对于图像的艺术效果的评价,涉及到人的主观因素,如何客观地进行分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予以支撑。

六、教学队伍建设

“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这门课,横跨技术和艺术。而同时精通数字图像分析和处理理论,又具有较好艺术功底的老师十分难得。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校内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教学,校外积极引进具有艺术背景的教师参与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来,同时针对现有教师,组织先修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师团队,进行综合教学。

七、总结

本文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不足;结合学校开课实际,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数字图像分析与艺术化处理”课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技术和艺术复合型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明冬萍.《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69-170.

[2]Michaella Janse van Vuuren and Gerhard de Jager,Art And Image Processing,2005.

[3]Henri Maitre,Francis Schmitt,15 Years of Image Processing and the Fine Arts, Image Processing,2001 Proceedings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4]李杰,刘弘.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形艺术图案生成方法.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6):33-36.

[5]耿卫东.艺术化绘制的图形学原理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改革与实验系统的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0-103.

[7]SONG Jinyu,SUN Shusen. On the Personal Training Mode Majoring i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ceeding of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MIT 2011) (Accepted).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美术教育;美术教学;引入

一、引言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时展中的必要产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教育类自然也逃不了,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也在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术教育的论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1.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数字媒体出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与时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数字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悠久历史但也剔除了不适应时代的部分,并为娱乐注入新活力。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是选择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前所未有的增强,借助着手机和电脑网络,人们将自己喜爱的各类艺术作品分享传播。很多新兴的娱乐与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借助了计算机所赋予的能力帮助作者实现心中所想。2.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中无处不在。艺术变化往往代表着人们思想变化,曾经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代表各时代人们思想上的追求。而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于是数字媒体艺术也追求更多欢乐的精神满足。数字媒体艺术的极大流行也是时代选择的一种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化。推陈出新是新时代最常见的现象,艺术在古代会以书画和舞台展现自己,随着时代变革它曾印刷在报纸的方块中也曾随着广播无形传播,如今它离开了模拟信号正式与数字结合,诞生了数字媒体这一新形势。数字化的数据可以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当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每个人都能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无论雅俗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数字化的便利,相信未来我们能足不出户通过技术手段体验犹如身临其境的卢浮宫之旅也能看到壮美的自然风光。第二,大众化。在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用过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都是当今社会下较为流行的几个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艺术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也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大众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第三,高效化。最早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经常一幅完美的作品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创作,而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是与计算机相结合衍生的产物,通过计算机内虚拟的形式实现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让大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作品的最终效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实现更高效的制作与修改,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让其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1]。

(二)美术教育的概念1.美术教育的定义人们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为传承艺术而发展出美术教育。随时展美术领域所涵盖的分类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教育领域也配合社会需求划分诸多专业。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法,它体现人们在现实中甚至超脱现实的向往,在古代人们就是用图画的形式宣扬“仁义礼孝悌”美德,比如二十四孝图、凌烟阁功臣等等。2.美术教育的预期第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加大课程的创新力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第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加大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而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利用课外的实际作品与案例来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2]。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演示教学如今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公司员工都对幻灯片的演示形式再熟悉不过,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做好的演示文稿投放在大屏幕上,其优点极为显著,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展示条件,既能帮助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艺术的魅力,将不易理解的内容生动展现。同时,幻灯片的内容可以自由更新,适应教师的个人风格,不同于经典的教材可以方便紧追时代潮流。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现如今计算机上都有许多的绘画创作软件,学生们可通过这些新的软件进行创作,这些软件不仅轻易上手,还可以随时修改,甚至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这样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致,也会更加有成就感。除了简单地用软件进行绘画创作,还可以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和音频,让本来静态的绘画作品拥有生命力,学生更能有兴趣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储存许多的绘画设计作品,不再是通过教科书了解美术知识,学生上课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保留下来,既不占用学习的空间,也方便教师在课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赏析。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学生的作业与各地区的老师及网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其次,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们了解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大部分是通过书籍或展览馆进行了解,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数字博物馆学习和了解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因为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资源共享[1]。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上课方式单一且枯燥乏味,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很好的交互,因此,并不能提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通过手、眼、脑、耳等器官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图文声像四个方面内容,更能够对手、眼、耳、脑有更多更新的刺激以及冲击力,也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够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通常采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当数字媒体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作为新的媒介进行创作,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作品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减少浪费材料的情况发生。现如今,网上有许多的创作软件,能够更方便学生们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表现学习到的内容。(3)能够加强文化间交流。在早期社会发展中,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只能通过教科书以及美术展览。当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将课堂上的作业上传到网络中去,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分享并了解各地的优秀文化。强调,我们要做文化强国要有文化自信,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4)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创作主题与内容就会有明显的复杂性,因此,课上会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运用新媒体方式,也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既能考验了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作,又能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4]。(5)能够激发出学生创作中的探究精神。数字媒体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不再有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在日后其他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4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复杂化。想要在高速发展得网络时代站稳脚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须紧紧跟住社会发展得脚步,在人才培养上树立起跨学科的意识与理念。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高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经常出现学生的作品“雷同化”,或想法很好成品却不理想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开创性不够,创新点和实践能力不足,将分布式认知理论运用到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不仅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视角,还能缩短从学校学习到真实情境之间的距离,完善当前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现状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且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因此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观念保守

目前,高校内教师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古板。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是不完善的,书籍里的文字固然重要,但是在有限的字数限制下,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很难将一件事情讲明白、讲透彻。如果教师只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传输给学生,学生还是会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自己学习的成果及进度。教师长时间处于主导地位,将会使学生变得懒惰,面对问题缺乏自己思考的能力。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起旁观者的角色,不思考老师的问题,也不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长时间处于这种“你说我听”的教学环境下,将会导致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学习效率也会差强人意。

(二)内容衔接不紧密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授课范围需涵盖:艺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多个学科内容的整合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挑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擅长美术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操作存在困扰,擅长计算机的学生又不一定思维活跃,想同时学好各个学科的内容,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教师想依靠短短的课上时间将众多学科融合到一起也是充满挑战性的,如果课程安排再缺乏合理性,将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迷惘,很多学生将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学内容该如何与之前的知识融合起来,无法准确找到串联的关键点。因此,学校的课程安排顺序变得至关重要,哪门课应该先学,哪门课需要紧随其后,这些因素是否合理将决定着学生能否将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整合。

(三)缺乏实践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可是,只进行理论学习而不加强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不会得到提升。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技术手段才可以在高速发展得社会中站稳脚跟。然而由于当前的学校教育课时有限,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此时再不加强课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那么学生对于所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只能处于初级水平,无法达到游刃有余。目前,高校中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大部分课程还是在教室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完成,学生无法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得不到有效强化。我们不得不承认: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还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变得更加出色。

(四)疏于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还可已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目前的本科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实时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很少进行学术交流。课上,老师提问的问题无人主动回答,课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导致老师无法及时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补充;同学与同学之间也缺乏相应的交流,导致老师无法将大家的思路进行汇总和发散。这种疏于沟通的教学状况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三、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

对于认知科学,我们往往把它假定于个体之中。而提出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哈钦斯(E.Hutchins)指出,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与参与认知活动的其他因素交互的一个过程[2]。也就是说,人类所处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与人的认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认知不仅仅分布于我们的个体之内,还分布在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例如: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以及个体与文化之间等。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就是要突破个体认知的局限,将要参与认知活动的各个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与认知主体完成有助于提升创造力的交互过程,为社会培养出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创造性应用型人才。分布式认知理论将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如下三点启示。

(一)转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观念。

虽然认知分布于个体之中,但不是孤立存在的[3]。以高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基准,需要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任务服务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上。教师们都应及时从传统的认知观念中走出来,不再单单依靠课本进行教学,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做到对“潮流”有所了解,摆脱对学生一味的理论传输,打破课堂上沉默的局面,设法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将“我”说变为“你”说,在聆听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拓展和发散思维,把培養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通过群体认知与个体认知相互影响的方法,建设出一个既能为理论服务又能为实践服务的分布式认知系统,利用个体认知的形成促进集体认知的上升。(二)改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每个独立的个体中存在着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与我们的认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我们每个个体的经验世界也存在差异,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个体的认知都会受到周围不同环境的影响。例如:体育课过后,你本想回到教室看漫画,可是当你走进教室,发现里面的同学都在学习,那么你也将会情不自禁的拿出书本进行学习,此时就是环境影响了你的个体认知,导致你改变了原本的想法。学习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单独个体的心智发展,更应该关注个体所处的教学环境。要将“闭门造车”的个人学习法摒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形成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法,让个体认知影响群体认知,从而群体认知又能有效的激发个体认知。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在课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思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创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环境。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如果学习者拥有着新奇且前卫的艺术灵感,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其搭建广阔的实践基地,只有让学生充分拥有了能动手实践的能力,他才能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例如,当学生第一次对软件进行交互设计,他也许只能考虑到页面的布局和功能的实现,可是当学生第十次进行软件的交互设计时,他可能就会考虑到,什么样的字体会让用户阅读起来更舒适,什么样的图形按钮更便于用户理解。只有真实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提高的部分,因此会进行有目的的查漏补缺。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要为学习者提供出实践的环境和机会,因为实践与环境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将有助于发散同学们的思路与创意。

四、分布式认知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考虑到学习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与习惯的不同,引导每个学生对知识点产生自己的看法,重在培养学生在协调合作学习中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在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落实以下三点:

(一)环境。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将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既要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环境又要为学生提供技术实践的环境。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复杂的原理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用图形图像而不是文字影响学生的认知,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们真实的作品。用制作完成的作品代替草图,用人工制品模型代替设计图。同样,我们还可以统一为大家提供实践的机会,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主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规定时间内,或完成一幅海报作品,或制作一个APP原型。总之,大家可以根据这个主题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形式进行实践,在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注入到作品后,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角色。

认知结构的多元化致使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于不同方向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交流与指导,同时还要及时转变自己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念,教师重在培养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与想法,而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路与看法。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下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体,每个人观察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个主题,每个人的思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教师需要做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帮助学生们将自己的闪光点释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尽力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抛出不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探索。对于擅长画画的学生教师要去引导他如何完成一幅有意义的海报,对于喜爱软件制作的学生,教师要去指导他如何形成一个美观易用的软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此过程中,帮助他们完成个体认知的汲取与吸收过程。

(三)交互。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是在与教师、学生或者书本的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许你无法理解老师所讲述的东西落实到现实中是一个怎样的模型,但是如果老师此时让你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亲手制作这个模型,你一定就对这个模型有了新的认知,又或者你并不明白老师的作品中使用了什么设计原则,那么此时你可以通过与书籍的交互去解答自己的疑问。就如同你不知道红色和蓝色搭配到一起好不好看,那么你可以利用计算机试验一下,只有你真正参与到了这个交互过程中你才会产生这个认知。一个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究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用户亲自参与到交互过程中去感受。学习亦是如此,只有你投入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你才会感受到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才会更加喜爱学习。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与同学、老师或者教学工具进行交互,这样才会让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

五、结束语:

分布式认知理论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作为研究和教学的中心,融合最新科技的主体思想、技术手段和外在表现等,使整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着理论基础、艺术表现和人文关怀,努力培养出拥有着精湛的当代互联网技术和独特艺术想法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来阳.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现代交际,2018(22):23-24. 

[2]吴云宗,许义生.应用型高校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2):27-31. 

[3]曹锋利.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5

目前湘西地区高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有《美术基础》和《手工》课程。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有美术作品欣赏、素描、色彩、图案基础、美术字、简笔画与卡通、中国画、版画、设计基础、设计与生活等;手工教学内容有折纸、剪纸、贴纸、橡皮泥塑、布艺娃娃等。教学内容主要是美术基础知识及技能的锻炼,美术教学内容的革新迫在眉睫。我们民族地区高校的美术教师基本是本地人,对当地的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有所了解,可以设计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美术教学的创新。

二、基于艺术设计的民族地区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内容。湘西地区的小学教育师范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受经济物质条件的制约,负担不起经典美术教育的油画颜料、中国画笔墨、画架等,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思维定势,多采用民间美术素材、题材、技法,因时、因地、因人、因材制宜的学习美术,湘西地区的小学教育师范生用他们自己了解和常见的材料来创作完成独具匠心的美术作品。如:蜡染、手工自然材料粘贴画、鹅卵石画、剪纸、苗族花带描绘、苗画绘画等,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内容可行性强。

(二)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活动。高师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拥有更大空间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学应与民族地域、文化、个性特色、地区差异等相关联。运用设计美学、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艺术创作方法等艺术设计理论,创意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对高师美术课程进行设计与计划。教师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互动、集体思维、共同实践应用,创建美术课程的微博、微信交流平台等途径展开研究。一是选用民间美术素材来设计美术教学活动,发掘和探索能用于美术教学中的资源,如:土家族、苗族的居室、服饰、礼仪、集市贸易、文体娱乐、、饮食文化、工艺美术等;二是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活动,运用艺术设计理论来设计美术教学,如:欣赏苗绣,描绘苗绣的花色纹样,练习图案基础课程的二方连续及适合纹样等;三是举行校园文化活动,以艺术节、画展、手工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校园活动展开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发掘民族文化特色美术素材。

(三)基于艺术设计的手工制作课程的设置。基于艺术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制作手工作品。学习和领悟艺术设计的知识理论,了解艺术设计的色彩搭配、平面排版、文字规范、动画特效、设计风格等。认识艺术设计是什么?设计元素有:线条、形态、肌理、色彩、空间等。在色彩设计中,主次色彩的搭配、冷暖色调的应用、辅助色彩的调配、对比色彩的运用;在平面排版设计中,横版设计、竖版设计、倾斜版式设计、S形版式设计、散点版式设计;在文字设计中,标志字体设计、书法字体的设计应用、电脑字体的运用等的知识理论的学习。了解了艺术设计的知识,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设计手工作品。先设计构思手工作品的形式,绘画草图,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可行方案;再寻找物质材料来制作手工作品,掌握手工制作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最后制作完成,师生交流讨论,评议优劣,再进行改进方案。

(四)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资料与信息创建。基于艺术设计的调查研究,来搜寻美术教学资源。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出现,让高校大学生对数字艺术的热情高涨,表现出与数字艺术设计相关的学习思潮应该受到重视,师范院校的学生们热衷于讨论动画片、3D电影、网购、电子游戏、漫画角色扮演等,需要美术教师的正确引导,建立美术课程与数字艺术之间的创新平台,构建新形式的美术教育体系,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搜寻美术绘画资源。创建美术学习的微信群、QQ群,师生共同参与美术作品的评价及欣赏。美术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及审美特点,学生可以参与评价,自由发挥心里所想,促进美术的学习。传统的美术教学,以美术作品的纸张图片、书籍照片欣赏为主,从临摹到写生绘画,学生依赖教师的较多,学生创意思维的较少,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美术教师提供美术欣赏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网站,学生可以自主浏览学习,欣赏动画,下载图片资料。提升高师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描摹绘画作品,应重视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从绘画的内容、构图、形式、肌理等出发,利用网络资源,拥有表现艺术形象的热情。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由传统的绘画教学转变为艺术设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在绘画内容上,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题材去创作绘画,能主动去塑造形象。在数字艺术设计的视野下,三维动画电影广受喜欢,《玩具总动员》、《最终幻想》、《小鸡快跑》、《怪物史瑞克》、《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冰河世纪》、《里约大冒险》等的热播,其中的动画形象深受师范生的喜爱,画喜欢的动画形象。

三、承古开今,民间美术传承

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湘西民族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传承,同时也要开创适合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高校美术教育新形式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尤为重要。基于艺术设计的民族地区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艺术设计知识和网络技术因素。从美术教学的管理及对学生审美培养的理念出发,应有一个崭新的前景,新颖的美术教学想象空间,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方法,以多视角、全方位、新理念、跨时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展示天地。

高师美术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学设计是关键。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及自然资源,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艺术设计的美学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原理等来计划和设计民族地区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包括: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活动、手工技能、美术教学资料等方面的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与传统美术教学结合,与现代计算机网络资源互动,提倡应用民间美术资源,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锻炼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6

关键词:游戏美术;临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团队合作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基础,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制作技术,能够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与数字娱乐、移动互联网产业、影视等文化媒体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行业的要求相结合,培养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技术和艺术之间更为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具备一定艺术修养,重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或展现文化创意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由于该专业招收的学生均来自非艺术专业,缺乏艺术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会出现美术设计基础类的课程,游戏美术就是其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该课程不同于纯粹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培养艺术设计能力和提高审美的同时,强调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是,游戏美术设计需要与游戏程序设计结合,达到程序的要求,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作品。由于游戏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多,仅仅一门课程无法承载其内容,因此,游戏美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改革探索的关键点。在游戏美术设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与艺术类的游戏美术课程相比较没有自己的优势。教学内容繁杂,方法单一,与实际项目的要求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前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社会的需求,将游戏美术的教学内容调整为以手机游戏美术为主,注重游戏的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与该专业的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结合,共同完成可以正常运行的实际游戏项目。

一、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数字游戏设计和数字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沿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字制作分析和创作能力、良好的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大部分艺术类的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游戏原画设计和绘制能力,游戏模型制作和渲染能力,充分发挥美术功底和创意的优势,这样培养的学生能胜任游戏原画设计、游戏模型制作等相关工作。而在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时,也是从游戏原画开始,包括模型制作、贴图渲染、游戏动画等,强调美术功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大的压力,短时间的突击效果也很有限,造成学生对游戏美术没有正确的认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技术优势也没有体现出来。只有明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游戏美术和艺术类游戏美术设计培养目标的区别,发挥媒体制作和开发技术的优势,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复合型人才。2.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结构不够合理。现有的游戏美术教学模式中,其中一类偏向于美术基础知识,主要讲游戏美术原画设计,内容包含人物角色设计、怪物NPC设计、场景设计、道具设计,重点讲素描知识、结构透视、动态把握等,以及如何进行原画创作设计。另一类偏向于3D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强调技术、三维模型的制作、动作设计以及特效的制作。这两类教学内容都要求有较好的美术基础知识,或者需要大量的课时支撑,否则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游戏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大型的客户端和网页的美术设计,大型的场景、复杂的角色设计及UI界面,注重游戏美术设计方面,而没有注重游戏的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研究。要完成一款游戏的所有游戏美术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较好的美术基础,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在有限的课时和薄弱的艺术基础上完成这样的任务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造成同学们对游戏美术不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不能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3.教学方法单一。该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示范,然后学生在实践环节进行验证和实验,有部分创新创意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接收学习任务,而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探索、去尝试,主动寻找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游戏美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掌握一些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如Photoshop的图片处理功能和绘图功能,以方便对模型材质和贴图的处理及绘制。如果学生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弥补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仅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游戏美术设计需要同游戏程序设计、游戏策划协同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精神是每一个游戏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以往在游戏美术设计课程中,学生单独完成自己的作业。这样单方面输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课程的枯燥乏味,加上部分学生在艺术修养上比较缺乏,对课程失去兴趣,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游戏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地位制订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只有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游戏美术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美术素养、创新能力,同时具备扎实技术功底的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高级创意游戏设计人才。通过游戏美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对游戏美术设计制作流程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游戏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二维设计软件进行游戏的图形界面设计以及界面的交互、场景制作、角色制作,或运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动画制作及渲染等,以协助游戏程序设计师完成预定的设计目标,完成游戏美术设计的工作。培养学生掌握游戏美术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理安排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与企业界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注重功能和美观的同时,更加关注游戏本身的人性关怀,注重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手机游戏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市场对手机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确定了区别于艺术院校的游戏美术课程,即以手机游戏美术设计为主。改革后的游戏美术设计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游戏美术课程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游戏角色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游戏道具设计、游戏界面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游戏特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临摹和创作时,均以以上内容作为设计和制作内容,最终完成一款游戏完整的美术设计。3.积极改进游戏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以CDIO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该门课程,注重实践、团队协作精神,重视开拓创新,以实际项目驱动课程进展。单一的输入型教学方法会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材施教,先临摹,再创作,以小组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临摹法。选取优秀的游戏美术设计作品,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要求学生临摹选取的案例,进行临摹,学习优秀的角色设计、色彩搭配、界面设计等。这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技能和审美方面都能得到提高。根据游戏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要求进行创作,改革过去的直接创作法,先通过优秀案例的临摹,熟悉软件的使用,提高审美能力,再根据实际项目的要求进行创作,自愿分组,每组的成员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小组分工创作法。原创游戏,策划,讨论阶段的任务(简单的需求分析、交互、界面设计等)目的在于让美术人员了解游戏交互设计师和程序设计师的工作,做程序的同学了解美术设计的任务,便于之后的沟通。通过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问卷调查、课程过程检查、课程最终作品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分模块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通过对优秀游戏美术作品的临摹学习,比较容易掌握设计和制作的技巧,获得自信心,从而更有学习兴趣。但是,在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能将教学评价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课程改革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7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基金项目:

数字艺术学习内容篇8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5、辅助设计的帮助

上一篇:海外转口贸易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