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记忆力训练范文

时间:2023-09-29 05:43:52

数字记忆力训练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1

关键词:教育;记忆力;学习效率

一、时代背景

《纽约时报》的一次调查显示:所谓成功者,96%记忆力都非常好,所谓失败者,绝大多数记忆力都较差。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绝对,但也不失真实。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却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记忆潜力。虽然科学家已经证实,不同的人记忆力会有强弱的不同,但人的记忆能力却不是先天遗传下来的,主要还是靠后天的锻炼。要想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从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孩子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可以说,记忆力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训练和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捷径,也是一条新的出路。

二、记忆力训练的重要性

经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一直以来,人们只用了记忆力的不到5%,大部分人在用着有限的能力做着许多徒劳的事情,人们内在强大的记忆力并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那么如何使这部分超强记忆力被我们所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对记忆力的训练来达成。关于记忆力的训练有许多种方法,只要我们找对了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记忆力达人,做事情事半功倍。目前,国内外对于记忆力的训练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借用专家们的研究成果,相信会找到适合低年段小学生的记忆力训练法。

三、低年段小学生训练方法

目前,对于记忆力训练的方法有许多。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适用于小学生低年段的记忆训练方法也有很多,在众多训练法中,找到一些比较实用、操作性强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记忆小技巧

1.分记忆法

我们需要记忆的东西有很多,就一节语文课来说,课上我们需要记住基本的字、词、句、段、文,那么一学期下来,我们需要记的东西就像乱麻一样,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时就需要我们用分类记忆法,把纷繁复杂的知识,一点一点地梳理开,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要记的东西分类整理好,然后进行记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记忆力的负担。

2.形象记忆法

低年段的学生对于语文中的一些生字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何让这些生僻的汉字、单词变得有联系,或者变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记住呢?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如对“奶、姐、妹、爷、爸”几个字,教师告诉学生:这些词都是表示称呼的。“奶、姐、妹”都是女人,因此都是“女”字旁。“奶奶”弯着背(乃)。姐组坐得直(且),妹妹穿裙子(未)。“爷、爸”依次是父辈,都是“父”字头,爷爷老了拄拐杖,爸爸就取“巴”的音。

3.重点记忆法

对整篇课文的背诵,可先“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段落层次―找出关键词语”,然后以此为支撑点,进行逐层逐句的背诵。有了这些重点作为记忆的支撑点,复杂的情节简单化了,学生也就容易记住背出。

(二)日常记忆力训练法

记忆力也就好比一台机器,如果长时间放置,机器一定会生锈,运行速度减慢,所以我们要开动记忆的小马达,让他们不断地运转,让记忆产生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就是记忆力提高。我们身边可以记的有电话号码、车牌号、路名等等,这些可以拿来当做记忆力训练的工具。

四、记忆力训练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记忆力是我们智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曾经说过:记忆力对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只用了记忆力的不到5%,大部分人在用着有限的能力做着许多徒劳的事情,人们内在强大的记忆力并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那么如何使这部分超强记忆力被我们所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对记忆力的训练来达成。关于记忆力的训练有许多种方法,只要我们找对了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记忆力达人,做事情事半功倍,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起我们记忆力的小马达,让记忆力全速前进吧!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1.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2

关键词:工作记忆;训练;特殊儿童;认知神经;智力

分类号:B842

1 引言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暂时储存与加工信息的能量有限的系统,被认为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是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智力活动的重要成分(Baddeley,1992,2001;Barrouillet,Mignon,&Thevenot,2008;Camos,2008)。工作记忆被形容为人类的认知中枢,是当前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被看作是个体在复杂认知行为中表现差异的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因素(caggiano,Jiang,&Parasuraman,2006;郭春彦,2007;蔡笑岳,苏静,2008)。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Klingberg,Forssberg,&Westerberg,2002;Loomes,Rasmussen,Pei,Manji,&Andrew,2008;Lee,Lu,&Ko,2007;Turley-Ames&Whitfield,2003;Naumann,Richter,Christmann,&Groeben,2008),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涉及工作记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工作记忆与推理、问题解决、阅读、数学能力等复杂认知活动的关系问题,并为深入理解人类工作记忆的结构及发展规律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育领域,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可以为特殊儿童(如多动症儿童、孤独症儿童以及学习障碍儿童等)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临床领域,工作记忆的训练可以为工作记忆缺陷个体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介绍国外关于多动症儿童(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酒精谱系障碍儿童(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FASD)等特殊儿童的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不同的工作记忆策略训练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以及工作记忆训练与智力关系的研究。通过对工作记忆训练研究的介绍和梳理,以期为开发出一套更为科学、系统的、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的、多重评价指标的工作记忆训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2 工作记忆训练研究

2.1 工作记忆是可以训练的――来自特殊儿童的证据

对于特殊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一直是工作记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同样,对于工作记忆训练的证据最初也是来自于对特殊儿童的研究。通过对特殊儿童的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者们发现工作记忆训练显著提高了特殊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来提高特殊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以此改善特殊儿童以工作记忆能力损伤为核心的发展障碍,进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为这些特殊儿童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了实证支持。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期很常见的精神失调。其主要病征是:注意力涣散(inattentive)或集中困难(attention-deficit)、活动量过多(hyperactive)、自制力弱(irepulsive)(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而工作记忆缺陷是多动症儿童主要的认知缺陷,被认为与额叶受损有关(Kuntsi,Oosterlaan,&Stevenson,2001;Schweitzer,Faber,Graflon,Tune,Hoffman,&Kilts,2000)。Klingberg等人(2002)采用一种新的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多动症儿童的工作记忆进行了训练。该研究选取了7~15岁的多动症儿童14名,其中7名多动症儿童接受了工作记忆训练,另外7名儿童作为控制组没有接受训练。训练前,所有被试均接受了以下五项测试:(1)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fA visuo-spatial WM task);(2)corsl’积木模板任务(Corsi block tapping task);(3)stroop色词干扰任务(stroop task);(4)瑞文彩色推理测试(Raven's Colored Progressive Matrices):(5)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 time task)。测验结束后,实验组的7名儿童接受了以下四种工作记忆训练任务:(1)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Avisuo-spatial WM task);(2)数字广度任务(Backwards digit-span);(3)词语广度任务(Letterspan task);(4)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time task)。训练采用阶梯训练法,即根据每个被试在训练任务中的表现和得分,逐步调整训练难度。训练每天最少20分钟,一周4~6天,至少5周。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所有被试均接受之前的五项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训练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同时,训练还显著提高了没有经过训练的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以及瑞文彩色推理测试的成绩。另外,通过大量的头动测试表明,接受工作记忆训练的多动症儿童的肌动活动(motor activity)显著减少。

而在此之前,Comoldi,Marzocchi,Belotti,Caroli,Meo和Braga(2001)对于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缺陷并不是由于存储障碍所引起的,而是抑制功能的缺陷导致其工作记忆的缺陷。抑制功能被认为是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为了保证工作记忆中执行系统的顺利进行,在注意转换中需要抑制已自动化的加工,在刷新过程中,需要抑制不再有用的信息(zacks&Hasher,1994;陈天勇,李德明,2005)。可见,Klingberg等人针对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提高了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中央执行能力,即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在工作记忆任务训练中,多动症儿童的抑制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临床症

状得到缓解。

工作记忆缺陷同样被认为是酒精谱系障碍儿童关键的认知缺陷之一(Rasmussen,2005)。Loomes等人(2008)通过对工作记忆策略的训练来提高酒精谱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能力。参加研究的酒精谱系障碍儿童被分为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所有的被试均完成三次计数广度(digit span memory task)的测验。基线测试和预测之后,实验组的儿童接受工作记忆复述策略的训练(rehearsal training)。结果发现,通过工作记忆复述策略的训练,实验组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广度显著提高。而且,行为证据和儿童的自我报考显示出实验组儿童在训练后更多的采用了复述策略。

同样是针对特殊儿童工作记忆的训练,Loomes等人采取的是复述策略来对酒精谱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进行训练。但是,研究者使用复述策略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只是针对工作记忆的存储功能进行了相应的训练,并没有涉及到工作记忆最为核心的成分一中央执行系统,只是针对工作记忆的短时记忆的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方法是否对空间工作记忆也有效?对改善酒精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有无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2.2 工作记忆策略训练――多方法、多角度的训练

对于工作记忆策略的训练,也是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工作记忆策略对不同的个体进行训练发现,不同的策略所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不同的策略对不同的个体以及工作记忆各个子系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Lee等人(2007)探讨了珠心算训练与音乐训练对儿童工作记忆的影响。训练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均接受了数字广度(digit span)、非词广度(non-word span)、操作广度(operation span)、简单空间广度(simple spatial span)以及复杂空间广度(complex spatial span tasks)的工作记忆测验。研究结果发现,接受了珠心算训练的被试在简单空间广度上的得分显著提高,而在其他任务上的得分没有提高。研究还发现,对于成人而言,参加过音乐训练的被试在计数广度以及非词广度任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参加过音乐训练的被试;对于儿童而言,参加过音乐训练的被试在所有任务中的成绩都要优于控制组。

另外一项关于工作记忆策略训练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策略对不同工作记忆能力个体的影响。以及训练前后工作记忆广度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使用复述策略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使得工作记忆广度提高。与其他的策略相比较,复述策略训练对于低工作记忆广度的个体更为有效。而且,在复述策略训练后,工作记忆广度与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也得到提升。

研究者对不同的工作记忆训练策略进行比较,以寻求哪种策略更为有效、更为敏感,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了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但是,这些训练策略,究竟训练或是提高了工作记忆中哪些成分和子系统?如珠心算训练与音乐训练。究竟是提高了工作记忆中的中央执行系统还是提高了存储功能?相关的研究均未能体现出来。

2.3 工作记忆训练改变大脑――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脑电和脑成像的研究技术为人类认知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在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研究者们借助脑成像研究技术,为工作记忆的训练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认知神经评价标准。研究发现,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的激活有所增强。而且,研究者还进一步探讨了与工作记忆训练相关的大脑生化机制。

Westerberg等人(2007)在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视一空工作记忆任务(Avisuo-spatialWM task)、数字倒背(Backwards digit-span)以及字母广度(Letter-span task)三项任务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工作记忆的训练进行了一项fMRI研究。有三名成年被试参加了实验。训练中。训练任务的难度根据被试的表现和得分逐步提高。被试每天每个任务进行30个trials的训练。每天训练将近40分钟。在训练前和训练后被试分别进行了工作记忆任务和基线任务的扫描(任务见图1)。

研究发现,训练后,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额中回和额下回(middle and inferior frontal gyrus)的激活显著增强了。而这种脑区激活的增加,并不是由于训练前没有被激活脑区的激活所导致。相反,这种脑区激活的增强被认为是原有激活脑区上的增强。McNab等人(2009)进一步探讨了与工作记忆训练相关的大脑生化机制。研究者在5周多的时间里,针对额叶前部(prefronml)和颅顶部(parietal)多巴胺D1(Dopamine D1)结合的电位变化,进行了长达14个小时的训练。研究结果发现,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提高了工作记忆能力,这与大脑皮层多巴胺D1受体密度的改变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功能,依赖于有足够多巴胺神经传递。多巴胺DI受体系统的可塑性,表明了记忆活动与大脑生物化学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工作记忆的脑成像研究证明了大脑前额叶对于工作记忆的重要作用,而这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在执行加工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作用相当复杂,包括对记忆信息的注意和抑制、管理、整合等功能,被认为与中央执行系统有关(Smith&Jonides,1999;刘昌,2002)。而Westerberg等人(2007)的研究结果证明,对于工作记忆的训练,实质上是针对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的训练,训练任务增强了与中央执行系统有关脑区一前额叶的激活。

2.4 工作记忆训练提升智力――一项具有争议的研究

工作记忆与智力的关系一直是工作记忆研究领域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Jaeggi等人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Jaeggi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n-back”任务对个体工作记忆进行训练,接受工作记忆训练的被试被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为期8天、12天、17天以及19天的训练,训练前和训练后被试均接受智力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的智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训练的时间越长、智力水平提高越多。这项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对原有的智力与认知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在应用层面上,研究结果对于教育领域、临床治疗领域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同样,这项研究也带来许多的争议和质疑(Stemberg,2008;Moody,2009)。Sternberg(2008)和Moody(2009)对研究的内部效度、外推效度以及研究信度等方面提出了异议。例如,工作记忆

的任务很多,为什么只采用“n-back”任务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采用其他任务结果会怎样?对于流体智力测试,研究采用了标准的智力测试――瑞文推力测试,但是瑞文推力测试是否真的能代表个体的智力水平?为什么不采用多重指标?研究为什么没有考虑到安慰剂效应?在该领域,目前为止只有这一项研究,应考虑多一些类似的研究,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研究的样本容量太少,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效度等等。

工作记忆和智力关系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和一般流体智力在大脑前额区存在重叠,而且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中的更新功能与前额皮层联系密切(Kane&Engle,2002;Collette&Vander Linden,2002;党彩萍,刘昌,2009)。在Jaeggi等人的研究中采用“n-back”任务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再次说明工作记忆训练的实质在于对其中央执行系统的训练,研究实际上是通过对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中更新功能的训练,提升了个体的智力水平。

3 问题与展望

3.1 工作记忆训练内容混乱,训练什么?

在以往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有的研究者采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数字广度任务、词语广度任务、选择反应时等任务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Klingberg et al.,2002),有的研究者是采用复述等策略训练(Lee et al.,2007;Turley-Ames&Whitfield,2003;Naumann et al.,2008),有的则是采用“n-back”任务训练(Jaeggi et al.,2008)。为什么选择相应的任务进行训练?工作记忆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具有复杂的结构,这些任务究竟训练了工作记忆中的哪些方面?

如前所述,在工作记忆训练中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能力的提高(Klingberg et al.,2002),智力水平的提高(Jaeggi et al.,2008),以及工作记忆训练增加前额叶激活(Westerberg&Klingberg,2007)等证据说明,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使得工作记忆能力提高,都与中央执行系统有关。而之前的一些研究,都表明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Swanson(1996)等发现,学习困难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工作记忆上的差异不在于存储能力,而在于中央执行能力;许多关于工作记忆与智力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尤其是它的中央执行系统,与流体智力关系密切更有研究者认为,所谓的工作记忆能力实际上就是指中央执行能力(Engle,2002)。中央执行系统作为工作记忆的核心,控制着工作记忆的整个加工过程,中央执行系统通过与注意机制相结合来协调和控制视觉空间模板和语音回路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活动,同时与长时记忆保持联系。

无论是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还是之前工作记忆与复杂认知活动关系的研究,都表明工作记忆训练的核心和重点应当是对中央执行系统的训练。基于此,如何开展关于工作记忆中“纯”中央执行能力训练,将是今后工作记忆训练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从训练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功能入手,采用已有的任务和范式,如Stroop范式,停止信号任务,活动记忆范式、注意转换任务等训练个体对言语信息和空间信息的抑制、转换和刷新能力,以达到提高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能力的效果。

3.2 工作记忆训练过程不够严谨,如何训练?

目前,由于对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者对于训练的过程控制不够严谨,没有考虑到无关变量对于训练结果的影响。如在相关的研究中,实验者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等无关变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应当采用双盲实验,以控制实验者效应。另外,可以在控制组加入与工作记忆训练任务无关的认知任务,以消除安慰剂效应。这将有利于增加研究的内部效度。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

3.3 工作记忆训练的测量任务不统一,如何有效地测量?

在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工作记忆的测量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如,有的研究者采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Corsi积木模板任务、Stroop色词干扰任务等作为工作记忆的测量任务,有的研究者是采用数字广度、非词广度、操作广度、简单空间广度和复杂空间广度,有的则是采用的是计数广度任务。测量任务不统一,造成训练结果之间很难进行比较。而且,之前的研究对于工作记忆的测量过于笼统未对工作记忆的各个成份加以分别测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应不断改进和统一对工作记忆的测量方法,选取更具代表性、敏感的工作记忆任务作为测量任务。

3.4 工作记忆训练评价指标单一,如何多元评价?

在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对于工作记忆训练效果的测量,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大多数研究采用“前测一后测”的方法,比较训练前后被试在相同工作记忆任务中得分的差异,以此来考察训练是否有效。但是,只采取单一的指标衡量训练效果,势必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应考虑在今后的研究中,为工作记忆训练提供多重的指标,如采用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学业成绩等多重校标,借助ERP、眼动等技术手段为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寻找客观的、准确的神经活动和眼动活动指标。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3

    目的要求 加强小学生有意识记的培养,以提高记忆效果,发展小学生的记忆力;使小学生初步掌握谐音记忆法和特征记忆法。

    课前准备 选例,录音机,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有很好的记忆力?如巢尊相自己的记忆力好,那就要了解记忆的规律,掌握记忆的方法。下面大家先来听一个小故事。”放录音:“一位教授正在大厅里演讲,听众正听得入神,突然闯进一个蒙面人,在大厅内开了三枪,叫嚣了几声,夺门而出。大厅里的听众乱成一片,不知所措。

    这时这位教授要求广大听众回答下列问题作为证词,以便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诉。这几个问题是:这个蒙面人进来时开了几枪?这个蒙面人进来后说了几句话?这个蒙面人的身高、体形、衣着是怎样的?这个蒙面人在厅内停留了多少时间?结果,听众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教师板书“记忆小故事”)

    2.课堂讨论。

    (1)对于这个故事,听众对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什么?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教师总结。对于这个故事,听众对几个问题的回答不一样,是因为人们使用的是无意识记。因为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事先没有一点准备(目的),在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也没有特别注意,尤其是对事件的细节更没有注意,这样事后要求人们回忆,当然就会错误百出。如果事先告诉大家将有一个实验,并要求大家记住什么,那么,故事中的几个问题都能答得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识记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3.课堂操作。

    (1)倒数数字。

    ①教师:“我手里有几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不同的数字,我念卡片上的数字,同学们按照与我念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背诵出来,比如,我念5879,同学们就告诉我9785,谁记住了就站起来说,要快而准确。”

    ②教师报告数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字,原则上选择五个):

    4782 1279 3590 6348 57821 98034 49820 579413 643109

    ③学生两两配对,一个学生顺唱数字,另一个学生倒唱该数字。

    (2)穿插挑选。

    ①进行小组比赛。首先要选出两个小组的同学,每次由两个小组各出一名同学进行抢答,不是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就来当小小裁判员。答对一个给lo分,看看哪个小组同学的累积分数高。

    ②教师依次念下列每组数字和汉字,每隔一秒钟念一个。每念完一组,要求学生只能按数字顺序回忆出来,而不能回忆汉字。例如,教师念“家—4—水—3—风”,学生念“4—3”。

    A. 家—4—水—3—风

    B.快—2—走—7—军

    C.开—8—雨—5—电—6

    D.表—2—多—5—饭—3

    E.好—3—坏—9—东—6—手—2

    F.嘴—2—书—1—笔—4—飞—9

    (3)进行谐音记忆法训练。谐音法可把枯燥乏味的数字(或其他材料)变为有意义的语言。例如,白求恩生于1890年,死于1939年。可记为:白求恩一把(18)手术刀救死(90)扶伤,自己却牺牲在三九(39)天。

    训练:用谐音法记住“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

    编成故事:“山巅一寺一壶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4)奇特联想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可以把生活中容易遗忘的事物联系起来,便于记住。例如,气球、天空、导弹、苹果、小狗、闪电、街道、柳树八个词,可以用此方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我被气球吊上天空,骑在一颗飞来的导弹上,导弹射出了一个苹果掉在小狗的头上,小狗受惊后像一道闪电似地奔跑,窜过街道,撞在柳树上,死了。这样把八个毫不相干的词就记住了。

    训练:用奇特联想记忆法记住阳光、小鸟、实验室、玻璃、画布、美国、手纸、麦当劳。

    总结和建议

    1.识记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2.记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记忆的内容、性质、数量及难易程度灵活运用。

    课外作业

    1.每天早上有计划地读一些诗词或者名篇名句,训练自己的记忆力。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4

[关键词]书写速度 速读 计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20

从事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时对全班同学布置相同的作业量,部分同学十多分钟就完成了,而有一些同学到下课时,还只完成了一点点。面对后者,教师往往伤透脑筋。

这些书写速度慢的学生由于不能完成教师要求的作业,接受的信息量只有其他书写速度快的学生的几分之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成为后进生。因此,提高他们的书写速度也就成了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必须优先研究的课题。

要解决问题,必须弄清楚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注意观察这些书写速度慢的学生,结果发现他们有以下特点。

1.文具准备不全。那些抄写慢的学生常常学习工具准备不充分。教师布置作业后,他们才开始在书包里找本子,找了本子再找笔,好不容易写了几个字,有了错字,又开始找橡皮……

2.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学生一只手写作业,另一只手拿东西玩;有时自己写得慢,还前后左右去看其他同学写到哪儿;有时还跟其他同学讲话,影响同学。

3.书写笔顺不对。在观察学生书写时,书写慢的学生常常出现“倒插笔”的现象,即笔顺不正确。书写笔顺错误,影响了书写速度。

4.书写方式不对。一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求学生看准字形,看一笔写一笔。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有部分学生改掉了看一笔写一笔的方式,变为看一字写一字,看一词写一词,看一句写一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年级升高了,原先的书写方式没变,依然是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大大降低了书写速度。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课前检查文具。上课之前,我让各小组长检查本组组员上课时必备的文具,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老师布置作业时,不再找不到需要的文具。长期如此,自然而然地杜绝了学生做作业时东找西找浪费时间的现象。

2.集中精力书写。在书写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清理桌面上与书写作业无关的东西,给书写留下一个宽松的环境,不给他们做小动作的道具。另外,要求学生书写时心静气沉,专心致志,不讲话,养成“书不语”的良好习惯。

3.正确书写笔顺。书写过程中的“倒插笔”现象并不鲜见,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书写的速度。我在识字教学中,对笔顺易错的字进行强化指导,动画示范书写笔顺,学生则进行书空练习。在学生书写作业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书写,发现“倒插笔”现象,及时纠正。

4.速读激活潜能。学生书写慢是学习能力缺乏的一种表现。首先,在写字时,视动统合能力――眼手动作统合能力发展的水平是最重要的。学生动作慢,手眼协调能力差,便不爱动手。其次,写字慢还涉及视觉记忆能力。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学生,常常需要写一画或写一个字看一下书,不能同时记忆较多的字。在心理学上,这种对视觉材料的瞬间记忆被称为视知觉记忆能力。实践证明,人的视知觉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速读训练加以改变的。

(1)速读图片训练。人有形象记忆图画的天赋,所以,速读训练从速读图片开始。每节语文课前,花3~5分钟进行速读图片训练。开始时选择比较简单的图像,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让图像在学生面前一闪而过,利用学生的视觉暂留对所视图像进行回忆并说出图像内容。学生适应这种训练方式后,图像内容逐步丰富。这种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同时能增强学生对视觉材料的瞬间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看图说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速读文字训练。对学生进行速读图片训练后,便可以对学生进行速读文字的训练。速读文字的训练也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先,进行单字速读训练,一次训练10个字。文字快速闪过,让学生凭瞬间记忆书写。一段时间后,改为双字训练,逐步过渡到四字词语、短句训练。

5.计时书写训练。训练前,我准备一些相同字数的优美语段,自己先进行书写速度测试,让自己心中有个数。然后,在写字课上进行计时书写比赛,并提出比赛要求:书写内容正确,卷面整洁;书写速度快。接着,投影书写内容,计时开始后,先完成者举手示意,我记下时间及先后顺序。书写结束后,当场筛选评点,评出优胜者,进行表扬奖励,让学生明白自己在不断进步。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速度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更上一层楼。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5

关键词 执行功能;老年人;认知可塑性;神经可塑性;迁移效应

分类号 B842;B844.4

长期以来,认知年老化研究延续的是传统的“衰退模型”,例如较有影响的加工速度理论、抑制控制理论和执行衰退理论,这些理论无一例外地强调年老化所带来的认知损伤。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逆转(Bares & Lindenberger,1988;Thompson&Foth.2005;Willis et al.,2006),并且训练还可引发脑容量、脑功能激活等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认知可塑性(cognitive plastici)和神经可塑性(neutral plasticity)。《Psychology and Aging》在2008年末专刊介绍了老年认知可塑性的各类研究(Mayr,2008),表明“可塑性”已成为当前认知年老化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从Baltes和Willis 1982年提出“认知可塑性”概念伊始,针对老年人的各类认知干预研究不断涌现,如对记忆、推理、加工速度等的训练。近年来,随着执行功能及相关理论的提出,执行功能成为认知干预的一个新的目标能力,对工作记忆和各种执行功能进行认知训练和干预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2008年的认知年老化大会(cognitive Aging Conference)对执行功能的认知干预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探讨。

1 执行衰退假说与执行功能的可塑性

执行功能(Execufive Function)是大脑最高级的认知活动,负责对各种具体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一直是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collette,Hogge,Salmon,&Van der Linden,2006;周晓林,2004)。额叶(特别是前额叶)是执行功能重要的物质基础,相对于其它脑区,额叶随增龄的衰退更快(Raz,2000,2004)。由此一些研究者提出执行衰退假说(executive decline hypothesis of cognitive aging),认为执行(额叶)功能的随增龄衰退是引起人们日常认知功能(记忆、推理、视觉空间能力)衰退的主要原因(West,1996;陈天勇,韩布新,罗跃嘉,李德明,2004)。近年来,执行功能在认知可塑性和神经可塑性研究领域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如果认知年老化主要源于执行功能的随增龄衰退,并且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存在可塑性,那么针对执行功能的认知干预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执行功能并不是单一结构的认知系统,即存在多种不同的执行功能,如记忆更新、注意转换、双任务协调、抑制优势反应等(collette&Van der Linden,2002;Miyake,Friedman,Emerson,Witzki,&Howerter,2000;陈天勇,李德明,2005)。近年来,研究者对上述几种执行功能的可塑性分别进行了研究。不同执行功能的可塑性及认知训练的可迁移性是否存在差异,这也是本综述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

2 执行功能认知可塑性的实证研究

个体通过训练提高了在目标认知任务上的行为表现,就训练本身而言即表明训练效应(training effects)的存在,就接受训练的个体而言即表明个体有认知可塑性。也就是说,对老年人的执行训练存在训练效应,也就表明了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具有可塑性。另一方面,当评定一项认知训练的有效性时,还应检测由训练带来的目标能力的改善能否运用到一个新的任务情境中,也就是训练的迁移效应(transfer effects)。一般可将迁移划分为两种类型:近迁移与远迁移(Karbach,2008)。简单而言,近迁移(near transfer)指的是迁移任务与训练任务涉及能力相同;远迁移(far transferl指的是迁移任务与训练任务所涉及的认知能力不同,或者是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迁移。此外,训练效应及迁移效应的保持(maintenance)情况对于评定认知训练也很重要。

2.1工作记忆和记忆更新(Memory Updating)

工作记忆在学习、阅读和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负责各种认知加工的执行和控制,同时负责对相关信息的暂时存储,记忆更新则根据任务的需要使工作记忆的内容不断更新,纳入有用的新信息,抛弃无用的旧信息。如读报时,需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存储,同时不断地更新工作记忆中的内容。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与记忆更新能力关系密切(Miyake et al.,2000),工作记忆或记忆更新能力都存在年老化现象(salthouse,1994;彭华茂,张凌,申继亮,2009)。实际上,在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的研究中,通常使用n-back或动态记忆任务这些记忆更新的范式。

Li等人(2008)使用两种难度水平的空间工作记忆(2-back)任务进行训练,结果发现,经过45天(15分钟/天)的训练后,青年组和老年组在两类训练任务上的成绩均有所提高,而且在较难条件下两组的训练获益更多,且老年组的绝对获益量大于青年组。其中老年组在正确率上提高了30%(从58%提高到88%),在反应时上改善了近一倍(从1450ms减少至700ms)。虽然老年组经过训练达到的最好成绩依旧低于青年组,但能够达到后者训练前的基线水平。在训练迁移方面,发现老年组训练后在空间3-back任务和数字2-back、3-back任务上的成绩有显著提高,但没有发现对工作记忆广度任务的远迁移。这些训练效应与迁移效应在3个月后的测查中仍然存在,但较之青年组,老年组的保持量有更大程度的减少,作者认为如果在集中训练结束后再对老年组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可能会有利于其训练获益的长期保持。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采用适应性训练(adaptive training)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干预,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根据个体能力来不断灵活调节训练任务难度。Brehmer,Westerberg和Backman(2008)认为,相对于难度水平固定的认知训练,这种适应性训练能够产生更显著的训练效应。Buschkuehl等人(2008)使用这种训练方式对老年

组进行了12周的(45分/阶段,每周2阶段)的训练,发现老年组在三个工作记忆任务上均有显著的训练效应,但因在各任务上策略使用的差异以及任务难度的影响,高龄老人在三个任务上的训练获益程度不同,成绩提高量分别为44%、62%及15%。且在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任务(近迁移)及视觉情景记忆任务(远迁移)上的成绩分别提高了21.3%和25%。但在后继一年的测查中没有发现训练效应及迁移效应的保持。这一研究结果改变了以往认为高龄老人学习新技能的潜力非常有限的观点(singer,Lindenberger,&BaRes,2003),说明即使80岁高龄老人的工作记忆同样存在一定的可塑性。

Dahlin,Nyberg,Backman和Neely(2008)同样使用适应性训练方式,采用四类动态记忆任务(running memory task)(任务刺激分别为数字,字母,颜色,空间位置)进行为期5周(45分/阶段,每周3阶段)训练。结果显示,老年组与青年组在四类动态记忆训练任务上均能够达到最高难度水平,两个年龄组的训练获益量相当;在用来测定训练效果的字母记忆任务上,老年组经过训练后能够成功回忆出更多的系列数,由训练前的1个系列增长到5个系列;虽然老年组不如青年组的改善幅度大,但训练后的成绩已高于青年组训练前的基线水平;在18个月后的测查中,训练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水平依然能够高于青年组的基线水平,说明训练结束的18个月内,执行功能的可塑性仍能保持,并不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但在迁移方面,两个年龄组在计算广度、情节记忆、推理等任务上的成绩均没有显著提高,只发现在青年组对数字3-back任务的有限近迁移,而老年组没有出现任何迁移效应。

2.2注意转换(Attention Switching)

也可称为任务转换(Task Switching),体现为对多个任务或认知操作之间相互转换的控制过程。日常生活中需要同时或连续处理多种任务,这就要求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快速、频繁的任务转换,因而注意转换能力也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注意转换能力通常用任务转换范式来研究,一般包括两类组块:单一组块(始终执行同一种任务,如AAAA,或BBBB)和转换组块(交替执行多种任务,如AABBAABB),转换组块比单一组块反应更慢,错误更多,这种成绩差异就是一般转换代价(general switch cost),反映的是对两种任务规则的保持和任务转换能力:转换组块中转换项目(如

AA…BBAABB…)与非转换项目(如A…ABBAABB…)的成绩差异就是特殊转换代价(specific switch cost),反映的只是在两个任务问的转换能力。一般来说,在特殊转换代价上不存在年龄差异,而在一般转换代价(即通常意义上的转换代价)上,老年人明显高于青年人(Kray & Lindenberger,2000),但这种年龄差异可以通过训练降低或消除。

Buchler,Hoyer和Cerella(2008)进行的注意转换训练中设置的转换任务并不限于两个,有4类两位数的数字运算任务。训练任务为对这4类任务不同组合的转换,任务组合可设置为2个(如加法转换为大数减1)、3个或4个。在完成5天的训练后,老年组在训练各阶段的任务成绩不断改善,甚至当要求执行4个任务的转换作业时,与青年组在转换代价上的年龄差异也消失了。这个结果类似于Kramer,Hahn和Gopher(1999)使用任务线索范式进行任务转换训练的结果,经过训练后老年组和青年组的转换代价相等,说明老年组的转换代价有更大的减少,且这种训练获益可以持续两个月。

还有一些研究在训练中使用到口头自我指导(Verbal Self-Instructions)策略,即在任务准备期说出下一个任务目标。Kray,Eber和Karbach(2008)发现这种策略的使用可使老年人的转换代价有更大幅度的降低,作者解释因语言对动作控制有着调控功能,能够将注意集中到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上,所以老年人可以利用这种言语化策略来弥补在任务加工上的缺陷。Karbach(2008)发现在完成4个阶段交替转换范式的任务转换(客体辨别与数量判断)训练后,使用口头自我指导训练策略的老年组在训练任务上的特殊转换代价从第1个训练阶段到第4个训练阶段的平均减少量为66.7%,而未使用策略的老年组其特殊转换代价的平均减少量为45.1%,Karbach和Kray(2009)也发现了相同的结果。在迁移效应方面,Karbach发现迁移任务的一般转换代价有所改善,而且老年组在一般转换代价上的近迁移相比青年组更显著,此外还发现了在特殊转换代价上的近迁移效应(平均效应值1.17),这一发现证实并扩展了Minear,Shah和Park(2002)的研究结果;而且所有年龄组被试在Stroop任务、言语及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上的成绩都有所提高,说明任务转换训练的获益也可以远迁移到其他执行控制加工能力,如抑制、工作记忆,以及其他认知领域(如流体智力),这种迁移效应可以保持一年时间。

2.3双任务协调(Dual-task Coordination)

双任务协调是指同时执行两项任务时分配注意资源的能力,例如狭路行走时进行记忆活动,开车的同时与人交谈等,而老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注意控制上的困难(Hasher,Lustig,&Zacks,2007)。双任务协调能力通常用双任务亏损(dual task cost)来测查,即加工双重任务与加工两项单一任务的时间差异。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存在更大的双任务亏损(Verhaeghen,Steitz,Sliwinski,&Cerella,2003)。

在双任务训练研究中,众多研究者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到两种不同的加工策略:可变优先加工(variable priority,VP)与固定优先加工(fixed priority,FP)。在VP条件下,要求被试对两个任务都尽快做出反应,这就需要不断地变换对两个任务的优先注意;在FP条件下,被试始终保持对某一任务的优先注意,如当两个任务同时呈现时,先对其中一项任务进行加工(Gopher,Weil,&Siegel,1989)。Kramer和Larish等人发现相比FP训练组,VP组能够更快的掌握训练任务,有更多的训练获益(如反应时改善上,VP组30.8%,FP组16.6%),而且VP策略能够大大降低老年组和青年组在双任务加工上的年龄差异,如VP组在反应时上的年龄差异降低了32.5%(224~151ms),而FP组的年龄差异反而增加了10.3%(217~242ms),即表示VP老年组有更多的训练获益,而当时大

多研究发现老年组的训练获益少于青年组或两者获益相当,Kramer等人的这个结果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发现:而且VP组对新的任务情境有更多的迁移,如在迁移任务正确率的改善上,VP组提高了47%,而FP组仅提高了12.3%,且这些训练获益的保持可维持45~60天(Kramer,Larish,&Strayer,1995;Kramer,Larish et al.,1999)。VP策略的优势同样也体现在姿势一认知双任务训练中,研究发现VP组的老年被试在步速上有更大改善,且只有VP组的训练效应能够保持3个月(Silsupadol et al.,2009)。

Bherer等人(2005)使用两个简单的辨别任务作为训练任务,如高低音辨别(440Hz或990Hz,听觉任务)与字母确认任务(B或C,视觉任务),结果发现老年组与青年组的双任务亏损都有所下降,两组在反应时上训练获益相当;在正确率指标上,老年组表现出更好的成绩改善,且老年组经过对视听任务组合的训练后,在新的相同刺激模式的视听组合及不同刺激模式的视视组合两类迁移任务上的双任务亏损分别减少30%和25‰且这种训练获益在训练结束一个月后依然存在,在随后2006与2008年的研究中也同样发现老年组注意控制能力存在可塑性。但是Bherer等人的系列研究并没有发现VP与FP这两种加工策略的差异,与Kramer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可以看出,VP训练策略的有效使用依赖于训练任务的难度水平,训练任务难易度的不同会造成训练结果上的差异。相比Kramer等人研究中较复杂的训练任务(监测任务与字母数字任务),使用简单的辨别任务进行训练(如Bherer等人的系列研究)就很难表现出VP策略的优越性,但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任务越复杂也不利于老年人从训练中获益(Maquestiaux,Hartley,&Bertsch,2004),如Gothe,Oberauer和Kliegl(2007)使用两个不同类型的连续记忆更新任务进行双任务训练,训练任务本身具有较高的工作记忆负荷量,最终没有发现老年组的训练获益。而且,研究发现老年人在双任务加工中使用了保守的执行控制策略,更重视正确率而非速度,即便长时间的练习后,还是以较慢的加工速度为代价来保证任务加工上较高的正确率。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策略指导,鼓励其使用更大胆的加工策略。

2.4抑制优势反应(Inhibition of Proponent Responses)

同样,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够排除干扰也是一项重要的注意控制能力。这里所讲的抑制主要强调对优势行为(习惯、熟悉或正在进行的动作)的积极的、有意的抑制,是一种内源性的行为控制。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抑制能力有所衰退(Hasher&Zacks,1988;Hasher,Zacks,&May,1999),比如在干扰环境下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或是由于难以抑制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在谈话中出现更多脱离目标的絮叨。

目前对老年人抑制训练的研究很少,仅有少量的研究发现老年人抑制的认知可塑性。Stroop色词测验是测量抑制能力的经典范式。同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但经过色词干扰任务的练习后,两组的抑制能力均有所改善,虽然练习之后依然存在Stroop干扰效应,但在Stroop干扰量的大小变化上,老年组在反应时上的绝对获益量(72ms)较高于青年组(25ms)(Davidson,Zacks,&Williams,2003)。老年组在经过3周信号抑制任务(stop-signal task)训练后,在另外两项抑制测验(Sffoop色词测验和Hayling补句测验)上的成绩能够有所改善(Lyrette,Langlois,&Bherer,2008)。而且除认知训练外,抑制能力也可通过身体锻炼来改善。在经过十个月身体锻炼后,老年组在Stroop色词测验上的成绩有显著改善,且在反应时(效应值为0.93)和正确率(效应值为0.72)上的改善幅度都很大(smiley-Oyen,Lowry,Francois,Kohut,& Ekkekakis,2008)。可见执行控制能力可通过认知训练或身体锻炼来改善,但是这些获益是否是由同一潜在机制(或某一特定大脑部位)调节还需进一步研究(Kramer&Willis,2002)。

3 神经可塑性的实证研究

除了在行为水平上表现出来的认知可塑性,其他研究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结构性核磁共振(MRI)或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等,分别在脑的功能水平、结构水平(灰质或白质)、以及分子水平(如神经递质)上发现了训练相依的神经可塑性。

目前神经可塑性研究较多关注在功能水平上。Olesen,Westerberg和Klingberg(2004)以青年人为被试进行5周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训练,研究发现被试额中回及顶上小叶与顶下小叶脑区的激活增加,这一皮层活动的变化说明训练可以引起工作记忆神经基础的可塑性,Westerberg和Klingberg(2007)进而发现这种激活的变化并非是额外脑区的激活,而只是已激活脑区在激活程度上的小幅增长。Dahlin,Neely,Larsson,B~ckman和Nyberg(2008)的研究发现了青年组经记忆更新任务训练后前额叶激活的降低。但青年人经训练引起的神经激活的变化并不限于在激活程度上简单地增加或降低。Erickson等人(2007a)在对青年组进行双任务训练(颜色辨别与字母确认)后,被试在行为指标上的成绩有所改善,且之前被激活的右腹侧前额叶(VLPFC)经训练后激活程度显著下降;而背侧前额叶(DLPFC)某区经训练后激活程度增强,训练引起了与双任务加工相关脑区在激活位置上的“转移”,这种转移可能表示认知训练引发了大脑皮层功能的重组,从而得以改善任务加工上的表现。

随后Erickson等人(2007b)考察训练引发神经可塑性这个结果能否扩展到执行失调或有执行缺陷的老年群体中,结果发现老年组在DLPFC脑区激活降低,青年组激活增加,两者在激活程度上出现趋同,这表明老年组可能学会了在任务协调中更有效的使用该脑区:老年组在VLPFC脑区激活的非对称性(即单侧化优势)增强,具体来看,老年组左侧VLPFC激活增强,这个区域靠近布洛卡区,表明老年组增加了对外部言语或内部言语化策略的依赖。Brehmer等人(2008)发现经过工作记忆训练后,老年组在任务相关脑区(额、顶、颞)的激活下降,表明训练可以改善老年组的脑功能及神经效率。在这些研究中,训练所引起的脑区激活程度的改变都可发生在最易随增龄而出现

萎缩的前额叶,从而表明,在这些脑区出现的年龄相关的功能衰退并不是年老化必然的过程,可以通过训练有效地减缓甚至逆转。

另外,从神经可塑性角度也可解释存在于迁移效应上的年龄差异,从上部分可以看出老年人存在一些积极的迁移效应,但相对于青年人,老年人的迁移效应还较少。研究发现老年人训练迁移的产生会因年龄相关的脑功能衰退而受到限制。已有研究表明更新加工与纹状体有关,Dahlin等人(2008)发现,青年组在训练后加工字母记忆任务(同训练任务)和3-back任务(近迁移任务)时其左侧纹状体出现了激活程度的增强:老年组在训练前纹状体激活不显著,在训练后只在加工字母记忆任务时的激活程度有所增加,但是在3-back任务上激活程度没有出现显著的改变,结合行为指标,只有青年组出现了在3-back任务上的近迁移效应,研究者由此认为老年组在更新训练中迁移效应的局限性可能反映了年老化过程中纹状体的功能缺陷。

除了脑功能水平上的神经可塑性,近来研究发现经过锻炼或技能学习,成人大脑依然可以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在经过6个月的有氧锻炼后,老年组的前额叶、颞叶及顶叶的灰质和白质容量增加,而青年组却没有显著变化(colcombe et al.,2003;Colcombe et al.,2006),,而且老年组的这种锻炼获益减少了脑容量萎缩的风险,在前扣带皮层(ACC/SMA)、右颞上回(nSTG)、右侧额中回(rtMFG)与白质前连合(AWM)分别降低了42.1%,33.7%,27.2%与27.3%。此外,在经过三个月甚至短暂一周的接抛球杂耍训练后,学习杂耍者在主要负责运动信息存储与加工处理的脑区(如颞中区、顶内沟)的灰质容量均出现了显著的双边扩展(Draganski et al.,2004;Driemeyer,Boyke,Gaser,Bfichel,&May,2008),老年组也能出现相同的增长(Boyke,Driemeyer,Gaser,Buchel,&May,2008),且大脑自质也可随训练发生增长(sch01z,Klein,Behrens,&Johansen-Berg,2009)。这些结果均表明,成人可通过锻炼引发神经可塑性,大脑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得以提高进而改善了行为表现,对于老年人来说,随年老化出现的大脑结构萎缩(Raz,2000)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而且,对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还可深入到脑的分子这一细微层次,如与工作记忆关系最密切的中枢多巴胺系统。McNab等人(2009)发现在经过14个小时的工作记忆训练后,伴随着工作记忆能力的提高,被试的前额和顶叶皮层区的多巴胺D1受体发生了变化,多巴胺D1受体系统的这一可塑性表明了认知活动与大脑生化成分的相互作用。在另一项研究中,Valenzuela等人(2003)发现经过记忆训练的老年组其海马区的神经生化发生变化,胆碱与肌酸这两类能量代谢物质的信号值升高,表现为神经元能量提高,这有利于突触信号的传递。

4 研究评述与展望

就目前对各项执行功能训练而言,可以发现老年人能够通过训练提高相应的目标能力,表明了老年执行功能认知可塑性的存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绝对训练获益量相比青年人更高,原本在任务加工上的年龄差异降低甚至消失,而且在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还可发现老年组在训练后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青年组训练前的基线水平。现有研究发现老年组对这些训练获益的保持在几个月后的测查中依然存在,甚至可达18个月之久,但老年组认知可塑性的保持还是相对有限的,有时可能还需要一定量的恢复训练来维持有限的可塑性。

在训练迁移方面,目前四类执行功能表现出的可迁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记忆更新、双任务协调和抑制能力的训练上,老年人只出现了很少的近、远迁移,这与之前大多训练研究的结果一致。以往研究发现大多认知训练产生的迁移很少,或者只是特定于训练任务或特定于某一认知加工上的有限的近迁移(Ball et al.,2002;Williset al.,2006)。不过可喜的是,研究发现对注意转换的训练可改善抑制能力、工作记忆与智力(Karbach,2008),这一结果说明对老年人进行某些执行功能的训练可使整体的认知功能得以提高,体现出这种认知训练的相对优越性。这种在可迁移性上的差异也反映了认知训练研究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各项认知能力在训练的难易度上是有差别的,哪种认知功能可训练且可迁移到其他能力或行为上的程度是不同的(Thorell,Lindqvist,Bergman Nutley,Bohlin,&Klingberg,2009)。但是,目前对老年执行功能训练可迁移性的研究还很缺乏,部分执行功能训练是否真的没有远迁移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就双任务和抑制的训练而言,现有研究更多关注训练的近迁移,未来研究应对训练的远迁移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工作记忆或记忆更新的训练上,现有研究大多发现对n-back任务的训练并没有出现对智力的远迁移,而已有研究发现对青年组的双n-back训练可改善其智力(Jaeggi,Buschkuehl,Jonides,&Perrig,2008),另一方面,工作记忆广度与智力关系密切(Ackerman,Beier,&Boyle,2005),那么对老年人进行工作记忆广度的训练是否能够迁移到智力的提高上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对训练方案的优化上,首先,新的训练方式或训练策略的使用能够促进训练效应的产生,如老年人在灵活设定和调整任务加工顺序(task priority)时有困难,而可变优先加工策略就指向老年人的这种加工缺陷,从而老年人可以从训练中有更多获益。也就是说,针对老年人尚存但不能有效运用的功能进行训练,可能是促进训练和迁移的有效方法(Bissig&Lustig,2007)。其次,应该注意到各种策略在迁移效应(尤其是近迁移)上的差异。如言语化策略或自适应训练并没有促进迁移的产生,而任务的多样性就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schmidt&Bjork,1992),这是众多研究者普遍认同的学习或训练的原则,Karbach(2008)的实证研究结果也与之一致,但应注意,在对执行功能的训练上,除了受训练目标能力的影响,这种策略的有效使用也可能受到任务难度的限制,在Dahlin等人(2008)研究中使用的训练任务为4类动态记忆任务,该研究中的任务多样性却没有支持对迁移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未来研究中,要注意不管是对训练效应还是对迁移效应的促进上,训练目标能力及其任务难度都可能会影响到训练策略的有效使用。

目前对执行功能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较少,但现有的研究发现,认知训练可改变任务相关脑区的脑功能,身体锻炼或技能训练可增加大脑灰质

和白质容量,而且训练还可使大脑生化成分发生变化从而改善神经效率。老化的脑可积极应对“衰老”,这是近年来对老年神经可塑性从理论探索或实证研究上所达成的共识,虽然专门针对老年执行功能神经可塑性的实证研究有限,但从脑机制上看,前额叶萎缩最多,但可塑性也最强(Greenwood,2007),所以在着重考察执行功能认知可塑性的同时,也可加强对神经可塑性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探究执行功能训练在脑的功能、结构及神经递质上对任务加工行为的作用,从而全面了解训练与脑、认知的相互作用。

老年执行功能可塑性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对现有的认知年老化理论进行支持或验证。例如,如果对执行功能的训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日常认知功能,就可以为执行衰退假说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的支持。如果对抑制能力的训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能力,就可以为抑制控制理论(Hasher&Zacks,1988;Hasher et al.,1999)提供有力的支持,该理论认为,由于抑制能力衰退,一些无关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使其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其他认知能力的衰退。

认知训练所追求的目标是能够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但就现有的执行训练研究,大多是采用实验室测验来评定迁移效应,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远迁移效应的考察还很匮乏,这种执行功能训练的生态学效度还应作为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课题。一方面可以在执行训练结果评定中加入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指标。如记忆训练的结果评定中设计了生态学任务,如购物清单回忆、周计划活动记忆、面孔一名字记忆等测验(Cavallini,Pagnin,&Vecchi,2003),或加工速度训练中有对日常驾车行为的测定(Ball,Edwards,&Ross,2007);另一方面,探索有生态学效度的执行功能训练任务或训练形式也是一个研究途径。以往众多记忆研究发现,老年人很难将训练中的记忆策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Rebok,Carlson,&Langbaum,2007),但是如果记忆训练任务本身具有生态学效度(如用分类策略来指导记忆购物清单),还是可以发现对日常认知活动的积极改善(Ban et al.,2002)。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6

关键词:太极拳;轻度认知障碍;执行功能;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68-05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tai chi on the elder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ethods:The samples were composed of 108 elderly peopl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from two communitie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4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54 cases).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health education and maintained daily life.In addition, the excise of tai chi were conducted on intervention group for 3 months regularly.The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AVLT) and the Trail Making Test-A ( TMT-A ) was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the end of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score of long delayed recall of the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and the Trail Making Test-A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Tai Ch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executive function;memory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1]。现阶段,AD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的重点就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2]。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表现为记忆和执行功能下降,其向AD及其他痴呆的转化率高达10%~15%[3],是早期开展预防痴呆措施的最佳阶段。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体育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MCI老年人的执行功能的干预措施[4]。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机能下降,往往不能承受有氧运动等高强度体育运动。中国文化的代表太极拳运动,动作柔和缓慢,深受老年人喜爱。结合太极拳自身的特点,太极拳在改善记忆力和执行功能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其一,太极拳运动中强调“连贯圆整”“周身放松”,类似于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加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改善脑组织的代谢,加速疲劳神经细胞机能的恢复,减少氧化应激反应[5-7],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的生成[8-10];其二,在打拳的过程中,练习者要记忆动作的要点和顺序,做到手眼协调,从而起到了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认知干预的作用[11];其三,最重要的是,太极拳运动强调“用意不用力”“意气形结合”,能够实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周身协调一致地运动,可以不断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脑内神经网络和神经突触的建立[12]。现阶段,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记忆力和功能执行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然而,既往的研究中存在未单独针对MCI的老年人群,研究样本量小,未合理地控制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大陆地区作为太极拳运动的发源地,尚缺乏太极拳运动对MCI老年人记忆力和执行功能影响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针对社区MCI老年人开展太极拳训练,探索其对MCI老年人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10月在北京市某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5个居住区招募了MCI老年人108例。纳入标准:1)年龄为65岁~85岁;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符合MCI的诊断标准;4)具备基本沟通交流能力;5)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痴呆患者;2)服用抗痴呆药物者;3)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酒精、抑郁等精神疾病、严重脑外伤、严重的内科疾病、膝关节置换、重症肌无力、严重骨关节炎等疾病者。4)参与专业医疗认知干预以及经规律(每次至少30min,每周至少3次,坚持时间约1年)进行太极拳运动训练、瑜伽等运动者。其中,MCI诊断标准[13]为:1)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2)经客观检查存在认知损害证据:65岁~79岁的老年人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协和版(MoCA-P)得分为25分、80岁~85岁的老年人MoCA-P得分为大于21分小于等于24分;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小于等于26分;4)不符合ICD-10和DSM-IV痴呆诊断标准。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在两个社区中共招募了372名65岁~85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并主诉记忆下降的老年人参与免费认知功能筛查,其中,筛查出122名MCI老年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MCI老年人共108例,其中芳城园社区37例,核二院社区85例。为避免沾染,首先,采用居住地分组的方式,将核二院社区作为干预组,芳城园社区作为对照组。鉴于芳城园社区研究对象人数不足,因此,将核二院社区中54例MCI老年人作为干预组,芳城园社区中37例MCI老年人和核二院社区中不愿参加太极拳运动的17例MCI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研究对象接受3个月的干预措施后,采用听觉词语学习测试(AVLT)和连线试验-A(TMT-A)对干预前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估。

1.2.1 干预方法

由研究者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讲解轻度认知障碍预防知识,时间约为30 min,讲解结束后发放《轻度认知障碍预防保健手册》。干预组研究对象在讲解后的1周内进行八式太极拳学习,太极拳学习的内容包括:太极拳基本功法;起势;左右倒卷肱;左右搂膝拗;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揽雀尾;左右金鸡独立;左右蹬脚;左右揽雀尾;十字手;收势。在实施太极拳干预过程中,分为了两个阶段:太极拳学习阶段和练习阶段。

1.2.1.1 学习阶段

太极拳教练对干预组研究对象集中开展八式太极拳学习训练,时间为2周,每周5次,每次40 min。培训结束时,由太极拳教练对研究对象进行考核,确保研究对象太极拳动作的规范性。为保证学习太极拳的质量,在第一次学习结束时,研究者向研究对象每人发放一份《八式太极拳动作详解》图谱。

1.2.1.2 练习阶段

根据研究对象的喜好和天气状况,在干预过程中采取个人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训练的地点选择在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近的社区操场,训练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3点,个人训练由研究对象自主安排训练的场地和时间。无论采取何种训练方式,所有研究对象均要达到每周至少4次、每次至少40 min、共3个月的训练强度。在训练的过程中,研究者向所有的研究对象发放干预日记表,要求研究对象记录下每天参与太极拳运动的情况,并每周将日记表反馈给研究者。

1.2.2 研究工具

1.2.2.1 一般资料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收集,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睡眠状况,参与运动训练(游泳、慢跑、骑自行车、保健操等有氧运动),智能训练(读书、看报、类、麻将、智力游戏等活动)和社会活动状况(宗教活动、聚会、社会公益活动、工作等活动)等。

1.2.2.2 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AVLT)

AVLT是郭启浩于2001年等根据 California 词语学习测验和 Hong Kong 词语学习测验的原理和方法编制的,用于检测老年人的记忆力。AVLT包含12个词语,均为由2个汉字组成的具体名词,可分为3个语义类别,每个类别有4个词语。在事先提醒受试者需要回忆的情况下,检查者先依次读出12个随意呈现的词语,然后受试者对12个词语进行立即回忆,共连续学习并回忆3次,间隔其他非言词测验约5分钟之后,让受试者回忆刚才记忆的12个词语,称为“短延迟回忆”;再间隔其他非言词测验约20分钟后,再让受试者对12个词语进行自由回忆,称为“长延迟回忆”;然后以类别提示为线索再次进行回忆;最后为再认,受试者需根据记忆判断检查者读出的24个词语是否学习过。由检查者记录下受试者每次回忆正确的词语个数和插入错误的词语个数。历次回忆正确数,共 6 次,每词正确为1分,满分均为 12 分。AVLT 应用于老年人群中其内部一致性 Cranach’s α 系数为 0.99,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7~0.94[14]。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早期主要表现为情景记忆的改变,对情景记忆的检查主要通过延迟回忆测试,研究表明AVLT对延迟回忆的检测最敏感[15]。因此,本研究中选择AVLT长延迟回忆作为反映老年人记忆水平指标。

1.2.2.3 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A, TMT-A)

传统的TMT最初是由Partington于1938年开发的,目前该测试已成为Halstead-Reitan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中的一个分测验,可以反映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快速视觉搜索、视觉空间排序和认知定势转移能力等执行能力,广泛地用于检测老年人执行功能[16]。该测试分为A和B两部分,A 部分要求受试者按序(如1连到2,2连到3)连接纸上的25个数字,B部分要求按序交替连接25个数字和字母。因考虑到我国老年人间英文水平差距较大,陆俊超等特地将传统的连线测验进行了一部分修改,B部分的数字和字母改成用数字包含在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中,要求受试者按数字顺序连接时两种图形要交替地排列(如正方形1连到圆形1,圆形1连到正方形2,以此类推),评分指标TMT-A和TMT-B的耗时数,耗时越长,执行功能越差,研究显示其能良好地反映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17]。考虑到老年人的测试耐受性,为缩短测试时长,本研究中选择TMT-A作为评估执行功能水平的指标。

1.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AVLT长延迟回忆得分和TMT-A耗时数进行统计分析,以0.05为P显著性水平划分标准。经探索性分析,AVLT长延迟回忆和TMT-A等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干预组中4例研究对象中途外出退出研究,1例意外摔伤,1例照顾病重家属,5例未能达到每周3次、每次40 min、共3个月的太极拳训练标准;对照组1例服用抗痴呆药物,2例外出度假,2例病重住院,两组总体脱落率为14.8%(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记忆力和执行功能水平的比较

经探索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的AVLT长延迟回忆得分和TMT-A耗时数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AVLT长延迟回忆得分和TMT-A耗时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AVLT长延迟回忆得分和TMT-A耗时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太极拳是融阴阳之理、经络学、导引术和吐纳术,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18]。太极拳凝聚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在运动的过程中太极拳“心静体松”“动静结合”“连贯圆整”“意、气、体相合”“内养外练,内外并重”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19-20]。本研究通过太极拳运动干预明显地改善了MCI老年人记忆力和执行功能水平。

3.1太极拳运动对MCI老年人记忆力的影响

表2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干预组MCI老年人AVLT长延迟回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3.2 太极拳运动对MCI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

由表2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干预组MCI老年人反映执行功能的TMT-A耗时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4 小结

综上所述,凝聚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地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力和执行功能。而且,其柔和缓慢、形式富于变化、不受器械和场地限制的特点,有助于在社区广泛推广,发挥延缓或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han K Y,Wang W,Wu J J,et al.Epidemi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in China, 1990-201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alysis[J].Lancet, 2013, 381(9882): 2016-2023.

[2] ADI.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4[R].London: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2014.

[3] Petersen R C,Doody R,Kurz A,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Arch Neurol, 2001, 58(12): 1985-1992.

[4] Gates N,Fiatarone Singh M A,Sachdev P S,et al.The Effect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3, 21(11): 1086-1097.

[5] Erickson K I,Voss M W,Prakash R S,et al.Exercise training increases size of hippocampus and improves memory[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108(7): 3017-3022.

[6] Smith P J,Blumenthal J A,Hoffman B M,et al.Aerobic Exercise and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10, 72(3): 239-252.

[7] 冯霞.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影响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4, 11(7): 59-61.

[8] Vaynman S,Ying Z,Gomez-Pinilla F.Hippocampal BDNF mediates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on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cognition[J].Eur J Neurosci, 2004, 20(10): 2580-2590.

[9] Jiang Y,Zou J.Analysis of the TCM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exercise[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3, 2(4): 204-208.

[10] Buscemi J,Steglitz J,Spring B.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A synopsis and comment on "Systematic Review: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isk for and possible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later life"[J].Transl Behav Med, 2012, 2(2): 126-127.

[11] Wayne P M,Walsh J N,Taylor-Piliae R E,et al.Effect of Tai Chi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4, 62(1): 25-39.

[12] Chang Y,Nien Y,Tsai C,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on in older adults: the potential of Tai Chi Chuan[J].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0, 18(4): 451-472.

[13]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0(41): 2887-2893.

[14] 郭起浩,吕传真,洪震.听觉词语记忆测验在中国老人中的试用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1): 13-15.

[15]洪霞,张振馨,武力勇,等.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2, 34(3): 262-266.

[16] Zhao Q,Guo Q,Li F,et al.The Shape Trail Test: application of a new variant of the Trail making test[J].PLoS One, 2013, 8(2): e57333.

[17] 陆骏超,郭起浩,洪震,等.连线测验(中文修订版)在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2): 118-120.

[18] 王洁.太极拳全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9] 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1(2): 42-44.

[20] 郑松波,杨宏.太极拳健身因子提炼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6): 28-31.

[21] Kasai J Y T,Busse A L,Magaldi R M,et al.Effects of Tai Chi Chuan on cognition of elderly women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2010, 8(1): 40.

[22]Cheng S,Chow P K,Song Y,et al.Mental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Delay Cognitive Decline in Older Persons with?Dementia[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4, 22(1): 63-74.

[23]Nguyen M H,Kruse 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ai chi for balance, sleep quality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elderly Vietnamese[J].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2 (7): 185-190.

[24]郑东明,董晓宇,孙洪赞,等.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执行功能损害[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5): 266-270.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7

关键词: 学习障碍儿童 认知问题 干预对策

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说或写)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出现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觉、思维、言语、阅读、书写、拼音及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美国残疾人教育法,1997)。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认知方面的特征(如知觉、注意、记忆等方面)是衡量一个儿童是否存在学习障碍的重要维度,而认知加工过程方面的问题是学习障碍儿童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问题

(一)注意问题

许多研究都已经证明,注意方面的问题存在于学习障碍儿童当中,80%的学习障碍儿童都存在注意方面的缺陷[1]。韦斯(Weiss,1971)等人发现80%有注意问题的儿童其学习能力较差,即有注意缺陷的儿童其学业失败率要远远高于没有注意问题的儿童。刘卿、杨凤池、张曼华等(1999)的研究结果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在注意分配能力上有明显缺陷[2]。

并且,教师普遍认为,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力要比非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差。如有的学习障碍儿童上课时,东张西望,一会玩玩橡皮,一会晃动一下桌椅;窗外同学的嬉笑声、鸟叫声都很容易使他分心;很简单的抄写作业题目也是做一会玩一会,即使自己很感兴趣的绘画课,也很难安静地坚持下来……这些表现都是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问题所造成的。

有注意问题的学习障碍儿童由于存在注意缺陷,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专心致志,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好动,容易分心,而这些问题又会加深他们的学业困难,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视知觉加工问题

现实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写作业常常出格,写字的偏旁部首颠倒,丢字落字;有的学生容易把相近的字混淆,可能把“内”写成或读成“肉”、“戌”看成“戊”等,闹出了很多笑话。由于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低下,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学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都是儿童的视知觉加工能力不足所造成的。Sliver指出,这种对视觉信息空间位置的混淆几乎在某些儿童一开始学习阅读、书写时就出现了[3],因而视知觉的发展关系到学习的成效。

关于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中视知觉问题研究最多的是视觉空间障碍。这种视觉空间认知缺陷使输入的信息被忽略或发生改变,使儿童难以注意和正确理解他所处环境中像视觉这样的非言语性感知觉信息所包含的意义[4]。存在该类问题的学习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其视觉分辨能力低下,并且容易混淆视觉信息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形成数学符号概念较困难,从而造成学业不良。

(三)记忆问题

学习障碍儿童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上存在困难。短时记忆差主要指的是学习障碍儿童在听或看过信息之后短时间内对信息的回忆有问题,以及缺乏或难以充分运用一定的复述策略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在复述的频率及复述的策略水平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学习障碍儿童的长时记忆也存在困难,主要由于他们较少利用精细的复述策略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化成有意义的信息,难以运用语义编码,从而导致许多信息难于或很少进入长时记忆。此外,在回忆或提取信息上,学习障碍儿童虽然也运用了一定的策略,但选择的策略效用较低。

另外,学习障碍儿童在记忆方面还存在机械记忆和序列记忆的问题,如有的学习障碍儿童很难记住无意义的字词、抽象概念,无法依照正确顺序回忆信息等问题。

二、学习障碍儿童认知问题的干预对策

(一)注意问题的干预对策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缺陷进行教育干预时,主要通过改善教育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注意力训练来帮助儿童克服注意问题。

合理安排教育环境:对有注意缺陷的学习障碍儿童来说,周围的学习环境最好是越简单越好,教室、卧室的布置应该简洁,把影响儿童注意分散的外部刺激减到最小。课堂上,这类儿童最好坐在教室的教师能够看到的位置,以便任课老师及时阻止学生的注意分散;并且,最好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安排在自制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中间,以便他能受到好学生的影响,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力训练:对有注意缺陷的学习障碍儿童的矫正主要是从行为矫正的角度出发所做的心理治疗,这是治疗注意缺陷比较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正强化技术、惩罚方法和消退技术。①正强化是指只要所要求的行为一出现,就立即给予儿童所期望的奖励(强化)。这样,儿童在以后同样的情况下出现相同的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某一儿童上课教师提问时突然举手想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应立即叫他回答,尽管他回答得不是很好,教师也要表扬他。②惩罚是指不期望出现的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一个惩罚物或取消正强化物,如教师的罚站、批评等都是惩罚的具体体现。运用惩罚技术时要注意时效性。③消退技术指当行为出现时不进行强化,使行为得不到强化而减退。这种方法多用于矫正儿童的多动、冲动、胡闹等行为。一般而言,正强化技术较常用于高年级儿童,消退技术多用于低年级儿童,惩罚技术则在儿童表现出危险的、较麻烦的注意问题时运用。

此外,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有注意缺陷的儿童解决注意问题,还应辅助药物治疗。

(二)视知觉问题的干预对策

学习障碍儿童视知觉缺陷的改善主要包括视觉精度、视觉协调和追踪、视觉分辨、视觉协调、方向性及图形—背景的区分等训练内容来展开,训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让儿童在设置好了的、有目的的游戏中来完成。具体的训练技术如方向性训练、颜色匹配、拼图、从图片中寻找隐藏的图形、图形辨认、几何形状的匹配和寻找遗漏部分等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儿童的优势通道的利用,如听觉通道。虽然儿童存在视觉上的问题,但其听觉通道是正常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如录音、讲解这样的听觉刺激,把“补救”和“补偿”结合起来,训练弱项,加强优势。

(三)记忆问题的干预对策

从记忆通道的角度来说,对该类儿童的记忆训练主要包括听觉记忆训练和视觉记忆训练两个方面。

其中,听觉记忆训练主要是借助于儿童听觉这一通道来完成的,如让儿童重复句子、一系列数字等。在句子或故事的重复过程中,教师口头说出一句话或几个句子,让儿童重复;教师可以说出一串数字或字(词),让儿童重复,也可以通过补全数字或句子的方式来实现。视觉记忆训练中,则主要借助于视觉呈现的方式来训练儿童的记忆能力。如教师向儿童呈现一组图片,教师在呈现的同时告诉儿童图片的内容,然后要求儿童回忆看到哪些图片。在回忆的过程中,可以按次序回忆也可以自由回忆。需要注意的是,记忆训练需根据儿童的当前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此外,还要教给儿童适当的记忆策略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这是尤为重要的。学习障碍儿童经过教育能够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但他们往往很难根据恰当的识记材料来选取合适的记忆策略。因而,要增强学习障碍儿童的记忆效果,必须让他们学会使用一些主要的记忆策略,如复述、联想、分类、自我询问问题等。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组织、快速阅读、回答问题、提问、做笔记、总结等,都可以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成绩(徐芬,1997)。

参考文献:

[1]陈学锋,谢天壬主编.从容面对儿童的学习困难[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4.

[2]刘卿,杨凤池,张曼华等.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品质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20-221.

[3]郭靖.学习障碍儿童的视觉运动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00:37.

数字记忆力训练篇8

【关键词】ACCESS数据库;教学改革;记忆力训练系统

1 学以致用――教学理念

电子商务专业非常重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调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其中的ACCESS数据库更是一门注重实战、注重技术更新的专业课程。

笔者认为就当以所在教研室的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以前开设的课程教材为参考,以任务为主线,布置学生建立一个较大型的数据库为目标,例如:英语单词学习、易经学习、商品销售、图书管理等应用系统需要的后台数据库,把教学导向到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虽然数据库是一门非常注重原理的课程,但是,也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这样,学生学习知识就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也便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成就感。

教学设计原则:综合应用性、实战性。学生考试与评价体系:基于学习任务的进度监控与全程目标考核,围绕学生就某一个数据库作品进行教学考核。教学阶段设计:以数据库建设为主导,将一个大的数据库项目分解为一些模块任务,在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吸收学习、消化应用。每个任务符合系统性全面性的原则,知识技能要点体现在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中做、教中学;边学边做、边学边用。教学要具有循序渐进性――先学基础知识,通过各个章节进行数据库技术的系统学习;再通过一个大型的数据库项目案例,对各个章节的知识进行串连和消化;最后再通过系统的建设开发,运用所学数据库相关知识来建设开发一个基于数据库的项目或者一个动态网站。

2 寓教于乐――教学内容设计

ACCESS数据库是电子商务方向学生的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同时这也是一门比较传统的课程,所以其教学内容又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其案例部分,是可选的。例如,比较常见的一些数据库系统有: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等。

然而,即便是案例内容,学生也不一定会感兴趣,甚至她们还把这些内容当做基础知识来学习,这是十分不利于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案例材料的选择方面下了一些功夫。我认为,一名老师应当提供更多的选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开发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开发,才会有毅力去克服在开发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此外,书中提供的一些传统数据库系统已经大部分都过时了或者已经是十分成熟的系统,也确实没有什么开发的必要和市场开发需求。

本人结合在管理学中讲解的记忆法教学内容,将记忆力训练移植到数据库系统开发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模块给她们选择。这样,就能做到教学内容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材施教”。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你可以多深入细致地讲解代码多讲后台、而纯粹代码式教学就会让没有开过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女生头大,恐怕这就会让你的课程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对这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最好是讲解数据库表的设计和表关系的处理,让她们来进行零代码STEP BY STEP操作练习。在上课之前,有必要做一个摸底调查,甚至可以让学生小考一场来掌握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进度。

在记忆力训练数据库系统中,我设计了很多个模块,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设计灵感要求。例如,有“英语六级单词”、“易经”、“心理学测试”、“诗词”、”“演讲稿”、“数字记忆”、“旅游数据库”、“扑克记忆”等各种各样的模块。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模块,在开发的过程中就会由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开发的冲动和非完成不可的“欲罢不能”的执行力。

3 系统模块界面设计

3.1 系统开发工具和思路

本系统采用C#基于WIN7系统平台开发,数据库采用ACCESS2010系统。本系统设计首先是由以下几大功能模块组成:数字地点桩记忆、圆周率记忆、电话号码记忆、扑克记忆和英语单词记忆,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英语文章、中文文章、易经等记忆。

3.2 系统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采用ACCESS2010系统,主要是考虑到训练的人中有大量的人员会使用EXCEL表或ACCESS软件。通过visual studio 2010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系统其中的一个数字记忆训练模块界面如图2所示――我们用一个地点记忆4位数字,所以我们想像在第一个地点:“校门口”有一把大“钥匙”压着“一只鹦鹉”。

4 记忆力系统实训结果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开发记忆力训练系统,学生不仅仅学会了如何用所学数据库技术来做一套系统,而且还能提高边做边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这样,既做为开发者,又做为用户来检验系统的实用性――选取了2011级、2012级和2013级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约400余人作为研究实验对象,经过2个星期训练后,平均可达10分钟左右可以记住一幅扑克和一百位圆周率。

【参考文献】

[1]Springer S P, Deutsch G. Left brain, right brain: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J].1998.

[2]Schore A N. The effects of early relational trauma on right brain development, affect regulation, and infant mental health[J].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01, 22(1-2): 201-269.

上一篇:国际贸易的商机范文 下一篇:支气管感染的治疗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