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9 11:53:32

进出口贸易培训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1

目前,全球贸易结构从过去以货物贸易为主不断升级转变成当前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核心结构。据《中国统计年鉴》,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当中,服务贸易不足货物贸易的8%,到2014年这一比重上升到了14.04%,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从出口额来看,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5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0亿美元,2007年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16亿美元,2014年已经上升到了2222亿美元;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为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增长,呈现出通过增加资源投入等外部数量和规模的变化促进增长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内部效率来促进增长的双重特点,这就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逐步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在此背景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背景下,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判断各指标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程度,这对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择。本文从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和社会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服务业发展状况,选取了2001-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货物贸易出口额(GE)、科技总投入(R&D)、教育总经费(EDU)、职业培训投入(TRA)、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S)、服务贸易发展水平(ST)等指标。由于数据的难获取性,其中科技总投入用研发科技经费(R&D)来衡量;职业培训投入由全国就业训练中心经费总来源来代替;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由历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来衡量;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由历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服务业的比重来衡量。(二)数据来源。本文人均GDP、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科技总投入、教育总经费、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分析整理得出,职业培训投入数据由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分析整理得出。

三、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

(一)KMO检验。本文利用stata12.0软件,对选取的7个指标进行KMO检验,得出培训投入的KMO值仅为0.0812,但总的KMO值为0.6682,由此可以判断本文各原始变量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二)因子分析。利用stata12.0软件,采用主因子法对选取的7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其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因素可归因于7个成分,但只有成分1和成分2的特征值大于1,且这两个成分解释了7个变量组合方差的98.64%。因此,本文将保留这两个成分,对原始变量与两个主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表2为因子载荷表,反映的是各原始变量与两个主因子之间的相依程度。由表可以看出,培训费用相对于主因子2的载荷系数为0.9925,其余6个原始变量相对于主因子1的载荷系数值都在0.9以上,这说明培训费用与主因子2的相依程度高,其余6个原始变量与主因子1的相依程度极高,由此我们可以将培训费用归于主因子2,其余6个原始变量归于主因子1。按各原始变量性质的异同,我们可以定义主因子1为宏观指标,主因子2为微观指标。(三)因子旋转。通过因子旋转,我们可以找出意义更明确、更符合实际意义的主因子。通过Stata12.0得出旋转后的特征根与方差贡献度,与旋转前不同的是,旋转后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因素仅归因于两个成分,且其特征根都大于1,方差贡献度为98.64%,因此,这两个成分是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主因子。由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与旋转前一致,因此,培训费用仍归于主因子2,即微观指标,其余6个变量归于主因子1,即宏观指标。(四)因子得分。因子得分表示的是样本在公共因子上的取值,其中βij表示因子得分系数:Fi=βi1X1+βi2X2+...+βijXji=1,2j=1,2,...,7(1)通过Stata12.0,我们可以得出各初始变量与公共因子1和公共因子2的线性关系为:F1=0.1683X1+0.17523X2+0.16476X3+0.16618X4+0.0454X5+0.16906X6+0.17102X7(2)F2=-0.02885X1+0.16154X2-0.06673X3-0.05105X4+0.96826X5-0.00077X6+0.03625X7(3)根据上述线性关系,可以得到主因子值,据此可以建立综合评价模型:F=W1×F1+W2×F2,Wi为权重,由此可得出综合评价模型为:F=0.8517F1+0.1483F2,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宏观因素能解释综合评分变动原因的85.17%,而微观指标仅能够解释综合评分变动原因的14.83%。代入各原始变量的值,我们可以得出2001-2015年的公共因子Fi值,进而可得出综合评分F值,如表3为计算得出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得分表。由表可知,2001-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大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08年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09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其可能原因在于07年的次贷危机和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打击十分严重,但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回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又开始稳健增长。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本文选取了2001-2015年期间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7个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归因于两个主因子:宏观因子和微观因子,通过计算得出2个主因子值及其所占权重,并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15年的发展状况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技术含量的提升还有助于我国实现绿色贸易,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有效途径就是合理运用各宏观和微观因素。(二)政策建议。在宏观方面,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国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第一,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转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培养高端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服务经济领域人力资本的快速累积;第二,积极打开国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吸引外商投资,积极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引导FDI向新兴服务贸易领域流入;第三,大力促进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提高货物贸易的技术含量,是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的有效途径。在微观方面,作为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倡导其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提供健康积极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形成绿色服务经济的理念;作为个人,应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积极响应政府和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号召。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2

突出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是民办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该文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哈尔滨石油学院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的开发实践,阐述了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了完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即,突出技能群的训练,以细化的职业技能群为训练重点,针对出口、进口、采购、结算等外贸业务的环节进行分角色的技能训练,并实行岗位轮换;同时,实行角色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国外高校特别强调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美国的KAS实训教学、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教学和澳大利亚的TAEE实训教学。[1]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训课程的设置、开发及教学。但一直以来,很多民办本科院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不够规范并缺乏科学性。笔者拟结合哈尔滨石油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背景

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已有30多年的历史,很多高校对国际贸易专业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现有的实训课程体系和内容缺乏针对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难以适应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综合人才的需求。[5]当前,各高校在提高学生国际贸易实践操作方面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1.1 企业实习难度大

真实的企业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经验的最好方式。学生进入外贸公司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产品知识,但是现有外贸公司的经营机制和行业现状,使得联系实习基地难度很大。[2]

1.2 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操作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的国际贸易实训课程主要以机房加软件的模拟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教师针对每一环节一一进行指导。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实践能力提高较慢。

1.3 单项实训多,综合实训少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课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实训为主,彼此之间缺乏融合,而且实训内容简单、难度小、不规范。即使有一些独立设置的模拟实训课程,虽注重了课程之间的融合,也是以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为主,而综合技能训练内容较少,存在不系统、层次低等问题。

鉴于此,构建模拟仿真的外贸实训平台,解决企业实习难的问题;以公司制进行外贸实训,设立岗位、训练业务流程来解决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加强软条件的建设,规范的大纲和指导手册、操作性强的同步练习、科学完善的测评体系,解决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

2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指导思想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以培养外贸行业进出口业务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公司运营为背景、以岗位仿真操作为前提,以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实际工作为训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具体来讲,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2.1 仿真性

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实环境平台系统,按照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外贸公司的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公司制管理。分别设立若干个外贸公司,对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进行分别考核[3]。

2.2 实战性

主要体现在对抗性上,公司之间为了生存发展在业务上展开竞争,优胜劣汰;业务人员之间建立考评体系。[3]

3 课程开发实践

3.1 实训课程的性质

采用真实的产品和场景,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和经贸英语有机地融合。通过模拟公司制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学生进行货物的采购、哈尔滨商贸洽谈会的考察、布展、磋商等外贸环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

3.2 实训课程目标

突出技能群的训练,以细化的职业技能群为训练重点,针对出口、进口、采购、结算等外贸业务的环节进行分角色的技能训练,并实行岗位轮换;同时,实行角色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

3.3 实训课程教学组织

在实训的环节中以3-5人为一组,成立若干个公司。根据外贸公司业务的需要设立以下几个岗位:出口部、进口部、结算部、供应部。由公司总经理给各组下达工作任务单,利用虚拟软件,在虚拟的贸易公司中完成任务,并对组内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产品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大类产品:纺织品、食品和礼品玩具。以公司之间的贸易展开实训、整体上以公司的效益作为考核基础。

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小组作业等多种提高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切实提高实训效果。

4 结束语

本校根据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思路,组织了两次实训。实训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考评客观、学生可以时时对自己的每一笔业务、每一步操作查询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以下几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需要应用性强的实训教材与课程体系相适应;其次,需要结合专业的技能题库细化同步练习;最后,需要一个针对不同岗位职能的,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测评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开卷或闭卷考试。

总之,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我们将以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起点,进一步深化民办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赵雅波.贸经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理论,2010(27)

[2]陈爱荣,李雪峰.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之实践教学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6)

[3]杨芳,崔磊.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0(3)

[4]李玉.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J].商业经济,2009(4)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3

关键词: 商贸园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一、背景

金华地区外贸产业发展强劲,区域内的义乌市启动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地区要求“积极探索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市场转型升级”。对外贸易转型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职院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贸类人才培养需要,国际商务学院商务部积极参与构建教学过程与外贸业务全程嵌入的“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国际商贸园”。

2013年国际商务学院依托校企利益共同体,开展实战型商贸人才培养,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硬件支撑――国际商贸园

国际商贸园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设有产品推介布展实训区、外贸业务实训区、创业实战区和情景教学辅助区,是集教学实训、企业运作、社会培训、教师发展、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实战型商贸基地。该园区提供有效支撑培训过程中实战教学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外贸人才需求。

产品推介布展实训区陈列省内四大类主要进出口商品即机电产品、小商品、汽摩配产品和纺织类产品,以及各类产品配套的设备设施,配置专业化布展参展设施设备,营造真实的企业化、职业化工作场景,开展产品认识、营销策划、布展参展、产品推介、会展口译等项目教学。外贸业务实训区内设立企业入职培训室,为学员提供职前和职业发展培训,协同入驻企业开展真实外贸业务的体验。针对浙中区域内外贸类企业发展需要,设有商务洽谈室和报关报检大厅,为学员提供业务咨询、技能训练和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创业实战区为学员提供轮岗和顶岗的机会,依托整理入驻企业,开展真实外贸业务流程中货源提供、资金垫付、物流等体验,助推外贸专业实践技能成长,搭建创业平台,扶持学员自主创业。情景教学辅助区设有多种生态环境的教学和自主学习场所,并配置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满足课程情境教学需要,便于开展小组互动学习。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软件支撑

(一)师资团队力量保障

校内国际商务部教师团队建设完善,共有教师25人,包括专职教师13人,外贸企业兼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来自各大外贸企业,大多为企业外贸主管,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职教师朱老师曾从事十多年的外贸业务工作,任多家公司外贸经理,先后到过南非、新加坡、香港、越南、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务活动,具有丰富的进出口业务经验。杨老师曾任进出口有限公司欧美发展部经理,从事纺织品及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多年,并多次组织并参与国外大型会展。

兼职教师林老师从事多年的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工作,曾任外企公司进出口部单证主管和国际贸易部经理,现任入驻公司总经理,具有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李老师是入驻公司资深业务员,参加过多次广交会,与多家外国公司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往来,业务范围涉及玩具、文具等,积累了多个采购客户。

(二)共享入驻企业资源

国际商贸园区引企入校,秉承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方针,依托入驻企业的优秀业务团队,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平台。

入驻企业A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年轻公司,旗下和合作工厂约50家,与各大网络平台及各类物流公司保持良好的业务联系。

入驻企业B成立于2005年,是日用品、拖鞋、汽车清洁用品、雪尼尔产品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工厂,并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设有合作办事处,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外贸业务团队。

入驻企业C从事文具产品、胶带、蹦床、滑板车、扭扭车等产品的贸易,产品远销日韩、欧美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同时提供众多涉外服务,如酒店预订、机场接客、商务接待、产品采购、市场导购、翻译、商检、仓储、中国报关、集装箱装运、国际海运、报关文件准备等。

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介绍

(一)教学培养内容

教学培养内容基于外贸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网络外贸,国际业务拓展,外贸跟单,外贸展会等。主题涉及企业文化介绍、网络外贸零售、外贸小额批发、信息、询盘处理、市场开拓、客户维护、订单处理、产品布展、商务谈判等;任务包括“以速卖通、Ebay等网络交易平台为载体,利用企业资源,学员建立个人店铺,并进行实战操作”;“以阿里巴巴、敦煌网等网络交易平台为载体,利用企业资源开展理实一体化授课,企业教师授课同时,学员同步进行实战训练”;“利用企业真实的外贸订单为例,由企业教师讲授外贸订单处理过程及存在问题,并实地走访产品生产厂商,了解产品跟单流程”;“以广交会、义博会为背景,由企业教师讲授商务布展及谈判技巧,并组织参观义博会”。

(二)教学培养方式

教学培养师资由学院骨干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组成授课小组。整个培养过程嵌入企业真实外贸业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培训。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实战操作,并组成学习小组完成各具体项目任务。培养过程中师资团队采取专题讲座、知识讲解、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学习的内容和任务明确到位,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得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整个培养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场教学印象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以“网络外贸零售”单元教学为例,林老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指导学生同步进行网上店铺的创立,运费新模板的创建,产品的上传,等等。实战化教学效果立竿见影,收效甚好,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再比如“外贸展会”单元教学,李老师结合参加广交会的经历和经验,结合商贸园区内的展位和展厅,对学生进行展前、展中、展后各个环节的指导;学生在展位区域内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实战训练,业务技能得到较快提升。

五、思考与小结

新型的基于校企合作基地的教学非常适合高职类教学要求。我所在学院学生就业岗位群主要面向外贸类。外贸业务的保密性和排他性使学员很难开展外贸业务核心培训,外贸业务能力要得到实质性锻炼需要进一步依托和发挥专业团队力量,利用和挖掘“国际商贸园”,加强实战技能培养,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薇.转型升级下外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25(6):86-88.

[2]上海戈络宝.小议出口企业的培训解决之道[W].(2012- 3-29)[2013-11-28].http://.cn/academic/show.aspx?id=139.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4

关键词:CDIO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 课程建设

CDIO理念来源于工程类教学模式,该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将工程学的培养理念应用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类似地,国际贸易人才也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应用能力和突出的团队协作能力。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作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其开设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正是契合了这样的培养目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本文以此作为框架,探索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课程建设。

一、构思——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专业涵盖知识体系丰富,围绕国际贸易实务流程主体多、环节多,体现了非常强的实践性特征。若单一地依靠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虽然理论精通,但是知识体系碎片化,缺乏对国际贸易实务整体流程全局性把握,步入外贸岗位后需要再学习且上手较慢。因此,为了适应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与南京顺普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适合本科层次实践教学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软件,并在此软件的基础上开设了《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定位于本科层次的实践案例教学,依托金陵学院和南京顺普科技公司合作研发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软件,以上机实训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国际贸易实务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实现公司化运营地全仿真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模拟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全程参与到合同前的磋商、合同的履行和实施各环节,综合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全方位地体验作为业务主体面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主动性、能动性和参与性,提升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走上外贸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务基础。

二、设计——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是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运输与保险、报关与报检、国际结算、商务英语等等理论课程的大融合,正是由于其涵盖面广、流程复杂等特征,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采用按课程模块化实训教学,交易环节将离散碎片化,体现不了国际贸易环节的前后逻辑顺序。我们在教学对象和学时、教学组织、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教学对象和学时

本课程面向大四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时为一个月共51学时。在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集中强化实训训练,既有利于他们回顾和串联前三年的理论知识,又相当于高强度的岗前实习培训。

(二)教学组织设计

我们采取了三人一组的分组实战训练,每位同学以出口商身份自建一个国际贸易综合实训项目,小组中另两位同学分别是进口商和第三方(包括银行船公司、货代、船代、保险公司、海关、质监局、商务厅等除买卖双方外的贸易服务者)。这样每个小组共有三个不同项目,三位同学分别是三个项目的创建者和出口方,进口方和第三方由其他两位同学担任。每位同学在三个项目中分别扮演出口方、进口方和第三方,这样每个贸易主体身份都有机会体验。在小组实训中,组员通过公司化运曹的角色扮演,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合作,这对锻炼同学们的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流程设计

(1)流程基础。不同于传统的模块化实训,我们要求学生作为自己实训项目的创建者安排贸易流程,将三十多个交易环节按真实的交易顺序有机安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是本次课程创新的亮点之一,不囿于某一个实训模块,而是让学生安排所有实训环节,这促进了学生对实训任务的整体把握,提升了学生对业务流程的整体驾驭能力。这样在将来的职业定位中,他们不仅仅担任单证员和业务员,更要努力成为统领全局的贸易经理。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地方经济

本文为邢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贸易特色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途径探讨》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Z1000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国际贸易特色专业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以邢台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6日

高等教育走向地方,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显著趋势。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地方高校和地方经济较好结合,形成特色学院、特色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使地方经济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邢台学院,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寻找一条依托地方优势,提高服务地方能力的新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状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邢台学院作为邢台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也得到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支持,学校进入了新一轮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学校自身也正在加大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因此,我院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特色专业建设。河北省教育厅2010年33号文,邢台学院获得《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国际经济与贸易品牌特色专业》。虽然我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但由于历史、政策和经济原因,地方本科院校与国内高水平一流大学还存在差距。因此,作为地方性的院校,应立足市属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形成“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二、依托地方经济特点开展国贸特色专业建设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相望,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毗邻,南与邯郸市相连,北及东北分别与石家庄市、衡水市接壤。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出口完成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0.6%;进口完成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在全市21个县市区中,出口额超亿美元的有3个,分别是宁晋县、桥西区和沙河市;出口额在0.5~1亿美元的有5个,分别是清河县、广宗县、南宫市、开发区和平乡县。从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分析:邢台市一般贸易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加工贸易发展迟缓;私营企业增速强劲,外资企业为负增长,尤以外商独资企业降幅较大。从出口产品类别看,钢材、机电产品、织纺及制品是我市出口的大宗产品,其后依次是服装及衣着附件类商品、橡胶轮胎、自行车及汽摩零件和高技术产品。分析当前我市出口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企业自身讲,部分企业外贸发展意识不浓、相关外贸政策不熟、专业技术知识匮乏、外贸实践经验不足、出口主体队伍基础不牢固、产品结构过于单调、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等。

邢台学院应依托地方经济特点,贴紧地方中小型外贸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实行案例教学,将专业教学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使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充足的动力。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理论教学模拟操作培训考证实务真做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中小外向型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了解和掌握区域内各类企业的外贸工作。

三、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国际贸易是法律惯例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强的特征。本专业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开展国际货物买卖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贴紧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走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以“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专业建设指导方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立足河北,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二)开展校内模拟教学。贸易模拟实验教学主要是在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由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角色,模拟进行国际贸易,熟悉磋商、签订合同、租船、报检、保险、报关等各交易环节,了解国际贸易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体会企业、银行、政府间的互动,从中感受国际贸易的风险与乐趣。

我院引进南京世格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浙科国际贸易单证软件、国际贸易仿真沙盘,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反响非常好。相比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大提高,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已成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适应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现实的、切实可行的环节。

(三)扩充实训内容。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分为三部分:公共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公共技能是计算机应用、外语、商务文书、商务谈判等;专业技能则是会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综合技能则指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学习能力等。实训内容的扩充包括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深度方面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强化提升,让学员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商贸手段,让学生不止是“会”,更是“精”。除了让学生在模拟实训室使用模拟软件外,更应该建立真实的操作环境。校内实训与技能考证结合,如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跟单员等一系列的职业证书考试相关联。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开展一系列与实习相关的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岗位操作的流程与规范,具有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具备上岗操作的能力后再进入顶岗实习。

(四)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学院把知名外贸企业的经理请进来,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学校、企业、学生)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这种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做到无缝衔接。按照企业用人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基地,把外贸实务引进课堂,深化校外实训基地等形式的校企浅层次合作模式。聘任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学生享受带薪实习待遇、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和培训项目等,明确任务、规范考核,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实习基地运作模式的改革落在实处,真实有效。企业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并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例如,邢台学院与河北强久集团签署协议,在校内建立邢久车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暨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基地,由公司业务员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学生可利用强久集团的自行车产品进行国际贸易,把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引入课堂,实现高校教学科研与企业外贸业务的直接对接。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10年(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中,我院代表队选用邢久车业科技有限公司真实的自行车产品及其配件作为参展商品,模拟真实的商品交易会过程,参赛学生全程英文进行产品介绍、商务沟通、合作洽谈,取得大赛总决赛综合二等奖的好成绩。我院应以此为契机,加大此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以使培养的人才更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3、校企共同评价国贸人才专业技能。由企业外贸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评价小组,通过模拟展场等形式对国贸毕业生的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保障国际贸易实训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企业可以通过评价过程挑选需要的人才,与学生签订双向协议。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6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人才需求条件随之提高。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外贸知识和工具,还要熟悉外贸活动的各种实际操作。这一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调整传统的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快速胜任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外贸专业人才。进出口贸易实务(也称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施实验教学,对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1、进出口贸易实务操作性较强。进出口贸易实务专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相关理论和实际业务,其内容涵盖了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技巧,包括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做好交易前的准备;与国外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进行成本和价格核算;通过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环节完成交易磋商,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照约定的各项交易条款履行合同;解决订约和履约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其中,英文商务信函是交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因而,仅凭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是根本不能完成上述业务的,只有在进行了一定的操作训练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将理论变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2、进出口贸易实务综合性强。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除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电、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等许多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外,还应具备电脑操作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例如,进行国际市场调研,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建立业务关系,进行交易磋商时撰写各类信函,应掌握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写作技巧等外贸英语函电知识;选择计价货币、工具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则涉及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的知识。

二、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的不足

1、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是存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之一。从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表现为课时安排理论课多、实践少,周期短;教学模式课堂教授多、实验操作少;教学评价重考试、轻能力;学习过程重个体、轻协作。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难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下,导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虽然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却不能快速胜任实际工作,缺乏较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延长了适应工作岗位的磨合期。

2、“出口导向”主导教学内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以出口贸易为重,开设的实验内容也多是“出口导向”型的人机对话式的贸易环节模拟操作。学生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出易内容和交易环节,呆板地按照既定步骤完成一笔出口贸易实验操作。虽然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是一笔交易的两个方面,但由于贸易角色和立场不同,贸易操作中却存在许多截然相反的做法。“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拟操作实验模式下,学生只能粗浅地完成理论的简单应用,对基本认识理论教学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各项交易条件和合同内容的规定方法以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有所消化,而不能自主地将所学的贸易知识灵活地、综合地应用于实验操作,无法以不同的贸易角色选择交易对象完成多笔个性化的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全部操作过程,体验不到交易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实验教学管理不到位。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环节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实验教学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例如,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实验课程体系不完整,实验内容更新慢,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实验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4、师资队伍不够完备。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实验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还应具备充分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经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都是直接从毕业生中引进的,没有参与过实际工作,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从事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的教师中,也存在没有进出口业务工作经历,甚至从没有接触过真实的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提单等外贸单证的情况。既有实际外贸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应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调整。依据上述原则,进出口贸易实务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包含基础验证型实验,简单应用型实验和综合协作型实验三个不同层次。

2、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按照上述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渐进式提升,进出口贸易实务多层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进出口贸易实务”(理论基础)、“进出口业务实训”(简单应用)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综合应用)。进出口贸易实务以理论教学为主,穿插少量实验课时,以体验和理论验证为目标。进出口业务实训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的一个学期,实验内容以出口业务为主线,按照设定的交易内容和交易环节,模拟完成一笔出口业务个体实验,实现以交易环节为模块的理论知识简单应用。之后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则以“角色扮演”为特点,由学生自主以不同的贸易角色选择交易对象,磋商订立合同,在相互协作下完成多笔内容各异的进口和出口业务的全部操作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最后,还可以通过组织进出口业务技能竞赛、校外毕业实习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与组织。不同层次的进出口贸易实务实验教学要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理论课程中的实验课时可以安排简单的模拟商务谈判、起草买卖合同、进出口成本核算或是大型案例分析讨论、外出参观等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参观等方式,完成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主为辅的实验教学过程。

进出口业务实训需要健全能够完成操作的软硬件设备,设定实验的内容(包括出易背景、交易内容和条件、出口业务环节等),必要的实验资料(如实验指导手册、交易的数据信息、单证样本等)。通过个体自主模拟完成出易的全过程,逐步完成单项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实现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综合实训则需要应用网络技术和适当的实验教学软件,由教师合理安排角色分工,下达实验任务,组织协调实验的进行。例如,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5~6人。不同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国内供货厂商、进、出口地银行、船务公司、商检机构、海关、保险公司等),要求完成至少3笔交易内容不同的进口和出口业务操作等。学生则依据实验任务和要求,要完全自主地扮演不同的贸易角色,完成内容不同的多笔交易。这一层次的实验必须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综合应用才能完成,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加强,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管理作用,其指导性地位再次下降。

4、多层次实验的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要侧重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考核也以传统方式为主,可适当增加操作性试题的比重。进出口业务实训的考核应摒弃传统的考试方式,按照出易中关键程度和难度,将考核内容按照出口报价核算、贸易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结汇单据制作等模块的操作结果综合评价,占课程考核的60%,平时成绩占40%。国际贸易综合实训针对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根据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综合考核。如出口商、工厂和进口商主要依照获得利润的多少来考核,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则按照完成工作的准确性来评判。另外,也可以按照模拟操作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考核。

四、多层次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改进教学模式。进出口贸易实务多层次实验教学渐次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改进了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得到高度体现,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双向沟通和学生潜能的发掘。

2、螺旋式提高学生能力。从基本理论的掌握到知识的简单应用,再到知识的综合应用,更加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多层次实验教学通过理论学习、简单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能力螺旋式提升。学生对看似重复的学习内容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下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多种能力的提升。

3、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为保证多层次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4、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层次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软件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进行演练,切身体会进出易的全过程,亲自处理交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体验交易的风险和乐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操作技能,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进出口业务多层次实验教学是一种灵活性大、综合性强、互动性高、挖掘度深的教学活动,通过由浅入深地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逐步进入到角色扮演这样一个仿真、活跃和个性化的进出口业务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晓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2]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7

关键词:外向型人才;培养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27-03

一、了解外向型人才需求状况

1. 国家外经贸事业发展对外向型人才提出了需求。2010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2011至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扩大出口,积极发展外经贸事业将是我国坚持不懈的政策。这对外向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需求。

2.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外向型专业人才。近年来,广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都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后,广西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亮点。2011年,广西GDP保持快速增长,首破万亿元大关,增幅连续7年保持12%以上增幅。同时,广西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进出口总额177.4亿美元,增速24.5%;2011年进出口总额233.3亿美元,增速31.5%。因此,随着我国外贸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强,对高技能、高素质外向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广西对外经外贸、会展、物流、涉外旅游等外向型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北部湾人才的需求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国际法、外语等专业的外向型人才;港口规划建设与管理、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与、物流配送等专业的技术人才;熟悉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通关的专业人才;展示、展览、交易,以及相关咨询、技术培训和物流服务等专业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广西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聚集区和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其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培养国际贸易、边境贸易、交通物流、出口加工等发展需要的外向型人才。据预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0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15万人左右,2015年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其中外向型人才需求占相当大一部分。

二、明确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外向型人才首先要明确外向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体魄健全、具有必备职业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适应外经贸行业、涉外部门及其他经济贸易部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外向型高技能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外向型”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技能:①国际开放意识: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开放改革的创新精神;②涉外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贸易法规,掌握涉外贸易理论;③涉外岗位技能:具备涉外工作核心技能,拥有涉外从业资格证;④涉外交流素质: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涉外礼仪素质。

三、构建凸显“外”字特色的课程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我院在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切合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 加强校企共建,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市场需要。我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专家多来自外经贸或相关行业、部门,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熟悉行业发展形势,了解行业发展对外向型专业人才的要求,对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行业企业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

2. 把外向型企业的一线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作为课程结构设计的起点。根据外向型企业的需求采取倒推的方式,以外向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把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专业的核心技能,强化商务交流技能和外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并把获得外向型专业技能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较好成效,体现了外向型人才的要求。如国际商务专业根据进出口贸易企业中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一线岗位工作的要求,将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解确定为6种基本素质能力、3种专业基本能力、5种专业核心能力和3种专业拓展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教育课四大类共32门课程,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商务谈判、进出口合同履行、业务单证制作、业务往来函电、货物运输、报关等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考试(外销员)的科目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加大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专业教学计划中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达到51%。与一线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置,使专业学生的技能更突出、适应能力更强。几年来,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

3. 将涉外职业资格证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涉外岗位技能,具有涉外从业资格证,将涉外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内容列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将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等考试内容或融入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或单独开设培训课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获证率。

4. 根据“外向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整合。按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原则,先组织对外经贸企业、涉外部门及其他商务经济行业的调查研究,还要根据知识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客观事实,就课程相关领域的动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综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减课程或内容、整合或分解课程等方式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和安排教学内容。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将原有的“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航空运输”等理论性强的课程整合为“集装箱运输实务”;将原“国际货运实务”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由原先全面介绍海、陆、空货运实务改为主要介绍海上货物运输理论与操作实务,并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国际海上货运理论与实务”,使学习内容更符合职业岗位需要,与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吻合。同时,国际贸易系在专业课程中加大技能型课程的开设,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一线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开设“报关原理与实务”、“出口单据业务”、“国际海上货运理论与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等以技能培训教育为主的专业课程,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一系列改革,使该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加具体化和专业化,专业更为紧密贴近了外经贸行业的发展,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外向型企业。

5. 增设培养涉外交流能力的外语类课程。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涉外交流能力,我院特别重视外语教学。除所有专业均开设公共英语外,各专业还开设了切合国际商务交往需要的相应的外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译》、《经贸资刋选读》、《秘书英语》、《英语外贸应用文》、《财会英语》、《货代英语》、《法律英语》。包括专业英语在内的英语课程的开出比例占总课时的20%以上。以突出交际能力为主线的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外语交流的基本能力;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训练和巩固提高。外语类课程的大量开设成为培养外向型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因而我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近几年累计通过率在全区高职院校中一直居于前列。

6. 开设培养涉外素质的选修课程。为适应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我院又开设了东盟国家小语种课程。如泰国语、泰汉翻译、商务泰国语会话、越南语基础、越南语翻译、商务越南语会话、东盟经济文化与习俗等,供学生选修。此外,还开设《东西方文化比较》、《涉外礼仪》、《东盟概况》等选修课,培养学生涉外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实施外向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的保障

1. 建设一批具备涉外工作环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职业性与岗位性相结合、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共享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训设备配置方面,力求做到与用人单位要求零距离对接。如国际贸易系与清华IT、北京华普亿方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了国际贸易教学模拟平台、国际贸易单证教学模拟平台的软件开发,学生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完成国际贸易的仿真模拟整个流程。酒店管理专业与瑞龙湾酒店建设的酒店管理实训基地,模拟了酒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我院与南宁梦之岛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华邦制衣有限公司等130多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实训基地协议。

2. 建设一支外向型师资队伍。一是大力引进外向型人才,注意吸纳海外留学人员;二是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三是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四是聘请外籍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五是建立外向型兼职教师队伍,聘请高校、外贸公司、海关、银行等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六是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涉外业务操作能力。

3. 开发一批适合外向型人才培养教学需要的教材。出台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满足外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需要。

进出口贸易培训篇8

论文摘要:实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和问题,从实训教学主体,实训模式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我国从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经贸活动更加活跃。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开放,外贸规模不断扩大。2002—2008年,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9921.5亿人民币,出口总额100394.9亿,进口总额为79526.5亿,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超过了8%。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贸易负增长20%。据中国网报道,在”2010年《经济蓝皮书》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中,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有望恢复到08年水平。外贸业务的发展,导致对外贸人才需求大幅度增长。据重庆《时代信报))2008年报道,外贸专业人才缺口5年内将达到百万。而外贸人才主要的需求集中一线业务人员,尤其集中于外销,单证,报关三项岗位上。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课时比例,但在实训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训教学师资薄弱。从师资的来源上看,从事实训教学的师资大都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虽然部分院校也邀请了企业兼职教师,但缺乏对兼职教师作用的深入认识,聘任方法简单,其作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邀请讲座。从教师的职业能力上看,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少。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曾对北京14所高职班学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3%。所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二)缺乏综合性的实训。国际贸易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涉及到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函电往来、商务谈判、合同订立以及单证制作、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办理、#-1~15核销等诸多业务环节。实训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于综合性的实训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主要以单项业务训练为主,如通过建设商务谈判模拟室,主要用于模拟谈判,模拟协议签定,进行礼仪训练等;或者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主要进行网上函电往来和外贸单证制作的训练。也有通过引进外贸软件,模拟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进行网上业务操作训练。但总的来看,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训练少,对综合业务完成中外贸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训练更少。

(三)实训教学模式有待于创新。e1前的实训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邀请讲座,学生外出参观,实训室通过运用外贸软件分角色进行业务流程模拟操作的方式。前三种方式,实质学生听得多,看得多,操作少。后种方式,从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开展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活动,学生都通过国际互联网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虽然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对外贸业务的流程的熟悉程度,方便训练业务操作职业技能,但整个实训方式过于简单而抽象,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对物的感性认识,即缺乏真实性,情景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评价机制。体现为:一方面,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的督导与评价机制。许多高校对教师评教采取课堂教学听课法,但主要以听理论课为主,对教师的实践职业技能课,在教学组织,技能传授等方面缺乏现场观察与评价;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主要还是以采取传统的”一份试卷论成绩”为主的方式,形式封闭,静态,缺乏真实性和情景性,缺乏对实训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究其原因,一是对实训教学重视还不够,二是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课程的改革仍未得到深入系统的解决,课程评价的改革还没有配套进行。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探讨

(一)强化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服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采取全日制或半脱产型灵活聘任制度,除了讲座、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生产技术发展动态外,对实训课程担任一定课时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全面指导。

(二)建设综合性实训平台。目前也有不少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设有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进行综合实训。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外贸专业特殊性,一家公司接受实习的人数有限,一般一家公司只能接受6名学生进行实习,而可供实习的外贸公司的数量本身也有限;二是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外贸公司实习实质也是走马观花的多,看的多,做的也是简单业务。再加上外贸业务本身周期长,环节多,很少有学生跟完一笔完整的业务。因此,学校可考虑建设集外贸公司、银行、检验、海关、船务、保险等辅助机构为一体的综合性模拟实训基地,在学生通过软件模拟实训掌握了基本业务流程基础上,以真实的情景模拟方式进行综合实训。

(三)实训模式创新。本着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训的情景性和对物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场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从实训室的建设和布置上,尽可能地体现出场景性,如在商务谈判实训室,可以以展厅的方式布局,分多个不同的商品展厅,以实物来呈现,如出口的手工艺品,各种中国丝绸服装。各小组以不同的商品为对象,在不同的展厅通过布置的谈判桌来实现磋商谈判。从教师的教学中来看,从业务知识学习环节开始,以实物来作道具进行教学。如介绍商品品质,规格章节,以本地区主要出口商品实物为原型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介绍报关章节,安排参观海关。并在软件仿真模拟实训之后,通过综合性场景模拟实训平台,学生模拟具体的公司职位人员,以该职位人员的身份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在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物品,单据,均以真实的情景呈现。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习。

(四)将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就业应聘的必备能力证书。目前的企业招聘,均要求应聘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而据统计,上海持有全国通用的《报关员资格证书》的不到1万人,重庆拥有持证报关员仅3000多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点与职业资格证书中对职业素质能力要求点很好对接起来,如将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与单证员考试结合,将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与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的完美结合。

(五)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仅体现为增大实训课耐在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更要注重对实训教学过程教师技能传授与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并相应地实施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特定课程产生的效果产生的效果所做出的而价值判断,是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将学生的实训参与状况,实训任务完成效果纳入学期考核中,增大实训考核比重。通过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来突现出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也达到提高学生对实训环节的重视程度。

上一篇:跨境电商优化范文 下一篇: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