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范文

时间:2023-03-02 21:30:26

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闽台进出口贸易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

3.对外经贸部,福建外贸首超200亿美元,2001年03月02日

4.福建省统计年鉴,2001年,2002年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当前 贸易形势 进出口贸易 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袭席卷了全球,对全球经济贸易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稳定性。随着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中的不断变化,人民币汇率处于一个逐渐升值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当前贸易形势在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机遇,如何处理好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挑战、把握好机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给欧美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给欧美国家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状况改变了欧美国家人民的消费观念。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一些欧美人民开始逐渐的积攒积蓄,这就导致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消费水平处于一个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形势,虽然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呈现着一种逐渐消退的景象,但是这还不足以使欧美国家的消费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反而欧美国家消费水平所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缓慢的上升速度,严重的影响了国际金融贸易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仍处于一个低迷的阶段,但是也逐渐的开始呈现复苏的状态。

欧美地区中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制造业,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给服务业与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办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恢复,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这一转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欧美国家还加大了对外贸易中的一系列关税。

二、当前贸易形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1.我国出口贸易项目逐渐减少

就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中处于一个持续贬值的状态,这就导致我国人民币处于一个不断升值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的价格优势,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经济收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人民币汇率不断的上升,国外各个地区中的资金大量的涌入中国经济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美元的贬值,我国在美国这一方面的出口贸易的局势也就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企业的产品还是主要以价格为优势,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这一种出口贸易局面中对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使我国出口贸易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势。

2.主要贸易国的消费需求呈现降低的趋势

主要贸易国,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主要的经济来往者,直接影响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经济收入,主要贸易国的消费需求关系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局势,如果消费需求大,那么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就能够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作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如果主要贸易国中的消费需求低,则会严重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贸易额的上涨,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降低。

3.出口贸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

就目前来看,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非常的稀缺,出口贸易产品的品牌效应也非常的低,在国外经济市场中主要是以价格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国外金融市场环境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根据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加工贸易这一方面呈现着不稳定的状态,而普通贸易所受到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非常的少,这就致使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4.进口贸易额降低

我国是一个贸易出口的大国,在进口这一方面主要以一些稀缺能源为主,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在进口贸易中的处于一个被动、不利的地位,一些能源资源大国由于自身经济的缓慢发展,在贸易中提升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成本对进口贸易进行支撑,不仅影响了进口贸易额的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政府、企业在财政方面的负担。

三、当前贸易形势下,进出口贸易的应对措施

1.政府要合理的对进出口贸易政策进行调整,推动进出口贸易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要坚持“走出去”这一战略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政府要针对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一些新的国际贸易项目进行扩展,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分工中去,合理的利用一些国际资源,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开各个国家中存在的贸易壁垒,将进出口贸易中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的局面。

2.扩展内部市场,将一些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经济市场中进行销售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可以对内部经济市场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将一些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在内部经济市场中进行销售,一些外贸企业可以将贸易目标转向满足国内经济市场需求,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拉动我国内需。

3.加强进出口贸易中服务与技术的创新,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

进出口贸易中的外贸企业,应当加强在服务与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创新,提升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服务这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出口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政府要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外贸企业基本的经济利益。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造成一些国家中的热钱不断的涌向我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增大了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风险,面对这一实际情况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应对方案,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稳定性,切实解决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明勇,祝树金.中国进出口贸易市场分形特征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10(17).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3篇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紧密,每个经济体都成为了经济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当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出现经济问题时,常常对其它经济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常态化,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它们更早的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参与了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建立了符合企业所需要的贸易管理体系。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的融入到国际贸易中,对于开展国际贸易的经验还比较欠缺。我国企业真正的开展国际贸易还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所以在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迫切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所需要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的现状分析

1.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导致管理上的混乱。我国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将进出口业务实行外包的形式。从市场调查、客户信用调查、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后期的执行等都依靠公司进行操作,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例如公司并不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负责,所以对于风险的投入和关注比较低。结构不能够全面详尽的分析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难以对进出口贸易提供准确的预测,例如不能够洞察到国外的行业保护政策的影响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等,导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暴露在风险下。同时在全面的外包下,企业对于进出口贸易的过程难以进行监管,容易导致贸易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使企业存在经营中的风险。

2.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使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体系不够完善。例如企业没有注重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考察和分析,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资料,没有做好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控。同时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内部,不能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有效的整合,各个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难以充分的发挥管理上的优势,使进出口贸易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效率底下。

3.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运营风险比较大。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加强贸易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使企业遭受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在进出口贸易中不重视事前的分析,使企业不能够快速的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使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企业没有认真的分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者化解风险,特别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导致企业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加大。

三、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贸易体系的方法与措施

1.建立针对性的进出口贸易机构。企业应当结合运行的实际,建立自己的进出口贸易机构,并且明确其组织的职责。在建立进出口贸易部门的过程中应当借鉴西方先进企业的经验,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部门,例如专门的风险管理、市场管理、综合管理等部门,并且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进出口贸易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市场部门应当着重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形成完整的分析和预测报告,为进出口贸易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和预测,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参考,降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对交易对象的研究,审核进出口贸易合同,调查和了解客户的信用资质,审查付款条件等。加强对客户履约过程的监督,加强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跟踪,并且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为企业结算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管理部门对风险部门提出的风险进行控制并且进行反馈,配合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其它部门对合同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验收等,同时对于风险比较大合同进行中止以及停止产品的出库验收等。

2.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加强进出口贸易各个管理部门的内部协同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出口贸易包含了许多环节,例如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环节、出口环节、进口环节等,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和企业的经营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才能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当按照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的要求,按照进出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内部的联动机制,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的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立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理机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特别是世界各地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风险。企业应当从风险的识别、监督和控制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注重对各种官方、非官方风险信息的搜集,通过政府部门或者行业部门获得风险信息,通过国外金融结构以及政府部门得到金融政策的变化,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获得风险信息。要及时对客户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追踪,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对获得的风险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制定专门的风险预案和应对措施,并且将分析的资料和其它部门进行沟通,进行交易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等。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分析控制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实现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使风险控制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中,更好的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服务。

四、结语

在建立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这是降低企业经济损失的有效方式。同时企业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过程监督和控制,实现责任和权利的统一。通过建立完善的符合企业需要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和制度,能够使企业的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更加的细化,使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有章可循,使进出口贸易能够处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中,从而使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困境 对策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特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出口贸易大国,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目前每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GDP总量的30%以上,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大波动,我国每个月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大幅度的双下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以下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问题的特点。

(一)进出口不再有万亿美元,顺差呈现降低

由于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进出口贸易不再呈现双增长率,致使顺差减少,从而影响进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率。

(二)加工出口贸易小幅度降低,一般进口贸易稍微回升

据海关数据分析,我国一般进口贸易出现了增长20.8%,与去年同期增速回升9.9个百分点,然而加工出口贸易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11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这种一升一降的趋势逐渐明显,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打响了警钟。

(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有所变化,贸易顺、逆差来

源地日趋集中。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出口规模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目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萎缩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额环比下降了9.1%,跌幅显著。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贸易的顺、逆差来源于美国、日本的趋势日益明显。

(四)进出口产品结构差距大

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虽然一些过去优势不突出的进出口商品逐步显示其竞争能力,初级产品贸易占比也逐步缩小,但是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在面对国际大环境下,存在很大的风险。

(五)服务贸易进出口达不到国际标准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贸易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由世界排名第28位上升为第6位,但是我国服务业贸易进出口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仅为38%。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仅是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为主要主流,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如航空、建筑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贸易的贡献率微弱),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仅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

二、当前贸易形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困境

(一)美元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贸易大幅度减少

由于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中持续疲软,加速其贬值,如此环境下,同时也加速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近段时间明显显示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减少。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我国发现人民币利率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热钱涌进中国市场,加速了美元贬值,对美出口贸易形成挑战。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还是主要以价格为主要优势,这种出口贸易局面,面对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下,对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主要贸易国需求大幅降低

我国主要贸易国由原先的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量的60%以上,我国主要贸易国的市场萎缩(据推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低1%,会造成我国对美出口额相应降低7%~8%),由此可见其直接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幅降低。

(三)贸易产品竞争力低,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缺乏

我国贸易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企业商品耗能大,附加值低,极易受到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影响。据海关统计局统计,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波动,而一般贸易受影响很小,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率仅占全部出口产品的0.5%,贸易产品竞争力低。

(四)各国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日益增多

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如日本进口每年下降4.2%,出口每年下降15.3%),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金融政策(其中20%是贸易保护措施),例如: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提出一条“购买美货”的附加条款和裁员先裁外籍员工等本国保护政策。这些保护政策造成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破产,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出口产品滞销。

(五)外贸企业坏账风险加剧

欧美客户普遍出现推延订单的交货时间等方式来变相推迟付货款和节约仓储费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这样造成我国外贸企业承受风险加剧,资金链出现断裂,影响公司运营,有的企业甚至由于资金回笼不及时和死账收不回来而面临破产。数据显示,每年中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坏账损失都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并打击到我国外贸企业的信心。

三、应对策略

(一)政府调整进出口相关政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进出口贸易

我国可以发展“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强埃及苏伊士经济区的中国工业园、美国天津商贸工业等中外合作项目来帮助企业走出去发展制造业和贸易。这样的形式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拓展新的国际贸易,来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走出去战略”可以避开各国贸易壁垒,实现“销地”变为“产地”。我国政府应该简化审批手续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一体化“走出去”通道。为了使我国企业能消除对外国内部产业一些信息存在信息盲区,我国政府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支持和完善服务体系。

(二)拉动我国内需,将出口贸易产品转内销

我国应该加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国内消费良性发展。将外贸企业的一些产品转向我国内部需求。引导我国向民生、农业、科技技术、资源节能等领域投资,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通道以防范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开发我国内需。

(三)加强外贸技术和贸易服务创新,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应该加快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的国内经营环境,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我国金融机构适当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基金来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外贸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应该加强引导企业提高产品高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贸易档次并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果.我国出口企业应如何面对贸易摩擦[J].企业导报,2009(7)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5篇

催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作为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一方面,随全球一体化呈爆炸式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现代物流业健康、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服务水平较高,可以满足进出口贸易品类不断丰富、贸易量持续增长的要求,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具体来说,物流业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多品种、小批量发展;物流业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物流业的高效发展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指标代表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代表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两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物流业对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3.1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对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程度的显著性如何。华北地区2003-2012年间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

3.2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弹性分析以上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对其进出口贸易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无法计算出影响程度有多大。本部分研究以经济学原理中的弹性理论为依据,力求定量分析出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变化引起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3结论现

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加快了贸易进程,扩大了贸易规模,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华北地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对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华北地区整体,还是具体的省市地区,物流业的发展都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通过对北京市和河北省两个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省市的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程度不同,但作用方向相同。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6篇

1.在国际间的交流、国际文化发展方面商务英语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密切了跟外国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商务英语应用无限拓展。显而易见的是,商务英语的出现、发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外贸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整个过程都与外贸英语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外国企业打交道的同时,也是了解一个不同文化的良好机会。商务英语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联系,更可以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以后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2.在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方面新经济形势发展下,综合国力虽然是国际地位的决定要素,但是,如果在国际上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哪怕国家实力强大,可是国际形象和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并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商务英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进出口贸易额增加的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从而使得我国可以建立友好、和平、仁爱的大国形象,这对于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增强我国国际地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在扩大进出口贸易格局方面就我国现在的进出口贸易格局来看,主要集中于美、日、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一方面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是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安全埋下了隐患。商务英语的发展可以显著地扩大贸易格局,同时与更多的国家发展进出口贸易往来,不仅可以打开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市场,同时也可以使得我国的经济安全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保障。

4.促进英语学习的创新进步普通英语主要是为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服务的一种语言,应用于生活交际和工作,是作为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一门必须完成的课程内容;而商务英语多以金融、经贸、营销、管理、公关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专业知识性强。普通英语是商务英语发展的基础,商务英语基于英语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有独特的语言组织形式和共同特征,主要服务于国际商务活动等领域中;而且同时,商务英语格式、模式较为固定,这就使得商务英语的进步发展可以为英语的创新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新经济形势下商务英语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新经济形势下,由于国际能源损耗的加剧,国际间的贸易谈判愈演愈烈,这就使得商务英语在磋商、谈判中的作用得以无限彰显。而且,为了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权益,在进行重大进出口贸易的细节商谈的时候,依靠商务英语作为磋商的工具来占据商业中的主动权,以各种商务英语专业词语达成一致性见解,避免事后由于文化等问题而产生冲突,从而可以避免多义词语的使用,为严谨的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这就涉及进出口企业的宣传和广告,也就对商务英语的要求更为严格。商务英语此时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不仅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其使用和购买欲望,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获取经济效益;而且,商务英语突破定势思维,不断大胆创新,赋予企业有信誉、产品有保证的良好形象,从而为企业日后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政策不断地调整进步,商务英语在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升员工队伍商务英语专业水平,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商务英语,是一个现代优秀商务人士的基本技能,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开展国际业务交流的基本条件。商务英语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官方用语,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因此,国家和企业对商务英语的发展,要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更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发展。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7篇

1.1信用风险管理危机随着外贸企业进出口生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首当其冲的就是信用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世界,让银行的稳步发展受到冲击,很多的银行在这次的金融风暴下已经黯然倒闭。在这种大环境下,出口贸易涉及的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业务面临的风险加大,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不具有原先的信用度。金融危机还导致部分地区的信贷紧缩,很多银行无法进行贷款,甚至进行贷款的银行还有赖账的风险,国外用户特别是受到冲击较大的欧美用户通过延长付款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一些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担保有效性等受到影响,外汇管制风险加大,国家风险水平上升。我国某公司从美国进口瓷制品6000件,美国报价为每件10元FOBVesselNewYork,我方公司将金额为50000美元的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开抵卖方,但是证中没有规定贸易术语引用何管理,美国在收到信用证后改正,要求将信用证金额增加至51000美元,1000美元作为出口关税以及签证费用,否则出口关税以及签证费用将由我方另行电汇。我方认为不应交这项费用,认为美方没有信用,但是美商的要求合理,本案依据是《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根据规定买方要支付卖方协助提供出口单证的费用以及出口税和因出口费产生的其它费用,我方开出的信用证未包含此项费用,美方的要求合理,我国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认知,了解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1.2竞争激烈和管制缺乏激烈的竞争市场促使企业不断进行降价处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赊账、远期付款现象的出现,通过放弃对贷款的控制权换取订单,这样的方式在短期内会有成效,但是长期以往,会增加产品在买方市场的竞争力,破坏原有的市场秩序。一旦出现买方销售状况变差或者是买方进行恶意诈骗,进出口企业将会面临货物损失的风险。中国没有建立健全的客户信用档案,没有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缺乏专业的客户信息管理部门和规避风险的自动预警以及财产保全机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进出口管理体系落后企业没有设有专门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如今的进出口贸易一般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从市场调查开始,到客户资料收集、合同签订,再到合同履行、合同纠纷处理、保险处理,全权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这种方式存在很多的缺陷,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是企业所处行业的专门预测机构,不能够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分析透彻,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事件,存在贸易国的“贸易壁垒”,国外企业规约事件会让我国的外贸企业遭受损失。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包,实施难度大,业务流程负责人不规范操作会让外贸公司有损失的风险,并且落实的机构不能相互制约平衡,容易互相推卸责任。

2如何构建合适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2.1完善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大变革,企业资源规划针对企业内部资金流动与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资源计划和控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通过完善企业资源规划,可以解决电子供应的上流管理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进出口业务也会得到系统的管理,实现贸易伙伴的有效管理控制,让企业尽快实现现代化和系统化。实现进出口贸易企业供应链节点专业化。将进出口贸易的每一个过程都实现专业化,为企业的进出动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促进国际贸易合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2.2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进出口贸易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可以在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为其提供参考,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为员工分配相应的任务,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对进出口贸易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控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营团队,可以及时更新领导人员的市场知识和管理技能。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引进先进的管理知识和贸易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能够实现企业人员素质的优化和企业的整体升级进步。在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在实现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化,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信息错误而使进出口贸易链遭受损失的风险。

2.3组建科学的进出口贸易组织结构科学的组织结构包括科学的管理机制、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等,合理的组织构架有利于降低进出口贸易的运营风险。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应根据相互制约和不相容的原则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职能,建立合格的信息建设和传递制度、内部市场模拟和外部控制制度、技能监察制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子文化建设制度等。进出口贸易组织要对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及时形成预测报告,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为财务科实行货币保值提供参考,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进出口贸易计划,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价格、成本以及利益收入的跟踪,确保产品的品质以及外贸公司的收支达到预期效果。

3结束语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发展,外贸企业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外贸企业必须坚持科学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除了企业要确定企业文化,增强专业性之外,国家也要确定标准的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打击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进出口贸易市场的正常运行。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进出口贸易额;关系研究

一、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

所谓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反倾销应诉调查中,会计信息提供着权威的诉讼支持。反倾销调查涉及国际贸易、反倾销法律和会计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反倾销应诉中,应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正确指导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提供令反倾销调查当局信服的会计记载资料,获得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经济正常调查待遇,就显得尤为必要。

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实务运作上的指导,它可以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可以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专题、调查中的成本结构分析及问卷填列以及反倾销中的盈余管理三点来分别加以说明。

二、研究假设

反倾销会计主要用于应诉反倾销案件,以及在反倾销案件中提供对我方有利的经济证据。自1995年以来,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反倾销会计学有了更深的发展,反倾销会计人员的队伍也逐年扩大。由此可见,反倾销案件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由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不易统计,本文利用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来替代反倾销会计的发展这一变量。进出口贸易是本文研究的另外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易于量化,本文利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来替代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可归纳如下:假设:进出口贸易额为自变量JCK,反倾销案件的数量为因变量y,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利用最简单的线性模型来对此假设进行检验,即:y=α+β*log(JCK)。

三、样本选取

(一)1995~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案件统计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1995~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统计

自199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3499.9亿元上升至150648.1亿元,最高达150648.1亿元。本文主要研究进出口总额对我国反倾销会计的影响,其变化趋势可用折线图表现,如图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反倾销案件的增加,而反倾销案件的增加将促进反倾销会计的发展,从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倾销会计的发展。在今后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不断扩大,我国仍然无法摆脱国际贸易争端的障碍,我国的反倾销会计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将顺应潮流,成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关键一环。

参 考 文 献

[1]白蓉蓉,蒋葵.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23~124

[2]贡峻.基于反倾销会计视角的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352~358

[3]贾轶群.解决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8(5):86~87

[4]李昌奎.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释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73)

[5]刘翠英,杨桂花,刘虹.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商业会计.2009(20):14~15

[6]吴惠萍.出口企业反倾销胜诉的会计障碍及对策.经济师,2009(7):157~158

[7]王仁祥,李芊蕾,陈艳林.国际反倾销制度对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8]张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09(30):253~255

[9]李朝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J].企业导报.2009(12)

[10]周瑛.浅议我国反倾销应诉中存在的问题及会计支持.现代经济信息.2009(20):228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广东省;进出口贸易;优劣

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各国及世界各经贸组织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各项经济复苏政策和计划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逐渐回暖。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在稳中渐长。但是,纵观广东省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这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形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以下将结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一、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广东省经济稳定增长:各国都在制定和实行各种经济复苏计划,以期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推动的各项经济复苏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回暖,也让我国对外贸易从历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弹的希望[1]。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值也在缓慢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2 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 9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但却低于全国 44.8%的增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24%。与全国和主要外贸省市相比,广东外贸进出口回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也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贸省市。同时,广东进出口贸易值也尚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 4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4%,但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广东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下降8.3%、10.8%和4.7%,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尚未完全恢复。

2、广交会带来的对外贸易契机:创办于 1957 年春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我国及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几届广交会,受到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影响,参展商及到会客商人数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恰逢“后危机时代”举办的第 107 届广交会却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计数据显示,第 107 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春交会水平,但却呈现整体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到会采购商略有增加,新兴市场如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这些都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断向广东输入劳动力,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通过引进外资、引进设备等,广东的资本积累速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较快,从而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竞争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珠三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广东在未来将与港澳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圈。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对深化粤港澳合作专题调研成果的升华。

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广东近几年在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玩具领域,美国、欧盟分别实施了新玩具安全认证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也纷纷筑起类似贸易壁垒,深圳、汕头等地的玩具不仅出口减少,利润也减少了两到三成。家电、LED等能耗产品领域,2010 年1 月底欧盟推出的 EUP 指令则将一部分没有及时整改提升的产品拒之门外。鞋类产品领域,继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巴西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开征 100% 反倾销税,广东鞋几乎丧失巴西市场。家具领域,美国实施《雷斯法案》,新标准苛刻,对广东家具的出口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2、比较优势难以为继: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丧失,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 6 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广东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不堪一击。

3、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目前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的外向型经济被融入香港接单的主流中。多数企业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从事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据调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内销已占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格力电器,其外销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余出口份额均为贴牌生产。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创品牌意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打算,认为贴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广自主品牌的费用,又规避了因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不愿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近年来,广东贸易产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提高了贸易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R&D投入水平和新产品发明成果来看,广东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精尖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总之,广东贸易产品技术从获得途径上来看,国外引进比例较大,尤其是核心技术基本上靠引进,大多数机电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其原因主要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引进之后,缺乏配套资金,缺少基础性的科研实验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资源对引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汪大兰.广东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 经济理论研究,2008(6): 106-107.

[2]袁欣. 广东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J]. 特区经济, 2006.

[3]郝洁. 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J]. 上海政法学院,2004(15).

进出口贸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闽台进出口贸易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

3.对外经贸部,福建外贸首超200亿美元,2001年03月02日

4.福建省统计年鉴,2001年,2002年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范文 下一篇:行政管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