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7 17:25:29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1

新时期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偏低,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由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整体发展趋势与水平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发展速度快,潜力较大,使得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的服务贸易出口水平的数额。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速度平均每年增长16%,尤其在2001~2006年之间,每年平均速度增长为19.9%,是当时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数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数额的比例逐年提升。在1982年,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数额达到了24.8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数额的0.7%;到了2005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出口数额达到了744亿美元,占到了全世界国际服务贸易出口数额的3.4%。在四十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接近了40倍,并且在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数额的比例中提升了约4个百分点。(3)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由于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数额一直存在着极度不平衡的状态,长期是出口数额小于进口数额,因此让国际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贸易逆差的现象,并且贸易逆差逐渐显现出扩大的局面。我国从1993年开始出现的服务贸易逆差之后,一直处于逆差的趋势,尤其在2005年,贸易逆差达到了95亿美元。

1我国要坚持开放与适当保护的策略

我们要开放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放宽政策吸收大量的外资,引进了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开展新途径的服务行业,提高我国国内整体服务行业的水平,转变我国现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的现象,并且扩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范围。然而我国服务贸易行业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起步较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多数服务行业依然处于萌芽时期。加上服务贸易行业自身的独特性质,许多国家并没有完全固定下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服务贸易机构难以统一各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政策。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或者多方谈判相比较来说更容易达成条件与合作协议。中国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家,与其他多数国家的服务贸易进行了谈判,并且在政策立法上也考虑了多国的原则与要求。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我们在双方互惠原则的基础上来进行国际服务贸易谈判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应当积极地投入到国际的多方谈判过程中,在引导市场走向过程中,争取对自己服务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由于在服务贸易中市场准入是经过双方谈判之后根据具体承诺来实现的,而不是应当尽的义务,所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我们在实际的贸易自由化的多方谈判中过程中,可以提出合理的要价,也就是对于要求我国将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国家,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对等条件来对对方提出更多的市场准入要求,要做到攻守均衡的局面,而这种策略是需要我国相关的服务贸易机构制定具体的措施。

2优化我国服务行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一些传统方面的服务行业一直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要注重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现代服务贸易行业,我国政府应当鼓励与扶持现阶段我国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我国服务企业群体走出去,全力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而我国现阶段一些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一些优势,在亚洲地区与非洲等落后的国家地区去寻找发展贸易的机会,努力争取一份市场贸易份额。我们也要将服务贸易行业发展重点转移到现代的服务贸易中来,根据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现状来制定与策划未来我国国际贸易服务竞争的计划,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对旅游服务、网络咨询、法律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行业进行扶持,进而带动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形成新的增长点。我国在发展现代服务行业过程中,要注重改革与创新传统行业,对于不同的行业特征来进行分类改革引导,运用现代运用模式与服务技术来改革计算机服务、旅游服务、货物运输、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从而提高现阶段的经营效率与我国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中国;老挝;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引言:中老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好伙伴”[1]。建交五十多年来,两国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友好合作,尤其是两国的经贸往来虽然出现过危机,但依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两国的贸易合作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量

老挝属于东盟成员国,是东盟中重要的国家之一[2]。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就贸易合作方面达成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东盟10+1”、“东盟10+3”等,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沐浴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春风,中国与老挝之间的合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两国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加,中老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利的合作,二者也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当中获得了诸多福利。

2.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老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相比,老挝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下[3]。受此影响,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其中两国之间贸易在商品结构方面存在的特点是两国贸易发展中的重要特征。从下表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老挝的经济发展当中盐、啤酒、水泥等占据了重要地位,受此影响,中老两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主要分布在这些领域。

3.贸易合作的区域

老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再加上老挝人口众多,农业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资源丰富,因此,老挝对中国的出口主要分布在粮食、矿产资源等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对老挝的出口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品。

(二)双边贸易发展的关系及特点

贸易发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在发展当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下面本文就中老两国在贸易发展中的关系以及特点进行分析。

1.老挝和中国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老挝处在中南半岛的内陆地区,国内拥有种类多样的各种自然资源,其中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是老挝国内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里面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树种[4]。除此之外,老挝还拥有规模可观的矿产资源,比较常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铅等。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老挝丰富的自然资源则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支持。除此之外,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老挝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中国廉价的工业品也是老挝所需要的。综上所述,中老两国在贸易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2.中老两国具有良好的贸易合作环境

中老两国地理位置比较接近,是传统的友好国家,当前中老两国不存在边界争端问题,这就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和平环境。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战略,“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这将会惠及到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5]。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将会促进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3.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不平衡

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状态,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量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中国在两国贸易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不均衡性以及不稳定性。中老两国在贸易方面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老两国之间贸易的不协调性,这将会对中老两国之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中国和老挝贸易发展出现的问题

(一)贸易结构出现偏差

从下表可以明显地看出,近年来,虽然中国和老挝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状况,这种不合理状况主要表现在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额不断增大,这种问题在短期的发展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长期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造成中老两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两国商品结构不合理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贸易政策

虽然中老两国贸易取得了极大发展,但是在两国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老挝方面的贸易政策而导致的[6]。首先,老挝在对外贸易中对商品征收很高的关税,除此之外,消费税和营业税也是增加两国贸易成本的重要方面。此外,贸易壁垒也是影响中老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贸易壁垒也给中老两国之间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三、促进中老双边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对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调整

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老挝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粮食、橡胶等自然资源,而中国则主要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品出口到老挝,为了促进两国之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不利状况。一方面,老挝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深加工,将出口木材改变为向中国出口家具等一些初级加工商品;另一方面,中国也可以将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到老挝,从而缩小两国对外贸易的差距,促进两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促进两国贸易的规范化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地区一个重要贸易组织,对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管理标准,中老两国作为东南亚重要的合作伙伴,也需要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标准为准则,促进两国贸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两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老挝是中国的邻国之一,近年来,两国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两国贸易在发展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推动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两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解决两国贸易发展当中的问题。(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Chanthaphilith Chiemsisouraj,陈红升.发展中的中国与老挝贸易[J].东南亚纵横,2013(10):26-28.

[2] 唐志华.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3(24):133-133,134.

[3] 张建中.新形势下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关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29-33.

[4] 潘塔公.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老―中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D].山东大学,2014.[5]普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老中贸易规模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产业升级;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71-0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在利用外资、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以及促进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3439.5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涉及了大部分产业,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成为贸易大国并开始向贸易强国转变,加工贸易的各种弊端日益凸显,其发展之初便给中国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等系列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加工贸易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尚未改变以贴牌为主的格局,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逐步加快,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削弱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更是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保持加工贸易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符合当前经济要求,研究分析有效的产业升级对策也就有了重要意义。

2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和升级对策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论述了加工贸易的地位作用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赵玉敏(2012)分析了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加工贸易能够产生创新经济的要素,合理的政策引导促使加工贸易升级转型。潘悦(2002)肯定了加工贸易对于高新技术在我国多个产业中的运用所起的重要作用。部分学者则从定性的角度详细分析加工贸易的升级现状,并讨论了多种对策建议。汤碧等(2012)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研究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采用了多个指标描述我国加工贸易的变化趋势。还有学者实证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于瀚等(2008)归纳分析了多个影响加工贸易升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其转型升级的研究在国内已比较丰富,但论述方法和视角不尽相同,综合各方面研究的整合分析并不多。因此,本文从加工贸易升级现状出发,尝试整合多名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3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现状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加工贸易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从20世纪90年代起获得了飞速发展,促进了高新技术在产品中的运用,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使我国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当然,尽管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其整体发展现状是落后的,水平是低下的,结构也是不平衡的,尚存在许多问题。

(1)加工贸易途径不断优化,主要行业增值率逐步提升,但总体上仍然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企业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贸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国家外汇储备也是极度匮乏,“三来一补”便成为了当时加工贸易的主要途径。通过多年发展壮大,加工贸易为我国赚取了巨额的外汇,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为我国经济增长找到了突破口。此后随着加工贸易范围规模不断优化扩大,进料加工与此后的外资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了加工贸易新的主要途径。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含量逐步提高,途径不断优化,行业增值率在缓慢提升。通过对比近几年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增值率略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大多数行业年增值率均缓慢增加,说明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增加了产业盈利能力,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效益在改善,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营销能力在提高。

然而,我国当前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的不断上升却没有实现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中间投资产品的国内生产替代。加工贸易整体竞争优势仍基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端技术、成熟技术工序上,加工制造多为低技术环节,产品附加值较低,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仅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尽管较改革开放之初已有了巨大进步,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90%以上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难以实现向价值链两端升级转型。同时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减弱,这也极大影响了我国加工贸易本土化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完全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底端加工贸易是无法实现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的。

(2)加工贸易产品多样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使我国制造能力显著加强,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加工链条短。

起初劳动密集型产品几乎是加工贸易的全部内容,产品附加值极低,国内配套能力不高,相关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产品逐步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阶段,大量信息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加工贸易新的补充,EXPY指数增幅明显。至此,我国出口产品种类繁多,精细化程度增大,国内配套能力有所提升,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整体制造能力显著加强,产品实现全方位发展。加工贸易的长足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竞争力有正向作用,2003年以来相关产业关联度逐年增强,本土加工贸易企业正在走出仅仅收取廉价加工费的阶段。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依旧不足,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差,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较少。加工增值环节也主要停留在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阶段,零部件和原材料仍是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因而料件本地采购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难以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体系。这种状态一直限制着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工序。

(3)加工贸易主体调整明显,引进外资成效突出,但本土企业成长不足,缺乏行业控制和影响力,实际效益大量流失。

我国以改革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外资,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1990年以前我国出口增加额绝大部分来自非外资企业,此后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大幅上升,成为了加工贸易的主体。目前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占据了加工贸易进出口份额的85%左右,替代本土企业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力量。

外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主体有利也有弊。发达国家发展加工贸易都以本国企业为主,但在我国,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比较脆弱,本土企业在技术、品牌、国际营销渠道等重要方面均无控制权,因而原本发展加工贸易所可能带来的示范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管理溢出效应被大幅度抑制,当地经济通过加工贸易逐步发展壮大的进程不能显现。加工贸易的多数利益和加工贸易发展进程的主动权,包括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其战略和目标影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本土企业往往只是其在华的加工厂,致使实际效益大量流失。

(4)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巨幅增长,市场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但对国外市场依赖严重,国内市场发展缓慢。

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只有206.4亿美元,而2012年便达到了38667.6亿美元,规模增长接近两百倍,其中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很多行业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是从亚洲地区进口加工贸易所需的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对欧美等西方国家出口制成品,进出口市场涵盖了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日本、我国台湾和韩国,出口则主要集中在美国、我国香港和欧洲。

尽管我国加工贸易近些年来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但总体来说过度集中于我国香港和美日欧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造成对相关市场过度依赖,虽然我国加工贸易不再是单纯的外生动力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但是长期的贸易出口加上以外资为主的贸易主体,使我国加工贸易服务于国外市场,造成了加工贸易产业的内部需求缺口,严重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地位与消费能力。加工贸易产业与国内市场脱节,产品市场发展缓慢,这会威胁我国加工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

(5)有关政策推动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升级转型,但存在“出口退税”政策扭曲,部分规定已不适时宜,阻碍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加工贸易的弊端日益受到关注,转型升级也提上了日程。2006年,我国开始了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外贸增长模式的大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对加工贸易实施保护与限制并举的新加工贸易政策,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下降,从最高时期的53.4%下降到2012年的34.8%,与此同时贸易增幅依旧,除去金融危机下2009年的负增长,从2006年至今加工贸易平均每年进出口额增长幅度达到了17%,比重下降而增幅依旧,说明加工贸易的国内成分在逐步提升,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也有了初步成效。

不过,在加工贸易领域,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依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现行税制下来料加工企业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以致国内相关配套服务供应商没有积极性。同时一些出口企业为了回避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以及保税,便由一般贸易转向加工贸易,原来的国内采购部分随之变成了进口免税原料,这不仅缩短了国内产业增值链条,无法促进本土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与政策要求背道而驰,还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造成政策低效率。更有企业对外实施低价出口,利用出口退税额抹平产品差价,使税收补贴成为了企业的利润源泉。另外,在加工贸易领域普遍存在企业成本外部化,企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社会承担巨大的环境、资源损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实际收益。

4结论与政策建议

加工贸易升级的核心便是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便在于自主品牌建设。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应围绕自主品牌建设,引导加工贸易战略转型,注重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因此,本文建议:

第一,加强加工贸易品牌建设,鼓励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企业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设立研发中心,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对此,一方面需要国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加工贸易产业,提高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设立具有标志性的部级研发中心,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政策,为本土企业研发投入必要的人才与资金补助。

第二,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企业既可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也可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还可以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入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因此,政府应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产业,鼓励通过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联合,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为已经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替代部分加工贸易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从而有效延长国内加工贸易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增值率进一步提高。

第三,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赋予本土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给予所有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营造有利于本土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本土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力争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应再像过去那样只注重资金,而是要尽可能吸引跨国企业把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环节转移至我国,实现相关高新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

第四,稳步推进产业升级步伐,调整不合理政策。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短期时间内必然会造成部分利益受损,但从长远发展看来升级是必由之路,必须稳步推进。此外,针对以出口退税为主的政策不合理之处,应当及时取消部分产业的出口退税政策,适度降低出口退税税率总水平,遏制骗取出口退税的乱象,利用市场淘汰落后企业,减少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从而通过少数企业垄断竞争形成规模经济,提高行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同时引入“绿色贸易”概念,严格规范企业污染治理,并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出口成本,减少外部化。

参考文献

[1]赵玉敏.加工贸易是否导致中国陷入低端制造业陷阱研究[J].国际贸易,2012,(10):18-21.

[2]汤碧,陈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10):44-55.

[3]李薇.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及对策研究[J].跨国经营,2008,(1):53-55.

[4]贺强,周罡.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国际经贸,2010,(3):14-16.

[5]潘悦.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6):27-36.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两型社会;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推行的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来”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走出去”的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成品,而这些制成品正是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极低的商品,也就是说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资源附载于出口产品流往国外,粗放型的出口贸易方式带来了较低的GDP收入和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换言之,出口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不及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的加速。由此带来的资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成为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突出瓶颈。

十六大上“低碳经济”理念出现,顺应了“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低碳经济是以“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为主题,是一个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即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走上新一轮长周期的新增长点。前几年,我们就一直提倡建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这一目标,这正是与我国的政策举措相顺应的。面对资源、环境所处的现状,凸显了出口贸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引起的冲撞,形势十分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两型社会”,促进出口贸易的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迫在眉睫。

二、“两型社会”与出口贸易的关系

“两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人类生产与资源环境达到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使得贸易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首先,资源环境是发展出口贸易的较优条件和前提。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机电产品为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有总量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是与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环境是贯穿整个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重要因素。没有环境做支持,就没有场地生产商品,也没有场地交易商品,因此资源环境毫无疑问的成为发展出口贸易的基石。

其次,出口贸易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不足,但是相对于制成品的需求而言是足够的,但是交易不能只限于自给自足,还要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出口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从而提高利用率。

最后,出口贸易直接加剧了资源不安全和环境污染的程度。现在我国的出口现状是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这就必然会导致对资源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形势严峻,环境承载力弱问题突出,高碳问题形势严峻。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空间特征》中1990~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数据显示,中国的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远远的高于世界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从而扩大了出口贸易的内涵碳排放,而在现行的国家温室气体统计清单中,把出口贸易的内涵碳排放核算为生产国的碳排放。

三、“两型社会”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根据2002~2011年的对外贸易数据得出的中国对外贸易额走势,从中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因为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2009年的对外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趋势,但是这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走势,2010年之后经济回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另一问题是我国的出口额明显大于进口总额,每年都是贸易顺差,单纯从经济角度而言,可以说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发展的表现。但是这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结构的不合理。

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不尽合理,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一直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比重较为均衡,技术贸易却处在低端;机电产品比重大,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低,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很低;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较高,而国有企业比重却很小,说明我国的国内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不能占据主导地位。从2011年货物出口贸易总额及贸易结构比重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基本持平,一般贸易占48.3%,加工贸易占44%,两者总合达到92.3%,说明我国在出口方面还是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机电产品占57.2%,高新技术产品占28.9%,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远远高于高新技术产品,说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国际竞争力比较差;外商投资企业占52.4%,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总占47.6%,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外商在我国投资设厂,这就无疑会使得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向在我国进行FDI投资,而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货物出口贸易结构非常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两型社会”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困境

1.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我国的出口商品是资源密集型的,必然产生出口贸易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性影响。生产过程对环境资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对原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等方面。“两型社会”倡导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导致了我国的资源的供给减少,根据价值关系理论,供给需求决定价格,就使得我国的资源要素的价格升高,出口商品的要素成本增加了。加上环境污染需要治理,排污治理需要的费用也很大,企业将排污费用转嫁到出口商品的成本之中,这就无疑使出口成本增加。

2.我国出口贸易的物流环节阻碍重重。出口的物流路径是货物运输,环境是货物运输的载体,出口贸易通过出口物流的路径而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包装上,出口包装需要消耗自然资源,并且包装是一次性使用,这样对资源的耗费严重和污染也随之而来,这与“两型社会”是相背离的,为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必须对资源市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整顿,出口包装物的成本也随之增加,物流的费用增加,这就阻碍了出口贸易的物流环节的畅通。

3.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竞争力低。一直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的资源依存度较高,环境依赖性强,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很低,而且这种较低的附加值还是依赖于我国的资源优势存在,因为我国的资源安全问题的突出,资源优势不明显,加上提倡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工业制成品数量减少,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就降低,加上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粗放型的产品有抵制政策,使得国际市场占有空间狭小。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低。

四、对策及建议

(一)发展出口贸易要有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在科学发展观及构建“两型社会”的精神的指导下,不能盲目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不能依赖于出口贸易给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出口贸易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的严重。在“两型社会”的条件下发展对外贸易一定要有资源和环境危机意识,清楚的认识到我国资源储量不足、环境污染严峻的现状以维护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出口商品成本

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源、环境的稀缺造成的,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下,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对原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必定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

(三)提升技术创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在应对新贸易保护的冲击时,必须要提升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目标。

(四)调整与优化贸易结构

改善贸易结构是一项重要的贸易举措,我国现在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这是依靠我国的资源优势来开展的,但是我国的资源正处于总量巨大、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状况,不能依赖资源的相对优势来发展机电产品,我们要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这样就能有力的发展对我国资源环境为危害小的产品。

五、结语

我国的出口贸易一度处于上升阶段,而且一直是贸易顺差,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出口贸易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使得我国发展出口贸易与构建两型社会之间存在矛盾。通过分析“两型社会”与出口贸易的关系、“两型社会”视角下我国出口贸易的突出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措施。为了促使出口贸易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务必时刻以“两型社会”的要求为标尺,不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在两型社会下出口贸易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小刚,赵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J].特区经济,2009(6):164~166

[2]周栋良,刘茂松.”两型社会”研究述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3):29~33

[3]朱红根,卞琦娟,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5):80~86

[4]方超.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08(3):206~208

[5]李善同,何建武.从经济、资源、环境角度评估对外贸易拉动作用[J].发展研究.2009(4):12~15

[6]叶华光.出口贸易对中国环境的负面影响与政策启示[J].环境经济.2009(7):32~37

[7]付加锋,高庆先.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空间特征[J].资源开发市场.2009(7):602~605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秩序;多边贸易

在不断地进行国际贸易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国际贸易秩序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准则。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格局从传统的以美国为核心的一极化转化为多极化。WTO组织内部的成员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充,其协议内容,也随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充分理解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以及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过程,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充分融入现今的国际贸易秩序当中,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化表现

1.国际货物贸易的多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国际局势是以美国为唯一贸易核心的,美国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美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4。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欧洲国家开始迅速发展,在1950~1960年,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美国、欧洲双雄称霸、双雄对峙的局面。这时欧洲的总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近1/10,欧洲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1/10,美国的总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0,美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1/12。在1970~1980年,亚洲各国不断发展,出现了“亚洲四小龙”的东亚经济体,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美、欧、亚多级发展的趋势。

2.发达经济体以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实力变化

20世纪50年代,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贸易额上所占的比重是6:3,在20世纪60年代,其比重发展为7:2,在20世纪80年代,其比重的变化微小,直到20世纪末,其比重始终维持在7:2的状态。在21世纪后,其比重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突出,占国际贸易比重的一半。且在国际货物贸易额的比重上,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额逐年上升,发达经济体的贸易额逐年下降。

3.国际服务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全球服务贸易总的出口额达到4千亿美元[1]。现今,全球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千亿美元,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球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越来越高,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其中,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虽然在逐年升高,但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仍然低于全球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且中国的货物贸易虽然发展较快,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相对落后。

二、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

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基础是规则与规范[2]。现今国际贸易的规则与规范首先是WTO组织建立的关于国际多边贸易的规范,然后是区域或两个国家间制定的关于对外贸易的规则与规范,最后是国家与区域制定的单边的贸易管理制度。由于以上这些规则与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时要充分体现其合理性。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状况,以及经济体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经济体的内部经济状态和内部关于贸易的实施政策。就其本质而言,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可以充分体现国际贸易格局的发展状况,在国际上,由于各个国家的逐步发展,国际贸易秩序也在发生着改变。三、面对国际贸易的变革,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策略

1.立足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维护多边贸易秩序

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与WTO制定的多变贸易秩序联系密切[3]。遵守WTO的多变贸易秩序,是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在WTO中,我国实现了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秩序的愿望,为解决我国的国际贸易纠纷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运用WTO制定的关于国际贸易的规则,可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减少贸易的摩擦。现今多极化格局的出现,进一步弱化了WTO的职能,因此,我国应立足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主动维护多边贸易的秩序,在多边贸易的谈判中发挥我国应有的贡献。

2.要努力维系与东亚经济体的区域贸易,制定新的发展措施

经历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后,在东南亚区域建立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域。早期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域包括东南亚十三国,发展至今,其区域增添了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新西兰三个国家。建立这个区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减少贸易产生的摩擦,但现今这个贸易组织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呈现松散的状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应制定新的发展措施,坚持“一带一路”战略,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软件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东亚区域贸易的发展。

3.要实现良好的双边贸易

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对美国进行的货物贸易,我国的广阔的市场使多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大大加深。但我国并未将自身的贸易实力转化为对外关系的改善,反而使我国的对外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因此,我国要时刻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关系理念,充分调动自身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国际互动机制。

4.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的货物数量在逐年升高,因此,加快结构的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根本方法。我国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发力度,立足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步推动对外贸易的转型,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四、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国际贸易格局分化与国际贸易秩序演变,我国应积极主动应对不断变化的格局以及秩序,努力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各个经济共同体要时刻注意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平衡利弊,将自身的利益融入国际贸易秩序中。

作者:贺鸿为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乃根.试论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演变与中国的应对[J].中国法学,2013,1(2):180-191.

[2]何志鹏,孙璐.贸易公平与国际法治:WTO多哈回合反思[J].东方法学,2011,3(2):62-74.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金砖国家”;货物贸易特点;合作发展;愿景

众所周知,“金砖国家”主要由中国、印度、南非、俄罗斯和巴西组成,每个成员都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国家在社会的经济和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涵盖了人口的过多增长、国际的政治、经济的关系、环境资源以及服务贸易等多种方面的竞争。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对“金砖国家”的货物贸易特点以及合作发展的愿景给予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合作和发展。

一、“金砖国家”的货物贸易特点和主要的特征分析

(一)中国的货物贸易特点和主要的特征分析

首先,根据目前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的统计,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商品贸易在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出口方面还是在进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规模,而且这种规模处于不断增大的趋势,中国的商品贸易额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世界贸易环境的影响,从而在进口、出口以及出口总额上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一定的转变,而且中国的商品贸易主要呈现的是顺差的状态,在近些年的差额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其次,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对外贸易对商品出口进口的依存度比较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很大的协同性,而且我们还会发现,中国的贸易对于出口和进口具有的依存度没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会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再次,从中国的主要出口和进口商品中,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多种制成品中,而且主要以产业内的贸易为主。

最后,我们还会发现,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家有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以及东盟和日本等等,而中国的进口来源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来自于欧盟、日本、东盟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等等,从这种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主要以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作为主要的出口对象,而进口产品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等等,那么这就表示中国的贸易对象还是比较集中,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二)印度的货物贸易特点和主要的特征分析

纵观印度的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我们会发现,其依旧呈现递增的趋势,印度的贸易进口额、出口额总体上都在呈现不断的增大趋势,而且其出口额的同比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进口的同比增长率要高,无论是在发展的规模方面还是增速的方面,都呈现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印度的商品进口一直大于出口,而且其贸易的差额也有一定增长的趋势,其贸易体制随着各种经济的发展和提出,也在速度和规模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我们不难发现,成品贸易一度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我们会发现,成品贸易的也显著增长,其对资源产品进口的依赖度很高。而且其我们从实际的统计中还会发现,贸易主要的出口对象为美国、中国和巴西等等,其进口的对象主要来自于中国及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出口的对象和进口的国家都比较分散。

(三)巴西的货物贸易特点和主要的特征分析

从资料的统计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巴西的商品贸易增长也比较快,由此可见,其进出口的贸易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但是回复的比较好,巴西商品的总出口额一直处于不断的增长中,但是有些频繁的波动,但是总体在呈现增长的趋势,顺差状态还是比较多。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概括,巴西的进口、出口以及商品的贸易总体额度在不断的增大,而且其规模的范围也很大,其在增长的过程中呈现了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我们会发现,巴西的商品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其贸易的因素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巴西的出口贸易相对于进口贸易而言,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巴西的主要出口商品都是初级产品,其主要的进口产品更多都是原油、柴油等资源,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其在原油的进口比例在不断的加大。

(四)俄罗斯的货物贸易特点和主要的特征分析

在对俄罗斯的商品贸易的统计和分析中,我会发现,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主要经历的是经济的转轨的模式,这个阶段的俄罗斯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经济衰落现象也较为严重。其次,就是对贸易的恢复阶段,这个阶段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走向了低迷。再次,是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油价得到大幅度的上升,国内的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有效的促进了俄罗斯外贸发展。最后就是其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对外贸易显著下降,近几年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我们会发现,俄罗斯的商品贸易的易损度很高,其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源密集性的产品出口,这就反应了俄罗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石油等多种产品和商品出口的依赖。而且,我们还会发现,其主要的贸易对象也从原来的欧美国家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二、“金砖国家”的合作发展愿景

纵观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我们会发现,金砖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依赖和合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首先,我们能够发现,金砖五国的出库产品在国际的出口产品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巴西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出口产品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而南非的产品优势相对较少。

其次,我们还会发现,在这五个“金砖国家”中,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具有很大的竞争力,而印度、巴西以及俄罗斯的产品中,初级产品具有很好的出口竞争力。

再次,中国在金砖五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中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其相应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我们从目前的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商品出口逐渐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过度,而印度的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巴西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中,而俄罗斯的商品出口就主要集中在初级品,各种条件相互吻合。从这种现状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资源的优势对于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影响的。为此,各个国家应该能够充分的利用这种平台的作用来给予拓展贸易合作的区域,实现贸易经济的有效供应。而且各个国家还应该对其相应的贸易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少贸易的摩擦,从而进一步地拓展贸易关系。最后,我们还应该完善各个国家中的贸易,任何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都会对其他金砖国家的出库和原材料以及价格种类产生一定的联系,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金砖”国家之间要能够对这种贸易的结构给予完善和优化,从而更好的实现顺畅的流通和贸易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各个国家在发展和建设的同时,应该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本国的经济状况和相应的经济措施进行分析和完善,从而实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效促进各个国家的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全球化经济贸易交流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伟,桑百川.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探析――基于世界市场失灵的视角[J]. 东北亚论坛,2017(02).

[2]孙久文. “一带一路”战略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 开发研究,2017(01).

[3]耿桂红. 边境旅游的兴边富民效应分析:云南德宏、广西崇左案例研究[J]. 开发研究,2017(01).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河南省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 对外贸易

一、引言

河南省作为首个拥有部级的航空港实验区,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促进河南省的对外贸易,改变了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关于郑州航空港的设立对河南省经济的影响,不少学者都进行了阐述,翟字军从河南省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竞争、出口结构的改变、贸易成本四个方面解释郑州航空港对河南省外贸的影响;王鑫运用SWOT方法分析,认为河南省应该优化出口结构,鼓励大型跨国企业的入驻,以防企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等方面的建议;靳娟郑州认为航空港的成立对河南外贸规模,提升贸易优势,改善出口结构,降低贸 易成本等方面作用巨大,促进了河南外贸的新增长。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出口额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针对河南省的现状提出具有参考的建议。

二、河南省对外贸易现状

(一)河南省2015年出口数据

郑州航空港的设立促进对外贸易的扩大,吸引大量企业的入驻,与外省相比具有竞争优势,郑州航空港的设立,改变了传统的运输方式,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贸易规模扩大,同时由上面图表可以看出,河南省主要出口的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电话机、人发制品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电话机位于前三,大部分都是制造品,表明河南省的技术创新过于落后,且河南省内的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技术落后,没有自己的品牌,导致河南省出口的大部分是制造业,电话机相比去年增长27.7%,是所有商品出口中增长比率最高。

(二)2015年南阳市与郑州市进出口状况

2015年南阳市进出口总额19.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进口总额4.54亿美元,下降9.9%;出口总额14.74亿美元,增长1.4%,进口额处于下降趋势,容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不利于南阳市的收支平衡,2015年郑州市外贸进出口完成57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下同)。其中,出口312.4亿美元,增长17.2%,进口257.8亿美元,增长30.5%,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虽然位于第一,但是各市进出口额差距比较大,郑州市是南阳市进出口总额的30倍左右,悬殊太大,是河南省各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经济收入。

三、相关的建议

对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设立,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河南省引进大批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河南省提供不少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河南省就业压力,但是给河南省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太多的外贸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过于依赖富士康

2015年富士康在河南省企业进出口497.2亿美元,增长26.8%,全省占比67.3%。虽然富士康入驻河南省带动了河南省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但仅富士康一家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就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多,使富士康成为拉动河南省外贸增长的主要原因,若是富士康搬离河南省,那么河南省的经济贸易发展后果不敢想象,同时也表明河南省内的企业规模过小

(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2015年,濮阳市进出口总值7.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总值7.05亿美元,增长9.3%;进口总值0.82亿美元,增长14.2%。河南省进出口4600.2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87%,同比增长15.3%。虽然濮阳市进出口总额相比去年是在上升,但是和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相比,太微不足道啦,而郑州市外贸进出口完成570.3亿美元,郑州市一年的外贸额是河南省进出口额中最多的,南阳等地区均与郑州进出口总额差距过大,南阳市同样有飞机场,为航空物流提供便利,但是缺少发展商机,政府对南阳市机场的发展重视程度过低,使南阳市的机场造成资源的闲置,总体来说,河南省地区外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

(三)河南省出口产品比较单一,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从2015年的出口总额中可以看出机电产品位居第一,而且主要进出口商品都是加工制造类产品,自从富士康的到来,是河南省从农业大省逐渐转化为制造大省,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河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庞大,且劳动力价格便宜,吸引大量的加工制造业驻扎河南省,河南省内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比较少,使河南省由制造大省转为创新型省区的难度加大,现代化水平落后,导致河南省企业大部分为加工制造业,产业结构无法进一步升级。

四、结束语

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对策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导致许多经济实体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各国外贸遭遇严峻打击。2009年以来,尽管失业率依然走高,但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得到回升,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金融市场利差指标恢复正常,消费者信心震荡回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1.贸易总额恢复稳步增长,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2075.35亿美元,增速由前一年的17.8%猛降为-13.9%,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1亿美元,增速恢复并上升至34.7%;2009年贸易顺差由2981.26亿美元缩小到1956.89亿美元,2010年贸易顺差继续下降,缩小到1831.04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2.进出口商品均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2009年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为12016.12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值为630.99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值为11385.64亿美元;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为15777.80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值为817.17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值为14962.16亿美元。2009年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为10059.23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值为2892.02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值为7163.53亿美元;2010年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为13956.96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值为4325.56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值为9622.72亿美元。

3.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方式中占比上升。2009年一般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4.1%,加工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8.9%;2010年一般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5.7%,加工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6.9%,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方式中占比上升。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不利环境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缓和,进入了相对平稳期,但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和运行风险,同时,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欧洲债务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由金融危机造成国家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必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针对中国的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中国外贸稳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看,保持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制约外贸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我国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挤占了企业利润,致使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型外贸企业不堪重负。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选择

(1)发挥和加强我国外贸产品的竞争优势。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立足我国现有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质取胜。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地进行升级换代、与利用外资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贸的道路,不断提升竞争力。(2)调整贸易方式和主体结构。扶持我国一般贸易的发展,加大服务贸易发展力度。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改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改善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和融资环境。(3)积极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市场结构。通过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调整税率结构,提高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程度,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出口产品征税,适度降低进口环节消费税率。(4)继续扩大进口,以此推动本国经济结构调整,改善贸易平衡状态。鼓励发展低碳、节能和循环经济贸易等绿色贸易。

参 考 文 献

[1]陈双喜,潘海鹰.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及对策选择[J].中国经贸.2010(3)

[2]张鹏,李玉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外资与经贸.2010(2)

[3]陈秀玲.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09(11)

[4]商务部研究院2011年11月18日公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上一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业前景范文 下一篇:电商营销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