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7 14:34:40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1

1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虽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中并未建立或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一方面,学生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还是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实践考核比重相对较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践活动数量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受到很大限制。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没有形成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只是按知识结构而没有按能力结构实施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没有打破学科界线、专业界线甚至是课程界线,因此,实验只是单一的或局部的技能训练,不能提高综合技能。

3教师实践培养能力不足

从现实来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使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对此,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经验的专职教师。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专职的实践教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并没有积极地引进用工单位的工程师加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理论课程教师也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锻炼,进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教学方向。

4用工单位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聘任的大量实践教师大多只会做不会讲,更难以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另外,由于企业技巧熟练的老员工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中去,因而这些人所在的建筑工地也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些珍贵的企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应当从建立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五个方面实施完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建立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来看,普遍存在着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缺失的问题。按照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激励制度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建立并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以鼓励学生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首先可以改革学生奖学金制度,提高实践能力考核在奖学金评比的比重;其次,通过举办建筑实践科研立项、实践能力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纳入学生学分积累制度,为高职院校健全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使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经验的专职教师。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教育法规的范畴内,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深化与用工单位的合作,并从用工单位中选取一批有资历、有经验、有素质的建筑工程师聘用为临时制的学生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地加强理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通过派遣制的形式,把理论课程教师“送出去”,安排他们到用工单位挂职锻炼,进而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来完善。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应当包括建筑项目实训、实务综合类实践与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三个环节。首先,在建筑项目实训环节,可以采用“师徒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即由教师开出实践技能项目,学生根据具体开出的项目选择培训教师,利用每天的课余实践完成实践项目,逐步提升实践能力。其次,在实务综合类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学习建筑综合事务要点,总结经验,并定期开展总结汇报。最后,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可以以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类社团为载体,通过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岗位实习往往都是分别进行集中培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教学内容的目的性,但往往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欠缺动手能力的培养,或是在生产第一线中又忽视了理论性的思考与经验的体系化总结。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学习形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此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也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建筑项目施工的器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体系。

5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从现实来看,建立用工单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是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性步骤。具体来说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必须具备多样化的功能,既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的实践基地,也要有砌体结构等各种典型建筑结构的实践基地。同时,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可以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首先要通过两年的在校理论学习与基本能力培养,且通过考核后,再于次年由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建筑用工单位进行为其一年实地的岗位实习。

三结论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回落,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多方位的挑战,对此,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学生脱颖而出,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现实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着诸多挑战。对此,必须从建立健全学生岗位实习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方面予以解决。同时,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未来还有赖于社会、用工单位、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2

关键词: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面对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某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师资结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投入等),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会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 另一方面对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估,凡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要求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通过整改不合格的实行停办,以此提高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质量。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以及管理行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建设行业的主干专业,这个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更能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与建筑工程事业相关的岗位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并且能与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需求适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广泛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超强的团队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高职工程院校想要培养这样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为教学的主线,注重要工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水平较低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普通的中专发展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成人高校发展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定位不清、师资水平较低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并且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工程的实践应用教学。就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总课时通常都在2500小时左右,但是这其中工程实践的课时却只占了25%,而工程力学、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以及抗震等和设计相关的内容则占了绝大部分。

2.2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数学基础则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使得录取进来的学生大部分成绩偏低,尤以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导致学生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时比较困难。就目前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到设计单位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进入监理公司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层,从事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以及质检员等工作,学生非常清楚这一就业方向,因此,对于学校设置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而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时也忽略了这一点。

2.3重理论、轻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工程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让学生进行建筑制图、识图的训练、施工组织设计、测量、工程预算、水电安装以及生产实习实训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甚至还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压缩或者取消,而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对工程中实践教学的内容掌握不透彻,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造成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建筑工程用人单位需求的被动局面。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3.1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外实训基地对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专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依据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出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教学。但在对实训基地进行选择时,应该进行全面考虑,对于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基地,以确保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全方位的接受工程实践教育。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学重视校内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每年定期的投入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以对校内的实践和实训条件进不断的改善,对校内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与优化管理,完善各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对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标准图集、新规范的手册以及图书资料等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而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都取得较好的成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读”结合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2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工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就业后更好的适应自身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工程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如,将工程实践教学交给专业的教研室组织进行管理,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实践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具体检查、指导以及协调,并让实训基地安排资质较高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专业对口的设计院、施工企业以及研究院等聘请一部分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或实训的指导教师,以构建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与实践报告,让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内容、体会以及收获等进行记录。之后再依据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际业绩,让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给予评定,最后交由主管部门进行签章。高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教师应组一个考核小组,依据学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成绩,并将成绩依次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以及不及格四类,并将其记入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中。

3.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应积极争取承担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皆备的双重性人才,授课教师是否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就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这部分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工程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完成日常的教学管理的同时,在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数量、质量与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建筑工程专业技能人才能够适应我国当前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将培养建筑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性教学作为基本内容,校企协作和产学结合主要途径,构建具备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4

一、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整体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施工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员工很少有受过专业学历教育,大部分都是只受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这些都导致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工程安全隐患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在建筑行业中配备大量的受过专业教育的基层技术人员。同时,随着我国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监理公司也需要补充一批能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当前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受传统思想影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思想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重理论知识教育。传统思想认为,高职学生应该成为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相对完备,并且能够顾及实用技能的本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才。当前随着建筑工程日益国际化,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甚至相关的用语和符号等都在不断冲击原有的教材内容。因此,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与之相匹配。但是现行的教学模式从人才总体培养目标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上,都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而实践性教学过程占据总课时的时间比例不超过20%。专业教学活动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中心,以培养实践技能的教学环节为辅助。该教学模式是以高职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最终以考试为成绩结果的评定。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扎实,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整体偏差,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是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普遍现象。

(二)实践性的教育基地、实践的设备以及设施等不充足

受传统观念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资金能力等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性教育基地不确定,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的设备和设施严重不足以及现有实验设备利用效率不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高职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依然延续和重复着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和教育严重脱离了生产建设实践。由于对现代教育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从配备、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评定等方面都被另眼相看,这样就严重打击了有关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实践性教学仅仅被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更有甚者,会随意取消实践性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流于形式。

完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一)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应该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宗旨,以培养适应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作为培养目标。

(二)专业定位

需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其二应设置复合型专业,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其三要协调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关系,不仅要满足现状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总之,专业定位要坚持以应用型职业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将学历教育、技能教育和职业认证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培养模式的构建

1.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的第一线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其具备从事建筑相关工作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轴,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实用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因此,该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进行该专业教学的时候,应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利用实训中心或者是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例如在实训中,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模板、钢筋、脚手架、混凝土等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操作示范。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进而确保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强化对学生的认证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学历证,还应该具备执业资格证,确保学历教学和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来考取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从业资格证,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教师通过参加工程实践活动,或者安排教师接受专业培训,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或者专家来进行讲座,进而满足高职实践教学的需求。可以说“双师型”的教师是产学结合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同时可以大力推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改善教学条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此外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能够及时获取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理念,然后教师在将这些新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既能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实践证明,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建筑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5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因此,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应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所以认识实习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 实习目的

学校为了让大家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我们大一下半学期,组织了一次外出实习,好让大家可以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联系到实际当中,进入土木工程专业已经一学期了,可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对这个专业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我们感到十分的开心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对本土学生建立 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应掌握:

1. 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2. 通过实践,使我们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局部详细的构造,施工中应讲究的一些方法。

3. 通过交流,使我们了解了土木工程的前沿发展方向及最新动态,国内目前的土木工程管理情况。

三、 实习过程

(1)5月24日参观金梦•海湾项目

上午8时,城市建设学院朱天志院长和党委邵忠书记给我们0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认识实习动员,会上领导主要强调要注意安全,时刻注意自己的脚下和头上,必须头戴安全帽;严肃对待实习,要多端正态度,不能随便缺勤;听从指挥,严禁打闹;对土木工程有个感性认识,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会后在有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步行来到位于海港区的金梦•海湾项目建设工地。在有关技术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该项目是由鹤岗市工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上海沪房建设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由江苏鸿佳建设有限公司施工,河北燕赵工程监理公司监理的宏大工程。该工程 总投资10998万元,开工时间为20xx年4月15日,竣工时间为20xx年1月15日。一号楼总高82.80米,地上26层,地下两层,五号楼总高94.80米,地上30层,地下2层,六号楼总高82..50米,地上2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92551.6平方米。工程规模宏大,令我大开眼界。

(2)5月25日参观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项目工程 工程名称:秦皇岛市中医院迁建工程

建设单位:秦皇岛市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北京华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河北三元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A区为河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B区为秦皇岛市一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开工日期:20xx年9月1日 计划竣工日期:20xx年3月10日

工程建设地点:秦皇岛市泰山路以西,长江东道以南(原棉纺厂南厂),开发区长江道1号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地基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44994㎡,地上38438㎡,地下6556㎡

工程简介:A区病房楼长115米 宽23米 ,地下一层,层高为4.5米。地上九层,层高为3.9米。局部十层,地下建筑面积294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5018平方米。开设床位500余张。B区门诊楼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地下建筑面积360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3101平方米;新建垃圾站、污水站。配套实施水、电、暖增容及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本工程总投资约1906.11万元。在该工地实施过程中我了解到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的不同,简单的说砖混结构主要是由砖砌体、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楼板组成的混合结构,它的受力主要由承重墙传给基础框架结构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柱网、矩形梁、板组成的结构,它的受力主要由柱网传给基础,墙体只起到间隔及围护作用。它们的区别在于;砖混结构由墙承重、框架结构由柱承重,施工上分砖混结构先砌墙后浇柱、梁板,框架结构先浇柱、梁板,后砌墙,造价上砖混结构低,框架结构高,抗震上砖混结构没有框架结构好等等。 (3)5月26日参观盛达•鑫苑项目工程。

盛达鑫苑,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北依燕山,南望渤海,西邻汤河公园。项目西接海阳路,北临北环路,东临西港路,距秦皇岛火车站和秦皇岛长途汽车站约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达。规划区内占地面积33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58栋高层和多层建筑高低错落有秩,盛达鑫苑在同时提供了教育、医疗、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办公等一站式的生活配套。在该工程我了解到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 ,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去认真地去学,记得陆游有句诗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的是实践出真知。 (4)5月27日参观燕山大学里维埃拉•竹海项目工程

项目位置:燕山大学西校区以北,西环路以西,祁连山路以南,地势高企,凌风瞰海,南邻燕大,西近一中,东接奥体。

开发商:秦皇岛佳成房地产公司 秦皇岛富立房地产公司 设计单位:秦皇岛维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日豪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秦皇岛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项目占地200亩,地上建筑面积335160㎡,地下65940㎡。

在此次实习中了解到一种建筑材料叫空心砖,空心砖是近年内建筑行业常用的墙体主材,由于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先推荐的产品。与红砖一样,空心砖的常见制造原料是粘土和煤渣灰,一般规格是 390×190×190mm.

空心砖是以粘土、页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空心砖的孔洞总面积占其所在砖面积的百分率,称为空心砖的孔洞率,一般应在15%以上。空心砖和实心砖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重量;减轻制砖和砌筑时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建筑物自重,加高建筑层数,降低造价。

空心砖优点:质轻、强度高、保温、隔音降噪性能好。环保、无污染,是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理想填充材料。该砖的各项质量指标,经检验均符合国家标准

用空心砖,因为比较轻,不会造成楼板开裂。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隔墙材料,包括轻钢龙骨石膏板、钢丝网等,既轻,还省空间。这一天感觉收获不小。 (5) 5月28日参观在水一方项目工程

“在水一方”规划用地840亩,建筑面积约百万平方米以上,绿化率达40%,由德国依德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完成规划与景观设计,AXEL BUSCH教授任首席设计师。 社区由商业、地标性高层、小高层、高档住宅区、公建带组成。公建带是一个东西走向区域,中学、小学、幼儿园、居民活动中心等重要公共建筑在此汇聚一堂。整个社区设有三个主出入口,环形通道把居住区分为若干组团。该工程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是全国首家荣列“建设部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十佳设计项目;建设部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财政部、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河北省城镇水土保持雨水利用试点工程”,作为全市首家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和电气设备节能技术 的社区,节能技术由传统的50%提高到了65%,能源消耗减少30%左右,成为我市住宅的亮点,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建设部部长汪 光涛、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司长陈宜明、河北省建设厅副厅长杜庆雨等人士参观了本项目,并给予好评。我很喜欢这个工程的设计理念和规划布局,从中了解到目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收益颇丰。

四、 实习感悟

通过此次的实习,我有所感触,主要从几个方面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在我们的第一天站在建筑物的施工现场,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很多的知识不能和实践相结合。以后,我们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要想学好,先要“三勤”:在许多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准备了一份适应力。总的来说很高心能够有机会参加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此次实习感到很满意。

五、 实习展望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6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信息化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同时发展,建筑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发展对专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既要懂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电气、自动化、通讯和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教育部和建设部共同审核并批准的智能建筑新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运而生。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电气工程学院于2006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方向。200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专业,结合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民用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及产品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可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建筑电气安装公司、自动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型酒店、体育中心、写字楼、智能大厦、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工作,还可在设备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环节进行培养。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1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

我院根据培养本科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本专业每学年都结合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其中,第一学年安排了军事技能训练和计算机强化训练,第二学年安排了金工实习、英语强化训练、电工实习1、电子实习,第三学年安排了电工实习2、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应用训练、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等,第四学年安排了单片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等。实践教学时间在42周左右,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2.95%。

2 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高

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物理实验32学时,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上机共56学时。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电路系统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共96学时,工程制图上机8学时。专业模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验8学时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16学时。另外,专业选修课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等课程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满足了学生深刻理解相应课程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要求。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最大限度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实验开出率100%,课程实验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90.90%。

3 推进校内实验室建设,建成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

为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学院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科学制订和认真执行实验室规划,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2008年,建设建筑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2009年,建设住宅智能化系统实验室。从2011年起,在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以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抓手,在项目的资金控制、前期调研、计划论证、采购招标、合同论证、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上层层把关,稳步推进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实施,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现在,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拥有21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现有价值2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在校学生的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于校内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校外企业的员工培训等。

目前,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专业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给排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与供配电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和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对讲门禁系统、巡更与闭路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三表抄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室内对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防排烟系统、群控电梯系统实验;建筑影音与会议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声道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扩声、会议系统实验。

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实现了智能集成工作站集成软件技术方案: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3个实验室的24口百兆可管理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智能集成工作站的三层交换机连接;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采集实验室教师机设备管理信息,将各实验室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集成软件监测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5个设备所有数据信息;教师版集成软件与学生版集成软件的通讯协议代码开放,方便学生自行开发集成;智能集成工作站学生机两两一组,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机与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三层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智能集成工作站显示的设备运行状态参数通过投影仪显示到屏幕上,将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设备数据传输到工业自动化网络服务器上,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清晰,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4 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内容全面广泛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设置的实习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于每一次实习实践教学,都制定详细的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等,并制定较为可行的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总结,为各类实习教学文件的修订提供依据,便于以后实习计划的安排与组织实施。

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加深了对机械加工中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习,学生加深了对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调试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智能化建筑行业工作流程以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了解和掌握了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系统设备的组成、运行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范等内容,了解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方法与软件功能等。除校内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行政楼、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外,我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国内10多家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实习场所设备齐全,实习内容全面广泛,涉及电梯、空调、建筑供配电系统、消防安防系统、室内外照明工程、舞台影音系统、给排水工程等,满足了本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建立健全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发实习带队人员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产学研互助关系。

5 课程设计内容丰富,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课程理论知识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了两周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在课程及其他先修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设计的能力,训练设计构思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设计有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和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内容既重视课程基础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颖性。指导书给出相应的参考书和相关的国际著名的高校、研究机构、电气公司的官方网站,供学生参考使用。学生相互探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审阅设计方案,检查设计进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技能,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重视设计的过程考核。

6 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做毕业设计时,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作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设计。

为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我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手册》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计划、教学大纲、选题、任务书、开题论证、资料翻译、教学情况记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进度情况、成果的规范格式、学生完成任务数量、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工作三级总结、毕业设计校外评审等进行了规定,严格评审和考核,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紧紧围绕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工程、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选题。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是工程应用型课题,部分课题是结合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或学生就业意向企业的研发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以一人一题(包括子课题)为原则,几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较大的课题时,每个学生有明确的独立完成部分。

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历和能力,我校首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82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28名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能力,专业水平较高。

严谨的计划、严格的规范和严密的管理,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我校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档案中抽出校内评阅成绩表后,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校外专家评审的成绩与校内评审成绩高度吻合。

7 制定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实验中心制定和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课内开放实验由指导教师负责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学生通过预约就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课外实验,并有指导教师在场指导。

目前,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的训练。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参加的竞赛有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近几年来,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省级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获第一届、第五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第三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三等奖,“和利时杯”电气可编程控制应用大赛江苏预赛二等奖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8 结束语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实习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学生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布置,组织周密,安排恰当,执行情况良好。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外实习等实践环节,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建筑设计施工图识读、建筑电气设备选型和安装使用、建筑智能化信息处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等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达到了既定的教学和实践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邵世凡.用创新思想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1):77-80.

[3] 伍银波,施金鸿,周卫.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3-34.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实践教学 现状 对策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

1.注重试验过程考核,忽视现场应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告诉学生材料的检测实验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试验材料,由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仪器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试验,这样学生就清晰的记住了试验过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现场取样和后期的材料质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试验过程往往是由质检站来完成,而材料员、施工员们的主要工作做的还是材料的取样送检和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感觉到关于材料的知识似懂很多但却不会用到实际中。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贮存的方面,同样存在不正确的做法,目前在教学中在讲到每一种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贮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项,没在现场干过的学生往往学了就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场地狭小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这些细节忽视后会给以后材料使用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由于错用材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如果能有一个仿施工现场的材料场地,让学生在试验前从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规定要求取样、标记,按要求贮存,那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现场处理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了。

2试验项目的开出率不高,考核难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实训室开出的项目主要有水泥的强度、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砂子堆积密度和筛分析试验,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测定等试验,总体开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关试验,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无法开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验大都所需时间长,两节课学生无法完成,指导实训的老师较少,各班级实训时间冲突大,关于这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就没法进行,如果能建立开放性的试验室,有专职试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预约试验,试验项目就能多开出,学生实训的机会也会增多。

3.施工现场教学考核实施难

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现场学习,而且现场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场教学考核就没法实现。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从试验过程和试验报告两方面进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类学生每班学生人数较多,试验时每组成员较多,这就使有些学生在试验时插不上手,不爱动手的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试验结束后互相抄袭试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从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自评,严格的考评体系必将促进学生试验时认真完成,相互协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1.研究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原有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实践四六分”(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理论考核占50%,实践考核占50%),而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试验过

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材料贮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该考评体系大致指标构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场所如下:

2.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关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推行了好多项新的标准,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是按原有旧标准编制的,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也与该研究的考评体系不一致,结合目前建材实训室能开出的实训项目和即将要开出的实训项目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书中应涵盖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指导、实训总结考评等内容,便于学生在实训时参考和课后总结学习。

3.设置开放性实训室

有些实验及考核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4.进行综合仿真实训:

综合实训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

总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检测、现场应用及考核评价三大模块,按照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推进,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重实验过程,轻材料取样和实际应用的模式[6]。通过实验检测部分培养学生分析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及考评模块使学生学会在施工现场如何取样,如何堆放储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11月21

[3]穆忠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5期

[4]吴丽琴;付春松;新时代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5]刘灿红;;浅谈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J];大众科技;2006年06期

建筑工地实践总结篇8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积极不够,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据调查显示,国内部分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自上而下都缺乏科学、合理以及正确的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法律、责任意识也比较淡薄,甚至将业主、总分包关系片面地认为是建设、施工单位合作关系,合同、经济方面的意识比较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没有急于要求进行竣工决算,将工程款及时的收回;虽然有些企业有办理变更签证意识,但是建设单位如果故意拖延或者拒签,没有采取高效的措施,往往会出现因程序、证据以及手续不完备而难以收回问题。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实践中,对于建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部门而言,其所承担的责任尚未明了,虽然企业要求先落实预算,再施工建设,但施工核算同时进行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预结算人员自身的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权责不明,导致其他相关辅助部门、财务工作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而且很多企业缺乏合理的经济分析意识和能力,找不到影响盈亏的原因。

问题二: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流于形式

从理论上来讲,建筑企业预算和结算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现场施工算量作为其具体结算依据,没有将企业成本预算、成本核算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常常因缺乏分项成本、阶段性成本以及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分析对比数据,而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失去了指导价值。同时,建筑企业内容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现有的奖罚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成本预算与多数建筑人员收入难以挂钩,因此导致其没有真正去了解、掌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实践中更常见的是他们一味地追求工期、施工进度,反而严重忽视了企业成本管理。

问题三:缺乏合理的企业成本管理措施和有效手段

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国内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实践已经非常的丰富,而且对管理实践也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但更多的只是从理论层面形成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决策、核算和管理的相关体系。然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利用现有方法落实成本管理机制时,容易出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相脱节的现象,实际上建筑企业仍缺乏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根本要求的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多数建筑企业而言,其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仍沿袭着传统的操作模式和方式方法,与现代先进的管控要求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二、建筑企业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重视,全面落实成本控制制度。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工程管理对象主要有质量、进度以及安全和成本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对上述内容进行控制。实践中可以看到,对于质量、进度以及安全方面的控制,企业通常会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然而,对于建筑企业成本管控而言,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如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落实精细化管理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现代建筑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低价中标已成现代建筑企业无奈的抉择。自工程量清单实施计价规范以来,建筑企业定额在工程项目投标中的地位日渐凸显。针对这一现象,建筑企业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工序安排、减少返工,通过提高工效的方法,有效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基于此,建筑企业应当通过不断强化管理的方式来有效降低成本,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建筑企业赢利水平;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用低成本来有效支持低价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建筑市场条件下占据有利地位。首先,应当树立企业成本理念。从项目部经理到企业普通员工,均应当树立成本观念,企业成本管理应从项目成包开始,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核算以及边干边算和事后认真结算。其次,建立定期成本分析制度。对于建筑企业项目部而言,应当定期加强成本核算、成本预测以及成本分析研究,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由工程师记录的部分工程实际工程量、劳动力投入以及耗材料,均由设备工程师对机械台班、水电消耗实施有效的考核,加强成本分析。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应当编制预算成本,对盈亏因素进行比照,明确具体的管理重点和难点,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季度、月份归集成本,并对预算成本比较实施核算与分析,从而使亏损因素有效的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下。在单位工程有效完工以后,应当通过决算分析盈亏,并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定额,强化定额意识。建筑企业日常办公费用、人员构成以及薪酬体系,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造成管理费用差异性。对于某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部分企业能在得到赢利以后,可能会面临着亏损问题,因此需建立一套比较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定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落实到位。

2.建立健全以项企业目经理为主的成本管控体系。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合理、高效的经营管理层是做好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第一,建立健全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成本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任务,负责企业成本管理各项工作事宜。第二,将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计划方案,逐层有效的落实到各个具体的环节之中,明确各级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并将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对成本控制责任人、指标等进行明确,赋予经理、管理人员适当的财务管理权限,将权、责、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构建起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各类管理层和建筑人员为辅的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体系,提高建筑企业成本控制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到,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企业适应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式,并且建立目标细分、流程细分以及任务细分的一种管理模式。因此,应当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非税收入办法范文 下一篇:大气治理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