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策略投资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9 21:19:09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1

关键词:战略投资决策;实际选择权;投资方案价值 

在战略性投资决策分析时,人们往往根据对未来环境的预测,采用净现值法(NPV)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从而忽略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忽视管理者在未来信息基础上的选择权,导致现金流量低估,也就是低估了投资方案的价值,使其做出的投资决策不能反映项目的本来面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而丧失商机。 

1实际选择权的提出 

在战略性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在利用战略分析和以净现值法(NPV)为代表的贴现的分析方法分析时,往往会出现分析结果不一致,这时投资者一般会遵循战略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决策,其关键因素就是实际选择权。 

实际选择权(RealOption)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tewartC.Myres在1977年提出的。它最早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采铜等原料开采业。实际选择权也叫管理选择权(ManageriNOption),其中,“实际”是相对于金融选择权(即证券市场上的金融期权)提出的,它作用在企业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实物市场的整个过程中,这个实物市场是进行各种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选择权”是指灵活调整的权利,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在若干个方案中做出选择的权利。这样,实际选择权一词的涵义就是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所做出相应灵活性调整决策的权利。 

例如,一个石油公司可以支付某油矿所在地政府一定数额的费用,来购买以后5年的石油开发许可证。这时公司就购买了一个实际选择权:在以后5年内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使下一步投资的权利,如石油储量的勘探、当油价上涨时立即投资进行石油开发等权利。当然,这一权利在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弃。 

论文摘要:由于战略性决策是处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环境中,以净现值法(NPV)为代表的贴现的决策分析方法往往低估了投资方案的价值,从而不能使决策者做出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加的决策。将一个动态因素即实际选择权引入投资决策分析中,以动态的思路进行评价,以便得出合理有效的分析结果,来指导投资决策。 

论文关键词:战略投资决策;实际选择权;投资方案价值 

在战略性投资决策分析时,人们往往根据对未来环境的预测,采用净现值法(NPV)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从而忽略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忽视管理者在未来信息基础上的选择权,导致现金流量低估,也就是低估了投资方案的价值,使其做出的投资决策不能反映项目的本来面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而丧失商机。 

1实际选择权的提出 

在战略性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在利用战略分析和以净现值法(NPV)为代表的贴现的分析方法分析时,往往会出现分析结果不一致,这时投资者一般会遵循战略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决策,其关键因素就是实际选择权。 

实际选择权(RealOption)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tewartC.Myres在1977年提出的。它最早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采铜等原料开采业。实际选择权也叫管理选择权(ManageriNOption),其中,“实际”是相对于金融选择权(即证券市场上的金融期权)提出的,它作用在企业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实物市场的整个过程中,这个实物市场是进行各种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选择权”是指灵活调整的权利,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在若干个方案中做出选择的权利。这样,实际选择权一词的涵义就是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所做出相应灵活性调整决策的权利。 

例如,一个石油公司可以支付某油矿所在地政府一定数额的费用,来购买以后5年的石油开发许可证。这时公司就购买了一个实际选择权:在以后5年内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使下一步投资的权利,如石油储量的勘探、当油价上涨时立即投资进行石油开发等权利。当然,这一权利在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弃。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2

关键字:投资行为 引资行为 博弈分析 博弈均衡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出现在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1944年合著的《经济行为和博弈论》。1950~1954年,纳什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提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概念,为非合作的一般理论和合作的讨价还价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泽尔腾对纳什均衡做出了发展,引入了动态分析方法。海萨尼在博弈论的研究中引入不完全信息下的分析方法。克莱普斯和威尔逊等分析了动态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问题。博弈论已被应用于经济学、军事战略、计算机科学等当中,从9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商业中。而涉及到投资和引资行为中的博弈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用博弈论研究方法来分析投资和引资行为中的策略抉择,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投资和引资行为策略的博弈论基础

招商引资行为中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充分体现了引资策略的博弈特征,投资利益分配中的“非你既我”则充分体现了投资策略的博弈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可博弈性。各投资方和引资方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追求必然导致对弈者出现利益冲突和行为不一致现象。但各对弈者理性地采取或选择自己的策略行为,使得在这种互相制约又互相影响的依存关系中,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利益所得。

投资和引资行为中的博弈包括五个要素:(1)对弈者(player):指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这里可分三种情况:投资方之间,引资方之间,投资方与引资方之间。(2)策略集合(strategy set):指对弈者在给定信息集的“相机行动方案”。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引资方竞相采取不同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进行抗衡。投资方通过各种策略排挤和压制竞争对手,争夺利益范围。而投资者与引资者存在既依存又斗争的利益共享与利益争夺关系,共同组成一个利益博弈互动系统。(3)规则(rule):博弈规则本身是由演进力量决定的社会构造之物。为了进行博弈,对于有关的博弈规则人们必须具有共同的预期。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博弈规则预期均衡。就投资和引资行为中的博弈而言,国家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制度结构和博弈方制定的契约是博弈正常进行的保障。(4)报酬(payoff):指对弈者从博弈中所得到的“收益”(确定“收益”或期望“收益”),它是各博弈方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他们行为和判断的根本依据。(5)均衡(equilibrium):指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的组合,博弈论中的均衡注重均衡本身的产生。在投资与引资行为博弈中由于多主体的参与可能存在多个均衡。

二、投资和引资行为博弈方法的解析

(一)目标函数的确定

确定各类行为主体的目标函数,必须把各类行为主体作为对立的利益主体,以局中人的角色互相博弈[5]。引资方所选择的策略目标函数是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主体而异)为中心,力图增加资本存量,提高引资效率和增加就业机会,促使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投资方要求把资本放在安全可靠、利润丰厚的地方和产业之上,以获得长期利益为目的,追求预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函数。在博弈当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与自己的选择,而且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可以说,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在进行目标函数的选择时,不确定性和风险必然导致行为主体的收益与预期之间的偏差,但可通过目标的互相协调进行平衡。

(二)目标的协调

从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投资和引资行为是存在时间动态变化的。在局中人无法限制对方通过自身努力争取目标的实现时,各局中人相对位置的变化不可避免。对弈中的投资方相对位置的变化可能源于投资何地、何时投资、投资量多少等等;而引资方相对位置的变化可能源于何种方式引资、何项目上引资、引资量的多少等等。他们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自己在社会决策过程中角色的改变(如主动权和获益权的控制)。在了解各自可能的获益、对手的习惯以及获益的期望等等(当然得充分考虑信息的可获得量和度)后作出自己的最佳决策。当局中人的目标之间发生冲突或矛盾时,能够通过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保持目标上的协调,达到博弈的均衡状态。

(三)工具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引资方采取的引资工具包括直接引资措施和间接引资措施。直接引资措施是通过直接与投资方接洽、商谈等既定的活动来实现目标,如由政府部门领导前头的引资团的直接招商引资活动。间接引资措施指通过影响、引导投资主体决策的变量来达到目标,如优惠政策的出台、投资程序的简化、办事效率的提高等。投资主体拥有的投资资金是他投资活动赖以进行和实现的前提条件。投资方采取的投资方式与工具包括项目投资方式(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和金融投资方式(固定收益投资工具、浮动收益投资工具等)。鉴于目前政府和企业以及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仍是以项目投资为主体,本文的分析是以项目投资中的投资者为博弈中的一个对象。

三、投资方和引资方行为博弈分析

投资方和引资方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以博弈局中人身份存在于这个利益博弈互动系统当中。引资方与引资方(投资方与投资方)的相互对弈有一个时间顺序,一方做出某项决策时必然会对另一方的决策有一个预期,并受他之前别人决策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之后别人的行为,他们的相互博弈就构成一个完全信息博弈。投资方与引资方之间的博弈更为复杂,在目前情况下,招商引资中引资方常常处于被动或劣势地位,在实现自身目标驱动下对本身的具体战略、目标和政策倾向有明确的呈现,这样,投资方通过观察引资方行为可获得大量信息,并进而选择自身的策略,两者相互对弈就构成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投资和引资行为中的对弈过程如图1所示。

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存在两个投资者和两个引资者,投资者已决定把资金投入某地,引资者决定吸引资金。他们在每一时期都相互遇到,并且他们的策略只有投资于何地或吸引那方投资问题。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对弈者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构成一个策略组合。考虑到互动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可分情况进行分析。

(一)混合策略博弈

在图2所显示的元博弈中,设投资参与人集合N,标记为i=1,2;引资参与人集合M,标记为j=1,2。每个投资参与人的策略集合为A=(a1,a2),每个引资参与人的策略集合为B=(b1,b2),收益函数Ui=(qk)由得益矩阵确定,其中qk=(ai,bj),k=1,2。纳什均衡最优解为

Max∑∑Ui(ai ,bj)si 式中si∈Si ,ai∈A , bj∈B si表示混合策略。

如果只进行一次博弈,博弈双方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最优策略纳什均衡并不存在,一方的策略选择依赖另一方行动偏离的概率。

根据投资方和引资方的行为分析(最优达不到寻找次优甚至次次优),可求得进行重复博弈的解(成为动态博弈问题)。假设投资方1首先采取触发策略,在重复博弈的开始选择投资到引资方1所在地,引资方1也只吸引有利益获取的投资方1的投资,投资方2只能选择投资于引资方2所在地。在这个阶段博弈中各自选择了合作伙伴,当期的总收益为U1(a1,b1)+U2(a2,b2)。同理,当投资方2首先发生偏离时,投资方与引资方都会将资金投入引资方2所在地,引资方没有吸引资金的优势,这时当期的总收益为U2(a2,b1)+U2(a2,b2)。这样就证明了在重复博弈条件下,投资方和引资方在“序贯理性”下存在许多策略抉择。由于受随机扰动冲击,演化动态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在存在博弈协调情况下,投资和引资行为会自发产生。

(二)竞争策略博弈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改变上面元博弈的得益函数,会导致博弈结果的改变(如图3)。

在竞争策略博弈中的纳什均衡为(a1,b1)和(a2,b1),投资方1与引资方1合作,投资方2与引资方2合作,从而找到了目标利益的结合点。从中可分析出,引资方之间必然会发生竞相吸引、鼓励外商投资现象,这解释了为何发生招商引资过程中盲目竞争现象,也解释了投资方为了利益范围的争夺时有发生的原因。在竞争压力驱使下,引资方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投资方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投入等来不断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竞争不断升级有其必然性。

(三)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复合

在图4中,各博弈方不存在改变自己策略的动力,这种均衡策略组合存在而且是唯一的,博弈存在“一致性”预测下的确定解。投资方1与引资方1合作的策略组合(a1,b1),投资方2与引资方2的策略组合(a2,b2)构成占优策略均衡(dominant-strategy equilibrium)。在重复博弈中,纯策略组合µ1[a1/b1],µ2[b1/a1],µ3[a2/b2],µ4[b2/a2]构成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这样就证明引资方与投资方之间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博弈双赢系统。当然,在整体利益既定的情况下,引资方与投资方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又具有相互矛盾的利益争夺关系(如图1)。可以说,双方在对利益的争夺过程中实现利益的共享(双赢)。

四、 长江三角洲引资大战的博弈分析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城市间合作水平和协调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和进步,城市间合作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但是,本地区在吸引外资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城市之间为外资获取权的博弈此起彼伏,其中,由于引资动机过度膨胀而出现的非理性竞争导致了非帕累托最优的时时出现,这带来的一个明显的后果是阻滞了本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上海为了降低商务运营成本,吸引外资的流入并阻滞内部资金向周边城市的外流,并想通过各种手段创造与周边城市更加有利的竞争条件,2003年4月以“嘉青松”地区为试点,划出了嘉定57平方公里、青浦56.2平方公里、松江59.89平方公里为“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区”,因其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被人们称为“173计划”。针对上海的“173计划”,江苏就出台来了“八市沿江开放战略”,同一期间,浙江也出台了“环杭州湾开放”方案,可以认为这个新的“经济特区”的划定是上海、江苏和浙江三地在引资上全新竞争形式的开始,这也是引资方与引资方之间为吸引外资而进行博弈的进行和结果。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由目前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情况可知,上海的“173计划”带来的一个明显效应是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为招商引资而形成了“蜗角争利”的态势。由此可见,“173计划”已经失去了通过降低商务成本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使本来处于焦灼状态的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同时为未来的协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如果上海市财政局、市外资委、市工商局等六部门在做出 “173计划”这个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周边其它城市的强烈反应,他们之间的博弈进行就不会是现在“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的结果。

(二)投资方(一般是外商)与引资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博弈由于引资方强烈吸引外资的决心而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鉴于此,投资方可以在各个引资方提供的优惠政策程度上掌握博弈的主动权,他们完全有机会在引资方之间做出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选择。因此,他们是这场博弈的最终得益者和最大收获者。从这个结果来分析,长三角各城市应该端正态度,具备博弈分析的一般知识和心态。

(三)投资方之间的博弈的进行则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投资项目在优惠政策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与地租成本的权衡,他们会为自己的投资项目找到一个最佳的投资地,通过对不同的策略选择的最优抉择来攫取大量的超额利润。

(四)在这个博弈的进行过程中,外商是拥有完全信息的一方,他们可以利用引资方的非理性竞争而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博弈策略。由此可知,从这个博弈的进行过程来分析,这场引资大战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博弈。

五、 结论

从投资与引资行为的博弈分析中可得以下结论:

(一)投资方和引资方鉴于自己利益得失的考虑,相互利用对方优势条件和互相竞争最大化利益是交融在这个系统中,系统内利益的冲突并不必然只导致竞争,利益的重合也并不必然只导致合作。

(二)各主体对博弈行为的把握程度的深浅(取决于决策需要的信息和分析信息能力)、目标的差异、采取的路径手段的不同(归功于竞争力和决策权、对弈者的习惯等),博弈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性。双方力量的动态发展必使非均衡状态走向新的均衡状态。投资与引资行为博弈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主体决策不像平常简单的静态事物那样仅仅存在一个均衡点,多主体博弈往往存在多个均衡点。

(三)理性预期下主体做出的投资决策(引资决策)以及他们的经济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并非一定遵从最有效原则,而是在“边做边学”中把握整个博弈局势。各博弈主体如果增强了彼此进行博弈分析的能力,充分认识到预期效果与未来实际效果、预期利益与未来实际利益之间存在偏差。在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下通过信息反馈过程可达到协调的结果,虽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但经济活动效果比对着干(悖理的)好一些。

(四)公平、公正和利益互惠原则是维系这个博弈互动系统的保障,也是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李雪松.博弈论与经济转型[M].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付晓东,胡铁成.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M].商务印书馆,2004.

[4][美] H・培顿・扬.个人策略与社会结构[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母爱英.论博弈论在区域政策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3.

[6]陈康幼.投资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投资;财务投资策略

一、企业财务投资策略的概述

一个企业的财务策略包括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和分配策略三个主要部分,这三个部分由筹资开始,经过投资到分配行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筹资是研究资金的流入及其资金流入结构的问题,是企业经营的源头;而财务投资和财务分配则是研究资金的流出,财务投资在流出资金的同时相应的获得了资产或者收入补偿,财务分配是在投资者投入资金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做出的资金流出。对于一个注重长远发展,以建立持续的企业竞争优势为目标,并能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财务投资策略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财务投资是将企业蛋糕做大的根本,要实现企业财务的总目标,财务投资策略的选择是根本所在。

二、企业财务投资的策略选择

既然企业财务投资策略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支持作用,企业就必须从整体上对财务投资策略进行宏观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零散的财务决策方法之中,而缺乏对企业整体的认识,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在具体选择企业财务投资策略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寻找投资机会的策略

1、关注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的调整

政策的调整能够使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企业要善于从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及其变化中分析有利因素,发现投资机会。重点分析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和方针,关注各项政策方针的出台或调整,否则可能会造成被动,尤其是在改革快速推进的时期。税收政策的改变、投资政策的改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环境。比如,企业可以从这些政策中领会国家和地方在今后几年内优先、重点发展何种行业,何种产品,有哪些优惠政策措施。弄清国家和地区将控制、限制何种行业,何种产品,有哪些限制手段。又比如,较易取得银行贷款的行业或产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或投资效益好的;而较难取得银行贷款的行业或产品,则是国家限制发展的,或投资效益差的。另外,由于税收对一个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投资选择式,应该格外关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政策及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利用税法中对投资有关减税优惠的规定,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总而言之,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方针中寻找契机,一方面大胆地作出政策允许的、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本企业的投资决策,减少风险、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从国家和地区的优惠政策中获得多方面收益。如果不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主观片面地决定是否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2、研究市场状况及其变化

对于市场状况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研究产品的市场容量。产品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投资的机会也越多,企业投资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反之,则不利于企业进行投资。第二,研究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情况。包括其数量、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网点设置、价格策略等。第三,研究消费需求变化。比如,现在人们对住房改善及家庭汽车需求旺盛,这不仅拉动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加速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建筑、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研究产品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高低是直接决定企业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研究内容不仅包括该产品最近几个年度的价格,还应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整体把握所投资生产的产品的价格走势,以此决定投资的力度和时间。第五,研究原材料市场及交通运输条件等。这些对于企业的投资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败。

总而言之,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既要立足于眼前,又要对将来有所预测,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放眼于国际市场,重视差异性,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作出综合分析,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使自身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扬长避短。

(二)选择投资地区的策略

选择投资地区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第一,选择企业的产品或项目有比较优势、进去后有市场的地区,这需要结合上文所提的市场状况分析来做出决策。第二,应该充分利用各国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选择低税负的国家地区或者避税地进行投资。又如国家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这个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上也是考虑的因素。第三,考虑各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以及成本,例如该项投资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就应该选择在劳动密集型的地区。又如某地虽然各种生产要素价格都比较低廉,但是交通运输却很不方便,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慎重对待了。第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可以选择在企业密集区或产业集群区,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加强相互信息技术人员交流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第五,考虑各地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对项目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虽然同一国家内部文化的差异性小于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性,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仍旧会对项目的竞争力产生影响,特别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三)选择投资方式的策略

1、直接投资方式的选取

直接投资方式是指企业将资金直接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并参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投资活动,它有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形式。科学地进行直接投资,要注意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企业是坚持原来的行业产品、经营模式等,还是进行新的开拓,这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态势、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被投资地区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其次,进行直接投资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合资方式、独资方式和并购方式等。这个时候,投资企业就需要根据自身财力和投资领域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总而言之,企业需要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或者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项目,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2、间接投资方式的选取

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投资活动。 第一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的比较,例如投资收益率、净收益、现金流量等,来分析和选择是从事间接投资还是直接投资。第二步,如果比较分析结果证明还是进行间接投资划算之后,那么就需要对间接投资的工具进行选择,选择标准包括有家证券发行单位的资信等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等,要注意投资证券期限、收益率的合理搭配,要注意风险的分散,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总而言之,企业做间接投资决策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收益高、风险小、期限短、变现性好的证券为投资对象,同时还必须由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制订相应的目标,权衡利弊做出恰当的决策。

(四)增强风险承受能力的策略

1.提高投资决策能力

投资风险往往在投资决策阶段就已经形成,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要慎重,要格外注重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尤其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必须保证决策程序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在有关部门凭借科学的预测手段,掌握投资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下,对投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包括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计划风险、经营风险及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等的预测。只有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才能找出避免风险的相应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建立投资退出机制

公司通过投资、再投资壮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公司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具有实现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财务状况、培育核心业务等优点。当出现投资项目与公司发展目标、产业导向或核心业务不相符,公司难以取得投资项目的管理控制权和发展主导权,公司根据目标负债及自身现金流量需要对投资总量进行控制等情况时,企业就应该选择主动退出。投资退出其实也是一种资产经营活动,因此需要借助资本经营手段来完成。一般说来,公司退出投资的主要手段包括通过转、售、并、停、关等,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如果项目整体退出有难度,可分阶段、分项目进行,又如直接转让、出售有难度,可通过以股换股、以资换股、资产置换、托管、股转债等方式间接退出,或将部分资产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融资性租赁、抵押后间接退出等。这些资产退出手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企业应当注意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实施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投资退出策略和方案。

3、实施企业内部审计

在企业内部实施投资决策审计是规范投资决策行为,完善和强化投资决策自控系统,预防投资决策失误,保障企业自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立投资决策审计评价标准。应以国家财经法规和对投资管理的规定及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制度作为评价标准,同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效益优先。其次,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受到企业内部高层的影响而使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维持其应有的独立性是相当必要的。最后,注重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不能只局限在财务这一块,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4、建立风险准备金

如计提跌价损失准备金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可以达到防范风险、补偿损失等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准备金只能覆盖预期损失,而不能覆盖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这个时候企业可以引入外部保障机制,例如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转嫁风险损失。

三、结语

企业投资策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前景和公司发展的健康程度,足见投资策略的制定在公司及其决策中的重要地位。而实践证明根本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财务投资策略,一项有效的财务策略应当是以财务投资总体目标为核心,以企业财务资源为基础,与变化的外部财务环境相适应的、相协调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投资策略,而应该从全局把握。

参考文献:

[1] 吉全贵:现代财务策略与策略[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2]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策略与财务政策[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张光科:论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J]. 经济师,2009,(3).

[4] 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M].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4

鉴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学者们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研究结果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高管人员激励与研发投资正相关。如:Jensen和Murphy(1990)认为,CEO持有大量的股票能够使得CEO的利益与股东财富相统一,拥有大量股权的CEO会在风险投资上投资更多。在资本市场上,这些风险性的研发投资会得到回报。Gibbons和Murphy(1992)认为,研发投资的变化与管理层薪酬变化的正相关关系阻碍了高管层减少研发投资,临近退休的高管更注重短期投资策略。Wu和Tu(2007)实证结果指出,业绩越好的公司,CEO的股权激励对研发支出的影响越大,CEO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的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Lin等(2011)研究发现,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而言,CEO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正的影响[4]。Fubi Luo(2013)从理论上证明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相关。刘运国等(2007)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公司R&D投入的增加。唐清泉等(2009)、陈胜蓝(2011)均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一部分学者实证检验的结果却认为,高管股权激励不能对企业的R&D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如:Holthausen等(1995)检验了研发专利数量与激励性薪酬之间的关系,发现会计激励和生产力之间是弱相关关系,但是和权益性激励之间没有关系。Matsunaga(1995)研究发现授予员工的股票期权的价值与研发投资之间没有联系。Tien和Chen(2012)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R&D投入未受到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机制的显著正向影响。陈昆玉(2010)发现经营者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不同的数据和检验方法来实证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分别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采用博弈方法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献比较缺乏。本文在参与人为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从动态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下研发投资不足的形成机理进行博弈分析,结果可以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下的研发投资不足演化博弈分析

1. 模型的假设。假定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东雇佣高管人员来经营企业,高管人员的报酬由股权报酬和固定薪酬组成,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固定薪酬为S0,给予高管人员的股权份额为?准。在给定的总报酬水平下,高管人员的其中一种策略选择为: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尽可能规避风险性的研发投资,从而导致研发投资不足。因为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体现为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但研发投资风险大,其带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高管人员则会面临收益低(因为高管人员的固定薪酬通常与经营业绩挂钩)甚至被解雇的威胁,因此,短视的风险规避的高管人员会减少研发投资,形成研发投资不足。高管人员的另一种策略选择为:以股东长远利益为第一,积极寻找合适的研发投资机会并进行相应的投资,形成充足研发投资。针对高管人员的策略选择,股东的策略选择分别为监控和不监控。

假定高管人员采用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为C0,采用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为C1,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理,C0>C1。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收益(自身地位的稳固等)为?啄,假设股东监控时发现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概率为p(p>0),一旦发现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即给予其惩罚(罚款)f(f>0),股东监控的成本为v(v>0)。

从以上基本假设可以得出,当高管人员进行充足研发投资时,无论股东监控或不监控,高管人员的收益均为:S0+?准C0;在股东监控的条件下,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收益为:S0+?准C1+?啄-pf,如果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收益为:S0+?准C1+?啄。对股东而言,若高管人员进行充足研发投资,股东监控的收益为:C0-S0-?准C0-v,股东不监控的收益为:C0-S0-?准C0;若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监控的收益为:C1-S0-?准C1-v+pf,股东不监控的收益为:C1-S0-?准C1。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2.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假设高管人员选择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的概率为x,股东选择监控策略的概率为y。

根据上述假设,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E(x)=y(S0+?准C0)+(1-y)(S0+?准C0)

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E(1-x)=y(S0+?准C1+?啄-pf)+(1-y)(S0+?准C1+?啄)

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和研发投资不足混合策略的平均期望收益为:Ea=xE(x)+(1-x)E(1-x)

①式为高管人员的复制者动态方程:

■=x[E(x)-Ea]=x(1-x)(?准C0+ypf-?准C1-?啄)①

股东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y)=x(C0-S0-?准C0-v)+(1-x)(C1-S0-?准C1-v+pf)

股东不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1-y)=x(C0-S0-?准C0)+(1-x)(C1-S0-?准C1)

股东混合策略(监控与不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p=yE(y)+(1-y)E(1-y)

②式为股东策略选择的复制者动态方程:

■=y[E(y)-Ep]=y(1-y)(pf-v-xpf)②

3. 演化路径和演化稳定策略。

(1)高管人员的策略选择演化稳定分析。若y=■,式①等于0,表明此时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当y≠■时,求解式①可得出x*=0、x*=1为可能的两个稳定状态。令F(x)=■,由策略选择演化稳定的性质可知,若F′(x*)

(2)股东的策略演化稳定分析。当x=■时,式②等于0,表明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当x≠■时,求解式②可以得到y*=0、y*=1为可能的两个稳定状态。令B(y)=■,以下根据B′(y*)的符号对股东策略选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当pf

(3)股东与高管人员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由式①、②构成的动态系统共有五个均衡点(1,1)、(0,0)、(1,0)、(0,1)、(■,■),其中0

J=(1-2x)(?准C0+ypf+-?准C1-?啄) pfx(1-x)-pfy(1-y) (1-2y)(pf-v-pfx)③

根据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五个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表1为稳定性分析结果。

可见,由式①、②构成的系统有3个稳定的局部均衡点(0,0)、(1,0)、(0,1),对应的演化稳定策略为: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监控。此外,系统还有一个不稳定点(1,1)和一个鞍点。

4. 参数分析。当?准C0>?准C1+?啄时,也就是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收益较充足研发投资时的收益更小时,由表1可知,此时高管人员会选择充足研发投资策略,同时股东选择不监控策略是唯一的演化稳定均衡。因此降低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总收益,增加其在充足研发投资中获得的收益,能够有效降低高管人员的研发投资不足水平。要实现?准C0>?准C1+?啄的目标,给予高管人员的股权份额?准,高管人员分别采取充足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C0与C1,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利益 均是重要决定因素。若?准=0,而?啄>0,?准C0>?准C1+?啄不成立,因此,为了使得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对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给予高管人员一定的股权份额非常必要。降低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利益也能起到抑制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水平的作用。

当?准C0

三、 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日益加剧,只有拥有自身的创新力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保持长久的竞争实力,从而长期稳定的发展。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中,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最基本的动力,研发投入充足与否关系着企业研发创新的成败,充足的研发费用投入是研发成功的保证,研发投资不足将影响研发进程,使得研发活动难以持续下去,从而导致研发失败。因此,充足的研发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但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的特征,如果缺乏恰当的激励机制,股东与高管人员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到高管人员的创新动力,从而导致研发投资不足。

当前,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计划,徐海峰(2014)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广泛采用股权激励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以研发强度为代表的创新投入却明显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下的研发投资不足动态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规避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措施,对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过程中研发投资不足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了以下结论:当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的收益大于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收益时,高管人员的策略最终收敛到充足研发投资。当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净收益大于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的收益时,高管人员的策略演化稳定均衡最终收敛到研发投资不足。股东的策略选择演化稳定均衡受到高管人员策略选择的影响,当高管人员选择充足研发策略时,股东不监控;当高管人员选择研发投资不足策略时,若股东监控的收益大于监控的成本,股东将选择监控策略,反之,则选择不监控策略。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5

[关键词] 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金融优化;情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0.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157-03

[作者简介] 顾能柱,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优化。(上海 200093)

资产负债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ALM)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在市场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及在监管法则许可的范围内,金融机构对资产与负债实行一系列的动态匹配管理,以达到规避风险,实现预期收益的目的。Korhonen(2001)考虑了多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Gondzio及Kouwenberg(2001)主要从计算效率的角度考虑了资产负债管理模型。Papi及Sbaraglia(2006)提出了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Bertocchi等(2006)从投资期限的角度考虑资产负债管理模型。Consiglio等(2006,2007)主要从最低回报保证的角度研究资产负债管理。Hilli等(2007)提出了基于现金、债券、股票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用于芬兰养老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定量研究在国外已有规模,但在我国几乎近于空白(朱书尚等2004)。上述文献在应用效率对比、多目标分析、情景产生、算法对比、最低回报约束、资产波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影响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因素,就经营管理、风险管理、数理工具、模型结构以及数值计算五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经营管理

管理模式、管理策略和管理约束是影响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管理模式。按照对投资业务和负债业务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以资产为主导和以负债为主导的两种管理模式。以资产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将资产的投资渠道、投资比例、风险控制、投资收益率和期限结构摆在首位,然后根据资产的配置结构、流动性和利率波动来调整负债规模和结构。以负债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将负债的安全性要求、流动性要求、收益性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及偿还期限摆在首位,根据负债的要求特点来进行资产最优配置。金融机构应根据资金的来源特点和经营宗旨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考虑建立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强调稳健经营为主,适宜采取以负债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二)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可分为静态管理策略和动态管理策略。静态管理策略强调的是单周期的、被动式的管理,而动态管理策略强调的是多周期的,灵活且全面的管理。由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管理策略的采用受管理水平和外界条件影响,早期的资产收益波动、利率波动相对平稳,金融衍生产品也少,因此商业银行都采用静态的策略,如利差管理法(Interest Margin)、缺口管理法(Gap Man-agement)、久期管理法(Duration Management)。当今的金融市场逐步形成全球一体化,金融产品价格、利率、汇率等因素波动更加难以预测。资产负债管理逐渐由静态策略向动态策略转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动态管理策略有现金流量检测(Cash Flow Test)、现金流量匹配 (Cash Flow Matching)、动态偿付能力检测(DynamicSolvencyTest)、随机规划资产负债管理模型(stochastic programming asset liability model)、随机控制资产负债管理模型(stochastic control asset liability model)以及动态财务分析模型(Dynamic Financial Analysis)。

(三)管理约束。一般的监管约束因素包括经营范围、投资准入方式、准备金提取、资产配置渠道及比例限制、会计准则、资产估值方法以及偿付能力限制。对于商业银行,约束条件有总资本充足率指标约束、核心资本充足率约束、短期存款与贷款比例约束、中长期贷款与存款比例约束、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约束、备付金比例约束、拆入资金比例约束、拆出资金比例约束、存款准备金约束等。对于保险公司,约束条件最主要有投资渠道约束、单项投资比例约束及偿付能力约束等。在制定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时,必须以模块的形式将这些约束条件考虑进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里,因为这些约束条件影响着最优决策方案。

二、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计量资产与负债的市场风险,因此有效的风险度量是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关键。典型的风险度量方法经历了Markowitz(1952)提出的方差(variance)、Jorion(1996)提出的价值风险(Value at Risk, VaR)、Rockafellar及Uryasev(2000)提出的条件价值风险(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 CVaR)。

(一)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个随机变量波动大小的指标,当随机变量的波动呈对称性分布时,收益波动越大的随机变量,其潜在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当随机变量呈对称分布时,用方差来表示风险是恰当的。投资组合理论是建立在各项资产的收益率的联合分布为正态分布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然而,这一假设条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后来的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基本否定了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如法玛、依波持森和辛科费尔德等人对美国证券市场投资收益率分布状况的研究和布科斯特伯、克拉克对含期权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分布的研究等。

(二) VaR方法。VaR基本含义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风险资产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记随机变量ζ(x,η,ξ)=ηTx-ξ,其中x代表决策变量,η是一个n维随机向量,ξ是一个随机变量。(η,ξ)定义在概率空间(Ω,F,P)上,ζ(x,η,ξ)的正值表示损失,负值表示收益,α为给定的置信水平,则VaR在数学上的定义为v(x,α)=min{y|P[ζ(x,η,ξ)?燮y]?叟α}。虽然VaR已广泛地应用于金融风险的计量,但VaR本身带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VaR缺乏次可加性和凸性,VaR只有在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时才是一致性风险度量。其次,由于带v(x,α)约束的优化问题在数学上通常是非凸的,在数值计算上难以求解,并且会出现多个局部极小值的情形。此外,VaR还有个最明显的缺点是,虽然在很高的置信水平α下,损失不会超过v(x,α),但VaR没有考虑损失一旦超过v(x,α)的情形,即VaR对尾部风险的预测与控制不足。

(三) CVaR方法。为了改进VaR的不足之处,Rockafellar及Uryasev (2000)提出了CVaR测量方法,其含义是损失超过VaR的条件期望损失,也称为尾部VaR(Tail VaR)。沿用前面的随机变量定义,CVaR在数学上表示vc(x,α)=E[ζ(x,η,ξ)|ζ(x,η,ξ)?叟v(x,α)]。CVaR不仅满足次可加性,而且对于一般的概率分布,是一致性风险度量,符合分散投资风险的原则。在一般的概率分布下,CVaR也可以表示为vc(x,α)=min{Z|Z+E[(ζ(x,η,ξ)-z)+]},其中(ζ(x,η,ξ)-z)+表示ζ(x,η,ξ)-z的正部,vc(x,α)集合的最左端z即为VaR。CVaR不仅弥补了上面提到的VaR的三大缺陷,并且基于CVaR约束的优化问题可转为随机线性规划问题,从而进一步转为线性规划问题。

三、数理工具

由于利率、汇率和产品价格波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用可求解不确定性规划问题的数值分析理论来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数量分析。

(一)最优控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建模的资产负债管理,着重于研究资产收益、利率变化不确定的状态下,建立资产与负债动态变化的表达式,在变量约束许可的范围内分析其状态转移情况,得出最优管理方案。最优控制模型在管理问题的解析和数值分析上占优势,但在最优解的计算方面不如随机规划模型,因为随机规划模型得出的是全局最优解,而最优控制模型往往得出一个局部最优解,并且如果约束条件过多,则求解非常困难。最优控制模型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并且局限于资产管理(Zhou,2002,2003)。最优控制与随机优化的分析比较见文献(Cheng,2004)。

(二)动态规划。在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表达式的描述上,基于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的表达式与最优控制表达式相同,只是离散化后按阶段求解,在计算上也非常复杂,目前基于动态规划求解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文献不多,Papi及Sbaraglia (2006)给出了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一个算法。由于计算复杂,模型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 随机规划。目前,以随机规划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应用最广泛,典型的应用案例有Carino等(1994)为日本Frank Russel公司和Yasuda公司设计一个六阶段的Russel-Yasuda Kasai模型,Mulvey等(2000)为世界著名的Towers Perrin保险精算咨询公司设计的用于养老保险管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Boender等(1998)为荷兰养老金计划设计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Seshadri等(1999)为纽约联邦家庭信贷银行设计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更多的综述文献见(津巴等,2003;金秀等,2007)。

(四) 稳健规划。最近,Ben-Tal等(1999,2002,2006)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理论分支――稳健优化(Robust Optimiza-tion),其理论主要用于解决参数在某一范围内波动的不确定性数学规划问题。稳健优化与随机优化最主要区别在于:稳健优化只需知道参数的波动范围,不需进行资产收益假设和情景分析,而随机优化模型必须假设资产收益的概率分布。多阶段稳健优化理论为求解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过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实际应用研究很少。

四、模型结构

采用不同的控制结构和资产与负债的调整策略对管理效果的影响很大。

(一)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可分为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也称为主-分控制结构。单层结构是指只有一个控制模型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对于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没有受到过多约束的金融机构,可直接使用单层控制结构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双层结构是指有两个控制模型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分主-分两个模型。对于比较强调资金运用安全,且投资渠道及比例约束有明确规定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则适合采用双层控制结构的管理策略。

(二) 调整策略。投资阶段末的资产调整结构可分为整体调整策略与局部调整策略。整体调整策略是指在每个投资周期末,将资产配置和到期的债务全部进行调整,以便有利于整体效益最优化;局部调整策略是指在每个投资周期末对有必要调整的资产配置结构和负债结构进行调整,以便优化调整成本。理论上,局部调整策略有利于节省成本,又不失整体最优性,采用局部调整策略比全局调整策略效果稍微好一些。另外,从期末投资周期调整次数来看,如果某一时间段范围内的周期划分越详细,情景分析就越接近资产收益、利率和汇率等因素的波动变化,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就越高,意味着多次调整策略比单次调整策略效率高。

五、数值计算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是基于随机优化理论,因此本节主要分析随机规划模型的一些影响因素。

(一) 情景分析。影响情景分析结果的三大因素为:随机变量(决策变量)的概率分布假设、情景模拟结构和情景模拟个数。受资产组合理论启发,早期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假设风险资产的收益呈正态分布。然而,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风险资产收益呈“尖峰厚尾”现象,因此,选择恰当的概率分布假设是进行情景模拟的重要前提条件。通常的情景模拟分析都采用树型结构,但是Hibiki (2006)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模拟路径结构的情景分析效果更佳。情景模拟个数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情景模拟个数越多,考虑出现的情况就越周到,因此得出的结果可靠性越强。由于情景越多,模型求解的约束条件就会越多,受到计算机性能的限制,情景模拟个数只能适当地选取。

(二)计算软件。不同的软件采用不同的算法结构,计算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用于求解随机规划的出色的软件有IBM公司的软件 OSL (Optimization Subroutine Library)、ILOG公司的大型线性规划求解软件CPLEX、GAMS公司的GAMS软件,以及NuOPT软件等。

六、结语

资产负债管理是金融技术、管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最优化技术的结合物。一个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可以这样建立: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及公司经营理念确定资产主导型或负债主导型管理;管理策略采用动态多阶段管理策略,使得既能兼顾长期投资的需要,又能及时响应市场因素的动态变化;风险控制使用CVaR,既能对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又能保证风险度量满足次可加性、凸性及线性的条件;数理工具使用随机线性规划,使得模型最终能转为线性规划问题;控制模式采用双层控制,充分保证运作的安全性;期末资产调整策略采用局部多次调整,既能灵活捕捉投资机会,又利于节省交易成本;财务目标是追求盈利最大,并且要求投资风险最小。这样的模型,在灵活性、安全性、简易性、规范性等方面都得以兼顾。

参考文献:

[1]Korhonen A. 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a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Conglomerate: A Multiple Goal Stochas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 128: 418-434.

[2]Gondzio J, Kouwenberg R.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for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1, 49: 879-891.

[3] Consiglio A, Saunders D, Zenios S A.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for Insurance Products with Minimum Guaran-tees: the UK cas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645-667.

[4]HilliP, KoivuM, PennanenT,RanneA. A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for 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of a Finnish Pension Company[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152: 115-139.

[5]朱书尚,李端,周迅宇,汪寿阳.论投资组合与金融化――对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与反思[J].管理科学学报, 2004,(6).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6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对于单个项目,企业需要考察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相对于企业筹资成本,能否取得正的净现金值,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以及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多个项目的决策,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排序,以此确定项目的投资次序。这种决策方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项目之间风险的相关性,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均衡。因此,我们在多项目决策,即决定资源如何在项目间分配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特征,还需要衡量各个项目以及新项目和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同时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7

期货、基金、私募三方运作

据悉,青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称“青骓投资”)继2012年4月通过华宝信托,发行了信托获批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以来国内第一只阳光私募发行的股票量化全对冲产品之后,再次成立国内首只引入国债期货作为对冲工具的债券对冲管理型产品“青骓1号债券对冲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产品系青骓投资联手国泰君安期货及某基金公司子公司推出的一款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金已募集完毕并到位,于2013年8月14日正式宣告成立。

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涉及到三方平台,由多个管理人联合操作。基金公司子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青骓投资公司作为投顾主要负责产品的投资策略,国泰君安期货资管部门作为基金专户资产受托人完成国债期货端的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方作为特殊法人单位在期货公司开立资管账户,并引入外部投资顾问参与、主导产品的设计和投资运作,这一合作模式在期货资管领域尚属首例,有望开创机构投资者合作参与期货资管业务的热潮。对于特殊法人单位参与期货资管业务的模式也是全新的尝试。

引入量化对冲策略

青骓投资作为长期专注从事债券和量化对冲领域的机构,在现券交易、利率策略、量化对冲和程序化交易平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专业储备和优势,目前就等国债期货上市,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投资。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曾为投资者带来了非常可观的低风险收益,青骓投资也希望通过第一时间参与国债期货帮助投资者分享创新业务带来的丰厚收益。

公司合伙人张健介绍说,“青骓1号”是一款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引入国债期货作为对冲工具的管理型产品,为国内首批具备债券对冲产品。青骓投资在量化对冲系统开发方面投入较大,已建立毫秒级程序化交易平台,满足各类高频交易策略要求。此类产品上将充分利用公司量化对冲团队力量,首次将量化策略开发以及程序化交易的概念引入到债券对冲产品中。在谈到量化套利策略的具体应用时,张健认为一个稳定的量化交易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实施,除了最重要的程序化交易平台的稳定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数据的及时准确。数据方面,考虑到实时行情的速度,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就非常具有优势,其数据延时是毫秒级别的。Wind资讯金融终端在数理统计分析上,为各类统计分析软件提供了非常好的接口,包括Excel插件、Matlab插件、R插件等等,诸如此类接口使得量化分析工具的使用极大的便利化。

量化策略投资分析篇8

关键词:BSC;蓝莓产业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意义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S5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蓝莓产业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综合分析中,我们引入平衡计分卡BSC的思想与模型,并对BSC予以修正和调整,对产业化项目投资评价的各个维度的每一个指标进行评估和测算,使得产业化项目投资在可行性研究中不单纯依赖于经济上、财务上的定量评估,而是从长远角度考虑,从战略方向出发对伊春蓝莓产业化项目进行科学、综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BSC对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往往受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社会与文化的综合影响,综观我国现行的可行性分析方法,仅凭单一的环境、市场、财务等指标评价是不能全面符合客观实际、满足人们的主观要求。因此,如何从产业项目投资的整体战略出发,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市场、环境及人力、生态、社会责任等各种影响因素,对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进行综合的可行性分析,提高在项目投资管理中决策的正确性,使有限的资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迫切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BSC对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综合分析,首先,允许符合条件的蓝莓产业化项目立项实施,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可以大大降低蓝莓产业化项目管理的风险;其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投资主体对评价结果不理想的产业化项目进行针对性管理,提出指导建议和改进的方向;最后,可以为战略投资者们提供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促进蓝莓产业化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蓝莓产业发展。

二、BSC在蓝莓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综合分析中的具体效果

(一)对一个企业而言,项目投资有一般项目投资和战略项目投资两种。现行折现现金流方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一般项目投资,决策时当净现值大于零就接受,反之亦然。战略项目投资,就需要构架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根据企业的价值观,制定企业的愿景和战略思想,考虑该项目是否能够使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下去,然后对企业的项目投资做出整体筹划和部署。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很显然是一个战略项目投资,该项目投资的方式,以企业投资为主,每个企业在投资蓝莓产业化项目的时候,要结合自己企业的文化,以蓝莓产业化项目本身整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出属于自己的项目投资发展战略目标蓝莓产业项目投资是一个战略项目投资,被确定为新兴战略产业。这个新兴战略产业的战略目标是“蓝莓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业高端化和销售国际化”。对于战略型的投资项目,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评价体系是否体现了该项目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否按照整体战略目标的描述设计项目投资评价的具体关键的指标,这些指标能否帮助企业系统地执行战略。当BSC作为一种项目投资评价工具使用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将项目投资组织战略和具体的项目目标联系起来,从战略的高度体现了项目投资的战略方向,并能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化战略导向为行动,实现最终的目标,进而考量该项目投资是否具有可行性。

(二)选择好的投资项目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企业在进行蓝莓产业项目投资评价时,不仅要关注现行的项目决策方法,更应关注到项目的流程控制、外部价值链、自身成长、社会效益等方面,现行的项目决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投资主体对于长期目标的追求,有些要素即使涉猎也因难以量化。建立一个基于BSC的项目投资综合评价模型,这个模型实现了对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执行全方位、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与判断,使伊春蓝莓产业化项目的各个维度的指标均得到反映,也使伊春蓝莓产业化项目的投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为伊春蓝莓产业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进行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通过BSC综合评价,得出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具有可行性。伊春蓝莓产业化项目是一个可以值得考虑投资的优质项目。因为该项目拥有一个良好的获利能力同时在项目流程进度上也能得到相应的管控;最关键的是它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野生蓝莓资源由于气候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少,果实的质量由于抢摘严重也在逐渐地下降,发展蓝莓产业化项目,增大人工种植面积,是保护野生蓝莓资源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第二,该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富余劳力的就业率和增加收入,是实现长期致富的好项目;

第三,伊春停止主伐后,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此时发展蓝莓产业化项目,经济效益突出,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BSC对伊春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综合分析,在今后的蓝莓产业化项目投资过程中,还需在企业外部价值链以及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譬如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顾客的满意度,提高蓝莓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不断地打开市场,挖掘内在价值,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蓝莓之都”形象,通过参加各种会展活动,延伸营销网络,拓展市场空间等;提高收货质量,实现成本领先。提高产品的收货质量,保证中游加工企业原料的供应和产品的使用,同时,投资企业通过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通过管理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实现低成本战略,战胜竞争对手;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项目投资企业员工的能力和满意,组建技术团队,研发新的工艺技术,进行深度系列加工,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员工不断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意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等。

参考文献:

[1]改玲,孙养学.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23):104-105.

[2]张建华.浅谈企业项目投资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8(14):82.

[3]刘静,张小薇,李岱松.地方科技产业化项目评价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25-29.

上一篇:财务共享建设方案范文 下一篇:课堂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