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7 03:10:54

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的重要性篇1

同一种课,不同的老师,语言的效果颇不相同,有的老师神采飞扬、舌生莲花、妙语连珠,课堂时而传出阵阵笑声,时而鸦雀无声;有的老师则不温不火,神态颐和、媚媚而谈,如春风化雨,东风佛面;也有的老师讲课平淡无奇,沉闷压抑或枯燥乏味,尽管其学识丰厚,尽管其授课没有知识性错误,教学方法也不出格,但讲起课来,总抓不住学生潜在心理感受,难以得到学生课堂有效配合。可见,课堂语言能体现一个教师业务修养,也是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时代气息

小学社会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知道身边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获得初步的社会知识,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掌握简单的分析方法,通过这些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掌握规律,培养探索科学、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轻重急缓,是根据当前形势背景和社会现实的不同,或生动激烈、或沉着缓慢、或慷慨激昂地再现当时历史现实,引发学生共鸣,激绪,紧抓时代紧迫感。教师就是通过运用语言变化把它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内容的感染力和深刻理解。

二、课堂教学语言具有一定情感色彩

人是有情感之人,课堂是有声的课堂。学生通过教师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解读内容、学习知识、理解内涵。使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社会课程课堂教学语言要充分发挥出她的魅力,要富有文采,饱含感情,做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理智上,而且要从感情上分清敌与友、爱和憎,使社会课真正起到教书育人,塑造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作用,所以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呢?不要矫揉造作,故作惊人之语,不要堆砌空泛的形容词,不要为增加情感色彩而添加情感色彩。“言为心声”――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对史实有一个公正的善恶观、是非观,对历史人物、社会现象有一份真挚正确的爱憎感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语言的表情达意才能感人至深,教书育人的功能才能落到实处。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语速、音调和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速度标准吗?有人说话快,有人说话慢,似乎并不需要划一。也有些内容不能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语言从听觉器官输送到大脑,形成概念图像,再现社会情景。教学应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天南海北侃大山。它不讲究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情节,听漏又何妨?而社会课程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用语,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的清清楚楚,吸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会使学生理解迟缓、衔接不上,脑海中不留印象,难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更谈不上思维活动的伸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受损失。

教师讲课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语音过高、注意力会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甚至躲避一堂课。即不能平淡庸长,也不能催人欲眠,使人困倦。课堂语言的快慢、高低,都要根据不同内容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使声音跌动起伏,疾徐有间,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当我们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力;讲奸妄当道,百姓受苦,可以音律低沉凝重,如闻唏嘘之声;叙述二万五千里长征生动曲折的过程,重音、字意节拍都沉重低缓;如抗日战争十年内战结束,语言变得跌宕起伏、激进昂扬、字字珠玑。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听得入神入画,想象丰富,仿佛走进现实,达到了教与学语言应用的最佳状态。

四、教师语言口语化,准确化,精练化

课堂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成性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88-01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互动,是学生在基本的认知基础上,与教师、教材的对话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后实现知识的生产,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 生成性语文教学

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预设创造性的创新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践过程,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活多变、充满活力的,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表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见证了国语的优美,感悟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不停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是互相依存的形式,在课堂预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注意发现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具有生动性。

传统课堂上教师的随堂问或满堂答,都呈现了教师更关注教学预设是否得到了使用,学生是否与课堂预设相吻合,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只是一味的跟随,思维过程及思维品质被教师忽略,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课堂变的没有活力,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肯定是乏味无比的,教师本身也会觉得枯燥。在新课改下,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多重组合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事先的备课,抓住新的生成性资源,并引导学生追思,使学生体验到获知的快乐,才把问题与知识相结合,实现生成性语文教学。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利用各种因素生成的积极的教学生成资源,构建生成性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生成性的。

2 生成的重要性

生成性教学最求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其一是过程的可持续性,使过程一直向着积极的向上的阶段,其二是指对结果的发展。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能一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意愿的真实表达,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弥漫着人性的问道,而不是一个生产加工车间,才能使学生学习充满活力,教师授课充满激情。

生成性是一个动态的、多样性的课程的呈现,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成的动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或实践活动,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就是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交往,通过交往才能明确彼此间的思考及见解,提升知识认知程度、提高文化修养,在具有生成性的课堂里,绝不是根据教师的预设发送信息、学生接受信息这样单方面的互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重组合互动,使整个课堂具有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流动信息也不是单向性的,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课堂在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状态下进行有效教学。

3 怎样展开生成性教学

3.1创设生成性教学条件

没有周密的课堂预设,就无法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的生成,就不会有驾驭课堂的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优秀教师对与教材及教参的熟悉,能做到背如流,教学的预设也是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项、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时间与教学内容可以同步,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影响了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被忽略,没有利用生成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整体联系性,因此制约了课堂的生成性教学。

夜阑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有充足的预设,并预先为学生的参与互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课堂的生成性创造条件,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弹性化,在预设中充分考虑动态的、综合的理念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预设各种情形,准备出多种策略,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书内的知识,还要预设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备教材内容,还要挖掘、发现、使用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深入、充分的掌握,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使用文本信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所所富有个性化的灵感、思维,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

3.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相互间的人际交流,这也体现了语文的本质特征。所以要促使课堂生成。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互相间的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是有个性的群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从而形成民族、平等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

3.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机智的调控者

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句话说明了就算教师预设时考虑了多少因素、多少假设、多少情况,也不可能穷尽课堂的变化,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结语

课堂的重要性篇3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压抑学生个性的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教学内涵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因素,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所谓英语个性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能,以至使学生在遵守普遍性原则的前提下,能真正有效地按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用英语进行交际。

例如,在教学“Healthy food”模块时,从学生喜欢的饮料入手,让学生畅所欲言,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 My favourite drink is…然后过渡到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meat/chicken/noodles/fish.句式训练较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Are they healthy food and drink? 等问题,每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教师如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模拟语言学习的环境,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对于教学情境的选择,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的教学情境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或能成为新知识生成的感性材料,或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倍感亲切;其三,教学情境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的主题学生愿意参与讨论,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见解可发表。英语课堂只要学生能开口也乐于开口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因此,在一堂英语课中,我们要精心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层层推进教学内容,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断地设置新的教学情境。极大限度地诱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开口,努力营造一种学生兴致盎然、跃跃欲试的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作好铺垫。

二、创新英语教学“以生为本”的内涵

(一)把“生”当人,使“人”成为人

我们的学生首先是人,是有尊严有人格有感情有人权的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这一简单的道理。英语课堂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接触语言材料,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学习过程,学生英语素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学生独特的言语经验和生活体验相当重要。一个人的英语素养不是一次考试能准确反映出来的,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在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不把学生当人看,既是对人权的践踏,也无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创新英语教学要跨越过度功利,复归人性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差异

从考试分数看,的确有高低差异,即所谓优生和差生;从学习过程看,也会有差异,即能力的强弱;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某些学生没有前途,甚至无可救药,因而冷眼以对。学生的差异除了水平的差异,还有爱好的不同、个性的不同。即使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英语成绩也不理想,也不见得是学生的不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形式、英语活动、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手段等都有可能有问题,这恰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反思的地方。我们老师眼中不要只有“优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更多耐心,更多关爱。“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成为创新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发现自己的才能,用正确的眼光审视自己,因而都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增强自信心,发展英语的阅读能力。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阅读文章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基本了解阅读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潜能。

课堂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音乐氛围 课堂 小学

中国分类号:G623.71

我国的一些地方正在实行教育改革,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音乐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根据目前音乐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对课堂学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音乐学习的氛围变得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还有利于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接下来我们主要对音乐学习氛围对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学习的效率很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堂。常规课堂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高效课堂在这个基础上还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教育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高效课堂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它能达到如下文所描述的效果。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高效率学习主要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体现。高效课堂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让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而老师教学的效率也能随之提升,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1.2 效益最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就是效益的体现。它一般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高效课堂能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营造一个激发其学习热情的课堂氛围。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已经被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艺术学科。即便音乐已经被视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思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课堂上教授普通音乐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氛围就调动不起来。传统思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许多院校和教师对小学音乐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音乐的课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教师喜欢占课,所以音乐学习的时间就更为稀少,连课程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学生对音乐就更加缺乏了解,本身对音乐的兴趣就不高,再加上学校对其不够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自然而然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都不够理想。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堂外来着手,比如举办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用这种办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那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的提高,就)有利于教师营造高效课堂, 现实情况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而然这样的课外活动举办的就少了,对营造高效课堂缺少足够的动力。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

所谓动静相宜, 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和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动的意境和静的意境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意境。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方式,它必须是动静结合的状态,不然就会对自身的存在造成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物盛则衰”,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一个事物, 仅仅只有静而不存在动, 整个事物乃至事物所处的环境都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没有生机的感觉,而如果反过来只有动的话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浮躁喧嚣的感觉,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带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所以这个道理也应该运用到音乐学习的课堂上来,动静结合能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过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不费劲儿,老师教起来也会很轻松。

老师要注意把握动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过于强调课堂氛围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这节课很开心,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多少,这就是过于侧重“动”的后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后要在恰当的时机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穿去。比如在学习一首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 将原本死的知识弄活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对其就会充满兴趣。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艺术,所要它需要聆听,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学会自己思考,再将思考后的结果与其他人分享,这也是动静结合的体现。动静结合的课堂能营造高效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比较频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被极大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老师需要进行观念转变,学校也要给予音乐学习足够的重视,围绕音乐教学科研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购买教学器材,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静结合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纲上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丽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 ,2013,(9):157-15

[2] 邝成凤.质量评价体系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J].教师,2013,(18):49

课堂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

数学作为小学的重要科目,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并不能成为学生产生积极性的动力来源,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始终提不起兴趣,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打瞌睡、回答问题不积极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也会由于听不懂讲课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2.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低下

很多学生尽管上课听课,但是听课效率有限,总是不自觉地溜号,这就会导致无效听课,有的尽管不溜号,但是对于所听到的知识点无法消化和理解,这就会造成数学课堂整体的效率低下,尽管老师希望提高效率,但是学生的消积听课行为决定了听课效率低下,这种情况极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的讲课风格缺乏热情

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差异化教学,而多了一种例行公事的僵化感,上课过程中只是“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这种古板的教学风格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死板,从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不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探索。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不上去有很大的原因是自身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梳理、复习和巩固,只靠老师课上讲解很难把知识点吃透并且熟练运用,所以,这样下去是不利于学生提高数学能力,有的学生因此会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造成心理上的抵触等严重的后果,所以应当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

二、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1.增加学生与学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后所强调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要围绕这一理念出发,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2.增加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除了让学生之间互动之外,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互动也是有其必要性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点以提问而并非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引发学生对于课本上知识点的思考,这种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上课方式的效率是远远高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灌输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时,我会问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体现在什么上?学生觉得很感兴趣,就会结合课本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搜索,无论最终学生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的重要体现。

3.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热情

很多老师上课没有激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没有设计教学互动的环节,自己主观意识上造成了一言堂的僵化课堂,然后就会由于课堂设计中缺少互动的环节使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就会逐渐失去对于数学课堂讲课的热情。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帮助老师及时得到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比如,我在讲解知识点并且在做过几个练习题之后,我会故意用错的思路和方法做题,然后问学生正确吗?这时候学生就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我的做题步骤进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点,实现了教学互动,更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而老师也因为这种成就感的反馈而重新获得教学热情。

4.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还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不断通过互动检验学生是否养成习惯,才能监督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互动对于小学课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设计和实施互动环节,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宝贵.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

[2]蔡姣.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课堂的重要性篇6

一、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提问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单纯地会将教学过程科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会运用教学技巧将课堂教学运用的游刃有余,我们讲的教师提问是指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将教学思维和学习思维有机地进行整合,通过巧妙的展现,使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

1. 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如何将二者巧妙地联系,关键是提问,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这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通过设置提问,学生能够运用自自己的思维去反思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进行溶化,形成认识反馈给教师,由此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问的设置有效地改变了课堂原本一言堂的状况,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表现。

2. 课堂提问要注意时机

课堂提问要注意时机,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能“靠船下槁”、“见风使舵”,“不失时机”,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当讲完一个语法时,这时我们就要采用不同手段来进行提问,我们可问“是什么”,也可以问“为什么”,当然也有“怎么办”的问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知识,它最大的特色是交流,所以实施英语教学恰当运用提问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更深刻,更细致,师生之间的提问交流,可以巩固全班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尺度,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什么时候提问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讲到重点和难点时,所以讲者提问要做到“一问千金”“有的而问”。

3. 课堂提问要注意准备性、科学性

我们讲的准备性,是指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设计,当然教学活动有它的随机性和特殊性,所以有机设计的课堂提问也是必要的,当然无论如何也要讲究它的准备性,任何有准备的一堂课可以表现它的充分性、实在性、意义性,讲究科学性就是讲究内容的科学性以及交流的科学性,我们每设计一条提问都必须始终围绕教学展开,科学性要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成为整个教学的一个亮点,科学性要能做到投石问路,一掷激起千层浪,譬如说,当我们讲解一条选择题时,我们在确定选项A以后,就开始发难学生为什么B、C、D不可以呢?如果要选BCD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题干呢,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能进入更加深层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问的重要性

我们除了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序地实施提问,同时我们也要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问,为什么要主张学生提问,因为只有鼓励学生提问,才能真正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其次鼓励学生提问,才能促动学生思考,引发他们的质疑和对知识的了解,而且从提问的过程中能够发掘更多的问题。

1. 鼓励学生提问,要引导他们学会提问

引导提问,就是讲学生提问不能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特别在一课堂上,时间有限,有效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合理提问,可以将学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反映出来。

2.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后进生的潜力

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所成,他们有他们的可爱,只是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有个后知后觉的过程,鼓励后进生提问可以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反复琢磨,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得到巩固性的训练。

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性、科学性地提问可以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序,也会使课堂更加活跃而有序,坚持推行反对一言堂,就让提问的艺术在教学中得到彰显吧。

课堂的重要性篇7

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共享教育的资源、享受教育的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和公平的待遇,它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它可以为不同的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划定一条统一的起跑线。它与受教育者的先天条件、家庭背景、贫富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所在区域没有关系。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分配教育资源的机制或手段是公平的;不同人的竞争规则是相同的;同时还要避免暗箱操作和作弊现象。教育结果的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果是公平的;接受教育的结果是公平的;同时还要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对他们的救助和补偿,尽量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以缩小差别。

教育属于公共领域,具有公益性质,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倡导教育公平理念,实现教育公平价值,是教育公共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景诉求和必然选择。其中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针对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公平状况展开的研究。

教学公平是指教学主体在教学态度、教学参与机会、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等方面所采取的合理。教学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要求与体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

一、课堂教学公平的意义

1.教学公平确保教师责任的履行。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岗位责任。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其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家长、学校以及学生对教师都有很高的期待,教师的志向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志向。因此教师不但应该有追求公平的志向,还应坚持公平信念,在教学中践行公平原则,促使学生逐渐掌握公平的要义。这是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效益的体现。如果教师无法承担教学公平的重担,教学公平就永远不可能变成现实。

2.教学公平保证教学和谐。首先,教学公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学和谐。教学公平能使教师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减少教学中的冲突与不和谐因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学公平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和谐发展:第一,教学公平能使更多学生获得自主和自由,教师的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以及丰富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二,教学公平有利于教学主体间的互相理解和谅解,提高彼此的包容度;第三,教学公平能保障教学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公平以及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公平。所有这些都能促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产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环境保障。

3.教学公平保证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教学资源公平利用是教学公平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学资源公平利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维持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正向作用,对其不公平利用会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形成与教师的对立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其次,有利于教学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与充分性。广泛性是教学资源利用的共时性特点,它是对全体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状态描述。充分性是教学资源利用的历时性特点,是每个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的度。这两方面都决定着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程度,学生的积极参与决定了教学资源使用的充分性,而公平则解决了教学资源使用的广泛性。只有充分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确保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4.教学公平有利于实现学生合理的发展。教学公平关注学生合理的发展。第一,合理的发展是关注学生需要的发展,教学公平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公平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及时鼓励,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主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满足了自身各层次需要,实现了发展。第二,合理的发展是一种个性发展,教学公平能确保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学公平的基本要求。差异教学就是为了体现教学公平,保护与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第三,合理的发展必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发展,公平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教学公平重视学生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保障他们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这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1.课堂教学中人格尊严不平等。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尊严,人格尊严的平等性是课堂教学公平最基本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然而在现实的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标准化、统一化、效率化与规模化,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片面强调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心理及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更是受到忽视和“专制”;后进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冷落;教师常常会因为晕轮效应而夸大优生的优点、忽视了他们的缺点,同时又会扩大后进生的缺点、无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学校、教师、家庭以及社会片面地追求教学的工具效益,有许多边缘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另一些人的阶梯而被文明的教学所抛弃。

2.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生活在同一课堂的不同学生,无论其具有何种家庭背景、个人禀赋、人格特点和智力水平,都应该公平地分享课堂教学资源。公平分配教学资源不是平均或平等分配份额。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教学资源分配的“绝对平均”,用“标准化”、“统一化”、“同步化”的策略来实施所谓的“公平教学”,这种公平教学是用表面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业成就高、家庭背景好、在班级中担任较高职务、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师生交往也多在这些学生中进行,课堂甚至成了这些学生个人表现的舞台,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家庭背景一般、在班级中表现平平、被教师认为愚笨倔拗的学生则成了课堂教学的“看客”,甚至被人遗忘。还有部分教师为追逐个人私利,为那些家庭背景优越而且能为自身带来更多的“回报”的学生施以优先对待,因材施教原则已开始蜕变成因“财”施教。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偏爱实质上就意味着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3.课堂教学管理的不公正。现行课堂教学的管理过分强调指令性、统一性。这种严密控制具有鲜明的强制色彩,致使课堂组织结构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处于服从状态下,使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奖惩也有失公正。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奖惩应该与成绩挂钩,有些教师甚至将学生划分等级,对成绩好的学生过度表扬和奖励、一味包容,即使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也往往手下留情、“法外开恩”;对成绩差的学生就用非常挑剔与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他们,对这些学生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对这些同学所犯的错误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严格“依法办事”要么“从重处理”。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满,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甚至变成学习成绩好但品德素养低下者;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

4.学生学业评价有失公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即认知目标,是一节课好坏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关注知识传递的有效性而不去顾及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需要,对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和创造性的见解也往往采取扼杀的态度。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行评价机制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以言语――语言、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的学科考试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各种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的基本能力。

三、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成因分析

产生课堂教学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师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客观原因。研究认为:在尊重学生方面,存在着漠视学生、侵犯学生及剥夺学生学习权等问题;在同等对待学生方面,存在着互动机会、情感分配不平等等问题;在有差别对待学生方面,存在着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等不足。因此,整体而言,当前我国课堂教学公平状况并不乐观,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四、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课堂行为的指导思想,要建构公平的课堂就必须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推进课堂教学公平,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又都不是全才”的新观念。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不应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差别对待,不应低估那些暂时成绩落后学生的发展可能性。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非部分“精英”学生的。学生之间学业的差异不是构成严格的学业等级的条件,而是相互竞争、彼此制衡的“资本”。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生之间并不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来建立严格的等级格局,而是关注对方的优点,学习对方的长处,把对方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一种资源。

2.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在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影响很大,承担着多重角色。教师既是教育公平程度的主要体现者,又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感受者和体会者,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的引发者,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最直接的践行者。因此,教师在教学公平的构建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能采取学而优则宠、学而困则弃的做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课堂中的奖惩应公正合理,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无论是家庭有背景的学生还是无背景的学生,一律平等。

3.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班级规模小型化。要公平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关注贫困落后地区和边缘群体。各级政府应立足当地资源的实际,加大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别,特别是要加大农村老、少、边、山区等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让千差万别的孩子沐浴教育的惠泽,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个孩子的心灵。要实施班级规模小型化,增加每个学生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班级规模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而只有小型化班级才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目前,由于班级人数多,在单位工作时间里教师与每个学生的交互频率就会下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指导也会受影响。

课堂的重要性篇8

一是部分学生盲目做笔记。所做的笔记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像记流水帐一样,对重点、难点分不清。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发现少部分学生竟然这样记笔记:老师问:小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还会回到井里去吗?学生回答:不回去,想看看精彩的世界;如果想回去,再回去.......这些记笔记的方法,都是没有抓住重点。

二是部分学生学生根本不做笔记。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成绩特差,对学习丧失信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混时光养骨头而已。还有些是懒惰心里,不愿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课后是一问三不知。

三是部分学生的笔记是单一答案式笔记。这部分学生的笔记,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思考方式,而是抄答案,记结论,成了备忘录。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采用的是问答式教学,居然有学生这样记:老师问:1、为什么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地球这么结实,怎么会“碎”呢?答案百分之百在书上,或P40页。2、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地球的母亲?学生这样记: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等今后再讨论、研究。其实在提出问题后我已经口头指导回答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

课堂笔记是学生思维方式方法的更新和调整,思维成果的巩固和运用,这些学习都可借笔记来完成。假如不记笔记,学生的思路常处于一种混浊无序的状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但做笔记就能在短时间内把思维的无序状态变为有序可循状态,把意义的混浊模糊的问题变为清楚明了,迫使学生思维主体集中注意力感知对象,迅速分解知识信息要素,把握其在内在联系,按不同层次重新综合创造出新的信息。这其中包括了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必须要重视学生课堂笔记的指导。在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归纳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分享:

1、把握知识的重点:课堂上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老师非语言因素,如语调、姿势等,从中判断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便及时记录。

2、质疑难问: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记在笔记上。

3、记录茅塞顿开处:课堂或课后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课堂上但经老师一点则豁然开朗,这正是精华所在,但要及时记下思路转化的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便今后作为学习中打通自己思路的借鉴。

4、记录矫正某些重要问题的思路或答案: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辩的练习,交待矫正思路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上一篇:量化策略投资分析范文 下一篇:低碳环保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