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预习

时间:2022-09-30 05:20:09

【中图分类号】G424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更要做好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在以往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布置下去了预习任务,可是在检查预习情况的时候,学生预习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认识到是因为学生的预习目标不够明确,使得他们不知道预习该从何入手。因此,我在最近的教学中,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有一个量化的规定,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文中的生字词要会读会写

经过低中年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了自学生字的能力,他们有着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所以,在课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我一般要求学生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两遍,再组两个词。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的字形,还丰富了词汇量,并且能够通过组词对生字的字义有一定的了解。课上对于比较难写、难记的字稍加指导,生字关就轻易突破了,为课堂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二、朗读课文至少三遍

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就要读课文了。我要求学生至少朗读课文三遍,其中默读课文一遍,而且要先大声朗读,再默读。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朗读课文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例如要通过眼睛看文字,耳朵听自己发出的声音来感知作品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积累识记一些好的词句来丰富自己的语汇,还可以巩固所学习的生字词。所以,预习时的大声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同样默读也很重要。默读是最有利于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这个时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大声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达到把课文读通顺的目的,又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针对课文自主质疑并解答

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这项预习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相应的难度大一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以相对降低难度。但不管是什么问题,只要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都可以。这项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在预习阶段就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把搜集的资料概况成一句话

以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课文或作者的资料,学生总是会从网上下载并打印大量的内容,看都不看就直接带到课堂上,当交流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读不通顺。可见,这样的资料搜集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并不能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学习课文结合起来。因此,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后,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概况成一句话。这样学生就不得不对搜集来的资料认真进行阅读,还要加以整理概况。于是对搜集的资料也就有了较深的印象,交流起来也会更加清晰流畅。

以上是我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在预习方法上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有着明确量化规定的预习,效果很好。很多原来不会预习的学生,只要照着做,也能在课前做到很好的预习。扎实有效的课前预习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多媒体在现代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困境分析 下一篇: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