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范文

时间:2023-12-11 08:09:31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1

关键词:招标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监督;诚实信用

Introduction to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bidding and tendering work

Wang Cheng1, Jiang Liang2, Tang Zhizhong3

1.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 China; 2.An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Hefei, 230071, China;

3.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work that participate in provincial, municip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t various levels, such as bidding and tendering work practic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bidd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bidd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actual phenomena of bidding process,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From the tendering and bidding plans, documents making, organization, supervision, acceptance, etc., shoals in tendering and bidding work further thinking.

Key words: bidding and tendering; openness; fairness; justice; supervision; honesty and credit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实施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在全国各行各业普遍实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我国的招标投标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制,保障运行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十余年来,国家及各级部门,逐步细化招标投标相关的制度和细则,但是对分门别类的招标投标项目、招标投标的机构设置及职能,没有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此外,对项目的评审,标书法律文件的规范,招标投标实施的过程,招标投标项目验收等,也没有相应的运行细则。随着招标投标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应进一步学习招标投标法,深刻理解、强化意识,贯彻法律法规相关条例,规范市场运作,反腐倡廉。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管理机构,修订招标投标运行体制及实施细则,规范相关的文件,时时刻刻求新,时时刻刻求创,时时刻刻求变,与时俱进,促进招标投标工作的规范推进。

1 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

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是我们所有招标投标工作组织者和参与者遵循的根本原则。无论是招标主管单位、投标公司,还是用户单位、评标专家,都应遵守共同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意识,提高认识,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落实在招标投标各项工作之中。

公开:无论是组织发标,还是投标;无论是用户,还是评标专家,都要在阳光下开展工作,做到程序科学优化,文件合法有效,信息公开,程序公开,规则公开,监督公开。

公平:平等互利,没有歧视,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平等竞争,评标水准统一,标准一致。

公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实施招投标法及实施条例,标书的制订要科学、合理,评标的过程要规范、有序,监督要公正。

诚实信用: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单位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 招标投标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是开展招标投标工作的法规依据。以此为依据,我们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优化、有序的机构保障,制订分门别类的实际操作细则,确保招标投标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招标投标的组织机构,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闭环可调,快速联动(如图1所示)。

图1

2.1 计划

计划即项目拟订,包括项目的新建、重建与项目的配套。计划制订以具体使用单位为主,审核部门为辅。计划所需购置的具体设备及技术参数,要考虑到使用条件和环境,还要开展市场调研,进行技术对比、价格对比及可行性论证。使用单位在计划中还要申报所需设备的购置经费与技术参数要求,提交审核部门审核。

2.2 审核

审核首先是用户自我审核,然后报审核部门审核。审核可行性报告,是否可行,申报的需求是否属实。开展实地调研,市场调研分析设备性价比的合理性。审核市场的技术应用,技术发展,技术参数的科学性,还要审核技术的实用性与使用范围。此外,还要注意各项要求是否有唯一性,是否有排他性,是否有指向性。在计划制订中,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另外,审核大型仪器设备或大型项目,是否有专家论证的可行性报告。

2.3 发标文件制订

发标文件制订,应有项目需求明细,有项目分类、分包,项目评审方式,项目评标细则,发标规则,投标规则,实施细则。做到游戏规则制订在前,游戏在后,杜绝各种外界干扰,特别是行政干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结合用户的设备需求和技术参数,综合拟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标文件,这是招标投标的中心工作。

在汇总申请发标数据及各类需求后,在项目的分类、分包时,必须考虑设备的类别,分清共性与个性,在同等使用、同等技术条件下,综合考虑性价比,达到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现举一实例,在某高校招标时,曾出现同一学校、同一批次、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投标公司、同一型号产品,使用学院不同,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产品:进口PCR仪;型号:S1000。三台设备两种价格,一种每台60 000元,一种每台72 000元。该校在招标时,按使用学院为单位分包,其综合经济效益没有得到体现。通常情况下,同类设备应该集中归为一包,批量竞争,充分发挥招标投标的综合效益。

在制订招标投标文件的同时,要对招标项目进行论证,即该项目招标投标的方式,是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等。对公开招标项目,如投标商家不满三家,应该转为何种招标投标方式要有预案。

2.4 招标信息

招标投标信息分为:招标信息,中标信息,违标信息等。信息要公开透明,信息通道畅通,渠道多样化。对所发信息有质疑的,回复要及时准确。信息时间,要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时间。

2.5 专家评审

招标投标的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的评审专家库,并采用计算机分类、分专业管理,随机按评标需求抽取专家。专家抽取后要严格保密,一般抽取时间不要过早,这也是对专家的保护。专家库的建立,专家的筛选,应该综合考虑技术、经济、行政三方面的能力。每次评审要对每位专家进行考核,制订专家的考评制度,优胜劣汰。

评标专家要自觉不断地学习招标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和了解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夯实评标的综合能力。认真遵守评标办法及相关规定,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评标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遵守评标纪律。

2.6 监督

招标投标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招标投标工作全过程。监督招标投标的计划,分为用户计划,招标投标机构的计划。监督招标投标的过程,包括文件制订、信息、专家管理、评标、合同管理。监督合同执行后的实施过程,包括安装调试,验收过程。建立监督综合考评制度,分别对用户、招标投标机构、投标公司及专家进行综合考评。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是纯行政性的,不直接参与招标投标的各项具体工作,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监督信息的安全性,程序的合法性,监督是否存在营私舞弊,是否出现违规行为,是否发生腐败现象。

3 招标投标验收

招标投标验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然而却往往被忽视。对重大项目,资产处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其余项目由用户自己验收。验收工作是对整个招标投标工作的总结,通过验收评价整个招标投标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取长补短,闭环调节,确保招标投标工作综合效益的发挥。

招标投标的验收,应该制订验收程序、验收方法,由第三方验收。验收应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验收,重点看是否严格按照招标投标的中标合同履行;第二阶段的验收重点,是在设备安装调试后,用户试用阶段的使用记录;第三阶段是验收综合评价,包括使用性能,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供应厂商的技术支持,仪器设备的售后服务。

4 进口仪器设备的招标投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享受国家进口免税政策,由于进口设备商务运作的特殊性,不适合采用公开招标。

(1)免税设备的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境外市场价,二是外贸服务费。境外价格以美元为单位,可商谈。美元兑换人民币是动态的,而且存在差价。外贸服务费用单位为人民币,可商谈。备品备件,安装调试等,综合价格体系。

(2)免税的政策是,免增值税和消费税。目前进口仪器设备的采购方式,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往往是贸易公司,被授权后投标。贸易公司的报价,包含贸易商的利润及税费,无法体现国家的免税政策。建议采取公开邀请招标,或授权用户单位与国外厂商机构直接运作,回避中间贸易商的利益。价格分项报,分项谈判,充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让学校获利。

5 结束语

招投标工作的力量源泉,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市场经济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规律,经济技术的性价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同步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更新我们的知识,确保高校招投标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框架内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M].1999.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2

一、实施《招标投标实施条例》产生的影响

1.规范了招投标行为

通常,资格审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是最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惩治腐败,因为其资格审查明有明确要求,既根据规定对投标人有着严格的审查,完善招投标过程。

2.明确了范围

之前我国在某些需要公开进行招标的项目中,有时因为法律规定不明确,致使某些部门故意逃避招投标。因此,《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需要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明确要求暂估价形式也应该依法进行招投标。

3.完善了体制

通常情况下,串标、行贿中标和虚假中标等等,都会对招投标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串标、行贿中标和虚假中标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细化了法律责任,投标人一旦有上述不良行为就会面临中标无效、接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触犯法律造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比如第四十一条就列举完善了招标人与投标人进行串通的情况,对具体处置这些违法行为提供了依据。

4.规范了委员会人员的行为

在招投标过程中评标专家的独立公正是招标投标公正、公平的关键因素。实际操作中某些领导和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指定委员会成员,甚至干预委员会选取,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评标的公正性。对此条例对委员会专家成员的选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从专家库中随机对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选取,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影响。如果不是法定原因,招标人不能随意变换依法确定的委员会人员,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包括:确定委员会成员和抽取评标专家等。

5.增加了干部影响招投标的处罚条款

在招标投标领域中,某些领导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干预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得招投标领域成为了违法违纪的高发区。因此《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就明确要求了国家工作人员不得用任何手段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非法干预。改变中标的,依法记过或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依法降级或撤职;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进行开除;如果构成犯罪,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刑事追究。

二、实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工程招标投标的意义

1.利于解决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的法律漏洞

之前颁布实施的《招标投标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执行了招投标制度,促使招投标领域朝着法治方向进展。如今招标采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招投标当事人互相串标、围标,打乱规则,破会秩序;二是某些应该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甚至进行虚假招标;三是某些领导插手正常的招投标。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个别人对法律的公然挑战;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工程领域里有关的招投标法律规章不完善,从而使得个别人能够利用法律漏洞进行违法违纪活动。面对这些问题,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使其具体化、可控化;而且在处理新问题方面也做出了规范,有效的避免了之前招投标中具有的法律漏洞。也是落实中央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反腐机制的重要任务。

2.促进了招投标行业规则的完善

在只有《招标投标法》实施时,各地区及部门依据自身条件为了做好本身的招投标工作,都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法律条文。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应有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规程越多操作越不统一的乱象,使得我国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招投标市场,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后,依据实践经验,对招投标行业进行了法律层面的严格规定,使得招投标实现了规则上的统一,为保证招投标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3.加强了招投标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专门用一个章节对监督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细化分工,明确了包括交通、水利、铁道等部门在内的监督监察工作,强有力的改善了管理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从而在体制上完善了对招投标行业的监督和规范。现已经在九个省市建立了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实现了监督管理工作的综合化。

4.利于招投标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条例颁布实施前招投标领域普遍存在着陪标、串标、围标、转包、分包、恶意竞价等多种不诚信行为,使得不法企业不断得利而诚信企业却步履维艰。依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已经鲜明的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招投标信用制度,对那些失信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使得招投标行业不断朝着自律、守信、诚信的方向发展,营造了一种守信光荣的良好企业氛围。不仅如此,《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还对“招标投标协会”做出了明确的法律定位,使其能够在政府主导下依法有效进行服务和自律工作,不断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三、结语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加强了公平竞争和预防腐败,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各部门应紧紧抓住条例颁布实施的契机,深入推进我国招标投标科学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玲.完善招投标制度改进和加强招投标监管[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2]苏明辉.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的探讨[J].陕西建筑,2007(08)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3

摘要:招标投标在成为保证公共采购市场公平交易主要手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当事人相互串通,围标串标,严重扰乱招标投标活动正常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等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条例》的出台和《条例》中明确和细化的规定等多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主题词:招标投标条例认识

《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推进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促进公平竞争,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节约公共采购资金,保证采购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招标投标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国家对《条例》的出台和《条例》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条例》出台的背景

《招标投标法》施行以来,国家推进招标采购制度,促进公平竞争、节约采购资金、保证采购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招标投标在成为保证公共采购市场公平交易主要手段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特别是江西萍乡出现2亿多元的招投标窝案,涉及串通投标公司100余家,共有22名官员涉嫌违纪的案例,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有效贯彻《招标投标法》,细化行为规范,统一交易规则,总结经验教训,针对目前虚假招标、串标围标、违法交易等突出问题,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管和法律惩防措施,并为招标投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持久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法规依据,国家于2006年启动《条例》的立法调研、起草、论证,历时6年,国务院2011年11月30日审查通过,国务院613号令,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条例》将法律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充实完善有关规定,进一步筑牢工程建设和其他公共采购领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维护招标投标活动的正常秩序。

二、国家贯彻落实《条例》采取的措施

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负责人就《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上明确表示:《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国家法制建设中促进公平竞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又一重大举措,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

(1)做好宣传培训。通过新闻宣传、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认真学习《条例》、自觉执行《条例》的氛围。

(2)清理完善配套规定。各部门、各地方要对涉及招标投标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及时修改、废止并对外公布。需要制定配套规定的,要抓紧制定出台。

(3)加强监督执法。按照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集中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围标串标、弄虚作假、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

(4)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我们对工程建设对规范招投标市场,纯洁招投标环境非常有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剖析,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三、《条例》细化行为规范,统一交易规则,完善行政监管和法律惩防措施的具体规定

1.进一步强调了公开招标的项目范围

针对一些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法人以法律规定不明确为借口规避公开招标的行为,《条例》第八条规定:凡属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除因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者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等特殊情形不适宜公开招标的以外,都应当公开招标;负责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的部门应当审核确定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并通报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

2.明确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定义和范围

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都对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法所称工程)做了相应的规定,在招标实践中经常遇到属于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的适用法律问题,特别是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设备、材料和服务,各地有形建筑市场和政府采购部门对该招标的管辖权和适用法律争议很大。《条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招标投标法第三条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进一步说明,与《政府采购法》第四条“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于《招标投标法》”相协调。

3.对投标人进行了限制

为了逐步消除类似“父招子中”等关联情形,根本改变目前国有大型企业自身全面配套、体内循环,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不足的现状,《条例》三十四条规定: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参加投标。

《条例》还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存在控股或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

4.加强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

为了解决原来由财政部门、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多头管理的问题,《条例》第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服务。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不得与行政监督部门存在隶属关系,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使得招标更加规范,监督更为有效。

5.对可以不招标的特殊情况做了详细规定

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等可以不进行招标的特殊情况外《条例》又明确了可以不进行招标5中情形:(1)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2)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3)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4)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5)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是指独立法人的采购人,不包括其母公司和子公司。

6.充实细化防止虚假招标

实践中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招标人以不公正、不合理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和中标条件以及不规范的投标人资格审查办法限制、排斥其他投标人,以使其事先内定的投标人中标。针对这一问题,《条例》充实细化了禁止以不合理条件和不规范的资格审查办法限制、排斥投标人的规定,不得对不同的投标人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标标准,不得设定与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的资格审查和中标条件,不得以特定业绩、奖项作为中标条件,不得限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等。实践中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的另一主要手段,是招标人以各种方式与其内定的投标人串通,帮助其中标。针对这一问题,《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了6种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情形。对属于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具体情形作了细化,为依法认定和严厉惩治这类违法行为提供更明确的执法依据。

7.完善了防止和严惩串通投标、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行为的规定

投标人串通投标,以行贿谋取中标,以及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行为,对正常的招标投标竞争秩序危害甚大,应当依法严惩、坚决遏制。以前评标专家没有充足的证据无法对串通投标进行认定,《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5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第四十条的规定了6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使评标专家对投标人串通投标有了认定的法律依据。在对串通投标行为和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行为的认定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同时,依据招标投标法,进一步充实细化了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有此类行为的,中标无效,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投标人取消其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对投标保证金的要求更加具体

对提交的保证金金额做了明确规定,取消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80万元的限额,并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的投标单位,其投标保证金应从其基本账户转出。增加了借用资质和串通投标的成本,可以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9.加强评标专家库的管理

《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建综合评标专家库。

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已经印发,管理办法将要出台,政府建立综合评标专家库有利于共享专家资源,对规范评标非常重要。

10.规范选取评标委员会成员及评标行为

《条例》规定:除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特殊招标项目外,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从评标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参加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招标人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更换依法确定的评标委员会成员。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确定方式、评标专家的抽取和评标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对违法确定、更换评标委员会成员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解决了部分领导干部、招标单位负责人滥用权力干预评标委员会成员的选取,指定或变相指定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严重妨碍公正评标的问题。

《条例》还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地对投标文件提出评审意见。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不得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或者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不得有其他不客观、不公正履行职务的行为。规范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评标行为,保障评标公平公正。

11.明确规定了标底及标底的作用

招投标实践中经常以标底作为价格分评分的依据,标底的作用过大,投标人想方设法都要得到标底,经常造成泄漏标底等违法违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和使投标更能有效竞争,《条例》明确规定:招标项目设有标底的,招标人应当在开标时公布。标底只能作为评标的参考,不得以投标报价是否接近标底作为中标条件,也不得以投标报价超过标底上下浮动范围作为否决投标的条件。

12.对法定废标做了明确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未对法定废标做出规定,为使评标时评标委员会正确认定废标,《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了7种否定投标的情形:(1)投标文件未经投标单位盖章和单位负责人签字;(2)投标联合体没有提交共同投标协议;(3)投标人不符合国家或者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4)同一投标人提交两个以上不同的投标文件或者投标报价,但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备选投标的除外;(5)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者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6)投标文件没有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7)投标人有串通投标、弄虚作假、行贿等违法行为。”

13.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目前,招标投标领域仍然是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高发领域。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权钱交易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对此反映强烈。《条例》第八十一条重申规定: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直接或者间接、明示或者暗示等任何方式要求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的,或者要求对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不公开招标的,要求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招标人选定所指定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或者中标人的,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干涉评标活动影响中标结果的,依法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保障严格执法,落实行政问责制度,《条例》规定: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或者不按照规定处理投诉、不依法公告对招标投标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对投诉和处理做了详细规定

《条例》分别对投标人投诉的时限,以及违反《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其他情况;招标人泄露标底的;评标委员会成员私下接触投标人、收受投标人财物等事项投诉的,应当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提出异议作为投诉的前提条件。对投诉人就同一事项向两个以上有权受理的行政监督部门投诉的,由最先收到投诉的行政监督部门负责处理。避免行政监督部门推诿扯皮。

15.禁止违反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行为

招投标实践中,时有招标人在投标人中标后与其重新谈判或协商,与中标人订立与招标文件规定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不一致的合同。《条例》对此明确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条例》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并在第七十三条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16.明确要求使用《标准文本》

《条例》规定:“编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应当使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

为规范招标,我国已陆续了《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货物的标准招标文件文本正在编制中。

17.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

《条例》规定:国家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公告对招标人、招标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使“诚信者受益,失信者惩戒”的机制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得以体现。

18.对招标师资格予以明确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招标机构应当拥有一定数量的取得招标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该规定可有效建立招标职业资格制度,提高招标的职业素质,强化从业人员职业自律责任,规范职业行为。

19.鼓励电子招标投标

电子招标投标不仅能提高效率、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信息一体化(行业、地域一体化、企业与项目管理全程一体化),是市场一体化以及主体诚信自律的基础。因此,《条例》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

四、结束语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招标投标行业的又一里程碑,但招标投标领域的问题除了强调法律法规的作用外,更需要综合治理,整体推进。贯彻体制健全、制度完善、职业发展、科技促进、服务为本的“二十字方针”。招标投标领域面临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廉洁、不诚信等问题不单是《条例》所能解决的,需要靠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合力,以及严格执法和监督予以解决。希望政府监管部门、招标机构、招标人以及投标人严格遵守《招标投标法》和《条例》的要求、各尽职责,为招标投标行业迎来新的发展。

作者简介: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4

关键词:建筑行业;招投标法;招投标条例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6-0015-02

一、概述

推行招投标制度作为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建筑产品交易方式的改革,是在政府的强制下建立起来的。从1981年开始,经历试点、推行和逐步完善三个阶段,至今已经成为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制度和主要交易方式。《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颁布施行,我国建筑行业有了巨大进步,对确立招标投标制度、维护招标投标市场秩序、规范招标投标行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规范招投标行为,整顿建筑市场,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也关系到国家反腐倡廉的大局。随着《招标投标法》的深入人心,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督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相信建筑市场特别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整顿工作一定能落到实处,工程招投标将尽快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建筑市场的改革也刚刚开始,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我国绝大部分工程的投资主体还是国家,在工程建设中,投资管理、建设组织实施管理、建设监管和工程使用单位四位一体现象仍很严重。一方面造成了“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大量浪费,另一方面,还给管理者提供了利用职权,的可乘之机,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组织实施管理和建设监管同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这无异于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期间规则制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难以保证,一些法律法规对政府缺乏约束力。由于我国法制还不够健全、政府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虽然已经出台《招投标法》,但是各地的配套法规还不完善,这直接造成了许多工程没有按法规办事。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招标投标行业出现这些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招标投标法》的有些规定显得较为原则,不能很好地满足招标投标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仅仅依靠颁布于12年前的《招标投标法》来规范和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就显得原则性有余而操作性不足。在实践中,有些“聪明人”开始仔细研究如何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空隙中找出获得利益的途径,行业中的“潜规则”也就应运而生。如:招标人想方设法限制其他投标人参与投标,对于法律没有明确的工程内容私下自行选定承包人,想办法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标、部分人利用权力插手干预招标投标过程和结果、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互相串通围标买标卖标、利用投标“掮客”撒网投标、借用他人名义投标、非法转包、层层转包分包等违背《招标投标法》宗旨的行为频频出现,其中不乏堂而皇之地进行操作而能够逃避法律惩治的行为和人。如何治理和打击这些无良行为成为摆在政府和同仁们面前的一件大事。估计我们行业内的同仁们面对法律盲点的把握也曾经困扰、迷茫过,面对招标投标中“潜规则”的出现也曾经恐慌、逃避、妥协过,出台《招投标管理条例》,统一规范标准,让招标投标的“三公”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在各行政监督机构共同监管,在招标投标当事人共同努力下,方可从根上杜绝或解决。

二、在法律制度上完善招投标法,招投标制度必将是动态的前行过程

《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程序与运行管理上:1.规范招标行为――避免实践中存在虚假招标和规避招标,偏袒和歧视招标人,操纵评标委员会,与招标人串通等现象。2.规范投标行为――限制影响公平竞争的组织和个人参加投标,细化某些串通投标、以他人名义投标、弄虚作假等投标行为的认定标准。 3. 规范评标行为――评标必须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而且意见是决定性的,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专家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也会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对于评标行为如何规范也是《条例》的重点。要严格细化评标的要求,一方面赋予评标专家一些必要的权力,特别是要给公正评标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专家的评标提出明确的要求。二是明确应用废标的情形。三是完善评标的程序,把招标从初评到详评到最后评标,用不同程序完善起来,形成一个严格规范的可操作的程序。

有形建筑市场围绕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方式,以创新的精神,针对在招投标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招投标方式,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三、从监管上,对《招标投标法》与《招投标管理条例》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严格规范招标机构的执业行为,突出解决规避招标、串通投标、明招暗定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以及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重点监督管理、中标项目的后期跟踪管理。对现有的评标专家库中不足的专业及人员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对评标专家库中的评标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和清除制度。整合利用好有形建筑市场资源,重新进行核查,实行分类管理;依法应招标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重要材料设备采购,必须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提高我省招标机构的执业水平。健全合同履约监管机制。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投诉的长效机制。选取资深评标专家设立《招标投标投诉复议专家库》,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

四、探索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工作机制

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解决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存在的规避招标、明招暗定、暗箱操作等深层次问题。同时,探索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绩效测评工作机制,深入研究建设工程招投标违规违法案件的特点、规律,提出防治对策

措施。

五、针对评标关键环节,加强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随着招投标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招标范围的不断拓展,评标工作已成为招标投标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而评标专家作为评标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法律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评标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在技术标的评审过程中,由于专家个人的主观因素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往往直接影响到评标结果。因此,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评标专家队伍,对保证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对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对提高投资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对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建筑业企业人员、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监管机构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

六、结语

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施行过程必定是结合招投标行业实际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不足、赌塞漏洞的过程,这需要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招标单位、投标单位及各招投标参与单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努力营造依法守信的行业氛围,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形成公平正当竟争秩序,维护行业和企业信誉,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自律机制与行业风尚。行业全员行动起来,为培育开放、竟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秩序,促使招投标行业健康科学发展,共同奋斗。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5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结算;审核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

自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以下简称“03规范”)于2003年3月27日颁布以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广泛地运用在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合同价款的约定、工程价款的支付、竣工结算等方面。特别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以下简称“08规范”)的颁布,修订、完善了前期实施中发现不足之处,更加有利于规范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计价行为。

一、审查送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符合性

1、审查送审资料的完整性,一般工程结算审核项目应提交以下资料:

(1)招标文件(含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等)、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

(2)设计施工图、竣工图纸;

(3)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4)开工报告、竣工报告;

(5)图纸会审纪要或技术交底、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核定单、现场经济签证单、材料认价单、中间计量支付资料等;

(6)基础、钢筋等隐蔽验收资料;

(7)地质勘探资料;

(8)主要材料、设备购货发票、合同等;

(9)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算依据、施工企业规费取费标准;

(10)送审结算书;

(11)与结算有关的其它资料。

2、审查送审资料的真实性。验证资料是否真实的主要措施如下:

(1)送审资料应是原件,如送审资料是复印件应与原件进行核对;

(2)审查送审资料是否与现场实际一致;

(3)审查送审资料反映的情况是否与常规做法有较大偏离。

3、审查送审资料的符合性是指审查送审资料是否前后一致,是否按相关规定程序完成签字手续等,主要应审查以下方面:

(1)审查竣工图纸是否与设计施工图加设计变更、图纸会审纪要、技术核定单一致。

(2)审查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现场经济签证单等是否按顺号提交,是否有漏页;

(3)审查送审资料之间是否有相互矛盾、表述不一致之处;

(4)审查送审资料是否按相关规定完善签字程序,特别需注意不同人员的签字权限。

二、审查计价原则是否正确

计价原则是指工程造价结算的确定方法。确定计价原则的最主要依据是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投标文件、招标文件等,其中施工合同是工程结算的最主要的依据。工程量清单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一)、措施项目清单(二)、其他项目清单、规费与税金项目清单组成,其组成的各部分应如何结算,在施工合同中都有明确的约定。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条款一般为固定单价合同,即,结算时的工程量按实计算,项目综合单价按中标单价计算。同时对于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及超出风险约定的费用如何结算做了约定,例如,对由于设计变更、招标清单漏项等原因引起的新增项目如何计价;对于措施项目清单中的项目是包干使用还是按实计算;对于人工费、材料费等涨(跌)价引起的工程造价上涨(下跌)怎样调整等做了约定。因此要做好竣工结算审核必须全面仔细的阅读理解施工合同的每一条条款,同时要注意合同各组成部分的解释顺序,如果合同各组成部分之间有矛盾之处,应按解释顺序的先后来确定。

三、审查工程量

工程量的计算要严格依据清单规范规定工程量计算规则,按照竣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同时要注意招标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清单编制说明等。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与以往的预算定额大不相同,例如,清单规范中的“挖基础土方”(编码010101003)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即不包含工作面及放坡产生的工作量,其费用包含在综合单价中;以四川省计价定额为例,挖基础土方的工程量是包含了工作面及放坡产生的工作量。以上述两种不同的计算规则计算的工程量相差巨大,有时达到50%以上。招标清单中的项目特征也是计算工程量的重要的依据,这是与以往的预算定额的主要不同之处。

四、审查综合单价

以一般的固定单价合同为例说明。合同中一般约定对于清单中已有的项目应按其合同综合单价执行,已有的项目即指项目的编码、特征、名称、计量单位完全一致的项目。但是对于招标清单中的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时,新增项目的综合单价如何确定是结算审核中的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问题。“08规范”对此做了如下原则性的规定:1、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2、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规范执行初期,一些合同简单地将上述原则照搬下来,但在结算时却发现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引起发包、承包双方的争议,原因在于没有具体的细则。例如,对于类似项目的定义就是一个争议的焦点,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争议双方对同一个项目是否为类似项目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介于以上情况,其后的合同中对上述原则做了细化,减少了争议。例如,有些合同约定,对于项目特征完全一致,仅主要材料的品牌、价格发生了变化的项目,不作为新增项目,仅对发生变化的材料进行价差调整。对于新增项目的单价该怎样确定,有些合同约定按施工期的当地计价定额及其配套文件重新组价,并按中标价与控制价的比例下浮等。这些细则的陆续出现都有效地减少了结算中的争议。

在审核由招标清单错项、漏项引起的新增项目时应特别注意对漏项的确认。由于招标清单是由招标人提供的,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不能对招标清单进行修改(措施项目清单除外),因此招标清单的编制错误由招标人承担,错项、漏项就是其中主要的两种。特别是漏项的判断对于发、承包人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承包人来说,如果发现清单有漏项,就可以进行索赔;对于发包人来说,如果清单有漏项,就意味着增加合同外的投资。根据以往的结算案例,判断是否为清单漏项,不能只看项目特征中是否包含漏项内容,还必须仔细研究清单的编制说明、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投标文件的综合单价的明细组成、相关的施工技术要求等。例如,在屋面刚性防水项目中,清单项目特征未具体描述刚性防水层的嵌缝要求,仅选择了一个标准图集号。结算时,承包人认为刚性防水层中的油膏嵌缝在项目特征中未描述,是漏项。后经审核人员仔细查阅投标文件的项目单价组成明细表、招标清单、标准图集,发现刚性层中油膏嵌缝在所选用的标准图集上有明确的施工要求,在投标文件的该项目单价组成明细表中套用的定额中也包含了油膏嵌缝的工作内容,因此不是漏项。

五、审核措施项目

措施项目有措施项目清单(一)及措施项目清单(二)组成,措施项目清单(一)由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二次搬运、冬雨季施工、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装、施工排水、施工降水、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等不能计算工程量的项目组成。措施项目清单(一)中的费用除安全文明施工费外,一般均由投标人根据自身的投标方案自行填报,因此合同一般约定包干使用不做调整。安全文明施工费一般根据施工项目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例如,四川省规定结算时安全文明施工费需按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评价及费率测定表计算,未按要求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评价及费率测定的,不计算安全文明施工费。

措施项目清单(二)由可以计算工程量的项目组成,其计价方式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一致,即有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例如,混凝土模板、脚手架等项目。该部分项目的工程量应按实计算,综合单价按中标单价执行。在以往的结算中,这里也是主要的争议所在,原因就在合同中泛泛的约定措施项目包干使用。这种约定是与规范的规定不一致的,规范规定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标明的工程量是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竣工结算的工程量按发、承包人双方在合同中的约定应予计量且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定。措施项目清单(二)中的项目的清单工程量是由招标人提供的,投标人是不能修改的,如果合同又约定包干使用,是不公平的。

五、审核超出风险约定的项目(合同调整项目)

合同中一般对于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做了明确的约定,例如,对于施工期间人工费、材料费的涨跌;由于非承包人的原因引起的施工用水、用电不能满足施工需要而增加的费用;设计变更、基础地质条件变化等引起部分项目的工程量大幅度增减导致原中标综合单价已不适用,需重新确定项目综合单价;国家、地方政策变化导致的费用变化等。

1、审核材料价格涨跌超出合同约定风险幅度的材料费调整

材料价格是综合单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费用的比例往往达到60-70%以上。但材料价格在施工期间的变化是非常普遍的。有些大宗材料,例如房建工程中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的价格变化达到3-5%以上就会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产生影响。另外,如装饰、安装材料等,由于招标时尚不能完全确定其品牌、规格、档次、型号、参数等,其实际采购价与投标价相比往往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确定材料价格是竣工结算审核的重点之一。

对于由投标人自行报价的材料,合同一般会约定一个风险幅度,风险幅度内的价格涨跌,不做调整。超出合同约定风险幅度的应做调整。例如,某种材料费上涨时的调整的公式如下:

Q材=(P2-P1×(1+a))*M

Q材-应调整的材料费;P2-施工期的材料调整价格;P1-招标期的材料基准价;a-合同约定的该种材料的风险幅度;M-应调价格的该种材料的结算用量。

招标期的材料基准价(P1)在合同中约定,一般是项目当地造价管理部门的招标期的该种材料的市场信息价。

材料调整价格(P2)的确定最合理的方式应是施工期的材料市场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但这种方法要求发、承包双方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随时跟踪材料价格的波动及记录材料的相应用量,较难实现。一般现实中,都是以项目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定期的材料市场信息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调整价。

2、审核人工费的调整

近年来建筑工程中人工费的上涨已经成为发、承包双方都不能忽视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均将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列为了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大部分合同已不将人工费的上涨风险全部转嫁到承包方,而是双方分担或由发包方单方承担。例如,四川省大部分工程,特别是国有项目已将人工费的上涨作为合同价款调整的因素之一。调整的方式以四川省为例说明如下,

Q人=(R2-R1)×N

Q人-应调整的人工费; R1-招标期的人工单价

R2-施工期的人工单价;N-应调整的人工工日数

由于市场的人工单价难以确定,四川省一般是以调整人工费率的形式来处理,即由各地的造价管理部门根据市场人工费变化的情况不定期地人工费调整的费率,供建筑市场参与各方使用。上述公式中的人工单价相应调整为,

R1-招标期的人工费调整的费率

R2-施工期的人工费调整的费率;

N-应调整的定额人工费

3、部分项目的工程量大幅度增减导致原中标综合单价已不适用,需重新确定项目综合单价。

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设计变更、基础地质条件变化等引起部分项目的工程量大幅度增减导致原中标综合单价不适用的情况出现。例如,由于基础地质条件变化,导致土方项目的工程量大幅度增减,原投标单价已不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对于此种情况,规范规定,当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的变化幅度在10%以外,且其影响分部分项工程费超过0.1%时,其综合单价以及对应的措施费(如有)均应做调整。调整的方法是由承包人对增加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的工程量提出新的综合单价和措施项目费,经发包人确认后调整。在现实中,此种情况一般按合同约定的新增项目的综合单价确定原则来执行。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从“03规范”到“08规范”已经实施了六年了,从一开始的不适应,问题频发,到目前的愈来愈完善、愈来愈规范。特别是经历了竣工结算中出现争议、及其之后的协商处理到经验总结,这种计价模式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它在工程计价中的优势来。

参考文献:

[1] GB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6

《招标投标法》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条例》征求意见也有5年多的时间。从今年2月1日起,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开始施行。新条例条款相比之前有了许多重大改进,新条例的出台对国有企业招投标产生不小的影响。

首先,新条例加强了对国有企业招投标的监管力度。条例中分为三个监管层次:所有招投标项目、依法招投标项目、国有资金占比例大或占主导地位且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其监管严格程度是递进的,以对国有资金占比例大或占主导地位且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监管力度最大。对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从招标方式、组建进行资格预审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中标人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司法对控股的解释,中方、外方各自出资50%的合资企业属于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

其次,新条例的精髓是坚持物有所值原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秉承诚信原则、效率原则,对招投标项目实行分类管理,不倡导机械、不计成本地进行招投标活动。有利于国有企业开展发挥规模效应的集中采购,节约采购成本。

三是新条例顾及到国有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特点,对于集团内成员参加同集团招投标项目进行了特例规定,不绝对排斥与招标人有利害关系就不能投标,但是要求对所有潜在投标人的公平、公正。《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招标人的任何不具独立法人资格的附属机构(单位),无资格参加该招标项目的投标。即法人的分公司不能参加投标,但是子公司可以参加投标。条例对此投标人的限制条件进行了扩大化,所有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法人都不得参加投标,即如果影响招标公正性,子公司也不可以参加投标。此举主要是针对国有集团企业“父招子中”的现象,推出的限制性条款。包括招标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附属机构,招标与潜在投标人之间相互控股或参股、相互任职或工作的,潜在的施工投标人为招标项目前期准备提供设计或咨询服务等,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有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不得参加投标。对此条款不能机械化地理解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或相关公司不能参加投标。而是可以理解为,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但不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参加投标。

四是新条例推动各省发展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取代以往招标人、招标机构自有专家库,使得招标人对招评标专家的控制度急剧降低,从而使评标活动更加公平、公正。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自身拥有专家库,今后将逐步被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取代。目前,河北省已经建立起河北省级专家库,并且要求所有评标活动都在省级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在建设或完善中。

五是新条例促进国有企业加强招投标人才的培养。条例提出招标文件“应当使用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的同时,也赋予了招标文件编制者一定的自由,如规定评审办法、投标保证金事宜等,如果此权利运用得好,将有效控制并减低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提高采购效率。

但是,对于高度概括性的条款,在理解上可能会有差异,具体执行中也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举例来说:条例第九条“可以不招标的项目”,是对招标投标法招标除外规定的补充。“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是指招标项目本身确实需要,不是招标人主观需要;“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仅限于采购人自身,如果采购人自身缺乏施工资质,集团内部成员或子公司有施工资质也不能自行建设,应属于招标项目;

“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以投标方式选定的公路、污水处理、文化场所等特许经营中标人一般是为特许经营而成立的项目运营公司,不具有自行建设、生产等资质,但是该项目公司的股东如有建设能力,可以不进行招标。此条是对上一条“采购人”的例外。“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追加采购的生产、服务必须是原招标时选定的内容,追加的是未预见发生的部分,不能通过招小送大的方式滥用此条,否则即构成弄虚作假,属于故意规避招标。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规定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标底时,可以将投标作废标处理。条例对此修改为,标底只能作为评标的参考,不得以投标报价是否接近标底作为中标条件,也不得以投标报价超过标底上下浮动范围作为否决投标的条件。实务操作中,如果没有标底限制,容易出现低价抢标的情形,为了控制此种风险可以提高履约保证金,以担保中标人不会违约。而且,根据12号令,评标委员会可以在评标过程中,要求投标人对所报低价进行澄清,如果确实价格不合理,可以否决其投标。最高限价是指招标控制价,条例规定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最高限价或者最高限价的计算方法。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7

【关键词】:招投标;造价控制;方法;作用

【 abstract 】 :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and is not a simple process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to the market, the user problems, and efficiency problem also closely related, so be in project bidding process well KongJia work, in a fair price bidding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nder documents and the list of quantities of bidding and establishment method that list valuation, introduces the bidding phase of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ethod and function.

【 key words 】 : bidding; Cost control; Methods; role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招投标是保证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只有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才能使参加招标投标的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证。随着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渐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迹,以及招标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基本构建起有形建筑市场的“阳光作业”机制。在招投标过程中涉及到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造价,如何通过招标确定有实力、有能力的承包商,同时又能取得充分反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投标报价,并且能有效的服务于建设各过程的需要,达到比较理想的造价管理目的,己成为建设工程管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招标文件的编制

招标文件是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核心内容,一般招标文件由投标须知、协议书、合同通用条款、专用条款等内容构成。

1)首先要明确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编制的原则。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应该设置合理、公平。避免出现所谓“霸王条款”,FEDIC合同条款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够合理预见的风险,应做到风险合理分担,不顾工程的实际情况,把所有风险(包括盲目压缩工期、材料人工价格的上涨等)都推给施工单位承担并不有利与工程的实施。反之,对于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合同则应该明确要求,不能留出争议的“活口”。

2)专用条款的编制要结合本次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不同的项目,工程的重点难点都不一样,招标文件必须体现管理者的管理意图,有针对性。

3)招标文件中应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笔者所参与的一个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项目中,就出现这种情况,部分永久市政道路路面做临时沥青面层,在整个小区施工期间作为建筑组团施工的运输道路,招标文件中前面的条款规定该部分道路维护保养时间为市政路基工程施工的合同期,而后面的有关条款又规定维护时间为永久沥青工程施工之前,因为永久沥青施工属于另外一个施工合同,进场施工时间与路基工程的合同期并不一致,因此前后矛盾。

4)合同条款必须考虑周密,尽可能预见到各种特殊的情况。例如在变更工程的计价条款中,往往仅界定“投标文件中已有适用的材料价格,则套用该价格”,但是在同一个投标报价中,同样的材料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材料单价,应该明确是套用最低的材料单价。

2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说明编制

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造价控制的核心文件。

1)招标清单计价原则的确定,根据笔者的经验,工程量清单计价原则应该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清单计价规范为基础,同时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便于控制造价。譬如在一个电力隧道工程中,工作井进出口洞口加固采用旋喷加固,在招标图纸中未按旋喷桩布置方式进行设计,仅设计出洞口加固的范围,清单规范是按桩长计算,实施起来有难度且容易产生争议,因此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洞口加固清单项目,按“加固体积计算工程量”,单位取“立方米”,实际采用双重管或三重管旋喷桩以及桩径、桩位如何布置,按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洞口加固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即可,投标单位投标的综合单价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内容。

2)清单开项或者清单内容描述应该充分结合前面所述的招标图纸阅读,避免存在漏项情况,招标图纸中往往存在一些隐蔽性很强的工程费用。在笔者参与编制的地下车站工程量清单中,在浇筑内衬墙之前,需要对地下连续墙进行表面凿毛及清理,设计图纸通常不进行单独标注,编制清单时通常不会单独列项,此项费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需要进行此项工作内容,为此在地墙清单项目工作内容中,可增加此项工作内容,此部分费用应包含在地墙综合单价中,可见编制清单时应结合施工工艺对招标图纸中进行详细解读。

3)应合理控制清单开项的深度,过于细化地开项会增加计算量不利于结算,过于综合地开项会导致报价的不准确性及变更单价的复杂性。笔者作为投资监理审核过的一个地铁工程清单招标文件中,对于地下连续墙的列项,招标能够按不同墙厚、不同深度分别进行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列项,但是地下连续墙钢筋仅开列一项,综合考虑所有地下连续墙的钢筋制作及安装;大部分清单编制人员能很好的把握尺寸特征明显的混凝土列项,而往往忽略地墙钢筋通常是先在场地上绑扎成型后,再吊装到墙槽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整体的钢筋笼由于地墙的厚度、深度不同,重量也不尽相同,采用的吊装机械也不同,制作安装费用中,吊装费用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建议招标对地下连续墙钢筋列项进行细化,一对一配套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清单项目,令投标报价更趋于合理。这样就合理的控制了清单开项的深度。

4)清单编制应该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别对于某些措施项目,不能笼统采用合价包干的方式。某些措施项目涉及工程量的变化,往往在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后,会导致该措施费用大幅度增加或者大幅度减少,这样就产生了价格严重偏差。因此,与分部分项工程密切相关的措施费用,应咨询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见,合理预计施工的变化,以确定采用合价包干或者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

3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在招标过程中的工程造价控制通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为了防止招标过程中出现疏漏,首先要明确界定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即投标人投标报价的范围应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界定,尤其在多标段的工程招标中显得更为重要和复杂。根据招标整体策划,划分各标段工作范围及各标段中标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避免条款遗漏,以减少现场签证及工程进展中各专业间的扯皮现象,为将来的造价控制工作打好基础。

2)工程量清单报价

招投标实施条例细则篇8

摘要:当前我国的招标投标建筑市场已逐步法制化、程序化,各方面秩序也都有了根本的好转。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招投标向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本文就当前有形建筑市场中仍时有发生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现象查找、危害分析和解决方法的讨论。首先就当前有形建筑市场存在的不合法交易、规避招标、欺瞒和不规范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分别从业主、投标人及中介人各主体方进行查找罗列,继而针对各问题引发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查找,最后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意见。

关键词:工程建设;招投标;问题;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一部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法律,2000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推进招标制度的实施,促进公平竞争,节约资金,保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认真总结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国家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将法律规定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虽然制度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招标投标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对招标这一概念缺乏认识,甚至无从知晓。在进行招标的许多项目中仍存在大量的违规违法现象。笔者就当前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招投标管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业主方面。一是一些建设项目的业主,对按照规定应当实行招标的工程,以种种理由或借口,规避招标。有的强调工程特殊或工期紧迫,由领导拍板,采取边办手续边施工。二是搞暗箱操作,明招暗定。有的业主在招标前就有明确的意向,并根据意向单位的特点或施工技术方案等要素,制定评标原则及打分办法,以确保“意中人”中标。三是资金不到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迟迟不能执行。四是把不合理、不合规的要求强加给招标机构或者中标施工企业,要求对方在一定程度上兑现,否则免谈合作权。

(二)投标人方面。部分投标人对市场规则认识上不够深刻不充分,总是想通过找关系、跑业主,搞跟踪来获得施工任务。另有的施工企业和业主一起搞假招标,和其他投标人搞串通投标、陪标等。还有的企业存在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同样资质不够的项目经理也进行资质借用等等。

(三)招标机构方面。一是编制的招标文件校对不认真出差错,评标报告不细致,导致招标文件不规范。二是迁就业主不正当要求,有的业主事前已与投标人达成意向,要求招标机构来操作,必须让意中人中标,否则免谈,招标机构为了赚钱,竞放弃“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与业主串通一气,并精心设计方案使意中人中标成为可能性。三是不按规定收费,扰乱市场。四是不按规定出售招标文件,尽管国家有关法规一再明确出售招标文件不应以营利为目的,但仍有大部分招标机构在出售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时漫天要价,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查找问题的根源

(一)由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宣传、学习的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建设单位对招标工作不理解,甚至认为自己企业的项目如何实施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找人监督,通过招投标等那么麻烦烦琐的程序。

(二)建设法律、招投标方面法律法规还不尽细致完善,不够深入人心。于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就利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不规范用各种违法、违规的手段谋取私利。

(三)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不少中介机构的发展与运作,基本属幼芽阶段,还有许多的制度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三、措施与对策

(一)加大《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度的社会宣传力度;通过组织经常性的、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使招标投标法的内容不仅在社会上得到确立,而且要做到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和提高人们尤其是招标投标各方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在招标投标活动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在工程建设信息、报名、资格预审时,一律进入建筑市场,阳光下操作。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是招标投标程序上的客观要求;二是可以避免和杜绝暗箱操作,因为建设工程招标信息一旦上网,任何一个施工企业只要符合本工程的要求都可以参加报名,不受地域限制,就可以避免过去那种信息不透明,施工企业千方百计拉关系、套近乎,甚至于给建设单位的领导搞些小动作,想方设法来争取参加投标,这势必会种下腐败的种子,而进入建筑市场招标信息就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报名。这样通过建筑市场公开信息、公开报名,就可以避免乱找人乱批条子乱拉关系的现象,也就不能形成暗箱操作,或者产生一些腐败现象。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评标办法,逐步削弱单一预算标底在评标中的作用。实行无标底评标、有标底评标、两标段评标、技术标暗标评标、低价中标、费率招标、标底招标、计算机辅助评标等科学化的方法。尤其是费率招标和标底招标方法。费率招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确因图纸不全,又急于开工的项目,采取费率招标办法,使工程在有效工期内按时开工、竣工: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单位以施工图纸不全为借口不进行招标就开工建设的违法行为。标底招标:即,预算(标底)招标方法,在每项工程开标前30分钟,由多家造价中介机构编制此项工程预算,进行预算招标。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通过唱标,去掉一个最高造价和去掉一个最低造价,取其平均值,确定该项工程的最终合理标底,由此克服和杜绝了泄露标底、串标、陪标和善自抬高预算标底等不良行为,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流失,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标底的保密性和公正性,从而为招投标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科学性探索开出了一条新路,

(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规章体系,保障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并明确如“私下协议”、“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诸多问题的禁止性规定;结合禁止性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法制和诚信教育,通过组织对施工企业和长期有工程的开发商进行诚信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加强他们的懂法守法意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力度,加强对施工合同履约期间的执法检查和跟踪管理;做到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使合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促进施工合同当事人及时全面履行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

(五)推广和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促进公平竞争。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公平竞争,避免暗箱操作,可以实现风险合理分担,等等。

(六)运用网络技术,加强科学管理。由于对建筑业的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十分必要。将所有涉及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管理部门建立一个区域网,将各自的信息上网公布,全部网络成员便能快捷查询,达到资源共享。

上一篇:智能家居市场前景范文 下一篇:教育经费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