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多投”如何破冰“艺招”模式

时间:2022-10-16 06:49:05

“一档多投”如何破冰“艺招”模式

轰轰烈烈、牵动人心,成为中国独特一景的高考落下帷幕,艺术类专业考生在经历了竞争激烈的专业考试后,终于完成了跨入大学的最后一考。近日,随着高考结束,各地区、院校高招工作陆续开展,艺术类院校及专业也不例外。作为高考大军中的特殊一支,艺术类专业考生因专业课、文化课“双重考”及招生条件的多样性而备受关注,本刊也已连续数年关注着艺术类专业的招生情况。今年,本刊将目光锁定在了福建。相比山东、河南等地动辄十几万名艺术类专业考生,福建实在算不上考试大省。但是,今年的福建省艺术类专业高招因录取模式改革,成为了招生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一档多投”招生模式在福建省2014年艺术类专业高招工作中开始试行。此项工作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为2014年重点改革项目之一,福建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实施“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的唯一省份。

那么,何为“一档多投”?对艺术类专业高招工作而言,此模式是否更加适用?福建省在今年的试点工作中,如何开展“一档多投”?将给考生带来哪些好处?给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带来哪些重要启示?长远来说,又将对艺术院校内涵建设、学科设置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诸多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开发“一档多投”网上录取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上录取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以及福建省艺术类专业最有代表性及话语权的两所院校――福建师范大学及厦门大学有关学科专家,对福建省作为教育部试点开展“一档多投”招生模式及其改革意义进行了深度解析。

何为“一档多投”?

想要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被专家“点赞”的“一档多投”,究竟是怎样一种录取模式。

可以说,“一档多投”的投档模式是从“一档一投”“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发展而来。1998年教育部推动网上录取方式,确定“一档一投”录取模式;2008年,教育部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各省份分批次、多轮次按平行志愿向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今天所说的“一档多投”投档模式,是相对于“一档一投”投档模式而言,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基础上,投档过程遵循“平行检索、一档多投”的原则,由省教育考试院将合格考生投档到其所填报本批次的所有院校,各院校按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阅档。院校阅档后提交预录取、有顺序地候补和退档名单,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监督审核,并按投档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确认考生录取院校;如果同一考生被多所院校预录取,则由录取系统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自动确定最前的一所院校作为考生的正式录取院校,由此产生的院校预录缺额,从未录取的候补考生中按顺序递补为院校预录取考生。

从“一档一投”到“平行志愿”再到“一档多投”,我国的高招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而进行着调整,力求不断修补“短板”,保证高考录取的公正与公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录取模式在向着科学化、人性化不断迈进。“一档多投”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证学校招收到合适的生源,同时考生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此次接受采访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立平、清华大学计算机与技术系网上录取课题组负责人刘卫东以及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都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这也是“一档多投”模式更为科学性和人性化的体现。

福建如何“一档多投”?

全省范围实施艺术类招生“一档多投”,福建其实是有“基础”的。虽不是艺考大省,但早在2010 年,福建省就开始在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招生中实行“一档多投”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目前是全国范围内唯一试行这一投档模式的省份。针对今年全省范围开展“一档多投”,福建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和多方论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对此次改革从录取批次设置、志愿设置、录取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解。

详解之一:录取批次设置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招生设置提前批、A批、B批三个批次,各批次院校专业具体划定范围分为三块。

第一,本科提前批院校及专业。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含经教育部批准,按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办法执行的院校专业)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不安排分省计划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二,本科A批院校及专业。文史、理工类在福建省招生各专业全部安排在本科一批的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第三,本科B批院校及专业。除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本科A批之外的其他招生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

详解之二:志愿设置

艺术类本科每个批次均实行按专业志愿“一档多投”。各批次志愿设置具体情况如下:

本科提前批设置常规志愿,不设置征求志愿。常规志愿设置10个专业志愿(即一个志愿填报某所高校的一个专业,下同)。

本科A批和B批设置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并进行2次征求志愿录取。本科A批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各设置12个专业志愿;本科B批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各设置16个专业志愿。

详解之三:招生录取办法

在艺术类本科批次录取投档时,将符合投档条件的同一考生的电子档案同时投放到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由招生院校按事先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在所投放的考生电子档案中,对符合本校相关专业录取条件的所有考生进行预录取排序、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提出退档意见,并将排序名单和退档意见提交给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审核,省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招生计划、专业预录取排序等情况,由计算机自动匹配确认录取结果。每位考生最多只能被一所院校录取或不录取。

本科提前批只实行常规志愿录取。本科A批和B批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如有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剩余的招生计划统一公布向考生征求志愿。第一次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如仍有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则进行第二次征求志愿录取。

本科A批不进行降分录取。本科B批第二次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如仍有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经院校申请并获得批准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将剩余的招生计划统一公布,面向文考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以内、专业成绩达到省级统考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征求志愿,并组织录取。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提前批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文考分数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不做统一要求。其他各类招生院校专业投档考生的文考成绩和省级专业统考成绩必须达到相应的省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使用校考成绩的招生专业,录取的考生须获得专业校考合格证。

详解之四: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招生院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各专业办学特点制订招生录取规则。录取规则要明确各专业文化课、专业课成绩的具体要求,包括使用办法、折算比例等。录取中有使用校考成绩的,在录取规则中须注明校考成绩使用办法。不得自行设置照顾加分、生源地限制等影响招生公平、公正的政策。每批次的常规志愿、征求志愿及降分录取阶段均应严格遵循同一录取规则。各招生高校录取规则需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备案,经备案后的录取规则不得更改,并通过招生院校和省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布。

制定规则的同时,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也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实行“一档多投”投档模式,同一考生可能被多所招生院校预录取,经计算机自动匹配确认录取结果后,一个考生最多只能被一所学校录取,可能造成部分院校一时无法完成招生计划。针对这一问题,此次招生每个批次都有几轮投档,第一轮结束后,计划不满的学校可以将剩余名额上报,统一开展又一轮录取。同时,为提高录取工作效率、确保公平公正,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招生院校必须对符合本校相关专业录取条件的所有投档考生进行预录取排序,不得设置预录取比例,也不得并列排序。提前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不安排分省计划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在提交预录取排序名单时,应同时向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提交本专业在福建省的招生计划数。

详解之五:录取系统研发

为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与技术系网上录取课题组,共同研究开发“一档多投”网上录取计算机管理系统,研发工作已完成并调试完善。清华大学计算机与技术系网上录取课题组专攻网上录取系统研发,技术非常成熟。课题组负责人刘卫东带领团队研发的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彻底变革了原有的录取手段。该系统以信息化的电子档案流转为核心,取代了原有的以纸介质档案流转为核心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招生工作处于“阳光”之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网上录取系统至今已稳定运行10余年,覆盖全国30个省市以及全部的3000余所普通高校,为我国的高招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依据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求,清华大学计算机与技术系网上录取课题组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研发“一档多投”录取系统,已有坚实的基础。刘卫东介绍,“一档多投”录取系统技术方面主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把考生放到最合适的学校去。以前的录取系统只需要考虑一个志愿,因为投档时考生只有一个志愿取向。“一档多投”学生会有多个志愿,而且所报的每个学校都能看到考生的志愿。但最后,只有一所学校能够录取该考生。学校希望录取到最优秀的学生,考生希望能够进入最理想的学校。怎样同时满足学校和考生的双重要求,是“一档多投”实现的难点。“一档多投”模式下,没有统一的排序标准,每个考生在不同学校的专业成绩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分数不作为唯一条件的情况下,招生单位要综合考虑分数、志愿等条件,最后决定考生能到哪个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规则不统一,分数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同时,也不像文理专业设定120%投档比例,100人的招生计划,可能要从300个考生中挑选。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类专业更适合实用“一档多投”录取模式。

此次“一档多投”录取模式,并未用到一些国家和地区惯用的学校发榜后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的方式来完成录取。为何没有运用此种可以大大减轻学校招生工作量的方法,刘卫东从几方面做出了说明。首先,基于我国学校招生计划及资源都是比较刚性的,对学校来说第一轮发榜发多少名额,是很大的难题。比如本来计划招10个学生,拿到100份档案,发榜名额就成了大问题。只发10个名额,可能一个学生都招不到,考生有可能选择了其他学校;但是发50个,可能会来30个考生,学校就“吃不下”了。其次,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统一的招生机构,大多是学校直接联系考生。但我们有省级招办这样的机构,这里有高考所有的信息和数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构开展招生工作。通过一定的技术算法,把刚性计划落实,尽可能避免“招不满”和“吃不下”的情况。正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机构,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不需要考生确认的环节。再次,从技术方面来讲,让考生确认完全可以实现,期间考生是否可以依据学校发榜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志愿呢?但是,从录取时间来看,从填报志愿到最后录取结束,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这期间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规则很清楚,填报志愿的顺序就是录取顺序,所以填报志愿考生也经过了慎重考虑。另外,通过网络确认,会有信息传达是否准确、到位及安全方面的顾虑,可能会出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考生不能及时确认,或不是本人确认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去掉确认环节,对整个“一档多投”录取体系不会有大的影响。

可以说,针对此次试点工作,从政策到具体办法再到系统软件的研发,福建省有关部门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加大宣传,通过地方招办等多种渠道,让艺术类专业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招生政策,摸透“一档多投”对考生的好处,做好填报志愿的前期准备,使考生能够充分享受“一档多投”的益处。

“一档多投”改革意义何在?

目前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福建省是较早实行“平行志愿”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虽然“平行志愿”将录取模式由“志愿优先,分数排序”变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填报志愿风险,同时有效减少了高分落榜和断档的现象,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退档、调剂、志愿填报失误等方面的风险依然存在。

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将在今年年内出台,将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一档多投”正是在招生制度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始试行,更能进一步消除“平行志愿”所难以彻底克服的退档、落榜等现象,弥补其不足。可以说,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档多投”成为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突破口,是大势所趋。从此角度来看,福建省今年在全省范围实施艺术类招生“一档多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其益处,接受采访的专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扩大双向自 实现“最佳匹配”

“一档多投”可以让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同时接受更多学校考核,最大程度上满足考生对学校的选择意愿,给予了考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同时,有利于高校根据艺术类招生既有文化课考试又有专业课考试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不同专业的要求,制定差异性录取规则,选拔适合培养的艺术类人才,扩大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实现学校与考生间的最佳匹配,对学科建设、差异化发展、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已连续三年负责全省美术类专业考试,院长李豫闽也关注艺术类专业招生模式多年。他认为,福建省此次改革力度非常之大。对招生单位来说,拓宽了学生入口,招生单位也可以在大政策下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录取方法的改变。“指挥棒”传到了学校,学校再传给各专业,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录取细则。这样学校更易招到合适的学生。

“表面上看似乎学校的自主招生权限增大了,但是这其中还关系到考生的选择。以前的招生方式,排序靠前的学生,肯定会被招到所填报志愿的学校,因为其他学校看不到该考生的档案。现在,一个考生的档案多所学校可以看到,成绩很优秀,排序都把他排在前边。但最后的决定权在考生手里,考生最想去哪个学校,他具有决定权。”刘卫东更强调“一档多投”带给考生的权益。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指出,“一档多投”让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考生投档后的排序规则。文化课成绩占多少比例,专业成绩占多少比例。比如同样是艺术类专业,编导类专业和主持类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就不同,编导类专业文化课成绩要求更高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档多投”非常适合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虽然“一档多投”使院校的招生工作难度增加,要分专业制定录取规则,招生要进行几轮,很繁琐,工作量也非常大。但长远来看,学校选择的学生会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这对推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内涵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很多院校目前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更长远的意义。

消除志愿填报风险 给考生一颗“定心丸”

“一档多投,是一个趋势,双向选择,赋予学生更多权力。可能我的文化课弱一些,但是专业很强,那么我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目标也会更明确。不会像以前,一旦填志愿有误,至少要用一年时间来弥补,有的考生甚至就此错失机会。”李豫闽所指出的,正是“一档多投”给考生带来的“定心丸”。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立平也指出,每年都会有一些专业课成绩好,文化课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一档多投”让学生心里有底,达到标准,至少会被一家适合的院校录取。

“平行志愿”模式下,志愿填报造成了“六月考学生,七月考家长”的现象。填报最理想院校和尽力保证不被退档、落榜之间的纠结,让考生、家长挠头不已。因志愿填报失误而错失良机对考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一档多投”录取模式可以破解艺术类专业招生唯分数论的困局,极大程度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从而尽可能避免了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落榜、高分低就等让考生和家长懊恼痛惜的现象。“一档多投最初的考虑,就是从考生的角度出发,消除志愿填报的风险。现在可以说,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考生志愿填报的足够多、成绩不错,基本上是不会落榜,能够去到他所填报志愿里的最好的学校。”刘卫东对此信心满满。

生源重新调配 促使学校转变观念

“一档多投”用科学的录取计算方式加之招生单位个性化的要求,将以往的一次分配改为多次磨合,实现学校与考生间的最佳匹配,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生源进行了重新调配,供需关系凸显,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李豫闽指出,“一档多投”会促使院校逐渐出现明显的分层。一些学校专业建设越来越好,招的学生也会水涨船高。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院和教师来说也有了压力。

张立平也指出,专业的独立艺术院校,有更宽泛的独立招生权,“一档多投”更加适合这样的院校。依靠院校的声望、影响力,能够招到更好的学生。学校在生源方面的竞争可能会更激烈。他认为,招生模式还需细化,根据不同类型院校,应有不同的模式。

针对这一情况,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学校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无法接受第一轮或几轮招不满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学校不好,报的人少,而是在“一档多投”模式下,学生的选择更多了。李豫闽也认为,从供需角度来说,也会逼着学校做一些观念的转变。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都是福建省内专业最强的院校。像这样的学校,以前可以等着学生来,每年分数要求也是最高的。“但现在,我们需要考虑,怎样才能让优秀的学生、适合学校需求的学生进来。‘一档多投’虽然增加了招生的工作量,但是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学校需要转变观念,要有服务意识。”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很多单位还没有思考“一档多投”对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建设层面的问题。从社会角度讲,大家可能更多看到的是学生主动权、选择权更多。其实,这种模式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与高等教育改革联系非常密切,不仅仅是招生层面。学院招生自更大了,可以根据专业需要来设定人才规格,这对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将产生影响,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有深远的影响。希望大家转变观念,更深刻地看待这种改革。

上一篇:文化为根彼此融合 下一篇:谈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