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29 03:27:03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 门诊检诊 沟通技巧 老年患者

近年来,我院门诊量不断加大,门办也加大了对各科检诊工作的管理。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密切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已经成为护士平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还是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等方面在老年人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大多数老年人性情随和易于交往。但也有一些性格偏执,难以沟通。因此,护士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技巧。

1.学会尊重病人。受人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老年人对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因为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降低,心理障碍增加,甚至失去家庭的帮助,会经常感到不被尊重的威胁。检诊护士在与老年人相互沟通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对他们的称呼有尊敬之意,如老大爷、老师傅等。

主动打招呼、你好、请坐等。听他们说话要专心,细心听取意见,尽力帮助解决提出的意见及问题,使老年病人感到受重视,被尊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加强情感交流。人到老年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的不适应,情感也会发生改变。其中孤独与失落感是最明显的变化,检诊护士与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或消除这种孤独与失落感。在与老年病人的交流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正式的工作需要,应多聊一些生活、社会、历史、文化等的话题,适当地引导老年病人对往日生活经历进行回忆,这样会大大增加老年病人说话的兴趣。

3.多予关怀体贴。老年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士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厌其烦、多给予关怀和体贴,尤其对无人陪伴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为老年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对病人提出的种种困难尽可能给予满足,亦应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取得老人的谅解。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沟通技巧对门诊就诊的老年病人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可缩短护患距离,减轻病人的焦虑,与此同时有效的沟通技巧还能建立和谐的门诊工作环境。因此门诊检诊护士应该有一颗博爱之心,真实地向患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自内心的帮助患者,才能达到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同时还能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感。

参 考 文 献

[1]徐琴.《健康大视野》.第九期2009年3月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2

急腹症是急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起病急,进展快。而老年人由于病理生理的特殊性[1],容易使急诊护士在预检分诊工作中造成分诊失误,而延误患者的病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现将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就诊特点

1.1临床表现不典型 老年人一方面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反应迟钝,对疼痛刺激反应不敏感,腹肌萎缩,皮下脂肪相对较厚,因而即使腹腔内有大量的脓液形成,腹膜炎体征也不明显,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也不典型,症状、体征及全身反应均不明显,通常只表现为乏力,而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象增高均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2]。

1.2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 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激、防御、代谢功能减弱,不少老年急腹症从发病到形成腹膜炎的时间短,且体征不明显;又因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急腹症的表现往往被其他疾病掩盖,看起来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有可能发展为多脏器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乃至发生猝死[3]。

1.3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2 护理对策

2.1预检分诊正确 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2.2 敏锐的观察力 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2.3严密观察 给患者安置合适的,诊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密切观察腹痛性质、程度、部位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呕吐,呕吐物的量、色;随时进行腹部检查,注意有无腹胀、肠型及腹部包块,腹肌紧张及腹部压痛,有无移动性浊音和肠呜音的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姿势。稳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很多疾病可导致急腹症,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随便应用止痛剂。

2.4心理护理 老年急腹症患者身体素质较差,社会交往少,多患有心脑血管等其他老年病,患者常表现为心理素质差,焦虑、恐惧,有的患者悲观绝望,拒绝治疗等现象。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不理解,致使沟通无效。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2.5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老年急腹症发展迅速,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上在纠正全身状态的同时,常须尽早手术,以避免穿孔、坏死、败血症的出现。因此,护士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医嘱禁食、禁水及胃肠减压,减轻腹胀,缓解疼痛。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详细记录。观察排便、排气情况及大便的性状、色、量。同时做好备皮、备血、有关常规实验室检查或器官功能检查等,以备急诊手术的需要。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建立对手术的信心,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3 讨论

急诊护士在预检分诊过程中,要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快速、正确分诊。特别针对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就诊特点,正确分诊,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住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以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洪英,叶欣,周秀花,老年外科急腹症297例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4期.

[2] 宁浩.老年急腹症94例特点及诊治体会.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2月第36卷第二期.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90

急诊科室医院重要的业务科室,负责接收和救治各种急诊危重病人,急诊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1]。而急诊科护士是担任何种急诊危重病人的救治和护理工作的先锋者,急诊护士的技术水平与救治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将体会介绍如下。

1分诊预检能力的培养

分诊预检工作是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工作。在接诊分诊工作中,要做到腿勤,急诊患者到来时,要热情接待并迅速来到其身边,口勤,立即询问病史和伴随症状,观察病情后作出初步的诊断,予以恰当的分诊指导。眼勤,在询问病史过程中,要善于敏锐的观察患者身心动态的变化,手勤,不但要一看、二问、还要三检查。如急腹症患者,不但要问起因、疼痛的性质、部位、范围及伴随的症状,而且还要检查患者腹肌有无紧张,有无压痛和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只有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分诊无误,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间。

2抢救技能的培养

急诊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应急能力,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及对疾病有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2.1坚持在职教育,不断地钻研业务,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地更新知识。

2.2护士长经常组织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常组织岗位练兵,模拟抢救训练,不断地强化各种抢救护理技术操作和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尤其对新来的护理人员,护士长和带教的老师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严师出高徒,对护理人员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及工作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刚来急诊科时,带我的老师是一位年资高、素质好、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形成了一种较好的职业工作习惯,只要一上岗,就会全身性地投入,不会被其他的杂念干扰情绪。

2.3在临床工作中,带教老师鼓励我去大胆的实践,但她手离眼不离,我的一言一行她都停在耳里看在眼里,不对的或不妥的地方事后会立即指出,这样使我练就在急救现场有娴熟的抢救技术,对病情有分析、估计和病情进展的判断能力[2]。在急救中全面发展。

3心理素质的培养

3.1急诊工作突出一个“急”字。急诊患者往往是意外的伤害,突然发病或病情突然恶化,因此时间就是生命[3]。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情绪稳定,忙而不乱,急而不慌,工作分轻重缓急,心中有数,积极增强抗干扰能力。

3.2急诊护理工作强调一个“准”字,服务态度好,抢救水平好,服务质量落实好。

4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每天定班、定人对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定时定期检查,班班交接,使用后及时补齐,各种器械使用后及时清理做好维修,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体会

我从事护理工作十几个春秋,从事急诊护理工作六年余,五官科临床护理工作五年余,我深刻体会到,不仅急诊科需要急诊护理人才,而且各个普通临床科室同样需要急诊护理人才。例如,五官科是口腔、耳鼻喉、眼科综合性大科室,病种多,各种急诊也较多,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较强,口腔科颌面部外伤急诊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神智、瞳孔、血压的变化。眼科记性青光眼患者,首先要安慰患者保持安静,及时有效给降眼压和频滴缩瞳剂1%皮罗卡品。若没有及时诊断或护理落实不当,给予阿托品滴眼扩瞳,不但病情恶化,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会给患者造成失明,使患者永远失去光明。急性喉水肿是耳鼻喉一种危重急症,发展迅速,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喉阻塞,引起窒息危及生命。立即配合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术准备工作,静脉推注足量的类固醇激素,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并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疾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熟练地掌握各种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技能和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抢救过程中迅速、敏捷、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医生对为重病人的抢救,使患者得以新生。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老年科门诊;“一站式”服务;服务质量;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01-01 我院是云南省中医医院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病床500余张,老年病科日均门诊量为200~ 300人次,病人诊疗多集中在上午,因此早晨老年病科门诊候诊区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患者密集,再加上老年病科身体检查相当繁琐,患者感到不便。从2006年4月起,我院开展了专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专科老年科门诊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优化了护理服务的过程,受到病人一致好评。我们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1 “一站式”服务的含义

实施“一站式”服务以前,老年人做各种检查、交费、取药等需要到不同楼层,在“一站式”服务试验的基础上,一楼门诊大厅的老人挂号后可以乘电梯到三楼,通过导诊引导到后台排号,等待轮到该病人时导诊会引导该病人见医生。其间老年病人可以在图书馆大厅沙发上看书,听轻音,电视广播和一些健康教育节目,可适用于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如果你想做B超检查,和其他各种检查可在同一层楼。导诊台有一个专业的护士解答老人问题,发现有老年人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老年人的安全。候诊厅,图书馆,一天2次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一站式”服务的工作内容

2.1 提供老年人“一站式”服务内容

2.1.1 挂号环节:在医院官网设有科室及科室专家详细介绍,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择专家并进行网上预约挂号。

2.1.2 门诊“一站式”服务项目:门诊导医服务、方便门诊、便民服务、预约服务。在全院内科系统唯一设立门诊护理岗位,对老年患者进行首诊护理评估,分诊,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对行动不便等特殊需求患者进行全程门诊陪同诊疗、检查、取药、办理住院等。为病人及时介绍疾病知识。病人进入老年病科门诊后,责任护士负担“一站式”服务的落实完善。责任护士热情迎接病人,为病人及家属介绍主诊医生、疾病相关知识。

2.1.3 病区“一站区”服务内容: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手续办理服务。提供聘用护工、寻租车辆、简单购物、非规定时间供餐。

2.1.4 检查环节:为老年患者进行所有检查的预约服务,并陪同患者检查。科室免费提供轮椅及平车,必要时携出诊箱陪同检查保障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

2.1.5 治疗环节: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及生活习惯需要,合理安排制定护理治疗时间表,护士床旁治疗无需患者到治疗室。

2.1.6 收费环节:床尾设置每日治疗卡,方便患者核对每日治疗项目及治疗情况。每日发放日住院清单。

2.1.7 餐饮环节:科室联系后勤保障人员每日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床旁订餐并按时送餐到病房。

2.1.8陪护环节:若患者有需求,科室联系后勤陪护站为患者提供专业人员陪护服务。

2.1.9 出院环节: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2.2 “一站式”服务的形式和宣教: 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病房设有中心供氧,电动床,沙发,冰箱,电视,浴室,独立卫生间,提供24小时热水、微波炉、针线包、老花镜等。病区张贴有就诊流程,收费明细,各种安全提示和温馨提示及中医养生保健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宣传栏。

2.3 推行精细化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2.3.1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并关注患者满意度 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进行总结,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2.3.2 绩效考核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相结合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对相关质控项目进行检查并结合绩效管理进行考扣。

2.3.3 投诉管理: 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意见渠道”、“医疗流程”、“服务态度”是。为了避免患者“投诉无门”现象,我院于今年初率先设立“患者诉求中心”,从“龙多四靠不下雨”受理投诉到“一站式”投诉接待医患关系办公室,变被动应对到主动接受管理投诉,由专业人员日常接待患者对医疗过程中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投诉,实现“零距离”的医患沟通。

2.3.4 患者安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正确、准确,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提供相应护理措施。对高危患者实时监测,杜绝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

2.3.5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抓人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护理急救技能大练兵活动;重视新护士队伍建设。(2)抓创新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开展“品管圈”和“护理流程改造”工作;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创新暨评比活动。(3)抓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内在修养。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医院文化建设;也努力提高护士科研意识,提供护士论文学习和发表的平台。

3 结果

本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1265份,收回1260份,满意1197份,一般43份,无所谓20份。

4 讨论

4.1 “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在理论上,对“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实质,可以是服务流程和内容的整合。 “一站式”服务可以更多的显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方便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又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4.2 信息技术管理为“一站式”的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发展: 我们的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扩大医疗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医务人员可以对门诊患者的全过程在视野范围内监测,以确保诊断及治疗过程安全,使医院人、物流、运营管理体现了全新的服务理念,显示出服务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消除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瓶颈部分,这样护士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提供服务,体现优质的护理服务。

4.3 “一站式”服务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 实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实行“一站式”服务后,避免了因为服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自助式”服务的现象。优化患者的就诊过程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有效就诊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有效缓解门诊拥挤现象,使门诊资源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体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精神,无论是在患者利益的需要,还是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都在医疗市场的发展需求下,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英. 老年病科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新举措[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6, 27(02): 156-157.

[2] 卢妙云,黎庆芬,郑定容. 妇产科门诊“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实施[J]. 家庭护士:专业版, 2008, (10): 912-913.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5

中心目前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二批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社区联盟基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村医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基地。

作为新一轮上海市社区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中心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基层中医能力及实践社区卫生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

1 合理配置资源,扎实网底基础建设

嘉定新城马陆镇座落于上海西北郊,导入人口占全镇人口近三分之二,根据城镇建设和居住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心合理配置辖区卫生资源,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镇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服务站除全科门诊外,还提供中医药服务、出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慢性病随访、孕产妇管理、重点人群服务及健康教育服务等,服务项目占中心总服务项目的40%。2015年, 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各村(居)委,在辖区内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 坚持惠民为先,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1年起,中心启动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2014年通过竞聘方式组建了20支“1+1”(1名家庭医生、1名助理)家庭医生团队,明确了家庭医生的主导地位,制订了涵盖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辖区情况、签约服务、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病床管理、分级诊疗和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的工作手册,让家庭医生工作开展有据可依。

2015年,中心在全市率先部署“1+1+1”签约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1+1+1”签约、“1+1+1”转诊、慢性病长处方及延伸处方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居民每月多次往返中心进行慢性病配药及看专家难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长处方工作,对签约并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稳定期患者,满足一次性开具其单次所有品种治疗性药物4~8周的用量。2016年3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延伸处方工作,签约患者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看病,再回到社区家庭医生处就诊,就可延续上级医院的用药医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二、三级医院用药。同时,中心内部完善了诊间预约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居民在“1+1+1”签约后,按照改革政策,可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平台为需要的患者转诊至上海市38家市属医院和156家区属医院的专家或专科门诊就诊,实现签约居民优先就诊、转诊。

3 注重服务需求,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中心为了规范管理辖区内慢性病患者以及帮助他们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启动了糖尿病运动干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成立了第一支糖尿病运动干预队伍,以社区医生、体育指导员和病员组长组成的1+1+2的管理模式,开展每周3次、每次90 min的运动锻炼,目前共有16支运动干预队伍,参与患者801例。同时,每年以展示表演、总结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参与患者的积极性和活动持续性,文汇报在2016年9月23日对此进行了头版报道并予以推广。

中心还开展了糖尿病全科-专科联合项目,2013年7月起以项目为抓手,依托三级医院建立社区和三级综合医院双向转诊网络,并建立骨干结对带教机制、职称晋升服务机制、视频会诊转诊机制及家庭医生帮扶机制,提高了中心糖尿病防治能力。截至目前,共累计视频会诊33人次,直接转诊112人次,为患者构建转诊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糖尿病专病的管理效果。

4 关爱弱势群体,积极探索医养结合

面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中心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辖区内不同养老形式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参与了《上海市老年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指南》的编写。中心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为老服务,目前已签约60岁以上老人17 339人,签约率达到96.45%。按照老人的需求及疾病情况,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建立家庭病床。2013年启动了癌症晚期患者居家舒缓疗护、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干预居家护理服务,至今已为17例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庭、30例长期卧床老人及家庭提供了服务。中心与辖区内9家养老机构及2家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结对服务,由辖区家庭医生负责,每周上门巡诊1次,每季度开展讲课培训1次,每年为老人体检1次,每年开展义诊咨询1次,并根据老人及养老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从2012年起,中心开设了老年护理病房,涵盖老年护理病床35张,开展老年病房优质护理活动,部分解决了辖区老人对于老年护理的需求。

5 发挥中医特色,基层中医药实力不断增强

中心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中医馆总面积达440 m2,融合挂号收费、中药房、中医诊室及中医理疗等为一体,目前共有中医师16人,其中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心中医馆能用中药饮片、针灸、拔罐、穴位埋植等16种中医药技术开展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下属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置了单独的中医诊室,由站点常驻中医类别家庭医生或中心下沉中t师提供针灸、火罐、电针、敷贴等4项中医药技术。按照“全+专”的培养目标,所有的中医医生在全科基础上都有所专长、有所研究。目前共开设专病门诊12个,形成“科有中医专病,人有中医专长”的发展格局。各专病门诊的门诊量也在逐年上升,达到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的建设目标,深受辖区百姓的认同。

6 勇于探索实践,建立社区卫生新模式

中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开展的6大类131项服务项目,设计标化工作量指标386项,预算管理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和最小单元,辅以护理、中医等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8个系列的预算单位,明确编制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标化工作量的内部目标薪酬分配体系,对家庭医生实行责任目标年薪制,其他岗位人员实行基本加计量考核薪酬制。同时通过社区综合管理平台采集数据,逐步实现科学、透明、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目前家庭医生工作平台2.0已成熟运用,以家庭医生为社区卫生业务开展的核心,通过工作平台实现各类服务项目间的联动。工作平台的功能包括1+1+1签约服务、长处方管理、慢性病临床路径及医联调阅等。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质量符合要求,能够支撑全面预算管理、卫生服务监管、绩效评价、可分配总额核定等功能;信息生产系统能够自动生成相关业务数据,数据质量符合管理平台的需求。为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及信息深度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6

实习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医生实习总结范文,请笑纳!

医生实习总结范文1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国家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医生实习总结范文2下临床实习已过去一半了,一直都在住院部病房里工作,很向往看到急救场面,这次来到急诊科,总算如愿以偿了。当然,内心也是诚惶诚恐的,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全面,无法应对突发状况。

一、实习时间

20__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__医院

三、实习内容

果然,来科室报到的第一天就遇到了CPR,看到老师们忙里忙外,动作迅速,配合默契,我却傻了眼。看着四周的仪器只知道名称却不懂如何使用,只能机械的听从老师的吩咐干些杂活。在几轮胸外按压之后,医生也让我上台按压。这是我第一次在真人身上按压,当时的我虽然有些胆怯,整理但丝毫不敢怠慢,一心想着抢救生命。我边按压边看着病人的脸,多想他苏醒过来啊,可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却在时刻提醒大家病人的离去

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经历此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我熟悉了急救药品,学会了心电监护、CPR、自动洗胃法、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流程和静脉输液、皮试、肌注等各项护理操作。

四、实习体会

在这极其短暂的四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护理工作特点: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 ,急,变化快,因此,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

来急诊的四周,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我才刚刚熟悉急诊室的环境结构,各班的工作职责就要走了,真的好舍不得啊!

五、实习总结

总之感谢我的带教老师给我的悉心教导,及护士长的合理安排。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进接下来所有科室,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对护理事业尽心尽责!

医生实习总结范文3两周的急诊科实习就要结束了,抱着初次实习所燃起的熊熊热情,两周来,几乎是整天呆在急诊科里,总是近至午夜才托着仍旧兴奋的身躯,在盏盏星光下,呼着夜里澈亮的寒风,充实的踱至宿舍。

一、实习时间

20__年x月x日

二、实习地点

__医院

三、实习内容

从最初入科时只敢静静的躲在老师背后,到开始用自己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老师认为不至多讲但患者却不曾理解的东西传达过去,到开始在老师繁忙时初步接诊病人,直到现在可以从患者来送至患者满意离开,中途只需要拿着开好的处方找老师审阅签字。

像小时候的作文中经常用到的第一次那样,实习的两周同样经历了好多初体验。从第一次为患者写病例,做接诊记录,到开始门诊查体,直到最后的外科清创缝合。都经历了从稚嫩到自信的过程。

特别是在一次将怀疑有食物中毒的患者,在没有很明显的临床体征,并且血象也不高的情况下,经我的仔细查体后大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在几个小时候后被专科医生确诊的时候,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过来的学长说,现在是最初的激情,激情过后就将对这些失去现有的憧憬和热情。我觉得自己不会,因为我很难想象对这么一份每时每刻都会有挑战的工作怎么会没有热情。特别是短暂的实习年,每科的轮转时间更是急促,怎么会忍心丧失那仅有的短短几天的机会。

四、实习总结

科里病人实际加书本相关理论,我正在以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贪婪的吸收着浩如烟海的医学知识,来壮大着自己,也在利用这个麻痹着自己不是很快乐的生活。

医生实习总结范文4刚进入临床,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的带教老师为我详细介绍科室结构,介绍各班工作职责,有了带教老师的丰富经验,让我较快地适应了科室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矗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书写,让在这极其短暂的三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护理工作特点: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就更显得工作繁忙。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我看到抢救室的护士们在病人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家分工合作为病人立即实施抢救流程常规:吸氧,开放气道,开放静脉通路,备血,心电监护等,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这是我在急诊室的第二个收获。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经验分享,在急诊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护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 搜集整理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时间这么快,转眼间我已经在急诊科实习一个月了。 在这一个月实习中,所学的知识是受益匪浅的。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初步学会了对病人进行分诊, 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初步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吸痰、心电监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动力更足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做得更好,帮助更多的患者。

医生实习总结范文56月20日带着彷徨与紧张的心情,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急诊科临床实习。一个月的光阴在悄无声息之中流逝了,静下心来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从一开始的诊断思维凌乱到渐渐地找到了规律,我也体会到了要做好一名急诊科医生谈何容易啊!

我刚刚才进入临床一个月,各方面都还不是很熟悉,总是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加上对于急诊的工作又处于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所以当我踏进急诊科室的时候是那么的彷徨与紧张。庆幸的是,我的带教老师谭碧玉老师为人和蔼亲切,对带教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又充满热情,为我详细讲解了急诊中常见疾病的一些生命体证与临床表现,也教我如何去做体格检查和如何去询问病史以及开何种检查等。有了带教老师的丰富经验,让我较快地适应了科室的工作。因而能够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环境,为以后在医院的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急诊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吧!

在这极其短暂的一个月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急”、“忙”、“杂”。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因此,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想想自己实习过程中出现过无数次手忙脚乱,就充分体现这一点。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晕厥时,就更显得工作繁忙。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有一次抢救一个高压电烧伤的病人,我看到抢救室我周围的医生、护士们在病人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家分工合作为病人立即实施抢救流程常规:吸氧,开放气道,开放静脉通路,备血,心电监护等,个个分工明细,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我在这些过程中,也会学呼吸机的应用、CPR以及其他的一些院外急救操作。这是我在急诊室的第二个收获。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永远会成为我实习期间的概括,每次遇到一个新的病情,它有什么临床表现,该采取什么措施?该用何种药物?总是会想不全,所以回到寝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狠狠翻书。临床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自己的诊断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就业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会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老师给我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算是第三个收获吧! 在谭老师的带教下,我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学会了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的使用流程,同时也了解了静脉输液、皮试、肌注等各项护理操作,还有急诊室特有的接诊分诊流程及重要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谭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会在工作之余翻看急诊室宣教资料学习,在宣教资料中也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整体上说,这是短暂的实习期间的第四个收获,也是最大的收获。

当然除了收获之外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在急诊科得一个月里我发现自己需要学习或者加强的知识太多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差,导致在诊断病情的时候犹豫不决,不够果断;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实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不愿让我给她做体格检查或者床旁心电图等,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这些都是我还要去加强的。如果以后选择要从事急诊工作的话,总结一下以后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所以,首先我要有丰富的课本知识,做急诊科的医生必须是一个全科医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急诊科就诊的病人都是急性病,我们必须要迅速得做出初步诊断,迅速的用药。

第三,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急诊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科最容易忽略但却是最重要的东西。

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我才刚刚熟悉急诊室的环境结构以及工作职责就要走了。有点依依不舍之情,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医生,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经得起考验的保证。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7

1老年ACS 的临床特点

1.1高龄者病死率高。

1.2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易并发肺、肾、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心性猝死及住院死亡率高。

1.3老年人心血管病理生理的改变: 老年人血管硬度增加,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人血管再生功能下降,侧枝血管形成不良;老年人对B-肾上腺刺激反应减弱,使交感神经系统在急性心肌损伤维护心脏功能中代偿作用减弱;老年人多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4对造影剂、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药物耐受较差,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出血、血细胞减少等。

1.5术后压迫穿刺局部易形成下肢血栓、淤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

1.6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及术前长期卧床者较多, 术后易发生肺梗死。

1.7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排尿困难。

1.8老年人发生ACS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思想顾虑重重、失眠、焦虑、抑郁、易怒、自卑、固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意思、要求苛刻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李梦芳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其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这对改变患者的心态增加治疗信心,从而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1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意义、方法、术式及预后效果,防止因担心而引发焦虑。做术前准备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

2.1.2术中心理护理 对严重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术中护士除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可嘱患者深呼吸减轻焦虑,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患者的额头以减轻恐惧和焦虑。

2.1.3 术后心理护理 对于忧郁的患者,护士应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偏执易怒的患者,应帮助其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术前急救

3.1.1迅速评估高危险度的ACS 必须迅速地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度危险的ACS,根据老年患者的主诉、病史、心电图准确评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除急查心电图外,更应加强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获得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选择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1.2快速处理和有效干预 高龄是ACS死亡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高龄也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和心肌穿孔的危险。一旦老年患者明确了ACS 的诊断,快速和有效的干预即迅速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持续的心电监护;止痛、镇静。

3.1.3术前准备 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必须在患者急诊入院后90~ 120 min 完成,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的静脉置入留置针,立即心电监护,吸氧,给予镇静、止痛。予腹股沟和会备皮,导尿。AM I 患者通常在入科30 min 左右入导管室行急诊PCI,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床旁置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后入导管室,或于急诊室置入临时起搏器及IABP 后直接入导管室,由CCU 病房医生及护士连接好除颤仪、携带急救药品护送至导管室。

3.2术中抢救

3.2.1准备抢救仪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3.2.2配合插管、扩张 当引导管或扩张管插入冠状动脉时,很可能因机械刺激冠状动脉导致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护理。

3.2.3术中及时肝素化,当放置引导管后,立即静脉推注肝素6000U~8000U,如手术时间超过1h,应每隔1h静脉注射肝素1000U,防止血栓的形成。注意患者有无因冠状动脉血流被短暂中断引起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旦出现,即按医嘱给肌肉注射度冷丁50 mg 或静脉推注吗啡稀释液。

3.3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CCU 病房,严密心电监护,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心绞痛、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2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PCI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应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急性冠脉闭塞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经常了解和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动态观察心电图表现,如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3.3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可能在应用造影剂几小时后发生。告知患者对比剂对肾脏有损害,早期适量多饮水,勤排尿,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内的储积。

3.3.4穿刺局位及鞘管的护理 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术肢自然伸直或微微外展,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3.3.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护理 老年急诊PCI 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术后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确保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到位,防止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3.6 生活护理 对于老年急诊PCI 患者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床头可摇起20~30b,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但避免暴力性屈伸动作。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于术后做下肢活动操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调整好饮食。

3.3.7康复指导 向患者说明继续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介绍植入血管支架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再狭窄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服用波立维75 mg,1次/d,要1a左右;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0.1g~0.3g ,1 次/d,每月复查APT T1次。嘱患者如发现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杰,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2):158.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延续性护理;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17.10.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9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率也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四健康杀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相关研究证实,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然而,目前大多数护理干预均是在院内进行,对于出院后的护理难以延伸,致使老年痴呆院外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病情控制较差,增加了再次住院的风险。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由此出发,选取31例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分析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组,单数者纳入常规组(n=31),双数者纳入试验组(n=3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痴呆的诊断标准[3],年龄≥60岁,可进行基本语言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精神类疾病,视力、听力障碍,严重心肺肝肾脏器疾病患者。常规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6±15.24)岁,平均病程(1.78±0.25)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1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学及以上3例;试验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71.97±16.03)岁,平均病程(1.80±0.37)年,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12例,高中或中专7例,大学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活及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嘱患者及家属定期回院复诊,或不适随诊。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健康档案。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延续性护理的实施目的及护理操作流程。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为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主要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年g、职业、联系方式、家族史等)、基本病情、治疗用药情况、生活及饮食运动习惯等。(2)评估病情,落实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初步评估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执行,如用药指导、出院后的锻炼计划、认知功能训练方案等。(3)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发放健康知识科普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健康知识宣教,告知痴呆症的相关疾病知识、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和方法等,使患者家属进一步了解老年痴呆症,从而更容易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及时给予处理措施。同时,每个月选择2个公休日举办专家健康讲座,教导患者及家属如何饮食护理,如何落实康复锻炼,如何正确进行心理护理等。(4)成立病友会。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家属成立老年痴呆病友会,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或参与户外活动等,共同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安全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使之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并提高患者的语言、社交能力。(5)定期随访。①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后第3天给予首次电话随访,之后每月1次,主要询问患者用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进度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或表扬,并进行治疗、生活、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②门诊随访。患者出院时,嘱其1个月回院复诊1次,由神经内科医生评估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并询问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和针对性给予健康知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③家庭随访。每隔3个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随访内容与电话、门诊内容一样,此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是否舒适、安全,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指导意见。

1.3 观察指标

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情况。(1)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测评,此量表主要包括记忆力、集中力、空间定向、算数及语言功能等内容,总分30分,若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MMSE评分为(19.65±4.37)分,常规组为(19.88±4.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1.004)。护理后,试验组MMSE评分为(27.49±5.15)分,常规组为(20.31±3.82)分,试验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2,P=0.02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QOL-AD评分为(22.91±4.16)分,常规组为(23.03±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3,P=0.877)。护理后,试验组QOL-AD评分为(37.63±5.72)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6.85±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6,P=0.009)。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合理膳食、康复锻炼、按时复诊等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痴呆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患者记忆、分析判断、性格、空间定向等方面发生障碍,丧失了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

延续性护理是护理人员从院内护理延伸到院外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院外健康教育、电话、门诊、家庭随访等方式,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及康复情况,针对性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相关研究也证实,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护理[7]。

在本研究中,常规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英.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30-131.

[2]王丽萍.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235-237.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5-30.

[4]林娟.专科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56-58.

[5]刘宏斌.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37-1238.

[6]钱源.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22(11):13-15.

[7]金逸,施雁,龚美芳,等.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88-1391.

(收稿日期:2016-12-18)

上一篇:会议纪要实例范文 下一篇: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