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需求状况范文

时间:2023-09-23 05:14:26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1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护理教育

The Survey Report on the Demand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s

YANG Zhen-jie, ZHOU Qin, XU Hong-li.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Wuhan 4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survey on the demand of nursing professionals, to learn the demand statu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all levels of institutions and provid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nursing with the guidance. Methods Deliver the questionnaires to the hospitals. Conclusion The rate between registered nurses and beds doesn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20~29 aged nurses in the hospitals of the third and second levels occupy the highest; the nursing diploma in all hospitals occupies the highest.

【Key words】

Nursing;Professional demand;Nursing education

1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方法

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为支撑,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此调研可作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调研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量、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方向、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等。调研方式以书面问卷为主,调研范围及对象主要为武汉市和孝感市具有代表意义的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2家、一级医院3家的医院护理部主任及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等。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了21份,回收了2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

2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2.1 医院护理岗位就业人数与床护比 调查显示,目前三、二级医院的在编护士床护比分别为为1:0.51,1∶0.35,这一数据比2004年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调查的床护比1∶0.33[1]有所提高,但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要求,三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比应为1∶0.6,二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应为1∶0.4,显然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比均未达标。由此可见,未来各级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仍有很大。

2.2 医院护士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三级、二级医院中20~2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7.75%、39.88%,一级医院中40~4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占36.54%。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为了医院的发展新招护理人员数目较多,尤其是三级医院,而一级医院近些年来新招护士较少或难以招到护士。这一数据说明,医院大量年轻护士继续再教育或进修的需求将随之增大。

2.3 医院护士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 医院护士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跟医院级别关联很大。

调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护士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明显比二级、一级医院高,但所有医院护士大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从医院护士的职称结构看,所有医院护士高级职称非常少。三级医院护士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大,占41.85%,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以主管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各级医院的职称比例与卫生部颁布的1∶3∶5∶7的高、副高、中、初级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差距较大[2]。

2.4 过去三年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在过去三年医院招聘中,各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均需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三年中,三级医院招聘护理人员平均为每张床0.17人,二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4,一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3。

2.5 未来三年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未来三年,各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预计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护理人员平均为每张床0.09人,二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5人,一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1人。从以上调查可看出,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护士将比二级医院招聘比例低,护士主要就业单位为二级医院,其次是三级医院。

2.6 护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调查显示,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达16种以上,二级医院10种,一级医院只有4种,这说明三级医院护理岗位向专科化方向发展明显,未来三级医院招聘的护士将要求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一级医院及更基层的医疗单位依然以招聘通用护士为主,二级医院则通用护士与专业方向护士将按照一定比例招聘。由此可知,高职护理院校,既要培养一定数目的通用护士,也要培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护士。

2.7 临床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方面需求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方面需求调查表明,80%以上的医院认为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的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90%以上的医院认为护理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培养。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4.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2

1 对护师的心理定位要明确

某护师因身体不适而致情绪起伏、易激惹时,与患者沟通中难以自控地发生了冲突。此时若管理者主观、武断地将其归结为“职业心理品质欠佳”而批评或责备下属,最终不仅难以令其心悦诚服,反而给其造成较大心理压力,久而久之,该护师便会产生职业价值的困惑,对胜任职业角色缺乏自信,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偏差越来越大。因此不宜把出自千差万别个体、众多因素制约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都归结于“职业心理品质”的道德问题。诸多实践证实,仅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护士,无益于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管理者需更多探索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新途径,要把护士身心健康为重要目标

护师作为人类“健康使者”与患者联系最多、关系密切,病人不仅需要以护士那里得到医疗技术服务和生活的照料,还希望从护师那里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的安慰。因此,尊重和爱护病人是护患道德最重要的要求。 随人类健康需求迅速增长所承受的压力渐增,其身心状况不容乐观。除特殊职业性质、特定环境氛围可给护士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压力,我国相对于众多人口的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部分“健康使者”的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罹患心身疾病。而其身心状况又对其工作对象具直接、重要影响。只有高度关注本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把促进其身心健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贯穿管理过程始终,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总体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即为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开发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如运用管理的激励原则,较好把握“内激励因素”,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士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在积极性、保持身心健康,更使职业管理事半功倍。

2 规范护理行为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规范护理行为不仅是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是职业首先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把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护理行为往往是由护士一个人独自进行,服务对象也许是不会说话的小儿,也许是意识不清的危重病人,由于他们无行为能力,也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完全依靠护理人员观察和护理。因而,护理行为的正确与否、规范与否是由医护人员单方认可。如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是否严格执行医嘱,进行无菌操作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巡视和观察病情是否及时等等,这些往往不易被人察觉。全凭护理人员的道德观念、思想品德、良心和责任心。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把人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养成良好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做到人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始终如一,尽职尽责。

3 优化护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管理对策,动态分析指导为常规职责

护师个体的身心健康、职业心理素质总是不断变化、呈动态发展,常出现起伏。管理者不宜谋求每做一次工作即获得显效或一劳永逸,也不宜用同一模式解决不同个体的问题。管理者应将其作为常规职责,随时根据护士身心状况的动态变化而展开工作,探索特定状态下实施对策的规律。如护士身心状态较好时,以专题讲座、集体讨论等形式,帮助其提高对应激的心理承受力;当护士身心状态欠佳时,管理者则主要予以关怀、支持、引导,协助其有效应对、重建平衡、恢复健康。此外,管理者还可通过收集一手资料,熟悉护士身心健康的基础特征。管理者若能动态把握护士的身心状况,随时采用“倾听宣泄、分析引导、”等形式,便可为护士身心健康提供有效支持,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深刻而持久。

3.1 实施人才管理的先进模式

传统人才管理模式对人才的岗位选配,大多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如手术室护士长因看中某实习护生灵活、利索,就在其毕业分配时首选其到手术室工作的做法,即属于经验型选才模式。选用人才主要凭经验的做法,与伴随科学技术进步迅速提升的职业管理水平显然很不相称,人才管理模式必须随时展而更新,不断尝试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但强调科学的同时绝非排斥宝贵经验。如有言道:“经验诚可贵,科学价更高,优选好人才,二者结合牢”。

此外,实施人才管理模式的优化,还可显著增强管理者的威望,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可使下属个个心悦诚服、人人心情舒畅。

3.2 注重人才的“人-岗匹配”

“人-岗匹配”,主要指护士职业范围内具体岗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相对匹配性。即在护士个体人格与角色人格匹配的总体框架下,仍有个体对具体岗位的适应问题,如有人做内科护士“如鱼得水”,做外科护士却十分吃力等。“人-岗匹配”,对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潜能、帮助个体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等,具有连锁性积极效应。

同样置身于特殊环境的不同个体,为什么有人很容易出现身心健康偏差,有人却长期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状态,最主要是个体应激水平的差异。如某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集中收治血液病、肿瘤患儿科室的部分护士因常面对重病患儿导致精神过度紧张而无法继续该科室工作,只得放弃不菲薪水之职位另谋他就。各种岗位的人才配备,还需要考虑许多综合因素,如各科室护士需有合理的人才梯次,其年龄、经历、人格特质等搭配,都须符合现代管理科学原则。也只有考虑综合因素所实施的“人-岗匹配”,才能较充分调动个体在“人-岗匹配”的过程中主动适应岗位的能动作用,确保人才作用的较好发挥。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首先护士长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合理搭配,以便遇到特殊情况互相配合。其次根据不同护龄,安排不同的班次和工作任务,如有危重患者或患者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以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3.3 强化人才的岗前培训

资历再深、学位再高的人才进入新岗位之前,必须经数周系统化岗前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岗前培训,旨在通过针对性强化训练,帮助即将进入特殊岗位或易出现角色适应不良的部分护生及护士建立起适应岗位、胜任角色的心理准备。

新护师岗前培训的重点,是即将进入重要岗位的新手。通常只有常规化职业培训中表现出色的护生,才有机会参与特殊岗位选配人才的竞争。新护士初到特殊的重要岗位,面对高强度压力、紧张工作氛围难免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角色不适应行为,极易使其工作质量、职业心态受挫。若管理者能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新护士的岗前模拟化培训,其上岗后的角色不适应行为就会显著减少,从而更符合患者需求,更有利于其职业心理素质优化。当未来的骨干人才较好胜任其岗位职责后,便会产生职业价值的积极认同,并对其职业发展目标充满自信。此外,对少数角色适应困难的新护士,管理者需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其个性特点,给予较具针对性的岗前强化训练,以确保其上岗后基本胜任角色。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3

根据我科实际情况,现将影响我科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如下:

一、专科宣传方面

原因分析:

目前科室搬迁后整体宣传不到位,宣传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手段单一,对宣传不重视。

针施对性措:

1、突出专病治疗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宣传。

2、在全市主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自媒体等现代网络优势进行专病科普知识教育等。

3、加大对科室在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化科室从业人员的自我宣传意识。

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目前状况:

1、中医人才链出现断裂,人才储备断档。

2、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短缺。

3、现科室医师人数不能满足临床病人需求量,中医类别执业人员相对较少。

原因分析:由于过去中医院医疗体制及科室自身原因,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受到西医治疗的影响,中医出现了以老中医为主,青年中医无法摒弃西医,基本治疗还是以西医为主。

采取措施:

1、制定计划并按照中医专科建设指南要求实施聘用、招录中医人才,补充人才链的断缺。

2、加大中医继续再教育培训学习力度,让西医类别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中医理论和诊治疾病的方法。

3、大力引进专科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满足科室建设发展和临床需求。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方面

目前状况:临床诊疗手段西医偏重,中医主药应用较少。

原因分析:因重西轻中的思想,再者西医对于病情起效

快,科室又是手术科室,西医医师对中医病历书写、中医辨证论治存在一定困难,中医从业人员不坚持以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诊治病人,急功近利,从而导致了现在中医药发展滞后的现状。

采取措施:加大中医中药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按照中医诊疗规范来进行日常诊疗工作。提高中医特色诊疗活动在薪酬中的分配比重,强化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的检查。对在诊疗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梳理、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改进。

四、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应用方面

目前状况:三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落实还不到位,日常诊疗工作中不能充分和中医治疗规范相结合

原因分析:虽然我科三个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已经建立,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很好的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仍没有很好的落实,忽略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际应用。

采取措施:科室将重点加强三个优势病种的诊疗及优化, 督促诊疗方案在实际诊疗工作的应用,并持续改进。

五.中药制剂方面

目前状况:我科中药制剂种类较少,中药制剂特色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缺乏在中医药制剂方面的开发和创新

原因分析:由于科室各方面发展原因,好多好的方剂及经验用药没有很好的整理,几十年间未能提炼优化创新,没有好的中医药制剂留存。

采取措施:科室将进一步加强科研及资料整理,加强中医药制剂的研发,以满足临床需要。

六、中医护理方面

目前状况:中医护理基础差,中医护理从业人员缺乏,中医护理操作和适宜技术的临床运用有待加强。

原因分析:我科中医护理人员基础较为薄,中医护理人才不足,中医护理知识缺乏,大部分护理人员未能接受系统的中医护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

采取措施:

1、加强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4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2.218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5%,65岁以上老人1.437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7%。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529.4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333.4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10%。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 以上,中国进入老龄化高峰期。

随着老龄人口增长,养老服务业蓬勃兴起,老年护理范围也从只针对老年病扩展到覆盖所有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工作场所由主要在医院向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辐射。老年护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全国目前缺口已过千万,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却明显滞后。

1 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状况概述

据调查,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1],仅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及方向班,各地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

1994年,卫生部在护理教学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其中涉及部分老年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内容;1999年卫生部对护理专业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课程,但只有几十个学时,学生只能粗略了解老年护理知识的皮毛。2000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了老年专业委员会。近年来,护理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老年护理专业标准和慢性病管理模式。200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教育部等部门了《关于加快老年服务业的意见》,要求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2010年,教育部中高职学校专业目录,在护理专业下,增设了老年护理方向。此后,一些学校开始招收老年护理方向班,但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10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招收老年护理方向本科生48人,毕业时只有7人愿意对口就业[2];2011年山东省英才学院医学院开设专科层次老年护理方向班,当时该校2011级护理专业共216人,经过宣传,有126人积极报名,学校从中选拔出59人组成老年护理方向班,但毕业时,只有16人愿意到养老机构就业,2013年该校老年护理方向班招生就很困难[3]。就全国而言,老年护理在起步阶段发展并不顺利。

2 我省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状况

为弄清我省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状况,2016年,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我省所有中职及以上涉医院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护理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师队伍及实践教学等情况。

调查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首先点击省内中职及以上所有涉医院校官网,查看其专业设置情况;然后打电话或发微信给学校相关教师进行调研。

2.1 我省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010年,虽然国家在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目录中,增设了老年护理方向,但我省在这方面的反应并不积极。调研显示,我省共有中职及以上涉医类院校18所,其中本科6所(均含有高职层次),高职6所(均含有中职层次),中职6所,没有一所学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只有我学校在2015年开始招收老年护理方向班。

2.2 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职业需要

在另一项研究中,笔者进行了大同、朔州地区老年护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老年护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生活照料、老年人健康状况观察、老年常见病护理、老年常见病用药、老年康复训练等,核心职业能力为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老年常见病观察与护理、预见性护理能力、老年人安全隐患防范及管理能力等,这需要老年护理、康复护理、老年心理学、急救护理、临终护理等课程支撑。但目前,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标准中,除护理专业通用课程外,只要求开设老年护理和老年保健,共70余学时。在实践中,多数学校也只开设了30-50学时的老年护理。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学生只能粗浅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系统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这显然与老年护理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2.3 实践教学环境缺乏专业特点

目前,各层次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多建立在普通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实训基地甚少。在医院层面,只有部分医院设有老年病科,多数老年病人还是分散在内科、外科等普通科室,学生虽能部分接触老年护理工作,但因不是专业老年护理机构,岗位任务考虑老年护理需求因素不多,?W生不能系统学习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层面,由于他们设施不完善,技术跟不上,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护理开展项目不多,不能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求。

2.4 教师队伍职教能力偏低

由于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老年护理方面的师资严重不足。2014年我国才有了第一批本科层次的老年护理方向毕业生,他们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只有48人;2015年,中华护理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启动了第一批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班,共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余名护理人员参加。目前,我省从事护理教学的师资大多数是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的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他们都来自于临床医学或普通护理专业,虽然在工作中可能接触老年患者,但未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缺乏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严重限制了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5 学生职业认同感偏低

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学生认为老年护理工作“四低一高”,即学历低、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强度高,加之我国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不充分,学生对这个行业未来前景信心不足,所以他们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3 思考与建议

3.1 着眼应急,强化职业培训

学历教育周期长,学生自我预期高,不愿意在这个领域就业,因此,依靠学历教育难解老年护理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目前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多为40-50岁家庭妇女,但她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应逐渐抬高这一领域就业门槛,迫使目前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和有意愿就业的潜在从业人员走进培训机构,接受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提高服务能力,实现持证上岗。好在我省2016年启动了“‘山西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医疗护理员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与人才不足的矛盾。

3.2 着眼稳定,增强专业吸引力

提升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社会认可度,从而提高老年护理专业吸引力,使学生及其家长愿意选择老年护理专业,破解招生难题,使老年护理专业招生能形成一定规模。

3.3 着眼长远,加强专业建设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5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患者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人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患者是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其种种因素均会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因此,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积极寻找干预对策,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满足患者及家属实际健康需求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护士、患者、家属共168名,其中护士40名(23.8%),学历中专11名,大专及大专以上29名;患者86名(51.2%),学历小学9名,初中及高中37名,中专及中专以上40名;患者家属42名(25.0%),学历小学4名,初中及高中19名,中专及中专以上19名。

1.2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06年4~9月份期间收入我院肛肠科的86名患者,42名家属及肛肠科、呼吸科、烧伤科的40名护士。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个群体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社会支持情况、对护士的信任感8项内容。于2006年4~9月份期间在肛肠科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168份,收回168份,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见表1。表1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统计 由表1显示,患者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社会支持情况、对护士的信任感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其中,对护士的信任感(94%)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心理状态(91.7%),文化水平(86.9%),健康状况(73.2%),年龄(56.0%),经济承受能力(49.4%),生活方式(42.9%),社会支持情况(38.7%)。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增强护患关系 由表1可见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护士的信任感占94%,说明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严重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当护士得到信任时,患者会主动与之交流,将其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倾诉给对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对其所施教的健康教育知识深信不疑、牢牢记注,积极改正不健康行为;反之,则不愿意与之交流,对其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参加或拒绝实施等。为此,护理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其早期康复。(1)我们可通过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护士崇高的道德风尚;(2)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则是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能的前提[2],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具备T型结构的人才;(3)应鼓励在职护士参加护理专科及本科的自修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拓宽知识面;(4)医院可增加继续教育力度,扩大继续教育规模,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并存,各项相关知识并举的方法,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5)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注意培养护士与患者沟通与交流技巧,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3.2 善于把握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 表1显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其中心理状态占91.7%,说明患者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其健康教育所收到的效果也不同。在疾病缓解期,患者暂时摆脱疾病困扰的苦痛,又急于知道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对知识的渴求是主动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最佳。对于紧急情况下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首先关注的是生命问题,而当其痊愈后则关注的是整形问题,作为护理人员,要善于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这种教者的针对性与学者的专注性的有机结合,能产生平时不可能达到的效果[3]。

3.3 注重健康教育的灵活性 表1显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文化水平占86.9%,说明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差异,他们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求知欲较高且掌握的较快,而文化水平低的患者,接受能力较差,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重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对接受能力强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介绍诊断、治疗、护理、病情等,还可让患者自己通过医学书籍、广播电视等媒介获得有关自身疾病的防治信息;对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4],使内容更具体、有针对性并对教育内容反复强化,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3.4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 表1显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住院患者因素中健康状况占73.2%,由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健康状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定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

2 黄津芳.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调查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501-501.

3 谭桂珍.护士在患者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广西医学,2003,25(11):2352-2353.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桥梁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车辆大型化趋势明显,各种超限超载的问题不断出现,使得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不断降低,也成为诱发各种安全事件的诱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保证高速公路桥梁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转状态,是目前高度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作为高度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负责者,应该积极结合高速公路桥梁的实际建筑情况,仔细研究其结构特性,定期对其稳固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为各项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其一,随着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大型车辆出现在高速道路上,这无疑使得高速道路桥梁养护和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其二,目前高速公路桥梁跨度大,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分向行驶,这使得管理的难度增大;其三,高速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要求增加,不仅仅要保证高速桥梁的物理完整性,还需要处理好行车与高速公路桥梁之间的关系,结合桥梁的实际情况,控制行车的速度和距离,使得其处于安全,舒适,经济,畅通的交通环境下;其四,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于人性化服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管理者注重自我服务态度的调整和改善,以适应管理需求。

二.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

2.1桥梁荷载能力难以适应越来越大的交通量

理论上来讲,桥梁荷载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交通量超过了其上限,将导致桥梁的损坏。目前,交通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超载车辆会使得桥梁疲劳应力不断加大,造成极大的结构损伤;内部损伤的桥梁难以进行修复,如果此时再次超过其荷载,本来不该开裂的结构产生裂缝或本来较小的裂缝成为超出规范允许的裂缝或产生较大的变形,将使得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大大降低。也就是说,越来越大的交通量需要桥梁拥有更加强的桥梁荷载力。

2.2在设计阶段桥梁耐久性考虑不足

很多的桥梁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桥梁规范性和安全性上,忽视了桥梁的结构耐久性的设计,使得桥梁的安全性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钢筋耐腐蚀性上,化学物质侵袭能力上,环境因素影响上。有的时候设计的结构整体观念不强,造成桥梁局部的受力不均匀;或者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保护层厚度起不到作用;钢筋的选材不合理,构建截面出现薄肉部位的问题;上述问题都将导致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丧失。

2.3严重的桥梁疲劳问题不断出现

我们知道,在疲劳状态下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属于动荷载类型,往往会在内部形成应力的循环变化,是导致结构振动,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在循环荷载作用力下,桥梁结构上就会出现大量的宏观裂纹,如果不做好及时的处理,将使得材料出现结构脆性断裂,是造成重大安全事件的潜在危害。

2.4高速公路桥梁维修资金短缺现象严重

现阶段,桥梁养护和维修工作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在于桥梁养护和维修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桥梁建设工作受阻,桥梁维护和保养工作难以有序开展。尤其在没有健全的桥梁运营监测体系的情况下,桥梁初期的病害往往处于隐形的状态,难以得以预先的处理和维护。

2.5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现阶段高速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在:其一,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管理的漏洞,难以给予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其二,高度公路桥梁养护技术不高,检测手段处于落后的状态,相关的检测设备器材不足,难以展开有效的检测,对于发现桥梁病害不利;其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集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找到常见的桥梁病害(下表格为高速公路桥梁容易出现的病害),制定严格的高速公路养护和管理方案,使得桥梁养护和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得以提高。

三.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建立健全养护管理规章制度

高速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泛,牵涉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健全的养护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执行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组建养护管理专家小组,集合具体高速公路桥梁的建筑结构,制定切合实际的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规章制度;其二,健全养护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保证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问责制度管理和控制。其三,强化养护管理工作监督机制的形成,对于高速公路管理效果进行考核和检查,保证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其四,切实强化高度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法制建设,将其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中去,以保证养护和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3.2注重养护管理人才的培养

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制定严格养护管理人才准入机制,把握人才的选拔和聘用,从根本上控制人才的整体素质;其二,切实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最先进的桥梁养护管理知识为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才的素质,保证其技能的不断提高;其三,积极将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效果纳入到员绩效考核中去,以此激发去参与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热情。

3.3加大对于桥梁管理工作的投入

首先,加大对于桥梁管理和养护的资金投入,保证桥梁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借助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健全桥梁数据管理系统和安全检测系统,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桥梁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桥梁管理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积极学习先进的高速公路桥梁管理经验和教训,组织相关管理者进行外地的考察活动,使得桥梁管理的理论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的重点工作在于管理上,这是保证高速公路桥梁安全性和效能性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以制度的不断优化,投入的不断增加,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培养思想我国高速公路桥梁洋河管理体系的构建,以保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公路养护管理与督察体系研究和建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吴秋茂. 浅析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 J ] . 山西建筑,2007,33(34):323-324.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修;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1 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1.1 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对系统运行状态的自适应

在继电保护装置投入正式运行前,要综合电厂或变电站的电力系统的总状况,对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值的设置,设置成功后,一旦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指标和参数偏离定值范围,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及时作出排除故障的反应,而运行正常的情况下,保持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监测。

1.2 实现对各种复杂故障的准确定位

采用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对故障存在的系统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数字化的继电保护系统的定位较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更精准的原因在于,数字化的客户可以准确的接收到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数据,经由服务器的分析,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故障定位。

1.3 完成对事故分析及事故恢复的继电保护辅助决策

电力系统的某一部门的运行故障一般都伴随着其他一些部门的运行障碍,所以继电保护装置在系统故障发生后,不仅要能及时判断出主故障的位置和原因,还能够做一些辅助措施来缓解和减轻系统中的其他障碍,这也是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所不具备的功能。

1.4 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

因为继电保护系统由各种设备和元件组合而成,所以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自身系统的故障,这种障碍不仅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会危及自身运行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解决的自身故障有:

(1)通过对系统的各个硬件的检测,判定各个硬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通过对故障的数据模拟,来检测故障发生时的信息传递和开关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这两种方法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自身系统的定期检修,可以及时的发现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中的问题,及时的解决,避免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2继电保护检修注意事项

我国目前的继电保护装置都是自动化系统,因此,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维修主要应该进行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只有这样检修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2.1 安装前的故障排查

电力工作者在继电保护装置安装之前,需要对电厂或变电站的总运电量,以及电力传输情况进行综合的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的数据和结果设定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参数,然后,继电保护装置按照既定的参数进行运作管理,在参数出现变化和异常的情况下,电力保护装置能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电力管理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当然,对于较小的参数变动和故障情况,自动化装置能够根据系统的变成进行自动处理,无需人工操作。

2.2 排查后的故障定位

继电保护装置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的在线监控,而且还能够对故障发生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尤其是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在传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基础上,提高了故障源锁定的准确性和速度性,为电力工作者的故障排除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电力异常运作带来的损失。故障发生点准确定位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手段进行故障排除。

2.3 管理部门间的配合

电力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紧密,例如只有保证电力数据分析部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管理部门才能进行合理的电力配送,所以一个故障源的故障发生能够带来其他部门的运行障碍,为了降低这一连锁反应带来的危害,需要电力工作者在定位故障发生地点的同时采取相应的保护辅助决策,降低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2.4 故障检修顺序

由于继电保护装置需要进行不间断作业,同时受到装置自身生产质量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装置内部的故障问题,如不进行妥善的处理,不仅不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还能够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经验总结,基本归纳继电保护装置内部状态检修工作步骤为:首先对硬件系统的运作进行检测,重点检查硬件的性能和工作状态,其次,建立数据模型,检测装置的数据分析和数据传输功能是否正常。

3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及检修

3.1 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线的巡查内容

(1)外观检测,继电保护检修人员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外观进行系统的检查,例如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表盘是否发生破损,装置的配套设施是否发生腐蚀和老化,线路连接是否正常等。这要求检修人员对前期的继电保护检修数据进行相应的研究,两次检修工作必须密切结合。

(2)查看继电器接点有无卡住、变位、烧伤、脱轴、脱焊等情况发生。这些连接的部位是故障发生的常见部位,同时也是安装和检修的常见忽略部位,因此检修人员需要提高检修工作的认识度,重点检查接点的状况。

(3)感应型继电器的圆盘转动是否正常,带电的继电器接点有无大的抖动或磨损,线圈和附加电阻是否有过热现象;

(4)压板或转换开关的位置是否与运行要求一致,转换开关的切换功能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切断电路的准确度;

(5)信号指示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运作状况判断主要依据仪表的数据显示,为此,检修工作需要对信号的指示盘进行系统的检查,主要检查参数指示与既定的参数是否一致。

(6)有无异常状况,继电保护装置在长时间的运作情况之下,负荷能力相对降低,设备会出现高温等现象,严重的可能导致设备自燃发生火灾,因此,检修期间必须对装置的温度和运行声音等进行常规检查,保证装置在良好状态下作业。

3.2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

运行中发现运行异常的情况,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行,并将故障数据和发生特点等进行及时的汇报,等待领导的故障排除指示,按照故障处理的决定进行统一故障处理。

当继电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后,检修人员在明确故障发生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故障处理之后,需要对检修的过程进行会及时的数据记录,并存档,只有保证数据记录工作的准确及时,才能为下次的检修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在检修工作中,如果检修工作与用电高峰期发生了时间的冲突,需要两个部门进行协商处理,尽量选择用电量相对较小的时段,降低对用户的影响。

值班人员必须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操作,对于出现的运行异常状况,值班人员需要及时汇报,等待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故障处理,杜绝一切值班人员的自行操作。

4结语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作,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对其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养护和维修,检修工作要具体而全面,这就对检修的作业人员素质和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对继电保护装置认识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装置逐渐向数字化形式转变,并将取得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电能资源利用提供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春琴.全数字化继电保护在上海蒙自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供用电 2010(27)

护理人才需求状况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 二次设备 状态检修

1、状态检修的概念

状态检修是建立在设备状态有效监测基础上,根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主要包含设备状态监测、设备诊断、检修决策三个环节。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状态监测是设备诊断的依据,检修决策就是结合在线监测与诊断的情况,综合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应用要求确定具体的检修计划或策略。电力系统长期以来实行的以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检修体制,主要依据检修规程来确定检修项目,存在设备缺陷较多的检修不足,设备状态较好的又检修过度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导致检修的盲目性,实际上很难真正实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检修目标。

2、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存在的问题

2.1 二次回路的监测

二次设备从结构可分为二次回路和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随着保护装置的微机化, 很容易实现状态监测。但二次回路由于有许多继电器和连接设备的电缆组成, 点多、分散, 要通过监测继电器触点的状况, 回路接线的正确性是比较难的, 也不经济。对于二次回路应重点从设备管理入手, 如设备的验收、离线监测的资料管理等, 结合在线监测来诊断分析。

2.2 二次设备的电磁抗干扰

由于大量微电子元件、高集成电路在电气二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电气二次设备对电磁干扰越来越敏感。电磁波对二次设备干扰造成采样信号失真、自动装置异常、保护误动或拒动、甚至元件损坏。对二次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考核试验是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不同厂站的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器件要进行监测管理。如对二次设备屏蔽接地状况检查;微机保护装置附近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管理等。

2.3 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系

一次设备的检修与二次设备检修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情况下,二次设备检修要在一次设备停电检修时才能进行。在作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时要考虑一次设备的情况,做好状态检修技术经济分析。既要减少停电检修时间,减少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检修次数,降低检修成本,又要保证二次设备可靠正确的工作状况。

2.4 二次设备状态检修与网络管理信息(MIS) 系统的关系

随着电力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MIS) 的建立,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故障情况、历次检修试验记录等实现计算机管理、实现信息共享。这些信息是作出状态检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 要实现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 需要逐步建立并完善设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3、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分析

3.1 寻求支持并加大投入

由于维护范围涉及电网, 首先作为检修主体的检修单位缺乏实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决策权特别需要求得主管单位的认同和支持, 形成“实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是必由之路”这一观点上的共识, 共同努力, 才能使状态检修步入正轨, 取得实效。其次, 主管单位应对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推行加大前期投入、保证逐步投入, 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 否则作为检修单位要求实行状态检修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3.2提高设备状态分析水平

(1)加快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数据向检修中心远传功能的开发, 并提高传送水平,使在线监测装置通过接口与检修中心计算机局域网络相连, 检修中心通过网络实时调用各装置所测数据, 从而真正发挥在线监测装置的作用。(2)建立设备状态的微机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这个系统逐渐实现状态检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管理业务的程序化,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准确化, 状态信息的资源共享化和综合处理化。(3)加强测试数据分析。要重点把有助于广泛掌握设备状态和把握设备状态变化趋势, 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检修策略数理统计的方法应用到状态检修中去, 即通过对有关设备大量的历史资料, 包括出厂试验、历次试验、检修与故障记录以及运行状况等的统计分析, 对某类设备的状态作出评估, 对其状态的变化趋势或规律作出预测。

3.3 强化常规检测手段

计划检修条件下的常规检测已在掌握设备状态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它是推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有效基础, 特别是在检修制度改革的初期能起到较好的衔接和推动作用。为了适应推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则必须强化常规检测。所谓“强化”, 就是要根据设备的原始状态、运行环境、历年状态变化趋势等因素, 确定更为合理的测试周期, 把在电力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的设备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列为被测试的重点, 列出能有效反映设备主要异常状态的重点测试项目, 从改善测试环境条件、测试仪器功能、测试方法、测试人员素质等方面努力提高测试数据的可信度, 在对各种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设备状态作出评估。

3.4 抓好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

在线监测是推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技术支撑, 由于它能在运行状态下连续进行测试, 因而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设备的早期缺陷, 并据此确定检修时机。由于在线监测技术自身的难度所决定, 在线监测技术的商品化、实用化进程较为缓慢, 因此, 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应采取“适当引进、加快开发”的原则。一方面引进比较成熟的在线监测或离线检测技术与装置; 一方面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技术开发。把重点放在重大设备的关键项目上, 待条件成熟后再开发多功能的在线监测系统。应当指出的是, 应加强与变电站新投入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等单位的紧密合作, 考虑设备投入使用后与监测装置的统一配合, 加快在线监测技术的实用化进程。

3.5 培养“高、精、尖”人才, 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现代科技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监控已经能代替人力完成大部分设备的运行监视, 但这些技术还是需要人去控制、操作。状态检修与纯计划检修对人员素质要求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纯计划检修要求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一个专业面的知识即可, 而状态检修要求各单位、各技术部门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 即需要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 在设备运行、设备故障处理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均能够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以确保设备利用率和整体效益的高起点。状态检修作为未来电力系统检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更需要一专多能型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因此培养人才、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成为我们电力公司急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明虎,李四勤,王娟.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J]. 宁夏电力. 2010(04)

上一篇:书面检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最新税收征收管理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