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合同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9 10:42:52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1

论文关键词 案件管理 案件监督 机制改革

目前,全国检察机关继自侦案件提请逮捕上提一级,又在进行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增设案件监督管理机构以加强检察业务内部监督制约。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对于检察机关加强领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在案件管理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探索中,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案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了为什么要搞案件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增强了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1年,我院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共监督管理流转案件256件279人次,考评督查各类案件100余件,发出办案期限预警通知和督查意见20余次。在案件入口时,对公安机关提请的缺乏指定管辖、文书短缺或主要证据不足的10余起案件建议补齐手续、完善材料后再提请,纠正程序违法2件,改变公安定性2件、建议公安撤案1件,建议公安提请的轻微刑事案件转直诉8件。由于监管到位,实现了自侦案件侦结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三个百分之百”和撤案、不诉、无罪判决、超期羁押、办案安全事故、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涉检上访七项均为零的最佳效果。同时,办案效率明显提高,办案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内部监督,建章立制,实现规范管理

为了有条不紊地开展好这项工作,使案件监督管理真正到位,首先从理论上找到支撑点。根据最高检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有关规定,制订了一系列案件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以便于操作:即《案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岗位职责》、《案件管理工作流程》、《案件催办制度》、《法律文书统一保管使用的规定》、《案件定期通报制度》、《案件监督管理细则》等,并制作了一套受理跟踪案件监督管理一览表,每一起案件办结后,拿出此表一看,办理情况一目了然。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用这些制度规范执法和办案;用制度促使承办人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办案成本;用制度提升办案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事业和责任心,使案件达到零风险;用制度警示办案人员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清白做人。工作中注重对案件的程序监督管理,对案件实施全程监督,在把好案件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上下功夫。对案件的监督管理,以加强检察业务工作和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为根本,实行案件流程监督和重点案件督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受理、所办案件实行一个窗口出进、全程管理、全程监控。通过受理、审查、转送、核实、处置五大工作流程,完成管理、监督、协调、考核四大职能,实现案件流程一体化操作、案件质量全程化监督、案件信息全方位控制、案件事务一条龙服务,解决了检察实践中存在的监督空白问题,创新了检察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基层检察院实际的案件管理体制。为了达到用制度受案、办案、管案的监控目标,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细化了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流程,制作了详细流程图,严把“五大关口”即:“案件受理时严把入口关、案件审查严把阅卷关、案件转送严把分类关、案件核实严把出口关、案件处置严把监督关”。

二、加强内部监督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确定案件管理的范围和方式

检察工作涉及诉讼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案件具有不同的办理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我们通过三种不同方式,把各类案件纳入管理范围。

第一类是采取统一受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审查逮捕案件、公诉案件,变原来由各业务部门分散受理为统一由案件管理办公室受理,并从受理之日起,纳入流程管理范围。这些案件程序性、规范性和时效性都很强,受理后必须进入程序办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适合由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和流程监控。

第二类是采取立案登记的方式。主要是对决定立案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等,办理部门要在作出立案决定后向案件管理办公室登记,并从决定立案之日起,纳入流程管理范围。

第三类是采取办结备案的方式。对于各部门办理的各类案件,不论是否属于统一受理或立案登记的范围,都要在办结后向案件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以便全面掌握本院的办案情况,有效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和综合业务考评工作。

(二)加强流程管理工作

流程管理是案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流程管理我们做了以下三方面:

一是做好统一受理工作。统一受理不仅可以把好案件进口关,而且是开展流程监控的保障。对统一受理的案件,主要审查是否符合管辖规定,材料是否齐全、规范。统一受理的原则是,既要规范进口,又不能过于繁琐,不占用太多时间。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录入基本信息,然后分流给对应的受案部门办理。

二是做好流程监控工作。对于纳入流程管理的案件,建立细致的管理台账,对办案程序和办案期限进行跟踪、预警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办案中存在的违规违法情形,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对于办案超期和存在违法、不当情形的,区别情况,审慎、合理处理。总之,既加强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又使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易于接受。

三是做好结案审核工作。结案审核的重点是审查案件材料是否齐全,文书内容是否准确,办理程序是否规范。对于实体处理的结果,也要进行审核。

(三)加强对案件法律文书和涉案款物的监督管理

案件法律文书是执法办案重要节点的反映和体现。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对案件法律文书的管理。根据的文书种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填充式的文书,如逮捕决定书、搜查证等,由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开具;对叙述式的文书,如起诉书、抗诉书等,由案件管理部门统一编号。加强对涉案款物的监督管理是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案件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四)加强对办案情况的分析和评查

一是加强业务运行态势的综合分析。建立健全案件管理情况通报、业务运行综合分析报告工作机制,客观分析评价办案质量、效率、效果和执法规范化状况。这既是发挥参谋、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履行管理、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

二是做好办案质量评查工作。根据高检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具体评查标准和评查方案。评查中突出重点,既对无罪案件和群众有投诉的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同时统筹兼顾,对做出有罪处理的案件,也纳入评查范围。

三是健全完善综合业务考评机制。业务考评是案件管理的重要内容。把业务考评与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统计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推动树立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相统一的业绩观,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三、符合实际,彰显管理亮点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 监理 科研档案监理

一、“鲁布革”――开创了中国监理制的先河

20多年前,我国通过“鲁布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启示,借鉴国际惯例,以建设部于1988年7月25日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为里程碑,创建了我国的“建设监理制”。最直接的意义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率先引进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新模式――建设工程监理,对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保证工期和控制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鲁布革的实践,冲击了人们的观念。通过建立“业主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开创了中国建设监理的先河。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活动,基本上由建设单位自己组织进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整个行业正在逐步向与国际接轨方向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实践了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以监理企业为主体,国家强制性监理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加快了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转变的进程。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监理日益成为各行各业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专门学科,监理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二、监理的内涵

每个新生事物的产生与成长,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对监理的概念的定义,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

“监理”是舶来词,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广泛使用。其英文相应的名词是supervision,动词是supervise。[1]可理解为名词,也可理解为指一项具体行为的动词。日本于1954年颁布实施的《日本建筑师法》对“工程监理”的定义是:“本法律中的工程监理是指工程监理人员按照设计图检查施工过程,确认工程是否按照设计图进行收购”。[2]这里的“监理”一词,就是日本的原词,与汉字“监理”一词的写法完全相同。目前,在我国汉语辞书中尚无明确定义,如何完整准确地解释和理解其含义,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从字义看,拆开“监理”二字分析。遵循汉字的表意性及“意合”与“形合”的特性,借助字义和词内的逻辑联系或隐形连贯,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监”是监视、督察的意思。“理”,《辞海》的解释:“①治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治理、治平。如:修理;理发;理财。《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奴叹息愁恨之心者,政诉讼理也。’……④中国哲学概念。通常指条理,准则。⑤通“吏”。(1)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杜预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2)狱官。《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里瞻伤。”郑玄注“理,治狱官也。”[3]

从实践看,监理作为新生事物,它既是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产物,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1995年12月15日建设部、国家计委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这里结合总理几次关于监理制度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对工程监理要强调两条:第一,要由有权威、有资信的专门机构和专家来搞。第二,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要服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监督责任。”同时指出,“要通过公平竞争的办法,选择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尤其是“未经签字四不得”的重要指示,即“未经监理单位签字,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4]我们可以总结出工程监理有三大特点:

首先,专业化服务性。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委托的服务机构,“要由有权威、有资信的专门机构和专家来搞”,以监理合同以及国家批准建设文件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其他有关合同为依据,以经济为纽带,为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提供专业化的有偿服务。其主要职责在我国的监理工程师考试的教材里,把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归纳成“三控两管一协调”,其中“三控”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即组织协调(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间的关系)。其核心是进行合同管理。

其次,第三方独立性。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和业主签订监理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成为建设单位与承建商之间的公正的第三方。既要维护建设单位,又要不损害被监理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按国际惯例,它不得与设计、施工及其材料供应商有经营性的隶属关系。通过合同的联系,以保证各自的利益与项目管理的成功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三,否决权公正性。一是“要通过公平竞争的办法,选择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二是监理单位及其监理工作人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三是也是最重要的,监理机构拥有“一票否决权”――“未经签字四不得”。

根据上述理解,从词典视阈看,所谓监理,是指有关执行者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某些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这些行为符合准则要求,并协助行为主体实现其行为目的。从法理的视阈看,监理执行者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以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法人的身份受投资方的委托,承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相关合同约定,对相关项目规定的质量、工期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的义务,并对其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市场经济的视阈看,“监理”是一种国际惯例。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监理执行者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以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法人的身份受业主的委托,以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文件、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为依据,以经济为纽带,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专业化的有偿服务。从现代管理的视阈看,监理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有系列是技术与工具,而且有自己的管理哲学、组织形式和工作价值观。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研档案监理的探讨

笔者提出“科研档案监理”的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在法律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科技档案条例》)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把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技工作程序和科研、生产、基建等计划中,列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此为著名“三纳入”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即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依据此规定,强制性地参与管理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同时,《科技档案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做好科技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工作。鉴定的方法是直接鉴定档案的内容。鉴定工作要在总工程师或科研负责人的领导下,由科技领导干部、熟悉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人员共同进行。”明确了档案机构及其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参与科技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工作。因此,科研档案是鉴定实务,是鉴定委托、鉴定过程和鉴定结果的载体。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事实如此,当进行科研成果所产生的利益分配,参加科研评奖等均以科研档案为依据或凭证。

其次,在专业上,国务院转发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20日颁布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课题制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归口部门可依据课题合同和有关的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对重大课题实行监理。每个课题监理人可同时进行多个课题的监理工作。”明确规定科研课题(项目)需要监理。毫无疑问,科技档案机构的职责是管理科技(包括科研)档案实务,对所有科研档案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一方面,科研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一部分,应该纳入科技档案机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的专业性、技术性也决定了它必须归口科技档案机构统一管理。因此,科研档案归口科技档案机构,科技档案机构作为“归口部门”,具有“可依据课题合同和有关的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对重大课题实行监理。”的职责与权力。

第三,在理论上,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建顺曾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并于2005年发表了其主报告的简明版《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

第四,实践上,近年来,监理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监理已然成长为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且行业拓展越来越多,势头越来越猛。在服务范围上有工程类型之别,如公路、房屋、港口、矿山等。也有不同工程专业之分,如建筑、结构、电气、供水等。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从制度上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

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我国农业部组建了草原监理中心,是参照公务员依法管理的农业部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截至2012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草原监理机构已有854个,比2003年增加了64%;其中,单独设置的292个,占34.2%,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262个,占30.7%。全国县级以上草原监理人员已有9600余人,比2003年增加了52%。”[5]还有,厦门市老科协率先抢占科研监理行业,“2005年12月,厦门市老科协与市科技局签订了厦门市第一份《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合同》。列入第一批监理任务监理范围的是2005年立项的12个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涉及科技经费资助金额2340万元。以后又承接了第二第三批任务……”“为了进一步推动市监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08年10月8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了《厦门科技计划项目监理暂行办法》[厦科联〔2008〕46号]暂行办法对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通过引进第三方科技中介机构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加强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对监理单位的监理行为和监理过程进行了明确规范”。[6]

(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部)

[作者简介:李洪(1977―),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兴东,李延强,等.建设监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快必达软件出版发行公司,1990.

[2] 建筑业与房地产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建设法律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辞海(1979年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212.

[4] 全国百家工程监理企业致总理的一封信[J].建设监理,2009(1).

[5] 马有祥.十载耕耘草吐芳――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成立十周年工作回顾[J].农村工作通讯,2013(13):16.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3

本文以狭义的案件管理范畴为研究对象,为使案件管理类型化研究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案件管理的目标为基准对案件管理进行分类,即将各地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划分为程序监督型、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兼顾偏重实体监督型、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兼顾偏重程序监督型等三种类型。

一、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及其评估

(一)第一种模式:程序监督型

在理论上,有观点认为流程控制权与实体审查权的相对分离是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主张案件管理应针对办案中的程序性问题,即是否严格遵守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检察机关各办案部门的职责权限、办案时限等程序性规定进行监督,通过审查办案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执法活动,确保办案质量。[1]程序监督型的案件管理实践中以上海市检察机关的模式最具代表性。上海检察机关在1997年就设计开发了检察动态办案系统辅助流程办案,实行案件集中管理。目前上海三级检察院均已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把案件统一归口管理、流程监控和统计分析作为案件管理中心建设的三项职能,统一收送案、统一分配案件、统一流程监控、统一信息查询,明确在案管职能定位上把握案件管理是程序性管理而不是实体管理,所关注的是检察机关各项业务工作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都得到了控制,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履行,案件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检察机关全部业务情况,便于检察长对办案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督办,使检察机关的整体优势和效能得到充分发挥。[2]目前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还有哈尔滨、福州等地检察院。这一案件管理模式在内部又有区别,上海、哈尔滨检察机关在案件管理中全面避开实体监督的内容;福州检察机关在案件管理过程中,一般不介入案件的实体审查,仅在阶段性调研过程中,涉及同类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和案件的实体分析。

该种模式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程序监督上仍然存在盲区,包括对庭审活动、初查、侦查活动等,这些执法办案活动均由业务部门独立开展,在此过程中办案程序是否符合法律和检察机关内部规定无法监管;二是实践中对案件的程序管理和实体监督有时难以截然分开,特别是大量案件是程序错误导致实体错误的案件,对案件进行实体监督是案件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防止管理流于形式的基础;三是案件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高,没有实体监督的权力使得相关案件管理机构在程序监督上与业务部门的衔接、沟通上也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地方更是将案管机构设置在控申部门,无法充分发挥案件管理的监督、服务职能;[3]四是在程序监督过程中,要求业务运行过程中能够随时提供各项工作过程及其质量情况的记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但目前管理软件的开发往往自成体系,与以往检察业务软件不相兼容,此外,记录各项工作过程及其质量情况的操作,特别是对检察业务及其他工作应用软件已经录入的基础信息进行的重复操作,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程序监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第二种模式: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兼顾偏重实体监督型

该种模式在理论上主张案件管理要适应案件在事实、证据、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在加强办案流程管理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办案质量督查机制、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办案质量考核奖励机制,侧重对实体质量进行监控。[4]实践中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为代表。该院在2006年成立案件管理中心,定位为检察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和检察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案管中心在检察长、检察委员会的领导下,对案件进行流程管理、质量监控,负责案件管理的指导、协调、检查、督导、质量评估等方面工作,实体监督具体是将每个案件确定为实体、程序、事务三类共500余个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标准,由案件管理中心对所有已办结案件进行质量评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执法问题,撰写季度质量分析报告提交检委会专题会议讨论,并根据会议纪要实施督促检查;针对有、质量差错比较严重等案件,就个案实施专门评查,同时,将案件质量评查结果与承办人的考核晋升挂钩。[5]吉林、辽宁、郑州等省市检察院也采取这一案件管理模式,区别是吉林省检察院和郑州市检察院是对所有案件进行分类评估,如吉林省检察院根据执行实体法、程序法和遵守办案纪律三个方面对检察各环节办结的案件进行质量分类评估,将案件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类,由案件管理办公室审查拟定质量等级评价意见并向业务部门反馈,再提请检察长或者检委会确认,案件质量评审结果作为对办案人员、办案部门奖惩的重要依据,郑州市检察院也基本采取这一评查方式,只是在其中增设了案件质量评查办公室的审查环节。而辽宁省检察院案管部门则承担有限的实体审查任务,具体负责检委会办公室和执法质量、队伍建设考评办公室工作,对各业务部门提交检委会研究及部分重点案件进行实体程序审查,对错案、严重瑕疵案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同时承担办案质量考核、业务考评等工作。[6]

该模式力图对案件质量进行程序监督的同时,突出案件质量的实体方面进行监督,从各地的实践看,更加有力地规范了办案行为,促进了执法规范化;实体方面的案件质量评价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对办案人员的素质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促进了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也存在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各地对案件质量评价的客观标准不尽一致,分级分类评价案件的标准难以明确,评价难度较大;二是案件管理机构介入实体审查或部分介入实体审查,与业务部门的现行职能有重叠交叉,同时由于案件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等原因,可能把关不严,致使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工作中的推诿、扯皮;三是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的案件管理部门无力承担所有案件的实体审查,而且可能导致案件办理效率低下,实际降低案件办理质量,而辽宁省检察院对部分重点案件进行实体审查,又难以对整个办案工作实施管理和过程监控。

(三)第三种模式: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兼顾偏重程序监督型

在理论上,有些观念认为案件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应体现出过程控制和预防为主、以实体结果监督为辅的理念,对办案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其他业务部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程序性违法行为,一般不宜进行实体审查,改变传统案件管理模式主要对案件结果进行评估和检查的方式。[7]该模式以2010年1月成立的山西省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为代表,明确采取程序管理和实体监督相结合、以程序管理为主,职能体系较为全面的案件管理模式。具体构建了案件程序管理机制、案件审查督查机制、案件运行分析评价机制、检察业务考评指导机制等四大机制,重点是通过统一审查受理和分配各类案件,审查开具、备案管理法律文书、对扣押涉案款物管理的监督等手段,实施案件进口与出口监管,同步监督办案环节和诉讼程序,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执法办案活动依法规范进行;而对案件质量的实体审查突出重点案件,通过对提出异议的不批捕、不、撤回等案件,检察长批示交办、督办案件进行审查、督查、评查,促进提高执法水平和案件质量。[8]这种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和运用,目前案件管理工作运行已比较成熟的江苏、广东等省检察机关均采用这一模式,对程序监督的规范基本一致,仅就对重点案件的实体监督有所区别,如江苏重点对自侦部门不立案案件、撤销案件、刑检部门不批捕、不案件及无罪判决案件,由案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体复查;广东重点对上级机关交办、督办的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重复案件以及其他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进行评查。[9]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也采用这一模式,明确了案件统一受理与登记、案件流程监控、案件文书监管、涉案款物监管、办案质量评查和案件统计等六项职责任务,以程序性监督为主,涉及实体内容的案件评查采取随机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等方式进行。[10]

该模式较好地满足了现阶段提高案件质量对流程控制的需要,同时又兼顾了实体监督的要求,与相关业务部门形成了集约或者统筹关系、资源整合关系和促进型关系,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案件管理影响到业务部门的正常工作。这种模式运行中主要问题在于与上级院考核关系的处理,上级院的考核往往侧重于数量和结果,侧重于评优,与表彰奖励挂钩,而偏重程序的案件管理强调的是过程,时刻关注过程及过程的质量是否得到控制,不简单追求数量和结果,在满足两方面工作要求的过程中难度更大,费力不讨好,影响到工作积极性。此外,偏重程序监督的案件管理模式与前述程序监督型的案件管理模式相类的是,也集中面临着存在监督盲区、案件管理机构权威性不够以及案件管理信息软件开发的问题。

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改革的理想类型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模式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实践中存有诸多的“模式”,但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目前,案件管理工作已正式纳入高检院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检察机关的案件集中管理改革,应当坚持以高检院确定的承担“案件管理、监督、服务、参谋”职能为方向,以妥当的基础理论为支撑和指导,以各地模式构建的探索实践为依据,寻求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制度性方案。这里我们很难对具体制度进行详细勾画和描绘,只能对其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探讨,宏观构建案件管理的理想类型和图景。

在观念前提方面,我们应该树立“办案质量问题不可避免、尽量减少质量问题”观念,摒弃“杜绝错案、有错必纠”、“不仅杜绝错案,而且拒绝瑕疵”中理想性或者口号式的成分。我们认为,案件质量问题不可能杜绝,案件具有可错性,我们努力追求公正裁判时,不应将其绝对化,使之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目标。[11]一味坚持有错必纠,过于注重案件实体监督,无疑给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注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使刑事司法过程获得正当性,使得刑事司法裁决获得可接受性,防范和救济案件质量问题应当成为刑事诉讼的重要任务。这时,尽量减少质量问题就成为一种与现实妥协的选择方案。这种诉讼观念决定了在程序正当、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就应该允许检察官出错,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质量问题。同时,上述三种案件管理模式的相互印证表明,对案件进行实体监督应当是实施案件集中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防止管理流于形式的基础。在案件管理中,要将对程序的监督和实体的监督截然分开实属困难,科学的做法是程序监督与实体监督相结合、以程序监督为主,并要通过实体监督来保证管理活动的约束力,确保案件集中管理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改革成效。

在运行模式方面,要坚持对程序的事中监督、全程监督和对实体的事后监督、重点监督。程序具有流程特点,对其进行监督必须与检察权的行使紧密衔接,进行事中监督,这从上述三种模式的运行,特别是偏重程序型监督的检察机关的实践可以得到体现,为防止工作偏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公开性原则,案件管理应与执法办案活动一样通过公开的方式运作,防止某些管理行为对执法办案行为的不当干预;二是程序性原则,对程序监督一定要遵循程序规则,特别是作出重大管理决策、对个案的维护保障和监督制约措施等,必须在一定的程序规则下进行;三是公正性原则,在案件管理活动中对程序的执行、对案件质量的评判要体现公正性,要有章可循,有科学、合理的标准,要统一尺度,防止案件管理的盲目、混乱;四是时效性原则,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的构建必须注意管理过程的经济合理性和管理效果的合目的性,前者包括诉讼周期、程序繁简、司法资源合理配置,后者包括管理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在实体上以事后监督为主,既明确了办案人员的责任,又发挥了办案人员的积极性,符合检察办案工作“亲历性”、“判断性”等内在规律,同时,对实体监督实行重点监督能够使得管理人员更有效的把握提升重点案件的质量,树立监督权威。要明确的是,案件管理机构对案件实体提出的处理意见,只能是一种参考意见,最终决定还是要由案件承办人、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来作出。

在机构定位上,有观点认为根据案件管理工作的性质、地位和监督权威,应当适当提高案件管理部门的设置规格。[12]实践中也有不少地方争取高规格批编设立案件管理部门,如山西目前已有4个省辖市内的全部县级检察院和其它市的部分县级检察院经编制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了规格建制高于其他内设机构的案件管理部门。我们认为,要正确处理案件管理权与检察权间的关系,虽然案件管理起着管理、监督、服务等作用,但始终只是检察权的一种辅权能,它不能超越检察权而独立存在,更不能替代检察权。当两者发生冲突时,首先应从管理权入手,剖析冲突原因,查出引起冲突的症结所在,不断优化案件管理权的配置。同时,当检察权的行使不当引起冲突时,则要分析案件管理在哪些环节存在疏漏以致对检察权的控制和监督不力,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就案件管理机构的监督权威问题,我们认为一是要坚持内部监督主体主导原则。案件管理机制作为内部监督机制,责任主体应当包括检察长、分管检察长、执法办案部门负责人及其检察人员,[13]执法办案内部监督的组织部署、具体实施主要应当由这些主体在案件管理部门、监察部门的协调下分别负责完成,不能在实践中一讲到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就感到是案件管理部门、监察部门的事情,而更主要的责任者确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二是要积极协调。案件管理存在着大量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实际运作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摩擦冲突。为确保案件管理的运行流畅,应当建立案件管理协调、严重案件质量问题监管向检察长报告等制度,理顺案件管理部门与各内设业务机构的关系、案件管理人员与检察官的关系等,避免和缓和案件管理权与检察权间发生冲突。三是要依法管理。案件管理权应当围绕内部监督,依照修改后的刑诉法、检察院组织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设置;同时,要积极探索检委会办事机构与案件管理机构合署办公,直接向检察长与检察委员会负责,立足《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来确立管理权威。[14]实践中,辽宁省检察院、杭州萧山区检察院等案件管理机构偏重实体监督型检察院已在这方面取得有了良好成效。

在保障措施方面,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检察院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注意纵向的上级院管理下级院的绩效考评对横向的院内部案件管理工作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纵向的指标体系不能全面反映各项工作情况,不同检察、不同部门、不同检察人员的工作情况,不能完全单纯地按指标来统计积极探索对质效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应采取自我前后比较分析为主,尤忌不同类别的检察院之间不顾实际情况的盲目攀比。[15]二是要加强对检察人员个人的评价指引。借鉴各地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办案人员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适时、准确的质量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入个人执法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升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三是尽快研发推行统一的案件管理软件,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检察院及部分市级院检察数据管理中心,以保证案件管理机构具有必要、高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和能力。

注释:

[1]石京学:《案件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载《检察实践》2005年第4期;刘科:《论案件管理中心的建设》,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9月(上);李百建:《构想与实践——案件管理机制改革探索》,载《中国检察论坛》2003年第1期。

[2]参见《上海市检察机关案件统一归口管理工作规定(试行)》、《上海市检察机关案件统一归口受理、登记移送操作办法》、上海浦东区院、静安区院《案件管理操作细则》。

[3]上海市三级检察院均设立案管中心,但只有市院、浦东、静安区院是单独设置,其余均设在控申部门内。

[4]魏旋君:《确立理性质量意识 构建案件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载《中国检察》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姚石京、周娅:《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的制度设计》,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0期。

[5]参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案件管理工作办法》、《杭州市萧山区办案质量评查结果使用办法》。

[6]参见《吉林市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标准》、《辽宁省检察机关案件质量标准》、《辽宁省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办法(试行)》、《郑州市检察院案件质量评价办法》。

[7]王磊:《对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管理模式构建的若干思考》,《中国检察—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问题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顾苗、韦东:《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与路径选择》,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9期。

[8]王建明:《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改革论要—基于山西检察机关的实践》,载《人民检察》2011年第12期。

[9]参见《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工作办法(试行)》。

[10]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暂行办法》。

[11]对此,彭真指出:“法制健全起来了还会不会发生错误?错误可以减少是肯定的,会不会一件不错呢?……一个不错作为奋斗目标是可以的,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引自彭真在1956年4月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的发言。

[12]顾苗、韦东:《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与路径选择》,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9期。

[13]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暂行规定》。

[14]邓国权:《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要案件管理机构合署之我见》,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0期(上)。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 环境监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71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145- 03

1 前 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除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监测队伍以外, 很多科研院所、甚至社会化的机构也纷纷加入到了环境监测的工作当中。在发展环保事业的过程当中,环境监测档案发挥出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其不仅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意见,同时还为区域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如果想进一步将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整合一切有利条件来促进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环境监测档案是促进环境监测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同时还为信息资源的存储提供了基础保证。伴随着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档案材料,这其中包括了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理念、技术思想、工作成果、环境污染的改善情况等等,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成功与失败经验。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

1.1 科研价值

环境监测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当时阶段中某个地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让他们通过对或成功或失败的管理经验进行系统化分析后,来对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

1.2 经济价值

环境监测档案中会对某一个地区中的降水与气候变化做出详细记录,同时还能够展示出本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市场结构。通过正确运用这些档案资源,可以为地方企业污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

2 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对环境监测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

首先,绝大多数的环境监测部门都没有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予应有的重视,不仅没有实现环境监测档案信息的横向整合,而且也并未制定出科学合理化的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目标;其次,由于环境问题存在着复杂性与广泛性高等特点,因此导致大多数的环境监测信息资源都只能够停留在初级的数据统计阶段,环境监测部门无法拿出足够多的精力来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源展开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最后,尚未形成完善且高效率的环境监测网络,导致监测信息的时效性不强,浪费掉了很多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

2.2 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不高

如今,环境监测档案的信息资料收集工作虽然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但是所采用的资料传递渠道却并不顺畅。在环境监测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局限于档案信息查阅与档案信息调用,档案资源的编研工作水平完全跟不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脚步,在这过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环境监测档案工作同其他部门之间并未形成高效的连接渠道,导致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存在着畅通性不足的现象。

3 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3.1 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系统

通过对上文中的内容进行了解后可知,如果想要更好的完成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首先需要完成的是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结构。由于环境监测档案资源具有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以及数目庞大等特点,这也就意味着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当前区域的大气、水质以及噪声监测数据来对档案资源展开科学化的归类。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业务知识来制定出明确的档案分类、组卷、建档、归档以及存储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之上来建立合理化的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结构。其次,在针对现有的环境监测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利用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将简单的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确保将所有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全方位的发掘出来。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将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将种类繁多的档案资料进行过滤,把其中过于陈旧且准确度不高的档案资料剔除出去,确保所留下的所有档案资源均为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重要信息,以此来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

3.2 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团队

首先,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精通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内容,不仅要对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同时还要熟悉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同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将其中不真实的档案资源筛选出来,真正做到“去粗存细”、“去伪存真”,以此来确保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其次,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爱岗敬业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环境监测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单调且内容复杂,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过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可以摒弃一切杂念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时刻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来处理好各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5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档案局关于印发《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食药监发〔2017 〕35 号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档案局: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结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实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档案局制定了《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档案局

2017年3月23日

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是指四川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在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包括行政许可、注册审批、质量检测、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是记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载体,贯穿食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全过程,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市(州)、县(区、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管理。

第二章 管理体制、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为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第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统一管理,接受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本单位领导议事日程,落实分管领导,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人员配备、经费开支、库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保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第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设立综合档案室,作为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和标准;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配备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等工作。

第九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行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确保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便捷。

第三章 档案归档与整理

第十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按照谁监管、谁建档 的原则,将在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

各业务经办部门和人员均应按照规定,将有关业务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后移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成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包括:

(1)行政许可文件材料;

(2)审评检查文件材料;

(3)监督检查文件材料;

(4)违法行为查处文件材料;

(5)其他材料。具体归档范围见《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附件1)。

第十二条 归档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材料应为原件,并做到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材料齐全、手续完备。载体材料和书写材料应当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成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归入专业档案,档案分类应按照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进行分类整理。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应按卷整理,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97052008 )标准,采用软卷皮装订并装盒或硬卷皮装订的方式。业务档案软卷皮封面(附录1)、卷内文件目录(附录2)、卷盒脊背(附录3)、硬卷皮封面(附录4)、硬卷皮脊背(附录5)、备考表(附录6)应使用统一式样,采用计算机打印或使用钢笔(碳素、蓝黑墨水)、签字笔或毛笔书写,字迹应工整、清晰。

使用软卷皮组卷,其案卷各部分按下列顺序排列:软卷皮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文件材料备考表封底,按案卷号依序排列装入档案盒保存。

使用硬卷皮组卷,其案卷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案卷封面 卷内文件目录文件材料备考表封底。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中涉及非专业性、成套性材料可纳入文书档案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0 年、10年。各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整理完成的案卷质量应符合《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的相关要求。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 月1 日开始计算。

第十五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电子文件的管理,并按要求做好收集归档工作。电子文件整理应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等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把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第四章 档案保管与利用

第十七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应当由各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各业务处(科、股)室应当在每年6 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形成的业务档案按要求规范整理后,移交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移交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移交清册对档案进行清点、核对,并对需要说明的事项编写归档说明。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双方责任人签字后各保留一份。

第十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配备档案专用库房、档案查阅室和档案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应符合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高温、防光、防尘、防鼠等功能,配备空调机、除湿机等符合档案保管保护要求的设施设备。

第十九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安全检查和清点,并作好相应记录。

第二十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利用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建立档案借出、查阅登记簿,健全借阅登记、审批手续,做好利用效果反馈情况记录。

第二十一条 查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时须填写利用审批表,办理查阅手续。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原件一般不得借出档案室,办案、审计等特殊情况须经严格审批同意、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借出,并须在3 个工作日内归还。确需延期借阅的,须办理续借手续。

第二十二条 档案利用者对所借阅、复制的档案负有安全、保密责任,不得遗失、污损,严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和损毁档案,严禁转借或将档案擅自带出单位。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档案的查阅利用,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档案移交、鉴定与销毁

第二十三条 纳入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应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移交。

第二十四条 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及有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鉴定工作结束后,提出鉴定意见,对仍需继续保存的档案应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已满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填写销毁清册,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私自销毁任何档案。

销毁档案时,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销人、销毁经办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二十五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清点档案,并办理交接手续。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相关规定,对在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于违反档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发生损毁、丢失或擅自提供、抄录、涂改、仿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等行为的,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档案执法 监督 业务指导

根据目前情况,许多市、县档案局都将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合并进行,让搞业务指导人员负责执法监督,使他们既当“档案业务指导员”,又当“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员”, 从而把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政出一门,保证了指导与监督步调一致,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1.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的区别与联系

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是有区别的,一是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具有档案行政执法资格的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后者的主体是具体负责从事档案业务指导的业务人员;二是依据不同,前者依据的是《档案法》、地方档案法规等有关档案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后者依据的是各种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的业务标准;三是方法不同,前者是告知应当怎么做和必须怎么做、是裁判,后者是教给对方如何做、是教练;四是结果不同,前者的结果是对被监督对象或给予表彰奖励或发出整改通知,后者则是或帮助其总结推广,或帮助其达到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明确了四点不同之后,我们才能明确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得更好。当前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之间是个盲点,我们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做好两项工作的结合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档案执法监督要以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为前提和基础;二是档案业务指导应以档案执法监督作保障;三是档案执法监督与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应加强沟通与联系。

其实不管是档案业务指导,还是档案行政执法监督,都是《档案法》赋予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市县级档案局人员编制有限,执法和指导部门往往合二为一开展工作,这无可厚非,就好像农村学校,一个老师带两门课程,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按章办事、程序合法,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完全可以,只不过档案指导执法人员要迅速适应自己角色的转换。 作为执法检查人员,我们发现问题,严厉批评,追究责任,两者宽严相济、相得益彰。前几年,我们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整理,个别单位我们不知促了多少遍,就是不动静,没办法,我们联合财政局冻结了其公用经费,我们的方法是暂停,等你整理好了,公用经费及时拨付。此举效果还真不错,那几个单位没用多长时间就整理好了,杀一儆百。此后几年我们的档案工作还真的开展的一帆风顺,这完全得益于我们的“兄弟联合”战略,所以找准了方法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的有机结合

要想使“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有机结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监督与指导。“监督”即“察看并督促”,察看是督促的前提,督促是察看的目的;“指导”即“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档案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反复交替的循环中推进的。所以,“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工作要有机结合,要“两手抓”:一手抓档案业务指导,通过档案业务指导,规范基层档案室的业务操作技巧与程序,提高业务水平;一手抓档案执法监督,通过档案执法监督,肯定工作成绩,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更好地指导工作提供反馈意见。要以档案执法监督促档案业务指导,以档案业务指导迎档案执法监督,从而使“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适应“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工作新形势的需要,改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过去单纯强调服务、忽视档案执法监督、偏重档案业务指导的老做法,向着加强档案执法监督、“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有机结合转化;要改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独家开展“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工作的旧习惯,向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专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工作转化;要改革“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向着“档案执法监督”与“业务指导”工作有机结合、在指导中监督、在监督中指导转化。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7

一、监狱基建档案的特点

(一)基建涉及部门众多、内容杂。监狱在制定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以后,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最先是需要获得城建部门的批准,才能开展规划设计工作,之后需要与环保、消防等部门做好沟通,深入实地开展勘察工作,并与承包单位取得联系,采购所需物资。同时工程监督涉及环节也很多,参与单位较多,经手人员更是数不胜数。因为情况非常复杂,单位人员很多,办事人员素质也有高有低,导致经常出现基建相关档案上交不及时的情况。此外,相关人员在业务能力、文化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样收回的监狱基建档案就不完整,丢失了大量宝贵的材料。

(二)基建项目时间长,材料容易丢失。对监狱基建工程而言,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包括提出方案、成立项目、审核批准、实地勘察、施工建设、完成项目等内容。在工程建设期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对其进程造成了不利影响,如缺乏足够的资金,设计方案出现变更等。如此一来,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确认,在这个时间段内,极易发生档案丢失的问题,因为相关负责人较多,项目比较分散,很难及时将责任人找出来。

(三)基建项目专业性强,易出现误差。在监狱基建工程中,涉及众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基本上所有资料都是专业术语,包括工程设计图纸、预算资金分析报表、合同签订书、承包商投保书等,同时资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文字、照片、图表等,题材也不相同。此外,对于负责监狱基建档案管理的人员来说,很少通过专门的培训,不了解监狱基建工程运作情况,极易发生错误,导致一些重要档案出现丢失的情况。

二、加强监狱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能够促进监狱建设与发展。基建档案是监狱建设活动期间产生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加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将监狱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出来。在监狱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重点是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从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整个过程产生的各种批报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资料。对于监狱基建项目而言,具备成本投入高、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等特点,所有生成的档案载体和数量也很多,且具备极高的保存价值。因此,加强对监狱基建档案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推动监狱的建设与发展。

(二)为监狱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监狱基建档案涉及单位众多,包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同时还涉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若是缺乏完整、真实的基建档案,那么就无法为今后的使用与改造提供依据。监狱基建档案除了可以将建筑物变化与发展情况反映出来以外,还可以为监狱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在促进监狱建设与发展上发挥着巨大作用。监狱基建档案可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和科学研究提供素材,能够服务于监狱今后的发展,需要引起监狱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

三、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监狱基建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通常来说,监狱基建档案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很多都在半年以上。从基建工程管理来说,场所租借、人员抽调、班子组合、机构成立等都是临时性的,对此很多项目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施工建设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基建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且很多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上存在误差,认为基建档案无法为监狱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随着项目施工建设的进行,一味狠抓施工进度,忽视了工程资料,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上,也显得非常混乱,加之很多管理人员为临时抽调,无法保证监狱基建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此外,一些项目施工负责人思想上也忽视了基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没有妥善保存。在监狱基建施工期间,没有同步对基建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导致基建档案出现遗漏、丢失的问题。

(二)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建设、管理和投资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原来基建项目建设用地主要由国家进行划拨,不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基建项目需要经过竞拍,且随着项目建设的进行,需要经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而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还需要经过征地拆迁、融资、改造装修、代建、扩建等阶段,对于以上基建项目的建设,与项目运作密不可分,从而为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档案内容也更多更复杂,同时监狱基建档案建设程序也更加复杂。不过在监狱基建档案改革、?化的过程中,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而由于监狱基建档案管理缺少规范性指导,同时在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以及利用等方面标准不明确,影响了监狱基建档案作用的发挥,需要尽快作出改进。

(三)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从现阶段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现状来看,不仅素质不高,能力也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因为很多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为临时抽调,没有接受专业档案培训教育,不了解档案业务,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很匮乏,为档案的收集、归档和开发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二,在监狱基建工程施工期间,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业务非常繁杂,工作量很大,不能将自身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也疲于应对。这样就导致监狱基建档案管理方法非常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导致监狱基建档案的编目、检索、开发和利用效率很低。

四、加强监狱基建档案管理的问题

(一)切??增强监狱基建档案管理部门服务意识。对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利用来说,除了是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以外,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过就现阶段监狱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来说,其利用率还有待提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且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很薄弱,对监狱基建档案的查询与利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此,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尽快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大力宣传馆藏内容。由于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与职责认识不到位,需要大力宣传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利用的重要性,确保监狱基建档案利用效率低、方式单一、范围较小等问题得到解决。在宣传监狱基建档案的时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尽快转变工作理念,主动开展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确保监狱基建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改善监狱基建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为切实提升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不仅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监狱相关领导也要在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意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尽快建立起协调的工作机制,督促各部门主动做好基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监狱方面需要不断改善外部环境,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这样才能促进监狱基建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三)健全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从当前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来看,主要参照《城建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这样一来,虽然能够让监狱基建档案更加规范,但是在某种程度来说,对于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而言,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严格落实制度,才能确保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促进管理水平提升,让基建档案得到充分利用。

(四)增加监狱基建档案硬件投入。从以往监狱基建档案档案工作来看,档案载体以实物与纸质两种为主,这样除了在管理与查阅上非常不方便以外,还极易导致出现损害、丢失的情况。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要将现代化管理手段用到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化,便于监狱基建档案的存储、检索和查阅,提升监狱基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所以,监狱需要在基建档案管理上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备,如尽快购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件等,同时应用好现代化管理技术,为监狱基建档案的电子化和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在监狱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纸质档案电子化,还要设计单位提供相应电子版图纸,确保可以在图纸上完整、系统地反映工程设计情况。针对一些保存价值较高的图纸,还需要建立电子档案,让其得到长久性保存。

(五)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细致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定期开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不仅要让他们学习更多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认真做好监狱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此外,对于监狱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能,如档案管理学、档案学、档案保护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监狱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五、结语

监理合同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药监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6-20 引言

药监档案是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检验实践、科研、培训及管理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资料文件,能够反映一段时期内药品监督管理局各项活动的成果。同时药监档案能够为指导、促进药监事业发展,保障和服务民生以及开展行政监管工作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鉴于药监档案的重要性,应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积极开展药监档案的管理工作。文章首先概述了药监档案的基本内涵和开展药监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之后针对药监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希望给业内人士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药监档案的概述

1.1 药监档案的基本内涵

药监档案属于科技档案范畴,具有科技档案的自然属性,也具备普通档案的自然形成、历史记录、使用价值的属性。同时药监档案还具有特殊的材料分散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药监档案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药检管理,此部分的档案内容包括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通知、指示决定,以及药监管理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检验事故等诸多内容,药检管理档案具有文书材料性质;二是药监业务,此部分的内容包括:药品检验报告、药品质量标准、原始数据资料以及药品批文等,药监业务档案材料是区别药监工作具有独特个性的重要档案内容。

1.2 开展药监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药品是人们必要的生活用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种药品的检验及生产等有关资料的管理,对促进药监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药监档案管理要严格按照归档制度,将药品检验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的、完整的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进而形成完整的药监档案,方便日后其服务于查询、科研及经验总结等众多方面的药监部门工作,促进药监部门高效地开展相关的工作,保障药品的安全。此外,药监档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为行政监管工作提供必需的科学依据及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监管药品生产、流通、经营、检验事故、纠分处理等方面,进而有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当前药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药监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构设置不健全,也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能,各项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导致药监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及有效性偏低,制约了其更好地为药监工作服务。此外,药监档案管理缺乏与药监工作的有机结合,二者不同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划重点放在了药品质量检验项目、检验目标、检验(测)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而忽视了对档案管理的规划,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较少,造成档案管理与药监工作相脱离,影响了药监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不利于药品检验工作的进行。

2.2 药监档案管理范畴不清晰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建设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档案管理亦是如此。药监档案从原来的文书档案、药品检验报告资料以及相关的人事档案演变成了当下的电子档案、科研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及其使用时形成的图文数据、声像及数字化等多种新型档案,因此药监档案管理的内容变得多样化。但由于药监档案管理范畴并没有明确界定,各药品监督管理组织机构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形式,使很多应该归档的档案没有得到及时地归档,造成档案的丢失和不完整。

2.3 档案开发利用少

档案自身的内向性与封闭性,以及决策者与管理者没有深刻认识到档案的价值,造成现在的药监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制约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编研成果不多,无法为药监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2.4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药监档案的管理组织机构一般是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属于综合管理范畴,缺乏专职专业人员,档案专业管理经验和能力不满足当前药监工作对档案管理的需求。同时,由于管理理念存在误区,不重视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升,没有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计划,也没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水平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无法有效提高药监档案管理水平。

3 提高药监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3.1 建立健全药监档案管理体系

完善的药监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是高效开展药监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同时明确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安排专职专业人员负责药监档案的管理工作,将药监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单位的整体规划中,加大对档案管理所需设备及人力的投入,并加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体人员对档案价值的认识,进而形成全方位的档案管理体系,保障各个阶段与环节的档案的完整性,提高药监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3.2 强化药监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

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药监档案管理的水平,应强化药监档案管理各项制度的建设。首先,制定全面的管理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归档制度、保管制度、鉴定制度以及开发利用制度,明确药监档案范围、岗位责任制。其次,同步进行药监档案管理与药监业务工作,共同计划、落实及考核药监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药监档案完整性、系统性的有效提升。

3.3 加强药监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具有回溯性,其价值的核心体现在对档案数据信息的二次开发和充分利用上,应设立档案信息反馈表、建立用户联系制度,或者开展档案资源专题报告、档案编研等深层次开发形式,拓宽档案资源利用渠道,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切实提高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效益,更为高效地服务于药监机构业务及管理。

3.4 强化药监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推进了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当下,我国处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药监档案的高效管理是推进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应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强化药监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档案,并构建适合数字档案管理的系统(详见图1)。通过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增强档案管理能力,将药监档案的最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5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首先,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可采取引进档案专业人才或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药监档案管理对口专业人才,壮大药监档案管理队伍。其次,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管理水平。一是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专业理论水平;二是加强岗位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相关标准规范和档案基础业务知识培训,多走出去参加培训或开展学术交流,强化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的学习,例如缩微技术、数码复印新技术的应用等,优化知识与技术结构,拓展工作思路,促进药监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有效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耿瑞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07).

上一篇:护理伦理学心得范文 下一篇:合同管理难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