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技巧范文

时间:2023-09-21 14:32:29

访谈技巧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新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闻报道中,三农新闻所占的比例逐日提高,这从客观上对记者在三农方面的采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在三农新闻采访中的一些技巧。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任何性质的采访,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特别是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要找相关资料,通过上网搜索等途径,找到与采访对象有关的大量资料,并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接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结合自己需要,制作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采访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有些记者觉得,进行与三农相关的采访,采访对象大多是农民,即便是与领导或者专家直面交流,也没有过于难以把握的语言,只要心里有个大框,临时发挥也完全能应付。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不可否认,进行与三农相关的采访时,由于采访对象和采访事情的独特性,语言上尽量简单朴实、通俗易懂,但如果提前没有做好准备,一旦出现思路混乱,且不说记者这时候会忘记采访中的一些重要情节,那些想象中的“简单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也会出现无法驾驭的局面。

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采访中,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当时觉得,采访粮食产量,不就是问一下今年产量如何,与往年相比增收了多少等数字问题。结果在采访中发现,自己所想的问题过于肤浅和简单,当农民说到虽然高产,但由于投资大、价格低,其实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由于自己对此了解不足,无法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只能充当了半个小时的“倾听者”。此后,笔者引以为戒,无论多匆忙,采访前一定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二、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的技巧是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相反,如果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仅令采访对象无所适从,甚至可能产生反感。因此,采访提问是对新闻记者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的综合体现。

记者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采访技巧。就采访对象而言,有的人比较健谈,而且思路清晰,只要记者提出问题,对方就会进行相应的回答。这种采访比较简单,记者只需把准备好的问题告诉采访对象即可。相反,有的采访对象则比较拘谨,不善言谈。特别是对农民采访时,由于部分农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面相对较低,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唯恐回答不当,他们往往只做简单的回答或干脆不吭声。这时就需要记者首先要同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让采访对象彻底放松,并逐渐进入记者所营造的采访氛围,然后记者再逐一提出问题。

三、要善于观察和倾听

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倾听,也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善于倾听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让其打开话匣子,并从其叙述中找到新闻亮点。当对方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记者可适时地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愤怒、悲痛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可用温和话语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记者理解他的意图时,可帮助他梳理思路,使谈话顺畅。采访不到第一主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邻居等熟悉他的人。通过多渠道、多方面了解第一主角,只有掌握大量的事例材料,才能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所分析、选择,让新闻作品更真实、丰满。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记者职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访一定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一名优秀的记者,要运用好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必须加强学习,关心政策,视野开阔,眼光远大,知识广博,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对于三农新闻采访,更应如此,只有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

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真实感人的新闻作品。

四、要多记录好材料,积累“记”的经验

记者采访要做记录,或是脑记、手记,或是用录音机采录。采访用录音机具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不适应性,全凭脑记不用本,那是不可想象的。

笔记的内容要选择,笔记的方法要讲究。比如交谈时笔要简记,侧重于心记,既可多听多想,又不至于影响谈话的气氛。交谈后要追记,侧重于把谈话的情况补充上,以免忘掉。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机械地“记”,要记“实”,真实准确。在新闻采访中,首先要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不要漏掉这新闻五要素。二是理解地“记”,要记“情”,真情实感。包括记基本情况,脑要记全貌,笔要记概况;记住重点人物的身世。脑要记印象,笔要记特长;记故事梗概,脑要记情节,笔要记主线;记特色,如至理名言、风土人情、秘闻轶事,脑要先记,笔要补记等。三是分析地“记”,要记“点”,观点明确。着重记好要点、难点、疑点,上级精神和群众情绪的交汇点,采访者容易忘掉的易忘点。

笔记是采访的记录,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笔记的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对于提高记者采访业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五、要学会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

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是记者采访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想方设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三农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多数是平民百姓,记者与采访对象本来是不熟悉的,甚至很多时候和采访对象是第一次见面。陌生人交谈不可避免地有所保留,而采访任务又要求采访对象无所保留,这就要求记者和新闻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

采访时,记者应怀着一颗平常心和平等意识,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沟通,在较短时间内消除陌生,建立起融洽的采访氛围。要注意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在和谐的氛围中将会收到更好的采访效果。

遇到采访对象紧张时,要学会从侧面入手,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聊聊题外话,以缓和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遇到其难言之处,更要巧妙地进行引导。

六、语言要有“农”味

作为采访农民的记者要多点“农”味,采访时,要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华丽辞藻。比如“果树萌芽”,农民听起来,可能就不大顺口,如果用“果树发芽”,听起来就比较朴实自然。记者不应该把问话看成自己表现能力的机会,应该少用或者不用长句,多用短句,既简明扼要,也便于理解。所以,采访农民的问题要给对方一种浅显的感觉,以浅显的提问方式来挖掘表现新闻主旨的材料,应该是记者采访农民时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访谈技巧篇2

一、家访前要有所准备

我们在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生活和纪律情况等。家访时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入手,都要考虑清楚。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尴尬的场面,如一位学生已丧母,而我们教师不知道,到时可能问及:“他母亲哪里去了?”之类的话题,会使家长不满,从而影响了情绪,家访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家访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认为在家访前应当准备好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项:

(1)家访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进行家访要解决哪些问题。

(2)家访的对象的基本情况要了解,即学生的性格、脾气、身体健康状况要详细了解。

(3)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要了解,这里又要考虑到几个小项:①学生的家庭成员状况;②其父母是否常外出不在家,不能够常管教子女,其日常管教是否常是爷爷奶奶?③学生的日常管教人的基本状况,其性格脾气如何?

(4)根据家访要解决的问题和了解的具体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二、家访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适宜的时机

有些教师喜欢等到学生有问题时才去家访,效果不一定好。我认为坏的天气里或学生生病在家的时候去家访,效果更好。因为坏天气里家访,家长会被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学生生病时去,家长会被教师的爱心所感动。还有,教师家访最好不要找农忙季节或家长上班时间去,最好事先做好联系。

三、要带着爱心去家访,多讲好话多讲贴心话

有些教师家访很容易和家长沟通,是因为他们和家长讲了贴心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如果我们去的是农民的家庭,可以先和他们谈一下有关农业的问题;如果去的是工人家庭,可以和他们谈谈工人关心的事情,这样,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就更融洽,家访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要随机应变

在家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或其他较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随机应变灵活掌握了,这时候最好是避其锋芒,或转移话题或以退为进,总之要避免和家长发生冲突。

五、不要过分指责学生

有些教师习惯一到学生家庭里,一见家长就数落学生的短处,这样会使家长的脸面过不去,他会转而迁怒于学生,从而造成家长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因而,教师家访时最好先摆学生的优点,再委婉而中肯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家访的效果才会好。

上学期开学伊始,我班的小李又出现了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心急如焚的我当天就去家访,想请家长配合一起教育好孩子。来到小李家,一进门,就瞧见他的父亲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问:“黄老师,我家小李在学校又做坏事了吗?”没等我回答,他妈妈接口就说:“等会儿,我和你爸爸饶不了你!”遇到这种脾气暴燥的家长,我只能随机应变,说:“不,我刚接手这个班,今天是来了解情况的。”他妈妈还有些不相信地说:“这孩子真的没闯祸?”“没有,没有……”我一边安慰她一边说:“小李现在懂事多了,前两天还帮我擦黑板呢!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现在功课还有些跟不上,但只要上课专心一点,他肯定会赶上来的。”小李的妈妈渐渐舒展了眉头。她告诉我:“小李这孩子让我们丢尽了脸,伤透了心,每次老师走后,他爸爸就要狠狠揍他一顿,让他长长记性……”我马上恳切地建议他们改变一下教育方法,不要打骂孩子。并真诚地说:“你们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保证下次家访时带来他进步的消息。”这时,我看见小李红着脸,眼眶里闪着泪花。

此后,小李真的变了,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打扫卫生也勤快了,而且他现在最喜欢老师去他家家访了。这不,去年的教师节,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意,送给我一张精美的贺卡。贺卡上除了浓浓的祝福外,还有一句话: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

从小李的转变中,我明白了家访的真谛:家访不是指责学生和揭学生的短处,而是老师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应走进家长的情感世界,家访才会成功。

六、要放低姿态去家访,不要摆高架子

我们家访时态度要诚恳,言语要平和,只有真诚待人,才能利于工作的开展。

访谈技巧篇3

【关键词】记者采访 新闻信息 采访技巧 访问艺术

采访作为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采访到最需要的东西?如何与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这就需要记者掌握一些必要的采访技巧。《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段存章以自己多年的新闻经历总结说,在改革的时代,开放的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千百万人心灵深处的变化才是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经常、最大量地表现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之中。为此,提倡记者下大海,到“深水区”采访。努力采写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稿子。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得真实材料、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把金钥匙。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

当然,新闻采访并无定法,不同的记者喜欢采用不用的访问形式和技巧,因此采访时也要因人因事而宜,手法要不断变换,不拘一格。总的来说,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或艺术。

一、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

特别是进行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技术性强的报道,以及名人访谈时,采访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并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接着要拟订好采访提纲,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制作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采访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采访著名的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因为是临时通知专访,结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采访时半天提不出一个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尴尬。此后,笔者引以为戒,无论多匆忙,采访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心中有数。

二、深入采访是记者抓到“活鱼”的重要途径

新华社资深记者王景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为此,记者必须要坚持“四多”:多跑基层,多到现场,多接触群众,多用眼睛采访。尽一切努力了解群众的要求和兴趣,捕捉有特色的新闻。记者要在调查研究中广泛勘探,重点开采,顺藤摸瓜,刨根问底。深入采访可以使报道的路子开阔。“只要脚上功夫深,不怕笔下没有好新闻。”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同志说:“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对新闻事件和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再进行报道。

三、记者在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的技巧是对话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相反,如果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仅令被采访者无所适从,甚至可能产生反感。因此,采访提问是对新闻记者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知识储备、社交能力的综合体现。记者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采访技巧。就采访对象而言,有的人比较健谈,而且思路清晰,只要记者提出问题,对方就会进行相应的回答。这种采访比较简单,记者只需把准备好的问题告诉对象即可。相反,有的采访对象则比较拘谨,不善言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只做简单的回答,或干脆不吭声。这时就需要记者首先要同被采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对方彻底放松,并逐渐进入记者所营造的采访环境中,然后记者再逐一抛出问题。

四、就采访环境而言,也有不同的采访方式

新闻事情林林总总,记者总会面对不同的采访环境。一般情况下,记者进行正常的采访即可。但有些时候,采访环境就比较特殊了。

五、要善于观察和倾听

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话题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倾听,也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方法。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感,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当对方显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记者可适时地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当对方由于愤怒、悲痛等原因不能控制自己感情时,可用温和话句疏导对方焦虑的情绪;当对方叙述不清又急切想让你理解他的意思时,可帮助他梳理思路,使谈话顺畅。

采访不到第一主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邻居等熟悉他的人。通过多个渠道、多个方面进一步了解被采访者,只有掌握大量的事例材料,才能在随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所分析、选择,让新闻作品更真实、丰满。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记者职业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访一定要讲究技巧、方式、方法。一名优秀的记者,要运用好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必须加强学习,关心政策,视野开阔,眼光远大,知识广博,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段存章著.独家新闻这样采写.世界知识出版社

访谈技巧篇4

1.首先,你必须明确此次电话访谈的目的,要知道你想通过此次电话访谈得到什么。

2.在拨打电话之前,应该对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进行设计,可以准备一张问题列表,并对可能得到的答案有所准备。

3.可以给一个公司或组织的多个部门打电话,这不仅可以帮你找到正确的访谈对象,还可以帮助你了解该公司的组织运行模式(例如项目的决策过程、采购流程等)。如果你需要给许多类似企业打相同的电话,这些信息就会大有帮助。人力资源部、总裁办、采购部、投资部等都是可以进行首次接触的部门。

4.选择一家公司的较高行政部门(例如总裁办)开始进行电话访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公司总裁或总裁秘书通常会清楚的知道公司中哪个部门或谁负责这些工作。考虑到他们的工作很忙,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请问贵公司由谁负责……工作?”

5.如果你从一个较高职位(例如从总裁办)获得一个较低职位的联系信息,在开始访谈时,你应该说出较高职位人的姓名或职位,以提高访谈的可信度和重要性。例如:“贵公司王总让我打电话给您,了解一下……”。

6.在进行完你个人和公司的简短介绍后,应首先征询受访者的许可,然后再进入电话访谈的正式内容。

7.如果受访者此时很忙,尽可能与受访者约定下次访谈的时间。约定时应采用选择性的问题,如使用“您看我们的下次访谈定在明天上午还是下午呢?”,“是下午二点还是下午三点呢?”。

8.电话访谈进行中要注意倾听电话中的背景音,例如:有电话铃声、门铃、有人讲话等,此时应询问受访者是否需要离开处理,这表明你对受访者的尊重。

9.提高你提问和听话的能力。通过提问去引导你们的电话访谈,在听取受访人回答时正确理解客户的意图,包括话外音。

访谈技巧篇5

一、做好准备工作

事前的充足准备,永远都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在采访前,也一定要做好采访的一切相关事宜。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采访工作的重点,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那采访工作就算完成了一半了。不管是采访政府领导、企业高管、社会名人抑或是普通百姓,只要在采访前做好了准备工作,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沟通,获得理想的采访结果。

1.清楚采访目的。考虑清楚为什么采访,采访的目的是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采访成果,报道能起到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只有事先明确了采访目的,确定了采访思想,才能定准目标,获得所需的采访材料,做到采访的高效率。

2.深入了解、研究需要采访的题目。对所要采访的行业或者单位、地区,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采访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行?I,对相关知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要深入认识本质问题,抓住中心,对于要采访的话题,也要多做准备,要让采访围绕话题深入展开。

3.选择采访对象。很多情况下,需要了解问题都只有特定的采访对象才能清楚地解释出来,是否能找到正确的采访对象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采访的对象是人,是需要记者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中寻求答案来完成采访任务的,这就涉及采访对象是否是那种“理想的被采访者”。可以选择的时候,选那些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为佳。无论采访对象是男女老幼抑或是不同的社会地位,都要在准备中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4.做好采访的思想准备。在采访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事情是好是坏,都要不骄不躁,不悲不喜,随机应变。在准备阶段,也要多准备几个采访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假如是当前话题无法继续下去话,还可以转换另一个话题完成采访任务。

5.做好采访提问的准备工作。记者采访,无论准备多少,最后都需要落在提问上,所以提问就显得尤其重要。提问要做好设计,不应该过于笼统模糊,要有细致的提问,采访对象才好回答你的问题。假如你问采访对象,“谈谈您的经验好吗?”,采访对象通常会说“这有什么好说的。”,“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么”。要是问题改成“您对XX事件的看法如何”,通常都会得到一些满意的答复。

二、采访时应注意的技巧

采访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提问是采访的主要表现形式。记者采访是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心的,因为采访要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更要多听、多看、多读、多写,时刻准备搜集所需的新闻材料,必定是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做好采访工作的。

1.熟悉采访主题。记者要熟悉采访的主题,要把握好谈话方向,可以从不同的采访对象或者不同的采访角度获取信息,以便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要做到心中有底,采访时把握好思路,临场不乱,避免在采访中冷场,掌控全局。

2.精炼主题。记者在采访时要精心设计采访话题,要精简提问,不应冗长、烦琐。让采访对象能很清楚明白采访的中心思想,让回答更贴合需要。过于烦琐复杂的话题,容易让采访对象思维混乱,无法搞清需要回答的问题,可能会把采访方向弄乱。

3.提问时要亲切友好。提问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刚开始可以问一个简单而采访对象关心的话题,并且通过友善的眼神和善意的微笑及一些亲切的问候,让采访对象乐于接受采访。也可以是事先将部分采访内容提供给采访对象,使其有所准备,便于采访的开展。

4.不要随意打断采访对象的话。面对采访对象的讲话时,要认真倾听,减少干扰,尤其是面对有着良好表达能力并且知识经验丰富的采访对象时,更要鼓励其主动交谈。可以在谈话中,找寻需要的信息,并且挖掘新话题,开展深入讨论。

5.多看、多听、多想,确保新闻真实可靠。“看”是新闻采访真实性的第一步,是所谓的“眼见为实”。通过多角度的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找到事情的本质,是比较可靠的。但是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也需要用“听”去采访,要多听一些采访中反映出来的声音,去验证“看”,然后通过“想”,去辩证新闻的真实性。

6.留意细节。细节是关键,是新闻后期制作的根本,没有细节,采访的故事就空洞乏味。细节丰富了,那编辑才会有米下锅,才能更具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报道。

三、后期整理

访谈技巧篇6

一、选取意见冲突的叙事者

冲突的设置是电视财经访谈节目的一个重要元素。这里所指的冲突是节目的参与者在意见上的不一致。在策划电视财经人物访谈节目时,不妨邀请立场不一的同叙事者或异叙事者,主持人可以在访谈中制造矛盾,调动被访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掩藏的情感,展现他们的观点。在不断的激问中被访者会吐露心声,克服单一场景的乏味,把访谈引向高潮,创造记忆点和兴奋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说很多员工反映受访者——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有专制的一面,宗庆后沉着应对。主持人并没有直接评价或是批评这一管理方式的优劣,只是在交谈中展现被访者的另一面。这表面的冲突实则是更深层次的统一,为了人物性格的圆满。

二、叙事内容着重介绍成功经验

电视财经人物访谈节目如何获取注意力,首先必须了解受众的接收心理。由受众接受理论的社会类别论可知,受众尽管存在着个人差异,但是这些个人差异并不妨碍其中某些人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使得他们选择相似的媒体,相似的内容,甚至对媒介内容产生相似的反应。就电视财经人物访谈节目而言,观众收看节目有一个重要的共通心理,即从节目中获取财经人物成功的秘诀,从而指导自己的经济活动,或者从榜样身上寻找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因此,这类节目要进行针对性的传播,着重介绍成功商业人士的致富经验。主持人可以提出:“您是如何获得第一桶金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您在开始的时候遇到哪些挫折”,“面对这些压力,您是如何面对的”,“人们常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您在日后企业管理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又是怎么克服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观众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在访谈中,也要注意挖掘人物性格,这比直接道出致富之道,更能隐含成功的要素。主持人可以提出:“您的员工对您的总体评价是怎样”,“您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业余生活中,您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话题可以缓和经济节目的严肃氛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会。

三、增加电视叙事元素

增加叙事元素可以丰富节目的呈现形式,增强节目的故事性。一是增加悬念,二是增加道具,包括节目中用到的提示板,场外背景资料的视频,可在无形之间拓展节目的叙事空间,丰富节目的形式。央视的《对话》节目2010年9月26日播出的《唐山的幸福方程式》,开始就在提示板上列出了几个方程式,“8亿×?=3000亿”,“-3亿-3亿=10亿+?”,“40000条+80亿+3200万=?”,这些方程式是一个个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随着节目的进展,方程式一个一个被解开,它们依次是 “幸福资本”、“幸福价值”、“幸福无穷大”,节目从幸福经济学的角度解答了唐山的幸福方程式,展现了唐山这个城市自遭受重创30多年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叙事元素穿针引线般贯穿主题,一气呵成,显现了编导的深厚功力。

访谈技巧篇7

        一、要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战斗”,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首先要熟悉采访对象: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不是从和采访对象见面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一些文字材料和其他形式的间接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的。

        其次要准备采访问题:采访前准备问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的采访素材。记者在设计采访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问,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怎么回答,回答的问题是不是你需要的,就会不得要领。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检验一下记者准备的问题,看看你听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不是记者所要的。

美国记者威廉•罗彻斯特回忆他采访肯尼迪总统时说:我认为事前准备问题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的问题,这是莫大的侮辱,他很可能立即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的问题应该是他前所未闻的,应该显示出你对他了如指掌,这样他就会有兴趣与你交换意见。

        再者还要搜集与采访相关的资料:记者采访新闻事件与采访新闻人物有所不同,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事,不是报道人;在新闻事件发生时,现场采访一些知情人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事件,这些被采访的人并不是读者关心的重点,他们的目击事件才是读者想了解的。而新闻事件有它发生的原因、背景、社会影响,这些也是读者想关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新闻现场知情人没法告诉读者的,需要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所以,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前的案头准备还应该包括搜集与新闻事件有关的背景资料、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其他内容。

        二、要讲究提问技巧

        记者提问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提问技巧是衡量记者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这些技巧是要靠记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积累,用心体会,反复实践间才能掌握的。提问、追问、设疑是三个常用技巧。

        1.方式灵活:记者采访与陌生人、陌生环境打交道,在有限的的时间内彼此从陌生到相互交流,是通过提问完成的。记者首先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是察言观色,把握提问时机和提问方式。甚至提问时记者的语气把握,也是采访成败的关键。

        2、穷追不舍:提问有了开头,只是采访有了好的开端。怎么把谈话引到正题,达到记者的采访目的,并且将问题问深问细,记者还得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追问。

        3、巧妙设疑:为采访不被拒绝,记者故意隐蔽语言动机,借别人的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解惑”的愿望。或话中有话,设置悬念,勾起采访对象强烈的好奇心、解谜欲,都是采访提问的一种设疑。

        采访提问的技巧,说到底是记者的一种应变技巧。如果采访对象配合记者,记者当然高兴,可以顺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个个问下去。如果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提问不感兴趣,不愿意回答,或者即时回答,回答的内容记者也不满意,提问就要灵活把握。

        记者在采访中有很多变数,提问方法也很多,技巧在于把握时机。什么时间提问,什么时间追问,什么情况下设疑,是有技巧的。比如,采访对象不愿开口,可设计疑问,逼他开口解释,受采访对象回答内容的启发可补充提问,记者与采访对象观点不同,可设计反问。直接提问技巧都要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采访效果会不好,相反,正确地掌握提问方式,各种提问方式才能有效。

        三、要学会尊重对方

        1.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十分重要,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感人的故事和细节,找出可以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大家都十分喜欢看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艺术人生为什么受欢迎,有人说是朱军主持得好。但朱军却这样说:“其实作为一个主持人,我一直恪守着三条原则,第一要作个倾听者,其次是提问者,最后才是辩论者。” 

        要给予被采访者更多的尊重,如何理解认同“对于不该尊重的人,更应该百分百尊重”这句话。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不管对方是谁,都应该给予尊重。比如采访一些曾经犯过罪的服刑人员时,虽然他们中的某些人曾经道德沦丧,做过伤害他人的事情,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面对这些价值观和自己有差异的人,我们依然给予他们百分百的尊重,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他们曾经犯过罪,但是在人格上,他们还是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即使他的想法我不是很赞同,可是在向我讲述的时候,他的态度一定是真诚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社会对服刑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服刑人员更会觉得自己悔过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改造重新做人。

        很多时候,记者出差,去一个自然保护区采访,和每一个景点一样,由于人为破坏太严重,这个保护区的动植物的处境不是很好。

        如果这个事情放到几年前,我们的记者很可能会血气方刚地谴责人们保护监管不力。但是现在,我们的记者要从另一个角度会想,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很努力,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只是目前人和自然的矛盾太大了。于是,稿子的主题转变了,不仅仅让人们关注不乐观的现状,也给保护区的努力做出肯定。

        2.宽容别人 永远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有在单位、社会、个人等共同力量的配合下,宽容才会在每个人身上得到体现。作为一个传媒单位,要让记者学会接受挫折和困难,临危不惧,让记者明白:自己在采访他人的同时,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感受,不能只是一味地居高临下的审问式采访,对于不能宽容的人我们记者在采访时更要宽容;对于不该尊重的人我们更要尊重。不要一味地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要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影响一些人,不要指责别人的缺点,放宽胸怀和气度,尽最大的可能关心和接纳任何人;作为一个社会,要让年轻的记者在现实环境中学会宽容;作为一名年轻记者,要用心学做人,多承担一些责任,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磨练自己。

        四、态度要真诚

        记者要想从采访对象内心深处挖掘素材,必须先得到采访对象的信任和认同。记者要想使采访对象明之以事,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

        记者要使自己和采访对象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融不仅仅是一种感受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一种动力。记者要以自己真诚的言行赢得对方的信任,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挖掘出更真实、更有价值的东西。

        要想让采访对象真切感受记者的真诚可信,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记者就必须要在情感上接近对方,并且自觉地换位到被采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感受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寻求情感的接近。相反,如果缺乏情感和亲和力,采访对象可能就不会太配合了。

       五、创造和谐交流的氛围

        采访就是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和谐的谈话气氛是采访成功的基础。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对采访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创造和谐、适宜的环境,选择时机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记者在采访中要学会聊天,要靠主动取得对方的信任,要平等待人,以心相交,要不带偏见,能够客观地听取意见。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某省记者在他采访一位连长时,前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遇到本人了,结果对方却总不大开口说话,气氛一度很僵,他忽然想到那位连长平时爱琢磨训练器械,于是,他就问那位连长最近改进的一种器械效果怎么样,那位连长立即来了兴趣,与记者热烈探讨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记者因势利导,趁机提问,得到不少素材。

        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让提问在融洽的范围内进行。

        六、做好笔记和记录

        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学会记录。

        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

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

        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有闻必录”;

        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

        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总之,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采访中尽量多地获取有价值的素材。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嘉.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j].记者摇篮.2005.6

[2] 牛翠翠.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技巧[j].魅力中国.2009.8

[3] 王立凤 等.浅议新闻采访中提问的艺术[j].新闻传播.2009.10

[4] 王立凤 等.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j].新闻传播.2009.11

[5] 张维娜.新闻采访是交流的艺术[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8

[6] 孙莉.新闻采访应注意的四个方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

[7] 王圣宇.近“土”之花别样红--谈记者平民意识的培养[j].青年记者.2006.12

[8] 李勇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弘扬与时俱进精神[j].青年记者.2006.12

[9] 雷海涛.试析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4

访谈技巧篇8

【关键词】广电新闻;采访;编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45-01

广电新闻主要是依靠着声音及画面进行呈现的,所以新闻的现场感比较强,广电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挖掘合理的新闻的传播方式,才能够有效应对网络的冲击。因此,广电新闻的采访及编辑技巧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广电新闻持久发展的根本。

一、广电新闻采访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准备工作的完善

对广电新闻采访的方法应用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首先是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一致才能够达到采访的目标。所以采访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对相关的背景及政策、被采访者的年龄以及经历等方面都要能够有所了解,在采访过程中才能够积极的应对并挖掘采访内容的深度;其次是要准备采访一套备用方案,避免在采访中遇到紧急情况发生停止访问的情况;最后是仔细检查采访的相关设备,防止由于设备的问题影响采访效果。

(二)采访的惰感及问题设置

广电新闻的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情感,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有不同的情感,并要坚持客观立场,遵守广电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还要能够和被采访者进行充分沟通以及交流,才能体现出新闻的生动性。充分重视采访中的问题设置,这是采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采访的成功与否和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有重要联系:1.采访问题的设计不能空泛化。要能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2.提问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逻辑性。从简单到复杂,这种递进式的采访比较容易被受访者接受,采访的效果也相对较好,从而体现新闻的深度以及相关价值;3.设置问题要因人而异。例如采访的对象是农民工,就要能够采取比较朴实通俗的语言进行提问;而针对一些高层的管理者等,在采访的语言上就要尽量的向被采访者的工作范畴靠拢,要能够让被采访者感到自然,这样才能呈现出最佳效果。

在采访的过程中,心态要能够放正,广电新闻采访在口气以及话语和表情动作等方面都是新闻的一部分,所以实际采访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及能够换位思考。采访过程中要保持真实及真诚的交流方式,才能够获得采访的成功。

(三)采访技巧的多样化

广电新闻的采访是一门多样化技术组成的艺术。1.要想完善采访工作,就要提升多样化的技巧学习。2.重视新闻采访的方式。新闻采访分为问卷调查以及电话采访和现场采访等几个方式,作为新闻采访工作者一定要能够灵活变通,采取最为恰当的方式。3.掌握对新闻现场的观察技巧,通过眼睛和感觉器官的配合使新闻采访者将主观意识和现场客观结合,这对现场采访比较重要。4.充分认识采访记录的特点,完善采访内容的记录工作,这可能会给采访者激发更多的灵感。5.收集整理实际采访过程中的资料,主要是在采访后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的整理修正,保证采访的完整性。

广电新闻采访完毕之后还要对其加以编辑制作,广电新闻的编辑技巧内容比较多样,这就要求相关的新闻编辑人员具备多种编辑技能。首先要具备组织协调创新能力,新闻编辑要组织及改进各类的新闻报道,而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会涉及诸多的部门和环节,新闻编辑工作是比较复杂化的,故此对编辑人员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保持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为高质量的广电新闻节目打下基础。

对广电新闻编辑技巧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将新闻的标题以及导语和结构把握好,由于新闻是以宣传为主的现代化舆论手段,主要是以社会真实事件作为基础反映生活形态的。新闻编辑过程中是可以通过特殊手段来使得新闻更具说服力,因此编辑过程中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标题的编辑是要彰显主要的观点,最好是能够设置相应的副标题,这样能充分体现文章的内容。而广电新闻的结构形式和新闻特点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对其进行结构编辑过程中要能充分保证和新闻的主题相对应。

广电新闻的编辑技巧主要是在制作过程中协调好画面和解说词,这也是广电新闻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实际的编辑制作过程中可以以新闻画面为主,将文字解说作为辅助技巧来加以实施,这样能够让观众更加迅速地接收视听觉方面的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画面的意境和内涵。另外也可根据画面抽象程度选择与之相符合的解说词,这有助于新闻画面的扩展延延伸,通过画面的解说能够省去很多的文字叙述。

参考文献:

[1]黄云.广播广电新闻编辑技巧的提升策略探究[J].西部广播广电,2014(5).

上一篇:历史知识点范文 下一篇:我的人生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