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活动范文

时间:2023-10-07 02:07:07

网站建设活动

网站建设活动篇1

当前,政府网站群作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开展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宣传工作的“橱窗”,展示形象的“镜子”,联系群众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但由于我县政府网站群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我县政府网站群建设:五大阵地

自20xx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全县政务公开工作实际,借鉴外地经验,扎实开展以县政府网站为中心,以乡镇和部门子网站为基础的政府网站群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有乡镇和部门网站54个,并与县政府网站建立了链接,实现了政府网站群资源的初步整合。尤其是作为全县政府网站群龙头的县政府网站,历经多次改版升级,从最初的一个网站、五六个栏目、百把篇文章,发展到目前已建成53个栏目、20余万篇政务信息和公众累计访问量200万人(次)以上的规模。在县政府网站的推动和引导下,政府网站群建设呈现出栏目逐步优化、内容逐步丰富、功能逐步完善的势头,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互动交流服务、构建和谐保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㈠成为政务信息的主阵地。本着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的原则,政府网站群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能,设立了“政务公开、政务要闻、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公示公告”等栏目,及时各类政务信息,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目前,政府网站群已公开各类内容准确、来源可靠的政务信息20万余条。其中,县政府网站各类政府公文3000余份,实现了近三年的政府公文的应公开尽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同时,还围绕与公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事项,及时气象预报、用工招聘、议案提案办理等各类便民信息3000余条,各类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信息20xx余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㈡成为展示保康形象的宣传台。近年来,政府网站群围绕政务工作,设立了《今日保康》、《部门动态》、《政务研究》、《公文公告》等特色栏目,栏目中每篇文章的访问量都在1000人(次)以上,较好的向社会各界传递了政府的“声音”,展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大型专题活动,及时做好宣传造势工作,先后制作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寻找保康最美丽的乡村”等一批专题网页,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及时活动的最新进展情况,加大与外界的宣传沟通力度,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为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政府网站群已成为我县各类重大专题活动的网络宣传综合平台。

㈢成为群众网上办事的服务厅。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紧扣公众参与、在线办事两大核心功能,以县政府网站为试点,在政府网站群内率先开通了“政风行风信箱”和“非审批类”在线办事。“政风行风信箱”开通以来,累计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建议等各类信件1000余封,通过跟踪督办、及时反馈,较好地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非审批类”在线办事开通以来,及时公开各类非审批事项的收费标准、政策依据、办事指南和联系方式等1000余项,提供表格下载20xx余份,基本实现了常用非审批类事项的网上公开,方便了企业和公众办事。

㈣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者。按照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循序发展、同步提高的思路,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实际,加快推进以部门和乡(镇)子网站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到20xx年底,已建成部门网站44个、乡镇网站10个,基本覆盖了政府各部门和乡镇。其中,围绕扶贫搬迁、农田水利、财政与编制公开工作,认真抓好扶贫、水务、财政、人事等一批子网站建设;围绕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及时开通保康县新农村建设网,较好地展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宣传保康、提升保康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立了保康县招商引资网,在网上推介保康,介绍投资环境,招商项目信息,为开展网上招商做出了有益探索。

㈤成为政府网站群高效运行的后勤部。在制度保障上,先后出台了《保康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康县政务公开工作意见》、《保康县政府网站群建设及电子政务(事务)公开情况考核评测办法》等一批制度,使政府网站群建设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在组织保障上,组织政府网站群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专职和兼职承办人员,并分年度下发了《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使政府网站群建设形成了有领导挂帅,有专人专承办的建设体系;在网站技术保障上,政府网站群在网页设计、内容更新以及网站维护等方面积累了 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并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政府网站群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二、我县政府网站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内容丰富、服务欠缺

虽然我县政府网站群内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政府网站群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信息公开和浏览功能,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平台,为企业、群众和基层提供便捷的服务,为阳光政府建设提供突破口,在这方面,我县政府网站群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线办事能力还有待增强。目前,在政府网站群建设体系中,仅县政府网站开通了“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栏目,其他子网站在这方面仍处于空白。从“在线办事”应用看,仅仅实现了“非审批类”在线办事功能,部分非审批类事项还不够全面,与真正实现“在线办事”的目标存在差距;从“公众参与”应用看,“政风行风信箱”开通时间不长,作用尚未完全发挥,部分单位在回复信件时,内容避重就轻,流于形式。

二是服务功能还有待提升。目前的政府网站群建设仍然以政务公开为主要目标,虽然“便民公告”栏目给公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在与公众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栏目建设,如单位职工养老金、医保、住房公积金查询上仍存在空白。

三是软件硬件建设还有待加强。按照有关要求,政府网站群内子网站应全部统一部署在县政府网站服务器上,但由于受人员编制等因素制约,县政府网站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无法有效保障政府网站群高效运转;硬件设备因长时间高负荷运行,导致性能低下,已无法满足政府网站群的运转需求。

三、建议:深入推动政府网站群由信息上网向服务上网转变

加强政府网站群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显的迫切而重要。在今后的政府网站群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原则,按照“丰富政务信息、完善在线办事功能、加强互动参与交流”的思路,建设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各类政务信息资源丰富、公众参与和在线办事功能比较完善的政府网站群,实现政府网站群建设由信息上网向服务上网的跨越,打造真正意义的“阳光”政府。

㈠政务信息要进一步扩容。政务信息质量和更新速度是政府网站群的生命力所在。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出台政府网站群信息报送文件,切实整合信息资源,统一信息报送渠道和方式;各子网站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工作,进一步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质量;同时要按照栏目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探索开展共同维护栏目新机制,实现政府网站群资源的充分整合;要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加强政府网站群网上公开信息的审核,确保的信息合法合规。

㈡政务互动参与要进一步规范。政务互动是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要按照《关于开展网上政风行风信箱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信件审核力度,搞好网上信访的归口办理;要加大对网上信访办理程序、时限、效果以及应注意事项的指导力度,规范办理程序;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理效果,让每一起网上信访落到实处,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要选一批子网站作为试点,重点推广“政风行风信箱”应用,逐步使“政风行风信箱”应用在政府网站群内“全覆盖”。

㈢在线办事功能要进一步提升。在线办事是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为民服务平台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完善“非审批类”在线办事事项,充实非审批类在线办事数据库;全面审核非审批类在线办事提供的各类表格数据,保证能够100%下载;加大面向企业、公众两种“非审批类”在线办事事项的筛选工作,避免交叉重复;同时,政府网站群应积极筹建“在线办事”栏目,探索开展“在线办事”应用,不断整合服务项目,将与公众联系紧密的办事事项搬上网络,方便公众网上办事。

㈣特色栏目设置要进一步优化。特色栏目是扩大政府网站群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政府网站群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搞好“问计与民”、“问卷调查”等栏目建设,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汲取群众的智慧;探索开展“在线访谈”、“热点解答”、“新闻会”等政府网站群建设新模式,及时回复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便民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对具有共性的事项,录入便民数据库,方便公众查询;要探索开展养老金、医保、住房公积金查询等个性化网上服务,切实方便公众生活;同时,要积极抓好明星村、明星企业的网站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群体系。

㈤软件和硬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是保障政府网站群高效运行的基础。在软件建设上,应抓好政府网站群各子网站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为网站群建设培养人才;针对县政府网站无专职工作人员的实际,要引进1--2名网站专业技术人才,配齐县政府网站建设团队,对现有的网站技术人员,要有计划的选送至省市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在硬件建设上,要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能,在保证政府网站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建设专用机房,扩大网站带宽,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和防火墙,提升安全防护水平,确保网站高效稳定运行。

网站建设活动篇2

2006年,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在全国首创建立了“上海‘两新’组织综合服务信息化系统”,并于2007年在全市推开。系统由“一台一网”组成,“一台”是上海市“两新”组织综合服务平台,“一网”是上海“两新”互动网。徐汇区委组织部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做好综合服务平台各类数据、信息录入整理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对“两新”互动网基层支部网站的建设,努力将基层支部网站建设成为“两新”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的“空中教室”,党员在互联网上的精神家园,各类党组织实现资源交换、服务共享的活动平台。

一、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和支部网站建设

当前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即时性、聚集性、扩散性和上下传输的便捷性等特点,引导利用得好,它可以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助长力;利用不好,也有可能成为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的扩大器。2005年上海“4・16”涉日游行事件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动员能力认识不足、判断失误、应对出错。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为我们大力建设支部网站,运用网络技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社会”,但决不是思想舆论引导的真空地带,更不能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建工作的“盲点”。大力建设“两新”组织党支部网站,主要体现了三个“适应”。

一是适应了党的十七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中,在这个过程中,“两新”组织发展非常迅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我们党的工作相比起来就显得滞后,出现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在“两新”组织发展之初,很多企业都是依托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而建立,其从业人员也多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此“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基本也沿用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套传统做法。但随着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中介组织的大量涌现,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一年到头只有一两次活动,不少“两新”组织的党支部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要么念念文件、读读报纸、听听报告,要么干脆用研究业务工作代替党的组织活动等。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支部网站,正是适应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方面的有益探索。通过建设推广支部网站,有效地创新了党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达到联系“两新”、服务“两新”、宣传“两新”、组织“两新”的目的,使支部网站成为党建工作的新抓手、“两新”组织党组织及党员学习工作的新载体。

二是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网络媒体技术手段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的工作同样应当顺应潮流,在这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在互联网中文网站中,以党建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网站已有500多个,但相比起整个网络资源,这些网站只是沧海一粟,难以发挥集群优势,而且大多是各级党委领导部门负责建立的综合型网站,真正由“两新”组织基层支部自主建立、自主运作、自我服务的党建网站更是少之又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两新”组织党支部要积极适应现代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近年来,徐汇区“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各级党组织已经开始自发地探索信息化工作道路,比如,凌云、枫林、天平等社区综合党委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党建网站或党建论坛,有效地凝聚服务了党员,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和市社会工作党委的高度重视,其中,凌云社区的“两新”论坛和天平社区的“新经济组织”联合党总支网站被评为市级优秀网站三等奖。我们在实践中感到,通过建立一个个“两新”组织支部网站,可以把散落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广大党员统一到党的坚强领导下,既体现了每个网站的个性,激发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又延伸了党建工作的手臂,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

三是适应了“两新”组织党员的自身特点。“两新”组织党员大多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比较活跃。徐汇区8000余名“两新”组织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达到65%,学历在本科以上也达到63%,大专以上的更是达到82%。这些青年“白领”与网络等信息手段具有某种“共生性”,因此,“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从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特点出发。这些党员一方面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很多人本身就是从事信息产业的,日常工作、生活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他们习惯从网络了解资讯、人际交往、舒解压力、宣泄情绪。可以说,建立支部网站,在网上过组织生活,与党组织和其他党员在网上进行沟通交流是他们最熟悉、最便利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两新”组织的党员流动性大,或者经常出国、出差,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的教育管理,现在建立支部网站,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信息搜集、储存、统计、分析,网络时空一体化、虚拟化等优势,通过网络这个看不见的手,可以将这些党员很好地聚拢在一起,有针对性地解决“两新”组织中党员流动性强、比较分散、不易管理和难以集中等问题,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领域的全覆盖和组织化。

二、紧紧围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把支部网站打造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新的工作平台

在一年多的支部网站建设中,我们积极在“求实”上下功夫,在“活用”上动脑筋,在“推广”上求实效。为了更好地发挥支部网站在“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宽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服务功能,徐汇区委组织部明确支部网站建设是“两新”组织党建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引导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在“活用”、“巧用”支部网站上动脑筋、下功夫,重点发挥“三个效应”。

一是激发“活水”效应。我们感到,支部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载体和工具,关键是在于如何运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解和灵活运用支部网站的功能特点,才能够越用越活,越用越得心应手。很多已经建立支部网站的基层党组织通过支部网站,克服了集中进行组织生活的困难,组织党员在网上开展形式新颖的网上组织生活,帮助党员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加支部学习和讨论。从网上的组织生活的使用情况看,党员们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尤其是在外出差的党员,觉得非常方便,不用发愁来不及参加组织生活了,反映说,有了自己的支部网站,就像有了自己的家。支部网站建设以来,各支部围绕“学习‘6・25’讲话”、“迎奥运,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学习十七大报告”、“抗震救灾”等主题陆续开展了多次网上组织生活。党支部和党员们普遍肯定了网上组织生活是传统组织生活的有益补充,首先是方便了党员,节约了时间。不出办公室门就可以畅所欲言,围绕主题发表观点;网上会议结束后,未参加的党员还可以查看会议记录,体现了网上组织生活的可延续性和保存性。其次是方便了组织,加大了辐射面。党支部将最近动态和党员风采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及时上传到支部网站,使支部全体党员能及时掌握支部情况,支部通讯录也为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间的互相联系提供了方便。再次是体现时代感,具有吸引力。网上组织生活具有MSN群聊的部分特点,是比较受年轻党员喜爱并熟悉的,易于接受。有不少党支部的党员已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上班前先打开两新互动网进入支部网站看有没有信息更新,在留言板写上几句最近心得。各基层党支部十分重视网管员的作用,努力提高支部网管员的工作自觉性和操作水平,让网管员承担更多的责任,促进了“在线支部”网站的运行和维护正常化、制度化,从而使支部网站真正转起来、活起来。

二是催生“雪球”效应。在网上开展党建工作还是一项新的工作方法,支部网站的建设也处于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在大力推进支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采取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方法。“因地制宜”就是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两新”党组织的实际,首先将联合支部作为建设重点,通过支部网站可以方便出差、出国、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参加支部学习和活动,做到一网覆盖天下。“循序渐进”就是不搞冒进,时机、条件成熟的支部我们优先建立网站,条件尚不成熟的,由上级党组织加强指导培育,择机建立网站。“滚动发展”就是重点培育了一批支部网站,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做法在全区进行演示推广,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影响一片、带动一批。在徐汇区2008年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点中,区委组织部明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年计划完成150家支部网站的建设,并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建成30家特点鲜明、功能完善,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精品网站。由于我们在推进中采取了平稳较快的工作节奏,目前全区“两新”组织党支部网站已经核准上线的达到134个,在全市名列前茅,而且建站的速度越来越快,影响和效果也越来越广,形成了滚雪球效应。为加强支部网站建设的指导力量和技术保证,各单位利用党支部书记例会,对党(总)支部书记进行网站申请、信息和管理维护等培训,使党(总)支部书记基本掌握党支部网站的操作、信息和管理维护工作。对个别党支部书记在建网站工作中有困难,就下去帮助解决。有的综合党委利用休息时间,由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党员义务担任老师,为各党支部的网管员进行培训。目前,我区申请建立支部网站的有201家,通过网上过组织生活的达76次,参加党员数逾千人,发言和发帖量超过3000条,文字量近20万字。现在,很多“两新”党组织在创建特色党支部活动中,将支部网站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年底的支部工作考评中,各社区综合党委都将网站建设列入考核,有的还在“七一”纪念活动中专门对优秀的支部网站进行表彰,在全区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氛围。

三是放大“互动”效应。网络媒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比较强,一条信息可以被无限地阅读和延伸。我们利用这个特点,通过支部网站加强不同党组织、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服务,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比如天平社区综合党委通过网站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员互助服务,通过各基层党组织推荐与党员自荐,并在联合党总支和各支部网站上进行公布,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形成基层党组织党员互助服务菜单,标明服务项目、服务人员、服务形式、服务时间、服务须知等,明确党员互助服务以志愿、便民、共享为原则,目前已经有党员互助服务项目近30个,主要涵盖了学习培训、生活理财、娱乐时尚、谈心交友等领域。2007年年底,综合党委又设计了一张党员服务评价表,通过网上投票统计的形式,排出前十项最受欢迎的服务确定为党员互助服务的固定项目,并召集提供这十项服务的党员志愿者进行座谈,归纳好的做法与经验,把互助服务品牌做实、做出亮点。还有不少支部依托网站策划组织“两新”组织“创业创意征文比赛”、“我的职业设计”等活动,鼓励党员把自己的创业创意到支部网站上,不同支部的党员都可以对党员的创意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党员根据网上的意见征询,对自己的创意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然后在上级党组织开展的征文、演讲比赛中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大大地增强了党员之间的互动互助,激发了党员的创业热情。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两新”组织支部网站建设,乃至党建信息化工作不仅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而且还将随着“两新”组织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感到要真正将信息化工作手段转化为党建工作的持续优势,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到“四个有”。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有远见。“两新”组织发展迅速,信息化工作和支部网站建设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技术发展的脚步,坚持超前思维、灵活应变。所谓有远见,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必须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不断将网络技术的最近成果应用到党建信息化工作中;另一方面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两新”组织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党员的数量不断激增,未知因素也进一步增多,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中的新问题、新动向。徐汇区“两新”组织基层支部网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数量迅速增加130多家,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两新”组织中党员流动性强、比较分散、不易管理和难以集中等问题,而且在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信息化项目组的支持下,在网站的功能拓展上也及时吸纳运用了最新的技术手段,增加了“网上党校”、“短信群呼”、“党员论坛”等功能,始终使“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能够及时运用新功能、新方法开展工作,使党员的需求得到及时呼应,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事实证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和支部网站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不断地适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创造性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信息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积极应对、把握趋势、乘势而上、为我所用、赢得主动,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有活力。“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群众大多年纪较轻、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在信息化工作和支部网站建设中,我们务必把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放在第一位,一切要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这是支部网站建设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因此,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形式上,要与现实拉近一些,把深邃的、严肃的思想,把先进的形象演绎成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信息,这样才能宣传好我们党的理论、观点、立场和主张,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如,徐汇区凌云社区的“两新”组织支部网站,针对不少党员心里有话不能同老板讲、不想同父母讲、没空同朋友讲的情况,利用支部网站开放式和交互式的特点,除了设置“学习资料”、“专题教育”等主要党员学习教育板块外,还根据党员业余生活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在网站上开辟了“说说心里话”、“谈谈新想法”等讨论性栏目,“婚姻恋爱”、“就业创业”等信息类栏目,以及“感想随笔”、“旅游贴图”、“身心保健”等休闲娱乐类栏目,使党员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调剂一下精神,受到党员的普遍欢迎。

三是善于选才荐能有骨干。有没有一支热心党务工作、熟悉网络技术的网管员队伍是支部网站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支部网站建设从建站准备到日常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举例来说,党员在支部网站上留言后,党支部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跟帖回应,这对于本身就是兼职、且本职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两新”组织党支部班子成员来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见缝插针,对网站进行及时的信息维护以及和党员保持不间断的沟通交流,这就需要着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网站管理骨干队伍。徐汇区各社区综合党委除了通过市场化招聘一批专职信息员负责为基层网站提供指导支持外,还通过日常的学习培训及活动交流,在广大“两新”组织党员中招募了一支支部网站管理骨干队伍。在招募过程中,很多党员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有的支部甚至招募了多名党员志愿者担任网站相应栏目的版主。很感人的是,有不少支部书记和网站管理员甚至在深夜里还在网上和党员交流或者跟帖留言。我们的体会是,“两新”组织中有很多本身就是从事软件、信息行业的,并不缺乏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党员,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将具有一定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热心为党员同志服务的党员骨干挖掘出来,激发其政治责任感,发挥他们的特长,志愿维护网站的运转。

网站建设活动篇3

网络编辑部作为商学院学生会对外宣传的窗口,主要负责学院的网站建设 及记者站的组织管理工作。以网络建设为载体,发挥记者站文笔优势,对学院及学生会的相关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网络宣传,对学院优秀青年学子进行真实、有力的采访报道,增强学院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展现学生会工作风貌,展现学院学子风采,为同学和学院搭建网络交流的平台。

二、 部门职责:

(1)对内宣传:以学院及学生会网站为平台,及时上传学院最新动态、重要通知、经典活动等,做到把握动态、及时报道、有效宣传。

(2)对外宣传:负责将学院学生会各项工作、学院各团支部组织的重要活动、学院优秀青年学子风采、学院实践科研各项学术成果等重要信息及时上传至学校青年聚焦、基层信息等网站。同时,协助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完成我院重点活动的外界媒体宣传工作。

(3)网站建设和维护:学生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是我部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完善网络板块划分,充实网站内容,贯注学院文化,提高网站点击率,建立网站维护制度。

(4)记者站的管理:记者站作为我部宣传工作的重要团体,主要完成我院重大新闻的采集、重要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其及时、有效的平面宣传,竭力展示我院多彩风貌,营造我院积极向上氛围。部门在建立合理的制度下对记者站实行有效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小记者综合素质及记者站工作效率。

(5)部门组织文化建设:紧密围绕学校和学院工作重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紧抓部门文化组织建设。在保持部门热情、活力的现文化氛围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创建经典品牌活动,进一步夯实部门基础,建设全面发展的优秀部门。

(6)服务广大同学:利用网络媒体,对我院同学进行健康合理的学生生活、心理指导。及时提供各种校内活动信息,使同学更全面地参加学院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同时,通过留言、网络面对面、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和学生会的交流互动平台,方面学生会了解同学想法, 采纳合理建议。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内容:

针对上学期宣传工作中重大题材把握不到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曝光率不足的问题,考虑到网编部成立、发展时间尚浅,结合本学期我院毕业生工作这一主旋律,本学期,网遍部工作主要围绕院重点工作宣传报道、部门品牌活动打造、毕业生专题系列宣传三方面展开。

同时,部门也将继续开展日常性工作,如青年学子风采展、网站建设维护、日常通讯采集上传等,并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形式,力争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好。

(一)重点新闻采集工作:

上学期,我部成功实行新闻我部自主采集和其他部门提供相结合的通讯写作上传制度。本学期,记者站新闻自主采集工作重心由各部门举办的大型活动转向党政团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重点题材上来。并做好我院新闻报道的社会性、影响性,加强与学校、社会媒体的联系,“走出去,拿进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二)部门品牌活动打造:

本学期,在充分发挥部门网络技术和记者站的优势,举办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特色活动。通过活动,一方面提高全院学生的综合技能,加强学院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部门成员筹划、组织能力,考验其团队合作、协调能力,选拔、吸收优秀网络人才,提升部门综合实力水平。

(三)毕业生专题系列宣传:

在“毕业生”学期,毕业生专题网络宣传工作为我部本学期工作重点之一。建立毕业生专题网页、结合“青年学子风采展”的活动形式开展“走访校友,忆母校情”系列专访活动、收集展示“再回首,感怀大学路”优秀毕业生感言、报道宣传院会其他部门毕业生的关活动,以新的宣传方式、新的工作体制,展我院08届毕业生惜别之情,打造我院浓厚的欢送氛围。

(四)网站建设和维护:

本学期,在继续实行上学期部长副部长按周轮流值日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接手网站。并试进行网站权限的交接,着力培养网络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对网站认识了解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为日后网站改版做准备。

(五)记者站的进一步成熟:

通过上学期两个多月的练笔实践,记者站基本完成小记者收发修改稿件、文笔运用、电脑操作能力的培养。本学期,进一步落实好小记者访谈、交流活动,尝试建立记者站信箱、创建院报院刊,真正做到“传播学院文化,丰富学生生活”。

(六)学生生活指导:

网站建设活动篇4

关键词:高职;“红色网站”;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理论授课为主的典型范例,思想政治教师在不断地与各种外在条件抢夺着学生的眼球和关注度。今天,这种竞争愈演愈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一直不受高职学生的重视和喜欢。因此,如何让高职学生接受并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自1998年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建成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涉足网络领域,建设与本校学生相适应的“红色网站”。思政教育者不仅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党建事业发展,同时使其成为针对学生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手段之一。但网络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空间的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高校“红色网站”又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网络运行规律和法则,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全面阐释党的路线、方阵、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遵守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和具有较高素养“四有”新人的阵地。

一、我国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现状

2000年,葛晨光《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中提出当年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高校对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的认识不到位;(2)网站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3)网站内容缺乏丰富性,形式缺乏生动性;(4)网站管理不到位,更新不及时,管护不力;(5)队伍不健全,投入不到位。

我国各大高校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吸引学生在相关方面的注意力,充实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但此类网站质量良莠不齐。2000年到2013年的十多年间虽有进步,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1.我国高校的“红色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建设网站不再是技术难题,国内的各大高校都可完成此项工作。但我们从中发现,较出名的高校“红色网站”大多为本科类院校,如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网站、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之红岩阵地网站等百余家“红色网站”,而高职类院校的“红色网站”就乏善可陈了,值得深思。

2.网站内容建设内容的丰富和具有吸引力仍是“红色网站”建设者的最大困扰之一。“红色网站”如何吸引学生眼球,是所有“红色网站”建设者共同关注的对象。

二、高职院校建设“红色网站”的必要性

高校“红色网站”以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为鼻祖,之后各省部级高校、985、211高校纷纷群起,作为国内本科院校的领跑者,这些高校的“红色网站”从建设、维护上都得到了大力支持。但反观国内的高职院校,似乎人单力薄,资金、技术资源投入远远不够,上层管理者的不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不重视,为本已发展缓慢的高职院校的“红色网站”又设置了一层障碍。

1.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引起学生兴趣。教育部曾明确规定,高职教育是对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重点培养。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养成高品质的职业道德、了解并学习企业文化,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够有“用武之地”。“红色网站”也就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的之一。“红色网站”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内容提供新平台。高职学生就此可以深入学习,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建设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生活教育、行为教育、爱国教育、公民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课堂上都能收获对他们生活、工作有实质帮助的精神食粮。让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生的未来实际相结合,产学结合,让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实实在在地被应用于学生未来生活、工作中。

三、如何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红色网站”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网站欲发挥实效性,就必须要转变以师长为本、重在教育的传统建设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重在服务的思路,时刻关注学生生活当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全面强化网站的服务功能,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网站的“教育、引导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理念。

1.立足点不同,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红色网站”。我们看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高校“红色网站”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将本科院校、985、211院校的“红色网站”理念照搬照抄,而是应该吸取其精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重点培养对象。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成为技术型工作者,这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其特点:学生理论性学习能力与本科院校学生或有差距,但其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并不逊色于本科院校学生,甚至某些动手能力有过之而不及。

根据“红色网站”的对象是高职学生为主,参考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网站设计和建设。网站的建设精神以“笃行致用”为主。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运用灵活的现代教育方式和方法,采取多种展示手段。近年来网络课、魔灯、慕课、微课程开始流行起来。网络课程因其简短、微小、直观,一个知识点即一堂课,受众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我们的“红色网站”也可以利用这一点,由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师制作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拓展性微课,放在我们的“红色网站”上,让学生在课堂外仍可以充分学习。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微课等方在网站上以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理论运用于实际。红色网站应该以本学院各专业为基准,发掘其中各专业的道德规范,让思想政治不再枯燥,而是与学生专业相关联,保证实用性。高职的“红色网站”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说教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而是一位良师益友,能够开拓他们的眼界,网站上有大量信息可供他们参考,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创业信息、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方面的题材新闻和信息,让学生从心理上拉近与“红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

例如,在我院“红色网站”――“星星之火”中,网站建设团队除了建设有“入党向导”“多彩校园”“红色视听”等十余个栏目设置外,还针对我院学生设置了“成长快递”栏目。该栏目内以新闻形式展现,针对对象以我院高职学生为主。网站建设者建设该栏目时专门搜索国内外高职院校在校生或毕业生的真人真事,例如,技能大赛、自主创业、自强不息等成功案例,让我院学生看到国内外高职学生最精彩的一面,通过自身思考,迅速找到自身立足点,发挥所长,绽放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昱.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今传媒, 2006.

网站建设活动篇5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网络文化;层级化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文化建设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高校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责的机构,也是孕育文化的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高校网络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优化网络育人环境的要求。但是,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笔者认为,采用层级化的思路构建校园网络文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教风、学风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总体处在低端水平上。其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理论不系统。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通病之一。校园网络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怎么样去建设?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是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

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不完善。机制一般是指某项工作或活动运行的规范和要求,机制不完善会使工作不规范、运转不顺畅。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内容,很多高校在这些方面的建设不足。

3.校园网络文化内容缺乏吸引力。这主要体现在网站内容多从学校、教师的角度进行建设,内容过于务虚、过于强调理论、过于偏重知识性,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或者从学生的角度的信息较少,让人感觉校园网络内容可读性不强。

4.校园网络文化形式不灵活。这主要体现在校园网站的形式多以单向传播的传统信息为主。有些高校开设了具有交互性的留言、论坛等形式,但这些形式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相比显得比较滞后。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不够。从领导干部到基层教师,很多人对网络文化建设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导致网络文化没有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应有的地位。领导干部是工作的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责任在于领导。领导干部对于网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网络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看不到网络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2.思路不清。由于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对于网络文化的建设思路不清晰,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着手。有的高校以为多建几个红色网站就可以营造出主流舆论氛围,有的高校以为多转载一些理论文章就可以提高师生的理论素养,有的高校以为通过技术手段把某些网站、网页从校园网中屏蔽掉就可以使师生不受负面影响。这些思路在互联网时代都是不切实际的。校外商业网站的影响和渗透是校园网所无法抵御的,他们所提供的完善服务,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影响力非常强。

3.措施不力。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不深、支持不够、经费保障不足、设备落后等方面。从设备的角度看,当学生纷纷拿着各种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玩微博、发微信时,一些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还不知智能手机为何物,那么这些教师如何能够理解有些人转发一条微博就可以瞬间被几千名学生看到,如何理解学校里某个角落发生了一件事情自己还没搞清楚,而相关消息在网上已经被迅速转载。

4.缺少队伍。很多高校没有专人负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是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力量不足。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优秀的技术人才大多被吸引到高薪的IT企业中,所以高校具体负责技术开发和服务的网管技术力量不足。二是基层日常管理维护人员不足。校园网站必须依靠大量的二级网站形成集群效应,形成较大的访问量,才能与商业网站的影响力相抗衡,这需要大量有一定网络管理经验的人员,而目前很多高校的二级网站管理都是由辅导员或者办公室行政人员兼职,这个人群总体而言缺乏经验和时间。

三、层级化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的方法

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采用层级化的思路构建校园网络文化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人员配置、网站建设、实践推动4个层面。

1.思想认识层面。一是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网络文化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于网络应用和服务发展很快,很多教师尤其是领导干部往往认识滞后,必须每年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网络应用培训,培训内容应以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服务和应用形式为主,使领导干部了解学生在干什么、在关注什么,然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决策和部署工作。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校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规划,建立一套理论体系,作为建设的基本依据。有人把校园网称为“第四课堂”,而且是一个全天候、全方位上课的课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浏览校园网的信息、接受校园网的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一个运转良好的校园网无疑比其他“课堂”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应当在此认识基础上构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应当前网络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理论体系,并以1~2年为单位结合实际进行修订更新,作为统一全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人员配置层面。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明确职责。高校应当成立专门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主要职责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由学校有关领导负责,由一个部门作为主要牵头部门,全校有关部门和各院系共同配合,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人,将任务分解成具体项目,要求每个参与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和辅导,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有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兼职人员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上,而专职人员则可以全心全意做好工作。难点在于专职队伍在岗位编制和人员素质方面都不易达到要求。同时,无论是专职人员还是兼职人员,都要定期培训,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此外,要进一步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逐步形成“教师——学生骨干——普通学生”三位一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

3.网站建设层面。网站建设是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校园网应当分5个级别进行考虑和策划。

一是建好学校主网站。学校主网站是学校的网络门户,是校园网站的总索引,也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所有校园网站中,学校主网站具有最大的访问量、最高的关注率,因而主网站的建设应当从校园网的全局角度来考虑,要成为整个校园网的访问中枢,凡是校园网站中的网站、网上服务、网络应用等都要在主网站中设置链接。当然,各种链接项目的归类、排版方法则需要综合考虑美工、技术、用户访问习惯等具体因素。主网站还应当成为学校重要信息的中心,成为校园网络舆论的方向标。主网站的建设重点有两点:一是准确、规范、全面地设置好介绍学校基本信息的各个页面;二是合理设计划分首页面和设置分类页面,使校园网内的各个网站都能访问到。

二是建设好校园重点文化网站,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校园网络的重点文化网站主要包括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建设的一些主要负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包括新闻宣传网站、红色主题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学生工作网站、学生活动网站、心理健康网站、校园文化网站等,有的高校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群。这些网站应积极配合、相互补充,成为校园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库、网上理论学习的重要园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网站,成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网站。

三是建设好二级机构网站,树立官方网站的权威性。二级机构网站是校园网中数量最多的网站,服务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着各二级机构的职能和责任。这级网站建设的目标应当是权威信息、做好贴心服务,如教务网站、招生网站、后勤网站、就业网站等。所谓权威信息,就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要准确、真实、及时,防止围绕相关问题出现谣传、引发猜测、导致不稳定。而贴心服务是要求多站到师生和访问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通过网络尽可能方便师生办理有关事宜。

四是灵活建设校内各专项、专题、个人网站,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第四级网站应当是除以上类别网站外,各种微观层面的校园组织网站或各种细分的校园服务网站,如各种社团、班级、研究所网站或校园卡网站、报修网站等。笔者认为,为了活跃和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满足师生对网络应用和服务需求,校园内的服务单位都可以在校园网上拥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作为校园中育人环境的一部分。而个人网站的建设形式上可以向商业网站学习,如可以提供校园网内的社交网络服务,使他们在校园网内也可以享受到相同的服务,把学生逐步吸引到校园网上,会更加便于引导、教育。

五是有选择地链接和推荐校外公共、商业网站,增加校园网与校外网站的互动。公共网站或者商业网站是一个相对独特的级别,把它列为一级是因为“脱离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复制、粘贴操作的简便性,微博转发的快捷性,使得任何两个网络除物理隔绝之外都无法实现完全的隔离。因此,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有选择地在校园网中链接、推荐校外网站中的有益内容,增加校园网与校外网站的互动。

4.实践推动层面。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推动网络文化建设,能够把师生吸引到并留到校园网中,这是关系到网络文化建设效果的问题。

一是完善网络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的各项功能。让师生在校园网内就可以实现各种办事功能、享受各种服务,是发挥网络作用的最基本措施。当校园网络给大家带来快捷和方便时,其亲和力和影响力自然就会提升,大家也会更多地使用校园网、访问校园网。如果大家不用、不接触,校园网就无法实现任何教育功能。

二是保持学生访问校园网的畅通。校园网是一个局域网,校园网超快的访问速度是其最大的优势。校园网必须牢牢利用这个优势吸引学生,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持校园网的畅通,这应当是学校网络管理部门的首要工作。同时,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做好无线网络的建设和服务。

三是建立校园活动与网络的联动机制。网上网下互动是增强网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校园内开展任何活动,都应当在网络上有相应的音频、图片等,让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人也有机会分享活动的内容和成果。

四是定期调研分析,了解校园网络文化动态,不断改进工作。学校要定期对校园网的使用和访问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大家在网上关注什么、寻找什么、谈论什么、什么,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适时改进工作,使网络文化、网上舆论始终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保持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范畴下。

总之,通过分层、分级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学校可以提升校园网的点击量和关注度,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接受教育,使校园网在校园网络文化中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2]陈涛,潘伟国,穆玉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形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3]刘宇生.依托高校门户网站建设 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7).

网站建设活动篇6

(一)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发挥门户网站作用。新闻网站是,担负着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要巩固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做大做强新闻网站,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舆论引导广大网民,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网上舆论氛围。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加大网上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上多样性的思想意识,唱响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旋律。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地引导网民明辨是非,解疑释惑。对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有益因素,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对那些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热点,要冷却淡化、避免炒作,控制其传播范围,努力向正确方向引导。对突发性事件,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主动出击、主动引导,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力求在第一时间权威准确信息,及时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处置意见,保持信息披露渠道畅通,切实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不为小道消息和谣言提供传播空间。要照互联网新闻规律,掌握互联网新闻的特点,发挥优势,破解舆论正面宣传难,舆论监督难,典型宣传难,新闻创新难,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提高主流舆论引导水平。

(二) 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推进海西战略实施。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是新闻网站的重要职责。要找准位置,选好角度,发挥优势,创新务实,做好做活服务海西战略和经济建设这篇大文章,在推动福建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主动对接海西、主动融入海西,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形式,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统一起来,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做好“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福建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大力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效应凸显,上下奋发有为的良好态势。要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学习研究运用新技术,丰富报道内容,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互联网新闻宣传服务经济建设的实效性。

(三)开展共建文明活动,加强双向交流互动。新闻网站必须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要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要进一步敏锐捕捉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关注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运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培育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做好网上新闻编发的同时,办好西岸社区,开辟网站博客等,不断丰富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网民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文明办网,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在建设中共同创造、共同享有。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网民乐于参与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强公德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要发挥和引导好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规范他们的网上创作行为,引导他们多创作高品位、高格调,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反映福建人民在海西建设中良好精神风貌的文化产品,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四)加强思想道德宣传,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新闻网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全社会的共同要求。要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网站内容,引导和启发网民。要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以促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得形成。要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要清除思想理论领域的噪音杂音,坚决抵制错误思想观点和腐朽落后的东西就会滋生蔓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落实自律公约,建立有效的有害信息发现机制、监督机制和处置机制,自觉对网上信息内容进行监管。要广泛开展网络道德评议,对恪守职业道德的网络文化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网上违法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为创造良好网络环境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五) 加强新闻网站管理,健全规范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是办好网站、形成良好的网络秩序的关键。要严格遵守中央有关网站管理的规定,做到令行禁止。要建立健全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加强网络文化行业主管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等的协同配合,加强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要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制定工作预案,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迅速行动,确保管理高效迅捷、舆论引导准确有力。严格的新闻编发制度,对新闻的稿源以及编辑、审核与签发程序做出明确界定,确保新闻稿件在事实上、导向上、观点上不出问题。要严把新闻审核关口,坚决杜绝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坚决清除有害信息,加强对西岸社区的审核把关力度,组织“千人网军”,对热点舆论和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引导。要建立监督机制,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内部管理,清除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上信息,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网站建设活动篇7

关键词: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网站管理

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会变革力量,日益突破技术范畴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互联网新媒体已成为传播交流信息,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水平,不仅是衡量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水平的标尺,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空间。区级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笔者以广州市属1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为调查对象,从网站设计到网站内容和数字资源服务进行了基本分析,初步探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1广州区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

根据2017年广州图书馆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2016年度报告》,2016年各区馆文献信息资源总藏量是72.52万册(件),海珠、越秀、荔湾区图书馆占了资源总藏量的52%,其次是天河、黄埔、番禺、从化、花都、增城、白云、南沙区图书馆。在丰富充足的文献信息资源量下,各区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基本实现书刊推介、服务推广、活动介绍和数字资源服务等功能。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区公共图书馆在网站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服务界面更加友好

从网站的特质看,是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使用[1]。近几年期间,有9个区馆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或局部调整。总体而言,新版网页在界面设计、栏目设置和浏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提升,日益重视并关注读者的使用感受,突出了数字化服务的人性化体验。例如,部分馆网首页改版后,有的增加了馆务公开栏目,并将检索项目放在首页菜单栏目下面,有的突出图书最新排行榜、视频讲座、活动信息等重点栏目,有的让读者一目了然。部分馆除了公告本馆的活动信息外,还转载了其他馆或其他机构的活动资讯增大了信息量,用户具有更多选择性。

1.2多元化服务日益凸显

各馆网站统一使用广州图书馆的馆藏检索书目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检索到馆藏书目数据,读者可以查询书籍、期刊的订购信息、记到信息等,并可通过“网上预约续借”功能进行预约和续借。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多元化的互动性传播模式。各馆通过在网页显示博客、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信息,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的沟通平台。服务方面更加人性化,部分馆网页的信息内容都附有读者点击量显示,可以清晰地了解各项服务项目的读者关注度,也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服务情况;有些馆网的活动公告点击后直接报名参加,操作简捷明了。

1.3数字资源建设取得进展

数字资源是网站服务的基础。目前,各馆的数字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共享了广州图书馆购置了约几十个资源数据库,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其次是本馆自建的特色资源,数字演绎文化传承是图书馆职能之一。部分馆通过整合本地研究资源或借助他方力量,自行开发或协作开发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在网络上绽放。从化馆的从化文史资料数据库,将纸质版的从化文史资料扫描成电子版,放在网页上方便用户浏览阅读。

2当前网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所述,各区馆网站的建设和服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与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日益重视和公众对信息服务需求的推动,以及图书馆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但从调查来看,整体服务水平仍然有提升的空间,某些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

2.1网站管理精细化不足

网站是图书馆的形象代言和实体图书馆在虚拟世界的服务平台。网站除了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外,美观的页面、科学的栏目设置以及良好的使用体验都是关键所在。从这些标准来看,目前个别区馆网站还是有共性的问题。一是栏目设置规范要完善。有8成以上的网站栏目维护情况仍需改善,有些馆将同类服务项目设在不同的栏目中,形同迷宫,浪费读者时间,需要的服务也找不到;也有的设置不科学,没有作层次区分,重点和特色栏目未能突显出来。如天河馆数字资源栏目下的古籍在线浏览内容,只是实体馆的服务延伸说明,只能在馆内访问和使用,线上阅读功能未开通。在栏目设计时,许多图书馆网站由于建设时盲目跟从效仿,又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设计缺乏创意,很难吸引用户[2]。二是数据内容更新不及时。网站出现的问题,从管理角度看主要是建而不管,管而不到位。如各馆的藏书量多少,间接反映了本馆的规模和为读者服务的能力。近几年的浏览调查(见下表),有82%的馆藏书量近几年的数据量不变,数据稳定背后展现出来的问题是图书馆对网站轻管理重建设。大部分网站的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缺少可持续性,内容陈旧。浏览各个网站,几乎很难找出一个近十年来能够始终坚持更新、维护的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三是基础信息公开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完善。各馆网站的政务公开专栏建设比率较低,如机构职能、领导信息、统计数据基本空白,工作总结、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文件等内容无法找到。四是资源搜索功能有待提高。某些馆网站未设置站内搜索功能,有些网站虽具备资源检索功能,但只限在馆内局域网检索,不支持远程检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使用网站的积极性。

2.2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属性没有充分彰显

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均等化服务,应更多地彰显其公共服务属性,淡化自身的政府机构形象。从调查发现,在网站建设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一些传统的管理观念依然存在,而一切从读者出发,一切为了读者的宗旨没有很好展现出来。例如,网站的信息报道中,官方的新闻多,用户的报道少;读书感悟、读者评书、媒体推荐、读者建议等内容极其稀缺。

2.3互动交流仍有欠缺

各馆网站在移动应用领域,通过微博、微信、移动App应用等建设,提升服务资源使用的新途径,有效扩展了信息传播和交流渠道。微信是各馆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之一。但总体来看,微信的时效性、针对性和交互性未能充分体现。表现在内容与网站的高度重复,没有根据微信的特点,专门设计一些读者能够广泛参与、较具趣味性的活动,也较少开展针对某一类特定读者对象开展的活动,新技术与图书馆服务不能自然结合,无缝对接,没有充分运用微信等的传播力、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和水平。

2.4资源优势难以凸显

网站在建站过程中,工作重心和视角没有从馆员自身转移到读者上面,该突出的重点栏目或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内容没有突显出来,反而是诸如新闻动态、媒体报道、本馆动态等栏目放在显要位置。这是传统惯性思维导致的结果。如从化馆、增城馆等自建的特色资源库没有在显著位置进行重点推介,容易令用户产生图书馆网站就是单一信息平台的错觉,弱化了其互动性、服务性、资源性的功能,网站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和发挥。

3对公共图书馆网站发展的几点思考

3.1建立有效的互动渠道

现今,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同时,图书馆数字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遇到数字障碍问题,这些都需要拓展用户与馆员的互动渠道,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及时获得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改进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服务要关注用户的参与和众筹效应,重视对用户社群和虚拟空间的营造和维护。要建立智能的交流平台,规范互动交流的栏目名称,优化栏目组合,提高互动的质量。图书馆要在技术上完善互动保障机制,做到能直接在线互动的,就不采用打电话、发邮件等间接方式,让用户愿意互动,想要互动。让用户参与建设,为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供参考与建议,鼓励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资源、推荐资源、标引资源、交流反馈等,使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3]。

3.2通过制度保障,构建网站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牵头组织编制网站内容服务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作指引,成立网站建设指导机构,建立网站建设标准机制。二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并由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和用户共同参与公共图书馆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从用户角度来设计图书馆网站的指标体系,为各级主管部门开展图书馆网站建设提供参考借鉴三是建立网站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在网站开设调查问卷、设立信息反馈、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和成效、公开监督投诉电话等,并将收集的用户信息定期进行处理回复,对网站开展社会评价和监督,评价过程和结果向图书馆和社会公开,将考核机制成为常规化、制度化。促进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3.3协同共享应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和影响力扩展的增长极

截至2016年12月,CNNIC了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5]。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图书馆在纸质时代时获取信息资源辉煌时期已成过去。谁能够向用户提供有效的、充分的、不可替代的信息服务,谁能够占据获取信息资源需求的空间,谁就能赢得获取资源服务的深度影响力[6]。要在互联的传播中重新占领一席地位,图书馆必须在今后的合作中,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密切协同的新型合作机制,树立共享共用的价值观念。这种协同共享的局面将打破目前各公共图书馆的分散孤立的状态,根据各馆的自身特色,各展其能,发挥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来建设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任罡.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4(6):51-52.

[2]郭继棠.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建设[J].图书与情报,2010(6):131-133.

[3]汪筱萍.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探微[J].图书馆杂志,2011(10):52-54.

[4].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2015-12-17(2).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6]高钢.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传播的理念转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8-10

网站建设活动篇8

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市建委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纳入“管理创新年”活动内容,要求委属各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把电子政务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上,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相互协作,安全畅通的工作格局。建委及委属各单位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电子政务建设负总责,建委办公室(信息中心)负责对委属单位的网站建设目标制定、建设协调和工作督查指导。建委信息中心主要承担建委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维护、内容采编和日常管理,并对委属单位网站运行状况实施跟踪监测和相关服务。委属各单位应根据网站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制度,做到定岗定责。

二、加强网站基础建设,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委属城建处、建管处、市政工程处、园林局要抓紧建立本单位网站,尽快与建设网链接,为扩大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咨询、办证、投诉求助等服务项目提供方便条件。今后建委上下传递公文、采集报道信息一般应通过网站完成,希望各单位明确专人,加强日常化管理,及时从网站上查询处理相关信息,传递日常公文和动态信息,充分发挥网站快捷、高效的功能作用。

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禁信息上网。建委要求委属各单位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的原则,妥善办理各类信息的网上工作,使之达到谁、谁负责,谁承诺、谁办理的总要求。建委信息中心将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认证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数据灾难备份等基础设施。委属各单位也要做好网络层安全、网络防病毒、集中存贮数据备份、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日常工作。切实做到网站信息及时更新,严格落实自编信息上网审核制度,以防止重大信息缺失、滞后。

四、坚持高起点运行,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面向群众、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的综合交流服务平台,不断促进服务型机关(单位)建设。建委系统各网站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不得与非法网站、商业性网站建立超级链接,不得从事与网站身份不符的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利用网站散布有害信息,以确保建委系统网站上通下达,安全高效。建委已将电子政务建设列入今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与评先评优活动相结合,希委属各单位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以保障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上一篇: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下一篇:销售合同样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