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31 11:26:11

网站网络教育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湖南;农民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具备了上网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可能。如何运用网络教育加快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成为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湖南省农业网站网络课程利用现状

近些年,湖南省农业网站发展迅速,主要的政府农业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量的涉农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多数农业和涉农网站都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源,但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只有少部分网站提供了一般性的视频课程,提供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的网站寥寥无几。从访问量来看,大多数视频课程访问量都在2千人次以下。创建较早的湖南农民教育专业网站——“农民教育在线”,其网络课程点击率也在2千人次左右。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的网络课程直播期间,在线人数一般也只有几十人。网络课程的使用率并不尽如人意。

湖南省农民接受网络教育的主要障碍

软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在“影响您参与网上学习的主要因素”项目的调查中,农民的首选因素是没有上网的场所和氛围。从访谈得知,首要原因是因经济问题无法购买基本设备。目前,由于湖南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不高,硬件设备购买成本、网络接入费用等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其次,网络信息资源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另外,由于农民一般不太懂电脑,而农村的电脑维修网点也很少,电脑维修费高且不方便,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农民尚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受农村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对新生事物持漠视或排斥的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态度松懈、行为疏懒等,在这种被动消极的状态下,自主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从访谈得知,不少农民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也有部分农民表示不支持网络自主学习,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

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比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电脑普及率不高,农民不熟悉互联网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农民不懂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术,缺乏接受并利用网络信息的知识及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农民非常缺乏网络信息处理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大多数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检索、分析、辨别以及接受能力较差。在调查中,83%的农村网民表示获取网上学习资源有困难。

农民培训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缺陷由于起步较晚,湖南省农民培训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农民教育的专业性和地域性因素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培训资源本身严重不足。其次,网络课程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和布局,课程资源建设层次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外,当前农民培训网络课程普遍存在内容缺少地区特色、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更新不及时、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情感缺失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促进湖南省农民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抓好农村网络学习场所和设备条件的建设农民参加网络学习,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没有一定的设施条件,学习效果是很难保证的。可以通过提供学习中心、租借设备的方式,向那些希望采用网上学习方式的农民提供支持。在农民素质相对较差、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可以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三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

对农民加强网络教育的宣传力度比较容易接触和使用网络的农民已经基本进入了网络生活范畴,尚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民是网络渗透的对象,而互联网向该人群的渗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乡镇村组干部要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和技术。多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图书室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加强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

发挥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农民教育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民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措施:一是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农民远程教育体系。二是政府要强化组织管理,协调各部门职责和分工,敦促各级地方政府配合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整合农、林、水、牧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电信通讯等多部门的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性、时效性、科学性及可用性。三是探索现实可行的农民网络教育盈利模式。由于缺乏现实可行的盈利模式,现有农民培训网站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差的现象,从而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造成网站投入少,发展缺乏后续资金,严重影响了其发展进程。在政策上实行优惠,引导各类公司、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投资服务于农民培训的网络教育。

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作为直接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网络教育培训,应该以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涉农企业为主要信息源,有机整合农民培训师资力量,切实加强农民培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信息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培训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是影响农村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农业信息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培训,教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帮助农民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加强终身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形成终身学习观念,逐步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的习惯。其次,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培养农民自觉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来提高农民的科技、人文素质,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帮助农民形成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来被动学习的状况,并从中享受生活乐趣和情趣。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 我国主要城市经济实力对比分析 无线通信网络功能特点的对比分析 浅述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比分析 我国城乡信息消费对比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对比分析 试从概念功能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体育新闻语言特点 我国主要门户网站网络广告研究 网络教育标准对比分析 我国主要贫困地区分布新格局及分布特点和类型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特点及对当前勘查工作的启示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动态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主要城市金融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主要城市住房供给价格弹性估计与比较分析 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面板数据聚类分析 我国主要内河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主要城市房价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主要投资渠道收益率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数据100调查在线[EB/OL].[2011-07-10].http:///.

[5]中国调查网[EB/OL].[2011-07-10].http:///.

[6]第一调查网[EB/OL].[2011-07-10].http://www.1diaoch

/.

[7]问卷星调查网[DB/OL].[2011-07-10].http://www.soju

/.

[8]态度8调查网[DB/OL].[2011-07-10].http://www.taidu

/.

[9]知己知彼调查网[DB/OL].[2011-07-10].http://www.zh

/.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探析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表现,并以此为基拙,丰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强烈的变革,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崭新天地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是大学生其在网络天地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是进一步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主体性内涵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的意义

主体性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一般说来,主体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一定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就是主体,主体的能力、情感、意识、品性、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主体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即为主体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中的体现,是新的领域。其过程既是教育者借助网络平台,运用网络手段,遵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传输的过程,同时又是受教育者通过互联网在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外化为行为和习惯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教育活动的同时,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最终必须产生实际的“转化效果”。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教育与互联网良性发展的双重需要。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育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受教育者(大学生)两个方面作了充分阐述。

在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搜集、选择、过滤、制作、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目的地影响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塑造其品德的主导因素。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效果。网络的自身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双方的界定比较模糊,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形象影响因素被弱化、甚至虚化。而受教育者的“虚拟化”也将给网络教育者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课题,未来社会需要“数字化教育管理者”。只有具有高度主体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根据网络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学习使用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形成网络空间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并自觉地发挥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们越来载离不开互联网,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认识的每一个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多知识的“百科全书”,它也大大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然而,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较多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间题。国际文化霸权主义利用已拥有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其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同时黄色、暴力、颓废、迷信甚至反动的内容也大量充斥,混淆学生的思想认识,削弱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的原有价值体系受到严重挑战。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对原来的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一部分人通过网络制作、传播谣言,对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政党甚至政府组织的政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由于相关法律和管理体系还不规范,在网络上伦理相对主义盛行“你想怎样就怎样”或者“怎样都行”,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波动性,导致其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淡化。在虚拟的环境中有的学生迷失自我,以虚拟的人物出现,渐渐脱离真实世界,引起心理疾病;一部分学生缺乏网络道德,将互联网作为“施展才能”的天地,利用网络知识毫无顾虑地攻击网站,以此为乐或作为炫耀资本,等等。因此如何有效占领网络新型阵地,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状况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网络主体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鉴别有益和有害的内容,拒绝不健康内容,另一方面必须对不健康的内容给予坚决的反击,引导大学生用科学、全面、辨证的观念来分析判断所产生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辩能力,巩固和完善价值观。从当前的网络应用状况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就显缺失。

1.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主体性缺失

目前,各高校都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体之一的工作者队伍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如人心不稳,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面较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网络知识欠缺;工作投人与待遇较低的比差较大,职业观念淡薄;激励和培养体系不健全等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教育主体性缺失,其表征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成为人们所面对的主要客体。有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度不高,甚至不接触网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教育本身更转化为平等交流,教育者仍处于“我说你听”状态。

网络应用知识不足。网络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其使用需要一定的知识支撑,年龄较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方面知识相对欠缺,一部分人不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有时仅停留在上网看新闻上。或者网络语言的欠缺,无意识拉开了与大学生的距离。

网络教育手段单一。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较多,但其浏览率极低。其原因是各网站内容大同小异,信息缺乏吸引力;网络更新维护速度较慢,相当一部分网站停留在初建时态;网络缺乏特色,网站宣传力度不够,以网络为载体的活动几乎没有,等。这些表明在网站建设中,作为教育者意识还停顿在以往的“单向传输”状态,在创造性上缺乏主动。

2.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失衡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网络教学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网络学习、交流与沟通等活动,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受众的主要群体。然而,有调查表明,“只有46%左右的大学生基本上能熟练地操作网络,但仍然还有33.4%大学生只是一般地使用网络,有20%左右的大学生只是简单地会使用或者还不会使用网络”。(《西部大学生网络主体性调查及其研究》)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使用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网络教育和技能培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在网络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大学生在网络信息选择上仍然以娱乐、休闲类信息为主,对网络信息选择质量不高;参与网络活动以电子邮件、网上聊天、信息查询为主,创造性和自为性的网络实践活动欠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有较高的认知度,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沉溺于网络,产生了“网络综合症”(如上瘾、人际关系疏远、孤独等),甚至荒废了学业;大学生中出现“人格危机”,网络虚拟人格与实际人格相冲突,有的学生缺乏应有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认为网络“虚拟空间”上可以为所欲为,传谣、制谣事件经常发生,有的走上犯罪道路。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的几点设想

随着信息网络迅速发展,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1.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性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单向式教育模式,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平等基础上的互动式交流,实现“主客体一体化”,以理说人、以情动人,以人格感染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育人目的。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必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其次树立网络信息观念,提高网络素质,分析网络现象,了解学生网上动态,与学生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加强工作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创造性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网络运用能力的平台;注重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虚事实做,强化网络工作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教育学生,弘扬和培育学生网络主体性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零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网络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建设,还需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把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纳人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系统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必须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主体性的认知,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增强大学生参与网络实践活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增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自为性,在知识积累、能力锻炼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超级秘书网

3.构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的保证体系,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必须建立工作的保证体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加强多层次的网站网页建设,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体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发挥教育者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模式上,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在教育方式上,由二维方式,变成以受众为主体,有选择视觉三维方式;在教育内容上,由一个层次的文件(文章)变为多层次的大量文章、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其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念。在网站设计理念上,坚持“综合化”和“专项化”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和功能,发挥网络“多媒体”特性和优势;在网站的内容构建和舆论引导上应充分尊重受众习惯,突出个性化服务功能,注意相关内容宣传的系统性,注意网络宣传的语言艺术,体现人文关怀;在网站建设上重视技术保障,主要是“增加带宽,提高上网速度”。另外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宣传推介,凸现网站形象。其次,遵循互联网特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效应。BBS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广大师生通过BBS发表个人观点,讨论有关话题,同时也可发现日常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了解师生的想法,便于工作搭准脉络,“有的放矢”。通过开设“领导信箱”,架起师生和领导沟通交流的桥梁,及时地反映师生呼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另外可以开展网上调查,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网络使用的“双向性”,使者和受众者能够双向交流,主客体平等相待,没了居高临下灌输的感觉,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心力和亲和力。再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体系。英国学者托夫勒曾说过:“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目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必须营造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氛围,结合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日常工作与网络教育齐头并进”的格局。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人员编制、职业发展、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于充分保证,从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机制。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12-01

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个体受到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规范影响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教育。二十一世纪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网络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吸引力,网络虚拟世界与青少年紧密联系,已经成为新世纪青少年的生活基本元素,对当代学生心理与道德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世界前所未有地闯入现代人类的生活中来,对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如开阔视野、扩大社交、增添新的生活乐趣等。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如信息过载、垃圾污染、网上交友游戏、网络成瘾,甚至网络犯罪等。

一、网络对学生品德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严重腐蚀学生的思想道德。现在的互联网,只要打开网页,就容易弹出一些黄色、暴力、反动的网站。这些网站的信息往往以吸引人眼球和满足低级趣味为目的,对于判断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一些学生来说,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网络上瘾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中学阶段是个体道德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有调查表明,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心理与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长期沉迷网游,宅在家里或网吧里,学生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而心理损害更大,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与家庭疏离,与同龄人疏离,不能正常学习与生活,性格孤僻、易激怒,情绪不稳。

(3)沉迷网络游戏易诱发学生犯罪和道德感弱化。经常沉迷于网络,网络消费会使学生滋生开支的“黑洞”,极易诱发他们产生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当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和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严重腐蚀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致使其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淡化,甚至变质。网络中充斥着海量的暴力游戏,这些暴力游戏宣扬着暴力至上的处事原则,唯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的错误世界观,极易引起学生群体道德感的弱化,把游戏中的暴力情节转化到现实世界中来。令人担忧的是,当下社会上确实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暴力游戏情节相一致或相类似的案例,引人深思。

二、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教育的对策

目前,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展了网络道德教育,也积累一些成功经验,在网络拦截有害信息的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和成效。但是不得不关注的事实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中有害信息的扩散与传播是无孔不入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势是严峻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更新与教育远没有跟上。许多地方的网络道德教育还没有完全纳入中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范畴,缺乏相应的规划与管理。

(1)全面加强网络法制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国家已经规范学生上网行为,也立法规范了网吧、互联网运营商的行为。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戒除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与危害。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相关网络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教师与家长要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青少年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实现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无缝对接的唯一途径。当前学校的网络有专门的信息管理,但不能否认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网络信息则是无法控制的。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家长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讲座,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教育。在课堂上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思想道德观念与行为。同时也必须加强正确的政治意识教育,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加强共产主义信念与理想教育。

(3)网络道德教育宜疏导,不宜禁堵。学生对网络世界感兴趣,易接受,喜欢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部世界,这是客观事实。在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有人认为就是戒断法,切除网络与学生的链接。这种做法极容易引起学生群体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对抗。禁止不如疏导,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对网络虚拟世界有一个正确认识,担负起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责任,在更大的教育视域下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学校德育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深入了解与体验他们的心理感受,以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改变他们的非理性的需要。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迅猛发展,网络将直接进入课堂,学生课堂学习必将与互联网来一次完全亲密的零距离接触,网络道德教育将成为未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也必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广大教师要重视和研究网络教育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茂聪,王培峰.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J].教育研究,2007(07).

[2]韩丹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质对策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近年来,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耶鲁大学的《死亡》、《心理学导论》等由世界顶尖名校推出的公开课视频在网络上风靡起来。公开课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各个领域,这无疑造福了世界各地未能接触到的顶尖名校教育的求知者。不用花费一分钱,不用争着抢座位,不用担心漏掉教师的讲课内容,更不用考试、挣学分,就能够自由聆听这些顶尖名校的课程。不爱逃课,爱“淘”课,今天,你“淘”课了吗?无论你在哪儿,城市或者农村?咖啡馆、车站、大街小巷里?只要你愿意花上一点时间,你就可以免费观看世界知名学府的公开课视频,充分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吸取更多的教育国际资源,何乐而不为呢?网络公开课受到了都市白领、国内高校大学生甚至部分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如今,网络公开课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与喜爱。2010年,由中国知名门户网站网易推出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好评。其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且用户们完全可以在线免费观看,这不仅拓宽了求知者的视野、增长了丰富的知识,也使得一些因语言障碍而未敢接触或者不能完全了解公开课内容的网民接受到了国外大学不一样的教育。在这股“淘”课的风潮中,人们鲜见中国高校的身影,这就太让学生和白领感到遗憾和不满足了。国内高校应有所作为,正视青年学子和白领的求知热情,在网上公开自己的优质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取舍,同时,教育相关部门对网络公开课受关注的现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网络公开课的管理和成人教育的力量。 一、现状分析 1.国内外高校网上公开课发展现状对比。在众多网民为“淘课”乐此不疲的时候,不免有些遗憾产生:在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所国内的高校开放自己的课程视频,人人影视和网易在采访中都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协助国内高校拍摄和传播自己的公开课。“我们曾和三四所国内著名高校联系,但他们都对此比较冷淡”。网易公开课项目组成员朱玺瑞说,“唯一比较积极的是复旦大学。我们正准备将他们的学校的部分讲座放到公开课平台上,不过进展仍然比较缓慢,复旦大学方面正在协助我们联系讲座的教师,取得他们的授权以后,我们才能传播。这比网络公开课复杂很多,因为国外的课程授权方式是CC协议,我们可以自由地传播。”所谓CC协议,指的是知识共享协议,它允许使用人在遵守作者的某些要求(如署名、非商业用途、不得修改等)后,自由地复制传播其作品,这一协议正认为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大基础。 “国内高校的很多教师觉得,自己拥有其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自然不会愿意公开。这也是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缺失的一大原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开课程是需要资金、人力投入的,而国内高校认为,这样做没有收益,所以不愿意尝试。此外,有一些学校觉得自己的课程拿不出手,公开了以后可能招来这样那样的非议和批评,吃力不讨好,所以,不敢去做。实际上,早在十年前,我国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已经有了公开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部要求,部级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与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的缺位相比,网络上国外高校的公开课却很多,白领网友是这样评价网络公开课的:“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死亡》、《公正》、《幸福课》、《聆听音乐》———你就有想听下去的冲动。”小李是数以万计的“淘课”族中的一员,她每天会抽出一小时来观看网络公开课的视频,至今已坚持了半年:“我的iPhone里面,装的全是各种课程视频,有的时候储存容量不够了,每次删除一些课程都是件痛苦的事。”各大门户网站的公开课专栏,访问人数也相当庞大。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项目启动,第一天访问观看公开课的独立IP访问量就达到15万。现在公开课平均每天的独立IP方问量都保持在25万左右,不仅如此,项目组推出的公开课iPad客户端软件,上线第一天就排名苹果appstore软件商店中文软件第一名。 2.网课教育在高校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的高等教育其实并不缺少风度翩翩、有吸引力的教授。他们一样能将课堂搞得生动、热闹,一样能把高深的内容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但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就没能在网上掀起这样的“淘课”潮?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公布时,就规定“课程内容全部上网,取消登录用户和密码,向全国免费开放”,但在指定网站,评选的公示高挂,最吸引人的课程实录却杳无踪影。 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看到,截至2010年11月10日,部级精品课程已达3523门,省级精品课程8409门,校级精品课程8034门。但现实状况是“淘课族”们对国内精品课的了解甚少,一些知晓的网友也对其评价不高,有网友在百度中写道:“花那么多钱做了很多重复的精品课,但很多人不能用,因为没有权限。很多精品课就为拿到资金,拿到项目,做完一件事就结束了,哪管推广?”“那些‘精品’不是网页打不开,就是堆砌了一些不知所云的所谓论文!”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直言不讳,他曾帮导师申请过部级精品课程。“只要录一段上课视频,再把课件什么的交上去就行了,根本没有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过任何考虑和设计。”他坚信,这样的网上课程,对自学者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调查发现,其实像北大、人大等一些高校也有自己的开放式课程。为检验国内大学的精品课是否能顺畅地观看,笔者点击中国人民大学网首页的“开放课程”,即可进入一个名为“网上人大开放课程”的页面,用户经过简单注册后,就可以选择课程开始“上课”了。 其实,这些世界名校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懂得利用网络共享的特性,在输出知识的同时,也输出了自己的影响力。当我们的高校热衷于宣传每年招到多少状元,热衷于想办法将高中尖子收入囊中时,却忽视了这种输出才是对学校最有效便捷的宣传。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无疑是这一思想的最好实践和促进。很多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传递下来的知识,本来就没有“版权”,至于教师授课的“独家秘笈”其实更多在个人独特的风格和人格魅力上,那是外人很难抄袭的。所以,我们的高校和高校教师应该转变一下思路,主动推出我们的名校公开课“大片”,将提高高校名气的思路,由输入人才转为输出知识。#p#分页标题#e# 二、对策 1.让网络“淘课”成为成人教育新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曾晓东认为,“淘课”的最初动因是对知识的渴望,但折射的深层问题则是中国大学的定位危机。“研究性大学”、“注重通识教育的本科学院”、“技术性学院”,每一种“大学”都应该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定位,但国内大学多数都认为“研究性大学”是一种“特定身份”,大家一拥而上都要做研究型大学。这样的结果是对教学的资源分配不够,大学忽略了最基本课程设置问题,使很多大学生都感觉知识不够用,该学的实用技能没学好,该打的专业基础也没打好。大学的“开放性”本质上应该是大学的内涵之一,大学生“淘”网络课,大学提供公开网络课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海外名校的开放网络课程之所以受欢迎,一是因为其水平本身较高,更重要的在于其开放、真诚的态度,其网络的授课水准和制作质量都具备了较高的学习价值。就人文课程而言,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是一些国外高校人文类公开课在网上大受追捧的原因,曾晓东认为,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不论是在校生还是白领,“淘课”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2.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国外公开课内容围绕社会热点的比较多,是否我们也能这么操作,在当前大环境下似乎很难,有些教师会有顾虑。顾虑来自多个方面,最直接的便是知识产权,目前衡量是否侵权的标准在于,是否进行营利行为。教师如果在教室、学校内举例或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算是触犯他人的权利,但一旦对全社会公开,就很难判断。如果面对社会,某种程度也可以理解成面向全社会的宣传。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加放心地公开自己的研究资料,上海理工大学在维权方面给教师打了包票。曾经有教师的一门课被外省市另一所高校抄袭,而且申报了该省的精品课程,在公示阶段的时候被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搜索到,校领导了解情况后,马上给对方打电话,该院校的教务处处长、院长、系主任当天就飞来,向教师本人道歉。除了支持产权的顾虑,还有就是讲课尺度的把握,也许教师在上课时讲得会比面对镜头时更为生动。由于视频将公开面向社会,许多教师往往在心里抵触,“像经济管理类、社科部的教师可能会牵涉这些问题多一些。”相类似的问题其实在国外也是一样的,比如麻省理工为什么做得最好,因为纯工科的教学不会牵涉敏感话题,反而更容易操作。 3.建立全国校免费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里的优质教育资源做成网络精品课件,并进一步做到社会共享,这一距离并不遥远。据介绍,2007年1月,教育部启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工作。到2009年,共评审出149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分布在43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央电大及两所省级电大。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免费开放了相应资源,此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大规模开放高校的优质资源,促进资源的建设以及优质资源为更多的社会成员享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免费开放,是53所试点高校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积极行动,这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网络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可调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会呈级数增长。更重要的是,该计划联盟成员单位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建设和提供优质资源,把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相关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推进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网络教育建设的关键,建设公共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有资源合理配置、整合与共享之意。需要说明的是,体制机制差异及其背后的利益纠葛,在开展资源共享建设中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据了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行开放课程项目后,来自全球的网民访问了7200万次,平均每月访问量在100万次左右,访客基本分为教育者、学生、自学者等三类,其中96%的教师认为这些开放课程促进了他们的教学或者将要改进他们的教学。高校的优质资源免费开放,可以使在教师备课时多了一次参考、扩充知识、丰富课堂,对学生而言可以开阔思维和眼界、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技能、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课程。奥鹏研究院任为民院长介绍,从目前来看远程教育免费开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知识产权和学分互认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中,教师授课的内容是否应该算做其知识产权的一部分还没有完全的界定。因此,教师的补偿机制也没能纳入进来。同时,学习了高校的网络课程之后,能拿到什么样的文凭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讲,只有在学校正式注册,成为其学生之后,参加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拿到学分,所以学分互认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环。目前已经有一部分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了小范围的共享联盟,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几所院校的网络学院资源共享,并且学分可以互认,也能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中国各大学的教育质量本就参差不齐,要是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大学生们就能够通过自修享受到更好的中国高校教育。特别是对于各个高校展示出的精品课程,国内各校学子都能跨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工科院校的学生享受一些人文教育,文科院系的学生感受一下工科氛围,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办法。对于考研、想换专业的学生来说,寻找适合自己的国内网络公开课来看,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淘课热”不应偏废课堂学习。在不少人看来,网络“淘课”就好比一个市场,其兴起也是源于“供求两旺”。首先,年轻人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大学教育中依旧存在和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很多大学生或者职场新人,只能通过网络“淘课”来弥补知识结构的“短板”。“法学教育是一个例子,一些毕业生的理论基础不错,但实践能力还需提高”。深圳一位证券业律师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内已有六百多所法律院系,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等各类毕业生数以万计,其中不乏法学功底深厚、外语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但很多时候,毕业生来到律师事务所后还需要两三个月的培训。 #p#分页标题#e# 从“供”的方面来讲,动力也非常强大。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来的是教育的全球化,欧美名校在这方面的优势远比国内大,他们也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是海外名校开设网络公开课的初衷。同时,国内的一些商业机构、财经媒体也认识到传媒的大众时代正在到来,为年轻人提供有价值的网络课程亦是基于商业考虑。如果偏废学院课堂学习“淘课”无异于“逃课”。对网络“淘课”的热浪,也有人表示“担忧”。 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淘课热”正是其过于注重课程实用性的体现,因为“淘课”而荒废主课,忽视了大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一个学经济的学生,不知道凯恩斯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但对市场蓝筹股票却如数家珍,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6篇

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网络可以实现交互式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网络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努力扶持和发展这一新的教育方式,为推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不断扩大网络教育的普及程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民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但其影响已不仅是教育、经济领域,拓展到了第五空间的争夺。

互联网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挑战与变革,但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学习的革命”。

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正在逐步演变。特别是前两种功能,大学的知识产生功能正在逐步增强,知识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会使今后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远比现在所起的作用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应逐步演变成以研究为主的知识生产机构,靠政府授权,这种机构也可以是以鉴别人们掌握知识水平为目的的考试和证书发放机构。网络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学习知识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当然,有些不能进行虚拟实验的理工科专业除外。我们争论多年的大学要宽进严出,扩大招生规模在网络教育时代都会迎刃而解。

网络教育的实现不仅对于学生来讲是一场“学习的革命”,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样也是一场“革命”。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主动认识、积极学习、熟练掌握网络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的开发。

教育信息化建设无论怎样重视都不过分。网络教育可为边远地区提供优秀的课程课件等教学资源,缩小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给人们以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互联网可以提供大学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共享科技新成果,提高大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要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充分认识这一点,由技术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机会将稍纵即逝。

互联网不同于一些短寿的技术,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将是永久的,超越了教育、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是第五空间的争夺。

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有些技术风靡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如一九八五年时,在美国大唱片曾经是年销售240亿美元的大行业,由于录音带、CD等技术的进步,五年之后大唱片在美国的商场中完全消失了。今天的录音带、录象带的市场也在日渐萎缩。而有些技术会长期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升级,如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产生,对人类的影响会远比电影、电视、印刷等技术要大的多。

从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来讲,互联网不仅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新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人才,转变学习方式,产生新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甚至语言的演变都有重要影响。在整个过程中,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宣扬与传播。如果哪个民族不抓紧这次机会,今后将会使这个民族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上我们把一个国家的定义在有形空间上,如领土、领海、领空等三个空间,靠科技的发展,少数发达国家正在争夺太空的控制权,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家的第四空间(或称领宇)。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的第五空间(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或称领网)。尽管开发第四空间的起步较早,但第五空间发展地比第四空间要快的多。互联网是一场无硝烟的国家争夺战,而且日趋激烈。尽管它没有有形的边界界定,但它靠知识产权,文化和价值观念,技术壁垒等来界定。

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无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校长、教师、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育信息化是将教育信息资源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目前,教育部已经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教育人口众多,为使教育信息化真正落实到实处,还应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相应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或机构,以便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和协调下,统一部署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全国一盘棋。

各级领导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关乎国家自强,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积极调动和开发全国教育系统内外的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破除“小而全”,“画地为牢”的本位主义思维模式,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思路。

各类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前面已经讲到,我国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大学以及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备,但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教师的培训、内部资源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电脑有50%以上处于不完全使用或闲置状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是赶时髦,要有急迫感。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为教育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

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

学生应培养现代化学习观念

就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在互联网上,一个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钱都觉得亏,而使用电话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觉得贵,主要是习惯和意识问题。

积极利用媒体等手段向社会不断宣传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近年来,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已经连接到学校、单位以及家庭。就大部分家长来说,可能只看到互联网的皮毛,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涵不甚了解,再加上一些地方对公共网络场所疏于管理,出现了象“蓝极速网吧”这样的事件,使社会一些人士及一些家长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举个不恰当的类比: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象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所带来的方便,或不发展汽车工业。既然互联网的功能利大于弊已成为共识,在现阶段,媒体就不应过分渲染互联网的弊端。相反,媒体更应该加强宣传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方便,宣传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主动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意识。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在校园网建设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保证校园网建成后,就能投入使用。

培训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教育观念转变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国家,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意义,消除他们对计算机的畏惧心理。培训要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全员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作为现代合格教师的标准。

信息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但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必须进行全面统筹,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我国信息化普遍存在“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纵强横弱的现象,所谓纵强就是指部门的系统比较强,横弱是指横向的互联互通存在着局部的信息孤岛等问题。为此,国家信息主管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并切实解决物理线路的互联互通问题。

互联网是由物理线路和信息资源组成的,物理线路联通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信息资源的组织与传播。信息传播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中央复杂,末端简单的结构。广播、电视、报纸,包括电话等都是中央复杂,末端简单的结构。信息的组织者(采编系统)非常复杂,信息的使用者通过简单的载体就可获得信息。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互联网的发展走了一条弯路,目前的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末端复杂,中央简单(甚至没有中央,物理线路可以没有中央)的结构。目前互联网仍然处在违背信息传播规律的方向发展,各个单位建网站的积极性很大,比如,法规网站很多,但没有一个全面的(权威的),浪费了巨大资源,造成信息查找困难,搜索引擎繁多。这种违背信息传播规律的互联网正为人们所逐渐认识,小网站越来越难以生存,大的专业资源网站正在逐步形成,也就是说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规律正在回归。

亟须统筹规划,整合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建立教育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中国权威的教育网上服务门户。

尽管我国教育网络的建设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发达国家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体系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网上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和怎样才能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

信息和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有效传播可谓是重点工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例如: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BECTA)在2000年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信息与通讯技术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通过对2110所学校的对于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具备良好信息资源的学校的77%学生达到了要求的水平,从而显示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中作用。英国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特别注重网络资源的建设,注重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并于1998年建成了全国的教育户网站---全国学习网络(NGfL),以求联接所有的学校与教育机构。经过几年建设,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NGfL)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而且具备功能强大的搜索功能。同时英国也注重建设面向教师的网络资源,2000年8月,其教师网(TeacherNet)开通,这是专门为教师准备的门户网站,使教师简单地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包括进入政府和协会为教师准备的网站。

我国各种类型的网络教育网站名称五花八门,数量众多且良莠不齐。现有各类以教育为名的门户网站达1600多个(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教育部正式批准大学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但真正做地好的不多,亟需加强管理。为此,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上,除需对现有教育类门户网站进行必要的管理外,还应加强现有网络内的教育资源的整合。要设立专门的教育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对大学、中学、小学等教育单位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国家各种工程、计划所形成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加工。在教育信息网络内,为不同教学、学习阶段的教师、学生和社会有需求人员提供权威的、可靠的教学信息及资询服务。建立适合中小学生上网的内容安全,家长放心的绿色网络工程。同时要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安全的防护体系。

“校校通”是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校校通的建设,亟须统筹规划,强化应用。

校校通是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存在很多不足

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指出“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至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校通”工程,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于2000年底开始启动,目前已在全国中小学校展开,特别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上海、江苏等地基本实现了“校校通”。

“校校通”工程启动两年多来,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但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校校通”对校园网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指导,由于一些学校领导自身对校园网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造成学校建网放任自流。在校园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课件建设和师资培训的现象,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还有校园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维护,造成一些学校建网后的维护费用和改造费用过高,学校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校园网建设的健康发展。

“校校通”应贯彻“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逐步实施”的原则,与现有CERNET全工程主干网建设统一考虑。

同志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对“校校通”工程来讲,中央、教育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更多应该起到倡导者、规划者、组织者的作用。“校校通”建设应贯彻“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校校通”建设要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发展。“校校通”的规划应与CERNET全国主干网的建设和发展统一考虑。具体工作可考虑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指导意见,技术标准参考意见等,以保证网内标准的统一性和软件的兼容性。

“校校通”的具体建设应多发挥当地政府和学校的作用,包括建设资金的筹措。CERNET应提供优惠的接入条件和技术支持。教育部应更加明确地将CERNET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干网,更多地支持CERNET的建设和发展,其它的所需经费可调动社会资本参与。

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校校通建设,统一规划,并最终将各地中小学校园网接入国家教育信息化主干网CERNET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企业、学校的积极性,在教育部统一规划指导意见下,参考技术标准,开展“校校通”建设,把“校校通”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扩展平台。各省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责本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工作,结合当地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规划,统一规划好校园网建设工作。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区教育局域(或城域)网络和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要具体制定本地区教育局域(或城域)网的建设规划,为本地区校园网进入局域网的互联拟定统一规范和标准。各地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指导意见所确定的硬、软件工作范围,分别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教学软件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推广及校园网应用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积极规划本地区教育网络特色资源建设,多方筹集经费,建成后接入国家教育信息化主干网(CERNET)。

“校校通”本意在应用,因此不仅强调建设,更强调应用,目前建成的50%以上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应有的效益。

不管是国家教育网,还是“校校通”,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后还是应该体现在使用上。当年互联网建设之初,社会各界也曾担心使用问题。我们当初曾将互联网比喻为“信息高速公路”,就教育信息化来讲,所谓“路”就是指现在建设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已建成一定规模;“路”上要有“车”、“车”上要“货”,同时“车”要有人开,“货”要有人用。重要的是要有“货”和“人”,“车”可以理解成网站网校,“货”就是教育信息资源,但最主要的是要由人—-教师和学生来使用和掌握。

“校校通”工程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甚至机械套用大型企业网、大学校园网模式,那将会脱离我们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结果只会造成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据调查,目前已建成的校园网,由于观念和习惯等原因,大概有50%以上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应有的效益,中小学尤其严重。为此,除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外,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提高现有教育网的使用效率。

“校校通”不应理解成“校校建”,校校通也不只是做几个页面,重要的是应用,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教育资源建设,都需要统筹与协作。

校园网是实施“校校通”工程,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为了适应我国幅员辽阔,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因而,“校校通”不应理解成“校校建”。有些学校单纯的以为建立一个学校网站,联通了互联网,做几个漂亮的页面就是实现了“校校通”,这种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中小学校校园网在解决了通网络的问题后,网络教育资源也不应重复建设。即便是重点学校也应该意识到名校也并不是在每一个方面都优秀,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一个学校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各地方,应针对本地区信息资源状况及学校具体情况,保证网络畅通。另外就是从省市和国家层面上,要优选课程课件,开发大量适合各层次需求的课程、节目或软件,放在电视台和大型教育资源网站上,使有需求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像遇到SARS这样的突发灾害,能保证网络畅通,使学生、教师在家中能进行学习或教学,尽量减少损失。特别对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由于受人才、资源、信息及经费限制,应重点解决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尽量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

各学校都要提高参与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而不是自个学校搞“小而全”。在课件软件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中,要统筹规划,达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

互联不互通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坚决打破垄断,彻底解决教育网与公共网的互联互通。

由于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业务主要集中在电信手中,一般家庭进入互联网,大多通过电信。互联网综合基础设施接入网仍有瓶颈,定价服务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普遍服务补偿的机制需要加快形成。CERNET自启动以来,既得到过电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深受电信企业垄断阻碍发展。教育网与公共网从开始时的国内线路互不相通,到两网互通带宽逐步增加,每次带宽的增加都是长期奋斗的结果,甚至到惊动中央领导才能突破一点。两网国内互通由于带宽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网作用的发挥,也影响教育网的形象。国际线路部分,由于电信企业的垄断,非电信运营商租用一条国际线路不仅要向国外运营商缴一条国际线路的租用费,同时要另外向中国电信再缴纳半条国际线路费用,而且中国电信的国际线路租用费价格要比国外运营商的价格高出数倍,造成教育网(CERNET)和其它非电信网络的额外负担,教育网非但没有相应的线路优惠,就连起码的公平竞争条件都没有得到,在国际线路方面我们同样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互联网接入费用过高,严重地阻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如何使教师、学生在社会各个角落,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这是社会各界应着重考虑的问题。特别是电信企业的双重收费(拨号上网既收网络费,又收昂贵的电话计时费。发达国家只收网络费和少量的一次接入费)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教育部也应以积极的态度与电信部门协商,争取用于网络教育的电信部分费用降下来。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PHP技术;校园网站设计;校园网站实现

引言

校园信息的管理应用平台成为了学校进行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胶原价值观带来了冲击,信息革命的目的是将学校的组织机构管理成为一个自动的网络系统,使得管理更加的简化,效率更加的提高。

1.校园网建设的现状

校园网指的是校园内的网络技术设备、软件和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构成的,通过互联网实现远距离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为学校学校管理和教学服务的集成的应用系统。数字校园化的概念在欧美等国家树立的较早。自90年代后,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校园的数字建设化工作。在我国,互联网技术起步晚、发展快。比如说中小学的教育网站层层涌现,网络教育也成为新时代下教育向信息化发展的代表。就我国的国家政策而言,对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较多,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丰实了校园网站建设的基础[1]。

但是,我国的校园网的建设还是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的。在全国大多数学校已经基本普及校园网的建设之后。如何有效地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是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然而,在校园网的建设中,由于领导和教师注重的程度不够、受限的现代教育水平、缺乏的教学资源,校园网在学校中的作用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与学校实际驾驭不同步的校园网的管理和教学的环境,使得我国的校园网建设还是处于低端的硬件设备的扩张状态,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

2.PHP技术校园网站的设计

PHP是英文超级文本处理语言的缩写,它指的是一种服务终端、HTLM嵌入式、跨平台的脚本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强大的处理功能,跨平台广、安全性能高,是一种可以独立架构的、动态性的、可移植的脚本语言。

第一,基于PHP技术校园网站的设计,进行校园网站的功能分析和设计,在网站的功能需求分析中,根据校园网站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比如说:分配合理的用户权限、丰富教学资源、拥有信息功能,让用于权限的用户直接参与到网站的建设当中。同时,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易维护的、可扩展和易操作的服务。在网站的功能模块设计中,在校园网站设置超级管理员、处室管理员、匿名用户和注册用户四种用户权限,进而设计他们在整个系统中不同的功能权限和需求[2]。

第二,基于PHP技术校园网站的设计,进行网站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四影响一个系统好坏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中,首先应该要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形式、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系统的关系模式。一般来讲,在校园网站的建设中,我们采用的是实体-关系的数据库建立原则,这种数据库建立模式模式可以做到用尽量简单的数据表,实现校园网站的功能需求,提高存储的效率,实现数据的有效和正确。

3.PHP技术校园网站的实现

PHP技术校园网站的主要应该实现;六个功能,他们分别是:网站的登录功能、网站的信息管理功能、网站的公告功能、站内搜索的功能、友情链接的功能和站内调查的功能。其中,实现网站的登录功能和网站网络信息的管理功能是PHP技术校园网站建设的主要功能实现目标。

校园网站的登录功能是学校实现自身管理和与家长、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学校和外界交流的窗口。在登录中,应该实现管理员、用户的登录完善化。比如说,管理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学校的后台信息进行管理,通过权限判断之后,实现超级管理员对于网站的系统设置、栏目管理、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和系统设置与备份的操作。各处室的管理员在后台登陆时实现各处室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的操作。用户的登陆中,通过用户输入的有效性信息,进行验证,区分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并进行提示[3]。

实现信息的管理功能,既要注重用户管理,又要注重栏目、文章的管理。在用户管理中,对于不同层级的用户设置相应的权限,授予高级的用户对信息修改的权利。栏目的管理功能指的是预览、增加子类、更改、删除和移动栏目的能力,对查看权限和投稿权限进行设置。对于文章的管理,主要是处室员的职能,若要添加信息,添加文章的具体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设置,比如说对标题的设置,文章属性的设置、导读功能的设置,并保存在记录中。

网站公告职能的实现指的是在网站的首页公告学校的最新新闻和消息,通过添加、删除和编辑公告,使学校的网站实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功能。

网络内站内搜索功能的实现是指,在网站的搜索页面提供的关键字中,从网站的栏目、内容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搜索。

网站的后台友情链接指的是将校园网站和其他网站链接起来,对于常用的网站实现快速链接的网站功能的实现方式,通过添加链接、删除链接和编辑链接等多种方式,实现扩大信息量和增强影响力的作用。

站内查询功能指的是就某一个特定的事件,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向客服征求意见的功能。在在此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在完善校园网建设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站的建设管理功能。

4.结语

校园的网站建设是学校对外进行宣传的窗口,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利用优势实现网络的无纸化办公。因此在校园的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通过针分析目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本文以互联网管理中的PHP技术为立足点,基于PHP技术校园网站的设计,进行校园网站的功能分析和设计,网站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提出PHP技术校园网站的主要应该实现网站的登录、网站的信息管理、网站的公告、站内搜索、友情链接和站内调查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耕野.对B/S和C./S架构的特点及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O,2(08):71-73.

[2]李军.校问网的职业卞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教育,2012,3(03):15-17.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学习资源:教育网站:调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6-0065-07

一、引言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运行、在网络中共享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其丰富程度反映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我国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开展多种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如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建设等,建设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投放到因特网中,形成了海量的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国学者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优化、评价、共享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作者从中国知网(CNKI)上以“数字化学习”为题名检索到2001-2012年相关研究论文524篇,其中主题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论文96篇,主题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论文149篇。主题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论文22篇。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目前仍然是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分析一些重要期刊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发现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开发、评价及其应用上。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分析了我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华南师范大学丁新教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等:清华大学程建钢教授研究了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库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单从凯教授就我国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的元数据标准体系和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等。此外,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本地教育、某些学科教学中有关教育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优化、评价、共享和应用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但对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调查、统计、分布分析等研究很少。

文献对基础教育网站的多媒体资源的学科分布情况和存在方式进行了调研。但采用人工分析方法。难以进行大规模调查分析。作者从美国EBSCO、英国rravlor&Francis、德国Springer等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e-learning为题名检索到2001-2012年相关研究论文890篇。其中主题为environment和resource的论文320篇。这些论文的研究与国内相似。主要集中在学科、课程或特定领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有少量对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与应用效果分析评价的论文。例如,Memphis大学的TreyMartindale等对40个不同层次的示范性教育网站的11类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了分析:Richmond大学Hora Mc,Martin通过调查119个高等教育机构的4678名教学人员研究了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问题:Kalamazoo学院Nowicki S对著名的在线学习和教学多媒体资源网站MERLOT进行了系统评价等。但是,关于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的逻辑结构、数量密度、分布状况以及对共享应用效果的影响研究很少。

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一直是互联网管理部门和广大网络用户关心的问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每半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都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域名数、网站数、网页数等信息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在网络广告领域,国内外网络咨询公司利用网络调研数据为网络用户和广告主提供网络广告市场和发展趋势方面的报告和咨询,对网络广告市场的发展、指导广告主网络广告投放等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作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调查、统计和分布、共享、应用情况分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本文通过调查各类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其分布特点,对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搜索、开发和共享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开展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也有积极作用。

二、教育类网站中数字化学习资源调查

数字化学习资源指可用于教育教学或自主学习的所有数据、知识和信息资源。在教育类网站中,存在大量的教育教学网站、网页、文档、程序、数据库、媒体素材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些数字化学习资源有些以专题性网站、数据库等形式集中保存在特定的网站中,如,数字图书馆、中国教育资源网、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还有更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则以零散的网页、文档、媒体素材等形式分散在各类网站网页中。前者容易管理、统计、检索,相关的研究也较多,后者往往难以准确统计和检索,更难以管理。本文针对后者。研究比较典型的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分析其特点和分布状况。

数字化学习资源调查的思路是:(1)选择典型的各类教育网站,提取教育网站首页链接的频道网站(子域名)首页,组成教育网站种子网页集;(2)提取每个种子网页的站内链接。根据宽度优先搜索策略逐层自动下载教育网站中链接的所有站内网页:(3)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网络中的类型和常用的文件格式;(4)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网页中的存在方式;(5)按存在方式、文件格式和文件类型统计所有站内网页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一)典型教育网站与种子网页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嵌入的信息资源一般用src属性指出,如src=“http:///uiue/vd.sif”。

(五)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分类统计

提取网页文本文件中所有用属性href和src导入的URL地址,然后再分析URL形式和文件格式,根据URL形式识别出网站和文件类型,然后按网站和文件类型格式统计。表3示出按教育网站类型统计的平均每个网页链接的学习资源数和总的平均每个网页链接的学习资源数,表4示出每个网页嵌入的学习资源数和总的平均每个网页嵌入的学习资源数。

三、教育网站中学习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

从上面对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调查统计看,网站、网页、文档、表格、幻灯、声音、视频、程序、压缩文件等学习资源主要以链接方式存在,而图像、Flash则以嵌入方式为主。链接方式为辅。从统计的数量上看,教育网站中链接的网站、网页和嵌入的图像较多,平均每个网页链接网站和网页100多个,嵌入图像近20个。链接的文档、压缩文件和嵌入的Hash较少,平均约每10个网页才包含1个,而链接的表格、视频、声音、幻灯、程序更少,平均约每1000个网页才包含1个。可见,教育网站中的表格、视频、声音、幻灯、程序等这类数字化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从采用的文件格式上看,每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因特网中都使用较为流行的文件格式,如网站、网页的文件格式以html为主,shtml次之;文档以doc为主,pdf次之;图像以gif为主,jpg次之;视频采用的文件格式主要是rm,wmv次之;声音采用的文件格式主要是mp3。

(一)教育网站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数量分布状况

在网页中,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以链接和嵌入方式存在。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直接浏览或下载,应用方便,而链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还需要点击超链接打开浏览或下载浏览,不如直接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直观。但从统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数量上看,网页链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明显多于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图2显示出各类教育网站中平均每个网页链接和嵌入的资源数。可以看出,培训类教育网站链接更多,说明这类教育网站相互链接多,商业性强;语言教育、高校与研究所网站链接少些,说明这类网站的网页中实质性学习内容多。相关链接少些。

(二)教育网站中链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分布状况

在教育网站中,网页中的链接主要是网站和网页。而普通文件相对较少。图3显示出各类教育网站中平均每个网页的链接总数和链接的网站、网页数,图4显示出教育网站中平均每个网页链接的文档、表格、图像、声音、视频、Flash、幻灯、应用程序和压缩文件数。

从中看出,教育网站中平均每个网页有链接128.29个,其中网站链接51.61个。网页链接50.45个。在各类教育网站中语言教育网站链接较少,平均链接仅24.95个。而其它类网站平均链接一般都在80个以上。文档在教育网站中链接较多,平均每个网页链接0.100143个,说明文档依然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网站中链接的文档较多,说明这类网站比较偏重于文本类学习资源。图像在高校与研究所、各地教育组织网站中链接较多,说明这类网站比较注重图片宣传。

任何数字化学习资源,特别是数据量大、包含多个文件的学习资源均可以以压缩文件形式在网页中建立链接,为网络用户提供下载,因此教育网站中压缩文件链接相对多些,平均每个网页链接0.027509个,说明压缩文件在教育网站中还是比较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文件形式。总体上视频、声音、Flash、幻灯、应用程序类学习资源相对较少。例如,幻灯平均每个网页仅链接0.000826个,应用程序仅链接0.001139个。

(三)教育网站中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分布状况

在网页中嵌入的图像、Flash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浏览,也可以下载保存,是网页中最为直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网站中平均每个网页嵌入的图像数如图5。平均每个网页嵌入的Flash数如图6。

从中看出,图像是网页中除文字之外应用最多的媒体资源,在教育类网站中平均每个网页嵌入图像13.89个,而Flash平均每个网页仅嵌入0.0889个,远小于图像。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类网站嵌入较多的图像、Flash,说明这类网站比较注重利用图像、Flash增强网页的视觉效果。

(四)教育网站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文件格式分布状况

在因特网中,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通常使用比较适合网络传播的文件格式。图7显示出网页、文档、图像、视频、声音采用的文件格式比例。网页文件应用最多的文件格式是stml,占69%,其次是shtm、htm,分别占14%、10%,其他文件格式用的很少,如isp、xml仅占0.5%和0.09%。文档文件应用最多的文件格式是doc,占91%,其次是pdf,占8%,其他文件格式用的很少,如rtf、wps、cai仅占0.03%、0,01%和0,003%。图像文件应用最多的文件格式是gif,占71%,其次是jpg,占27%,其他文件格式用的很少。如bmp、jpeg仅占0.09%和0,002%。视频文件应用的文件格式较多,最多的是rm,占56%,依次是wmv、ram、avi、mov、mp4、asf,mpg、nv、mpeg,分别占20%、7.7%、5.6%、3.3%、3.2%、1.6%、1.5%、1.3%、0.09%。声音文件应用最多的文件格式是mp3,占96%,其它文件格式用的很少,如wma、wav、nsf仅占2.4%、2.3%和0.4%。

从教育网站中数字化学习资源采用的文件格式分布看,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基本采用了网络流行的文件格式,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网上搜索时应尽量采用网络流行的文件格式。

四、关于教育网站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

从广义上讲。因特网中可用于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网站、网页、文档、程序、数据库、媒体素材等都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从上面调查看出,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均每个网页链接128个,嵌入20个,而一个网站的链接和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多。但是,网站中各个网页链接或嵌入数量如此巨大的文件不是独立的。存在大量的重复。例如,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经过12层遍历式搜索,搜索到站内独立的网页195726个。而链接数为29754367个,其中链接站内网页17515536个,站内链接不重复的网页仅为1.12%: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该是网络课程、课件、媒体素材、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等,而不是广泛链接或嵌入的信息资源。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在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如此浩瀚的信息资源中有多少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哪里?以怎样的文件形式存在?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者和教育网站建设两方面考虑。

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的角度考虑,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哪些类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31)将教育资源建设分为四个层次: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的评价、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素材类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献资料、试题、试卷、案例、课件与网络课件、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八类。根据《规范》,本文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媒体素材、文献资料、试题、试卷、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十类,其中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文献资料包括教案、报表、电子图书、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论文集、报告、会议录、期刊、标准、文件、法规等。

从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者和教育网站建设的角度考虑。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网站中应该以怎样的文件类型存在?本文将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信息资源文件类型分为网站、网页、文档、图像、视频、声音、动画、幻灯、程序、压缩文件、数据库、虚拟现实等。网站是用于展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相关网页和文件的集合。网页是按Html、Xml等标准编写的用于展示图文声像信息的文本文件。

综合起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与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信息资源的文件类型、文件格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图8显示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与文件类型、文件格式、教育网站类型的联系。从应用的角度看,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可能想知道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各类教育网站中有多少?主要以怎样的文件类型存在?若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各类教育网站中的数量和分布,需要根据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可能使用的文件类型以及对应的文件格式在各类教育网站中搜索。然后进行识别和分类统计,这样做难度很大。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对于某类教育网站中链接或嵌入的信息资源文件,根据表2列出的文件格式可以将其划归为相应的文件类型。然后根据其主要的内容信息确定属于哪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再进行分类统计。找出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网站中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表5列出了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可能使用的文件类型,但不一定全面和准确。该表说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类型与文件类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对应关系,同一类学习资源可能使用多种文件类型。同一文件类型又被多种学习资源使用。例如,文献资料可能采用网站、网页、文档、表格、压缩文件、数据库等多种文件类型,而文档又被试题、试卷、案例、问题解答、目录索引等类型的学习资源使用。

对于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信息资源文件,根据其文件格式可以确定其文件类型,但要判断其是否属于学习资源,属于什么类型的学习资源,需要根据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确定。由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很困难,本文采用人工分析的方法对十四类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信息资源提取28000多个(其中嵌入的信息资源6500个)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的主要信息内容判断其是否属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属于哪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然后进行分类统计。表6列出抽样分析的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网站中使用的文件类型的数量。表7列出抽样分析的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各类教育网站中的数量。

在本文调查的14类471个教育网站的5684862个网页中链接信息资源624196259个。嵌入96235793个。如果人工对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全部进行内容分析、识别和分类统计是不可能的,本文仅选取了少量的样本进行内容分析、识别和分类统计。初步研究表明,在教育网站链接和嵌入的信息资源中仅有23.3%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中目录索引、文献资料占较大的比例,这是因为网站中有很多目录式网页,而文献资料包含的学习资源范围较广。故相对较多。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可能最感兴趣的网络课程、课件、视频、教学案例较少,在教育网站建设时还应该加强这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从文件类型上看,文档、表格、视频、声音、PPT、压缩文件中包含较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而程序、图像、网站、网页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比率很低,这是因为这些文件类型含有大量的非学习资源,如广告等。从教育网站类型上看,教学资源、课件论文、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考试类教育网站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对多些。而其它类的教育网站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对少些,但这只是少量样本分析的结果,若选取更多的样本,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会更高。

发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网站中的分布状况、使用文件类型的规律,对教育网站建设、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搜索和管理有很多帮助。例如,在网络中搜索某类学习资源,可以利用一些搜索引擎的文件类型选项或参数,有限定性地搜索某种文件类型的信息资源,这样找到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避免了搜索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在教育网站建设时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尽量使用网络流行的文件类型和文件格式,以便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找到。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网络自动搜索、分类统计的方法,对中国网站排名网给出的国内访问量最多的471个教育网站及其2715个频道的5684862个网页中链接和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按文件类型和格式进行了调查统计,获得14类教育网站中各种文件类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人工分析的方法,对14类教育网站中链接或嵌入的28000多个学习资源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识别和分类统计。初步获得教育网站中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采用的文件类型和分布状况。这些网站基本上代表了当前流行的各类教育网站,统计、分析其中链接和嵌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反映了当前教育网站中蕴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状况。

研究发现,以网站、网页、文档、表格、幻灯、程序、压缩文件形式存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媒体素材视频、声音主要以链接方式提供,图像、Flash则以嵌入方式为主,链接方式为辅。在各类教育网站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含量和分布不尽相同。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网站链接的文档类学习资源较多,并嵌入较多的Flash。而各地教育组织网站嵌入了较多的图像元素。幻灯、应用程序、声音、视频相对较少。在文件格式方面,网站、网页的主要文件格式为html,shtml次之;图像的主要文件格式为gif,ipg次之;文档的主要文件格式是doe,pdf次之;视频的主要文件格式是rm,wmv次之;声音的主要文件格式是mp3。初步研究表明,在教育网站中链接和嵌入的信息资源仅有23,3%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各种文件类型的信息资源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比例相差很大。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各类教育网站中分布不均。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68-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大学生群体比例最高、活跃程度最强、影响力最大。作为高效快捷的信息工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享用网络学习和生活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如传播不良信息、污言秽语、思想反动、网络诚信与责任缺失、制造病毒、侵犯他人隐私等。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适应网络社会和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需求,探索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树立网络道德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必然要求传统道德教育的改革。现代化科技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求传统道德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更要求道德教育思维模式的创新,确立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教育理念。然而,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却出现高校道德教育观念跟不上网络发展速度的问题和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教育范畴把握不准的问题等。因此,在网络时代,增强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必须确立和强化适应网络社会的道德教育理念。

1.高校应该确立网络道德教育理念。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价值引导,帮助大学生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实现道德自律,塑造和谐人格。面对网络时代和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应该应抓机遇,迎挑战,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针对网络的特殊性和当代大学生网民主体的需求,重新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的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使道德教育观念与网络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2.高校应该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理念。高校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理念并将之付诸实践,是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高校应当从学校层面体现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将网络道德教育提到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生活和学习的道德指导。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网络道德教育的地位,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开设网络伦理、网络礼仪之类的课程,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培养大学生网络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等,以防范网络带来的道德危机和消除网络道德危机引起的负面影响。

3.高校应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理念。高校应该理清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和范畴,不断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使网络道德教育理念真正地为教育工作者所理解、接受和应用。首先,强化对网络道德教育理念内涵、网络道德特点及其与传统道德关系的认识,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其次,强化对网络道德教育理念范畴的认识。很多教育者认为网络道德教育是德育的范畴,是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实际上,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德育的范畴,也属于网络建设与网络管理、互联网与校园文化、网络立法与网络安全管理的范畴。因此,面对于网络道德教育滞后于网络机能教育的现实,高校应该不断强化网络教育理念,将网络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

二、提高网络道德教育者的素质

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涉及计算机与德育、网络建设与网络管理、互联网与校园文化、网络立法与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作为网络道德教育主体的教育者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委、辅导员,还包括网管、计算机教师等。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受网络道德教育者素质的直接影响。网络道德教育者的素质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网络素质,还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即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对互联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更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道德观并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网络责任意识缺乏和道德素质低下的道德教育者,无法给予大学生正能量。高校道德教育者只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掌握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网络道德素质,才能将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才能担负校园网络舆论监控重任,及时准确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引导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道德问题。因此,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者网络道德素质的培训,打造一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又适应网络社会,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网络道德教育团队。首先要进行意识培训,使网络道德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和开放的网络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民族品质,实现中国复兴之梦。其次要进行能力培训,尤其是网络技术、网络交往艺术、网络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网络道德教育者不仅有深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熟悉道德教育工作规律,还具备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运用网络文化特点,对信息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增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高校要利用互联网的特点,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建设与道德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高校应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有利的硬件保障。一方面,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规划高校的网络及其网络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建设。网站网页的设计与运行是其重点。网站网页内容的控制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大学生网民的心智特点和道德需要,注重网络信息甄别,用高尚的精神占领网络阵地,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内容陶冶学生,提高网络道德教育层次性和实效性。在网络窗口平台建设方面,设立道德信息的网络专门通道,拓展网络道德教育功能,把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动权。针对社会长期争论焦点和当前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论,设置学生所喜爱的栏目,针对网络失范现象进行专题讨论,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引导点评,使学生在开放、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识别是非、善恶,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强网络道德的自律性。同时,高校利用寓教于乐的道德教育软件,开设网络道德教育模拟实验室,以游戏的模式,吸引大学生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实施有时代感、感染力的教育真正地抢占网上阵地。在网络安全监管技术方面,高校应该运用现代技术,加大校园网监控力度,控制和过滤违法与有害信息,把好信息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学校可以与社会相关部门合作,如与网络运行商合作,对接入高校的光纤网络安装过滤软件或是监视器,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大学生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如与公安部门合作,开展网络法律法规在校园的宣传活动,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增强网络法律对大学生的警示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强化网络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自律能力。

总之,网络时代为高校道德教育创造了新的载体和渠道,高校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功能,促进网上道德教育和网下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网络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安全和自律意识的网民,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冲,等.我国高校网络道德缺失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2]朱爱虹,等.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泸州医学院社科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网站网络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安全隐患;安全机制

数字化校园网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工具和手段,实现教育、科研、管理等学校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应用等的数字化管理,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一、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广泛应用于信息媒体交换的各个领域。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校园网具有开放性、互联性以及多样连接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信息交流,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技术隐患以及人为隐患,校园网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校园网数据的破坏,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成效,比如非法更改考试成绩,学生信息等,甚至还可能盗取学校的机密文件以及学校的招生政策等,从而给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校园网用户接入点的数量非常大,使用率非常高,而大部分管理功能都是由网络中心完成的,所以网络中心的负荷量非常大,包括网站的维护、网络相关费用。

学校校园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处于玩耍时期,经常玩游戏、下载电影,会严重影响网络速度,阻塞网络的正常运行。有些学生安全隐患意识差,经常浏览未知网页,接收陌生人发来的邮件或者未知文件,点击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这些行为都可能使校园网遭受黑客的攻击,导致校园网病毒泛滥,数据信息丢失,造成网络瘫痪。

二、实施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安全机制

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科学合理的安全机制的数字化校园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采用多种安全防范技术,保证数字化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经验和技术是不够的,面对极其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必须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漏洞,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采用先进防范技术,优化网络配置,消除安全隐患。

1 采取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可以保护网络内部操作环境。防火墙通过数据信息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网络协议,监测、控制以及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决定站点是否允许访问,从而避免非法用户的入侵。防火墙就像一个隔离器,监控内部网和外界网络之间的活动,有效地对外隔离,实现网络的安全。防火墙技术是防止外部非授权访问以及黑客攻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有效策略。

根据数字化校园网的实际环境,可以合理设置防火墙安全策略:内外网络可以使用两套IP地址,实现地址转换的功能;通过IP地址,绑定MAC地址,防止IP的欺骗和盗用,导致乱用资源;通过应用服务,隔离内部校园网以及外界网络;支持安全服务器网络,内部校园网可以访问外界网络,但是禁止外界网络访问校园网,从而防止外部攻击,保护内部网络安全;开启黑白名单功能,根据IP地址,协议类型,查看学生访问的不良记录,过滤不健康网站;启动网络入侵检测以及报警功能,有效预防网络隐患。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审计记录,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网络安全的行为并报告,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可以使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现象,限制这些非法活动,从而构成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

2 实施安全隔离网闸

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在网络之间对应用数据进行安全调度。安全隔离网闸可以保证校园网的安全,还可以使用户正常浏览网站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交换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库数据,交换网络之间的定制文件。

根据数字化校园网的实际运行环境,可以合理设置安全隔离网闸的安全策略:隔离网络内部和外界用于网络数据传输的TCP/IP协议以及其他应用层协议,以免造成漏洞,危害网络安全;阻断网络内部和外界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防止外界网络攻击,保护内部校园网;内部校园网和外界网络采用一套IP地址,从而实现指定协议通讯功能;允许外网指定机器访问内部网络的特定应用,比如FILE,DB;允许内部校园网访问外网特定服务和应用,比如HTTP,FILE;具有自身保护能力,可以防范常见的DoS攻击和DDoS攻击。

3 防范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可以在各个网络系统之间进行传播,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从而造成难以承受的危害。校园网属于内部局域网,必须根据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隔离计算机病毒,及时查杀计算机病毒,避免网络之间计算机病毒的泛滥,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

根据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合理设置安全防范策略:在两个或者多个网络边界之间以及网关处,安装防病毒软件,拦截计算机病毒,不但拦截效率高,而且耗费的资源少;在邮件系统和文件服务器上安装防病毒体系,识别邮件、文件以及附件中的病毒,防止病毒邮件以及病毒文件的传播;针对计算机网络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病毒防范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防毒控制,保护网络安全;通过监控中心管理和维护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毒情况。降低维护成本以及工作量,提高防病毒系统的升级与更新。

4 对学生宿舍区域采用标准化认证

对于学生宿舍区域的认证,可以采用分布式认证方式分散网络用户的认证,如果某一区域发生网络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用户。由于学生宿合区域用户数量大、网络流量大,所以采用的认证方式应该具有很高的效率,保证用户及时通过认证,而且保证网络在用户多、流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高效、稳定地运行;另外,有些用户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可能会使用一些病毒软件或者黑客软件,从而对网络造成危害,因此认证方式必须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具有防止恶意攻击的功能。

5 优化数据存储方案

数字化校园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信息资料数字化、全方位查询检索以及数据存储和管理等,另外,数字化校园网还提供视频资料、音频声像以及电子图书等煤体资料。随着数字信息的迅猛增长以及越来越大的存储容量需求,实施高容量、可扩充的数据存储方案是网络安全的重点。NAS存储和SAN存储等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具有可扩充性,帮助用户解决海量的数据存储问题。

结语

上一篇:国防科技管理范文 下一篇:海外网络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