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6 11:18:10

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篇1

【关键词】榜样教育;意义;不足;对策

一、榜样教育法的涵义

榜样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它把抽象的说理教育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来宣传,从而激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引导人们去学习和效仿。榜样教育法具有宣传群众、激励群众奋发向上的功能,这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模仿、从众等心理特点,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意义

同志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榜样教育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种道德标准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榜样教育以先进人物为楷模,宣传他们的优秀品质,以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或模仿。榜样教育法所宣传的思想和行为反映着主流思想,体现着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孔子就常举尧舜等人为榜样,教育弟子“见贤思齐”。可见运用榜样教育法能把抽象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使大学生在熏陶和感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内化的作用。

(二)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功能

(1)激励示范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榜样的激励作用能唤起受教育者的利他行为,能激起受教育者的个人斗志,由不愿意模仿到自觉模仿,由不求上进到自觉要求积极上进,由遇到困难悲观失望到化解困难昂扬斗志。

(2)自我控制作用。榜样教育法能使大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自觉运用榜样的力量监督自我,自觉约束不符合榜样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促使自己向正确的、反映时代主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学习。

(3)矫正自我作用。榜样教育能促使大学生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个体的觉察能力,促使个体反省自身行为 ,起到矫正个体角色偏差的作用。

三、榜样教育法存在的不足

(一)榜样教育塑造的“高、大、全”形象,缺乏时代性

榜样在大学生中宣传的失误使榜样形象受到质疑。我们对榜样的宣传多是“ 有病不看型”、“ 死后出名型”,这种“高、大、全”形象,难以获得学习者的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对于心中的“榜样”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应该注重榜样的时代性。

(二)榜样人物的个性蒸发

某一种榜样应该有我们时代需要的精神和不同于一般群众的品行。不能只注重“共性”,任意突出、拔高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忽视其“个性”。我们常蒸发榜样人物的个性来对其进行宣传,使得学生只了解榜样的某一典型特征,如果去掉这个特征,或许我们就无法识别这个榜样了。

(三)榜样宣传者自身言行不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应言行一致地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高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要善于言教,更要重视身教。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教育者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很少表现出严肃的道德感及高尚的道德行为,这就不能给受教育者起到示范作用。

四、运用好榜样教育法的对策

(一)注意选择榜样的广泛性、层次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价值追求多元化,在榜样示范中表现为对榜样需求的多样性。他们对代表主流价值的榜样不再盲从和迷信,而是更多地根据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选择和取舍。在多样化的价值评价和需求面前,单一模式的榜样很难引起社会大众的心理共鸣。我们就要注意榜样的多样化,让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有与自己生活相近的榜样和偶像,以便学习和模仿。

(二)注重榜样的真实性

对榜样的形象塑造要真实,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把榜样无限拔高。学习榜样、宣传典型,不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强加在榜样的身上,使榜样脱离现实。而是要抓住实质,学习、宣传榜样的思想、品德;要立足实际,反映人物的真实情况,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不应使榜样人物神圣化。

(三)榜样教育者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

教育者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指的是教育者应该是榜样精神的率先垂范者。因为受教育者不仅听其言还观其行, 只有教育者以身作则, 榜样才能发挥其重大的功效。如果教育者行为与其宣传的思想不相符合,这很难让受教育者接受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与行为。因此教育者只有言传加身教,才会让受教育者信服,这样榜样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在人物塑造上因材施教

榜样教育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教育策略,即使作为同一类型的榜样也应该区分的明显一些。当然不同的榜样类型之间互相交叉、渗透,一个人可能会同时属于不同的榜样类型。作为教育者, 必须对榜样所属类型进行考察,确定需要传导的核心价值观,这才能在教育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打破榜样终身制

榜样的发展具有过程性,我们要破除榜样尽善尽美的观念。榜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他人超越。榜样的这种过程性,正是榜样的真正价值所在。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我们才能承认与宽容榜样身上的缺点,也才能正确看待榜样人物的沉浮起落,从而打破榜样完美论和榜样终身制。

总而言之,榜样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正确运用榜样教育法,使大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磊. 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发展论坛,2002.

[3] 姚迎春.榜样示范效应弱化现象分析[J].探索,2002.

[4]费均生.试论增强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J].唐山党校,2002.

榜样教育篇2

长期以来,香港一直以开放性与包容性为世人所称赞,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其成为一座多元化城市。与此同时,形形的文化形态由于缺乏一定的筛选机制随机引入社会大环境。在这种鱼龙混杂的背景下,青少年因缺乏一定的价值判断与有效引导,受到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迷失自我,出现道德素养下滑现象。面对这些问题,香港社会各界越发意识到重整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迫切性。就目前香港道德教育的进展来说,榜样教育作为一种集形象性、先进性和导向性特点于一身的德育方式,在香港的W校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为顺应时代需求,香港榜样教育不断尝试着打破以往封闭的学校围墙,利用来自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力量搭建合作共育平台,力图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正向功能,以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因此,香港榜样教育的有效影响在其具体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之间。通过对现时具体实施现状的探索,可以明悉香港榜样教育的本土特色。

一、以学校资源为主导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教育的中心,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系统向个体传授社会的知识文化、规范以及价值观念。学校榜样教育在其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双教”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榜样传递。“双教”主要是指教师师德魅力所发挥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和学校教材中榜样典范的陶冶作用。“一实一虚”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榜样载体的自主选择性,也使其成为学校榜样教育的一种潜在教育资源。

(一)以教师言行举止做表率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精神文化,酝酿着强大的力量。香港教育局在《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小一至中三)》文件中对教师的身份定义在原有的知识传授者、学习促进者、咨询提供者、辅导者和评估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重要的新角色――领导者,并强调“教师除了协助学生构建知识和发展能力外,亦应着重培养学生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在学校内,教师肩负着培育新人的重任,而对于学生来说,优秀的教师则会成为他们敬仰的榜样。具有榜样特性的教师是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品德高尚之人,他们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自己的闪光点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道德教育成效。

而要成功营造属于学校的文化及有效地培育学生,全校教职员的积极参与和一致的团队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故此,学校领导层刻意创造不同机会增强教师参与感,不仅对学生层面传达该种理念,更是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身体力行,时刻抱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共同信念,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该理念。教师身在其中发挥循循善诱的作用,利用课堂或非课堂的空间来引导学生成长,以自己工作来带动学生关爱理念的培养,开展包括与同事之间的教学互帮互助、对落后生进行补习和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等关爱行动。学校希望通过教师这种以人影响人的关怀行为来引起学生同样的情感共鸣,从而去帮助其他更多的同学,让学生在关怀有序的校园中成长。

(二)以学科教材人物显典范

香港中小学学科课程覆盖领域甚广,中国语文是其中一门融人文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香港教育局课程委员会在《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2002年)文件中指出,语文教育的课程宗旨除了培养学生应有的语言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品德情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将教科书中的人物事迹化作文化符号,展现其宝贵品质和高尚情操,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感化是语文学科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语文学科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优势之一。

现阶段,香港的教材使用并无统一指定要求,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订购校外教材资源,抑或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教学活动。整体而言,教材编写呈现开放化及人性化特点,教材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普遍具有典型性特点,很有价值。如在新亚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小学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共24册)教科书中,就通过不同年代和角色展现人物形象的特色。每种形象以一定的故事内容呈现,且往往都有一个品德主题蕴含其中。以古代人物形象刻画为例,大致又可分为圣君贤臣形象、聪慧者形象、仁者形象和勤劳者形象四种。本书“通过吕蒙、岳飞、廉颇三位将军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忠诚和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操,通过宋代宰相王安石的猜谜游戏、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华陀拆羊、孔子训学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反映‘聪明智慧’的品质,通过孔融、管仲和鲍叔牙、廉颇和蔺相如来表现传统文化中的‘亲孝’‘仁义’‘友爱’等品质,通过‘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的‘苦学三年’事迹展现锲而不舍精神”[1]。将时代所需传达的道德意识重新归赋于教材中的优秀人物形象是一种有效的榜样教育方式,它以人物的史实为依据,以人物的精神为载体,真正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统一。

二、以父母为基础

父母是家庭生活中的关键人物,是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的创造者,也是教育理念的主导者和传播者。父母的言行可作为子女榜样学习最鲜活的教科书,也是最直接的榜样来源。现代教育思想观也认为,父母的躬行践履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直接且持久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要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而不再是一种被动式的“言传”与“身教”。香港社会各界尤其重视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的话语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提高教育质量,香港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提倡家长参与各层次的学校教育工作,推行家校合作”[2]。而在学校之外,则通过民间力量为家长建立多种形式的家长组织以协助其进行教育活动,合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香港家庭中的父母正是在这种与学校、社会的互动式教育服务中充分其教育功能,以彰显榜样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力量源泉。

(一)用学校活动体现家长作用

家校合作是香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机制,家长通过家校合作平台参与到学校各项组织活动中,用自己的行动向子女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发挥榜样教育作用。1992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建议成立一个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简称“家校会”)。家校会以推动“家庭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为更好激发家长的榜样教育潜能,家校会在学校内部适时地开展多元化的趣味亲子活动来为各家庭创造教育环境。这些活动参与感与灵活性强,父母在其间可以教会子女一些必要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能力,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透过活动进行自我情感理解与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些活动理念,家校会设计并主持了多项亲子互动比赛,“家长也敬”致谢词设计和“校园清洁”标语设计便是家校会的特色主题活动。“家长也敬师”活动要求家长为教师设计表达教师形象的电子版图画,并送给教导自己孩子的教师,以此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通过参与这项主题活动,家长可以向自己的孩子传达一种重要信息,即每位学生都必须有敬师的行为和尊师的态度。“校园清洁”标语设计则是要求家长为学校设计校园环保标语以及参与到学校环保工作当中,家长的参与也向每位学生倡导着“我们都应与学校一道肩负爱护环境的责任”的价值观念。可见,家校会的活动一方面加深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协助家长理解子女个人成长;另一方面家长通过活动也将一些积极影响(如尊师、环保行为)传达给子女,以家长外于践行的示范,来使得子女道德意识内化于心,更好发挥家长的榜样教育作用。

(二)以社会组织带动家长共同成长

香港社会民间组织众多,在慈善方面的传统也源远流长,其中就包括教育公益事业。在香港学校外部,存在着不少与家庭教育事宜相关的非营利性组织。许多社会组织机构成立有家长委员会,通过多种方式为家长提供榜样教育的便利:一是实行家长开放日,通过积极开展形式新颖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搭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教育交流平台;二是举办教育讲座、研讨会、宣传等活动,希望将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理念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克服教育子女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众多的社会组织当中,由以“香港家长协进会”(简称“家协会”)为主要代表,其在家长榜样教育实践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家协会积极推动家长榜样教育的发展,带动父母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关注。家协会通过开展多种讲座、小组活动、研讨会等形式来为家长提供便利,其活动最大特色可以归纳为“分享式”,即通过家长自我分享,用自己的亲身阅历与子女进行内心互动,来达到彼此道德价值观上的联结。

如比较有特色的《弟子规》亲子班课程与杰出家长分享会。《弟子规》课程是一门旨在通过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与落实《弟子规》,培养德行价值观的基础课程。在课程中,父母先是通过朗读及学习《弟子规》,深入领悟和落实当中的内容,并跟子女一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落实《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子女通过父母的切身德行来间接体会到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榜样资源,不仅加深了对父母的敬仰之情,也激发子女的学习动力。杰出家长分享会则通过邀请一些在家庭和社会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家长进行座谈分享,且父母与子女都可以参加。一方面,这些杰出代表会分享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启发更多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亦会分享个人的一些成功阅历,青少年通过自己或者他人父母的成功来受到榜样的启发,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每个青少年去追求成功的脚步。可以说,父母通过与子女一起参与教育实践树立榜样模范,以自己的行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作为家庭榜样教育中的最为核心的资源,家长也通过接受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寻求在道德素养方面上的自我提高,进而更好引导子女健康成长。

三、以社会力量为依托

社会是教育资源的大集合,新时期的榜样教育仍需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创造育人环境。依托社会资源进行的社会教育在实践上往往更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与情境性特质。香港是一个社会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拥有健全的法治机构、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及充沛的人力资源优势,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形象向青少年传播,以社会上的正能量来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俨然已成为香港社会榜样教育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以正义榜样形象推行

廉政公署是香港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致力于维护香港公平正义、安定繁荣。廉政公署自成立以来可谓一直是香港市民心中的正义榜样先驱,它所传达的嫉恶如仇的精神也为香港市民所津津乐道。除了例行公职之外,香港廉政公署还发挥着一种重要的职能――廉洁教育,尤以香港中小学青少年的廉洁教育为重点对象。“多年来,香港廉政公署通过学校推进德育计划,普及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学校课堂、课外活动、学生家长、教师的参考资料等都成为推进廉洁教育的重要场域。”[3]廉政公署以自身正义、诚信、公平、守法等宗旨作为自己的德育核心理念,通过“制作正规课堂教学资料、组织课外活动、制作面向家长的计划包、出版教师参考材料等多种途径”[3]向学生传输正面价值观,目的是要增进他们对反腐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并鼓励每位青少年自觉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为人正直的理想信念,为成为一个合格的香港公民而奋斗。

此外,香港不少中小学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校外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参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进一步挖掘社会上的正能量,让青少年感受来自社会上的榜样因素。学生通过漫步于历史与现代相互交错的空间中,可以感受到榜样精神不仅不会随时间流去,反而会被历史铭记,流传千古。比如在参观香港孙中山纪念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领略民族伟人的革命精神;参观香港太空馆可以增强为国争光的光荣感;参观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文化馆可以感受文人墨客的儒雅之气。把这些社会上的德育资源加以整合,可以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除了一些必要的展览之外,不少纪念馆也会开办跟馆所主题相关的活动,比如香港孙中山纪念馆会在孙中山诞辰周年的时候举办一系列免费同乐日的活动,包括印发邮票、制作心意卡、播放影片等,通过多样的形式来纪念这位革命伟人,向社会大众弘扬其革命精神。

(二)以杰出榜样代表鞭策

香港社会重视对各领域表现杰出的青少年进行表彰与鼓励,以此形成榜样示范群体,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与精神,以在其他青少年群体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形成以点带线扩面的榜样教育社会效应。以杰出的同辈或者长辈作为青少年的榜样,青少年也会更乐意去倾听与模仿他们的成功经验,促使自己向榜样学习。从1970年起,香港国际青年商会每年通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评议推选出年度“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结果将公诸社会并加以表彰。选举旨在表扬在工作上具卓越成就及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从而担当更重要的责任。选举充分展现的香港青年的时代风貌,对于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影响。该活动自举办以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其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该活动也开始成为青年教育的重要学习材料,榜样树立方式得以创新。一方面,青年在价值观的形成上存在普遍的从众倾向,因此正面的社会导向有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杰出青年”所评选的榜样人物对于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它也告诉我们,一定条件下被教育者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对被教育者的正确行为给予鼓励和表彰,把被教育者设立为某方面的榜样也可以看作榜样教育法的一种特殊应用。通过开展“杰出选举”计划来发挥杰出榜样对基层青少年的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本地青年文化的发展。所选举青年既包括富有工作及人生经验的社会人士,也包括不少是年g相仿的朋辈。这些都能为青年树立榜样,聆听他们的人生经验,获得适当的指导、鼓励和支持,可以扩阔视野,并订立适合自己的升学和就业目标。

香港的持续繁荣和进步,有赖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和健全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是香港21世纪德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与最大的挑战。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引导与支持。香港榜样教育一直朝着这种方向迈进:通过依托学校、家庭、政府与民间组织等多元“课堂”的协调与配合,发展一种更多元化及全面化的德育模式,以协助青少年成为构建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社会新生力量。随着教育界开始越来越提倡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发展,香港未来的德育工作也依然会继续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更紧密的配合以及教育资源的开发,其合作方式也会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徐敏娜.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比较[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袁志芬.香港地区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及启示[J].中小学德育,2011(11):12-15.

[3]卢铁荣.德育先驱:香港廉政公署基于青少年的廉洁教育[J].域外研讯,2016(1):99-105.

【李嗪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榜样教育篇3

【关 键 词】榜样教育;内涵;基础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30-02

一、榜样教育的基本内涵

榜样教育是一种重要意义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华中师大所编的《德育论》一书中认为:“榜样示范法是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方法。”[1]有的学者认为:“榜样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能将抽象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通过榜样示范具体化为易于理解、对照和效法的行为,符合人们的心理特征。”[2]班杜拉认为:“榜样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树立模仿对象,让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某个人或某个社会团体的行为进行观察学习,获取社会技巧,掌握社会行为道德规范。”[3] 总的来说,榜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榜样这一价值载体高尚精神和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启发、激励受教育者,引起受教育者情感共鸣,增加其心理认同,促使受教育者仿效、学习榜样的思想、行为、品质,培养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内化榜样所蕴含的精神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活动。

二、榜样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困境

(一)榜样教育人物形象过于神圣化

传统的中小学榜样教育中树立的榜样往往是雷锋、孔繁森这样的人物。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尤其注重宣传榜样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者常常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人为地拔高榜样的形象,把榜样塑造成“完人”。这种过于神圣化人物形象宣传,没有考虑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在关注社会利益的同时,也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现今的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这种“完人”的榜样形象,容易使他们感到过于完美而难以触及,不切实际,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

(二)偶像崇拜的火热削弱了榜样教育效用

在关于“谁是你最崇拜的人物的”调查中,青少年普遍的回答是影视体育明星,如成龙、李宇春、林书豪等,还有很多人回答是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家,如比尔・盖茨、马云等。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像、雷锋、孔繁森这样的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实现理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道德楷模渐渐失去了对当今青少年的强大影响。如今的青少年热衷于偶像崇拜,掀起一阵又一阵追星潮,随时随地关注明星的所行所为。偶像明星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成功的事业、丰厚的收入都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对青少年有极强的感召力,反而削弱了榜样教育的道德教化感召效用。青少年对榜样的认同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

(三)中小学榜样教育宣传形式化和模式化

每年的“雷锋纪念日”或者上级下达关于“学习某某同志的优秀事迹”政策,各大中小学校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展榜样教育宣传。比如,以“榜样”为主题开展报告会、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开展义务劳动活动,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等。有的中小学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每逢遇到这样的节日和政策,都采取同样的教育活动宣传形式,没有创新与新意。应景式、走过场的形式化宣传教育活动,没有真正传达榜样精神内涵,很难触及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同样抱着敷衍的态度应付学校这种教育活动。任何良好思想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持久深化的过程。这种为了应付节日和上级政策的突击性的一两次的教育宣传,不可能引起中小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内化榜样的高尚品质。

三、优化榜样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榜样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传统的榜样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仅以前适用,现在也适用。但是,传统的榜样教育事迹,容易使青少年感到与他们现实生活差距太远,没有价值认同感。榜样教育的内容只有符合中小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觉得具有可学习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典型榜样人物。同时代榜样的生活环境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相似,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在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时,教育者可以选取具有时代特点,贴近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榜样人物,这样容易使青少年感到价值认同感,这样的榜样教育才会有成效。如“最美雷锋传人”郭明义,一位鞍钢普通矿工,他敬业爱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被亲切的称为“爱心使者”、“当代雷锋”。

(二)统一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者的榜样教育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社会加快发展,青少年独立性增强,个性明显。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已经是一种普遍性和常态化的现象。教育者应积极应对,不能一味地压制、杜绝青少年追星现象,需要辩证地处理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关系,相互利用,取长补短。学校可以选取那些富有正面能量、励志的偶像榜样,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向青少年宣扬他们怎样坚持梦想、奋力拼搏的,激励青少年。

(三)创新丰富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榜样教育基本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通过上思想政治课、开展主题班会、报告会等,宣传教育先进榜样的优秀事迹、高尚品质。学生当时可能会被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所感动,但是没过几天可能就淡忘了,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内化榜样的精神内涵到自己的品德架构中。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教行合一”,让空洞理论转化为生动灵活的实践。通过举办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体会和践行榜样的精神实质。比如举办座谈会,把榜样请过来,和老师、学生坐下来相互沟通、探讨。让学生和老师和榜样人物近距离接触,增加亲切感减少距离感,真正领悟内化榜样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现在是信息技术社会,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榜样教育的宣传教育方式,比如利用微信、微博、QQ,宣传榜样人物精神。

(四)榜样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日常的新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小学生、中学生为了救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英勇无畏的少年彰显的奉献精神的确令人动容,但不免惋惜,这么小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传统的榜样教育时,总是宣传榜样人物多么的“无私伟大”,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对于那些献出自己生命的榜样人物,会着重的宣传介绍,突出他们伟大精神,显得比一般榜样人物更加伟大无私。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处于花一样年龄的青少年就这样献出了自己美好的生命,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不仅给家人带来极大灾难,还是整个国家、社会的极大损失。我们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把牺牲奉献程度作为评判道德伟大与否的原则,要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尊重生命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德育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73.

[2]易莉,徐惠.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榜样教育[J].江西教育,2006,(2).

[3]侯培玲.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9).

榜样教育篇4

儒学伦理思维是榜样教育的人文基础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柱的东方伦理思维,始终是站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基础之上的。孔子强调立身以仁义为基,忠孝诚恕中和,慎独修身以济世。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他所推崇的“仁”既非常高远又切近可行,既是历史责任感又属主体能动性,既是理想人格又为个体行为。而背负伟大历史使命的种种刻苦的自我修养,最终会使个体人格的“仁”达到一种最高境界: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善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终其一生,躬行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地实践了伟大人格的自觉追求。孟子十分强调后天的培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主张将理性凝聚为意志,使感性行动成为一种由理性支配、主宰的力量。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孔孟儒学那种源于氏族民主制的人道精神(“仁者爱人”、“不忍人之心”)和人格理想,那种重视现实、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那种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感染、教育、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悲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爱国名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思想家顾炎武在国家危亡之际采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义举……都成为千古传诵的处世、论学、为人的精神支柱,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凝聚认同的基本观念、情感、思想和态度,使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经数千年各种内忧外患而得以保存、延续并发扬光大。

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榜样教育新的时代意义

由儒家理想人格生发出的荣辱观念,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作为社会的个人,在有意识地要成为一个成熟社会公民时,都必须考量一种怎样的正面人格,亦即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不能是非颠倒、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尤其当社会发展到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转型期、物化诱惑充斥生活诸多领域,物化思维趋向于主流思维模式时,榜样教育――这种时刻提醒正面人格的社会群体行为――就成为与急速物化的群体思维相抗衡的重要举措。

当然,依靠外在灌输式的宣传活动来振兴传统美德,也许其力度在表层现象上初始不及每日近距离的物化诱惑,但自古至今众多的社会案例显示,一旦将某一个体置身于时代责任和民族使命的特定情境,平日榜样教育的潜移默化就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采取正确抉择并付诸行动的精神储备。

基于此,在动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谓当今最能彰显时代意义的榜样教育。即通过选树不同领域的各种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每个青年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

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要牢固树立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学习中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从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诚信是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政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青年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位青年学生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庄严使命,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总之,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我们都要自觉遵守,全面遵循。

现在的时代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以推动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已在全国普遍展开。那么,素质教育都包括什么呢?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思想素质教育,还包括身心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等,在这里,思想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素质,是灵魂,这一指导思想将贯穿始终。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和政治方向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等;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的高低,体现为对人民、国家、集体能否献身的精神等。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成为有用的人才。

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榜样教育势在必行

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其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青年学生参加英模报告会时会被热烈的场面所激动,与英模相比则会感到自己的不足;阅读一部小说则会把自己与小说中的人物相比,进而深刻地认识自己;与专家教授在一起,会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为此,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创造适宜的环境,创造一定的氛围,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

其一,父母要为子女做楷模。父母是青年学生第一任老师,青年学生往往是父母的影子。青年学生的更多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常常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望子成龙,对他们有所要求,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和影响力。

其二,教师要为人师表。在青年学生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在广大青年学生眼里,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提高心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民主和法律的观念,遵纪守法,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年学生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用富有创造性的鲜活形象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三,社会是更大的课堂。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文化影响的青年学生, 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他们以各种方式更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成年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无不成为他们做事的参考、做人的参照。为青年学生我们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为未来我们需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我们的社会中,只有荣辱有鲜明的观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恶有明确的区分,才能更好地教育青年学生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榜样教育篇5

关 键 词 少先队;榜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榜样教育的作用逐渐淡化,失去了对少年儿童强有力的影响。为此,笔者对重庆市部分小学生及少先队辅导员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及目前学校开展少先队榜样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少先队榜样教育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提供参考。

一、少先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重庆市两所小学作为调查学校,以三年级为起点,每个年级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8个班级;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回收率为87.5%。问卷就少先队员钦佩的榜样、少先队员欣赏的榜样的道德品质、少先队员对学校开展榜样教育的认可程度以及少先队员青睐的榜样教育方式等方面展开了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对明星过度宣传引发偶像崇拜

在对少先队员自主选择榜样的调查中,有69人次选择文体明星为心中的榜样,占总人次的20%,在各类选择中排名第一。而选择科学家或文学家为心中榜样的仅有13人次和14人次,不足总人次的4%和5%,排名倒数第一和第二。

近年来,文娱、体育明星偶像因其靓丽的外表、年轻时尚的穿着打扮、个性突出的性格特点,对少先队员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而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以及大众传播的无孔不入,打开了明星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通道,让明星们家喻户晓,强化了队员对明星的喜爱和崇拜。由于相关制度法规与监管的缺位,一些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为满足少数人的窥探和猎奇的心理,对明星的个人财富、感情生活等过度关注并大肆炒作,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让许多少先队员迷失了方向。面对现实,对偶像崇拜的正确引导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榜样教育趋于边缘化

调查发现,少先队员对传统少先队榜样人物(如雷锋、王二小、小萝卜头、张海迪等)的认可度不高,有132人次认为传统少先队榜样人物不是其值得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约占总人数的47%。

分析原因,首先,面对不健康网络环境下日益壮大的偶像崇拜,传统榜样教育步入了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媒体、网民公然对我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甚至付出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进行否定性、负面的评论;有些人用“恶搞”的方式重新“解读”那些熟悉的英雄人物,以此博取网民的眼球;那些所谓“还原历史真相”的文章或作品,肆意调侃、抹黑、质疑甚至诋毁英雄人物,如此,英雄人物形象被颠覆,革命英雄变得模糊不清,又何谈光辉形象!

其次,市场经济下人们的平等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榜样教育因其鲜明的导向性而常常使人们产生灌输的感觉,导致对榜样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质疑。“榜样教育的起落并不应成为否认榜样教育的佐证,恰恰相反,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榜样教育的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1]目前少先队榜样教育虽然遇到了困惑,但其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并不能因此被否认。

(三)榜样教育形式陈旧,类型单一

调查发现,学校榜样教育的主要方法为:先进评选并进行表彰(215人次),以班会形式进行主题活动(180人次),观看关于榜样及其事迹的书籍、电影、视频等(145人次)。而少先队员喜爱的,通过网络、游戏、演讲、观看榜样电视电影作品、实践活动等感兴趣的方法,却很鲜见。此外,在调查学校树立的少先队榜样类型时还发现,最看重的是学习方面的榜样(244人次),其次为艺术(121人次)、体育(114人次)、思想(93人次)方面的榜样,生活方面的榜样最少(50人次)。

少先队榜样教育形式的单一化、培养类型的单一化,导致了传统榜样教育缺少吸引力。“少先队是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同样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2]。与一般的榜样教育相比,少先队榜样教育应更具有少先队组织特性。但目我们所树立的却多为学习方面的榜样,思想方面的榜样相对较少,培养少先队员组织观念的榜样更是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少先队榜样教育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榜样教育知行脱节严重

调查发现,少先队员认为自己将榜样的优秀品质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数为144人,约占总人数50%,其余136人回答并未践行榜样品质。可见,目前少先队榜样教育虽然力度较大,但并未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

少先队榜样教育由于缺乏后续跟进,不能给少先队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后期教育工作是榜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已经树立的榜样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关系着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学校和教育者都忽视对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后续教育问题,这一不足亟待改进。

二、少先队榜样教育的优化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可采用如下对策优化榜样教育。

首先,少先队榜样教育应多样化、层次化。少年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需求,认同的榜样也不同。因此,在选取榜样和开展榜样教育时,应基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性格类型的队员实际,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榜样,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其次,为改善少先队榜样教育单一化、形式化等问题,教育者在进行榜样教育时,应在充分关照少先队教育的特性,如双主体性、政治性等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大众传媒的健康宣传和引导发挥同学、家人及教师等身边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出少先队榜样教育的良好环境。

最后,还需注意激发少先队员榜样学习的情感,提高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仅让队员学习榜样的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要让队员自发地了解榜样,寻找榜样力量的源泉,激发对榜样的崇敬之情,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向榜样学习,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勇于在生活中践行。如此,才能达到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榜样教育篇6

关键词 榜样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榜样教育,是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如何继承和发扬高校榜样教育法的优良传统,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之一。

一、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施现状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我国教育者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宣传部门树立了众多榜样,高校也大力组织学生学习榜样的事迹,倡导向榜样学习。榜样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青少年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等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然而,从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其投入和成效不成比例,时效性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榜样与偶像并存,偶像崇拜超过了榜样学习。

榜样,指对人生发展有所启发或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树立的榜样是英雄模范和优秀学生,而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人物大多为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榜样教育与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很少重叠。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已经达到疯狂和痴迷的程度,但他们对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却毫无热情,甚至厌恶和痛恨,榜样的光辉形象在偶像面前暗淡无光。

(二)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降低。

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表明了他们在心理上对榜样价值观的肯定,在行为上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和学习。反之,大学生对榜样的不认同则表明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认可。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普遍较低。

二、原因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但在当前却出现时效性低下的状况,这其中的原因在于:

(一)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对榜样价值观的认同困难。

高校榜样教育的关键是大学生对榜样价值观的认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的榜样价值观大部分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榜样很少或者没有个人利益,心中全是集体和他人。他们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这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价值观与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公平价值观有一定距离。大学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对榜样教育所宣传的重集体、轻个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易接受,更不要说去认同和模仿。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主体化是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独立意识增强,个性鲜明,创新意识活跃,自我判断与自决能力提高。这一系列变化对榜样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认为我就是我,没有必要学习别人;另一方面,他们随着自我主体意识的增强,会进行自我设计,寻找自我发展的楷模以发展自我。

(三)榜样形象高、大、全,使大学生难以从心理上接受。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的榜样大部分都是大公无私、生活简朴、只讲奉献、不讲索求、见困难就上、见利益就让的典型形象。其实,榜样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的各种需要。当大学生一旦发现教育者宣传的榜样形象与其实际形象有一定距离时,大学生就会对榜样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他们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取荣誉,是对大众的欺骗,不值得学习。

(四)大众媒体的负面教育作用过于强大。

当前,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以不同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作为广泛接触媒体的群体之一,易受媒体宣传的影响。相对于大众传媒的强大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宣传正面榜样人物时所采取的方式或载体,则显得十分微弱。

三、增强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展,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的新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增强高校榜样教育的时效性。

(一)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运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就需承认其主体地位,尊重其主体尊严,提升其主体意识,重视其主体能力的培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品质与能力,是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的关键所在。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自主选择榜样的权利。

(二)善于树立榜样。

在运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时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1、注重榜样的层次性。社会多元化背景下,由于人们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生活条件等的不同,造成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多元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深刻影响并在教育中树立不同层次的榜样。以道德教育为例来说,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分为三个层次:必须层次(现阶段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即道德底线)、弘扬层次(以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教育目标)、追求层次(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道德教育体系)。

2、注重榜样的时代性。模范是时代的产物,榜样的价值在于时代的需要。不同时代不同的榜样,能引起不同的共鸣。当前随着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榜样崇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时应注意时代精神与时代需要,要突出时代性,使榜样符合时展的需求,更要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注重榜样的真实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塑造榜样形象时要真实,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把榜样无限拔高,更不能无中生有添加事迹。要善于在大学生身边发现榜样,使他们觉得榜样就在自己身边。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大学生个体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榜样可能就是他们自己,从而增强其学习榜样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

在运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传播真理的工作,更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高校教育者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自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最真实榜样。切忌“说起来必须,做起来随便”的言行不一致现象。

2、运用文艺作品强化榜样的宣传效果。好的文艺作品,是打开人们心灵窗户的钥匙。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增强其知识性与科学性,更要增强其趣味性。运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高尚道德与精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避免“直、铁、硬”的空洞式说教,起到点滴入土、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可使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文章,国内外优秀的童话、寓言故事和人物传记,还可以创新性地讲授一些旧的道德故事。这样,榜样的力量、规则与戒律的重要性、行为道德的程序均可蕴含其中。生动的情节与故事性的内容相结合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修养和道德意识的提高并转化为优良的道德行为。

3、组织参观访问、调查访问和事迹报告会,增强榜样教育的真实性。在实施榜样教育法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观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展览、纪念碑等各种教育场馆和教育基地。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访问和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榜样现身说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消除思想疑虑都有好处。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雪,何勇平.新时期榜样教育:问题与策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王晓燕.青少年心中的榜样―― 江苏省扬州市青少年榜样崇拜的调查分析.青少年研究,2O04(1).

[3]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青年研究,1999,(7).

榜样教育篇7

[关键词] 女性 榜样教育 现状 成因 对策

女性榜样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现代社会为女性发展提供了较之从前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机遇,一些女性抓住时代赋予的条件加之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出类拔萃的人生价值,成为女性中的佼佼者和社会学习的榜样。成功的女性身上固然有傲人的智慧及优势,但她们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才更值得全社会尤其是女性学习。但现今女性榜样教育如此重要的概念似乎根本未受忽视。那么,女性榜样教育的涵义是指什么?女性榜样教育的现状如何?如何才能加强女性榜样教育研究?这是我们探讨并努力想回答的问题。

一、女性榜样及女性榜样教育

(一)女性榜样的时代变迁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女性美值得我们赞叹和仰望。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时代孕育出的非凡女性不断刷新着社会对女性的直观印象,不断改变着我们定义女性美的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讲“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不论哪个时代的榜样,必须考虑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这样界定才科学。我们探究女性榜样,必须了解其时代变迁,结合时代背景。

古代女性榜样精神集中于挑战“男尊女卑”的社会定位和“男主女从”的权利等级。“巾帼不让须眉”的谚语大家耳熟能详,花木兰的榜样形象直至今日仍然是激励广大女性积极投身于各项事业的楷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经历、智勇双全的聪慧才干令世人折服,她敢于挑战旧世俗的勇气依旧是当今女性实现自我梦想的源动力。近代女性榜样(1840~1949)体现了投身革命的热情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宋庆龄、何香凝等革命女性以坚强的毅力、恒心与刻骨的柔情感召了全世界,不少女性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了自己的年华,以她们的坚强意志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战胜逆境的激励力量。踏实肯干、拼搏奋斗的激情是现代女性榜样(1949~1978)的精神品质。敢闯敢干的女拖拉机手梁军是新中国的第一女性劳模,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在她优秀事迹的影响之下,千千万万新中国女性走出家门,奔向生产革命的第一线。改革开放之后的当代女性处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对成功的定义丰富多彩,聪明睿智、富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女性备受推崇。吴仪,国务院前副总理,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威望不仅征服了国人,更是惊艳了西方世界。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女性榜样代表了当时女性的发展方向,中国女性一直在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激励下前行。

(二)女性榜样教育的涵义

1.女性榜样教育的概念

女性榜样教育从优秀女性出发,以榜样女性所具有的工作能力、决策力、公关力、执行力、亲和力等特质为教育内容,对广大群众发挥一般榜样作用的同时侧重对其他女性的激励,使受教育者认同并产生主动接受的愿望,从而模仿、学习的过程。在这里之所以特别倡导女性榜样教育,主要是因为在当今社会男性榜样占了相当优势,不得不承认的是男女因生理差别导致了社会分工及角色上有所差别,但究其本质,男性、女性在道德要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社会的支撑等方面权力等同。

2.女性榜样教育的意义

首先,女性榜样教育为榜样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现阶段榜样教育的理论成果虽然较为丰富,但视野较为狭窄,女性榜样教育的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维度和空间,并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女性榜样教育有特殊的教育对象,因而我们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对榜样的选择与树立做出思考,将个体人格特质的因素加入,真正做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其次,女性榜样教育有利于提高女性及儿童整体素质,延展了社会关注的范围。榜样女性的树立,有助于广大女性产生模仿甚至超越的意念,与此同时,当女性榜样被置于示范席地位时,在他人的关注和模仿的压力之下也有自我保持、不断进步的愿望和意识。因此,学习者与被学习者在互动过程中使女性整体素质获得了提高。同时,基于女性在家庭所处的角色决定了女性是儿童天然的榜样,女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儿童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女性榜样教育提供了一种客观看待男女性别的态度,为进一步确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供机会。“男女平等”是当前社会中一直在唱的高调,可是实现的程度是多少?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女性榜样以她们的奇光异彩和无限魅力感动着所有人,同样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践者,社会角逐中的王者,只有同样以女性作为社会的楷模、时代的榜样,才能为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提供可能。

二、女性榜样教育的现状与成因

(一)女性榜样教育的现状

第一,对女性榜样人物的选择缺乏重视。据统计显示,社会选择榜样时女性所占比例大大少于男性。当前小学教材的所有任务形象中,女性仅占23.3,其中作为主角出现的仅占9.2,而在小学课本里有名有姓独立出现的人物中,仅有5是女性。这种严重的性别差异体现了男性潜在社会地位的优越性。男权主义性别歧视的传统观念犹如一张巨网束缚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及女性的身心发展。在社会这种价值评判之下,女性榜样教育的缺失也是理所当然了。

第二,女性榜样形象的确立过于高大。高大全式的标准甚至超过男性,令人望而生畏,反而失去或削弱了榜样的价值。榜样的选择应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宣传上也应当贴近现实。现如今,对大多数女性榜样的推崇都以社会精英为主,均为各行各业的人中之凤。这样的榜样强化效应虽说能够引起广大女性的学习热情但又使得普通女性产生“遥不可及”的感受,认为这些女性榜样都具有“超素质”,发现自己与她们在能力上相差甚远,此时便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丧失努力的信心。这与女性榜样教育需要实现的效果是不相符的。

第三,女性榜样性别气质模糊和弱化。如今,“中性化”是个炙手可热的词语。随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和主流文化的变化发展,女性的性别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多数女性榜样人物体现出了刚强、独立、果敢的气质,但此时社会上对这样的非凡女性又冠上了个含多种滋味的称呼――“女强人”。即“人们不再把你当做一个女人,同时,你还必须为这种‘不公正’承担全部责任:是你异化,是你男性化。”“女强人”的标榜让这些杰出女性丧失了“女人味”,失去了一个女性最初衷的温柔、贤惠,这样的称呼对女性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和压迫。女性榜样强调性别侧重,现实生活中如果刻意追求女性男性化的气质并以此为广大女性立标杆,而女性特有的和善、柔韧、重感情等气质被忽略甚至是不足一提,这就偏离了我们当初设立女性榜样人物的初衷。

(二)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意识使得人们对女性已经形成了依附于男性的偏见,影响了大部分人对女性的看法。女性在为与男子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而不懈努力,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除此之外,目前社会有一种主流思想赞美女性牺牲自我、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实质上正是因为这种隐性的圈套将历代女性压抑在一定的生活范围之内,禁锢在固定的生活方式之中。实际上人们深层的价值意识仍然认为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女性榜样教育受此影响也并未得到重视,“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的确需要很大程度的努力。

2.个体因素

首先,女性的主体意识淡薄。女性总体的主体意识发展不尽如人意,依附心理严重,独立意识淡薄,自主能力较差,自我评价低下。现当今甚至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一提起杰出女性,其他女性认为根本无需向这些榜样人物学习什么,相反她们认为这些榜样人物的光环太过耀眼,压抑了身边的男性还怎么能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观”着实让人惊讶,折射了当今部分女性主体意识的弱化。依附于男性地位的认识是可悲的,如果有这样自甘堕落的意识广泛存在,那么女性榜样教育缺失的事实也是必然。

其次,女性的权利意识不强。女性双重角色的身份冲突导致大部分女性牺牲了自我的发展。女性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担负着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角色,她们不仅是幸福家庭的经营者,孩子未来的引领者,还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她们不仅要做好妻子,好母亲更得为自己的工作有所成绩而付出脑力劳动。基于二者平衡的不易,多数女性甘于平凡,自愿回归到旧的价值体系,退到“贤内助”的位置之上做“家庭型”女性,牺牲了自我的发展,使她们对自己家庭角色的重视程度远胜于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实现程度。如此,向女性榜样看齐对于她们来说毫无意义。

三、加强我国女性榜样教育的思考

针对女性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继承榜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从榜样选择、宣传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注重榜样选择

首先,女性榜样人物的选择注意大众化和时代性。优秀的女性并非都是绝代风华,也并不是需要有富豪榜上那些惊人的数字和伟岸的公司,只要这些女性的身上体现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性精神就堪称榜样。“观察者与榜样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如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会使他容易产生像榜样学习的心理倾向,榜样的吸引力就会更大。” 我们身边普通的女性角色,如乡村教师、清洁工、普通女工等,或许她们只是很低的起点,但这些女性榜样会让千万女性感到不平凡的可能,这种细微却强烈的心理共鸣将会对广大女性起到更具意义的榜样教育。更需注意的是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榜样人物,女性榜样当然不例外。政府对女性榜样人物的树立、宣传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满足时代进步和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政府应当具有这种敏锐度去挖掘更多令人感动的女性榜样。

其次,女性榜样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多样化。现代女性榜样的角色相对单调,常见的一般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或是社会公益组成成员,再就是科学家、事业成就者,这并不符合目前我国多元化社会价值的要求。因此,在确定女性榜样人物时应注重人物角色特征的多样化以及社会身份的多样化。考虑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行之有效。此外,虽说在社会分工合作中,女性吸取男性的部分性格优势,如刚强、果敢、雷厉风行等可以帮助自己更快走向成功,但女性的温柔细腻、善于持家的形象不可以被忽略。不应当单单称赞女性榜样“强人”的一面,更应看到这些杰出女性身上的细心、谨慎、柔韧,这同样是广大女性需要学习的榜样特质。

(二)加大宣传教育

首先,注重加强女性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一种充分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价值、意义,并依据个人的目的去设计人生,依靠个人的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明确的意识。”作为女性,应抛弃一切传统封建观念、抹去世俗的偏见,把自己看成社会主体,从骨子里认同自己和男性在社会贡献方面并无差异,在心理上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承认其地位。有了成功的动力和愿望才能树立榜样,这时榜样的作用才可能发挥出来。

其次,高度重视男女榜样比例问题。现阶段,学校教科书中榜样的男女性别比例有很大差距且教科书中仍多选用男性来说明问题。基于这种现象,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平衡男女榜样的教育,避免在无形中使学生产生重男轻女的印象,这种潜在的不良影响应当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中首先杜绝。

最后,加大对女性榜样人物的宣传与学习。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发展、成长意义深远,如果在尊重女性的前提下,加大对女性榜样教育的宣传力度,这些优秀典范定能让广大女性受到启发。大部分的女性并无远大的目标,平时只对衣着打扮颇费心思,只求份稳定的工作和好归宿。在这样的气氛下,一些原本有志向有目标的女性难免被同化,因此社会上应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如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网络以及多形式的讲座、报告等宣传优秀女性的方式,引起广大女性的共鸣而激发她们的成就动机。榜样的直观性使人们在与自身的比较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与觉悟。

(三)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制定社会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重视榜样女性的地位。赋予女性在新时期里的平等发展权,适当增加政治领域内优秀女性的比例。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修改案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将该法的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这充分表明了政府对女性政治权利的肯定以及对榜样女性的关注。

其次,教育和就业政策中倾斜保护女性,为榜样女性的发展提供有利社会环境。对待女性的教育与就业社会与政府应给予特别重视,这已是老生常谈,真正能起到作用才是关键。鉴于女性的特点实行针对性的特色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结合女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多展开适合她们发展的活动,开展特别课程进行一些技能的培训,实现因“性”施教,这种差别教育对优化女生的知识结构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女性就业问题上需要社会舆论为女性充分就业放宽政策,引导社会关注女性的实际需求。

综上,虽然现在女性榜样教育的发展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女性杰出者相对于男性也仅是凤毛麟角,但是只要社会各界认识到女性榜样教育的重大意义,加之当代女性自身观念的改变和努力进取,女性榜样教育将会取得可观的效应,未来的各行各业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女性佼佼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2]史静寰.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重要媒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2(2):32-35.

[3]李小江,等.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95,197.

[4]李伯黎,岑国桢.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105.

榜样教育篇8

当代中国,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推崇创业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高等教育的努力[1]。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是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然而部分大学生目前还不能正确对待双创教育,参与教育活动时被动、积极性不高,有些同学甚至带有一定功利性,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入党或提高综合评价的资本。如何端正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加深其对创新创业深刻内涵的理解、教育其将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技能来学习已经成文高校双创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探索的主要是如何以榜样教育法解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一、榜样的积极作用

网络上对“榜样教育法”的定义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任务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榜样具有示范价值和激励价值,榜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关于榜样的具体――现象――具体的过程,即首先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人物,对榜样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抽象,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和榜样所内含的主导精神,将这些事例和精神再度具体化,向受教育者进行传导[2]。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是被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它符合青少年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榜样能给青年人以奋进的力量、成长的动力,帮助青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更好地进行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榜样教育在其他教育中也具有同样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榜样教育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榜样教育法可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我们国家根据当今时展形势及需要提出来的,自2006年至今经过各高校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定模式,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如何解决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积极性、主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农业本科高校,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如开设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本科生导师制等。但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虽然学校也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但更多的学生对于课程还是以获得学分为主要目的,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依赖老师,缺少自己的思考,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参加到研究工作中。根据前人研究,青少年模仿性强、可塑性大[4],榜样具有示范作用,且如果榜样示范活动与学习者的行动构筑了一个生活世界,且两者的价值目标具有趋同性,榜样教育法将取得巨大成效[5]。因此寻找大学生身边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并作为榜样,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宣传,更贴近大学生的心灵,容易产生共鸣,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双创教育的意义,看到积极参与后将实现的价值,从而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2.榜样教育法可增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自信心。根据笔者的了解,部分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梦想,但是却缺少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心。一是我国多年来灌输式的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自认为此方面的能力不足、信心不足;二是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影响学生创业的信心。虽然自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是落实政策和让学生掌握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认识,部分学生的家长、亲戚等社会支持系统思想还比较保守,多指引学生到事业单位一类的稳定单位就业,造成学生对创业的自信心不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榜样教育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具体强于抽象,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6]。以创新创业成功的鲜活榜样作为典型,以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信心。

三、榜样教育法的实施

1.选准教育榜样。根据前人研究,虽然榜样教育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当前,榜样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其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其困境之一就是学校容易选择“高、大、上”的典型作为榜样,而这种榜样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值得景仰,但难以引起共鸣,其成功的轨迹难以被复制或者模仿,造成榜样教育弱化或失效。因此在榜样的选择上,除了应该遵循层次性、真实性、培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7],还应遵循临近性的原则。一是专业背景的临近性,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专业背景相近的榜样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模仿价值;二是时代的临近性,以创业典范为例,笔者认为,与其选择离开校园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如选择创业成功的在校生或毕业3―5年内的校友,他们也许还未取得完全的成功,没有值得炫耀的光辉业绩,但是却具有与在校大学生相近的社会环境背景、包括认知和思维,更贴近于在校大学生,容易获得认同。三是轨迹的可模仿性,所选取榜样的成功应该主要取决于榜样个人的努力,而非依靠其他助力,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模仿意义。

2.创新教育方法。对榜样的宣传教育具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比如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人物访谈、事迹报告会、新闻等,都是经实践证明的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但我们也应同时意识到,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传播方式被大学生普遍接受,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8]。因此在运用好传统方式的同时,我们更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尤其运用微博、微信等90后大学生高度关注的信息工具,实施创新创业榜样教育。

3.建立长效机制。以往的榜样教育,常常以“一次性”教育为主,请榜样做一次经验交流会、为榜样做一次事迹宣传等等,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但往往时过境迁,就激情消退,并不能真正去实践。榜样教育的组织者一是应建立长效交流机制,架起榜样与学习者之间的长期沟通的桥梁,使榜样对学习者做到时时指引。比如,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联络会的作用,也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社团,聘请“榜样”担任顾问;二是可以建立实践平台,例如将榜样创办的企业发展为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到创业成功典型的企业参观、实习,近距离感受榜样的魅力,学习企业运营经验。

上一篇:观课议课范文 下一篇:鲸的自述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