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27 10:54:37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1

《榜样》系列节目每年制播一期,本期节目重点宣传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典型事迹,通过典型事迹再现、现场访谈等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2021,欢迎大家来阅读。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政党不能没有标杆。榜样是合格党员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们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员中的标杆,他们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我们深深地感动、折服,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他们富于理想,勇于创新;他们一身正气,心系群众;他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坚守信仰,践行誓言。他们是时代的榜样,他们给我们以力量,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因此,社会需要榜样,时代需要榜样,民族需要榜样,榜样是先进道德文化的凝聚者和传承者,是公众的精神支柱,道德规范的捍卫者,他们影响着人的思想、行动、价值取向;榜样是学习的标杆,时代的模范,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信仰,以生命践行了理想,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要向党员中的榜样学习,忠诚于党、敢于担当、清廉实干、真心为民;要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做合格党员,让党旗在带领人民群众的征途中永放光芒。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2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不仅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又一个英勇壮举,也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书写了人类精神所演绎的又一个动人篇章。“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诠释,这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体现,这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印证。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绘就了榜样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因此我们要将这种抗疫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展现出来,形成各条战线的榜样力量。

学习抗疫精神,就是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的中石化员工,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服务工作,始终把树立中石化的良好企业形象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作为努力的方向,做得精上求精,做到无私奉献。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3榜样是人们为人做事的一种楷模和规范。这是很值的效法和学习的。良好的榜样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小面积的播种获得大面积的丰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榜样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就在于它给出了在某一方面。某一行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告诉人们你沿着他说经历过的道路脚踏实地的干下去也就等于你找到了一条通向天堂之门的钥匙。但榜样首先要避开排除一些先天性的因素。譬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看到这些故事让人匪议所思。

但我们扪心自问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这样的例子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古人信口胡诹肆意杜撰出来的!无风不起浪。即然存在了我们就要正面的去面对。用到现在就是告诉人们找到个人坐标。做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盲目。盲从所得的效果终究都是零。

榜样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引领你怎么做的步骤,而是指导你用什么样的状态以什么样的精神去付诸努力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当然根据自己的情况完全和别人做同一件的事情。如学习榜样。你再怎么做无疑还是效仿别人孜孜不倦。刻苦专研的学习态度。而在当今一些大腕。泰斗级人物面前好多学习的就是人文交际等等的了。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别人大相径庭。但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对于榜样只能取其一部分。留其一部分才能为我所用。

为我服务。有取有舍才是正常的。断不可一概而论。全盘肯定亦或全盘否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势强必弱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实际上给自己找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4有一种人,是时代最闪亮的坐标;有一道光,照耀我们奋进的追梦路;有一座桥,连接我们与榜样,源源不断地传递精神力量,感召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近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_》专题节目已全面开播,几位榜样站立在舞台中央,以平凡的身姿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

榜样无处不在,榜样的力量无处不至,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我们,都能感受到榜样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他们无论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在贫穷僻静的小山村,都以深沉的爱,倾注到自己的岗位中,用尽一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能够照亮我们的差距和不足。这些榜样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榜样的初心是用平凡表达。榜样的身上闪耀着初心和使命的光芒,向榜样学习,就不能忘记入党申请书上的初心,要做到把个人梦想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责履职,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时代造就楷模,平凡铸就伟大。学习《榜样_》中的共产党员,发扬他们的优秀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作为各类难题,点亮自己心中的榜样!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5做合格党员的决心,并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干事信念。我觉得我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要像榜样那样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树立宽广博爱的胸怀。坚持把党务工作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敷衍不应付,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个人修养,积极转变工作职能,切实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三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造福于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心系群众的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四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要像榜样一样用满腔热情,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任务。

五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修炼榜样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冠肺炎带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战争的背后是力量,是国家,是每一位榜样,是每一位英雄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他们为我们撑起了生命的天空。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6有一种力量叫做榜样,它推动着我们向着精彩纷呈的人生不断奋进,它指导着我们向着熠熠生辉的目标不断拼搏,它引领着我们仰望星空和那璀璨的苍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总会有那么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催我们奋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来应对生活和工作给予我们的挑战,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铭记于心的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以往,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提高;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提高的力量,就有梦想在飞翔!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旅程,穿越时间、空间、穿越自我。每一段旅行都始于梦想,梦想成为活力丰富着生命。榜样让我们崇敬、学习、向往,指引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无所畏惧,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给我们以兢兢业业的力量;仲尼厄而作《春秋》,给我们以坚强不屈的力量;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给我们以坚忍不拔的力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给我们以坚持不懈的力量;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给我们以隐忍的力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给我们以全力以赴的力量;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给我们以不屈不挠的力量。

榜样在心中远航,力量在梦中回响。随着时代的提高,环境的改变,我们不仅仅需要感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种植根于心底、一种可亲、可敬、可佩的楷模。榜样永不凋零褪色,榜样是人生旅途上的指示灯,榜样让我们满腔热血滚滚沸,在荣光与汗水中挥洒自我的才华,让自我卓尔不凡!榜样让我们尽情释放烧着的岁月活力。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7特别专题节目《榜样》他们中有舍小家、顾大家,36年的坚守大山深处的人民女教师;敢于创新,勇攀电焊技术高峰的大国工匠;舍死忘生,18年如一日最美女警花;智慧报国,创造26项发明专利授权的工程院士;真心做农民工的贴心人,让流动党员处处有家感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心系岛民,乘风破浪始终坚守的先进党组织;德高望重,救死扶伤,一生践行入党誓言的90高龄的白衣天使。

《榜样》展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的典型事例,一桩桩、一件件,发人深省,令人震撼,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事情,他们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靠的是一种信仰、为的是一种理想,真真切切的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心中时刻装着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终不忘初心。这么多的好榜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

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些都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宗旨意识,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市场监管干部,我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给我力量、给我勇气、给我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履职尽责,要坚定信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坚守平凡的岗位,努力学习、加强创新,以服务群众和担当作为为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8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9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她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在张桂梅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张桂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和坚定信仰。其事迹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深化了我们的情感,真可谓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肃然起敬。

党总支王从爱书记要求,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高尚品德;学习她注重学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学习她淡泊名利、牢记宗旨、忠诚于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开拓精神;学习她坚定信念、执着坚定、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向张桂梅同志学习作为重要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要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央视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10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3天3夜,张桂梅稍微缓过劲来,没等医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学校。“孩子考上好学校,就是最好的药!我一定要培养出能上清华、北大的女学生。”说话间,张桂梅的眼睛里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张桂梅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她浑身充满了力量。为了学生,她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而每一次张桂梅都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2

关 键 词 榜样教育;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作者简介 肖浩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生

一、榜样教育的本义探源

“榜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楷模”,即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这表明榜样的言行举止具有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它是褒义性的定义。

“榜样”在《辞海》中的释义是“作为仿效的例子”[1],该例子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它是中性定义。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通过观察学习来获得,但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在构建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些榜样的言行举止具有正面积极意义,有些则具有负面消极意义,比较符合《辞海》对“榜样”的中性定义。基于此,本文取《辞海》的定义,即“榜样”是指作为观察者仿效的例子,该例子可以是好的、合乎德性的善,也可以是坏的、反乎德性的恶。

千百年来,人们对“教育是什么”的探问永未停息,试图揭示教育的本质,然而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曾引发国内教育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争。教育分为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和广义的教育。就广义的教育而言,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教育活动体现人类的价值追求,教育过程渗透着大量的道德因素,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受到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2]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榜样教育”应该是指在广义的教育场域中,受教育者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促进其身心不断发展的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滋养向善之德。

二、榜样教育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曾敦促人们注意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上的区别。[3]事实上,道德教育应该是个体道德观念的培养,且这种道德观念的培养明显不同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灌输,与后者相比,道德观念具有缄默性。情境中的观察模仿对于道德观念的培养意义重大,榜样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4]

(一)行不言之教

“不言”,其字面意思指“不依靠语言”。《管子?心术上》有言:“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传统经典文献中所载的“不言”,都含有不依靠语言,以德政感化民众之意。

考察我国道家经典《道德经》,在第二章就提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开篇即表明何谓“圣人”,以及不言之教的重要性。在第七十三章则进一步强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其意在表明,天道虽不言,但人们仍能感应。其实,老子所谓的“不言之教”,是指藉由观察自然,人们能够学习到宇宙自然现象中恒久不变的道理,遵循这些不言的自然法则所显示的客观规律,作为人们行事的准则。

“圣人”当然可作为“榜样”,“圣人行不言之教”意指通过榜样示范行不言之教,这充分体现了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行不言之教。

(二)促进个体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对社会规则的内化,主要是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习得超越所观察到的特定反应之上的规则或原理。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要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其它情境中去,尽管观察者并未看到过榜样在这些情境中做出这种行为。

大多数人的学习都发生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行为。人们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观察,获得新的知识、规则、技能、策略、信念和态度,还从环境中的榜样那里了解到某个行为的实际功能和适宜程度,以及了解到榜样行为的结果。[5]

班杜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能够增强具有攻击性倾向男孩的社会适应性[6],观察能提供个人与世界的信息,并揭示出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该怎样生存于世。[7]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对榜样的观察来获取新行为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内化社会规则,而不必经过漫长的试误来逐渐形成这类规则。即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习,构成了人们特别是儿童适应社会或进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8]这充分体现了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三)养向善之德

榜样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榜样的成就,会使有志于取得相同成就的青少年感受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但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仅停留于想象之中。他们渴望能够亲历其境,这就促使主体把渴望转化为实际行动。榜样的形象是外在的,但只有当这种外在的力量内化为主体的自觉追求时,榜样的力量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种因榜样的威望而焕发出来的力量,是一种心理上的激励作用,能够不断强化青少年对外在形象的高层次追求。[9]

榜样教育能实现对个体潜在行为的唤醒,使个体自觉地以榜样的言行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并能动地作用于学习生活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贯重视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和激励学生,特别是树立同伴榜样,即选取在学习、纪律、卫生和体育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作为榜样。因为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等更具有相通性,利用同伴榜样对其他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10]

青少年由于阅历浅,对于道德概念缺乏具体的感受,但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榜样的观察学习,他们容易受其感染,继而跟着学、跟着走,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11]父母、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无不利用榜样教育来指导青少年通过观察模仿,获取知识和行为方式,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充分诠释了榜样教育的重要价值:养向善之德。

三、榜样教育何以可能

(一)榜样的示范性力量:观察模仿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精神迷失;榜样;激励作用;机制构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曾几何时,“雷锋”、“焦裕禄”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反观当下,“姚明”、“刘翔”、“超女”等时代人物亦影响芸芸众生的闲暇生活。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中,曾经征服人心、净化心灵的榜样精神,几乎“失落”了、“失灵”了。这种榜样精神“坍塌”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如何面对大学生榜样激励的缺失现象,如何理解榜样的激励作用,如何重构榜样示范激励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道时代难题。

      一、校园榜样精神的迷失考察

       (一) 现状考察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开始懂得榜样的重要性,莘莘学子们都“见贤思齐”、亦步亦趋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了;即便对地位卑微的妇女,也要在全国树几块贞节牌坊,以保证她们不违背“三纲五常”。这都说明,无论是正面的形象还是歪曲的榜样,历史上它们都常常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被广泛的运用着。长期以来,我们党也正确地运用“榜样的力量”营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以往那些曾经征服人心的榜样,连同净化心灵的榜样精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被明显地冷落和疏远了,甚至遭受贬抑、嘲讽和诋毁,以“傻瓜”别名。榜样(先进典型)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

这种困惑在大学校园内的表现则让人忧心重重。一方面校园内树立和涌现的众多榜样和先进典型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淹没于时代的发展洪流。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榜样、典型,往往费了很大声势树立起来、宣传开来,却难以引起公众心态的“共振”。结果大多是“水过鸭背不透毛”,要么出现“昙花一现”的短期效应,要么出现“足球破门”式的一时轰动效应,要么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反差效应。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和学生对舆论上的榜样,从近乎迷信和盲从的心态,跌向怀疑、戒备乃至厌烦、反感的心理极端。在现实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雷锋被说成是处于低层次文化素质群体中突出的“傻子”,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绩。对于身边的典型,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大学校园内的榜样逐渐迷失了方向。

       (二) 原因探析

一个现象、问题的出现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校园所面临的榜样的迷失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榜样树立不当,虚构或夸大榜样形象,使大学生对榜样(先进典型)产生了反感和不屑。毋庸讳言,我们在过去对先进典型的工作出现过不少失误和偏差,对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的夸张、拔高,甚至人为“重构”,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神”的形象。种种假象的泡沫破裂之后,在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地位被动摇了,自然也使许多人的心理泛起了一种被“蒙骗”、受“愚弄”的激愤之情。于是,逆反心理和随之伴生的消极抵触情绪便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滋生和弥散开来,严重地困扰着榜样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二,精神世界的迷失,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手软”现象,使得大学生对当今的时代精神和榜样产生了迷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的东西乘机侵入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而当时舆论上的先进典型与社会现实又相距甚远,所有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对当今的精神榜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迷惘,认为现在已经进入“向钱看”的时代,只有能赚钱的人才是当代英雄,其他什么典型什么榜样精神统统不屑一顾。

第三,典型教育走入误区,榜样的示范作用体现不明。在工作中,选树典型走形式,宣传典型走极端,致使树立起来的典型影响小、褪色快、夭折多。选树典型是一项细致、复杂、严肃的工作。在大学校园内,由于受到各种那个社会思潮的感染,在选树典型时,低标准、走过场,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或在评选先进时“排排座,吃果果”,来个“皇帝轮流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切实际选树典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典型推广不科学,学习榜样流于形式。推广典型不加区别,保护、发展典型不下功夫,致使大学生装模做样地学,典型叫苦连天地做。推广典型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发挥其榜样示范激励作用的目的所在。但在推广典型时,一方面是把向典型学习的活动当作一种功利主义的“权宜之计”,只图表面应付,不求实际应用。发了一通口号、表了几点决心、贴了几张标语、做了几件好事,热闹了一阵过后,即偃旗息鼓,致使在人们心目中,“雷锋叔叔无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另一方面是不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要求照学、照搬,致使榜样的精神实质没学到,抵触情绪反而加重了。

      二、榜样激励作用的机制分析

(一)激励及其对大学生的意义

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激励”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哈洛德·孔茨在《管理学》一书中提到,激励“是一个通用名词,应用于动力、愿望、需要、祝愿以及类似力量的整个类别”,这是对激励最普遍的解释;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和瓦格纳一致认为激励是对行为的触发、方向、强度和行为持久性的直接影响;琼斯也说激励涉及“行为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这一切进行的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这些定义都是对激励与行为发生及行为走向相互关联的认同和阐释。目前学界对激励的理解基本上没有超越科学管理时期的激励范式: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

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人格相对独立、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形成而可塑性较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素质对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源的构成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大学生如何优化管理、挖掘潜力、提高素质,使其向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目标健康成长,是摆在高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且具体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进行激励是一个开放性、实用性的选题,其核心是对大学生符合学校期望行为的驱动(正激励)以及对违背学校期望行为的抑止(反激励)。换言之,就是“使”大学生“做”“希望”“做的事”。

(二)榜样激励作用的机制

1.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寻找榜样与自我的共性契合点、加强学习净化心灵,是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的指向所在。榜样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关键在于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将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对社会情景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成为模仿。模仿不但能使人形成新的行为,也可使原有的但潜伏的行为得以表现,或使已有的行为得以加强或改变。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班杜拉认为,榜样具有替代型强化的作用,即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学习者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学习者避免榜样行为。榜样的这种替代性强化作用实质上就是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而榜样示范作用的机制便是榜样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就在于榜样具有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号召功能、启迪功能和警醒功能——当人们了解榜样的生平及事迹后,会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面对榜样,每个人都可以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养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

2.榜样激励的目标机制。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而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塑造榜样就是为了给行为提供参照,一旦榜样学习者将榜样确定为学习样板,也就明确了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保持一致。当人们确定了目标之后,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主动采取行动。榜样激励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榜样行为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因此学习者就会把自身与榜样作比较,用榜样与历史相沟通,让榜样成为理解的桥梁,去寻找共性的契合点和闪光点。然而榜样行为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榜样行为目标定的太高则会丧失激励力量,这就是为何“高大全”的榜样少有人问津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习者会从现实的社会榜样和校园示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目标构建富饶的精神家园,做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

3.榜样激励的强化机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而榜样行为就可视为一种强化因素。个人的价值评判具有较高的社会一致性与社会依赖性,一个人只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接纳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才有可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所以对于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的看重以及对于社会偏离和社会抛弃的焦虑,成了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社会现状或社会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心理原因。学校倾向于在总体上与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期望相一致,以社会需要来强化大学生的需要、愿望、意志、情感,激发内在的心理动机,让潜在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这就是说,学校是按照社会对社会角色的要求来表现和塑造自己、来教育与塑造学生的行为。因此,当社会或学校树立一位榜样要求大家学习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与权威性,很容易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与响应。如果受教育者学会了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并因为表现这种榜样行为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奖酬的强化,并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与自我强化,这种模仿榜样的行为就会得到加强并反复出现;如果受教育者表现这种榜样行为并未受到社会认可,甚至遭到讽刺挖苦,那么这种行为便不太可能再发生,榜样就没有多大的激励效应。

总而言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典型最容易打动人心,最容易产生良好而巨大的示范、激励效应。

      三、榜样精神激励的机制重构

面对榜样及其榜样精神在社会现实生活和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几乎“失落”、“失灵”的痛苦现实,“魂”兮归来,成了我们当今时代一个最激昂的呼喊。同样,榜样激励法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也是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如何有效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重构榜样精神的激励机制,成为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作出理性思考和实践回答的问题。个人认为,榜样激励机制的重构要注重“四共”——共性、共融、共生、共建,才能帮助学习这实现与榜样共性契合点的找寻。

(一)共性原则

榜样选择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际性,要有与学习者的共性特点。选择榜样目标时,应该注意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榜样是时代的产物,而他的价值也在于时代的需要,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榜样。当今社会,衡量英雄模范的标准应该放在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上,应该把时代精英当成榜样让受教育者学习,应该宣传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做好事、勤俭刻苦。由于大学生榜样具有人生经历与广大学生基本相似、榜样形象直观贴近、其先进性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并产生效仿效应等特点,所以树立大学生榜样,在激励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与身边的榜样结合起来,通过褒扬和倡导学习校园里大学生榜样,对于实施精神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共融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处理学榜样与做凡人之间的关系,将榜样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间。榜样并不等于是“完人”,“完人”是对榜样的“神化”,也是对榜样精神的扼杀。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不要人为地拉大英雄与凡人的差距,让英雄远离了平民百姓。在宣传“学先进做先进”的同时应在观念上多倡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平凡人。英雄毕竟不是人人能做的,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在心理上与大多数人疏远了,榜样激励也应该“以人为本”,榜样教育的现实性在于我们不仅要颂扬成功者,也要赞美平凡者。因为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还是培养现代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回复到教育本身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出教育对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关怀。

(三)共生原则

榜样激励不能脱离道德教育的现实生活根基,失去它的现实人性基础,榜样个人与榜样精神要能与社会达成长久的共生状态。如果让一个典型树起来,典型本人却倒下了;榜样精神广为人知,而榜样却清贫如洗;人人赞扬榜样,但无人将学榜样付诸行动,这将是社会的悲剧。在选择典型时,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积极发挥校园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榜样道德的示范效应,把当代大学生高尚的精神风范渗透到全体学生中间去。在对道德的榜样激励中,立足点应放在做人立身处世上,应更务实,从小处着眼着手,加强“诚、信、廉、耻、勤”教育,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侧重于宣传那种“平凡中的伟大”的感人力量。在选择与宣传榜样时,应该突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将榜样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榜样激励的情绪感染力。

(四)共建原则

对良好的榜样行为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在榜样激励的过程中注重反馈与互动,实现共建。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行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行为是否受到正面强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要及时大力宣传,加强传播力度;对于良好的模仿行为要积极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榜样行为的强化还应与榜样的实践性相结合。榜样激励是为大学生成长过程提供行为示范,落实到大学生的身体力行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要强调塑造真实感人、符合时代要求的榜样,反对弄虚作假的“高、大、全”式的榜样,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机会,让他们把从榜样那里学到的品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使他们获得真实宝贵的反馈信息,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认可,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面强化,从而巩固与强化自己的道德认识,全面掌握社会的主流价值与道德。

参考文献

       [1]陈卓.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浙江教育科学,2007,(1).

       [2]朱明山.高校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成云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4]雷开春.关于青少年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j].青年研究,2000,(5).

       [5]岳晓东.香港、广州、长沙大学生偶像与榜样选择之比较调查[j].青年研究,2000,(4).

       [6]李文彬.榜样教育与青少年个性发展.青年探索,2000,(1).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4

()日,观看《榜样*》专题节目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澎湃的心潮怎么也不能平静。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细细品鉴榜样们用初心所造的“诗”与“酒”,追随榜样们用信念凝聚的“北斗”,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效仿,让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要把榜样的“能量”转化为“信仰的增量”。我们学习榜样,就要做到见贤思齐,通过深入学习榜样来提升思想境界,从而实现不断增强信仰的强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以榜样之光照亮信仰的方向,找准信仰的增长点,认真学习榜样,对照榜样,细学笃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愈发坚定心中的信仰。只有我们信仰得到了不断提高,我们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到更加爱岗敬业,树立更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不断增强工作中的担当责任意识。以榜样为能量来源,用先进激励自己,就能更好地*,知重负重、攻坚克难。

我们要把榜样的“容量”转化为“思想的当量”。通过观看《榜样*》,我深深地被触动了。专题片里的榜样是看得见的伟大品格,诠释着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他们信仰坚定,有的深藏功名,有的心系人民群众,有的勇于担当,释放出了强大的正能量,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标杆和旗帜。

以榜样为标杆,让我们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指引我们方向,引导我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和发展。榜样身上散发出的鲜红底色、担当精神、为民情怀,成为了我们不折不扣的“北斗导航”,不仅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当量”,更为党员干部提供着“精神导航”。

我们要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实干的动量”。榜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要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实干的“动量”,才能为我们的信仰“上色”,从而把榜样身上散发出的净化灵魂的信仰之力,转化为我们干事创业的内能,并以此推动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5

观看《榜样》心得体会一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是《榜样》这个节目的导语。该节目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获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201x年深秋,在13亿中国人民的瞩目下我国执政党完成了一次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他们向它所领导的广大人民做出承诺。承诺转变党的作风,从严治党,同全党同志一道,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然而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x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种中央有承诺但一些党员干部沉默以待的局面。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守信仰,执着追求;他们坚守岗位,初心不改;他们坚守时光,忠诚专注。无数先烈,为革命理想,奋勇战斗,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令人仰望!89岁的吴孟超老人,痴心医学,忠诚肯干,刻苦钻研,把毕生奉献给肝胆事业,医德天下,坚守在祖国医学事业的第一线救死扶伤。

如今耄耋之年依然战斗在心爱的这份神圣事业,是不老的柳叶刀,令人钦佩!优秀共产党员、大国工匠李万君,曾经看着一同进入焊接班的20多名同事纷纷调走,也希望父亲走走关系调动自己的工作,但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父亲,教导他要热爱焊接工作,苦练技术;他领会了父爱和教导,爱上了焊接,坚守焊接29年,忠于职守,勤于磨炼,练就一身绝活,为中国高铁发展贡献了青春和智慧,被誉为“中国工人院士”,为人楷模!

我们应当秉承着信念、奉献、坚守、作为、担当、创新、责任这几大主线,尽其所能立足自己所在的岗位,倾心尽力的为人民办实事。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认识、适应、引领守纪律讲规矩新常态。“举头三尺有纲纪”,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才能有权不“任性”,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唯有敬畏法纪,恪守“三严三实”,才能慎初、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遵规守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从自身做起,扎实工作,要切实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观看《榜样》心得体会二

收看“榜样”专题节目,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学习榜样的精神品质,争做出色的时代榜样为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树立学习意识。

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加强学习,推动全党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要适应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好学习的主题和重点,强化学习责任,注重学习质量,以学习提升思想作风、能力素养和工作本领。

争做实干先锋。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需要我们学做愚公移山、迎难而上的榜样!“榜样”专题节目中列举的那些一丝不苟的大国工匠、开拓创新的行业闯将、愚公移山的实干先锋、坚韧不拔的钻研典型、迎难而上的党员干部,这些新时代的“愚公”汇聚成了共圆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当今的时代,需要我们学习他们,争取成成为具有钻劲、韧劲、干劲和疯劲的“愚公”、“工匠”和“傻子”,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反腐倡廉、正风肃纪,我们责无旁贷,要做到敢于坚持原则、大胆抵制歪风邪气,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坦荡无私。坚持道义为先、廉洁为要,看淡功名利禄。要集大诚不丢小信,是基层组织干部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要实事求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努力实践党的宗旨,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沉下心来,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观看《榜样》心得体会三

近日,观看了专题节目《榜样》,心潮起伏,倍感激励。而在每一个信息传播终端,都有更多人因之震撼,增添了前行的信心和动力。

不忘初心,是不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种民族危亡的紧迫感深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中。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为一直围绕着整个民族的复兴。一开始是救亡,如今是富强,其核心无非是围绕两个字展开:人民。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始终坚持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品质,个人才能在不断对比、不断反省、不断追求中汲取向上的正能量,并获得真正的成长。普通人尚且追求进步,党员干部更应该争当先进,观看榜样们的现身宣讲,正如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铜镜,吾辈当揽镜自照,知吾之不足,而后砥砺前行。

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都是一座灯塔,激荡人心、照亮前路,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优秀共产党人都始终维护着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宗旨,都始终保持着时代先进的优秀品质,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经过历史时光的沉淀,共同绽放出“信仰坚定、冲锋在前、默默奉献”的熠熠光辉。这样一个群体,是每一个时代共产党人的骄傲;这样一批批先进,使人民群众真心爱戴,更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当争相学习的榜样。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学习他们“信仰坚定”的高贵品质。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烽火连天,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百废待兴,抑或是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优秀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克服不同历史年代下的层层难关,正在于他们拥有铁一般牢不可破的坚定信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推进之际,我们当代党员首先应当进一步筑牢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仰。心中之火,唯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当我们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之际,共产党人已是我们终生的标志,为人民服务成为们一生努力的方向,共产主义更是我们毕生奋斗的目标,只有时时刻刻绷紧信仰之弦,时刻牢记为民奋斗的宗旨,才不会偏离航向,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才能在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学习他们“冲锋在前”的争先精神。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时代特征,正视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攻坚期、也正面临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经济结构转型期,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要有各项工作冲锋在前的拼搏精神,尤其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创新思路、抢滩在前、敢闯敢拼,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深化改革夯基垒石,以舍我其谁的拼搏劲头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向榜样看齐,就是要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为民情怀。

鲁迅先生笔下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为民之利益默默奉献者的生动写照。干工作做事业,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共事业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默默付出的细水长流。百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百名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正是在本领域扎下根来、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优秀代表,面对取得的成绩不骄纵、面对一时的困境不气馁,共产党人在干事创业上永远要保持一颗戒骄戒躁之心,只有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埋头苦干,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 的工作原则,在自己的岗位上精心耕耘、奋发进取,才能不愧于党员的称号,只有坚持将“做人民一颗螺丝钉”的精神一以贯之,才能在有意义的工作中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让个体生命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发光发热。

观看《榜样》心得体会四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专题节目<榜样>宣传学习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把组织学习《榜样》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何谓“榜样”?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榜样,常指一种理想人格。而在现实生活中,榜样就是有高风峻节,能起表率效用的人,这其中就不乏优秀的党员干部。俗话说:品德是为政之本,也是做人之要。《榜样》播出后,4位党员嘉宾和7位“两优一先”典型各自的讲述,引起了观众不同的感触,这里面既有县处级退休干部,又有普通党员代表,一个个鲜活的感人事例,触动着每一个党员群众的心坎,有网友观看之后曾发出:“这样的奉献和信仰,在这个时代太少见了”的感慨。确实,在这个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批榜样的力量来激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

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没有奉献的生命,是黯淡无光的生命。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从政榜样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时刻“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视名称安危淡似狮泉河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四有”书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知之愈深,行之愈坚,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向榜样看齐,向标杆校正,才能更好地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向合格党员看齐,习xx书记曾有“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的论述。榜样同样如此,见贤思齐焉,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都是最好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领导干部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并带动身边人,这同样也是榜样的力量在传递。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6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榜样 激励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网络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方式,榜样激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面对网络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激励应该如何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榜样的选择要与时代特征相吻合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富于幻想,但在榜样的选择上还是模糊的,有些男同学佩服网络游戏中的人物,并把他们作为“真正男子汉”的楷模,有些女同学被超级女生所吸引,天天梦想着自己也能像李宇春、周笔畅一样一夜成名,大红大紫,身价百万,这些学生不懂得成功是来自对事业执着追求,技艺精湛是由于刻苦训练,学生成长需教师点拨、指导,而点拨、指导,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选择新鲜、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榜样。

选择榜样,既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选择出来的榜样,才能贴近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科学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科学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是形成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在尚未掌握信息科学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情况下就去奢谈信息素养,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信息素养除了需要“物质基础”之外,还必须有“精神要素”,那就是信息意识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精神要素”决定着技术能力应用的价值趋向,假如一个人不仅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并且还拥有正确价值趋向,那么他就是一个现代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反之,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趋向的人,不遵守道德准则的人,即使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他也会走向歧途,那些网络黑客和网络高智商罪犯就是佐证,因此,我们在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榜样时,既要注重榜样所具备的信息科学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也要注重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意识情感。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榜样”为主题制作幻灯片,让学生亮出自己选择的榜样,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之后,我又组织了“榜样”大讨论,同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对榜样进行深层次思考分析之后,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及从榜样身上汲取哪些优秀品质。

2榜样激励要把握好“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激励要把握好“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超出这个界限,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就是说,如果刺激过“度”,就会出现“超限效应”,引起学生心理不耐烦或边区现象,“欲速则不达”,“激”而不“励”,相反,“度”不及,不能感奋,“励”而不“激”,我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让学生感觉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同样优秀,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上,我常常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搜索材料,完成作品,然后,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让获得优秀的同学谈自己完成作品的过程,同时,其他同学也谈自己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榜样与自我对照的分析中,会激发起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当小老师,上讲台讲课,在所有的榜样激励的实践中,我都力求把握好榜样激励的“度”,从不过高地拔高榜样,也不使用过激的语言。

3榜样激励要把握好时机

《学记》中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做“及时”,那么榜样激励的最佳时机,就是指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那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使其化为行为,去实现预定的目标,那么,榜样激励的最佳时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经过几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摸索,下列几种情况可称得上是榜样激励的最佳时机。

3.1当学生进入新情境热情高涨时

人们的思想、行为、情感等是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当学生转入到一个新情境(如转入一个新学校,调入一个新班,进入新学年、新学期)时,往往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警告或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这种朴素的出自内心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按新情境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情境时内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提供榜样给学生参考,给予热情地鼓励,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帮助学生明确新的目标,点燃新的希望。

今年九月接任高一新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就组织了一次题为“争做网络时代的弄潮儿”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写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如何学好信息技术、对未来的展期等,新学生,新老师,新环境,新的奋斗目标,强大的激励效应把全班学生牢牢抱紧,共赴新的征程。

3.2当学生处于困境自暴自弃时

学生在遇到失败、受到挫折、遭到打击时,稚嫩的心灵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有时就好象是觉得掉进了陷阱一般,处于这种情形的学生希望他人的理解关心,寻找榜样的愿望特别强烈,老师若能及时地表现出一种关切、热情、理解的态度,为其讲解榜样面对困难是如何应对的,即可唤醒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和热情,产生平时难以获得的良好效果,比如,有一位学生,几乎没接触过计算机,所以,他上信息课显得很慌乱,也不好意思问同学,由于完不成作业,他有些自卑,以致产生了放弃学习计算机的念头,我及时找他谈话,说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以前的环境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迎头赶上,在以后的课上,我比平时更关注他,很快,该同学就树立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3.3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情绪低沉时

愿望体现了人的需要,需要是影响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在一定时期内,某种需要体现得特别强烈,成为支配人们该时期的主导力量,如果这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极大挫伤人们工作的热情,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某种强烈的愿望,倘若缺乏正确的方法和充分的条件,这种愿望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实现,这时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懊恼的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在网络时代,学生的信息量,课外知识量迅猛增加,需求越来越多,老师应清楚地了解学生各个时期最强烈的愿望,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榜样,尽可能地给他们指出解决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矛盾的途径,鼓励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实现那些有现实可能性的愿望,帮助他们分析形势和认清自身条件,摆脱不合实际的幻想,支持他们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

通过道德榜样效应,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大学生道德榜样与其他同龄人享有很多共同的特质,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道德榜样效应应该更突出。但随着市场机制对社会各领域的强力渗透,信息渠道的快速拓展,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空前嬗变,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影响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道德榜样的道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如何提升大学道德榜样效应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内涵及特征

关于道德榜样的内涵,不同学者从各自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从道德理想主义角度看,道德榜样具有崇高性、理想性和先进性;从道德教化角度看,道德榜样对社会公众产生教育、激励的作用;从道德阶级性角度看,道德榜样必须符合特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道德实践的角度看,道德榜样来自生活实践,也将回归实践,影响实践。因此,道德榜样可以理解为来自生活实践,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对社会公众产生重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的先进人物。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榜样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常常就在身边,因此是可亲、可敬和可学的。大学生道德榜样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道德榜样,以自身的道德魅力令大学生们崇敬、学习和模仿,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大学生群体具有相近的年龄、学历水平、生活经历、兴趣喜好等,大学生道德榜样相比社会其他道德榜样,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征:

1、形象亲和性。大学生道德榜样来自大学生群体,他们与其他大学生共同生活在校园中,这种近距离的形象让大学生感到道德榜样就在身边,并非高不可攀或可望而不可及,从而产生一种榜样形象亲和感,淡化传统道德教化带来的抵触心理。同时,大学生能够以朋辈身份与道德榜样交流,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直接感受道德榜样的优秀品质。

2、观念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道德要求不断更新,对选树道德榜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体现不同社会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流引导,更能表达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潮流及价值取向。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观念从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拓展到关注其对社会的奉献、传播和影响,从树立高标准的“完美圣贤”到宣传人性化的“英雄有泪”,从接受单向性的道德教化到要求双向性的成长互勉等变化发展,引领了新一代大学生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奉献社会、追求卓越。

3、群体感召性。大学生道德榜样具有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能够让大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敬佩和信服的心理体验,赢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其道德事迹可以通过校园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这种群体感召性主要是由两种因素决定:首先是源于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他们及他们的事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其道德行为来自内心真实情感,唯有真实才能产生力量;其次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的群体心理影响效应。大学生道德榜样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了主流形象,其他大学生会根据群体氛围自觉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求群体归属感。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弱化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通过道德榜样生动、鲜明的形象,理解道德榜样身上蕴含的道德精神实质,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并付诸道德实践,这就是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①大学生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发挥着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交流,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也受到了很多冲击和挑战,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呈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

(一)大学生道德榜样树立底线化

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高校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树立体现更多是对社会的价值意义。道德榜样树立底线化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从道德评价中抽离出来,降低道德榜样在精神上的要求,缩小道德榜样在义务范畴的范围,让每个人都能够达到道德榜样的高度,使道德榜样失去崇高性和引导性的价值本质,而沦为一种日常行为规范的工具标尺。在树立大学生道德榜样时,一些高校出于制度规定、任务要求、活动需要、工作表现等方面的考虑,选树标准不够严格,缺乏实际调查考核,只要学习成绩好、外出参赛获奖、担任学生干部就可以当道德榜样,甚至有些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生活作风不检、挑拨离间同学关系等情况也被直接忽略。这种低层次的大学生道德榜样大量存在,不仅不能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反而造成大学生对道德榜样的鄙视和反感。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感召低迷化

在道德榜样学习中,大学生积极性不高,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感召性呈现低迷化。表现其一是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信任性降低。即使大学生道德榜样出于大学生群体中,但一部分大学生对道德榜样事迹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敬仰、学习,而是深究宣传报道中的某些细节,甚至怀疑其真实性。这种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不信任是大学生对社会公共力量不信任反映,也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其二是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认同性降低。一方面学习和效仿道德榜样的目的日趋现实化,对道德榜样的认识从感性价值判断向理性价值判断发展。他们不再盲目绝对服从权威,对道德榜样的态度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相对缺失,道德情感逐渐麻木甚至消失,对好人好事不再热情,对坏人坏事避而远之。

(三)大学生道德榜样保护边缘化

对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保护是发挥道德榜样效应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延续性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生道德榜样保护方面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削弱了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地位,打击了新道德榜样的产生。首先,疏于关心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继续发展。出于嫉妒、逆反或抵触心理,有些人对道德榜样苛求或冷落,带给道德榜样沉重的心理负担。其次,忽视大学生道德榜样的个人利益。大学生道德榜样被附上“道德人”身份后,往往只被要求作牺牲奉献,其正常欲望、正当利益需求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却被忽视,这使道德榜样陷入有苦难言的尴尬境地。最后,缺乏大学生道德榜样权益保障机制。现阶段除了社会热心人士和团体的捐献救助,尚未有健全的权益保障机制补偿和维护道德榜样的权益。特别是大学生因见义勇为而受伤或丧失劳动能力,除了治疗负担,还要面对今后能否重返校园和前途被改写的实际困难。大学生出于担心吃亏倒霉,不去践行道德榜样行为,让道德榜样后继乏力。

三、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途径

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弱化引起了高校教育的广泛关注,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可以从道德榜样的产生、宣传、保护三个层面探索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途径。

(一)道德榜样产生:合理设置评选环节,提高榜样道德要求

目前,大学生道德榜样产生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由所在组织推荐成为大学生道德榜样。在现实情况中,高校的组织推荐方式一般由大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院系的辅导员推荐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再由候选人填写事迹材料报送,学校根据材料情况进行筛选后确定榜样名单,随即进行公示宣传。这些评选环节缺乏民主性和广泛性,这种方式产生的道德榜样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同与信任。为了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先进性和感召力,应合理增设一些必要的评选环节:1、师生提名。由大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和同学联合提名,结合教师与朋辈两种评价;2、民主投票。包括所在集体的匿名投票与网上公开投票,充分反映大学生道德榜样的道德吸引力和群体感召性;3、随机访谈。由评选组委会对道德榜样候选人的家人、同学、老师等进行随机访谈,全面了解道德榜样的为人处事,保证道德事迹的真实性。

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发挥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榜样自身道德性的制约。道德性越高的榜样其影响力越大,对大学生越容易产生感染力,激励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实践。道德性不高的道德榜样,不仅产生不了激励作用,甚至会造成反作用。要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就要对榜样的道德要求逐步提高,但并不是要求榜样本身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强调作为道德榜样的先进性和理想性。只符合一些外在硬性条件,缺乏内在道德自觉和实际道德行为,自然不能成为大学生道德榜样,道德榜样必须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二)道德榜样宣传:保证榜样的真实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道德榜样宣传是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关键环节,其中榜样的真实性和大学生的个性是影响道德榜样宣传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必须重视这两方面工作。

第一,增强宣传报道的真实性。有些道德榜样宣传报道为了强化宣传效果,过度使用文学创作手法,在报道中添枝加叶、人为拔高,甚至捏造事实、掩盖错误,造成了大学生对道德榜样产生怀疑甚至排斥心理。道德榜样的宣传报道除了保证事迹真实,还要做到细节真实和人性真实:其一要做到细节描写真实。细节描写是宣传立体化的关键,真实恰当的细节能够使道德榜样活化,而有些宣传者以为编造一些艺术化的细枝末节使道德事迹增光添彩,这种想法只能降低道德榜样的可信度。其二要做到人性描述真实。道德榜样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具有人性中善恶两面,不可能十全十美。特别是大学生道德榜样本身也是青少年,也会具有普通青少年爱玩、冲动、迷茫等的特点,宣传大学生道德榜样应发扬其道德精神,同时不能回避榜样的缺点和不足。如宣传报道描述的大学生道德榜样面对生活困境曾产生的畏难情绪,不仅不会影响榜样的先进性,反而使他们的人性形象更加丰满,与大学生更加亲近。

第二,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知识水平高、价值观多元化、个体差异大,简单生硬的道德榜样宣传方式不能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宣传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利用多样的宣传方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宣传类型上要挖掘多种类型道德榜样的事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孝亲榜样、助人榜样、救人榜样、自强榜样外,还要在学习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展现新时期大学生诚实守信、勇敢拼搏、回报社会、敢为人先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宣传手段上要综合应用校园网、宣传栏、学院广播、校报、校园标语、网络媒体等进行立体宣传,尤其要以声音、视频、文字相结合等方式融入网络,引导大学生进行观看、评论、转发。在宣传方式上要把道德榜样事迹从课堂教育、事迹报告等静态单向模式拓展到党团活动、人物访谈、话剧演出、拍摄电影、制作动画、文艺演出等动态多维模式,让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精神深入人心。

(三)道德榜样保护:加强权益保护力度,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道德榜样保护力度是提升大学生道德榜样效应的重要动力和必要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在弘扬道德精神、践行道德操守的过程中,往往比其他大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虽然他们的道德行为蕴含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追求功利性的回报,但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要受到正当保护。

其一,尊重道德榜样的个人意愿,保护隐私权。有些大学生道德榜样性格内向,为人低调,不愿意接受重复采访和跟踪采访,有些不愿意经常作事迹汇报回忆过去的伤痛,社会及学校相关单位应该要尊重本人意愿,不要以单位荣誉和利益为由勉强他们。道德榜样的树立者和宣传者要强化法制观念,对于大学生道德榜样不愿公开的私生活、家庭成员身份、单位秘密等,都应该给予充分的保护,避免因道德榜样身份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其二,关心道德榜样的切身利益。过去社会习惯注重大学生道德榜样的精神性,认为大学生道德榜样应该事事先进,步步谦让,只讲奉献不图索取,不注意贡献与物质保障同步。一些大学生道德榜样在救人受伤甚至牺牲后,只是受到精神表彰,而本人或其家庭今后要面对的却是巨额医疗费、身体残缺、就业歧视、失去亲人的悲痛等现实问题。这些不仅客观上造成当道德榜样吃亏的印象,连一些道德榜样本身也难免会有难言之痛。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单纯的精神激励不足以维护道德榜样效应的持续性,社会以及高校都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和补偿,对不幸牺牲者要对其亲人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抚恤。

其三,完善道德榜样的权益保障机制。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权益保障涉及到社会法律、社会保险、各级政府、社会团体、高校制度等多种力量的整合。一是完善相应的司法保障,在这个“帮还是不帮”、“帮助会不会碰瓷”的社会色彩下保证大学生道德榜样避免因利欲熏心者的反诬而被法律法规制裁。二是建立有力的道德榜样保障机制,尽快运行道德模范救助金基金,通过政府注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救助有困难的大学生道德榜样。三是建立高校道德榜样激励机制,在保留学籍、入党、评优、就业、创业、保研等方面对大学生道德榜样放宽要求、优先考虑,消除大学生道德榜样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个培育大学生道德榜样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潘明芸,李登叶,徐艳:榜样效应最大化途径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8月.

[参考文献]

[1]彭怀祖:论道德模范和道德苛求的消解――以提升榜样效应为视角[J],《伦理学研究》,2013年3月.

[2]王颖慧:新时期道德榜样的理性解读与建构[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3月.

[3]熊辉、胡柳娟:大学生道德榜样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

[4]陈丽芬、王哲锋、黄明:高校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4月.

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篇8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摘 要】由于所处社会的影响,90后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在精神领域很空虚,缺少理想和信仰,没有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的榜样教育亟待加强。榜样教育属于情感教育,从榜样示范到榜样行为的再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而促进道德发展。

关键词 90后;榜样教育;心理学

现在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大多是90后,这些大学生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十分丰富,可是在精神领域中是很空虚的。他们中的好多人缺少理想和信仰,不仅没有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很多学生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状态。这中间虽然有时代、社会的影响,但也彰显出道德教育的不足。如何在高教阶段对90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已成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关注的热点。

我们的许多老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除了用一些高调翻来覆去的折腾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笔者以为,榜样作为思想道德信息的承载体、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从榜样示范到榜样行为的再现,也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通过榜样辨析的策略,经过注意、记忆、动机三个阶段的学习而促进道德发展。

1 注意的选择与集中阶段

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的特征,这也就提出了对榜样人物的选择与辨析的问题。今天的榜样教育收效甚微,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与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承载着种种道德因素的榜样并不是学生所愿意接受的。因此我们选择的榜样,除了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以往道德教育成功的经验外,也必须考虑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吸取心理学在思想道德领域的精粹,具有这样三个特征:①正面性。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选取的榜样人物必须具有大众认可的正面激励作用,通过引导教育者学习榜样的模范行为,接受榜样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激励;②效用性。并非越完美的形象就越具有激励作用。巍然耸立的大无畏形象固然高大,但是让人觉得距离遥远,无从感触,更难以接收感化,其可学性不强。这与维果茨基在社会建构理论中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一致的,教育措施只有作用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榜样人物的行为应当是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而不是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③认知性。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生更习惯于带着自己的喜好与知识背景去认识、了解新事物,因此学生不见得会喜欢脱离了自己生活背景的人与物。这并不是否定他们的崇高品质。但既然是榜样教育,就应当具有较强的可学性、模仿性。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与其让他们去体验革命时期战士们的悲壮、领导人物的风范,不如去宣传朝夕相处的学生样板、社会中涌现的成功创业者、甚至是网络与电视中关注的普通百姓。他们表现得不见得很完美,但使人感到更真实、更亲切,能够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注意的集中性上看,我们提倡真实、普遍的榜样形象,同时也要避免学生过多的关注榜样人物的缺陷。90后大学生热爱新奇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他们可能会不自觉的模仿李云龙的纪律散漫、拿破仑的刚愎自用。这就需要教师去恶存善的引导,抽丝剥茧的分析,学生才能触及英雄人物的核心精神。

2 记忆内化阶段

在认知领域的教育中,反复记诵的方式确实可以使识记内容存储于记忆中,而以榜样示范为目标的价值观教育属于情感教育,它的目的不是答卷时知识内容的复现。因此,依靠反复的说教如果不能使人信服,榜样的学习恐怕也只能滞留在无意义识记阶段。只有在榜样行为与个人情感交互作用时,才会产生意义识记,对今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现代心理学在记忆方面的研究无不表明,将示范活动转化为简明的言语编码或表象编码的人能更好的保持记忆。90后是活泼的一代,有着自己的主见,思维活跃而又富有想象,又经历过解放思想、张扬个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往满堂灌的讲述难以敷衍他们挑剔的眼光。而如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像互动的主题班会活动,各抒己见的讨论、意见分歧的辩论乃至于模拟的小品,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话复述榜样的事迹、谈谈自己对榜样有什么样的认识,榜样的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等等,学生可以达到怀着自己的感悟体验、肯定、记忆榜样形象的效果,促使榜样的行为在观察者的脑海里以言语符号的形式贮存,更利于长时间的保持与利用。榜样情境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体现了榜样的多元化。由于学生不会单独模仿某个榜样人物的一言一行,他们对偶像的记忆是富有创造性的,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经过了加工之后的许多思想与行动的融合。而在情境化的学习讨论氛围中,他们不仅能够结识到更多的其他同学心目中的榜样,也能够交流、模拟出榜样指导下的行动,无疑会促进记忆的深刻性。

3 动机激发与行为外化阶段

榜样人物、事迹经过精心加工与意义识记后,内化于学生的记忆中。然而即使是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自动的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如果要使他们最终表现出与榜样行为相匹配的反应,还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动机,展示出有价值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强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外化榜样行为的动机。90后的学生富有激情与表现欲望,他们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许与认可,然而我们的教育现状决定了不可能所有学生的行为都会得到及时的奖励或惩罚强化,学生得到的强化反馈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行为后果。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先进事迹、道德模范受到拥戴,他们也将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道德行为动机得到激发和强化,增加模仿的可能性。这种替代性的强化远比直接强化影响的次数更多、范围更广、时间更长,是决定其是否重复榜样的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对榜样的模仿动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与我们对榜样行为的积极表彰,良好环境的营造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高校教育中应当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及时大力宣传,使学习榜样的风气在校园中得以弘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历史的画卷也为我们展示了无数鲜活的实例。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榜样推动作用的狭隘——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显著的激励效果。我们在慨叹榜样力量的巨大与作用的狭隘之余,要认识到90后大学生的榜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非通过宣传与说教就能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我们要在参考心理学关于道德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征、榜样信息本身的特点、榜样信息的呈现方式、榜样教育的时间等等,实现榜样教育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19-23.

[3]彭仲生.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9:123-124.

上一篇:班组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打铁还需自身硬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