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初中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15 14:53:11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1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集体球类运动,它既是体能和技能的比拼,也是心理、智能和作风的比拼。篮球运动包含了丰富的团队文化元素,篮球文化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中赋予篮球文化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程度,积极开展篮球文化的建设,是建设和谐向上校园文化的重要环节。篮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其蕴含的全局观念、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必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初中篮球团队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篮球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深入解析了骑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初中篮球 校园文化 团队

一、篮球团队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一)通过篮球文化建设推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发展

篮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篮球团队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积极的建设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篮球团队文化是学生在不断训练和提高篮球技战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意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获得发展。在建设初中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开发篮球运动的娱乐和健身功能,降低对篮球运动竞技功能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结合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实际需要[1]。

学生在享受篮球建设和娱乐功能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身心的协调发展,减轻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形成自强自立的、不怕困难的性格特征,从而为学生不断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基础。学校一方面要重视篮球课程的开展,通过篮球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理论知识,同时开展形式丰富的篮球训练活动,让学生体会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一方面积极开展年级、校级的篮球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更加激烈的篮球竞赛活动体会篮球运动精神,感受团队力量。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篮球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也帮助他们形成公平公正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形成正是建设良好体育意识文化的重要基础,而体育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通过篮球文化建设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发展

篮球运动是一项规则性鲜明的团体运动,通过开发适度的篮球比赛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在比赛中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篮球运动是世界第二大运动,篮球文化也可以归于体育亚文化的范畴,具体来说,篮球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制度文化尽管不是篮球文化的核心,但却是篮球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篮球运动中的一些法规和政策,如比赛制度[2]。在开展篮球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然会对学生的篮球体育行为进行规范,必然会向学生灌输篮球运动的制度规范等,而体育运动会和体育比赛制度都属于体育行为文化,因此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着力点。

学生可以通过篮球训练课和篮球比赛活动学习篮球运动的比赛制度和体育道德品质,进而理解篮球比赛中需要遵循的各类规则,如犯规规则、发球规则、罚球规则、防守规则等,学校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篮球教学活动和比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融入篮球运动规则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运动规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遵守规章制度的文化氛围,推动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

(三)通过篮球文化建设推动校园社会性发展

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受群众欢迎的集体球类运动,在我国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是一项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各种篮球活动和竞赛活动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因素和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交往协作技能以及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通过社会教育作用在培养学生自强自尊等品质方面能发挥良好的教育价值。篮球运动的社会教育价值及其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决定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有必要突出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3]。

学校可以大力打造篮球文化节,通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如吸引社区篮球队到学校交流表演等,丰富校园篮球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为学校和学生创造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篮球运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并以此带动良好学校精神风貌的形成,推动校园社会性的发展。初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还应该重视学生体育素质和精神风貌的发展。篮球团队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吸引先进文化元素,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只有打破校园文化建设的闭塞环节,实现与社会的快速接轨,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与社会的亲密接触,使更多的社会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

二、初中篮球团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影响

(一)篮球团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以往大部分初中学校在进行篮球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篮球文化的本质,开展的文化活动不仅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形式和内容缺乏变化性,课程活动结束,文化活动也结束的模式不利于篮球团队文化建设[4]。现在,很多初中意识到篮球运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丰富篮球文化活动开展思路,以篮球运动为核心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篮球理论和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篮球运动和团队文化的魅力。部分学校开办起了网络篮球论坛,使得初中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课余时间进行篮球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同时,通过举办丰富的篮球竞赛活动,篮球场上孕育的“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公平公正的体育观念得到良好的宣传和实践。通过举办校内和校际的篮球竞赛活动,再让学生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接受教育。使学生明白体育意识文化不仅适用于篮球赛场上,也适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战场上,从而培养学生永不服输、直面困难的坚强品质。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团队精神,这与篮球运动追求的团队精神不谋而合,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学校才能不断创造出优秀成绩。通过对杭州部分初中学校开展篮球文化活动对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从图1可以看出,初中注重篮球文化的建设后,学生的课余生活极大丰富,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体育意识。新形势下,初中教育应该秉持新课改理念,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动力,在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同时,也应将体育放在重要位置,篮球团队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为学生创造优质精神食粮的同时,促进他们不断的自我完善。

(二)篮球团队文化建设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发展

在推动篮球团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度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文化不仅对学生在篮球活动和竞赛中的行为产生具体的规范性要求,也能够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竞赛制度和篮球规则为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篮球比赛和运动文化创造了有效媒介,而管理制度是形成学生在篮球活动中的有效约束,这些制度文化都是篮球团队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5]。

一个优秀的学校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师资条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制度环境,打造优质校园制度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在开展篮球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然会对学生的篮球体育行为进行规范,必然会向学生灌输篮球运动的制度规范等,而体育运动会和体育比赛制度都属于体育行为文化,因此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着力点。很多初中学校和教师意识到篮球制度文化在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对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行为进行必要和较高要求的约束,也以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篮球比赛的各种规则,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制度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对杭州部分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开展篮球制度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初中教师认为,在推动篮球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制度文化能够发挥出对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良好作用,只有很少部分教师认为篮球制度文化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甚微。从这里可以看出,篮球竞赛制度和规则以及课堂管理制度等篮球制度文化及时组织和开展篮球课程的有力保障,也是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推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良好的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都会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反映。

(三)篮球团队文化建设推动校园社会性发展

篮球团队文化的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非常重要。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是精神和文化的存在,也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重要纽带。推动篮球团队文化建设,需要学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在学校社会性发展方面大胆创新。学校培育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因此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元素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初中学校可以大力打造篮球文化节,举办校际篮球比赛,同时积极社会篮球人才开展篮球教育活动,吸引社区篮球队到学校交流表演等,丰富校园篮球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为学校和学生创造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样,在确保篮球课程高质量开展的过程中,推动了学校与社会的亲密基础,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的知名度会不断提升,打造校园品牌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点选择,而校园品牌发展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会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对部分杭州初中学校利用社会力量推动篮球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从图3可以看出,大部分初中教师认为,在推动篮球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积极引入社会元素,能够发挥出对校园文化社会性发展的良好作用,只有少部分教师认为篮球团队文化在校园文化社会性发展中发挥不了很大作用。可以说,通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既有效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良好结合,推动篮球文化建设,也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宣传了学校品牌。同时,学校还可以展开积极的宣传活动,通过大字报、海报、电子屏幕甚至杂志报纸的宣传等,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不断打破校园文化建设的闭塞环节,实现与社会的快速接轨,在向社会展示校园文化风采的同时,也不断促进品牌性校园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见,引入社会元素对于提升篮球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结语

总之,打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和体育爱好,也能够让学生理解运动的价值,从而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将篮球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以篮球文化建设为媒介,不断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通过提升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制度文化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从而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英.论篮球文化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4).

[2] 谭孝君.文化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礼让初中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

[3] 阮庆巧.农村初中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初探[J].青年文学家.2009(7).

[4] 蔡广亚,张振东.论篮球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体育时空.2013(14).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原则;注意问题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定的精神风貌的具体表现,可较好地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文章就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简单分析。

一、校园文化的作用分析

传统初级中学一直以教学管理为重点,对校园文化建设较为忽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了盲目跟风,只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等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认真分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和灵魂的所在,更是学校形象和发展的象征。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从内容上看,必须是积极、健康、丰富的。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避免只注重眼前影响而忽视长远影响的单调性建设。其次,校园文化可极大地提高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环境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所学校的校容校貌将直接体现出这个学校的整体精神价值取向,从而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作用。最后,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具体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指向于校园环境的美化,而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的。然而在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却发现,一些学校内的典型建筑、环境建设、制度文化并没有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而是以学校管理机构为服务对象,追求的是让学校成为领导的喜恶,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陷入

窘境。

1.校园文化要坚持教育原则

很多初级中学并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没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教育作用。其实,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将极大地影响其价值观念的发展。故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拓展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形成教育引导力量。如在校园内设置签名石(可在学校显眼处放置一块形状较好的石头,每年在中考中获得优秀成绩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在该石头上签名,学生签名后请工匠雕琢以永久保存。)

2.共同参与原则

很多初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是以学校行政为首,然后通过方案的制订,再聘请相应的公司或单位来完成建设。其实,要让学生深刻领会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内涵,让其参与进来效果更好。以学校标语为例,学校可开展有奖标语征集活动;以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室等功能室的建设为例,在建设初期,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功能室的设计提出方案,学校综合后再实施;以班级建设为例,这就更需要发挥班级成员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方案制订、责任落实,从而实现班级美化任务。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外,还要从实施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当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急不得、快不得也是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以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为指导制定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

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发展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而校园文化又作用于学校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紧扣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宏观上构思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让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学校综合风貌的具体反映。

2.在坚持共同参与原则时,要结合学校实际适当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很多初级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处于发展中,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更喜欢在搞建设的时候让学生集体劳动,结果学生怨声载道,违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让学生参与要适度,即在学生力所能及且乐于参与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明确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突出示范和辐射作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虹.校园文化的构建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5).

[2]杨鹏.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

[3]曲祚.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2(13).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歌曲;影响;发展

1994年,一盒叫做《校园民谣》的磁带开始在大学生中风行起来。这盒磁带全部的音乐,都是由北京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创作的。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清鲜隽永,既有时代气息,又抒发年轻人的心声,尤其贴近大学校园生活,所以,在大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校园民谣”正式被定义,校园歌曲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著名的校园民谣歌手老狼看来,“所谓的校园民谣只能存在于高校,无法在都市里生存,因为都市里没有那样的土壤。”其所指“土壤”也就是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在大的层面上决定了校园歌曲的创作和内容。

一、校园歌曲的精神特质

校园歌曲以流畅洒脱的曲调、明快爽口的歌词、简单易行的配器手法以及清新自然的口语化的十足学生味的吟唱风格,叙述出了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追求和烦恼。词、曲作者都是在校大学生或曾经是大学生,他们亲身经历和熟悉大学生活,并深谙其妙,而把对大学时代的美好时光的迫忆和对校园文化现象的理性思考融为一体,以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直抒出来。正如创作者们自己所言,在流逝的岁月里,他们因为浓结于心的情感被时代所遗忘而曾深深为之扼腕叹息。如今,校园歌曲则如间一缕清风徐徐拂面.使他们噪动不安的心灵得到些许安抚。比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又如《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今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此类民谣还有《团支部书记》、《青春》、《冬季校园》、《离开》、《寂寞是因为思念谁》、《把心儿融进琴声里》、《我们相识》等,从不同角度和一定程度上直抒出了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斑斓迷离和当代大学生那热诚而不失宁静、微妙而不故作矜持、单纯而不浮躁轻挑、烦闷而不丧失信心的心态。歌的内容反映的精神取向这也就是由校园文化直接造成的。因此,我们说,校园文化决定了校园音乐的发生,发展和内容及精神特质。

二、各阶段各个时期校园文化与校园歌曲的发展

在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中,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像一条清澈的潜流,于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中溯流前行,推动着校园歌曲的发展。校园文化对校园歌曲的促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在校园里流行甚广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我们万众一心,齐奋斗”这首《打倒列强》的校园歌曲,是由一位佚名的词作者利用一首外国乐曲填词而成。这首出色的校园歌曲,正反映了当时辛亥革命已经实际失败,北洋军阀在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行祸国殃民的连年混战,因而遭到广大人民群众强烈反对的社会生活现实。到了三十年代初,学校里广泛传唱着:“天上多少小小星,颗颗结合光愈明。街上多少小小灯,灯盏分散光不分。我们全国多少人,也要团结不离群。要想打倒小日本,只要大家一条心”的歌声,这就是当时著名的校园歌曲《一条心》。它是九一八事件后,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团结一致打倒日本侵略者的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

在四十年代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的校园里,常常听到这样的歌声:“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又建设,只有你成天的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另一首是卢肃同志早在抗日根据地创作的一个歌剧的终场曲《团结就是力量》,它在这时期国统区的校园里特别流行,它那“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灭亡”的歌声,正是反映了广大人民要反动独裁统治的强烈愿望。

进入五十年代的解放初期,王萃的《歌唱祖国》的歌声在校园里到处回荡,它反映出新中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面貌,表现了中国人民步伐豪迈勇往直前的气概。当时马思聪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及张文纲和沙鸥的《我们快乐地歌唱》都反映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在美好可爱的祖国哺育下,在党和的关怀下幸福地成长,快乐地生活的情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类诞生于台湾校园的风格清新的民谣作品获得了广泛认同并受到了一大批青年的喜爱,这就是后来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校园歌曲。上世纪90年代,几乎涵盖了当时最经典校园民谣的音乐盒带――《校园民谣》发行,这是中国内地的校园歌曲第一次走出校园围墙。从此,《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高晓松、老狼等的声音,飘进千家万户。

然而,1995年后,校园歌曲迅速势微。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学生,还受到了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包括:60年代的西方民谣;70年代“卡朋特兄弟”的歌曲;8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保罗-西蒙的歌曲;90年代的四兄弟合唱以及“披头士”(beatles)乐队。此后,欧美的各派流行音乐更是如狂潮般涌入,而真正对校园歌创作者产生一定影响的大约仍是一些经典的、抒情的老歌、慢歌。

上面所列举的是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优秀校园歌曲和一些简要说明。这些作品和整个校园歌曲发展态势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它们都紧紧扣住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实际面貌,表现出当时校园里学生的精神气质。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校园文化造就了不断更新的校园歌曲。

三、校园歌曲的未来发展

上文所述,校园歌曲的内容和演进是由校园文化的演变而决定的,那我们让通过透析校园文化,试窥校园歌曲的未来发展。

有的人喜欢摇滚味的歌曲。他们认为,校园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校园歌曲是属于大学生不为生活负累、充满理想、简单纯洁的时代,而现在日渐快节奏、重压力的生活中,电子、摇滚元素音乐才是校园需要的,校园歌曲不可避免地风格变异。如今,这些印迹却在商品大潮的滚滚红尘中,日渐变得模糊和遥远,我们甚至很难听到一些旋律清新、歌词真挚、富有校园味道的声音了。虽然不可否认校园歌曲出现最初让人们耳目一新,但它强调青春的易逝,透露即将踏入成人世界的歌者对青春的挽留――青春依然真真切切,却一去不复返。

在商品大潮中,学子们不仅目睹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变迁,同时自身也受到强大的冲击,在情绪与心态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波动。如一首叫《方向》的歌曲中唱道:“如果没有姑娘不要悲伤/如果没有方向不要瞎忙/如果看不见太阳就去看月亮/如果看不见月亮就去买手电棒。”一股浓烈的无奈情绪浸透纸上,态度虽然消极了一点,但情感的流露可谓自然而真切。随着“大学社会化”的趋势,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在文化上的“共振点”也越来越多。这又使校园歌曲闯入社会歌坛并流行起来成为可能。

对于校园歌曲未来的发展,各人众口不一,各有看法。我认为,虽然1995年后校园歌曲逐渐势微,但是大家的校园歌曲梦并没有随之消散。人们在听了几年喧闹的R&B(节奏布鲁斯)音乐之后,清新淡雅的校园歌曲流行将是个趋势。

参考文献

[1]段峨眉.拿什么拯救你――校园歌曲[J].音乐天地.2004,(7).

[2]吴廷贯.我国校园歌曲中一个重要特色[J].中国音乐教育.1996,(2).

[3]楚辛.校园歌曲又热起来[J].音乐天地.1994,(9).

[4]一舟.真挚,清丽,不饰雕琢――谈校园歌曲[J].音乐天地.1994,(10).

[5]清晨.北方音乐.1995,(6).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经典;诵读教学

引言

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课程,已经在各中小学校语文教学中出现,并逐渐发挥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此时教师能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使其沉浸在民族文化魅力中,就能帮助学生形成与素质教育目标更相符的素养及能力。由此可见,促进国学经典诵读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是国学内容的重要依附对象,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属于国学内容,学生诵读这些内容,有助于领略国学魅力。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渗透国学诵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学内容[1]。但是,当前初中学校教育中开发的国学诵读内容非常有限,与国家发展国学经典内容的期许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学校应该结合地区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国学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例如,山东曲阜是儒家孔圣人的故乡,当地学校有丰富素材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可将圣训、圣言融入国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教师也可以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孔圣人圣训的具体意思,并且遵照圣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另外,教师在收到学校制订的校本课程教材后,一方面可以根据班级环境将教学氛围布置得更适合国学诵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学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创新诵读方式,打破受传统诵读模式的束缚,如播放背景音乐配乐、让学生每周抽出一天穿汉服诵读国学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借助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国学情感。

二、结合国学经典内容不断优化诵读环境

学生如果没有对所学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那么必然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因此,采用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激发学生对国学诵读兴趣的方式,就是当前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国学诵读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不断优化学生的诵读环境,从而达到每一处环境都能教育人的效果。学校中的诵读环境主要分为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两种,在上文已经提到了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国学诵读的重要作用,那么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也非常重要。班级环境、氛围的创设是学校文化环境创设和优化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重视班级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也要重视校园诵读环境的优化[2]。如果学生在班级感受到了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而一出班门,校园内国学文化氛围较弱,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文化情感落差。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协助学校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当然,语文教师优化校园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共同布置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那么学生将会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例如,2018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迎国检”工作,在“迎国检”的过程中,学校就需要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布置和优化。有的学校为了布置好国学诵读环境,发动语文教师和班级学生,将国学诵读的内容分片区布置在相应的地方,如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和学生将“孔子圣训篇”布置在校园入口处,这样不仅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能看到,而且在布置的过程中,还能通过“特殊的语文课堂”对该任务中的“圣训”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另外,有的语文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校园道路或楼层建筑命名,如“笃行路”源自“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格致楼”源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还有的教师和学生专门负责校园广播、黑板报、新闻橱窗等内容,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以“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例如,负责校园广播的班级,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抄写国学方面的小文章,然后每天在上学、下学时都在广播中播出。实践证明,这种特殊的国学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国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学之美

学校是开展国学诵读教学活动的关键场所,所以应该在结合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一系列国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国学之美。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介绍学校主要开设的国学活动。

(一)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的语言魅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宋词作为我国诗词歌赋的巅峰,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国学的语言魅力。而至于诵读方式,教师可以灵活把握,如个人单独诵读、小组比赛诵读、男女比赛诵读等,总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情况灵活掌握诵读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中五分钟的时间来诵读这些诗词歌赋,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从而为校园营造出浓厚的国学诵读氛围。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国学诵读比赛,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国学教育。

(二)开设经典国学写作,体验千古华夏人的情怀魅力

用国学内容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国学知识[3]。以往很多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导致写出来的文章非常肤浅,而在文章当中加入国学素材,会使整个文章的用语、结构等显得非常紧凑而富有语言魅力。学生将国学素材引用到写作当中,必定能对国学内容产生更准确的理解,从而体验到千古华夏人的情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写一写诵读国学的感受。学校也可以组织师生参加经典国学习作比赛活动,并将征文通过橱窗、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方式对外,进一步丰富校园国学文化,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是我国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几千年华夏儿女创造的文明和历史,凝结着智慧和心血,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所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国学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更丰富的国学文化,还能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不断陶冶学生的品质道德,为学生日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础。当然,目前我国国学诵读活动多样化有待提高,教师作为国学诵读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作为国学诵读的主要负责方,应该结合地区文化特色开设国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国学魅力的同时,对当地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主动地接触国学内容,才在国学诵读活动中体会更丰富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情怀,继而让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国家未来建设者。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5

一、“适合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

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生命成长,生命成长源于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应让学校教育适合个体生命成长。就校园文化而言,“让校园文化适合学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就是追求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以“适合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学校文化的信仰、理念,让校园文化作为促进生命成长、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思想

二、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 ,增强育人氛围是“适合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关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已经不仅仅是传承文化知识的地方,而更应是为了让人的生活质量不断不能提升,让人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场所。因此,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注入学校自身特色的文化,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让学校标志、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所有的校园环境建设传递着学校对教育的追求,表达校园环境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凸显带有学校特色的育人功能。

三、创设合理的学校制度, 规范行为习惯是“适合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保障

在学校集体中,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与时俱进,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生成集体动力,正确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集体前进的动力,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方向永远比方法和速度更重要。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明确新时代对教育的挑战,要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校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以培养良好个性特长的学生为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养成良好习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是全学生共同信守的制度,是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获得认同心理,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3.建立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改革纲要》的要求,新评价机制以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评价对象,以促成学生成长的基本要素为评价内容,以对人对事的积极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保证可持续发展性为评价的基本原则。新的中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在评价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毋庸置疑,这种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有别于应试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它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建立长效的学校礼仪, 提高行为文明是“适合生初中人文素养的提高”核心

学生礼仪主要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1.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通过学校礼仪文化的建构,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力量,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要求学生除了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外,还要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

2.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要成为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如自觉捡粉笔头、纸屑等。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创新品质是“适合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难点

新课标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要在校园文化建构中发挥学生的潜能需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1.以主题班会为载体,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

2.以文体活动为依托,彰显学生个性和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关注的是文化给学生带来什么,文化是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否给学生带来真正的精神上的幸福。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了经典诵读、歌咏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并将成绩优异的节目在学校组织大型文体活动时亮相。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6

关键词:青春期初中生 校园剧内涵 校园剧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63-02

艺术的育人功能是独特的,教育需要艺术的手段。校园剧做为特殊的舞台艺术门类,其独特的亲和力、超强的艺术实践性契合了青春期初中生成长的身心和审美需求。现从青春期初中生群体概况,校园剧的教育内涵和在社团实践辅导中的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使迷茫的初中生能在校园剧舞台上勇敢、快乐、自信地对白自己的青春。

一、青春期初中生群体概况

1.心理敏感而脆弱,情绪隐忍而暴躁

快节奏的生活、繁重单调的课业负担、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让现在的初中生成为了矛盾共同体。他们敏感、脆弱,不愿将心事、烦恼告诉别人,害怕与人交往,不愿意把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他们大多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真实的情绪、情感;但内心急躁,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渴望能有现成的表达、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故外显形象大多叛逆、自我。

2.艺术追求狂热而直接,认知盲目乏审美

对艺术的感知和追求,初中生是表现得最灵敏、最直接,态度最狂热的群体之一。当下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艺术的格调良莠不齐。学生盲目追捧、胡乱模仿,对健康的、积极的艺术作品、艺术形式和艺术形象缺乏正确的审美认知,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乏理性的认识。

3.有艺术创新意识但乏实践,扬个性却缺合作

在强调和张扬个性的初中生中,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新意识,但艺术创新实践能力却稍显不足,在团队活动中,合作精神严重欠缺。

二、校园剧的教育内涵

校园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主要是学生)为主体创作、表演的,体现校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的非专业戏剧艺术活动,在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群体中开展此活动有着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1.感染性:无声却沁人心脾

校园剧的外在特征是“校园人创作表演”。校园剧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演员、观众都来自于自己的学校,自己编自己的故事、自己演自己的故事、自己看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活动具有特殊的亲和力。编者、演者能通过剧本的艺术创作和舞台的艺术实践合理宣泄、表达内心情感;观者能直接从剧中获得自己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依托。校园剧无声无息、艺术性地传递着情感信息,为处在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宣泄真情实感的合适平台。

2.综合性:形象而综合培养

校园剧属于戏剧门类,是一种综合艺术,其对学生有着全方位、多角度的审美教育功能。参与者通过参加戏剧创作,排练过程的角色体验、情感融合,到最后登台表演的戏剧实践,可以获得直接而积极的审美愉悦,有助于增强情感体悟能力,提高审美想象力、创造力及艺术鉴赏力。校园剧也可以使观众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接受多角度、全方位的感性体悟,获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艺术审美教育。

3.创新性:源于又高于生活

校园剧还原了校园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冲突,每位参与者必须对相关素材的看法和态度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合作和碰撞中激发灵感,从而达成新的艺术高度的共识,校园剧的编、排、演特定的环节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创新艺术实践能力。

4.协作性:分工但不分你我

另外,校园剧是群体艺术,在群体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戏剧在编创、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只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音效、灯光和剧务等工作人员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才能保证演出的成功。

三、校园剧的辅导策略

1.丰富形式,强调校本特色

校园剧是体现校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的戏剧活动,而校本化的校园剧编排思路则可以使剧目更具亲切性与真实感,与本校学生的情感世界直接链接。为了使学生增进对鲁迅作品的理解,接受热爱水乡的教育,我们改编课本剧《孔乙己》创编情景剧《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为了展示我校外语特色教学成果,我们编排了系列英语童话剧《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等。

2.注重观察,强调视角独特

在创编阶段,指导社团成员们细微地观察生活,多角度看待同一事物。以独特的的思维去深入分析典型事例所潜藏的情理美丑,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特殊的事件一定有特殊的背景,特殊的个体一定有特殊的缘由。

09年新学期,学校来了个“奇怪”的小女孩,她各科成绩优秀,但她性格内向,独来独往,除了活动外她身上总背着一个鼓鼓的小包,而且经常抱着小包发呆。同学觉得她是一个怪人,都不愿与她交往。后来发动社团团员们观察她,主动接近她,费了很多周折打开她的心结。原来她的包里装的是她妈妈的衣服,妈妈在外地打工,把妈妈衣服背在身上就觉得妈妈陪在身边,特想妈妈时就闻闻衣服,因为那上面有妈妈的味道。这一特殊事例及其背后的故事对社团团员们触动很大,后来大家根据这一事例创编了校园情景剧《亲爱的小孩》,当年获得了省艺术节二等奖。

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既遵从了初中生新奇思维发展,又培养了初中生对生活、事件的观察和思辨能力,让生活成为艺术的源泉。

3.重视交流,关注合作互动

孙惠柱教授曾说过“戏剧是最不个人的艺术”。在群体活动中,以平常的、真诚的姿态与他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尤显重要。首先,社团成员要注重与非社团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在校园中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了解校园人的思想动态;在校外要与家长及社会成员们积极沟通,通过他们反映社会对校园的印象。这样广泛的互动交流,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视野更开阔,创作思维更活跃;作品才能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其次,社团成员与成员间更要交流。要求成员对自己的素材、经验等要乐于分享,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和辩驳,取长补短,勇于表达、分享真实自我,在“碰撞”中最终达成艺术高度的共识。

比如对于“青春期萌动”这一敏感题材,成员们放下戒备,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发表见解和主张,在团体交流中不断经历肯定――质疑――新主张――再否定――立观点的辩驳互动过程。为了最大限度,更深入了解“局外人”的看法和态度,社团成员在校园内外积极地做问卷调查,课外与家长、老师、同学不断互动探讨,历经一学期创编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情景剧《生长的树》,并最终获得省艺术节一等奖。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们更开朗、更自信了,与同学、家长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注重合作交流的校园剧创编,能培养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从艺术的途径满足了青春期中学生渴求接纳,寻求友情温暖的心理。

4.提升表现,发挥感染作用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现艺术,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人物替代,性格行为的置换,达到宣泄情感,获得情感共鸣的过程。独立意识非常强烈的初中生,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表达方式。思想方向对不对?审美情趣高不高雅?表达方式合不合理?实践来证明。首先,通过表演让演员感染自己。在排练过程中,引导成员们将所塑造的角色进行反复的揣摩,将情、理、美、丑不断内化,将内心真实的情感态度多角度映射到角色上,把人物当成真实的人,个性、典型的人,当成社会的人,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中、找到最能说服自己的呈现方式,感染自己,完成艺术角色的替代。其次,通过舞台实践让作品感动他人。有了完美的人物塑造,在作品的完整呈现上需要成员们对舞台行动力、舞台节奏把控和舞台情绪表现技能进行最优化,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让观众对作品具有鲜活、真实的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心灵、艺术的共鸣。在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艺术实践机会,充分利用各级艺术比赛,学校的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等活动,丰富舞台实践经验,让他们的表演日渐轻松、自然,让整个作品紧凑、流畅,感动自己进而感染、教化他人。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7

关键词: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服务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

一、建章立制,倡导和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和谐校园”制度先行,用制度的力量来规范、引导、凝聚师生的行为和情感,是奠定和谐校园的制度基础。近年来,清溪初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职称晋升推荐方案》《教师外出学习制度》《教育教学奖励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分类管理;组织执行对象们学习交流,让制度“隐于心、显于行”。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评议制度,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借助各种途径如“家长会、校讯通”等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形成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齐抓共管的态势,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运用规章制度管理的转变。全校师生员工的一切活动,有凭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校园管理的统一,这也为一所科学规范、民主和谐的现代化校园的建成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强化服务意识,营造和谐

该校落实在行动上,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整合现有各级各类组织的力量和资源,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迎新年掼蛋比赛”“庆元旦女教师跳绳比赛”“三八妇女节K歌比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等,鼓励并资助教师积极参加县内外教学大奖赛、课题研究、个人研修等促进专业成长的活动。这些文体活动、教研活动的顺利实施,让教师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主题文化,彰显和谐

一所学校,基业长青的奥秘是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最高境界。因此,校园文化创建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是“清中人”的一致追求。

1.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主题教育的熏陶作用

该校建成了以“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经典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校徽、校风、教风、学风”展示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达标活动,校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别具一格、形式活泼的主题窗口就像一道道无言风景,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得到启发,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教育,最终达到“主题育人”的目的。

2.坚持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多样化

该校出台《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要求班级文化在建设四项考量内容(班风、班级公约、1平方米面积的班级文化墙和班级特色文化角)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做到“个性化、人文化、特色化”,初步建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班级多层文化阵地。

3.注重细节,增添厚度

主题文化的育人价值无法估量。2015年,该校在全面巩固原有校园主题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细节,消灭死角”的口号,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形式,如“标志性文化、楼梯文化、橱窗文化、墙壁文化、标语文化”等,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文化气息,给徜徉在其间的师生带来无尽的精神享受。如今的校园也是每位学生的精神家园。

四、着力“活动文化”,体验和谐

为了让和谐的氛围“可感觉、可触摸”,把学校打造成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活动是达到目的最直接的手段,成效也最显著。

为此,该校依托“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的开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兼顾青少年“三观”教育。一举多得,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台阶、有特色、见成效”。

充分整合和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开创培养在学校,巩固在家庭,实践在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教学活动和舞蹈、棋艺、书法、绘画、手工等各种文体活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就其位,各施其功,竞相添彩。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会思考、体验成功,实现自主成长。

要注重班队活动开展。为了推动班主任提高班队活动实效,学校把班队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内容,明令禁止占用班队活动课现象,规定每节班队活动课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学校定期对班队活动成果开展评估,让活动变成有源之水。

校园生活初中作文篇8

趟过热闹的十月,跨过繁忙的十一月,踏着辛勤付出的鼓点,我们迈进了收获的十二月。XX中学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在初冬温暖的阳光中缓缓落下帷幕,可弥漫了一个多月的艺术之花依然香溢校园,久久没有散去。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

“展现青春风采

传承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体现了校园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热情奋发的青春气息,演奏了一曲曲精彩炫目的人生华彩。

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由团总支承办,从征集节目开始,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响应。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精心筹备和策划,我们把整个艺术节分成“我的青春我做主”演讲赛、级段篮球对抗赛、美术作品展评、校十佳小歌手活动、器乐演奏比赛、闭幕式文艺汇演等几大板块。并对每个板块作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安排。最后,决定把“我的青春我做主”演讲赛作为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为了使节目得到更好的比赛效果,入选的选手进入了紧张的排练。。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作如下小结:

一、校领导鼎力支持以及教师倾情相助。

校园文化艺术节从筹划到准备到举办都得到了校领导的鼎力支持。校领导等对校园文化艺术节高度重视,几次开会商讨有关事宜,发动全体师生投入到艺术节活动中去。不仅如此,他们还亲自上阵,对部分活动的参赛选手及参赛作品严格把关,确保把最优秀的选手和作品呈现给全校师生。学校地处山区,硬件设施非常有限,为了办好本次艺术节,许多教师都贡献了自己的课余时间;部分专业老师,为了学生的节目或作品能在活动中有较好的表现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很多,我们的学生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的老师功不可抹。

二、通过艺术节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艺术节的特点是活动面广、参与人多,这就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同学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有为班级和学校增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演出中,同学们应变能力极强,与老师配合得很默契,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潜能。本届艺术节一定会记录下同学们集体主义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在合作完成本次文化艺术节的过程中让人感动的是我们学生训练的那股子劲头:大冬天,他们身着夏装,从不喊冷;练舞、练唱争分夺秒,虽练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从不喊累;制作道具通霄达旦,从不喊苦……在赢得了如潮的掌声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坚持与协作精神,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在人的一生之中,你们只有三个春秋的初中生活,而只有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才有机会上台演出,那么这种合作的机会是弥足珍贵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珍惜。这不仅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份最珍贵的记忆。

三、通过艺术节活动,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班、团干部和艺术特长生。

在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中,各班、团干部都作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每一项活动背后都有组织者的汗水。在每一项活动中,各班、团干部都费尽心思地策划、组织,克服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同学们尽心尽力,把每一份工作都当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成为一批优秀的组织者、优秀的管理人才。

四、活动反思

回顾本届艺术节,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排练的时候,个别同学对自己的言行还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还有个别班级的学生对自己班的节目本身和自己本人的能力还不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价,认识不足,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具体做这些工作的老师带来了许多不便,致使正常的工作进程受到阻碍。在整个艺术节的活动中,要想使每一项工作做好,各个部位都要同力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就会打乱原有的计划。最后参加演出的节目和表演的演员,经历了初检、复检,已经从班级行为上升到学校行为,此刻他们不再仅仅代表自己和班级,而是代表了全体XX中学师生的形象,所有一切行为要求标准也提高了一个档次。无论是谁,都服从大局的要求。要严格按照演出的标准执行。这一切是行为的准则,也是活动的规则。这不是这项工作实施者个人的要求和意愿,不存在个人主观的判断问题。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给予理解,使我们学校的艺术节越办越好。

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圆满结束,让我们铭记“展现青春风采

传承校园文化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范文 下一篇:沟通演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