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09-21 16:57:53

形容老师的诗词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1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根据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深奥难懂

由于许多古诗词是诗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触动内心的想法而创作出来的作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诗歌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现代的学生,古诗词比较深奥难懂,学生无法理解诗歌形式、诗歌内容,从而对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教育教学。

(二)老师教育教学方法有待转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在古诗词教育教学中都十分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和记忆,督促学生默写古诗词原句,并且考试的时候也是注重这方面的内容考核,而忽视了学习古诗词的真正意义。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背景,只有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创作的原因,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精髓,体验诗歌的美妙之处。但是,有关初中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有待提高,否则不利于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学习态度问题

古诗词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对其没有更多的学习热情,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讨厌学习诗歌。再加上学生认为古诗歌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实用性,不像数学、物理一样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用到。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最终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提出有效方法促进初中古诗词教学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重复多遍的朗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语感。有关学校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强烈语感,从而更好地领略古诗的美。有关老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下载一些优秀的古诗歌朗读作品在课堂上播放,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促进语感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崔颢的《黄鹤楼》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为学生创造一种语境,将黄鹤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利用电脑展现出来,促进学生抒发情感,朗?x诗歌。通过朗读、深入学习得到,借由神话传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诗人怀家思乡的深情。

(二)创设一种古诗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意联系起来的一种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歌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有关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改革创新,创设一种古诗意境。比如对诗中所讲的一种物体,如学习《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月亮的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再结合诗歌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意境中学习诗歌。

(三)对古诗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对古诗的内容学习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有关老师应该对古诗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带领学生学习诗人的人格特点、生活经历等。比如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他的诗歌特点也比较多样。在学习苏轼的诗歌时,有关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学习苏轼的一生和创作此作品的原因,再学习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终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育教学。例如,苏轼被降职,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等佳作。学习这篇作品时就可联系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领会诗歌的美。

(四)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多半来源于生活。有关老师应该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领略古诗词传统文化的魅力。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2

2015年11月25-26日,湖北省2015年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武汉市水果湖一中、二中举行。我有幸全程参加了赛课的观摩活动。今天我将这两天半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和各位同仁分享。

@次研讨主题是诗歌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的理解就是诗歌教学要关注教什么的学生视角和怎么教的教师定位,总之,要尊重学生现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学生未来。为学生能力发展创造平台,让我们的教育能回到本身。

一堂好的诗歌教学课,我觉得要有“三有”,即1、教师有魅力。做为一名诗歌教学者,老师首先要热爱诗歌,热爱语文,热爱生活,要有文学修养、艺术魅力、学识魅力,要让学生受到感染,听后如沐春风。这里面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黄冈市武穴四望中学洪学智老师,他讲的《江城子.密州初猎》洪老师语言幽默,激情四射,一上来便朗诵了这首词,展现了男教师读这首词的独特魅力,他无需什么导入,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后面学生的模仿朗读,带京剧味的个性诵读将课堂推向高潮,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洪老师个人魅力有关。而且无论是古诗教学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个个都是朗诵高手,都是以诵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这也是符合诗歌的内在规律,教师应该有着诗歌真性情。

2、引导有方法:

(1)整合诗歌教学内容,让诗歌教学的课堂更高效

对这一点的深刻感受,主要来自韩煦老师的那一节《渔家傲 秋思》,当老师引领着学生透过词人看似满低愁绪的文字,触摸到想词人那颗保己卫国、责任在肩的心灵时,教师适时联系到以前学生所学《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也许在此前我们的学生只是生硬地将“先忧后乐 ”的经典作为作者一生的政治抱负而铭记于心,将语句背后的范仲淹当作是一位千古前的圣人顶礼膜拜,可我们的学生又能有几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理解这位伟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这一抱负?知道词人并非圣人,当他慷慨激昂时,内心是有那份平常人的挣扎,苦痛。教师在讲到这里适时引导,正是有了真实经历,真实感受,范仲淹写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这里不光是让学生再次回忆起了这句经典,更让他们由曾经的走近变为了走进范仲淹,触摸他的苦与痛,感受了他的担当与坚守,学生对《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的理解也更深入。对“先忧后乐”的那句经典也不再停留于死记硬背。教师对诗歌内容的整合,无形中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的更为广阔、深刻,将学生对诗歌、诗人的解读真正引向深入。

回来后,我也对目前一些诗歌教学内容在整合上展开了一些的思考,不禁也有了一些惊喜的发现:如我们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完全可以引入学生以前所学《如梦令》,在唤醒学生实记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词作中词人绝然不同心境地体会去了解词人前后期生活的迥异,进而真切感受到“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中那愁的厚重及无法排遣。当然,我们还可以将这首《武陵春》与前面的《望江南》整合,因为他们同是在写女子的愁思愁绪。 可以让学生透过诗句中的字眼去感受词作中那名女子愁的不同内容及程度轻重、李清照的《武陵春》还可以和课外古诗词积累背诵中的《醉花阴》整合学习,同是李清照的词作,同是写愁的经典,但词作中的愁明显在内容和程度上也有极大不同。这次有教师将《望岳》《春望》《 野望》不同时期杜甫诗作放到一起的诗作也是得到评为老师的认可。老师对诗歌教学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极大的激发,调动。并且,这一整合无形间引领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授之以渔“,对学生当下还是今后自学能力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学资源丰富芜杂,不经整合的后果或者让学生坐井观天,或者使学生偏离语文轨道;语文教材厚重而零散,不经整合的后果是永远无法奉献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文熏陶。应该说教师对诗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我们的教学不再被动,避免教学的零敲碎打,单打独斗,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再单一呆板,浅薄平庸,从而真正引领诗歌教学走向高效。

(2)反复涵泳引领学生触摸诗人跃动的心灵。

涵泳是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就是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诗人往往会于关键处(诗眼)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省优质课堂赛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的涵泳,在反复涵泳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入诗境,体验诗情,如 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的卢晓梅老师在教学《秋天》一课,通过美足寻踪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涵泳“栖息“”游戏“”梦寐“这些值得细细玩味的意境,同时联系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和理解到诗人传达出对丰收、惬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理解了当时人们对温饱及精神生活的追求。

韩煦老师执教的《渔家傲。秋思》,上阕通过让学生反复涵泳“横阳雁去无留意“,反复玩味想象”雁去无留意“画面,更形象地体验边塞的苦寒,引发师生对词人故国之秋的美好想象,从而发出”不如归去“的大胆设想,下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重点涵泳,从理解”无计“的含义入手,理解这不是有家难回的无奈,也不是苦苦等待的”无期“。而是范仲淹和戍边将士们在国家命运危急时刻,在思家和卫国矛盾中选择”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通过反复涵泳关键词句,教师引领学生自然走进诗歌意境,触摸到诗人千载前跳动的心弦。

3、学生有收获

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阅读思维方式,阅读品析方式等指导,这次次也存在诗歌学法指导不足的问题,所以教师设计内容对学生诗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帮学生搭梯子,获得阅读思维方式,给孩子一把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教会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样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走向自由。

总之,教师要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抓住了诗歌教学的要害,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和探索。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3

一,高度重视诗词诵读教学。小学教材所选古诗词,大多选自名家名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尤其是语言凝练,深刻,隽永。所以,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诵读。因为,首先,诵读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开始,是学习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第一步,是打开古诗词艺术宝库的钥匙。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等名篇,学生多次诵读后,不但能理解诗歌内容,也能体会到诗歌语言简洁,工整和谐的语言美;其次,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进一步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的内容及形式美,是进一步深入领会古诗词意境的重要手段。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进行停顿诵读的教学。学生除了能更好的领会诗歌内容。更能体会到对偶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的春天之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后,诵读能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名篇,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帮助,还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古诗词奠定基础。教师在阅读中应该充分利用文本,多种方法激起和保持学生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避免因为方式单一而学生丧失兴趣。切忌唱读。

二,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途径。古诗词的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目标及方法。小学低年段的古诗词教学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及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词的优美;中年段的教学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段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答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影响,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目标不外乎诵读积累,感受体验思想感情和诗文意境,进而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由此,诗文学习的过程一般为读(初知大意)---思(探究诗词内容及表现手段)---悟(感悟诗文思想内容及意境);同时古诗词丰富的思想内涵,深邃的意境需要学生结合既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理解学习,也需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感悟形象;如教学《咏柳》一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春天随风飘荡的柳树展开想象。当然一些必要文学常识,修辞手法的教学也相当必要,比如李白《望庐山瀑布》就需要对学生讲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一句的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重点词句是为“诗眼”集中体现了诗歌精髓。抓住诗眼就抓住了诗歌的重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如我在教学杜牧《江南》一诗时,抓住“千里”一词,莺啼、绿树、红花、村庄、城镇、酒店、寺庙等景物统统囊括其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高超的医术想象力及诗歌宏大的意境。许习白老师在教学《渔歌子》一词时,抓住“不须归”一词,引导学生领悟春江美景及诗人高远的精神追求。而罗蓉老师在教学《清平乐》一词时结合上下文 茅檐低小、大儿除草溪东,最喜小儿无赖等,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的含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适度拓展,古诗词因为产生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其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适当介绍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经历,代表作品,或者其他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如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人自身品格高洁,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的文化传统。教学杜甫《春雨》一诗时,还原了杜甫原诗《春夜喜雨》并补充了诗歌后四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而罗蓉老师在教学完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后,为学生介绍了辛弃疾的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豪迈奔放的创作风格。当然,拓展应该适度。

五,慎用媒体,媒体能直观形象的体现诗歌内容,将诗歌表现的形象直接投射到学生眼前,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但也破坏了学生想象联想的意境,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主动性,个性化的理解。所以,使用媒体应当谨慎。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4

一、信息技术开拓了教师诗词鉴赏知识的视野。

唐诗宋词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正因为诗词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所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拓宽诗词教学的空间。

这样,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诗词鉴赏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样我们可以说,多媒体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诗词知识宝库的钥匙。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学完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其他的怀古诗词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对古诗词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

如教授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笔者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老师的提示下,在多媒体音乐的伴奏下,调动他们熟悉的知识、场景、生活体验,把它们和诗词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

笔者认为,诗词中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意义无疑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5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诵读诗歌,分清节奏,读出感情。

2.识记“缥缈、定然、闲游”等词语,品味诗歌语言。

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的作用,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默读,快速了解内容;运用朗读,读准语气,体会感情;自由诵读,当堂背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导航]

教法:导学法、创设情境法、交流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文朗读视频,收集作者资料,查找想象、联想的有关知识,充分预设课堂。

学生:1.查阅写作背景,了解牛郎织女传说。

2.朗读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入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读诗,你们喜欢吗?“诗以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呈现。今天,我们走近诗人郭沫若,去感受他笔下《天上的街市》的美妙神奇。

读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心中有作者,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老师看大家对诗人郭沫若了解多少。

(学生介绍。小组相互检查)

教师投影补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学者。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中。面对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因此,写下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二、初读感知

1.默读,初步了解内容。(导学:抓诗题,快浏览,写什么?找名词。怎么写?找动词、形容词)

2.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导学:读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基调)

播放朗读视频,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朗读展示。

3.自由诵读,小组竞赛,看谁背得快。(导学:理清思路,抓关键词)

三、再读品析

1.品析诗歌精练的语言。(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

第一节:比较两组动词“明”——“现”“闪”——“点”。

后三节:“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2.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展示)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概括画面。

三幅画面:街灯明星辉映图、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闲游图。

3.感受诗歌情感美。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能把握诗歌美好、恬静的感情基调;能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指导朗读,要求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的朗读深深打动了老师的心,这真是首美妙神奇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美妙神奇。提出探究问题: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运用。(投影)

1.作者由街灯想到明星,它们有什么相似点?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谈谈你对联想和想象表现手法的认识。

2.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传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探究成果,老师评价补充)

答案:

1.发光发亮 联想和想象

教师补充: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板书:街灯——明星——天上街市——物品——天河——牛郎织女

(相似或相关) (加工创造)

联想 想象

2.通过比较得出:诗人创造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就是为了表达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主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背诵,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

五、拓展训练

1.思维训练题:写出由“天空”联想到的事物,要求五个以上。

2.仿照续写题: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月光照在地上,……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竞选答案,要求学生课后做整理积累笔记)

六、课堂小结

《天上的街市》虽然短小,却值得我们长久地回味。诗人郭沫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图景,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本诗的写法,也要学会珍惜生活,热爱生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谱写出自己人生的美丽诗篇。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6

(1)整体把握。这一环节是古诗歌教学的常规工作,应在老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涉及内容应包括诗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注解以及字词读音。了解写作背景,对于一首诗词感情基调的确定非常重要。如教材中很多诗人的作品都创作于自己遭贬谪之后,情感上往往带有愤懑、抑郁之意,这些在诵读中应该有所体现。一些常见字词的读音辨析也不容忽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中的“沉(chén)”和“忽复乘舟梦日边”中的“乘(chéng)”。如果读音上混淆了,对诗句意义理解也可能产生偏差。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读音的字词也应重视,如“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将(qiāng)进酒”“阿(ē)房(páng)宫”等。

(2)细节品味。对诗词逐句进行细节品味,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老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让学生自己悟出“重读点”。所谓重读,就是在朗诵中加重语气、增大音量,以强调所读内容。诗词中哪些需要重读,为什么要重读?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认为需要重读之处提出来,让学生标注在书本上,无疑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悟出来呢?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设计启发式问题的方式。如在李白《行路难(其一)》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通过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找到应该重读的地方。老师问:这一句表现的是什么场面呢?学生回答:是宴会。老师问: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宴会呢?学生答:是豪华奢侈的宴会。老师问:怎么能看出这场宴会的豪华奢侈呢?学生答:“金”“玉”的容器,价值“十千”“万钱”的酒菜。这三个问题思路清晰,层次步步推进,没有为难学生和牵强附会之感。学生在回答完第三个问题后就会明白,原来“金”“玉”“十”“万”需要重读,能强调出这场盛宴的豪华。

②找出诗词中情感变化的“关键点”。在一些诗词中,往往会有转韵现象。如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前四句的韵脚是“an”,到了五、六句则转为“ai”,这就是需要关注的关键点。前四句,诗人异常压抑,面对美食佳酿毫无食欲,内心急切不安又无所适从,进退无路却又想继续求索。从整体上看,前面部分都是沉抑的,而在反复的“行路难”咏叹之后,一句“今安在?”则像是对前面“冰塞川”“雪满山”痛苦迷惘的宣泄,诗人已不是简单发问“我在哪里?”而更像是控诉:“我能往哪里走?”这样最后一句的豪言壮语便呼之欲出了。在教学中,这样的“点”很重要。学生一旦用转韵的规律找到这样的“点”,便能拥有一份成就感,对诗词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

(3)体会意境,创造意境。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品味、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及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这时候要求学生在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去体会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在脑海中再现诗中的形象,领悟诗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像外之像,以完整地把握全诗。袁行浦教授在《<咏柳>赏析》中指出:“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并分析《咏柳》一首通过一棵柳树写出了整个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在教读诗歌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和意境,以唤起学生美的体会、美的享受、美的创造。例如,我在教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让学生感悟诗中对早春盎然生机的描写,在再现诗中形象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还有哪些事物能反映早春的勃勃生机?并要求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描绘腊梅迎寒怒放的美丽画面;有的学生叙述河水解冻、小草发芽给人们带来的春的信息……通过这种阅读的迁移,不但训练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体会到了美所创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显而易见。因此,作为新一代的语文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学习初中语文古诗文的兴趣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最大动力,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是初中语文老师进行高效率教学的基石。信息技术――泛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包括应用软件、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三个之中计算机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最为普遍,初中语文老师常常运用幻灯片和多媒体开展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古诗文的深入教学之前,必定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找一些水平高的朗诵家来给大家朗读课文。这种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读准自己不认识的生僻字词,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比如《诗经》的名篇佳作《关雎》中生字词“参差”、“寤寐”和“钟鼓乐之”和曹操写的古诗《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和“山岛竦峙”。这些诗歌都具有超出物象的特点,“‘超以象外’说的优点,是引导人们突破作品特定形象的直接性、有限性,从直接中看到间接,从有限中寻求无限。”[1]

二、用幻灯片辅助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诗词进行详细的介绍,用幻灯片和音像视频的形式向大家传播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大大降低了老师的负担,降低了初中语文老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耗费,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诗歌与哲学是近邻”[2],初中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诗文进行鞭辟入里地深入分析,比如――古诗文是最早在各民族文学中产生的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调、韵律和音节的不同要求,将人们头脑中最丰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情感用最凝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初中语文课本中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不胜枚举,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古诗文的教学的时候,首先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北朝民歌《木兰辞》这样的千古名篇,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放一些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把握。语文老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放上以下内容――“《木兰辞》又称《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期间的一首民间叙事诗,它讲述了古代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伟大事迹。本诗歌创作于北魏,最早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之中,长达300多字……”这样,学生就会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三、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视频

信息技术的良好运用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愿意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对他意义非同凡响的重大事物。反之,如果学生兴趣缺乏动力,就会很容易造成他的注意力转移。初中语文老师可以放一些古诗词有关的电影和音乐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轻松自如学习。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可以调动学生意志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学生的本性就是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旦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孩子提供新的启示和知识,学生就会变得兴高采烈和热情洋溢。初中语文老师在教授《敕勒歌》这篇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大家放一些蒙古大草原的迷人景色来展现敕勒川的迷人风光,还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穹庐让学生体会诗歌中“天似穹庐”的意境。此外,老师还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音乐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放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马》来让学生体会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画面。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马》中歌词“我的蒙古马,路在你脚下,你四蹄生风,彩霞满天涯……”与《敕勒歌》中“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红海回荡”的意境恰好吻合。

初中语文老师除了教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放一些有关诗词作者的纪录片或者《百家讲坛》等节目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词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辅助语文老师开展古诗文的教学工作。老师在教授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有关杜牧的生平介绍的纪录片,还可以放一些其他有关南京的古诗词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古诗词的阅读量。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初中语文老师作为中华文化的捍卫者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方面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工作责无旁贷。相信在初中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素养一定会得到日行千里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形容老师的诗词篇8

一、古典诗词——高中语文美育极具潜质的切入点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求实施美育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推进,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标当中对古典诗词有着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自从我国语文课本将古典诗词纳入教学范围之后,其在教材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且在高考中古诗词鉴赏的考试范围和考试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要想能够在考试当中在这一部分拿到相对的高分,学生必须对古诗词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中的美是美育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的古典诗词作品十分丰富,且成就非常高,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春秋时期的《诗经》、汉代的乐府还是唐诗宋词,都对前代诗词具有一定的传承,并在前代文章精华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发展,经过千百年的反复锤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我国的古典诗歌当中,既能看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也能看到作者对梦想的追求,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民族的兴衰感慨成为无数诗歌当中的主题,另外诗歌所具有的深远意境和整齐的韵律也带给了读者别样的感受,这些都为美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成为语文美育教学中绕不开的一部分。

二、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受到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多学生还无法真正地理解古典诗歌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时老师的引导便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的时候,就要向学生们说明这几首诗的背景,以及杜甫的生平,当仕途不顺的杜甫来到三峡一带,看到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此留下的古迹,想起他们的事迹,不由得赞颂了他们的学问和品行,并通过他们的壮志未酬联想到自身的颠沛流离,抒发了杜甫生不逢时的感慨和悲哀。当学生们了解到这些背景之后,便可以更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这些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诗词美的感悟,以及作者所描述的人生感悟对自身的影响,从而形成真正的美的教育。

(二)用现代技术丰富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师在传承以往语文教学当中精华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来丰富古典诗词教学。在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感受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老师无法很好地表现出诗词的精髓,这时便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从网络上搜索到专业朗读人员所诵读的诗词,从而播放给学生们听,尤其是带有配乐的诵读音频,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感情,为学生们创设出优美的意境,帮助学生领悟诗词的主题,把握诗词美的精髓。

(三)用生动的教学活动丰富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当有教学需要的时候,老师们可以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来加强美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例如,经过长期的流传,很多诗词被配上了美妙的音乐,从而使诗词成为了歌曲,较为成熟的有坡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音乐是一种生动的语言,也是美的事物的一种,所以将这些诗词配上配乐,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作品中美的理解。另外,对于诗词当中的一些叙事诗,学生们可以将其排成小话剧进行表演,学生们在排练过程中可以反复揣摩诗中的故事,加深他们对诗词中美的理解。

三、结语

通过高中古典诗词来进行美育研究是当前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要重视诗词更要重视其中的美育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身对诗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先进设备辅助教学,另外也可以将各种活动加入日常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美。

参考文献

[1]冯佩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

[2]陈茵.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上一篇: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范文 下一篇:小鸟飞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