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03-05 09:01:43

形容秋天的句子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1篇

1.由教师发给学生的照片激趣,让学生用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手中的照片。

2、交流后,从照片上发现是秋季,点题。

3、庞老师真是太喜欢秋天了,想把它留住,就画了一幅画,小朋友们想看看我画的是什么吗?

二、指导学习果园图(教师挂图)。

1、提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什么。注意观察要有顺序,然后自己在下边练习说一说。

2、学生看、自由说。

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点评扣住————顺序、特点、具体)

如“具体”师引导:可以再观察细一点,从它的颜色、形状来说,比如它像什么呢?我们还可以用拟人句来说,让这个句子更形象。

小结:你从树的颜色、形状来表现了秋天的特点,说得更形象了,这就叫---“具体”

4、师:现在谁愿意连起来说一说?

5、师:除了图上看到的水果,生活中,秋天还有哪些水果也让你喜爱的?

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

6、师:这么多种水果呀!真是一幅丰收的景象。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图画,练习说。

1、下面,小朋友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像刚才那样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画的秋天,注意把景物的特点说出来,句子说具体。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四、学生写。

1、同学们不仅画得美,还说得美,都用自己五彩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果给你们的图画再配上几句美美的话岂不更美吗?

2、学生写,师巡视。

五、交流汇报写话。

1、全班汇报(请2人分别读自己的写话,师生互评。)

(1)、如果写的好的,师提出怎样完善。

(2)、如果写得不具体的,师找出问题,指明修改方法,可以由学生来帮助。

2、同桌交流、修改。

六、总结。

师:让我们把这美丽的秋天永远珍藏。小朋友们,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美。

评析如下:

这次习作的形式是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课前要布置学生准备一幅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根据课程标准大纲的阶段要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孩子,才从低段上升到三年级,习作主要是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让他们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因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

1、让学生能够由易到难,平缓地过渡,让他们感受到习作并不困难,从而顺利地由说到写,人人参与,不求每个孩子都写得很好,但求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

2、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认知,对身边的事物能够回忆起来,愿意表达,并且能够在老师或他人的启发下,能够调动思维、打开思路,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感受身边的事物。

3、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平时积累的语言,尝试着在说话和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同时,在老师的讲课中,适当地积累一部分新的词句,学以致用。

4、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通过看、听、想、闻、尝、感受等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把句子说具体、写具体,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5、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图文并茂,将美术、语文、音乐以及自然学科之间合理的交融与整合,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语文素养。

所以,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景物,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中,第1、2点又是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情引趣,初步感受秋天

老师课前发下去的秋天的照片,丰富多彩,是很好的素材,既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对秋天的感性认识,又可以丰富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培养了美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回忆起平时积累的秋天的词句。让他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神奇。为后面观察图画和打开思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指导观察教师图画,学习观察的方法和把句子说具体的方法。这是我在教学时的一个重点。

三年级的孩子大多数都能把自己在图上看到的事物说出来,但就是不能很好的把秋天的特点说具体,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这一部分中,我注意了对学生观察图画要有一定顺序的指导,可以是从近到远,也可以是从远到近,还可以是从上到下等等,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把你要表达的事物说清楚。同时,在这一部分中,更为突出的是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采用了运用各种感官的方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秋天的特点。

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大树叶子变黄了,叶子纷纷落下的情景时,学生普遍都知道说“秋天到了,大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片地往下落”,说对没有呢?说对了,但是,不能只停留于此,于是,老师继续追问,“这些叶子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纷纷下落呢?”显然,是秋风吹拂,孩子们就会联想到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往下落的情景,而这些叶子在风儿吹拂下,在空中又像什么呢?就运用比喻的方式,把句子可以说得更具体了。这就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到了句子里面。

又如:在观察秋天水果成熟的时候,图上有的只是水果的颜色,而我们在教学时,就引导学生,不但要运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闻闻是什么味道啊,甚至可以用嘴巴尝尝,其实就自然的融入了孩子的想象,这样说出来的句子不但能表现秋天的特点,而且更具体、丰富多彩了。他们学会这种方法以后,说其他水果的时候,就轻车熟路了。

三、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写秋天

前面思路已经打开,而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也潜移默化地给了学生,他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允许他们可以写自己的图画,也可以写老师的图画,不仅可以写图上有的,还可以把想象的写出来,没有限制学生思维,所以他们写秋天着眼点是多方面的,这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话写。增强了他们习作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习作的兴趣。从学生课堂上写的秋天来看,孩子们都愿意去写,能够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书面表达出来,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把一些句子写具体来突出秋天的特点,这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标。当然,要想通过一节作文课看到孩子很大的进步,是不容易的。我们看重的是三年级孩子对习作的兴趣,乐写、愿写,不要一听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2篇

依然是教学《秋天的雨》,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示很多颜色的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五彩缤纷”。我让学生“再说说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学生说了“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等。这时我问学生:“用这些词语代替‘五彩缤纷’可以吗?”学生都说不可以。我追问:“为什么呢?”这下,学生都不吭声了。原来,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有思维惯性的,老师问“可以吗”的时候,他们多数时候会答“不可以”,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通常还不太会解答。

为了教给学生思考和解答的方法,我先从字理上给学生分析“缤纷”的意思:“缤纷”一词,原来是指旗帜后面的飘带,在古代叫“旗游”,是因风吹而游动、飘拂的意思。所以,“缤纷”这个词带有一种“动感”。接着,我拿出一个装了很多彩色小纸片的瓶子,问学生:“看到老师这些纸片,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说:“五颜六色。”我把瓶口打开,把瓶子往上扬,纸片从瓶口飞出,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地上。我再问:“这时,你又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学生大声回答:“五彩缤纷!”有一个叫梓洋的学生很会概括:“五颜六色表示的只是颜色,五彩缤纷除了有颜色,还有一种动态的美!”

说得太好了!经历了这么一个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内在含义了。意外的收获是,他们在有情有趣的字理教学以及生动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一下子对字词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抓住这一点,我启发学生赏析文中的句子:“五彩缤纷是描写动态的,看看课文中的这一段,还有哪些句子是描写动态的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应的句子。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品味句子中“扇啊扇啊”“飘啊飘啊”“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语,感受秋天里这些色彩的动感。在学生对词语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体验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用词准确”。

字词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新课程对中年级字词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字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为此,我将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抓住“五彩缤纷”这个词眼展开有情有趣的教学,并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词语的妙处,理解文本的含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用训练;语用能力;PPT;品词析句

一、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的雨就像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我们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下面就让我们和秋天的雨一起去感受那迷人的景色吧!(PPT配乐欣赏秋天美丽景色的图片)

(设计意图:设计如此的导入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再现秋天迷人的景色,在舒缓悠扬的乐曲声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课文,为下文的语用学习埋下伏笔。)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从同学们那一双双充满憧憬的双眸中可以看出,大家非常喜欢这秋天美丽的景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自读第二自然段,感悟“五彩缤纷”,明确颜色的归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生汇报颜色。描写颜色的词语有: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

师板书表示颜色的词,并相机启发学生总结理解“五彩缤纷”。

师:这么多颜色啊!其实还不止呢!你能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美丽的颜色吗?

生:五彩缤纷。

师:没错,“五彩缤纷”就是用来形容颜色非常的多,非常的绚丽。

明确颜色的归属。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秋雨都把这些颜色送给了谁?

生:黄色――银杏树,红色――枫树,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紫红、淡黄、雪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边读边画词语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会通过关注文本的词句,来理解词语。)

3.品词析句,关注语用训练。

师: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画家,用他手中五彩缤纷的颜料为我们勾画出这么美丽的一幅图画。而作者却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秋天的美好。

(1)再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语言。

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这个句子美在哪。

生默读文本,边读边画。

(2)小组交流。

师:先和你组内的同学分享一下,看看彼此间是否能达成共识,还是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师参与其中,并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相机进行语用训练。

生1:我喜欢这一段中的第二句话。(生朗读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作者把黄黄的叶子比喻成了小扇子,我认为很形象,也很美。

生2:我也喜欢这个句子,因为作者不仅做了简单的比喻,还写得很详细。比如,作者说这些叶子是“黄黄的叶子”,小扇子也是“一把把扇子”。这样写很详细。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真好。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句子和第二句的句式是相同的?

生3:我找到了,还有第三句。(生朗读句子)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是的,你找得很准。我们来看,在这里作者又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4:作者把“红红的枫叶”比喻成了“一枚枚邮票”。

师:是啊!大家看,作者在“叶子”和“枫叶”的前面加上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在“小扇子”和“邮票”前面加上了表示数量的词语,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比喻句变得更生动。老师这有一个句子,同学们能不能也仿照着我们书上的句子来补充一下。

出示例句:

落叶像小船。

( )的落叶像( )小船。

生5:黄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

生6:枯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

师:同学们真是一学就会。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句子。这个句子不仅是加上了表示颜色和数量的词语,后面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同学们能不能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我们刚才补充的句子再写一写。

出示例句:

( )的落叶像( )小船,___________。

生7:黄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漂啊漂啊,漂到了遥远的地方。

生8:黄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荡啊荡啊,荡出了秋天的美好。

生9:枯黄的落叶像一条条小船,漂啊漂啊,带着我的憧憬和希望漂到了我梦想的天堂。

……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老师这还有两个句子,大家再来练一练,或者你也可以自己说一个类似的句子。

出示练习语句,并配上图片。

( )的云朵像( )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蒲公英像( )降落伞,________________。

生10:雪白的云朵像一团团棉花,飘啊飘啊,漂到我梦的家园。

生11:白白的蒲公英像一把把降落伞,飘啊飘啊,带着快乐和希望奔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表达又给这美丽的秋天增色了不少。

生12:我喜欢第五句。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你挤我碰”中我感受到了果实已经成熟了,而且丰收了。还有“争”也可以看出这些水果都急着想要为人们作贡献呢!

生13:我喜欢六、七句,这两个句子也是拟人句。而且像仙子一样,她还拥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美丽。

师:是啊,不仅如此,这些还在向我们“频频点头”呢!如果你们就是那些美丽的,也请你们“频频点头”吧!

生通过动作,理解“频频”一词。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默读,品味文本的语言之美。通过循序渐进的语用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将比喻句写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在出示例句的同时,再配上相应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想象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去发挥想象,说出更准确、更精彩的句子。对于段落中的其他句子,学生是在拥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去进行分析理解,自然也就更准确到位了。)

(4)齐读课文,整体感受。

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遍。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4篇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因此,指导小学生有效积累词语特别重要。

【学习内容】

简单积累秋天的词语。

【学习目标】

1.丰富学生的词汇,初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简单地积累词语,初步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词汇的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ABB、ABAB、AABB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一个凉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

2.揭示课题

秋天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把稻谷染黄了,把枫叶涂红了,把吹开了,桂花的香气飘向四方……瞧,聪明活泼的小枫叶迫不及待地告别枫树妈妈,开始了它的秋天旅行。你们看,她

来了!

过渡:小枫叶去旅行,给我们带来了秋天美丽的图画。请大家欣赏。

二、欣赏秋图,谈感受

1.课件演示秋天的景色图

师:小朋友,看到这些美景图,你的小脑袋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呢?大家帮小枫叶想想,可以用些什么词语来形容、赞美这美

景呢?

2.交流

过渡:你们看,这些词语宝宝啊都急着出来和你们交朋友呢!

三、积累“秋”词,我会读

1.出示词语,读一读

金秋时节 五颜六色 果实累累 五谷丰登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风习习 桂花飘香 秋天 凉爽 丰收……

2.自由读、范读、齐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3.读词语,想画面(相机板书)

师:谁来说说,你读这些词语时,小脑袋里想象到了什么画面?

提示:我读――,我好像看到了――

过渡:小朋友,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宝宝,小枫叶听了可高兴了,他写了几封信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呢!快看看小枫叶的来信吧?请一个小朋友当邮递员,把小枫叶的信送给小朋友。

4.送信游戏

过渡:小朋友说得真好!小朋友说的句子那么优美,这会儿小枫叶也想来说几句,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秋天的句子。

四、欣赏秋“句”,我会说

1.出示句子,指名读。(出示一些带有ABB、ABAB、AABB的

词语)

A.秋天藏在金灿灿的稻子上,藏在红彤彤的柿子里,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

B.秋天的青松爷爷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C.秋天的田野,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师:小枫叶带来的句子美不美呀?你觉得哪里美呢?

2.说说我的发现

(在这段里,老师发现了好多带有ABB、ABAB、AABB的词,你们发现了吗?)

师:“金灿灿”“红通通”,谁来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师:“碧绿碧绿”,谁来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师:“热热闹闹”,谁来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3.我会说

过渡:小朋友,小枫叶出来旅行好几天了,它好想把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记下来,回去说给枫树妈妈听,也让妈妈开开眼界。可小枫叶总是不知道怎么说,你们愿意帮帮小枫叶吗?(愿意)那就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秋天来到树林、田野、果园、花园,所看到的景色,说给小枫叶听吧!

五、看图说话,我能行

1.看图

师:秋天来到树林、田野、果园、花园。你喜欢哪幅图,就选哪幅图,说几句话,看看能不能用上秋天的词语,说给小枫叶听。

2.说给同桌听

3.交流汇报,相机指导

师:这幅图你说得很好,谁能说说其他几幅图呢?

师:秋天的美在树林里、在田野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更在小朋友的心灵里。小朋友,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

过渡:小枫叶现在知道怎么把秋天的景色写得更美了。小枫叶谢谢小朋友!老师也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秋天的词语这么的美,瞧!老师也用这些词语编一首秋天的儿歌送给小朋友呢!请看。

4.读秋天的儿歌(范读、齐读、拍手读、带上你们喜欢的动作

读吧)

秋天

金秋时节花儿香,五颜六色吐芬芳。果实累累装满堂,五谷丰登秋收忙。

天高云淡天气爽,大雁南飞排成行。秋风习习换衣装,桂花飘香歌飞扬。

过渡:小朋友的儿歌读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秋天的词语。如果请小朋友看春天、夏天、冬天的图,你会想到那些词语呢?

六、课外拓展,我也行

1.出示春、夏、冬图,欣赏

2.看到这些图,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师:看到这美丽的季节图,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我们四个小组比一比,说对一个得一面小旗,看哪个小组的红旗最多?

要求:说清季节和词语。比如:我说夏天――炎热。

3.小结

说说自己在这课中的收获。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5篇

此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通过品句、赏析、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并通过仿写让学生学会运用。本人认为俞老师的《花钟》一课主要是运用循序渐进教学原理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循序渐进”一词最早出自《论语》,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这里的“序”,包含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这里的“进”指教学的速度、进度。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受这些顺序和速度所制约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俞老师围绕此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根据教材特色,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理,让学生在了解花钟组成、赏析描绘花开的句子,对比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劣后,再让学生模仿表达,每个环节先学到的东西都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

以下是她的教学片段。

一、悄然入情编花钟

师:(出示课题与花钟图)指课题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

生:(接)《花钟》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花钟》的第一课时,知道花钟是瑞士的植物学家发明的,对不对?

生:对。

师:那你们还记得花钟里有哪些花吗?

生:蔷薇、牵牛花、睡莲……

师:我们今天也来学瑞士的植物学家制作一个花钟。(师指课件上的时钟图片)如果老师将时针放到凌晨4点,你能告诉我这该放什么花?为什么?

生:牵牛花。因为凌晨4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凌晨五点呢?

生:蔷薇。凌晨五点,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师:12点呢?

……

师:这就是我们刚才制作的一个花钟,美不美啊?

生:美。

此环节是课始,俞教师运用课件出示课题和瑞士五彩缤纷的花钟图,将学生的视线吸引住,将学生的心聚拢到课堂上来,并且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和老师一起制作花钟。这样既创设了具体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复习运用了旧知,又给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对比品句知优劣

师: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看一段视频。请打开课文看第一段。

(课件出示第一段中的动画花开配文字讲解视频,生边欣赏边跟读句子。)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花开得怎么样?

生:很美丽。

师:是的,不仅花开得美丽,语言表达也很美。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这些花开的句子。你们默读一遍“从凌晨四点”到“含笑一现”,看看哪句写得最美?

生1:凌晨4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2:(略)

……

师:刚才XXX说她喜欢“凌晨4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一句,如果老师将这句改为“凌晨4点,牵牛花开了。”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你们能告诉我原句哪个词写得好吗?

生1:吹。

生2:紫色的。

生3:小喇叭。

师:是啊,“吹”写出了它的动作,“紫色的”写出了它的颜色,“小喇叭”写出了它的形态。你们见过牵牛花吗?

生:见过。

师:(出示牵牛花图片)这就是牵牛花。它是什么颜色?

生:紫色。

师:什么形状?

生:像个小喇叭。

师:如果老师说“牵牛花开了”,那你们知道它的颜色、形状吗?

生:不知道。

师:看来还是作者写得好,大家还是喜欢第一句,喜欢就把它读出来吧。

生(读):凌晨4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读得真好!真棒!请问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牵牛花的颜色、样子。刚才XXX喜欢的句子是“万寿菊欣然怒放”,XXX喜欢的句子是……还有哪些句子特别美?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并将喜欢的理由告诉我。

生:(略)

师:这些句子该怎么读,先听老师读,待会我让你们读。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喜欢哪句先练习一下。

生练读。

……

此环节俞老师出示花开的动画视频与相应说明性文字,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使学生先直观地理解写花的句子的意思。然后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体会。第一句简短直白,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形象具体说法,使学生一目了然就知道哪一句写得更好。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从动作、颜色、形态、修辞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从理论上也知道这句子哪些方面写得好。例句欣赏完毕又问:还有哪些句子特别美?你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并将喜欢的理由告诉我。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又兴致勃勃地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去欣赏其他的句子。待学生汇报完毕后,俞老师又指导读,配乐范读,生练读,点名读,师生赛读,逐层加深学生对文段的理解。俞老师就像一个向导那样指引他们不断向前,学生的认识也随着步步深入。

三、仿词造句学表达

师:作者把花开写得这么美,你们也想不想来写一写?

生:想。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

师:形容秋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生:果实累累……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秋天的果园。我们来看看秋天的果园有哪些果实?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课件出示橘子图片)这是什么?

生:橘子。

师:怎样的橘子?

生:黄黄的橘子。

师:(课件出示桃子图片)这是什么?

生:桃子。

师:怎样的桃子?

生:粉红的桃子。

……

师:请你们选一幅图从它的形状上来说说。先同桌两两互说。

生:(两两互说后汇报)我们组讨论的是葡萄,葡萄像一粒粒水晶。

……

师:老师也写了一句:(课件出示)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师:我这句写出了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写出了梨子是什么形状?

生:像灯笼。

师:(出示梨图片)老师写得像不像?

生:像。

师:(出示桃图片)我们现在以桃为例,看怎样用老师上面的形式来写桃子。

师:桃子露出――

生:红红的脸蛋。

师:还可怎样写?

生(略)

师:桃子成熟老师写出了三种,你们能不能写出下面的呢?

生:能。

师:那么老师给你们这些果子图片,请对照你喜欢的仿写,这儿还有动词供你选择。

开始写吧。

……

师:大家都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我们现在来欣赏几个同学的吧。

(投影展示)田野翻起了金色的波浪。

橘树挂起了一个个金色的小气球。

……

待学生将文句及其表达方式烂熟于心,俞老师随势引导:看,作者把花开写得这么美,你们能不能也来写一写呢?促使学生跃跃欲试,一展身手。俞老师循循善诱:现在是秋天,秋天让你想起的四字词语有?调动起学生平时对秋天的词语积累。然后提议: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果园,来看看秋天的果园有哪些果实吧。又调动起学生对秋天果园、果子的生活积累。接着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上观察、想象。并给出一个样句,引导学生分析出其表达方式后又教学生试写,最后再让学生对照自己喜欢的果子图片仿写,还出示一系列动词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的桃子”。学生当然都被教会了,且写出的句子很美,很形象具体。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张培基;《故都的秋》;文学翻译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具有永久的魅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所有悲秋作品中的佳品。该文是郁达夫1922年从日本东京留学回国,辗转北平、武昌、广东、上海、杭州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1934年8月回到北平后应朋友之约而写就的。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他的《故都的秋》便如同他的主张一样:情景高度融合,意境悲凉、韵味隽永,是一曲沉郁、幽远的秋的悲歌。

正如朱曼华所说,近百年来把西方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或理论译介给国人者不乏其人,中国人中自己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存在于散文中那些鲜活的思想译介给外国人的学者却并不多见。而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张培基先生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序言中表达了他翻译现代散文的初衷:一是为了消遣,二是出于对英文和散文的爱好,三是为了向国外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国现代散文作品。作为现代优秀散文之一的《故都的秋》也人选其中。这不仅是中国文学之幸,也是外国读者之大幸。张培基先生以其自然流畅、准确细致的译笔让读者再次感受到了《故都的秋》所表现的悲凉的意境、隽永的韵味。

一、理解准确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杨武能所说,翻译家绝非一般意义的读者,绝不能满足于只对原文和原文作者有大致的把握和了解,而必须将其读深钻透,充分理解,全面接受。从译文可以看出张培基先生对原文的理解非常透彻,他并不局限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是着眼于句子的内涵意义,理解准确而又到位。

例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Autumn,wherever it iS,always has something torecommend itself.

“总是好的”在该句中不能按字面直译,它的意思是总有可取的、值得称颂的方面,译者很巧妙用“have somethingto recommend itself”这一短语,令译文准确而流畅。

例2: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

Not only poets,even convicts ln prison.Isuppose,have deep sentiments in autumn in spite ofthemselves.

在该句中“不能自己”是指不由自主地,译者用短语“in spite of oneself”来译显得非常地道;根据上下文,“深情”指一种深深感伤的情怀,作者在此想表达秋天的凄美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甚至是监狱里的囚犯,译者用“deepsentiments”表达出了“深情”一词的内涵。

二、表达流畅

散文贵在散,散文往往没有完整的情节,语言结构灵活多样,以表情功能为主,强调语言的艺术美感。郁达夫是位卓越的语言大师,《故都的秋》充分展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整篇文章好像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作者的闲情漫话。从开篇到结尾,没有丝毫文字雕饰的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子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的程度;好像从生活中而来,平凡极了,可是却又那么精当、优美。

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加强了文章的音乐美,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所饱含的眷恋之情。译者在翻译这些排比句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手法,做到了神形兼备。

例1: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There iS Of COUrSe autumn ln the South too,butover there plants wither slowly,the air lS moist、thesky pallid……

上句中三个小句的结构相同, 动词后面均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给人一种整体的美感。做谓语用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出了南方秋天那种平淡而细腻的意味。译者同样用平行的结构译出了原文的节奏感。

例2: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When I am in the South,the arrival of eachautumn will put me in mind of Peiping's tao Ranting with its reed catkins,Diao Yu Tat with ttsshady willow trees,western Hills with their chirpinginsects,Yu Quan Shan Mountain on a moonlighteveDKlg and Tan Zhe Si with its reverbrating bell.

该句五个并列的“的”字结构读来整齐、流畅,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作者头脑中充满了故都秋天的美景,一触即发,说不尽,也数不完。译者在翻译时巧妙地采用了“with”结构,还原了原文的形式美。

三、意境深远

散文贵在散,而散文又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秋果、秋之人的描写,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作者对秋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深刻感悟。作者那落寞以及对国家民族危亡命运的深深忧虑的情怀,形成一种美丽而又悲凉的意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文中用了很多表达悲凉和落寞之情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孤独和伤感的情怀,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赞美与眷恋。译者很好地把握了原文这种悲凉而忧伤的意境,

例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淼帽凉。

In the north China,however.it ls pa rticularly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

“清、静、悲凉”三个形容词形成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译者用“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三个形容词让英文读者深深体会到原文美丽而悲凉的意境。

例2: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All that goes to show that all live creatures andsensitive humans alike are prone to the feeling ofdepth,remoteness,severity and bleakness.

句中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四个形容词再次概括了北国秋天的特点,与文章前面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形成呼应,让悲凉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译者在此将四个形容词转译为抽象名词,符合英语多用名词的表达习惯,而且抽象名词更具有概括性,让整个悲秋的意境显得更为无和寂寥。

四、结 语

从整个译文来看,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细致,译文的语言用词得当、表达自然流畅,不着丝毫牵强的痕迹,完美地洱现了原文所表达的落寞、眷恋以及悲凉的意境,真正达到了“化境”的标准,为英文读者再现了原文的语言美和艺术美。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7篇

我端坐秋天的窗前在夜色的围困中

为你写着一些被称为诗歌的句子

这是秋天深夜

风像一群破门而入的暴徒

它们撕扯着我的记忆

我顾不了这些我要写下它们

写下这些我钟爱的文字

企盼着它们在遥远的地方能够被你读懂

请你一定要记住他们那是我的灵魂

在黑夜里歌唱的声音

在今夜我还是一无所有

穷得只剩下这些无端地跳出内心的文字

连同内心的记忆也如秋天的荒原一样

杂草满地期待着一场怎样的雨

催开秋天的花儿

可是我无力顾及这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心与心的隔膜

而是你不懂我在夜色中为你写下的这些文字

我要把它们全部送给你

送给你我所有的财富 连同内心的荒芜

然后我们举家迁徙

一路向北把我们的家安放在秋天的荒原

看着每一滴雨落下的声音 然后

我们彼此相视一笑让你听见

我内心跳动的声音任凭这个午夜

秋天的荒原被雨声笼罩

有雨跑过天空这是秋天的荒原

四周空无一物今夜

一滴雨水打湿了我的记忆

我想象着多年以前的影子我们在这里结伴而行

在彼此的目光里寻找一处叫做幸福的神祉

鸟儿的翅膀划破天空雨却在无声中跌落

带着这些句子上路亲爱的

让我在夜色中隐去我已化做了千年的秋雨

轻轻地落在了你的荒原只是你未曾听见

在黑夜撕裂内心的声音里

润物无声如影随形

我愿在夜色中老去 看着你在阳光下欢快的笑容

直到秋天远离冬天过去

又一个春天悄悄来临

寂静

从夜的深处回来我把一片光芒放在桌子上

在一支烟的刺激下开始了内心的劳作

把一些动词赶出内心把一些色彩艳丽的形容词

放置在高高的头顶我对着苍白的稿纸

用尽一辈子的虔诚祈求

远远地望着它们期待它们

在纯洁的纸上开出美丽的花儿

这是深夜凌晨两点的寂静

覆盖了我的睡眠我攀着一根

你无法看见的青藤 采集每一片叶子

或者细小的花朵 我要沿着意念的枝枝蔓蔓

我要把寂静的凉风融化在你的每一个夜里

用我内心的每一个词汇把你的梦境

装点成富丽堂皇的宫殿让每一个进出城门的人

向着这寂静的夜晚顶礼膜拜

我深深地爱着这宁静的生活

在这个失去声音的夜晚

我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全部找出来

把一枚叶子放在你的枕边

把一些往事塞进尘封已久的抽屉

亲爱的你一定要小心

千万不要打碎任何一片灯光

不要翻动这无声的寂静明天早上

我会在曙光中送你出门把每一缕阳光化开

像千年的银饰般挂满你的裙裾

让幸福的感觉渗进你每一个平静的日子

寒露

一枚秋天的果子从枝头跌落

我看见了秋天的脚步跑过原野

露水带着季节的清寒

从天而降父亲的汗水里

在秋天我们怀念

老家的果园里儿时欢乐

在哪里丢失

从春天到秋天一滴水走过的路程

在今夜降临用一滴水的寒冷

书写秋天的萧瑟母亲仍在老家的田野里

翻开凝霜的土地播种一个周而复始的日子

在麦苗的守望中父亲熬白了华发

烟锅里飘出二十四节气中的

一个熟悉的名词

在悄无声息的等待里迎接来年

一滴水的过程凝寒为露

在城市的奔走中我淡远了季节

学会了不事稼穑在秋天的季节里

一路远行回望老家的二十四节气

在父亲吐出的一缕青烟里

排列得井然有序

在异乡寒冷的街头 我还是不仅想起

父亲一句淡淡的叮咛

在这凝寒为露的季节

多么像是一件随身携带的棉衣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8篇

首先,要将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区别开来。“使动”就是“使宾语如何如何”,“意动”就是“以为(觉得)宾语如何如何”或者“以为宾语是什么”;那么,“为动”就是“为宾语如何如何”。其次,要将为动用法的不同种类区别开来。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个例句来说一下它的种类。

一般说来,为动用法中的“为”字包含四种意思:一是“替(给)宾语如何如何”的意思;二是“对(向)宾语如何如何”的意思;三是“为了宾语如何如何”的意思;四是“因为宾语如何如何”的意思。

一.替(给)宾语如何如何

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动用法的词是动词,表示给或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这种方式的为动用法,宾语一般指的是人。例如,《崤之战》里就有这样的用法。

文赢请三帅——文赢替三位将帅请求(国君赦免他们)。

这个句子中的“请”就是动词,构成了为动用法。“请三帅”就是“为三帅请求”,而不是“请求三帅”。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庐陵文天祥自己给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命名为《指南录》。

这是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里的句子,句中的“序”字也是使用了为动用法。“序其诗”就是“给其诗作序”。

二.对(向)宾语如何如何

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动用法的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表示对或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这种方式的为动用法,宾语既可指人也可指物。请看《病梅馆记》中的句子。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我对着它们哭了三天以后,就发誓治疗它们。

这个句子中的“泣”也是使用了为动用法。“泣之”就是“对之而泣”,动词的宾语指的是物。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公子为人仁厚并且对士人谦下,士人无论贤能的还是才能一般的,都谦虚地以礼节跟他们交往,从不敢凭借自己的富贵而对士人傲慢。

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句子,属于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句中的两个形容词“下”和“骄”都是使用了为动用法。“下士”就是“对士谦下”,“骄士”就是“对士傲慢”,宾语均指的是人。

三.为了宾语如何如何

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动用法的词一般也是动词,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采取某个行动。这种方式的为动用法,宾语一般指的是物。请看《陈涉世家》里的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我们逃跑也是死,造反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了国家而死可以吗?

这个句子中的“死”也是动词,也构成了为动用法。“死国”就是“为了国家而死”。

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为了这事出钱已三年,从魏王以下想寻求为她父亲报仇的人,没有找到。

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句子,句中的“资”是名词,也构成了为动用法。“资之”就是“为了这件事出资”。

四.因为宾语如何如何

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动用法的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表示为了某一原因而采取某个行动。这种方式的为动用法,宾语一般指的是物。请看《雨霖铃》中的句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都因为离别而伤心,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怎能经受得了离愁。

句中的“伤”字是动词,构成了为动用法。“伤离别”就是“因为离别而伤心”。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百姓因为秦国而感到痛苦已经很长时间了。

这是《陈涉世家》里的句子,句中“苦秦”的“苦”是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苦秦”就是“因为秦国而痛苦”。

在古汉语中,要看一个词(包括形容词)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是看它在文中的上下文意思。一般来说,一个动词和它的宾语的关系用动词常见的用法解释不通,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也解释不通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个动词可能是使用了为动用法。另外,在现代文的学习中,也可以留意为动用法,因为现代汉语中为动用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礼贤下士”、“幸灾乐祸”中就使用了为动用法。这样在文言文和现代文中对为动用法进行比较学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特殊用法。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9篇

“意会”,心领神会也;“言传”,言为心声也。“意会”了才能“言传”,“言传”了能更好地意会。“意会”是理解,“言传”是表达。语文阅读教学既需要培养学生的“意会”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言传”能力,加上“言传”能让我们老师直接了解学生“意会”得是否深刻,了解自己的引领是否到位。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意会”语言文字的美妙时,常常会想尽办法引导学生“言传”——“你觉得这个词语妙在哪里?”“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怎一个“妙”字了得!一个“绿”字,一个“敲”字,能让我们的大诗人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他们的后人玩味无穷,甚至争论不休。于是,“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成为我们在欣赏美文时经常发出的感慨。请看: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与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这段文字,寥寥数语,既写出了秋雨的特点——轻、凉、柔,又告诉我们秋天是在一阵凉过一阵的秋雨中来到人间的,既形象生动又有趣好玩。不过,作者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为什么说它是温柔的?温柔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趁你没留意”时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的?如果让你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可能还要好好地琢磨一番,组织一番,甚至到最后还会补上一句: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这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秋天的雨》的开头,像这样的句子、段落,文中到处都是。我想编选这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的主要意图就是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吧。可是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我们老师尚且觉得妙不可言,又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言传”那其中之妙,况且还是小学生,况且还是三年级的小学生!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美很不敏感。如果哪天要去旅游,最激动的一定是他们;但到了景点,他们最感兴趣的绝对是游乐、小吃、购物,而对那里的花草树木、山山水水视若不见;回来后问他们:“那里美不美?”“美!”“什么美?”“花!树!……”“美在哪里?”这时候往往就哑口无言了。至于语言的美,他们的感悟自然也深不到那里去,加上他们的阅历还很不丰富,语言的积累还很少,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很有限,所以要能“意会”就已经很难,要能“言传”就更难了!

二、策略与方法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而且“意会”是“言传”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意会”。没有了“言传”,我们又如何帮助我们的学生深刻“意会”语言之精妙,又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意会”的程度呢?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方法。

1、赏画中意会。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直观的画面、视频会给他们极强的冲击力,既吸引他们的眼球,又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意会”那些难以言传的妙词佳句。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意会五彩缤纷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所有描写色彩的词语,再说说秋雨把这些色彩送给了谁,而我随机把“簧簧的银杏、红红的枫叶……”这些词组用同种颜色打到屏幕上,并在旁边配上相应的图片。当这一幅五彩缤纷的秋景图展现在孩子眼前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我让他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看到的色彩。学生说了很多:绚丽多彩、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我想这个效果绝对要比说出“五彩缤纷”的意思好多了。

2、表演中意会。“美丽的仙子在秋雨中频频点头。”为了体会“频频点头”的意蕴,我让一位小学生扮演仙子在秋雨中“频频点头”的情景,结果第一个只点了一下头,下面马上有人叫起来:“演错了!”接着上来的同学连续点了好几次头,但脸上没有表情。大家说这次演对了。我却一本正经地说:“不能说完全对!因为演员的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哦。”这一回他们是面带笑容频频点头。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仙子高兴得频频点头的原因,要求边说边演。有的一边点头一边感激地说:“感谢秋雨带给我这么美丽的颜色。”有的一边点头一边自豪地说:“瞧,我多美丽呀,简直就像仙女下凡。”……

3、想象中意会。其实像上面让学生说说“频频点头”时心里在说什么,就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意会”这个句子的美妙。同样的,在品味“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个拟人句时,我也让学生先演了演“你挤我碰”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象他们会如何“争”,要求说出理由。通过“争”,他们体会到了果子的大圆、饱满、香甜,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再如开头提到的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我也让学生想象“秋天的大门”打开后自己看到的景象。通过想象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是秋雨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秋天。

4、朗读中意会。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品味美文时更要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这一句我采用的就是赛读法,就是看谁能把田野读得像大海。在一遍又一遍的赛读中,在不断的比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品味到了这个比喻妙在不仅写出了田野的广阔还写出了田野的壮观。

5、仿写中意会。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任务之一,表面看来读是为了写,写是目的,其实写也能促进读,仿写越像说明“意会”也越深。在仿写中,学生会去反复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意会”了范句的精妙之处。如“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我就是让学生在仿写中领悟句子的精妙。这个句子很美,很形象,很生动,很神奇,但要说出它美在哪里、妙在哪里又很难“言传”,于是在读好这个句子的基础上,可先出示一些秋天的花草树木与果子让学生仿写。读读他们的句子,你就可明白他们的“意会”也很深刻:“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燃烧的火把,烧红了秋天的脸颊。”“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荡呀荡呀,荡来了丰收的喜悦。

形容秋天的句子范文第10篇

理解,是指领会与解释。理解作为一种阅读能力,要能领会文本内涵。朱熹说:“读书只要将理会得处,反覆又看。”这里所说的理会,也就是理解。“看文字,于理会得了处更能看过,尤妙。”理解,在于反复揣摩。看了又看,更能领会,也即加深理解。反之,“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这就是没能理解,看与没看差不多。

文本阅读,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层面。由于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因而可侧重于句子的理解。文本中的句子是多样的,不妨有所区分。先说语法句,主要是复杂的单句与复句。语法上较复杂的句子,其内涵也较丰富。要理清其中关系,才便于理解。比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先是用达尔文发现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类比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接下来就作阐释,可分两个层次,先讲物质决定精神,以此为前提,进一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是因果关系。

修辞句,就是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这是比喻,把荷叶比作舒展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形容花,先用拟人,继而是三个比喻,构成博喻。“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有通感,沟通了嗅觉与听觉,其相通处在于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仍是通感,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表明光与影搭配的和谐。

结构句,有起始句、领起句、过渡句及结尾句等,这些句子在文中较易寻找,可起一种线索的作用。比如《荷塘月色》的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起始句,也是领起句,作用是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即要遣去心中的烦闷。文本中句子甚多,但作用并不一样,其中有较关键的或较重要的句子。关键句,大致有概括句、总结句、中心句、主旨句等。且关键句除了表内涵,还可表情态。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开头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中心句,足以概括文本内涵。而结尾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则是一个情态句,即表情感态度的句子,传达出对故都的秋的无尽的眷恋之情。句子又有字面义、深层义及言外之意等,这可以说是纵向的分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里讲到热闹,而热闹与当下的心境是不合的,因为作者虽于月下漫步中获得了一些喜悦,但喜悦抵不住愁闷,只好将那种热闹排除在外,环境氛围始终是寂静的。下文写联想,即六朝时的采莲,也是一个热闹而风流的季节。“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也是通过一句话来排除在外。

关于阅读理解,叶圣陶有三想的说法。一想词与词的关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理论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一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二想段内句与句的关系,“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三想段与段的关系,“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节即层次及段落,段落间句子与句子的关系有层次之分,段与段间也有层次。这三想的说法,包括了词、句、段三个不同的层面。照此读去,由小及大,在理解上是较为切实的。■

上一篇:军训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作文评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