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爱情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11-29 06:58:16

形容爱情的成语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1

关键词:中日同形语 落花流水 四字熟语 四字成语

一、日语“落花流水”的语义

1.(落花には流水に兢盲屏鳏欷郡莩证沥あり、流水には落花を浮かべて流れたい莩证沥ある意)男女が互いに慕い会うことのたとえ。《大辞林》

译文:(落花有心随流水而去,流水有意载落花流淌之意)比喻男女之间相思相爱。

2.①散る花と流れる水。《大辞泉》

译文:凋落的花和流动的水。

②(花が流水に散れば、水もこれを受け入れ花を浮かせて流れてゆく意)男に女を慕う心があれば、女もまた情が生じて男を受け入れるということ。《大辞泉》

译文:(花落在流水中的话,流水也会欣然接受并载花流淌之意)男人有心爱慕女人的话,女人也会产生感情接受男人。

二、汉语“落花流水”的语义

1.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大势已去。《现代汉语词典》

译文:もとは、^ぎ行く春の景色をいった。いまはさんざんに打ちのめされる形容。

2.形容残春景象,亦比喻事物衰败或七零八落不成局面,亦作“流水落花”。《成语熟语词典》

译文:^ぎ行く春の景色をいった。また、衰えることかちりぢりばらばらであることのたとえ。“流水落花”とも言える。

三、“落花流水”的日汉语义比较

从《大辞泉》的解释①来看,日语的“落花流水”简单说就是指“落花和流水”。而《现代汉语词典》《成语熟语词典》中解释的“春景衰败”“残春景象”,到底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是不是也包含了日语里的「散る花和「流れる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推断日语的“落花流水”的释义是将汉语的“落花”和“流水”组合起来,而《大辞泉》的解释①“落花和流水”是由“春景衰败”“残春景象”的汉语释义而来。

《大辞林》和《大辞泉》的解释②都强调了日语的“落花流水”是男女相思相爱之意。而汉语中的“落花流水”并没有形容男女爱情之意。但是,汉语中有这样一句熟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が思いを寄せても、流れはつれない。一方はまったくov心なのに、もう一方だけが恋い慕っている状Bをいう。)意为比喻男女双方的爱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长,另一方却并无此意。在男女婚恋问题上,与单相思,一厢情愿有相同之处。虽然这句熟语被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情,其语义却同日语中的“落花流水”大相径庭。

另外,汉语中的“落花流水”强调衰败、落魄、大势已去之意,而日语中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释义。

四、“落花流水”日汉歧义的原因

造成“落花流水”一词日汉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大河内康宪(1992)认为,日语中的“落花流水”一词是将汉语的“落花”和“流水”二词组合后传入日本的。因此,日语中的“落花流水”也就有了“落花和流水”之意。这与日本人接受外来词的态度有关。日本人并不怎么喜欢抽象思维,他们更喜欢面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思维,因此,日本人更乐于接受以字达意的外来词,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外来词的词义。

2.汉语熟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传到日本后,其准确语义并未被一起带到日本,但其比喻男女爱情之意却传到了日本。日语中的“落花流水”一词,由于受到「散る花和「流れる水指代春天的释义的影响,被无视了汉语原意,单从字面理解上将“落花”“流水”“春天”组合起来,释义为男女相亲相爱,春天就会来到。这与日本文化中的“主情主义”有关。所谓“主情主义”就是指日本人重视心中难以控制的爱情。虽然日语的表达很暧昧,但日本人还是将相当多的表示感彩的东西赋予到了词义之中,表达人们期待完美爱情的向往。

3.汉语中的四字成语“落花流水”用来形容惨败的语义,并未在日语中有所体现。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继承者和传承者。日本人对待外来文化一直秉承着的态度是批判的继承;一旦继承,就要让它好好地传承。“落花流水”一词传到日本后,日本人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虽然汉语中词义已有所改变,但是为了很好保存自己的变革,日本人并没有赋予“落花流水”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山田孝雄.国Zの中に於けるhZの研究[M].宝文馆,1940.

[2]佐藤喜代治.日本のhZ--その源流と变w[M].角川店,1979.

[3]曾根博隆.日中同形Zにvする基A的考察[J].明治学院玻1988.

[4]大V秀明.日中同形Zについて[J].外国语教育论集,1990.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2

关键词:有点小 形容词

提到“小”这个字,我们通常会想到它可以与名词搭配,作定语,但在“小”的词汇意义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有点小+形容词”结构。在北大语料库当中搜索这一结构却只能搜出很少的例子,但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却能搜出很多“有点小+形容词”的例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

如:大便宜――小便宜

1.他正暗自得意捡了个大便宜时,绑架的堵上门并把他连同那二十万一起带走了。(李勤《读〈恐惧〉的恐惧》)

2.本企业来配套,并争着到本企业来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本企业将会占大便宜。(1994年报刊精选)

3.每次分手时,非占点小便宜,扇我个耳光再走。(王朔《空中小姐》)

4.他爱取巧,贪小便宜;至于杀人放火,他没有那个胆子。(老舍《方珍珠》)

以上例子中的便宜不是形容词,与“大/小”结合后作名词,“大便宜”指较大的利益,“小便宜”则是指微小的利益,但在现代汉语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小便宜”中的“便宜”作形容词的例子:

1.雅培利舒坦血糖仪怎么样啊?貌似有点小便宜!(百度搜索引擎)

2.有点小便宜的笔记本,赶快抢购哦!(百度搜索引擎)

以上两例中的“便宜”都是形容词,指商品的价格低,“小”则作为副词修饰价格低的程度,以“小便宜”表示价格低,这种表达方式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多出现在网络语言及口语中,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表达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

3.为血液打开一条道路。在没有打开这条道路之前,它可能冷一会儿、小清新一下,得到一点满足。(《利维坦》)

4.今天有点小忙,和几位中国妈妈约好一起去吃早饭。(百度搜索引擎)

例3、4的“清新”“忙”与“小”结合后仍为形容词,“小”是程度副词,修饰“清新”“忙”的程度。这些形容词与“小”结合构成状中词组,“小”在这些词组中做状语,修饰、限定后面的形容词。如今,在网络和口语中,有许多年轻人喜爱使用“小+形容词”结构来表达感情,他们并不是单独使用“小+形容词”结构,而在“小”前加入了“有点”。“有点小+形容词”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用法,起初“小”后面修饰的结构大多只是名词,后来逐渐发展到可修饰动词、形容词甚至是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其中形容词的数量最大。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点小+形容词”结构逐渐有了固定的语用价值和语义内涵。如:

1.她们是一群活泼可爱又有点小嚣张的女孩。(百度搜索引擎)

2.女孩有点小邪恶,这样好吗?(百度搜索引擎)

以上例子中的“小”是程度副词,修饰后面的形容词“嚣张”“邪恶”,这些句子中的形容词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但是前面加了“有点小”以后,这些形容词的贬义色彩有所降低,“有点小”使它们所包含的贬义变得轻微,如;

3.快考试了你还不复习,你有点小嚣张哦!(百度搜索引擎)

4.湾湾,你就像个女孩,任性又有点小坏!(百度搜索引擎)

例3、4中的“嚣张”和“坏”被“有点小”修饰后,不再表达一种强烈的贬义,反而有一种轻微的褒扬,带有一种调侃的意味,本来这些带有贬义的形容词是对所修饰的对象不利的,但是由于用“有点小”修饰,语气变得轻微,贬义的程度大大降低,也就变成一种调侃或委婉的语气了。除了贬义形容词,褒义的形容词也能进入“有点小+形容词”结构,如:

5.这件衣服穿起来有点小可爱,有点小气质,又有点小女人。(百度搜索引擎)

6.2012春夏季流行服装搭配有点小清新。(百度搜索引擎)

例5、6中的“可爱”“清新”与“有点小”结合以后,褒扬的语气有所增加,“有点小”为这些与它结合的形容词增添了一份娇俏可人的意味,例5中,在对“这件衣服”进行描述时,使用了很多带“小”的词组,因为“小”的出现增添更多娇小可爱的意味。

还有一种情况下,也会使用“有点小+形容词”结构来表达说话者的语气,降低形容词的强烈程度,例:

7.刘翔发微博说:“乡亲们好啊,今天有点小激动!” (百度搜索引擎)

8.他喝了点酒,有点小兴奋,睡不着觉。(百度搜索引擎)

当要表达形容词所修饰的对象感情、状态并没有达到形容词所包含的强烈程度时,用“有点小”修饰会降低这种感情程度,却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状态。

应注意到,在用“有点小+形容词”结构来表达语境中的感情时,通常进入这一结构的形容词本身的感彩都比较明显。当形容词是贬义形容词时,由于前面加了“有点小”,贬义色彩降低,变为调侃、开玩笑的意思,不再是义正词严的批评,语气变得委婉,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形容词是褒义形容词时,“有点小”的出现增加了一种“娇小可爱”的意味,通常都用在特定的语境中,比如对年轻女孩的赞美或对流行服饰的点评,并不是所有褒义形容词都可以用“有点小”修饰。另外“小+形容词”结构还可以用来表达感情强烈的程度,比如例句中的“小激动”“小亢奋”,表达一种介于激动与非常激动的状态,当加了“有点小”以后,形容词表达的感彩更加浓郁,但又没有达到非常高的临界点,因此前面可用“有点”来减弱感情强度。由此可知,出现在这一结构中的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而不是带有明显描写性的状态形容词(香喷喷、红彤彤、雪白等)。双音节形容词的数量多于单音节形容词,这一结构中的形容词不能是非谓形容词,因为这一结构中的“小”是作程度副词,而非谓形容词不能用“不”“很”修饰,自然也不能被充当程度副词的“小”修饰。

这种表达方式中的“小”不能用“大”代替?可以用“有点小+形容词”结构来表达形容词的感情程度较低的情况,要表达形容词的感彩非常强烈的时候,却不能用“大+形容词”结构,因为要表达这一情况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更合适的程度副词可供选择,很、非常、十分等。如:

1.我叼着牙签懒散地拨了宝康的电话号码,宝康一听是我“十分”兴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2.我觉得同学们都很卑鄙,软的欺负,硬的怕。(王小波《绿毛水怪》)

由于表达程度较低或感彩较轻微的程度副词数量不是很多,并且“小”可以表达娇小可爱、调皮的意思,因此用“小”来修饰形容词以达到这种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人们想使用贬义词时,为了照顾听话者的感受,使用“有点小+形容词”结构可以降低形容词的贬义程度,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这就是近年来,“有点小+形容词”结构出现非常高的能产性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赫琳.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季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 王启龙.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文性与情感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认识和体会这种情感的初始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要融入这种情感的教育尤为重要。情感因素不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强化、导向、维持和调节作用,还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健康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并以此来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从而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做了几点探索研究。

一、提高认知,促进情感发展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水平,要让学生对语文抱正确态度,产生热爱之情,这是对语文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基础。而语文的内容美是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对象。没有对这个对象的深刻理解,其情感就无从产生。要理解语文的内容美,其切入点在于对语文形式的认知。因为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就难以表达,内容被表达的好坏,由形式决定。一个同样的内容,由于表达形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当内容确定之后,内容美由形式美决定,内容美蕴含于形式美之中,只有充分的认识形式美,才能深刻理解内容美,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身为表率,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艺术

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爱是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就应该关心、热爱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浸入学生的心田,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这种师生间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朗读文章,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人的情感变化会引发人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反应又会造成音色、音长、语速、节奏等语音形式方面的变化。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质量、效果及产生的感染力来判断、分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作者情感的感受、体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情感的语音载体,例如语调、语势、节奏、标点符号等等;又要具备纯熟的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速等,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朗读与吟咏体味作者的情感并作出评价和判断。我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催生学生情感流露语段的吟诵,让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推敲,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和蕴意,让学生穿越文本表层,体会文章的内在“滋味”,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舞。

四、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情感氛围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均不失为营造体验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五、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与作者感情共鸣。

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巩固情感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小学生的最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活跃气氛,更给学生增添了情感体验的源泉,让他们在活动中娱情培智,巩固情感。比如开展“读百部优秀课外书”、“看百部爱国优秀电影”、“背百首爱国诗词”等活动,借助五彩斑斓的荧屏和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语言文字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用人文精神、感恩信念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做人。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人文和情感内涵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需要,更是培养现代优秀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受到感动、净化,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贵玲.新课改应关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4)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4

第一,语文学科滋润学生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源泉,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说明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思想情感是产生语言、文字的源泉。又说明了儿童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

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现在,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

第三,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

二、要为儿童创设滋润学生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首要方法。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像、思维和情感。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滋润学生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我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怎能感悟到思想内涵?

学生作文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看作文内容是否丰富,思想感情表达是否丰满;一方面还要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指导,例如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词语运用是否恰当,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文字书写是否工整、正确。这两方面要全面评改,不能因为强调情思的感悟,而忽视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也不能强调语言形式方法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思想、审美情趣的感悟。因为语言和情思始终是统一的,语文课发展儿童的心灵,最终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5

(1)戚薇晒出一组浴室私家萌照,片中的戚薇头戴一对魔鬼角,一身黑衣躺在浴缸中摆出各种可爱搞怪又性感的造型。(搜狐网2012年8月13日)

(2)这款龙式优盘,一改以前霸气的龙样,而变得非常的萌,相当的可爱。我们用这句话来形容它:萌中带雷,雷中带萌,萌雷交错,欲罢不能呀!(中关村在线2012年8月11日)

(3)萌无处不在Q版武大建筑走红引网友围观(腾讯网2012年8月13)

(4)格致中学的一张“卖萌”暑假作业单在网上蹿红,老师用“淘宝体”和“TVB体”布置作业。(搜狐网2012—07—13)

乍一看,不知句中所言之“萌”何所指?细一思量,“萌”传递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使人从脑海里一闪而过且不夹带其余杂质的美好感情或形象。这种感觉、这种形象让人开怀,令人开心。

一个古已有之的“萌”字何以焕发如此巨大的魅力?新兴词“萌”究竟为何物?“萌”生新义为哪般?同其他网络流行语一样,新兴词“萌”的流行既有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有社会发展的作用。

首先,从词语本身来看,新兴词“萌”表义灵活,词性多样,既可作名词,动词,还能作形容词、副词,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表达需求。“萌”作名词,主要指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令人心情愉快的形象或感情,如例(3)“萌无处不在”;作动词,其词义主要为(使)喜欢、(使)高兴、(使)开心等,如“厦大‘诚信考试’又出新招,‘卖萌试卷’萌倒众网友”(《北京日报》2012年1月13日);作形容词,其意义通常与“可爱”相当,一开始多指少男少女的可爱,随着使用的广泛,现在也将年长女性甚至男性囊括在内,如“《人是铁饭是钢》收视火爆李梦男居0照很‘萌’”(伊秀女性网2012年1月14日);还可以用在物品和动物上,多带有拟人意;作副词,主要是与“杀”字组合为词组“萌杀”,意为“萌得可爱而使人倾倒,为之着迷”,如“中年熟男成荧屏新宠总有一款大叔‘萌杀’你”(凤凰网2011年10月24日)。身兼多种语法功能的特性赋予了“萌”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从语用角度来看,“萌”义新生符合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原则。新兴词“萌”不同于旧有词义的表达给受众带来一种视觉上新鲜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力,更富有活力,更能产生审美愉悦,因而更受人青睐。虽然“萌”有时可以理解为“可爱”,但时至今日,“可爱”已经令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不足以表达那种可爱到为之倾倒的强烈感情,难以引起网络时代富有创见之受众的美学共鸣,而“萌人”的装扮、“卖萌”的表情、“萌”意盎然的言语则将视觉上的冲击力与内在情感的表达完美地结合起来,因而很快受到关注并被疯狂复制和模仿。

再次,从社会层面来看,追求“萌”这类新奇时尚,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驱使,“萌”的流行契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求时尚,以清纯、可爱为美的潮流。于是,秀几张“萌”照晒晒心情,飚几句“萌”语发发感慨,成为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方式,其目的就是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借以调侃紧张烦闷的生活,消解繁重生活重压之下严肃郑重的意味,排遣生活中的落寞无聊等,其人情味与亲切感更能温暖在现实束缚下需要距离又渴望交流的现代人,同时也满足自己求新、求异、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而现实中的“萌男萌女”把自己打扮成青春年少的模样以掩盖自己的真实年龄博得他人嫣然一笑,并在别人的艳羡中给自己的心情涂抹一层亮丽的色彩,宣泄压抑已久的苦闷心绪,也不失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6

关键词:母爱 情节 情感 读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72-03

作者简介:方芬(1979―),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松花江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

母爱是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作家以各种体裁、各式风格淋漓尽致地倾吐母爱笼罩下的丰富情感。颂扬母爱的作品浩如烟海,就连今天的中学生也非偶尔写之。但即使是九年级学生,对于如此熟悉的题材,也很少能从多种角度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情感。大部分学生习作还是呈现出这样的弊病:慈爱是整齐划一的母亲形象、感激是集体倾吐的共同情感,一部分学生为此仍在继续编造味同嚼蜡的旧材料(如母亲半夜为我盖被子、冒雨送我上医院等)。为什么经过九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的母爱习作在内容和情感上还是如此单一?从写作教学的角度看,可能存在日常观察、生活积累、表达方法、语言技巧等一系列的不完美。但是,写作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绝缘体,影响它的,还有听、说、读的能力。比如,我们花大力气对语文教材里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是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作文讲评课上,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片断,引导学生理读语文教材中的母爱题材作品,以此检验学生阅读此类作品的实际成效。以下就是该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的课本里有哪些文章比较集中地书写了母爱?

生(纷纷答):《金色花》《荷叶 母亲》《我的母亲》……

师:这些课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这些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很慈祥很温柔,作者在文中都流露了感激、怀念之情。

师:这些作品尽管都与母爱有关,但在不同作家笔下,难道没有表现出各自的差异?(学生先是沉默,后是急着翻找课文,最后陆陆续续地回答)

生:《金色花》里的母亲,其实很宽容,不管孩子怎样调皮嬉戏,她都能温柔地容忍接受。可见她对孩子非常疼爱。

生:《我的母亲》表现了一个严慈相济的伟大母亲形象。关上门重重责罚时,如此严厉;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时,万般慈爱”。

……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在比较母爱题材的作品时,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情节的差异上,从不同情节中提炼出了不同的人物特征,并贴上了“温柔”“慈爱”“宽容”之类概念化的词语标签。至于作者倾注在文字间的情感倾向,却被忽视。也就是说,学生并没有抓住作者对母爱的独特感悟,深入人物内心,自然也没有真正从情感上体验人物的不同处境而产生同情、理解、感动之情。解读方式的偏差造成了阅读的粗糙和肤浅。尽管教材多次选录母爱题材的作品,学生却只能笼统地说出作品有形的形象、情节,不能深入品味作品无形的精神、情感。延伸到提笔写作,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捕捉专属于自我的母爱体验的意识,一味拘泥于材料的编造和形象的雷同。

针对这种错误的解读方式,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探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解读方式?

主要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在作品解读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首先,人物形象的解读有严重的“套路化”倾向。有些教师只要是分析人物,就常常习惯这样提问: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设计这样的问题,容易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局限于情节的梳理或个别细节的零敲碎打。抛开这些情节,学生对人物的感知是空洞干瘪的,人物丰满的个性被缩减了,作者微妙的情感被忽略了。学完课文,留在记忆中的多是一些没有灵性的概念,有血有肉的情味是苍白的,更谈不上在自己的创作中模仿和运用。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学生认识的肤浅和情感的幼稚:反映在文学欣赏上,粗略麻木,不能敏锐感知作品的深层意蕴;反映在自身写作上,单一浅薄,不能展现个人独特的精彩生活。

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常常无视作品的文体特征。《金色花》《荷叶 母亲》《我的母亲》这些文章,分别属于散文诗或散文。和小说相比,它们虽然也写一些人物,也包含某些情节,但这两类文体更主张以情动人,一般不以塑造人物为主要目的,往往是通过作者对人物、故事的描写和评价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我的母亲》一文,重点并不是塑造母亲的形象,而是通过叙事表现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金色花》是以儿童的心态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似的嬉戏,表达孩子须臾都离不开母亲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反映家庭之爱和人类美好圣洁的天性。《荷叶 母亲》借景抒发作者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恩,此处的“母爱”就是我们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避难所。不同作家对母爱的感悟是独特的、具体的、生动的。这些绝不雷同的多样情感,大多不会直接在文中呐喊出来,作者通常把他们隐藏在言语深处。善于阅读者,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深情,震动内心并移情于己,甚至潸然泪下。这才是文学的真正魅力。我们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碰撞思想,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可见,要扭转学生对作品错误的概念化解读,教师要选准适宜的教学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抓住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披文入情,才能避免对母爱作标签式的理解。

其次,为了避免概念化的标签,我们该怎样抓住作者的独特感悟呢?

可以有多种路径: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创设情境,酝酿爱国热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儿童摆脱依靠遥远而又朦胧的想象来理解文本,达到直观的驾驭现实,切实体会作者爱国情感的显著效果。例如,在教《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时,我找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华罗庚”、“妻子”和“美国教授”,进行分角色对话。通过情境再现,使学生对华罗庚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有了深刻的体会。又如,《山村的早晨》一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观看山村早晨的美丽画面,帮助学生品味诗的意境美,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爱国情怀。情境教学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形真”“情切”的形象使学生深刻体会、领悟作者的“景语”和“情语”。

二、品析词句,揣摩爱国情怀

爱国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愫,它流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品析词语是语文教师实施爱国主义教学的最好依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品析呢?品析词句的方法多样,形式多变,在此略举一二。

首先,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意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教《长征》一文时,让学生探讨诗中的“细浪”、“泥丸”、“寒”、“暖”等关键词在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进行深思细嚼。通过讨论,学生很受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其次,对某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不太直露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尽可能的挖掘隐含于文本之中的思想内涵,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詹天佑》一文学生对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爱国壮举难以理解。教学时可抓住“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样一句话,通过对这一关键词句地品析,使学生领会“还没出世”这四个字隐含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的蔑视之意。因此,学生不但明白了清朝政府的腐败,而且懂得了詹天佑修筑铁路是给帝国主义列强一个有力回击,其中蕴含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仰之情,就升华为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三、利用意境,陶冶爱国情操

意境是诗的灵魂,它包括立意美、形象美和情感美,其中爱国主义情感是最感人,最朴素而又崇高的意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以更加真实、感人而又深刻地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教《海上日出》一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流动的音乐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一幅有声、有色的旭日东升的生动画面,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爱国主义的情感美,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可以把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动感的节奏和铿锵的音调来渲染语言文字的意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四、分析形象,激发爱国情愫

人物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地探究,既有助于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又有助于从人物形象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件事进行探究:①鲁迅先生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②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黑暗的旧社会。③鲁迅先生热情救助黄包车夫。④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四点概括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强烈而分明的爱憎情感和不屈的战斗精神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便形成了鲁迅先生高大的爱国主义形象。因此,孩子们很快受到父鲁迅先生的鼓舞,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教学效果显著。

五、抓住题眼,发扬爱国精神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思想教育的窗口和凝聚点。对于某些体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章,抓住题眼,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使题材中所隐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昭然若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课题中的“珍贵”二字充斥着先烈的满腔热血,蕴含着无限的爱国热情,是全文的题眼。对此,本人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说,教科书是学习的必备之物,并不稀罕,那么“珍”在何处,“贵”又何在?经讨论,同学们很快明白在无书的情况下,那时孩子们抄书之苦,党中央用文件纸印书之“珍”和指导员用生命护书之“贵”。这样,同学们对这一题眼的旨意便豁然开朗,因此也更珍爱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懂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热爱生活,热爱国家。

六、作文训练,抒发爱国激情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贯穿着一条爱人、爱国的人文线索。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的作文教学,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播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金色种子。如,通过《我的家乡》、《美丽的……》、《我与亚运》、《当国旗升题的时候》等习作训练,让学生增强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使爱国主义深深融入儿童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灵活,方法多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积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独特个性就能得到优化和发展,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能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读本[M].学习出版社.1994.10

形容爱情的成语篇8

用自身的魅力和情绪来感染学生

一方面,教师流利地道的口语、优美舒展的英语书法、渊博深厚的中外文化知识,会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好奇的心理、羡慕的心情,学生们渴望尝试用英语对话。这种心理、心情会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教师的情绪也会在无形中感染到学生。想一想,如果教师走进课堂,面无表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十单元‘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现在,请打开课本,我们来学习新单词。”这给学生们的印象是多么的平淡,他们会马上失去对这一堂课的兴趣。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教师面带微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用纯正的口语说:“Good morning,everyone!Today we are going to study Unit10. Before we start,I have some questions for you.”神态充满自信和热情,这种情绪马上就会感染到学生,整个课堂将会生机勃勃。

用表扬和鼓励来营造积极氛围

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喜欢做自己干得好的事情,并希望以后有机会做得更好。语言学习者也不例外,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如果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就会喜欢继续学习这门语言并希望超越其他人而学得更好。相反,如果学习者很少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他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引,要积极回应和表扬他们。多使用“Great”“Excellent”“Fantastic”“Well done”“A good job”“Pretty good”“A creative idea”“A special answer”“I appreciate your pronunciation”“You have a gift for learning English”“You speak fluent English”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畏惧英语的心理。

改变死板的教学方法

其一,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将所讲授的内容知识,巧妙地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官直接地去学习,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能够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来,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当下,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教材,教材内容丰富充实,直接表现了学生的生活内容,为老师在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便利。例如:在讲授“My favorite subject is PE.”这一单元时,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Why do you like to study it?”进而提问“What is your favorite song?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更乐于表达。

其二,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单调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容易会让大脑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由此可见,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来满足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一种是恰当运用直观教具,诱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对事物形成固定的记忆。另一种是创设教学情境。英语教师应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利用现有条件,让英语课堂充满感情,表达更加形象,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用“爱”感染学生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教师,也往往会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爱屋及乌,就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从而自然也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爱的情感。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困生”,教师们都应该给予关心和爱护。对于“学困生”,教师们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感情:课上,找一些难度系数低的问题来让他们回答,逐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信心;课下,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作业方面,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面批,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掌握作业内容。

教师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交流停留在表面;教师还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让学生不仅把自己当良师,更当作他们的益友。消除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感,创造出良好自然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提高,成绩也会很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韩永昌等.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石国红.师生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第5期

上一篇:二十年后再相会范文 下一篇:手抄报国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