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2-28 04:10:49

形容美女的诗句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1篇

古诗中有关女性的借代,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部分代整体

这类借代,是用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来代替女性整体形象。它所使用的代体通常是女性最光彩照人的部分,诸如红颜、蛾眉、细腰、素手等。比如,“玉颜”是王昭君作为一个美女的最典型最突出的形象,刘长卿用“玉颜”来代替王昭君,突出了王昭君相貌的洁白娇美,这就大大增强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形象感觉。请品味以下例句:

1.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2.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刘长卿《王昭君歌》)

3.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

4.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常建《昭君墓》)

5.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卢仝《有所思》)

6.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李端《鸣筝》)

7.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杜牧《遣怀》)

8.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温庭筠《杨柳枝》)

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玉箸”,眼泪,这里以思妇之泪代指思妇)

二、以特征代本体

这类借代,是抓住女子佩饰、化妆用品、服装等方面的特征,如红粉、环佩、红袂等来代指女性。这样不仅使女性形象更鲜明可感,而且留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类用特征代本体的诗句很多:

10.红粉楼中应记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

11.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光明宫。(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12.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13.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韩《边上看猎赠元戎》)

14.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栏杆。(羊士谔《郡中即事三首》)

15.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秦观《八六子》)

秦观用美女的穿着“红袂”来代称女子,这女子就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没有特征的女性,而是一个衣袂飘飘,站在柳树下,与恋人怅然惜别的红衣美女。读者从中品味出的不仅有女性的形象美,还有诗人的依恋难舍之情,这种艺术效果是使用抽象的名字所达不到的。

三、以状态代本体

这类借代,是借用女子形象上的状态来代指女子。例如“蝉娟(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诗人以之代称女子,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突出了女性气质的妩媚娇柔。请看以下几例:

16. 蝉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二)

17.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18.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孟郊《巫山曲》)

四、以结果代原因

事有因果,古代诗人有时不说原因,只说结果,但却用结果来代原因。这类借代更能表现女性惊人的容貌美。下面几例便是:

19.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

20.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21.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李商隐《北齐二首》)

22.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李商隐《曲江》)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貌美,这是想美女的具体表现,也是想美女的结果。用“倾国”“倾城”代美女,不仅使语言生动凝练,更渲染了女性美巨大的魅力。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现考证如下。

第一,在杜甫之前,没有哪位诗人也没在哪首诗中用“春风面”指代女子美貌

在杜甫之前,多种事物被用来比作女子美貌,如“花”、“玉”等,可没有哪位诗人也没在哪首诗中用“春风面”指代女子美貌。

有用“花”比女子美貌的。如《诗经・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句中“华”、“英”同义,都是花的意思,说女子的容貌像木槿花那样美丽。就连杜甫的好友李白写宫中美女也是用花来比喻,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更有意思的是李白也用过借代的手法同样是写美女王昭君,却没用过“春风面”。如《于阗采花》:“自古妒蛾眉,胡沙进皓齿”,句中的“蛾眉”、“皓齿”都代指美人(即王昭君)。意思是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也有用“玉”喻美貌。如汉古体诗《燕赵多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梁武帝萧衍《东飞伯劳歌》:“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还有的诗人把“颜如玉”又简称“玉颜”。这都是美女的代称。如南朝女诗人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初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此外还有用形象的描述来写女子容貌美的。如汉乐府《陇西行》:“好妇出迎容,颜色正敷愉”。“敷愉”即“和悦貌”。又如建安时期,如曹植的《美女篇》:“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译: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阳,谁不爱慕她动人的容颜?)“希令颜”即慕其美貌。

第二,在杜甫之前,“春风”其实早被作为意象写入诗句中了

“春风”被作为意象写入诗句中的现象,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只是表本义而已。如战国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意思是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过来,一派新鲜茂密;(寐:苏醒)那美人心地纯洁,庄重矜持;正等待我惠赠佳音。

又如南朝诗人范云《送别》:“东风柳丝长,送郎上河梁”;(东风:春风)南朝梁文学家王筠《杂曲》:“可怜洛城东,苏树摇春风”。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和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诗句中的“春风”都是本意,都是客观事物的描写。

可是,西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春风风人”中的第二个“风”用为动词,比喻给人以教益或帮助。吴声歌曲《子夜四时歌・春歌之一》:“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这些诗句首先写了春风的引申义。春风拂面给人的感觉很舒服,这是人们共同的触觉感受。笔者认为,杜甫可能是受到刘向的启发,看到女子的美貌时,视觉感受和春风拂面的触觉感受一样让人舒服。于是在写王昭君的美貌时,作“春风面”代指。进行了意象的创新,其实这里不光用了借代的手法,同时还用了通感(移觉)的修辞手法。

在杜甫之后,南北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后人解释其中的“春风面”就引用了杜甫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来作答。

南宋诗人杨万里化用唐崔护的诗《题都护南庄》中的句子:“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下了《兰花》一诗。其中的句子“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这两句诗含义为:兰花生来就没有引人注目姣好面容,而也只在山林隐居的处士得以传扬名声。是把“桃花”和“春风面”重组来代指美女面容姣好。可见,同是唐代的杨万里也没用“春风面”一词。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意为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等,都是受杜甫的影响。

后又出现“满面春风”,或“春风满面”,“春风”便是笑容的意思了。譬如:“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又用来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这又是在“春风面”的基础上进行了意义的转化与丰富。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3篇

在《汉语大词典》里以玉为词根的词和词组就多达1268个。汉语词汇里面的同根词恐怕没有哪一个能够与之相比了。在如此浩大的玉词语中与女性相关的词语又居多数,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什么人们在描写女性的时候特别喜欢用玉作为比拟物呢?这中间反映出人们怎样的审美心理?玉与女性之美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呢?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这句诗是李白《南都行》中的佳句,此处用“玉色”比喻女子貌美。用“玉”象征美貌的用例,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记载:“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白纯束,有女如玉”等。以《诗经》为契机,人们沿用以玉比美的传统,创造出一大批词汇。这些词语产生在不同的时代,反映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在《笛赋》中曰:“赤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吕氏春秋·贵直》中记载:“惠公即位二年,暴慢,身好玉女。”这里的“玉貌”“玉女”都用借代的手法,代称美貌的女子。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中也有类似记载:“灵帝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戟,摇漾於渠中。”从这些史料中可看出,用“玉”代指的绝代佳人,似乎毫无尊严和人格而言,处于一种被欣赏、把玩的附庸地位。

当然,也有单纯用“玉”形容女子貌美的诗句。晋代的陆机就有:“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的绝妙佳句。“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是南朝梁代丘迟的诗句。诗仙李白也有“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的佳句。这里的“玉容”“玉脸”“玉面”都是形容女子仪态万千,貌美如玉。

到了唐宋时期,形容女子像玉一样美好的词语大量出现。如:“玉人”“玉仙”“玉姝”“玉童”“玉润”“玉颊”“玉蛾”“玉奴”“玉芙蓉”“玉儿”“玉真”“玉京人”。这些丰富的词语大多产生于文人墨客的笔下,从这些描写女子容貌的诗词中,可感受到古代的一种审美倾向。古人辨玉的标准,在陈性《玉纪》中概括为“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声音洪亮。”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内敛含蓄,温文尔雅,刚柔一体的女子方达到至美的境界。这样,玉与女性在审美实质,审美方向上形神相合。语言经过长久的积淀,充分反映了这种思维。

到了元明清时期,出现在戏曲中以玉比貌的词语也不少。如:元朝张鸣善的“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是玉天仙谪降人间”中的“玉天仙”;班惟志套曲中的“是谁家玉卿?只恁般可憎,唤的人一枕蝴蝶梦儿醒”里的“玉卿”;王仲元套曲中的“把一固玉臂婵娟,闪在瑶台月底”中的“玉臂婵娟”;还有“玉娉婷”“玉靥”“玉盂”“玉簪”都指女子貌美。为什么有这么多以玉为词根的词来指美女呢?这与玉在中国社会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地位相关。在长久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在逐步地对玉的审美变化中,似乎能够悟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社会心理、一种集团气质。

玉作为一种丰富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一些典章制度,还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模式。正如清朝俞樾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中所言:“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以玉比貌”是众多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辜鸿名曾指出:“一个民族中的女性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

中国人对美女的认同或期望,是温文尔雅,轻柔悠然,内敛含蓄。如《世说新语·贤嫒》中形容两位女子之美:“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而玉质之坚洁,玉色之温润,真玉之难求,美玉之赏心悦目,这种审美心理和审美享受,与美貌女子带给人们的心理美感相得益彰。在这种审美的趋同下,产生了丰富的以玉比拟女子美貌的词语。

青莲两瓣开 玉荀双尖跷

“青莲两瓣开,玉荀双尖跷”是明朝玉磬《清江引·蒲靴》中的诗句。此处用“玉荀”指女子经过缠足后的小脚,这在当时被喻为最美。小脚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审视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尺度。唐朝杜牧《咏袜》中有诗句:“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荀裹轻云。”蒲松龄《聊斋志异·织女》中也有:“隐约画廉前,三寸凌波玉荀尖”的词句。人们用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去欣赏这种残缺美。“玉钩”“玉弓”也指该含义。见于元代吴昌龄的套曲《端正好·美妓》“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以及明代徐霖在《绣襦记·逑叶良俦》中的:“掀罗幕荡玉钩,弓鞋裙衬双凤头。”都用“玉钩”再现女子的玲珑俊俏和美丽无比。“玉弓”见于清代汪懋麟的《姑苏竞渡曲》:“欲识真珠裙带动,凌波一对玉弓来。”

人们不仅用“玉”比喻女子的小脚。女性的肢体、身材、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都被赋予玉的含义,用来表达人们对女子的赞美、欣赏和倾慕。如:玉甲、玉爪(指女子指甲的美丽);玉尖、玉指、玉葱、玉粳、玉纤、玉纤纤(手指之纤细、美丽);玉肌、玉软、玉雪、玉质、玉娇(肌肤的洁净细腻);玉柄、玉臂、玉藕(指女子的手臂);还有玉齿、玉腕、玉手玉骨、玉体等玉词语,几乎女子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用“玉”来美化。这些词语全面展示了女子的静态美。形容女子动态之美的词也有很多,如:“玉亭”“玉姿”“玉亭亭”“玉精神”都形象地再现了女子的优美姿态。

还有丰富的以玉比貌的成语,全方位地用玉比拟女子,体现其审美标准。内在之美,冰清玉润;外在之美,仙姿玉色;具体之美,粉妆玉琢;抽象之美,瑶环瑜珥;身材之美,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冰肌玉骨。美女流泪,是抛珠滚玉;美女娇嫩柔弱,是玉软花柔、软玉娇香、温香软玉、温香艳玉;女子的贞洁之美,是冰滑玉洁,守身如玉;出身名门的女子是金枝玉叶,琼枝玉叶;女子的不幸身亡是香消玉减、玉殒香消、玉碎珠沉、玉葬得埋、珠沉玉没。

玉与女子被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地连在一起。经过历史长长地积淀,产生了丰富的玉词语。当我们运用和赏析这些词语时,一方面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们对女性美的欣赏,对玉价值的认可,以及人们对二者审美价值的认同与首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暴露了中国社会里,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现实。而中国社会重男轻女之观念,实自殷代即已有之。”《韩非子》里有这样详细记载“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这种杀女婴恶俗,在商代开始流行。即认为生女不嘉不吉,杀而求吉理所当然。当“玉荀”“玉钩”“玉弓”所代表的审美标准走向另一个极端时,它已成为迫害和约制女性的一个枷锁。

刘大同在《古玉辩》中提出:“伏思吾国文化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其后。”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玉器时代,这样的设想尚未定论,但从中感受到玉文化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正如英国伟大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赞许:“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魂。”丰富的玉词语就产生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玉与女性在形神相合的审美趋同下走到一起。以玉为词根的词语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化的两个方面。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4篇

我爱莲,在梦中,莲站在碧波荡漾的水中,吟诗作赋,粉红纱衣也随风摇曳.是那么优美,动人怪不得周敦颐写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的佳句来.人们爱她莫过于莲的高洁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妖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如杨万里的“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等。至于用荷花形容美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用荷花比喻男子。《唐书·杨再思传》载:昌宗以容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类如此,这是亵渎莲花的例子,千古以来,此事被人们传为笑谈。鲁迅曾借用这典故嘲讽某位文人曰:“难得莲花似六郎”。大概除了这一特殊的例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便都是歌咏荷花的了。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莲还可以宽胸利气、利水消肿、扩张血管、降脂提神。抗血栓与Ve缺乏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气味芬芳,服用安全,是比较理想的减肥保健饮料!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5篇

我爱莲,在梦中,莲站在碧波荡漾的水中,吟诗作赋,粉红纱衣也随风摇曳.是那麽优美,动人...怪不得周敦颐写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D的佳句来.

人们爱她莫过于莲的高洁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妖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是啊,荷花!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称赋予了你啊。荷花除了叫莲花外,还被称为菡萏、芙蓉、芙蕖、藕花、水芝、水芸、泽芝、水旦、水华、玉环等。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唐朝的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他的《折荷有赠》写道:“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采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轻不慢,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如杨万里的“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等。至于用荷花形容美女的也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就是用荷花比喻男子。《唐书·杨再思传》载:昌宗以容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类如此,这是亵渎莲花的例子,千古以来,此事被人们传为笑谈。鲁迅曾借用这典故嘲讽某位文人曰:“难得莲花似六郎”。大概除了这一特殊的例外,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便都是歌咏荷花的了。这些歌咏不但散见于许多诗篇或其他作品中,而且专门给荷花“立传”的也不少。曹植写了《芙蓉赋》,把荷花推为群芳之首;

莲还可以宽胸利气、利水消肿、扩张血管、降脂提神。抗血栓与Ve缺乏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气味芬芳,服用安全,是比较理想的减肥保健饮料。(《中成药研究》三花减肥茶)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6篇

而唐代现实生活中脱颖而出的绝代佳人――女皇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可视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样板。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虽然当时没有照相机和绘画作品记录下她的真切容颜,但从史书中“方额、广颐、凤颈”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然而她与女皇武则天有着同样的遗憾,我们只能根据记载和诗歌中的描绘去想象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国色天香,在“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中去推测她那迷人的风采。“环肥燕瘦”概括了汉、唐两代不同的审美标准,也定格了杨玉环“丰肥浓丽”的美妙外形。

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其它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不过,唐朝人的美女标准中,也是有苗条这一项的。

初唐时期,美女们还是很“骨感”的。在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中,一个局部细节是九位美女抬着李世民。这九位美女都是修长秀丽,纤纤细腰不盈一握。在《次柳氏旧闻》《唐语林》等文献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唐明皇的儿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被李林甫构陷,处境危险,愁得他须发皆白,远离一切声色娱乐,日子过得十分凄惶。唐明皇得知后,让高力士派京兆尹“选人间女子细长白者五人,将以赐太子”。可见,玄宗时代选美标准,也跟今天一样:身形苗条,身材高挑,皮肤白皙。

说唐朝人不以肥胖为美,还可以从唐诗中“细腰”、“窈窕”等词语的使用情况,得到有力的印证。唐诗中,“细腰”、“窈窕”都是用来形容美女的。如:“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后宫多窈窕,日日学新声”(陆龟蒙《婕妤怨》) 等诗句中均有描写。

当然,唐朝以胖为美这句话,也不能说它是错的。

进入中唐,社会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尤其是贵族,生活普遍奢靡,吃得好,贵妇们的身材自然也就“肉感”起来。在周P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美女比《步辇图》中的美女要稍稍胖了一点点,这一点点集中体现在美女们的脸上,不过身材依然是婀娜多姿,绝对算不上大胖子。

再往后,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对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描述,就实在说不上瘦了。只见她体态丰盈,脸蛋肉乎乎,自是一番富贵韵致。虢国夫人如此,想来杨贵妃也瘦不到哪里去。总的来说,唐朝人的这种美是丰腴之美,饱满之美。

不过,到了晚唐,社会开始急剧动荡,贵族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下降,有时还要打仗逃难什么的,大家的审美又重新向清瘦、矫健靠拢。到了五代,女人们又回到了初唐的胖瘦水平。阮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阆苑女仙图》里,女仙子们个个都瘦成了一条麻杆。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7篇

究竟什么是关键因素呢?这方面,惜字如金的中国古代诗人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他们必须找一个最能引起人“美感”的因素切入,诗句才能动人和精炼。且看这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仔细品味,这句耳熟能详的诗词用来形容美女时最重要的在于“天然”背后隐藏的那种“清”的气质,就是因为气质,才能打动人的美感。再看这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将美女的美集中在“笑”上,与《诗经》中所说的美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跨时空呼应着。由“笑”进而生“媚”,“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不见面,只想象,都觉得甚美。这里的“笑”、“媚”实际指的是“微笑”,或者说是一种“笑意”。或有人说,这些美女的气质与媚都是天生的,现代已不存。其实不然,在中医看来,气质、笑媚其实都是人“神”的一种,都是可以通过后天保养而实现的。因此,要想拥有美丽的容颜,就要先“养神”。

那么,如何养“神”呢?

首先,一个人要想拥有良好的气质,需具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也就是要塑造美好的心灵,即让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艺术、诗歌、园艺、大自然,而获得喜悦心情,从而促进身体内有益的激素和各种酶的分泌,使人健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人的精神得到调节,而且能起到提高修养、开阔心胸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推荐读书,读好书,并且是用心读好书。要在读书时,将自己的精神贯注其中,努力达到与作者的共鸣,这样一部书读完,相当于对书中情节的一次亲历,气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这才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次,培养良好的情绪,至少应省思节怒。中医认为,思虑过度,会耗伤心神,损伤脾胃,令人饮食减少,气血不足,进而容貌憔悴,所以对容颜美的伤害很大,欲美容者对此避忌为好。养颜还要节怒。发怒者五官总会有“怒气”浮现,让人敬而远之,美丽形象大打折扣,更会加速衰老,使容颜早枯。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发怒,或者怒而不过。万万不可认为发怒是“正直”、“坦率”的表现,甚至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豪放”。

再其次,要学会“微笑”。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轻松、自然的微笑往往是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漂亮或英俊的人,逢人便绷脸,一丝笑容都没有,或者笑的很勉强,人们终究会对其疏远。而一个气质优雅,待人和善,面带微笑的人,总能给与他相处的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亲近感。相传,当年文成公主为了安定边疆,出嫁西域,许多奸人暗中阻止并派人加害于她,但一看见文成公主那平静的笑容时,都手软无力,下不了毒手。由此可见,笑能感染他人,提高自己的魅力。所以,想要美丽,学会笑吧!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探究;唐朝女性;以胖为美;以瘦为美

唐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和语言精髓,自然也成为很多学校选修课学习和鉴赏的内容。一般说来,唐朝女性“以胖为美”的观点已经被我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环肥燕瘦”,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唐代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史书记载她“方额、广颐、风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称呼,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郦山记》写到,“肌丰而有余,体妖而婉淑”,《开元天宝遗事》中也说她“素有肉体,至夏苦热”。

唐朝绘画是以人物画为主流,而仕女画又是这一黄金时代的点睛之作。仕女图中多为形象丰腴,色彩艳丽的女性形象。《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张萱的代表作,描绘的是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与宫女侍从在春天乘马出游的场面。中间两位贵妇衣着华丽,肌肤细腻,体态丰满,骑着三花骏马,豪华气派。

然而在细细品读和鉴赏唐代诗歌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另外一种与“以胖为美”相反的审美观。

刘希夷《公子行》中有这样几句“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以男性口吻,充分表达了自己爱的情愫。而从“细腰”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男子的审美观是偏重以瘦为美的。

李贺在《将进酒》中用“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写宴会上的歌舞音乐,将歌女唱歌写作“皓齿歌”,将起舞写作“细腰舞”,“细腰”代指美人,具体生动地显示出了舞姿的美妙。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是我们都熟悉的诗句,说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个小妾:樊素和小蛮。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因此很受宠爱。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就有“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记载。在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里我们也经常发现用来形容美女的“细腰”、“窈窕”等词语被频频使用:“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续古诗十首》)“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和春深二十首》)最有意思的是白居易的两句诗,“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有感三首》)马以肥为美,歌舞妓却以瘦高为佳。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辞去宣州幕职,路经陕西时,在酒店里看见一个女招待胖而又害怕讲话,便赠诗道:“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棍。尾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不须啼哭愁难嫁,待与将书问岳神。”因为胖要把一车白土都涂抹在脖子上,把十幅红色旗布补在破裤子上。尾官寺里能遇到她的行迹,华岳山前可以见到她的双掌,极尽嘲讽之意。

教师可以先抛出“你觉得唐代人以何为美”的问题,让大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各抒己见,然后结合这些诗句逐步引导,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唐代社会,并非所有人都是以胖为美的。

获得这样的新体验以后,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唐诗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接下来就是课后的探究了。可以将学生分组,课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收集资料,一起讨论,形成研究性报告,然后利用上课或班会时间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手段进行成果展示和陈述。

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人欣赏含蓄内向、窈窕淑女的传统审美观,文人更是如此。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是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需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写诗作赋也需要熟读古代经典。《诗经》开篇《关雎》篇“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窈窕,是指身材苗条娴娜。上文提到的“细腰”是中国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征。春秋时候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中邻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赋》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约素”都极力渲染美人腰的纤细,文人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作者简介:苏周媛(1987-),扬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基本理论。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9篇

呼和浩特以南九公里处,大黑河畔,昭君墓就在这里。墓高33米,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称“青冢”。已经两千多年了,远远望去,蓝天白云,青冢兀立,黛色蒙眬,恰似一幅水墨丹青。

公元前52年,王老汉老年得女,视为掌上明珠。王家小女天生丽质,聪慧过人,琴棋书画皆精,美名沿香溪传扬。皇宫选秀,16岁少女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沿香溪入长江,溯汉水,换车轿越秦岭,历时三个月到达长安。美少女王昭君沿途是什么心情?猜想与饱读诗书、赴京赶考的举子有一比:满心憧憬,又忐忑不安吧。

通往青冢的大道左边有一蒙古包式的建筑,里边是展厅,展示当时胡汉疆域地图、昭君出塞路线图、和亲条款以及各种文物。自从秦始皇以来,北方的胡人铁骑风驰电掣一般,一条长城挡不住狂飙野马。

昭君入宫,新鲜感很快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皇宫深似海,争宠风波,长夜寂寞,三年不遇君王。忽然一条爆炸新闻:胡汉和亲,号召宫女代为公主出嫁匈奴。

昭君毅然报名,被封公主,出嫁呼韩邪单于。

春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昭君出塞,怀着希望与激情,夹杂着离别伤感。辽阔的草原,蓝天白云,风吹草低,牛羊成群。走出深宫,仿佛放飞的鸟儿,昭君一路心潮起伏,感慨良多,禁不住拨动琴弦,琴声悠扬直上九霄,南飞的大雁被美貌女子、美妙琴声迷住了,忘记摆动翅膀,跌落下来——昭君从此得了“落雁”的美誉。

出展厅,再往前行,大道正中是一组铜像——昭君与夫君呼韩邪骑马并行的英姿。想当年,呼韩邪到长安求亲,见到昭君,大喜过望。昭君到了草原,受到马背民族盛大欢迎。汉家女慢慢适应了牧民生活,生儿育女,传播中原文明。香溪美女、汉庭公主,成了草原一道风景,成了少男少女的青春偶象。

昭君再也没有回过长安,没有回过故乡,她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献给了大漠草原,使争战百年的胡汉两家践行了和亲条款,“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以长城为界,分疆而治,互不相犯”。五十年不见狼烟,“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出现难得的和平繁荣景象。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

高高的青冢矗立在眼前。每当秋高时节,草原枯黄,大雁南飞,昭君会不会站在高坡上,举目南望,望故乡,想亲人,澘然泪下呢?现在好了,故乡的人在青冢前建起一处乡居,把家乡的桌子板凳、杯盘碗碟都搬来了,让昭君感受到乡情温暖,不再孤单。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是形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不过,西施、貂蝉、杨贵妃均与“祸水”沾边,分别与吴国亡、董卓死、安史之乱有关,唯独“落雁”王昭君,成为和亲的使者,化干戈为玉帛,美誉千秋!

青冢,已成呼和浩特八景之一。陪同我们的沙其尔,在新建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工作,蒙古族姑娘,高挑个儿,清秀端庄,颇有江南女子风韵。我开玩笑说,沙沙,我们无缘见到古代的王昭君,却有幸与现代的昭君姑娘在一起。沙沙很开心,说她妈妈怀胎十月时还和闺密到昭君墓游玩,忽然肚子疼,立即送医院——她就出生了。中学时,她也常和小姐妹们来这儿玩耍,跑上跑下的,很快乐!

形容美女的诗句范文第10篇

一.杨柳的美女意象

杨柳枝条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这些都与美妙女子的身材、眉毛特征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杨柳作为美女的写照。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诗中用芙蓉、杨柳比喻美女杨玉环的脸庞、眉毛,突出她的美丽。再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柳来描写女儿家纤细的腰身。还有张先《醉垂鞭》“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白居易《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诗句都是用来赞美女性的美好身段和容貌的。以至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的千姿百态。

二.杨柳的娼妓意象

飞絮在古典诗词中形成了特有的娼妓意象。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五:“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以桃花、柳絮的形象,写出女子轻薄、癫狂的姿态。又如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感慨飞絮无定,柳条缠人,暗喻女子自己命运尚不能掌握,她们不懂过客的心情,光用缠绵的情丝是缠不住的,还盼别后重来,更揭示其命运的悲哀。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人如飞絮”,也借飞絮感慨娼妓命运之不定。除此之外,诗人往往还以古柳枯裂,粗糙的意象喻指这些女子青春逝去,憔悴色衰的悲哀,如柳永《少年游》:“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即取此意。

三.杨柳的世人意象

柳丝细细,随风漫舞,袅娜多姿,虽然杨柳枝在风中起舞是如此美丽,但是她的美丽是借助风力而获得的,若风一停,柳条便不再飘摇;还有,晚春时节漫天飘飞的柳絮往往呈现出铺天盖地之状,气势宏大。因此,古诗人往往用柳条喻指依附权贵的势利小人。如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喻人,把那些倚仗别人权势而飞花蒙日,作威作福的小人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杜甫《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杨花像雪片一样落下,把水中的白萍覆盖住了,在此是揭露杨国忠兄妹之间的暧昧关系,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揭示杨国忠权势如飞絮一样不可一世。柳絮飞花除了可喻指小人得势之外,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才济济,形成规模的壮观景象。如王维《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即是以柳絮飞舞颂扬了郭给事手下桃李满门、人才济济的喜人景象。

四.杨柳的隐居高洁意象

阴阴杨柳丝丝垂,幽静宜人,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之后,在家宅旁种了五棵柳树,因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杨柳在古代诗人笔下也有了隐居的象征。如他的诗《归田园居》其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柳、桃李等是诗人隐居乡野之后所种植的,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归田之后感受到的无比愉悦的心情。再如苏文广《自商山隐居》“黄山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醉卧白云间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诗中用“三芝”、“五柳”指代自己的隐居生活。胡曾《彭泽》“英杰哪堪屈下缭,便栽门柳事萧条。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写出了诗人不愿出仕为官、甘愿隐居的心态。还有如司空图《退居漫题》“堤柳自绵绵,幽人无恨牵。只忧诗病发,珍重草青青”,祖咏《汝愤别业》“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汪遵《隋柳》“夹浪分堤万树馀,为迎龙舸到江都。君看靖节高眠处,可向衡门种五株”都是写隐居生活,表达了高洁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小学作文评语范文 下一篇: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友情链接